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51170A - 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51170A
CN104251170A CN201410283276.5A CN201410283276A CN104251170A CN 104251170 A CN104251170 A CN 104251170A CN 201410283276 A CN201410283276 A CN 201410283276A CN 104251170 A CN104251170 A CN 1042511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exhaust gas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8327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51170B (zh
Inventor
阿部广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uki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uki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uki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zuki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2511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511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511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5117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6/00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exhaust gases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e.g. by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 systems
    • F02M26/13Arrangement or layout of EGR passages, e.g. in relation to specific engine parts or for incorporation of accessories
    • F02M26/22Arrangement or layout of EGR passages, e.g. in relation to specific engine parts or for incorporation of accessories with coolers in the recirculation passage
    • F02M26/29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coolers, e.g. pipes, plates, ribs, insulation or materials
    • F02M26/30Connections of coolers to other devices, e.g. to valves, heaters, compressors or filters; Cool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location on the engi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3/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mbustion air intake or gas exhaust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3/04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mbustion air intake or gas exhaust of propulsion units concerning exhaus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6/00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exhaust gases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e.g. by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 systems
    • F02M26/13Arrangement or layout of EGR passages, e.g. in relation to specific engine parts or for incorporation of accessories
    • F02M26/14Arrangement or layout of EGR passages, e.g. in relation to specific engine parts or for incorporation of accessories in relation to the exhaust system
    • F02M26/15Arrangement or layout of EGR passages, e.g. in relation to specific engine parts or for incorporation of accessories in relation to the exhaust system in relation to engine exhaust purifying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6/00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exhaust gases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e.g. by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 systems
