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65122B - 用于在织机织造过程中切断纬纱的装置及具有这种装置的织机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在织机织造过程中切断纬纱的装置及具有这种装置的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65122B
CN105765122B CN201480064623.3A CN201480064623A CN105765122B CN 105765122 B CN105765122 B CN 105765122B CN 201480064623 A CN201480064623 A CN 201480064623A CN 105765122 B CN105765122 B CN 1057651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welling
yarn
cut
weft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6462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65122A (zh
Inventor
V.兰帕特
B.哈尔斯伯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n De Weier
Original Assignee
Fan De Wei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n De Weier filed Critical Fan De Weier
Publication of CN1057651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651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651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651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9/00Details o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oms of a particular type
    • D03D49/70Devices for cutting weft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12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single picks of weft thread are inserted, i.e. with shedding between each pick
    • D03D47/125Weft holding device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9/00Details o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oms of a particular type
    • D03D49/24Mechanisms for inserting shuttle in shed
    • D03D49/26Picking mechanisms, e.g. for propelling gripper shuttles or dummy shuttles
    • D03D49/28Driving mechanisms for the picker sti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连续织造循环过程中切断纬纱(27)的装置,包括裁切元件(1)和可转动的留置元件(2c)、(13),所述留置元件(2c)被弹簧力保持在留置位置,以留置纱线,并且可在由剑杆在留置纱线上施加的拉力的影响下克服所述弹簧力旋转至非留置位置,在该非留置位置,纱线可进一步向裁切元件(1)移动,以切断纱线。这种装置具有很高的效率,并且与现有装置相比可制造得更可靠、更紧凑。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这种装置的织机。

Description

用于在织机织造过程中切断纬纱的装置及具有这种装置的 织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连续织造循环中切断插入在经纱之间的一定长度的纬纱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用于切断纱线的裁切元件以及用于留置纱线的留置装置,在纱线朝所述裁切元件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留置装置留置纱线,直至施加到纱线上的拉力允许纱线朝所述裁切元件方向通过。
背景技术
在织机上进行织造的过程中,在连续织造循环过程中总是在经纱之间形成梭口,一根或多根纬纱由相应的引纬装置在这些经纱之间引入,然后,刚引入的纱线被朝正在生产的织物中的前一根纬纱击打。每个引纬装置例如包括一对相互协作的剑杆,这对剑杆由送纬剑杆和接纬剑杆组成,在每个织造循环中,送纬剑杆和接纬剑杆首先在梭口中从织机的相应侧同时朝彼此移动直至遇合,然后进行回程运动,直至它们从梭口退出。在此情况中,送纬剑杆把纬纱的尾端从一侧引入到梭口中,使其能够被梭口中的接纬剑杆传递,然后,该接纬剑杆把纱尾携带至另一侧,从而一定长度的纬纱最终通过梭口从一侧拉伸至另一侧。
每个送纬剑杆包括用于夹持纱线的装置,以便在该剑杆的移动过程中携带纱线。这些装置例如可为夹持装置、捕捉空间、或者狭槽,或者一个或多个这种装置的组合,一般以术语捕纬装置表示。
在如此引入纱线后,引入的纱线仍连接至纱线库,必须从纬纱库切断引入的这段纱线,才能引入下一根纱线。而且,还必须把纬纱的自由端正确引入到剑杆的所述捕纬装置中,以便在后续的织造循环中能够在梭口中引入纬纱。
