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73246A - 鞍骑型车辆用内燃机 - Google Patents

鞍骑型车辆用内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73246A
CN105673246A CN201510750910.6A CN201510750910A CN105673246A CN 105673246 A CN105673246 A CN 105673246A CN 201510750910 A CN201510750910 A CN 201510750910A CN 105673246 A CN105673246 A CN 1056732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vapor pipe
connecting section
pipe connecting
bri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5091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73246B (zh
Inventor
山西辉英
佐藤智康
渡边觉
永田裕树
藁品拓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673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732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732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732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在气缸盖的侧壁一体地突出设置多个散热片,一体地突出设置形成排气口的排气管连接管部,在排气管连接管部安装检测流通排气口的燃烧气体成分的排气传感器,在该鞍骑型车辆用内燃机中,不在排气管连接管部设置散热片,减少排气传感器安装部热量。散热片配设壁部(28a)突出设置散热片(53~58),构成气缸盖(23)的侧壁(28)的一部分,围住排气管连接管部(34),空隙(63)形成在散热片配设壁部(28a)和排气管连接管部(34)之间,在排气管连接管部(34)形成排气传感器安装部(61),安装排气传感器(60),排气传感器安装部(61)和散热片配设壁部(28a)通过跨越空隙(63)的跨接部(64)连结为一体。

Description

鞍骑型车辆用内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鞍骑型车辆用内燃机,支持于车体框架的内燃机本体的一部分由具有气缸筒的气缸体和与上述气缸体结合的气缸盖构成,上述气缸盖和上述气缸体之间,形成面对滑动自如地与上述气缸筒嵌合的活塞顶部的燃烧室,在上述气缸盖的侧壁,一体地突出设置多个散热片,同时,一体地突出设置形成从上述燃烧室排出燃烧气体的排出口的排气管连接管部,在上述排气管连接管部安装检测流通上述排气口的燃烧气体的成分的排气传感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得知,在搭载于摩托车的内燃机的气缸盖,形成排气口的排气管连接管部从气缸盖的侧壁突出,设为一体,检测流通上述排气口的燃烧气体的成分的排气传感器安装在上述排气管连接管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23728号公报
但是,由于排气口内流通高温的燃烧气体,因此,排气管连接管部即使在气缸盖中也是成为特别高温的部位,当在成为如此高温的排气管连接管部安装排气传感器时,需要避免传递到排气管连接管部的外壁的热量滞留在排气传感器安装部周围而对排气传感器带来坏影响,因此,在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装置中,通过在排气管连接管部的外面突出设置散热片,提高冷却性。但是,为了提高气缸盖的冷却性,有时设计为使其外周壁扩张,这样的外周壁扩张的结果,有时不得不使从气缸盖的侧壁的排气管连接管部的突出量相对变小。这时,难以在排气管连接管部设置散热片,需要不依靠散热片而能减少排气传感器安装部的热量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种状况而提出来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不在排气管连接管部设置散热片、能减少排气传感器安装部的热量的鞍骑型车辆用内燃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特征在于,一种鞍骑型车辆用内燃机,支持于车体框架的内燃机本体的一部分由具有气缸筒的气缸体和与上述气缸体结合的气缸盖构成,上述气缸盖和上述气缸体之间,形成面对滑动自如地与上述气缸筒嵌合的活塞顶部的燃烧室,在上述气缸盖的侧壁,一体地突出设置多个散热片,同时,一体地突出设置形成从上述燃烧室排出燃烧气体的排出口的排气管连接管部,在上述排气管连接管部安装检测流通上述排气口的燃烧气体的成分的排气传感器;
