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74252B - 液体喷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74252B
CN105774252B CN201610007312.4A CN201610007312A CN105774252B CN 105774252 B CN105774252 B CN 105774252B CN 201610007312 A CN201610007312 A CN 201610007312A CN 105774252 B CN105774252 B CN 1057742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load
basket
supporting part
load trans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0731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74252A (zh
Inventor
柳泽宏文
宫崎谦
宫崎谦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7742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742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742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742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Handling wide copy material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喷出装置。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具备:液体喷出部,其能够喷出液体;连接部,其连接有能够对液体进行收纳的液体收纳容器;筐体部,其对液体喷出部以及连接部进行收纳;筐体支承部,其对筐体部进行支承;载荷传递部,其对以与连接部连接的状态从筐体部突出的作为液体收纳容器的一部分的突出部进行支承。载荷传递部以能够对突出部所承受的载荷进行传递的方式与筐体支承部连接。

Description

液体喷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喷出液体的液体喷出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能够喷出液体的液体喷出装置,而存在有通过对纸张等介质喷出被收纳于作为液体收纳容器的一个示例的墨盒中的油墨从而实施印刷的喷墨式的打印机。在这种打印机中,一般采用能够在其筐体部内对墨盒进行装卸的结构,并通过将墨盒更换为新的墨盒从而实施油墨的补给。
但是,由于墨盒必须被设为能够被收纳于筐体部的大小,因此大型化较为困难,从而在实施大量印刷等情况下,每当墨盒的油墨用尽时,便需要中断印刷来实施更换作业。
因此,为了减少这种墨盒的更换作业而存在有如下的打印机,所述打印机通过从被设置于筐体部的外侧的油墨包中经由油墨管而将油墨注入到与筐体部连接的盒式的中间油墨罐中,从而实施油墨的补给(例如,专利文献1)。
但是,在像上述这样的中间油墨罐的一部分从筐体部起向与铅直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情况下,有可能在该突出部分上被放置有物品等,从而被施加了过度的载荷。而且,会产生如下问题,即,当对中间油墨罐的突出部分施加使其突端侧朝向下方旋转的这种载荷时,中间油墨罐的相对于筐体部的连接会发生脱落。
另外,这种问题并不限于从被设置于筐体部的外侧的油墨包供给油墨的打印机,在采用连接液体收纳容器时其一部分向筐体部的外部突出的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中,大致共同存在该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023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鉴于这种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在与筐体部连接的液体收纳容器的从筐体部突出的部分上被施加有载荷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抑制的液体喷出装置。
以下,记载了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法及其作用效果。
解决上述课题的液体喷出装置具备:液体喷出部,其能够喷出液体;连接部,其连接有能够对所述液体进行收纳的液体收纳容器;筐体部,其对所述液体喷出部以及所述连接部进行收纳;筐体支承部,其对所述筐体部进行支承;载荷传递部,其能够对以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状态从所述筐体部突出的作为所述液体收纳容器的一部分的突出部进行支承,所述载荷传递部以能够对所述突出部所承受的载荷进行传递的方式与所述筐体支承部连接。
根据该结构,在与连接部连接的液体收纳容器的突出部上被施加有载荷时,通过载荷传递部将该载荷向筐体支承部进行传递,从而能够在抑制给筐体部内的结构要素所带来的影响的同时,以不使突出部发生位移的方式进行支承。因此,能够对在与筐体部连接的液体收纳容器的从筐体部突出的部分上被施加有载荷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抑制。
