CN105793631A - 旋转接头 - Google Patents

旋转接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93631A
CN105793631A CN201480064882.6A CN201480064882A CN105793631A CN 105793631 A CN105793631 A CN 105793631A CN 201480064882 A CN201480064882 A CN 201480064882A CN 105793631 A CN105793631 A CN 1057936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axle
holding section
embedded hole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6488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93631B (zh
Inventor
波多野信二
板桥友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i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x Corp filed Critical Rix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7936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936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936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936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27/00Adjustable joints, Joints allowing movement
    • F16L27/08Adjustable joints, Joints allowing movement allowing adjustment or movement only about the axis of one pipe
    • F16L27/0804Adjustable joints, Joints allowing movement allowing adjustment or movement only about the axis of one pipe the fluid passing axially from one joint element to another
    • F16L27/0808Adjustable joints, Joints allowing movement allowing adjustment or movement only about the axis of one pipe the fluid passing axially from one joint element to another the joint elements extending coaxially for some distance from their point of separation
    • F16L27/0812Adjustable joints, Joints allowing movement allowing adjustment or movement only about the axis of one pipe the fluid passing axially from one joint element to another the joint elements extending coaxially for some distance from their point of separation with slide bearings
    • F16L27/082Adjustable joints, Joints allowing movement allowing adjustment or movement only about the axis of one pipe the fluid passing axially from one joint element to another the joint elements extending coaxially for some distance from their point of separation with slide bearings having axial sea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Joints Allowing Movement (AREA)
  • Gasket Seals (AREA)

Abstract

在将设置有轴向的旋转流路且装配于旋转轴并沿轴向进退的旋转部(1a)以及设置有轴向的固定流路的固定部(1b)同轴配置的结构的旋转接头(1)中,具备允许设置于旋转部(1a)的旋转密封部与设置于固定部(1b)的固定密封部相对旋转并在轴向进行卡止而保持使旋转密封部与固定密封部的2个密封面对置并抵接的状态的卡止部,还具备限制固定轴部(8a)相对于嵌合孔(7a)的绕轴的相对旋转的止转机构(M)。

Description

旋转接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为了朝旋转部输送流体而使用的旋转接头。
背景技术
当朝机床的主轴那样的在工作时处于旋转状态的旋转部输送冷却用的冷却液等流体的情况下,为了将被固定了的流体输送配管与旋转部的流路连接,使用流体接头。作为这种流体输送机构中的流体接头,使用旋转接头。在旋转接头中,将与旋转部结合而旋转的旋转轴、和与流体输送配管连接的不旋转的固定轴同轴配置并使其在轴向对置,使在各自的对置端面装配的密封部件的密封面相互紧贴而形成面密封部(利用面相互接触的密封部),防止流体的泄漏。通过这种结构,能够从不旋转的流体输送配管朝处于旋转状态的旋转部经由旋转接头连续地输送流体。
在使牵引杆进退的机床等中使用的旋转接头中,为了使密封面相互紧贴,需要使不旋转的固定轴相对于旋转轴相对地沿轴向移动。该轴向的相对移动在现有技术中通过使所供给的流体的流体力在固定轴中作用于供给流体的上游侧端部而使固定轴在嵌合孔内滑动来进行(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此处的“固定轴”是指连接于被固定的流体输送配管的固定侧的轴,在为不旋转而在嵌合孔内滑动的轴的情况下也包含于固定轴。“上游侧”、“下游侧”是指供给流体的上游侧、下游侧。
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在先技术中,通过使所供给的流体的流体力作用于固定轴的上游侧端部而使固定轴在嵌合孔内滑动,由此形成面密封部。并且,在专利文献2所示的在先技术中,除了与专利文献1同样使流体力作用于固定轴的上游侧端部的结构之外,使得对滑动自如地嵌合在嵌合孔内的移动部件也作用有流体力,在工作开始时使移动部件与固定轴的上游侧端部抵接而对驱动力进行补充。
另外,作为使牵引杆进退的机床的一例,能够举出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机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0136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0261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3076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均为了形成面密封部而使固定轴滑动,因此存在如下的难点。
在旋转接头的工作开始时,在密封面并未紧贴的敞开状态下供给流体,因此,直至固定轴移动而形成面密封部为止的期间,流体大量扩散,无法避免飞沫飞散至外部。并且,若在嵌合孔内的固定轴的滑动间隙中附着有油泥等异物,则会产生因固定轴的滑动不良而导致的动作异常,成为流体的大量泄漏等重大事故的原因。
若欲防止这种固定轴的滑动不良,则需要确保用于使固定轴滑动的驱动力。然而,在该情况下,由于固定轴高速移动,因此存在因密封面关闭时的冲击、或过大的密封面压力而产生密封部件的破损的顾虑。进而,在形成面密封部后的状态下,固定轴在嵌合孔内处于以悬臂状态被保持的状态,因此容易产生在密封面产生微振动而使密封面磨损的不良情况。
此外,在使用旋转接头的现场,需要进行将构成旋转接头的旋转部和固定部组装在一起的作业。在固定部,为了防止固定轴的联动旋转,设置有止转销等止转机构。因此,在组装作业中,需要进行使固定轴的圆周方向的位置与嵌合孔对正的、对位作业。在现有技术中,这种对位作业在狭窄的现场以半摸索状态进行,期望改进现场的组装作业的作业性。