配备具有本说明书的第一段中所述的特征的纬纱留置和切断装置的平织剑杆织机是众所周知的。更确切地说,该装置由固定夹持面以及正对所述夹持面固定附接的可弹性变形的细长夹持本体组成。由于夹持本体的弹性作用,纬纱可被夹持在所述夹持面和所述夹持本体之间。
这种已知的布置形式构造为使得当送纬剑杆朝织物移动以引入下一根纱线时,该剑杆携带在织物边缘和纱线库之间延伸的待切断纬纱,并把其置于所述弹性夹持本体和所述夹持面之间,从而纬纱被夹住。由于送纬剑杆此时相对于被夹持的纬纱进一步朝梭口移动,因此纱线会被拉入到剑杆的捕纬装置中。随着剑杆进一步移动,作用在被夹持的纱线上的拉力逐渐增加,因此纬纱最终被从夹具中拉出,并随送纬剑杆进一步移动,直至纬纱进入裁切装置的工作范围,并且最终在织物边缘和剑杆之间被切断。现在,送纬剑杆把纬纱的末端保持在其捕纬装置中,并且准备好进行下一次纱线引入。
这种装置的缺点是,可弹性变形的夹持本体的长度较大,因而在织机上占用相当大的空间。因此,这种装置不适合于在具有处于上下工作位置的两个或更多剑杆装置的双面织机上使用。而且,这种装置还必须尽可能靠近织物边缘布置,以免损失过多的线端纬纱,因为纬纱线端在织物边缘伸出,并且这部分纬纱随后会被作为废料除去。在处于上下工作位置的剑杆之间的有限中间空间中,无法为这种能限制纱线损失的庞大装置提供空间。
另一个缺点是,这种弹性夹持本体的夹持力随着纱线特性(例如厚度)的不同而呈现较显著的变化,并且无法控制,或者至少无法精确地控制。因此,纱线脱离夹具时的拉力会变化。但是,为了确保这种装置的可靠性,应始终在几乎完全相同的拉力下释放纱线,并对纱线进行裁切。
比利时专利BE 1014135A3说明了一种装置,该装置自动切断纬纱,然后拾起织物边缘上的自由线端,并把它们递送至双面织机上的处于上下工作位置的两个剑杆处。利用可转动的递送杠杆上的纱线夹拾取和递送纬纱需要复杂的驱动和控制单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简单且紧凑的纬纱留置和切断装置,以克服上述的缺点,更确切地说,除了切刀的驱动和控制单元之外,所述装置不需要任何驱动或控制单元,并且所述装置能够制造得足够紧凑,可容纳在具有位于上下工作位置的剑杆的织机上,布置在能限制织物边缘的纱线损失的位置,并且其留置力(换言之,是使得纱线不再被留置装置留置的拉力)与纱线的特性无关,或者可利用简单装置以可靠、精确的方式控制留置力,以补偿纱线特性变化的影响。
此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具有本说明书的第一段所示的特征的用于在织机织造过程中切断纬纱的装置来实现的,其中,根据本发明,所述留置装置包括可转动的留置元件,所述留置元件在弹簧元件施加的弹簧力下被保持在留置位置,其中,所述留置元件用于把纱线留置在其留置位置,并且可在留置纱线上的拉力的影响下克服所述弹簧力转动至非留置位置,在所述非留置位置,纱线可朝切割元件进一步移动,以切断纱线。
所述的非留置位置是允许纱线移动至切割元件的工作范围内的留置元件位置。因此,留置位置是不属于此情况的任何位置。
对于术语留置位置和非留置位置,为了清楚起见,应当指出,在一方面,这涉及留置元件在纱线不在切刀的工作范围内的第一区域中的一系列位置,并且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所有位置都称为留置位置;在另一方面,这涉及留置元件在纱线在切刀的工作范围内的另一个第二区域中的一系列位置,并且留置元件在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所有位置都称为非留置位置。
根据本发明,在把留置元件置于留置位置和非留置位置时,意味着把留置元件分别置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一个位置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的一个位置。
与现有装置相比,这种裁切装置能够设计得更加紧凑。由于保持元件本身不需要具有任何弹性作用,因此与现有装置的必须具有弹性的夹持部件相比,能够把所述保持元件设计得小得多。弹簧元件也可以很小,例如,可以是很小的盘簧或扭簧。还能精确地控制这种很小的弹簧元件的弹簧力,例如通过改变弹簧元件的弹性变形来控制。例如,这可利用调节螺杆来实现。由于其紧凑性,此装置也更适合于布置在具有位于上下工作位置的两个或更多剑杆装置的织机上。这能实现一种在尽可能靠近织物边缘的位置切断纬纱的布置形式。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留置装置包括固定导引元件,所述固定导引元件具有面向留置元件的纱线导引面,以便在纱线与所述导引面和所述可转动的留置元件接触时留置纱线。
这种留置装置可通过很简单的方式实现,往往不需要任何驱动或控制单元。所述导引面优选为一体式表面。
在一种非常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留置元件用于阻止纱线朝切割元件移动,但是不用于把纱线保持在夹持状态。
因此,所述留置元件不作为夹持装置,而是仅确保纬纱被留置,不能移动至切割装置的工作范围内。这种方式提供的优点是,必须在纬纱上施加的使留置元件转动至其非留置位置的拉力与纱线的特性(例如纱线的厚度)完全无关。因此,当织机在织完某件织物后准备织造具有显著不同的纬纱的另一件织物时,通常无需针对这种纬纱调节所述留置装置。而且,如果在同一个织造过程中引入不同类型的纬纱(例如使用纬纱选取器),那么所述装置也能以同样高效的方式留置并裁切每种纱线。
在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由弹簧元件施加的弹簧力是可调的。例如,可使用在弹性变形状态中位于一侧的留置元件和另一侧的可定位支撑元件之间的弹簧元件,从而所述支撑元件的位置变化会导致弹簧元件的弹性变形发生变化,因而施加到留置元件上的弹簧力也会发生变化。所述支撑元件例如可通过螺杆定位,所述螺杆可通过螺纹连接相对于所述装置的固定部分移动。在其最简单的形式中,所述支撑元件本身构造为调节螺杆。
在所述装置的一种高效实施方式中,所述留置元件包括背向裁切装置的纱线接触面,并且,当所述留置元件处于留置位置时,所述纱线接触面基本上沿与所述导引面形成45°至135°角的方向延伸。
在一种特别方便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把纱线导引至留置元件的受限接触区的附加导引装置。需要施加在纱线上的使留置元件转动至其非留置位置的拉力(留置力)不仅取决于弹簧力,而且取决于转动点与纱线向留置元件传递拉力的位置之间的距离。由于所述附加导引装置总是把纱线导引至同一个受限接触区,因此留置力的变化更小。
