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55012B - 电子装置、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55012B
CN105655012B CN201410632950.6A CN201410632950A CN105655012B CN 105655012 B CN105655012 B CN 105655012B CN 201410632950 A CN201410632950 A CN 201410632950A CN 105655012 B CN105655012 B CN 1056550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grid
wire
electrical lead
patte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3295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55012A (zh
Inventor
朱瑞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Ofilm Display Tech Co ltd
Ofilm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Suzhou OFilm Tech Co Ltd
OFilm Group Co Ltd
Anhui Jingzhuo Optical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Jiangxi OMS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Ofilm Display Tech Co ltd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Suzhou OFilm Tech Co Ltd
Nanchang OFilm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OFilm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Ofilm Display Tech Co ltd,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Suzhou OFilm Tech Co Ltd, Nanchang OFilm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OFilm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Ofilm Display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63295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550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550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550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550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550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透明导电膜,其包括基底层及导电材料。基底层的上表面开设有网格状的沟槽。导电材料设置于所述沟槽内以于所述基底层上形成可视区及接电引线区,所述导电材料于所述可视区及所述接电引线区的沟槽内形成网格导线。所述接电引线区的网格密度大于所述可视区的网格密度,所述可视区的网格导线直接或者间接与所述接电引线区的网格导线电性连接。该透明导电膜易于制造。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透明导电膜的制备方法及采用该透明导电膜的电子装置。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还涉及一种具有该透明导电膜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透明导电膜是具有良好导电性,在可见光波段具有较高的透光率的膜材。目前,透明导电膜已广泛应用于平板显示、光伏器件、触控面板和电磁屏蔽等领域,具有极其广阔的市场空间。
现有的透明导电膜一般包括基底层及导电材料,基底层上开设有网格状沟槽,导电材料填充于沟槽中。透明导电膜的上表面设有可视区及引线区,可视区与引线区内的导电材料相互连接。然而,由于引线区的网格小于可视区的网格,使得引线区与可视区连接时通常需要借助搭接线相连通,搭接线与引线区边界相交会形成三角形状的网格。这种三角状的网格通常面积较小,比如小于50平方微米,这使得透明导电膜的制作较为困难。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制作较为容易的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采用该透明导电膜的电子装置。
一种透明导电膜,包括:
基底层,其上表面开设有网格状的沟槽;及
导电材料,设置于所述沟槽内以于所述基底层上形成可视区及接电引线区,所述导电材料于所述可视区及所述接电引线区的沟槽内形成网格导线;所述接电引线区的网格密度大于所述可视区的网格密度,所述可视区的网格导线直接或者间接与所述接电引线区的网格导线电性连接,与所述接电引线区直接电性连接的网格导线中每一导线的延伸线,均与构成所述接电引线区的网格导线的一个对应的导线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材料还于所述基底层上形成有过渡区,所述过渡区设置于所述可视区与所述接电引线区之间,所述可视区通过所述过渡区与所述接电引线区电性连接,所述过渡区设有搭接导线及网格导线,所述搭接导线设置于所述可视区边界且与所述可视区的网格导线电性连接,所述过渡区的网格导线与所述接电引线区直接电性连接且与所述搭接导线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渡区的网格导线包括多个第一导线及与所述第一导线相互交叉形成网格的多个第二导线,每个