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79930A - 驱动控制装置、电子设备以及驱动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驱动控制装置、电子设备以及驱动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579930A CN105579930A CN201480053294.2A CN201480053294A CN105579930A CN 105579930 A CN105579930 A CN 105579930A CN 201480053294 A CN201480053294 A CN 201480053294A CN 105579930 A CN105579930 A CN 10557993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drive
- vibrating elements
- top panel
- us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6—Input arrangements with force or tactile feedback as computer generated output to the use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1
- G06F2203/014—Force feedback applied to GUI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驱动控制装置、电子设备、以及驱动控制方法,以提供可提供良好的触觉的驱动控制装置、电子设备、以及驱动控制方法为课题。驱动控制装置是驱动包含触摸面板、以及使对上述触摸面板进行操作输入的操作面产生振动的振动元件的电子设备的上述振动元件的驱动控制装置,包含驱动控制部,该驱动控制部是通过使上述操作面产生超声波频带的固有振动的驱动信号驱动上述振动元件的驱动控制部,根据针对上述操作面的操作输入的位置的移动量,来以切换上述固有振动的强度的方式驱动上述振动元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驱动控制装置、电子设备以及驱动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有具备显示单元、检测使用者的操作部位对上述显示单元的接触状态的接触检测单元、以及产生对与上述显示单元接触的上述操作部位给予规定的触觉的触觉振动的触觉振动产生单元的触觉呈现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该触觉呈现装置还具备振动波形数据生成单元,该振动波形数据生成单元基于上述接触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来生成用于产生上述触觉振动的波形数据。另外,该触觉呈现装置还具备超声波调制单元,该超声波调制单元将超声波作为载波来对由上述振动波形数据生成单元生成的上述波形数据进行调制处理,并将通过该调制处理生成的超声波调制信号作为用于产生上述触觉振动的信号输出至上述触觉振动产生单元。
另外,上述超声波调制单元进行频率调制或者相位调制的任意一方。另外,上述超声波调制单元还进行振幅调制。
另外,有一种输入装置,该输入装置具备在规定的检测范围内检测生物体或者物体的接触位置的接触检测传感器、以及与由上述接触检测传感器检测出的接触位置或者接触位置的变化对应地进行受理规定的功能的输入的输入处理,每次上述接触位置发生规定量以上的变化,都输出驱动信号的控制单元(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该输入装置还具备根据上述控制单元输出的驱动信号,至少使上述接触检测传感器的配置位置的附近暂时振动的致动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3160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337649号公报
然而,以往的触觉呈现装置的超声波的频率是比可听范围高的频率(大致是20kHz以上)即可,并没有对超声波的频率本身进行特别设计,所以有不能够提供良好的触觉的可能性。
