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53808A - 噻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噻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53808A
CN105753808A CN201410796609.4A CN201410796609A CN105753808A CN 105753808 A CN105753808 A CN 105753808A CN 201410796609 A CN201410796609 A CN 201410796609A CN 105753808 A CN105753808 A CN 1057538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thiazole
trifluoromethyl
methanamide
formul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9660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53808B (zh
Inventor
刘卫东
柳爱平
陈昊彬
李建明
黄明智
刘兴平
何莲
胡礼
程立军
陈小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filed Critical Hun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Priority to CN20141079660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53808B/zh
Priority to CN201710786710.5A priority patent/CN10765225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53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538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538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538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7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thiazole or hydrogenated 1,3-thiazole rings
    • C07D277/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thiazole or hydrogenated 1,3-th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277/2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thiazole or hydrogenated 1,3-th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or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77/587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thiazole or hydrogenated 1,3-th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or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with aliphatic hydrocarbon radicals substituted by carbon atoms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one bond to halogen, e.g. ester or nitrile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said aliphatic radicals being substituted in the alpha-position to the ring by a hetero atom, e.g. with m >= 0, Z being a singly or a doubly bound hetero atom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7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nitrogen atoms and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7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nitrogen atoms and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ring hetero atoms five-membered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nd either one oxygen atom or one sulfur atom in positions 1,3
    • A01N43/781,3-Thiazoles; Hydrogenated 1,3-thiazol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Thiazole And Isothizaole Compound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式(I)所示的噻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式中Y、R1、R2、R3、R4和R5具有说明书中所给定义。本发明式(I)化合物具有杀菌和/或杀虫/螨、除草生物活性,尤其是对水稻纹枯病、玉米锈病、黄瓜灰霉病等病害具有很高的活性。

Description

噻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杀菌、除草、杀虫/螨生物活性的噻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含有所述化合物的杀菌、除草、杀虫/螨剂组合物、以及用这些化合物控制有害病菌、杂草、害虫/螨的用途与方法。
背景技术
有害病菌、杂草、害虫/螨的防治在实现高效农业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同时有害病菌、杂草、害虫/螨的防治在林、牧、副、渔及公共卫生中也很重要。虽然市场上已有很多有害病菌、杂草、害虫/螨防治剂,但是由于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外来的有害病菌、杂草、害虫/螨和它们的抗性、药物的使用寿命、药物的经济性等问题以及人们对环境、环境有益生物的日益重视,需要科学家们不断研究,进而开发出新的高效、安全、经济、环境相容和具有不同作用方式的杀菌、除草、杀虫剂新品种。
酰胺类化合物在药物化学中是一类重要化合物,它们具有广谱的生物活性,具有生物活性的酰胺类化合物的报道有很多。同样,杂环化合物特别是噻唑杂环化合物在药物化学中也是一类重要化合物,它们也具有广谱的生物活性,具有生物活性的噻唑杂环化合物的报道同样有很多。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EP0371950报道了如下通式噻唑酰胺类化合物具有杀菌活性,且具有如下结构的实施例1化合物作为杀菌剂商品化,其中文通用名为噻氟菌胺,英文通用名为trifluzamide,它也是唯一商品化的噻唑酰胺类杀菌剂。作为杀菌剂,噻氟菌胺对水稻纹枯病等具有优异的活性,但对黄瓜灰霉病、油菜菌核病等的活性却不理想。
发明内容
为获得具有更广谱、更高效活性的噻唑类化合物,特别是为获得对水稻纹枯病具有高活性,同时对黄瓜灰霉、油菜菌核等也具有高活性的噻唑酰胺类化合物,申请人一直致力于噻唑类化合物特别是噻唑酰胺类化合物的研究。通过近几年的研究,申请人发现了一类新颖结构的噻唑酰胺类化合物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与EP0371950及其它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噻唑酰胺类化合物相比,本发明的化合物不仅具有显著不同的结构特点,而且这些结构上的差异使得本发明的化合物具有更广谱、更优异的生物活性,有些化合物如76、92、112等显示出较EP0371950实施例1化合物即噻氟菌胺更广谱和更高效的生物活性。
本发明提供了式(I)所示的具有病菌、杂草、害虫/螨等生物活性的噻唑酰胺类化合物:
其中:
I.Y选自以下基团:
Q选自O、S、SO、SO2、NH或NR;R选自H、C1-C12烷基、C2-C12链烯基、C2-C12链炔基、C3-C8环烷基或C3-C6杂环烷基;R’选自H、Br、CN、C3-C12烷基、C3-C12链烯基、C3-C12链炔基、C3-C8环烷基或C3-C6杂环烷基;
II.R1代表氢、卤素或C1-C12烷基;
III.R2代表氢、C1-C12烷基或C1-C12烷氧羰基;
IV.R3和R4,R5是相同的或不同的,并代表卤素、C1-C12烷基或C1-C12烷氧基;1)如在I.、II.、III.或VI.中所确定的含义,其中0个氢原子、部分氢原子或全部氢原子被选自下列中相同或不同的取代基取代:卤素、QR或R’;
2)当R3=R4=R5=Cl时,Y≠NH2、SCH3或SO2CH3
上面给出的化合物(I)的定义中,所用术语不论单独使用还是用在复合词中,代表如下取代基:
卤素:指氟、氯、溴、碘;
烷基:指直链或支链烷基;
环烷基:指饱和或不饱和的环烷基;
杂环烷基:指饱和或不饱和的杂环烷基,式中至少有1个N,O和/或S;
链烯基;指直链或支链并可在任何位置上存在有双键;
链炔基;指直链或支链并可在任何位置上存在有三键。
本发明优选的化合物为:式(I)中:
I.Y选自以下基团:
Q选自O、S、SO、SO2、NH或NR;R选自H、C1-C12烷基、C2-C12链烯基、C2-C12链炔基、C3-C8环烷基或C3-C6杂环烷基;R’选自H、Br、CN、C3-C12烷基、C3-C12链烯基、C3-C12链炔基、C3-C8环烷基或C3-C6杂环烷基;
II.R1代表C1-C12烷基;
III.R2代表氢、C1-C12烷基或C1-C12烷氧羰基;
IV.R3和R4,R5是相同的或不同的,并代表卤素、C1-C12烷基或C1-C12烷氧基;
1)如在I.、II.、III.或VI.中所确定的含义,其中0个氢原子、部分氢原子或全部氢原子被选自下列中相同或不同的取代基取代:卤素、QR或R’;
2)当R3=R4=R5=Cl时,Y≠NH2、SCH3或SO2CH3
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化合物为:式(I)中:
I.Y选自以下基团:
Q选自O或S;R选自C1-C12烷基、C2-C12链烯基、C2-C12链炔基、C3-C8环烷基或C3-C6杂环烷基;R’选自Br、C3-C12烷基、C3-C12链烯基、C3-C12链炔基、C3-C8环烷基或C3-C6杂环烷基;
II.R1代表C1-C6烷基;
III.R2代表氢或C1-C12烷氧羰基;
IV.R3和R4,R5是相同的或不同的,并代表卤素、C1-C2烷基或C1-C2烷氧基;
1)如在I.、II.、III.或VI.中所确定的含义,其中0个氢原子、部分氢原子或全部氢原子被选自下列中相同或不同的取代基取代:卤素、C1-C6烷氧基或C1-C6烷硫基;
2)当R3=R4=R5=Cl时,Y≠SCH3
本发明更进一步优选的化合物为:式(I)中:
I.Y选自以下基团:
Q选自O;R选自C1-C6烷基、C1-C6卤代烷基、C2-C6链烯基、C2-C6链炔基、C3-C8环烷基或C3-C6杂环烷基;R’选自Br、C3-C6烷基、C3-C6卤代烷基、C3-C6链烯基、C3-C6链炔基、C3-C8环烷基或C3-C6杂环烷基;
II.R1代表甲基、三氟甲基、二氟甲基;
III.R2代表氢或C1-C6烷氧羰基;
IV.R3和R4,R5是相同的或不同的,并代表卤素、三氟甲基、三氟甲氧基、二氟甲基、二氟甲氧基、三氯甲基、三氯甲氧基。
本发明优选的式(I)化合物是:
N-(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2-甲氧基-4-甲基噻唑-5-甲酰胺(75);
N-(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2-甲氧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76);
N-(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2-甲氧基-4-(二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77);
N-(2,6-二溴-4-(三氟甲基)苯基)-2-甲氧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92);
N-(2,6-二溴-4-(三氟甲氧基)苯基)-2-甲氧基-4-甲基噻唑-5-甲酰胺(111);
N-(2,6-二溴-4-(三氟甲氧基)苯基)-2-甲氧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112);
N-(2,4,6-三氯苯基)-2-甲氧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149);
N-(2,6-二溴-4-(三氟甲氧基)苯基)-2-乙氧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193);
N-(2,6-二溴-4-(三氟甲氧基)苯基)-2-丙氧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217);
N-(2,6-二溴-4-(三氟甲氧基)苯基)-2-异丙氧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241);
N-(2,6-二溴-4-(三氟甲氧基)苯基)-2-丁氧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265);
N-(2,6-二溴-4-(三氟甲氧基)苯基)-2-(2-烯丙氧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281);
N-(2,6-二溴-4-(三氟甲氧基)苯基)-2-(四氢呋喃-3-基)氧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283);
N-(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2-甲硫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311);
N-(2,6-二溴-4-(三氟甲氧基)苯基)-2-甲硫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320);
N-(2,6-二溴-4-(三氟甲氧基)苯基)-2-甲基磺酰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323);
N-(2,6-二溴-4-(三氟甲氧基)苯基)-2-乙硫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341);
N-(2,6-二溴-4-(三氟甲氧基)苯基)-2-丙硫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357);
N-(2,6-二溴-4-(三氟甲氧基)苯基)-2-异丙硫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373);
N-(2,6-二溴-4-(三氟甲氧基)苯基)-2-异丙基磺酰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374);
N-(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2-溴-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405);
N-(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2-溴-4-(二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406);
N-(2,6-二溴-4-(三氟甲氧基)苯基)-2-溴-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413);
N-(2,6-二溴-4-(三氟甲氧基)苯基)-2-溴-4-(二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414);
N-(2,4,6-三氯苯基)-2-溴-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421);
N-(2,6-二溴-4-(三氟甲氧基)苯基)-2-丙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435)。
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一种或多种异构体的形式存在。异构体包括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几何异构体。如本发明的式(I)所示的化合物,由于其中的碳—碳双键连接不同的取代基而可以形成几何异构体(分别以Z和E来表示不同的构型),本发明包括Z型异构体和E型异构体以及它们任何比例的混合物。本发明式(I)所示的化合物,由于其中的一个碳原子上连接四个不同的取代基而形成立体异构体(分别以R和S来表示不同的构型),本发明包括R型异构体和S型异构体以及它们任何比例的混合物。
虽然本发明通式(I)化合物与现有技术中公开的某些化合物都属于噻唑酰胺类化合物,但与现有技术相比,它们具有显著不同的结构特征和合成方法。并且这些结构特征的不同使得本发明的化合物具有更广谱、更优异的生物活性。
通式(I)化合物对农业或其他领域中的多种病菌显示出优异的活性,部分化合物对杂草或害虫/螨也显示出好的活性。因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通式(I)化合物在农业或其他领域中用作制备杀菌剂、除草剂、杀虫/螨剂的用途。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防治有害病菌、杂草、害虫/螨的含有生物有效量的式(I)化合物和至少一种另外的选自表面活性剂、固体稀释剂和液体稀释剂的组合物。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防治有害病菌、杂草、害虫/螨的含有生物有效量的式(I)化合物和有效量的至少一种另外的生物活性化合物或制剂的组合物。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防治有害病菌、杂草、害虫/螨的方法,包括将生物有效量的式(I)化合物接触有害病菌、杂草、害虫/螨或其环境。同时也涉及这样一种有害病菌、杂草、害虫/螨防治方法,有害病菌、杂草、害虫/螨或其环境用生物有效量的式(I)化合物或含有式(I)化合物和生物有效量的至少一种另外的化合物或制剂的混合物进行接触来防治有害病菌、杂草、害虫/螨。
本发明的式(I)化合物在15~5000克有效成分/公顷用量下具有广谱活性:有的化合物可用于防治有害病菌,还可用于防治有害虫/螨,有的化合物则可用于防治杂草;而且有的化合物对某些靶标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使得在很低的剂量下就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
本发明优选的组合物是含有上述优选化合物的组合物。优选的方法是使用上述优选化合物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式(I)化合物,具有生物活性且有的化合物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特别是在农业、园艺、花卉和卫生有害病菌、杂草、害虫/螨的防治方面表现出活性。这里所述的有害生物包括,但不仅限于此,也绝不限定本发明。