在包含上述的专利文献1、2在内的现有技术的旋转接头中,在使固定部相对于旋转部沿轴向移动的结构中,无法使固定部稳定而可靠地移动,难以有效地防止动作不良或对密封部件的冲击。此外,难以抑制流体朝外部的泄漏,并且存在现场的组装作业的作业性差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固定部与旋转部的相对移动稳定、有效地防止动作不良或对密封部件的冲击、抑制流体朝外部的泄漏、且组装作业的作业性优异的旋转接头。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旋转接头为,该旋转接头(1)将设置有轴向的旋转流路(4e)且装配于旋转轴(2)并沿上述轴向进退的旋转部(1a)、和设置有上述轴向的固定流路(8b)的固定部(8b)同轴配置,将从流体供给源供给的流体经由上述固定流路(8b)朝绕轴旋转的上述旋转部(1a)的旋转流路(4e)输送,其特征为,具备:旋转密封部,设置于上述旋转部(1a),且具有上述旋转流路(4e)在上述旋转部(1a)的侧端面开口的第1密封面(5b);固定密封部,具有固定轴部(8a),该固定轴部(8a)沿上述轴向形成有上述固定流路(8b),且以允许上述轴向的移动的状态与设置在上述固定部(8b)的嵌合孔(7a)嵌合,该固定密封部具有上述固定流路(8b)在上述固定轴部(8a)的一侧的侧端面开口的第2密封面(9b);止转机构(M、MA、MB),限制上述固定轴部(8a)相对于上述嵌合孔(7a)的绕轴的相对旋转;以及卡止部(15),允许上述旋转密封部与固定密封部相对旋转并在上述轴向进行卡止而保持使上述第1密封面(5b)与第2密封面(9b)对置并抵接的状态,上述止转机构(M、MA、MB)具有:设置于上述固定轴部(8a)的轴侧卡合部(8d、13、8h);设置于上述嵌合孔(7a),且通过与上述轴侧卡合部(8d、13、8h)卡合来限制上述相对旋转的孔侧卡合部(13、7f、14);以及在使上述固定轴部(8a)与上述嵌合孔(7a)嵌合的动作中将上述轴侧卡合部(8d、13、8h)朝上述孔侧卡合部(13、7f、14)引导而使二者卡合的卡合引导部,利用上述卡止部(15)使第1密封面(5b)与第2密封面(9b)抵接而形成面密封部,通过在保持形成有上述面密封部的状态下使上述旋转部(1a)进退,由此上述固定轴部(8a)与上述旋转部(1a)一起沿轴向进退。
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旋转接头为,该旋转接头(101)将设置有轴向的旋转流路(108b)且装配于旋转轴(103)并沿上述轴向进退的旋转部(101a)、和设置有上述轴向的固定流路(104e)的固定部(101b)同轴配置,将从流体供给源供给的流体经由上述固定流路(104e)朝绕轴旋转的上述旋转部(101a)的旋转流路(108b)输送,其特征为,具备:固定密封部,设置于上述固定部(101b),且具有上述固定流路(104e)在上述固定部(101b)的侧端面开口的第1密封面(105b);旋转密封部,具有旋转轴部(108a),该旋转轴部(108a)沿上述轴向形成有上述旋转流路(108b),且以允许上述轴向的移动的状态与设置在上述旋转部(101a)的嵌合孔(107a)嵌合,该旋转密封部具有上述旋转流路(108b)在上述旋转轴部(108a)的一侧的侧端面开口的第2密封面(109b);止转机构(M、MA、MB),限制上述旋转轴部(108a)相对于上述嵌合孔(107a)的绕轴的相对旋转;以及卡止部(115),允许上述固定密封部与旋转密封部相对旋转并在上述轴向进行卡止而保持使上述第1密封面(105b)与第2密封面(109b)对置并抵接的状态,上述止转机构(M、MA、MB)具有:设置于上述旋转轴部(108a)的轴侧卡合部(108d、113、108h);设置于上述嵌合孔(107a),且通过与上述轴侧卡合部卡合来限制上述相对旋转的孔侧卡合部(113、107f、114);以及在使上述旋转轴部(108a)与上述嵌合孔(107a)嵌合的动作中将上述轴侧卡合部(108d、113、108h)朝上述孔侧卡合部(113、107f、114)引导而使二者卡合的卡合引导部,利用上述卡止部(115)使第1密封面(105b)与第2密封面(109b)抵接而形成面密封部,通过在保持形成有上述面密封部的状态下使上述旋转部(101a)进退,由此上述旋转部(101a)相对于被卡止于上述固定密封部的上述旋转轴部(108a)沿轴向进退。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旋转接头中,通过具备“允许设置于旋转部的旋转密封部与设置于固定部的固定密封部相对旋转并在轴向进行卡止而保持使旋转密封部和固定密封部的2个密封面对置并抵接的状态的卡止部”、和“限制旋转轴部相对于嵌合孔的绕轴的相对旋转的止转机构”,能够使固定部与旋转部之间的相对移动稳定,有效地防止动作不良或对密封部件的冲击。此外,能够实现能够抑制流体朝外部的泄漏、且组装作业的作业性优异的旋转接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旋转接头的剖视图。
图2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旋转接头的局部剖视图。
图2b是图2a中的P部的详细剖视图。
图2c是对图2a中的第2密封环9的滑动面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旋转接头的动作说明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旋转接头的动作说明图。
图5a是组装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旋转接头的止转机构M的轴侧卡合部的主视图、A-A线剖视图、从B-B方向观察的侧视图。
图5b是组装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旋转接头的止转机构M的孔侧卡合部的说明图。
图5c是组装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旋转接头的止转机构M的说明图。
图6a是组装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旋转接头的止转机构MA的孔侧卡合部的剖视图、和从C-C方向观察的侧视图。
图6b是组装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旋转接头的止转机构MA的轴侧卡合部的说明图。
图6c是组装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旋转接头的止转机构MA的说明图。
图7a是组装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旋转接头的止转机构MB的轴侧卡合部的主视图、D-D线剖视图、从E-E方向观察的侧视图。
图7b是组装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旋转接头的止转机构MB的孔侧卡合部的剖视图、和F-F线剖视图。
图7c是组装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旋转接头的止转机构MB的说明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旋转接头的剖视图。
图9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旋转接头的局部剖视图。
图9b是图9a中的Q部的详细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旋转接头的动作说明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旋转接头的动作说明图。
图12a是组装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旋转接头的止转机构M的轴侧卡合部的主视图、从H-H方向观察的侧视图、G-G线剖视图。
图12b是组装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旋转接头的止转机构M的孔侧卡合部的说明图。
图12c是组装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旋转接头的止转机构M的说明图。
图13a是组装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旋转接头的止转机构MA的孔侧卡合部的剖视图、从I-I方向观察的侧视图。
图13b是组装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旋转接头的止转机构MA的轴侧卡合部的说明图。
图13c是组装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旋转接头的止转机构MA的说明图。
图14a是组装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旋转接头的止转机构MB的轴侧卡合部的主视图、从K-K方向观察的侧视图、J-J线剖视图。
图14b是组装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旋转接头的止转机构MB的孔侧卡合部的说明图。
图14c是组装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旋转接头的止转机构MB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对实施方式1中的旋转接头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1所示的旋转接头1在对机床的主轴等旋转轴输送冷却用的流体的流体供给机构中使用。设置有轴向的旋转流路的旋转部1a、和设置有轴向的固定流路的固定部1b同轴配置。
旋转部1a紧固于旋转轴即主轴2的流路孔2a。主轴2由内置于心轴的马达旋转驱动而绕轴心O旋转(箭头a)。主轴2通过夹持/解除夹持缸进行轴向的进退动作(箭头b)。固定部1b经由外壳部件7固定装配于在壳体3上与流路孔3b连通设置的装配孔3a。主轴2由轴承支承于框架(省略图示),且插通框架。在框架上,利用螺栓等紧固单元装卸自如地紧固有壳体3。此时,以使得固定部1b与旋转部1a同轴配置的方式,框架和壳体3被紧固。由流体供给源(省略图示、固定侧)对设置于壳体3的流路孔3b输送冷却液、冷却用的气体等流体(箭头c)。
