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58473A - 座椅滑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座椅滑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58473A
CN105658473A CN201480057684.7A CN201480057684A CN105658473A CN 105658473 A CN105658473 A CN 105658473A CN 201480057684 A CN201480057684 A CN 201480057684A CN 105658473 A CN105658473 A CN 1056584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guide rail
latch
printed circuit
ax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5768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58473B (zh
Inventor
佐藤贵纪
熊谷考司
酒井诚
小岛康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22234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9445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22234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4450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4/078373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5060435A1/ja
Publication of CN1056584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584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584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5847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8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king device
    • B60N2/0812Location of the latch
    • B60N2/0818Location of the latch inside the rai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7Slide construction
    • B60N2/0702Slid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ed by its cross-section
    • B60N2/0705Slid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ed by its cross-section omega-shap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7Slide construction
    • B60N2/0702Slid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ed by its cross-section
    • B60N2/0715C or U-shap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8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king device
    • B60N2/0831Movement of the latch
    • B60N2/0837Movement of the latch pivoting
    • B60N2/085Movement of the latch pivoting about a transversal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8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king device
    • B60N2/0881Activation of the latches by the control mechanis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座椅滑动装置。在将卡止部件(20)向上导轨(40)组装时,将第二旋转轴部(26L)从上导轨(40)的内侧插入第一侧壁部(44a)的轴收容孔(47)。在该插入后,为了将第二旋转轴部(26L)插入第二侧壁部(44b)的轴收容孔47,旋转卡止部件(20)。此时,轴侧允许长度(L2)设定为比轴侧最大旋转长度(L4)大,从而抑制第二旋转轴部(26L)与第二侧壁部(44b)的轴收容孔(47)的边缘部接触而妨碍旋转轴部(26)的插入的情况。

Description

座椅滑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座椅滑动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构成为能够沿车辆的前后方向调整车辆用的座椅位置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
专利文献1记载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具备:下导轨;能够移动地安装于该下导轨的上导轨;以及配置于在这些下导轨以及上导轨之间形成的空间内的卡止部件。
详细来说,如图16所示,卡止部件120在其前端具有沿宽度方向W突出的多个卡止爪124。在上导轨130的宽度方向W上对置的两个面形成有卡止爪用孔149。当卡止部件120设置于上导轨130内时,各卡止爪124通过卡止爪用孔149沿宽度方向W从上导轨130突出。因此,各卡止爪124的前端向上导轨130的外侧露出,各卡止爪124的前端能够与下导轨(省略图示)嵌合。另外,卡止部件120具有大致圆柱状的旋转轴128。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座椅滑动装置中,一个上导轨能够分割。具体而言,图16所示,上导轨130由第一部件130a和第二部件130b构成。因为向上导轨130组装卡止部件120,所以首先在使第一部件130a与第二部件130b在宽度方向W分离的状态下,在第一部件130a以及第二部件130b之间设置卡止部件120。然后,使第一部件130a与第二部件130b相互接近,从而各卡止爪124插入上导轨130的卡止爪用孔149。另外,卡止部件120的旋转轴128也插入在两部件130a、130b形成的轴通孔131。而且,第一以及第二部件130a、130b利用未图示的螺栓以及螺母等紧固工具相互紧固。
这样,由于上导轨130构成为在宽度方向W上能够分割,所以与卡止爪124以及旋转轴128的宽度方向W的长度无关,能够将卡止部件120组装于上导轨130。
另外,卡止部件120在上导轨130内中能够转动地被支承。与卡止部件120的转动位置相对应,卡止爪124与下导轨的锁定孔(省略图示略)嵌合,或者从下导轨的锁定孔脱出。由此,本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能够允许或者禁止被固定于座椅的上导轨130相对于被固定于车辆地板的下导轨移动。
另外,例如在专利文献2公开有为了在上导轨内支承卡止部件,将一个支承销插入上导轨的侧壁以及卡止部件的结构。
