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56747A - 内燃机 - Google Patents
内燃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756747A CN105756747A CN201511000822.0A CN201511000822A CN105756747A CN 105756747 A CN105756747 A CN 105756747A CN 201511000822 A CN201511000822 A CN 201511000822A CN 105756747 A CN105756747 A CN 10575674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string
- pipe arrangement
- gas leakage
- combustion eng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5/00—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non-fuel substances or small quantities of secondary fuel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 F02M25/06—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non-fuel substances or small quantities of secondary fuel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adding lubricant vapou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3/00—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Supercharger (AREA)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Abstract
结构不复杂并能防止串漏气体包含的水分冻结而堵塞串漏气体配管的内燃机。串漏气体出口部(6B)配置于发动机主体(6)并且配置在涡轮增压器(15)的上方,串漏气体入口部(13B)配置在进气配管(13)的在铅直方向上延伸的部位处,并且串漏气体入口部(13B)在铅直方向上位于串漏气体出口部(6B)的附近的位置,串漏气体配管(21)从发动机主体(6)在水平方向上延伸至进气配管(13)。在发动机主体(6)的上部配置有覆盖进气配管(13)的一部分和空气滤清器(11)的盖构件(20),盖构件(20)设有形成为从发动机主体(6)的上部向涡轮增压器(15)的上方延伸且向水平方向突出并且覆盖串漏气体配管(21)的上方和侧方的串漏气体配管覆盖部(20A)。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特别是涉及具备串漏气体配管的内燃机。
背景技术
在搭载于汽车等车辆的发动机中设置有串漏气体配管,该串漏气体配管使通过活塞和气缸的间隙从燃烧室进入曲轴室的混合气体或燃烧气体作为串漏气体回流到进气路径中。
串漏气体包含水分,因此当外部空气温度低时,有时串漏气体中包含的水分冻结而堵塞串漏气体配管。
与此相对,以往,已知通过利用发动机冷却水的热量来加热串漏气体,从而防止串漏气体冻结的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装置具备供发动机冷却水流通的加温软管,该加温软管延长到串漏气体配管,并且与串漏气体配管接触,通过从加温软管向串漏气体配管的热传导对串漏气体配管进行加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4-1597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装置由于具备延长至串漏气体配管的加温软管,因此存在结构复杂的问题。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结构不复杂并且能防止外部空气温度低时串漏气体中包含的水分冻结而堵塞串漏气体配管的内燃机。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第1方式是内燃机,上述内燃机具有:内燃机主体;涡轮增压器,其配置在上述内燃机主体的侧方;空气滤清器,其配置在上述内燃机主体的上方;进气配管,其将上述空气滤清器净化后的空气导入上述涡轮增压器;串漏气体出口部,其设置在上述内燃机主体的上部;串漏气体入口部,其设置于上述进气配管;以及串漏气体配管,其连接上述串漏气体出口部和上述串漏气体入口部,使在上述内燃机主体中产生的串漏气体回流到上述进气配管中,上述串漏气体出口部配置于上述内燃机主体并且配置在上述涡轮增压器的上方,上述串漏气体入口部配置在上述进气配管的在铅直方向上延伸的部位处,并且上述串漏气体入口部在铅直方向上位于上述串漏气体出口部的附近的位置,上述串漏气体配管配置为在水平方向上从上述内燃机主体延伸至上述进气配管。
发明效果
这样根据上述第1方式,串漏气体出口部配置于内燃机主体并且配置在涡轮增压器的上方,串漏气体入口部配置在进气配管的在铅直方向上延伸的部位处,并且串漏气体入口部在铅直方向上位于串漏气体出口部的附近的位置,串漏气体配管配置为在水平方向上从内燃机主体延伸至进气配管,因此能使串漏气体配管较短。因此,在串漏气体通过串漏气体配管期间,能防止串漏气体的温度降低。
