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82464A - 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 - Google Patents

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82464A
CN105582464A CN201510902903.3A CN201510902903A CN105582464A CN 105582464 A CN105582464 A CN 105582464A CN 201510902903 A CN201510902903 A CN 201510902903A CN 105582464 A CN105582464 A CN 1055824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cine
herb
root
treatment
pow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0290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uaren Technology Incub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uaren Technology Incub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uaren Technology Incub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uaren Technology Incub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90290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82464A/zh
Publication of CN1055824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8246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其原料药包括车前草、葛根、槲寄生、墨旱莲、粉萆薢、淫羊藿、郁金、豨莶草、川芎、茯苓、金钱草、手掌参、毛蒌、玉龙鞭、肉豆蔻、赤芍、水红花子、蒲公英、石韦、芡实、红景天和薏苡仁。该药物具有毒副作用小、多靶点、多层面治疗的特点,作用缓和、疗效稳定、远期疗效较佳,在治疗高尿酸血症方面具有西医所不可比拟的优势。

Description

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
背景技术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是指血液中的尿酸浓度过高的一种状态,是一种嚼呤代谢素乱的代谢性疾病。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尿酸是体内嘿呤代谢的终产物,当它生成增多时以及(或)排泄不足时可导致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为:男性血尿酸>7.0mg/dl(420μmol/L),女性血尿酸>6.0mg/dl(357μmol/L)而无发作痛风的高尿酸血症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本病以前在亚洲或东方人中是较少见的,而在欧美地区就比较流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亚洲地区的高尿酸血症发病率明显增加,特别是在日本、中国台湾等地区,而我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患病率也有所上升据相关研究估计,如今中国已有大约1.2亿的人血尿酸值过高(即接近总人口的比例的一成)。而许多研究表明,它不仅关系到痛风和肾衰,还和心脑血管疾病和代谢综合征有着密切联系,是这些疾病的危险因素。
目前,西药治疗高尿酸血症主要分为抑制尿酸生成和促进尿酸排泄两类,前者主要是别嘌呤醇,后者多用苯溴马龙,但是这些药物毒副作用大,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并存有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如皮疹、发热、肝肾功能障碍、造血功能异常、痛风发作等,长期治疗将对患者机体造成较大的伤害,而且停药后易反复。
中医学认为,高尿酸血症患者多有先天禀赋异常,或素体脾胃虚弱,或年迈脏腑功能逐渐衰退,若加之饮食不节,沉溺酒酪,嗜啖膏粱厚味,长此以往,致脾失健运、升清降浊无权,水谷不归正化,湿浊随之而酿生,留滞脏腑而发病。湿热浊毒外注皮肉关节可致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的形成;湿热浊邪久蕴,化热入血,血中湿热浊毒稽留,可致痛风性肾病的发生,而发石淋、尿血。总之,湿热浊毒郁积日久,阻滞络脉,遂致瘀成,湿热浊瘀互结,是导致本病发生的根本。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具有毒副作用小、多靶点、多层面治疗的特点,作用缓和、疗效稳定、远期疗效较佳,在治疗高尿酸血症方面具有西医所不可比拟的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具有毒副作用小、多靶点、多层面治疗的特点,作用缓和、疗效稳定、远期疗效较佳,在治疗高尿酸血症方面具有西医所不可比拟的优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其原料药包括车前草、葛根、槲寄生、墨旱莲、粉萆薢、淫羊藿、郁金、豨莶草、川芎、茯苓、金钱草、手掌参、毛蒌、玉龙鞭、肉豆蔻、赤芍、水红花子、蒲公英、石韦、芡实、红景天和薏苡仁。
