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45916B - 成像系统、成像装置、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以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成像系统、成像装置、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以及程序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745916B CN105745916B CN201480062005.5A CN201480062005A CN105745916B CN 105745916 B CN105745916 B CN 105745916B CN 201480062005 A CN201480062005 A CN 201480062005A CN 105745916 B CN105745916 B CN 10574591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aging device
- processing unit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state
- control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onic viewfinders, e.g. rotatable or detachable
- H04N23/531—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onic viewfinders, e.g. rotatable or detachable being rotatable or detachabl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6—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provided with illuminating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1—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72—Detecting the status of a connected apparat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Exposure Control For Cameras (AREA)
- Details Of Cameras Including Film Mechanisms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Abstract
成像系统(10)设置有控制单元(15)。控制单元(15)根据固定/分离信息执行成像装置的状态控制,固定/分离信息表示发生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彼此固定的固定状态或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彼此分离的分离状态。例如,成像装置(20)的固定/分离确定单元(91)基于固定/分离信息确定成像装置(20)和信息处理装置(60)是处于固定状态还是处于分离状态,并且控制器(45)基于该确定结果执行成像装置(20)的状态控制。信息处理装置(60)的固定/分离确定单元(91)基于固定/分离信息确定成像装置(20)和信息处理装置(60)是处于固定状态还是处于分离状态,并且控制器(85)基于该确定结果执行成像装置(20)的状态控制或信息处理装置(60)的状态控制。能够容易地执行成像装置或信息处理装置的状态控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一种成像系统、成像装置、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以及程序,并且本技术使得能够容易地执行成像装置或信息处理装置的状态控制。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通过捕获被摄体来生成图像数据并将图像数据记录为内容的成像装置(诸如静态数字照相机或数字视频摄像机)已经普及。另外,随着使用无线通信来交换各种数据的信息处理装置(例如,智能手机等)的普及,已经开发了允许信息处理装置从远处以无线方式远程操作成像装置的技术(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 2012-186698A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希望进一步改进使用信息处理装置来远程操作成像装置的系统中的用户界面。
因此,在本技术中,提供了一种能够容易地执行成像装置或信息处理装置的状态控制的成像系统、成像装置、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以及程序。
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技术的第一方面为成像系统,包括:控制器,被配置成根据附接/分离信息执行成像装置的状态控制或信息处理装置的状态控制,所述附接/分离信息表示所述成像装置和所述信息处理装置是处于所述成像装置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彼此附接的附接状态还是处于所述成像装置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彼此分离的分离状态。
在根据本技术的成像系统中,例如,在不具有显示捕获图像功能的成像装置与具有显示图像功能的信息处理装置之间执行通信,并且将成像装置所生成的捕获图像显示在信息处理装置的显示单元上。成像装置和信息处理装置彼此附接的附接状态与这些装置分离的分离状态是可切换的,附接/分离确定单元根据表示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是处于附接状态还是分离状态的附接/分离信息来确定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是处于附接状态还是分离状态,并且基于确定所获得的结果来执行成像装置或信息处理装置的状态控制。
作为成像装置的状态控制,根据附接/分离信息执行影响捕获图像的状态的功能的控制和/或影响功率消耗的功能的控制。例如,在附接/分离信息表示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处于分离状态的情况下,执行用于将成像装置的对焦调节功能限制为自动对焦功能的控制。另外,在附接/分离信息表示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处于附接状态的情况下,执行用于停止成像装置的照明功能的控制。另外,在附接/分离信息表示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处于分离状态的情况下,与附接/分离信息表示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处于附接状态的情况相比,执行用于使从成像装置提供给信息处理装置的捕获图像的帧频更低的控制。此外,在附接/分离信息表示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处于附接状态的情况下,执行用于停止向成像装置中的与设置于信息处理装置中的传感器具有类似功能的传感器供应电力的控制。另外,在成像装置的状态控制中,能够允许根据附接/分离信息设置用户预设的模式。
作为信息处理装置的状态控制,根据附接/分离信息执行用于记录操作和/或输出操作音的定时的功能的控制。在附接/分离信息表示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处于附接状态的情况下,执行用于在输出表示记录开始操作的操作音之后开始记录操作的控制,或用于在输出表示记录结束操作的操作音之前结束记录操作的控制。另外,在附接/分离信息表示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处于附接状态的情况下,执行用于防止在成像装置记录声音的操作模式中输出操作音的控制。
本技术的第二方面为成像控制方法,包括:用于根据附接/分离信息执行成像装置的状态控制或信息处理装置的状态控制的处理,所述附接/分离信息表示所述成像装置和所述信息处理装置是处于所述成像装置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彼此附接的附接状态还是处于所述成像装置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彼此分离的分离状态。
本技术的第三方面为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成像装置或信息处理装置的状态控制的程序,所述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下例程:根据附接/分离信息执行成像装置的状态控制或信息处理装置的状态控制的例程,所述附接/分离信息表示成像装置和信息处理装置是处于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彼此附接的附接状态还是处于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彼此分离的分离状态。
应注意,根据本技术的程序是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的程序,所述通用计算机能够通过存储介质(诸如光盘、磁盘和半导体存储器)或通信介质(诸如网络)执行以计算机可读格式的各种程序代码。提供计算机可读格式的这种程序使得能够在计算机上执行根据这些程序的处理。
本技术的第四方面为成像装置,包括:控制器,被配置成根据附接/分离信息执行状态控制,所述附接/分离信息表示所述成像装置是处于所述成像装置附接至信息处理装置的附接状态还是处于所述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分离的分离状态。
本技术的第五方面为信息处理装置,包括:通信单元,被配置成与成像装置通信;以及控制器,被配置成根据附接/分离信息经由所述通信单元执行成像装置的状态控制,所述附接/分离信息表示所述信息处理装置是处于信息处理装置附接至成像装置的附接状态还是处于信息处理装置与成像装置分离的分离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技术,根据附接/分离信息执行成像装置或信息处理装置的状态控制,所述附接/分离信息表示成像装置和信息处理装置是处于成像装置和信息处理装置彼此附接的附接状态还是处于成像装置和信息处理装置彼此分离的分离状态。因此,能够容易地执行成像装置或信息处理装置的状态控制。本文所描述的有益效果仅是说明性的,并不旨在进行限制,并且可以预期其它额外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示出成像系统的功能配置的图。
[图2]图2是示出成像系统的外观配置的图。
[图3]图3是示出成像系统的外观配置的透视图。
[图4]图4是示出成像装置的外观配置的图。
[图5]图5是示出成像装置的功能配置的框图。
[图6]图6是示出信息处理装置(例如,智能手机)的功能配置的框图。
[图7]图7是示出启动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之间的关联功能之前的操作过程的序列图。
[图8]图8是示出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之间的附接/分离状态的图。
[图9]图9是示出在通过成像装置的控制器执行第一状态控制的情况下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0]图10是示出在通过成像装置的控制器执行第一状态控制的情况下的另一处理的流程图。
[图11]图11是示出在通过成像装置的控制器执行第一状态控制的情况下的另一处理的流程图。
[图12]图12是示出在通过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器执行第一状态控制的情况下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3]图13是示出在通过成像装置的控制器执行第二状态控制的情况下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4]图14是示出在通过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器执行第二状态控制的情况下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5]图15是示出在通过成像装置的控制器执行第三状态控制的情况下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6]图16是示出在通过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器执行第三状态控制的情况下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7]图17是示出在通过成像装置的控制器执行第四状态控制的情况下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8]图18是示出在通过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器执行第四状态控制的情况下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9]图19是示出第五状态控制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0]图20是示出第五状态控制的示例性操作的图。