另外,例如,在专利文献3公开有通过支承销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操作杆,卡止部件被在卡止部件形成的嵌合凸部以不能单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上导轨的结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5284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8403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95171号公报
在上述图16公开的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在组装上导轨130时,在第一以及第二部件130a、130b之间设置卡止部件120,然后,组装这些部件130a、130b。在该情况下,因为上导轨130需要构成为能够分割,所以座椅滑动装置的部件数量增加。
另外,在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公开的座椅滑动装置中,用上导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卡止部件的结构复杂。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更简单的结构的座椅滑动装置。
发明内容
另外,在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3公开的座椅滑动装置中,在向卡止部件施加冲击时,卡止爪受到来自下导轨的锁定孔的反作用力。由于该反作用力,对卡止部件施加以旋转轴部为中心的旋转力。由此,有卡止爪从下导轨的锁定孔脱落,上导轨相对于下导轨能够相对移动的可能性。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抑制在无意中上导轨相对于下导轨能够移动的座椅滑动装置。
解决上述课题的座椅滑动装置具备: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其沿着上述第一导轨的长边方向能够移动地与上述第一导轨连结;以及卡止部件,其在上述第二导轨内能够转动地被支承,上述第二导轨具备在与该第二导轨的长边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对置的第一以及第二侧壁部,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侧壁部分别形成有供上述卡止部件的一部分插入的第一收容孔以及第二收容孔,上述卡止部件具备:主体部;第一以及第二侧面,其沿上述主体部的长边方向延伸;卡止爪,其分别从上述第一以及第二侧面通过上述第一收容孔向上述第二导轨的外侧延伸突出,并且与上述卡止部件的转动位置相对应地在与上述第一导轨卡止的卡止位置和从上述第一导轨分离的解除位置之间移动;第一旋转轴部,其在上述主体部的上述第一侧面形成,并且能够转动地插入上述第二导轨的上述第一侧壁部的第二收容孔;以及第二旋转轴部,其在上述主体部的上述第二侧面形成,并且能够转动地插入上述第二导轨的上述第二侧壁部的第二收容孔,利用连结上述第一侧壁部的上述第二收容孔中的分别与上述主体部的长边方向以及宽度方向正交的高度方向上的第一端部和上述第二侧壁部的上述第二收容孔上的与上述高度方向上的上述第一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第二端部的假想的直线的长度来规定轴用允许长度,利用连结上述主体部的第二侧面和在上述第一侧面形成的上述第一旋转轴部的前端的假想的直线的长度来规定轴用最大旋转长度,将上述轴用允许长度设定为比上述轴用最大旋转长度大。
在向第二导轨组装卡止部件时,将第一旋转轴部从第二导轨的内侧插入第一侧壁部的轴收容孔。在插入后,卡止部件旋转以使得第二旋转轴部插入第二侧壁部的轴收容孔。此时,由于轴用允许长度设定为比轴用最大旋转长度大,来抑制由于第二旋转轴部与第二侧壁部的轴收容孔的边缘部接触而妨碍旋转轴部向轴收容孔插入。因此,第二旋转轴部能够插入第二侧壁部的轴收容孔内。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卡止部件组装于第二导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座椅滑动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安装了图1的座椅滑动装置的座椅的侧视图。
图3是图2的3-3线剖视图。
图4是图3的4-4线剖视图。
图5是图1的卡止部件的俯视图。
图6是图5的6-6的剖视图。
图7是图5的7-7的剖视图。
图8A是图1的8A-8A线上的上导轨的放大剖视图。
图8B是将图1的卡止爪插入卡止爪用孔时的上导轨的放大剖视图。
图9A是图1的9A-9A线上的上导轨的放大剖视图。
图9B是将图1的旋转轴部插入轴收容孔时的上导轨的放大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向图4所示的卡止部件施加冲击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座椅滑动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2A是图11所示的卡止部件的俯视图。
图12B是图11所示的卡止部件的侧视图。
图12C是图11所示的卡止部件的仰视图。
图13A是从斜上方观察图11所示的卡止部件的上面侧立体图。
图13B是从斜上方观察图11所示的卡止部件的下面侧立体图。
图14是图12B所示的旋转轴部的部分放大图。
图15A是图11所示的弹簧的俯视图。
图15B是图11所示的弹簧的侧视图。
图16是背景技术的上导轨以及卡止部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0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概略结构>
如图1所示,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1具备:相当于第一导轨的下导轨30;相当于第二导轨的上导轨40;卡止部件20;以及弹簧50。
下导轨30沿其长边方向延伸,并且被固定于车辆地板2上。下导轨30的长边方向与车辆的前后方向L是同一方向。上导轨40沿其长边方向延伸,并且以沿下导轨30的长边方向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安装于下导轨30。
一对下导轨30在与车辆的前后方向L正交的宽度方向W上分离配置。在各下导轨30分别组装有上导轨40。如图2所示,在一对上导轨40上,固定有形成乘客的乘坐部的一个座椅5。
在两上导轨40之间,连结有解除手柄60。该解除手柄60从两上导轨40向座椅5的前方能够操作地延伸。由于该解除手柄60被朝向车辆地板2按压操作,上导轨40与座椅5一起相对于下导轨3能够移动。以下,对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1的结构详细进行说明。
<下导轨>
如图3所示,下导轨30具备:连结壁部32;一对侧壁部31;以及一对折返壁部33。
连结壁部32形成为长方形的平板状,并且被固定在车辆地板2上。侧壁部31从连结壁部32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大致直角地向上方延伸突出。另外,折返壁部33形成为从侧壁部31的前端向下导轨30的内侧大致直角地延伸突出,并且前端朝着连结壁部32大致直角地延伸突出。
如图1所示,在一个下导轨30的两折返壁部33相互对置的位置,形成有多个四边形的锁定孔33a。多个锁定孔33a在各折返壁部33形成,分别沿着下导轨30的长边方向以一定距离间隔排列。各锁定孔33a在与宽度方向W以及长边方向L正交的车辆的高度方向H上朝上方开口。
如图4所示,各锁定孔33a以从车辆的宽度方向W观察随着朝向车辆地板2孔宽度Wh1变小的方式形成为大致梯形形状。即,锁定孔33a具有沿着车辆的长边方向L对置的两个侧面33b、33c。两侧面33b、33c之间的距离随着靠近车辆地板2而减少。
锁定孔33a的两个爪用侧面33b、33c与沿车辆的高度方向H,即下导轨30的高度方向延伸的锁定孔33的中心线P相交的角度分别被规定为齿部压力角θa1、θa2。在本例中,齿部压力角θa2是相对于锁定孔的中心线P顺时针旋转了规定角度的角度。齿部压力角θa1是相对于锁定孔的中心线P逆时针旋转了规定角度的角度。在本例中,两齿部压力角θa1、θa2设定为同一值。