另外,以往的输入装置虽然具备每次接触位置发生规定量以上的变化,都使接触检测传感器的配置位置的附近暂时振动的致动器,但由于并没有对振动本身进行特别设计,所以有不能够提供良好的触觉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供良好的触觉的驱动控制装置、电子设备以及驱动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驱动控制装置是驱动包含触摸面板、以及使对上述触摸面板进行操作输入的操作面产生振动的振动元件的电子设备的上述振动元件的驱动控制装置,包含驱动控制部,该驱动控制部是利用使上述操作面产生超声波频带的固有振动的驱动信号来驱动上述振动元件的驱动控制部,根据针对上述操作面的操作输入的位置的移动量,来以切换上述固有振动的强度的方式驱动上述振动元件。
能够提供可提供良好的触觉的驱动控制装置、电子设备以及驱动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100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100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100的A-A沿线剖视图的图。
图4是表示通过超声波频带的固有振动在顶部面板120上产生的驻波中,形成为与顶部面板120的短边平行的波前的图。
图5是对由于使电子设备100的顶部面板120产生的超声波频带的固有振动,而对进行操作输入的指尖施加的动摩擦力变化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的图。
图7是表示存储器250中储存的控制数据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100的驱动控制装置300的驱动控制部240所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100的驱动控制装置300的驱动控制部240所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100的动作例的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100的动作例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100的动作例的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100的动作例的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100的动作例的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100的动作例的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100的动作例的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100的动作例的图。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驱动控制装置300的动作例的图。
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驱动控制装置300的动作例的图。
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驱动控制装置300的驱动控制部240所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驱动控制装置300的动作例的图。
图22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电子设备100D的俯视图。
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电子设备100D的动作例的图。
图24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电子设备100E的结构的图。
图25是表示包含实施方式4的电子设备100E和ECU400的车辆600的一部分的结构的图。
图26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电子设备100E的动作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应用了本发明的驱动控制装置、电子设备以及驱动控制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100的立体图。
作为一个例子,电子设备100是将触摸面板作为输入操作部的智能手机终端机、或者平板型计算机。由于电子设备100是将触摸面板作为输入操作部的设备即可,所以例如也可以是像便携式信息终端机、或者ATM(AutomaticTellerMachine:自动取款机)那样设置于特定的位置来利用的设备。