上述液体喷出装置具备容器支承部,所述容器支承部在所述液体收纳容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时和所述突出部接触,所述突出部所承受的载荷经由所述容器支承部而向所述载荷传递部被传递。
根据该结构,通过以与载荷传递部分体的方式而具备与液体收纳容器的突出部接触的容器支承部,从而能够根据突出部的形状等来形成容器支承部,并且能够将载荷传递部形成为能够高效地向筐体支承部传递载荷的形状。
上述液体喷出装置具备多个与一个所述液体收纳容器连接的所述连接部,所述容器支承部与多个所述突出部接触,并将该多个所述突出部所承受的载荷向所述载荷传递部进行传递。
根据该结构,即使在连接有多个液体收纳容器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与多个突出部接触的容器支承部而将该多个突出部所承受的载荷向载荷传递部进行传递。
在上述液体喷出装置中,在所述载荷传递部中,经由所述容器支承部而承受载荷的面的面积与将所述突出部投影于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相比而较小。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载荷传递部中经由容器支承部而承受载荷的面的面积与将突出部投影于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相比而较小,因此能够将载荷传递部小型化。
在上述液体喷出装置中,所述载荷传递部被配置于,与所述突出部相比靠铅直方向下方处。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载荷传递部配置在与液体收纳容器的突出部相比靠铅直方向下方处,从而能够在相对于突出部而施加有使其突端朝向铅直方向下方旋转的这样的载荷的情况下,更加稳定地对突出部进行支承。
上述液体喷出装置具备中继部件,所述中继部件以与所述载荷传递部接触的方式被配置,并将所述突出部所承受的载荷向所述载荷传递部进行传递,所述中继部件的相对于所述载荷传递部的相对位置能够进行调节。
根据该结构,即使在载荷传递部的位置上产生了误差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对中继部件的相对于载荷传递部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从而可靠地实施载荷的传递。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液体喷出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从侧方观察图1所示的液体喷出装置时的内部结构的模式图。
图3为液体收纳容器以及支承单元的立体图。
图4为突端支承部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5为液体收纳容器以及突端支承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对液体喷出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11为,对卷筒纸等长条的介质S进行处理的大幅面打印机(LFP)。而且,液体喷出装置11具备在下端安装有车轮12的筐体支承部13、和被组装在筐体支承部13上的筐体部14。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筐体支承部13为对筐体部14进行支承的一对脚部,但筐体支承部也能够变更为三个以上的不具有车轮的脚部或箱状的基座等的、其他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与重力方向Z(铅直方向下方)交叉(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正交)的方向且从筐体部14的后部朝向前表面的方向设为前方向Y。此外,将与重力方向Z以及前方向Y双方交叉(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正交)的方向且从筐体部14的长边方向上的一端侧(在图1中为右端侧)朝向另一端侧(在图1中为左端侧)的方向设为移动方向X。
在筐体部14的后侧下方处,配置有将介质S朝向筐体部14侧进行馈送的馈送部15。在筐体部14的前侧下方处,配置有被筐体支承部13支承的收卷部16。在馈送部15与收卷部16之间,沿着介质S的输送路径而配置有介质支承部17。在筐体部14的前表面侧的、成为介质支承部17的上侧的位置处,形成有用于将介质S从筐体部14内排出的排出口14a。
在收卷部16的附近位置处,设置有向位于介质支承部17与收卷部16之间的介质S施加张力(张力)的张力施加机构18。张力施加机构18具备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筐体支承部13的下部所支承的一对臂部件19、与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一对臂部件19的顶端部所支承的张紧辊20。
收卷部16具备一对托架21,所述一对托架21从轴向两侧对将印刷后的介质S收卷成圆筒状的未图示的芯材(例如纸管)进行夹持。而且,通过使一方(在图1中为右侧)的托架21旋转,从而将介质S收卷在被安装于一对托架21之间的芯材上。即,收卷部16构成了输送机构,并且托架21位于介质S的输送路径的下游端。另外,虽然本实施方式的收卷部16采用了未使用卷轴的无卷轴方式,但也可以采用使用卷轴的方式。