因此,所述留置力几乎仅由弹簧力决定。通过有目的地选择弹簧元件,能够确保所需的拉力足够高,从而在纬纱到达移动剑杆的捕纬装置之前能够一直留置纬纱。显而易见的是,还要注意确保该留置力不会变得过高,以防止纱线断裂或在剑杆上施加过大的力。如果弹簧力是可调的,那么就可设定最佳留置力。由于装置的良好性能几乎仅取决于弹簧力,因此能产生非常可靠的装置。
留置元件例如可构造为细长元件,通过扭簧保持在留置位置,或者留置元件本身可构成扭簧的一部分。所述细长元件可以是细杆或销,并且可弹性变形。所述扭簧可为丝状,并包括线圈状缠绕部分,其中,扭簧的丝状非缠绕端部分形成细长留置元件。这种留置元件特别简单。在此,同一个部件具有弹簧元件的功能和留置元件的功能。
在一种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包括:
-导引元件,其自由表面形成所述导引面,
-臂,以一中间距离正对所述导引元件延伸,
-裁切元件,布置为使得纱线可经过所述导引元件和所述臂之间的中间空间与该裁切元件接触,
-留置元件,可转动地附接至所述臂,从而在所述臂和所述导引元件之间的空间中延伸,并阻止纱线到达所述裁切元件,和
-弹簧元件,在所述留置元件上施加弹簧力,使所述留置元件保持在其留置位置,并且在被留置的纱线上的拉力的作用下,所述留置元件朝所述裁切元件方向转动,使得纱线朝所述裁切元件方向移动,并且与所述裁切元件接触并被切断。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替代实施方式中,所述留置元件包括面向所述导引面的夹持面,从而所述留置元件在处于留置位置时把纱线夹持在所述夹持面和所述导引面之间。
采用这种实施方式,拉动被夹持的纬纱所需的拉力取决于纱线厚度。为了实现针对不同类型纱线的最佳拉力,这种实施方式优选构造为使得夹持力是可控制的。
这样,能够使得留置元件相对于导引面的位置可调,和/或使得由弹簧元件施加的弹簧力可调,以控制施加在纱线上的夹持力。
留置元件的夹持面优选构成凸曲面的一部分,或者转变为凸曲面。这样,在纱线朝留置装置移动的过程中,此表面形成把纱线逐渐导引至夹持面的导引面。
根据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装置包括:
-导引元件,其自由表面形成所述导引面,
-臂,以一中间距离正对所述导引元件延伸,
-裁切元件,布置为使得纱线可经过所述导引元件和所述臂之间的中间空间与该裁切元件接触,
-具有夹持面的可转动地附接的留置元件,该留置元件基本上位于所述导引元件和所述臂之间,并且其夹持面朝向所述导引面,和
-弹簧元件,该弹簧元件在一侧作用在所述臂上,在另一侧作用在所述留置元件上,并把所述留置元件朝向所述导引元件推动,使得纱线被夹持在所述导引面和所述夹持面之间,从而防止所述纱线朝所述裁切元件移动,其中,被夹持的纱线上的拉力使得所述留置元件朝远离所述导引面方向转动,从而松开纱线,使得纱线能进一步移动至所述裁切元件,并被切断。
所述裁切元件优选是可转动的圆刀片。
在一种特定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裁切元件基本上完全被至少位于一侧的护壁或护壳遮盖。所述护壁或护壳优选具有封闭的遮盖面。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织机的引纬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剑杆,所述剑杆用于在连续织造循环中在经纱之间形成的梭口中引入纬纱,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纬装置包括本发明的用于留置和切断纬纱的装置。
此引纬装置优选构造为使得所述剑杆包括拾取装置,例如布置在与所述夹持装置结合的剑杆头中的拾取空间,以便把纬纱携带至所述梭口,所述剑杆用于把在织物边缘和纬纱库之间延伸的纱线携带至所述梭口,并在此移动过程中把纱线携带至所述留置装置,从而纱线被留置并拉入到正在移动的剑杆的捕纬装置中。
在此引纬装置中,所述剑杆优选还布置为使得被留置装置留置的纱线在其移动过程中被携带至所述梭口,从而拉力施加在留置的纱线上,使得留置元件转动至非留置位置,因而纱线可朝裁切元件进一步移动,并与裁切元件接触并被切断。
在该引纬装置的一种非常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引纬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剑杆,所述剑杆用于在连续织造循环中在相应引纬高度处在经纱之间的梭口中引入纬纱,并且,每个剑杆都配有本发明的用于留置和切断纬纱的装置。
在具有两个剑杆的引纬装置中,用于留置和切断纬纱的两个装置以一个装置布置在另一个装置的上方的形式布置。这些装置优选按镜像设计布置,其中,两个装置相对于在所述两个装置之间延伸的假想水平镜面彼此互为镜像。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配备具有至少两个剑杆的这种引纬装置的双面织机。
下面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裁切装置的两种实施方式,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特征。显而易见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是属于本发明范围的多种实施方式的一些例子。因此,下文的说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应用领域的限制。
附图说明
在此详细说明中,使用标记数字来引用附图,在附图中:
图1、图2和图3分别是本发明的用于留置和切断纬纱的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和两个不同的透视图;
图4是所述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在切刀一侧的护壳被去掉之后的透视图;
图5、图6和图7分别是本发明的用于留置和切断纬纱的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和两个不同的透视图;
