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50271B - 自动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自动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50271B
CN105650271B CN201510794627.3A CN201510794627A CN105650271B CN 105650271 B CN105650271 B CN 105650271B CN 201510794627 A CN201510794627 A CN 201510794627A CN 105650271 B CN105650271 B CN 1056502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ontrol device
housing
actu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9462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50271A (zh
Inventor
竹中宏光
藤峰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uki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uki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uki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zuki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6502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502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502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502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2057/02026Connection of auxiliaries with a gear case; Mounting of auxiliaries on the gearbox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2057/02039Gearbox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F16H2057/02043Gearbox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 transmissions
    • F16H2057/02047Automatic transmiss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2057/02086Measures for reducing size of gearbox, e.g. for creating a more compact transmission ca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26Generation or transmission of movements for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s
    • F16H61/28Generation or transmission of movements for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s with at least one movement of th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being caused by a non-mechanical force, e.g. power-assisted
    • F16H61/30Hydraulic or pneumatic motors or related fluid control mean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rangement Of Transmissions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能不制约自动变速器以外的车辆构成部件的形状或配置地搭载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其中,油压发生装置(63)、离合致动器(17)、变速致动器(64)和控制装置(49)配置在变速器箱体(2A)的上方。当俯视自动变速器(2)时,变速致动器壳体(65)形成为具有长边(65A)和短边(65B)的矩形形状且长边(65A)配置为与换挡选择轴(34)相邻。当俯视自动变速器(2)时,控制装置壳体(50)形成为具有长边(50A)和短边(50B)的矩形形状。变速致动器壳体(65)和控制装置壳体(50)以长边(65A)和长边(50A)邻近,且长边(65A)和长边(50A)配置为朝向与发动机安装面(4A)平行的方向。

Description

自动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变速器,特别是涉及在手动变速器中自动地进行变速操作的自动变速器。
