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68318A - 纱线卷绕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纱线卷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68318A
CN105668318A CN201510875716.0A CN201510875716A CN105668318A CN 105668318 A CN105668318 A CN 105668318A CN 201510875716 A CN201510875716 A CN 201510875716A CN 105668318 A CN105668318 A CN 1056683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bbin
threads
belt wheel
endless belt
ya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7571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68318B (zh
Inventor
川合雅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MT Machinery Inc
Original Assignee
TMT Machiner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MT Machinery Inc filed Critical TMT Machinery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6683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683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683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683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in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削减零部件数量并且降低振动。在边横向往返移动多根纱线(Y)边将多根纱线(Y)卷绕到多个筒管(B)上的纱线卷绕装置(1)中,设置:在安装有多个筒管(B)的状态下旋转的筒管支架(50),具有保持多根纱线(Y)的多个横动导纱器(37)、共同安装多个横动导纱器(37)的被安装部(35a)、以及使被安装部(35a)沿筒管支架(50)的轴向往复移动的驱动部(32)的横动装置(30),以及控制横动装置(30)的动作的控制装置(11)。控制装置(11)使被横动装置(30)横向往返移动的多根纱线(Y)的卷绕角在1°以下地控制驱动部(32)。

Description

纱线卷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边横向往返移动多根纱线边将多根纱线卷绕到多个筒管上的纱线卷绕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边横向往返移动多根纱线边将多根纱线卷绕到多个筒管上,生产多个卷装的纱线卷绕装置。该纱线卷绕装置为了使多根纱线横向往返移动,设置有多个横动导纱器。并且,由于使横动导纱器往复移动的驱动机构为针对各横动导纱器而分别一个个地设置的结构,因此具有增加零部件数量的倾向。
因此,为了实现零部件数量的削减,可以考虑像例如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纱线卷绕装置那样对使多根纱线横向往返移动的多个横动导纱器设置一个共同的驱动机构。但是,这样的结构中,卷绕重叠(リボン巻き)引起的振动有时成为问题。下面详细地说明这一点。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6325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74219号公报
在卷绕纱线期间,纱线的卷绕角(横动速度)大致一定,相对于此,保持筒管的筒管支架的旋转速度为了使卷绕速度大致一定,与卷装直径成反比例减小。因此,筒管支架单位时间内旋转的次数(筒管支架转速)与纱线单位时间内在卷绕区域往返的次数(横动频率)之比(卷绕比)逐渐变化。如果该卷绕比变成了小的整数比,则纱线在大致相同的位置反复卷绕,产生所谓“卷绕重叠”。
图8为用来说明卷绕重叠的示意图,具体为,筒管支架转速[rpm]∶横动频率[cpm]=2∶1时的卷装P的表面展开图。即,图8表示卷装P旋转2圈期间进行1次横动时(横动导纱器往返1次时)的纱线的卷绕轨迹。在1次横动过程中,纱线从始点S开始,按轨迹T1、T2的顺序卷绕,最后到达终点E(实际上与始点S大致相同的位置)。