图8是所述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在切刀一侧的护壳被去掉之后的透视图;
图9a是如图5至图8中所示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剑杆在其相对于在织物边缘与纱线库之间延伸的纬纱以及布置在织机上的用于留置和切断纬纱的装置朝织机的梭口移动的过程中的俯视图;
图9b是在图9a中的剑杆朝梭口进一步移动后当纬纱被留置装置留置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装置的第一种特定实施方式,该装置包括基本上为圆柱状的底座本体(A),该底座本体布置有用于驱动切刀的电机。所述底座本体载有头部(B),所述头部包括如下所述的用于留置和切断纬纱的部件。
头部(B)包括相对于底座本体(A)的纵轴成直角地延伸的平直壁(10)。轴(1A)穿过壁(10),在该轴上,在平行于壁(10)延伸的平面上装有圆刀片(1)。轴(1a)可由电机驱动,以转动圆刀片(1)。
平直壁(10)是形成有探出臂(8)和锥形端部(10a)的一种部件,所述锥形端部(10a)与臂(8)相距一定中间距离,并具有朝向臂(8)倾斜的倾斜边(11)。
臂(8)附接有弹簧元件(2),该弹簧元件(2)构造为扭簧。弹簧元件(2)由金属丝构成,并构造为具有两个平直的端部(2a)、(2c)和一个线圈状中部(2b)的扭簧。从图4能够清晰看出,此中部(2b)配装至臂(8)上的圆柱状突出部(3)。在此情况中,线圈位于所述突出部(3)的周围。在图4中,弹簧元件(2)的一个平直尾部(2a)(在下文中称为支撑部(2a))倾斜地向上延伸,并与调节螺杆(4)的轴(4a)的端部接触。螺杆轴(4a)的一部分具有螺纹(4b),并且可在布置在所述壁(10)上的块状本体(5)中钻出的孔中转动。通过转动调节螺杆(4)(例如使用与螺杆头(4c)接合的工具来转动),可移动螺杆轴(4b)的端部,从而可逐渐移动弹簧元件(2)的支撑部(2a)。弹簧元件(2)的另一个平直端部(2c)在图4中竖直向下延伸,在下文中称为留置部(2c),因为它是用于留置纬纱的部分。留置部(2c)的端部位于布置在附接至平直壁(10)的护壁(16)中的凹槽(18)内,所述护壁(16)将在下文中详细说明。为了相对于平直壁(10)定位此护壁(16),所述平直壁(10)为此包括突出销(6)。
护壁(16)沿圆刀片(1)延伸,从而遮盖圆刀片(1)的绝大部分,而且还遮盖臂(8)以及布置有扭簧的中部(2b)的突出部(3)。从图中能明显看出,布置有狭槽状孔口,以允许扭簧的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的平直端部(2a)、(2c)穿过,并为它们提供充分的移动自由度。
护壁(16)具有第一突出部(16a)和第二突出部(16b)、以及面向第一突出部(16a)的倾斜边,第一突出部(16a)的形状和尺寸与臂(8)的形状和尺寸大致对应,第二突出部(16b)紧挨平直壁(10)的逐渐缩小为点的部分(10a)(参见图2)延伸。在此倾斜边(17)中布置有凹槽(18)。第一突出部(16a)和第二突出部(16b)之间的中间距离设置为使得扭簧的留置部(2c)的端部位于此凹槽(18)中。
在图4中所示的装置上,所述护壁(16)已被除去。
留置部(2c)在其竖向位置与所述凹槽(18)接触。由于支撑部(2a)和留置部(2c)分别被调节螺杆(4)和凹槽(18)的端部保持就位,因此弹簧元件(2)可具有一定的预应力(弹性变形)。
当在留置部(2c)上施加朝向圆刀片(1)方向的外力时,留置部(2c)会克服弹簧力沿该方向移动。在此情况中,留置部(2c)相对于布置有弹簧元件(2)的螺旋状中部(2b)的圆柱状突出部(3)转动。在背向圆刀片(1)的另一个方向上,留置部(2c)被凹槽的端部保持就位。
通过转动调节螺杆(4),可增大或减小弹簧元件(2)上的预应力。通过这种方式,可增大或减小留置部(2c)的留置力。
上述的壁(10)还形成锥形端部(10a),所述锥形端部(10a)具有与臂(8)相距一定的中间距离并正对臂(8)的倾斜边(11),从而在倾斜边(11)和臂(8)之间有中间空间,纱线必须移动通过所述中间空间才能进入圆刀片(1)的工作范围。
在此情况中,当纬纱被剑杆朝圆刀片(1)方向移动时,倾斜边(11)构成纬纱导引面。弹簧元件(2)的留置部(2c)竖直地从所述臂向凹槽(18)延伸,从而防止纬纱自由地移动至圆刀片(1)。因此,在纬纱的移动过程中,纬纱会首先被留置部(2c)留置。
当纱线上的拉力超过某一阈值(留置力)时,留置部(2c)会克服弹簧力相对于所述突出部朝圆刀片(1)方向转动,直至其到达非留置位置。因此,纬纱可进一步移动,直至其与圆刀片(1)的刀刃接触,并被切断。根据留置部(2c)的特性以及施加在其上的力,留置部(2c)还可能会弹性弯曲。在此情况中,不会允许纱线通过留置部(2c)。由于此留置部在与圆刀片(1)的平面相邻的平面内移动,因此留置部(2c)的转动以及可能的弯曲足以允许纱线触及圆刀片(1)的刀刃。
由于留置力受纱线向留置部(2c)传递拉力的位置的影响,并且在此的目的是在织造过程中尽可能不改变留置力,因此在纱线朝留置部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纱线被导引至留置部(2c)上的受限接触区(7)。为此,壁(10)还形成具有纱线导引边(12)的附加突出部(10b),用于朝倾斜导引面(11)导引纱线。从图1能够最清晰地看出,此导引边(12)遵循一条凸曲线路径,所述凸曲线路径朝留置部(2c)方向靠近倾斜导引面(11)。
图5至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装置的第二种特定实施方式,像第一种实施方式一样,该装置也包括基本上为圆柱状的底座本体(A),所述底座本体(A)具有头部(B)。
头部(B)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包括用于留置纬纱的不同部分。
像第一种实施方式一样,头部(B)包括与底座本体(A)的纵轴成直角地延伸的平直壁(10),此轴(1a)穿过此壁(10),在轴(1a)上,在平行于所述壁延伸的平面内附接有圆刀片(1),此轴(1a)可由配装在底座本体(A)中的电机驱动,以转动圆刀片(1)。
在此,平直壁(10)也形成具有倾斜边(11)的锥形端部(10a)。