    • F02M26/13Arrangement or layout of EGR passages, e.g. in relation to specific engine parts or for incorporation of accessories
    • F02M26/17Arrangement or layout of EGR passages, e.g. in relation to specific engine parts or for incorporation of accessories in relation to the intake system
    • F02M26/18Thermal insulation or heat pro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xhaust-Gas Circulating Devices (AREA)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在寒冷时冷凝水也不易冻结于内部的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排气歧管(16)形成有水平歧管部(27)和铅垂歧管部(28),废气冷却器(29)配置于由排气歧管(16)和发动机(2)包围的空间,且其上部被水平歧管部(27)覆盖且其前部被铅垂歧管部(28)覆盖。排气管(22)与废气冷却器(29)通过上游侧废气回流管(33)连通,废气冷却器(29)与气缸盖(4)通过下游侧废气回流管(34)连通。废气冷却器(29)的废气入口部(35)及废气出口部(36)与排气歧管(16)的排气汇合部(21)为相同高度,废气入口部(35)配置在第1空间部(37),废气出口部(36)配置在第2空间部(38)。

Description

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特别适合于在废气回流通道的中途配置有废气冷却器的废气回流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车辆用发动机中,例如以防止爆震或促进暖机为目的,使用使流经排气管的废气的一部分回流到吸气系统的废气回流装置。因此,例如有如下废气回流装置:其利用废气回流通道将排气管和吸气歧管连通,在该废气回流通道的中途配置用于将流经该废气回流通道的废气冷却的废气冷却器。作为这样在废气回流通道的中途配置废气冷却器的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例如有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废气回流装置。在该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中,废气冷却器通过适配器直接装配于气缸盖的侧面。另外,废气冷却器与其下游侧导管的连接部位配置于气缸盖的车辆宽度方向端部,远离排气歧管。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4-924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中,废气冷却器只是直接装配于气缸盖的侧面,因此,车辆在寒冷地区行驶时,有如下可能:低温的空气、空气所包含的雪等直接接触废气冷却器,将废气冷却器冷却,使得冷凝水冻结于内部。另外,当在寒冷地区将发动机停止而放置时,低温的空气容易进入废气冷却器的周边,并且难以从排气歧管向废气冷却器传导充分的热,有可能导致冷凝水冻结于废气冷却器和废气冷却器的通道的内部。而且,废气冷却器与下游侧导管的连接部位配置于气缸盖的车辆宽度方向端部,远离排气歧管。因此,有可能因低温的空气、雪直接接触下游侧导管与废气冷却器的连接部位而导致冷凝水冻结于内部,并且在寒冷地区停止发动机时也有可能因外部气温而使得冷凝水冻结。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这种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寒冷时冷凝水也不易冻结于内部的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第1方式是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具备:吸气歧管,其装配于气缸盖的车辆前后方向后部,具有与多个吸气口分别连结的多个吸气分支管;排气歧管,其装配于上述气缸盖的车辆前后方向前部,具有与多个排气口分别连结的多个排气分支管;以及排气管,其具有催化转换装置,与上述排气歧管连接,上述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水平歧管部,其作为上述排气歧管的一部分形成为向车辆前方延伸;铅垂歧管部,其作为上述排气歧管的一部分形成为从上述水平歧管部的车辆前方端部弯曲并向车辆下方延伸;废气回流通道,其形成于上述排气管和上述吸气歧管之间,使通过上述排气管的废气的一部分经过上述气缸盖的内部回流到上述吸气歧管;废气冷却器,其配置于由上述排气歧管和发动机主体包围的空间内,且其上部被上述水平歧管部覆盖且其前部被上述铅垂歧管部覆盖,并且将其配置于上述废气回流通道的中途,用于冷却在上述废气回流通道的内部流动的废气;上游侧废气回流管,其构成上述废气回流通道的一部分,由金属制成,用于连通上述排气管与上述废气冷却器;以及下游侧废气回流管,其构成上述废气回流通道的一部分,由金属制成,用于连通上述废气冷却器与上述气缸盖,将连结上述上游侧废气回流管和上述废气冷却器的废气入口部以及连结上述废气冷却器和上述下游侧废气回流管的废气出口部配置于与上述多个排气分支管汇合的排气汇合部相同的高度,上述废气入口部在从车辆正面观看时配置于上述排气汇合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一侧,并且上述废气出口部在从车辆正面观看时配置于上述排气汇合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另一侧,上述废气入口部配置在上述排气分支管的下侧且在上述排气汇合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一侧的第1空间部内,并且上述废气出口部配置在上述排气分支管的下侧且上述排气汇合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另一侧的第2空间部内。
在本发明的第2方式中,优选上述催化转换装置配置于上述排气汇合部的正下方。
在本发明的第3方式中,优选连结上述下游侧废气回流管和上述气缸盖的气缸盖侧连结部配置为位于上述废气出口部的靠车辆上方且配置于上述排气歧管的上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上述下游侧废气回流管配置为沿着上述排气分支管从上述废气出口部朝向上述气缸盖侧连结部延伸,在上述下游侧废气回流管中的上述下游侧废气回流管与上述排气分支管最接近的部分形成有具有波纹形状的下游侧波纹部。