<上导轨>
如图3所示,上导轨40具备:连结壁部45;第一以及第二侧壁部44a、44b;以及一对折返壁部46。
上导轨40的连结壁部45与上述下导轨30的连结壁部32一样形成为长方形的平板状。两侧壁部44a、44b从连结壁部45的宽度方向W的两端朝着车辆地板2大致直角地延伸突出。另外,折返壁部46从各侧壁部44a、44b的前端向上导轨40的外侧以及上方延伸突出。
在上导轨40被组装于下导轨30时,在上导轨40中的侧壁部44a、44b以及折返壁部46之间,配置下导轨30的折返壁部33的前端。而且,上导轨40从下导轨30分离错位被抑制,上导轨40沿着下导轨30能够移动。
另外,如图1所示,在上导轨40中的长边方向的中间位置,形成有沿长边方向并列设置的多个(例如三个)的卡止爪用孔49a~49c。各卡止爪用孔49a~49c的间隔与上述多个锁定孔33a的间隔大致一样。卡止爪用孔49a~49c贯通上导轨40,并且形成为沿着上导轨40的高度方向延伸并稍微弯曲的大致长方形。另外,卡止爪用孔49a~49c从各侧壁部44a、44b形成至连结壁部45的一部分。卡止爪用孔49a~49c相当于第一收容孔。
并且,在各折返壁部46的上端形成有多个(例如,三个)嵌入槽46a。多个嵌入槽46a以分别与多个卡止爪用孔49a~49c对应的方式沿上导轨40的长边方向排列。各嵌入槽46a沿宽度方向贯通上导轨40并且朝上方开口。这些嵌入槽46a以及卡止爪用孔49a~49c配置于能够与下导轨30的相邻的多个(例如三个)锁定孔33a对应的位置。
另外,在上导轨40的各侧壁部44a、44b分别形成有贯通上导轨40的轴收容孔47。轴收容孔47相当于第二收容孔。两个轴收容孔47形成于卡止爪用孔49a~49c的靠近解除手柄60的位置。
如图4所示,各轴收容孔47以随着朝向车辆地板2孔宽度Wh2变小的方式形成为大致梯形形状。即,各轴收容孔47具有与上导轨40的长边方向对置的两个轴用侧面47a、47b。两轴用侧面47a、47b之间的距离随着朝向车辆地板2而减小。
两个轴用侧面47a、47b与沿高度方向H,即上导轨40的高度方向延伸的轴收容孔47的中心线Q相交的角度被设定为轴部压力角θb1、θb2。在本例中,轴部压力角θb2是相对于轴收容孔47的中心线Q顺时针旋转了规定角度的角度。轴部压力角θb1是相对于轴收容孔47的中心线Q逆时针旋转了规定角度的角度。轴部压力角θb1、θb2设定为相互相同的值,并且设定为比齿部压力角θa1、θa2大。
另外,如图1所示,在上导轨40中的两侧壁部44a、44b与连结壁部45的边界部分,分别形成有弹簧保持孔48。两个弹簧保持孔48形成于比轴收容孔47靠近解除手柄60的位置。
如图8A所示,连结上导轨40的第二侧壁部44b的卡止爪用孔49a中的第一端部,更详细的为卡止爪用孔49a中的右下内角部,与第一侧壁部44a的卡止爪用孔49a中的第二端部,更详细的为卡止爪用孔49a中的左上外角部的直线的长度被规定为爪用允许长度L1。该爪用允许长度L1是使卡止部件20绕着沿着长边方向L的中心轴旋转,并且使后述的卡止爪22aR~22cR、22aL~22cL分别插入各卡止爪用孔49a内所必须的长度。其他卡止爪用孔49b、49c的爪用允许长度比卡止爪用孔49a的爪用允许长度L1大。
如图9A所示,连结上导轨40的第二侧壁部44b的轴收容孔47中的第一端部,更详细的为该轴收容孔47中的右下内角部,与第一侧壁部44a的轴收容孔47中的第二端部,更详细的为该轴收容孔47中的右上外角部的直线的长度被规定为轴用允许长度L2。该爪用允许长度L2是使卡止部件20绕沿着长边方向L的中心轴旋转,并且使后述的多个旋转轴部26R、26L分别插入各轴收容孔47内所必须的长度。
<转动部件>
如图3所示,在上导轨40的各折返壁部46以及与其对置的下导轨30的侧壁部31间之间,分别设置有转动部件16。上导轨40一边使转动部件16在其与下导轨30之间转动,一边相对于下导轨30沿着其长边方向移动。
<卡止部件>
如图1所示,卡止部件20以在形成于下导轨30以及上导轨40的之间的内部空间沿着下导轨30的长边方向的方式设置。
如图5所示,在卡止部件20一体地形成有主体部21,和两组卡止爪22aR~22cR、22aL~22cL,一对旋转轴部26R、26L,以及输入部28。该卡止部件20通过金属板的冲压加工制造。
主体部21形成为沿其长边方向延伸突出的大致长方形的平板状。主体部21具备沿其长边方向延伸的第一以及第二侧面29L、29R,和与解除手柄60分离配置的前端部23。各卡止爪22aR~22cR、22aL~22cL在主体部21的前端部23形成,形成为沿着其宽度方向突出的方棒状。3个卡止爪22aR~22cR在前端部23的第一侧面29R形成,并且3个卡止爪22aL~22cL在前端部23的第二侧面29L形成。卡止爪22aR~22cR以及卡止爪22aL~22cL分别沿着主体部21的长边方向与上述下导轨30的锁定孔33a以同一间隔配置。
如图6所示,从主体部21的长边方向观察,通过形成有前端部23以及卡止爪22aL~22cL的长方形剖面中的对角线的长度规定爪最大旋转长度L3。在本例中,爪最大旋转长度L3是在上述长方形中,连结前端部23的图中的左下角部和卡止爪22a的右上角部之间的对角线的长度。当爪用允许长度L1比爪最大旋转长度L3大时,卡止爪22aR~22cR、22aL~22cL向卡止爪用孔49a~49c的插入变得可能。具体的组装方法后述。另外,输入部28在主体部21中的与前端部23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形成。
如图5所示,卡止部件20的旋转轴部26R、26L分别配置于卡止爪22aR~22cR、22aL~22cL以及输入部28之间的主体部21的两侧面29R、29L。如图4所示,旋转轴部26R、26L以旋转轴部26R、26L的前端面26a沿着上导轨40的长边方向的方式,形成为以从主体部21的侧面29R、29L朝向车辆地板2的方式弯曲的板状。两旋转轴部26R、26L在主体部21的下方中在其宽度方向上对置。
如图4所示,旋转轴部26R、26L的前端面26a具备在主体部21的长边方向的两端侧形成的两个曲面26b,和在这两个曲面26b之间沿主体部21的长边方向延伸突出的平面26c。如在图4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那样,两曲面26b形成为沿着将卡止部件20的旋转中心O1作为中心而画的一个圆弧。平面26c形成为沿着主体部21的长边方向将该圆弧靠近车辆地板2的一侧的一部分除去。
旋转轴部26R、26L的两曲面26b在两点P1、P2与轴收容孔47的两个轴用侧面47a、47b相接。因此,即使假如由于上导轨40或者卡止部件20的制造误差等而轴收容孔47以及旋转轴部26R、26L的间的组装精度降低,卡止部件20被第一旋转轴部26R以及第一轴收容孔47之间相接的两点P1、P2,和在第二旋转轴部26L以及第二轴收容孔47之间相接的1点或者两点支承。由此,能够抑制卡止部件20在上导轨40内的松动。
如图7所示,通过从主体部21的长边方向观察在连接具有主体部21以及第一旋转轴部26R的外形的各顶点的直线中的最大的直线的长度限定轴最大旋转长度L4。在本例中,轴最大旋转长度L4是连结第一旋转轴部26R的前端,更详细的为第一旋转轴部26R的左下的角部,与第二侧面29L的上部之间的长度。
当该最大旋转长度L4比上述的轴用允许长度L2小时,如后述那样,旋转轴部26R、26L能够向轴收容孔47组装。具体的组装方法后述。
如图4所示,两旋转轴部26R、26L分别插入轴收容孔47。而且,两旋转轴部26R、26L的前端面26a,特别是两曲面26b和与轴收容孔47的长边方向L对置的两轴用侧面47a、47b相接。而且,各曲面26b在各轴收容孔47的两轴用侧面47a、47b上转动。由此,卡止部件20能够以两旋转轴部26R、26L,即旋转中心O1为中心转动。伴随着该卡止部件20的转动,卡止部件20的卡止爪22aR~22cR、22aL~22cL在与下导轨30的锁定孔33a嵌合的卡止位置和从锁定孔33a脱落的解除位置之间能够移动。
<弹簧>
如图1所示,弹簧50由一根线材构成,并且形成为大致U字状。另外,弹簧50在形成于下导轨30以及上导轨40之间的内部空间中,位于与上导轨40的连结壁部45对置的卡止部件20的上表面。
弹簧50具备:两个保持部51;两个推压部52;两个抵接部53;以及4个退让部54。在弹簧50中,保持部51、推压部52、抵接部53以及退让部54形成为以沿着弹簧50的长边方向的中心线为基准线对称。弹簧50形成为沿各部分彼此接近或者分离的方向能够弹性变形。
