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45371B - 手术用线的突起形成装置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手术用线的突起形成装置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45371B
CN105745371B CN201480061210.XA CN201480061210A CN105745371B CN 105745371 B CN105745371 B CN 105745371B CN 201480061210 A CN201480061210 A CN 201480061210A CN 105745371 B CN105745371 B CN 1057453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rojection
suture
forming apparatus
operation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6121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45371A (zh
Inventor
金春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57453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453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453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453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Needles ; Sutures; Needle-suture combination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166Su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1/00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 B26D1/01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involving a cutting member which does not travel with the work
    • B26D1/45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involving a cutting member which does not travel with the work having a cutting member the movement of which is not covered by any preceding group
    • B26D1/455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involving a cutting member which does not travel with the work having a cutting member the movement of which is not covered by any preceding group for thin material, e.g. for sheets, strip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5/00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and controlling machines or devices for cutt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punching, perforating,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D5/005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7/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utt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punching, perforating,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D7/08Means for treating work or cutting member to facilitate cutting
    • B26D7/14Means for treating work or cutting member to facilitate cutting by tensioning the work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JFINISHING OR DRESSING OF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CORDS, ROPES OR THE LIKE
    • D02J3/00Modifying the surface
    • D02J3/02Modifying the surface by abrading, scraping, scuffing, cutting, or nicking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JFINISHING OR DRESSING OF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CORDS, ROPES OR THE LIKE
    • D02J3/00Modifying the surface
    • D02J3/10Modifying the surface by inden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526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Needles ; Sutures; Needle-suture combination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166Sutures