电子设备100的输入操作部101在触摸面板下配置有显示器面板,显示器面板上显示GUI(GraphicUserInterface:图形用户界面)的各种按钮102A、或者滑动条102B等(以下,称为GUI操作部102)。
电子设备100的利用者通常为了操作GUI操作部102,用指尖触摸输入操作部101。
接下来,使用图2,对电子设备100的具体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100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100的A-A沿线剖视图的图。此外,在图2以及图3中,像图示那样定义正交坐标系即XYZ坐标系。
电子设备100包含壳体110、顶部面板120、双面胶带130、振动元件140、触摸面板150、显示器面板160、以及基板170。
壳体110例如是由树脂制成的,如图3所示,在凹部110A配置基板170、显示器面板160、以及触摸面板150,并且通过双面胶带130粘合有顶部面板120。
顶部面板120是俯视时呈长方形的较薄的平板状的部件,由透明的玻璃、或者聚碳酸酯那样的增强塑料制作而成。顶部面板120的表面(Z轴正方向侧的面)是电子设备100的利用者进行操作输入的操作面的一个例子。
顶部面板120的Z轴负方向侧的面粘合有振动元件140,俯视时的四边通过双面胶带130粘合于壳体110。此外,双面胶带130能够将顶部面板120的四边粘合于壳体110即可,无需像图2所示那样是矩形环状。
在顶部面板120的Z轴负方向侧配置触摸面板150。为了保护触摸面板150的表面设置有顶部面板120。此外,也可以在顶部面板120的表面还设置其他的面板或者保护膜等。也可以将触摸面板配置于顶部面板的Z轴正方向侧。
顶部面板120在Z轴负方向侧的面粘合有振动元件140的状态下,通过驱动振动元件140来振动。在实施方式1中,以顶部面板120的固有振动频率使顶部面板120振动,使顶部面板120产生驻波。但是,由于顶部面板120粘合有振动元件140,所以实际上优选在考虑振动元件140的重量等之后,来决定固有振动频率。
振动元件140在Y轴正方向侧,沿着沿X轴方向伸延的短边粘合于顶部面板120的Z轴负方向侧的面。振动元件140只要是能够产生超声波频带的振动的元件即可,例如能够使用包含像压力元件那样的压电元件的元件。
振动元件140被从后述的驱动控制部输出的驱动信号驱动。振动元件140所产生的振动的振幅(强度)以及频率根据驱动信号来设定。另外,通过驱动信号来控制振动元件140的开启/关闭。
此外,所谓的超声波频带是指例如约20kHz以上的频带。在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100中,由于振动元件140振动的频率与顶部面板120的振动数相等,所以振动元件140被驱动信号驱动为以顶部面板120的固有振动数振动。
触摸面板150配置于显示器面板160上(Z轴正方向侧),且配置于顶部面板120下(Z轴负方向侧)。触摸面板150也可以配置于顶部面板120的下表面,是检测电子设备100的利用者触摸顶部面板120的位置(以下,称为操作输入的位置)的坐标检测部的一个例子。
在处于触摸面板150下的显示器面板160上显示GUI的各种按钮等(以下,称为GUI操作部)。因此,电子设备100的利用者通常为了操作GUI操作部,用指尖触摸顶部面板120。
触摸面板150只要是能够检测利用者针对顶部面板120的操作输入的位置的坐标检测部即可,例如,也可以是静电电容型或者电阻膜型的坐标检测部。在这里,对触摸面板150是静电电容型的坐标检测部的方式进行说明。即使在触摸面板150与顶部面板120之间有间隙,静电电容型的触摸面板150也能够检测针对顶部面板120的操作输入。
另外,在这里,对在触摸面板150的输入面侧配置顶部面板120的方式进行说明,但顶部面板120也可以是与触摸面板150一体的结构。在该情况下,触摸面板150的表面为图2以及图3所示的顶部面板120的表面,构建操作面。另外,也可以是省去图2以及图3所示的顶部面板120的结构。在该情况下,触摸面板150的表面构建操作面。另外,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使具有操作面的部件以该部件的固有振动来振动。
另外,在触摸面板150是静电电容型的情况下,也可以在顶部面板120上配置触摸面板150。在该情况下,也是触摸面板150的表面构建操作面。另外,在触摸面板150是静电电容型的情况下,也可以是省去图2以及图3所示的顶部面板120的结构。在该情况下,触摸面板150的表面构建操作面。另外,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使具有操作面的部件以该部件的固有振动来振动。