各保持部51位于弹簧50中的长边方向的大致中间,并且以向宽度方向W的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为大致U字状。即,各保持部51形成为具有特定的半径的半圆形。各保持部51从上导轨40的内侧插入各弹簧保持孔48。由此,弹簧50被保持在上导轨40内。图1表示被保持在上导轨40内时的弹簧50的形状。
各推压部52在弹簧50的前端形成,并且在弹簧50配置于上导轨40以及卡止部件20之间时,将卡止部件20的前端部23朝向车辆地板2地向下方推压。各抵接部53处于各推压部52与各保持部51之间,配置在比各保持部51靠近各推压部52的位置。另外,抵接部53在弹簧50中的从保持部51向推压部52延伸突出的部位中,位置与弹簧50的宽度方向的最外侧。因此,当弹簧50位于上导轨40内时,各抵接部53由于自身的作用力而与各侧壁部44a、44b抵接。通过该作用力,来决定上导轨40内的宽度方向上的弹簧50的位置。另外,各抵接部53配置于靠近卡止爪22aR~22cR、22aL~22cL的位置,推压部52配置于相对于卡止部件20的上表面的所希望的位置。
4个退让部54配置于弹簧50的长边方向上的两个保持部51的两端,以弹簧50的线材向内侧凹陷的方式形成。各退让部54在各保持部51插入各弹簧保持孔48时,抑制各保持部51的基端与各弹簧保持孔48的周边部抵接。例如,在不具有退让部54的结构中,若该保持部51的基端与各弹簧保持孔48的周边部抵接,则有各抵接部53以及各推压部52的姿势相对于卡止部件20错位的可能性。在这一点上,通过形成各退让部54,在上导轨40内使各抵接部53以及各推压部52被保持为所希望的姿势。由此,弹簧50能够适当地向卡止部件20施加作用力。
<座椅位置的调整>
接下来,对通过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1调整座椅5的位置时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解除手柄60未被施加操作力时,由于来自弹簧50的作用力,卡止部件20的卡止爪22aR~22cR、22aL~22cL被保持于下导轨30的锁定孔33a内。由此,上导轨40相对于下导轨30的移动被限制。
若操作者将解除手柄60抬起,则解除手柄60的前端部61将卡止部件20的输入部28向车辆地板2按压。由此,以卡止部件20的旋转轴部26R、26L为中心的向图4中的逆时针的力施加至弹簧50以及卡止部件20。在向卡止部件20的输入部28的力超过弹簧50对卡止部件20的作用力的情况下,卡止爪22aR~22cR、22aL~22cL从下导轨30分离,并且卡止爪22aR~22cR、22aL~22cL从锁定孔33a脱出。此时,允许上导轨40相对于下导轨30的移动。因此,能够调整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座椅5的位置。
<卡止部件20向上导轨40的组装>
为了将卡止部件20向上导轨40组装,将各卡止爪22aR~22cR、22aL~22cL向各卡止爪用孔49a~49c插入之后,需要将各旋转轴部26R、26L向各轴收容孔47插入。
这里,首先对将各卡止爪22aR~22cR、22aL~22cL向各卡止爪用孔49a~49c插入时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8B所示,首先,将第一卡止爪22aR~22cR从上导轨40的内侧插入第一侧壁部44a的各卡止爪用孔49a的上部。此时,在上导轨40内,卡止部件20成为倾斜的姿势。在该插入结束之后,因为将第二卡止爪22aL~22cL插入第二侧壁部44b的各卡止爪用孔49a,所以如图8B用箭头所示那样,卡止部件20以第一卡止爪22aR~22cR为支点沿图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爪用允许长度L1设定为比爪最大旋转长度L3大。由此,因为第二卡止爪22aL~22cL不与第二侧壁部44b中的卡止爪用孔49a的下边缘部接触,所以第二卡止爪22aL~22cL能够插入卡止爪用孔49a内。
例如,在爪用允许长度L1为爪最大旋转长度L3以下的情况下,在使卡止部件20沿图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时,第二侧面29L的卡止爪22aL~22cL的前端与第二侧壁部44b中的卡止爪用孔49a的下方的上导轨40的下边缘部接触。因此,不能将卡止部件20向上导轨40组装。
接下来,将各旋转轴部26R、26L向各轴收容孔47插入时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9B所示,首先,将第一旋转轴部26R从上导轨40的内侧插入第一侧壁部44a的轴收容孔47。此时,在上导轨40内中卡止部件20成为倾斜的姿势。在该插入结束之后,因为将第二旋转轴部26L插入第二侧壁部44b的轴收容孔47,所以如图9B的箭头所示那样,卡止部件20以第一旋转轴部26R为支点沿图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
此时,由于轴用允许长度L2设定为比轴最大旋转长度L4大,第二旋转轴部26L不与第二侧壁部44b中的轴收容孔47的下方的上导轨40的下边缘部接触,所以旋转轴部26L能够插入轴收容孔47内。
例如,在轴用允许长度L2为轴最大旋转长度L4以下的情况下,在使上述卡止部件20沿图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时,第二旋转轴部26L与第二侧壁部44b中的轴收容孔47的下方的上导轨40的下边缘部接触。因此,不能将卡止部件20向上导轨40组装。
另外,也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将各旋转轴部26R、26L压入上导轨40的各轴收容孔47内。具体而言,以两旋转轴部26R、26L朝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的方式对两旋转轴部26R、26L施加外力。由于卡止部件20被该外力在其宽度方向上被压缩,所以卡止部件20能够插入上导轨40内。由此,能够将旋转轴部26R、26L插入上导轨40的轴收容孔47内。该旋转轴部26R、26L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圆柱状的旋转轴部相比,是在宽度方向上容易挠曲的形状。因此,即使通过该压入,也能够容易地将旋转轴部26R、26L插入上导轨40的轴收容孔47内。
<向卡止部件20施加冲击时的作用>
如图10所示,假定对卡止部件20沿朝向车辆地板2的方向施加冲击力Fimp的情况。伴随该冲击力Fimp,各旋转轴部26R、26L从各轴用侧面47a、47b受到第一反作用力。另外,各卡止爪22aR~22cR、22aL~22cL从各爪用侧面33b、33c受到第二反作用力。因为与齿部压力角θa1、θa2相比轴部压力角θb1、θb2设定得比较大,所以第一反作用力也比第二反作用力大。因此,旋转轴部26R、26L在轴收容孔47内先向上方向移动早于卡止爪22aR~22cR、22aL~22cL。因此,从图10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位置向图10中用实线表示的位置,卡止部件20沿图中的顺时针方向稍微旋转。由此,卡止爪22aR~22cR、22aL~22cL向锁定孔33a的底面前进。因此,卡止部件20的卡止爪22aR~22cR、22aL~22cL保持与下导轨30的锁定孔33a嵌合的卡止位置。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在向上导轨40组装卡止部件20时,将第一旋转轴部26R从上导轨40的内侧插入第一侧壁部44a的轴收容孔47。在该插入之后,卡止部件20以将第二旋转轴部26L插入第二侧壁部44b的轴收容孔47的方式旋转。此时,由于轴用允许长度L2设定为比轴最大旋转长度L4大,从而第二旋转轴部26L不与第二侧壁部44b中的轴收容孔47的边缘部接触,所以不会妨碍第二旋转轴部26L向轴收容孔47的插入。因此,第二旋转轴部26L可靠地插入第二侧壁部44b中的轴收容孔47内,能够容易地将卡止部件20组装于上导轨40。