在上述鞍骑型车辆用内燃机中,散热片配设壁部突出设置上述散热片,构成上述气缸盖的侧壁的一部分,且围住上述排气管连接管部,空隙形成在上述散热片配设壁部和上述排气管连接管部之间,在上述排气管连接管部形成排气传感器安装部,用于安装上述排气传感器,上述排气传感器安装部和上述散热片配设壁部通过跨越上述空隙的跨接部连结为一体。
又,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在于:
在第一特征的构成中,加之,使行驶风流通、贯通上述气缸盖的导风通道使得其上游端向着上述空隙开口,设置于上述气缸盖。
本发明的第三特征在于:
在第二特征的构成中,加之,上述跨接部使与上述行驶风相对的面的宽度比沿着上述行驶风流通方向的面的宽度大,在上下方向延伸,且设在上述排气管连接管部和上述散热片配设壁部之间。
本发明的第四特征在于:
在第三特征的构成中,加之,上述跨接部的与上述行驶风相对的面的宽度设定为比上述排气传感器安装部的宽度宽。
本发明的第五特征在于:
在第二~第四任意一项特征的构成中,加之,上述跨接部的与上述行驶风相对的面的宽度设定为比上述空隙的宽度小,使得上述行驶风在该跨接部两侧流通。
本发明的第六特征在于:
在第一~第五任意一项特征的构成中,加之,上述排气管连接管部形成为一体地具有筒状部和突出部,上述筒状部形成上述排气口,上述突出部形成上述排气传感器安装部的一部分,从上述筒状部向左侧方突出,上述跨接部使得其一端部形成为与上述突出部的突出端部合在一起。
本发明的第七特征在于:
在第一~第六任意一项特征的构成中,加之,在上述散热片配设壁部,在上述跨接部的延长线上,突出设置沿着该跨接部的延伸方向延伸的散热片。
再有,本发明的第八特征在于:
在第一~第七任意一项特征的构成中,加之,在上述排气管连接管部,一对凸部朝相对水平面倾斜交叉的方向配置,从两侧夹持上述排气口,该一对凸部连接排气管,形成为一体,上述排气传感器安装部在与一对上述凸部的排列方向正交方向安装上述排气传感器,形成在上述排气管连接管部。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构成气缸盖的侧壁的一部分、围住排气管连接管部的散热片配设壁部和形成在排气管连接管部的排气传感器安装部,通过跨越形成在散热片配设壁部和排气管连接管部之间的空隙的跨接部连结为一体,因此,从排气口传递到排气传感器安装部的热量通过跨接部向设有散热片的散热片配设壁部传递,因此,可以抑制排气传感器安装部周围的热量聚集,无需在排气管连接管部设置散热片,可以减少排气传感器安装部的热量。
又,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贯通气缸盖的导风通道的上游端向着空隙开口,因此,为了有效地将行驶风导向导风通道,使散热片配设壁部和排气管连接管部之间的空隙形成大,将由跨接部在排气传感器安装部周围聚集的热量由跨接部快速引导至散热片配设壁部,能防止排气传感器安装部周围的热量聚集。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特征,由于使与行驶风相对的面的跨接部的宽度增大,上下延伸,形成跨接部,因此,行驶风容易碰触跨接部,可以用行驶风冷却传递到跨接部的热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特征,跨接部的与行驶风相对的面的宽度比排气传感器安装部的宽度宽,因此,使得散热性和行驶风引起的冷却性合在一起,可以提高排气传感器安装部的冷却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特性,通过行驶风在跨接部的两侧流通,因此,可以通过行驶风实现跨接部冷却的左右平衡。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特征,排气管连接管部设为一体,使跨接部的一端部与从筒状部向侧方突出的突出部的突出端合在一起,因此,可以用跨接部加强排气传感器安装部的周边,增大刚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特征,在跨接部的延长线上,沿着该跨接部的上下延伸方向延伸的散热片突出设置于散热片配设壁部,因此,可以提高跨接部的散热性。
再有,根据本发明的第八特征,用于连接排气管的一对凸部,配置在相对水平面倾斜交叉的方向,与排气管连接管部形成为一体,在与这些凸部的排列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安装排气传感器,排气传感器安装部形成于排气管连接管部,因此,避免与凸部的干涉,容易将排气传感器安装在排气管连接管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摩托车的左侧面图。
图2是图1的2-2线截面图。
图3是图2的3-3线截面图。
图4是图3的4-4线截面图。
图5是图3的5-5线截面图。
图6是图3的6-6线截面图。
图7是从图4的符号7箭头方向看到的气缸盖的图。
图中符号意义如下:
16-内燃机本体
22-气缸体
23-气缸盖
25-气缸筒
26-活塞
27-燃烧室
28-气缸盖的侧壁
28a-散热片配设壁部
33-排气口
34-排气管连接管部
34a-筒状部
34b-突出部
34c,34d-凸部
36-排气管连接管部
53,54,55,56,57,58-散热片
60-排气传感器
61-排气传感器安装部
63-空隙
64-跨接部
64a-跨接部的一端部
65-导风通道
F-车体框架
HP-水平面
W1-跨接部的与行驶风相对的面的宽度
W2-跨接部的沿行驶风流通方向的面的宽度