其次对各部的详细构造进行说明。旋转部1a以利用螺纹装配于主轴2的旋转件4作为主要部分。在旋转件4上,在旋转轴部4a的一侧的端部,设置有外径比旋转轴部4a大的凸缘部4b,此外,在轴心部沿轴向设置有旋转流路4e。在旋转轴部4a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部4d,在流路孔2a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部2b。通过使外螺纹部4d与内螺纹部2b螺合,旋转件4被螺纹紧固于主轴2,螺纹紧固部由O型圈6密封。由此,旋转流路4e与主轴2的流路孔2a连通。
在旋转件4的右侧(与固定部1b对置的一侧)的侧端面,以包围旋转流路4e的开孔面的配置形成有圆形状的凹部4c,在凹部4c固定有第1密封环5。第1密封环5通过将陶瓷等富有耐磨损性的硬质材料成形为在中央部具有开口部5a的圆环形状而形成,且以使得被精加工成平滑面的第1密封面5b位于外表面侧的状态被固定于凹部4c。在该状态下,旋转流路4e与开口部5a连通而在第1密封面5b开口。在上述构造中,固定有第1密封环5的旋转件4成为设置于旋转部1a、且具有第1密封面5b的旋转密封部。旋转流路4e在第1密封面5b开口。
其次,对装配于壳体3的固定部1b的构造进行说明。固定部1b具备轴形状的浮动座8和外壳部件7,浮动座8装配于外壳部件7。在壳体3的装配面3c开口设置有与流路孔3b连通设置的装配孔3a。嵌合凸部7d从构成固定部1b的主体的圆筒形状的外壳部件7伸出设置。嵌合凸部7d嵌合于装配孔3a。在嵌合凸部7d的端部形成有外螺纹部7e,在流路孔3b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部3d。通过使外螺纹部7e与内螺纹部3d螺合,外壳部件7被螺纹紧固于壳体3,螺纹紧固部由O型圈12密封。
浮动座8以沿轴向贯通形成有固定流路8b的固定轴部8a作为主要部分。在固定轴部8a的一侧(在图1中为与旋转部1a对置的一侧)的端部,形成有削入固定轴部8a的外周面而成的密封装配部8c。在密封装配部8c固定有第2密封环9。第2密封环9通过将与第1密封环5同样的硬质材料成形为在中央部具有开口部9a的圆环形状而形成。第2密封环9以使得被精加工成平滑面的第2密封面9b位于外表面侧(图1的左侧)的状态固定于密封装配部8c。在该状态下,固定流路8b与开口部9a连通而在第2密封面9b开口。
固定轴部8a以允许沿轴向的移动的状态嵌合于在外壳部件7的中心部沿轴向贯通设置的嵌合孔7a。即,通过嵌合孔7a与固定轴部8a的形状、尺寸设定,在嵌合孔7a的内周面7b与固定轴部8a的外周面之间,确保预定的间隙尺寸的滑动间隙。在该结构中,固定轴部8a被允许在嵌合孔7a内旋转,因此,旋转的第1密封面5b使第2密封面9b产生联动旋转。因此,在实施方式1中,在固定部1b侧设置有限制固定轴部8a相对于嵌合孔7a的绕轴的相对旋转的止转机构M(参照图1、3)。即,在外壳部件7的嵌合凸部7d,以从嵌合凸部7d的内周面7b突出的方式,植入设置有止转引导用的引导销13,引导销13与在固定轴部8a上游侧的外周面沿轴向设置的引导槽8d嵌合。由此,浮动座8相对于外壳部件7的相对旋转被限制。
在上述构造中,供第2密封环9固定的浮动座8具有固定轴部8a。固定轴部8a沿轴向形成有固定流路8b。固定轴部8a以允许沿轴向的移动的状态嵌合于在固定部1b的外壳部件7上设置的嵌合孔7a。浮动座8形成为具有固定流路8b在一侧的侧端面开口的第2密封面9b的固定密封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将浮动座8经由外壳部件7装配于壳体3的例子,但也可以将浮动座8直接装配于壳体3。在该情况下,将固定轴部8a以允许轴向的移动的状态嵌合于在固定部1b的壳体3设置的嵌合孔。
其次,对使上述结构的旋转密封部(固定有第1密封环5的旋转件4)和固定密封部(固定有第2密封环9的浮动座8)具有允许相对旋转且在轴向卡止的功能的卡止部15进行说明。在以往的旋转接头中,利用对固定流路供给的流体的流体力使固定密封部朝下游侧移动,将固定密封部按压于旋转密封部,由此形成面密封部。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卡止部15将旋转密封部和固定密封部在轴向卡止,从而使第1密封面5b和第2密封面9b保持对置且抵接的状态。
如图2a所示,卡止部15以连结部件16以及轴承部件17作为主要部分。连结部件16具有限制旋转密封部和固定密封部之间的轴向移动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部件16形成为在呈圆筒形状且从外周侧覆盖面密封部的包覆部16a的上游侧(在图2a中为右侧)的端部形成有朝中心方向伸出的凸边部16b的形状。轴承部件17夹设在连结部件16与固定密封部之间,具有确保相对旋转时的滑动性的功能。轴承部件17由SiC、氧化铝、碳等滑动性、耐磨损性优异的材质制作。轴承部件17使外侧端面17a以及外周面17b分别与凸边部16b的下游侧的内侧面16c以及包覆部16a的内周面16e抵接,并通过粘接、压入等方法固定。
在旋转部1a中,在从旋转轴部4a朝上游侧伸出的轴端部4f(参照图2a)的外周设置有外螺纹部4g。在将连结部件16装配于固定密封部时,使设置于包覆部16a的内表面的内螺纹部16d与外螺纹部4g螺合,一边将包覆部16a的端部相对于旋转件4的凸缘部4b进行按压一边进行固定。在该状态下,如图2a中的P部详细情况的图2b所示,轴承部件17的内侧面17c抵接于第2密封环9的侧端面9c而将其朝下游侧按压。由此,第2密封环9的第2密封面9b与第1密封环5的第1密封面5b抵接而形成面密封部。同时,轴承部件17的内侧面17c限制第1密封面5b与第2密封面9b的分离。通过第2密封环9与轴承部件17的内周面17d嵌合,在内周面17d与外周面9d、内侧面17c与侧端面9c之间形成有2个滑动接触面Y、Z。在图2c中,示意性地夸大描绘滑动面X~Z的间隙,以便很好地理解旋转的一侧(旋转件4、第1密封环5、卡止部16、轴承部件17)和不旋转侧(固定轴部8a、第2密封环9)。第1密封环5的第1密封面5b旋转,第2密封环9的第2密封面9b不旋转,在二者之间形成有滑动面X。
即,在该状态下,若旋转部1a的旋转件4旋转,则连结部件16与轴承部件17也一起旋转。此时,浮动座8的旋转由引导销13限制,因此由第2密封环9以及浮动座8构成的固定密封部处于停止状态。通过内周面17d与外周面9d(滑动面Y)、内侧面17c与侧端面9c(滑动面Z)分别滑动,卡止部15允许旋转密封部与固定密封部相对旋转,并且在轴向卡止。
第2密封面9b与第1密封面5b的抵接状态根据由使用目的、作为对象的流体的种类、密封材质等规定的、面密封部的所期望的密封特性适当设定。即,在第2密封面9b与第1密封面5b之间形成有稍许间隙这样的抵接状态、或者第2密封面9b与第1密封面5b以预定的面压力值处于紧贴状态这样的抵接状态等,能够适当选择各种方式的抵接状态。
在上述构造中,外螺纹部4g以及设置有内螺纹部16d的包覆部16a成为被固定于旋转密封部4、5的旋转侧固定部。凸边部16b以及轴承部件17从该旋转侧固定部朝固定密封部8、9侧伸出设置。凸边部16b以及轴承部件17构成与固定密封部抵接而限制第1密封面5b与第2密封面9b的分离的旋转侧抵接部。轴承部件17在该旋转侧抵接部16b、17中设置于与固定密封部8、9的抵接部,作为允许旋转密封部与固定密封部之间的相对旋转的旋转侧滑动部件发挥作用(参照图2c)。
图3示出旋转接头1的动作状态。由于旋转密封部和固定密封部由卡止部15卡止,因此,在保持形成有第1密封面5b和第2密封面9b抵接的面密封部的状态的情况下,旋转部1a进退(箭头d)。由此,固定轴部8a以不旋转状态与旋转部1a一起沿轴向进退(箭头e)。即,在本实施方式所示的旋转接头1中,处于始终形成有使旋转密封部与固定密封部抵接的面密封部的状态。
根据该结构,与在从固定密封部朝旋转密封部供给流体的工作开始时使固定轴部滑动的现有技术的旋转接头相比较,能够得到如下的优异的效果。即,在现有技术中,在工作开始时,直至固定轴部移动而形成面密封部为止的期间流体大量扩散,无法避免飞沫飞散至外部。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所示的旋转接头1中,始终形成有面密封部,因此不会发生在密封面敞开的状态下供给流体而导致的流体的大量的漏出、飞散。
并且,在现有技术中,若在固定轴部的滑动间隙附着有油泥等异物则会产生因滑动不良而导致的动作异常。若欲防止这种滑动不良,则需要确保使固定轴部滑动的驱动压力。若以充分的驱动压力使固定轴部滑动,则存在因固定轴部高速移动而导致的密封面闭合时的冲击、或过大的密封面压力而产生密封部件的破损的顾虑。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所示的旋转接头1中,固定轴部8a始终伴随着主轴2进退,因此不会产生因滑动不良而导致的动作异常。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无需考虑用于固定轴部端面的滑动动作的流体压力所产生的驱动力,因此能够充分确保固定轴部8a中的固定流路8b的内径从而降低流路阻力。
此外,在现有技术中,形成为在形成有面密封部的状态下固定轴部被悬臂保持在嵌合孔内的保持形态,容易产生在密封面产生微振动而使密封面磨损的不良情况。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所示的旋转接头1中,形成为固定轴部8a的上游侧的端部被保持在嵌合孔内、下游侧的端部由卡止部15保持的两端支承保持状态。因此,因在面密封部处产生微振动而导致的密封面的磨损降低。
图4示出在本实施方式所示的旋转接头1中,相对于固定部1b装配旋转部1a而组装旋转接头1时的步骤。在本实施方式1中,以利用卡止部15将浮动座8保持在旋转部1a侧的状态进行组装。在该情况下,在将固定轴部8a的轴端部8e插入于嵌合孔7a内(箭头f)而使其嵌合时,需要使在固定轴部8a形成的引导槽8d、和设置在嵌合孔7a的内周面7b的引导销13的绕轴的旋转方向位置一致。在不具有卡止部15的现有技术的组装时,浮动座8是单独的,因此作业者能够一边自由地调整固定轴部8a的绕轴的旋转方向位置一边使其与嵌合孔7a嵌合。因而,在现有技术的组装中,容易使引导槽8d和引导销13的绕轴的旋转方向位置对齐。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将固定轴部8a利用卡止部15预先保持于旋转部1a侧的状态下,进行旋转部1a和固定部1b的组装。在该结构中,组装作业者很难自由地调整固定轴部8a的绕轴的旋转方向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通过将图1、图3所示的止转机构M以下述方式构成,由此改善相对于固定部1b装配旋转部1a而组装旋转接头1时的作业性。