在本发明的第4方式中,优选将连结上述排气管和上述上游侧废气回流管的排气管侧连结部配置于上述排气管中的位于上述催化转换装置的下游的一侧,上述上游侧废气回流管配置在沿着上述排气管的上述车辆宽度方向一侧,在上述上游侧废气回流管中的与上述排气管侧连结部相比靠近上述废气入口部的部分形成有具有波纹形状的上游侧波纹部。
在本发明的第5方式中,优选在与上述第1空间部相邻的上述排气分支管和上述排气汇合部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从车辆正面观看时向上述排气分支管的通道侧凹陷的凹部,上述废气入口部配置于上述凹部。
在本发明的第6方式中,优选上述废气冷却器在上述排气分支管的车辆后方位置和上述催化转换装置的车辆后方位置装配于气缸体。
发明效果
这样,根据上述的第1方式,水平歧管部作为排气歧管的一部分形成为向车辆前方延伸,铅垂歧管部作为排气歧管的一部分形成为从该水平歧管部的车辆前方端部弯曲并向车辆下方延伸。另外,使通过排气管的废气的一部分经过气缸盖的内部回流到吸气歧管的废气回流通道形成于排气管和吸气歧管之间。配置于该废气回流通道的中途来冷却在废气回流通道的内部流动的废气的废气冷却器配置于由排气歧管和发动机主体包围的空间内,且其上部被水平歧管部覆盖且其前部被铅垂歧管部覆盖。另外,排气管与废气冷却器通过由金属制成的上游侧废气回流管连通,废气冷却器与气缸盖通过由金属制成的下游侧废气回流管连通。并且,将连结上游侧废气回流管和废气冷却器的废气入口部以及连结废气冷却器和下游侧废气回流管的废气出口部配置于与多个排气分支管汇合的排气汇合部相同的高度。另外,废气入口部在从车辆正面观看时配置于排气汇合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一侧,并且废气出口部在从车辆正面观看时配置于排气汇合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另一侧。而且,废气入口部配置在排气分支管的下侧且在排气汇合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一侧的第1空间部内,并且废气出口部配置在排气分支管的下侧且排气汇合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另一侧的第2空间部内。
因此,即使在寒冷时暂时停止了发动机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排气歧管和发动机主体的热积存于配置废气冷却器的、排气歧管和发动机主体之间的空间内。由此,在停止了发动机并经过一段时间后,到重新启动发动机为止的时间段内,能够利用滞留于排气歧管和发动机主体之间的热来加热废气冷却器。因此,即使上游侧废气回流管和下游侧废气回流管是由热传导率高的金属制成的,在寒冷时也能够防止在废气冷却器或者上游侧废气回流管或者下游侧废气回流管的内部产生冷凝水或该冷凝水冻结。另外,在寒冷时车辆行驶之际,能够利用排气歧管防止从车辆前方导入的低温的空气、雪等直接吹到废气冷却器。由此,也能够防止在废气冷却器或者上游侧废气回流管或者下游侧废气回流管的内部产生冷凝水或该冷凝水冻结。另外,在废气冷却器与上游侧废气回流管或者下游侧废气回流管的连结部中,上游侧废气回流管、下游侧废气回流管水平地配置或者在各废气回流管内的通道面积与废气冷却器内的通道面积之间产生较大的面积差。在各废气回流管为水平配置的部分,容易积存冷凝水,在通道面积差较大的部分,废气的流动不流畅,容易产生冷凝水。在这些方面,也能够防止在废气冷却器或者上游侧废气回流管或者下游侧废气回流管的内部产生冷凝水或该冷凝水冻结。另外,从车辆正面观看时废气入口部和废气出口部隔着排气汇合部配置于排气汇合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因此,容易从排气歧管内温度最高的排气汇合部向废气入口部和废气出口部传导热。因此,即使在寒冷时的车辆行驶中低温的空气、雪过多地吹到废气入口部和废气出口部,也能够利用从排气汇合部传导的热来防止在废气入口部、废气出口部的内部产生冷凝水或该冷凝水冻结。
另外,根据上述的第2方式,催化转换装置配置于排气汇合部的正下方,从而废气冷却器位于催化转换装置的车辆后方。众所周知,催化转换装置在预先设定的高温下会发挥充分的废气净化功能,因此,发动机停止后的催化转换装置是高温的,利用来自该高温的催化转换装置的传导热,即使在寒冷时,也能够防止在废气冷却器或者上游侧废气回流管或者下游侧废气回流管的内部产生冷凝水或该冷凝水冻结。
另外,根据上述的第3方式,连结下游侧废气回流管和气缸盖的气缸盖侧连结部配置为位于废气出口部的靠车辆上方且配置于排气歧管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另外,下游侧废气回流管配置为沿着排气分支管从废气出口部朝向气缸盖侧连结部延伸,在下游侧废气回流管中的下游侧废气回流管与排气分支管最接近的部分形成有下游侧波纹部。因此,能够使下游侧波纹部从排气分支管接收的热量增多,能够利用该热量来加热整个下游侧废气回流管,防止容易在下游侧废气回流管中的废气出口部附近产生的冷凝水、该冷凝水的冻结。另外,通过设置下游侧波纹部,下游侧废气回流管的热伸缩变得容易,与此相应地,能够使下游侧废气回流管的受热量增多,并且能延长下游侧废气回流管的寿命。
另外,根据上述的第4方式,将连结排气管和上游侧废气回流管的排气管侧连结部配置于排气管中的位于催化转换装置的下游的一侧。另外,上游侧废气回流管配置在沿着排气管的车辆宽度方向一侧,在上游侧废气回流管中的与排气管侧连结部相比靠近废气入口部的部分形成有上游侧波纹部。因此,能够使上游侧波纹部从废气入口部接收的热量和上游侧废气回流管从排气管接收的热量增多,能够利用该热量来加热整个上游侧废气回流管,防止容易在上游侧废气回流管中的废气入口部附近产生的冷凝水、该冷凝水的冻结。另外,通过设置上游侧波纹部,上游侧废气回流管的热伸缩变得容易,与此相应地,能够使上游侧废气回流管的受热量增多,并且能延长上游侧废气回流管的寿命。
另外,根据上述的第5方式,在与第1空间部相邻的排气分支管和排气汇合部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从车辆正面观看时向排气分支管的通道侧凹陷的凹部,废气入口部配置于该凹部。例如,根据上述的第4方式,上游侧废气回流管的全长尺寸有变长的倾向,低温的空气、雪等有可能吹到上游侧废气回流管。然而,通过将废气入口部配置于在排气分支管和排气汇合部中的至少一方形成的凹部,能够使废气入口部接近排气分支管或者排气汇合部,能够利用从该处接收的热防止容易在废气入口部附近产生的冷凝水、该冷凝水的冻结。
另外,根据上述的第6方式,废气冷却器在排气分支管的车辆后方位置和催化转换装置的车辆后方位置装配于气缸体。由此,废气冷却器容易从排气分支管和催化转换装置接收热,能够利用该热量防止废气冷却器内产生冷凝水或该冷凝水冻结。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废气回流装置的车辆用发动机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车辆前部的主视图。
图3是图1的车辆前部的俯视图。
图4是图2的发动机的主视图。
图5是图3的发动机的俯视图。
图6是图4的X-X截面图。