W3-空隙的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一边参照添附的图1~图7一边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左右、以及上下设为是指从乘摩托车的乘员所看到的方向。
首先,在图1中,该摩托车的车体框架F在前端具有前管11,轴支前轮WF的前叉12和棒状的转向手柄13可转向地支持在上述前管11,构成上述车体框架F的一部分的下框架14从上述前管11向后下方延伸,配置于上述前轮WF的后方。又,在上述车体框架F的前后方向中间部,可上下摆动地支持摇臂15,后轮WR轴支在该摇臂15的后部。
发挥驱动上述后轮WR的动力的气冷式内燃机E的内燃机本体16配置在上述下框架14和上述后轮WR之间,支持于上述车体框架F,在上述下框架14的下部固定支持上述内燃机本体16具有的曲轴箱21的前部的安装部件17。又,配置在上述内燃机本体16的上方的油箱18支持于上述车体框架F的前部,配置在该油箱18的后方的乘车用座席19支持于上述车体框架F的后部。
同时参照图2和图3,上述内燃机本体16包括转动自如地支持在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曲轴20(参照图1)的曲轴箱21,以稍稍前倾姿态与上述曲轴箱21的前侧上部结合、立起到上方的气缸体22,与该气缸体22的上部结合的气缸盖23,以及从上方与该气缸盖23结合的头罩24,构成为单气缸。
在上述气缸体22具有的气缸筒25,滑动自如地与上述曲轴20连接的活塞26,面对该活塞26顶部的燃烧室27形成在上述气缸体22和上述气缸盖23之间。
同时参照图4和图5,在上述气缸盖23的侧壁28的后面,形成用于吸气到上述燃烧室27的吸气口29的吸气管连接管部30向右斜后方突出,一体地突出设置,在该吸气管连接管部30,连接构成从上述气缸盖23向后方延伸的吸气装置31的一部分的吸气管32。
在上述气缸盖23中的上述侧壁28的前面,形成从上述燃烧室27排出燃烧气体的排气口33的排气管连接管部34向右斜前方突出,一体地突出设置,在该排气管连接管部34,连接构成排气装置35的一部分的排气管36,该排气管36如图1所示,通过上述内燃机本体16的下方,向后方延伸。
关注图3,在上述气缸盖23,配设控制从上述吸气口29向上述燃烧室27的吸气量的吸气阀39,用阀门弹簧41朝关闭阀门的方向赋能,且能开闭动作,同时,配设控制从上述燃烧室27向上述排气口33的排气量的排气阀40,用阀门弹簧42朝关闭阀门的方向赋能,且能开闭动作,在上述气缸盖23和上述头罩24之间形成的气门室43,收纳开闭驱动上述吸气阀39和上述排气阀40的气门机构44。
上述气门机构44包括凸轮轴45、吸气侧摇臂46、以及排气侧摇臂47,上述凸轮轴45通过图中未示的定时传动机构与上述曲轴20连动连结,转动自如地支持于上述气缸盖23,上述吸气侧摇臂46介于该凸轮轴45和上述吸气阀39之间设置,上述排气侧摇臂47介于上述凸轮轴45和上述排气阀40之间设置。上述凸轮轴45具有与上述曲轴20平行的轴线,在具有与该凸轮轴45平行的轴线、支持于上述气缸盖23的吸气侧摇臂轴48和排气侧摇臂轴49,能摆动地支持上述吸气侧摇臂46和上述排气侧摇臂47。
在上述气缸盖23,设有向着上述侧壁28右面开口的安装孔51,使得前端部面对上述燃烧室27的火花塞50从上述安装孔51安装到上述气缸盖23。
在上述气缸体22,上下方向隔开间隔的多个散热片52一体地突出设置,在上述气缸盖23的侧壁28的上下方向隔开间隔的多处也一体地突出设置散热片53。
同时参照图7,在上述气缸盖23的上述侧壁28,沿着上下方向隔开间隔的上述散热片53相互连结,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散热片一体地突出设置,在该实施形态中,从上述侧壁28的右面突出、沿上下延伸的一对散热片54,从上述侧壁28的后面突出、沿上下延伸的一对散热片(图中未示),以及从上述侧壁28的前面突出、沿上下延伸的四个散热片55、56、57、58在上述侧壁28一体地突出设置。
在上述排气管连接管部34,安装检测流通上述排气口33的燃烧气体的成分的排气传感器60(参照图2),用于安装上述排气传感器60的排气传感器安装部61形成于上述排气管连接管部34的左侧壁侧。
使得上述散热片53~58突出设置,构成上述气缸盖23的侧壁28的一部分的散热片配设壁部28a,在与上述排气管连接管部34之间形成空隙63,围住该排气管连接管部34,上述排气传感器安装部61和上述散热片配设壁部28a通过跨越上述空隙63的跨接部64连结为一体。
又,在上述气缸盖23,使得行驶风流通,前后方向贯通该气缸盖23的导风通道65,设为使其上游端向着上述空隙63开口,为了使上述行驶风的一部分流过上述火花塞50的周围,流向上述安装孔51侧,在上述气缸盖23设置连结上述导风通道65的中间部和上述安装孔51之间的分支通道66。
而且,上述跨接部64使与上述行驶风相对的面的宽度W1(参照图4,图6以及图7)比沿着行驶风流通方向的面的宽度W2(参照图3和图4)大,在上下方向延伸,且设在上述排气管连接管部34和上述散热片配设壁部28a之间,上述跨接部64的与上述行驶风相对的面的上述宽度W1形成比上述排气传感器安装部61的宽度大。
又,上述跨接部64的与上述行驶风相对的面的宽度W1设定为比上述空隙63的宽度W3(参照图4和图7)小,使得上述行驶风在该跨接部64的两侧流通。