其中,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车前草20g~30g、葛根25g~35g、槲寄生15g~25g、墨旱莲30g~40g、粉萆薢10g~20g、淫羊藿25g~35g、郁金20g~30g、豨莶草10g~20g、川芎15g~25g、茯苓10g~20g、金钱草10g~20g、手掌参25g~35g、毛蒌5g~15g、玉龙鞭10g~20g、肉豆蔻25g~35g、赤芍15g~25g、水红花子10g~20g、蒲公英10g~20g、石韦15g~25g、芡实20g~30g、红景天10g~20g和薏苡仁15g~25g。
其中,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车前草23g~27g、葛根28g~32g、槲寄生18g~22g、墨旱莲33g~37g、粉萆薢13g~17g、淫羊藿28g~32g、郁金23g~27g、豨莶草13g~17g、川芎18g~22g、茯苓13g~17g、金钱草13g~17g、手掌参28g~32g、毛蒌8g~12g、玉龙鞭13g~17g、肉豆蔻28g~32g、赤芍18g~22g、水红花子13g~17g、蒲公英13g~17g、石韦18g~22g、芡实23g~27g、红景天13g~17g和薏苡仁18g~22g。
其中,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车前草25g、葛根30g、槲寄生20g、墨旱莲35g、粉萆薢15g、淫羊藿30g、郁金25g、豨莶草15g、川芎20g、茯苓15g、金钱草15g、手掌参30g、毛蒌10g、玉龙鞭15g、肉豆蔻30g、赤芍20g、水红花子15g、蒲公英15g、石韦20g、芡实25g、红景天15g和薏苡仁20g。
其中,本发明提供的药物还可以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其中,所述药物的剂型为片剂、胶囊剂、口服液、颗粒剂或粉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第一步,取槲寄生、墨旱莲、粉萆薢、淫羊藿、豨莶草、手掌参、毛蒌、玉龙鞭、肉豆蔻、石韦、芡实、红景天和薏苡仁,按上述重量配比,采用乙醇渗漉,收集渗漉液,纯化,浓缩,干燥,粉碎,获得第一粉末;
第二步,将余下原料药组分按上述重量配比,采用水提法提取,提取液经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洗脱液浓缩,干燥,粉碎,获得第二粉末;
第三步,将第一粉末和第二粉末混合,添加辅料和载体,制备需要的剂型。
所述第一步进一步具体为取槲寄生、墨旱莲、粉萆薢、淫羊藿、豨莶草、手掌参、毛蒌、玉龙鞭、肉豆蔻、石韦、芡实、红景天和薏苡仁分别粉碎成粉末,按上述重量配比,混合在一起,获得混合物,用相对于混合物质量6~10倍醇浓度为70~90%乙醇渗漉,静置36-48小时后,以2~4ml/min的速度收集渗漉液,调节pH7~8,静置8-16h,抽滤,回收乙醇并浓缩,干燥,粉碎,获得第一粉末。
所述第二步进一步具体为将余下原料药组分分别粉碎,按上述重量配比混合,获得混合物,用相对于混合物质量4~6倍的水提取两次,将提取液合并,离心,取上清液,将所得上清液大孔吸附树脂柱,用2~4倍柱床体积纯水洗脱杂质,再用3~6倍柱床体积的醇浓度为40%~80%乙醇溶液洗脱,洗脱速度为2~4倍柱床体积/小时,洗脱液浓缩,干燥,粉碎,获得第二粉末。
当制备成胶囊剂时,所述第三步进一步具体为将所述第一粉末和第二粉末混合,进一步碎成200目~400目的粉末,在获得的粉末中加入赋形剂和崩解剂混合、干燥、粉碎,加入助流剂,最后装入胶囊中,得到胶囊剂。
当制备成口服液时,所述第三步进一步具体为将所述第一粉末和第二粉末混合,进一步碎成200目~400目的粉末,加相对于获得的粉末质量3~5倍量的蒸馏水,0.2~0.4倍的蔗糖,0.03~0.05倍的苯甲酸钠,搅拌,煮沸,冷却,过滤,分装,灭菌即获得口服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具有毒副作用小、多靶点、多层面治疗的特点,作用缓和、疗效稳定、远期疗效较佳,在治疗高尿酸血症方面具有西医所不可比拟的优势。
具体实施方式
尿酸是人体产生的一种正常物质,当其合成和排泄达到平衡状态时,血尿酸水平处于正常水平,于人体是有利的,当其平衡状态被打破,达到超饱和状态时,则析出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软组织,肾脏,血管内皮等引起人体各系统的损伤。
祖国医学并没有高尿酸血症的病名,中医认为高尿酸血症发病的病因主要有两方面:一为先天因素和饮食不节,患者平素过食肥甘厚味,或饮酒无度,或多食乳酪,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生而致病;二为脏腑功能失调,浊毒内生而成。
高尿酸血症的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对厚味,酒食运化不及,致痰湿内生,和/或肾主二便功能失调,则湿浊排泄缓慢,以致痰浊内聚成毒,痰湿内阻,影响气血运行,久病多瘀,瘀血内生,形成痰湿瘀浊的病理基础,基于瘀浊稽留的基本病机,本发明确立消石利尿化瘀法,消石利尿以促进尿酸盐的代谢、排泄,活血化瘀以消肿止痛、保护机体,以消石化坚散结,利尿除湿泻浊、化瘀通脉止痛为治疗原则,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其原料药包括车前草、葛根、槲寄生、墨旱莲、粉萆薢、淫羊藿、郁金、豨莶草、川芎、茯苓、金钱草、手掌参、毛蒌、玉龙鞭、肉豆蔻、赤芍、水红花子、蒲公英、石韦、芡实、红景天和薏苡仁。
进一步优选,所述药物仅由上述原料药制备而成。
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车前草20g~30g、葛根25g~35g、槲寄生15g~25g、墨旱莲30g~40g、粉萆薢10g~20g、淫羊藿25g~35g、郁金20g~30g、豨莶草10g~20g、川芎15g~25g、茯苓10g~20g、金钱草10g~20g、手掌参25g~35g、毛蒌5g~15g、玉龙鞭10g~20g、肉豆蔻25g~35g、赤芍15g~25g、水红花子10g~20g、蒲公英10g~20g、石韦15g~25g、芡实20g~30g、红景天10g~20g和薏苡仁15g~25g。