    • A61B2017/06176Sutures with protrusions, e.g. barb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手术用线的突起形成装置及其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术用线的突起形成装置,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线轴(110),其上卷绕有缝合线(100);第一、第二张紧辊(200、210),其以一定张力保持从上述线轴(110)退绕的缝合线(100);一对摩擦辊(300),其引拉上述缝合线(100)而使缝合线(100)以朝向拉出侧排出的方式通过;按压板(330),其进行升降动作,且临时固定由上述摩擦辊(300)所朝向拉出侧行进的缝合线(100);以及,突起形成刀(400),其朝向由上述按压板(330)所固定的缝合线(100)前进的同时旋转,并且朝向左侧或右侧斜线移动,从而在上述缝合线(100)的表面划出斜线形刀痕而形成棘刺突起。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自动形成棘刺突起(Cogs),因而提高生产率且增大生产成品率;由于通过程序控制而能够依次精巧地形成棘刺突起,因而提高质量;由于能够进行大量生产,因而能够得到降低制造成本的效果。

Description

手术用线的突起形成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术用线的突起形成装置及其方法,更详细地讲,涉及一种在手术用线的外表面能够自动形成所期望的图案的突起(Cogs)从而能够实现生产率提高和质量提高的手术用线的突起形成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来讲,在进行外科手术之后缝合切开的部位时,以医疗用线(缝合线:Monofilament suturs)缝扎之后形成扣儿而打结,以防皮肤裂开。
因此,在缝合或固定手术部位或伤口部位时,需要将线多次打结,因而存在所需时间较长尤其打结过的部位明显地残留线痕迹和扣儿痕迹的缺点。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韩国授权实用新型第0320005号公开了一种医疗用线,该医疗用线是在做成单股线的医疗用缝合线即尼龙线或聚丙烯线等抗拉强度良好的线的表面,将钩状的各个棘刺突起做成沿着一定的方向或棘刺相对的双方向或Z字形方向倾斜,或将棘刺突起加工成锯齿形状,从而在将所述医疗用线埋入皮下时,即便不打结所埋入的线,也能够利用棘刺构造保持固定性。
具有这种棘刺突起的医疗用线,例如,如图1的(a)、(b)、(c)、(d)等那样具有多种形态,其能够在有缝合手术时所裂开的两部位,或预先拉住肌肉,或形成胶原蛋白,或预先拉住脏器等医疗行为时使用,对于棘刺突起所冒出的方向而言,即便引拉也不会打滑或脱出,且能够维持引拉的力,从而简化复杂的缝合(Suture),并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
并且,只要简单地剪掉脱出皮肤或组织或肌肉之外的线,就能够容易且方便地完成缝合。
因此,具有这样的棘刺突起的医疗用线即便在手术之后不打结亦可,因而尤其在进行内窥镜手术时有用,另外,若在浸泡于特定药物之后进行缝合,则残留于棘刺突起之间的药物在手术之后慢慢地渗透,从而还发挥药物传递功能,进而还能够抽拉成为动脉硬化原因的物质等,因此还能够用来抽出血栓而无须非得切开血管。
然而,就在缝合线形成这种棘刺突起而言,由于目前主要是作业人员以手工操作方式用刀在缝合线的外表面划出形成刀痕,因此存在生产速度非常慢、质量也差、效率非常低之类的缺点。
即、在以手工操作方式下刀时,由于缝合线非常细,因而须利用放大镜进行作业,因此存在不仅作业繁琐而且生产率极度降低的缺点。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上的各种问题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研究出的,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术用线的突起形成装置及其方法,所述手术用线的突起形成装置利用机械机构自动生产具有棘刺突起的缝合线,从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费用,且提高质量。
解决问题方案
本发明是旨在达到上述目的的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术用线的突起形成装置,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线轴110,其上卷绕有缝合线100;第一、第二张紧辊200、210,其以一定张力保持从上述线轴110退绕的缝合线100;一对摩擦辊300,其引拉上述缝合线100而使缝合线100以朝向拉出侧排出的方式通过;按压板330,其进行升降动作,且临时固定由上述摩擦辊300所朝向拉出侧行进的缝合线100;以及突起形成刀400,其朝向由上述按压板330所固定的缝合线100前进的同时旋转,并且朝向左侧或右侧斜线移动,从而在上述缝合线100的表面划出斜线形刀痕而形成棘刺突起。
此时,其特征还在于,在上述一对摩擦辊300的表面施加有粗糙度。
不仅如此,其特征还在于,上述一对摩擦辊300,其中某一个能够沿着上下方向移动,从而以使行进的缝合线100一边扭拧一边输送的方式构成。
另外,其特征还在于,上述一对摩擦辊300,以将彼此之间通过利用杠杆原理进行动作的辊拉开杆304而能够拉开的方式构成。
并且,其特征还在于,上述突起形成刀400以能够调节角度的方式固定于第四马达410的旋转轴上;上述第四马达410固定于形状的马达底座420;在上述马达底座420的折弯的下端面固定有具有大于该马达底座420宽度的直径的旋转轮440;上述旋转轮440以与将其置于中间而倾斜排列的一对第一、第二倾斜导向件450a、450b中某一个接触的方式配置;上述马达底座420以通过多个滑块422、426和LM导向件424、428而能够沿着X、Y方向移动的方式构成;上述马达底座420以与由第五马达500所自转的滚珠丝杠490连接而能够移动的方式构成。
进而,其特征还在于,上述第一、第二倾斜导向件450a、450b的前端利用微调机构即千分尺460相互连接,通过第一、第二倾斜导向件450a、450b的倾斜调节而能够调节形成棘刺突起的刀痕的倾斜、深度。
不仅如此,其特征还在于,与上述第一、第二倾斜导向件450a、450b中某一个接触的旋转轮440通过左右操作杆600使马达底座420朝向左侧或右侧移动而被调节,其中,左右操作杆600呈杆状且通过第六马达610而沿着左右方向进行直线运动。