背景技术
一般在搭载于汽车等车辆的自动变速器中已知如下自动变速器,其在平行轴齿轮式MT(Manual Transmission:手动变速器)中通过致动器自动地进行变速操作和离合操作从而能进行如AT(Automatic Transmission:自动变速器)那样的自动变速。
该自动变速器被称为AMT(Automated Manual Transmission:自动手动变速器),能不对既存的MT大幅度地进行设计变更地进行自动变速,因此与行星齿轮式自动变速器相比能抑制制造成本。
另外,具有由于不是由流体离合器而是由摩擦离合器输入发动机的动力所以动力传递效率优异的特点。
作为现有的这种自动变速器,已知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自动变速器。该自动变速器与差速装置实现一体化而构成变速驱动桥,在与发动机结合的状态下在车辆宽度方向与发动机并排而水平地配置于发动机室。
具备该自动变速器的车辆构成为FF(Front Engine Front Drive: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车,由搭载于车辆前部的发动机和自动变速器驱动前轮。
另外,现有的自动变速器将掌管自动变速的换挡单元的构成构件中的、油压发生装置和用于进行离合操作的离合致动器配置在变速器箱体的下方,将包括用于进行变速操作的变速致动器等的剩余的构成构件配置在变速器箱体的上方。
由此,现有的自动变速器能高效地利用车辆下方的死区,能将自动变速器紧凑地配置于发动机室。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5-2914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现有的自动变速器在变速器箱体的下方配置油压发生装置和离合致动器,因此需要在变速器箱体的上方和下方之间配置用于传送油压的油压管。因此,油压管位于车辆的下部,油压管有可能与飞溅的石子或地面上的突起物接触。
因而,虽然优选将换挡单元的构成构件全部配置在变速器箱体的上方,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在掌管变速操作的换挡选择轴的上端部配置变速致动器。
为此,需要与变速致动器的上端部的位置相应地配置换挡单元的剩余的构成构件,因此有可能制约自动变速器以外的车辆构成部件的形状或配置。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这种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不制约自动变速器以外的车辆构成部件的形状或配置地配置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第1方式是一种自动变速器,具有:变速器箱体,其具有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发动机安装面;变速机构,其收纳在上述变速器箱体内,通过离合器和换挡选择轴的动作使其变速;油压发生装置,其产生油压;离合致动器,其通过上述油压发生装置提供的液压油使上述离合器动作;变速致动器,其通过上述油压发生装置提供的液压油使上述换挡选择轴动作;以及控制装置,其对上述离合致动器和上述变速致动器进行电控制,上述自动变速器在固定于以横向放置的方式配置于车辆的发动机的状态下以横向放置的方式搭载于车辆,在上述自动变速器中,上述油压发生装置、上述离合致动器、上述变速致动器以及上述控制装置配置在上述变速器箱体的上方,上述变速致动器具有变速致动器壳体,当俯视上述自动变速器时,上述变速致动器壳体形成为具有长边和短边的矩形形状且上述长边配置为与上述换挡选择轴相邻,上述控制装置具有控制装置壳体,当俯视上述自动变速器时,上述控制装置壳体形成为具有长边和短边的矩形形状,上述变速致动器壳体和上述控制装置壳体配置为各自的上述长边彼此邻近,且各自的上述长边朝向与上述发动机安装面平行的方向。
发明效果
这样根据上述第1方式,油压发生装置、离合致动器、变速致动器以及控制装置配置在变速器箱体的上方。而且,变速致动器具有变速致动器壳体,当俯视自动变速器时,该变速致动器壳体形成为具有长边和短边的矩形形状,且长边配置为与换挡选择轴相邻。
另外,控制装置具有控制装置壳体,当俯视自动变速器时,该控制装置壳体形成为具有长边和短边的矩形形状。
并且,变速致动器壳体和控制装置壳体配置为各自的长边彼此邻近且长边朝向与发动机安装面平行的方向。
由此,在变速器箱体的上方,变速致动器壳体和控制装置壳体的长边彼此邻近。
因此,变速致动器壳体的短边和控制装置壳体的短边朝向车辆左右方向且相互平行地配置。因而,能缩小变速致动器和控制装置向车辆左右方向的突出量。
其结果是,能不制约自动变速器以外的车辆构成部件的形状或配置地将自动变速器搭载于车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搭载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搭载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从右侧观看搭载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图1的I-I方向向视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2...自动变速器、2A...变速器箱体、4...第1箱体(变速器箱体)、4A...发动机安装面、5...第2箱体(变速器箱体)、7...离合器、17...离合致动器、34...换挡选择轴、35...换挡单元、43...备用油箱、44...蓄压器(油压发生装置)、46...油泵(油压发生装置)、49...控制装置、50...控制装置壳体、50A...长边、50B...短边、60...变速机构、63...油压发生装置、64...变速致动器、65...变速致动器壳体、65A...长边、65B...短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的实施方式。图1到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的图。