进一步优选,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车前草23g~27g、葛根28g~32g、槲寄生18g~22g、墨旱莲33g~37g、粉萆薢13g~17g、淫羊藿28g~32g、郁金23g~27g、豨莶草13g~17g、川芎18g~22g、茯苓13g~17g、金钱草13g~17g、手掌参28g~32g、毛蒌8g~12g、玉龙鞭13g~17g、肉豆蔻28g~32g、赤芍18g~22g、水红花子13g~17g、蒲公英13g~17g、石韦18g~22g、芡实23g~27g、红景天13g~17g和薏苡仁18g~22g。
最优选,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车前草25g、葛根30g、槲寄生20g、墨旱莲35g、粉萆薢15g、淫羊藿30g、郁金25g、豨莶草15g、川芎20g、茯苓15g、金钱草15g、手掌参30g、毛蒌10g、玉龙鞭15g、肉豆蔻30g、赤芍20g、水红花子15g、蒲公英15g、石韦20g、芡实25g、红景天15g和薏苡仁20g。
各原料药药理如下:
车前草:味甘、性寒,归肝、肾、肺、小肠经,具有清热利尿通淋,祛痰凉血解毒的功效,主治热淋涩痛,水肿尿少,暑湿泄泻,痰热咳嗽,痈肿疮毒等证。
葛根:味甘、辛,性凉,入脾、胃经,有鼓舞胃气,清热生津,解肌发表,生阳,渗疹的作用,主要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热病口渴,消渴;脾虚泄泻,清阳不升等证。
槲寄生:味苦、甘,性平,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的功效,主治腰膝酸痛;风湿痹痛;胎动不安;胎漏下血等证。
墨旱莲:又名旱莲草、墨草、水旱莲,味甘、酸,性寒,归肝、肾经,起到不益肝肾,凉血止血的作用,用于肝肾阴虚所致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腰膝酸软;适宜于阴虚有热者,用于治疗胃中积热之吐血,热伤肺络之咳血等症状,墨旱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宋氏痢疾杆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能明显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
粉萆薢:味苦,性平,入肝、胃、膀胱经,具有利湿浊,祛风湿,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膏淋,白浊,带下,风湿痹痛,腰膝酸痛,下部疮疡肿毒,湿疹等证。
淫羊藿:味辛、甘,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的功效,主治阳痿遗精,筋骨痿软,风湿痹痛,麻木拘挛;更年期高血压等证。
郁金:味辛、苦,性寒,归肝、心、肺经,具有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等证,主治经闭痛经,胸腹胀痛、刺痛,热病神昏,癫痫发狂,黄疸尿赤等证。
豨莶草:拉丁名SiegesbeckiaeHerba,味寒、辛、苦,归肝经、肾经,具有祛风湿,利关节,解毒的功效,主治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酸软、四肢麻痹、半身不遂、风疹湿疮等证。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腥痛;症瘕肿块;胸胁疼痛;头痛眩晕;风寒湿痹;跌打损伤;痈疽疮疡等证。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膀胱、心经,有渗湿利水、健脾宁心的作用,主要用于水湿停滞之水肿,小便不利;湿热蕴结之热淋,脾虚湿困之食少便溏、痰饮停滞、癫痫等证。
金钱草:味甘、微弦,性微寒,入肝、胆、肾、膀胱经,具有清热利湿、通淋排石、解毒消肿的功效,主治肝胆及泌尿系结石;热淋;肾炎水肿;湿热黄疸;疮毒痈肿;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等证。
手掌参:为兰科手参属植物手参或粗脉手参的块茎,味甘,性平,具有补气养血,益肾健脾,活血止痛的功效,主治肺虚咳嗽,虚劳消瘦,神经衰弱,腰腿酸软,阳痿,滑精,慢性肝炎,久泻,失血,带下,乳少,跌打损伤等证。
毛蒌:为胡椒科胡椒属植物毛蒟的全株,味辛,性温,具有祛风散寒除湿,行气活血止痛的功效,主治风湿痹痛,风寒头痛,脘腹疼痛,痛经,跌打肿痛等证。
玉龙鞭:为马鞭草科假马鞭属植物马鞭的全草及根,味甘、微苦,性寒,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主治热淋,石淋,白浊,白带,风湿骨痛,急性结膜炎,咽喉炎,牙龈炎,胆囊炎,痔疮,跌打肿痛等证。
肉豆蔻:拉丁名myristicaesemen,味辛、苦,性温,入脾、胃、大肠经,具有温中涩肠、行气消食的作用,用于虚泻、冷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宿食不消等证。
赤芍:味苦、微苦,入肝经,有泻肝火,清热凉血,祛瘀止痛的作用,主要用于肝火旺盛之目赤肿痛,头晕目眩,胸胁疼痛,温热病热入血分之身热舌绛,斑疹出血,以及血瘀经闭;火热炽盛迫血妄行之吐血尿血;妇女血热之行经过多;血行阻滞所引起的各种疼痛;血热毒盛之疮疖痈肿等症状。
水红花子:味成,性微寒,入肝、胃经,具有行气活血,软坚散结的功效,用于脘腹胀痛,肝脾肿大,颈淋巴结核,清热明目等证。
