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91080B -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iOX-TiO2/C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iOX-TiO2/C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91080B
CN105591080B CN201610031863.4A CN201610031863A CN105591080B CN 105591080 B CN105591080 B CN 105591080B CN 201610031863 A CN201610031863 A CN 201610031863A CN 105591080 B CN105591080 B CN 1055910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o
lithium ion
organic
ion battery
mixed liqu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3186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91080A (zh
Inventor
赵海雷
李兆麟
吕鹏鹏
夏青
张子佳
王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USTB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UST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USTB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USTB
Priority to CN20161003186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910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910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910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910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910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H01M4/366Composites as layered produ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H01M4/625Carbon or graphi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iOx‑TiO2/C的制备方法,包括:按照一定摩尔比称取分析纯的有机硅源、有机钛源以及有机碳源;将有机硅源溶解于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液中,搅拌,调节溶液pH至碱性范围,得到混合液A;将有机钛源溶于无水乙醇中搅拌一段时间后,得到混合液B;将混合液B加入混合液A中,搅拌一段时间后,室温下静置,得到胶状混合液;将胶状混合液与有机碳源混合后,进行机械球磨处理;将机械球磨处理后的混合液烘干,得到前驱体;将前驱体置于坩埚内,在惰性气氛保护下煅烧,保温若干个小时后,随炉冷却到室温。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负极材料倍率性能好、原料价格低廉、制备工艺简单、产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iOX-TiO2/C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材料和电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SiOx-TiO2/C的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也越发的凸显出来。目前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建立在大量的消耗传统不可再生化石矿物能源(煤炭,石油等)基础上,传统化石能源的不断消耗所带来的环境气候问题(温室效应,极端气候,城市生活中的雾霾等)以及化石矿物能源的日益枯竭问题迫使人们开始寻找可替代的新型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核能等等。然而对于新型能源来说,如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其具有间歇式的特点难以被直接并入电网使用,因此开发先进的储能技术变得尤为重要。在化学电源储能系统中,锂离子电池作为新型的二次储能装置,其具有高的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循环寿命长以及环境友好等诸多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航天航空以及军事等领域。但是目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国防以及民用需求,尤其难以满足动力型锂离子电池以及储能系统中的能源需求,因此,中国乃至世界均将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提到了空前的高度,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研究开发下一代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
目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为具有高比容量的电极材料。氧化硅作为一种具有高比容量的电极材料开始受到研究学者的关注,氧化硅在首次放电过程中原位生成单质Si以及惰性的Li2O和Li4SiO4,惰性成分与活性Si互相分散,从而能够有效地缓冲Si体积膨胀的问题,改善循环稳定性。但是氧化硅材料的电子和离子电导仍然较低,这极大地限制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发挥和其日后的发展应用。针对氧化硅负极材料存在的问题,目前研究中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改善其电化学性能:(1)构造出特殊结构,可以使活性物质在脱嵌锂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更加均匀,同时还能缩短锂离子的扩散距离,提高电极反应速率,改善电极的循环性能。