(2)在向上导轨40组装卡止部件20时,将第一侧面29R的卡止爪22aR~22cR从上导轨40的内侧插入第一侧壁部44a的卡止爪用孔49a~49c。在该插入后,因为将第二侧面29L的卡止爪22aL~22cL插入第二侧壁部44b的卡止爪用孔49a~49c,所以卡止部件20旋转。此时,由于爪用允许长度L1设定为比爪最大旋转长度L3大,卡止爪22aL~22cL不与第二侧壁部44b中的卡止爪用孔49a~49c的边缘部接触,所以不会妨碍卡止爪22aL~22cL的插入。因此,卡止爪22aL~22cL能够可靠地插入第二侧壁部44b中的卡止爪用孔49a~49c内,且能够容易地将卡止部件20组装于上导轨40。
(3)旋转轴部26R、26L如图4所示,以相对于卡止部件20的主体部21弯曲的方式形成。另外,前端面26a在其两端包含曲面26b,以使得旋转轴部26R、26L的前端面26a相对于轴收容孔47的轴用侧面47a、47b能够转动。该旋转轴部26R、26L能够利用与卡止部件20的主体部21一体的板材通过冲压加工形成。由此,能够容易制造具有旋转轴部26R、26L的卡止部件20。
(4)旋转轴部26R、26L构成为从主体部21的宽度方向观察半圆的前端沿着主体部21的长边方向被除去。因此,能够使上述轴最大旋转长度L4变小。因此,容易将轴用允许长度L2设定为比轴最大旋转长度L4大。
另外,利用两个曲面26b,各旋转轴部26R、26L作为旋转轴起作用。在该情况下,能够起到与在图4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具有圆柱状的旋转轴的假想的其它卡止部件同样的作用,并且能够实现更简单的结构。
(5)如图4所示,在轴收容孔47中,与旋转轴部26R、26L相接的两个轴用侧面47a、47b之间的距离越朝向车辆地板2越变小。根据该结构,旋转轴部26R、26L的两曲面26b在轴收容孔47中两个轴用侧面47a、47b上在两点P1、P2相接。因此,即使假设由于上导轨40或者卡止部件20的制造误差等而轴收容孔47以及旋转轴部26R、26L间的组装精度降低,卡止部件20被第一旋转轴部26R与轴收容孔47抵接的两点P1、P2,和第二旋转轴部26L与相反的一侧的轴收容孔47抵接的1点或者两点支承。因此,能够抑制卡止部件20在上导轨40内中的松动。
(6)如图4所示,轴部压力角θb1、θb2设定为比齿部压力角θa1、θa2大。侧面33b、33c,47a、47b的压力角θa1、θa2、θb1、θb2越大,卡止爪22aR~22cR、22aL~22cL或者旋转轴部26R、26L向侧面33b、33c,47a、47b施加的力越大,因此卡止爪22aR~22cR、22aL~22cL或者旋转轴部26R、26L受到的反作用力也变大。因此,例如即使在向卡止部件20施加冲击力Fimp的情况下,由于基于上述的关系设定压力角,旋转轴部26R、26L受到的反作用力比卡止爪22aR~22cR、22aL~22cL受到的反作用力大。因此,向卡止部件20施加冲击力Fimp时,由于该反作用力旋转轴部26R、26L先从轴收容孔47脱出,从而卡止爪22aR~22cR、22aL~22cL被保持在锁定孔33a内。由此,抑制了卡止爪22aR~22cR、22aL~22cL无意中从锁定孔33a脱落的情况,进而抑制了下导轨30相对于上导轨40能够移动的情况。
(7)如图4所示,各锁定孔33a的两个爪用侧面33b、33c中的齿部压力角θa1、θa2设定为相同,各轴收容孔47的两个轴用侧面47a、47b中的轴部压力角θb1、θb2设定为相同。由此,锁定孔33a以及轴收容孔47的形状以各孔的中心线P、Q为基准线对称。因此,锁定孔33a以及轴收容孔47的形成变得容易。
(8)第一卡止爪22aR~22cR与第一侧壁部44a的卡止爪用孔49a内中的图8B的上侧端部抵接,并卡止部件20顺时针旋转。此时,第二侧壁部44b的卡止爪用孔49a形成为能够供第二卡止爪22aL~22cL侵入的大小。第一侧壁部44a的卡止爪用孔49a也根据相同的观点形成。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地将卡止部件20组装于上导轨40。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11~图16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1如图11所示,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构成要素。第一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相比,特别是卡止部件以及弹簧的结构不同。
具体而言,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旋转轴部26R、26L弯曲。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12A~图12C、图13A以及图13B所示,旋转轴部27R、27L形成为沿卡止部件20的长边方向延伸突出的长方形的平板状,并且相对于卡止部件20的主体部21形成同一平面。两个旋转轴部27R、27L从主体部21向相反方向延伸突出。
如图14所示,从主体部21的宽度方向观察,各旋转轴部27R、27L具备沿主体部21的高度方向延伸突出的一对侧面27c。各侧面27c具备在其靠近车辆地板2的端部形成的曲面27b。该曲面27b形成为随着朝向车辆地板2,朝向旋转轴部27R、27L的中央部弯曲。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两旋转轴部26R、26L分别插入轴收容孔47。此时,两曲面27b分别与轴收容孔47的轴用侧面47b相接。由此,第二实施方式的卡止部件20也能够旋转地支承于上导轨40。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1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作用。
如图15A、图15B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弹簧50具备位于其前端的一对前端57。各前端57分别向宽度方向的内侧折弯,从而相对于弹簧50的长边方向大致直角地延伸突出。另外,各前端57沿着弹簧50的长边方向邻接配置。
以上,根据说明的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特别能够得到以下的作用以及效果。
(9)无论在哪个方式中,在对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1施加沿着车辆前后方向L的碰撞力的情况下,旋转轴部26R、26L、27R、27L通过轴收容孔47的轴用侧面47a、47b在主体部21的下方受到碰撞力。例如,在车辆受到了来自后方的冲击的情况下,旋转轴部26R、26L通过轴用侧面47b接受对图4的点P2的向图中的左方向的碰撞力。这样,因为卡止部件20在其主体部21的下方受到碰撞力,所以在卡止部件20产生向其输入部28接近解除手柄60的前端部61的方向的旋转力矩。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于卡止部件20而言,相对于其主体部21以车辆地板2的方式存在的旋转轴部26R、26L被施加上述碰撞力。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于卡止部件20而言,在车辆的高度方向H上存在于与主体部21相同位置的旋转轴部27R、27L被施加上述碰撞力。公知力矩随着被施加碰撞力的作用点从主体部21靠近车辆地板2而变大。因此,对于在上述碰撞时施加到卡止部件20的力矩而言,相第二实施方式比第一实施方式小。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上述碰撞时,因为施加到卡止部件20的力矩比较小,所以抑制了卡止部件20由于力矩而变形的情况。因为卡止部件20的变形被抑制,所以能够可靠地接受车辆前后方向的碰撞负载,施加碰撞力时的锁定状态的保持的稳定性提高。
(10)弹簧50的一对前端57分别向宽度方向W的内侧延伸突出。在该情况下,两前端57分别能够与卡止部件20线接触。因此,弹簧50与卡止部件20接触的面积变大。因此,卡止部件20被弹簧50更稳定地保持。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能够以适当变更的以下方式实施。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两旋转轴部27R、27L形成为长方板状,旋转轴部27R、27L例如形成为从主体部21向宽度方向延伸突出的圆柱状也可以。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旋转轴部26R、26L以其前端面26a沿着长边方向的方式,形成为相对于卡止部件20的主体部21向车辆地板2的方向弯曲。但是,旋转轴部26R、26L也可以相对于主体部21大致直角地弯曲而形成为大致L字状。