图5a示出固定轴部8a的轴端部8e的详细形状。在轴端部8e的外周面,作为设置于固定轴部8a的轴侧卡合部,沿轴向形成有多个(此处为六等分)的引导槽8d(槽部)(参照截面A-A)。各个引导槽8d的轴端侧与末端变宽的形状的引导部8f连通,引导槽8d的内侧面与呈锥状地扩大开口的引导面8g相连续。
如图5b所示,在外壳部件7的嵌合孔7a的外周面突出设置有作为孔侧卡合部的引导销13。若固定轴部8a嵌合于外壳部件7的嵌合孔7a,则在轴端部8e形成的多个引导槽8d中的任一个与引导销13卡合,由此,固定轴部8a的相对旋转被限制。即,引导销13形成设置在嵌合孔7a的内周面、通过与作为轴侧卡合部的多个引导槽8d的任一个卡合来限制固定轴部8a的相对旋转的止转用的突起部。在上述情况下,止转突起部示出了使用引导销13的例子,但止转突起部只要是与引导槽8d卡合而限制固定轴部8a的旋转的结构即可,也可以是键形状部件等销以外的部件。
图5c示出在使相对于嵌合孔7a中的引导销13处于任意的相对旋转位置的固定轴部8a与嵌合孔7a嵌合的情况下的引导部8f、引导面8g的引导作用。即,在使固定轴部8a朝箭头g方向移动而使其与嵌合孔7a嵌合的动作中,引导销13的绕轴的旋转方向位置未必与任一个引导槽8d一致,通常,引导销13和引导槽8d的位置处于错开状态。
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在轴嵌合的动作中,引导部8f的引导面8g与引导销13抵接。由此,以使得同引导部8f对应的引导槽8d与引导销13的位置一致的方式,对固定轴部8a作用旋转方向的力。在固定轴部8a朝嵌合孔7a的嵌合完毕后的状态下,引导销13与1个引导槽8d卡合,固定轴部8a相对于嵌合孔7a的相对旋转被限制。
即,设置有引导面8g的引导部8f作为在使固定轴部8a与嵌合孔7a嵌合的动作中将孔侧卡合部即引导销13朝轴侧卡合部即引导槽8d引导而使二者卡合的卡合引导部发挥作用。在图5a~c所示的例子中,卡合引导部在固定轴部8a的轴端部8e针对多个引导槽8d(槽部)的每个设置。卡合引导部是在使轴嵌合的动作中将作为止转突起部的引导销13朝该引导槽8d引导的引导面8g。
作为止转机构M的结构,只要形成为具有设置于固定轴部8a的轴侧卡合部、设置于嵌合孔7a的孔侧卡合部即通过与轴侧卡合部卡合来限制相对旋转的孔侧卡合部、以及在使轴嵌合的动作中将轴侧卡合部朝孔侧卡合部引导而使二者卡合的卡合引导部的结构即可,除了图5所示的结构以外,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以下,对这些变形例即止转机构MA、止转机构MB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6a~c对止转机构MA进行说明。图6a示出设置在外壳部件7的嵌合孔7a的内周面7b的详细情况。在嵌合孔7a的内周面7b,作为设置于嵌合孔7a的孔侧卡合部,沿轴向形成有多个(此处为6等分)引导槽7f(槽部)(参照箭头C-C侧视图)。各个引导槽7f的开孔端侧形成为末端变宽形状的引导部7g,引导槽7f的内侧面与呈锥状地扩大开口的引导面7h相连续。
如图6b所示,在固定轴部8a的外周面突出设置有作为轴侧卡合部的引导销13。在固定轴部8a与外壳部件7的嵌合孔7a嵌合后的状态下,在内周面7b形成的多个引导槽7f的任一个与引导销13卡合,由此,固定轴部8a的相对旋转被限制。即,引导销13设置在固定轴部8a的外周面,且与作为孔侧卡合部的多个引导槽7f的任一个卡合。由此,引导销13形成限制固定轴部8a的相对旋转的止转突起部。在上述情况下,止转用的突起部示出使用了引导销13的例子,但止转突起部只要是与引导槽7f卡合而限制固定轴部8a的旋转的结构即可,也可以是键形状部件等销以外的部件。
图6c示出在使相对于固定轴部8a的引导销13处于任意的相对旋转位置的固定轴部8a与嵌合孔7a嵌合的情况下,引导部7g、引导面7h的引导作用。即,在使引导销13与固定轴部8a一起朝箭头h方向移动而使其与嵌合孔7a嵌合的动作中,引导销13的绕轴的旋转方向位置未必与任一个引导槽7f一致,通常,引导销13与引导槽7f的位置处于错开状态。
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在使轴嵌合的动作中,引导部7g的引导面7h与引导销13抵接。由此,以使得同引导部7g对应的引导槽7f与引导销13的位置一致的方式,对固定轴部8a作用有旋转方向的力。在固定轴部8a朝嵌合孔7a的嵌合完毕后的状态下,引导销13与1个引导槽7f卡合,固定轴部8a相对于嵌合孔7a的相对旋转被限制。
即,设置有引导面7h的引导部7g在使固定轴部8a与嵌合孔7a嵌合的轴嵌合动作中作为将轴侧卡合部即引导销13朝孔侧卡合部即引导槽7f引导而使二者卡合的卡合引导部发挥作用。在图6a~c所示的例子中,卡合引导部在嵌合孔7a的开孔端部针对多个引导槽7f(槽部)的每个设置。卡合引导部是在使轴嵌合的动作中将作为止转突起部的引导销13朝该引导槽7f引导的引导面7h。
其次,参照图7a~c对止转机构MB进行说明。如图7a所示,固定轴部8a的轴端部被加工成多边形截面(此处为6边形截面)。在外周面,作为轴侧卡合部,沿轴向形成有多个(6个)平面部8h(参照关于D-D线的剖视图)。各个平面部8h的轴端侧与呈锥面状或者平缓的曲线的曲面状地缩窄的末端变窄形状的引导面8i相连续。
如图7b所示,在外壳部件7的嵌合孔7a的内周面,设置有作为孔侧卡合部的抵接部件14。在固定轴部8a与嵌合孔7a嵌合后的状态下,从嵌合孔7a的内周面突出设置的抵接部件14与多个平面部8h的任一个抵接卡合,由此,固定轴部8a相对于嵌合孔7a的相对旋转被限制。即,抵接部件14与设置于嵌合孔7a的内周面的、作为轴侧卡合部的多个平面部8h的任一个抵接卡合。由此,固定轴部8a相对于嵌合孔7a的相对旋转被限制。
图7c示出在使相对于嵌合孔7a的抵接部件14处于任意的相对旋转位置的固定轴部8a与嵌合孔7a嵌合的情况下引导面8i的引导作用。即,在使固定轴部8a朝箭头i方向移动而使其与嵌合孔7a嵌合的动作中,抵接部件14的绕轴的旋转方向位置未必与任一个平面部8h一致,通常,抵接部件14与平面部8h的位置处于错开状态。
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在使轴嵌合的动作中,通过末端变窄形状的引导面8i与抵接部件14抵接,以使得最近的平面部8h与抵接部件14的位置一致的方式,对固定轴部8a作用旋转方向的力。由此,在固定轴部8a的嵌合完毕后的状态下,抵接部件14与1个平面部8h抵接并卡合,固定轴部8a相对于嵌合孔7a的相对旋转被限制。
即,以末端变窄形状设置的引导面8i在使固定轴部8a与嵌合孔7a嵌合的动作中作为将孔侧卡合部即抵接部件14朝轴侧卡合部即平面部8h引导而使二者卡合的卡合引导部发挥作用。在图7a~c所示的例子中,卡合引导部设置在固定轴部8a的轴端部8e。卡合引导部是在使轴嵌合的动作中将抵接部件14朝平面部8h引导的引导面8i。
(实施方式2)
其次,参照图8对实施方式2中的旋转接头10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旋转接头101用于与实施方式1中的旋转接头1同样的用途。设置有轴向的旋转流路的旋转部101a和设置有轴向的固定流路的固定部101b同轴配置。在本实施方式2中的旋转接头1中,浮动座108代替实施方式1的固定部1b而设置于旋转部101a。
在图8中,旋转部101a被紧固于旋转轴即主轴103。主轴103由内置于心轴的马达旋转驱动而绕轴心O旋转(箭头a)。主轴103借助夹持/解除夹持缸进行轴向的进退动作(箭头b)。固定部101b经由保持部件104被固定装配于在壳体102设置的流路孔102a。主轴103所插通的框架(省略图示)借助螺栓等紧固单元被装卸自如地紧固于壳体102。固定部101b与旋转部101a同轴配置。利用流体供给源(省略图示)对流路孔102a输送冷却液、冷却用的气体等流体(箭头c)。
其次,对各部分的详细构造进行说明。固定部101b以装配于壳体102的保持部件104作为主要部分。保持部件104在固定轴部104a的一侧的端部设置有外径比固定轴部104a大的凸缘部104b,此外,在轴心部沿轴向设置有固定流路104e。在固定轴部104a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部104d,在流路孔102a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部102b。通过使外螺纹部104d与内螺纹部102b螺合,保持部件104被螺纹紧固于壳体102,螺纹紧固部由O型圈106密封。由此,固定流路104e与壳体102的流路孔102a连通。
在保持部件104的左侧(与旋转部101a对置的一侧)的侧端面,以包围固定流路104e的开孔面的配置形成有圆形状的凹部104c,在凹部104c固定有第1密封环105。第1密封环105与实施方式1中的第1密封环5同样,以使得被精加工成平滑面的第1密封面105b位于外表面侧的状态被固定于凹部104c。在该状态下,固定流路104e与开口部105a连通而在第1密封面105b开口。在上述构造中,固定有第1密封环105的保持部件104成为设置于固定部101b、且具有第1密封面105b的固定密封部。固定流路104e在第1密封面105b开口。