在筐体部14内设置有对液体喷出装置11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22。此外,在筐体部14的上部的、于移动方向X上成为介质S的输送路径的外侧的一端侧(在图1中为右端侧)处,设置有用于实施设定操作或输入操作的操作面板23。
另外,操作面板23与控制部22电连接。
在筐体部14的下部的、于移动方向X上成为介质S的输送路径的外侧的一端侧(在图1中为右端侧)处,设置有两个能够对液体收纳容器24的一部分进行收纳的收纳部27,所述液体收纳容器24能够对例如油墨等的液体进行收纳。
在一个收纳部27中,能够插入对应于液体的种类或颜色而准备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五个)液体收纳容器24,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两个收纳部27中各收纳有四个液体收纳容器24。另外,将被收纳在一个收纳部27中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液体收纳容器24称为一个液体收纳单元25。一个收纳部27所能够收纳的液体收纳容器24的数量、与构成液体收纳单元25的液体收纳容器24的数量以及液体收纳单元25的数量(即,收纳部27的数量),能够任意地进行变更。
在两组液体收纳单元25的周围设置有:保护板38,其对液体收纳容器24进行保护;液体接收部39,其能够接收从液体收纳容器24漏出的液体;液体贮留部件40,其能够对液体接收部39所接收的液体进行贮留。
如图2所示,在馈送部15中保持有将未使用的介质S卷绕成圆筒状的卷筒体R1。此外,在筐体部14内收纳有输送辊对28和滑架29,所述输送辊对28对从馈送部15被送出的介质S进行输送,所述滑架29在与介质S的输送方向正交的移动方向X上进行往复移动。在滑架29的下部处,保持有能够喷出例如油墨等的液体的液体喷出部30。而且,通过液体喷出部30对沿着输送路径而被输送的介质S喷出从液体收纳容器24被供给的液体,从而实施记录(印刷)。即,液体喷出装置11具备能够喷出液体的液体喷出部30。此外,筐体部14对液体喷出部30进行收纳。
在介质支承部17中,内置有用于使附着于介质S上的液体干燥的加热器(省略图示)。而且,印刷后的介质S在沿着介质支承部17而向斜下方被引导后通过收卷部16而被收卷,并形成卷筒体R2。
在筐体部14中,在收纳部27的里面设置有多个用于对液体收纳容器24进行连接的连接部31。换言之,液体喷出装置11具备与能够收纳液体的液体收纳容器24连接的连接部31。此外,筐体部14对液体收纳容器24进行收纳。液体收纳容器24具备能够将液体收纳于内部的液体收纳体32、与能够沿着液体收纳体32的上表面而向前方向Y进行滑动移动的滑块33。滑块33的前端侧的一部分成为转动式的盖部33a。滑块33的盖部33a通过从图2中由实线表示的关闭位置朝向上方转动,从而被配置于由双点划线表示的打开位置。
液体收纳体32具有被收纳在收纳部27内的基端部32a、与从筐体部14起向和重力方向Z交叉的突出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前方向Y)突出的突出部32b。
在液体收纳体32中的基端部32a处设置有液体导出部32c,所述液体导出部32c以能够在筐体部14内导出液体的状态与连接部31连接。
而且,当液体收纳容器24随着向连接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突出方向的相反方向的后方)的移动而使基端部32a被收纳于收纳部27中时,液体导出部32c与连接部31连接。在与连接部31连接的液体收纳容器24中,基端部32a的底部通过收纳部27的内底部而被支承。
在液体收纳容器24与连接部31连接的状态下,液体收纳体32的突出部32b成为与基端部32a侧相比朝向下方延伸设置的状态。此外,液体收纳容器24中的突出部32b侧的底部被配置于,与筐体部14的底部相比靠下方处。
在液体收纳体32中,于突出部32b的后侧下部处形成有阶梯底部36。
此外,在液体收纳体32中,于突出部32b的下端部的、成为阶梯底部36的前侧的位置处突出设置有螺丝紧固突部37。另外,在以后的说明中,对于液体收纳体32的突出部32b而言,将在前后方向上设置有阶梯底部36一侧的端部称为后端侧,将成为其相反侧的前侧的端部称为突端侧。
像图3中位于右端的液体收纳容器24那样,当滑块33的盖部33a被配置于打开位置时,被形成于液体收纳体32的上表面侧的液体的注入口34将露出。而且,在液体收纳容器24中,通过从注入口34注入液体,从而将液体收纳于液体收纳体32内。另外,在从注入口34注入液体时等所溢出的液体通过液体接收部39而被接收。
在此,在液体收纳容器24中,有时贮留于从筐体部14突出的突出部32b中的液体的量会多于贮留于基端部32a侧的液体的量,从而在液体注入时,重心向靠前处移动。此外,由于突出部32b从筐体部14突出,因此例如在实施从注入口34注入液体的作业时或不慎将物品放置在突出部32b上等情况下,有可能会有过度的载荷被施加到突出部32b上。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突出部32b的突端下降而使液体收纳容器24转动,从而基端部32a浮起而产生液体导出部32c的相对于连接部31的连接不良,进而有可能产生漏出液体或混入空气的情况。为了减少这种可能,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11具备支承单元26,所述支承单元26在筐体部14外对液体收纳容器24的突出部32b进行支承。为了有效地对液体收纳容器24的自重以及被施加于突出部32b上的载荷进行支承,而优选为将支承单元26配置于与液体收纳容器24相比靠铅直方向下方处。