首先,说明构成。在图1到图3中,在车辆1中搭载有自动变速器2,该自动变速器2在固定于发动机3的状态下水平地搭载在车辆1的发动机室1C内。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与坐在车辆1的驾驶座位的驾驶者观看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一致的方式在图中用箭头示出前后、左右、上下方向。
在发动机室1C的后方配置有仪表板1A,车辆1的车厢和发动机室1C被该仪表板1A隔开。在发动机室1C的左方配置有左侧的侧板1B,发动机室1C被该侧板1B从左覆盖。
发动机室1C是由车辆1的仪表板1A、侧板1B以及未图示的右侧的侧板划分的空间。
在图1、图2中,发动机3具有将未图示的活塞往复运动而产生的动力转换为旋转运动的曲轴8。发动机3以曲轴8朝向车辆左右方向的方式水平地收纳于车辆1的发动机室1C。在此,车辆左右方向换句话说是车辆宽度方向。
在图1到图4中,自动变速器2具有输入来自发动机3的动力的输入轴10和与该输入轴10平行地配置的中间轴23。自动变速器2在与发动机3的端部连结的状态下以输入轴10和中间轴23朝向车辆宽度方向的方式水平地收纳于车辆1的发动机室1C。
车辆1通过自动变速器2将由发动机3产生的动力进行变速,驱动未图示的前轮从而行走。即,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是发动机3和自动变速器2被水平配置的FF(Front EngineFront Drive)车辆。
自动变速器2具备变速器箱体2A,该变速器箱体2A包括紧固于发动机3的左端部的第1箱体4和安装于第1箱体4的左端部的第2箱体5。
第1箱体4具有紧固于发动机3的发动机安装面4A,该发动机安装面4A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发动机安装面4A是第1箱体4的发动机3侧的端面,用螺钉与发动机3接合。第1箱体4形成为朝向发动机3侧扩径的筒状。
在图3中,第1箱体4收纳离合器7,该离合器7具有圆盘状的离合器盘7A。离合器盘7A与设于发动机3的曲轴8的右端部的未图示的飞轮相对。即,离合器7是单板式摩擦离合器。
输入轴10的轴线方向一端部安装于离合器盘7A。输入轴10在轴线方向一端部侧旋转自如地支撑于第1箱体4,在轴线方向另一端部侧旋转自如地支撑于第2箱体5。
在图3、图4中,在第1箱体4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部且车辆上下方向的下方部收纳有前差速器11。前差速器11具有环形齿轮11B、左右的半轴齿轮11A以及未图示的差速器箱体和一对小齿轮。左右的半轴齿轮11A分别嵌合有未图示的左右的主动轴的基端部。
在前差速器11中,从中间轴23的输出齿轮向环形齿轮11B传递动力,由此使差速器箱体旋转,差速器箱体的旋转通过小齿轮差动旋转自如地分配到左右的半轴齿轮11A。由此,前差速器11使左右的主动轴能以差动旋转的方式旋转。
在图4中,在第2箱体5中收纳有变速机构60,该变速机构60包括输入轴10、中间轴23、倒档中间齿轮轴24以及换挡选择轴34。
变速机构60包括在手动变速器中一般采用的平行轴齿轮式变速机构,通过操作换挡选择轴34来形成从1档到5档的前进或后退的变速档中的任一个。
在图1、图2中,在第1箱体4的上部设有离合器分离轴15,该离合器分离轴15在上下方向延伸。在第1箱体4的内部,离合器分离轴15的下端部与包括未图示的分离轴承、膜片弹簧等的离合器工作机构连结。
离合器工作机构通过使离合器分离轴15向围绕轴线的一个方向或者另一方向旋转从而将离合器7切换为连接状态或者断开状态。
在离合器分离轴15的上端部设有离合器分离臂16,该离合器分离臂16的摆动前端部与后述的离合致动器17连结。
通过作用于离合器分离臂16的来自离合致动器17的操作力使离合器分离臂16摆动,由此断开离合器7(参照图3)。
在图4中,输入轴10、中间轴23、倒档中间齿轮轴24相互平行且旋转自如地设于第2箱体5。
用于形成从1档到5档的前进挡和倒档的多个齿轮31从离合器7侧按顺序分别设于输入轴10。
多个齿轮31中的形成3档、4档以及5档的各齿轮旋转自如地设于输入轴10,且在输入轴10的轴线方向固定地设置于输入轴10。另外,形成1档、2档以及倒档的各齿轮固定于输入轴10,与输入轴10一体旋转。
另外,在输入轴10中,在形成3档和4档的2个齿轮之间设有未图示的3-4档用换挡滑套,该3-4档用换挡滑套设为能与输入轴10一体旋转且在输入轴10的轴线方向能移动。
用于形成从1档到5档的前进挡的多个齿轮32从离合器7侧按顺序分别设于中间轴23。
多个齿轮32中的形成1档和2档的各齿轮旋转自如地设于中间轴23,且在中间轴23的轴线方向固定地设置于中间轴23。
另外,形成3档、4档以及5档的各齿轮固定于中间轴23,与中间轴23一体旋转。
另外,在中间轴23中,在形成1档和2档的2个齿轮之间设有未图示的1-2档用换挡滑套,该1-2档用换挡滑套设为能与中间轴23一体旋转且在中间轴23的轴线方向能移动。
另外,倒档中间齿轮轴24固定于第2箱体5。倒档中间齿轮25旋转自如地设于倒档中间齿轮轴24。倒档中间齿轮25在轴线方向移动自如地设于倒档中间齿轮轴24上。
倒档中间齿轮25通过当车辆1后退时在轴线方向移动从而与设于输入轴10的倒档用齿轮和设于中间轴23的倒档用齿轮两者啮合。此时,输入轴10的旋转被倒档中间齿轮25反转后传递到中间轴23,中间轴23向与输入轴10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