[图21]图21是示出第六状态控制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2]图22是示出第六状态控制的示例性操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描述用于执行本技术的模式。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说明。
1.成像系统的功能配置
2.成像系统的外观
3.成像装置的功能配置
4.信息处理装置的功能配置
5.成像系统的操作
5-1.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之间的关联
5-2.状态控制
5-2-1.第一状态控制
5-2-2.第二状态控制
5-2-3.第三状态控制
5-2-4.第四状态控制
5-2-5.第五状态控制
5-2-6.第六状态控制
<1.成像系统的功能配置>
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成像系统10的功能配置。如图1的部分(A)所示,成像系统10被配置成包括控制器15。控制器15具有根据附接/分离信息执行成像装置或信息处理装置的状态控制的功能。附接/分离信息表示成像装置和信息处理装置是处于附接状态还是处于分离状态,其中,在附接状态中,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彼此附接,在分离状态中,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彼此分离。在成像系统10中,控制器15可以被设置在成像装置中或可以被设置在信息处理装置中。另外,可以设置用于使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彼此附接的适配器。例如,图1的部分(B)示出了如下情形:在成像系统10中,允许用于控制成像装置20的操作的控制器45具有执行成像装置或信息处理装置的状态控制的功能。另外,例如,图1的部分(C)示出了如下情形:在成像系统10中,允许用于控制信息处理装置60的操作的控制器85具有执行成像装置或信息处理装置的状态控制的功能。图1的部分(A)中所示的成像系统10对应于具有成像装置和信息处理装置的状态控制功能的成像控制装置。图1的部分(B)中所示的成像系统10对应于成像装置20设置有成像控制装置的情形。图1的部分(C)中所示的成像系统10对应于信息处理装置60设置有成像控制装置的情形。
另外,成像系统可以设置有附接/分离确定单元,附接/分离确定单元确定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是处于附接状态还是处于分离状态,并且输出附接/分离信息。例如,如图1的部分(B)中所示,成像装置20可以设置有附接/分离确定单元91,或者如图1的部分(C)中所示,信息处理装置60可以设置有附接/分离确定单元91。此外,用于使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彼此附接的适配器可以被配置成包括附接/分离确定单元91。另外,附接/分离确定单元91可以被设置在除了包括具有执行状态控制的功能的控制器的装置以外的装置中。例如,如图1的部分(B)中所示的成像系统10,在允许成像装置20中的控制器45具有执行状态控制的功能的情形下,信息处理装置60可以设置有附接/分离确定单元91。此外,尽管未示出,但可以独立于成像装置20或信息处理装置60提供控制器或附接/分离确定单元。
成像装置20被配置成使得可以控制其状态,以例如执行所期望的捕获图像(静止或运动图像)的生成。另外,成像装置20具有通信功能。成像装置20例如通过无线通信与信息处理装置60通信,以在彼此之间交换各种类型的信息。另外,成像装置20不配备显示通过成像生成的捕获图像的功能,但成像装置20将捕获图像的图像信息传输至用于显示捕获图像的信息处理装置。此外,成像装置20被配置成使得可以基于通过通信从信息处理装置60提供的控制信号来控制其状态。成像装置20可以设置有在拍摄时显示捕获图像或输出声音的功能。
信息处理装置60为具有显示功能和通信功能的设备,并且信息处理装置的示例可以包括移动电话、智能手机、平板式终端、笔记本式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装置60例如对通过无线通信从成像装置20提供的信息执行处理。例如,信息处理装置60基于从成像装置20提供的图像信息显示捕获图像。另外,在执行成像装置20的状态控制时,信息处理装置60生成用于控制成像装置20的控制信号并且通过通信将控制信号传输至成像装置20。
成像系统10不限于图1中所示的配置。例如,成像系统10可以被配置成包括仅单个控制器15、仅单个成像装置20、仅单个信息处理装置60,或其任何组合。
<2.成像系统的外观>
图2和图3是示出成像系统的外观配置的透视图。图4是成像装置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在图2和图3中,例如,智能手机被用作信息处理装置。
尽管未示出,成像装置20被配置成在以圆柱形状形成的外圆柱部21中包括成像光学系统、成像单元、信号处理单元、通信单元、控制器等。外圆柱部21包括被设置于外圆柱部21的前端的环形控制环22。成像光学系统可以为可互换透镜。成像装置20通过旋转控制环22来改变焦点位置或变焦位置。因此,控制环22的使用允许手动执行操作(诸如对焦调节)。另外,外圆柱部21包括被设置在外圆柱部21的侧面上的变焦按钮441和快门按钮442。成像装置20响应于变焦按钮441的操作而将变焦位置改变至广角侧或摄远侧。另外,在静止图像模式下,成像装置20执行用于将用户操作快门按钮442时所获得的静止图像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处理。此外,在运动图像拍摄模式下,成像装置20响应于快门按钮442的操作而开始或结束运动图像的记录。
尽管未示出,信息处理装置60被配置成在以基本上矩形盒的形状形成的外壳61中包括信号处理单元、通信单元、控制器等。另外,外壳61包括外壳61的面(表面)上的显示面板62。使用触摸面板来构造显示面板62。操作显示面板62的各预定位置以执行各种功能。
成像装置20设置有用于使得成像装置20能够一体地安装在信息处理装置60上的安装机械部50。安装机械部50包括设置于安装机械部50上的安装部件51和52,并且被配置成在如图4中所示的箭头FA的方向上可移动。用户根据信息处理装置60的形状、大小等沿箭头FA的方向移动安装部件51和52,以使安装部件51和52与信息处理装置60的外壳61啮合,并且因此将成像装置20附接至信息处理装置60。图2的部分(A)示出了成像装置20一体地附接至信息处理装置60的背面的状态。图2的部分(B)示出了成像装置20一体地附接至信息处理装置60的正面(显示面板62的侧面)的状态。另外,用户通过在与啮合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动与信息处理装置60的外壳61啮合的安装部件51和52,来使成像装置20与信息处理装置60分离。
安装机械部50不限于其与成像装置20一体配置的情形,并且可以独立于成像装置20被配置成用于一体地安装成像装置20和信息处理装置60的适配器。
<3.成像装置的功能配置>
下文将描述成像装置的功能配置。图5是示出成像装置的功能配置的框图。
成像装置20被配置成包括成像光学系统31、成像单元32、图像处理器33、记录和再现单元34、电源35、传感器单元36、存储单元37、显示单元38、照明单元39、无线通信单元41、操作输入单元44和控制器45。另外,成像装置20设置有记录介质46。记录介质46可以固定至成像装置20,或可以用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成像装置20上。
成像光学系统31被配置成包括由聚焦透镜、变焦透镜等组成的透镜组、光圈调节机构,以及用于驱动透镜组或光圈调节机构的驱动器。另外,成像光学系统31可以被配置成包括光学快门机构、图像稳定机构等。
使用诸如电荷耦合器件(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的成像器来建构成像单元32。成像单元32将成像光学系统31所生成的被摄体的光学图像转换成图像信号。成像单元32将通过光电转换生成的图像信号输出至图像处理器33。
图像处理器33对从成像单元32输出的图像信号执行各种信号处理。例如,图像处理器33必要时执行降噪、色调补偿、边缘检测等。图像处理器33将经处理的图像信号输出至记录和再现单元34。
记录和再现单元34使用记录介质46记录捕获图像并再现所记录的捕获图像。记录和再现单元34将由成像单元32生成并由图像处理器33处理的静止图像或运动图像的图像信号记录在记录介质46上。另外,记录和再现单元34再现记录在记录介质46上的静止图像或运动图像,并且读出图像信号。记录和再现单元34可以在通过图像处理器33对图像信号进行处理之前将其记录在记录介质46上。另外,记录和再现单元34可以被配置成执行用于对要记录在记录介质46上的图像信号的信号量进行压缩的编码处理,以及用于对记录在记录介质46上的编码数据进行解码的解码处理。
电源35被配置成包括电池和电源电路。电源35根据从控制器45输出的控制信号向成像装置20的各部件供应电力。
传感器单元36检测成像装置20的当前位置、姿势或姿势变化、方位等。使用用于检测当前位置的传感器、用于检测姿势或姿势变化的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测拍摄方向等方位的传感器来建构传感器单元36,并且传感器单元36将指示通过检测所获得的结果的传感器信息输出至控制器45。例如,传感器单元36对姿势(诸如成像装置20相对于垂直或水平方向的倾斜,成像光学系统31的光轴被设置为旋转轴时成像装置20在旋转方向上的位置等)执行检测。另外,传感器单元36检测成像装置20的姿势变化等。此外,当传感器信息连同捕获图像的图像信息被输出至信息处理装置60时,能够在考虑到成像装置20的姿势等的情况下在信息处理装置60上显示捕获图像。例如,当在成像装置20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时生成捕获图像的情况下,信息处理装置60基于传感器信息校正成像装置20的倾斜以显示图像。当如上所述显示图像时,能够防止没有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被摄体如同其倾斜那样显示。传感器单元36使用例如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模块等作为用于检测当前位置的传感器。另外,传感器单元36使用例如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倾斜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等作为用于检测姿势或姿势变化的传感器,并且使用例如地磁传感器等作为用于检测拍摄方向的方位的传感器。另外,传感器单元36可以被配置成至少检测成像装置20的当前位置、姿势或姿势变化和方位中的任何一个。
存储单元37为诸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的记录介质。RAM被用作例如控制器45的工作区。另外,ROM存储例如用于使得控制器45能够执行各种控制操作的程序等。另外,ROM或RAM存储例如用于使得控制器45能够执行各种控制操作的控制信息等。
使用例如液晶显示器来构建显示单元38,并且显示单元38显示成像装置20的设置状态或操作状态。
照明单元39基于来自控制器45的控制信号向被摄体发射照明光,以获得具有期望亮度的捕获图像。
无线通信单元41被配置成包括近场通信(NFC)通信单元411、NFC天线412、Wi-Fi通信单元413和Wi-Fi天线414。
NFC通信单元411为使得能够在控制器45的控制下结合NFC天线412与邻近的外部装置(例如,信息处理装置60)进行非接触式通信的接口。NFC通信单元411传输根据设计达到距NFC天线412约3~10cm或约7mm的短距离的无线电波,并且执行与在覆盖区域内的外部装置的基于NFC的通信。NFC通信单元411传输例如连接信息(Wi-Fi配置)或安卓应用记录(AAR),以使得能够响应于来自外部装置的校验命令进行Wi-Fi自动连接。连接信息包括使得能够进行Wi-Fi连接的服务集标识符(SSID)、密码(加密密钥)等。
Wi-Fi通信单元413为使得能够在控制器45的控制下结合Wi-Fi天线414与邻近的外部装置(例如,信息处理装置60)进行无线通信的接口。Wi-Fi通信单元413执行Wi-Fi认证,并且例如响应于来自外部装置的Wi-Fi连接请求而建立与外部装置的Wi-Fi通信连接。
操作输入单元44检测用户所输入的操作,并且将对应于用户操作的操作信号输出至控制器45。操作输入单元44包括上述变焦按钮441或快门按钮442,并且对于这种物理开关预先分配了相应功能。