·在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构成为相当于第一导轨的下导轨30被固定于车辆地板2,相当于第二导轨的上导轨40相对于下导轨30能够移动。但是,也可以构成为第二导轨被固定于车辆地板2,第一导轨相对于下导轨30能够移动。
·将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1应用于车辆以外也可以。
·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卡止部件20的卡止爪22aR~22cR、22aL~22cL以及卡止爪用孔49a~49c的数量能够适当地变更。
·在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锁定孔33a的两个侧面33b、33c中的齿部压力角θa1、θa2设定为相同,轴收容孔47的两个侧面47a、47b中的轴部压力角θb1、θb2设定为相同,也可以设定为不同压力角。
·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各压力角θa2a1、θa2a2、θa2b1、θa2b2的值能够适当地变更。
·在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旋转轴部26的前端面26a形成有平面部26c。但是,省略该平面部26c,旋转轴部26的前端面26a全部区域形成为曲面形状也可以。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使轴收容孔47形成为圆柱状。
·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卡止部件20也可以利用铸造等方法来制造。
·在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旋转轴部26R、26L的前端面26a具备在两个曲面26b之间形成的平面26c。但是平面26c也可以省略。在该情况下,前端面26a也可以形成为单一的半圆状。
附图标记的说明
1…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2…车辆地板;5…座椅;16…转动部件;20…卡止部件;21…主体部;22aL~22cL;22aR~22cR…卡止爪;23…前端部;26…旋转轴部;26a…前端面;26b…曲面;26c…平面;28…输入部;30…作为第一导轨的下导轨;31…侧壁部;32…连结壁部;33…折返壁部;33a…锁定孔;40…作为第二导轨的上导轨;44a…第一侧壁部;44b…第二侧壁部;45…连结壁部;46…折返壁部;46a…嵌入槽;47…作为第二收容孔的轴收容孔;48…弹簧保持孔;49a~49c…作为第一收容孔的卡止爪用孔;50…弹簧;51…保持部;52…推压部;53…抵接部;54…退让部;60…解除手柄。

Claims (9)

1.一种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导轨;
第二导轨,其沿着上述第一导轨的长边方向能够相对移动地与上述第一导轨连结;以及
卡止部件,其能够转动地被支承在上述第二导轨内,
上述第二导轨具备在与该第二导轨的长边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对置的第一以及第二侧壁部,
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侧壁部分别形成有供上述卡止部件的一部分插入的第一收容孔以及第二收容孔,
上述卡止部件具备:
主体部;
沿上述主体部的长边方向延伸的第一以及第二侧面;
卡止爪,其分别从上述第一以及第二侧面通过上述第一收容孔向上述第二导轨的外侧延伸突出,并且与上述卡止部件的转动位置相对应地在与上述第一导轨卡止的卡止位置和从上述第一导轨分离的解除位置之间移动;
第一旋转轴部,其在上述主体部的上述第一侧面形成,并且能够转动地插入上述第二导轨的上述第一侧壁部的第二收容孔;以及
第二旋转轴部,其在上述主体部的上述第二侧面形成,并且能够转动地插入上述第二导轨的上述第二侧壁部的第二收容孔,
利用连结上述第一侧壁部的上述第二收容孔中的分别与上述主体部的长边方向以及宽度方向正交的高度方向上的第一端部和上述第二侧壁部的上述第二收容孔上的与上述高度方向上的上述第一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第二端部的假想的直线的长度来规定轴用允许长度,
利用连结上述主体部的第二侧面和在上述第一侧面形成的上述第一旋转轴部的前端的假想的直线的长度来规定轴用最大旋转长度,
将上述轴用允许长度设定为比上述轴用最大旋转长度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利用连结上述第一侧壁部的第一收容孔中的上述高度方向的第一端部和上述第二侧壁部的第一收容孔中的上述高度方向的第二端部的假想的直线的长度来规定爪用允许长度,
利用连结上述卡止部件的主体部的第一侧面和在上述第二侧面形成的上述卡止爪的前端的假想的直线的长度来规定爪最大旋转长度,
将上述爪用允许长度设定为比上述爪最大旋转长度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以及上述第二旋转轴部以在上述主体部的宽度方向上相互对置的方式相对于上述主体部弯曲形成,
为了上述各旋转轴部的前端面沿着形成上述第二收容孔的侧面能够转动,上述各旋转轴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曲面形状。
4.一种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导轨;
第二导轨,其以沿着上述第一导轨的长边方向能够相对移动地与上述第一导轨连结;以及
卡止部件,其能够转动地被支承在上述第二导轨内,
上述第二导轨具备在与其第二导轨的长边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对置的第一以及第二侧壁部,
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侧壁部分别形成有供上述卡止部件的一部分插入的第一收容孔以及第二收容孔,
上述卡止部件具备:
主体部;
第一以及第二旋转轴部,其从上述主体部沿着其宽度方向向两侧延伸突出,并且为了其前端面能够沿着形成上述第二收容孔的侧面转动,至少一部分形成为曲面形状;以及
卡止爪,其与经由上述第一以及第二旋转轴部与上述卡止部件的转动位置相对应地在卡止于上述第一导轨的卡止位置和从上述第一导轨分离的解除位置之间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止部件具备沿上述主体部的长边方向延伸的第一以及第二侧面,
利用连结上述第一侧壁部的上述第二收容孔中的与上述主体部的长边方向以及上述宽度方向正交的高度方向上的第一端部和上述第二侧壁部的上述第二收容孔中的与上述高度方向的上述第一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第二端部的假想的直线的长度来规定轴用允许长度,
利用连结上述主体部的第二侧面和在上述第一侧面形成的上述第一旋转轴部的前端的假想的直线的长度规定轴用最大旋转长度,
将上述轴用允许长度设定为比上述轴用最大旋转长度大。
6.根据权利要求3或者5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各旋转轴部的前端面具有,
位于上述第二收容孔的高度方向上的上述旋转轴部的前端侧,并且沿着上述主体部的长边方向形成的平面,
在上述主体部的长边方向上的上述平面的两侧形成,并且从上述主体部的宽度方向观察位于同一假想圆弧上,且能够转动地与在上述第二收容孔的上述主体部的长边方向上对置的两个侧面接触的两个曲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收容孔中的两个侧面之间的距离设定为沿着上述主体部的高度方向越靠近上述第一导轨越小。