而且,其特征还在于,在形成棘刺突起之后被排出的上述缝合线100的拉出侧进一步具备刀具350,从而按一定长度切断上述缝合线100。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手术用线的突起形成方法,该方法利用前面所记载的手术用线的突起形成装置而形成手术用线的突起,所述手术用线的突起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缝合线引出准备步骤S100,其将卷绕于线轴110的缝合线100经由第一、第二张紧辊200、210、以及摩擦辊300之间而朝向拉出侧排列,以能够引出缝合线100;突起形成方向设定步骤S110,其若缝合线100维持在能够引出的状态,则确定并设定将形成于缝合线100的突起是沿着缝合线100的长度方向形成还是沿着与长度方向相反的一侧形成;突起形成开始步骤S120,其若突起形成方向设定结束,则引出缝合线100,并且使突起形成刀400前进的同时旋转,与此同时使突起形成刀400沿着斜线方向移动而在缝合线100的表面沿着设定的方向划出刀痕;以及切割步骤S130,其若形成一定长度或与设定个数相应的突起,则利用刀具350而按一定长度剪断缝合线100。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自动形成棘刺突起(cogs),因而提高生产率且增大生产成品率;由于通过程序控制而能够依次精巧地形成棘刺突起,因而提高质量;由于能够进行大量生产,因而能够得到降低制造成本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形成有棘刺突起的缝合线的示例图。
图2是示意性地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手术用线(=缝合线)的突起形成装置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3和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手术用线的突起形成装置的示例性局部立体图。
图5至图8是构成根据本发明的手术用线(=缝合线)的突起形成装置的各主要配件的局部示例图。
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手术用线的突起形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形成于缝合线的突起的各种例的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而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在说明本发明之前需要说明的是,下面的特定的构造乃至各功能的说明仅仅是出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概念的实施例的目的而例示的,根据本发明的概念的各实施例能够以多种方式实施,而不得解释为限定于本说明书中所说明的各实施例。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概念的实施例能够实施多种变更且能够具有各种方式,因而要将各特定实施例在附图中例示并在本说明书中详细地说明。但这并不是将根据本发明的概念的各实施例限定在特定的公开的方式,而应当理解为包括属于本发明的思想以及技术范围的所有变更物、等同物乃至替代物。
本发明以利用锋利的刀在细线的表面形成突起(cogs),所述线在进入皮肤时突起卡在肌肉,从而维持所期望的拉力的方式构成。
此时,由于突起的用途互不相同,因此突起的形状也有必要多样地制作。
为了具体实现起见,在本发明中,以调节在线上形成突起的刀的动作方向和大小等的方式构成,而这样一来,以将所期望的形状预先设计并存储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之后,按照其设定值而控制多轴的马达,从而自动加工的方式构成。
更具体地讲,如图2和图5中所图示,根据本发明的手术用线的突起形成装置包括卷绕有缝合线100的线轴110。
而且,上述线轴110以通过设置于下部的第一马达120而能够旋转的方式构成。
这里,通过图示于图5的线轴底座130而进行上述第一马达120的固定、上述线轴110的设置,而如这种线轴底座130那样的板状的板设置构造,一般来讲广为人知,因此省略具体说明。
并且,与上述线轴110留有间距而具备第一张紧辊200,且与上述第一张紧辊200错开而具备第二张紧辊210,从而构成为,上述缝合线100通过经由上述第一、第二张紧辊200、210而能够维持一定张力。
此时,上述第一、第二张紧辊200、210各自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张紧辊底座220上,而尤其是第一张紧辊200以为了调节张力而能够移动的方式构成。
即、如图5中所图示,上述第一张紧辊20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轴固定于操作件230的一端部上表面,上述操作件230的另一端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轴固定于上述张紧辊底座220上。
而且,拉伸弹簧240的一端固定于上述操作件230的长度一部分,且拉伸弹簧240的另一端固定于上述张紧辊底座220上。
因此,上述第二张紧辊210设置在比第一张紧辊200还靠内侧的部位,换句话说,上述第二张紧辊210偏斜设置于与设置有上述拉伸弹簧240的位置相反的一侧,因此,虽然经第一张紧辊200而经由第二张紧辊210的缝合线100要将第一张紧辊200拉向第二张紧辊210侧,但由于上述拉伸弹簧240在相反方向上弹性引拉,因而上述缝合线100能够维持适当张力。
除此之外,在上述第一张紧辊200的下方位置的张紧辊底座220形成有长孔形态的游动槽250,从而以上述第一张紧辊200的辊轴一部分即下端以插入于上述游动槽250的状态能够沿着游动槽250在其内部移动的方式构成。
此时,上述游动槽250沿着上述第一、第二张紧辊200、210所彼此相对的方向形成,在上述游动槽250的一端,优选在离上述第二张紧辊210近的一侧端部内设置限位开关260。
这里,上述限位开关260输出用于控制上述线轴110驱动用第一马达120的驱动的信号,而例如在从线轴110退绕的缝合线100的长度并不足够的情况下,缝合线100的张力变强,因此其结果,缝合线100克服拉伸弹簧240的弹性力而将第一张紧辊200拉向第二张紧辊210侧,此时辊轴触碰具备于游动槽250内部的限位开关260,这样一来,第一马达120通过限位开关260的信号而旋转,由此将卷绕于线轴110的缝合线100退绕而解除过度的张力并维持张力适当的状态,使得缝合线100持续而顺利地供给。
另一方面,如图2至图4和图6所示,构成为通过了上述第二张紧辊210的缝合线100被引入一对摩擦辊300之间而被引拉。更准确地讲,是上述摩擦辊300朝向相反方向挤压缝合线100的形态,从线轴110一侧观察时,成为被引拉的形态。因此,作用于缝合线100的张力首先通过上述摩擦辊300而产生。
此时,在上述摩擦辊300中某一个下部设置有第二马达310,以使上述摩擦辊300旋转驱动的方式设置上述第二马达310,理想的是,在上述摩擦辊300的表面施加有粗糙度,以能够准确而无滑动地挤压缝合线100。
作为更优选方式,可以采用在上述摩擦辊300的表面涂覆人造钻石的方式。
另外,能够进一步具备利用杠杆原理能够敞开、闭合设置有摩擦辊300的辊固定块302的辊拉开杆304,以能够拉开上述摩擦辊300。