控制器45执行存储单元37中所记录的程序,并且基于从操作输入单元44提供的操作信号、存储单元37中所存储的控制信息、通过与信息处理装置60通信所获得的结果、附接/分离信息、传感器信息等生成控制信号。控制器45将所生成的控制信号输出至各部件并且执行成像控制、图像处理控制、记录和再现控制等,以使得可以在成像装置20中执行对应于用户操作的操作。另外,控制器45执行用于将捕获图像的图像信息经由无线通信单元41传输至信息处理装置60的处理,或用于基于来自信息处理装置60的控制信号来控制成像装置20的操作的处理。
记录介质46包括例如其中写入了捕获图像并以可拆卸方式安装的存储卡。
在成像装置20设置有附接/分离确定单元91的情形下,将要从附接/分离确定单元91输出的附接/分离信息经由控制器45或无线通信单元41输出至信息处理装置60的控制器85。另外,可以通过控制器45执行要由附接/分离确定单元91执行的处理。
在成像装置20设置有附接/分离确定单元91的情形下,作为附接/分离确定单元91,成像装置20设置有用于检测其处于附接状态还是处于分离状态的开关,并且该开关所生成的信号被用作附接/分离信息。例如,当成像装置20处于可以从安装机械部50分离的状态时,成像装置20设置有如下开关作为附接/分离确定单元91:当安装机械部50安装在成像装置20上并进一步安装在信息处理装置60上时,该开关被接通,并且当这些装置中的任何一个被分离时,该开关断开。另外,该开关所生成的信号被用作附接/分离信息。
<4.信息处理装置的功能配置>
下文将描述信息处理装置的功能配置。图6是示出信息处理装置(例如,智能手机)的功能配置的框图。
信息处理装置60被配置成包括无线通信单元71、声音输入/输出单元72、成像块73、照明单元74、记录和再现单元75、传感器76、存储单元77、电源78、显示单元81、操作输入单元82和控制器85。另外,信息处理装置60包括以可拆卸方式安装于其上的记录介质86。
无线通信单元71被配置成包括NFC通信单元711、NFC天线712、Wi-Fi通信单元713和Wi-Fi天线714。尽管未示出,但无线通信单元71可以设置有符合蜂窝通信标准的通信单元。
NFC通信单元711为使得能够在控制器85的控制下结合NFC天线712与邻近的外部装置(例如,成像装置20)进行非接触式通信的接口。NFC通信单元711执行例如与成像装置20的如上所述的NFC通信。
Wi-Fi通信单元713为使得能够在控制器85的控制下结合Wi-Fi天线714与邻近的外部装置(例如,成像装置20)进行无线通信的接口。Wi-Fi通信单元713建立例如与成像装置20的如上所述的Wi-Fi通信连接。
使用扬声器和麦克风来构建声音输入/输出单元72。声音输入/输出单元72执行经由无线通信单元71执行的语音通信的声音输入和输出。另外,声音输入/输出单元72输出存储单元77或记录介质86中所记录的音乐内容或图像内容的再现声音。另外,声音输入/输出单元72响应于对操作输入单元82执行的用户操作而输出操作音。
成像块73被配置成包括成像光学系统、诸如电荷耦合器件(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的成像器、用于驱动成像光学系统和成像器的驱动器等。成像块73生成捕获图像的图像信息。
照明单元74基于来自控制器85的控制信号向被摄体发射照明光以获得具有期望亮度的捕获图像。
记录和再现单元75记录各种信息,并且使用记录介质86读取所记录的信息。记录和再现单元75将例如音乐内容、图像内容、捕获图像、邮件信息、用于无线通信的其它地址信息等记录在记录介质86上。另外,记录和再现单元75读取记录介质上所记录的各种信息。
传感器76检测信息处理装置60的当前位置、姿势或姿势变化、方位等。由用于检测当前位置的传感器、用于检测姿势或姿势变化的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测拍摄方向的方位的传感器等构建传感器76,并且传感器76将指示检测所获得的结果的传感器信息输出至控制器85。传感器76使用例如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模块等作为用于检测当前位置的传感器。另外,传感器76使用例如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倾斜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等作为用于检测姿势或姿势变化的传感器,并且使用例如地磁传感器等作为用于检测拍摄方向的方位的传感器。另外,传感器76可以被配置成至少检测信息处理装置60的当前位置、姿势或姿势变化和方位中的任何一个。
存储单元77为诸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的记录介质。RAM被用作例如控制器85的工作区。另外,ROM存储例如用于使得控制器85能够执行各种控制操作的程序等。另外,ROM或RAM存储例如用于使得控制器85能够执行各种控制操作的控制信息等。此外,RAM可以被配置成记录音乐内容、图像内容、各种应用的程序、从成像装置20供应的捕获图像、邮件信息等。
电源78被配置成包括电池和电源电路。电源78基于从控制器85输出的控制信号向信息处理装置60的各部件供应电力。
使用诸如液晶显示器或有机EL显示器的显示元件来构建显示单元81。显示单元81根据应用的操作显示图形用户界面(GUI)画面、文本、图像等。
使用操作开关或触摸面板来构建操作输入单元82。触摸面板被设置于显示单元81的显示屏上,并且将对应于显示屏上显示的功能分配给触摸面板。操作输入单元82生成对应于用户操作的操作信号,并且将该操作信号输出至控制器85。上述显示面板62被配置成包括例如显示单元81和操作输入单元82。
控制器85执行存储单元77中所记录的程序,并且基于从操作输入单元82供应的操作信号、存储单元77中所存储的控制信息等生成控制信号。控制器85将所生成的控制信号输出至各部件并执行通信控制、显示控制、记录和再现控制等,以使得可以在信息处理装置60中执行对应于用户操作的操作。另外,控制器85控制NFC通信单元711和Wi-Fi通信单元713执行与成像装置20的无线通信。另外,控制器85基于与成像装置20的通信执行用于启动预定应用程序的处理,并且控制器85基于操作信号、附接/分离信息、附接关系信息等执行用于生成控制信号并且在启动程序后将控制信号传输至成像装置20的处理。此外,控制器85执行例如使得显示单元81能够显示从成像装置20供应的捕获图像的处理,使得声音输入/输出单元72能够响应于用户操作而输出操作音的处理。
当信息处理装置60设置有附接/分离确定单元91时,将从附接/分离确定单元91输出的附接/分离信息经由控制器85或无线通信单元71输出至成像装置20的控制器45。另外,可以通过控制器85执行附接/分离确定单元91所执行的处理。
另外,当附接/分离确定单元91被设置在用于将成像装置20附接至信息处理装置60的适配器中时,附接/分离确定单元91将通过确定所获得的结果输出至成像装置20的控制器45或信息处理装置60的控制器85。
在信息处理装置60设置有附接/分离确定单元的情形下,信息处理装置60设置有检测机构或检测功能作为附接/分离确定单元91,所述检测机构或检测功能用于检测安装在成像装置20上以将成像装置20附接至信息处理装置60的安装机械部50的安装部件51和52是否与信息处理装置60啮合。另外,附接/分离确定单元91将通过检测机构等所获得的检测结果视为附接/分离信息。可以在信息处理装置60中设置用作检测机构的开关,或者可以使用显示面板62来实现检测功能。在用作适配器的安装机械部50中设置有附接/分离确定单元91的情形下,安装机械部50设置有检测机构作为附接/分离确定单元91,所述检测机构检测用于将安装在成像装置20上的安装机械部50附接至信息处理装置60的安装部件是否与信息处理装置60啮合。附接/分离确定单元91将通过检测机构等所获得的检测结果视为附接/分离信息。另外,在附接状态下,通过基于成像装置20和信息处理装置60的姿势变化或运动的检测结果根据成像装置20和信息处理装置60的姿势变化或运动彼此一致的事实来确定成像装置20与信息处理装置60是处于附接状态还是处于分离状态,从而可以生成附接/分离信息。
<5.成像系统的操作>
[5-1.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之间的关联]
下文将描述成像系统所执行的操作。图7是示出在成像系统中启动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之间的关联功能之前的操作处理的序列图。
在步骤ST1中,信息处理装置60通过NFC通信传输轮询命令。在这方面,在成像装置20的NFC天线被置于距信息处理装置60的NFC天线的预定覆盖区域内的情况下,在步骤ST2中,NFC通信单元411检测到传输了轮询命令。
在步骤ST3中,成像装置20的NFC通信单元411向控制器45通知检测到来自信息处理装置60的NFC通信。
在步骤ST4中,控制器45根据来自NFC通信单元411的检测通知生成控制信号,并且将该控制信号输出至电源35以控制电源来接通电源。
在步骤ST5中,响应于检测到NFC通信,NFC通信单元411通过NFC通信传输命令响应。
在步骤ST6中,信息处理装置60检测来自成像装置20的命令响应,并且识别NFC通信的相对方。然后,信息处理装置60传输校验命令以获取预定信息。
在步骤ST7中,成像装置20的NFC通信单元411将通过NFC通信接收的校验命令输出至控制器45。
在步骤ST8中,控制器45响应于校验命令而向NFC通信单元411输出响应数据。在这方面,响应数据包括例如上述Wi-Fi配置和AAR。
在步骤ST9中,NFC通信单元411通过NFC通信将响应数据传输至信息处理装置60。多次执行上述步骤ST6~ST9,并且可以传输响应数据若干次。
在步骤ST10中,控制器45执行成像准备操作。控制器45执行该准备操作,以使得成像装置20准备捕获图像。另外,在该准备操作中,可以执行能够识别成像装置20准备捕获图像的准备操作。例如,当使用可伸缩镜头作为成像光学系统31时,控制器45执行用于伸出镜头的操作、用于输出启动音的操作等。可以在完成Wi-Fi连接之后执行成像准备操作。
在步骤ST11中,信息处理装置60根据所接收到的AAR启动预定应用。例如,在预定应用中,执行用于从成像装置20接收通过Wi-Fi通信传输的捕获图像的图像信号并显示捕获图像的处理。
在步骤ST12中,信息处理装置60使用所接收到的Wi-Fi配置向成像装置20传输Wi-Fi连接请求。
在步骤ST13中,成像装置20的Wi-Fi通信单元413将从信息处理装置60接收到的连接请求输出至控制器45。
在步骤ST14中,控制器45执行Wi-Fi认证。可以在Wi-Fi通信单元413中执行Wi-Fi认证。
在步骤ST15中,控制器45将通过认证获得的结果输出至Wi-Fi通信单元413。
在步骤ST16中,Wi-Fi通信单元413将认证结果传输至信息处理装置60。在步骤ST17中,如果认证是成功的,则信息处理装置60完成Wi-Fi连接。然后,成像装置20和信息处理装置60使用Wi-Fi通信来实现关联功能。
只要通过Wi-Fi通信等使成像装置20和信息处理装置60相关联,用于实现成像装置20与信息处理装置60之间的关联功能的处理不限于图7中所示的处理过程。
[5-2.状态控制]
下文将描述成像装置或信息处理装置的状态控制。成像装置20和信息处理装置60通过经由上述安装机械部50彼此一体地附接而可操作,如图8的部分(A)中所示。另外,成像装置20和信息处理装置60甚至在附接状态被释放然后彼此分离的状态下可操作,如图8的部分(B)中所示。在实现了关联功能之后,如上所述配置的成像装置20或信息处理装置60根据表示成像装置20和信息处理装置60是处于附接状态还是处于分离状态的附接/分离信息来执行成像装置20的状态控制或信息处理装置60的状态控制,其中,在附接状态下,成像装置20与信息处理装置60彼此附接,在分离状态下,成像装置20与信息处理装置60彼此分离。另外,作为状态控制,根据附接/分离信息执行对应于分离状态的状态控制或对应于附接状态的状态控制,例如,执行根据附接/分离信息被限制为预定功能的操作。被限制为预定功能的操作包括从另一功能自动转变为预定功能的操作,禁止从预定功能转变为其它功能的操作,或仅使能预定功能并自动禁用其它功能的操作。此外,被限制为预定功能的操作可以包括通知用户优选预定功能的操作,禁用用于从预定功能转变为其它功能的用户指令的操作等。预定功能不限于预先登记的功能,并且可以为用户所设置的功能。另外,向用户通知优选预定功能的操作的示例包括:在显示单元上显示“推荐设置:自动对焦模式”以及使用声音的通知。
因此,根据附接/分离信息执行的成像装置20的状态控制或信息处理装置60的状态控制消除了每次改变使用模式时设置成像装置20的状态或信息处理装置60的状态的必要性,由此改进了用户界面。
在成像装置20的状态控制中,例如,控制影响捕获图像的状态的功能或控制影响功率消耗的功能。另外,在信息处理装置60的状态控制中,例如,控制影响成像的功能。此外,在成像装置20或信息处理装置60的状态控制中,可以根据附接/分离信息设置用户预设的模式。用户预设的模式可以是工厂出货时预先登记的模式、由用户选择的模式,或由用户唯一设置的模式。
[5-2-1.第一状态控制]
将给出第一状态控制的描述。将描述如下情形:在第一状态控制中,作为成像装置20的状态控制,执行影响捕获图像的状态的功能的状态控制,例如,执行用于成像装置的自动对焦的状态控制。
成像装置和信息处理装置可操作于如上所述的附接和分离状态中的任何状态。在这方面,当成像装置和信息处理装置处于分离状态并且成像装置远离信息处理装置时,用户难以操作例如设置于成像装置20中的控制环22。另外,即使在用一只手把持成像装置20并且用另一只手把持信息处理装置60时,也难以操作控制环22。因此,当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处于分离状态时,对焦操作的手动操作可能很难,因此执行用于将成像装置的对焦功能限制为自动对焦模式的状态控制。例如,在被限制为自动对焦模式的状态控制中,执行用于在对焦模式为手动对焦模式时自动转变为自动对焦模式的控制、用于通知用户优选自动对焦模式的控制等。另外,在用户预先设置将成像装置的对焦功能限制为自动对焦模式并且成像装置和信息处理装置处于分离状态的模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设置为预设模式来执行用于将成像装置的对焦功能限制为自动对焦模式的状态控制。