另外,由于串漏气体配管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涡轮增压器的上方,因此通过利用由涡轮增压器过度加热的外部空气对串漏气体配管进行加热,能在串漏气体通过串漏气体配管期间将串漏气体加热。因此,在串漏气体通过串漏气体配管期间,能防止串漏气体的温度降低,并且能将串漏气体加热。
另外,为了将串漏气体配管加热,不需要供发动机冷却水流通的加温软管等,因此结构不复杂。
其结果是,结构不复杂,能防止外部空气温度低时串漏气体中包含的水分冻结而堵塞串漏气体配管。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内燃机的一实施方式的图,是内燃机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内燃机的一实施方式的图,是内燃机的右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内燃机的一实施方式的图,是内燃机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内燃机的一实施方式的图,是内燃机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内燃机的一实施方式的图,是内燃机的盖构件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内燃机的一实施方式的图,是内燃机的盖构件的右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内燃机的一实施方式的图,是内燃机的盖构件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2...发动机(内燃机);6...发动机主体(内燃机主体),6B...串漏气体出口部;11...空气滤清器;12...进气导入管;13...进气配管;13A...铅直部(在铅直方向上延伸的部位);13B...串漏气体入口部;15...涡轮增压器;19...加油口盖;20...盖构件;20A...串漏气体配管覆盖部;20B...切口部;21...串漏气体配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内燃机的实施方式。图1至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图。
首先,说明构成。在图1中,在车辆1的前部搭载有作为内燃机的发动机2,该发动机2横向地搭载于形成在车辆1的前围板1A的前方的发动机室1B中。前围板1A设置在未图示的司机座位的前方,将发动机室和司机座位分隔开。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与从就座于车辆1的司机座位的司机观看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一致的方式,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前后、左右、上下的方向。
在图1至图4的任一个中,发动机2具备:气缸体3;设置在气缸体3的上部的气缸盖4;堵塞气缸盖4的上端的气缸盖罩5;以及设置在气缸体3的下部并且积存油的未图示的油底壳,该气缸体3、气缸盖4、气缸盖罩5以及油底壳构成作为内燃机主体的发动机主体6。
在气缸体3中形成有未图示的多个气缸,未图示的活塞能自由往复移动地收纳在该气缸中,活塞的往复运动变换为收纳在气缸体3中的未图示的曲轴的旋转运动。
在气缸盖4中收纳有未图示的进排气凸轮轴、进排气门,在气缸盖4中形成有未图示的多个进气口和排气口。在气缸盖4中装配有未图示的进气歧管,该进气歧管将空气分配给各气缸的进气口。在气缸盖4的后方设置有未图示的调压箱,该调压箱与进气歧管和后述的中间冷却器17连结,将由中间冷却器17冷却的空气提供给进气歧管。
在气缸盖4中装配有排气歧管7,该排气歧管7以位于发动机2的前方的方式装配于气缸盖4。
排气歧管7使从形成于气缸盖4的未图示的多个排气口排出的废气集合而排出到催化转换器8中。
催化转换器8设置在排气歧管7的下游侧,利用收纳在内部的催化剂从废气除去有害成分而将废气净化,并通过未图示的排气管将其排出到外部。
隔热罩10装配于催化转换器8,该隔热罩10覆盖催化转换器8的外周侧面和上下方向两端部。
另外,发动机2具备进气导入管12、空气滤清器11、进气配管13、涡轮增压进气管14以及涡轮增压器15,从进气导入管12导入的空气由空气滤清器11过滤,过滤后的空气依次通过进气配管13和涡轮增压进气管14而由涡轮增压器15压缩。
空气滤清器11配置在发动机主体6的上方。进气导入管12从发动机主体6的左前方朝向空气滤清器11延伸。进气导入管12的进气流动方向下游侧端部与空气滤清器11的左侧面的前部连接。
进气配管13的进气流动方向上游侧端部与空气滤清器11的右侧面的后部连接。进气配管13在发动机主体6的上方的右侧从空气滤清器11的右侧面的后部向前方延伸后,在发动机主体6的上方的前侧将方向变为下方而向下方延伸。
进气配管13的向发动机主体6的下方延伸的部位构成在铅直方向上延伸的铅直部13A,在该铅直部13A的左侧面设置有串漏气体入口部13B。
另一方面,气缸盖罩5的前表面具有在铅直方向上延伸的壁状的纵壁部6A,在该纵壁部6A设置有串漏气体出口部6B。即,在发动机主体6的上部设置有串漏气体出口部6B。
另外,发动机2具备串漏气体配管21,该串漏气体配管21连接串漏气体出口部6B和串漏气体入口部13B,使在发动机主体6中产生的串漏气体回流到进气配管13中。串漏气体配管21以从串漏气体出口部6B向前方延伸后向右方弯曲,向右方延伸后与串漏气体入口部13B连接的方式形成为L字形状。
