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77592B - 一种药物中间体硝基取代磺酰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药物中间体硝基取代磺酰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77592B
CN105777592B CN201610086394.6A CN201610086394A CN105777592B CN 105777592 B CN105777592 B CN 105777592B CN 201610086394 A CN201610086394 A CN 201610086394A CN 105777592 B CN105777592 B CN 1057775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formula
synthetic method
nitro
alkal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8639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77592A (zh
Inventor
吕纯纯
庄翠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Jiangtian Precision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08639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775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775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775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775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775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15/00Preparation of sulfones; Preparation of sulfoxid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作药物中间体的下式(III)所示硝基取代磺酰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有机溶剂中,于催化剂、硝基源化合物、碱和氧化促进剂存在下,下式式(I)化合物和下式(II)化合物在70‑90℃下发生反应,反应时间为4‑7小时,结束后经后处理,从而得到所述式(III)化合物,其中,R1、R2各自独立地选自H、C1‑C6烷基、C1‑C6烷氧基或卤素;X为卤素。所述方法通过合适反应底物、催化剂、硝基源化合物、碱、氧化促进剂和有机溶剂的综合选择与协同,从而可以高产率得到目的产物,在工业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生产潜力。

Description

一种药物中间体硝基取代磺酰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硝基取代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更特别地涉及一种硝基取代磺酰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属于医药中间体合成领域。
背景技术
在有机化学尤其是药物中间体的合成领域中,同时含有硝基和砜类结构的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和中间体,其也普遍存在于各类药物化合物之中,同时在构型转换中也被广泛应用。例如,硝基烷烃用于Henry反应和Michael反应中,芳基砜类是Julia烯烃化反应、aldol反应以及Michael反应的底物前体等。
正是基于如此原因,发展构建包含硝基烷烃和芳基砜类结构的方法将对有机、药物合成领域产生积极的影响。
但迄今为止,目前硝基取代的磺酰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仍比较鲜见,因为对于合成该类化合物的新型方法,仍存在迫切的需求和需要,这也正是本发明得以完成的动力所在和基础所倚。
发明内容
为了开发硝基取代磺酰类化合物的新型合成方法,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在付出了足够的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内容涉及一种可用作药物中间体的下式(III)所示硝基取代磺酰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有机溶剂中,于催化剂、硝基源化合物、碱和氧化促进剂存在下,下式式(I)化合物和下式(II)化合物在70-90℃下发生反应,反应时间为4-7小时,结束后经后处理,从而得到所述式(III)化合物,
其中,R1、R2各自独立地选自H、C1-C6烷基、C1-C6烷氧基或卤素;
X为卤素。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C1-C6烷基的含义是指具有1-6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非限定性地例如可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或正己基等。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C1-C6烷氧基的含义是指具有上述含义的C1-C6烷基与氧原子相连后得到的基团。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卤素为卤族元素,例如可为F、Cl、Br或I。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催化剂为乙酰丙酮铁(Fe(acac)3)、环辛四烯三羰基铁、十二羰基三铁或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二氯化钯中的任意一种,最优选为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二氯化钯。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硝基源化合物为硝酸铁、硝酸铈、硝酸铵或硝酸铈铵中的任意一种,最优选为硝酸铈铵。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碱为NaOH、碳酸氢钠、乙醇钠、二甲氨基吡啶(DMPA)、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DABCO)或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DBU)中的任意一种,最优选为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DABCO)。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氧化促进剂为乙酸银或三氟乙酸银,最优选为三氟乙酸银。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有机溶剂为DMF(N,N-二甲基甲酰胺)、DMSO(二甲基亚砜)、甲苯、苯、1,4-二氧六环、1,2-二氯乙烷(DCE)或乙腈中的任意一种,最优选为1,4-二氧六环。