在该情况下,虽然未图示但上述一对辊固定块302通过弹簧而弹性配合,上述一对辊固定块302构成为,若在利用上述辊拉开杆304拉开摩擦辊300而进行缝合线100塞入及位置调整等作业之后放开,则通过弹性力而自动地闭合。
而且,在上述摩擦辊300的相邻位置具备托座320,在上述托座320的上部具备按压板330,上述按压板330以通过第三马达340而能够以一定周期上下移动的方式构成。
在该情况下,上述按压板330的周期性的上下运动如图4所示,在上述第三马达340的旋转轴固定有上下移动凸轮342,若具备弹性恢复构造(利用弹簧),则能够容易地进行所述运动,使得上述按压板330由上述上下移动凸轮342所能够抬起落下。
并且,上述缝合线100经过上述按压板330的下部,在上述按压板330下降时,按压板330将缝合线100按压而固定在托座320上表面,若按压板330抬升,则缝合线100不被固定,因此成为能够移动的状态。
当然,就上述第三马达340而言,未必一定使用进行旋转运动的马达,作为能够非常容易地设计的其它方法,还能够使用小型气压或液压缸。
不仅如此,若将上述摩擦辊300中某一个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构成,则贴合行进的缝合线100能够以被扭拧的形态行进,换句话说,能够以螺旋式行进,因此能够以进一步更多样的形态来具体实现棘刺突起(cog)的形成。
在该情况下,上述摩擦辊300中某一个一边旋转一边上下移动的方式可以是前面所说明的凸轮方式,而且能够具备如其它气缸那样的另外公知的升降机构而进行调节,以能够沿上下在细小的范围内移动,通过调节该移动,还能够控制拧缝合线100的程度。
再有,在上述托座320的端部即上述缝合线100所移动而排出的方向侧设置有切断剪刀350(参照图2),从而形成有棘刺突起的缝合线100被切断成一定长度,被切断的缝合线100下落至托盘360而被容纳。
此时,如图3中所图示,上述切断剪刀350其一侧剪刀刃固定于支撑块SB,另一侧剪刀刃与螺线管312链接,从而能够将按照上述螺线管312的动作而行进的缝合线100切断成一定长度。
另一方面,如图2和图7的(a)、(b)中所图示,在上述托座320的前方具备突起形成刀400。这里,(a)是侧示意图,(b)是重要部分俯视图。
上述突起形成刀400固定于传感器基准盘412上而以在一定角度内旋转的方式构成,其中,传感器基准盘412固定于第四马达410的旋转轴上。
此时,上述第四马达410须在一定角度内执行准确而顺利的反复旋转,因此优选使用步进马达。
而且,上述第四马达410固定于马达底座420,而上述马达底座420为大致形状的托架,如图7的(b)所示,在马达底座420折弯的下端面形成有从其一端切削成一定深度的形状的操作导槽430。
而且,在上述折弯的下端面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固定有具有大于上述马达底座420宽度的直径的旋转轮440,且上述旋转轮440以通过一对第一、第二倾斜导向件450a、450b而能够被引导的方式构成,其中,上述一对第一、第二倾斜导向件450a、450b将上述旋转轮440置于中间而在水平状态下沿着前后方向即突起形成刀400的长度方向倾斜排列。
在该情况下,上述旋转轮440在固定于上述马达底座420的下端上表面的状态下,随马达底座420朝向左侧或右侧移动而与上述第一、第二倾斜导向件450a、450b中某一个相对的面接触,并顺着所述面移动而使马达底座420沿着斜线方向移动。
换句话说,上述突起形成刀400在朝向缝合线100前进时,与缝合线100接触,并且突起形成刀400并不是停留于一处而是在缝合线100的长度方向沿着缝合线100所行进的方向或与其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能够划出刀痕。
如果突起形成刀400不是这样移动,则制作不出图1中所例示那样的倾斜形刀痕,且只能对一处垂直地下刀,导致该部位抗拉强度极度削弱,从而会容易断掉。然而,在本发明中是顺利地形成斜线形刀痕,而这一过程是通过自动化来实现,从而非为人工的机械就能够进行加工,这一点是本发明的非常重要的特征之一。
况且,利用如千分尺460那样的微调机构使上述第一、第二倾斜导向件450a、450b的前端联为一体并以螺丝扣方式使其能够同时移动而调节倾斜角,从而能够自如地调节形成棘刺突起的刀痕的倾斜、深度等。
不仅如此,为了能够进行这种动作,上述马达底座420不仅要能够前后移动还要能够左右移动,为此至少包括2个LM(Linear Motion,直线运动)导向件。
即、在上述马达底座420的下端面一部分沿着宽度方向形成左右移动滑块422,上述左右移动滑块422装配于左右移动LM导向件424,上述左右移动LM导向件424固定于前后移动滑块426的上表面,在上述前后移动滑块426的下端面沿着长度方向固定前后移动LM导向件428,上述前后移动LM导向件428装配于底座板470的上表面。
因此,就上述马达底座420而言,以上述底座板470为基准时,前后移动滑块426能够沿着前后移动LM导向件428而朝向前后方向移动,而上述左右移动LM导向件424在前后移动滑块426的上表面固定成一体,其结果,上述左右移动LM导向件424也一起朝向前后方向移动,并且左右移动滑块426装配于上述左右移动LM导向件424从而能够朝向左右方向移动。
因此,上述马达底座420在前进的同时还能够沿着左右方向移动,且通过上述第一、第二倾斜导向件450a、450b而能够被导向倾斜方向。
另外,在上述前后方向滑块426的一侧面垂直地固定有连接件480,在上述连接件480的突出端部沿着与其正交的方向并以贯通的状态啮合有滚珠丝杠490,上述滚珠丝杠490与第五马达500的旋转轴连接。
此时,如图7的(a)所示,就上述连接件480的位置而言,由于与马达底座420留有间距而配置于马达底座420的下部,因此,形成以一边与设置于马达底座420的下端上表面的旋转轮440接触一边进行引导的方式排列的第一、第二倾斜导向件450a、450b的下部空间,从而不会发生彼此干扰的情况。
并且,在上述操作导槽430中垂直地排列杆状的左右操作杆600,在上述左右操作杆600的上端设置有第六马达610,从而能够使上述左右操作杆600随第六马达610的旋转方向而朝向左侧即第一倾斜导向件450a侧移动或朝向右侧即第二倾斜导向件450b侧移动。
在该情况下,上述第六马达610和左右操作杆600偏心固定于圆盘上,从而能够以凸轮方式进行工作。
由此,若上述左右操作杆600朝向左侧移动,则马达底座420顺着左右移动LM导向件424一起朝向左侧移动,而此时,若旋转轮440与上述第一倾斜导向件450a接触,则第六马达610停止驱动,其结果,上述旋转轮440以沿着上述第一倾斜导向件450a的接触面移动的方式构成,反之亦然。
此时,上述第六马达610为了移动的迅速性而须使用齿轮传动马达,因此具有惯性力,从而如图4那样只有使用弹性片612才能使其具有游动性地工作。
并且,就上述第六马达610的控制而言,能够以在确定棘刺突起的形成方向时预先设定在PLC而自动调节的方式构成。
例如,在上述旋转轮440顺着第一倾斜导向件450a移动的情况下所形成的是呈形成于图1(b)的下部的形状的棘刺突起(cog),在顺着第二倾斜导向件450b移动的情况下形成与图1(a)相同形状的棘刺突起。