在背向底座本体(A)的一侧,侧面部(19)附接至平板(10),所述平板(10)包括正对锥形端部(10a)的倾斜边(11)延伸的臂(8b),并与倾斜边(11)相距一定的中间距离。为此,臂(8b)由两块平行板组成(参见图6和图7)。在臂(8b)的自由端,侧面部(19)包括把盘簧(9)的端部保持就位的保持件(8a)。盘簧(9)的另一端与可转动的夹持元件(13)接触。保持件(8a)包括调节螺钉(14),可从顶部对所述调节螺钉(14)进行操作,并且,可利用调节螺钉(14)改变盘簧(9)端部的位置,以控制施加在夹持元件(13)上的弹簧力,如下文所述。
而且,侧面部(19)还包括护壁(8c),所述护壁(8c)与臂(8b)邻接,并沿圆刀片(1)和沿锥形端部(10a)延伸。在此情况中,护壁(8c)完全遮盖锥形端部(10a),并遮盖圆刀片(1)的绝大部分,只有刀片(1)的中部是外露的。这是因为,在圆刀片(1)的轴(1a)的位置,在遮护部(8c)中布置有圆形孔口,轴(1a)相对于所述孔口的边缘处于中心位置。
平直壁(10)的锥形端部(10a)具有与臂(8b)相距一定的中间距离并正对臂(8b)的倾斜边(11),从而在倾斜边(11)和臂(8b)之间有中间空间,纱线必须通过所述中间空间才能进入圆刀片的工作范围。
在此情况中,当所述纬纱被剑杆朝圆刀片(1)方向移动时,倾斜边(11)构成所述纬纱的导引面。
壁(10)上还附接有夹持元件(13)。为此,夹持元件包括在所述臂(8b)的平行板之间的狭窄空间中延伸的部分。轴(30)横穿所述平行板和位于平行板之间的夹持元件(13)部分,从而此夹持元件(13)可绕该轴(30)转动(参见图6和图8)。夹持元件(13)位于臂(8b)和倾斜面(11)之间的中间空间中。夹持元件(13)在其顶部具有销(15),上述盘簧(9)的另一端配装在销(15)上。在面向倾斜导引面(11)的一侧,夹持元件(13)具有凸曲边部(13a),所述凸曲边部(13a)逐渐过渡为平行于所述导引边延伸并形成夹持面的部分(13b),从而纬纱可被夹持在此夹持面(13b)和倾斜导引面(11)之间。凸曲边部(13a)朝圆刀片(1)方向靠近倾斜导引面(11)。
当纬纱朝圆刀片移动时,夹持元件(13)的边缘的凸曲部(13a)会导引纱线,直至纱线处于夹持面(13b)和倾斜导引面(11)之间。
因此,在纬纱的移动过程中,纬纱会首先被夹持在夹持元件的夹持面(13b)和导引面(11)之间。可通过上述的调节螺钉(14)精确地控制夹持力。通过转动调节螺钉(14),可移动弹簧端部,因此可改变位于保持件(8a)和夹持元件(13)之间的弹簧(9)的预应力(弹性变形),从而改变被夹持在夹持元件(13)和导引面(11)之间的纱线上的夹持力。
当纱线上的拉力超过某一阈值(留置力)时,夹持元件(13)会克服弹簧力朝臂(8b)方向转动一小段距离,直至其到达非留置位置。因此,纬纱会被松开,从而能进一步移动,直至其与圆刀片(1)的刀刃接触,并被切断。因此,会允许纱线通过超出夹持元件(13)。
在图8中所示的装置上,所述侧面部(19)已被除去。因而臂(8b)也已被除去,因为它构成此侧面部(19)的一部分。
在剑杆织机的一种优选布置形式中(参见图9A和9B),本发明的装置相对于最近的织物边缘(20)以某一角度布置。所述装置的轴线(21)与平行于背向刀片(1)的一侧(图9A和9B中的上侧)的最近织物边缘(20)延伸的直线(22)之间的角度优选为锐角(β),该角度优选至多为45°,与平行于织物边缘并且刀片(1)面向剑杆轨迹(23)的位置相比,所述装置的面向剑杆轨迹(23)并布置有刀片(1)的一端以所述角度(β)朝所述织物边缘倾斜。
圆刀片(1)优选在相对于织物边缘(20)呈一定角度(不垂直)的平面(24)内,因此也相对于剑杆(25)的运动轨迹(23)处于倾斜位置。刀片的平面(24)与面向梭口侧的剑杆(25)的运动轨迹(23)之间优选为锐角(γ)。
图9A示出了具有图5至图8的夹持元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不言而喻,这种布置形式的特征不局限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布置形式,也适用于第二种实施方式,并且还总体适用于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的任何可能的实施方式。
在图9A中,刚引入的纬纱(27)被在织物边缘(20)和纱线库(未示出)之间延伸的织筘朝织物线击打至正确位置。送纬剑杆(25)朝梭口(向右)移动,并且在图中所示正处于即将抵达纬纱(27)的位置。沿织物边缘布置有边撑装置(28)。
在图9B中,示出了同一台织机,此时剑杆(25)已经把纱线携带至留置装置,在该留置位置,纱线被夹持在夹持元件(13)和导引面(11)之间。在剑杆(25)移动的同时,纱线因夹持作用而被留置。因此,在图9B中,纱线(27)进入剑杆头的捕纬槽(26)中,并进入布置在剑杆的另一侧的夹持装置中(在图中未示出)。在剑杆(25)进一步移动的过程中,在纱线(27)上施加越来越大的拉力。当超过某一拉力时,夹持元件(13)会克服弹簧元件(9)的弹簧力朝非留置位置转动,并且纱线会被放开,因此会被剑杆(25)进一步移动,直至纱线与圆刀片(1)的裁切面接触,并被切断。纱线库的纱尾位于剑杆(25)的上述捕纬装置(26)中,并在下一次引纬时被引入到梭口中。

Claims (19)

1.用于在连续织造循环过程中切断在经纱之间引入的一定长度的纬纱(27)的装置,包括:裁切元件(1),用于切断纱线;以及留置装置,用于在纱线向裁切元件(1)移动的过程中留置纱线,直至施加在纱线上的拉力允许纱线朝裁切元件(1)方向通过,其特征在于,留置装置包括可转动的留置元件,所述留置元件在弹簧元件(9)施加的弹簧力的作用下被保持在留置位置,留置元件用于把纱线留置在其留置位置,而留置元件不具有弹性作用,并且,在被留置的纱线上的拉力的影响下,克服所述弹簧力朝非留置位置转动,在所述的非留置位置,纱线可进一步朝裁切元件(1)移动,以切断纱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留置装置包括固定导引元件(10a),所述固定导引元件(10a)具有面向留置元件的纱线导引面(11),从而在纱线与导引面(11)和可转动的留置元件接触时可留置纱线。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留置元件用于阻止纱线朝裁切元件(1)移动,但是不用于把纱线保持在夹持状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弹簧元件(2)、(9)施加的弹簧力是可调的。