首尔大学的 Byeong-Chul Yu研究组利用HF刻蚀硅氧化物的工艺制备出的多孔SiOx基负极材料,在0.2C下稳定循环100次后可逆容量仍有1240mAhg-1 (Electrochimica Acta 117(2014):426–430);忠南大学的Ji-Hyun Kim研究组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了均匀直径为50nm左右的C/SiOx纳米线,0.1C下循环30次后稳定在360mAh g-1(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 27(2015):307–314);(2)制备氧化硅基复合材料,对SiOx材料进行复合化处理可以有效降低硅活性相体积效应,同时可引入导电性好、体积效应小的活性或非活性缓冲基体,制备出多相复合负极材料,通过体积补偿、增加导电性等方式提高材料的长期循环稳定性。采用两步法合成出来的SiOx/C复合负极材料,SiOx材料外层包覆着无定形碳层,有效地降低SiOx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效应,同时增强SiOx材料的导电性,SiOx/C材料展示出良好的循环性能,在0.1A g-1下循环100次后可逆容量为674.8mAh g-1 (PHys.Chem.Chem.PHys.17(2015):13451);ChenfengGuo研究组制备出了一种具有三维结构的SiOx/C@RGO(还原石墨烯)纳米复合负极材料,RGO的空间网络结构为SiOx材料提供了良好的电子传输网络,增强其导电性。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在0.1A g-1下稳定循环100次后,容量仍高达 1284mAh g-1;当电流密度提升到3.2A g-1时,可逆容量仍有412.3mAh g-1 (J.Mater.Chem.A2(2014):3521)。
可见,以上两种现有方法通过提高材料电子电导来提升材料的电化学容量及改善材料的电化学稳定性,但是,原料价格高,制备方法复杂,产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iOx-TiO2/C的制备方法,提高了材料的电子电导,提升材料的电化学容量,改善材料的电化学稳定性的同时,提高了材料的离子电导,解决了原料价格高,制备方法复杂,产率较低的问题。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iOx-TiO2/C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一定摩尔比称取分析纯的有机硅源、有机钛源以及有机碳源;将有机硅源加入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液中并加入少量冰醋酸作为催化剂,搅拌一段时间后,用氨水调节溶液pH至碱性范围,得到混合液A;将有机钛源加入无水乙醇中搅拌一段时间,得到混合液B;
(2)将混合液B加入混合液A中,搅拌一段时间后,在室温下静置一段时间,得到胶状混合液;
(3)将胶状混合液与有机碳源混合后,进行机械球磨处理;
(4)将机械球磨处理后的混合液烘干,得到前驱体;
(5)将前驱体置于坩埚内,在惰性气体保护下煅烧,保温若干个小时后,随炉冷却到室温,得到核壳结构的SiOx-TiO2/C纳米复合负极材料。
其中,步骤(1)所述的一定摩尔比为有机硅源:有机钛源为1:0.1-0.5,有机硅源:有机碳源为1:0.2-0.7。
其中,步骤(1)所述的有机硅源为分子中含有硅-碳键的有机化合物 (CH3)3SiO(CH3)2SiOnSi(CH3)3、(CH3)4Si、(C2H5)3SiCl、(CH3)3SiOH、Si(OC2H5)4中的一种或几种。
其中,步骤(1)所述的有机钛源为分子中含有钛-碳键的有机化合物 (C3H7O)4Ti和/或(C4H9O)4Ti。
其中,步骤(1)中所述的有机碳源为蔗糖、酚醛树脂、葡萄糖、淀粉中的一种或几种。
其中,步骤(1)中所述的碱性范围为pH值7-10,优选8-9。
其中,步骤(1)中所述的去离子水与无水乙醇的体积比为1:2-5。
其中,步骤(2)所述的静置一段时间为1-50小时,优选为10-40小时,更优选为20-30小时。
其中,步骤(5)所述的煅烧的温度为700~1000℃,保温若干个小时为 1-5小时,优选为2-3小时。
其中,步骤(5)所述的坩埚为石英坩埚、氧化锆坩埚、氧化铝坩埚、石墨坩埚中的一种,优选石英坩埚。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新型负极材料SiOx-TiO2/C 的制备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后续的机械球磨处理和煅烧处理,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且为无定形形态的SiOx-TiO2/C新型纳米复合负极材料。通过在氧化硅体相内引入TiO2相,TiO2微晶均匀分散在SiOx体相中,有效地提高了电子和锂离子在SiOx体相内地传导能力,提高复合材料的电子电导同时还可以提高其离子电导,原料价格低廉、制备方法简单且产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SiOx-TiO2/C复合负极材料的形貌图;
图2是实施例1的SiOx-TiO2/C复合负极材料的首次充放电曲线图;
图3是实施例1的SiOx-TiO2/C复合电极材料的循环容量图;
图4是实施例1的SiOx-TiO2/C复合负极材料的倍率性能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新型负极材料SiOx-TiO2/C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
(1)按照一定摩尔比称取分析纯的有机硅源、有机钛源以及有机碳源;将有机硅源溶解于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液中并加入少量冰醋酸作为催化剂,搅拌一段时间后,用氨水调节溶液pH至碱性范围,得到混合液A;将有机钛源溶于无水乙醇中搅拌一段时间后,得到混合液B;
(2)将混合液B加入混合液A中,搅拌一段时间后,在室温下静置一段时间,得到胶状混合液;
(3)将胶状混合液与有机碳源混合后,进行机械球磨处理;
(4)将机械球磨处理后的混合液烘干,得到前驱体;
(5)将前驱体置于坩埚内,在惰性气氛保护下煅烧,保温若干个小时后,随炉冷却到室温,得到核壳结构的SiOx-TiO2/C纳米复合负极材料;
首先需要按照一定摩尔比称取分析纯的有机硅源、有机钛源以及有机碳源,所说的一定摩尔比为有机硅源:有机钛源为1:0.1-0.5,有机硅源:有机碳源为1:0.2-0.7,按照这样的摩尔比称取原料可以得到合理的SiO2与TiO2的物质的量的比,利于TiO2作用的发挥和复合材料比容量的提高。其中,所说的有机硅源为分子中含有硅-碳键的有机化合物,例如 (CH3)3SiO(CH3)2SiOnSi(CH3)3、(CH3)4Si、(C2H5)3SiCl、(CH3)3SiOH、Si(OC2H5)4中的一种或几种,含有硅-碳键的有机化合物可以更好地对氧化硅颗粒进行包覆,更利于在后续的碳热还原过程中原位生成无定形碳,使得碳热还原效果更好;所说的有机钛源为分子中含有钛-碳键的有机化合物(C3H7O)4Ti和/或 (C4H9O)4Ti,含有钛-碳键的有机化合物有利于硅源与碳源更好地混合;所说的有机碳源为蔗糖、酚醛树脂、葡萄糖、淀粉中的一种或几种,选用这些化合物作为有机碳源可以使得碳源以溶液形式与硅源和钛源混合,更有利于其相互混合。