图9是示出了在通过成像装置的控制器执行第一状态控制的情况下的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ST21中,控制器45确定成像装置20是否与信息处理装置60彼此分离。如果控制器45基于从附接/分离确定单元91输出的附接/分离信息确定成像装置20与信息处理装置60彼此分离,则处理进入步骤ST22。如果确定成像装置20与信息处理装置60处于附接状态,则处理进入步骤ST23。
在步骤ST22中,控制器45执行用于将对焦功能限制为自动对焦模式的状态控制。当成像装置20被设置为手动对焦模式时,控制器45将模式切换为自动对焦模式。另外,控制器45将成像装置20可以选择的对焦模式的类型限制为自动对焦模式。
在步骤ST23中,控制器45执行用于将对焦功能限制为限制释放状态的状态控制。当成像装置20的对焦功能被限制为自动对焦模式时,控制器45释放该限制,由此使得能够选择手动对焦模式。
不仅可以使用附接/分离信息而且还可以使用其它信息来执行成像装置20的状态控制。例如,如果成像装置20与信息处理装置60分离,则成像装置20确定与信息处理装置60的间隔距离。当该间隔距离比预定距离长时,可以将对焦功能限制为自动对焦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成像装置20例如基于来自信息处理装置60的无线信号的电场强度或传播损耗、将所接收到的无线信号放大至期望的信号水平的情况下的放大系数、成像装置20与信息处理装置60之间的传播时间等来确定间隔距离。
在图9中,在步骤ST21中执行关于是否发生分离的确定,但该步骤不限于这样的处理,并且还可以执行其它处理。例如,在图9的步骤ST21中,控制器45检测到附接/分离信息目前指示分离状态,并且基于该检测结果而不是基于关于是否发生分离的确定来执行状态控制。另外,在以预定时间间隔重复地执行图9的流程图或稍后描述的图10~19和图21的流程图中所述的处理的情况下,即使当成像装置20或信息处理装置60从附接状态转变为分离状态或从分离状态转变为附接状态时,也可以执行对应于转变后的状态的状态控制。
图10是示出了在通过成像装置的控制器执行第一状态控制的情况下的另一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ST25中,控制器45确定成像装置20与信息处理装置60是否彼此分离。如果控制器45基于从附接/分离确定单元91输出的附接/分离信息确定成像装置20与信息处理装置60彼此分离,则处理进入步骤ST26。如果确定成像装置20与信息处理装置60处于附接状态,则终止该处理。
在步骤ST26中,控制器45通知用户转变为自动对焦模式。当成像装置20被设置为手动对焦模式时,控制器45通知用户优选自动对焦模式。
以这种方式,在用户选择手动对焦模式来捕获图像的情况下,即使成像装置20和信息处理装置60被确定为彼此分离,也不执行到自动对焦模式的自动切换。因此,除非用户将模式切换为自动对焦模式,否则用户可以继续以手动对焦模式捕获图像。因此,能够防止违背用户的意图自动切换对焦模式。即使在稍后描述的状态控制中,通过根据附接/分离信息通知用户优选转变为指定状态,也可以根据来自用户的指令执行向指定状态的转变。
图11是示出在通过成像装置的控制器执行第一状态控制并且使用间隔距离的情况下的另一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ST31中,控制器45确定成像装置20是否与信息处理装置60彼此分离。如果控制器45基于从附接/分离确定单元91输出的附接/分离信息确定成像装置20与信息处理装置60彼此分离,则处理进入步骤ST32。如果确定成像装置20与信息处理装置60处于附接状态,则处理进入步骤ST34。
在步骤ST32中,控制器45确定成像装置20与信息处理装置60之间的间隔距离是否大于或等于预定距离。如果间隔距离大于或等于预定距离,即,如果信息处理装置60与成像装置20相距预定距离以上,则控制器45使处理进入步骤ST33。如果信息处理装置60相较于预定距离更靠近成像装置20,则处理进入步骤ST34。
在步骤ST33中,控制器45执行用于将对焦功能限制为自动对焦模式的状态控制。当成像装置20被设置为手动对焦模式时,控制器45将模式切换为自动对焦模式。另外,控制器45将成像装置20可以选择的对焦模式的类型限制为自动对焦模式。
在步骤ST34中,控制器45执行用于将对焦功能设置为限制释放状态的状态控制。当成像装置20的对焦功能被限制为自动对焦模式时,控制器45释放该限制以使得能够选择手动对焦模式。
在间隔距离大于或等于预定距离的情况下(例如,当成像装置20与信息处理装置60处于分离状态并且成像装置20的控制环22被置于可操作位置时),对于对焦功能的这种限制使得能够防止限制对焦功能。
图12是示出在通过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器执行第一状态控制的情况下的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ST41中,控制器85确定成像装置20是否与信息处理装置60彼此分离。如果控制器85基于从附接/分离确定单元91输出的附接/分离信息确定成像装置20与信息处理装置60彼此分离,则处理进入步骤ST42。如果确定成像装置20与信息处理装置60处于附接状态,则处理进入步骤ST43。
在步骤ST42中,控制器85发出用于将对焦功能限制为自动对焦模式的指令。控制器85向无线通信单元71提供用于将对焦功能限制为自动对焦模式的状态控制的指令信号,并且使无线通信单元71将该指令信号作为无线信号传输至成像装置20。当成像装置20的无线通信单元41接收到该无线信号时,无线通信单元41将通过接收该无线信号所获得的指令信号提供给控制器45。当成像装置20的对焦功能被设置为手动对焦模式时,控制器45基于指令信号将模式切换为自动对焦模式。另外,成像装置20将可选择的对焦模式限制为自动对焦模式。
在步骤ST43中,控制器85发出用于将对焦功能设置为限制释放状态的指令。控制器85向无线通信单元71提供用于将对焦功能设置为限制释放状态的状态控制的指令信号,并且使无线通信单元71将该指令信号作为无线信号传输至成像装置20。当成像装置20的无线通信单元41接收到该无线信号时,无线通信单元41将通过接收无线信号所获得的指令信号提供给控制器45。当成像装置20的对焦功能被限制为自动对焦模式时,控制器45基于指令信号释放限制并且使得能够选择手动对焦模式。
另外,即使在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器执行第一状态控制时,可以根据成像装置20与信息处理装置60之间的间隔距离发出用于限制成像装置20的对焦功能的指令。
以这种方式,在第一状态控制中,当基于附接/分离信息确定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彼此附接时,或当在分离状态下确定间隔距离大于或等于预定距离时,例如,对焦功能被限制为自动对焦模式。因此,当在远离持有信息处理装置60的用户的位置使用成像装置20时,能够禁用用户很难使用的模式。另外,将对焦功能限制为自动对焦模式的操作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自动禁用用户很难使用的模式的操作、向用户通知优选自动对焦模式的操作。此外,可以执行用于禁止从自动对焦模式转变为另一模式的操作,或不接受从自动对焦模式转变为另一模式的用户指令的操作。
在图10(图11或图12)的步骤ST25(步骤ST31或ST41)中执行关于成像装置是否与信息处理装置分离的确定,但可替代地,代替执行关于成像装置是否与信息处理装置分离的确定,可以执行附接/分离信息的检测,附接/分离信息基于检测结果指示当前分离状态和状态控制。
[5-2-2.第二状态控制]
将提供第二状态控制的描述。将描述如下情形:在第二状态控制中,作为成像装置20的状态控制,执行影响捕获图像的状态的功能的状态控制和影响功率消耗的功能的状态控制,例如,执行针对成像装置的照明功能的状态控制。
成像装置和信息处理装置可操作于如上所述的附接状态和分离状态中的任何状态。在这方面,当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处于分离状态时,能够通过使用设置于成像装置和信息处理装置中的任何一个照明单元来获得具有期望亮度的被摄体捕获图像。因此,当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处于附接状态时,执行针对阻止使用成像装置的照明功能的状态控制,以例如降低成像装置的功率消耗。当用户先前设置了防止使用成像装置的照明功能的模式并且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处于附接状态的情况下,被预设的模式的设置使得能够执行状态控制,从而防止使用成像装置的照明功能。照明功能的示例包括摄像灯和闪光灯。
图13是示出了在通过成像装置的控制器执行第二状态控制的情况下的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ST51中,控制器45确定成像装置20是否与信息处理装置60彼此附接。如果控制器45基于从附接/分离确定单元91输出的附接/分离信息确定成像装置20与信息处理装置60彼此附接,则处理进入步骤ST52。如果确定成像装置20与信息处理装置60处于分离状态,则处理进入步骤ST54。
在步骤ST52中,控制器45执行用于禁用成像装置20的照明功能的状态控制。控制器45禁用照明单元39的功能。作为一个示例,当照明单元39处于接通状态时,控制器45将成像装置20设置为关闭状态,然后处理进入步骤ST53。
在步骤ST53中,控制器45执行用于启用信息处理装置60的照明功能的状态控制。控制器45执行用于启用信息处理装置60中的照明单元74的功能的控制,并且例如当确定成像期间需要使用照明时,将信息处理装置60的照明单元74设置为接通状态来执行成像。
在步骤ST54中,控制器45执行用于启用成像装置20的照明功能的状态控制。控制器45启用照明单元39的功能,并且例如当确定成像期间需要使用照明时,将成像装置20的照明单元39设置为接通状态来执行成像。
图14是示出了在通过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器执行第二状态控制的情况下的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ST61中,控制器85确定成像装置20是否与信息处理装置60彼此附接。如果控制器85基于从附接/分离确定单元91输出的附接/分离信息确定成像装置20与信息处理装置60彼此附接,则处理进入步骤ST62。如果确定成像装置20与信息处理装置60处于分离状态,则处理进入步骤ST64。
在步骤ST62中,控制器85发出用于禁用成像装置20的照明功能的指令。控制器85将用于禁用成像装置20中的照明单元39的功能的状态控制的指令信号提供给无线通信单元71,并且使无线通信单元71将该指令信号作为无线信号传输至成像装置20,然后处理进入步骤ST63。当成像装置20的无线通信单元41接收到该无线信号时,无线通信单元41将通过接收无线信号所获得的指令信号提供给控制器45。控制器45基于该指令信号执行用于禁用照明单元39的功能的状态控制。
在步骤ST63中,控制器85执行用于启用信息处理装置60的照明功能的状态控制。控制器45执行用于启用照明单元74的功能的状态控制,并且例如当确定成像期间需要使用照明时,将信息处理装置60的照明单元74设置为接通状态来执行成像。
在步骤ST64中,控制器85发出用于启用成像装置20的照明功能的状态控制的指令。控制器85将用于启用成像装置20中的照明单元39的功能的状态控制的指令信号提供给无线通信单元71,并且使无线通信单元71将该指令信号作为无线信号传输至成像装置20。当成像装置20的无线通信单元41接收到该无线信号时,无线通信单元41将通过接收无线信号所获得的指令信号提供给控制器45。控制器45基于该指令信号执行用于启用照明单元39的功能的状态控制,并且例如当确定成像期间需要使用照明时,将成像装置20的照明单元39设置为接通状态来执行成像。
以这种方式,在第二状态控制中,当基于附接/分离信息确定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彼此附接时,例如执行用于禁用成像装置的照明功能和用于启用信息处理装置的照明功能的状态控制。因此,当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处于附接状态时,使用信息处理装置的照明单元来执行成像,由此降低成像装置的功率消耗。
另外,在第二状态控制中,例如在已描述的成像装置20设置有照明单元39的情况下,相反可以将成像装置20配置成不具有照明单元39。在这种情况下,当附接/分离信息指示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彼此附接时,成像装置或信息处理装置执行用于启用信息处理装置的照明功能的状态控制。因此,即使未设置照明单元39,当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彼此附接时,也能够使用信息处理装置的照明单元来生成具有满意的亮度的捕获图像。
在图13(或图14)中,在步骤ST51(或步骤ST61)中执行关于成像装置是否与信息处理装置附接的确定,相反可替代地,代替确定成像装置是否与信息处理装置附接,可以执行附接/分离信息的检测,其中,该附接/分离信息基于检测结果指示当前附接状态和状态控制。
[5-2-3.第三状态控制]
将提供第三状态控制的描述。将描述如下情形:在第三状态控制中,作为成像装置20的状态控制,执行影响功率消耗的功能的状态控制,例如,执行用于成像装置的各种传感器的状态控制。