接下来,对支承单元26的结构进行详细叙述。
如图3所示,支承单元26包括:支承框架41,其以与筐体部14连接的方式而被设置在每个液体收纳单元25中(同时参照图4);后端支承部42,其能够对液体收纳体32中的突出部32b的后端侧进行支承;突端支承部43,其能够对突出部32b的突端侧进行支承。
另外,在图3中,为了明确表示出后端支承部42以及突端支承部43的结构,而省略了液体贮留部件40的图示,并且通过双点划线而图示了保护板38以及液体接收部39。保护板38以夹持两组液体收纳单元25的方式经由支承框架41而被筐体部14所支承。液体接收部39通过被配置在两组液体收纳单元25的突出部32b的铅直方向下方的方式而与保护板38的下端部连接。
接下来,对突端支承部43的结构进行详细叙述。
突端支承部43包括基端侧分别被固定在两个支承框架41的移动方向X上的两端面上的两对侧方支承部61(同时参照图4)、与两端部被固定在成对的侧方支承部61的顶端部分上的两个容器支承部62。此外,突端支承部43包括对在移动方向X上并排的两个容器支承部62进行连结的矩形板状的连结部件63、与被连接于连结部件63的前表面侧的第一调节部件64。
而且,突端支承部43包括基端侧与筐体支承部13连接且从筐体支承部13向突出方向延伸的载荷传递部65、与被螺丝紧固于载荷传递部65的顶端部的板状的第二调节部件66。第一调节部件64与第二调节部件66以在其间夹着液体接收部39的方式在铅直方向上排列,并将容器支承部62所承受的载荷向载荷传递部65进行传递。载荷传递部65为,能够对以与连接部31连接的状态从筐体部14突出的、作为液体收纳容器24的一部分的突出部32b进行支承的结构。载荷传递部65被配置于,与突出部32b相比靠铅直方向下方处。此外,容器支承部62为,在液体收纳容器24和连接部31连接时与突出部32b接触的结构。
载荷传递部65通过能够对突出部32b所承受的载荷进行传递的方式与筐体支承部13连接,所述突出部32b为,在与连接部31连接的状态下从筐体部14突出的液体收纳容器24的一部分。而且,突出部32b所承受的载荷经由容器支承部62而向载荷传递部65传递。更详细而言,突出部32b所承受的载荷按顺序经由容器支承部62、侧方支承部61、连结部件63、第一调节部件64、液体接收部39、第二调节部件66以及载荷传递部65而被传递到筐体支承部13上。
在第二调节部件66的铅直方向上端上,设置有与液体接收部39的下表面接触的抵接板部66a。此外,在与第二调节部件66的载荷传递部65接触的部分上,以在铅直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而形成有一个或多个长孔66b。通过使第二调节部件66在放松了被插穿于长孔66b中的下侧调节螺丝71的状态下沿铅直方向移动,从而使其相对于液体接收部39以及载荷传递部65的相对位置被变更。而且,第二调节部件66在以使抵接板部66a与液体接收部39的下表面接触的方式实施了铅直方向上的位置的调节之后,被螺丝紧固固定在载荷传递部65上。
即,第二调节部件66以与载荷传递部65接触的方式而被配置,并作为将突出部32b所承受的载荷向载荷传递部65进行传递的中继部件而发挥功能。此外,第二调节部件66相对于载荷传递部65的相对位置能够进行调节。如果进行归纳,则液体喷出装置11具备中继部件,所述中继部件以与载荷传递部65接触的方式而被配置,并将突出部32b所承受的载荷向载荷传递部65进行传递。此外,中继部件为,相对于载荷传递部65的相对位置能够进行调节的结构。
如图4所示,在第一调节部件64的铅直方向下端上,设置有与液体接收部39(参照图3)的上表面接触的抵接板部64a。此外,在第一调节部件64的与连结部件63接触的部分上,以在铅直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而形成有长孔64b。
在侧方支承部61的顶端上,设置有以成为互相平行的方式在移动方向X以及重力方向Z上延伸的固定板部67、68。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板部67被配置于,与固定板部68相比在突出方向上更靠近支承框架41的位置处。在固定板部67、68上,分别形成有螺丝紧固孔67a、68a。
在成为容器支承部62的长边方向的移动方向X的两端部上,形成有在铅直方向上延伸的长孔62a。此外,在容器支承部62的长边方向上,于成对的两个长孔62a之间设置有在突出设置方向以及移动方向X上延伸的接触部62b。接触部62b在液体收纳容器24与连接部31连接时,与突出部32b接触。接触部62b既能够像本实施方式这样断续性地设置在与液体收纳体32相对应的位置处,也能够以与多个液体收纳体32接触的方式而设为在移动方向X上延伸的长条状。
两个容器支承部62通过成对的长孔62a以及插穿到同样成对的被形成在固定板部67上的螺丝紧固孔67a中的支承位置调节螺丝74而被螺丝紧固于侧方支承部61的固定板部67上。
铅直方向上的容器支承部62的位置,能够通过在放松了插穿于长孔62a中的支承位置调节螺丝74的状态下使容器支承部62移动,从而进行调节。即,容器支承部62成为,能够对相对于侧方支承部61以及液体收纳容器24的突出部32b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的结构。
在连结部件63上,于移动方向X的两端部分上以在铅直方向的上下并排的方式而形成有第一螺丝孔63a与贯穿孔63b,并且于移动方向X的中央附近处形成有一个或多个第二螺丝孔63c。另外,被配置于连结部件63的后方的支承位置调节螺丝74能够穿过连结部件63的贯穿孔63b而从前方进行操作。
