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38066A - 用于收获块根作物的机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收获块根作物的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38066A
CN105638066A CN201511022418.3A CN201511022418A CN105638066A CN 105638066 A CN105638066 A CN 105638066A CN 201511022418 A CN201511022418 A CN 201511022418A CN 105638066 A CN105638066 A CN 1056380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chine
machine according
region
carrier
scre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102241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38066B (zh
Inventor
F-J·德特默
S·费尔德肯佩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ranz Grimme Landmaschinenfabrik GmbH and Co KG
Grimme Landmaschinenfabrik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Franz Grimme Landmaschinenfabrik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ranz Grimme Landmaschinenfabrik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Franz Grimme Landmaschinenfabrik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56380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380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380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380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17/00Digging machines with sieving and conveying mechanisms
    • A01D17/14Digging machines with sieving and conveying mechanisms with cylindrical screens
    • A01D17/22Digging machines with sieving and conveying mechanisms with cylindrical screens with several co-operating sifter ba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17/00Digging machines with sieving and conveying mechanis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17/00Digging machines with sieving and conveying mechanisms
    • A01D17/10Digging machines with sieving and conveying mechanisms with smooth conveyor belts, lath bands or rake ba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33/00Accessories for digging harves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67/00Undercarriages or fram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rvesters or mowers; Mechanisms for adjusting the frame; Platform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收获块根作物的机器,包括挖掘装置,该挖掘装置在使用位置上在收获场上横向于行驶方向与挖掘宽度相对应地接纳耕地的多列含有混杂物的收获物,由收获物和混杂物构成的、被弄得松散的混合物由该挖掘装置出发能借助第一个纵向输送带逆着行驶方向移位并且被传递到第二个筛分带输送器上,其中,在纵向输送带与筛分带输送器之间定义一个具有输送带叠合的转交区。在输送方向上的第一个纵向输送带连同布置在上游的所述挖掘装置一起构成了在所述机器的横向方向上能相对于所述第二个筛分带输送器移位的结构单元,并且该结构单元能基于所述共同的转交区被移动成至少局部地相对于所述第二个筛分带输送器具有侧向间隔。

Description

用于收获块根作物的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收获块根作物的机器,尤其是以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全自动马铃薯收获机的形式。
背景技术
长久以来,已知用于收获并加工块根作物、尤其是马铃薯的机器,尤其是以牵引式机组或自走式机器的不同实施方式。在这类机器设计中,会利用到每次接纳多列含有农田混杂物的收获物的挖掘装置连同后续的输送和清筛系统。在DE3235087C2(/;1)中说明了这样一种具有由牵引机牵引的块根作物收获机的设计。
在根据DE93205759U1(/;2)所述的全自动马铃薯收获机中,也基于一种设有挖掘机群组的接纳设备,设置了后续的筛分输送带,收获物和杂质就借助该筛分输送带被导入下一个清筛级别。
牵引式马铃薯收获机的一种根据DE102007034446A1(/;3)所述的更加复杂的实施方式同样在挖掘装置的后面具有第一个纵向输送带,所述纵向输送带连同被固定在同一个框架结构内的第二筛分带级别产生作用。其中,从具有输送带防护的转交区出发设置混合物的升高输送。其中,所有的输送和清筛组件均被定位在所述机器的基本闭合的框架结构上,从而向上方的转向和分拣区域进行直线的转移。