成像装置和信息处理装置可操作于如上所述的附接状态和分离状态中的任何状态。在这方面,在成像装置和信息处理装置设置有具有等同功能的相应传感器的情况下,当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处于附接状态并集成在一起时,将冗余地设置具有等同功能的传感器。因此,当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处于附接状态时,成像装置执行用于停止对与信息处理装置的传感器具有等同功能的传感器(即,信息处理装置中的具有替代功能的传感器)的操作的状态控制,由此降低功率消耗。另外,成像装置使用信息处理装置的传感器所生成的传感器信号来执行处理。成像装置和信息处理装置中的传感器的示例包括用于确定当前位置的定位传感器、用于确定装置的方位的方向传感器,以及用于确定装置的姿势或姿势变化的姿势确定传感器。用户可以预先设置在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处于附接状态时用于停止对成像装置的具有信息处理装置60中的替代功能的传感器进行操作的模式。
图15是示出了在通过成像装置的控制器执行第三状态控制的情况下的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ST71中,控制器45确定成像装置20是否与信息处理装置60彼此附接。如果控制器45基于从附接/分离确定单元91输出的附接/分离信息确定成像装置20与信息处理装置60彼此附接,则处理进入步骤ST72。如果确定成像装置20与信息处理装置60处于分离状态,则处理进入步骤ST73。
在步骤ST72中,控制器45执行用于禁用传感器的状态控制。控制器45执行用于将传感器36当中的如下传感器设置为电源被停止的状态的状态控制:该传感器具有可以被信息处理装置60的传感器76替换的功能。
在步骤ST73中,控制器45执行用于启用传感器的状态控制。控制器45执行用于将传感器36当中的如下传感器设置为供应电力的状态的状态控制:该传感器具有可以被信息处理装置60的传感器76替换的功能。
图16是示出了在通过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器执行第三状态控制的情况下的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ST81中,控制器85确定成像装置20是否与信息处理装置60彼此附接。如果控制器85基于从附接/分离确定单元91输出的附接/分离信息确定成像装置20与信息处理装置60彼此附接,则处理进入步骤ST82。如果确定成像装置20与信息处理装置60处于分离状态,则处理进入步骤ST83。
在步骤ST82中,控制器85发出用于禁用传感器的状态控制的指令。控制器85将用于禁用成像装置20的传感器的状态控制的指令信号提供给无线通信单元71,并且使无线通信单元71将该指令信号作为无线信号传输至成像装置20。当成像装置20的无线通信单元41接收到该无线信号时,无线通信单元41将通过接收无线信号所获得的指令信号提供给控制器45。控制器45基于该指令信号停止向给传感器单元36中的如下传感器供电:该传感器具有可以被信息处理装置60的传感器76替换的功能。
在步骤ST83中,控制器85执行用于启用传感器的状态控制。控制器85将用于启用成像装置20的传感器的状态控制的指令信号提供给无线通信单元71,并且使无线通信单元71将该指令信号作为无线信号传输至成像装置20。当成像装置20的无线通信单元41接收到该无线信号时,无线通信单元41将通过接收无线信号所获得的指令信号提供给控制器45。控制器45向传感器单元36中的具有可以被信息处理装置60的传感器76替换的功能的传感器供电。
以这种方式,在第三状态控制中,如果基于附接/分离信息确定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处于附接状态,则例如停止向成像装置20的传感器单元36中的具有可以被信息处理装置60的传感器76替换的功能的传感器供电。因此,当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处于附接状态时,能够降低成像装置20的功率消耗。
在图15(或图16)中,在步骤ST71(或步骤ST81)中执行关于成像装置是否与信息处理装置附接的确定,相反可替代地,代替执行关于成像装置是否与信息处理装置附接的确定,可以执行附接/分离信息的检测,其中,附接/分离信息基于检测结果指示当前的附接状态和状态控制。
[5-2-4.第四状态控制]
将提供第四状态控制的描述。将描述如下情形:在第四状态控制中,执行自成像装置提供给信息处理装置的图像信息的帧频的状态控制,例如实时浏览图像的帧频的状态控制。在成像装置中,即使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处于分离状态,也能将捕获图像的帧频记录在记录介质上而不会降低帧频。
成像装置和信息处理装置可操作于如上所述的附接状态和分离状态中的任何状态。在这方面,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处于分离状态的情况下的通信环境比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处于附接状态的情况更恶化。因此,与成像装置和信息处理装置处于附接状态的情况相比,处于分离状态的成像装置和信息处理装置执行用于降低从成像装置提供给信息处理装置的图像信息的帧频的状态控制。用户可以预先设置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处于分离状态的情况下用于降低从成像装置提供给信息处理装置的图像信息的帧频的模式。
图17是示出了在通过成像装置的控制器执行第四状态控制的情况下的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ST91中,控制器45确定成像装置20是否与信息处理装置60彼此分离。如果控制器45基于从附接/分离确定单元91输出的附接/分离信息确定成像装置20与信息处理装置60彼此分离,则处理进入步骤ST92。如果确定成像装置20与信息处理装置60处于附接状态,则处理进入步骤ST93。
在步骤ST92中,控制器45执行以低帧频传输图像信息的状态控制。控制器45使无线通信单元41以低于预定帧频(例如,30帧/秒)的帧频(例如,15帧/秒)将图像信息传输至信息处理装置60。
在步骤ST93中,控制器45以预定帧频传输图像信息。控制器45使无线通信单元41以预定帧频将捕获图像的图像信息传输至信息处理装置60。
图18是示出了在通过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器执行第四状态控制的情况下的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ST101中,控制器85确定成像装置20是否与信息处理装置60彼此分离。如果控制器85基于从附接/分离确定单元91输出的附接/分离信息确定成像装置20与信息处理装置60彼此分离,则处理进入步骤ST102。如果确定成像装置20与信息处理装置60处于附接状态,则处理进入步骤ST103。
在步骤ST102中,控制器85发出用于以低帧频传输图像信息的指令。控制器85将指示以低帧频传输图像信息的指令信号提供给无线通信单元71,并且使无线通信单元71将该指令信号作为无线信号传输至成像装置20。当成像装置20的无线通信单元41接收到该无线信号时,无线通信单元41将通过接收无线信号所获得的指令信号提供给控制器45。控制器45基于该指令信号执行状态控制,并且使无线通信单元41以低于预定帧频的帧频将捕获图像的图像信息传输至信息处理装置60。
在步骤ST103中,控制器85发出用于以预定帧频传输图像信息的指令。控制器85将指示以预定帧频传输图像信息的指令信号提供给无线通信单元71,并且使无线通信单元71将该指令信号作为无线信号传输至成像装置20。在这方面,当成像装置20的无线通信单元41接收到指示启用照明功能的指令的无线信号时,无线通信单元41将通过接收无线信号所获得的指令信号提供给控制器45。控制器45基于该指令信号执行状态控制,并且使无线通信单元41以预定帧频将捕获图像的图像信息传输至信息处理装置60。
当通过成像装置20的控制器45或信息处理装置60的控制器85执行第四状态控制时,可以通过将帧频调节为对应于成像装置20与信息处理装置60之间的间隔距离来传输图像信息。当从信息处理装置60接收到无线信号时,例如可以基于无线信号的电场强度或传播损耗来估计间隔距离。另外,也可以基于在将所接收到的无线信号放大至期望的信号水平的情况下的放大系数、成像装置20与信息处理装置60之间的无线信号传播时间等来估计间隔距离。
以这种方式,在第四状态控制中,当确定成像装置20与信息处理装置60彼此分离时,例如以低于附接状态下的预定帧频的帧频将图像信息从成像装置20传输至信息处理装置60。因此,即使当成像装置20与信息处理装置60彼此分离并且由于通信环境的恶化而丢失帧时,也以低帧频传输图像信息,因此能够显示比预定帧频更少受丢失帧影响的图像。
在图17(或图18)中,在步骤ST91(或步骤ST101)中执行关于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是否分离的确定,相反可替代地,代替执行关于成像装置是否与信息处理装置分离的确定,可以执行附接/分离信息的检测,其中,附接/分离信息基于检测结果指示当前的分离状态和状态控制。
[5-2-5.第五状态控制]
将提供第五状态控制的描述。在第五状态控制中,将描述用于记录开始操作或记录结束操作的状态控制。
成像装置和信息处理装置可操作于如上所述的附接状态和分离状态的任何状态中。在这方面,在信息处理装置被设置为输出操作音的情况下,当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处于附接状态时,存在记录开始记录时或结束记录时的操作音的风险。因此,当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处于附接状态时,执行用于将开始记录或结束记录的操作音的输出设置为定时以防止操作音被记录的状态控制。
图19是示出了在通过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器执行第五状态控制的情况下的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ST111中,控制器85确定成像装置20是否与信息处理装置60彼此附接。如果控制器85基于从附接/分离确定单元91输出的附接/分离信息确定成像装置20与信息处理装置60彼此附接,则处理进入步骤ST112。如果确定成像装置20与信息处理装置60处于分离状态,则处理进入步骤ST113。
在步骤ST112中,控制器85根据附接状态执行定时控制。在执行记录开始操作时,控制器85使声音输入/输出单元72输出用于开始记录的操作音,并且指示成像装置20在完成操作音的输出之后开始记录。控制器85将记录开始指令的指令信号提供给无线通信单元71,并且使无线通信单元71将该指令信号作为无线信号传输至成像装置20。当成像装置20的无线通信单元41接收到该无线信号时,无线通信单元41将通过接收无线信号所获得的指令信号提供给控制器45。控制器45基于该指令信号开始记录。另外,在执行记录结束操作时,控制器85发出用于结束记录的指令。控制器85将记录结束指令的指令信号提供给无线通信单元71,并且使无线通信单元71将该指令信号作为无线信号传输至成像装置20。当成像装置20的无线通信单元41接收到该无线信号时,无线通信单元41将通过接收无线信号所获得的指令信号提供给控制器45。控制器45基于该指令信号结束记录。此外,在经过了自记录结束操作到成像装置20完成记录所需的时间之后,控制器85使声音输入/输出单元72输出记录结束操作的操作音。
在步骤ST113中,控制器85根据分离状态执行定时控制。当执行记录开始操作时,控制器85使声音输入/输出单元72输出用于开始记录的操作音,并且控制器85指示成像装置20开始记录。控制器85将记录开始指令的指令信号提供给无线通信单元71,并且使无线通信单元71将该指令信号作为无线信号传输至成像装置20。当成像装置20的无线通信单元41接收到该无线信号时,无线通信单元41将通过接收无线信号所获得的指令信号提供给控制器45。控制器45基于该指令信号开始记录。另外,当执行记录结束操作时,控制器85使声音输入/输出单元72输出用于结束记录的操作音,并且指示成像装置20结束记录。控制器85将记录结束指令的指令信号提供给无线通信单元71,并且使无线通信单元71将该指令信号作为无线信号传输至成像装置20。当成像装置20的无线通信单元41接收到该无线信号时,无线通信单元41将通过接收无线信号所获得的指令信号提供给控制器45。控制器45基于该指令信号结束记录。
另外,当成像装置20的控制器45执行第五状态控制时,可以基于来自成像装置20的控制器45的指令输出由信息处理装置60执行的用于开始记录或结束记录的操作音。例如,控制器45使信息处理装置60在预定时段内输出操作音,然后响应于来自信息处理装置60的记录开始操作的通知来开始记录。另外,控制器45响应于来自信息处理装置60的记录结束操作来结束记录,然后使信息处理装置60在预定时段内输出操作音。
图20示出了第五状态控制的示例性操作。图20的部分(A)示出了执行根据附接状态的定时控制的情形,并且图20的部分(B)示出了不执行根据附接状态的定时控制的情形。
如图20的部分(A)中所示,当在信息处理装置中执行记录开始操作时,信息处理装置输出用于开始记录的操作音,并且在完成操作音的输出之后向成像装置发出记录开始指令。成像装置基于这个指令开始记录。然后,当在信息处理装置中执行记录结束操作时,信息处理装置向成像装置发出记录结束指令。成像装置基于这个指令结束记录。另外,在经过了自发出记录结束指令到在成像装置中结束记录所需的时间TS之后,信息处理装置输出记录结束操作的操作音。因此,能够防止记录期间记录操作音。