有害病菌:
卵菌纲病害,如霜霉病、白锈菌、猝倒病、绵腐病、疫病、晚疫病等;
半知菌病害,如枯萎病、根腐病、立枯病、炭疽病、黄萎病、黑星病、灰霉病、褐斑病、黑斑病、斑枯病、早疫病、轮纹病、叶枯病、茎基腐病等;
担子菌病害,如锈病、黑穗病等;
子囊菌病害,如白粉病、菌核病(亚麻菌核病、油菜菌核病、大豆菌核病、花生菌核病、烟草菌核病、辣椒菌核病、茄子菌核病、菜豆菌核病、豌豆菌核病、黄瓜菌核病、苦瓜菌核病、冬瓜菌核病、西瓜菌核病、芹菜菌核病)、黑星病等。
有害昆虫:
直翅目如蜚蠊,缨翅目如棉蓟马、稻蓟马、瓜蓟马,同翅目如叶蝉、飞虱、蚜虫,鳞翅目如东方粘虫、斜纹夜蛾、小菜蛾、甜菜夜蛾、粉纹夜蛾,菜青虫,膜翅目如叶蜂幼虫,双翅目如伊蚊、库蚊、蝇;蜱螨目如桔全爪螨、棉叶螨、二点叶螨;
有害杂草:
单子叶杂草,如马唐、稗草、狗尾草、硬草、菵草、雀麦、看麦娘、节节麦、碱茅、星星草、野燕麦、黑麦草、匍匐翦股颖、早熟禾;
双子叶杂草,如苘麻、繁缕、龙葵、藜、凹头苋、反枝苋、洋甘菊等。
特别地,本发明式(I)化合物对水稻纹枯病、玉米锈病、黄瓜灰霉病等具有很好的活性,在较低剂量下仍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由于其积极的特性,上述化合物可有利地用于保护农业和园艺业重要的作物、家畜和种畜,以及人类常去的环境免于病菌、杂草、害虫/螨的伤害。
为获得理想效果,化合物的用量因各种因素而改变,例如所用化合物、预保护物、有害生物的类型、感染程度、气候条件、施药方法、采用的剂型。
本发明还包括以通式(I)化合物作为活性组分的杀菌、除草、杀虫/螨组合物。该杀菌、除草、杀虫/螨组合物中活性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在0.5-99%之间。该杀菌、除草、杀虫/螨组合物中还包括农业、林业、卫生上可接受的载体。
单独使用本发明的式(I)化合物时,对控制病害、杂草、害虫/螨是有效的,它们也可以与其他生物化学物质一起使用,这些生物化学物质包括其它杀菌剂、杀虫/螨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或肥料等,并由此可产生附加的优点和效果。
以本发明提供的式(I)化合物,作为有效成份的制剂,可以制成所希望的任何一种剂型如干的压缩颗粒、易流动混合剂、粒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可乳化的浓缩物、粉剂、粉状浓缩物、微乳胶、悬浮剂、乳油、水乳剂、可溶性液剂、水剂、可分散液剂,适宜的助剂包括载体(稀释剂)和其它辅助剂如展着剂、乳化剂、湿润剂、分散剂、粘着剂和分解剂。这些制剂中含有同惰性的、药理学可接受的固体或液体稀释剂混合了本发明的化合物。
本发明的组合物实例也可以制成所希望的任何一种剂型如干的压缩颗粒、易流动混合剂、粒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可乳化的浓缩物、粉剂、粉状浓缩物、微乳胶、悬浮剂、乳油、水乳剂、可溶性液剂、水剂、可分散液剂,适宜的助剂包括载体(稀释剂)和其它辅助剂如展着剂、乳化剂、湿润剂、分散剂、粘着剂和分解剂。这些制剂中含有同惰性的、药理学可接受的固体或液体稀释剂混合了本发明的化合物。
应明确的是,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换和改动。
下面用表1~表2中列出的部分化合物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限定本发明。本发明中所给熔点均未经校正,本发明所合成的式(I)化合物为粘性固体时,有些粘性固体冰箱放置后会固化为非粘性固体;本发明所合成的式(I)化合物为粘性液体时,有些粘性液体冰箱放置后会固化。表1中所有化合物在LC-Mass(Agilent1260/6120)和/或GC-mass(7890-5975C)中均可观察到其分子离子峰。表1中所有化合物的1HNMR(VarianINOVA-300spectrometer),以tetramethylsilane(TMS)作内标,氘代氯仿(CDCl3)或氘代二甲基亚砜(DMSO)作溶剂。
表1
表2
本发明的式(I)所示的化合物可以通过下面所示的反应式1-1或1-2得到;反应式1-1中的(II)可以通过下面所示的反应式2得到;反应式1-1中的(III)可以通过购买或反应式3得到;反应式2中的(IV)可以通过购买或反应式4-1或4-2得到;反应式1至反应式3中的Z为离去基团,如氯、溴等,其它取代基除特别指明外均如前所限定。
反应式1:
反应式2:
反应式3:
反应式4:
式(I)的化合物可以这样来制备(反应式1-1):在合适的溶剂如二氯甲烷、甲苯、二甲苯、二氯乙烷或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于-10℃~体系回流温度,在没有碱或合适碱如三乙胺、吡啶、氢化钠、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存在下,用式(II)所示的化合物和式(III)所示的化合物反应,得式(I)所示的化合物。
式(I)的化合物也可以这样来制备(反应式1-2):式I(Y=NH2)的化合物经常规的重氮化、卤化反应得式I(Y=Cl或Br)的化合物;在合适的溶剂如水、醇、N,N-二甲基甲酰胺(DMF)、四氢呋喃或二氧六环中,于0℃~体系回流温度,式I(Y=Cl或Br)的化合物与HQR、NaQR或KQR等反应,得式I(Y=QR;Q=O,S或NH)所示的化合物;式I(Y=QR;Q=S)所示的化合物经双氧水、间氯过氧苯甲酸、次氯酸盐、草酸、过氧叔丁醇等氧化剂氧化得式I(Y=QR;Q=SO或SO2)所示的化合物。
式(II)的化合物可以这样来制备(反应式2):在无溶剂或合适的溶剂如二氯乙烷、二氯甲烷或甲苯中,于15℃~体系回流温度,用式(IV)所示的化合物和与合适的卤化试剂如氯化亚砜、光气或草酰氯等反应即得式(II)所示的化合物。
式(III)的化合物可以通过购买或如下方法制备(反应式3):在合适的溶剂如四氯化碳、水、卤仿、二氯乙烷或二硫化碳中,于-5℃~体系回流温度,式(V)的化合物与N-卤代丁二酰亚胺、卤素或卤化砜反应得式III(R2=H,R3=R4=卤素)所示的化合物,式III(R2=H,R3=R4=卤素)的化合物经常规的烷基化反应得式III(R2≠H,R3=R4=卤素)的化合物。
式(IV)的化合物可以通过购买或如下方法制备(反应式4-1):在合适的溶剂如乙醇、甲醇、丙醇、丁醇、水或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于25℃~体系回流温度,用式(VIII)所示的化合物与硫脲反应,得式(VII)所示的化合物;式(VII)的化合物经常规的重氮化、卤代反应,得式VI(Y=Cl或Br)的化合物;式VI(Y=Cl或Br)的化合物经常规取代反应得式IV(Y=QR;Q=O,S或NH)所示的化合物;式IV(Y=QR;Q=S)所示的化合物经双氧水、间氯过氧苯甲酸、次氯酸盐、草酸、过氧叔丁醇等氧化剂氧化得式IV(Y=QR;Q=SO或SO2)所示的化合物。
式(IV)的化合物也可以这样制备(反应式4-2):在合适的溶剂如乙醇、甲醇、丙醇、丁醇、水或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于25℃~体系回流温度,用式(VIII)所示的化合物与硫代酰胺反应,得式VI(Y=烷基、链烯基或炔基等)的化合物;式VI(Y=烷基、链烯基或炔基等)的化合物经常规水解反应得式IV(Y=烷基、链烯基或炔基等)所示的化合物。
具体合成方法在下面的实施例中有更详细的阐述。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绝非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中的收率均未经优化。
具体实施方式
合成实施例
实施例1本实施例说明表1中化合物04的制备方法
2-氯三氟乙酰乙酸乙酯反应瓶中加入三氟乙酰乙酸乙脂(0.95mol),于室温和搅拌条件下缓慢滴加磺酰氯(1.05mol),滴加完毕后继续于室温下搅拌反应过夜。脱除过量的磺酰氯即得标题化合物(0.90mol)。
2-氨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酸乙酯反应瓶中加入2-氯三氟乙酰乙酸乙酯(0.18mol),硫脲(0.18mol)乙醇(200mL),搅拌条件下加热至回流反应4-6hr。冷却,水洗,析出固体,过滤,干燥,得类白色固体的标题化合物0.16mol。
2-氨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酸反应瓶中加入2-氨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酸乙酯(0.128mol),氢氧化钾(0.128mol),水(80mL),四氢呋喃(150mL),室温反应4~6hr后,盐酸酸化,乙酸乙酯萃取,干燥,脱除溶剂,得标题化合物(0.10mol)。
2-氨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氯反应瓶中加入2-氨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酸(0.10mol),二氯亚砜(0.125mol),甲苯(100mL),加热至回流反应4~6hr后浓缩得标题化合物。
N-(2,6-二溴-4-(三氟甲氧基)苯基)-2-氨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表1中化合物04)反应瓶中加入2,6-二溴-4-三氟甲氧基苯胺(0.016mol),二甲苯(20mL),缓慢滴加2-氨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氯(0.014mol)的二甲苯(5mL)溶液。滴毕,于25~50℃反应12~15hr,冷却,乙酸乙酯萃取,干燥,脱除溶剂,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10/1)纯化,得棕色固体标题化合物3.95g。
实施例2本实施例说明表1中化合物76的制备方法(方法A)
2-溴-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酸乙酯反应瓶中加入参照实施例1方法制备的2-氨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酸乙酯(0.16mol),氢溴酸(120mL),水(100mL),-5~0℃条件下,缓慢滴加亚硝酸钠(0.18mol)的水(30mL)溶液,滴毕,保温搅拌反应2~3hr,室温反应1hr。将反应液倒入冰水中,析出固体,过滤,水洗,得淡黄色固体标题化合物(0.128mol)。