在此,输入轴10、中间轴23、倒档中间齿轮轴24、多个齿轮31、32、倒档中间齿轮25以及换挡滑套构成变速机构60。在自动变速器2中,由与从1档到5档的前进挡和倒档中的任一个对应的齿轮对形成动力传递路径,由此形成从1档到5档的前进挡或倒档中的任一个。
换挡选择轴34设于第2箱体5,换挡选择轴34以与输入轴10的轴线正交的方式在车辆上下方向延伸。
换挡选择轴34以轴线为旋转轴旋转自如且在轴线方向移动自如地设于第2箱体5。换挡选择轴34的上端部从第2箱体5的上表面向上突出,与后述的变速致动器64连结。
在换挡选择轴34的下端部的近旁设有变速叉26、27、28。变速叉26与换挡拨叉29连结,该换挡拨叉29夹持输入轴10的3-4档用换挡滑套,并且输入轴10的3-4档用换挡滑套可旋转。
变速叉27与换挡拨叉30连结,该换挡拨叉30夹持中间轴23的1-2档用换挡滑套,并且中间轴23的1-2档用换挡滑套可旋转。
另外,变速叉28分别经由未图示的换挡滑套和换挡拨叉与5档的前进挡用齿轮和倒档中间齿轮25连结。
在从图1到图4中,在变速器箱体2A的上方设有换挡单元35。换挡单元35包括备用油箱43、电动机45、油泵46、蓄压器44、变速致动器64、离合致动器17和底板47、控制装置49。
构成换挡单元35的这些构件中的备用油箱43、电动机45、油泵46、蓄压器44、变速致动器64、离合致动器17以及控制装置49安装于底板47而与底板47实现一体化。
更详细地,备用油箱43、电动机45、变速致动器64以及控制装置49安装于底板47的上表面而与底板47实现一体化。另外,油泵46和蓄压器44安装于底板47的下表面而与底板47实现一体化。离合致动器17安装于底板47的侧面而与底板47实现一体化。
底板47配置在第2箱体5的上方,形成为在水平方向延伸的平板状。在底板47的内部设有液压油流经的油路。
备用油箱43存积液压油。油泵46被电动机45驱动,由此使从备用油箱43提供的液压油升压,将升压后的液压油经由形成于底板47的未图示的油路提供到蓄压器44。
当俯视自动变速器2时,备用油箱43配置在变速致动器壳体65和控制装置壳体50的车辆前后方向前侧。
蓄压器44积蓄液压油的压力,使高压的液压油经过形成于底板47的未图示的油路提供到变速致动器64和离合致动器17。
油泵46和蓄压器44构成产生向变速致动器64和离合致动器17提供的液压油的油压的油压发生装置63。
旋转传感器48安装于第2箱体5的侧壁,旋转传感器48检测输入轴10的旋转。
控制装置49配置为与变速致动器64的右方、即发动机3侧相邻。控制装置49包括微型计算机,上述微型计算机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控制装置49具有控制装置壳体50,在该控制装置壳体50的内部收纳有微型计算机。
在图2中,当俯视自动变速器2时,控制装置壳体50形成为具有长边50A和短边50B的矩形形状。
在图1、图3中,控制装置壳体50从变速器箱体2A的上表面向上方隔开配置,在控制装置壳体50和变速器箱体2A之间形成有空间70B。
在从图1到图4中,控制装置49对离合致动器17和变速致动器64进行电控制。控制装置49通过配线52连接着旋转传感器48,控制装置49基于旋转传感器48的检测信息检测输入轴10的转速。
控制装置49通过配线51连接着电动机45,控制装置49向电动机45输出驱动信号来驱动电动机45。由此,油泵46使液压油升压,将升压后的液压油蓄压于蓄压器44。
另外,控制装置49对多个未图示的电磁阀进行电控制,多个未图示的电磁阀控制提供给变速致动器64和离合致动器17的液压油。
变速致动器64配置在换挡选择轴34的上方,与换挡选择轴34的上端部连接。变速致动器64通过油压发生装置63提供的液压油的油压使换挡选择轴34动作。
变速致动器64利用液压油的油压使换挡选择轴34绕轴线旋转且在轴线方向移动,由此在变速机构60中形成从1档到5档的前进或后退的变速档中的任一个。
在图2中,变速致动器64具有变速致动器壳体65。当俯视自动变速器2时,变速致动器壳体65形成为具有长边65A和短边65B的矩形形状。另外,变速致动器壳体65的长边65A配置为与换挡选择轴34相邻。
在从图1到图4中,离合致动器17具有在与发动机安装面4A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形状,该离合致动器17配置在变速器箱体2A和控制装置壳体50之间的空间70B内。
离合致动器17通过油压发生装置63提供的液压油使离合器7动作。离合致动器17利用液压油的油压通过离合器分离臂16使离合器分离轴15转动。
由此,分离轴承在输入轴10上沿轴线方向移动,根据分离轴承的移动方向产生或者解除基于膜片弹簧的压盘的按压力。
在产生基于膜片弹簧的按压力的情况下,离合器盘7A被飞轮按压从而向输入轴10传递曲轴8的旋转。另一方面,在解除基于膜片弹簧的按压力的情况下,离合器盘7A与飞轮分开,不向输入轴10传递曲轴8的旋转。
这样离合器7在发动机3的曲轴8和输入轴10之间使动力断续。此外,当去除液压油的油压时,离合器盘7A定位于被飞轮按压的位置。
在图2中,变速致动器壳体65和控制装置壳体50以变速致动器壳体65的长边65A和控制装置壳体50的长边50A邻近。
另外,变速致动器壳体65和控制装置壳体50配置为变速致动器壳体65的长边65A和控制装置壳体50的长边50A朝向与发动机安装面4A平行的方向。
如上所述配置变速致动器壳体65和控制装置壳体50,由此,包括变速致动器壳体65和控制装置壳体50的整体形状成为在车辆前后方向具有长边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具有短边的矩形形状。
因此,包括变速致动器壳体65和控制装置壳体50的整体形状的尺寸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小。
而且,在变速器箱体2A的上方的发动机安装面4A的近旁形成空间70A(参照图1、图2)。还在变速器箱体2A的上方的车辆左右方向左侧的靠前处,在和侧板1B之间形成空间70C(参照图2)。