此时,由于纱线被反复在轨迹T1、T2上卷绕,因此在轨迹T1、T2上纱线隆起。尤其在轨迹T1、T2互相交叉的交叉部C,纱线局部地高高隆起。因此,边与卷装P接触边旋转的接触辊被交叉部C上顶,产生振动。另外,在卷绕比不是整数比的情况下,由于图8中的始点S与终点E不一致,因此卷绕的轨迹错开,不产生卷绕重叠。
其中,在像专利文献2的纱线卷绕装置那样对多个横动导纱器设置共同的驱动机构的情况下,各横动导纱器在相同的定时通过各自的卷绕区域内相同的位置地——即以相同的相位往复移动。因此,分别形成在多个卷装P上的交叉部C的位置相位相同。如果这样,多个卷装P的交叉部C在完全相同的定时上顶接触辊,存在振动变大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以在边横向往返移动多根纱线边将多根纱线卷绕到多个筒管上的纱线卷绕装置中削减零部件数量、并且降低振动为目的。
本发明第1形态为纱线卷绕装置,边横向往返移动多根纱线边将多根纱线卷绕到多个筒管上,其特征在于,具备:在安装有前述多个筒管的状态下旋转的筒管支架,具有保持前述多根纱线的多个横动导纱器、共同安装前述多个横动导纱器的被安装部、以及使前述被安装部沿前述筒管支架的轴向往复移动的驱动部的横动装置,以及控制前述横动装置的动作的控制装置;前述控制装置使被前述横动装置横向往返移动的前述多根纱线的卷绕角在1°以下地控制前述驱动部。
在本发明的第1形态中,多个横动导纱器共同安装在被安装部上,同时设置使被安装部往复移动的驱动部。因此,对多个横动导纱器设置一个被安装部和一个驱动部就可以,能够削减零部件数量。并且,通过使多根纱线的卷绕角在1°以下,能够像后面详细说明的那样抑制卷绕重叠的产生,进而能够降低卷绕重叠引起的振动。这样,根据本发明的第1形态,能够削减零部件数量,还能降低振动。
本发明第2形态为纱线卷绕装置,边横向往返移动多根纱线边将多根纱线卷绕到多个筒管上,其特征在于,具备:在安装有前述多个筒管的状态下旋转的筒管支架,具有保持前述多根纱线的多个横动导纱器、共同安装前述多个横动导纱器的被安装部、以及使前述被安装部沿前述筒管支架的轴向往复移动的驱动部的横动装置,以及控制前述横动装置的动作的控制装置;卷绕到前述筒管上的卷装的最大卷径在φ150mm以下,前述控制装置使被前述横动装置横向往返移动的前述多根纱线的卷绕角在2°以下地控制前述驱动部。
在本发明的第2形态中,多个横动导纱器被共同安装到被安装部上,同时设置使被安装部往复移动的驱动部。因此,对多个横动导纱器设置一个被安装部和一个驱动部就可以,能够削减零部件数量。并且,通过使卷装的最大卷径在φ150mm以下、并且使多根纱线的卷绕角在2°以下,如后面详细说明的那样,能够抑制卷绕重叠的产生,进而能够降低卷绕重叠引起的振动。这样,根据本发明的第2形态,能够削减零部件数量、并且降低振动。
并且,本发明的第3形态为纱线卷绕装置,边横向往返移动多根纱线边将多根纱线卷绕到多个筒管上,其特征在于,具备:在安装有前述多个筒管的状态下旋转的筒管支架,具有保持前述多根纱线的多个横动导纱器、共同安装前述多个横动导纱器的被安装部、以及使前述被安装部沿前述筒管支架的轴向往复移动的驱动部的横动装置,以及控制前述横动装置的动作的控制装置;该纱线卷绕装置中,作为前述纱线卷绕弹力纱。
在本发明的第3形态中,多个横动导纱器被共同安装到被安装部上,同时设置使被安装部往复移动的驱动部。因此,对多个横动导纱器设置一个被安装部和一个驱动部就可以,能够削零部件减数量。并且,通过使卷绕的纱线的种类为弹性纱的一种的弹力纱,卷装富有伸缩性,即使产生了卷绕重叠,也能够用卷装吸收卷绕重叠引起的振动。这样,根据本发明的第3形态,不仅能够削减零部件数量、并且降低振动。
其中,本发明在前述筒管支架在前述轴向的一端部被悬臂支承,同时能够从前述筒管支架的前述轴向的另一端部装拆前述筒管的情况下特别有效。
在这样的情况下,具有向筒管支架的筒管的装拆变得容易的优点,另一方面,由于筒管支架被悬臂支承,存在振动容易变大的问题。但是,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像上述那样降低振动,因此即使在悬臂支承筒管支架的情况下,振动也不会太成为问题。
并且,前述横动装置具有驱动带轮作为前述驱动部,同时具有卷挂在包括前述驱动带轮的多个带轮上的环形带作为前述被安装部,前述环形带具有90°以上的卷挂角度地卷挂到前述驱动带轮上
这样,作为用驱动带轮驱动环形带的结构,通过将环形带以90°以上的卷挂角度卷挂到驱动带轮上,能够扩大驱动带轮与环形带的接触面积,能够将驱动带轮的输出有效地传递给环形带。由此,能够精度良好地控制安装在环形带上的多个横动导纱器的动作。
并且,优选在前述驱动带轮与其他的前述带轮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按压部件,该按压部件向由前述环形带形成的封闭区域的内侧按压前述环形带。
通过设置这样的按压部件,能够给环形带付与适当的张力,同时能够进一步增大环形带对驱动带轮的卷挂角度。因此,能够将驱动带轮的输出更有效地传递给环形带,能够进一步精度良好地控制安装在环形带上的多个横动导纱器的动作。
并且,优选安装在前述筒管支架上的前述筒管的个数和长度能够变更,前述控制装置与前述筒管的长度相对应地调整使前述被安装部沿前述轴向往复移动的范围。
通过变更安装在筒管支架上的筒管的个数和长度,能够生产种类不同的卷装,提高装置的通用性。而且,由于利用控制装置调整被安装部往复移动的范围——即横动导纱器往复移动的范围(纱线的卷绕范围),因此即使在变更了筒管的种类时也能够原封不动地使用变更前的横动装置。