2-甲氧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酸乙酯反应瓶中加入2-溴-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酸乙酯(0.10mol),四氢呋喃(120mL),30%甲醇钠的甲醇溶液(0.14mol),加热至回流反应2.5~3.5hr,冷却,乙酸乙酯萃取,干燥,脱除溶剂得标题化合物,用于下一步合成。
2-甲氧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酸反应瓶中加入2-甲氧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酸乙酯(0.06mol),氢氧化钾(0.06mol),水(40mL),四氢呋喃(60mL),25~35℃反应4~6hr后,盐酸酸化,乙酸乙酯萃取,干燥,脱除溶剂,得的标题化合物(0.05mol)。
2-甲氧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氯反应瓶中加入2-甲氧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酸(0.05mol),二氯亚砜(0.06mol),甲苯(60mL),加热至回流反应4~6hr后浓缩得标题化合物,直接用于下步合成。
N-(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2-甲氧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表1中化合物76)反应瓶中加入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5.0mmol),二甲苯(10mL),缓慢滴加2-甲氧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氯(5.0mmol)的二甲苯(2.5mL)溶液。滴毕,于室温或高至体系回流温度反应1.0~12hr,冷却,乙酸乙酯萃取,干燥,脱除溶剂,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25/1)纯化,得白色固体标题化合物1.56g。加入缚酸剂吡啶或三乙胺等可加速反应进行。
实施例3本实施例说明表1中化合物76的制备方法(方法B)
2-溴-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酸反应瓶中加入2-溴-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酸乙酯(0.06mol),氢氧化钾(0.06mol),水(40mL),四氢呋喃(60mL),25~35℃反应4~6hr后,盐酸酸化,乙酸乙酯萃取,干燥,脱除溶剂,得标题化合物(0.05mol)。
2-溴-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氯反应瓶中加入2-溴-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酸(0.05mol),二氯亚砜(0.06mol),甲苯(60mL),加热至回流反应4~6hr后浓缩得标题化合物,直接用于下步合成。
N-(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2-溴-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表1中化合物76)反应瓶中加入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5.0mmol),二甲苯(15mL),缓慢滴加2-溴-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氯(4.5mmol)的二甲苯(5mL)溶液。滴毕,于室温或高至体系回流温度反应1.0~12hr,冷却,乙酸乙酯萃取,干燥,脱除溶剂后加入四氢呋喃(10mL),30%甲醇钠的甲醇溶液(12.0mmol),加热至回流反应2.5~3.5hr,冷却,乙酸乙酯萃取,干燥,脱除溶剂,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25/1)纯化,得标题化合物1.12g。
实施例4本实施例说明表1中化合物92的制备方法
方法A:N-(2,6-二溴-4-三氟甲基苯基)-2-甲氧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表1中化合物92)反应瓶中加入2,6-二溴-4-三氟甲基苯胺(0.010mol),二甲苯(20mL),缓慢滴加2-甲氧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氯(0.010mol)的二甲苯(5mL)溶液。滴毕,于室温或高至体系回流温度反应1.5~12hr,冷却,乙酸乙酯萃取,干燥,脱除溶剂,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25/1)纯化,得类白色固体标题化合物3.62g,含量98%。加入缚酸剂吡啶或三乙胺等可加速反应进行。
方法B:N-(2,6-二溴-4-三氟甲基苯基)-2-甲氧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表1中化合物92)反应瓶中加入2,6-二溴-4-三氟甲基苯胺(0.010mol),二甲苯(20mL),缓慢滴加2-溴-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氯(0.010mol)的二甲苯(5mL)溶液。滴毕,于室温或高至体系回流温度反应1.5~12hr,冷却,乙酸乙酯萃取,干燥,脱除溶剂,加入四氢呋喃(15mL),30%甲醇钠的甲醇溶液(25.0mmol),加热至回流反应2.5~3.5hr,冷却,乙酸乙酯萃取,干燥,脱除溶剂,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25/1)纯化,得标题化合物2.63g。
实施例5本实施例说明表1中化合物112的制备方法
N-(2,6-二溴-4-(三氟甲氧基)苯基)-2-甲氧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表1中化合物112)反应瓶中加入参照上述实施例方法制备的N-(2,6-二溴-4-(三氟甲氧基)苯基)-2-溴-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0.012mol),四氢呋喃(50mL),30%甲醇钠的甲醇溶液(0.05mol),加热回流反应3~4hr,冷却,乙酸乙酯萃取,干燥,脱除溶剂,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20/1)纯化,得白色固体标题化合物4.86g,含量95%。
实施例6本实施例说明表1中化合物149的制备方法
N-(2,4,6-三氯苯基)-2-甲氧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表1中化合物149)反应瓶中加入2,4,6-三氯苯胺(0.010mol),二甲苯(20mL),缓慢滴加2-甲氧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氯(0.010mol)的二甲苯(5mL)溶液。滴毕,至室温或高于体系回流温度反应1.5~12hr,冷却,乙酸乙酯萃取,干燥,脱除溶剂,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25/1)纯化,得土黄色固体标题化合物3.11g,含量96%。加入缚酸剂吡啶或三乙胺等可加速反应进行。
实施例7本实施例说明表1中化合物311的制备方法
N-(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2-甲硫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表1中化合物311)反应瓶中加入参照上述实施例方法制备的N-(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2-溴-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0.010mol),20%甲硫醇钠水溶液(0.025mol),35~70℃条件下搅拌反应3~6hr,冷却,乙酸乙酯萃取,干燥,脱除溶剂,层析柱(石油醚/乙酸乙酯=30/1)纯化,得白色固体标题化合物3.21g,含量95%。
实施例8本实施例说明表1中化合物405的制备方法
N-(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2-溴-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表1中化合物405)反应瓶中加入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0.015mol),二甲苯(20mL),缓慢滴加2-溴-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氯(0.015mol)的二甲苯(5mL)溶液。滴毕,于室温或高至体系回流温度反应2~12hr,冷却,乙酸乙酯萃取,干燥,脱除溶剂,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30/1)纯化,得白色固体标题化合物4.56g。
实施例9本实施例说明表1中化合物413的制备方法
N-(2,6-二溴-4-(三氟甲氧基)苯基)-2-溴-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表1中化合物413)反应瓶中加入2,6-二溴-4-三氟甲氧基苯胺(0.015mol),二甲苯(30mL),缓慢滴加2-溴-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氯((0.015mol),滴毕,于室温或高至体系回流温度反应2~12hr,冷却,乙酸乙酯萃取,干燥,脱除溶剂,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25/1)纯化得类白色固体标题化合物6.00g。加入缚酸剂吡啶或三乙胺等可加速反应进行。