而且,上述突起形成刀400,以刀刃具有倾斜并向上侧抬起的方式形成,且被倒角,从而刀刃并不是首先与缝合线100接触而是首先与具备于托座330的作业模(working die)的边缘接触,在该状态下,由于上述突起形成刀400一边进行旋转运动一边左右移动,因而就像刀刃沿着刃宽度方向侧翻那样一边旋转一边前进并朝向左侧或右侧移动,因此,在与缝合线100接触的瞬间,沿着斜线方向进行切开并进行稍微抬起的动作,从而能够准确地形成如图1中所例示那样的棘刺突起。
为了充分理解起见进一步说明如下:虽然突起的长度和深度取决于第四马达410的移动量,但长度与深度之比取决于初始设定的千分尺460。
也就是说,即使通过第四马达410而有了相同的移动量,但cog即突起的长度也因突起形成刀400的角度而会有变化。换句话说,突起的长度随第四马达410的旋转轴倾斜角而会变化。
因此,为了使具有0.1-0.6mm之多种粗细的线即缝合线100顺利地加工而不会被断开,上述突起形成刀400须在与第四马达410的中心总是一致的状态下倾斜固定。
另外,在形成突起时能够使左、右的大小和深度相异,也能够使其相同,而这是通过确定深度与长度之比而实现,自突起形成刀400的倾斜的刀刃与缝合线100的表面交叉而相交的瞬间起开始形成突起。
因此,若刀刃一开始就沿着斜线与缝合线100接触,则产生过薄的表皮,因此,须以在刀刃适当地进入的状态下使刀刃一边旋转一边侧翻而能够划出所期望的形态的刀痕的方式构成。
为此,如图7的(b)所示,若在第一、第二倾斜导向件450a、450b的后端进一步链接第一、第二水平导向件G1、G2而引导旋转轮440,则上述旋转轮440首先顺着第一、第二水平导向件G1、G2中所接触配置的某一个而直线行进,而自第一、第二水平导向件G1、G2末尾处开始顺着第一、第二倾斜导向件450a、450b中某一个而斜线移动,因此能够充分克服上述的问题。
例如,若是上述旋转轮440通过第六马达610而调节成与第一水平导向件G1相接的情况,则上述旋转轮440首先顺着上述第一水平导向件G1进行直线运动,而自第一水平导向件G1的末端即与第一倾斜导向件450a的链接处开始顺着上述第一倾斜导向件450a倾斜移动,换句话说,沿着斜线方向移动,因此突起形成刀400以具有倾斜角的状态并以直线运动方式朝向缝合线100进刀,而在与缝合线100抵接的瞬间,突起形成刀400通过第四马达410而旋转并侧翻的同时顺着第一倾斜导向件450a而沿着斜线方向移动,由于这种现象而在缝合线100形成大致V形或海鸥形状的突起即棘刺突起。
因此,通过使上述第一、第二水平导向件G1、G2与第一、第二倾斜导向件450a、450b相遇的位置可变,从而能够自如地变更刀痕深度,且如图10中所例示,将突起的形状和方向、深度、大小等均能够以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装置来形成,因而预计使其效能最大化。
而且,就突起形成而言,突起自缝合线100的表面与刀刃的倾斜处相遇的那一瞬间起就开始形成,而将缝合线100的方向和刀刃所就位的状态看作一个平面时,在缝合线100与刀刃正交的情况下并不形成突起,若达到稍大的100°左右,则按照移动量而形成突起。
此时,即便缝合线100与刀刃相遇也要使刀刃插入缝合线100,则无论是从X、Y轴还是从缝合线100所引出的入口即正面观察,刀刃都要以刀尖部位相对于运动方向稍微上翘的形态倾斜。这样一来,即便缝合线400与刀刃相遇也通过刀刃的倾斜以及移动马达轴的移动而与第四马达410的倾斜的角度相应地形成突起的长度,且深度由刀刃的倾斜所确定。
这样,之所以倾斜地配置突起形成刀400的刀刃,是为了引导突起形成刀400在与缝合线100接触瞬间产生轻柔的接触,这样一来,深度也随倾斜而变深,因此能够调节深度。
另外,若将突起形成刀400构成为能够沿着Z轴即高度方向移动,使得刀刃顺利地进行加工而不会在结构上出现碰撞,则更佳。
这样,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由于其调整点过多,因此须构成如下:即使因错误调整而导致刀刃与托座等板碰撞,也在所接触的刀刃与板之间通电,从而以紧急停止装置或能够避开的方式进行驱动控制,由此能够进行安全的动作并防止刀刃或装置破碎或破损。
不仅如此,如果是缝合线脱离路径的场合,则不能进行加工,因此,若构成为在上述缝合线100的移动路径上具备能够确认其脱离与否的传感器而在脱离时能够予以警报或停止设备运转并对于脱离进行校正,则更佳。
进而,由于一次就使用几十个缝合线100,因此,理想的是进一步包括定位机构,使得缝合线100的前、后准确地定位以提高处理效率。
而且,就缝合线100的加工而言,通过输入于PLC的数据而进行加工,而作为这些数据如图10中所例示那样,能够预先输入并定义突起的个数、突起的方向、缝合线的旋转方向、突起的间距、突起的深度、突起的长度、刀刃的切断面弯度、刀刃的进入角度、未加工部分的长度、切断位置、将多种类型一次就成批生产还是每次生产一种、将多种类型一次就成批生产还是生产全部、如何定下生产个数等。因此,非常适合于自动生产,且能够以一个装置来形成多种类型的突起。
以这种结构构成的本发明通过如下方法而形成棘刺突起。
即、如图9中所图示,首先执行缝合线引出准备步骤S100。
上述缝合线引出准备步骤S100是将缝合线维持在能够引出的状态的步骤,使前面所说明的第二马达310旋转而将贴合于摩擦辊300的缝合线100朝向拉出侧挤压而完成缝合线引出。
这样一来,卷绕于线轴110的缝合线100由多个张紧辊所一边维持适当张力一边退绕而被引出。
若缝合线100通过上述步骤而维持在能够引出的状态,则执行突起形成方向设定步骤S110。
上述突起形成方向设定步骤S110是确定并设定将形成于缝合线100的突起是朝向缝合线100的长度方向形成还是朝向与长度方向相反的一侧形成的步骤,例如,在形成突起时对个数进行计数,若超过设定个数,则使马达底座420移动而转换方向,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控制。
这样一来,若突起形成方向设定结束,则执行突起形成开始步骤S120,在该步骤引出缝合线100,并且分别控制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马达120、310、340、410、500、610而使突起形成刀400前进的同时旋转,与此同时使突起形成刀400沿着斜线方向移动而进行在缝合线100的表面沿着设定的方向划出刀痕的作业。
此时,按照所设定的次序自动执行各动作,即、按压板330随突起形成刀400的移动而下降而按住缝合线100以防缝合线100移动。
此后,若形成一定长度或与设定个数相应的突起,则执行切割步骤S130,在该步骤利用切断剪刀350而按一定长度剪断缝合线100。
这样,根据本发明的手术用线的突起形成装置及其方法完全改进作业人员曾一一地手工操作的现有方式而以机械方式自动形成突起,从而不仅有助于生产率提高还有助于质量提高,且能够进行大量生产从而能够节减制造成本。
符号说明
100—缝合线,110—线轴,120—第一马达,200—第一张紧辊,210—第二张紧辊,300—摩擦辊,310—第二马达,340—第三马达,400—突起形成刀,410—第四马达,500—第五马达,610—第六马达。

Claims (11)