称取有机硅源、有机钛源以及有机碳源后,需要将有机硅源加入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液中,搅拌一段时间,使有机硅源发生水解反应,其中,去离子水与无水乙醇的体积比为1:2-5,可以有效地促进硅源和钛源的溶解并且能防止其自身的水解,有机硅源与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液的比例为 1:1.6-3.2,1g有机硅源加入到1-4ml的离子水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液中,均可以使有机硅源完全水解,处理效果最好。在实际制备时,发明人发现在混合液中加入水量冰醋酸作为催化剂,可以使有机硅源水解的更完全同时可以提高反应速度,具体加入冰醋酸的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能达到催化水解反应的作用即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搅拌操作可以使有机硅源与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液混合的更加均匀,增大二者接触面积,有利于水解反应的进行,具体搅拌时间以使有机硅源完全水解为宜,例如半个小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有机硅源水解后,需要用氨水调节溶液的pH值至碱性范围,得到溶液A,其中,所说的碱性范围为pH值为7-10,优选8-9,这样可以使得硅源和钛源能在一个合适的环境下发生水解和缩合反应。
接下来将有机硅源加入无水乙醇中搅拌一段时间,得到混合液B,一般的,有机钛源与无水乙醇的比例为1g有机钛源加入到1-4ml无水乙醇中,搅拌可以使有机钛源与无水乙醇混合的更加均匀,搅拌时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可以使二者混合均匀即可,例如半个小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得到混合液B后,将其加入混合液A中,搅拌一段时间后,在室温下静置一段时间,得到胶状混合液。搅拌处理使混合液B和混合液A混合的更加均匀;静置时间一般为1-50小时,优选10-40小时,更优选20-30小时,在静置过程中,混合液B和混合液A发生水解缩聚反应,正硅酸乙酯和钛酸四丁酯发生水解反应,水解产物互相脱水缩聚,形成均匀的SiO2-TiO2凝胶,使得到的胶状混合液更加均匀,具有组分相互均匀分散的优点。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称取、搅拌、静置操作均为本领域常用技术手段,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操作,在此不再具体说明。
接下来将有机碳源加入胶状混合液中,进行机械球磨处理,其中,有机碳源与胶状混合液的比例为1g有机碳源加入到5-15ml胶体混合液中。进行机械球磨处理一方面可以起到搅拌的作用,使有机碳源与胶状混合液更好的混合,省去了搅拌所需的时间,另一方面,在高速球磨下,凝胶组分得到进一步地混合。机械球磨处理所用的装置可以根据需要确定,例如球磨机,当然并不局限于此。
将机械球磨处理后的混合液烘干后,得到前驱体。其中,烘干处理为本领域常用技术手段,在此不做具体说明。
最后,将前驱体置于坩埚内,在惰性气体保护下煅烧,保温若干个小时后,随炉冷却到室温,得到核壳结构的SiOx-TiO2/C纳米复合负极材料。其中,煅烧的温度为700~1000℃,保温若干个小时为1-5小时,优选为2-3小时。需要说明的是,所说的惰性气体可以为氮气、氩气等段兴气体;在惰性气体保护下煅烧可以避免碳热还原过程中SiO2被氧化,保温过程中,使碳热还原过程进一步进行,随炉冷却使样品冷却便于取出。其中,煅烧、保温以及冷却处理均为本领域常见的技术手段,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在此不做具体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称取12g三甲基硅烷醇溶于9ml无水乙醇和3ml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中,然后加入1ml的冰醋酸作为催化剂,搅拌片刻后,加入氨水溶液将溶液 pH值调至7,得到混合液A。称取四异丙基钛3g溶于6ml无水乙醇中,搅拌片刻得到混合液B。将混合液B加入混合液A中,搅拌片刻后,在室温下静置10h。将含18.3g蔗糖的蔗糖水溶液与静置后的溶胶混合后,将其置于球磨罐中,进行机械球磨,然后将球磨原液烘干得到前驱体。将前驱体置于石英坩埚中,在惰性保护气氛Ar气下,温度设定为700℃,保温时间为1h 进行处理,反应结束后随炉冷却,得到SiOx-TiO2/C复合材料。以70 wt%SiOx-TiO2/C负极材料、15wt%的乙炔黑、15wt%的CMC混合均匀,制成浆料,均匀涂覆在铜箔上,真空烘干后冲压为圆形电极极片,以金属锂为对电极,1mol/L LiPF6/DMC+DEC+EC(体积比为1:1:1)为电解液,Celgard 2400为隔膜,组成试验电池。对电池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充放电电压范围为0.01~2.5V,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0.1A g-1的电流密度下,稳定循环200次后,可逆比容量稳定在890mAhg-1;在6.4A g-1电流密度下,容量为375mAh g-1
实施例2:
称取12g三甲基硅烷醇溶于36ml无水乙醇和12ml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中,然后加入1ml的冰醋酸作为催化剂,搅拌片刻后,加入氨水溶液将溶液pH值调至10,得到混合液A。称取四异丙基钛15.2g溶于30.4ml无水乙醇中,搅拌片刻得到混合液B。将混合液B加入混合液A中,搅拌片刻后,在室温下静置40h。将含18.3g蔗糖的蔗糖水溶液与静置后的溶胶混合后,将其置于球磨罐中,进行机械球磨,然后将球磨原液烘干得到前驱体。将前驱体置于氧化铝坩埚中,在惰性保护气氛Ar气下,温度设定为1000℃,保温时间为5h进行处理,反应结束后随炉冷却,得到SiOx-TiO2/C复合材料。以70wt%SiOx-TiO2/C负极材料、15wt%的乙炔黑、15wt%的CMC混合均匀,制成浆料,均匀涂覆在铜箔上,真空烘干后冲压为圆形电极极片,以金属锂为对电极,1mol/L LiPF6/DMC+DEC+EC(体积比为1:1:1)为电解液, Celgard2400为隔膜,组成试验电池。对电池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充放电电压范围为0.01~2.5V,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0.1A g-1的电流密度下,稳定循环200次后,可逆比容量稳定在872mAh g-1;在6.4A g-1电流密度下,容量为367mAh g-1
实施例3:
称取12g正硅酸乙酯溶于18ml无水乙醇和6ml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中,然后加入1ml的冰醋酸作为催化剂,搅拌片刻后,加入氨水溶液将溶液 pH值调至9,得到混合液A。称取钛酸四丁酯5.88g溶于6ml无水乙醇中,搅拌片刻得到混合液B。将混合液B加入混合液A中,搅拌片刻后,在室温下静置20h。将含3.94g蔗糖的蔗糖水溶液与静置后的溶胶混合后,将其置于球磨罐中,进行机械球磨,然后将球磨原液烘干得到前驱体。将前驱体置于氧化锆坩埚中,在惰性保护气氛Ar气下,温度设定为800℃,保温时间为2h进行处理,反应结束后随炉冷却,得到SiOx-TiO2/C复合材料。以70 wt%SiOx-TiO2/C负极材料、15wt%的乙炔黑、15wt%的CMC混合均匀,制成浆料,均匀涂覆在铜箔上,真空烘干后冲压为圆形电极极片,以金属锂为对电极,1mol/L LiPF6/DMC+DEC+EC(体积比为1:1:1)为电解液,Celgard 2400为隔膜,组成试验电池。
电化学性能测试与实施例1相同。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在0.1A g-1电流密度下,充放电循环200次后,容量保持在862mAh g-1;在 6.4A g-1电流密度下,容量为373mAh g-1
实施例4:
称取12g正硅酸乙酯溶于18ml无水乙醇和6ml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中,然后加入1ml的冰醋酸作为催化剂,搅拌片刻后,加入氨水溶液将溶液 pH值调至9,得到混合液A。称取四异丙基钛4.92g溶于19.66ml无水乙醇中,搅拌片刻得到混合液B。将混合液B加入混合液A中,搅拌片刻后,在室温下静置30h。将含13.8g蔗糖的蔗糖水溶液与静置后的溶胶混合后,将其置于球磨罐中,进行机械球磨,然后将球磨原液烘干得到前驱体。将前驱体置于石墨坩埚中,在惰性保护气氛Ar气下,温度设定为900℃,保温时间为4h进行处理,反应结束后随炉冷却,得到SiOx-TiO2/C复合材料。以 70wt%SiOx-TiO2/C负极材料、15wt%的乙炔黑、15wt%的CMC混合均匀,制成浆料,均匀涂覆在铜箔上,真空烘干后冲压为圆形电极极片,以金属锂为对电极,1mol/L LiPF6/DMC+DEC+EC(体积比为1:1:1)为电解液,Celgard 2400为隔膜,组成试验电池。
电化学性能测试与实施例1相同。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在0.1A g-1电流密度下,充放电循环200次后,容量保持在913mAh g-1;在 6.4A g-1电流密度下,容量为383mAh g-1
实施例5:
称取12g正硅酸乙酯溶于27ml无水乙醇和9ml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中,然后加入1ml的冰醋酸作为催化剂,搅拌片刻后,加入氨水溶液将溶液 pH值调至8,得到混合液A。称取四异丙基钛4.9g溶于14.7ml无水乙醇中,搅拌片刻得到混合液B。将混合液B加入混合液A中,搅拌片刻后,在室温下静置30h。将含9.9g蔗糖的蔗糖水溶液与静置后的溶胶混合后,将其置于球磨罐中,进行机械球磨,然后将球磨原液烘干得到前驱体。将前驱体置于石英坩埚中,在惰性保护气氛Ar气下,温度设定为900℃,保温时间为3h 进行处理,反应结束后随炉冷却,得到SiOx-TiO2/C复合材料。以70 wt%SiOx-TiO2/C负极材料、15wt%的乙炔黑、15wt%的CMC混合均匀,制成浆料,均匀涂覆在铜箔上,真空烘干后冲压为圆形电极极片,以金属锂为对电极,1mol/L LiPF6/DMC+DEC+EC(体积比为1:1:1)为电解液,Celgard 2400为隔膜,组成试验电池。
电化学性能测试与实施例1相同。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在0.1A g-1电流密度下,充放电循环200次后,容量保持在903mAh g-1;在 6.4A g-1电流密度下,容量为379mAh g-1

Claims (15)

1.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iOx-TiO2/C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一定摩尔比称取分析纯的有机硅源、有机钛源以及有机碳源;将有机硅源加入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液中并加入少量冰醋酸作为催化剂,搅拌一段时间后,用氨水调节溶液pH至碱性范围,得到混合液A;将有机钛源加入无水乙醇中搅拌一段时间,得到混合液B,其中,所述有机硅源与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液的比例为1g有机硅源加入到1-4ml的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液中,所述有机钛源与无水乙醇的比例为1g有机钛源加入到1-4ml无水乙醇中;
(2)将混合液B加入混合液A中,搅拌一段时间后,在室温下静置一段时间,得到胶状混合液;
(3)将有机碳源水溶液加入胶状混合液中,进行机械球磨处理,其中,所述有机碳源与胶状混合液的比例为1g有机碳源加入到5-15ml胶体混合液中;
(4)将机械球磨处理后的混合液烘干,得到前驱体;
(5)将前驱体置于坩埚内,在惰性气体保护下煅烧,保温若干个小时后,随炉冷却到室温,得到核壳结构的SiOx-TiO2/C纳米复合负极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iOx-TiO2/C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一定摩尔比为有机硅源:有机钛源为1:0.1-0.5,有机硅源:有机碳源为1:0.2-0.7。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iOx-TiO2/C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有机硅源为分子中含有硅-碳键的有机化合物(CH3)3SiO[(CH3)2SiO]nSi(CH3)3、(CH3)4Si、(C2H5)3SiCl、(CH3)3SiOH、Si(OC2H5)4中的一种或几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iOx-TiO2/C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有机钛源为分子中含有钛-碳键的有机化合物(C3H7O)4Ti和/或(C4H9O)4Ti。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iOx-TiO2/C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有机碳源为蔗糖、酚醛树脂、葡萄糖、淀粉中的一种或几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iOx-TiO2/C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碱性范围为pH值7-1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iOx-TiO2/C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去离子水与无水乙醇混合液中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的体积比为1:2-5。