发明的效果:在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中,通过使卷绕时纱线的卷绕角在1°以下,或者使卷装的最大卷径在φ150mm以下、同时使卷绕时纱线的卷绕角在2°以下,或者作为纱线而卷绕弹力纱地构成,能够降低卷绕重叠引起的振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纱线卷绕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横动导纱器的放大图;
图3为纱线卷绕装置的控制方框图;
图4为表示卷绕比的变迁的一例的曲线图;
图5(a)~(c)为变更了筒管的种类的情况下的示意图;
图6为表示横动装置的第1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7为表示横动装置的第2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8为用来说明卷绕重叠的示意图。
图中,1-纱线卷绕装置;11-控制装置;11a-横动控制部;30-横动装置;32、61、71-驱动带轮(驱动部);35-环形带(被安装部);36、64、65、73-压辊(按压部件);37、37A~37H-横动导纱器;50-筒管支架;B、B1~B3-筒管;Y-纱线
具体实施方式
(纱线卷绕装置的整体结构)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图1为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纱线卷绕装置的示意图。本实施形态的纱线卷绕装置1为用来卷绕从未图示的纺纱部纺出多根(这里为4根)、由例如复丝或单丝等合成纤维构成的纱线Y的装置。从纺纱部纺出的多根纱线Y分别经由支点导纱器90送至纱线卷绕装置1,边被横动导纱器37横向往返移动边被分别卷绕到多个(这里为4个)筒管B上,生产多个(这里为4个)卷装P。
纱线卷绕装置1主要具备长方体形状的机体10、从机体10延设到左边的支承梁20、由支承梁20支承的横动装置30和接触辊40,以及由设置在机体10上的转台13悬臂支承、保持多个筒管B的一对筒管支架50构成。
在机体10上搭载有控制纱线卷绕装置1的动作的控制装置11,通过操作人员操作由键盘等构成的设定部12,能够将有关卷绕的各种条件等输入控制装置11。在机体10的左侧面设置有圆板状的转台13,该转台13由转台电动机14(参照图3)旋转驱动。从转台13朝左边延设上下一对筒管支架50。
支承梁20具有从机体10的左侧面延设到左边、安装横动装置30的支承面21和从支承梁20的左右两端突出到下方的一对支承部22。左右一对支承部22旋转自由地支承接触辊40。支承梁20能够由未图示的升降机构相对于机体10升降地构成,通过支承梁20升降,接触辊40能够与安装在上侧的筒管支架50上的多个筒管B接触分离。
横动装置30为利用横动导纱器37使纱线Y横向往返移动的装置。有关横动装置30的详情后述。
接触辊40由沿左右方向延伸、形成在支承梁20上的左右一对支承部22旋转自由地支承,位于横动装置30的下方。像上述那样,通过支承梁20升降,接触辊40与安装在位于上侧的筒管支架50上的多个筒管B接触分离。接触辊40与卷装P的外周面接触,通过边付与预订的接触压力边旋转梳理卷装P的形状。
筒管支架50利用转台13悬臂支承其右端部,能够从左端部依次装拆多个筒管B。筒管支架50由筒管支架电动机51(参照图3)旋转驱动,通过多个筒管B与筒管支架50一起旋转,多根纱线Y分别被卷绕,形成多个卷装P。
筒管支架50分别设置在转台13的周方向上沿上下离开180°的位置上。于是,当卷绕过程中的筒管支架50上多个卷装P满卷时,通过转台13被转台电动机14(参照图3)旋转180°,上下筒管支架50的位置被对调,进行筒管更换。另外,安装在筒管支架50上的多个卷装P当变成满卷时,利用未图示的推杆向左边推出,从筒管支架50上取下。
(横动装置)
说明横动装置30的详情。横动装置30具有:板状的底座31、安装在底座31上的驱动带轮32和2个从动带轮33、34、卷挂在带轮32~34上的环形带35、按压环形带35的压辊36、安装在环形带35上的多个(这里为4个)横动导纱器37、以及安装在底座31上的轨道38。并且,通过底座31固定在支承梁20的支承面21上,横动装置30固定在支承梁20上。另外,本实施形态中,支承面21实际上构成为近似水平的倾斜面。
3个带轮32~34中的从动带轮33、34沿左右方向即筒管支架50的轴向(以下简称为“轴向”)平行地分开配置,驱动带轮32配置在不同于与连接从动带轮33和34的轴向平行的线的位置上。并且,关于轴向,从动带轮33配置在底座31的左端部附近,从动带轮34配置在底座31的右端部附近,驱动带轮32虽然配置在底座31的右端部附近,但配置在比从动带轮34稍微靠左边的位置上。
结果,卷挂在带轮32~34上的环形带35成为具有在从动带轮33、34之间沿轴向延伸的长边部(下边部)35a的近似三角形。其中,驱动带轮32不是配置在轴向上从动带轮33、34的中央,而是像上述那样靠一边配置。因此,由环形带35形成的近似三角形中,驱动带轮32的拐角为锐角,环形带35相对于驱动带轮32的的卷挂角度为90°以上。另外,虽然本实施形态中使驱动带轮32的直径比从动带轮33、34的直径大,但这样做不是必须的。