蒲公英:亦称黄花地丁,味甘、苦,性寒,入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清肝明目、利尿通淋的作用,主要用于疮疡肿毒的治疗,对乳痈效果尤其显著,亦可用于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等症状的治疗,此外,还具有利尿除湿的作用,用于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泌尿系统感染等病症。
石韦:味甘、苦,性微寒。归肺、膀胱经,具有利水通淋,清肺泄热的功效。主治淋痛,尿血,尿路结石,肾炎,崩漏,痢疾,肺热咳嗽,慢性气管炎,金疮,痈疽等证。
芡实:味甘,涩,性平。归脾、肾经。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的功能,主治梦遗滑精,脾虚泄泻,脾虚白浊,带下等证。
红景天:甘,苦,平。归肺、心经,具有益气活血,通脉平喘的功效,用于气虚血瘀,胸痹心痛,中风偏瘫,倦怠气喘等证。
薏苡仁:味甘、性淡,归脾、胃、肺经,具有健脾渗湿、清热排脓、除痹、利水的功效,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肺痈,肠痈,风湿痹痛,筋脉挛急及湿温病等证。
本发明提供的药物还可以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可以采用常规的制备方法,添加常规的载体和辅料制备成所需要的各种剂型,优选剂型为片剂、胶囊剂、口服液、颗粒剂或粉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第一步,取槲寄生、墨旱莲、粉萆薢、淫羊藿、豨莶草、手掌参、毛蒌、玉龙鞭、肉豆蔻、石韦、芡实、红景天和薏苡仁,按上述重量配比,采用乙醇渗漉,收集渗漉液,纯化,浓缩,干燥,粉碎,获得第一粉末;
第二步,将余下原料药组分按上述重量配比,采用水提法提取,提取液经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洗脱液浓缩,干燥,粉碎,获得第二粉末;
第三步,将第一粉末和第二粉末混合,添加辅料和载体,制备需要的剂型。
所述第一步进一步具体为取槲寄生、墨旱莲、粉萆薢、淫羊藿、豨莶草、手掌参、毛蒌、玉龙鞭、肉豆蔻、石韦、芡实、红景天和薏苡仁分别粉碎成粉末,按上述重量配比,混合在一起,获得混合物,用相对于混合物质量6~10倍醇浓度为70~90%乙醇渗漉,静置36-48小时后,以2~4ml/min的速度收集渗漉液,调节pH7~8,静置8-16h,抽滤,回收乙醇并浓缩,干燥,粉碎,获得第一粉末。
所述第二步进一步具体为将余下原料药组分分别粉碎,按上述重量配比混合,获得混合物,用相对于混合物质量4~6倍的水提取两次,将提取液合并,离心,取上清液,将所得上清液大孔吸附树脂柱,用2~4倍柱床体积纯水洗脱杂质,再用3~6倍柱床体积的醇浓度为40%~80%乙醇溶液洗脱,洗脱速度为2~4倍柱床体积/小时,洗脱液浓缩,干燥,粉碎,获得第二粉末。
当制备成胶囊剂时,所述第三步进一步具体为将所述第一粉末和第二粉末混合,进一步碎成200目~400目的粉末,在获得的粉末中加入赋形剂和崩解剂混合、干燥、粉碎,加入助流剂,最后装入胶囊中,得到胶囊剂;
所述赋形剂为淀粉、糊精、羧甲基淀粉、磷酸氢钙或其他药用辅料,其在所述胶囊剂中的重量含量为10~50%;
所述崩解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或羟丙基纤维素,其在所述胶囊剂中的重量含量为5~20%;
所述助流剂为硬脂酸镁、微粉硅胶或其他具有助流作用的药用辅料,其在所述胶囊剂中的重量含量为0.1~5%。
当制备成口服液时,所述第三步进一步具体为将所述第一粉末和第二粉末混合,进一步碎成200目~400目的粉末,加相对于获得的粉末质量3~5倍量的蒸馏水,0.2~0.4倍的蔗糖,0.03~0.05倍的苯甲酸钠,搅拌,煮沸,冷却,过滤,分装,灭菌即获得口服液。
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实施例1口服液1
取槲寄生20g、墨旱莲35g、粉萆薢15g、淫羊藿30g、豨莶草15g、手掌参30g、毛蒌10g、玉龙鞭15g、肉豆蔻30g、石韦20g、芡实25g、红景天15g和薏苡仁20g分别粉碎成粉末,混合在一起,获得混合物,用相对于混合物质量8倍醇浓度为80%乙醇渗漉,静置48小时后,以3ml/min的速度收集渗漉液,调节pH7,静置16h,抽滤,回收乙醇并浓缩,干燥,粉碎,获得第一粉末,将车前草25g、葛根30g、郁金25g、川芎20g、茯苓15g、金钱草15g、赤芍20g、水红花子15g、蒲公英15g分别粉碎,混合,获得混合物,用相对于混合物质量5倍的水提取两次,将提取液合并,离心,取上清液,将所得上清液大孔吸附树脂柱,用3倍柱床体积纯水洗脱杂质,再用6倍柱床体积的醇浓度为60%乙醇溶液洗脱,洗脱速度为3倍柱床体积/小时,洗脱液浓缩,干燥,粉碎,获得第二粉末,将所述第一粉末和第二粉末混合,进一步碎成300目的粉末,加相对于获得的粉末质量4倍量的蒸馏水,0.2倍的蔗糖,0.03倍的苯甲酸钠,搅拌,煮沸,冷却,过滤,分装,灭菌即获得口服液1。
实施例2口服液2
取槲寄生18g、墨旱莲33g、粉萆薢13g、淫羊藿28g、豨莶草13g、手掌参28g、毛蒌8g、玉龙鞭13g、肉豆蔻28g、石韦18g、芡实23g、红景天13g和薏苡仁18g分别粉碎成粉末,混合在一起,获得混合物,用相对于混合物质量8倍醇浓度为80%乙醇渗漉,静置48小时后,以3ml/min的速度收集渗漉液,调节pH7,静置16h,抽滤,回收乙醇并浓缩,干燥,粉碎,获得第一粉末,将车前草23g、葛根28g、郁金23g、川芎18g、茯苓13g、金钱草13g、赤芍18g、水红花子13g、蒲公英13g分别粉碎,混合,获得混合物,用相对于混合物质量5倍的水提取两次,将提取液合并,离心,取上清液,将所得上清液大孔吸附树脂柱,用3倍柱床体积纯水洗脱杂质,再用6倍柱床体积的醇浓度为60%乙醇溶液洗脱,洗脱速度为3倍柱床体积/小时,洗脱液浓缩,干燥,粉碎,获得第二粉末,将所述第一粉末和第二粉末混合,进一步碎成300目的粉末,加相对于获得的粉末质量4倍量的蒸馏水,0.2倍的蔗糖,0.03倍的苯甲酸钠,搅拌,煮沸,冷却,过滤,分装,灭菌即获得口服液2。
实施例3胶囊剂1