连结部件63以一方侧(在图4中为左侧)的第一螺丝孔63a以与被安装在位于一方(在图4中为左侧)的支承框架41的右侧面上的侧方支承部61的固定板部68重叠的方式而配置。此外,连结部件63以另一侧(在图4中为右侧)的第一螺丝孔63a与被安装在位于另一方(在图4中为右侧)的支承框架41的左侧面上的侧方支承部61的固定板部68重叠的方式而配置。而且,连结部件63通过被插穿于这两个第一螺丝孔63a以及螺丝紧固孔68a中的连结固定螺丝73而被螺丝紧固于相邻的两个固定板部68上。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成对的侧方支承部61被设置在于移动方向X上并排的每个支承框架41上,相对于此,连结部件63、第一调节部件64、第二调节部件66以及载荷传递部65(参照图3)则在移动方向X上并排的两个支承框架41之间各配置一个。
第一调节部件64通过将被插穿于长孔64b以及连结部件63的第二螺丝孔63c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上侧调节螺丝72设为放松的状态,从而能够容许沿着铅直方向的移动。而且,第一调节部件64在以抵接板部64a与液体接收部39的上表面接触的方式而实施了铅直方向上的位置的调节之后,通过螺丝紧固而被固定于连结部件63上。
即,第一调节部件64经由连结部件63而与侧方支承部61的顶端连结。而且,第一调节部件64的相对于侧方支承部61以及液体接收部39(参照图3)的相对位置能够通过如下方式来进行调节,即,通过在将被插穿于长孔64b中的上侧调节螺丝72放松了的状态下,使第一调节部件64沿着铅直方向进行移动。
接下来,对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液体喷出装置11的作用进行说明。
当与筐体部14连接的液体收纳容器24因被施加于从筐体部14突出的突出部32b上的载荷或突出部32b的自重而前低后高地转动时,所述液体收纳容器24相对于液体导出部32c的连接部31的连接有可能不会被适当地维持。
在这一点上,由于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11具备在筐体部14外从铅直方向下方对液体收纳容器24的突出部32b进行支承的支承单元26,因此液体收纳容器24的转动被抑制。此外,由于突出部32b的自重或被施加于突出部32b上的载荷经由支承单元26而被筐体部14与筐体支承部13双方支承,因此能够使载荷分散。
特别是,虽然液体收纳容器24的突端侧有可能会被施加有较大的载荷或由转动所产生的位移会变大,但被施加于液体收纳容器24的突端侧上的载荷经由突端支承部43而被传递到了筐体支承部13上。因此,即使在筐体部14上被施加有较大的载荷或冲击的情况下,由于其振动难以波及到处于筐体部14内的液体喷出部30,因此也能够抑制印刷性能的降低。此外,能够通过利用处于低于筐体部14的位置处的筐体支承部13来对被施加于液体收纳容器24的突端侧的载荷进行支撑,从而能够保持液体喷出装置11的重心平衡。
由于本实施方式的液体收纳容器24的突出方向为长边方向而且与被收纳于筐体部14内的基端部32a相比从筐体部14突出的突出部32b一方的液体的收纳量较多,因此所述液体收纳容器24的前端侧容易向下方倾斜。此外,当液体收纳容器24为大型容器时,由于随之附带设置的液体接收部39与支承单元26的结构部件也被大型化,因此其制造误差或安装误差将变大,从而有可能使支承单元26与液体收纳容器24的位置发生偏移。
在这一点上,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对构成支承单元26的结构要素中的、与液体收纳容器24的突出部32b接触的容器支承部62的位置进行调节,因此能够对突出部32b、支承框架41以及侧方支承部61的位置偏移的影响进行抑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对构成支承单元26的结构要素中的、被配置于夹着液体接收部39的位置处的第一调节部件64以及第二调节部件66的位置进行调节。由此,即使在液体接收部39或载荷传递部65的安装位置上产生了误差的情况下,也能够对其位置偏移的影响进行抑制,并能够可靠地将被施加于突出部32b上的载荷从载荷传递部65向筐体支承部13进行传递。
此外,由于能够实施上述位置调节的各个结构部件的固定均通过螺丝来进行,因此只要有螺丝刀即可,即使不使用特别的道具,也能够很容易地实施位置的调节。
例如,如图5所示,能够利用液体收纳单元25的前方的空间,而从前侧通过螺丝刀来对调节容器支承部62的位置的支承位置调节螺丝74或调节第一调节部件64的位置的上侧调节螺丝72进行转动操作。另外,由于在图5中,明确图示了第一调节部件64等的结构,因此省略了载荷传递部65、第二调节部件66、保护板38、液体接收部39以及液体贮留部件40的图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载荷传递部65上,经由容器支承部62而承受载荷的面的面积(第二调节部件66的与载荷传递部65接触的面积)与将突出部32b投影于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相比而较小。此外,在移动方向X上延伸的容器支承部62与多个突出部32b接触,并将该多个突出部32b所承受的载荷经由在铅直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调节部件64以及第二调节部件66而向载荷传递部65进行传递。因此,突端支承部43的设置空间与在配置对突出部32b的底面整体进行支撑的箱状的支承部件的情况下所需要的空间相比而较小。
