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31218B - 一种接力式楼道电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力式楼道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31218B
CN105731218B CN201610282131.2A CN201610282131A CN105731218B CN 105731218 B CN105731218 B CN 105731218B CN 201610282131 A CN201610282131 A CN 201610282131A CN 105731218 B CN105731218 B CN 1057312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l
track
wheel
frame
railc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8213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31218A (zh
Inventor
竺圣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aokedao Loudao Elevator Co ltd
Zhejiang Jialu Corridor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Is Road Passageway Lift Co Ltd Ve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Is Road Passageway Lift Co Ltd Very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Is Road Passageway Lift Co Ltd Very
Priority to CN20161028213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312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312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312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312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312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9/00Kinds or type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9/06Kinds or type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inclined, e.g. serving blast furn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2Guideways; Guides
    • B66B7/023Mounting mean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力式楼道电梯,包括轨道箱体和轨道车;轨道箱体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上轨道架和下轨道架;上轨道架本体的外侧开有轨道槽,上轨道架本体的下侧设有第二凸轨;下轨道架本体上设有第三凸轨;轨道轮组包括轨道轮座,轨道轮座下部设有两个第三U形轨道轮,轨道轮座上部以能够调整的方式安装有第二U形轨道轮;轨道轮组中的第二U形轨道轮与第二凸轨呈U形紧凑配合,并且轨道轮组中的第三U形轨道轮与第三凸轨呈U形紧凑配合,轨道车下部轨道轮座固定连接,轨道车上部与安装在轨道槽内的轨道轮连接;第二U形轨道轮和第三U形轨道轮的转轴互相平行。本技术方案轨道车运行更加稳定,电梯故障大大减少,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接力式楼道电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力式楼道电梯。
背景技术
我国在八九十年代及其后修建的多层住宅(5~9层),由于未安装电梯,使得多层住宅的垂直交通问题成为困扰城市老年人口最为关键的问题,现有相当比例的老年人常坐楼监。各级政府也在努力尝试、寻找解决该问题的途径,尤其是广州、上海、北京等地在试点老旧多层住宅安装箱体电梯的方案,但在试点的过程中发现,老旧多层住宅加装箱体电梯存在着审批程序复杂、井道占用的土地面积无法批复、改造费用高、施工周期长、低高层住户受益不均等产生的意见分歧、对低层住户采光通风造成影响甚至与现有的建筑规范有一定程度的冲突等系列问题,使得试点方案不断被搁浅。现有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是在楼道内设置多个紧靠墙壁或楼道护栏的升降电梯,在不影响楼道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解决老人的上下楼困难的问题。