进气配管13的进气流动方向下游侧端部连接着涡轮增压进气管14。涡轮增压进气管14向下方延伸后,向左方弯曲,与配置在发动机主体6的前方下部的涡轮增压器15连接。在此,发动机主体6的前方构成发动机主体6的侧方的一部分。
涡轮增压器15与排气歧管7的集合部的正下方连接,利用从发动机主体6排出的废气的动能将从涡轮增压进气管14导入的空气压缩。
另外,发动机2具备第1软管16、中间冷却器17以及第2软管18。中间冷却器17以能迎着行驶风的方式配置在发动机主体6的前方。第1软管16连接涡轮增压器15和中间冷却器17的右侧面。第2软管18连接中间冷却器17的左侧面和发动机主体6的后方侧面的未图示的调压箱。由此,由涡轮增压器15压缩的空气通过第1软管16导入到中间冷却器17中,在中间冷却器17中由行驶风冷却,通过第2软管18导入到调压箱中。调压箱与进气歧管连结。
在本实施方式中,串漏气体出口部6B配置于发动机主体6并且配置在涡轮增压器15的上方。另外,串漏气体入口部13B配置在进气配管13的铅直部13A处,并且串漏气体入口部13B在铅直方向上位于串漏气体出口部6B的附近的位置。
换言之,串漏气体入口部13B和串漏气体出口部6B的铅直方向的位置大致相同。另外,串漏气体配管21配置为在水平方向上从发动机主体6延伸至进气配管13。
在发动机主体6的上部的由空气滤清器11、进气配管13以及串漏气体配管21包围的位置配置有加油口盖19。
如图1至图7中的任一个所示,发动机2在发动机主体6的上部具备覆盖进气配管13的一部分和空气滤清器11的盖构件20。在盖构件20和发动机主体6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间隙。
在盖构件20的前表面的右侧设置有串漏气体配管覆盖部20A,该串漏气体配管覆盖部20A沿着串漏气体配管21的形状,形成为从发动机主体6的上部向涡轮增压器15的上方延伸且向水平方向突出,覆盖串漏气体配管21的上方和侧方。
另外,盖构件20在加油口盖19的上方具有切口部20B。切口部20B以能使加油口盖19通过的方式比加油口盖19的面积大地形成,并且以在下方对着加油口盖19的方式形成。加油口盖19能通过该切口部20B而从盖构件20的上方拆卸。另外,在盖构件20的左前方的侧面形成有供进气导入管12通过的切口部20C。
接着说明作用。在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2中,串漏气体出口部6B配置于发动机主体6并且配置在涡轮增压器15的上方,串漏气体入口部13B配置在进气配管13的在铅直方向上延伸的部位处,并且串漏气体入口部13B在铅直方向上位于串漏气体出口部6B的附近的位置,串漏气体配管21配置为在水平方向上从发动机主体6延伸至进气配管13。
这样,串漏气体出口部6B配置于发动机主体6并且配置在涡轮增压器15的上方,串漏气体入口部13B配置在进气配管13的在铅直方向上延伸的部位处,并且串漏气体入口部13B在铅直方向上位于串漏气体出口部6B的附近的位置,串漏气体配管21配置为在水平方向上从发动机主体6延伸至进气配管13,因此能使串漏气体配管21较短。
因此,在串漏气体通过串漏气体配管21期间,能防止串漏气体的温度降低。
另外,由于串漏气体配管21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涡轮增压器15的上方,因此通过利用由涡轮增压器15过度加热的外部空气对串漏气体配管21进行加热,能在串漏气体通过串漏气体配管21期间将串漏气体加热。
因此,在串漏气体通过串漏气体配管21期间,能防止串漏气体的温度降低,并且能将串漏气体加热。
另外,为了将串漏气体配管21加热,不需要供发动机冷却水流通的加温软管等,因此结构不复杂。
其结果是,结构不复杂,能防止外部空气温度低时串漏气体中包含的水分冻结而堵塞串漏气体配管2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2中,在发动机主体6的上部配置有覆盖进气配管13的一部分和空气滤清器11的盖构件20,盖构件20设置有串漏气体配管覆盖部20A,上述串漏气体配管覆盖部20A形成为从发动机主体6的上部向涡轮增压器15的上方延伸且向水平方向突出,并且覆盖串漏气体配管21的上方和侧方。
这样,盖构件20设置有形成为从发动机主体6的上部向涡轮增压器15的上方延伸且向水平方向突出并且覆盖串漏气体配管21的上方和侧方的串漏气体配管覆盖部20A,由此能防止行驶风直接碰撞到进气配管13和串漏气体配管21,因此能防止通过串漏气体配管21的串漏气体的温度降低。
另外,能将由与涡轮增压器15连结的排气管加温的空气从向涡轮增压器15的上方突出的串漏气体配管覆盖部20A导入盖构件20内。
因此,能利用导入盖构件20内的温暖的空气来加温进气配管13的一部分、空气滤清器11以及串漏气体配管21,因此能加温通过空气滤清器11和进气配管13的空气和通过串漏气体配管21的串漏气体。
其结果是,能防止从串漏气体配管21导入进气配管13的串漏气体入口部13B的串漏气体中的水分由通过进气配管13的空气致冷而冻结,能防止冻结的水分堵塞串漏气体入口部13B。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2中,在发动机主体6的上部的由空气滤清器11、进气配管13以及串漏气体配管21包围的位置配置有加油口盖19,盖构件20在加油口盖19的上方具有切口部20B,加油口盖19能通过切口部20B。
这样,盖构件20在由空气滤清器11、进气配管13以及串漏气体配管21包围的加油口盖19的上方具有切口,由此能使由排气管加热并吸入盖构件20内的空气通过串漏气体配管21后,从切口部20B排出到盖构件20外。
由此,能形成吸入盖构件20而从切口部20B排出的空气的流动,因此能使由排气管加热的空气高效地与串漏气体配管21接触。