显示器面板160也可以是例如液晶显示器面板或者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面板等能够显示图像的显示部。显示器面板160在壳体110的凹部110A的内部,通过省略图示的支架等设置在基板170上(Z轴正方向侧)。
显示器面板160被后述的驱动IC(IntegratedCircuit:集成电路)进行驱动控制,根据电子设备100的动作状况,显示GUI操作部、图像、文字、记号、图形等。
基板170配置在壳体110的凹部110A的内部。在基板170上配置显示器面板160以及触摸面板150。显示器面板160以及触摸面板150通过省略图示的支架等固定于基板170以及壳体110。
在基板170上除了后述的驱动控制装置以外,还安装电子设备100的驱动所需要的各种电路等。
如以上那样的结构的电子设备100若利用者的手指接触顶部面板120,并检测到指尖的移动,则安装于基板170的驱动控制部驱动振动元件140,使顶部面板120以超声波频带的频率振动。该超声波频带的频率是包含顶部面板120和振动元件140的共振系统的谐振频率,使顶部面板120产生驻波。
电子设备100通过产生超声波频带的驻波,通过顶部面板120向利用者提供触觉。
接下来,使用图4,对使顶部面板120产生的驻波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通过超声波频带的固有振动顶部面板120所产生的驻波中,形成为与顶部面板120的短边平行的波前的图,图4的(A)是侧视图,(B)是立体图。在图4的(A)、(B)中,定义与图2以及图3相同的XYZ坐标。此外,在图4的(A)、(B)中,为了容易理解,夸张地表示驻波的振幅。另外,在图4的(A)、(B)中省略振动元件140。
若使用顶部面板120的杨氏模量E、密度ρ、泊松比δ、长边尺寸l、厚度t、以及存在于长边方向的驻波的周期数k,则顶部面板120的固有振动数(谐振频率)f用下式(1)、(2)来表示。由于驻波以1/2周期为单位具有相同的波形,所以周期数k取0.5增量的值,为0.5、1、1.5、2……。
[式1]
[式2]
f=αk2(2)
应予说明,式(2)的系数α是集中表示式(1)中的k2以外的系数的值。
作为一个例子,图4的(A)、(B)所示的驻波是周期数k为10的情况下的波形。例如,在作为顶部面板120,使用长边的长度l是140mm、短边的长度是80mm、厚度t是0.7mm的Gorilla(注册商标)玻璃的情况下,在周期数k是10的情况下,固有振动数f为33.5[kHz]。在该情况下,使用频率为33.5[kHz]的驱动信号即可。
顶部面板120是平板状的部件,但若驱动振动元件140(参照图2以及图3)使其产生超声波频带的固有振动,则通过像图4的(A)、(B)所示那样弯曲,在表面产生驻波。
此外,在这里对一个振动元件140在X轴正方向侧、沿着沿Y轴方向伸延的短边粘合于顶部面板120的Z轴负方向侧的面的方式进行说明,但也可以使用两个振动元件140。在使用两个振动元件140的情况下,也将一个振动元件140在X轴负方向侧、沿着沿Y轴方向伸延的短边粘合于顶部面板120的Z轴负方向侧的面即可。在这种情况下,两个振动元件140以将与顶部面板120的两个短边平行的中心线作为对称轴,而成为轴对称的方式来配置即可。
另外,在驱动两个振动元件140的情况下,在周期数k是整数的情况下以相同相位驱动即可,在周期数k是奇数的情况下以相反相位驱动即可。
接下来,使用图5,对电子设备100的顶部面板120所产生的超声波频带的固有振动进行说明。
图5是对由于电子设备100的顶部面板120所产生的超声波频带的固有振动,而对进行操作输入的指尖施加的动摩擦力变化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在图5的(A)、(B)中,利用者用指尖触摸顶部面板120,并且进行使手指从顶部面板120的里侧沿着箭头移动到近前侧的操作输入。此外,振动的开启/关闭通过开启/关闭振动元件140(参照图2以及图3)来进行。
另外,在图5的(A)、(B)中,在顶部面板120的纵深方向上,用灰色来表示在振动关闭期间手指触摸的范围,用白色表示振动开启期间手指触摸的范围。
如图4所示,超声波频带的固有振动在顶部面板120的整体上产生,在图5的(A)、(B)中示有在利用者的手指从顶部面板120的里侧移动到近前侧期间切换振动的开启/关闭的动作模式。
因此,在图5的(A)、(B)中,在顶部面板120的纵深方向上,用灰色表示在振动关闭期间手指触摸的范围,用白色表示在振动开启期间手指触摸的范围。
在图5的(A)所示的动作模式下,在利用者的手指处于顶部面板120的里侧时振动是关闭的,在使手指移动到近前侧的中途振动开启。
另一方面,在图5的(B)所示的动作模式下,在利用者的手指处于顶部面板120的里侧时振动是开启的,在使手指移动到近前侧的中途振动关闭。
在这里,若使顶部面板120产生超声波频带的固有振动,则在顶部面板120的表面与手指之间插入由挤压效应引起的空气层,用手指在顶部面板120的表面划过时的动摩擦系数降低。