例如:公开号为CN100572249C、CN102219142A等专利文献公开的接力式楼道电梯,该楼道电梯包括架设在楼道坡度方向上的轨道箱体(梯架),所述轨道箱体内架设有上轨道、下轨道和轨道车,所述轨道车下部安装有可折叠翻出的踏板,轨道车顶部安装有可供乘客站立时使用的扶手。使用时,轨道箱体上的开门装置打开,踏板从轨道箱体内翻出放平,人踩在踏板上手扶扶手,轨道车开始载人行走,不使用时,开门装置打开踏板收入轨道箱体内。但是,这些结构的楼道电梯存在下述问题:电梯采用站立式载人,对于存在站立困难的老人使用非常不便;整个轨道车都收纳在轨道箱体(梯架)内,造成轨道箱体(梯架)体积较大,需要占用较多的楼道空间。为此,公开号为CN105151955A、CN104973486A等专利文献均公开了座椅式楼道电梯。
但是,现有技术中,接力式楼道电梯,包括架设在楼道坡度方向上的轨道箱体,轨道箱体内架设有轨道,轨道设置有轨道车,轨道车通过钢丝绳驱动机构牵引沿轨道上下移动运行,钢丝绳绕经定滑轮后由钢丝缠绕筒缠绕收放。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下述问题:钢丝绳在钢丝缠绕筒上混乱缠绕导致钢丝绳无法正常收放影响使用安全;轨道车运行不够稳定,电梯维修频繁;轨道箱体结构复杂,这样的电梯需要整体运送,不方便运输和安装。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接力式楼道电梯,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轨道车运行更加稳定,电梯故障大大减少,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接力式楼道电梯,包括架设在楼道坡度方向上的轨道箱体(3)和安装在楼道平台上的控制柜(4),所述轨道箱体(3)内架设有轨道,轨道上设有轨道车(2),轨道车(2)通过钢丝绳(47)牵引沿轨道上下移动运行;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箱体(3)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上轨道架(34)和下轨道架(33),上轨道架(34)和下轨道架(33)均为型材;所述轨道车包括位于轨道箱体(3)外的车架(201)和位于轨道箱体(3)内的轨道轮组,车架(201)通过连接件(203)与轨道轮组连接;上轨道架(34)中,上轨道架本体的外侧开有轨道槽,轨道槽开口向外,上轨道架本体的下侧设有第二凸轨(345),轨道轮组中的第二U形轨道轮(208)与第二凸轨(345)呈U形配合并滚动连接;下轨道架(33)中,下轨道架本体上设有第三凸轨(331),轨道轮组中的第三U形轨道轮(211)与第三凸轨(331)呈U形配合并滚动连接;所述轨道轮组包括轨道轮座(210),轨道轮座(210)下部设置有两个第三U形轨道轮(211),轨道轮座(210)上部以能够调整的方式固定连接有两个轨道轮架(209),每个轨道轮架(209)上均安装有第二U形轨道轮(208);其中,轨道轮组中的第二U形轨道轮(208)与第二凸轨(345)呈U形紧凑配合,并且轨道轮组中的第三U形轨道轮(211)与第三凸轨(331)呈U形紧凑配合,轨道车的车架(201)下部通过连接件(203)与轨道轮组中的轨道轮座(210)固定连接,轨道车的车架(201)上部与安装在上轨道架(34)的轨道槽内的轨道轮连接;第二U形轨道轮(208)和第三U形轨道轮(211)的转轴互相平行。
作为优选,所述轨道槽的上部内壁和下部内壁上上下相对设置有第一凸轨(342),上下两个第一凸轨(342)之间嵌设第一U形轨道轮(207),第一U形轨道轮(207)与上下两个第一凸轨(342)呈U形配合并滚动连接,第一U形轨道轮(207)的外端伸出轨道槽外并与轨道车的车架(201)上部连接,第一U形轨道轮(207)与第二U形轨道轮(208)的转轴互相平行。
作为优选,所述轨道轮座(210)上部与轨道轮架(209)之间通过腰形孔和紧固件固定连接:轨道轮座(210)上部开有腰形孔(2102),轨道轮架(209)下部开有连接孔(2093),紧固螺栓穿过腰形孔(2102)和连接孔(2093)后将轨道轮座(210)和轨道轮架(209)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轨道轮座(210)和轨道轮架(209)之间通过滑槽实现上下滑移调整并能通过紧固件锁紧固定或者楔块楔紧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轨道轮座(210)为铸件,其两侧壁A(2101)通过上下两个连接部连接一体,两个第三U形轨道轮(211)通过孔A(2104)安装在两侧壁A(2101)之间,连接件(203)通过三个孔B(2103)固定在外侧壁上。
作为优选,所述轨道轮架(209)为铸件,其两侧壁B(2091)通过下连接部连接一体,第二U形轨道轮(208)通过孔C(2092)安装在两侧壁B(2091)之间,轨道轮架(209)的侧壁上通过翻边(2094)形成有导向滑槽,轨道轮架(209)通过导向滑槽与轨道轮座(210)插套配合实现上下定向移动调整。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203)为U形铸件,该U形的内侧壁(2032)通过螺纹孔(2035)、紧固螺栓与轨道轮座(210)固定连接,该U形的外侧壁(2031)上开有弧形孔(2034)和中心孔(2033),轨道车的车架(201)下部通过弧形孔(2034)、中心孔(2033)和多个紧固件与连接件(203)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上轨道架(34)的两端分别与上连接体(36)和下连接体(37)固定连接,下轨道架(33)的两端分别与上连接体(36)和下连接体(37)固定连接,上轨道架(34)和下轨道架(33)之间通过上连接体(36)、下连接体(37)以及多个连接板(31)固定连接,上轨道架(34)和下轨道架(33)之间的外侧由侧封板(35)遮盖。