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延伸至所述过渡区边界处均形成可视连接点,所述接电引线区的网格导线包括多个第三导线及与所述第三导线相互交叉形成网格的第四导线,每个第三导线与第四导线延伸至所述接电引线区边界处均形成接电连接点,每个第一导线的可视连接点与对应一个第三导线的接电连接点直接电性连接,相互连接的可视连接点与接电连接点两侧的第一导线与第三导线共线,每个第二导线的可视连接点与对应一个第四导线的接电连接点直接电性连接,相互连接的可视连接点与接电连接点两侧的第二导线与第四导线共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导线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多个第二导线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线于所述可视区边界处断开,所述多个第三导线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多个第四导线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导线与所述第四导线于所述接电引线区边界处断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一导线的可视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为相邻两个第三导线的接电连接点之间的距离2以上的整数倍,相邻两个第二导线的可视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为相邻两个第四导线的接电连接点之间的距离2以上的整数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渡区与所述接电引线区的网格导线的网格均为菱形,所述过渡区的网格导线的网格边长为所述接电引线区的网格导线的网格边长2以上的整数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底层上还形成有屏蔽区以及接地引线区,所述屏蔽区设置于所述可视区周侧,所述接地引线区与所述屏蔽区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屏蔽区的网格导线与所述接地引线区的网格导线直接电性连接,所述屏蔽区的网格导线的网格边长为所述接地引线区的网格导线的网格边长的2以上的整数倍。
一种如上所述的透明导电膜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于底板上设置遮蔽层;
于所述遮蔽层上形成网格图案,所述网格图案包括第一区及第一引线区,所述第一引线区的网格密度大于所述第一区的网格密度,所述第一区的网格直接或者间接与所述第一引线区的网格连接,与所述第一引线区直接连接的网格的每一网格线的延伸线,均与构成所述第一引线区的网格的一个对应的网格线重合;
将所述遮蔽层盖设于压印模板上,并于所述压印模板上形成凸设的且与所述网格图案相同的压印图案;
将所述压印模板绕设于滚动件上;
所述滚动件带动所述压印模板于基底层上滚动,所述压印图案于所述基底层上压印出网格状沟槽;及
于所述基底层的网格状沟槽中设置导电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格图案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区与第一引线区之间的过渡图案区,所述过渡图案区包括搭接线及过渡网格,所述搭接线设置于所述第一区边界且与所述第一区的网格图案连接,所述过渡网格两侧分别连接所述搭接线与所述第一引线区的网格图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渡网格包括多个第一图案线及与所述第一图案线相互交叉形成网格的多个第二图案线,每个第一图案线与第二图案线均延伸至所述过渡图案区的边界处形成图案连接点,所述第一引线区包括多个第三图案线及与所述第三图案线相互交叉形成网格的多个第四图案线,每个第三图案线与第四图案线均延伸至所述第一引线区的边界处形成图案引线接点,每个第一图案线的图案连接点与对应一个第三图案线的图案引线接点直接连接,相互连接的图案连接点与图案引线接点两侧的第一图案线与第三图案线共线,每个第二图案线的图案连接点与对应一个第四图案线的图案引线接点直接连接,相互连接的图案连接点与图案引线连接点两侧的第二图案线与第四图案线共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一图案线的图案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为相邻两个第三图案线的图案引线接点之间的距离2以上的整数倍,相邻两个第二图案线的图案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为相邻两个第四图案线的图案引线接点之间的距离2以上的整数倍。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透明导电膜。
由于与所述第一引线区直接连接的网格的每一网格线的延伸线,均与构成所述第一引线区的网格的一个对应的网格线重合,使得第一区与第一引线区连接时不需要搭接线,避免了常规方法中第一引线区边界与接搭线相交出现的三角形状网格,使得于底板上制成的网格图案不易脱落,因而使得透明导电膜的制造更为容易。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透明导电膜剖面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透明导电膜的可视区与接电引线区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图2中I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所示透明导电膜的屏蔽区与接地引线区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另一实施方式的透明导电膜的可视区与接电引线区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方式的透明导电膜制备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7为图6所示透明导电膜制备方法中网格图案的制作过程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透明导电膜制备方法中采用的压印模板的示意图;