其中,所述有机溶剂的用量并没有严格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适的选择与确定,例如其用量大小以方便反应进行和后处理即可,在此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式(I)化合物与式(II)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4-0.8,例如可为1:0.4、1:0.6或1:0.8。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式(I)化合物与催化剂的摩尔为1:0.06-0.1,例如可为1:0.06、1:0.08或1:0.1。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式(I)化合物与硝基源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4-1.8,例如可为1:1.4、1:1.6或1:1.8。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式(I)化合物与碱的摩尔比为1:1-2,例如可为1:1、1:1.5或1:2。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式(I)化合物与氧化促进剂的摩尔比为1:0.2-0.5,例如可为1:0.2、1:0.3、1:0.4或1:0.5。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反应结束后的后处理为常规处理方法,例如可具体如下: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自然冷却至室温,加入饱和碳酸钠水溶液,充分振荡,再加入乙酸乙酯萃取分层,分出上层有机相,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浓缩,残留物过硅胶柱色谱,以等体积比的丙酮和氯仿的混合物进行洗脱,从而得到所述式(III)化合物。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用作药物中间体的硝基取代磺酰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通过合适反应底物、催化剂、硝基源化合物、碱、氧化促进剂和有机溶剂的综合选择与协同,从而可以高产率得到目的产物,在工业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生产潜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实施例1
室温下,向适量有机溶剂1,4-二氧六环中,加入100mmol上式(I)化合物、40mmol上式(II)化合物、6mmol催化剂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二氯化钯、140mmol硝基源化合物硝酸铈铵、100mmol碱DABCO和20mmol氧化促进剂三氟乙酸银,然后升温至70℃,并在该温度下充分搅拌反应7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自然冷却至室温,加入饱和碳酸钠水溶液,充分振荡,再加入乙酸乙酯萃取分层,分出上层有机相,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浓缩,残留物过硅胶柱色谱,以等体积比的丙酮和氯仿的混合物进行洗脱,从而得到上式(III)化合物,产率为95.8%。
1H NMR(CDCl3,400MHz):δ7.63(d,J=7.8Hz,2H),7.55(d,J=7.8Hz,1H),7.36(t,J=7.8Hz,1H),7.33(d,J=7.8Hz,2H),7.25(d,J=8.4Hz,1H),7.17(t,J=7.8Hz,1H),6.82(s,1H),2.48(s,3H),2.38(s,3H)。
实施例2
室温下,向适量有机溶剂1,4-二氧六环中,加入100mmol上式(I)化合物、60mmol上式(II)化合物、8mmol催化剂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二氯化钯、160mmol硝基源化合物硝酸铈铵、150mmol碱DABCO和35mmol氧化促进剂三氟乙酸银,然后升温至80℃,并在该温度下充分搅拌反应5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自然冷却至室温,加入饱和碳酸钠水溶液,充分振荡,再加入乙酸乙酯萃取分层,分出上层有机相,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浓缩,残留物过硅胶柱色谱,以等体积比的丙酮和氯仿的混合物进行洗脱,从而得到上式(III)化合物,产率为96.1%。
1H NMR(CDCl3,400MHz):δ7.62(d,J=8.4Hz,2H),7.42(d,J=8.4Hz,2H),7.31(d,J=7.8Hz,2H),6.89(d,J=9.0Hz,2H),6.41(s,1H),3.83(s,3H),2.45(s,3H)。
实施例3
室温下,向适量有机溶剂1,4-二氧六环中,加入100mmol上式(I)化合物、80mmol上式(II)化合物、10mmol催化剂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二氯化钯、180mmol硝基源化合物硝酸铈铵、200mmol碱DABCO和50mmol氧化促进剂三氟乙酸银,然后升温至90℃,并在该温度下充分搅拌反应4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自然冷却至室温,加入饱和碳酸钠水溶液,充分振荡,再加入乙酸乙酯萃取分层,分出上层有机相,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浓缩,残留物过硅胶柱色谱,以等体积比的丙酮和氯仿的混合物进行洗脱,从而得到上式(III)化合物,产率为95.7%。
1H NMR(CDCl3,400MHz):δ7.66(d,J=9.0Hz,2H),7.54(d,J=8.4Hz,2H),7.41(s,4H),6.43(s,1H)。
实施例4
室温下,向适量有机溶剂1,4-二氧六环中,加入100mmol上式(I)化合物、50mmol上式(II)化合物、9mmol催化剂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二氯化钯、170mmol硝基源化合物硝酸铈铵、120mmol碱DABCO和25mmol氧化促进剂三氟乙酸银,然后升温至75℃,并在该温度下充分搅拌反应6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自然冷却至室温,加入饱和碳酸钠水溶液,充分振荡,再加入乙酸乙酯萃取分层,分出上层有机相,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浓缩,残留物过硅胶柱色谱,以等体积比的丙酮和氯仿的混合物进行洗脱,从而得到上式(III)化合物,产率为96.4%。
1H NMR(CDCl3,500MHz):δ7.62(d,J=6.8Hz,2H),7.38(d,J=7.2Hz,2H),6.96(d,J=6.8Hz,2H),6.89(d,J=6.8Hz,2H),6.41(s,1H),3.89(s,3H),3.81(s,3H)。
实施例5-16
实施例5-8:除将催化剂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二氯化钯替换为乙酰丙酮铁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4,顺次得到实施例5-8。
实施例9-12:除将催化剂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二氯化钯替换为环辛四烯三羰基铁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4,顺次得到实施例9-12。
实施例13-16:除将催化剂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二氯化钯替换为十二羰基三铁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4,顺次得到实施例13-16。
结果见下表1。
表1
由此可见,在所有的催化剂中,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二氯化钯具有最好的催化效果,而其它催化剂均导致产物产率有显著的降低。
实施例17-28
实施例17-20:除将硝基源化合物硝酸铈铵替换为硝酸铁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4,顺次得到实施例17-20。