另一方面,在不执行根据附接状态的定时控制的情况下,如图20的部分(B)中所示,当在信息处理装置中执行记录开始操作时,信息处理装置输出用于开始记录的操作音,并且向成像装置发出记录开始指令。成像装置基于用于开始记录的这个指令执行状态控制。因此,在开始记录时将记录操作音。然后,当在信息处理装置中执行记录结束操作时,信息处理装置输出用于结束记录的操作音,并且向成像装置发出记录结束指令。成像装置基于该用于结束记录的指令执行状态控制。以这种方式,在不执行根据附接状态的定时控制的情况下,不能防止记录期间记录操作音。
因此,在第五状态控制中,当成像装置20和信息处理装置60被确定为彼此附接时,控制记录或操作音的定时,使得可以防止在记录期间记录用于开始或结束记录的操作音。因此,能够防止在记录期间记录不必要的声音。
在成像装置20与信息处理装置60之间的间隔距离比在记录期间不记录操作音的预定距离短的情况下,当成像装置20处于记录声音的操作模式时,信息处理装置60可以执行声音输出停止控制。如上所述,可以基于无线信号的电场强度或传播损耗、将所接收的无线信号放大到期望的信号水平的情况下的放大系数、无线信号的传播时间等来估计间隔距离。另外,在图19的步骤ST111中执行关于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是否分离的确定,相反可替代地,代替执行关于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是否分离的确定,可以执行附接/分离信息的检测,其中,附接/分离信息基于检测结果指示当前的分离状态和状态控制。
[5-2-6.第六状态控制]
将提供第六状态控制的描述。在第六状态控制中,将描述成像模式的状态控制。
成像装置和信息处理装置可操作于如上所述的附接状态和分离状态中的任何状态。在这方面,在信息处理装置被设置为输出操作音的情况下,当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处于附接状态时,如果成像装置处于声音被记录的操作模式(例如,运动图像拍摄模式),则存在将开始记录或结束记录时的操作音记录在成像装置中的风险。另外,如果成像装置处于声音不被记录的操作模式(例如,静止图像拍摄模式),则从信息处理装置输出的操作音不影响成像装置的操作。因此,当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处于附接状态并且成像装置处于声音被记录的操作模式时,执行状态控制,从而防止从信息处理装置输出操作音。
图21是示出了在通过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器执行第六状态控制的情况下的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ST121中,控制器85确定成像装置20与信息处理装置60是否彼此附接。如果控制器85基于从附接/分离确定单元91输出的附接/分离信息确定成像装置20与信息处理装置60彼此附接,则处理进入步骤ST122。如果确定成像装置20与信息处理装置60处于分离状态,则处理终止。
在步骤ST122中,控制器85确定操作模式中是否记录声音。控制器85确定成像装置20的操作模式是否为声音被记录的操作模式。当操作模式被确定为记录声音时,处理进入步骤ST123。如果操作模式被确定为不记录声音,则处理终止。
在步骤ST123中,控制器85执行声音输出停止控制。控制器85例如通过防止输出从声音输入/输出单元输出的操作音来终止处理。
另外,在通过成像装置20的控制器45执行第六状态控制的情况下,如果操作模式为声音被记录的模式,则控制器45指示信息处理装置60不输出操作音。控制器45将用于防止在信息处理装置60中输出操作音的状态控制的指令信号提供给无线通信单元71,并且使无线通信单元71将该指令信号作为无线信号传输至信息处理装置60。当信息处理装置60的无线通信单元71接收到该无线信号时,无线通信单元71提供通过接收无线信号所获得的指令信号,控制器85基于该指令信号执行防止输出操作音的操作。
图22示出了第六状态控制的示例性操作。图26的部分(A)示出了成像装置20被设置为声音不被记录的操作模式(例如,静止图像拍摄模式)的情况。图20的部分(B)示出了成像装置20被设置为声音被记录的操作模式(例如,操作成像模式)的情况。
如图22的部分(A)中所示,在静止图像拍摄模式中不执行声音输出停止控制。因此,当在显示单元81的屏幕上显示快门按钮811时,用户可以根据从信息处理装置60输出操作音(快门声)的事实确定通过操作音来记录静止图像。另外,如图22的部分(B)中所示,在操作成像模式中执行声音输出停止控制。因此,例如,当显示显示单元81的记录按钮812时,防止从信息处理装置60输出操作音。因此,能够防止在记录运动图像时记录操作音。
以这种方式,在第六状态控制中,在成像装置20和信息处理装置60被确定为彼此附接的情况下,当成像装置20处于声音被记录的操作模式时,防止从信息处理装置60输出操作音。因此,能够防止记录操作音。
在成像装置20与信息处理装置60之间的间隔距离比记录期间不记录操作音的预定距离短的情况下,当成像装置20处于记录声音的操作模式时,信息处理装置60可以执行声音输出停止控制。如上所述,可以基于无线信号的电场强度或传播损耗、在将所接收到的无线信号放大到期望的信号水平的情况下的放大系数、无线信号的传播时间等来估计间隔距离。另外,在图21的步骤ST121中执行关于成像装置是否与信息处理装置分离的确定,相反可替代地,代替执行关于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是否分离的确定,可以执行附接/分离信息的检测,其中,附接/分离信息基于检测结果指示目前的分离状态和状态控制。
此外,可以通过硬件、软件以及组合硬件和软件的配置来实施本说明书中阐明的处理序列。在通过软件实施处理的情况下,能够将编码有处理序列的程序安装在并入专用硬件的计算机内的存储器中并且执行该程序。也能够将程序安装在能够执行各种类型的处理的通用计算机中并且执行该程序。
例如,该程序可以被预先记录在作为记录介质的硬盘、固态驱动器(SSD)或只读存储器(ROM)上。可替代地,该程序可以被暂时地或永久地存储(记录)在可移动记录介质中(上),诸如软盘、压缩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磁光(MO)盘、数字通用光盘(DVD)、蓝光光盘(BD,注册商标)、磁盘或半导体存储卡。这种可移动记录介质可以被提供为所谓的套装软件。
另外,不仅可以将该程序从可移动记录介质安装到在计算机上,还可以将该程序经由诸如局域网(LAN)或互联网的网络从下载站点无线地或有线地传送至计算机。在这种计算机中,以上述方式传送的程序可以被接收并安装在诸如内置硬件的记录介质上。
另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根据设计要求和其它因素可能出现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变化,只要这些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变化在所附权利要求书或其等效物的范围内即可。
另外,也可以如下配置根据本技术的成像系统。
(1)一种成像系统,包括:
控制器,被配置成根据附接/分离信息执行成像装置的状态控制或信息处理装置的状态控制,其中,所述附接/分离信息表示成像装置和信息处理装置处于附接状态还是处于分离状态,在所述附接状态中,所述成像装置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彼此附接,在所述分离状态中,所述成像装置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彼此分离。
(2)根据(1)所述的成像系统,所述成像系统还包括:
附接/分离确定单元,被配置成根据表示所述成像装置和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附接状态还是处于分离状态的附接/分离信息来确定所述成像装置和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附接状态还是处于分离状态。
(3)根据(1)或(2)所述的成像系统,
其中,所述控制器将所述成像装置或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功能的限制设置为所述状态控制。
(4)根据(3)所述的成像系统,
其中,所述控制器将影响捕获图像的状态的功能的限制设置为所述成像装置的状态控制。
(5)根据(4)所述的成像系统,
其中,在所述附接/分离信息表示所述成像装置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分离状态的情况下,作为所述成像装置的状态控制,所述控制器将所述成像装置的对焦调节功能限制为自动对焦功能。
(6)根据(4)或(5)所述的成像系统,
其中,在所述附接/分离信息表示所述成像装置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附接状态的情况下,作为所述成像装置的状态控制,所述控制器停止所述成像装置的照明功能。
(7)根据(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系统,
其中,在所述附接/分离信息表示所述成像装置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分离状态的情况下,作为所述成像装置的状态控制,与所述附接/分离信息表示所述成像装置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附接状态的情况相比,所述控制器使从所述成像装置提供给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捕获图像的帧频更低。
(8)根据(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系统,
其中,所述控制器将影响功率消耗的功能的限制设置为所述成像装置的状态控制。
(9)根据(8)所述的成像系统,
其中,在所述附接/分离信息表示所述成像装置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附接状态的情况下,作为所述成像装置的状态控制,所述控制器停止向所述成像装置中的与设置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中的传感器具有类似的功能的传感器供电。
(10)根据(9)所述的成像系统,
其中,所述成像装置的所述传感器包括用于至少检测位置、姿势和方位中的任何一个的传感器。
(11)根据(3)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系统,
其中,作为所述成像装置的状态控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附接/分离信息将模式设置为用户预设的模式。
(12)根据(3)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系统,
其中,作为所述成像装置的状态控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附接/分离信息向用户通知优选转变为所述成像装置的指定状态。
(13)根据(3)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系统,
其中,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包括被配置成输出操作音的操作音输出单元,以及
其中,在所述附接/分离信息表示所述成像装置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附接状态的情况下,作为所述成像装置的状态控制或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状态控制,在输出了表示记录开始操作的操作音之后,所述控制器执行用于开始记录操作的控制,或者在输出了表示记录结束操作的操作音之前,所述控制器执行用于结束记录操作的控制。
(14)根据(3)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系统,
其中,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包括被配置成输出操作音的操作音输出单元,以及
其中,在所述附接/分离信息表示所述成像装置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附接状态的情况下,作为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状态控制,所述控制器执行用于防止在所述成像装置记录声音的操作模式下输出操作音的控制。
(15)根据(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系统,
其中,所述成像装置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彼此通信,并且所述信息处理装置显示从所述成像装置所获得的捕获图像。
工业实用性
在本技术中,根据表示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处于附接状态或分离状态的附接/分离信息来执行成像装置或信息处理装置的状态控制,其中,在附接状态下,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彼此附接,在分离状态下,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彼此分离。因此,能够容易地执行成像装置或信息处理装置的状态控制。因此,不具有显示功能的成像装置可以附接至信息处理装置(诸如智能手机)或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分离,因此这适用于成像系统,其被配置成可以执行成像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之间的通信,例如,可以通过信息处理装置检查成像装置所生成的捕获图像。