图9为图6所示透明导电膜制备方法的压印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固定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来固定。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通过中间元件来连接。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元件的位置关系。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透明导电膜100包括基底层10以及设置于基底层10上的导电材料20。基底层10上表面开设有相互交错形成网格状的沟槽11。导电材料20填充于沟槽11内以于基底层10上形成可视区30、接电引线区40、屏蔽区50以及接地引线区60。导电材料20于可视区30、接电引线区40、屏蔽区50以及接地引线区60的沟槽11内分别形成网格导线31、41、51及61。可视区30形成于基底层10的中部,接电引线区40与屏蔽区50设置于可视区30周侧,接地引线区60邻近屏蔽区50设置。可视区30的网格导线31与接电引线区40的网格导线41电性连接,屏蔽区50的网格导线51与接地引线区60的网格导线61电性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底层10由PET材料制成。
当可视区30的网格导线31改变较易时,网格导线31与接电引线区40直接电性连接。当可视区30的网格导线31受显示模组的结构限制,其形状不易改变时,可视区30通过过渡区35(见图5)与接电引线区40电性连接。此处,先以可视区30与接电引线区40直接电性连接为例进行描述。
构成可视区30网格导线31的每一导线的延伸线,与构成接电引线区40网格导线41的对应的一个导线重合。具体地,可视区30的网格导线31包括多个第一导线311与多个第二导线312,多个第一导线311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导线311也相互平行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导线311与多个第二导线312相互交叉从而形成多个网格315。第一导线311与第二导线312于可视区30边界处断开,即于可视区30的边界处,第一导线311与第二导线312没有连接交点。每个第一导线311与第二导线312延伸至可视区30的边界处均形成可视连接点317,第一导线311、第二导线312形成的可视连接点317互相间隔,没有重合。换言之,可视区30的边界处具有不完整的网格315。
接电引线区40的网格导线41包括多个第三导线411与多个第四导线413,多个第三导线411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多个第四导线311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多个第三导线411与多个第一导线311平行,多个第四导线413与多个第二导线312相互平行。多个第三导线411与多个第四导线413相互交叉从而形成多个网格415。第三导线411与第四导线413于接电引线区40边界处断开,即于接电引线区40的边界处,第三导线411与第四导线413没有连接交点。网格415的面积小于网格315的面积,从而使得接电引线区40的网格密度大于可视区30的网格密度。每个第三导线411与第四导线415延伸至接电引线区40的边界处均形成接电连接点417。第三导线411、第四导线413形成的接电连接点417互相间隔,没有重合。换言之,接电引线区40的边界处具有不完整的网格415。
每个第一导线311的可视连接点317均与一个第三导线411中对应的接电连接点417电性连接。相互连接的可视连接点317与接电连接点417两侧的第一导线311与第三导线411共线,即每个第一导线311的延伸线均与一个第三导线411重合。其中,部分第三导线411的接电连接点417不与第一导线311的可视连接点317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导线311之间等间距设置,多个第三导线411之间等间距设置。相邻两个第一导线311的可视连接点317之间的距离为相邻两个第三导线411的接电连接点417之间的距离2以上的整数倍。
多个第二导线312的可视连接点317均与第四导线413中对应的接电连接点417电性连接,相互连接的可视连接点317与接电连接点417两侧的第二导线312与第四导线413共线,即每个第二导线312的延伸线均与一个第四导线413重合。部分第四导线413的接电连接点417不与第二导线312的可视连接点317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二导线312等间距设置,多个第四导线413等间距设置。相邻两个第二导线312的可视连接点317之间的距离为相邻两个第四导线413的接电连接点417之间的距离2以上的整数倍。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线311与对应的第二导线312于可视区30边界处相交,即对应的两个可视连接点317重合。第三导线411与对应的第四导线413于接电引线区40边界处相交,即对应的两个接电连接点417重合。
在本实施例中,可视区30的网格315与接电引线区40的网格415形状相同尺寸不同,且均为菱形。可视区30的网格315边长为第一引线区40的网格415边长的2以上的整数倍。因此,无论网格导线31与网格导线41构成何种图形,可视区30的网格导线31都能和接电引线区40的网格导线41拼接上,也就不需要搭接导线。
屏蔽区50的网格导线51与接地引线区60的网格导线61的连接关系与上述可视区30与接电引线区40的连接关系相同。其中,接地引线区60的网格密度大于屏蔽区50的网格密度。网格导线51的网格511边长为网格导线61的网格611边长2以上的整数倍。
请参阅图5,在另一实施例中,可视区30’内的网格导线31’受显示模组的结构限制,其形状不易改变。为了使网格导线31’与网格导线41’电性连接,导电材料20还于基底层10上形成有过渡区35。过渡区35设置于可视区30与接电引线区40之间,其上设置有搭接导线351及用于过渡的网格导线353。搭接导线351设置于可视区30’边界且与网格导线31’直接电性连接,网格导线353两侧分别电性连接搭接导线351与接电引线区40’。网格导线353与接电引线区40’的结构及连接关系与上述可视区30与接电引线区40的结构及连接关系相同,其中接电引线区40’的网格密度大于网格导线353的网格密度。过渡区35的网格与接电引线区40的网格415形状相同尺寸不同,且均为菱形。过渡区35的网格边长为第一引线区40的网格415边长的2以上的整数倍。