因此,在图5的(A)中,在顶部面板120的里侧用灰色表示的范围内,对指尖施加的动摩擦力较大,在顶部面板120的近前侧用白色表示的范围内,对指尖施加的动摩擦力减小。
因此,如图5的(A)所示,对顶部面板120进行操作输入的利用者若振动开启则感知对指尖施加的动摩擦力的降低,并觉察指尖的滑动容易。此时,利用者在顶部面板120的表面更加光滑,从而动摩擦力降低时,感觉在顶部面板120的表面存在凹部。
另一方面,在图5的(B)中,在顶部面板120的里侧用白色表示的范围内,对指尖施加的动摩擦力较小,在顶部面板120的近前侧用灰色表示的范围内,对指尖施加的动摩擦力增大。
因此,如图5的(B)所示,对顶部面板120进行操作输入的利用者若振动关闭,则感知对指尖施加的动摩擦力的增大,并觉察指尖的滑动变难或者卡住的感觉。而且,在由于指尖滑动变难,而动摩擦力升高时,感觉在顶部面板120的表面存在凸部。
如上所述,在图5的(A)和(B)的情况下,利用者能够用指尖感到凹凸。像这样人们根据摩擦感的变化来觉察凹凸例如在“用于触觉设计的印刷物转印法和Sticky-bandIllusion”(第十一届测量自动控制学会系统集成部门演讲会论文集(SI2010,仙台)____174-177,2010-12)中有记载。另外,在“FishboneTactileIllusion”(日本虚拟现实协会第十次大会论文集(2005年9月))中也有记载。
此外,在这里对切换振动的开启/关闭的情况下的动摩擦力的变化进行了说明,但这在使振动元件140的振幅(强度)变化的情况下也同样。
接下来,使用图6,对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10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的图。
电子设备100包含振动元件140、放大器141、触摸面板150、驱动IC(IntegratedCircuit:集成电路)151、显示器面板160、驱动IC161、控制部200、正弦波发生器310、以及振幅调制器320。
控制部200具有应用程序处理器220、通信处理器230、驱动控制部240、以及存储器250。控制部200例如通过IC芯片来实现。
另外,驱动控制部240、正弦波发生器310、以及振幅调制器320构建驱动控制装置300。此外,在这里,对应用程序处理器220、通信处理器230、驱动控制部240、以及存储器250由一个控制部200来实现的方式进行说明,但驱动控制部240也可以作为另外的IC芯片或者处理器设置于控制部200的外部。在该情况下,将存储器250所储存的数据中的驱动控制部240的驱动控制所需要的数据储存至与存储器250不同的存储器,并设置于驱动控制装置300的内部即可。
在图6中,省略壳体110、顶部面板120、双面胶带130、以及基板170(参照图2)。另外,在这里,对放大器141、驱动IC151、驱动IC161、驱动控制部240、存储器250、正弦波发生器310、以及振幅调制器320进行说明。
放大器141配置在驱动控制装置300与振动元件140之间,对从驱动控制装置300输出的驱动信号进行放大来驱动振动元件140。
驱动IC151与触摸面板150连接,检测表示发生了针对触摸面板150的操作输入的位置的位置数据,并将位置数据输出至控制部200。其结果,位置数据被输入至应用程序处理器220和驱动控制部240。此外,位置数据被输入至驱动控制部240与将位置数据输入至驱动控制装置300等效。
驱动IC161与显示器面板160连接,将从驱动控制装置300输出的描绘数据输入至显示器面板160,使基于描绘数据的图像显示于显示器面板160。由此,在显示器面板160显示基于描绘数据的GUI操作部或者图像等。
应用程序处理器220进行执行电子设备100的各种应用程序的处理。应用程序处理器220是应用程序控制部的一个例子。
通信处理器230执行电子设备100进行3G(Generation)、4G(Generation)、LTE(Long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技术)、WiFi等通信所需要的处理。
驱动控制部240根据操作输入的有无、以及操作输入的位置的移动距离,将振幅数据输出至振幅调制器320。振幅数据是表示用于调整振动元件140的驱动所使用的驱动信号的强度的振幅值的数据。
驱动控制部240在通过执行中的应用程序显示的GUI操作部等显示区域内进行了操作输入的情况下,若操作输入的位置的移动量达到GUI操作部等的单位操作量(单位操作距离),则切换振动元件140的开启/关闭。这是因为若切换顶部面板120的振动的开启/关闭,则对利用者的指尖施加的动摩擦力变化,所以通过触觉使利用者感知操作量。