附图标记列表
10 成像系统
15 控制器
20 成像装置
21 外圆柱部
22 控制环
31 成像光学系统
32 成像单元
33 图像处理器
34、75 记录和再现单元
35、78 电源
36、76 传感器
37、77 存储单元
38、81 显示单元
39、74 照明单元
41、71 无线通信单元
44、82 操作输入单元
45、85 控制器
46、86 记录介质
50 安装机械部
51、52 安装部件
60 信息处理装置
61 外壳
62 显示面板
72 声音输入/输出单元
73 成像块
91 附接/分离确定单元
441 变焦按钮
442、811 快门按钮
812 记录按钮
Claims (17)
1.一种成像系统,包括:
控制器,被配置成根据附接/分离信息执行成像装置的状态控制或信息处理装置的状态控制,其中,所述附接/分离信息表示所述成像装置和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附接状态还是处于分离状态,在所述附接状态中,所述成像装置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彼此附接,在所述分离状态中,所述成像装置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彼此分离,
其中,所述控制器将所述成像装置或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功能的限制设置为状态控制,
其中,所述控制器将影响捕获图像的状态的功能的限制设置为所述成像装置的状态控制,
其中,在所述附接/分离信息表示所述成像装置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分离状态的情况下,作为所述成像装置的状态控制,所述控制器将所述成像装置的对焦调节功能限制为自动对焦功能,或者与所述附接/分离信息表示所述成像装置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附接状态的情况相比,所述控制器使从所述成像装置提供给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捕获图像的帧频更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所述成像系统还包括:
附接/分离确定单元,被配置成确定所述成像装置和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附接状态还是处于分离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
其中,在所述附接/分离信息表示所述成像装置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附接状态的情况下,作为所述成像装置的状态控制,所述控制器停止所述成像装置的照明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
其中,所述控制器将影响功率消耗的功能的限制设置为所述成像装置的状态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系统,
其中,在所述附接/分离信息表示所述成像装置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附接状态的情况下,作为所述成像装置的状态控制,所述控制器停止向所述成像装置中的与设置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中的传感器具有类似的功能的传感器供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系统,
其中,所述成像装置的所述传感器包括用于至少检测位置、姿势和方位中的任何一个的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
其中,所述成像装置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彼此通信,并且所述信息处理装置显示从所述成像装置所获得的捕获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
其中,作为所述成像装置的状态控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附接/分离信息将模式设置为用户预设的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
其中,作为所述成像装置的状态控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附接/分离信息向用户通知优选转变为所述成像装置的指定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
其中,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包括被配置成输出操作音的操作音输出单元,以及
其中,在所述附接/分离信息表示所述成像装置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附接状态的情况下,作为所述成像装置的状态控制或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状态控制,在输出了表示记录开始操作的操作音之后,所述控制器执行用于开始记录操作的控制,或者在输出了表示记录结束操作的操作音之前,所述控制器执行用于结束记录操作的控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
其中,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包括被配置成输出操作音的操作音输出单元,以及
其中,在所述附接/分离信息表示所述成像装置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附接状态的情况下,作为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状态控制,所述控制器执行用于防止在所述成像装置记录声音的操作模式下输出操作音的控制。
12.一种成像控制方法,包括:
用于根据附接/分离信息执行成像装置的状态控制或信息处理装置的状态控制的处理,其中,所述附接/分离信息表示所述成像装置和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附接状态还是处于分离状态,在所述附接状态中,所述成像装置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彼此附接,在所述分离状态中,所述成像装置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彼此分离,
其中,将所述成像装置或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功能的限制设置为状态控制,
其中,将影响捕获图像的状态的功能的限制设置为所述成像装置的状态控制,
其中,在所述附接/分离信息表示所述成像装置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分离状态的情况下,作为所述成像装置的状态控制,将所述成像装置的对焦调节功能限制为自动对焦功能,或者与所述附接/分离信息表示所述成像装置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附接状态的情况相比,使从所述成像装置提供给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捕获图像的帧频更低。
13.一种存储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成像装置的状态控制的程序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程序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下例程:
用于根据附接/分离信息执行成像装置的状态控制或信息处理装置的状态控制的例程,其中,所述附接/分离信息表示所述成像装置和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附接状态还是处于分离状态,在所述附接状态中,所述成像装置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彼此附接,在所述分离状态中,所述成像装置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彼此分离,
其中,将所述成像装置或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功能的限制设置为状态控制,
其中,将影响捕获图像的状态的功能的限制设置为所述成像装置的状态控制,
其中,在所述附接/分离信息表示所述成像装置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分离状态的情况下,作为所述成像装置的状态控制,将所述成像装置的对焦调节功能限制为自动对焦功能,或者与所述附接/分离信息表示所述成像装置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附接状态的情况相比,使从所述成像装置提供给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捕获图像的帧频更低。
14.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控制器,被配置成根据附接/分离信息执行状态控制,其中,所述附接/分离信息表示成像装置处于附接状态还是处于分离状态,在所述附接状态中,所述成像装置附接至信息处理装置,在所述分离状态中,所述成像装置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分离,
其中,所述控制器将所述成像装置的功能的限制设置为状态控制,
其中,所述控制器将影响捕获图像的状态的功能的限制设置为所述成像装置的状态控制,
其中,在所述附接/分离信息表示所述成像装置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分离状态的情况下,作为所述成像装置的状态控制,所述控制器将所述成像装置的对焦调节功能限制为自动对焦功能,或者与所述附接/分离信息表示所述成像装置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附接状态的情况相比,所述控制器使从所述成像装置提供给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捕获图像的帧频更低。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所述成像装置不具有显示通过成像所生成的捕获图像的功能。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装置,所述成像装置还包括:
通信单元,被配置成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通信,
其中,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附接/分离信息经由所述通信单元执行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状态控制。
17.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通信单元,被配置成与成像装置通信;以及
控制器,被配置成根据附接/分离信息通过所述通信单元来执行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状态控制或所述成像装置的状态控制,其中,所述附接/分离信息表示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附接状态还是处于分离状态,在所述附接状态中,所述信息处理装置附接至所述成像装置,在所述分离状态中,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与所述成像装置分离,
其中,所述控制器将所述成像装置或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功能的限制设置为状态控制,
其中,所述控制器将影响捕获图像的状态的功能的限制设置为所述成像装置的状态控制,
其中,在所述附接/分离信息表示所述成像装置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分离状态的情况下,作为所述成像装置的状态控制,所述控制器将所述成像装置的对焦调节功能限制为自动对焦功能,或者与所述附接/分离信息表示所述成像装置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处于附接状态的情况相比,所述控制器使从所述成像装置提供给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捕获图像的帧频更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238428 | 2013-11-19 | ||