图7是示出废气冷却器周边的图4的Y-Y截面图。
图8是废气冷却器周边的放大主视图。
图9是示出废气冷却器的装配状态的放大主视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废气周边的放大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发动机室
2    发动机
3    气缸体
4    气缸盖
5    气缸盖罩
6    曲轴
7    油底壳
8    变速器
9    气缸
10   燃烧室
11   连杆(Connecting rod)
12   吸气口
13   排气口
14   吸气歧管
15   吸气分支管
16   排气歧管
17   排气分支管
18   吸气汇合部
19   吸气连接管
20   空气滤清器
21   排气汇合部
22   排气管
23   催化转换装置
24   废气回流通道
25   废气回流阀(EGR阀)
26   废气回流导管
27   水平歧管部
28   铅垂歧管部
29   废气冷却器(EGR冷却器)
30   冷却水配管
31   上边侧装配部
32   下边侧装配部
33   上游侧废气回流管
34   下游侧废气回流管
35   废气入口部
36   废气出口部
37   第1空间部
38   第2空间部
39   排气管侧连结部
40   上游侧波纹部
41   气缸盖侧连结部
42   下游侧波纹部
43   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发明的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的侧视图,图2是图1的车辆前部的主视图,图3是图1的车辆前部的俯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动机室1形成于车辆的前部,发动机2搭载于该发动机室1内。在该发动机2中,气缸盖4装配于气缸体3的上端面,气缸盖罩5装配于气缸盖4的上端面。曲轴箱形成于气缸体3的下部,曲轴6旋转自如地收纳在该曲轴箱内。另外,油底壳7装配于气缸体3的下端面。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变速器8相对于发动机2装配在图2的图示右方即车辆左方侧。此外,由气缸盖4、气缸体3、气缸盖罩5、油底壳7等构成的所谓发动机主机的部分也称为发动机主体。
在气缸体3的内部,例如,如图6所示,在曲轴6的轴线方向形成有多个气缸9,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4个。另外,在各气缸9的气缸盖4侧端部分别形成有燃烧室10。因此,曲轴6的轴线与燃烧室10的排列方向即气缸列平行。另外,在各气缸9内配置有未图示的活塞,通过连杆(Connecting rod)11与曲轴6的曲轴销连结。曲轴销相对于曲轴6的轴线偏置,因此,当活塞在气缸9的内部往复移动时,该往复移动被变换为曲轴6的旋转运动,并传递到变速器8。另外,各燃烧室10连接有用于将混合气体吸进该燃烧室10的吸气口12和用于从该燃烧室10排出废气的排气口13。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气口12相对于燃烧室10向车辆后方形成,排气口13相对于燃烧室10向车辆前方形成。
图4是图2的发动机的主视图,图5是图3的发动机的俯视图,图6是图4的X-X截面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5所示,按每个燃烧室10或者每个气缸9分别连接有2个吸气口12和排气口13,在气缸盖4的与气缸列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外壁部中,这些吸气口12和排气口13按每个燃烧室10或者每个气缸9汇合。即,4个吸气口12在气缸盖4的车辆后方侧端面开口,4个排气口13在气缸盖4的车辆前方侧端面开口。并且,这些吸气口12的开口部与吸气歧管14的吸气分支管15分别连接,这些排气口13的开口部与排气歧管16的排气分支管17分别连接。因此,吸气歧管14具有与吸气口12的开口数相应的多个吸气分支管15即具有4个,排气歧管16具有与排气口13的开口数相应的多个排气分支管17即具有4个。吸气歧管14的吸气分支管15在吸气汇合部18汇合,经过吸气连接管19与空气滤清器20连接,而且与未图示的吸气管道连接。另一方面,排气歧管16的排气分支管17在排气汇合部21汇合,与排气管22连接。在该排气管22中安装有净化废气的催化转换装置23。在本实施方式中,催化转换装置23配置于排气汇合部21的正下方。此外,在此,所谓正下方,是指正对的下方。另外,在排气歧管16中,水平歧管部27作为排气歧管16的一部分形成为从气缸盖4的车辆前方侧端面朝向车辆前方侧延伸,铅垂歧管部28作为排气歧管16的一部分形成为从该水平歧管部27的车辆前方端部弯曲并向车辆下方延伸。
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使流经排气管22的废气的一部分回流到吸气歧管14的废气回流通道24形成于排气管22和吸气歧管14之间。本实施方式的废气回流通道24的一部分形成于气缸盖4的内部,经过该气缸盖4的内部回流到吸气歧管14。通过该气缸盖4内的废气回流通道24的废气从装配于气缸盖4的废气回流阀(EGR阀)25经过废气回流导管26回流到吸气歧管14。废气回流阀(EGR阀)25是用于调整回流废气的流量,包括是否使废气回流的流量调整阀。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废气回流通道24的中途,配置有用于冷却在废气回流通道24内流动的废气的废气冷却器(EGR冷却器)29。图7是示出废气冷却器29的周边的图4的Y-Y截面图,图8是废气冷却器29的周边的放大主视图,图9是示出废气冷却器29的装配状态的放大主视图。本实施方式的废气冷却器29在从车辆正面观看时为在车辆宽度方向较长的长方形,在图8的图示右方端部连接有2条冷却水配管30。该2条冷却水配管30中的一方用于供给冷却水,另一方用于排出冷却水,向废气冷却器29的内部的冷却水路供给冷却水来冷却废气。