在另一实施例中,屏蔽区50的网格导线51与接地引线区60的网格导线61之间也通过过渡区35连接。
请参阅图6至图9,制备上述透明导电膜100时需提供底板71、压印模板80、滚动件88以及基底层10,其具体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于底板71上设置遮蔽层73。在本实施方式中,底板71为玻璃基板,遮蔽层73为光刻胶层。
S102,于遮蔽层73上形成网格图案731,网格图案731包括第一区及连接第一区的第一引线区(图未示)。具体地,可利用曝光显影技术于遮蔽层73上形成对应于沟槽11的网格状的网格图案731。第一区的每一个网格线的延伸线均与第一引线区对应的一个网格线重合。具体地,第一区包括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图案线7311与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图案线7313,多个第一图案线7311与多个第二图案线7313相互交叉从而形成多个网格7315。第一图案线7311与第二图案线7313于第一区边界处断开,即于第一区的边界处,第一图案线7311与第二图案线7313没有连接交点。第一图案线7311与第二图案线7313均延伸至第一区的边界处形成图案连接点7317,第一图案7311、第二图案线7313形成的图案连接点7317互相间隔,没有重合。换言之,第一区的边界处具有不完整的网格7315。
第一引线区与第一区结构相同,包括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三图案线与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第四图案线,多个第三图案线与多个第一图案线7311平行,多个第四图案线与多个第二图案线7313相互平行。多个第三图案线与多个第四图案线相互交叉从而形成多个网格。第三图案线与第四图案线于第一引线区边界处断开,即于第一引线区的边界处,第三图案线与第四图案线没有连接交点。第三图案线与第四图案线延伸至第一引线区的边界处均形成图案引线接点,每一第三图案线、第四图案线形成的图案引线接点互相间隔,没有重合。换言之,第一引线区边界处具有不完整的网格。
每个第一图案线7311的图案连接点7317均与一个第三图案线中对应的图案引线接点连接。相互连接的图案连接点7317与图案引线接点两侧的第一图案线7311与第三图案线共线,即每个第一图案线7311的延伸线均与一个第三图案线重合。其中,部分第三图案线的图案引线接点不与第一图案线的图案连接点7317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第一图案线7311的图案连接点7317之间的距离为相邻两个第三图案线的图案引线接点之间的距离2以上的整数倍。
每个第二图案线7313的图案连接点7317均与一个第四图案线中对应的图案引线接点连接,相互连接的图案连接点7317与图案引线连接点两侧的第二图案线7313与第四图案线共线,即每个第二图案线7313的延伸线均与一个第四图案线重合。其中,部分第四图案线的图案引线接点不与第二图案线的图案连接点7317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第二图案线7313的图案连接点7317之间的距离为相邻两个第四图案线的图案引线接点之间的距离2以上的整数倍。
可以理解,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图案线7313与对应的第一图案线7311于第一区边界处相交,即对应的两个图案连接点7317重合。第三图案线与对应的第四图案线于第一引线区边界处相交,即对应的两个图案引线接点重合。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区的网格7315与第一引线区40的网格形状相同尺寸不同,网格7315边长为第一引线区的网格边长2以上的整数倍。在一实施例中,网格7315与第一引线区的网格均为菱形,网格图案731的网格图案线7311的线宽为2~5微米。
在本实施例中,网格图案731还包括邻近第一区设置的第二区,以及与第二区连接的第二引线区。第二区与第二引线区之间的连接关系与第一区与第一引线区之间的连接关系相同,其中第二引线区的网格密度大于第二区的网格密度。
S103,将遮蔽层73盖设于压印模板80上,并于压印模板80上形成凸设的且与网格图案731相同的压印图案85。在本实施方式中,压印模板80为金属材料制成,压印图案85为蚀刻压印模板80后留下的凸起。
S104,将压印模板80绕设于滚动件88上。在本实施例中,滚动件88为辊轮。
S105,滚动件88带动压印模板80于基底层10上滚动,压印图案85于基底层10上压印出网格状沟槽11。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底层10为PET材料制成。
S106,于基底层10的网格状沟槽11中设置导电材料。
可以理解,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102中的网格图案731还包括过渡图案区。所述过渡图案区设置于第一区与第一引线区之间,其包括搭接线及过渡网格。搭接线设置于第一区边界且与第一区的网格图案731连接,过渡网格两侧分别连接搭接线与第一引线区的网格图案731。过渡网格与第一引线区的连接关系与上述第一区与第一引线区的连接关系相同,其中第一引线区的网格密度大于过渡网格的网格密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步骤S102中网格图案731的第二区与第二引线区之间也设置有过渡图案区,即通过搭接线及过渡网格连接。
由于第一区的每一个网格线的延伸线均与第一引线区对应的一个网格线重合,使得第一区与第一引线区连接时不需要搭接线,避免了常规方法中第一引线区边界与接搭线相交出现的三角形状网格,使得于底板71上制成的网格图案731不易脱落,因而使得透明导电膜100的制造更为容易。另外,当第一区与第一引线区之间设置有过渡图案区时,由于相同的原因,也可避免于第一引线区边界设置搭接线而出现三角形状,使得于底板71上制成的网格图案731不易脱落。基于相同的理由,第二区与第二引线区的结构设置,也使得网格图案731不易脱落,进而使得透明导电膜100的制造较为容易。另外,当第一区的网格7315边长为第一引线区的网格边长2以上的整数倍时,其制作更为容易。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5)