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iOx-TiO2/C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静置一段时间为1-50小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iOx-TiO2/C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静置一段时间为10-40小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iOx-TiO2/C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静置一段时间为20-30小时。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iOx-TiO2/C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的煅烧的温度700~1000℃,保温若干个小时为1-5小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iOx-TiO2/C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的煅烧的温度700~1000℃,保温若干个小时为2-3小时。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iOx-TiO2/C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的坩埚为石英坩埚、氧化锆坩埚、氧化铝坩埚、石墨坩埚中的一种。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iOx-TiO2/C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的坩埚为石英坩埚。
15.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iOx-TiO2/C的制备方法,步骤(1)所述的碱性范围pH值为8-9。
CN201610031863.4A 2016-01-18 2016-01-18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iOX-TiO2/C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55910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31863.4A CN105591080B (zh) 2016-01-18 2016-01-18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iOX-TiO2/C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31863.4A CN105591080B (zh) 2016-01-18 2016-01-18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iOX-TiO2/C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91080A CN105591080A (zh) 2016-05-18
CN105591080B true CN105591080B (zh) 2018-10-02

Family

ID=55930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31863.4A Active CN105591080B (zh) 2016-01-18 2016-01-18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iOX-TiO2/C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910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72151A (zh) * 2017-03-24 2017-07-21 江苏乐能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极片及其锂离子电池
CN108155356B (zh) * 2017-12-01 2020-06-09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一种碳包裹二氧化钛气凝胶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50827B (zh) * 2018-05-08 2020-12-29 广东迈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多孔状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730940B (zh) * 2018-06-13 2020-10-09 明朔(北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石墨烯散热led路灯灯管
CN109192947B (zh) * 2018-08-29 2021-07-16 合肥哈工安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孔型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987296B (zh) * 2018-12-17 2021-05-18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负极材料及使用其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1916685B (zh) * 2019-05-08 2022-07-01 浙江伏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钛硅聚合物热分解制备钛硅聚合氧化物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