取槲寄生20g、墨旱莲35g、粉萆薢15g、淫羊藿30g、豨莶草15g、手掌参30g、毛蒌10g、玉龙鞭15g、肉豆蔻30g、石韦20g、芡实25g、红景天15g和薏苡仁20g分别粉碎成粉末,混合在一起,获得混合物,用相对于混合物质量8倍醇浓度为80%乙醇渗漉,静置48小时后,以3ml/min的速度收集渗漉液,调节pH7,静置16h,抽滤,回收乙醇并浓缩,干燥,粉碎,获得第一粉末,将车前草25g、葛根30g、郁金25g、川芎20g、茯苓15g、金钱草15g、赤芍20g、水红花子15g、蒲公英15g分别粉碎,混合,获得混合物,用相对于混合物质量5倍的水提取两次,将提取液合并,离心,取上清液,将所得上清液大孔吸附树脂柱,用3倍柱床体积纯水洗脱杂质,再用6倍柱床体积的醇浓度为60%乙醇溶液洗脱,洗脱速度为3倍柱床体积/小时,洗脱液浓缩,干燥,粉碎,获得第二粉末,将所述第一粉末和第二粉末混合,进一步碎成300目的粉末,在获得的粉末中加入赋形剂淀粉和崩解剂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干燥、粉碎,加入助流剂硬脂酸镁,最后装入胶囊中,得到胶囊剂,淀粉在所述胶囊剂中的重量含量为50%,所述崩解剂羧甲基纤维素钠在所述胶囊剂中的重量含量为10%,所述助流剂硬脂酸镁在所述胶囊剂中的重量含量为2%。
实施例4胶囊剂2
取槲寄生22g、墨旱莲37g、粉萆薢17g、淫羊藿32g、豨莶草17g、手掌参32g、毛蒌12g、玉龙鞭17g、肉豆蔻32g、石韦22g、芡实27g、红景天17g和薏苡仁22g分别粉碎成粉末,混合在一起,获得混合物,用相对于混合物质量8倍醇浓度为80%乙醇渗漉,静置48小时后,以3ml/min的速度收集渗漉液,调节pH7,静置16h,抽滤,回收乙醇并浓缩,干燥,粉碎,获得第一粉末,将车前草27g、葛根32g、郁金27g、川芎22g、茯苓17g、金钱草17g、赤芍22g、水红花子17g、蒲公英17g分别粉碎,混合,获得混合物,用相对于混合物质量5倍的水提取两次,将提取液合并,离心,取上清液,将所得上清液大孔吸附树脂柱,用3倍柱床体积纯水洗脱杂质,再用6倍柱床体积的醇浓度为60%乙醇溶液洗脱,洗脱速度为3倍柱床体积/小时,洗脱液浓缩,干燥,粉碎,获得第二粉末,将所述第一粉末和第二粉末混合,进一步碎成300目的粉末,在获得的粉末中加入赋形剂淀粉和崩解剂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干燥、粉碎,加入助流剂硬脂酸镁,最后装入胶囊中,得到胶囊剂,淀粉在所述胶囊剂中的重量含量为50%,所述崩解剂羧甲基纤维素钠在所述胶囊剂中的重量含量为10%,所述助流剂硬脂酸镁在所述胶囊剂中的重量含量为2%。
实施例5毒理学试验
急性毒性实验:应用小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20~26g,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给药组,实验前禁食12小时,将本发明的实施例3制备的胶囊剂溶解在水中,(浓度为6.48g生药/ml,最高浓度)灌胃,灌胃容积为5ml/kg(即单次给药剂量为32.4生药/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一天给药2次,给药间隔时间6小时,给药后连续观察14天,并记录小鼠的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数。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给药后小鼠未见明显差异,实验连续观察14天,小鼠全身状况、饮食、饮水、体重增长均正常。小鼠口服灌胃本发明的胶囊剂即LD50>32.4生药/kg,每日最大给药量为64.8生药/kg/日。本发明的中药制剂临床用药量为5.2g生药/日/人,成人体重以60KG计,平均用药剂量为0.087g生药/kg/日。按体重计:小鼠(平均体重以23g计)口服灌胃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的耐受量为临床用量的745倍。因此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急性毒性极低,临床用药安全。
长期毒性实验:本发明中药制剂实施例3胶囊剂对小鼠按14.28、22.56和38.62g生药/kg连续用药15周(1.0ml/100g体重,每天2次)及停药3周后,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对小鼠的毛发、行为、大小便、体重、脏器重量、血象、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脏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用药15周及停药3周后,小鼠各脏器均无明显改变。说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对小鼠长期用药后毒性小,停药后也没有异样反应,应用安全。
实施例6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确诊为高尿酸血症的门诊或住院的患者病例21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5例。治疗组男78例,女27例,年龄26~68岁,平均(51.0士13.0)岁,对照组男76例,女29例,年龄20~70岁,平均(52.3士14.1)岁,两组间年龄、两组治疗前症状积分比较经t检验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中医临床症状积分经秩和检验比较分析,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血清尿酸(UA)经t检验分析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均具可比性。
入选标准