因此,能高效地防止串漏气体中包含的水分冻结而堵塞串漏气体配管21。
以上公开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很明显,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变更。意图将全部的这种修正和等价物包含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
Claims (3)
1.一种内燃机,具有:
内燃机主体;
涡轮增压器,其配置在上述内燃机主体的侧方;
空气滤清器,其配置在上述内燃机主体的上方;
进气配管,其将上述空气滤清器净化后的空气导入上述涡轮增压器;
串漏气体出口部,其设置在上述内燃机主体的上部;
串漏气体入口部,其设置于上述进气配管;以及
串漏气体配管,其连接上述串漏气体出口部和上述串漏气体入口部,使在上述内燃机主体中产生的串漏气体回流到上述进气配管中,
上述内燃机的特征在于,
上述串漏气体出口部配置于上述内燃机主体并且配置在上述涡轮增压器的上方,
上述串漏气体入口部配置在上述进气配管的在铅直方向上延伸的部位处,并且上述串漏气体入口部在铅直方向上位于上述串漏气体出口部的附近的位置,
上述串漏气体配管配置为在水平方向上从上述内燃机主体延伸至上述进气配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内燃机主体的上部配置有覆盖上述进气配管的一部分和上述空气滤清器的盖构件,
上述盖构件设置有串漏气体配管覆盖部,上述串漏气体配管覆盖部形成为从上述内燃机主体的上部向上述涡轮增压器的上方延伸且向水平方向突出,并且覆盖上述串漏气体配管的上方和侧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内燃机主体的上部的由上述空气滤清器、上述进气配管以及上述串漏气体配管包围的位置配置有加油口盖,
上述盖构件在上述加油口盖的上方具有切口部,上述加油口盖能通过上述切口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001696 | 2015-01-07 | ||
JP2015001696A JP6365310B2 (ja) | 2015-01-07 | 2015-01-07 | 内燃機関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756747A true CN105756747A (zh) | 2016-07-13 |
CN105756747B CN105756747B (zh) | 2018-07-27 |
Family
ID=56133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1000822.0A Active CN105756747B (zh) | 2015-01-07 | 2015-12-28 | 内燃机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365310B2 (zh) |
CN (1) | CN105756747B (zh) |
DE (1) | DE102016200074B4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812860B2 (ja) * | 2017-03-14 | 2021-01-13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エンジンのブリーザ装置 |
CN109322772B (zh) * | 2018-12-24 | 2020-12-29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加热空气滤清器管路及汽车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005820A1 (en) * | 2004-07-06 | 2006-01-12 | Yong Joo Jeon | Air intake system for a vehicle |
CN1811138A (zh) * | 2005-01-26 | 2006-08-02 | 爱知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 漏气通道结构 |
CN202578837U (zh) * | 2011-04-01 | 2012-12-05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发动机的窜漏气回流装置 |
JP2014159746A (ja) * | 2013-02-19 | 2014-09-04 | Daimler Ag | ブローバイガス還元装置 |
CN104251170A (zh) * | 2013-06-27 | 2014-12-31 | 铃木株式会社 | 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352887A (ja) * | 1998-06-12 | 1999-12-24 | Mitsubishi Motors Corp | 樹脂成形品 |
JP2000145427A (ja) * | 1998-11-06 | 2000-05-26 | Suzuki Motor Corp | 内燃機関のブローバイガス通路構造 |
JP2003035223A (ja) * | 2001-07-23 | 2003-02-07 | Toyoda Gosei Co Ltd | 吸気装置 |