在这里,显示于显示器面板160的GUI操作部、显示图像的区域、或者表示页面整体的区域等显示器面板160上的位置由表示该区域的区域数据来确定。区域数据在全部的应用程序中,存在于显示于显示器面板160的全部的GUI操作部、显示图像的区域、或者表示页面整体的区域。由于根据应用程序的种类,显示器面板160的显示不同,所以按照每个应用程序的种类来分配区域数据。
驱动控制部240使用区域数据,判定从驱动IC151输入的位置数据所表示的位置是否处于应产生振动的规定的区域的内部。这是因为,由于显示于显示器面板160的全部的GUI操作部根据应用程序而不同,所以在各应用程序中,判定是否在操作GUI操作部。
存储器250储存表示应用程序的种类的数据、表示显示进行操作输入的GUI操作部等的区域的坐标值的区域数据、表示振动模式的模式数据、以及与表示规定距离D的数据建立有关联的控制数据。此外,对于规定距离D后述。
另外,存储器250储存应用程序处理器220执行应用程序所需要的数据以及程序、以及通信处理器230进行通信处理所需要的数据以及程序等。
正弦波发生器310产生生成驱动信号所需要的正弦波,该驱动信号用于使顶部面板120以固有振动数振动。例如,在使顶部面板120以33.5[kHz]的固有振动数f振动的情况下,正弦波的频率为33.5[kHz]。正弦波发生器310将超声波频带的正弦波信号输入至振幅调制器320。
振幅调制器320使用从驱动控制部240输入的振幅数据,对从正弦波发生器310输入的正弦波信号的振幅进行调制来生成驱动信号。振幅调制器320仅对从正弦波发生器310输入的超声波频带的正弦波信号的振幅进行调制,不对频率以及相位进行调制,来生成驱动信号。
因此,振幅调制器320所输出的驱动信号是仅对从正弦波发生器310输入的超声波频带的正弦波信号的振幅进行调制后的超声波频带的正弦波信号。此外,在振幅数据是零的情况下,驱动信号的振幅为零。这与振幅调制器320不输出驱动信号的情况相等。
接下来,使用图7,对存储器250所储存的控制数据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存储器250所储存的控制数据的图。
如图7所示,存储器250所储存的控制数据是表示应用程序的种类的数据、表示显示进行操作输入的GUI操作部等的区域的坐标值的区域数据、表示振动模式的模式数据、以及与表示规定距离D的数据建立有关联的数据。
在图7中,作为表示应用程序的种类的数据,示有应用程序ID(Identification)。另外,作为区域数据,示有表示显示进行操作输入的GUI操作部等的区域的坐标值的式f1~f4。另外,作为表示振动模式的模式数据,示有P1~P4。另外,作为表示规定距离D的距离数据示有D1~D4。
模式数据P1~P4例如能够主要分为两种。第一个模式数据表示在操作输入的位置的移动量达到GUI操作部等的单位操作量之前开启振动元件140,在操作输入的位置的移动量达到了GUI操作部等的单位操作量时关闭振动元件140的驱动模式。第二个模式数据表示在操作输入的位置的移动量达到GUI操作部等的单位操作量之前关闭振动元件140,在操作输入的位置的移动量达到了GUI操作部等的单位操作量时开启振动元件140的驱动模式。
第一个模式数据表示在操作输入的位置的移动量达到了GUI操作部等的单位操作量时,通过将顶部面板120的振动从开启切换为关闭,来对利用者的指尖给予触摸凸部的触觉的驱动模式。
第二个模式数据表示在操作输入的位置的移动量达到了GUI操作部等的单位操作量时,通过将顶部面板120的振动从关闭切换到开启,来对利用者的指尖给予触摸凹部的触觉的驱动模式。
表示规定距离D的距离数据D1~D4是表示像拨盘式或者滑动式等那样的GUI操作部的单位操作量的数据。单位操作量是为了进行拨盘式或者滑动式等GUI操作部中的最小单位的操作所需要的距离。所谓的最小单位相当于相邻接的刻度彼此之间的1个区间。即、单位操作量例如在是滑动条102B的情况下,相当于滑动条102B的各刻度彼此之间的距离(1个区间的距离)。
按照每个区域数据f1~f4来设定表示规定距离D的距离数据D1~D4是因为根据由区域数据f1~f4确定的GUI操作部,最小单位(1个区间的量)的操作量不同。
此外,用储存于存储器250的控制数据所包含的应用程序ID表示的应用程序包括能够在智能手机终端机、或者、平板型计算机中利用的所有的应用程序。
接下来,使用图8,对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100的驱动控制装置300的驱动控制部240所执行的处理进行说明。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100的驱动控制装置300的驱动控制部240所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电子设备100的OS(OperatingSystem:操作系统)按照每个规定的控制周期执行用于驱动电子设备100的控制。因此,驱动控制装置300按照每个规定的控制周期进行运算。这一点驱动控制部240也相同,驱动控制部240按照每个规定的控制周期反复执行图8所示的流程。