1.一种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底层,其上表面开设有网格状的沟槽;及
导电材料,设置于所述沟槽内以于所述基底层上形成可视区及接电引线区,所述导电材料于所述可视区及所述接电引线区的沟槽内形成网格导线;所述接电引线区的网格密度大于所述可视区的网格密度,所述可视区的网格导线直接与所述接电引线区的网格导线电性连接,所述可视区的网格导线中每一导线的延伸线,均与构成所述接电引线区的网格导线的一个对应的导线重合,所述可视区的网格与所述接电引线区的网格均为菱形,所述可视区的网格边长为所述接电引线区的网格边长2以上的整数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上还形成有屏蔽区以及接地引线区,所述屏蔽区设置于所述可视区周侧,所述接地引线区与所述屏蔽区电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区的网格导线与所述接地引线区的网格导线直接电性连接,所述屏蔽区的网格与所述接地引线区的网格均为菱形,所述屏蔽区的网格导线的网格边长为所述接地引线区的网格导线的网格边长的2以上的整数倍。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导电膜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于底板上设置遮蔽层;
于所述遮蔽层上形成网格图案,所述网格图案包括可视区及接电引线区,所述接电引线区的网格密度大于所述可视区的网格密度,所述可视区的网格直接或者间接与所述接电引线区的网格连接,与所述接电引线区直接连接的网格的每一网格线的延伸线,均与构成所述接电引线区的网格的一个对应的网格线重合,所述可视区的网格与所述接电引线区的网格均为菱形,所述可视区的网格边长为所述接电引线区的网格边长2以上的整数倍;
将所述遮蔽层盖设于压印模板上,并于所述压印模板上形成凸设的且与所述网格图案相同的压印图案;
将所述压印模板绕设于滚动件上;
所述滚动件带动所述压印模板于基底层上滚动,所述压印图案于所述基底层上压印出网格状沟槽;及
于所述基底层的网格状沟槽中设置导电材料。
5.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导电膜。
CN201410632950.6A 2014-11-11 2014-11-11 电子装置、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56550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32950.6A CN105655012B (zh) 2014-11-11 2014-11-11 电子装置、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32950.6A CN105655012B (zh) 2014-11-11 2014-11-11 电子装置、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55012A CN105655012A (zh) 2016-06-08
CN105655012B true CN105655012B (zh) 2017-11-21