JP4597101B2 (ja) * | 2006-08-17 | 2010-12-15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エンジンのブリーザ装置 |
JP4764813B2 (ja) * | 2006-12-28 | 2011-09-07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エンジン |
JP5407833B2 (ja) | 2009-12-17 | 2014-02-05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ブローバイガス還流装置 |
WO2014097774A1 (ja) | 2012-12-17 | 2014-06-26 |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 エンジンの過給システム |
-
2015
- 2015-01-07 JP JP2015001696A patent/JP6365310B2/ja active Active
- 2015-12-28 CN CN201511000822.0A patent/CN105756747B/zh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1-07 DE DE102016200074.8A patent/DE102016200074B4/de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005820A1 (en) * | 2004-07-06 | 2006-01-12 | Yong Joo Jeon | Air intake system for a vehicle |
CN1811138A (zh) * | 2005-01-26 | 2006-08-02 | 爱知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 漏气通道结构 |
CN202578837U (zh) * | 2011-04-01 | 2012-12-05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发动机的窜漏气回流装置 |
JP2014159746A (ja) * | 2013-02-19 | 2014-09-04 | Daimler Ag | ブローバイガス還元装置 |
CN104251170A (zh) * | 2013-06-27 | 2014-12-31 | 铃木株式会社 | 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02016200074A1 (de) | 2016-07-07 |
JP2016125452A (ja) | 2016-07-11 |
JP6365310B2 (ja) | 2018-08-01 |
CN105756747B (zh) | 2018-07-27 |
DE102016200074B4 (de) | 2021-08-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399974B2 (en) | Motorcycle | |
CN103184923B (zh) | 跨乘式车辆的散热器的导风结构 | |
CN103362632B (zh) | 用于内燃机的进气系统 | |
US11415091B2 (en) | Air intake system for an engine | |
US10514007B2 (en) | Air intake system for an engine | |
CN203296917U (zh) | 用于增压空气冷却器的管路 | |
EP2853726B1 (en) | Engine | |
US20140026869A1 (en) | Fuel delivery system including a heat pipe assembly | |
CN104520149B (zh) | 热屏蔽结构和发动机罩 | |
CN105756747A (zh) | 内燃机 | |
US11060490B2 (en) | Air intake system for an engine | |
JP5397769B2 (ja) | 車両用エンジンの冷却装置 | |
CN105888820B (zh) | 带涡轮增压器的内燃机 | |
CN105143655A (zh) | 带增压器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 | |
CN110431301A (zh) | 发动机装置 | |
CN205780772U (zh) | 一种新型自动变速箱油冷系统 | |
CN109572405A (zh) | 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 | |
JP2019173721A (ja) | 車両用内燃機関 | |
CN109424423A (zh) | 车辆用中间冷却器的配管结构 | |
CN103161566B (zh) | 一种纵置汽车发动机及涡轮增压器布置结构 | |
JP6812860B2 (ja) | エンジンのブリーザ装置 | |
CN109572406A (zh) | 车辆用中冷器的装配结构 | |
CN211524925U (zh) | 曲轴箱通风系统及发动机和车辆 | |
CN104975999B (zh) | 具有包含热源的贮槽的发动机进气装置 | |
JP2021143628A (ja) | 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