在此,与发动机安装面4A平行的方向意味着看上去与发动机安装面4A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另外,邻近不仅包括无间隙地连接的情况,还包括隔着小间隙相邻的情况。
此外,也可以是,变速致动器壳体65和控制装置壳体50通过变速致动器壳体65的长边65A与控制装置壳体50的长边50A邻近的配置而在结构上进行结合。
在图1、图2中,在发动机3的上部的后方侧设有作为发动机装配部件的进气歧管19,进气歧管19的进气导入管19A向变速器箱体2A侧突出,配置在变速器箱体2A的第1箱体4的上方。
进气导入管19A的上部连接着节气门体20。另外,节气门体20的上部连接着进气配管21。向进气配管21导入被设于发动机3的上方的空气滤清器箱22过滤后的吸入空气。
经过进气配管21和节气门体20的吸入空气经由进气导入管19A被导入进气歧管19。
进气歧管19具有稳压罐19B和未图示的分支部,将从进气导入管19A导入的吸入空气临时积蓄于稳压罐19B,由此将吸入空气经由分支部均等地提供到发动机3的各气缸。
进气歧管19中的吸入空气的通过阻力、进气歧管19的稳压罐19B的容量以及分支部的长度较大地干预发动机3的输出特性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变速器箱体2A的上方的发动机安装面4A的近旁的空间70A内配置有进气歧管19的进气导入管19A、节气门体20以及进气配管21,因此不被自动变速器2制约地适当地设定进气歧管19的形状或配置。
另外,在空间70C中配置有作为发动机辅助部件的未图示的蓄电池。发动机室1C的空间70C的位置是配置蓄电池所优选的位置,以往就是配置蓄电池的位置。在此,发动机装配部件和发动机辅助部件是自动变速器2以外的车辆构成部件。
下面说明作用。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2将油压发生装置63、离合致动器17、变速致动器64以及控制装置49配置在变速器箱体2A的上方。
另外,变速致动器64具有变速致动器壳体65,当俯视自动变速器2时,该变速致动器壳体65形成为具有长边65A和短边65B的矩形形状,且长边65A配置为与换挡选择轴34相邻。
另外,控制装置49具有控制装置壳体50,当俯视自动变速器2时,该控制装置壳体50形成为具有长边50A和短边50B的矩形形状。
并且,将变速致动器壳体65和控制装置壳体50配置为以各自的长边彼此,即长边65A和长边50A邻近且长边65A和长边50A朝向与发动机安装面4A平行的方向。
由此,变速致动器壳体65和控制装置壳体50以长边65A和长边50A邻近,因此变速致动器壳体65的短边65B和控制装置壳体50的短边50B朝向车辆左右方向。
因而,能缩小变速致动器64和控制装置49向车辆左右方向的突出量。其结果是,能不制约自动变速器2以外的车辆构成部件的形状或配置地将自动变速器2配置于车辆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2中,油压发生装置63具有存积液压油的备用油箱43。并且,当俯视自动变速器2时,将该备用油箱43配置在变速致动器壳体65和控制装置壳体50的车辆前后方向前侧。
由此,在变速器箱体2A的上方配置有备用油箱43的构成中,能在变速器箱体2A的上方的发动机安装面4A的近旁确保大的空间70A且能在变速致动器壳体65和控制装置壳体50的车辆前后方向前侧配置备用油箱43。
因此,能在空间70A内配置自动变速器2以外的车辆构成部件。其结果是,能不制约自动变速器2以外的车辆构成部件的形状或配置地将自动变速器2搭载于车辆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2中,离合致动器17具有在与发动机安装面4A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形状,将该离合致动器17配置在变速器箱体2A和控制装置壳体50之间。
由此,在变速器箱体2A的上方配置有离合致动器17的构成中,利用变速器箱体2A和控制装置壳体50之间的空间70B来配置离合致动器17,由此在发动机安装面4A的近旁能确保大的空间70A且能配置离合致动器17。
由此,能不制约自动变速器2以外的车辆构成部件的形状或配置地将自动变速器2搭载于车辆1。
虽然公开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很明显,能以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方式加以变更。旨在将所有这种修改和等价物包含在请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自动变速器,具有:
变速器箱体,其具有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发动机安装面;
变速机构,其收纳在上述变速器箱体内,通过离合器和换挡选择轴的动作使其变速;
油压发生装置,其产生油压;
离合致动器,其通过上述油压发生装置提供的液压油使上述离合器动作;
变速致动器,其通过上述油压发生装置提供的液压油使上述换挡选择轴动作;以及
控制装置,其对上述离合致动器和上述变速致动器进行电控制,
上述自动变速器在固定于以横向放置的方式配置于车辆的发动机的状态下以横向放置的方式搭载于车辆,
上述自动变速器的特征在于,
上述油压发生装置、上述离合致动器、上述变速致动器以及上述控制装置配置在上述变速器箱体的上方,
上述变速致动器具有变速致动器壳体,当俯视上述自动变速器时,上述变速致动器壳体形成为具有长边和短边的矩形形状且上述长边配置为与上述换挡选择轴相邻,
上述控制装置具有控制装置壳体,当俯视上述自动变速器时,上述控制装置壳体形成为具有长边和短边的矩形形状,
上述变速致动器壳体和上述控制装置壳体配置为各自的上述长边彼此邻近,且各自的上述长边朝向与上述发动机安装面平行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油压发生装置具有存积液压油的备用油箱,