上述排气管连接管部34形成为一体地具有筒状部34a和突出部34b,上述筒状部34a形成上述排气口33,上述突出部34b形成上述排气传感器安装部61的一部分,从上述筒状部34a向左侧方突出,上述跨接部64使得其一端部64a形成为与上述突出部34b的突出端部合在一起。
又,在上述气缸盖23的侧壁28中的上述散热片配设壁部28a的前面配设的上下延伸的散热片55~58之中,散热片56、57在上述跨接部64的延长线上,配置为沿着该跨接部64的延伸方向延伸。
再有,在上述排气管连接管部34,一对凸部34c、34d朝相对通过上述排气口33的中心的水平面HP倾斜交叉的方向配置,从两侧夹持上述排气口33,该一对凸部34c、34d连接排气管36,形成为一体。即,凸部34c、34d具有在与上述水平面HP倾斜交叉的平面PL上配置轴线的螺孔70、71,该凸部34c、34d与上述排气管连接管部34形成为一体,上述排气管36用拧合到上述螺孔70、71的螺栓68、69连接固定到上述凸部34c、34d。
又,上述排气传感器安装部61在与上述凸部34c、34d的排列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安装上述排气传感器60,形成在上述排气管连接管部34。即,在上述排气传感器安装部61的上部,平坦地形成与上述凸部34c、34d的排列方向、即上述平面PL大致平行的安装座61a,朝与该安装座61正交方向延伸、使得内端向上述排气口33开口的传感器安装孔62,安装上述排气传感器60,设在上述安装座61a上。
下面,说明该实施形态的作用,在形成排气口33、在气缸盖23的侧壁28的前面一体地突出设置的排气管连接管部34,形成排气传感器安装部61,用于安装检测流通排气口33的燃烧气体的成分的排气传感器60,散热片配设壁部28a突出设置散热片53~58,构成上述气缸盖23的侧壁28的一部分,且围住上述排气管连接管部34,空隙63形成在上述散热片配设壁部28a和上述排气管连接管部34之间,上述排气传感器安装部61和上述散热片配设壁部28a通过跨越上述空隙63的跨接部64连结为一体,因此,从排气口33向排气传感器安装部61传递的热量通过跨接部64传递到设有散热片53~58的散热片配设壁部28a,抑制排气传感器安装部61周围热量聚集,无需在排气管连接管部34设置散热片,可以减少排气传感器安装部61的热量。
又,使得行驶风流通,贯通上述气缸盖23的导风通道65使得其上游端向着上述空隙63开口,设在上述气缸盖23,因此,为了将行驶风有效导向导风通道65,将散热片配设壁部28a和排气管连接管部34之间的空隙63形成大,因跨接部64聚集在排气传感器安装部61周围的热量因跨接部64快速引向散热片配设壁部28a侧,可以防止排气传感器安装部61周围的热量聚集。
又,上述跨接部64使与上述行驶风相对的面的宽度W1比沿着行驶风流通方向的面的宽度W2大,在上下方向延伸,且设置在上述排气管连接管部34和上述散热片配设壁部28a之间,因此,行驶风很容易碰触到跨接部64,可以用行驶风冷却传递到跨接部64的热量。
又,上述跨接部64的与上述行驶风相对的面的宽度W1设定为比上述排气传感器安装部61的宽度宽,因此,使得散热性和行驶风引起的冷却性合在一起,可以提高排气传感器安装部61的冷却性。
又,上述跨接部64的与上述行驶风相对的面的宽度W1设定为比上述空隙63的宽度小,使得上述行驶风流通该跨接部64两侧,因此,通过行驶风流通在跨接部64的两侧,可以实现行驶风冷却跨接部64的左右平衡。
又,上述排气管连接管部34形成为一体地具有筒状部34a和突出部34b,上述筒状部34a形成上述排气口33,上述突出部34b形成上述排气传感器安装部61的一部分,从上述筒状部34a向左侧方突出,上述跨接部64使得其一端部64a形成为与上述突出部34b的突出端部合在一起,因此,可以用跨接部64加强排气传感器安装部61的周边,增大刚性。
又,在上述散热片配设壁部28a,在上述跨接部64的延长线上,突出设置沿着该跨接部64的延伸方向上下方向延伸的散热片56、57,因此,可以提高跨接部64引起的散热性。
再有,在上述排气管连接管部34,一对凸部34c、34d朝相对水平面HP倾斜交叉的方向配置,从两侧夹持上述排气口33,该一对凸部34c、34d连接排气管36,形成为一体,上述排气传感器安装部61在与一对上述凸部34c、34d的排列方向大致正交方向形成于上述排气管连接管部34,用于安装上述排气传感器60,因此,避免与凸部34c、34d的干涉,容易将排气传感器60安装在排气管连接管部34。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态,可在不脱离记载在权利要求书的本发明的状况下,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Claims (8)

1.一种鞍骑型车辆用内燃机,支持于车体框架(F)的内燃机本体(16)的一部分由具有气缸筒(25)的气缸体(22)和与上述气缸体(22)结合的气缸盖(23)构成,上述气缸盖(23)和上述气缸体(22)之间,形成面对滑动自如地与上述气缸筒(25)嵌合的活塞(26)顶部的燃烧室(27),在上述气缸盖(23)的侧壁(28),一体地突出设置多个散热片(53,54,55,56,57,58),同时,一体地突出设置形成从上述燃烧室(27)排出燃烧气体的排出口(33)的排气管连接管部(34),在上述排气管连接管部(34)安装检测流通上述排气口(33)的燃烧气体的成分的排气传感器(60);
上述鞍骑型车辆用内燃机的特征在于:
散热片配设壁部(28a)突出设置上述散热片(53~58),构成上述气缸盖(23)的侧壁(28)的一部分,且围住上述排气管连接管部(34),空隙(63)形成在上述散热片配设壁部(28a)和上述排气管连接管部(34)之间,在上述排气管连接管部(34)形成排气传感器安装部(61),用于安装上述排气传感器(60),上述排气传感器安装部(61)和上述散热片配设壁部(28a)通过跨越上述空隙(63)的跨接部(64)连结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鞍骑型车辆用内燃机,其特征在于:
使行驶风流通、贯通上述气缸盖(23)的导风通道(65)使得其上游端向着上述空隙(63)开口,设置于上述气缸盖(23)。
3.根据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鞍骑型车辆用内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跨接部(64)使与上述行驶风相对的面的宽度(W1)比沿着上述行驶风流通方向的面的宽度(W2)大,在上下方向延伸,且设在上述排气管连接管部(34)和上述散热片配设壁部(28a)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中记载的鞍骑型车辆用内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跨接部(64)的与上述行驶风相对的面的宽度(W1)设定为比上述排气传感器安装部(61)的宽度宽。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记载的鞍骑型车辆用内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跨接部(64)的与上述行驶风相对的面的宽度(W1)设定为比上述空隙(63)的宽度(W3)小,使得上述行驶风在该跨接部(64)两侧流通。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记载的鞍骑型车辆用内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排气管连接管部(34)形成为一体地具有筒状部(34a)和突出部(34b),上述筒状部(34a)形成上述排气口(33),上述突出部(34b)形成上述排气传感器安装部(61)的一部分,从上述筒状部(34a)向左侧方突出,上述跨接部(64)使得其一端部(64a)形成为与上述突出部(34b)的突出端部合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记载的鞍骑型车辆用内燃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散热片配设壁部(28a),在上述跨接部(64)的延长线上,突出设置沿着该跨接部(64)的延伸方向延伸的散热片(56,57)。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记载的鞍骑型车辆用内燃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排气管连接管部(34),一对凸部(34c、34d)朝相对水平面(HP)倾斜交叉的方向配置,从两侧夹持上述排气口(33),该一对凸部(34c、34d)连接排气管(36),形成为一体,上述排气传感器安装部(61)在与一对上述凸部(34c、34d)的排列方向正交方向安装上述排气传感器(60),形成在上述排气管连接管部(34)。
CN201510750910.6A 2014-12-05 2015-11-05 鞍骑型车辆用内燃机 Active CN1056732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47371A JP6000324B2 (ja) 2014-12-05 2014-12-05 鞍乗り型車両用内燃機関
JP2014-247371 2014-12-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73246A true CN105673246A (zh) 2016-06-15
CN105673246B CN105673246B (zh) 2018-06-29

Family

ID=56123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50910.6A Active CN105673246B (zh) 2014-12-05 2015-11-05 鞍骑型车辆用内燃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000324B2 (zh)
CN (1) CN105673246B (zh)
AR (1) AR102831A1 (zh)
BR (1) BR102015029917B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50128A (ja) * 2005-03-14 2006-09-21 Fuji Heavy Ind Ltd 空冷エンジンのシリンダヘッド
JP2010007645A (ja) * 2008-06-30 2010-01-14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排気ガスセンサの取付け構造