在驱动带轮32与从动带轮33之间,设置有向由环形带35形成的近似三角形的封闭区域的内侧按压环形带35的压辊36。通过设置该压辊36,环形带35相对于驱动带轮32的卷挂角度进一步变大。但是,设置压辊36不是必须的,也可以省略。
多个横动导纱器37以与筒管B的长度大致相同的间隔安装在由环形带35形成的近似三角形中沿轴向延伸的长边部35a上。于是,通过环形带35被驱动带轮32驱动,环形带35的长边部35a沿轴向往复移动。即,环形带35——更准确为环形带35的长边部35a相当于本发明中的“被安装部”,驱动带轮32相当于本发明中的“驱动部”。另外,轨道38在与环形带35的长边部35a大致平行的状态下靠近长边部35a配设。
其中,驱动带轮32能够正反旋转地构成,横动控制部11a(参照图3)通过边反复切换驱动带轮32的旋转方向边旋转驱动,反复切换环形带35的行走方向。结果,环形带35的长边部35a沿轴向往复移动,进而安装在长边部35a上的多个横动导纱器37沿轴向往复移动。这样,多根纱线Y分别以支点导纱器90为支点被横动导纱器37横向往返移动。
图2为横动导纱器37的放大图。横动导纱器37具有固定在环形带35上的固定部37a和形成在固定部37a的前方、捕捉并保持纱线Y的保持部37b。保持部37b形成为从上方看在前方有顶点的近似等腰三角形,在其顶点部分形成有用来收容纱线Y的纱线收容槽37c。并且,在纱线收容槽37c的左右两侧左右对称地形成有用来将纱线Y引导到纱线收容槽37c的一对倾斜部37d。
当使横动导纱器37向行走方向D移动时,倾斜部37d碰撞沿大致上下方向行走的纱线Y。并且,通过纱线Y被倾斜部37d向右边或者左边弯曲,由纱线Y的张力沿与横动导纱器37的行走方向D相反的方向产生力F。并且,由于该力F,纱线Y沿倾斜部37d向纱线收容槽37c移动,最终收容(捕捉)到纱线收容槽37c内。被收容到纱线收容槽37c内的纱线Y在向横向往返移动的方向(左右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下被横动导纱器37保持。另外,横动导纱器37被轨道38沿左右方向直线引导,不会沿前后方向、上下方向抖动。
(控制装置)
图3为纱线卷绕装置1的控制方框图。控制装置11具有控制驱动带轮32的动作的横动控制部11a、控制筒管支架电动机51的动作的筒管支架控制部11b、控制转台电动机14的动作的转台控制部11c,以及存储各控制部11a~11c执行的控制程序、控制所需要的数据的存储部11d。操作人员能够经由设定部12选择控制装置11执行的控制程序,或者输入控制所需要的数据。
横动控制部11a通过控制驱动带轮32的旋转动作,能够控制使多个横动导纱器37沿轴向移动时的移动范围、移动速度。筒管支架控制部11b通过控制筒管支架电动机51的旋转动作,能够控制纱线Y的卷绕速度。转台控制部11c通过控制转台电动机14使转台13旋转180°,能够像上述那样对调上下一对筒管支架50的位置。并且,存储部11d中存储有例如像后述那样将筒管B的种类与卷绕区域(横动导纱器37的移动范围)关联起来的数据等。
(关于振动)
根据纱线卷绕装置1,由于多个横动导纱器37共同安装在环形带35的长边部35a上,因此只要对该环形带35设置一个驱动带轮32,就能够使所有的横动导纱器37沿轴向往复移动。即,与在每个横动导纱器37中设置驱动机构的情况相比,能够大幅度地削减零部件数量。
但是,根据这样的结构,各横动导纱器37在卷绕区域内以相同的相位往复移动。因此,像上述那样由于卷绕重叠产生的卷装P的局部隆起在所有的卷装P中形成在相同的相位上,存在因接触辊40翻越该隆起时被上顶而产生大的振动的担忧。
因此,为了降低这样的振动,在纱线卷绕装置1中使被横动装置30横向往返移动的多根纱线Y的卷绕角在预定角度以下地用控制装置11的横动控制部11a控制驱动带轮32。具体为,使卷绕角在预定角度以下地控制使横动导纱器37往复移动的速度即横动速度。并且,当卷绕过程中卷装P的卷径达到预定尺寸时,通过用控制装置11的转台控制部11c(参照图3)驱动转台电动机14、转台13旋转180°,上下筒管支架50的位置对调。并且,通过在安装在新的筒管支架50上的筒管B上开始纱线Y的卷绕,使卷绕到筒管B上的卷装P的卷径不会到预定尺寸以上地进行控制。
图4为表示卷绕比的变迁的一例的曲线图,为表示卷绕比为整数比时卷绕角和卷装直径的图。另外,由于在卷绕角小于1°的情况下曲线图过密,不能恰当地图示,因此图示了卷绕角为1°以上的情况。
如从图4可知的那样,卷绕角越大,卷绕过程中越通过小的整数比率的卷绕比,因此越产生图8中说明过的那样明显的卷绕重叠。但是,当卷绕角小时,尤其在卷绕角为1°以下时,由于卷绕过程中产生的条带的卷绕比仅为非常大的整数比率的卷绕比,因此即使在卷绕比为整数比的情况下纱线Y也被充分分散卷绕,几乎看不到局部的隆起。即,通过使卷绕角在1°以下,能够抑制明显的卷绕重叠的产生。
并且,如从图4可知的那样,通过用控制装置11将卷装P的卷径限制在φ150mm以下,即使使卷绕角在2°以下,也能够抑制明显的卷绕重叠的产生。其中,在纱线Y细到例如50dtex以下的情况下,再在筒管B的外径小到例如φ85mm以下的情况下,即使将最大卷径限制在φ150mm以下,由于卷绕到一个卷装P上的纱线Y的长度足够长,也没有特别的问题。
(有关筒管的变更)