当俯视上述自动变速器时,上述备用油箱配置在上述变速致动器壳体和上述控制装置壳体的车辆前后方向前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离合致动器具有在与上述发动机安装面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形状,
上述离合致动器配置在上述变速器箱体和上述控制装置壳体之间。
4.一种自动变速器,具有:
变速器箱体,其具有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发动机安装面;
变速机构,其收纳在上述变速器箱体内,通过离合器和换挡选择轴的动作使其变速;
油压发生装置,其产生油压;
离合致动器,其通过上述油压发生装置提供的液压油使上述离合器动作;
变速致动器,其通过上述油压发生装置提供的液压油使上述换挡选择轴动作;以及
控制装置,其对上述离合致动器和上述变速致动器进行电控制,
上述自动变速器在固定于以横向放置的方式配置于车辆的发动机的状态下以横向放置的方式搭载于车辆,
上述自动变速器的特征在于,
具有安装上述油压发生装置、上述离合致动器、上述变速致动器以及上述控制装置的底板,
上述底板配置在上述变速器箱体的上方,
上述变速致动器具有变速致动器壳体,当俯视上述自动变速器时,上述变速致动器壳体形成为具有长边和短边的矩形形状且上述长边配置为与上述换挡选择轴相邻,
上述控制装置具有控制装置壳体,当俯视上述自动变速器时,上述控制装置壳体形成为具有长边和短边的矩形形状,
上述变速致动器壳体和上述控制装置壳体配置为各自的上述长边彼此邻近,且各自的上述长边朝向与上述发动机安装面平行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变速致动器和上述控制装置安装于上述底板的车辆上下方向上表面,
上述油压发生装置具有:使液压油升压的油泵、以及积蓄液压油的压力的蓄压器,
上述油泵和上述蓄压器安装于上述底板的车辆上下方向下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油压发生装置具有存积液压油的备用油箱,
当俯视上述自动变速器时,上述备用油箱配置在上述变速致动器壳体和上述控制装置壳体的车辆前后方向前侧。
7.根据权利要求4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离合致动器具有在与上述发动机安装面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形状,
上述离合致动器配置在上述变速器箱体和上述控制装置壳体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离合致动器具有在与上述发动机安装面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形状,
上述离合致动器配置在上述变速器箱体和上述控制装置壳体之间。
CN201510794627.3A 2014-11-27 2015-11-18 自动变速器 Active CN1056502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39696 2014-11-27
JP2014239696A JP6331993B2 (ja) 2014-11-27 2014-11-27 自動変速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50271A CN105650271A (zh) 2016-06-08
CN105650271B true CN105650271B (zh) 2018-06-26

Family

ID=55967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94627.3A Active CN105650271B (zh) 2014-11-27 2015-11-18 自动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331993B2 (zh)
CN (1) CN105650271B (zh)
DE (1) DE10201522329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53133A (zh) * 2016-12-28 2018-07-06 铃木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08231B2 (ja) * 2017-02-22 2019-05-08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
JP6508230B2 (ja) * 2017-02-22 2019-05-08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
JP6512212B2 (ja) 2016-12-28 2019-05-15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
DE102017223314A1 (de) * 2016-12-28 2018-06-28 Suzuki Motor Corporation Automatikgetriebe
JP7035757B2 (ja) * 2018-04-18 2022-03-15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
JP6984530B2 (ja) * 2018-04-18 2021-12-22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