1.一种手术用线的突起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线轴(110),其上卷绕有缝合线(100);
第一、第二张紧辊(200、210),其以一定张力保持从上述线轴(110)退绕的缝合线(100);
一对摩擦辊(300),其引拉上述缝合线(100)而使缝合线(100)以朝向拉出侧排出的方式通过;
按压板(330),其进行升降动作,且临时固定由上述摩擦辊(300)所朝向拉出侧行进的缝合线(100);以及,
突起形成刀(400),其朝向由上述按压板(330)所固定的缝合线(100)前进的同时旋转,并且朝向左侧或右侧斜线移动,从而在上述缝合线(100)的表面划出斜线形刀痕而形成棘刺突起,
上述突起形成刀(400)以能够调节角度的方式固定于第四马达(410)的旋转轴上;上述第四马达(410)固定于形状的马达底座(420);在上述马达底座(420)的折弯的下端面固定有具有大于该马达底座(420)宽度的直径的旋转轮(440);上述旋转轮(440)以与将其置于中间而倾斜排列的一对第一、第二倾斜导向件(450a、450b)中某一个接触的方式配置;上述马达底座(420)以通过多个滑块(422、426)和直线运动导向件(424、428)而能够沿着X、Y方向移动的方式构成;上述马达底座(420)以与由第五马达(500)所自转的滚珠丝杠(490)连接而能够移动的方式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用线的突起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一对摩擦辊(300)的表面施加有粗糙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用线的突起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对摩擦辊(300),其中某一个能够沿着上下方向移动,从而以使行进的缝合线(100)一边扭拧一边输送的方式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用线的突起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对摩擦辊(300),以将彼此之间通过利用杠杆原理进行动作的辊拉开杆(304)而能够拉开的方式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用线的突起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第二倾斜导向件(450a、450b)的前端利用微调机构即千分尺(460)相互连接,通过第一、第二倾斜导向件(450a、450b)的倾斜调节而能够调节形成棘刺突起的刀痕的倾斜、深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用线的突起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第二倾斜导向件(450a、450b)的各自一端进一步链接有直线型第一、第二水平导向件(G1、G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术用线的突起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上述第一、第二倾斜导向件(450a、450b)中某一个接触的旋转轮(440)通过左右操作杆(600)使马达底座(420)朝向左侧或右侧移动而被调节,其中,左右操作杆(600)呈杆状且通过第六马达(610)而沿着左右方向进行直线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用线的突起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棘刺突起之后被排出的上述缝合线(100)的拉出侧进一步具备切断剪刀(350),从而按一定长度切断上述缝合线(10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术用线的突起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切断剪刀(350)将通过螺线管(312)而行进的缝合线(100)切断成一定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用线的突起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起形成刀(400)与具备有上述按压板(330)的托座(320),以因误动作而相互接触时被通电而紧急停止动作以保护装置的方式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用线的突起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手术用线的突起形成装置,由PLC所控制,输入于上述PLC而能够进行可变处理的数据包括突起的个数、突起的方向、缝合线的旋转方向、突起的间距、突起的深度、突起的长度、刀刃的切断面弯度、刀刃的进入角度、未加工部分的长度、切断位置,且能够预先输入并定义将多种类型一次就成批生产还是生产全部以及如何定下生产个数。
CN201480061210.XA 2013-11-07 2014-11-06 手术用线的突起形成装置及其方法 Active CN1057453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30134638A KR101550103B1 (ko) 2013-11-07 2013-11-07 수술용 실의 돌기 형성장치 및 그 방법
KR10-2013-0134638 2013-11-07
PCT/KR2014/010626 WO2015069042A1 (ko) 2013-11-07 2014-11-06 수술용 실의 돌기 형성장치 및 그 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45371A CN105745371A (zh) 2016-07-06
CN105745371B true CN105745371B (zh) 2018-02-23

Family

ID=53041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61210.XA Active CN105745371B (zh) 2013-11-07 2014-11-06 手术用线的突起形成装置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949736B2 (zh)
JP (1) JP2017505860A (zh)
KR (1) KR101550103B1 (zh)
CN (1) CN105745371B (zh)