在这里,若将从驱动IC151向驱动控制装置300输入位置数据至驱动控制部240基于该位置数据计算驱动信号为止的所需时间设为Δt,则所需时间Δt与控制周期大致相等。
规定的控制周期的1个周期的时间能够作为与从驱动IC151向驱动控制装置300输入位置数据至基于该位置数据来计算驱动信号的所需时间Δt相当的时间来处理。
驱动控制部240通过开启电子设备100的电源,使处理开始。
驱动控制部240判定是否有接触(步骤S1)。接触的有无基于是否从驱动IC151(参照图6)输入了位置数据来判定即可。
驱动控制部240在步骤S1中判定为有接触的情况下(S1:是),根据当前的位置数据所表示的坐标和当前的应用程序的种类,判定当前的位置数据所表示的坐标是否处于某一个GUI操作部等显示区域内(步骤S2)。当前的位置数据表示由当前利用者进行操作输入的坐标。
驱动控制部240若在步骤S2中判定为当前的位置数据所表示的坐标处于某一个GUI操作部等显示区域内(S2:是),则从控制数据中提取距离数据,该距离数据表示与包含当前的位置数据所表示的坐标的GUI操作部等对应的规定距离D(步骤S3)。驱动控制部240将提取出的距离数据设定为步骤S4的判定值。
驱动控制部240判定位置数据的移动距离是否是规定距离D以上(步骤S4)。位置数据的移动距离根据在前一次的控制周期的步骤S1中获取的位置数据与在本次的控制周期的步骤S1中获取的位置数据的差来求出。
由于通过电子设备100的OS按照每个控制周期反复执行图8所示的流程,所以驱动控制部240基于在前一次的控制周期的步骤S1中获取的位置数据与在本次的控制周期的步骤S1中获取的位置数据的差,来求出位置数据的移动距离。而且,判定求出的位置数据的移动距离是否是规定距离D以上。
此外,位置数据的移动距离并不局限于例如使滑动条102B向一个方向移动的情况下的移动距离,也可以是将滑动条102B向相反方向返回的情况下的移动距离。例如,在使滑动条102B从左向右移动之后,再次向左返回的情况下,也包括向左方返回的移动距离。
驱动控制部240在判定为位置数据的移动距离是规定距离D以上(S4:是)的情况下,切换振动元件140的开启/关闭(步骤S5)。步骤S5的处理是在GUI操作部的操作量成为了与单位操作量相当的规定距离D以上时,为了通过切换振动元件140的开启/关闭,来使传递至利用者的指尖的触觉变化而进行的处理。
例如,在将振动元件140的振动从开启切换到关闭的情况下,能够对利用者的指尖给予触摸到凸部的触觉。另一方面,在将振动元件140的振动从关闭切换到开启的情况下,能够对利用者的指尖给予触摸凹部的触觉。
像这样,通过切换振动元件140的开启/关闭来切换向触摸顶部面板120的利用者的指尖提供的触觉,使利用者通过触觉感知操作量达到了单位操作量。
驱动控制部240使应用程序处理器220(参照图6)执行应用程序的处理(步骤S6)。例如,在当前执行中的应用程序显示作为用于使音量变化的音量开关的滑动条102B,进行用于利用者调整音量的操作输入的情况下,应用程序处理器220调整音量。
另外,在步骤S4中,在判定为位置数据的移动距离不是规定距离D以上(S4:否)的情况下,驱动控制部240将流程返回到步骤S1。由于移动距离未达到规定距离D,所以驱动控制部240不切换振动元件140的开启/关闭。
另外,在步骤S2中,判定为当前的位置数据所表示的坐标不处于任意一个GUI操作部等的显示区域内的情况下(S2:否),驱动控制部240将流程返回到步骤S1。这是因为由于当前的位置数据所表示的坐标不处于GUI操作部等的显示区域内,所以无需切换振动元件140的开启/关闭,无需进入步骤S3以及S4的处理。
另外,在步骤S1中,通过步骤S1判定为没有接触的情况下(S1:否),驱动控制部240结束图8所示的流程的驱动控制(结束)。驱动控制部240在驱动振动元件140的情况下停止振动元件140的驱动。为了停止振动元件140,驱动控制部240将驱动信号的振幅值设定为零。
因此,通过按照每个控制周期反复执行图8所示的控制处理,每当利用者的指尖触摸GUI操作部等并移动且操作量达到单位操作量,就切换顶部面板120的振动的开启/关闭。由此,能够对利用者的指尖给予触摸凸部或者凹部的触觉,能够使利用者通过触觉感知操作量达到了单位操作量。
另外,每当操作量达到单位操作量,就执行应用程序的处理。
而且,若利用者的指尖离开顶部面板120,则全部的处理结束。
此外,在图8的流程图所示的控制处理中,每当操作量达到单位操作量,就执行应用程序的处理,但在利用者的操作完成的时刻,也可以执行应用程序的处理。将这样的处理的流程示于图9。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100的驱动控制装置300的驱动控制部240所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9所示的流程的步骤S1~S5与图8所示的步骤S1~S5的流程相同。