在一种自走式全自动马铃薯收获机中规定了一种类似的设计(GrimmeLandmaschinenfabrikGmbH&Co.KG(企业名称),Damme(德国城市),企业说明书“SF150/170-60”,公开号:L05.0851.DE04/08/2000;2008)(/;4),其中,接纳收获物且具有接纳带以及第一个筛分带的第一个清筛单元和具有第二筛分带的第二个清筛单元以一种直线的序列作为输送组件被先后布置。类似的系统例如如专利文献DE3631969A1(/;5)所述,其中,各个横向输送带配属于所述第二个输送带。由DE29613018U1(/;6)已知一种马铃薯收获机,在其中,土方接纳装置和后续的筛分链彼此分离地被布置在推出摇臂和机器主框架上。
作为这类块根作物的收获机的技术扩展,为了改进清筛和分拣条件,所述输送带联合的每个布置在上游的接纳和清筛系统后面的组件或者每个被设置为用于手动分拣的输送带组件-例如在传递输送带的区域内-就被更大的组件取代,而所述组件可能相对于机器框架而言引起侧面的突起。因此,同时影响了要沿着收获场等高线来控制的系统的可操控性,因为整个挖掘过程的执行就可能尤其是在靠近收获场的每个边缘区域的区域内由于所述机器的突出的零部件受到影响并且由此可能出现收获量的损耗。在目前的自走式全自动马铃薯收获机的设计(根据/;4)中,转向和驱动单元被布置在收获物的接纳系统的前部,从而所述机器的相应的长度就很巨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致力于解决这一问题,即:提供一种用于收获块根作物的机器、尤其是全自动马铃薯收获机形式的机器,所述机器通过极少的技术投入就也可作为紧凑的单元应用,由此也在沿着收获面的边缘区域的狭小移动空间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最优化的收获过程,由此在改进了在有效面积边缘上的行驶运动的同时也可避免收获量的损耗。
本发明借助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一种机器来实现这一目的。其它的重要的设计由权利要求2至31中得出。
基于块根作物收获技术的已知设计、尤其是其在全自动马铃薯收获机形式上的设计,而全自动马铃薯收获机是使得在挖掘装置的区域内随着混杂物由耕地上被移除的收获物通过输送系统向着聚集点转移,根据本发明的机器结构的特征在于,在收获物接纳件的区域内所设置的组件在设计上与一种接纳多于两列收获物的紧凑型机器相适配。
根据本发明的自走式马铃薯挖掘机在其在所接纳的收获物的输送方向上第一个纵向输送带的区域内与布置在上游的挖掘装置连接成为一个功能结构单元,所述结构单元被实施为在所述机器的横向方向上可相对于布置在下游的第二个筛分带输送器移动。由此,在纵向输送带与位于下游的筛分带输送器之间的转交区内,实现了整体输送系统的一种可以利用的可变“分离面”,其中,新型联合的筛分和清筛路段——也在“可移动式”组件的侧向间隔位置上——确保最佳的输送流。
在所述纵向输送带与所述筛分带输送器之间,在纵向方向上通常存在(现有技术(/;4))一个具有输送带叠合的转交区,从而收获物流能够“呈直线”移动。在这一区域内,根据本发明得以改进的设设设置了前部的、在功能上改变的结构单元,该结构单元能基于所述共同的转交区被移动成至少局部地相对于所述第二个筛分带输送器具有侧向间隔。由此达到所述挖掘装置相对于位于后面/下游的机组的“间隔”的工作定位。
这种设计导致,在相应的邻接所述转交区的并且为行驶运动和收获物运动所设置的机组的区域内,可在所述机器框架上这样来实施公知的取决于功能的组件-轮廓,使得能够基于一个容许的机器宽度(其是考虑到在所述机器的道路行驶时可使用的行驶宽度所得出的宽度)实现一种紧凑的、可扩展的机器设计。这种设计可被应用于在收获场上至少在一侧具有侧面超出的使用位置上,因为前部的、可移动的结构单元也能够在耕地的边缘区域实现挖掘。这些超出的组件可以在收获循环以及尽管存在“超出的位置”仍然不受干扰的应用结束以后重新移动,并且移回“行驶宽度”所容许的区域。
这种利用前部的结构单元移到侧向间隔的移动可能性的机器应用就在使用状态下导致这样一个优点,即:所述位于前部的结构单元(至少在其挖掘装置的区域内)作为“自给性”结构可以在相应的可通过调整发生改变的接纳区域内被定位在耕地上。此外,收获效果也保持不受到影响,因为所述前部的结构单元和所述布置在下游的筛分带输送器(基于上述的挖掘宽度)而整个界定出一个清筛路段,该清筛路段具有基本不变的输送宽度并且其在收获时的不同的行驶情况下也仍然维持可以使用。
借助所述根据本发明的设计尤其是会实现,通过所述前部的结构单元与第二个筛分带输送器的起到侧面错位作用的间隔,所述机器就可被更好地应用于收获场边缘上的各个使用位置上。一直延伸到靠近这一边缘区域的耕地带现就可很容易被顾及到,耕地面积就能够完全地被收割到。即便是在一种可设想的应用情况下,即:在边缘区域上出现在其上方向内伸进入到有效面积内的障碍物时,所述机器也能够更好地被加以利用,因为其侧向突出的组件(由于可变地形成相应的侧向间隔)就不接触地从障碍物旁边绕过,由此通过极少的调节投入,就能够可靠地避免所述机器受损。
在有效的且在设计执行中仅带来最少投入的实施方式中规定,所述前部的结构单元通过偏转移位相对于位于后面/下游的筛分带输送器或者说所述机器的支承件构成了所述侧向间隔。通过这种相当容易控制的偏转调节,就可以定义在所述前部的结构单元的区域内所述挖掘装置相对于机器纵向中心面呈锐角倾斜的使用位置。在此,各个角度位置可分级或无级地实现。
通过这种偏转移位,就带来了所述输送结构的相应影响。由此,在所述转交区的区域内,形成了在位于所述前部的结构单元的筛分带框架与所述机器的主框架之间被引入的位移补偿。在这个输送条件发生改变的“补偿区域”内,随着侧向间隔的调节,会产生相对于“常规位置”而言发生改变的输送带叠合。这种叠合现由于所述前部的结构单元的“简单”的偏转移位就具有了在俯视图中呈锐角延伸的轮廓。在此所述转动系统的这些元件这样彼此相协调,从而避免构成向下开口的掉落区域并且也避免收获物从侧面溢出。
上述的侧向移位以便形成侧向间隔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可由此实现,即:所述前部的结构单元也可通过横向于机器纵向中心面所进行的推移移位来移动。因此,可界定出一个至少平行于第二个筛分带输送器的侧向间隔。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所述前部的结构单元通过一种引起偏转-推移-移位的支承装置移动进入侧向间隔位置。
对于根据本发明的间隔-调节的不同变型的其中每种变型在设计上的实现是基于,要借助至少一个待要在转交区的区域内集成进机器设计的调节装置,来导入在前部的结构单元与第二个筛分带输送器之间的导致侧向间隔的相对运动。
已经表明,在全自动马铃薯收获机的输送系统的区域内可使用公知的连接组件。为了使得新的机器结构与不同的偏转位置相适配,要将一种结构简单的调节装置集成进该系统内。这种调节装置被这样设计,使得所述机器能够借助所述引起偏转移位的调节装置进入被定义为蟹行-行驶状态的位置上,并且在这个使用位置上,所述机器能够尤其是在收获场边缘上得到有效的利用。在此规定了,在所述机器的具有突出组件的纵向侧面上,优选通过相应的角度调节,可定义可改变的、“任意”的角度范围。为此,所述调节装置可使得接纳和输送区域的可移动元件定位在一个可任意预先给定的调节区域内。在这一“偏转位置”上,所述机器的支承轮同时这样转向,使得在挖掘过程中耕地仅被翻滚一次,由此所进行的挤压和压实也更少。