实施例21-24:除将硝基源化合物硝酸铈铵替换为硝酸铈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4,顺次得到实施例21-24。
实施例25-28:除将硝基源化合物硝酸铈铵替换为硝酸铵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4,顺次得到实施例25-28。
结果见下表2。
表2
由此可见,在所有的硝基源化合物中,硝酸铈铵具有最好的效果,其它化合物即便是与其非常类似的硝酸铈或者硝酸铵,都将导致产率有显著的降低。发明人发现,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硝酸铈铵不但起到了提供硝基的作用,而且同时起到了氧化效果,如此的双重效果的相互促进,从而可以取得最好的产物产率,这是意想不到的。
实施例29-48
实施例29-32:除将碱DABCO替换为NaOH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4,顺次得到实施例29-32。
实施例33-36:除将碱DABCO替换为碳酸氢钠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4,顺次得到实施例33-36。
实施例37-40:除将碱DABCO替换为乙醇钠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4,顺次得到实施例37-40。
实施例41-44:除将碱DABCO替换为DMPA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4,顺次得到实施例41-44。
实施例45-48:除将碱DABCO替换为DBU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4,顺次得到实施例45-48。
结果见下表3。
表3
由此可见,在所有的碱中,DABCO具有最好的效果,而其它碱则均导致产物产率有显著的降低,尤其是NaOH和乙醇钠。
实施例49-56
实施例49-52:除将氧化促进剂三氟乙酸银替换为乙酸银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4,顺次得到实施例49-52。
实施例53-56:除将氧化促进剂三氟乙酸银予以省略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4,顺次得到实施例53-56。
结果见下表4。
表4
由此可见,当使用三氟乙酸银作为氧化促进剂时(进一步促进和协同了硝酸铈铵的氧化效果),能够显著地提高产物产率,而当使用与其非常类似的乙酸银时,产率有着显著的降低。更为意料的是,当不使用任何氧化促进剂时,产物产率与使用乙酸银时相差无几,这证明乙酸银并未起到任何正面的促进和改善效果。
实施例57-80
实施例57-60:除将有机溶剂1,4-二氧六环替换为DMF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4,顺次得到实施例57-60。
实施例61-64:除将有机溶剂1,4-二氧六环替换为DMSO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4,顺次得到实施例61-64。
实施例65-68:除将有机溶剂1,4-二氧六环替换为甲苯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4,顺次得到实施例65-68。
实施例69-72:除将有机溶剂1,4-二氧六环替换为苯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4,顺次得到实施例69-72。
实施例73-76:除将有机溶剂1,4-二氧六环替换为1,2-二氯乙烷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4,顺次得到实施例73-76。
实施例77-80:除将有机溶剂1,4-二氧六环替换为乙腈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4,顺次得到实施例77-80。
结果见下表5。
表5
由此可见,在所有的有机溶剂中,1,4-二氧六环具有最好的技术效果,而其它有机溶剂均导致产物产率有显著的降低,尤其是DMSO。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用作药物中间体的硝基取代磺酰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通过合适反应底物、催化剂、硝基源化合物、碱、氧化促进剂和有机溶剂的综合选择与协同,从而可以高产率得到目的产物,在工业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生产潜力。
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用途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意欲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此外,也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修改和/或变型,所有的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下式(III)所示硝基取代磺酰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有机溶剂中,于催化剂、硝基源化合物、碱和氧化促进剂存在下,下式式(I)化合物和下式(II)化合物在70-90℃下发生反应,反应时间为4-7小时,结束后经后处理,从而得到所述式(III)化合物,
其中,R1、R2各自独立地选自H、C1-C6烷基、C1-C6烷氧基或卤素;
X为卤素;
所述催化剂为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二氯化钯;
所述硝基源化合物为硝酸铈铵;
所述碱为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
所述氧化促进剂为三氟乙酸银;
所述有机溶剂为1,4-二氧六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化合物与式(II)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4-0.8。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化合物与催化剂的摩尔为1:0.06-0.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化合物与硝基源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4-1.8。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化合物与碱的摩尔比为1:1-2。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I)化合物与氧化促进剂的摩尔比为1:0.2-0.5。
CN201610086394.6A 2016-02-15 2016-02-15 一种药物中间体硝基取代磺酰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Active CN1057775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86394.6A CN105777592B (zh) 2016-02-15 2016-02-15 一种药物中间体硝基取代磺酰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86394.6A CN105777592B (zh) 2016-02-15 2016-02-15 一种药物中间体硝基取代磺酰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77592A CN105777592A (zh) 2016-07-20
CN105777592B true CN105777592B (zh) 2017-11-07