该废气冷却器29配置于由排气歧管16和发动机主体包围的空间内,且其上部被排气歧管16的水平歧管部27覆盖,且其前部被排气歧管16的铅垂歧管部28覆盖。这时,如图8所示,废气冷却器29的图中左方端部即车辆右方端部在从车辆正面观看时配置于排气歧管16的排气汇合部21的车辆右方侧即车辆宽度方向一侧,废气冷却器29的图示右方端部即车辆左方端部配置于排气汇合部的车辆左方侧即车辆宽度方向另一侧。另外,如图9所示,从车辆正面观看时在车辆宽度方向较长的长方形的废气冷却器29的上边部和下边部装配于气缸体3的车辆前方侧面。其中,上边侧装配部31在排气歧管16的排气分支管17的车辆后方侧装配于气缸体3,该上边侧装配部31将废气冷却器29的上边部装配到气缸体3。另外,下边侧装配部32在催化转换装置23的车辆后方侧装配于气缸体3,该下边侧装配部32将废气冷却器29的下边部装配到气缸体3。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排气管22中的位于催化转换装置23的下游的一侧使废气回流,并使废气回流到气缸体3中的图4的图示右方端部即车辆的左方端部。因此,如图4所示,位于催化转换装置23的下游侧的排气管22与废气冷却器29的图示左方端部即车辆右方端部通过由金属制成的上游侧废气回流管33连通。另外,废气冷却器29的图示右方端部即车辆左方端部与气缸盖4的图示右方端部即车辆左方端部通过由金属制成的下游侧废气回流管34连通。因此,上游侧废气回流管33和下游侧废气回流管34构成废气回流通道24的一部分。其结果是,连结上游侧废气回流管33的废气冷却器29的图示左方端部即车辆右方端部对废气冷却器29而言成为废气入口部35,连结下游侧废气回流管34的废气冷却器29的图示右方端部即车辆左方端部成为废气出口部36。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废气入口部35在从车辆正面观看时配置于排气汇合部21的车辆右方侧即车辆宽度方向一侧,并且废气出口部36在从车辆正面观看时配置于排气汇合部21的车辆左方侧即车辆宽度方向另一侧。并且,其结果是,废气入口部35配置在排气分支管17的下侧且在排气汇合部21的车辆右方侧即车辆宽度方向一侧的第1空间部37内。另外,废气出口部36配置在排气分支管17的下侧且在排气汇合部21的车辆左方侧即车辆宽度方向另一侧的第2空间部38内。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废气入口部35及废气出口部36配置于与排气汇合部21相同的高度。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将连结排气管22和上游侧废气回流管33的排气管侧连结部39配置于排气管22中的位于催化转换装置23的下游的一侧。并且,上游侧废气回流管33配置在沿着排气管22的车辆右方侧即车辆宽度方向一侧。另外,在上游侧废气回流管33中的与排气管侧连结部39相比靠近废气入口部35的部分,形成有具有波纹形状的上游侧波纹部40。另外,连结下游侧废气回流管34和气缸盖4的气缸盖侧连结部41配置为位于废气出口部36的靠车辆上方且配置于排气歧管16的车辆左方侧即车辆宽度方向另一侧。另外,下游侧废气回流管34配置为沿着排气分支管17从废气出口部36朝向气缸盖侧连结部41延伸。而且,在下游侧废气回流管34中的下游侧废气回流管34与排气分支管17最接近的部分,形成有具有波纹形状的下游侧波纹部42。
众所周知,废气中含有水蒸气。在寒冷时,例如在发动机停止后,当废气冷却器29、上游侧废气回流管33、下游侧废气回流管34被快速冷却时,内部会产生冷凝水。当该冷凝水进一步冷却时,有可能冻结而堵塞于内部。在如本实施方式这样由金属制成上游侧废气回流管33、下游侧废气回流管34的情况下,与由非金属制成的废气回流管相比热传导率较高,因此,内部更容易被冷却,容易产生冷凝水。另外,在废气回流通道24的内部通道中,在通道面积发生较大变化的部位、即在通道面积差较大的部位,废气的流动容易不流畅,在不流畅部位受到来自外部的冷却的很大影响,因此容易产生冷凝水。除此以外,当废气回流通道24的内部通道具有水平的部位时,冷凝水容易积存于该水平部位。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中,水平歧管部27作为排气歧管16的一部分形成为向车辆前方延伸,铅垂歧管部28作为排气歧管16的一部分形成为从该水平歧管部27的车辆前方端部弯曲并向车辆下方延伸。另外,在排气管22和吸气歧管14之间形成有使通过排气管22的废气的一部分经过气缸盖4的内部回流到吸气歧管14的废气回流通道24。废气冷却器29配置于由排气歧管16和发动机主体包围的空间内,且其上部被水平歧管部27覆盖且其前部被铅垂歧管部28覆盖,并且将该废气冷却器29配置于该废气回流通道24的中途,用于冷却在废气回流通道24的内部流动的废气。另外,排气管22与废气冷却器29通过由金属制成的上游侧废气回流管33连通,废气冷却器29与气缸盖4通过由金属制成的下游侧废气回流管34连通。并且,将连结上游侧废气回流管33和废气冷却器29的废气入口部35以及连结废气冷却器29和下游侧废气回流管34的废气出口部36配置于与多个排气分支管17汇合的排气汇合部21相同的高度。另外,废气入口部35在从车辆正面观看时配置于排气汇合部21的车辆右方侧即车辆宽度方向一侧,并且废气出口部36在从车辆正面观看时配置于排气汇合部21的车辆左方侧即车辆宽度方向另一侧。而且,废气入口部35配置在排气分支管17的下侧且在排气汇合部21的车辆右方侧即车辆宽度方向一侧的第1空间部37内,并且废气出口部36配置在排气分支管17的下侧且在排气汇合部21的车辆左方侧即车辆宽度方向另一侧的第2空间部38内。
因此,即使在寒冷时暂时停止了发动机2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排气歧管16和发动机主体的热积存于配置废气冷却器29的、排气歧管16和发动机主体之间的空间内。由此,在停止了发动机2并经过一段时间后,到重新启动发动机2为止的时间段内,能够利用滞留于排气歧管16和发动机主体之间的热来加热废气冷却器29。因此,即使上游侧废气回流管33和下游侧废气回流管34是由热传导率高的金属制成的,在寒冷时,也能够防止在废气冷却器29或者上游侧废气回流管33或者下游侧废气回流管34的内部产生冷凝水或该冷凝水冻结。另外,在寒冷时车辆行驶之际,能够利用排气歧管16防止从车辆前方导入的低温的空气、雪等直接吹到废气冷却器29。由此,也能够防止在废气冷却器29或者上游侧废气回流管33或者下游侧废气回流管34的内部产生冷凝水或该冷凝水冻结。另外,在废气冷却器29与上游侧废气回流管33或者下游侧废气回流管34的连结部中,上游侧废气回流管33、下游侧废气回流管34水平地配置或者在各废气回流管33、34内的通道面积与废气冷却器29内的通道面积之间产生较大的面积差。如上所述,在各废气回流管33、34成为水平配置的部分,容易积存冷凝水,在通道面积差较大的部分,废气的流动不流畅,容易产生冷凝水。在这些方面,也能够防止在废气冷却器29或者上游侧废气回流管33或者下游侧废气回流管34的内部产生冷凝水或该冷凝水冻结。另外,在从车辆正面观看时,废气入口部35和废气出口部36隔着排气汇合部21配置于排气汇合部21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因此,容易从排气歧管16内温度最高的排气汇合部21向废气入口部35和废气出口部36传导热。因此,即使在寒冷时的车辆行驶中低温的空气、雪过度地吹到废气入口部35和废气出口部36,也能够利用从排气汇合部21传导的热来防止在废气入口部35、废气出口部36的内部产生冷凝水或该冷凝水冻结。
另外,催化转换装置23配置于排气汇合部21的正下方,从而废气冷却器29位于催化转换装置23的车辆后方。即,废气冷却器29位于催化转换装置23的车辆后方且位于催化转换装置23的车辆上方。众所周知,催化转换装置23在预先设定的高温下会发挥充分的废气净化功能,因此,发动机停止后的催化转换装置23是高温的,利用从该高温的催化转换装置23流入车辆后方的传导热、从催化转换装置23流入车辆上方的传导热,即使在寒冷时,也能够防止在废气冷却器29或者上游侧废气回流管33或者下游侧废气回流管34的内部产生冷凝水或该冷凝水冻结。