血尿酸浓度:UA>420μmol/L,(绝经前女性UA>360μmol/L),且符合中医辨证标准脾虚或夹湿热痕结证主症:疲倦乏力大便塘泄关节红肿或疼痛。次症:神疲懒言,肢体困重口淡不渴度少纳呆,肮腹痞闷,恶心欲呕,肢体浮肿或小便量少。舌脉:舌质淡或红、有齿痕苔薄或黄腻,脉缓或濡细。具备主症3项(舌苔必备);或主症2项,加次症2项(舌苔必备)即可。年龄≥18岁,≤70岁者;排除标准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包括肾功能损害、肿瘤化疗等)及服用吡嗪酸、吡嗪酰胺、噻嗪类利尿药、速尿、丁服胺及降脂药物;不愿意合作及精神病患者;合并有心、肺、脑、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正在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的患者;妊娠或准备妊娠、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设计胺随机数字表随机选取符合方案病例。基础治疗:两组患者均忌高嘌呤类饮食(包括动物内脏、豆制品及海鲜类等),戒酒,增加运动,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mL等。药物治疗及疗程,治疗组: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口服液,1日2次,1次100ml,口服,连续四周,对照组服用苯溴马隆片50mg/d,连续四周。除试验用药外,试验期间禁用影响疗效判断的中药及影响尿酸、脂肪代谢的西药。检测指标:血清尿酸、空腹血糖、血脂(TG、TCH、LDL-c)、血常规、肝功能(ATL、AST)、肾功能(BUN、Cr)、心电图,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检测1次。
疗效评价标准:
证候疗效效判定(参照中药新药治万痛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临床痊愈: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消失,症状积分减少≥95%,血尿酸恢复正常。
显效: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状积分减少≥70%,血尿酸正常或接近正常。
有效: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症状积分减少≥30%,血尿酸有改善。
无效: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均无改善,症状积分减少<30%,血尿酸无改善。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降尿酸疗效判定
临床控制:血尿酸恢复正常。
显效:血尿酸接近正常或明显下降;血浆尿酸下降超过治疗前的30%。
有效:血尿酸有所下降(下降10%~30%)。
无效:临床表现与上述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者。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105 13 34 46 12 88.6%
对照组 105 0 19 21 65 38.1%
从表1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药物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显著。
表2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总积分比较
组别 例数 治疗后 治疗前后差异
治疗组 105 4.62±0.71 6.85±0.59
对照组 105 10.07±1.19 0.59±0.13
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症候总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优于两组治疗之前无显著差异,因此,治疗组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症状情况,p<0.01,差异显著。
两组治疗后血清尿酸疗效组间比较,结果见表3。
表3两组治疗后血清尿酸疗效的组间比较
组别 例数 临床控制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105 53 31 11 10 90.5
对照组 105 16 20 30 39 62.9
表4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比较
组别 例数 治疗后 治疗前后差异
治疗组 105 436.17±30.96 46.35±6.99
对照组 105 473.06±25.28 12.58±5.73
从表3和表4可以看出,治疗组治疗后血清尿酸水平与治疗前相比,下降显著,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空腹血糖(GLU)情况比较,结果见表5。
表5两组治疗前后TC、TG、LDL、GLU水平比较
治疗组能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治疗前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比较(P<0.05);对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GLU)指标均无改善作用(P>0.05)。
安全性指标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常规、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见表6-表7。
表6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比较