作为优选,所述上轨道架本体的外侧上部形成有遮挡部分轨道槽开口的遮盖边(341),上轨道架本体的外侧下部形成有用于安装侧封板(35)的挂接槽(343)。
作为优选,所述上轨道架本体的内侧设有若干个连接槽A(344),连接槽A(344)通过紧固件与连接板(31)固定连接;下轨道架本体的内侧设有若干个连接槽B(333),连接槽B(333)通过紧固件与连接板(31)固定连接。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通过上轨道架上的轨道槽和轨道轮承载一定范围的水平方向作用力;轨道轮组采用,第二U形轨道轮208与上轨道架的第二凸轨345呈U形配合,第三U形轨道轮211与下轨道架的第三凸轨331呈U形配合,这样使得轨道轮组也同样可以承载上下两个竖直作用力和一定范围的水平方向作用力,这样,大大提高了轨道车的运行稳定性,避免了晃动和故障多,并且轨道轮组的可调整式固定结构,也方便安装调试,采用型材制造的上下轨道架保证了加工精度和产品一致性。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发明,轨道车运行更加稳定,电梯故障大大减少,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轨道车座椅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电梯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后视图;
图6是图4的A-A剖视图;
图7是轨道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轨道轮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俯视图;
图10是图8的B-B剖视图;
图11是轨道轮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侧视图;
图13是上轨道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下轨道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轨道车的驱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描述涉及的方位均以楼道电梯安装好后的方位确定,如“内侧”是指电梯近楼道墙壁的一侧,“外侧”是指电梯近楼道走路空间的一侧。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所示的一种楼道电梯,包括架设在楼道坡度方向上的轨道箱体3和安装在楼道平台上的控制柜4(或控制柜1),所述轨道箱体3内架设有轨道,轨道上设有轨道车2,轨道车2通过钢丝绳驱动机构牵引沿轨道上下移动运行。
如图3所示的轨道箱体3,包括上轨道架34、下轨道架33、连接板31、上连接体36、下连接体37和侧封板35,上轨道架34和下轨道架33上下平行设置,上轨道架34的两端分别与上连接体36和下连接体37固定连接,下轨道架33的两端分别与上连接体36和下连接体37固定连接,上轨道架34和下轨道架33之间通过上连接体36、下连接体37以及多个连接板31固定连接,上轨道架34和下轨道架33之间的外侧由侧封板35遮盖。上轨道架34和下轨道架33均为型材。这样,可以将轨道箱体分为多个标准部件运输至现场进行组装,降低了运输安装成本,采用型材轨道架等标准件也保证了现场安装质量和运行可靠性。
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上连接体36和下连接体37可以是安装在轨道箱体3上下端面的若干连接板,也可以是与控制柜一体制造或隐藏在控制柜中。
如图3、图13所示的上轨道架34,其型材截面如图13所示,上轨道架本体的外侧开有轨道槽,轨道槽开口向外,轨道槽的上部内壁和下部内壁上上下相对设置有第一凸轨342,上下两个第一凸轨342之间嵌设第一U形轨道轮207,第一U形轨道轮207与上下两个第一凸轨342呈U形配合并滚动连接。上轨道架本体的外侧上部形成有遮挡部分轨道槽开口的遮盖边341,上轨道架本体的外侧下部形成有用于安装侧封板35的挂接槽343。上轨道架本体的内侧设有若干个连接槽A344,连接槽A344通过紧固件与连接板31固定连接。上轨道架本体的下侧设有第二凸轨345,轨道轮组中的第二U形轨道轮208与第二凸轨345呈U形配合并滚动连接。所述轨道槽、第一凸轨342、遮盖边341、挂接槽343、连接槽A344和第二凸轨345均沿型材延伸方向延伸。
如图3、图14所示的下轨道架33,其型材截面如图14所示,下轨道架本体上设有第三凸轨331,轨道轮组中的第三U形轨道轮211与第三凸轨331呈U形配合并滚动连接。下轨道架本体的外侧形成有遮挡在第三凸轨331外侧的遮挡壁332,下轨道架本体的内侧设有若干个连接槽B333,连接槽B333通过紧固件与连接板3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凸轨331、遮挡壁332和连接槽B333均沿型材延伸方向延伸。