另外,在所述转交区内的这种调节可能的目的在于,可将在所述前部的结构单元的在输送方向上处于后面的末端与第二个筛分带输送器的接纳区域之间影响收获物的输送流的掉落高度作为可调节的功能度量值。因此,在将由收获物和混杂物构成的混合物的、掉落高度可改变的清筛路段中集成一个加速阶段,从而能够设想对清筛和分拣过程加以额外的控制。在此在有利的设计构型中,在所述调节装置的区域内规定使用调节轴。
所述至少一个被设置在转交区内的调节装置的设计目的在于,借助至少一个调节机构,能够改变该转交区局部的或者整个横向延伸上的掉落高度和/或输送带叠合。全自动马铃薯收获机的操控人员能够观察或侦测到经过所述转交区的输送流,有鉴于此,通过输送元件上相应的调节运动,也能够在所述转交区的区域内实现可改变的分离和筛分条件。
为了在所述转交区的区域内进行优选被设置为相对的偏转移位的间隔调节,所述筛分带输送器被实施为具有适配的框架结构。所述筛分带输送器会在其朝向前部转交区的接纳区域的基础上设有侧面的框架支柱,所述框架支柱能够一直延伸至位于上方的运出末端。
要看到,有多种不同的在结构上的可行方案,来实现前部的接纳性结构单元与筛分带输送器之间相对的偏转移位。在这个前提下,规定所述主框架的一种优选的构造。将所述主框架固定在被规定作为该系统基础组件的机器框架的区域内的目的在于,为所述筛分带输送器的至少部分区域实现一种至少在局部对扭转很灵敏的支承。由对扭转很灵敏的支承件形式的零部件的这种设计,形成了这样的优点,即:借助基本不发生改变的连接构件(以及在可控式调节装置区域内的相应的调节力)就可将各种可计算的“扭转”引入“柔性”的框架系统内。
可设想,弹性移位所使用的框架件可这样确定其尺寸,使得通过其“偏转程度的度量值”就能够以角度-旋转的形式来定义所述侧向间隔。在接下来的一种在调节装置区域内的会提高调节力的调控机构“不通流状态”下,可在所述框架件的区域内实现基本“自动”的回移,相对于彼此移位的且具有既定扭转的零部件由此回到“常规位置”。然后,整个机器被这样校准,使得通过直线行驶、而非“蟹行”状态进行下一步的挖掘过程。
接纳所述筛分带输送器的主框架-作为根据本发明的“扭转设计”的重要组件-的设计规定,其在其朝向转交区的末端上设有框架附件,所述框架附件能够以极少投入实现上述的对扭转很灵敏的支承。尤其是规定,接纳所述筛分带输送器的主框架通过给主框架规定对扭转灵敏的前部部段和对扭转刚性的后部部段的支承桥而与所述机器框架连接起来。
通过相应地选择这里所设置的零部件并且确定其尺寸,使得对扭转灵敏和对扭转刚性的组件之间的相互关联与各种所扩展的-尤其考虑三列以上的挖掘宽度-机器结构相适配。
为了根据本发明(尤其是通过上述的带“扭转”的相对的偏转移位)来形成所述侧向间隔,所述框架和支架结构在所述机器纵向中心面的区域内设有基本被布置在中央的关节轴承。在此所述结构规定,至少抓住所述位于前部的结构单元的第一个纵向输送带的支承框架通过在所述机器纵向中心面的区域内布置在中央的关节轴承的结构被抓住,并且这个支承框架被支承为可围绕基本竖直的竖轴偏转。
通过这种结构实现了,被接纳在所述支承框架的两个侧边之间的纵向输送带通过相应的侧向的偏转移位能被定位在倾斜的使用位置上或者以相应的侧向突出定位。在此所述系统被这样实施,使得所有其他的组件(尤其是处于有效连接的筛分带输送器的对扭转灵敏或对扭转刚性的部段)可留在其连接位置上。因此,在转交区区域内的扭转结构下,就实现了这样一种设计,即:连接组件的可设想的分开和后面的卡锁完全是多余的。
已经表明,如果所述关节轴承与所述机器框架在一个横梁的区域内相连接,那么就实现了零部件的一种最佳支承。由此实现了,所述调节装置在关节轴承的基础上可具有各种朝向前部支承框架的两个侧边的支柱,并且由此按照与所述调节机构共同作用的摇摆框架的方式来构成一种支承。所述调节装置的一种有效的设计在这一区域内规定,在所述支承框架的侧边以及所述后面的筛分带输送器的机器主框架之间设置所述至少一个调节机构。在有效的实施方式下,所述调节机构被设计为液压缸体的形式。
对于在所述转交区的两个边缘侧上的或者在此所覆盖的输送带结构上的与机器纵向中心面相对的支承区域而言,规定基本镜像对称构造的连接件作为整体与所述关节轴承一起构成了所述一个调节装置。在这种紧凑型调节装置的一种有利实施的变型中规定,甚至仅有一个液压缸体作为“单侧”调节机构可被集成进所述两侧连接件的系统内,由此减少了液压元件的投入。借助这种单侧式传动控制,也能够有变化地对各个间隔位置的上述形成带来影响。
在此液压缸体在一侧被支承在所述筛分带输送器的其中一个框架支柱上。所述液压缸体在此另一侧则抓住所述纵向输送带的前部的支承柱,并且与配属于所述摇摆框架相的导向支柱相连接。当然,在所述转交区的这些包括有所述调节装置的可移动零件的侧面边缘区域内,还要固定所述两个在此构成输送带叠合的输送带的其它的支承元件。因此,在这个边缘区域内,除了液压缸体形式的调节机构以外,还要放置相应的保持杆和联接杆或类似的支承构件。
从所述可调节式全自动马铃薯收获机的具有两列以上的挖掘宽度的设计出发规定,全自动马铃薯收获机在位于转交区上方的区域内设有被支承在所述机器框架区域内的驾驶室。由此给定了一种最佳的安装位置,其中,驾驶室可独立于所述机器框架的组件和被保持机器框架中的输送带组件地移动。驾驶室的这一安装位置的优化规定了,其被定位在支承所述第一个纵向输送带的支承框架的区域内。在根据本发明的组件向侧向间隔位置进行相对的偏转移位的基础上规定,驾驶室有利地可连同所述支承框架一起移动并且由此确保最佳的概览位置。
附图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全自动马铃薯收获机的更多细节和有利构型由下面的说明内容以及示出了多种实施例的附图中得出。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全自动马铃薯收获机从侧面视角的原理示意图,包括输送机组的示意性图示;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全自动马铃薯收获机在应用于收获面边缘区域时的俯视图;
图3为与图2相类似的俯视图,其中,所述机器组件移动到与收获场的边缘区域具有侧向间隔的位置上;
图4为所述全自动收获机的为形成如图3的侧向间隔位置所设置的框架件的透视图;
图5为如图4的框架件在直线行驶时的俯视图;
图6为所述框架件在侧向间隔位置上的俯视图;
图7为所述机器支架在前部区域内的侧视图;
图8为在如图7的输送路段区域内的转交区VIII的放大截图;
图9和图10为如图8的转交区处于不同转动阶段下的各个透视图;
图11和图12为扭转灵敏框架件在不同状态下的放大细节图;
图13和14为与图5相类似的各个原理图,包括在所述关节轴承区域内的偏转移位;以及
图15为所述框架结构包括在前部的结构单元区域内的支承区域的放大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如图1至图3的示意图中,以相应的原理图的形式示出了一种用于收获块根作物的机器,尤其是以全自动马铃薯收获机1的形式。从如图1的侧视图中可以看出,所述结构在使用公知组件的同时具有处于使用位置的挖掘装置2。在收获场E上与挖掘宽度B相对应地横向于行驶方向F接纳着耕地A的包含混杂物的多列收获物R。