表7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从表6和表7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药物对血常规和肝功能没有显著改变,临床使用安全。
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组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发生。
所有上述的首要实施这一知识产权,并没有设定限制其他形式的实施这种新产品和/或新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利用这一重要信息,上述内容修改,以实现类似的执行情况。但是,所有修改或改造基于本发明新产品属于保留的权利。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原料药包括车前草、葛根、槲寄生、墨旱莲、粉萆薢、淫羊藿、郁金、豨莶草、川芎、茯苓、金钱草、手掌参、毛蒌、玉龙鞭、肉豆蔻、赤芍、水红花子、蒲公英、石韦、芡实、红景天和薏苡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车前草20g~30g、葛根25g~35g、槲寄生15g~25g、墨旱莲30g~40g、粉萆薢10g~20g、淫羊藿25g~35g、郁金20g~30g、豨莶草10g~20g、川芎15g~25g、茯苓10g~20g、金钱草10g~20g、手掌参25g~35g、毛蒌5g~15g、玉龙鞭10g~20g、肉豆蔻25g~35g、赤芍15g~25g、水红花子10g~20g、蒲公英10g~20g、石韦15g~25g、芡实20g~30g、红景天10g~20g和薏苡仁15g~25g。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车前草23g~27g、葛根28g~32g、槲寄生18g~22g、墨旱莲33g~37g、粉萆薢13g~17g、淫羊藿28g~32g、郁金23g~27g、豨莶草13g~17g、川芎18g~22g、茯苓13g~17g、金钱草13g~17g、手掌参28g~32g、毛蒌8g~12g、玉龙鞭13g~17g、肉豆蔻28g~32g、赤芍18g~22g、水红花子13g~17g、蒲公英13g~17g、石韦18g~22g、芡实23g~27g、红景天13g~17g和薏苡仁18g~22g。
4.如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车前草25g、葛根30g、槲寄生20g、墨旱莲35g、粉萆薢15g、淫羊藿30g、郁金25g、豨莶草15g、川芎20g、茯苓15g、金钱草15g、手掌参30g、毛蒌10g、玉龙鞭15g、肉豆蔻30g、赤芍20g、水红花子15g、蒲公英15g、石韦20g、芡实25g、红景天15g和薏苡仁20g。
5.如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还可以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6.如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剂型为片剂、胶囊剂、口服液、颗粒剂或粉剂。
7.权利要求1至6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步,取槲寄生、墨旱莲、粉萆薢、淫羊藿、豨莶草、手掌参、毛蒌、玉龙鞭、肉豆蔻、石韦、芡实、红景天和薏苡仁,按上述重量配比,采用乙醇渗漉,收集渗漉液,纯化,浓缩,干燥,粉碎,获得第一粉末;
第二步,将余下原料药组分按上述重量配比,采用水提法提取,提取液经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洗脱液浓缩,干燥,粉碎,获得第二粉末;
第三步,将第一粉末和第二粉末混合,添加辅料和载体,制备需要的剂型。
8.权利要求7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进一步具体为取槲寄生、墨旱莲、粉萆薢、淫羊藿、豨莶草、手掌参、毛蒌、玉龙鞭、肉豆蔻、石韦、芡实、红景天和薏苡仁分别粉碎成粉末,按上述重量配比,混合在一起,获得混合物,用相对于混合物质量6~10倍醇浓度为70~90%乙醇渗漉,静置36-48小时后,以2~4ml/min的速度收集渗漉液,调节pH7~8,静置8-16h,抽滤,回收乙醇并浓缩,干燥,粉碎,获得第一粉末。
9.权利要求7或8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进一步具体为将余下原料药组分分别粉碎,按上述重量配比混合,获得混合物,用相对于混合物质量4~6倍的水提取两次,将提取液合并,离心,取上清液,将所得上清液大孔吸附树脂柱,用2~4倍柱床体积纯水洗脱杂质,再用3~6倍柱床体积的醇浓度为40%~80%乙醇溶液洗脱,洗脱速度为2~4倍柱床体积/小时,洗脱液浓缩,干燥,粉碎,获得第二粉末。
CN201510902903.3A 2015-12-09 2015-12-09 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 Withdrawn CN1055824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02903.3A CN105582464A (zh) 2015-12-09 2015-12-09 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02903.3A CN105582464A (zh) 2015-12-09 2015-12-09 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82464A true CN105582464A (zh) 2016-05-18

Family