其次,对装配于主轴103的旋转部101a的构造进行说明。旋转部101a具备轴形状的浮动座108和旋转件107,浮动座108装配于旋转件107。在主轴103的装配面103c开口有与流路孔103b连通设置的装配孔103a。嵌合凸部107d从构成旋转部101a的主体的圆筒形状的旋转件107伸出设置。嵌合凸部107d嵌合于装配孔103a。在嵌合凸部107d的端部形成有外螺纹部107e,在流路孔103b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部103d。通过使外螺纹部107e与内螺纹部103d螺合,旋转件107被螺纹紧固于主轴103,螺纹紧固部由O型圈112密封。
浮动座108以沿轴向贯通形成有旋转流路108b的旋转轴部108a作为主要部分。在旋转轴部108a的一侧(在图8中为与固定部101b对置的一侧)的端部,形成有削入旋转轴部108a的外周面而成的密封装配部108c。在密封装配部108c固定有第2密封环109。第2密封环109通过将与第1密封环105同样的硬质材料成形为在中央部具有开口部9a的圆环形状而形成。第2密封环109以使得被精加工成平滑面的第2密封面109b位于外表面侧的状态固定于密封装配部108c。在该状态下,旋转流路108b与开口部109a连通而在第2密封面109b开口。
旋转轴部108a以允许沿轴向的移动的状态嵌合于在旋转件107的中心部沿轴向贯通设置的嵌合孔107a。即,通过嵌合孔107a、旋转轴部108a的形状、尺寸设定,在嵌合孔107a的内周面107b与旋转轴部108a的外周面之间,确保预定的间隙尺寸的滑动间隙。在该结构中,旋转轴部108a被允许在嵌合孔107a内旋转,因此,旋转轴部108a相对于嵌合孔107a产生相对旋转。因此,在实施方式2中,在旋转部101a侧设置有限制旋转轴部108a相对于嵌合孔107a的绕轴的相对旋转的止转机构M(参照图8、10)。即,在旋转件107的嵌合凸部107d,以从嵌合凸部107d的内周面107b突出的方式植入设置有止转引导用的引导销113,引导销113嵌合于在固定轴部8a的上游侧的外周面沿轴向设置的引导槽108d。由此,浮动座108相对于旋转件107的相对旋转被限制。
在上述构造中,供第2密封环109固定的浮动座108具有旋转轴部108a。旋转轴部108a沿轴向形成有旋转流路108b。旋转轴部108a以允许沿轴向的移动的状态嵌合于在旋转部101a的旋转件107设置的嵌合孔107a。浮动座108成为具有旋转流路108b在一侧的侧端面开口的第2密封面109b的旋转密封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将浮动座108经由旋转件107装配于主轴103的例子,但也可以将浮动座108直接装配于主轴103。在该情况下,将旋转轴部108a以允许轴向的移动的状态嵌合于在旋转部101a的主轴103设置的嵌合孔。
其次,对使上述结构的固定密封部(固定有第1密封环105的保持部件104)和旋转密封部(固定有第2密封环109的浮动座108)具有允许相对旋转且在轴向进行卡止的功能的卡止部115进行说明。在以往的旋转接头中,利用对固定流路供给的流体的流体力使固定密封部朝下游侧移动,将固定密封部按压于旋转密封部,由此来形成面密封部。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卡止部115将旋转密封部和固定密封部在轴向卡止,从而使第1密封面105b和第2密封面109b保持对置且抵接的状态。
如图9a所示,卡止部115以连结部件116以及轴承部件117作为主要部分。连结部件116具有限制旋转密封部和固定密封部之间的轴向的移动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在呈圆筒形状且从外周侧覆盖面密封部的包覆部116a的下游侧(在图2中为左侧)的端部形成有朝中心方向伸出的凸边部116b的形状。轴承部件117夹设在连结部件116与固定密封部之间,具有确保相对旋转时的滑动性的功能。轴承部件117的材质与实施方式1中的轴承部件17相同。轴承部件117使外侧端面117a以及外周面117b分别与凸边部116b的下游侧的内侧面116c以及包覆部116a的内周面116e抵接,并通过粘接、压入等方法固定。
在固定部101b中,在从固定轴部104a朝下游侧伸出的轴端部104f(参照图9a)的外周设置有外螺纹部104g。在将连结部件116装配于固定密封部时,使设置于包覆部116a的内表面的内螺纹部116d与外螺纹部104g螺合,一边将包覆部116a的端部相对于保持部件104的凸缘部104b进行按压一边进行固定。在该状态下,如图9a中的Q部详细情况的图9b所示,轴承部件117的内侧面117c与第2密封环109的侧端面109c抵接而将其朝下游侧按压。由此,第2密封环109的第2密封面109b与第1密封环105的第1密封面105b抵接而形成面密封部。同时,轴承部件117的内侧面117c限制第1密封面105b与第2密封面109b的分离。通过第2密封环109与轴承部件117的内周面117d嵌合,在内周面117d与外周面109d、内侧面117c与侧端面109c之间形成有2个滑动接触面。
即,在该状态下,若旋转部101a的旋转件107旋转,由于浮动座108与旋转件107之间的相对旋转由引导销113限制,因此由第2密封环109以及浮动座108构成的旋转密封部也与旋转件107一起旋转。固定于保持部件104的连结部件116与轴承部件117一起处于旋转停止状态。此时,内周面117d与外周面109d、内侧面117c与侧端面109c分别滑动,由此,卡止部115允许旋转密封部和固定密封部相对旋转、且在轴向进行卡止。
第2密封面109b与第1密封面105b的抵接状态根据由使用目的、作为对象的流体的种类、密封材质等规定的、面密封部的所期望的密封特性适当设定。即,能够适当选择在第2密封面109b与第1密封面105b之间形成有稍许间隙这样的抵接状态、或者第2密封面109b与第1密封面105b以预定的面压力值处于紧贴状态这样的抵接状态等各种方式的抵接状态。
在上述构造中,设置有外螺纹部104g以及内螺纹部116d的包覆部116a成为被固定于固定密封部的固定侧固定部。凸边部116b以及轴承部件117从该固定侧固定部朝旋转密封部侧伸出设置。凸边部116b以及轴承部件117构成与旋转密封部抵接而限制第1密封面105b与第2密封面109b的分离的固定侧抵接部。轴承部件117在该固定侧抵接部中设置于与旋转密封部的抵接部,作为允许旋转密封部与固定密封部之间的相对旋转的固定侧滑动部件发挥作用。
图10示出旋转接头101的动作状态。由于旋转密封部和固定密封部由卡止部115卡止,因此,在保持形成有第1密封面105b和第2密封面109b抵接的面密封部的状态下,旋转部101a进退(箭头d)。由此,旋转部101a相对于被卡止在固定密封部而处于停止状态的旋转轴部108a沿轴向进退(供第2密封面109b固定的旋转轴部108a不改变轴向位置地旋转)。即,在本实施方式所示的旋转接头101中,处于始终形成有使旋转密封部与固定密封部抵接的面密封部的状态。由此,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所示的旋转接头1同样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2所示的旋转接头101中,浮动座108设置于旋转部101a侧而与旋转件107一起旋转,因此,借助伴随着旋转运动的陀螺效应,旋转轴部108a的绕轴的摆动减轻。由此,使第1密封面105b与第2密封面109b抵接的面密封部中的微振动的产生得到抑制,能够降低密封面的磨损。
图11示出在本实施方式所示的旋转接头101中相对于固定部101b装配旋转部101a而组装旋转接头101时的步骤。在本实施方式2中,在将浮动座108利用卡止部115保持于固定部101b侧后的状态下进行组装。在该情况下,在将旋转轴部108a的轴端部108e插入于嵌合孔107a内而使二者嵌合时,需要使在旋转轴部108a形成的引导槽108d和在嵌合孔107a的内周面107b设置的引导销113的绕轴的旋转方向位置一致。在不具有卡止部115的现有技术的组装时,由于浮动座108是单独的,因此作业者能够一边自由地调整旋转轴部108a的绕轴的旋转位置一边使其与嵌合孔107a嵌合。因而,在现有技术的组装中,容易使引导槽108d与引导销113的绕轴的旋转方向位置对齐。
然而,如本实施方式2所示,在将旋转轴部108a利用卡止部115预先保持于固定部101b侧的状态下,进行与旋转部101a的组装。在该结构中,作业者很难自由地调整旋转轴部108a的绕轴的旋转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2中,通过将图8、图9所示的止转机构M以下述方式构成,改善相对于固定部101b装配旋转部101a而组装旋转接头101时的作业性。
图12a示出旋转轴部108a的轴端部108e的详细形状。在轴端部108e的外周面,作为设置于旋转轴部108a的轴侧卡合部,沿轴向形成有多个(此处为6等分)引导槽108d(槽部)(参照关于G-G线的剖视图)。各个引导槽108d的轴端侧与末端变宽形状的引导部108f连通,引导槽108d的内侧面与呈锥状地扩大开口的引导面108g相连续。
如图12b所示,在旋转件107的内周面突出设置有作为孔侧卡合部的引导销113。在旋转轴部108a嵌合于旋转件107的嵌合孔107a后的状态下,在轴端部108e形成的多个引导槽108d中的任一个与引导销113卡合,由此,旋转轴部108a的相对旋转被限制。即,引导销113设置在嵌合孔7a的内周面,形成为通过与作为轴侧卡合部的多个引导槽108d中的任一个卡合来限制旋转轴部108a的相对旋转的止转用的突起部。在上述情况下,示出了作为止转突起部而使用引导销113的例子,但只要是与引导槽108d卡合而限制旋转轴部108a的旋转的结构即可,也可以使用键形状部件等销以外的形状部件。
图12c示出在使相对于嵌合孔107a的引导销113处于任意的相对旋转位置的旋转轴部108a与嵌合孔107a嵌合的情况下,引导部108f、引导面108g的引导作用。即,在使旋转轴部108a朝箭头g方向移动而使其与嵌合孔107a嵌合的动作中,引导销113的绕轴的旋转方向位置未必与任一个引导槽108d一致,通常,引导销113与引导槽108d的位置处于错开状态。