8.一种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导轨;
第二导轨,其以沿着上述第一导轨的长边方向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与上述第一导轨连结;以及
卡止部件,其能够转动地被支承在上述第二导轨内,
上述第二导轨具备沿着与上述第一导轨的长边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对置的第一以及第二侧壁部,
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侧壁部形分别形成有供上述卡止部件的一部分插入的第一收容孔以及第二收容孔,
在上述第一导轨形成有具备相互对置的两个爪用侧面的锁定孔,
上述卡止部件具备:
主体部;
卡止爪,其通过上述各第一收容孔并沿着上述宽度方向向上述第二导轨的外侧延伸突出,与上述卡止部件的转动位置相对应地在位于上述第一导轨的上述锁定孔的两个爪用侧面之间的卡止位置和从上述锁定孔脱出的解除位置之间移动;以及
第一以及第二旋转轴部,分别能够转动地插入上述第一以及第二侧壁部的第二收容孔,并且在上述各第二收容孔的相互对置的两个轴用侧面之间能够转动地被支承,
通过上述锁定孔的上述各爪用侧面与上述卡止爪转动的方向相交的角度规定齿部压力角,通过上述第二收容孔的上述各轴用侧面与和上述长边方向以及上述宽度方向正交的高度方向相交的角度规定轴部压力角,并且将上述轴部压力角设定为比上述齿部压力角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各旋转轴部分别与上述两个轴用侧面相接的点,和上述各卡止爪与上述两个爪用侧面相接的点沿着上述座椅滑动装置的延伸突出方向水平地设定,
上述锁定孔的两个爪用侧面中的上述齿部压力角分别设定为同一值,上述第二收容孔的两个轴用侧面中的上述轴部压力角分别设定为同一值。
CN201480057684.7A 2013-10-25 2014-10-24 座椅滑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6584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22347 2013-10-25
JP2013-222348 2013-10-25
JP2013222346A JP6094454B2 (ja) 2013-10-25 2013-10-25 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2013222347 2013-10-25
JP2013-222346 2013-10-25
JP2013222348A JP6044507B2 (ja) 2013-10-25 2013-10-25 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PCT/JP2014/078373 WO2015060435A1 (ja) 2013-10-25 2014-10-24 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58473A true CN105658473A (zh) 2016-06-08
CN105658473B CN105658473B (zh) 2018-02-13

Family

ID=56444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5768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658473B (zh) 2013-10-25 2014-10-24 座椅滑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701218B2 (zh)
EP (1) EP3061644A4 (zh)
CN (1) CN10565847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89410A (zh) * 2018-08-02 2020-02-14 安道拓工程技术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座椅纵向调节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14119B2 (en) 2013-09-20 2019-02-26 Lear Corporation Track adjuster
BR112016007324B1 (pt) * 2013-10-25 2022-01-04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Dispositivo de deslizamento de assento veicular
EP3061644A4 (en) * 2013-10-25 2016-11-09 Aisin Seiki seat slide
JP6591800B2 (ja) 2015-06-24 2019-10-16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のスライド装置
JP6488939B2 (ja) * 2015-08-06 2019-03-2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6861491B2 (ja) * 2016-09-16 2021-04-21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トラック
JP7141278B2 (ja) * 2018-08-27 2022-09-22 トヨタ車体精工株式会社 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7300163B2 (ja) * 2019-07-31 2023-06-29 デルタ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及び該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におけるスライドレバーの連結構造
JP2023118225A (ja) * 2022-02-15 2023-08-25 株式会社Tf-Metal 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7512A (zh) * 2006-01-27 2007-08-01 富士机工株式会社 车辆的座椅滑动装置
US20080231101A1 (en) * 2007-01-30 2008-09-25 Yoshihiro Sakakibara Slide rail unit
JP2010095171A (ja) * 2008-10-17 2010-04-30 Imasen Electric Ind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のスライドレール装置
US20120132778A1 (en) * 2010-11-25 2012-05-31 Gifu Auto Body Co., Ltd. Lock mechanism for seat track slide device
US20130134281A1 (en) * 2010-07-22 2013-05-30 Shiroki Corporation Slide rail device for vehicle
EP2631110A1 (en) * 2012-02-21 2013-08-28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Seat slide apparatus for veh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54355A (ja) 2000-11-17 2002-05-28 Aisin Seiki Co Ltd 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4013591B2 (ja) 2002-02-28 2007-11-2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2010100077A (ja) 2008-10-21 2010-05-06 Imasen Electric Ind Co Ltd スライドレール装置