Family

ID=56483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32950.6A Active CN105655012B (zh) 2014-11-11 2014-11-11 电子装置、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550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26370A (zh) * 2018-02-09 2019-08-16 昇印光电(昆山)股份有限公司 导电薄膜
CN110544552B (zh) * 2018-05-29 2022-10-04 昇印光电(昆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电膜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5226A (zh) * 2013-03-28 2013-06-19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CN203250547U (zh) * 2013-03-28 2013-10-23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透明导电膜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22538B (zh) * 2011-03-11 2012-12-05 苏州纳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图形化的柔性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法
CN203422722U (zh) * 2013-07-31 2014-02-05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窄边框触摸屏
CN204257226U (zh) * 2014-11-11 2015-04-08 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透明导电膜及采用该透明导电膜的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5226A (zh) * 2013-03-28 2013-06-19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CN203250547U (zh) * 2013-03-28 2013-10-23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透明导电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55012A (zh) 2016-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58877B2 (en) Patterned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based on random grid
CN103809344B (zh) 显示装置
CN105093668B (zh) 一种彩色滤光片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液晶显示面板
CN206411639U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触控显示装置
CN104570446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
CN103984454B (zh) 触控面板
CN103198885B (zh) 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包含该导电膜的触摸屏
CN104570461A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4460150A (zh) 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该阵列基板的制造方法
CN105655012B (zh) 电子装置、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42595A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3914169B (zh)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4360475B (zh) 一种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控制方法
CN109904199A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3094069A (zh) 像素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5097843B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3208326B (zh) 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包含该导电膜的触摸屏
CN204257226U (zh) 透明导电膜及采用该透明导电膜的电子装置
CN104123036B (zh) 光栅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207650520U (zh) 一种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360529B (zh) 一种tft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3365478B (zh) 滤光片模块及使用该滤光片模块的触摸显示屏
CN106133847A (zh) 具有纳米结构的图案的透光性导电体及其制造方法
CN208013633U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US20140333881A1 (en) Narrow frame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106 oufeiguang Science Park, HUAFA section of Songbai highway,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Ophiguang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Nanchang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after: Nanchang Ofilm Display Tech Co.,Ltd.

Patentee after: Jiangxi OMS Microelectronics Co.,Ltd.

Patentee after: SUZHOU OFILM TECH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6 oufeiguang Science Park, HUAFA section of Songbai highway,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before: Nanchang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before: Nanchang Ofilm Display Tech Co.,Ltd.

Patentee before: OFilm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SUZHOU OFILM TECH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106 oufeiguang Science Park, HUAFA section of Songbai highway,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after: Nanchang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after: Nanchang Ofilm Display Tech Co.,Ltd.

Patentee after: OFilm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SUZHOU OFILM TECH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6 Oufeiguang Science Park, Huafa Section of Songbai Highway, Gongming Town,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before: Nanchang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before: Nanchang Ofilm Display Tech Co.,Ltd.

Patentee before: NANCHANG OFILM BIO-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SUZHOU OFILM TECH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223

Address after: 231323 Building 1, precision electronics industrial park, Hangbu Town, Shucheng County, Lu'an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nhui jingzhuo optical displa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6 oufeiguang Science Park, HUAFA section of Songbai highway,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Ophiguang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Nanchang OFilm Tech. Co.,Ltd.

Patentee before: Nanchang Ofilm Display Tech Co.,Ltd.

Patentee before: Jiangxi OMS Microelectronics Co.,Ltd.

Patentee before: SUZHOU OFILM TECH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