另外,连结下游侧废气回流管34和气缸盖4的气缸盖侧连结部41配置为位于废气出口部36的靠车辆上方且配置于排气歧管16的车辆右方侧即车辆宽度方向另一侧。另外,下游侧废气回流管34配置为沿着排气分支管17从废气出口部36朝向气缸盖侧连结部41延伸,在下游侧废气回流管34中的下游侧废气回流管34与排气分支管17最接近的部分形成有下游侧波纹部42。因此,能够使下游侧波纹部42从排气分支管17接收的热量增多,能够利用该热量来加热整个下游侧废气回流管34,防止容易在下游侧废气回流管34中的废气出口部36附近产生的冷凝水、该冷凝水的冻结。另外,通过设置下游侧波纹部42,下游侧废气回流管34的热伸缩变得容易,与此相应地,能够使下游侧废气回流管34的受热量增多,并且能延长下游侧废气回流管34的寿命。
另外,连结排气管22和上游侧废气回流管33的排气管侧连结部39配置于排气管22中的位于催化转换装置23的下游的一侧。另外,上游侧废气回流管33配置在沿着排气管22的车辆左方侧即车辆宽度方向一侧,在上游侧废气回流管33中的与排气管侧连结部39相比靠近废气入口部35的部分形成有上游侧波纹部40。因此,能够使上游侧波纹部40从废气入口部35接收的热量和上游侧废气回流管33从排气管22接收的热量增多,能够利用该热量来加热整个上游侧废气回流管33,防止容易在上游侧废气回流管33中的废气入口部35附近产生的冷凝水、该冷凝水的冻结。另外,通过设置上游侧波纹部40,上游侧废气回流管33的热伸缩变得容易,与此相应地,能够使上游侧废气回流管33的受热量增多,并且能延长上游侧废气回流管33的寿命。
另外,废气冷却器29在排气分支管17的车辆后方位置和催化转换装置23的车辆后方位置装配于气缸体3。由此,废气冷却器29容易从排气分支管17和催化转换装置23接收热,能够利用该热量防止在废气冷却器29内产生冷凝水或该冷凝水冻结。
下面,使用图10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的变形例。该变形例与上述图8类似,相同的构成要件也较多。因此,对相同的构成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说明。在该变形例中,与上述的第1空间部37相邻的排气歧管16的排气分支管17和排气汇合部21在从车辆正面观看时向排气分支管17的通道侧凹陷,在该部分形成有凹部43。并且,作为上游侧废气回流管33与废气冷却器29的连结部的废气入口部35配置于该凹部43。例如,如图4所示,当作为上游侧废气回流管33与排气管22的连结部的排气管侧连结部39配置于催化转换装置23的下游侧时,上游侧废气回流管33的全长尺寸有变长的倾向。因此,低温的空气、雪等有可能吹到上游侧废气回流管33。对此,在该变形例中,废气入口部35配置于使排气分支管17和排气汇合部21从车辆正面观看时向排气分支管17的通道侧凹陷而形成的凹部43。因此,能够使废气入口部35接近排气分支管17和排气汇合部21,能够利用从该处接收的热防止容易在废气入口部35附近产生的冷凝水、该冷凝水的冻结。此外,凹部43只要形成于与第1空间部37相邻的排气分支管17和排气汇合部21中的至少一方即可,在该情况下,废气入口部35能够接近形成有凹部43的排气分支管17或者排气汇合部21,能够利用从该处接收的热防止容易在废气入口部35附近产生的冷凝水、该冷凝水的冻结。
虽然上面公开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地施加变更,这一点是明白的。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包含所有的这种修正和等价物。

Claims (6)

1.一种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具备:
吸气歧管,其装配于气缸盖的车辆前后方向后部,具有与多个吸气口分别连结的多个吸气分支管;排气歧管,其装配于上述气缸盖的车辆前后方向前部,具有与多个排气口分别连结的多个排气分支管;以及排气管,其具有催化转换装置,与上述排气歧管连接,
上述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水平歧管部,其作为上述排气歧管的一部分,形成为向车辆前方延伸;
铅垂歧管部,其作为上述排气歧管的一部分,形成为从上述水平歧管部的车辆前方端部弯曲并向车辆下方延伸;
废气回流通道,其形成于上述排气管和上述吸气歧管之间,使通过上述排气管的废气的一部分经过上述气缸盖的内部回流到上述吸气歧管;
废气冷却器,其配置于由上述排气歧管和发动机主体包围的空间内,且其上部被上述水平歧管部覆盖且其前部被上述铅垂歧管部覆盖,并且将其配置于上述废气回流通道的中途,用于冷却在上述废气回流通道的内部流动的废气;
上游侧废气回流管,其构成上述废气回流通道的一部分,由金属制成,用于连通上述排气管与上述废气冷却器;以及
下游侧废气回流管,其构成上述废气回流通道的一部分,由金属制成,用于连通上述废气冷却器与上述气缸盖,
将连结上述上游侧废气回流管和上述废气冷却器的废气入口部以及连结上述废气冷却器和上述下游侧废气回流管的废气出口部配置于与上述多个排气分支管汇合的排气汇合部相同的高度,
上述废气入口部在从车辆正面观看时配置于上述排气汇合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一侧,并且上述废气出口部在从车辆正面观看时配置于上述排气汇合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另一侧,
上述废气入口部配置在上述排气分支管的下侧且在上述排气汇合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一侧的第1空间部内,并且上述废气出口部配置在上述排气分支管的下侧且上述排气汇合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另一侧的第2空间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催化转换装置配置于上述排气汇合部的正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连结上述下游侧废气回流管和上述气缸盖的气缸盖侧连结部配置为位于上述废气出口部的靠车辆上方且配置于上述排气歧管的上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
上述下游侧废气回流管配置为沿着上述排气分支管从上述废气出口部朝向上述气缸盖侧连结部延伸,
在上述下游侧废气回流管中的上述下游侧废气回流管与上述排气分支管最接近的部分形成有具有波纹形状的下游侧波纹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连结上述排气管和上述上游侧废气回流管的排气管侧连结部配置于上述排气管中的位于上述催化转换装置的下游的一侧,
上述上游侧废气回流管配置在沿着上述排气管的上述车辆宽度方向一侧,