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在使轴嵌合的动作中,引导部108f的引导面108g与引导销113抵接。由此,以使得同引导部108f对应的引导槽108d与引导销113的位置一致的方式,对旋转轴部108a作用有旋转方向的力。在旋转轴部108a的嵌合完毕后的状态下,引导销113与1个引导槽108d卡合,旋转轴部108a相对于嵌合孔107a的相对旋转被限制。
即,设置有引导面108g的引导部108f在使旋转轴部108a与嵌合孔107a嵌合的动作中,作为将孔侧卡合部即引导销113朝轴侧卡合部即引导槽108d引导而使二者卡合的卡合引导部发挥作用。在图12a~c所示的例子中,卡合引导部在旋转轴部108a的轴端部108e针对多个引导槽108d(槽部)的每个设置。卡合引导部是在使轴嵌合的动作中将作为止转突起部的引导销113朝该引导槽108d引导的引导面108g。
作为止转机构M的结构,只要是具有设置于旋转轴部108a的轴侧卡合部、设置于嵌合孔107a且通过与轴侧卡合部卡合来限制相对旋转的孔侧卡合部、以及在轴嵌合动作中将轴侧卡合部朝孔侧卡合部引导而使二者卡合的卡合引导部的结构即可,除了图12a~c所示的结构以外,还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以下,对这些变形例即止转机构MA、止转机构MB进行说明。止转机构MA以及止转机构MB与在实施方式1中叙述过的止转机构MA以及止转机构MB基本上为相同结构。
首先,参照图13a~c对止转机构MA进行说明。图13a示出旋转件107的嵌合孔107a的内周面107b的详细情况。在嵌合孔107a的内周面107b,作为设置于嵌合孔107a的孔侧卡合部,沿轴向形成有多个(此处为6等分)引导槽107f(槽部)(参照箭头I-I侧视图)。各个引导槽107f的开孔端侧形成为末端变宽形状的引导部107g,引导槽107f的内侧面与呈锥状地扩大开口的引导面107h相连续。
如图13b所示,在旋转轴部108a的外周面突出设置有作为轴侧卡合部的引导销113。在旋转轴部108a与旋转件107的嵌合孔107a嵌合后的状态下,在内周面107b形成的多个引导槽107f的任一个与引导销113卡合,由此,旋转轴部108a的相对旋转被限制。即,引导销113设置在旋转轴部108a的外周面,并与作为孔侧卡合部的多个引导槽107f的任一个卡合。由此,引导销113形成为限制旋转轴部108a的相对旋转的止转突起部。在上述情况下,作为止转用的突起部示出使用了引导销113的例子,但止转突起部只要是与引导槽107f卡合而限制旋转轴部108a的旋转的结构即可,也可以使用键形状部件等销以外的部件。
图13c示出在使相对于旋转轴部108a的引导销113处于任意的相对旋转位置的旋转轴部108a与嵌合孔107a嵌合的情况下引导部107g、引导面107h的引导作用。即,在使引导销113与旋转轴部108a一起朝箭头h方向移动而使其与嵌合孔107a嵌合的动作中,引导销113的绕轴的旋转方向位置未必与任一个引导槽107f一致,通常,引导销113与引导槽107f的位置处于错开状态。
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在使轴嵌合的动作中,通过引导部107g的引导面107h与引导销113抵接,由此,以使得同引导部107g对应的引导槽107f与引导销113的位置一致的方式,对旋转轴部108a作用旋转方向的力。由此,在旋转轴部108a的嵌合完毕后的状态下,引导销113与1个引导槽107f卡合,旋转轴部108a相对于嵌合孔107a的相对旋转被限制。
即,设置有引导面107h的引导部107g在使固定轴部108a与嵌合孔107a嵌合的动作中作为将轴侧卡合部即引导销113朝孔侧卡合部即引导槽107f引导而使二者卡合的卡合引导部发挥作用。在图13a~c所示的例子中,卡合引导部在嵌合孔107a的开孔端部针对多个引导槽107f(槽部)的每个设置。卡合引导部是在使轴嵌合的动作中将作为止转突起部的引导销113朝该引导槽107f引导的引导面107h。
其次,参照图14a~c对止转机构MB进行说明。如图14a所示,旋转轴部108a的轴端部被加工成多边形截面(此处为6边形截面),在外周面沿轴向形成有多个(6个)轴侧卡合部即平面部108h(参照关于J-J线的剖视图)。各个平面部108h的轴端侧与呈锥状或者平缓的曲线的曲面状地缩窄的末端变窄形状的引导面108i相连续。
如图14b所示,在旋转件107的嵌合孔107a的内周面设置有作为孔侧卡合部的抵接部件114。在旋转轴部108a与嵌合孔107a嵌合后的状态下,从嵌合孔107a的内周面突出设置的抵接部件114与多个平面部108h的任一个抵接卡合,由此,旋转轴部108a相对于嵌合孔107a的相对旋转被限制。即,抵接部件114设置在嵌合孔107a的内周面,且与作为轴侧卡合部的多个平面部108h的任一个抵接卡合。由此,旋转轴部108a的相对旋转被限制。
图14c示出在使相对于嵌合孔107a的抵接部件114处于任意的相对旋转位置的旋转轴部108a与嵌合孔107a嵌合的情况下引导面108i的引导作用。即,在使旋转轴部108a朝箭头i方向移动而使其与嵌合孔107a嵌合的动作中,抵接部件114的绕轴的旋转方向位置未必与任一个平面部108h一致,通常,抵接部件114与平面部108h的位置处于错开状态。
即便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轴嵌合动作中末端变窄形状的引导面108i与抵接部件114抵接,由此,以使得最近的平面部108h与抵接部件114的位置一致的方式,对旋转轴部108a作用旋转方向的力。由此,在旋转轴部108a的嵌合完毕后的状态下,抵接部件114与1个平面部108h抵接卡合,旋转轴部108a相对于嵌合孔107a的相对旋转被限制。
即,以末端变窄形状设置的引导面108i在使旋转轴部108a与嵌合孔107a嵌合的动作中作为将孔侧卡合部即抵接部件114朝轴侧卡合部即平面部108h引导而使二者卡合的卡合引导部发挥作用。在图14a~c所示的例子中,卡合引导部是设置在旋转轴部108a的轴端部108e、且在使轴嵌合的动作中将抵接部件114朝平面部108h引导的引导面108i。
在上述实施方式1、2中,示出构成卡止部15、115的连结部件16、116具有从外周方向覆盖由旋转密封部和固定密封部形成的面密封部的圆筒形状的包覆部16a、116a的形态,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对于本发明的卡止部,只要是能够允许旋转密封部与固定密封部之间的相对旋转、且限制旋转密封部与固定密封部之间的分离的构造,则其构造就包含于本发明。
如上面说明了的那样,对于实施方式1、2所示的旋转接头,在将设置有轴向的旋转流路、且装配于旋转轴而沿上述轴向进退的旋转部、和设置有上述轴向的固定流路的固定部同轴配置的结构的旋转接头中,具备:卡止部,允许设置于旋转部的旋转密封部和设置于固定部的固定密封部相对旋转、且在轴向进行卡止从而保持使旋转密封部和固定密封部的2个密封面对置并抵接的状态;以及止转机构,限制旋转轴部相对于嵌合孔的绕轴的相对旋转。由此,能够使固定部与旋转部的相对移动稳定,有效地防止动作不良或对密封部件的冲击,抑制流体朝外部的泄漏。
此外,作为固定轴部8a或旋转轴部108a的止转机构,采用如下的结构,具有:设置于固定轴部8a或旋转轴部108a的轴侧卡合部;通过与上述轴侧卡合部卡合来限制固定轴部8a或旋转轴部108a的相对旋转的孔侧卡合部;以及在使固定轴部8a或旋转轴部108a嵌合的轴嵌合动作中将轴侧卡合部朝孔侧卡合部引导而使二者卡合的卡合引导部。由此,在具备保持使旋转密封部与固定密封部的2个密封面对置并抵接的状态的卡止部的旋转接头中,能够改善组装旋转部和固定部的作业的作业性。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旋转接头能够使固定部与旋转部的相对移动稳定、有效地防止动作不良或对密封部件的冲击、抑制流体朝外部的泄漏。并且,具有组装作业的作业性优异的特征,在对机床的主轴等旋转部输送冷却液或气体等流体的用途中是有用的。
标号说明
1、101:旋转接头;
1a、101a:旋转部;
1b、101b:固定部;
2、103:主轴;
3、102:壳体;
4、107:旋转件;
4e、108b:旋转流路;
5、105:第1密封环;
5b、105b:第1密封面;
7:外壳部件;
8、108:浮动座;
8a、104a:固定轴部;
8b、104e:固定流路;
8d、108d:引导槽;
9、109:第2密封环;
9b、109b:第2密封面;
13、113:引导销;
14、114:抵接部件;
15、115:卡止部;
16、116:连结部件;
17、117:轴承部件;
104:保持部件;
108a:旋转轴部。

Claims (10)

1.一种旋转接头,该旋转接头(1)将设置有轴向的旋转流路(4e)且装配于旋转轴(2)并沿所述轴向进退的旋转部(1a)、和设置有所述轴向的固定流路(8b)的固定部(8b)同轴配置,将从流体供给源供给的流体经由所述固定流路(8b)朝绕轴旋转的所述旋转部(1a)的旋转流路(4e)输送,其特征在于,具备:
旋转密封部,设置于所述旋转部(1a),且具有所述旋转流路(4e)在所述旋转部(1a)的侧端面开口的第1密封面(5b);
固定密封部,具有固定轴部(8a),该固定轴部(8a)沿所述轴向形成有所述固定流路(8b),且以允许所述轴向的移动的状态与设置在所述固定部(8b)的嵌合孔(7a)嵌合,该固定密封部具有所述固定流路(8b)在所述固定轴部(8a)的一侧的侧端面开口的第2密封面(9b);
止转机构(M、MA、MB),限制所述固定轴部(8a)相对于所述嵌合孔(7a)的绕轴的相对旋转;以及
卡止部(15),允许所述旋转密封部与固定密封部相对旋转,并在所述轴向进行卡止而保持使所述第1密封面(5b)与第2密封面(9b)对置并抵接的状态,
所述止转机构(M、MA、MB)具有:
轴侧卡合部(8d、13、8h),设置于所述固定轴部(8a);
孔侧卡合部(13、7f、14),设置于所述嵌合孔(7a),且通过与所述轴侧卡合部(8d、13、8h)卡合来限制所述相对旋转;以及
卡合引导部,在使所述固定轴部(8a)与所述嵌合孔(7a)嵌合的动作中,将所述轴侧卡合部(8d、13、8h)朝所述孔侧卡合部(13、7f、14)引导而使二者卡合,