5.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留置元件包括背向裁切元件(1)的纱线接触面,并且,处于留置位置的留置元件的纱线接触面基本上沿与所述导引面形成角(α)的方向延伸,所述角(α)在45°和135°之间。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用于把纱线导引至留置元件的受限接触区(7)的附加导引装置(10b)。
7.如权利要求中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留置元件是细长元件,通过扭簧保持在留置位置。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导引元件(10a),其自由表面(11)形成所述导引面,
-臂(8),以一中间距离正对导引元件(10a)延伸,
-裁切元件(1),布置为使得纱线可经过导引元件(10a)和臂(8)之间的中间空间与裁切元件(1)形成接触,
-留置元件,可转动地附接至臂(8),从而该留置元件在臂(8)和导引元件(10a)之间的空间中延伸,并阻止纱线到达裁切元件(1),和
-弹簧元件(2),在留置元件上施加弹簧力,使留置元件保持在其留置位置,从而在被留置的纱线上的拉力的作用下,留置元件在裁切元件(1)的方向上转动,使得纱线沿裁切元件(1)的方向移动,并且与裁切元件(1)形成接触并被切断。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留置元件包括面向导引面(11)的夹持面(13b),从而留置元件在处于留置位置时把纱线夹持在夹持面(13b)和导引面(11)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留置元件相对于导引面(11)的位置可调,和/或由弹簧元件(9)施加的弹簧力可调,以控制施加在纱线上的夹持力。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夹持面(13b)构成凸曲面(13a)的一部分,或者转变为凸曲面(13a)。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导引元件(10a),其自由表面(11)形成所述导引面,
-臂(8b),以一中间距离正对导引元件(10a)延伸,
-裁切元件(1),布置为使得纱线经过导引元件(10a)和臂(8b)之间的中间空间与该裁切元件(1)形成接触,
-具有夹持面(13b)的可转动地附接的留置元件,使得该留置元件基本上位于导引元件(10a)和臂(8b)之间,并且其夹持面(13b)朝向导引面(11),和-弹簧元件(9),该弹簧元件(9)在一侧作用在臂(8b)上,在另一侧作用在留置元件上,并把留置元件朝向导引元件(10a)推动,使得纱线被夹持在导引面(11)和夹持面(13b)之间,从而防止所述纱线朝裁切元件(1)移动,其中,被夹持的纱线上的拉力可使得留置元件朝远离导引面(11)的方向转动,从而松开纱线,使得纱线能进一步移动至裁切元件(1),并被切断。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裁切元件(1)是可转动的圆刀片。
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裁切元件(1)基本上被位于至少一侧的护壁(16)或护壳遮盖。
15.用于织机的引纬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剑杆(25),所述剑杆(25)用于在连续织造循环中在经纱之间形成的梭口中引入纬纱,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纬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中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于织机的引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剑杆(25)包括拾取装置(26),以把纬纱携带至所述梭口,所述剑杆(25)用于把在织物边缘(20)和纬纱库之间延伸的纱线(27)携带至所述梭口,并在此移动过程中把纱线(27)携带至留置装置,从而纱线被留置并拉入到正在移动的剑杆的捕纬装置(26)中。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用于织机的引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剑杆(25)用于在其移动过程中把被留置装置留置的纱线(27)携带至所述梭口,从而拉力施加在留置的纱线上,使得留置元件转动至非留置位置,因而纱线可朝裁切元件(1)进一步移动,并与裁切元件(1)形成接触并被切断。
18.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用于织机的引纬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引纬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剑杆(25),所述剑杆(25)用于在连续织造循环中在相应的引纬高度处在经纱之间的梭口中引入纬纱,以及每个剑杆(25)都配有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19.双面织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引纬装置。
CN201480064623.3A 2013-10-24 2014-10-24 用于在织机织造过程中切断纬纱的装置及具有这种装置的织机 Active CN1057651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BE2013/0718A BE1022855B1 (nl) 2013-10-24 2013-10-24 Inrichting voor het afsnijden van inslaggaren gedurende het weven op een weefmachine en weefmachine voorzien van een dergelijke inrichting