JP2013-238428 | 2013-11-19 | ||
PCT/JP2014/070159 WO2015075973A1 (ja) | 2013-11-19 | 2014-07-31 | 撮像システム、撮像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とプログラ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745916A CN105745916A (zh) | 2016-07-06 |
CN105745916B true CN105745916B (zh) | 2019-10-29 |
Family
ID=53179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62005.5A Active CN105745916B (zh) | 2013-11-19 | 2014-07-31 | 成像系统、成像装置、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以及程序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883091B2 (zh) |
EP (1) | EP3073723A4 (zh) |
JP (1) | JP6519480B2 (zh) |
CN (1) | CN105745916B (zh) |
WO (1) | WO201507597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194274A1 (ja) * | 2014-06-17 | 2015-12-23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撮像システム、撮像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とプログラム |
JP5848422B1 (ja) * | 2014-09-22 | 2016-01-27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操作装置、及び車両 |
JP7171876B2 (ja) * | 2017-07-06 | 2022-11-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JP6976752B2 (ja) * | 2017-07-06 | 2021-12-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
US10841468B2 (en) * | 2017-09-22 | 2020-11-1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isplay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operating section for receiving operatio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image pickup system, control method of display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
CN113557473A (zh) * | 2019-03-20 | 2021-10-26 | 索尼集团公司 | 信息处理装置和信息处理系统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48141A (en) * | 1996-05-10 | 2000-11-14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pickup system with separable/attachable image pickup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
CN101355680A (zh) * | 1999-05-06 | 2009-01-28 | 京瓷株式会社 | 便携式通信终端及用该通信终端的电视电话系统 |
CN102262337A (zh) * | 2010-05-28 | 2011-11-30 | 索尼公司 | 成像装置、成像系统、可交换镜头及其控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050129A (ja) * | 1998-07-31 | 2000-02-18 | Minolta Co Ltd | デジタルカメラ |
JP2004173036A (ja) * | 2002-11-21 | 2004-06-17 | Minolta Co Ltd | デジタルカメラ |
JP2005311844A (ja) * | 2004-04-23 | 2005-11-04 | Canon Inc | 撮像装置 |
JP2007116474A (ja) | 2005-10-20 | 2007-05-10 | Fujifilm Corp | カメラシステム |
JP4663564B2 (ja) * | 2006-03-23 | 2011-04-06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録画画像再生装置及び録画画像再生方法 |
JP2007295091A (ja) * | 2006-04-21 | 2007-11-08 | Fujifilm Corp | デジタルカメラ、デジタルカメラシステム及びデジタルカメラ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
JP4861057B2 (ja) * | 2006-05-29 | 2012-01-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JP2009232328A (ja) | 2008-03-25 | 2009-10-08 | Nec Corp | 撮影装置 |
JP4737317B2 (ja) * | 2009-04-14 | 2011-07-27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車両周辺撮影表示システム |
JP5661373B2 (ja) * | 2010-08-20 | 2015-01-2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影システム、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US8704929B2 (en) * | 2010-11-30 | 2014-04-2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r guidance of photographic composition in image acquisition systems |
JP2012186698A (ja) | 2011-03-07 | 2012-09-27 | Ricoh Co Ltd | 画像撮影装置 |
JP6257336B2 (ja) * | 2014-01-14 | 2018-01-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
-
2014
- 2014-07-31 EP EP14864072.5A patent/EP3073723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4-07-31 US US15/034,920 patent/US9883091B2/en active Active
- 2014-07-31 JP JP2015549009A patent/JP6519480B2/ja active Active
- 2014-07-31 CN CN201480062005.5A patent/CN105745916B/zh active Active
- 2014-07-31 WO PCT/JP2014/070159 patent/WO201507597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48141A (en) * | 1996-05-10 | 2000-11-14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pickup system with separable/attachable image pickup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
CN101355680A (zh) * | 1999-05-06 | 2009-01-28 | 京瓷株式会社 | 便携式通信终端及用该通信终端的电视电话系统 |
CN102262337A (zh) * | 2010-05-28 | 2011-11-30 | 索尼公司 | 成像装置、成像系统、可交换镜头及其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519480B2 (ja) | 2019-05-29 |
EP3073723A4 (en) | 2017-06-21 |
JPWO2015075973A1 (ja) | 2017-03-16 |
EP3073723A1 (en) | 2016-09-28 |
US20160295090A1 (en) | 2016-10-06 |
US9883091B2 (en) | 2018-01-30 |
CN105745916A (zh) | 2016-07-06 |
WO2015075973A1 (ja) | 2015-05-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745916B (zh) | 成像系统、成像装置、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以及程序 | |
JP5110805B2 (ja) | 有線及び無線通信可能な通信端末、通信方法、プログラム | |
JP5084640B2 (ja) | データ受信装置、データ送信装置、それら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N105847317A (zh) | 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方法 | |
JP6366386B2 (ja) | 通信装置、撮像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6365756B2 (ja) | レンズ制御装置、撮像装置、情報処理装置、撮像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と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貯蔵媒体 | |
JP6603513B2 (ja) | 通信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れらの制御方法、並びに記憶媒体 | |
JP2014138275A (ja) | 撮像装置、遠隔操作端末、カメラシステム、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遠隔操作端末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CN105723694A (zh) | 成像系统、成像装置、信息处理装置及方法和程序 | |
KR101907415B1 (ko) | 통신장치 및 통신장치의 제어방법 | |
JP2010093432A (ja) | 撮影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
US10285032B2 (en)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
JP6468194B2 (ja) | 撮像システム、撮像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とプログラム | |
JP2005221771A (ja) | 撮像装置及び機能表示方法 | |
JP2008005253A (ja) | 撮影装置、撮影装置の制御方法、撮影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撮影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 |
JP2001333323A (ja) | 撮像システム、撮像装置、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 |
JP2024090237A (ja) | 制御装置、撮像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17085518A (ja) |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 |
JP2008060843A (ja) | クレードル装置及び画像アクセス制御方法 | |
JP2008060845A (ja)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