实施例10本实施例说明表1中化合物435的制备方法
硫代丁酰胺分批加入五硫化二磷(0.25mol)至丁酰胺(0.50mol)和无水乙醚(500mL)中,加完后继续于室温反应3~5hr,过滤,浓缩滤液,纯化得黄色油状液体标题化合物39.0g。
2-丙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酸乙酯2-氯-三氟乙酰乙酸乙酯(0.1mol),硫代丁酰胺(0.1mol)和乙醇(200mL)于回流条件下反应4~6hr。冷却后,将反应液倒入冰水中,乙酸乙酯萃取,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得黄色液体标题化合物(0.09mol)。
2-丙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酸2-丙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酸乙酯(0.05mol)溶于80ml乙醇中,于室温缓慢滴加氢氧化钠(4.0g)和水(20.0g)的溶液,滴毕后升温至回流条件下反应2~3hr,冷却,用稀盐酸调PH至1~2,乙酸乙酯萃取,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纯化得标题化合物(0.04mol)。
2-丙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酸酰氯反应瓶中加入2-丙基-4-三氟甲基噻唑-5-羧酸(0.02mol)和1,2-二氯乙烷(25mL),室温下滴加二氯亚砜(0.025mol),加毕后于回流条件下反应4~6hr,减压浓缩得棕色液体的标题物4.50g。
N-(2,6-二溴-4-(三氟甲氧基)苯基)-2-丙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表1中化合物435)反应瓶中加入2,6-二溴-4-(三氟甲氧基)苯胺(0.010mol),二甲苯(20mL),缓慢滴加2-丙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氯(0.010mol)的二甲苯(5mL)溶液。滴毕,于室温或高至反应体系回流温度反应1.5~12hr,冷却,乙酸乙酯萃取,干燥,脱除溶剂,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25/1)纯化得棕色粘性固体2.96g,含量95%。
生物活性测定实施例
对所合成化合物进行了杀菌、杀虫/螨和除草活性试验,部分实验结果如下。
实施例11对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zeae)的杀菌活性
方法:待测化合物溶于适宜溶剂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再用含0.2%Tween80乳化剂的无菌水稀释至所需浓度,设不含待测化合物的空白为对照,每处理4次重复;用移液管取3mL药液加入冷却至45℃的27mL的马铃薯琼脂培养基(PDA)中并充分摇匀后倒入培养皿;冷却后用接种针从培养7天的病菌菌落边缘取6mm直径菌丝块,移至培养皿中央,菌丝面朝下;处理完毕后将培养皿置于28℃的恒温生化培养箱中培养,4天后测量菌丝生长直径,采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并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活性相对于空白对照以百分比计。
采用上述对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zeae)杀菌活性的测定方法,分别测定了所合成化合物对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ythoracapsici)、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oniasclerotiorum)的杀菌活性。
结果表明本发明的化合物在25mg/L测试浓度下对上述病菌具有活性,且其活性高于EP0371950实施例1化合物即商品对照噻氟菌胺,下面是部分结果:
25mg/L测试浓度下,321、323、405、406等对小麦赤霉病菌具有65%以上的活性,414等对小麦赤霉病菌具有55%以上的活性,而在同样测试浓度下,EP0371950实施例1化合物即商品对照噻氟菌胺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活性为0;
25mg/L测试浓度下,321、323、406、414等对辣椒疫霉病菌具有70%以上的活性,92对辣椒疫霉病菌具有65%的活性,405、421等对辣椒疫霉病菌具有55%以上的活性,而在同样测试浓度下,EP0371950实施例1化合物即商品对照噻氟菌胺对辣椒疫霉病菌的活性为0;
25mg/L测试浓度下,406、414等对黄瓜灰霉病菌具有90%以上的活性,405等对黄瓜灰霉病菌具有80%以上的活性,321、413等对黄瓜灰霉病菌具有70%以上的活性,77、111、421等对黄瓜灰霉病菌具有50%以上的活性,而在同样测试浓度下,噻呋酰胺对黄瓜灰霉病菌的活性为31%;2.5mg/L测试浓度下,406等对黄瓜灰霉病菌仍具有75%以上的活性,405、414等对黄瓜灰霉病菌仍具有65%以上的活性,413等对黄瓜灰霉病菌具有55%以上的活性。
25mg/L测试浓度下,283等对油菜菌核病菌具有100%的活性,413等对油菜菌核病菌具有90%的活性,193、321、373、405、406、414、435等对油菜菌核病菌具有75%以上的活性,281等对油菜菌核病菌具有70%以上的活性,77、217、265、374、421等对油菜菌核病菌具有60%以上的活性,320、391等对油菜菌核病菌具有50%以上的活性,而在同样测试浓度下,EP0371950实施例1化合物即商品对照噻氟菌胺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活性为0。
实施例12对黄瓜灰霉病(Botrytiscinerea)的防治效果
待测化合物溶于适宜溶剂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再用含0.2%Tween80乳化剂的无菌水稀释至所需浓度,设不含待测化合物的空白为对照,每处理4次重复;将黄瓜灰霉病原菌转至PDA平板活化培养后转至PD培养基中,恒温水浴培养4天;将培养好的菌丝球用匀浆机粉碎并用清水调配至一定浓度的菌悬液;待黄瓜长至展平两片真叶时,喷施上述待测化合物的药液,1天后喷施菌悬液至幼苗表面,保湿培养并观察幼苗发病情况,当对照处理发病明显,开始记载各处理的发病情况,计算药剂防效。结果表明本发明的化合物对黄瓜灰霉病具有防治效果,且有的化合物在很低的剂量下仍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且其防效高于EP0371950实施例1化合物即商品对照噻氟菌胺,下面是部分结果:
表3部分化合物及噻氟菌胺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化合物 76 92 112 149 噻氟菌胺
500mg/L / 85.0 90.0 / 65.0
100mg/L 80.0 / / 92.0 /
实施例13对水稻纹枯病(Rhizoctoniasolani)的防治效果
方法:参照上述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评价方法,测试了本发明化合物对水稻纹枯病(Rhizoctoniasolani)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本发明的化合物对水稻纹枯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有的化合物在很低的剂量下仍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并与EP0371950实施例1化合物即商品对照噻氟菌胺处于同一活性水平,下面列出部分结果:
500mg/L剂量下,化合物76、92、112、149、193、311、321、421等和噻氟菌胺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均大于95%;10mg/L剂量下,上述化合物和噻氟菌胺对水稻纹枯病仍具有优异防效;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化合物76、92、112、149、193、321、421等和噻氟菌胺对水稻纹枯病防效的EC50值均小于5mg/L,而商品对照井岗霉素的EC50值为9.52mg/L。
实施例14对玉米锈病(PucciniaPolysora)的防治效果
方法:待测化合物溶于适宜溶剂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再用含0.2%Tween80乳化剂的无菌水稀释至所需浓度,设不含待测化合物的空白为对照,每处理4次重复;剪下发病玉米叶片,用0.05%Tween80或其它合适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洗下孢子,并用2~4层纱布过滤,制成浓度为1×105个孢子/mL的悬浮液;待玉米长至2叶1心期喷施上述待测化合物的药液,1天后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接种后移至保湿柜(相对湿度95%以上,温度20℃~22℃),弱光条件下(光照强度5000Lux~10000Lux)培养15~24hr;待空白对照病叶率达50%以上时,调查各处理的发病情况,计算药剂防效。结果表明本发明的化合物对玉米锈病具有防治效果,且有的化合物在很低的剂量下仍具有优异的防治果,并与EP0371950实施例1化合物即商品对照噻氟菌胺处于同一活性水平,下面列出部分结果:
500mg/L剂量下,化合物76、92、112、149、193、311、321、374、405、413、421等和噻氟菌胺对玉米锈病的防效均大于95%;10mg/L剂量下,上述化合物和噻氟菌胺对玉米锈病仍具有优异防效;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化合物76、92、405等和噻氟菌胺对玉米锈病防效的EC50值均小于5mg/L。
实施例15对小麦白粉病菌(Erisiphegriminis)的杀菌活性(盆栽法)