BEBE-2013/0718 2013-10-24
PCT/IB2014/065588 WO2015059670A1 (en) 2013-10-24 2014-10-24 Device for cutting off a length of weft yarn during weaving on a weaving machine and a weaving machine provided with such a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65122A CN105765122A (zh) 2016-07-13
CN105765122B true CN105765122B (zh) 2019-08-16

Family

ID=49916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64623.3A Active CN105765122B (zh) 2013-10-24 2014-10-24 用于在织机织造过程中切断纬纱的装置及具有这种装置的织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221508B2 (zh)
EP (1) EP3060706B1 (zh)
CN (1) CN105765122B (zh)
BE (1) BE1022855B1 (zh)
WO (1) WO20150596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75932B (zh) * 2017-08-25 2023-08-29 赵连青 拉线穿线割线一体机
TWI732251B (zh) * 2018-09-27 2021-07-01 義大利商桑德森力瑪集團有限公司 用於無梭子紡織機的緯紗切割裝置
CN109457375B (zh) * 2018-11-19 2020-06-16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2.5d预制体纬纱剪切机构
CN110468610A (zh) * 2019-09-09 2019-11-19 山东三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导流型拖缆的制备装置和方法
CN113089171B (zh) * 2021-04-06 2022-05-20 山东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织机及其纬纱导向剪切机构
CN117248318B (zh) * 2023-11-15 2024-02-23 江苏友诚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织机找纬机构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52332A (en) * 1970-02-03 1974-05-08 Wool Ind Res Assoc Production of woven structures
US4143683A (en) * 1975-10-03 1979-03-13 Societe Alsacienne De Constructions Mechaniques De Mulhouse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nd cutting the weft threads in looms with weft inserters
EP0129812A2 (en) * 1983-06-24 1985-01-02 VAMATEX S.p.A. Device guiding and braking the weft yarn at the inlet of the shed in shuttleless looms
US4541460A (en) * 1981-09-09 1985-09-17 Ruti-Te Strake B.V. Shuttleless weaving machine
EP0953664A1 (de) * 1998-04-28 1999-11-03 Sulzer Rüti Ag Vorrichtung zum Abtrennen eines einzutragenden Schussfadens und Anordnung zum Eintragen eines Schussfadens mit einer derartigen Vorrichtung
US6155309A (en) * 1999-01-12 2000-12-05 Sulzer Textil Ag Settable weft clamping and severing apparatus
US6273150B1 (en) * 1997-12-11 2001-08-14 Picanol N.V.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monitor filling insertion in a weaving machine, with detection of an exact time at which the filling is actually severed
CN1625619A (zh) * 2002-10-15 2005-06-08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纬纱保持装置
CN202017098U (zh) * 2011-03-24 2011-10-26 范仲华 剑杆织机纬剪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1014135A3 (nl) 2001-04-20 2003-05-06 Wiele Michel Van De Nv Inrichting voor het aanreiken van inslagdraden op een grijperweefmachine.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52332A (en) * 1970-02-03 1974-05-08 Wool Ind Res Assoc Production of woven structures