在一种由(/;4)已知的自走式全自动马铃薯收获机中,两列R借助挖掘装置2被接纳,并且由挖掘装置出发被弄得松散的由收获物和混杂物构成的混合物G就借助第一个纵向输送带3被逆于行驶方向F沿着输送方向FG移位。在这种输送阶段的过程中,向第二个筛分带输送器4进行传导,其中,在纵向输送器3与筛分带输送器4之间定义出一个具有输送带叠合的转交区5。
根据本发明的全自动马铃薯收获机1的设计现在是基于,在输送方向FG上第一个纵向输送带3连同布置在上游的挖掘装置2一起构成——在所述机器1的横向方向Q上——可相对于第二个筛分带输送器4移动的结构单元BE。因此,向所述输送和清筛路段的多节点系统内集成进一个“自给性”的结构单元BE,借助所述结构单元,基于共同的转交区5,就可构成收获物接纳件的组件之间的以6通用标示的侧向间隔(图3)(纵向输送带3与筛分带输送器4之间的对比点:P,P′)。
所述结构单元BE的这种借助结构不同的工具就可解除的间隔-移位Q的目的在于,所述机器1在相应的邻接转交区5的并且为行驶运动和收获物运动所设置的机组7(图3)的区域内可具有至少在一侧的侧向突出8、8′。因此,所述机器1可基于机器宽度或者说前部的挖掘宽度B装配有大结构且在侧面超过这类系统的最大行驶宽度的零部件(突出8,8′)。
从如图3的原理图中在结合图2的情况下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的设计,其中,通过作为侧面错位可调节的在前部的结构单元BE与第二个筛分带输送器4之间的间隔6,所述机器1也可在收获场E的边缘RE上得到应用。通过形成侧向间隔6实现:例如现就不再需要移动避开在图2中可以看到的在挖掘装置2的区域内的(树篱、栅栏或墙壁形式的)障碍物9,并且由此避免收获物损耗这样的不利后果。更多的是,通过构成侧向间隔6,在收获场E的边缘上延伸的耕地带就能够被完全被顾及到。在调节到蟹行行驶状态后,伸进这一区域内的障碍物9就可被随同机器框架“移动”的零部件7′不受破坏地绕过(图3)。
当然,前部的结构单元BE至少在其挖掘装置2的区域内能在相应的能可变化地调节的接纳区域内被定位在耕地A上或者与障碍物9处于间隔6。所述系统的具有自给性的结构单元BE的结构设计或者具有在结构单元与筛分带输送器4之间相对的移动可能性的这种结构设计使得可以实现了这样的实施方式,即:每个耕地带上的各种可变的宽度B和/或收获物的列R的数量就可被考虑在内。
根据本发明所优化的结构的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规定,所述前部的结构单元BE通过偏转移位S可相对于后面/下游的筛分带输送器4构成角度W形式的侧向间隔6(图3,图6)。因此,可这样来进行所述系统的调节,从而能够出现所述前部的结构单元BE的——根据角度W——相对于机器纵向中心面M呈锐角倾斜的使用位置。在此确保维持在整个加工宽度B或T上混合物G的输送条件。
由于这种相对的偏转移位S,使得在转交区5的区域内在所述前部的结构单元BE的框架11与所述机器1的主框架18之间所引入的移位发生作用,并且形成改变的输送带叠合。从如图3和图4的俯视图中可以看出,所述输送带叠合是作为一种锐角的轮廓K、K′起作用的。
当然,在所述系统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前部的结构单元BE也可以通过横向于机器纵向中心面进行的推移-移位(类似:箭头Q,图2)而至少相对于第二个筛分带输送器4构成平行的侧向间隔。同样可设想,所述前部的结构单元BE通过未进一步示出的偏转-推移-移位进入间隔位置。
在每种情况下都规定,借助至少一个调节装置13能在所述前部的结构单元BE与第二个筛分带输送器4之间引入引起间隔6或角度W形式的侧面位移的、根据推移箭头Q或转动箭头S所示的相对运动。
从如图1至图3的原理图中可以看出,在转交区5的区域内起作用的调节装置13尤其是被设置为用于使得所述机器的结构与所谓的“蟹行行驶状态”相适应。这种公知的调节运动适于,在机器框架18或所配属的具有一对行驶车轮15、15’的行驶支架14的区域内可以根据箭头S进行相对运动。由此出现在如图3的俯视图中可以看到的行驶位置,从而在所述机器1的构成间隔8、8′的纵向侧面上,尽管其“超宽”(图2),也能够定义可变的作用范围。
从如图4至图6的原理示意图中可以看到所述机器1的框架结构的各个概览图。所述筛分带输送器4在其朝向转交区5的接纳区域内设有具有至少两个侧面框架支柱16、16′的主框架12。从图11中的示意图中可以看到,所述主框架12还具有中央的框架支柱16″。
在俯视图中关于机器纵向中心面M镜像对称地构造的主框架12(图4,图5)在其这方面-至少在N、N′处-被固定在机器框架18上。其中,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至少在所述主框架12的通常以箭头TW涉及的区域内,为所述筛分带输送器4的前部的部分区域构成对扭转灵敏的支承(图4)。
从图11和图12中所述主框架12的细节图中,结合图4可以看到,所述主框架12在其朝向转交区5的末端上可设有框架附件19、19′。在这些框架附件19、19′的区域内,设置各个在宽度B(图11)上延伸的横向连接件20、21。由此实现所述主框架12的一种基本闭合的框架结构。这种框架可在相应的末端17、17′、17″的区域内通过支承桥22(图4)与所述机器框架18相连接。
在这一支承桥22的区域内,在彼此对置的各末端上设置各个支承边23和24(23′、24′:不可见),从而由此使得所述主框架12整体朝向所述机器框架18-在可设想的横向线L的两侧-可被分成所述部段TW的一种对扭转灵敏的支承和一种对扭转刚性的区域TS(图4)。所述对扭转刚性的、位于后部的部分区域TS朝向后面的支柱N、N′同样具有加固的横向连接件25、26。为了给所述筛分带4加固,其可在中心面M′区域内的中央设有第三个框架支柱16″(图12),所述支柱至少在前部的区域内延伸。
所述“柔性”的、与所述机器框架18共同作用的主框架12的上述结构尤其被用来调节接纳所述筛分输送带4的支架支柱的根据角度K、K′(图12)的呈可控扭转形式的侧向间隔。在此借助所述至少一个被从侧面驱动的调节装置13所制造的相对运动S导致在该系统内“扭转的”倾斜位置K、K′(图12)。在这种“扭转-移位”时,被保持在所述机器框架18上的组件作为复杂的调节单元这样共同作用,从而确保所述机器1在各个挖掘位置上的最佳行驶性能。在所述结构单元BE的区域内,围绕基本竖直的竖轴H(图8)可偏转的支承框架27(图5,图6)被这样布置,使得所述位于前部的结构单元BE的至少第一个纵向输送带3被包括在内并且可被支承为可在所述机器1的框架结构的前部区域内偏转。
如图15的局部图示出了所述机器框架18的更加优化的设计,其包括前部的、通过横向支架55所连接的支承弧53、54(图2)。这些支承弧由此构成了前部的横梁,支承框架27在其横梁49、50、51、52的区域内可被支承在该前部的横梁上。