Family

ID=56403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86394.6A Active CN105777592B (zh) 2016-02-15 2016-02-15 一种药物中间体硝基取代磺酰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77592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68905A1 (en) * 2005-12-13 2007-06-21 Sterix Limited 1,2,4-TRIAZOL-l-YL BISPHENYL DERIVATIVES FOR USE IN THE TREATMENT OF ENDOCRINE-DEPENDENT TUMOURS
WO2013157528A1 (ja) * 2012-04-16 2013-10-24 トーアエイヨー株式会社 2環性化合物
CN103747787A (zh) * 2011-05-27 2014-04-23 坦普尔大学 取代的2-亚苄基-2H-苯并[b][1,4]噻嗪-3(4H)-酮类、其衍生物及其治疗应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68905A1 (en) * 2005-12-13 2007-06-21 Sterix Limited 1,2,4-TRIAZOL-l-YL BISPHENYL DERIVATIVES FOR USE IN THE TREATMENT OF ENDOCRINE-DEPENDENT TUMOURS
CN103747787A (zh) * 2011-05-27 2014-04-23 坦普尔大学 取代的2-亚苄基-2H-苯并[b][1,4]噻嗪-3(4H)-酮类、其衍生物及其治疗应用
WO2013157528A1 (ja) * 2012-04-16 2013-10-24 トーアエイヨー株式会社 2環性化合物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ron(III)-Mediated Radical Nitration of Bisarylsulfonyl Hydrazones: Synthesis of Bisarylnitromethyl Sulfones;Dinabandhu Sar等;《J. Org. Chem.》;20150603;第80卷;第6776-6783页 *
Synthesis of biaryls via intramolecular free radical ipso-substitution reactions;Ujjainwalla Feroze 等;《Tetrahedron》;20150721;第71卷(第38期);第6701-6719页 *
α-Substituted sulfonamides and sulfonic acids. I.α-Nitro derivatives;Loev, Bernard 等;《Tetrahedron Letters》;19681231;第7卷;第817-819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77592A (zh) 2016-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ugimura et al. Di-2-methoxyethyl azodicarboxylate (DMEAD): An inexpensive and separation-friendly alternative reagent for the Mitsunobu reaction
CN109265360A (zh) 一种α-芳基取代甘氨酸酯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CN102746077B (zh) 一种制备酰胺化合物的方法
CN110003011A (zh) 一种以硝酸盐为硝基源的硝基烯烃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N105777592B (zh) 一种药物中间体硝基取代磺酰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10845401B (zh) 一种2-氟-3,6-二羟基吡啶的合成方法
CN104945341A (zh) 一种三组分一锅法合成1,2,3-三氮唑类化合物的方法
CN109776407B (zh) 一种2-甲基-4-羟甲基喹啉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N114436846B (zh) 一种硝酸酯基转移试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749071A (zh) 一种芳香类1,2,4,5‑四嗪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6349125B (zh) 利用锰盐选择性合成(e)‑乙烯基砜化合物的方法
CN105330690B (zh) 一种药物中间体芳基酮膦酸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5152826B (zh) 一种医药中间体联苯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7629039B (zh) 氘代丙烯酰胺的制备方法和中间体
CN108383754B (zh) 一类芳基肟脂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565769B (zh) 恩替卡韦中间体的合成工艺
CN105646288A (zh) 一种氨基甲酸酯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N110294686B (zh) α-酮酰胺的绿色制备方法
CN105315161A (zh) 一类PKB/Akt抑制剂的关键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CN106748858B (zh) 一种乙醛酰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6045916A (zh) 一种咪唑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2977040A (zh) 一种2-喹喔啉基二甲缩醛和2-喹喔啉基甲醛的合成方法
CN112679439B (zh) 一种2-氯-5-甲硫基嘧啶的制备方法
CN104447557B (zh) 一种n‑芳基吡唑类化合物和n‑芳基咪唑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6916094A (zh) 一种吲哚二酮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v Chunchun

Inventor after: Zhuang Cuicui

Inventor before: Gao Fei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920

Address after: 362300 Quanzhou, Nan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States along the River Road, No. 97

Applicant after: Wu Liqing

Address before: Jini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73200 high Yu Zhen Surabaya County under the village

Applicant before: Gao Fei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521

Address after: 435406 West Side of No.4 Road, Makou Industrial Park, Tianzhen, Wuxue City, Huanggang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BEI JIANGTIAN PRECISION CHEM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362300 No. 97, Shun Mei Shun Road, Nanan, Quanzhou, Fujian.

Patentee before: Wu Liq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35406 West Side of No.4 Road, Makou Industrial Park, Tianzhen, Wuxue City, Huanggang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bei Jiangtian precision Chem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435406 West Side of No.4 Road, Makou Industrial Park, Tianzhen, Wuxue City, Huanggang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BEI JIANGTIAN PRECISION CHEMICAL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