ID=55922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02903.3A Withdrawn CN105582464A (zh) 2015-12-09 2015-12-09 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82464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77438A (zh) * 2014-03-13 2014-06-25 广西中医药大学 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及其生产方法
CN104524419A (zh) * 2015-01-16 2015-04-22 邓运明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
CN105596665A (zh) * 2016-02-29 2016-05-25 张向华 一种用于治疗肾病综合征的药物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77438A (zh) * 2014-03-13 2014-06-25 广西中医药大学 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及其生产方法
CN104524419A (zh) * 2015-01-16 2015-04-22 邓运明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
CN105596665A (zh) * 2016-02-29 2016-05-25 张向华 一种用于治疗肾病综合征的药物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淳等: "消石利尿化瘀法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尿酸及其机理的研究", 《世界中医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05107B (zh) 一种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52991A (zh)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00423A (zh) 用于治疗肝纤维化的中药制备方法
CN102000164B (zh)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05687B (zh) 一种防治早期慢性肾衰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41256B (zh) 一种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制剂
CN107913370A (zh) 一种中西医结合治疗酒精性肝病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CN101085039B (zh) 一种预防和治疗糖尿病(高血糖)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41257B (zh) 治疗小儿发热高烧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制剂
CN104042971A (zh) 用于治疗阴虚毒热型肺癌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77438A (zh) 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及其生产方法
CN103656538A (zh) 用于治疗隐匿性肾小球肾炎血尿的中药制剂
CN106039109A (zh) 防治寒湿阻络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药酒
CN103007111A (zh) 一种治疗兔腹泻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41255B (zh) 治疗小儿咽喉肿痛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制剂
CN102552767B (zh) 治疗肾结石的中药、制备方法及给药方式
CN103007145B (zh) 一种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78866A (zh) 用于气郁、血瘀体质人袪湿活血、软坚散结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840864B (zh) 一种治疗小儿脾虚型腹泻的中药制剂
CN104740405B (zh) 一种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损害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5582464A (zh) 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
CN104189615B (zh) 一种治疗崩漏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KR101302658B1 (ko) 소아야제 치료용 한약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3041258B (zh) 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伴纳差不食的中药制剂
CN102631496B (zh) 提高免疫力、抗疲劳的中药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518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