因此,被接纳在所述支承框架27的两个前部的侧边28、29之间的纵向输送带3可通过各种侧向的偏转移位S无级地移动进入分别所选择的、倾斜的使用位置(图4)。从图8至图10的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构成竖轴H的关节轴承30与所述机器框架18在横梁31的区域内相连接。所述支承框架27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设有各个横梁49、50、51,所述横梁朝向前部的横向横梁52构成一种稳固的三角形轮廓。
在所述调节装置13区域内(图7至图10)的支承构件在结构设计上规定,其在所述关节轴承30(图7)的位置的基础上分别具有朝向所述前部支承框架27的两个外侧边28、29的支承横梁49、51。因此,为所述结构单元BE,按照与调节装置13的调节机构34共同作用的摇摆框架的方式来构成支承。所述关节轴承30的结构这样与所述系统的上述功能相协调,使得机器框架18上的“摇摆式”支承框架27可通过球形接纳部被位置固定地支承在横梁31的区域内。
由如图7至图10的图示中可以看到基本上关于纵向中心面M镜像对称地设计的调节装置13的进一步设计,其具有所述至少一个调节机构34作为驱动装置。在位于所述支承框架27的侧边28、29以及抓住所述后面的筛分带输送器4的主框架12的机器框架18之间的区域内,可固定所述至少一个调节机构34。有利地仅仅该调节机构34以液压缸体35的形式被设置在输送路段的在行驶方向F上的左侧上(图5和图6;空隙34′,右侧)。
从图5和图6中的原理图可以看到,所述调节装置13通过其支承在各个侧面联接杆37(图9)、37′(不可见)区域内的复杂作用。其由此构成了各种在结构上可有变化地调整的、在主框架12与位于纵向输送带3的后部的侧面末端上的部件之间的连接。其中,所述联接杆37、37′在相应的关节点GB和GR(图9)以及GB′和GR′(另一侧;未示出)的区域内这样与侧面的组件相搭接,从而借助所设置的在所述机器1的两个纵向侧面上的同步性,就能够执行偏转移位S(图6)。
因此,在前部的纵向输送带3与后面的筛分带输送器4(或者说其具有横向连接件20的框架附件19、19′;图11,图12)之间,按照控制-平行四边形的方式,构成一种“平行四边形状”的转向结构。在液压缸体35的区域内导入调节运动时,所述输送器4的“悬挂”在横梁31下方的结构就可基于平行的支承轴QA和ST(图6)被移动(箭头S)。在此也可设想,基于“位于上方”的关节轴承30的区域内居于中心的竖轴H,所述结构单元BE以及所述输送器4的“位于下方”的构件就能够沿着可通过所述联接杆37、37′的“平行四边形”来界定的连接路线VB(图5中的原理示意图,放大示出)进入可从图6中看出的状态H′。
借助在图6中作为可设想的路线所示的移动路径VB′,示出了所述两个横向支柱20、21相对于主框架12的前部的横梁31同时位移的原理。由此表明,借助调节装置13所制造的移动S可围绕主框架12上的一个“假设”的旋转范围DP进行,其中,可出现曲线路径VB和VB′作为合成的调节行程,并且整个部件组合可由此在调节装置13的区域内得到最佳的引导。同样可设想,通过所述系统的“弹性”地共同作用的元件补偿-在VB、VB′的方向上-仅仅相当少的位移,这些位移然后通过所述关节轴承30的具有相应刚性的零件被吸收。
根据本发明的在结构单元BE区域内的调节和控制设计总体来说通过极少的投入对调节机构34和联接杆37、37′互相协调的联合作用加以利用。这种互相协调是由此实现的,即:液压缸体35的调节运动(箭头38,38′)可作为直线的移动被传导给联接杆37、37′并且由此通过极少的构件连接引起扭转VB′或者说轮廓-调节K、K′。在此出现的动力流就通过对扭转刚性的支承框架27被导入机器框架18的被位置固定地保持的关节轴承30内,从而通过极少的构件负载就能够有效地实现运动导入。
作为传动机构的一种设计所设置的液压缸体35的使用可有利地由此得到改进,即:其被支承在靠近所述筛分带输送器4的其中一个框架支柱16的区域内。其中,所述缸体35的杆35′有利地通过支承附件SA与机器框架18相连接(图8),并且所述液压缸体35在另一侧与在摇摆框架区域内抓住侧边28的支承组件36共同作用。
为了稳固在该转交区5内的零部件之间的联合,在调节组件13的边缘侧的元件上尤其是设置具有两个联接杆37、37′的“平行四边形-引导装置”。因此,在所述系统的两侧上实现了额外的引导以及在输送带3和4的叠合的末端之间额外的加固。借助这些联接杆37、37′(也可设想类似的调节轴或跟踪构件形式的调节元件),间隔KA(图8)尤其是可这样改变,使得调节到最佳的掉落高度FH和筛分带叠合K、K′。通过联接杆37、37′的两侧布置,确保输送带3和4之间的恒定间隔,从而在所述结构单元BE的发生改变的使用位置上,也确保最佳的输送条件(图9,图10)。
在这个连接区域内设置额外的通道侧壁32(图9)和33(图6),所述通道侧壁通过——在倾斜调节角度W的作业过程中——相应的调节就能够保证收获物流转移到输送路段上。
借助如图9至图10的原理示意图,可以看到液压缸体35的控制作用。基于如图9的所述系统的“常规位置”得到在竖轴H的区域内的偏转移位S,即:在操控在图9中处于“常规位置”的液压缸体35时沿着杆35′在箭头方向38上进行位移,并且由此达到其内部的末端位置。借助这种推移运动38,在转交区5的边缘侧区域内导入上述零部件和元件的单侧的负载和位移。这种调节运动38、38′可被这样控制,使得借助所述组件(图11,图12)的弹性特性实现结构单元BE与机器框架18之间想要的相对运动,并且出现从图中可以看到的输送带末端3、4彼此之间的“扭转”。
在图13和14中以简化的俯视图示出了所述系统的“简单”的偏转移位,没有如图5和图6的推移VB′。在关节轴承30的区域内,将一个构成横向轴线QA的、具有横孔的球(未进一步示出)集成进所述定位系统内。通过相应的回调运动(箭头38′),所述系统就可由图10中可以看到的偏转状态重新移回如图9的起始位置。同样可设想,在所述液压缸体35的通过切断液压泵(未示出)所实现的“不通流状态”之后,所述系统被卸压并且由此能够激活所被“拧转”的组件向起始位置的“自动”回移。
结合图1和如图11至图15的概览图,可以看到其挖掘效果得到改善的、具有被集成进这种新设计内的驾驶室39的挖掘系统在结构上的实施方式。位于根据本发明构造的转交区5上方的区域就形成了该驾驶室39的最佳安装位置,其中,可设想在机器框架18或者是附加组件的区域内的可变的支承方式。
在每种情况下均规定,所述驾驶室39能独立于所述机器框架18的组件移动(箭头40,图2)。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规定,所述驾驶室39被保持在支承第一个纵向输送带3的支承框架27的区域内。因此,所述驾驶室39也能够连同所述支承框架27一起运动。
根据调节运动S或者调节角度W对所述偏转系统的进一步优化规定了,各个定义的接合点被集成进所述构件设计内,在这些接合点的区域内设置阻尼和/或摩擦减小元件。在图15中,借助各个贴合件56、57示出了在所述机器框架18的支承弧53、54区域内在上部摩擦面RF上的支承。也可设想在机器框架18与主框架12之间的区域内的侧面贴靠缓冲件58(图15,右侧)。

Claims (31)