而且,虽然载荷传递部65以能够对突出部32b所承受的载荷进行传递的方式与筐体支承部13连接,但也能够通过采用使该载荷传递部65被悬臂支承于筐体支承部13上的方式,从而将突出部32b的铅直方向下方处的突端支承部43的设置空间设得更小。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突出部32b的铅直方向下方处配置有臂部件19与托架21,因此同样地对在液体接收部39的下方所配置的支承单元26的小型化特别有益。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这样的效果。
(1)在与连接部31连接的液体收纳容器24的突出部32b上被施加有载荷时,通过载荷传递部65将该载荷向筐体支承部13进行传递,从而能够在抑制给筐体部14内的结构要素带来的影响的同时,以使突出部32b不发生位移的方式进行支承。
因此,能够对在与筐体部14连接的液体收纳容器24的从筐体部14突出的部分上被施加有载荷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抑制。
(2)通过以与载荷传递部65分体的方式而具备与液体收纳容器24的突出部32b接触的容器支承部62,从而能够根据突出部32b的形状等来形成容器支承部62,并且能够使载荷传递部65形成为能够高效地向筐体支承部13传递载荷的形状。
(3)即使在连接有多个液体收纳容器24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与多个突出部32b接触的容器支承部62而将该多个突出部32b所承受的载荷向载荷传递部65进行传递。
(4)由于载荷传递部65中的、经由容器支承部62而承受载荷的面的面积与将突出部32b投影于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相比而较小,因此能够将载荷传递部65小型化。
(5)通过将载荷传递部65配置在与液体收纳容器24的突出部32b相比靠铅直方向下方处,从而能够在相对于突出部32b而施加有使其突端朝向铅直方向下方旋转的这样的载荷的情况下,更加稳定地对突出部32b进行支承。
(6)即使在载荷传递部65的位置上产生了误差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对第二调节部件66的相对于载荷传递部65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从而可靠地实施载荷的传递。
另外,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也可以以如下方式进行变更。
·突端支承部43也能够由一个部件构成。在该情况下,突端支承部43作为载荷传递部而发挥功能。此外,突端支承部43也能够通过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多个部件而构成。
·液体喷出装置11也可以不具备后端支承部42、保护板38、液体接收部39以及液体贮留部件40中的任意一个或全部。
·在液体喷出装置11不具备液体接收部39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不具备第二调节部件66而使第一调节部件64向铅直方向下方延伸设置从而与载荷传递部65直接连接。即使在该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使作为中继部件而发挥功能的第一调节部件64在铅直方向上移动,从而对载荷传递部65的位置偏移的影响进行抑制。
·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液体喷出装置11不具备第二调节部件66,而在液体接收部39上设置贯穿孔,并以贯穿该贯穿孔的方式使第一调节部件64向铅直方向下方延伸设置从而与载荷传递部65直接连接。即使在该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使作为中继部件而发挥功能的第一调节部件64在铅直方向上移动,从而对载荷传递部65的位置偏移的影响进行抑制。但是,由于在该情况下,液体接收部39所接收的液体有可能从贯穿孔中漏出,因此优选为,像上述实施方式那样采用通过第一调节部件64与第二调节部件66来夹着液体接收部39的方式。
·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突端支承部43不具备连结部件63,而使第一调节部件64与各个固定板部68连接。但是,由于在该情况下,第二调节部件66与第一调节部件64并未于铅直方向上并列,因此与第二调节部件66和第一调节部件64在铅直方向上并列的情况相比,优选为提高液体接收部39的强度。
·也可以采用液体收纳容器24不具备注入口34的结构。
·液体收纳容器24的数量能够进行任意变更。或者,也可以采用设置了注入口34的液体收纳容器24与未设置注入口34的液体收纳容器24一起构成液体收纳单元25的方式。例如,在实施单色印刷等情况下,只要在与黑色油墨相对应的液体收纳容器24上预先设置注入口34,便能够连续地实施大量的单色印刷。另外,在该情况下,与彩色油墨相对应的液体收纳容器24则可以不具备突出部32b以及注入口34,而使液体收纳容器24整体被收纳在筐体部14内。
·液体收纳容器24也可以不对液体喷出部30所喷出的液体进行收纳。例如,液体收纳容器24也可以对用于实施液体喷出部30等的清洗的清洗液、用于抑制液体喷出部30的干燥的保湿液、或者为了维护而从液体喷出部30中作为废液被排出的液体等进行收纳。
·液体收纳容器24既可以采用在收纳有液体的状态下与连接部31连接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在未收纳有液体的空的状态下与连接部31连接之后,通过注入口34而注入液体的方式。