方法:待测化合物溶于适宜溶剂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再用含0.2%Tween80乳化剂的无菌水稀释至所需浓度,设不含待测化合物的空白为对照,每处理3次重复;取直径15cm左右的盆钵,每钵播种小麦饱满健壮的种子20粒,待长出2叶1心后供试验用;取准备好的小麦幼苗植株经一定浓度的药剂喷雾处理,一天后进行病菌接种,保湿适温培养至空白对照发病后,检查病斑面积,计算药剂防效。活性相对空白对照以百分比计。
结果表明本发明的化合物对小麦白粉病具有防治效果,且其防治效果优于EP0371950实施例1化合物即商品对照噻氟菌胺,下面列出部分结果:
500mg/L剂量下,化合物75、413等对小麦白粉病具有80%以上的防效,化合物357对小麦白粉病具有70%的防效,化合物241对小麦白粉病具有60%的防效,化合物77、115、320、414等对小麦白粉病具有50%以上的防效,而在同样测试浓度下,EP0371950实施例1化合物即商品对照噻氟菌胺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为0。
实施例16对豆蚜(Aphisfabae)的杀虫活性评价
方法:待测化合物溶于适宜溶剂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再用含0.2%Tween80乳化剂的清水稀释至所需浓度,设不含待测化合物的空白为对照。将蚕豆蚜接于刚出土的豆苗上,每株接20头以上,然后将豆苗连同试虫一起浸于本发明提供的式(I)药液中,5秒钟后取出,吸去多余药液,插入吸水的海棉中,用玻管罩住,24小时后检查存活和死亡虫数。重复3次,结果取平均值。活性相对空白对照以百分比计,分为A、B、C、D四级,100%≧死亡率≧90%为A级,90%>死亡率≧70%为B级,70%>死亡率≧50%为C级,50%>死亡率≧0%为D级。结果表明本发明的化合物对蚕豆蚜具有活性,如在500mg/L浓度下,化合物414对豆蚜具B级活性,化合物92、115等对豆蚜具C级活性;而在同样测试浓度下,EP0371950实施例1化合物即商品对照噻氟菌胺对豆蚜的活性低于50%。
实施例17对棉红蜘蛛(Tetranychusurticae)的杀螨活性
方法:待测化合物溶于适宜溶剂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再用含0.2%Tween80乳化剂的清水稀释至所需浓度,设不含待测化合物的空白为对照。选择长势良好的豆苗接种红蜘蛛,待红蜘蛛定殖后,将带螨豆苗剪下于配制好的药液中浸渍10秒,取出用滤纸吸去多余的药液,插于盛水烧杯中,于观察室内培养,72小时后检查存活和死亡螨数,每株豆苗上有100-200个螨。实验重复3次。结果取平均值。活性相对于空白对照以百分比计,分为A、B、C、D四级,100%≧死亡率≧90%为A级,90%>死亡率≧70%为B级,70%>死亡率≧50%为C级,50%>死亡率≧0%为D级。结果表明本发明化合物对棉红蜘蛛具有活性,如在500mg/L浓度下,化合物92对棉红蜘蛛具B级活性;而在同样测试浓度下,EP0371950实施例1化合物即商品对照噻氟菌胺对棉红蜘蛛的活性低于50%。
实施例18除草活性评价
方法如下:(1)待测化合物溶于适宜溶剂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再用含0.1%Tween80乳化剂的清水稀释至所需浓度,设不含待测化合物的空白为对照;(2)在截面积64cm2的塑料盆钵中定量装土压平,置于不锈钢盆中,选取籽粒饱满、大小一致的种子,分单子叶杂草【马唐(Digitariasanguinalis)、稗草(Echinochloacrus-galli)、狗尾草(Setariaviridis)】和双子叶杂草【苘麻(Abutilontheophrasti)、刺苋(Amaranthusspinosus)、藜(Chenopodiumalbum)】分钵播种,各占钵面积的1/3,覆1cm厚细土,从塑料盆钵底部加水至上层土壤浸润,置于温室培养,待试材长至所需叶龄进行试验处理;(3)处理方式:试材播种次日进行苗前土壤处理,单子叶试材长至1叶1心期、双子叶试材长至2片真叶期进行苗后茎叶处理;(4)按设置剂量定量移取药液进行茎叶喷雾和土壤喷雾处理,分别以喷雾溶剂和清水为对照;(5)处理试材置于温室培养;(6)处理15-25天后目测地上部生长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按以下公式计算各化合物对杂草的防效:防效(%)=100(对照株高-处理株高)/对照株高;(7)根据防效进行除草活性分级:100%≧防效≧90%为A级,90%>防效≧75%为B级,75%>防效≧50%为C级,50%>防效≧25%为D级,25%>防效≧0%为E级。结果表明本发明化合物对杂草具有活性,如化合物406在2250ga.i./ha浓度,茎叶处理对阔叶杂草苘麻、刺苋和藜均具有A级除草活性,对单子叶杂草马唐、稗草和狗尾草则均具有C级除草活性;而在同样测试浓度下,EP0371950实施例1化合物即商品对照噻氟菌胺没有表现出除草活性,其活性为0。

Claims (10)

1.噻唑酰胺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用通式(I)表示噻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异构体:
其中:
I.Y选自以下基团:
Q选自O、S、SO、SO2、NH或NR;R选自H、C1-C12烷基、C2-C12链烯基、C2-C12链炔基、C3-C8环烷基或C3-C6杂环烷基;R’选自H、Br、CN、C3-C12烷基、C3-C12链烯基、C3-C12链炔基、C3-C8环烷基或C3-C6杂环烷基;
II.R1代表氢、卤素或C1-C12烷基;
III.R2代表氢、C1-C12烷基或C1-C12烷氧羰基;
IV.R3,R4和R5是相同的或不同的,并代表卤素、C1-C12烷基或C1-C12烷氧基;1)如在
I.、II.、III.或VI.中所确定的含义,其中0个氢原子、部分氢原子或全部氢原子被选自下
列中相同或不同的取代基取代:卤素、QR或R’;
2)当R3=R4=R5=Cl时,Y≠NH2、SCH3或SO2CH3
上面给出的化合物(I)的定义中,所用术语不论单独使用还是用在复合词中,代表如下取代基:
卤素:指氟、氯、溴、碘;
烷基:指直链或支链烷基;
环烷基:指饱和或不饱和的环烷基;
杂环烷基:指饱和或不饱和的杂环烷基,式中至少有1个N,O和/或S;
链烯基;指直链或支链并可在任何位置上存在有双键;
链炔基;指直链或支链并可在任何位置上存在有三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噻唑酰胺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通式(I)所示化合物中:
I.Y选自以下基团:
Q选自O、S、SO、SO2、NH或NR;R选自H、C1-C12烷基、C2-C12链烯基、C2-C12链炔基、C3-C8环烷基或C3-C6杂环烷基;R’选自H、Br、CN、C3-C12烷基、C3-C12链烯基、C3-C12链炔基、C3-C8环烷基或C3-C6杂环烷基;
II.R1代表C1-C12烷基;
III.R2代表氢、C1-C12烷基或C1-C12烷氧羰基;
IV.R3,R4和R5是相同的或不同的,并代表卤素、C1-C12烷基或C1-C12烷氧基;
1)如在I.、II.、III.或VI.中所确定的含义,其中0个氢原子、部分氢原子或全部氢原子被选自下列中相同或不同的取代基取代:卤素、QR或R’;
2)当R3=R4=R5=Cl时,Y≠NH2、SCH3或SO2CH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噻唑酰胺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通式(I)所示化合物中:
I.Y选自以下基团:
Q选自O或S;R选自C1-C12烷基、C2-C12链烯基、C2-C12链炔基、C3-C8环烷基或C3-C6杂环烷基;R’选自Br、C3-C12烷基、C3-C12链烯基、C3-C12链炔基、C3-C8环烷基或C3-C6杂环烷基;
II.R1代表C1-C6烷基;
III.R2代表氢或C1-C12烷氧羰基;
IV.R3,R4和R5是相同的或不同的,并代表卤素、C1-C2烷基或C1-C2烷氧基;
1)如在I.、II.、III.或VI.中所确定的含义,其中0个氢原子、部分氢原子或全部氢原子被选自下列中相同或不同的取代基取代:卤素、C1-C6烷氧基或C1-C6烷硫基;
2)当R3=R4=R5=Cl时,Y≠SCH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噻唑酰胺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通式(I)所示化合物中:
I.Y选自以下基团:
Q选自O;R选自C1-C6烷基、C1-C6卤代烷基、C2-C6链烯基、C2-C6链炔基、C3-C8环烷基或C3-C6杂环烷基;R’选自Br、C3-C6烷基、C3-C6卤代烷基、C3-C6链烯基、C3-C6链炔基、C3-C8环烷基或C3-C6杂环烷基;
II.R1代表甲基、三氟甲基、二氟甲基、一氟甲基;
III.R2代表氢或C1-C6烷氧羰基;
IV.R3,R4和R5是相同的或不同的,并代表卤素、三氟甲基、三氟甲氧基、二氟甲基、二氟甲氧基、三氯甲基、三氯甲氧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噻唑酰胺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通式(I)所示化合物是:
N-(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2-甲氧基-4-甲基噻唑-5-甲酰胺;
N-(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2-甲氧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
N-(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2-甲氧基-4-(二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
N-(2,6-二溴-4-(三氟甲基)苯基)-2-甲氧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
N-(2,6-二溴-4-(三氟甲氧基)苯基)-2-甲氧基-4-甲基噻唑-5-甲酰胺;
N-(2,6-二溴-4-(三氟甲氧基)苯基)-2-甲氧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