1.一种用于收获块根作物的机器,该机器尤其是以全自动马铃薯收获机的形式,包括挖掘装置(2),该挖掘装置在使用位置上在收获场(E)上横向于行驶方向(F)与挖掘宽度(B)相对应地接纳耕地(A)的多列(R)含有混杂物的收获物,由收获物和混杂物构成的、被弄得松散的混合物(G)由该挖掘装置出发能借助第一个纵向输送带(3)逆着行驶方向(F)移位并且被传递到第二个筛分带输送器(4)上,其中,在纵向输送带(3)与筛分带输送器(4)之间定义一个具有输送带叠合的转交区(5),其特征在于,在输送方向(FG)上的第一个纵向输送带(3)连同布置在上游的所述挖掘装置(2)一起构成了在所述机器(1)的横向方向(Q)上能相对于所述第二个筛分带输送器(4)移位的结构单元(BE),并且该结构单元能基于所述共同的转交区(5)被移动成至少局部地相对于所述第二个筛分带输送器(4)具有侧向间隔(6;W,W′)。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该机器在相应的邻接所述转交区(5)的且为行驶运动和收获物运动所设置的机组(7,7′)的区域内能设有相应的组件,所述组件在机器宽度或者前部的挖掘宽度(B)的基础上定义至少在一侧的侧向突出(8,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置在上游的结构单元(BE)至少在其挖掘装置(2)的区域内能在相应的能可变地调节的接纳区域内被定位在耕地(A)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上游的结构单元(BE)和布置在下游的筛分带输送器(4)基于所述挖掘宽度(B)构成一个具有基本不变的传送宽度(T)的清筛路段。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上游的结构单元(BE)和所述第二个筛分带输送器(4)的起到侧向错位作用的间隔(6;W,W′)能可变地选择,使得在所述机器(1)的使用位置上在所述收获场(E)的边缘上能够顾及到一直延伸至该边缘附近的耕地带,并且伸进该区域的障碍物(9)能被绕过。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上游的结构单元(BE)通过相对于下游的筛分带输送器(4)的相对的偏转移位(S)在由挖掘装置(2)和所述两个输送带(3,4)组成的系统内定义一个相对于机器纵向中心面(M)呈锐角(角度W)倾斜的使用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交区(5)的区域内,在所述前部的结构单元(BE)的框架(11)与所述机器(1)的主框架(12)之间导入的调节以这样的方式起作用,即,使得形成具有在俯视图中呈锐角延伸的轮廓(K)的输送带叠合。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的结构单元(BE)通过横向于所述机器纵向中心面(M)实现的推移移位(Q)构成至少与所述第二个筛分带输送器(4)平行的侧向间隔(6)。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的结构单元(BE)能通过偏转-推移移位而移入所述间隔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借助至少一个调节装置(13)能在所述前部的结构单元(BE)与所述第二个筛分带输送器(4)之间导入影响侧向间隔(6;W,W′;8,8′)的相对运动(Q,S)。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为了使得机器结构与相应的蟹行行驶状态相适配,所述调节装置(13)如此设置,使得能在所述机器(1)的纵向侧面上定义可变的作用范围。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部的结构单元(BE)的在输送方向(FG)上处于后面的末端与第二个筛分带输送器(4)的接纳区域之间所设置的转交区(5)具有影响收获物的输送流(G)的掉落高度(FH)。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借助所述调节装置(13)能改变在所述转交区(5)内的掉落高度(FH)和/或输送带叠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筛分带输送器(4)在其朝向所述转交区(5)的接纳区域内设有具有侧面的框架支柱(16,16′)的主框架(12),借助主框架在所述机器框架(18)上的固定(在17,17′处),构成对于所述筛分带输送器(4)的至少部分区域而言的至少局部对扭转灵敏的支承。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能被设计成多件式的主框架(12)至少在其朝向转交区(5)的框架支柱(16,16′)末端上设有框架附件(19,19′)。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接纳所述筛分带输送器(4)的主框架(12)通过给主框架规定对扭转灵敏的前部部段(TW)和对扭转刚性的后部部段(TS)的支承桥(22)而与所述机器框架(18)连接起来。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至少抓住所述前部的结构单元(BE)的所述第一个纵向输送带(3)的支承框架(27)通过在所述机器纵向中心面(M)区域内布置在中央的关节轴承(30)被支承为可围绕基本竖直的竖轴(H)偏转,使得被接纳在所述支承框架(27)的两个侧边(28,29)之间的纵向输送带(3)通过相应的侧向的偏转移位(S)能被定位在相对于所述机器纵向中心面(M)倾斜的使用位置(W,W′)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节轴承(30)与所述机器框架(18)在横梁(31)的区域内相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13)在所述关节轴承(30)的基础上具有相应的朝向所述前部的支承框架(27)的两个外面的侧边(28,29)的支承横梁(49,50),并且借助至少一个横梁(52)按照与所述调节装置(13)的调节机构(34)共同作用的摇摆框架的方式构成一种支承。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调节机构(34)被设置在位于所述支承框架(27)的侧边(28,29)和所述下游的筛分带输送器(4)的所述机器(1)主框架(18)之间的至少一个区域内。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34)被设计为液压缸体(35)的形式。
22.根据权利要求19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体(35)在一侧在所述筛分带输送器(4)的区域内安装在所述机器框架(18)上,并且在另一侧与抓住摇摆框架(27)的一个侧边(28)的支承组件(36)相连接。