如图2、图3所述的轨道车,包括位于轨道箱体3外的车架201和位于轨道箱体3内的轨道轮组,车架201通过连接件203与轨道轮组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车架201呈立板状,车架201上部安装有扶手206,车架201下部安装有脚踏板202,脚踏板202的内侧与车架201铰接从而能够实现翻转收起和放平,车架201中部安装有一个座板204,座板204的内侧与车架201铰接从而能够实现翻转收起和放平,这样,当乘客站立乘楼道电梯时,脚踏板202翻下并由车架201支撑放平以供乘客站立在脚踏板202上,乘客在乘坐的同时也可以放下一块座板用于搁放物品;当乘客需坐着乘楼道电梯时,座板204翻下并由车架201支撑放平以供乘客坐在座板上。这样,不仅可以满足站立困难的老人乘坐需要,轨道车的座板竖立收起,占用空间小也不影响楼道的正常使用。
上述脚踏板202与现有技术一致,优选采用电动翻转收起或放平。上述座板204可以是手动翻转收起或放平,也可以是电动翻转收起或放平。电动驱动机构可以使用现有技术中已有的结构。
如图7-12所示的轨道轮组,包括轨道轮座210,轨道轮座210下部的两端设置有两个第三U形轨道轮211,轨道轮座210上部以能够调整的方式固定连接有两个轨道轮架209,每个轨道轮架209上均安装有第二U形轨道轮208。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轨道轮座210上部与轨道轮架209之间通过腰形孔和紧固件固定连接:如图8所示,轨道轮座210上部开有腰形孔2102,轨道轮架209下部开有连接孔2093,紧固螺栓穿过腰形孔2102和连接孔2093后将轨道轮座210和轨道轮架209固定连接。
其他实施方式还有,如轨道轮座210和轨道轮架209之间通过滑槽实现上下滑移调整并能通过紧固件锁紧固定或者楔块楔紧固定。
如图8、图9、图10所示的轨道轮座210,为铸件,其两侧壁A2101通过上下两个连接部连接一体,两个第三U形轨道轮211通过孔A2104安装在两侧壁A2101之间,连接件203通过三个孔B2103固定在外侧壁上。如图11、图12所示的轨道轮架209,为铸件,其两侧壁B2091通过下连接部连接一体,第二U形轨道轮208通过孔C2092安装在两侧壁B2091之间,轨道轮架209的侧壁上通过翻边2094形成有导向滑槽(导向方向可以与轨道垂直,也可以与轨道呈一定夹角),轨道轮架209通过导向滑槽与轨道轮座210插套配合实现上下定向移动调整。如图4、图5、图6所示的连接件203,呈U形,铸件,该U形的内侧壁2032通过三个螺纹孔2035、紧固螺栓与轨道轮座210固定连接,该U形的外侧壁2031上开有弧形孔2034和中心孔2033,轨道车的车架201下部通过弧形孔2034、中心孔2033和多个紧固件与连接件203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弧形孔方便调节车架竖直位置,通过U形连接件连接车架和轨道轮组使得拆装调试更加方便。
安装时,先将轨道轮组放入轨道箱体3内,然后调节轨道轮座210上轨道轮架209的位置,使得轨道轮组中的第二U形轨道轮208与第二凸轨345呈U形紧凑配合,并且轨道轮组中的第三U形轨道轮211与第三凸轨331呈U形紧凑配合,然后将轨道轮架209与轨道轮座210紧固固定连接。轨道车的车架201下部通过连接件203与轨道轮组中的轨道轮座210固定连接,轨道车的车架201上部与预装在上轨道架34的轨道槽内的多个第一U形轨道轮207连接。第一U形轨道轮207、第二U形轨道轮208和第三U形轨道轮211的转轴互相平行。
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105151955A、CN104891308A等专利文献),轨道车下部通过下轨道轮在下轨道上移动,轨道车上部通过上轨道轮在上轨道上移动,其中,下轨道主要用于承重,上轨道主要用于倾侧承载(只能承载水平外拉力)。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轨道车因外侧受力而倾斜,这样导致上轨道轮受力大、不均匀容易磨损,而下轨道轮容易上浮造成轨道车上下晃动,运行稳定性差,电梯故障多。本发明中,第一U形轨道轮207嵌设在上下两个第一凸轨342之间并与它们呈U形配合,不仅可以承载上下两个竖直作用力,而且可以承载一定范围的水平方向作用力;轨道轮组采用,第二U形轨道轮208与上轨道架的第二凸轨345呈U形配合,第三U形轨道轮211与下轨道架的第三凸轨331呈U形配合,这样使得轨道轮组也同样可以承载上下两个竖直作用力和一定范围的水平方向作用力,这样,大大提高了轨道车的运行稳定性,避免了晃动和故障多,并且轨道轮组的可调整式固定结构,也方便安装调试,采用型材制造的上下轨道架保证了加工精度和产品一致性。