JP7040327B2 (ja) * 2018-07-06 2022-03-23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0933A (zh) * 2008-04-24 2008-09-10 吉林大学 液力机械式自动换挡系统
CN102066809A (zh) * 2008-07-03 2011-05-18 迪尔公司 用于作业机械的紧凑的变速器
CN201963835U (zh) * 2011-01-25 2011-09-07 青岛中瑞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工程机械用的动力换挡变速箱
CN102510961A (zh) * 2010-04-21 2012-06-20 C.R.F.阿西安尼顾问公司 用于车辆伺服辅助机械变速器的电动液压致动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58132B2 (ja) * 1986-07-03 1994-08-03 三菱農機株式会社 作業車輌におけるオイル循環装置
JP3843702B2 (ja) * 2000-06-09 2006-11-08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駆動用駆動装置
JP2005273746A (ja) * 2004-03-24 2005-10-06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変速機
JP4656372B2 (ja) 2004-04-05 2011-03-23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
JP5041249B2 (ja) * 2008-12-16 2012-10-03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車両用駆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0933A (zh) * 2008-04-24 2008-09-10 吉林大学 液力机械式自动换挡系统
CN102066809A (zh) * 2008-07-03 2011-05-18 迪尔公司 用于作业机械的紧凑的变速器
CN102510961A (zh) * 2010-04-21 2012-06-20 C.R.F.阿西安尼顾问公司 用于车辆伺服辅助机械变速器的电动液压致动组
CN201963835U (zh) * 2011-01-25 2011-09-07 青岛中瑞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工程机械用的动力换挡变速箱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53133A (zh) * 2016-12-28 2018-07-06 铃木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
CN108253133B (zh) * 2016-12-28 2019-10-15 铃木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50271A (zh) 2016-06-08
JP2016102508A (ja) 2016-06-02
JP6331993B2 (ja) 2018-05-30
DE102015223295A1 (de) 2016-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50271B (zh) 自动变速器
JP5751342B2 (ja) 車両用電動駆動装置
JP3939871B2 (ja) 車両用の走行変速制御装置
CN105593047B (zh) 自动变速器
US10591036B2 (en) Transaxle
JP2015054578A (ja) 作業車両の走行伝動装置
US20170284510A1 (en)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JP6512212B2 (ja) 自動変速機
JP6041057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2010052734A (ja) 作業車両
JP2003322248A (ja) 自動変速装置
US20230375084A1 (en) Hydraulic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on of said system
JP2009078699A (ja) 作業車の走行伝動構造
CN101779056B (zh) 有级式自动变速装置和具备其的车辆
JP2008202721A (ja) 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WO2021039036A1 (en) Power unit of utility vehicle
JP5253559B2 (ja) 作業車両
JP2006103593A (ja) 作業車両
JP2008202712A (ja) 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JP4528006B2 (ja) 四輪駆動型トラクタの走行装置
JP2005273746A (ja) 自動変速機
JP4632424B2 (ja) 作業車両
CN110397720B (zh) 自动变速器
JP5083497B2 (ja) トラクタ
JP4609925B2 (ja) 作業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