23.根据权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交区(5)或所述调节装置(13)的区域内分别设置一个侧面的联接杆(37,37′),使得在所述主框架(12)与所述纵向输送带(3)的后方的侧面末端之间构成一种在结构上可调整的连接。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杆(37,37′)构成一种具有相应的关节点(GB,GR;GB′,GR′)的平行四边形状的转向结构。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平行四边形控制着在所述转交区(5)的区域内的借助所述至少一个液压缸体(35)能导入的在纵向输送带(3)与筛分带输送器(4)之间的相对运动。
26.根据权利要求23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控制-平行四边形的联接杆(37,37′)在所述主框架(12)的区域内与至少一个横向支柱(20,21)共同作用。
27.根据权利要求1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框架(18)在靠近所述主框架(12)和/或所述前部的结构单元的可偏转的元件的区域内设有相应的用作阻尼和/或摩擦减小元件的贴靠和贴合件(56,57)。
28.根据权利要求1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机器(1)设有基本在所述转交区(5)上方延伸的且能被支承在所述机器框架(18)的区域内的驾驶室(39)。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39)能独立于所述机器框架(18)的组件移动。
30.根据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39)被保持在支承所述第一个纵向输送带(3)的支承框架(27)的区域内。
31.根据权利要求28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39)能连同所述支承框架(27)一起移动。
CN201511022418.3A 2014-10-28 2015-10-28 用于收获块根作物的机器 Active CN1056380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4015834.9A DE102014015834A1 (de) 2014-10-28 2014-10-28 Maschine zum Ernten von Hackfrüchten
DE102014015834.9 2014-10-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38066A true CN105638066A (zh) 2016-06-08
CN105638066B CN105638066B (zh) 2019-05-10

Family

ID=54330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1022418.3A Active CN105638066B (zh) 2014-10-28 2015-10-28 用于收获块根作物的机器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10271475B2 (zh)
EP (1) EP3014971B1 (zh)
CN (1) CN105638066B (zh)
CA (1) CA2910351C (zh)
DE (1) DE102014015834A1 (zh)
DK (1) DK3014971T3 (zh)
EA (1) EA031924B1 (zh)
ES (1) ES2711178T3 (zh)
HU (1) HUE042844T2 (zh)
PL (1) PL3014971T3 (zh)
TR (1) TR201903007T4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72379A (zh) * 2016-10-14 2019-07-30 格里梅农业机械厂有限及两合公司 块根作物收割机
CN113853920A (zh) * 2021-11-12 2021-12-31 山东思代尔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轻简型履带自走式马铃薯收获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36983B2 (en) * 2015-04-22 2017-08-22 Agco Corporation Crop conveyor deck with adjustable discharge angle
JP6893350B2 (ja) * 2017-05-19 2021-06-23 株式会社ササキ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根菜掘り取り機
CN108464102A (zh) * 2018-04-12 2018-08-31 新乡地隆药业机械有限公司 小颗粒根茎作物筛分装置
EP4009763A4 (en) * 2019-08-07 2023-11-08 Univerco (1978) Inc. TRACTOR-ASSISTED MULTI-ROW HARVESTER FOR ROOT VEGETABLES
US11553649B2 (en) 2020-11-18 2023-01-17 Levi Lynn Conveyor with shock-absorbing boom
WO2023233298A1 (en) * 2022-05-30 2023-12-07 Turnerland Manufacturing (Pty) Ltd Root crop harvester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574777A (en) * 1944-04-15 1946-01-21 Hubert Mccaffrey New or improved machines for harvesting root crops
EP0803178B2 (de) * 1996-04-27 2006-12-13 Stephan Rainer Hackfruchterntemaschine
CN201084910Y (zh) * 2007-12-13 2008-07-16 乐都县光明农机制造有限公司 封闭筛链式马铃薯收获机
CN102084750A (zh) * 2011-02-11 2011-06-08 郑云然 一种花生收获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848781A (en) * 1932-03-08 hansen
US945192A (en) * 1905-12-26 1910-01-04 William H Rice Tool-controlling mechanism for agricultural implements.