如图15所示的楼道电梯的驱动机构,包括架设在楼道坡度方向上的轨道箱体3和安装在楼道平台上的控制柜4,所述轨道箱体3内架设有轨道,轨道上设有轨道车2,轨道车2通过钢丝绳47牵引沿轨道上下移动运行,轨道箱体3内设有上定滑轮46、下定滑轮45,控制柜4内设有钢丝缠绕筒41、电机42、第一定滑轮44和转动轴43,转动轴43由电机42驱动转动,钢丝缠绕筒41套设在转动轴43上并与转动轴43以周向固定轴向不固定的方式连接,钢丝缠绕筒41的上方或下方安装第一定滑轮44,所述钢丝绳47的一端绕经上定滑轮46、下定滑轮45后与轨道车的轨道轮座210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绳47的另一端绕经第一定滑轮44后与钢丝缠绕筒41固定连接。当电机42通过转动轴43驱动钢丝缠绕筒41转动从而缠绕收放钢丝绳47时,钢丝缠绕筒41随着钢丝绳47缠绕位置的变化而自动轴向移动,这样绕经第一定滑轮44的钢丝绳47就近缠绕在钢丝缠绕筒41上而没有来回移动,确保了钢丝绳47沿绳槽整齐缠绕,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钢丝绳47在缠绕过程中来回移动导致缠绕混乱影响轨道车运行安全的问题。
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电机42为伺服电机,钢丝缠绕筒41与转动轴43通过花键连接。
如图3所示,上述楼道电梯在现场安装时:
先安装轨道箱体3:在上轨道架34的轨道槽内先装入第一U形轨道轮207,再将上轨道架34和下轨道架33通过上连接体36、下连接体37以及多个连接板31固定连接形成架设在楼道坡度方向上的轨道箱体3,轨道箱体3的多个连接板31通过紧固件32固定在楼道墙壁上,同时将控制柜1、4固定在楼道内并与轨道箱体3连接;
再安装轨道轮组,将轨道车的轨道轮组放入轨道箱体3内,通过调节轨道轮座210上轨道轮架209的位置,使得轨道轮组中的第二U形轨道轮208与第二凸轨345呈U形紧凑配合,轨道轮组中的第三U形轨道轮211与第三凸轨331呈U形紧凑配合,再将轨道轮架209与轨道轮座210紧固固定连接,将连接件203固定安装在轨道轮座210上;
然后安装钢丝绳47,钢丝绳47的一端绕经下定滑轮45、上定滑轮46后与轨道轮座210固定连接,钢丝绳47的另一端绕经控制柜4内的第一定滑轮44后与钢丝缠绕筒41固定连接;
最后安装轨道车,轨道车的车架201下部与连接件203固定连接,轨道车的车架201上部与预装在上轨道架34的轨道槽内的多个第一U形轨道轮207连接,轨道车上的脚踏板、座板可以预先装好,也可以在现场安装,轨道车装好后给轨道箱体盖上侧封板35。
这样运输、安装、调试和维修都非常方便,结构简单合理可靠性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接力式楼道电梯,包括架设在楼道坡度方向上的轨道箱体(3)和安装在楼道平台上的控制柜(4),所述轨道箱体(3)内架设有轨道,轨道上设有轨道车(2),轨道车(2)通过钢丝绳(47)牵引沿轨道上下移动运行;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箱体(3)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上轨道架(34)和下轨道架(33),上轨道架(34)和下轨道架(33)均为型材;所述轨道车包括位于轨道箱体(3)外的车架(201)和位于轨道箱体(3)内的轨道轮组,车架(201)通过连接件(203)与轨道轮组连接;上轨道架(34)中,上轨道架本体的外侧开有轨道槽,轨道槽开口向外,上轨道架本体的下侧设有第二凸轨(345),轨道轮组中的第二U形轨道轮(208)与第二凸轨(345)呈U形配合并滚动连接;下轨道架(33)中,下轨道架本体上设有第三凸轨(331),轨道轮组中的第三U形轨道轮(211)与第三凸轨(331)呈U形配合并滚动连接;所述轨道轮组包括轨道轮座(210),轨道轮座(210)下部设有两个第三U形轨道轮(211),轨道轮座(210)上部以能够调整的方式固定连接有两个轨道轮架(209),每个轨道轮架(209)上均安装有第二U形轨道轮(208);其中,轨道轮组中的第二U形轨道轮(208)与第二凸轨(345)呈U形紧凑配合,并且轨道轮组中的第三U形轨道轮(211)与第三凸轨(331)呈U形紧凑配合,轨道车的车架(201)下部通过连接件(203)与轨道轮组中的轨道轮座(210)固定连接,轨道车的车架(201)上部与安装在上轨道架(34)的轨道槽内的轨道轮连接;第二U形轨道轮(208)和第三U形轨道轮(211)的转轴互相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力式楼道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槽的上部内壁和下部内壁上上下相对设置有第一凸轨(342),上下两个第一凸轨(342)之间嵌设第一U形轨道轮(207),第一U形轨道轮(207)与上下两个第一凸轨(342)呈U形配合并滚动连接,第一U形轨道轮(207)的外端伸出轨道槽外并与轨道车的车架(201)上部连接,第一U形轨道轮(207)与第二U形轨道轮(208)的转轴互相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力式楼道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轮座(210)上部与轨道轮架(209)之间通过腰形孔和紧固件固定连接:轨道轮座(210)上部开有腰形孔(2102),轨道轮架(209)下部开有连接孔(2093),紧固螺栓穿过腰形孔(2102)和连接孔(2093)后将轨道轮座(210)和轨道轮架(209)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力式楼道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轮座(210)和轨道轮架(209)之间通过滑槽实现上下滑移调整并能通过紧固件锁紧固定