利用所述卡止部(15)而使第1密封面(5b)与第2密封面(9b)抵接来形成面密封部,
通过在保持形成有所述面密封部的状态下使所述旋转部(1a)进退,由此所述固定轴部(8a)与所述旋转部(1a)一起沿轴向进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部(15)具有:
连结部件(16),固定于所述旋转密封部;
旋转侧抵接部(17c),从该连结部件(16)朝所述固定密封部侧伸出设置,与所述固定密封部抵接而限制第1密封面(5b)与第2密封面(9b)之间的分离;以及
轴承部件(17),在该旋转侧抵接部(17c)中,以与所述固定密封部抵接的方式设置,允许所述旋转密封部与所述固定密封部之间的相对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侧卡合部是在所述固定轴部(8a)的轴端侧的外周面沿轴向形成的多个槽部(8d),
所述孔侧卡合部是设置于所述嵌合孔(7a)的内周面且与所述槽部(8d)的任一个卡合而限制所述相对旋转的止转突起部(13),
所述卡合引导部是在所述固定轴部(8a)的轴端部针对所述多个槽部(8d)的每个设置的、在使所述固定轴部(8a)与所述嵌合孔(7a)嵌合的动作中将所述止转突起部(13)朝所述固定轴部(8a)引导的引导面(8g)。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孔侧卡合部是在所述嵌合孔(7a)的内周面沿轴向形成的多个槽部(7f),
所述轴侧卡合部是设置于所述固定轴部(8a)的外周面且与所述槽部(7f)的任一个卡合而限制所述相对旋转的止转突起部(13),
所述卡合引导部是在所述嵌合孔的开孔端部针对所述多个槽部的每个设置的、在使所述固定轴部(8a)与所述嵌合孔(7a)嵌合的动作中将所述止转突起部(13)朝所述固定轴部(8a)引导的引导面(7h)。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侧卡合部是通过将所述固定轴部(8a)的轴端侧加工成多边形截面而在外周面沿轴向形成的多个平面部(8h),
所述孔侧卡合部是设置于所述嵌合孔的内周面且与所述平面部(8h)的任一个抵接卡合而限制所述相对旋转的抵接部件(14),
所述卡合引导部是设置于所述固定轴部(8a)的轴端部且在使所述固定轴部(8a)与所述嵌合孔(7a)嵌合的动作中将所述抵接部件(14)朝所述平面部(8h)引导的引导面(8i)。
6.一种旋转接头,该旋转接头(101)将设置有轴向的旋转流路(108b)且装配于旋转轴(103)并沿所述轴向进退的旋转部(101a)、和设置有所述轴向的固定流路(104e)的固定部(101b)同轴配置,将从流体供给源供给的流体经由所述固定流路(104e)朝绕轴旋转的所述旋转部(101a)的旋转流路(108b)输送,其特征在于,具备:
固定密封部,设置于所述固定部(101b),且具有所述固定流路(104e)在所述固定部(101b)的侧端面开口的第1密封面(105b);
旋转密封部,具有旋转轴部(108a),该旋转轴部(108a)沿所述轴向形成有所述旋转流路(108b),且以允许所述轴向的移动的状态与设置在所述旋转部(101a)的嵌合孔(107a)嵌合,该旋转密封部具有所述旋转流路(108b)在所述旋转轴部(108a)的一侧的侧端面开口的第2密封面(109b);
止转机构(M、MA、MB),限制所述旋转轴部(108a)相对于所述嵌合孔(107a)的绕轴的相对旋转;以及
卡止部(115),允许所述固定密封部与旋转密封部相对旋转,并在所述轴向进行卡止而保持使所述第1密封面(105b)与第2密封面(109b)对置并抵接的状态,
所述止转机构(M、MA、MB)具有:
轴侧卡合部(108d、113、108h),设置于所述旋转轴部(108a);
孔侧卡合部(113、107f、114),设置于所述嵌合孔(107a),且通过与所述轴侧卡合部卡合来限制所述相对旋转;以及
卡合引导部,在使所述旋转轴部(108a)与所述嵌合孔(107a)嵌合的动作中,将所述轴侧卡合部(108d、113、108h)朝所述孔侧卡合部(113、107f、114)引导而使二者卡合,
利用所述卡止部(115)而使第1密封面(105b)与第2密封面(109b)抵接来形成面密封部,
通过在保持形成有所述面密封部的状态下使所述旋转部(101a)进退,由此所述旋转部(101a)相对于被卡止于所述固定密封部的所述旋转轴部(108a)沿轴向进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部(115)具有:
连结部件(116),固定于所述固定密封部;
固定侧抵接部(117c),从该连结部件(116)朝所述旋转密封部侧伸出设置,与所述旋转密封部抵接而限制第1密封面(105b)与第2密封面(109b)之间的分离;以及
轴承部件(117),在该固定侧抵接部(117c)中,以与所述旋转密封部抵接的方式设置,允许所述旋转密封部与所述固定密封部之间的相对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侧卡合部是在所述旋转轴部的轴端侧的外周面沿轴向形成的多个槽部(108d),
所述孔侧卡合部是设置于所述嵌合孔(107a)的内周面且与所述槽部(108d)的任一个卡合而限制所述相对旋转的止转突起部(113),
所述卡合引导部是在所述旋转轴部(108a)的轴端部针对所述多个槽部(108d)的每个设置的、在使所述旋转轴部(108a)与所述嵌合孔(107a)嵌合的动作中将所述止转突起部(113)朝该轴部引导的引导面(108g)。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孔侧卡合部是在所述嵌合孔(107a)的内周面沿轴向形成的多个槽部(107f),
所述轴侧卡合部是设置于所述旋转轴部(108a)的外周面且与所述槽部(107f)的任一个卡合而限制所述相对旋转的止转突起部(113),
所述卡合引导部是在所述嵌合孔的开孔端部针对所述多个槽部的每个设置的、在使所述旋转轴部(108a)与所述嵌合孔(107a)嵌合的动作中将所述止转突起部(113)朝该轴部引导的引导面(107h)。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侧卡合部是通过将所述旋转轴部(108a)的轴端侧加工成多边形截面而在外周面沿轴向形成的多个平面部(108h),
所述孔侧卡合部是设置于所述嵌合孔(107a)的内周面且与所述平面部(108h)的任一个抵接卡合而限制所述相对旋转的抵接部件(114),
所述卡合引导部是设置于所述旋转轴部(108a)的轴端部且在使所述旋转轴部(108a)与所述嵌合孔(107a)嵌合的动作中将所述抵接部件(114)朝所述平面部(108h)引导的引导面(108i)。
CN201480064882.6A 2013-11-28 2014-10-24 旋转接头 Active CN1057936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46434 2013-11-28
JP2013246434A JP6008827B2 (ja) 2013-11-28 2013-11-28 ロータリジョイント
PCT/JP2014/078383 WO2015079841A1 (ja) 2013-11-28 2014-10-24 ロータリジョイン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93631A true CN105793631A (zh) 2016-07-20
CN105793631B CN105793631B (zh) 2017-07-04

Family

ID=53198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64882.6A Active CN105793631B (zh) 2013-11-28 2014-10-24 旋转接头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465826B2 (zh)
EP (1) EP3076061B1 (zh)
JP (1) JP6008827B2 (zh)
CN (1) CN105793631B (zh)
WO (1) WO201507984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9952A (zh) * 2019-09-29 2019-12-20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30673B1 (fr) * 2014-12-19 2017-06-23 Airbus Operations Sas Dispositif de raccordement de deux conduits comprenant un joint d'etancheite configure pour limiter les risques d'endommagement dudit joint d'etancheite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29699A (en) * 1964-04-25 1966-05-18 Taylor Ind Clutches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rotary seals
JPS6261441U (zh) * 1985-10-02 1987-04-16
JPH09152077A (ja) * 1995-08-01 1997-06-10 Deublin Co 流体結合装置のシール機構
JP2002168383A (ja) * 2000-12-01 2002-06-14 Ichimaru Giken:Kk 開閉型ロータリジョイントにおける液漏れ防止構造
JP2007307689A (ja) * 2006-05-22 2007-11-29 Denso Corp 工作機械の主軸装置