在上述上游侧废气回流管中的与上述排气管侧连结部相比靠近上述废气入口部的部分形成有具有波纹形状的上游侧波纹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与上述第1空间部相邻的上述排气分支管和上述排气汇合部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从车辆正面观看时向上述排气分支管的通道侧凹陷的凹部,上述废气入口部配置于上述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废气冷却器在上述排气分支管的车辆后方位置和上述催化转换装置的车辆后方位置装配于气缸体。
CN201410283276.5A 2013-06-27 2014-06-23 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511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34822 2013-06-27
JP2013134822A JP6065763B2 (ja) 2013-06-27 2013-06-27 車両用エンジンの排気ガス還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51170A true CN104251170A (zh) 2014-12-31
CN104251170B CN104251170B (zh) 2017-04-12

Family

ID=52017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8327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51170B (zh) 2013-06-27 2014-06-23 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065763B2 (zh)
CN (1) CN104251170B (zh)
DE (1) DE102014211677B4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56747A (zh) * 2015-01-07 2016-07-13 铃木株式会社 内燃机
CN106555715A (zh) * 2016-11-11 2017-04-05 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 汽车汽油发动机冷却egr系统
CN106812624A (zh) * 2015-11-20 2017-06-09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与排气歧管和egr冷却器成整体的汽缸盖
CN108223207A (zh) * 2018-02-07 2018-06-29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柴油发动机egr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16356B1 (ko) 2015-11-13 2018-01-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엔진의 냉각 장치
EP3418548A4 (en) * 2016-07-27 2019-03-27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EXHAUST SYSTEM OF A VEHICLE
JP6699439B2 (ja) * 2016-08-10 2020-05-27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排気還流装置
JP2022060646A (ja) * 2020-10-05 2022-04-15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
JP7400693B2 (ja) * 2020-10-28 2023-12-19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排気循環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85819A2 (en) * 1998-09-10 2000-03-15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Arrangement of fuel pump and EGR valve unit in an in-cylinder injection engine
JP2000282961A (ja) * 1999-03-30 2000-10-10 Nissan Diesel Motor Co Ltd Egrクーラの支持装置
US20020005190A1 (en) * 2000-05-12 2002-01-17 Pietro Bianchi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provided with an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system, in particular for a vehicle
EP1233170A2 (en) * 2001-02-20 2002-08-21 Nissan Motor Co., Ltd. Recirculated exhaust gas cooling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2356223A (zh) * 2009-03-16 2012-02-15 洋马株式会社 发动机装置
CN102418626A (zh) * 2010-09-17 2012-04-1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一体化的排气再循环和充量冷却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08846A (en) * 1944-06-19 1946-10-08 Perfect Circle Co Antidetonation apparatus for automotive engines
JP3396915B2 (ja) * 1993-07-28 2003-04-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再循環排気ガス冷却装置
JP2004092443A (ja) * 2002-08-30 2004-03-25 Hino Motors Ltd Egrクーラ
JP2008082307A (ja) * 2006-09-29 2008-04-10 Mazda Motor Corp エンジンの排気還流装置
JP4267654B2 (ja) * 2006-10-03 2009-05-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排気還流装置