或者楔块楔紧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力式楼道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轮座(210)为铸件,其两侧壁A(2101)通过上下两个连接部连接一体,两个第三U形轨道轮(211)通过孔A(2104)安装在两侧壁A(2101)之间,连接件(203)通过三个孔B(2103)固定在外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力式楼道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轮架(209)为铸件,其两侧壁B(2091)通过下连接部连接一体,第二U形轨道轮(208)通过孔C(2092)安装在两侧壁B(2091)之间,轨道轮架(209)的侧壁上通过翻边(2094)形成有导向滑槽,轨道轮架(209)通过导向滑槽与轨道轮座(210)插套配合实现上下定向移动调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力式楼道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03)为U形铸件,该U形的内侧壁(2032)通过螺纹孔(2035)、紧固螺栓与轨道轮座(210)固定连接,该U形的外侧壁(2031)上开有弧形孔(2034)和中心孔(2033),轨道车的车架(201)下部通过弧形孔(2034)、中心孔(2033)和多个紧固件与连接件(203)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力式楼道电梯,其特征在于,上轨道架(34)的两端分别与上连接体(36)和下连接体(37)固定连接,下轨道架(33)的两端分别与上连接体(36)和下连接体(37)固定连接,上轨道架(34)和下轨道架(33)之间通过上连接体(36)、下连接体(37)以及多个连接板(31)固定连接,上轨道架(34)和下轨道架(33)之间的外侧由侧封板(35)遮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力式楼道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轨道架本体的外侧上部形成有遮挡部分轨道槽开口的遮盖边(341),上轨道架本体的外侧下部形成有用于安装侧封板(35)的挂接槽(34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力式楼道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轨道架本体的内侧设有若干个连接槽A(344),连接槽A(344)通过紧固件与连接板(31)固定连接;下轨道架本体的内侧设有若干个连接槽B(333),连接槽B(333)通过紧固件与连接板(31)固定连接。
CN201610282131.2A 2016-04-28 2016-04-28 一种接力式楼道电梯 Active CN1057312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82131.2A CN105731218B (zh) 2016-04-28 2016-04-28 一种接力式楼道电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82131.2A CN105731218B (zh) 2016-04-28 2016-04-28 一种接力式楼道电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31218A CN105731218A (zh) 2016-07-06
CN105731218B true CN105731218B (zh) 2018-03-13

Family

ID=56288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82131.2A Active CN105731218B (zh) 2016-04-28 2016-04-28 一种接力式楼道电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312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34720A (zh) * 2017-12-01 2018-04-20 赵丰 轨道箱体及楼道电梯
KR102023060B1 (ko) * 2019-04-23 2019-11-04 김기영 케이블 방풍부재를 구비한 옥외 전천후형 인화물용 리프트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020379A1 (de) * 1980-05-29 1981-12-03 Festo-Maschinenfabrik Gottlieb Stoll, 7300 Esslingen Schraegaufzug
JPS5723568A (en) * 1980-07-15 1982-02-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Lifting gear for stair
NL8400458A (nl) * 1984-02-13 1985-09-02 Jan Herman Bor Traplift.