US1461935A (en) * 1921-02-01 1923-07-17 August J Raasch Potato digger
US1960857A (en) * 1928-03-14 1934-05-29 Stoltenberg Louis Potato harvesting apparatus
US1828261A (en) * 1930-03-28 1931-10-20 Stoltenberg Louis Combined potato digger and sorter
US2010335A (en) * 1934-06-01 1935-08-06 Stoltenberg Louis Potato harvesting apparatus
US2775438A (en) * 1951-09-06 1956-12-25 Harold H Bach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ballast
US3198259A (en) 1963-06-13 1965-08-03 Glenn H Manuel Potato digging and separating apparatus
DE1224079B (de) 1964-05-26 1966-09-01 Bodenbearbeitungsgeraete Veb Foerder- und Reinigungsvorrichtung fuer Ruebenerntemaschinen
US3316666A (en) * 1964-12-10 1967-05-02 Speno International Ballast cleaner
US3757867A (en) 1972-02-28 1973-09-11 Deere & Co Root crop harvester
US4121667A (en) * 1976-10-04 1978-10-24 Curl Robert B Potato harvester
FR2440144A1 (fr) 1978-10-30 1980-05-30 Stoll Maschf Gmbh Wilhelm Dispositif mobile de criblage et de chargement pour la recolte des betteraves sur plusieurs rangs
GB2105963A (en) * 1981-09-24 1983-04-07 Nat Res Dev Unmanned two row root crop harvester
DE3529464C1 (de) 1985-08-16 1986-10-23 Franz Grimme Landmaschinenfabrik Gmbh & Co Kg, 2845 Damme Kartoffelerntemaschine
US4798248A (en) 1985-09-06 1989-01-17 Wic, Inc. Method of harvesting beets
US4753296A (en) 1985-09-23 1988-06-28 Kruithoff David M Vegetable harvester
DE3631969A1 (de) * 1986-09-19 1988-03-31 Bleinroth Heinrich Vierreihige kartoffelerntemaschine
DE8809672U1 (zh) 1988-06-04 1988-09-15 Pfeiffer, Wilhelm, 6232 Bad Soden, De
DE8811945U1 (zh) 1988-09-21 1988-11-03 Maschinenfabrik Niewoehner Gmbh & Co Kg, 4830 Guetersloh, De
DE8903085U1 (zh) * 1989-03-13 1990-08-02 Karl Kaessbohrer Fahrzeugwerke Gmbh, 7900 Ulm, De
US5189243A (en) * 1992-04-16 1993-02-23 Hambric Harry N Minefield clearing apparatus
DE9320575U1 (de) 1993-08-19 1994-09-15 Grimme Landmaschf Franz Kartoffelvollerntemaschine
JP3412781B2 (ja) 1995-03-27 2003-06-03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自走式根菜収穫機
DE29619474U1 (de) * 1995-11-13 1997-04-10 Holmer Alfons Rübenvollerntemaschine
DE29613018U1 (de) * 1996-07-26 1996-09-26 Rainer Stephan Kartoffelerntemaschine
US6443234B1 (en) 2000-02-04 2002-09-03 Robert Raymond Bulbous onion harvester and trimmer
DE10246254B4 (de) * 2002-10-02 2006-12-28 Franz Grimme Landmaschinenfabrik Gmbh & Co Kg Selbstfahrende Rübenerntemaschine
US7028459B2 (en) * 2003-12-04 2006-04-18 Acco Corporation Triple windrow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7789166B2 (en) 2006-12-15 2010-09-07 Apache River, LLC Root-crop harvester with recirculation mechanism
DE102007034446A1 (de) 2007-07-20 2009-01-22 Grimme Landmaschinenfabrik Gmbh & Co. Kg Kartoffelerntemaschine
RU2479981C2 (ru) 2011-07-26 2013-04-27 За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Колнаг" Способ уборки картофеля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574777A (en) * 1944-04-15 1946-01-21 Hubert Mccaffrey New or improved machines for harvesting root crops
EP0803178B2 (de) * 1996-04-27 2006-12-13 Stephan Rainer Hackfruchterntemaschine
CN201084910Y (zh) * 2007-12-13 2008-07-16 乐都县光明农机制造有限公司 封闭筛链式马铃薯收获机
CN102084750A (zh) * 2011-02-11 2011-06-08 郑云然 一种花生收获机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72379A (zh) * 2016-10-14 2019-07-30 格里梅农业机械厂有限及两合公司 块根作物收割机
CN110199653A (zh) * 2016-10-14 2019-09-06 格里梅农业机械厂有限及两合公司 块根作物收获机
US11357165B2 (en) 2016-10-14 2022-06-14 Grimme Landmaschinenfabrik Gmbh & Co. Kg Root crop harvester
US11627697B2 (en) 2016-10-14 2023-04-18 Grimme Landmaschinenfabrik Gmbh & Co. Kg Root crop harvester
US11684008B2 (en) 2016-10-14 2023-06-27 Grimme Landmaschinenfabrik Gmbh & Co. Kg Root crop harvester
CN113853920A (zh) * 2021-11-12 2021-12-31 山东思代尔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轻简型履带自走式马铃薯收获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4015834A1 (de) 2016-04-28
US10271475B2 (en) 2019-04-30
EA031924B1 (ru) 2019-03-29
HUE042844T2 (hu) 2019-07-29
TR201903007T4 (tr) 2019-03-21
DK3014971T3 (en) 2019-04-01
ES2711178T3 (es) 2019-04-30
CA2910351C (en) 2020-03-24
CN105638066B (zh) 2019-05-10
EA201500986A2 (ru) 2016-04-29
CA2910351A1 (en) 2016-04-28
US20160113193A1 (en) 2016-04-28
EP3014971A1 (de) 2016-05-04
EA201500986A3 (ru) 2016-08-31
EP3014971B1 (de) 2018-12-12
PL3014971T3 (pl) 2019-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38066A (zh) 用于收获块根作物的机器
CN105684627B (zh) 块根作物收获机
US3866400A (en) Feeder panel for a harvesting machine
CN103079396A (zh) 收割机
CN104255185A (zh) 小型履带式油菜割晒机
DK2604104T3 (en) Harvesting machine for potatoes, beets or similar crops
CN110035649A (zh) 块根作物收获机
EP0156125B1 (de) Trommelschwader
CA2701399C (en) Windrower and method of windrowing a grown product
ATE376351T1 (de) Reversiervorrichtung für landwirtschaftliche erntemaschine
US6073701A (en) Topping and digging device for root vegetable harvesting machines
EP3025577B1 (de) Universalschwader
JP4866055B2 (ja) 収穫機
EP4049527A1 (de) Bandschneidwerk
US4035998A (en) Tractor mounted tobacco combine for defoliation and subsequent transportation of tobacco leaves
RU2384994C2 (ru) Зерноуборочный комбайн и способ его эксплуатации
US4176510A (en) Tobacco combine hydraulic motor system
KR20200064205A (ko) 자주식 대파 수확기
CN209225264U (zh) 一种用于收割机的行走机构及收割机
EP3332628B1 (de) Landwirtschaftliche arbeitsmaschine
JPH0718518U (ja) 収穫機
SU1080768A1 (ru) Рама почвообрабатывающего оруди
KR20190105926A (ko) 농업차량의 주행장치
CN116210430A (zh) 一种履带自走式两行大蒜收获机及收获方法
JPH0235018A (ja) 投入型コンバインの刈取前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