N-(2,4,6-三氯苯基)-2-甲氧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
N-(2,6-二溴-4-(三氟甲氧基)苯基)-2-乙氧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
N-(2,6-二溴-4-(三氟甲氧基)苯基)-2-丙氧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
N-(2,6-二溴-4-(三氟甲氧基)苯基)-2-异丙氧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
N-(2,6-二溴-4-(三氟甲氧基)苯基)-2-丁氧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
N-(2,6-二溴-4-(三氟甲氧基)苯基)-2-(2-烯丙氧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
N-(2,6-二溴-4-(三氟甲氧基)苯基)-2-(四氢呋喃-3-基)氧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
N-(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2-甲硫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
N-(2,6-二溴-4-(三氟甲氧基)苯基)-2-甲硫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
N-(2,6-二溴-4-(三氟甲氧基)苯基)-2-甲基磺酰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
N-(2,6-二溴-4-(三氟甲氧基)苯基)-2-乙硫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
N-(2,6-二溴-4-(三氟甲氧基)苯基)-2-丙硫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
N-(2,6-二溴-4-(三氟甲氧基)苯基)-2-异丙硫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
N-(2,6-二溴-4-(三氟甲氧基)苯基)-2-异丙基磺酰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
N-(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2-溴-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
N-(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2-溴-4-(二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
N-(2,6-二溴-4-(三氟甲氧基)苯基)-2-溴-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
N-(2,6-二溴-4-(三氟甲氧基)苯基)-2-溴-4-(二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
N-(2,4,6-三氯苯基)-2-溴-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
N-(2,6-二溴-4-(三氟甲氧基)苯基)-2-丙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噻唑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式(I)所示的化合物通过下面所示的反应制备得到,
反应式1:
反应式2:
反应式3:
反应式4:
在溶剂二氯甲烷、甲苯、二甲苯、二氯乙烷或N,N-二甲基甲酰胺中,于-10℃~体系回流温度,在没有碱或在碱三乙胺、吡啶、氢化钠、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存在下,用式(II)的化合物和式(III)的化合物反应,得式(I)所示的化合物(反应式1-1);或
首先式I(Y=NH2)的化合物经常规的重氮化、卤化反应得式I(Y=Cl或Br)的化合物;然后在溶剂水、醇、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或二氧六环中,于0℃~体系回流温度,式I(Y=Cl或Br)的化合物与HQR、NaQR或KQR反应,得式I(Y=QR;Q=O,S或NH)所示的化合物;用氧化剂双氧水、间氯过氧苯甲酸、次氯酸盐、草酸或过氧叔丁醇氧化式I(Y=QR;Q=S)所示的化合物得式I(Y=QR;Q=SO或SO2)的化合物(反应式1-2);
在无溶剂或在溶剂二氯乙烷、二氯甲烷或甲苯中,于15℃~体系回流温度,用式(IV)所示的化合物和与卤化试剂氯化亚砜、光气或草酰氯反应得式(II)所示的化合物(反应式2);
在溶剂四氯化碳、水、卤仿、二氯乙烷或二硫化碳中,于-5℃~体系回流温度,式(V)的化合物与卤化试剂N-卤代丁二酰亚胺、卤素或氯化砜反应得式III(R2=H,R3=R4=卤素)所示的化合物,式III(R2=H,R3=R4=卤素)的化合物经常规的烷基化反应得式III(R2≠H,R3=R4=卤素)的化合物(反应式3);
在溶剂乙醇、甲醇、丙醇、丁醇、水或N,N-二甲基甲酰胺中,于25℃~体系回流温度,用式(VIII)所示的化合物与硫脲反应,得式(VII)所示的化合物;式(VII)的化合物经常规的重氮化和卤代反应,得式VI(Y=Cl或Br)的化合物;式VI(Y=Cl或Br)的化合物经常规取代反应得式IV(Y=QR;Q=O,S或NH)所示的化合物;式IV(Y=QR;Q=S)所示的化合物经氧化剂双氧水、间氯过氧苯甲酸、次氯酸盐、草酸或过氧叔丁醇氧化得式IV(Y=QR;Q=SO或SO2)所示的化合物(反应式4-1);或
在溶剂乙醇、甲醇、丙醇、丁醇、水或N,N-二甲基甲酰胺中,于25℃~体系回流温度,用式(VIII)所示的化合物与硫代酰胺反应,得式VI(Y=烷基、链烯基或炔基)的化合物;式VI(Y=烷基、链烯基或炔基)的化合物经常规水解反应得式IV(Y=烷基、链烯基或炔基等)所示的化合物(反应式4-2);
式中Y、R1、R2、R3、R4和R5具有权利要求1中所给定义,Z是离去基团氯或溴。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噻唑酰胺类化合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在15~5000克有效成分/公顷用量下具有杀菌和/或杀虫、除草生物活性。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噻唑酰胺类化合物用于制备具有杀菌和/或杀虫、除草活性的药物的用途。
9.一种杀菌、杀虫或除草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作为活性组分的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噻唑酰胺类化合物,组合物中活性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5-99%。
10.一种防治病菌、害虫/螨或杂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有效量的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噻唑酰胺类化合物施于所述病菌、害虫/螨、杂草或其生长介质上。
CN201410796609.4A 2014-12-18 2014-12-18 噻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ctive CN1057538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96609.4A CN105753808B (zh) 2014-12-18 2014-12-18 噻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201710786710.5A CN107652250B (zh) 2014-12-18 2014-12-18 噻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96609.4A CN105753808B (zh) 2014-12-18 2014-12-18 噻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86710.5A Division CN107652250B (zh) 2014-12-18 2014-12-18 噻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53808A true CN105753808A (zh) 2016-07-13
CN105753808B CN105753808B (zh) 2018-06-05

Family

ID=5634082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96609.4A Active CN105753808B (zh) 2014-12-18 2014-12-18 噻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201710786710.5A Active CN107652250B (zh) 2014-12-18 2014-12-18 噻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86710.5A Active CN107652250B (zh) 2014-12-18 2014-12-18 噻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5753808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17529A (zh) * 2016-11-30 2018-06-05 湖南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N-苯基噻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369638A (zh) * 2018-11-21 2019-02-22 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达沙替尼的制备工艺