WO (1) WO20150690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488406T3 (es) 2007-09-27 2014-08-27 Ethicon Llc Suturas de auto-retención que incluyen elementos de retención a tejido con resistencia mejorada
NZ603886A (en) 2010-05-04 2014-12-24 Ethicon Llc Self-retaining systems having laser-cut retainers
NZ704802A (en) 2010-11-09 2015-12-24 Ethicon Llc Emergency self-retaining sutures and packaging
US20130172931A1 (en) 2011-06-06 2013-07-04 Jeffrey M. Gros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soft palate tissue elevation procedures
US9533446B2 (en) 2014-10-21 2017-01-03 Ethicon, Inc. Suture having a restraining element at an end and method and use thereof
US10213197B2 (en) 2014-10-21 2019-02-26 Ethicon Llc Suture having a restraining element at an end and method and use thereof
KR101642962B1 (ko) * 2015-11-05 2016-07-26 (주)제이월드 봉합사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D869656S1 (en) * 2016-04-12 2019-12-10 Jason P. Adams Single strand bi-directional barb suture with coating shield
USD872861S1 (en) * 2016-04-12 2020-01-14 Jason P. Adams Double strand twist bi-directional barb suture with single coating shield
USD870282S1 (en) * 2016-04-12 2019-12-17 Jason P. Adams Single strand bi-directional barb suture with coating shield
USD865176S1 (en) * 2016-04-12 2019-10-29 Jason P. Adams Double strand bi-directional barb suture with single coating shield
USD870283S1 (en) * 2016-04-12 2019-12-17 Jason P. Adams Single strand bi-directional suture with coating shield
USD867591S1 (en) * 2016-04-12 2019-11-19 Jason P. Adams Single strand mono-directional barb loop suture with single coating shield
CN107049388B (zh) * 2016-11-25 2019-03-05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一种外科手术线切线装置
KR101841392B1 (ko) * 2017-06-19 2018-05-04 박범수 리프팅 시술용 원실 터닝장치
KR101873162B1 (ko) * 2017-06-19 2018-06-29 박범수 리프팅 시술용 원실의 코그 성형장치
CN107199585B (zh) * 2017-07-31 2024-03-12 许芮 一种线材倒刺裁切成型装置
KR101870110B1 (ko) * 2018-02-07 2018-06-21 에이치에스티(주) 의료용 매선실의 제조설비
ES2829806T3 (es) * 2018-05-08 2021-06-02 Hoefliger Harro Verpackung Dispositivo y procedimiento para acortar a medida la longitud de material de sutura quirúrgica
KR102013661B1 (ko) * 2018-06-14 2019-08-23 에이치에스티(주) 의료용 매선실의 가공 시스템
CN108836408A (zh) * 2018-07-04 2018-11-20 于云龙 一种用于埋线提拉的锯齿缝合线(带刺)及其制作方法
CN110051396B (zh) * 2019-04-29 2020-06-02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一种手术专用的可调节张力缝线拉线器
CN113566770A (zh) * 2021-06-18 2021-10-29 宁波昌扬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检测弯曲度的设备
WO2023167380A1 (ko) * 2022-03-04 2023-09-07 주식회사 현대메디텍 생분해성 실 제조 장치 및 방법, 그에 의해 제조되는 생분해성 실
KR102517532B1 (ko) * 2022-10-25 2023-04-05 (주)제테마 코그가 형성된 리프팅실의 제조 시스템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리프팅실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7455A (zh) * 2001-08-31 2004-11-17 ������ҩ��ҵ���޹�˾ 在缝合线上形成倒刺的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装置
CN101401735A (zh) * 2007-09-17 2009-04-08 Tyco医疗健康集团 在缝合线上形成倒刺的方法
CN103068324A (zh) * 2010-05-04 2013-04-24 伊西康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激光切割固位刺的自固位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635933A1 (de) * 1967-02-11 1972-02-24 Schubert & Salzer Maschinen Vorrichtung zum Abtrennen von Faeden an Rundstrickmaschinen