JP5365258B2 (ja) 2009-02-26 2013-12-11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シート用スライド装置およびその操作部材の製造方法
JP5545835B2 (ja) * 2010-04-28 2014-07-09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スライドレール装置
US8750534B2 (en) * 2011-06-03 2014-06-10 Bose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s headset power provision
JP5659974B2 (ja) 2011-07-12 2015-01-2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5488555B2 (ja) 2011-09-06 2014-05-1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2013052843A (ja) 2011-09-06 2013-03-21 Aisin Seiki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5927970B2 (ja) * 2012-02-15 2016-06-0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US9371013B2 (en) * 2012-10-10 2016-06-21 Gifu Auto Body Co., Ltd. Lock mechanism for seat track slide device
EP3061644A4 (en) * 2013-10-25 2016-11-09 Aisin Seiki seat slid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7512A (zh) * 2006-01-27 2007-08-01 富士机工株式会社 车辆的座椅滑动装置
US20080231101A1 (en) * 2007-01-30 2008-09-25 Yoshihiro Sakakibara Slide rail unit
JP2010095171A (ja) * 2008-10-17 2010-04-30 Imasen Electric Ind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のスライドレール装置
US20130134281A1 (en) * 2010-07-22 2013-05-30 Shiroki Corporation Slide rail device for vehicle
US20120132778A1 (en) * 2010-11-25 2012-05-31 Gifu Auto Body Co., Ltd. Lock mechanism for seat track slide device
EP2631110A1 (en) * 2012-02-21 2013-08-28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Seat slide apparatus for vehicl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89410A (zh) * 2018-08-02 2020-02-14 安道拓工程技术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座椅纵向调节装置
CN110789410B (zh) * 2018-08-02 2022-03-18 安道拓工程技术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座椅纵向调节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221476A1 (en) 2016-08-04
US9701218B2 (en) 2017-07-11
EP3061644A4 (en) 2016-11-09
EP3061644A1 (en) 2016-08-31
CN105658473B (zh) 2018-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58473A (zh) 座椅滑动装置
DE102012216525B4 (de) Verbinder
EP2299142A1 (en) Pad clip for disk brake device
DE102010028672B4 (de) Steckverbindung mit Spielausgleichseinrichtung
DE112004000102B4 (de) Kassetten-Relaisblock-Befestigungsstruktur
DE10222088A1 (de) Hebeltyp-Verbinder
CN103796870B (zh) 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
US20090218843A1 (en) Longitudinal adjustment apparatus for a vehicle seat
EP2039561B1 (en) Seat slide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10654274B (zh) 座椅滑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JP5211639B2 (ja) コネクタ
CN102105326B (zh) 车辆用滑动装置
CN103874603B (zh) 座椅轨道滑动装置中的锁定机构
DE102007023882A1 (de) Elektrischer Verbinder
DE102015214284B4 (de)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mit vibrationsresistenter Kurzschlussbrücke und elektrische Steckverbindung
DE102016104828A1 (de) Elektrische Kontaktvorrichtung, elektrische Kontakteinrichtung sowie elektrischer Verbinder
DE102005009540B4 (de) Verbinder
DE10005858C2 (de) Steckverbinder
EP0721236A2 (de) Verriegel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n Steckverbinder
DE102004017372B4 (de)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mit zwei Steckelementen
DE10318182B4 (de) Steckkontakt und Verfahren zum Ausbilden desselben
DE112015000827B4 (de) Anordnung aus einem Verbinder, einem Solenoid und einem Ventilkörper
JP4219308B2 (ja) ロック機能付き補強金具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DE102005043660A1 (de) Kartenverbinder
EP2884597A1 (en) Lever actuated electrical center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13

Termination date: 202010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