US6082496A (en) * 1997-03-19 2000-07-04 Bovis; John Edric Stairlift skate
CN205527182U (zh) * 2016-04-28 2016-08-31 浙江非常道楼道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接力式楼道电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31218A (zh) 2016-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51795U (zh) 一种楼道电梯
EP3106364B1 (en) Safety equipment for train platform
CN105731218B (zh) 一种接力式楼道电梯
CN205527182U (zh) 一种接力式楼道电梯
CN105110145B (zh) 一种楼道电梯
US20210061616A1 (en) Low overhead compensatory measure
CN104742923B (zh) 跨座式单轨车辆车体
CN105692398B (zh) 楼道电梯及其驱动机构
CN104876093B (zh) 一种用于楼道电梯的移动小车结构和楼道电梯牵引系统
CN205527189U (zh) 楼道电梯及其驱动机构
CN205527188U (zh) 楼道电梯及其轨道箱体
CN105731219B (zh) 楼道电梯及其轨道箱体
CN205527190U (zh) 一种楼道电梯
US9975736B2 (en) Door sill unit and method for an elevator landing door unit
CN205873582U (zh) 爬梯的连接机构及提拉式爬梯
FI119368B (fi) Hissikuilu
JPH02204160A (ja) プラットホームと車両との隙間を埋める可動踏板装置
CN105775961B (zh) 一种楼道电梯
CN112340569B (zh) 垂直升降及水平移动的无绳电梯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7934720A (zh) 轨道箱体及楼道电梯
CN205472134U (zh) 一种新型楼道电梯
EP3659958B1 (en) Column-integrated step for elevator systems
CN207312883U (zh) 无井道电梯
CN104891308B (zh) 一种楼道电梯
CN107572347A (zh) 无井道电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104

Address after: 313300 East District, No. 29 Zhumadun Road, Diipu Street, Anji County,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Jialu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3300 Sunshine Industrial Park, Dipu Town, Anji County,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FEICHANGDAO CORRIDOR ELEVATOR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3300 East District, No. 29 Zhumadun Road, Diipu Street, Anji County,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Jialu Corridor Eleva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313300 East District, No. 29 Zhumadun Road, Diipu Street, Anji County,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Jialu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13

Address after: 313000 Area A, Floor 4, No. 3 Standard Plant, No. 1888, Daishan Road, High tech Zone, Wuxing District, Huzhou,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Daokedao Loudao Eleva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313300 East District, No. 29 Zhumadun Road, Diipu Street, Anji County,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Jialu Corridor Elevator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