在纱线卷绕装置1中,安装在筒管支架50上的筒管B的个数和长度能够变更地构成。图5为变更了筒管B的种类的情况下的示意图,a图表示将4个与图1的筒管B相同的筒管B1靠紧安装到筒管支架50上的状态,b图表示将2个具有筒管B1的约2倍长度的筒管B2靠紧安装到筒管支架50上的状态,c图表示将6个具有筒管B1的约2/3的长度的筒管B3靠紧安装到筒管支架50上的状态。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不特别区分筒管B1~B3的情况下标记为筒管B。并且,对于图5所示的横动导纱器37A~37H,在不特别区分的情况下仅标记为横动导纱器37。
如图5的a图所示,在设置4个筒管B1的情况下,由与各筒管B1相对应的4个横动导纱器37A~37D进行纱线Y的横向往返移动。横动导纱器37A~37D在隔开与筒管B1的长度大致相同的间隔沿轴向排列的状态下安装到环形带35的长边部35a上。并且,控制装置11的横动控制部11a使横动导纱器37A~37D分别在与筒管B1相对应的卷绕区域内往复移动地控制驱动带轮32。
如图5的b图所示,在设置2个轴向上的长度为筒管B1的约2倍的筒管B2的情况下,用与各筒管B2相对应的2个横动导纱器37A、37C(或者2个横动导纱器37B、37D)进行纱线Y的横向往返移动。即,4个横动导纱器37A~37D中的隔开与筒管B2的长度大致相同的间隔沿轴向排列的2个横动导纱器37A、37C(或者2个横动导纱器37B、37D)被选择利用。并且,控制装置11的横动控制部11a使横动导纱器37A、37C(或者横动导纱器37B、37D)分别在与筒管B2相对应的卷绕区域内往复移动地控制驱动带轮32。另外,在横动导纱器37为能够翻越带轮33、34的结构的情况下,没被选择的横动导纱器37可以保持原样不动,但在横动导纱器37为不能翻越带轮33、34的结构的情况下,有必要取下没被选择的横动导纱器37。
如图5的c图所示,在设置6个轴向上的长度为筒管B1的约2/3倍的筒管B3的情况下,用与各筒管B3相对应的6个横动导纱器37A、37E、37F、37C、37G、37H进行纱线Y的横向往返移动。横动导纱器37A、37E、37F、37C、37G、37H在隔开与筒管B3的长度大致相同的间隔沿轴向排列的状态下安装到环形带35的长边部35a上。并且,控制装置11的横动控制部11a使横动导纱器37A、37E、37F、37C、37G、37H分别在与筒管B3相对应的卷绕区域往复移动地控制驱动带轮32。
另外,这里为了尽可能有效利用原本为筒管B1用设置的横动导纱器37A~37D,使横动导纱器37A、37C保持原样不变,并重新设置4个横动导纱器37E~37H。但是,利用横动导纱器37A、37C不是必须的,也可以全部重新设置6个横动导纱器37。或者,也可以根据筒管B的种类准备多个安装了预定数量的横动导纱器37的环形带35,在变更筒管B的种类时更换环形带35。另外,没被利用的横动导纱器37B、37D既可以保持原样不动,也可以从环形带35上取下。
其中,横动导纱器37最好是通过采用例如专利文献2的图4、5记载的结构等,对环形带35装拆自由。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容易地调整横动导纱器37的个数、位置,成为能够容易地应对更多种类的筒管B的纱线卷绕装置1。并且,在设想的筒管B的种类确定的情况下,如果最小公倍数地设置横动导纱器37的话,则即使不使横动导纱器37为装拆自由的结构,也能够应对多个种类的筒管B。例如,在设想的筒管B确定为图5的筒管B1~B3这3种的情况下,如果预先将横动导纱器37A~37H全部安装到环形带35上,则不需要装拆自由地构成横动导纱器37。
这样,在使用多种筒管B的情况下,如果是在每个横动导纱器37中设置驱动机构的结构,则产生每次变更筒管B的种类时,更换或者增设驱动机构的必要,变更筒管B的种类非常费劳力和时间。但是,根据纱线卷绕装置1,即使变更筒管B的种类,由于是多个横动导纱器37共同安装在环形带35上、用驱动带轮32驱动该环形带35的结构,因此没有更换或者增设驱动带轮32、环形带35的必要。即,能够原封不动地使用横动装置30,并且能够容易地变更筒管B的种类。
在变更筒管B的种类时,例如操作人员通过设定部12(图1)将筒管的种类输入控制装置11。其中,存储部11d存储有将筒管B的种类与卷绕区域(横动导纱器37的移动范围)关联起来的数据等。并且,横动控制部11a参照该数据适当地控制使横动导纱器37沿轴向往复移动的范围,即、使环形带35的长边部35a沿轴向往复移动的范围。
(效果)
根据本实施形态的纱线卷绕装置1,只要对多个横动导纱器37设置一个被安装部(环形带35)和一个驱动部(驱动带轮32)就可以,能够削减零部件数量。并且,通过使多根纱线Y的卷绕角在1°以下,能够抑制卷绕重叠的产生,进而能够降低卷绕重叠引起的振动。这样,根据纱线卷绕装置1,能够削减零部件数量,并且能够降低振动。
并且,纱线卷绕装置1在轴向的一端部(右端)悬臂支承筒管支架50,同时能够从筒管支架50的轴向的另一端部(左端部)装拆筒管B。因此,具有向筒管支架50的筒管B的装拆变得容易的优点,另一方面,由于筒管支架50被悬臂支承,存在振动容易变大的问题。但是,根据纱线卷绕装置1,由于能够像上述那样降低振动,因此即使在悬臂支承筒管支架50的情况下,振动也不会太成为问题。
并且,在纱线卷绕装置1中,横动装置30不仅作为驱动部具有驱动带轮32,而且作为被安装部具有卷挂在包含驱动带轮32的多个带轮32~34上的环形带35,环形带35具有90°以上的卷挂角度地卷挂到驱动带轮32上。因此,能够扩大驱动带轮32与环形带35的接触面积,能够将驱动带轮32的输出有效地传递给环形带35。因此,能够精度良好地控制安装在环形带35上的多个横动导纱器37的动作。