CN101804848A (zh) * 2009-02-17 2010-08-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两轮摩托车用发动机
CN202039959U (zh) * 2011-03-14 2011-11-16 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快速散热缸头及其汽油机
CN103032125A (zh) * 2011-09-28 2013-04-1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内燃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PI0605873B1 (pt) * 2006-01-13 2018-10-23 Honda Motor Co Ltd motor de combustão interna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50128A (ja) * 2005-03-14 2006-09-21 Fuji Heavy Ind Ltd 空冷エンジンのシリンダヘッド
JP2010007645A (ja) * 2008-06-30 2010-01-14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排気ガスセンサの取付け構造
CN101804848A (zh) * 2009-02-17 2010-08-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两轮摩托车用发动机
CN202039959U (zh) * 2011-03-14 2011-11-16 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快速散热缸头及其汽油机
CN103032125A (zh) * 2011-09-28 2013-04-1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内燃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00324B2 (ja) 2016-09-28
JP2016109042A (ja) 2016-06-20
BR102015029917B1 (pt) 2022-08-02
BR102015029917A2 (pt) 2016-09-27
CN105673246B (zh) 2018-06-29
AR102831A1 (es) 2017-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16421B2 (en) Front air guiding structure of motorcycle
US8967314B2 (en) Straddle-type vehicle
JP2010030584A (ja) 自動二輪車
JP3154660U (ja) 自動二輪車
US8181733B2 (en) Motorcycle equipped with an exhaust gas purifying apparatus with improved layout
US8707926B2 (en) Cylinder head cover structure of miniaturized vehicle
US9638156B2 (en)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BRPI1105571A2 (pt) veÍculo do tipo conduzido em selim
CN102022217A (zh) 发动机及具有该发动机的骑乘型车辆
CN100378305C (zh) 机动两轮车及机动两轮车用发动机
EP2543834B1 (en) Breather structure of motorcycle engine
US7793748B2 (en) Vehicle cowl with opening for horn
CN102317610B (zh) 发动机
US20060070786A1 (en) Motorcycle
CN105673246A (zh) 鞍骑型车辆用内燃机
JP6221125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吸気系構造
JP5235797B2 (ja) スロットルボディのカプラ配置
JP5415363B2 (ja) 内燃機関のシリンダヘッド構造
JP7473646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EP2159153B1 (en) Motorcycle
JP7494747B2 (ja) ユニットスイングエンジン
JP6303309B2 (ja) 自動二輪車
JP7399289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6420884B2 (ja) ユニットスイングエンジンにおけるノックセンサ取付け構造
EP4036387A1 (en) Unit swing eng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