JP2008261405A (ja) * 2007-04-11 2008-10-30 Rix Corp 流体送給機構における回転シール機構およびロータリジョイント
CN201320699Y (zh) * 2008-11-23 2009-10-07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设备制造厂 一种用于主轴通水的双陶瓷片式高压回转接头
JP2010101361A (ja) * 2008-10-22 2010-05-06 Rix Corp ロータリジョイント
JP2011102611A (ja) * 2009-11-11 2011-05-26 Rix Corp ロータリジョイン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61681A (en) 1983-04-25 1985-12-31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Rotary union for high pressure gas
US4817995A (en) 1987-02-06 1989-04-04 Deublin Company Rotating union with replaceable sealing assembly
DE3838303A1 (de) 1988-11-11 1990-05-23 Ott Maschinentechnik Drehdurchfuehrung fuer zwei unterschiedliche fluide
US5538292A (en) 1995-01-17 1996-07-23 Midwest Brake Bond Company Rotary union
US5577775A (en) * 1995-02-07 1996-11-26 Barco, A Division Of Marison Industries Bearingless coolant union
US5617879A (en) * 1995-02-17 1997-04-08 Deublin Company Sealing arrangement for a coolant union having a floating seal assembly
JP4228411B2 (ja) 1998-05-25 2009-02-25 日本ジョン・クレーン株式会社 ロータリージョイント
US6029695A (en) 1998-07-24 2000-02-29 Logan; Michael Rotary union for transmitting a high pressure medium
JP2000317707A (ja) 1999-05-13 2000-11-21 Mori Seiki Co Ltd 工作機械の主軸装置
US6533509B1 (en) 2001-09-17 2003-03-18 Gregory S. Antoun Tool holder unclamp mechanism for a milling machine
DE102004003459B4 (de) * 2004-01-22 2009-07-02 GAT Gesellschaft für Antriebstechnik mbH Gleitringfixierung
JP4602397B2 (ja) 2005-01-26 2010-12-22 イーグル工業株式会社 極低温流体供給排出用装置および超電導装置
US8453675B2 (en) 2009-12-01 2013-06-04 Deublin Company Rotary union with selectively controlled seal
JP2012047220A (ja) 2010-08-25 2012-03-08 Honda Motor Co Ltd 流路接続装置および流路接続方法
DE102011122425A1 (de) * 2011-12-24 2013-06-27 Lubova AG Sonnenkraftwerk mit axial dichtender Drehdurchführung
JP2013170612A (ja) * 2012-02-20 2013-09-02 Rix Corp ロータリジョイント
JP5976404B2 (ja) * 2012-06-07 2016-08-23 リックス株式会社 ロータリジョイント
JP5916545B2 (ja) * 2012-07-11 2016-05-11 リックス株式会社 ロータリジョイント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29699A (en) * 1964-04-25 1966-05-18 Taylor Ind Clutches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rotary seals
JPS6261441U (zh) * 1985-10-02 1987-04-16
JPH09152077A (ja) * 1995-08-01 1997-06-10 Deublin Co 流体結合装置のシール機構
JP2002168383A (ja) * 2000-12-01 2002-06-14 Ichimaru Giken:Kk 開閉型ロータリジョイントにおける液漏れ防止構造
JP2007307689A (ja) * 2006-05-22 2007-11-29 Denso Corp 工作機械の主軸装置
JP2008261405A (ja) * 2007-04-11 2008-10-30 Rix Corp 流体送給機構における回転シール機構およびロータリジョイント
JP2010101361A (ja) * 2008-10-22 2010-05-06 Rix Corp ロータリジョイント
CN201320699Y (zh) * 2008-11-23 2009-10-07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设备制造厂 一种用于主轴通水的双陶瓷片式高压回转接头
JP2011102611A (ja) * 2009-11-11 2011-05-26 Rix Corp ロータリジョイント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9952A (zh) * 2019-09-29 2019-12-20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110589952B (zh) * 2019-09-29 2022-10-25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76061A1 (en) 2016-10-05
US20160377210A1 (en) 2016-12-29
EP3076061A4 (en) 2017-08-23
EP3076061B1 (en) 2020-09-09
WO2015079841A1 (ja) 2015-06-04
US10465826B2 (en) 2019-11-05
CN105793631B (zh) 2017-07-04
JP6008827B2 (ja) 2016-10-19
JP2015105668A (ja) 2015-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49177C (zh) 一种行星齿轮结构
ES2894248T3 (es) Unidad de carbonatación de agua y procedimiento de carbonatación continua de agua
CN109661531B (zh) 行星传动装置
DE112011103540B4 (de) Wälzlagerbaugruppe
DE60223664T2 (de) Spindelvorrichtung einer werkzeugmaschine
CN105793631A (zh) 旋转接头
US9290992B2 (en) Plug connection and pipe section for a drill pipe
CN102943786B (zh) 液压缸
CN100594316C (zh) 管旋转接头
CN101978180B (zh) 气体轴承心轴以及用于气体轴承心轴的气体轴承组件
CN102947030B (zh) 用于旋转应用的切削镶片及夹具
EP2409799B1 (en) Coolant supply structure for turret tool head
DE102005030277A1 (de) Spindelvorrichtung mit Innenkühlung
CN108655428A (zh) 模块化旋转工具和模块化工具系统
KR970703832A (ko) 고정된 중앙관통식 냉각재(coolant) 이송 시스템을 지니는 회전가능한 공구 홀더(ROTATABLE TOOLHOLDER HAVING A STATIONARY, THROUGH-CENTER COOLANT FEED SYSTEM)
JP2004167679A (ja) プログラム制御式フライス・ボール盤のための機械加工ユニット
CN109827016A (zh) 多联接板和包括这种多联接板的板的套件
CN101579748B (zh) 一种机床的主轴及其刀柄
US20170008150A1 (en) Nozzle head
CN104061392A (zh) 连接装置以及包含该装置的连接器
CN108351012A (zh) 连接组件和用于制造连接组件的方法
CN202240873U (zh) 一种多位全自动阀门钢球研磨设备
CN110506171B (zh) 外摆线齿轮系的润滑
CN107790496B (zh) 轧辊机的轧辊模块和用于轧制棍状轧辊物的轧辊机组的轧辊机
CN107461394A (zh) 具有流体导入软管的能控制温度的主轴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