·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液体收纳容器24的注入口34上连接上游端与被配置于筐体部14外的油墨罐等连接的油墨管的下游端,从而能够同时实施油墨的注入与印刷。
·液体喷出装置11也可以变更为不具备滑架29而具备与介质S的宽度整体相对应的长条状的被固定的液体喷出部30的、所谓的行式型的液体喷出装置。该情况下的液体喷出部30既可以采用通过对形成有将液体作为液滴而喷出的喷嘴的多个单位头部进行并列配置从而使记录范围跨及介质S的宽度整体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以跨介质S的宽度整体的方式在单个长条头上配置多个喷嘴从而使记录范围跨及介质S的宽度整体的方式。
·液体喷出部30所喷出或喷射的液体并不限定于油墨,也可以为例如将功能材料的粒子分散或混合于液体而成的液状体等。例如,也可以采用喷出用于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以及面发光显示器的制造等的、以分散或溶解的方式而含有电极材料或彩色材料(像素材料)等材料的液状体从而实施记录的结构。
符号说明
11…液体喷出装置;13…筐体支承部;14…筐体部;24…液体收纳容器;30…液体喷出部;31…连接部;32b…突出部;62…容器支承部;65…载荷传递部;66…作为中继部件而发挥功能的第二调节部件。

Claims (6)

1.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液体喷出部,其能够喷出液体;
连接部,其连接有能够对所述液体进行收纳的液体收纳容器;
筐体部,其对所述液体喷出部以及所述连接部进行收纳;
筐体支承部,其对所述筐体部进行支承;
载荷传递部,其能够对以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状态从所述筐体部突出的作为所述液体收纳容器的一部分的突出部进行支承,
所述载荷传递部以能够对所述突出部所承受的载荷进行传递的方式与所述筐体支承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容器支承部,所述容器支承部在所述液体收纳容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时和所述突出部接触,
所述突出部所承受的载荷经由所述容器支承部而向所述载荷传递部被传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多个与一个所述液体收纳容器连接的所述连接部,
所述容器支承部与多个所述突出部接触,并将该多个所述突出部所承受的载荷向所述载荷传递部进行传递。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载荷传递部中,经由所述容器支承部而承受载荷的面的面积与将所述突出部投影于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相比而较小。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荷传递部被配置于,与所述突出部相比靠铅直方向下方处。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中继部件,所述中继部件以与所述载荷传递部接触的方式被配置,并将所述突出部所承受的载荷向所述载荷传递部进行传递,
所述中继部件的相对于所述载荷传递部的相对位置能够进行调节。
CN201610007312.4A 2015-01-09 2016-01-06 液体喷出装置 Active CN1057742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03204A JP6507651B2 (ja) 2015-01-09 2015-01-09 液体吐出装置
JP2015-003204 2015-01-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74252A CN105774252A (zh) 2016-07-20
CN105774252B true CN105774252B (zh) 2019-02-19

Family

ID=56366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07312.4A Active CN105774252B (zh) 2015-01-09 2016-01-06 液体喷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623666B2 (zh)
JP (1) JP6507651B2 (zh)
CN (1) CN1057742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62414B2 (ja) 2018-06-22 2020-03-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46588A (ja) * 2012-08-31 2014-03-17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CN103660564A (zh) * 2012-08-31 2014-03-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JP2014094536A (ja) * 2012-11-12 2014-05-22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99296B2 (en) * 1998-07-31 2001-10-09 Hewlett Packard Company Sealing member for a fluid container