并且,在纱线卷绕装置1中,由于在驱动带轮32与从动带轮33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朝环形带35形成的封闭区域的内侧按压环形带35的按压部件(压辊36),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大环形带35相对于驱动带轮32的卷挂角度。而且,由于能够用按压部件(按压带轮36)给环形带35付与适当的张力,因此即使在环形带35产生了经时伸长的情况下,也不会张力松弛而跳齿。因此,能够将驱动带轮32的输出更有效地传递给环形带35,能够精度更好地控制安装在环形带35上的多个横动导纱器37的动作。
并且,在纱线卷绕装置1中,采用安装在筒管支架50上的筒管B的个数和长度能够变更,控制装置11能够根据筒管B的长度调整使被安装部(环形带35)沿轴向往复移动的范围的结构。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生产种类不同的卷装P,装置的通用性提高。而且,由于用控制装置11调整被安装部(环形带35)的往复移动范围,即横动导纱器37的往复移动范围(纱线Y的卷绕范围),因此在变更了筒管B的种类时能够原封不动地使用变更前的横动装置30。
(横动装置的变形例)
参照图6、7说明横动装置30的变形例。图6为表示横动装置的第1变形例的图,图7为表示横动装置的第2变形例的图。另外,图6、7中省略了底座31、轨道38的图示。
在图6所示的第1变形例的横动装置60中,在由驱动带轮61和从动带轮62、63构成的3个带轮61~63上卷挂有环形带35。从动带轮62、63的配置与图1所示的从动带轮33、34基本相同。但是,在驱动带轮61在左右方向即轴向上配置在从动带轮62、63的大致中央这一点上与图1的结构不同。
尤其是如果不实施任何对策的话,则环形带35形成的近似三角形(用虚线图示)中驱动带轮61的拐角部为钝角,环形带35相对于驱动带轮61的卷挂角度变小了。如果该卷挂角度小,则存在容易产生跳齿,驱动带轮61的输出不能适当地传递给环形带35的担忧。
因此,朝由环形带35形成的近似三角形的封闭区域的内侧按压环形带35的压辊64、65左右对称地设置在驱动带轮61的两侧。因此,能够增大环形带35相对于驱动带轮61的卷挂角度。通过在驱动带轮61的两侧设置压辊64、65,通过这些压辊64、65的配置能够具有高的自由度地调整环形带35相对于驱动带轮61的卷挂角度。另外,与图1的结构一样,多个横动导纱器37安装在从动带轮62、63之间沿轴向延伸的长边部(下边部)35b上。另外,没有必须设置2个压辊64、65的必要,也可以设置其中的某一个。
图7所示的第2变形例的横动装置70中,设置有沿轴向排列的驱动带轮71和从动带轮72,这2个带轮71、72上卷挂有环形带35。驱动带轮71配置在底座31(参照图1)的右端部附近,从动带轮72配置在底座31的左端部附近。
卷挂在这样配置的驱动带轮71和从动带轮72上的环形带35具有沿轴向延伸的椭圆形状,该椭圆形状中穿过驱动带轮71的下端部和从动带轮72的下端部的长边部(下边部)35c与轴向平行。并且,在该长边部35c上安装有多个横动导纱器37。另外,虽然本变形例中使驱动带轮71的直径比从动带轮72的直径大,但这样做不是必须的。
通过将环形带35卷挂到这样2个带轮71、72上,能够使环形带35相对于驱动带轮71的卷挂角度大到约180°左右。而且,带轮的个数2个就可以,因此能够削减零部件数量。另外,通过设置朝由环形带35形成的椭圆形状的封闭区域的内侧按压环形带35的压辊73,不仅能够将环形带35的张力保持在适当,而且能够进一步增大环形带35相对于驱动带轮71的卷挂角度。但是,压辊73也可以省略。
[其他实施形态]
虽然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但能够应用本发明的形态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态,能够像以下举例说明的那样在不超出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施加适当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说明了通过使卷绕时纱线Y的卷绕角为1°以下,或者将卷装P的最大卷径限制在φ150mm以下、并且使卷绕时纱线Y的卷绕角在2°以下,能够实现卷绕重叠引起的振动的降低。但是,通过取代限制卷绕时纱线Y的卷绕角的最大值或者限制卷绕角再加上使卷绕的纱线Y的种类为弹力纱,也能够实现振动的降低。这是因为,通过使卷绕的纱线Y的种类为弹力纱,卷装P变得富有伸缩性,即使产生了卷绕重叠,也能够利用卷装P吸收卷绕重叠引起的振动。另外,弹力纱为富有伸缩性的弹性纱的一种,为由在纤维基本材料中作为组成具有85wt%以上的聚氨酯线段的长链合成高分子构成的弹性纱。
并且,上述实施形态中的横动装置30为在环形带35上安装多个横动导纱器37,通过利用驱动带轮32驱动环形带35来进行横动的装置。但是,横动装置30并不局限于使用环形带35,也可以将多个横动导纱器37共同安装在金属丝、棒材上,利用线性电动机等使该金属丝、棒材沿轴向往复移动。