US3620114A (en) * 1970-03-09 1971-11-16 Judelshon Inc Oscar I Sheet material cutting machine
JP2646190B2 (ja) * 1994-03-29 1997-08-25 株式会社サン・エム商会 合成樹脂製格子状織物の織成装置
CN1162315C (zh) * 1999-03-13 2004-08-18 苏拉有限及两合公司 在卷筒更换时用来引导和切断输入的长丝的装置和方法
US7624487B2 (en) * 2003-05-13 2009-12-01 Quill Medical,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barbs on a suture
KR100465670B1 (ko) * 2003-08-07 2005-01-13 조종섭 날개사 절단장치
US20050234480A1 (en) * 2004-04-16 2005-10-20 Sang-Hak Nam Thread processing device
KR100880679B1 (ko) * 2007-04-30 2009-01-30 김종환 주름살 제거용 특수사 제조장치
EP2242430B1 (en) * 2008-01-30 2016-08-17 Ethicon,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self-retaining sutures
US8402621B2 (en) * 2009-04-29 2013-03-26 Covidien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forming barbs on a suture
AU2011248466B2 (en) * 2010-04-29 2015-03-19 Angiotech Pharmaceuticals, Inc. High-density self-retaining sutures,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and method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7455A (zh) * 2001-08-31 2004-11-17 ������ҩ��ҵ���޹�˾ 在缝合线上形成倒刺的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装置
CN101125096A (zh) * 2001-08-31 2008-02-20 奎尔药业公司 在缝合线上形成倒刺的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装置
CN101401735A (zh) * 2007-09-17 2009-04-08 Tyco医疗健康集团 在缝合线上形成倒刺的方法
CN103068324A (zh) * 2010-05-04 2013-04-24 伊西康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激光切割固位刺的自固位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50053008A (ko) 2015-05-15
KR101550103B1 (ko) 2015-09-03
CN105745371A (zh) 2016-07-06
US20160278769A1 (en) 2016-09-29
WO2015069042A1 (ko) 2015-05-14
US9949736B2 (en) 2018-04-24
JP2017505860A (ja) 2017-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45371B (zh) 手术用线的突起形成装置及其方法
JP2003522855A (ja) 横編機および編成法
CN107706695A (zh) 连接器的插针机
US4503664A (en) Rope chain machine
JP2017516468A (ja) 一つあるいは複数の生地シートから生地片のブランクを作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DE102006021425A1 (de) Trenn- und Positioniereinrichtung
KR100880679B1 (ko) 주름살 제거용 특수사 제조장치
US7165554B2 (en) Automatic hair implanter for manufacturing wig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wig
KR20200000816A (ko) 봉합사용 프레스 성형장치
US20220001635A1 (en) System for cutting strips using helical knives and corresponding cutting method
EP2881506A1 (de) Vorrichtung zur Fadenseparierung
CN1326481C (zh) 用于假发制造的针
EP1182287B1 (de) Blindstichnähvorrichtung
US9908251B2 (en) Method of cutting tubular members and apparatus therefor
KR101611880B1 (ko) 와이어 가공 장치
KR101692467B1 (ko) 엠보 형상을 갖는 시술용 실,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5647251A (zh) 一种低绕制比弹簧的生产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US3584449A (en) Garland twisting machines or apparatus
CN106737955B (zh) 一种棉芯棒自动切割机
DE1435833B1 (de)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und Anbringung von Reissverschluss-Gliederreihen
KR101950232B1 (ko) 미늘 봉합사 제조방법 및 제조장치
KR20050008753A (ko) 라벨 제조 공정 및 그 공정의 실행을 위한 장치
CN210312989U (zh) 一种稳定型双传动系统
KR102094872B1 (ko) 광섬유 이식기의 피딩장치
KR101754967B1 (ko) 수직형 와이어의 360도 미늘형성 자동화장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