CN109456283A (zh) * 2018-12-13 2019-03-12 贵州大学 含1,3,4-噻二唑硫醚(砜)的2-(三氟甲基)苯甲酰胺类衍生物、其制备及应用
CN109503568A (zh) * 2018-12-29 2019-03-22 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达沙替尼的制备方法
CN109897031A (zh) * 2017-12-11 2019-06-18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含香豆素基团的苯并噻唑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845436A (zh) * 2019-11-18 2020-02-28 合肥锦绣田园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噻唑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11440127A (zh) * 2019-01-17 2020-07-24 青岛农业大学 一种噻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4560826A (zh) * 2022-03-02 2022-05-31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含二苯醚基的噻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36842A (zh) * 2018-11-26 2019-02-15 范思嘉 一种噻唑酰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127A (zh) * 1988-11-29 1990-06-20 孟山都公司 取代噻唑及其杀真菌剂用途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127A (zh) * 1988-11-29 1990-06-20 孟山都公司 取代噻唑及其杀真菌剂用途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 "RN 1537754-54-3,RN1484266-96-7,RN1468846-66-3,RN1288589-94-5", 《STN REGISTRY》 *
W. GARY PHILLIPS ET AL.: "Thiazole Carboxanilide Fungicides : A New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for Succinat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s", 《PESTIC. SCI.》 *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17529A (zh) * 2016-11-30 2018-06-05 湖南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N-苯基噻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117529B (zh) * 2016-11-30 2020-02-21 湖南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N-苯基噻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897031A (zh) * 2017-12-11 2019-06-18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含香豆素基团的苯并噻唑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897031B (zh) * 2017-12-11 2022-03-15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含香豆素基团的苯并噻唑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369638A (zh) * 2018-11-21 2019-02-22 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达沙替尼的制备工艺
CN109456283A (zh) * 2018-12-13 2019-03-12 贵州大学 含1,3,4-噻二唑硫醚(砜)的2-(三氟甲基)苯甲酰胺类衍生物、其制备及应用
CN109503568A (zh) * 2018-12-29 2019-03-22 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达沙替尼的制备方法
CN111440127A (zh) * 2019-01-17 2020-07-24 青岛农业大学 一种噻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1440127B (zh) * 2019-01-17 2022-07-26 青岛农业大学 一种噻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0845436A (zh) * 2019-11-18 2020-02-28 合肥锦绣田园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噻唑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14560826A (zh) * 2022-03-02 2022-05-31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含二苯醚基的噻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52250B (zh) 2020-03-17
CN107652250A (zh) 2018-02-02
CN105753808B (zh) 2018-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53808A (zh) 噻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781357B (zh) 吡唑酰胺类化合物作为农用杀菌剂的用途
CN104277033B (zh) N‑(芳基烷基)芳氧苯氧羧酸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315199A (zh) N-吡啶芳氧苯氧羧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163791A (zh) N-吡啶(杂)芳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WO2013097518A1 (zh) 噻唑甲胺基吡啶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US20230157289A1 (en) Herbicidal phenyluracils
CN103965123A (zh) 具有生物活性的n-氧基稠杂氧苯氧羧酸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42225B (zh) 吡啶甲胺基吡啶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JP5613461B2 (ja) ピリミジン誘導体及び該誘導体を含有する農園芸用殺虫剤並びにその使用方法
KR20210116477A (ko) 3-치환된 페닐아미딘 화합물, 그 제조 및 용도
CN107840824B (zh) 苯氧喹啉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985246B (zh) 具除草、杀虫或杀菌活性的二苯醚类化合物
CN113549053B (zh) 一种吡唑喹(唑)啉醚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04370891A (zh) 一种5-(丁烯内酯-3-亚乙基)-2-氨基咪唑啉酮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8794461B (zh) 一种含氟苯基噁二唑连吡唑类杀虫杀菌剂
JP5600599B2 (ja) ピリジン誘導体及び該誘導体を含有する農園芸用殺虫剤並びにその使用方法
CN107840825A (zh) 七氟异丙基喹啉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777741B (zh) 噻唑烷基吡啶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WO2019128976A1 (zh) 吡啶砜及其衍生物、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1362720A (zh) 吡唑甲醇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WO2023285222A1 (en) Herbicidal phenyluracils
CN104177310B (zh) 取代芳胺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WO2023030936A1 (en) Uracil moiety containing thioether compounds for use as herbicides
CN106187936A (zh) 丙烯腈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