JP4531476B2 (ja) 2004-08-05 2010-08-25 武藤工業株式会社 描画装置
JP2009202347A (ja) 2008-02-26 2009-09-10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プリンタシステムおよび外部インク供給装置
KR101484827B1 (ko) * 2010-07-15 2015-01-20 세이코 엡슨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액체 수용 용기, 및, 액체 분사 시스템
JP5552931B2 (ja) * 2010-07-15 2014-07-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6036019B2 (ja) 2012-08-31 2016-11-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46588A (ja) * 2012-08-31 2014-03-17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CN103660564A (zh) * 2012-08-31 2014-03-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JP2014094536A (ja) * 2012-11-12 2014-05-22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200109A1 (en) 2016-07-14
CN105774252A (zh) 2016-07-20
US9623666B2 (en) 2017-04-18
JP2016128226A (ja) 2016-07-14
JP6507651B2 (ja) 2019-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81844B (zh) 液体供给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US9308748B2 (en) Transport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US9452612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ES2878648T3 (es) Unidad de cabezal y aparato de descarga de líquido
US9272520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105774252B (zh) 液体喷出装置
US888224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0076165A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モジュール、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KR20180051858A (ko) 잉크젯 헤드 정렬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적 토출 장치
JP2018103427A (ja) ヘッド位置調整機構、液体吐出ユニット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JP2014156021A (ja) 液滴吐出装置
CN105774234B (zh)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位置调节方法
JP2013075361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5196702B (zh) 用于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JP7095386B2 (ja) 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の動作方法
CN102933315A (zh) 喷墨涂敷装置
JP2013063546A (ja) 液滴吐出装置
US11738571B2 (en)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US11701887B2 (en)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US11325388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ng unit
JP2021028118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21030685A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2011131564A (ja) メンテナンス装置及び流体噴射装置
JP2012040770A (ja) ユニット着脱構造及び記録装置
JP2012143879A (ja) メンテナンスユニット、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