JP2011231729A (ja) * 2010-04-30 2011-11-17 Komatsu Ltd Egr配管、egr装置、及びegr配管の製造方法
JP5381937B2 (ja) * 2010-09-08 2014-01-08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排気系装置
WO2012056885A1 (ja) * 2010-10-28 2012-05-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Egrクーラ構造体
JP2013079598A (ja) * 2011-10-04 2013-05-02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用エンジンのegrクーラユニット保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85819A2 (en) * 1998-09-10 2000-03-15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Arrangement of fuel pump and EGR valve unit in an in-cylinder injection engine
JP2000282961A (ja) * 1999-03-30 2000-10-10 Nissan Diesel Motor Co Ltd Egrクーラの支持装置
US20020005190A1 (en) * 2000-05-12 2002-01-17 Pietro Bianchi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provided with an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system, in particular for a vehicle
EP1233170A2 (en) * 2001-02-20 2002-08-21 Nissan Motor Co., Ltd. Recirculated exhaust gas cooling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2356223A (zh) * 2009-03-16 2012-02-15 洋马株式会社 发动机装置
CN102418626A (zh) * 2010-09-17 2012-04-1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一体化的排气再循环和充量冷却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56747A (zh) * 2015-01-07 2016-07-13 铃木株式会社 内燃机
CN105756747B (zh) * 2015-01-07 2018-07-27 铃木株式会社 内燃机
CN106812624A (zh) * 2015-11-20 2017-06-09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与排气歧管和egr冷却器成整体的汽缸盖
CN106812624B (zh) * 2015-11-20 2020-06-23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与排气歧管和egr冷却器成整体的汽缸盖
CN106555715A (zh) * 2016-11-11 2017-04-05 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 汽车汽油发动机冷却egr系统
CN108223207A (zh) * 2018-02-07 2018-06-29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柴油发动机egr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51170B (zh) 2017-04-12
DE102014211677A1 (de) 2014-12-31
JP6065763B2 (ja) 2017-01-25
DE102014211677B4 (de) 2020-03-26
JP2015010495A (ja) 2015-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51170A (zh) 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
US7967032B2 (en) Entrance/exit piping structure for intercooler and intercooler
US8511074B2 (en) Heat transfer unit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16515180A (ja) 熱回収システムおよび熱交換器
US9670883B2 (en) Engine
KR101906738B1 (ko) 배열 회수기 구조
CN109296444A (zh) 冷却系统和机动车
CN107201973A (zh) 一种增压汽油发动机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及具有其的汽车发动机
CN201486617U (zh) 具有汽缸盖和汽缸体的装置
CN103912411B (zh) 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
CN204327321U (zh) 一种egr冷却器
CN110030058A (zh) 一种防曲轴箱通风系统结冰用同芯管加热装置
KR102173379B1 (ko) 차량용 egr 쿨러
JP6413746B2 (ja) インタークーラ
JP6447104B2 (ja) インテークマニホールド
JP2012127254A (ja) ブローバイガス還流装置
CN207499935U (zh) 冷却性能较好的摩托车用机油箱
US9316186B2 (en) Engine intake with sump having a heat source
CN110185527A (zh) 内燃机车冷却水系统
JP6417901B2 (ja) インタークーラ
JP6428242B2 (ja) インタークーラ
JP4027547B2 (ja) Egr装置
CN211116297U (zh) 气缸盖组件及发动机
CN102444462A (zh) 用于内燃机的增压空气冷却装置
JP2013147967A (ja) ブローバイガス通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2

Termination date: 2020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