并且,上述实施形态中的纱线卷绕装置1并不局限于卷绕从纺纱部纺出的纱线Y的装置,也可以应用于例如设置在假捻装置中的卷绕装置。

Claims (7)

1.一种纱线卷绕装置,边横向往返移动多根纱线边将多根纱线卷绕到多个筒管上,其特征在于,具备:
在安装有所述多个筒管的状态下旋转的筒管支架,
具有保持所述多根纱线的多个横动导纱器、共同安装所述多个横动导纱器的被安装部、以及使所述被安装部沿所述筒管支架的轴向往复移动的驱动部的横动装置,以及
控制所述横动装置的动作的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使被所述横动装置横向往返移动的所述多根纱线的卷绕角在1°以下地控制所述驱动部。
2.一种纱线卷绕装置,边横向往返移动多根纱线边将多根纱线卷绕到多个筒管上,其特征在于,具备:
在安装有所述多个筒管的状态下旋转的筒管支架,
具有保持所述多根纱线的多个横动导纱器、共同安装所述多个横动导纱器的被安装部、以及使所述被安装部沿所述筒管支架的轴向往复移动的驱动部的横动装置,以及
控制所述横动装置的动作的控制装置;
卷绕到所述筒管上的卷装的最大卷径在φ150mm以下,所述控制装置使被所述横动装置横向往返移动的所述多根纱线的卷绕角在2°以下地控制所述驱动部。
3.一种纱线卷绕装置,边横向往返移动多根纱线边将多根纱线卷绕到多个筒管上,其特征在于,具备:
在安装有所述多个筒管的状态下旋转的筒管支架,
具有保持所述多根纱线的多个横动导纱器、共同安装所述多个横动导纱器的被安装部、以及使所述被安装部沿所述筒管支架的轴向往复移动的驱动部的横动装置,以及
控制所述横动装置的动作的控制装置;
该纱线卷绕装置中,作为所述纱线卷绕弹力纱。
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所述筒管支架在所述轴向的一端部被悬臂支承,同时能够从所述筒管支架的所述轴向的另一端部装拆所述筒管。
5.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所述横动装置具有驱动带轮作为所述驱动部,同时具有卷挂在包括所述驱动带轮的多个带轮上的环形带作为所述被安装部,
所述环形带具有90°以上的卷挂角度地卷挂到所述驱动带轮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在所述驱动带轮与其他的所述带轮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按压部件,该按压部件向由所述环形带形成的封闭区域的内侧按压所述环形带。
7.如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安装在所述筒管支架上的所述筒管的个数和长度能够变更,
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筒管的长度相对应地调整使所述被安装部沿所述轴向往复移动的范围。
CN201510875716.0A 2014-12-04 2015-12-03 纱线卷绕装置 Active CN1056683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45624 2014-12-04
JP2014245624A JP6436751B2 (ja) 2014-12-04 2014-12-04 糸条巻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68318A true CN105668318A (zh) 2016-06-15
CN105668318B CN105668318B (zh) 2019-08-27

Family

ID=56123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75716.0A Active CN105668318B (zh) 2014-12-04 2015-12-03 纱线卷绕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436751B2 (zh)
CN (1) CN10566831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82909A (zh) * 2017-03-31 2019-10-25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减振装置以及筒管支架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81011B2 (ja) 2016-11-01 2020-11-04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トラバース装置及び糸巻取装置
JP6312041B2 (ja) * 2017-03-06 2018-04-18 大川三基株式会社 電線巻取装置、電線巻取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巻取電線