US4143683A (en) * 1975-10-03 1979-03-13 Societe Alsacienne De Constructions Mechaniques De Mulhouse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nd cutting the weft threads in looms with weft inserters
US4541460A (en) * 1981-09-09 1985-09-17 Ruti-Te Strake B.V. Shuttleless weaving machine
EP0129812A2 (en) * 1983-06-24 1985-01-02 VAMATEX S.p.A. Device guiding and braking the weft yarn at the inlet of the shed in shuttleless looms
US6273150B1 (en) * 1997-12-11 2001-08-14 Picanol N.V.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monitor filling insertion in a weaving machine, with detection of an exact time at which the filling is actually severed
EP0953664A1 (de) * 1998-04-28 1999-11-03 Sulzer Rüti Ag Vorrichtung zum Abtrennen eines einzutragenden Schussfadens und Anordnung zum Eintragen eines Schussfadens mit einer derartigen Vorrichtung
US6155309A (en) * 1999-01-12 2000-12-05 Sulzer Textil Ag Settable weft clamping and severing apparatus
CN1625619A (zh) * 2002-10-15 2005-06-08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纬纱保持装置
CN202017098U (zh) * 2011-03-24 2011-10-26 范仲华 剑杆织机纬剪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60706B1 (en) 2023-11-29
BE1022855B1 (nl) 2016-09-23
US20160265145A1 (en) 2016-09-15
WO2015059670A1 (en) 2015-04-30
CN105765122A (zh) 2016-07-13
EP3060706A1 (en) 2016-08-31
US10221508B2 (en) 2019-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65122B (zh) 用于在织机织造过程中切断纬纱的装置及具有这种装置的织机
CN101346499A (zh) 用于制造带、尤其是织入导电细丝具体为天线细丝的标签带的导纬针织带机
US20060207676A1 (en) Selvedge tucker for weft threads
CN108350626B (zh) 织造机及将纬线保持、进给和插入其织机梭口中的方法
JP3413809B2 (ja) 緯糸導入装置
JP7017991B2 (ja) グリッパ織機における疑似耳部の無い緯糸操作装置
US4785856A (en) Apparatus for presenting weft threads to a gripper in shuttleless looms
CN210134209U (zh) 用于纬纱的切割装置
JPH11513445A (ja) 空気式緯糸挿入機構を具えた織機
US6725886B2 (en) Device for presenting weft yarns on a rapier weaving machine
ES2200164T3 (es) Maquina tejedora con entrada neumatica del hilo de trama.
US11319650B2 (en) Weft thread cutting device looms without shuttles
CN1930336B (zh) 织边制作装置、具有织边制作装置的织机和制作织边的方法
CN109415849B (zh) 用于夹紧纬线的装置
JPS63196745A (ja) 杼無織機用よこ糸切断装置
EP3155155B1 (en) Selvedge forming device for a weft thread
CS199731B2 (en) Shuttleless weaving looms
EP2184389B1 (en) Weft insertion method and weft insertion device of rapier loom
JP6348016B2 (ja) 空気噴射式織機における緯糸規制装置
CN107580638B (zh) 用于织机的片梭张开器
JPS5819780B2 (ja) ムヒシヨツキ ニ オケル ヨコイトハシハジホウホウ ナラビニ ソウチ
SU1726591A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к ткацкому станку дл образовани перевивочной кромки на ткани
CN111286848A (zh) 一种用于喷水织机的压纱器
JP2000239947A (ja) 引き箔織機用レピアヘッド
JPH0832983B2 (ja) 無杼織機における緯糸処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ekrik, Belgium (Mark)

Applicant after: VanDeViele

Address before: Belgium Marek

Applicant before: Wiele Michel Van de NV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