CN111170364A (zh) * 2019-12-30 2020-05-19 北方奥钛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碳包覆硅基钛铌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12436148B (zh) * 2020-11-23 2022-03-18 溧阳紫宸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TiO2/C复合包覆层的介孔氧化亚硅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86013B (zh) * 2021-01-28 2022-11-08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多级结构二氧化钛/碳纳米纤维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201808A (zh) * 2021-04-28 2021-08-03 中南大学 一种多孔纤维硅氧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2287A (zh) * 2013-12-19 2014-03-26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基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电池
CN104538609A (zh) * 2014-12-23 2015-04-22 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05700A1 (en) * 2010-07-05 2012-01-12 Kemijski inštitut Electrode composite based on the redox active organic molecules as an electrode material for use in li-ion batterie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2287A (zh) * 2013-12-19 2014-03-26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基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电池
CN104538609A (zh) * 2014-12-23 2015-04-22 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锂离子电池氧化硅基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研究";吕鹏鹏;《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II辑》;20150615;第47-4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91080A (zh) 2016-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91080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iOX-TiO2/C的制备方法
CN104617276B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多孔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35917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二氧化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022462B (zh) 一种锂电池高电导率钛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236534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氧化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720246B (zh) 颗粒状二氧化锡/二维纳米碳化钛复合材料及应用
CN104993125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Fe3O4/Ni/C的制备方法
CN103682272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13556B (zh) 一种钴-氧化硅/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078087B (zh) 一种钛酸锂/碳纳米管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337613A (zh) 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02664262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酸亚铁锂/碳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412390A (zh) 一种制备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的Li4Ti5O12包覆天然石墨的方法
CN103390748B (zh) 一种氧化铝包覆钴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227324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氧化铁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852028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钛酸锂/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
CN103346308A (zh) 一种氟掺杂钛酸锂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496705A (zh) 一种尖晶石钛酸锂的制备方法
CN102249297A (zh) 一种钛酸锂粉体的制备方法
CN106450295A (zh) 一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3Fe2(PO4)3 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51507A (zh) 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4Ti5O12的制备方法
CN105489874A (zh) 一种高电学性能二氧化锡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41257B (zh) 一种钛酸锂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107906B (zh) 一种钛酸锂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378355B (zh) 碱金属二次电池及其用的负极活性物质、负极材料、负极和负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