DE102020110999B4 (de) * 2020-04-22 2021-11-11 Hanza Gmbh Verfahren zur hochpräzisen Fadenablage eines Fadens beim Wickeln einer Spul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68528A (en) * 1987-09-09 1989-03-14 Tsudakoma Ind Co Ltd Method of forming pirn
JP2002370868A (ja) * 2001-06-13 2002-12-24 Murata Mach Ltd トラバース装置
CN101377026A (zh) * 2007-08-30 2009-03-04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机及假捻加工机
CN101780902A (zh) * 2009-01-19 2010-07-21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丝条卷绕装置及方法、纺丝卷绕机及方法、锥形尾端卷装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51690A (ja) * 2004-10-28 2006-06-15 Toray Ind Inc 炭素繊維パッケージ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68528A (en) * 1987-09-09 1989-03-14 Tsudakoma Ind Co Ltd Method of forming pirn
JP2002370868A (ja) * 2001-06-13 2002-12-24 Murata Mach Ltd トラバース装置
CN101377026A (zh) * 2007-08-30 2009-03-04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机及假捻加工机
CN101780902A (zh) * 2009-01-19 2010-07-21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丝条卷绕装置及方法、纺丝卷绕机及方法、锥形尾端卷装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82909A (zh) * 2017-03-31 2019-10-25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减振装置以及筒管支架系统
CN110382909B (zh) * 2017-03-31 2021-05-25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减振装置以及筒管支架系统
US11686369B2 (en) 2017-03-31 2023-06-27 Tmt Machinery, Inc.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and bobbin holder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108073A (ja) 2016-06-20
CN105668318B (zh) 2019-08-27
JP6436751B2 (ja) 2018-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68318A (zh) 纱线卷绕装置
JP6391675B2 (ja) 巻取り機
CN101780901B (zh) 丝条卷绕装置及纺丝机
CN104816984A (zh) 丝线卷绕机
JP2011057426A (ja) トラバース装置
JP5065290B2 (ja) 巻取機
CN108002113B (zh) 横动装置以及丝线卷绕装置
JP2008297078A (ja) 糸条巻取機
CN101104487A (zh) 用于制造具有调整横动程的筒管的高频丝线导向装置
CN102530640B (zh) 丝线卷取机
CN101143665A (zh) 使用独立导纱器的改进卷绕方法
CN106241495A (zh) 纱线卷取机以及纺纱机械
JP2007522056A (ja) 複数の糸群を巻取るための装置
JP2012525305A (ja) 巻取り機
JP5647563B2 (ja) 糸条巻取機
JP5255572B2 (ja) 経糸帯の帯幅内において、糸を位置決めするための装置及び部分整経方法
CN103648942A (zh) 粗纱卷缠机和将粗纱卷缠到筒管上的方法
JP2008137816A (ja) 綾巻きボビンを製造する繊維機械の巻取装置のための糸綾振装置
JP2554507Y2 (ja) ブレイダー
JP7176052B2 (ja) 糸巻取機
JP5324235B2 (ja) 糸条巻取装置及び紡糸機
JP4085548B2 (ja) 弾性糸用パッケージ及び弾性糸用紡糸巻取機
KR100838007B1 (ko) 탄성 섬유용 와인더
CN105668317A (zh) 纱线卷绕装置
CN215366278U (zh) 一种简易式的梭芯绕线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