在图9所示的流程中,若步骤S5的处理结束,则驱动控制部240将流程返回到步骤S1。而且,在步骤S1中判定为没有接触(S1:否)的情况下,流程行进至步骤S6A。
根据图9所示的流程,驱动控制部240在利用者的操作输入结束而指尖离开顶部面板120之后,在步骤S6A中,使应用程序处理器220(参照图6)执行应用程序的处理。
因此,通过按照每个控制周期反复执行图9所示的控制处理,每当利用者的指尖触摸GUI操作部等并移动且操作量达到单位操作量,就切换顶部面板120的振动的开启/关闭。这与图8所示的处理相同。
但是,在图9所示的控制处理中,在利用者的操作输入完成而指尖离开顶部面板120时,执行应用程序的处理。
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100的驱动控制装置300的驱动控制部240通过图8或者图9的任意一个所示的控制处理,进行振动元件140的驱动控制。
此外,在图8以及图9所示的控制处理中,使用控制数据所包含的表示规定距离D的距离数据来判定操作量是否达到了单位操作量。然而,也可以不使用控制数据所包含的表示规定距离D的距离数据,而是在操作量前进规定距离D时,切换开启/关闭。
例如,在规定距离D的值是一个就足够的情况下、或者有关多个GUI操作部的规定距离D是统一的值的情况下,不用将规定距离D的值作为控制数据所包含的距离数据来使用,驱动控制部240将表示规定距离D的值保持为固定值即可。
接下来,使用图10至图17,对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100的动作例进行说明。
图10至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100的动作例的图。在图10至图17中,定义与图2至图4相同的XYZ坐标。
在图10中示有在执行规定的应用程序的状态下,通过滑动条102来进行规定的等级的调整的动作模式。滑动条102构建为能够以5个阶段调整等级,具有5个刻度。
在这里,在移动滑动条102之前,在利用者的指尖触摸顶部面板120的状态下,顶部面板120产生固有振动,成为利用者的指尖容易滑动的状态。
另外,在这里,每当滑动条102被移动而到达各刻度,就关闭顶部面板120的振动,利用者的指尖难以滑动,从而通过向利用者提供在顶部面板120的表面存在凸部的触觉的驱动模式来驱动振动元件140。存在凸部的触觉作为所谓的“咔哒”感被利用者感知。
另外,从滑动条102的左端到第一个刻度的距离与各刻度彼此之间的距离全部相等,将图8所示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2的判定所使用的规定距离D设定为刻度彼此的间隔(1个区间的距离)。
在这样的动作模式下,若利用者通过用指尖从左端向右方拖动滑动条102,而到达第三个刻度,则滑动条102每到达各刻度,通过驱动控制部240关闭振动元件140,从而关闭顶部面板120的固有振动。
因此,驱动控制装置300能够每当利用者使指尖从滑动条102的左端移动到第一个刻度、从左端移动到第二个刻度、从左端移动到第三个刻度,就向利用者的指尖提供存在凸部的触觉。
在这里,使用图11,对该驱动模式进行说明。在图11中,使顶部面板120以33.5[kHz]的固有振动数振动。
如图11所示,若在时刻t1利用者的指尖触摸滑动条102,则通过驱动控制部240驱动振动元件140,从而在顶部面板120上产生固有振动。此时在顶部面板120上产生振幅A1的固有振动。
而且,利用者的指尖从时刻t1到时刻t2停止,该期间在顶部面板120上产生振幅A1的固有振动。在时刻t2利用者的指尖开始移动,若在时刻t3从左端达到第一个刻度,则通过指尖的移动距离达到规定距离D,驱动控制部240关闭振动元件140。由此,在时刻t3之后顶部面板120的振幅为零。另外,利用者能够通过指尖得到在顶部面板120的表面存在凸部的触觉,能够识别指尖从左端到达了第一个刻度。
另外,若利用者继续向右方移动滑动条102,则在时刻t4通过驱动控制部240驱动振动元件140,从而顶部面板120产生固有振动,顶部面板120产生振幅A1的固有振动。此外,作为一个例子,从时刻t3到时刻t4振动元件140的驱动信号被截止的时间是50ms。
而且,若在时刻t5从左端到达第二个刻度,则由于指尖的移动距离达到规定距离D,所以驱动控制部240关闭振动元件140。由此,在时刻t5之后顶部面板120的振幅为零。另外,利用者能够通过指尖得到在顶部面板120的表面存在凸部的触觉,能够识别指尖从左端达到了第二个刻度。
另外,若利用者继续向右方移动滑动条102,则在时刻t6通过驱动控制部240驱动振动元件140,从而顶部面板120产生固有振动,顶部面板120产生振幅A1的固有振动。此外,作为一个例子,从时刻t5到时刻t6振动元件140的驱动信号被截止的时间是50ms。
而且,若在时刻t7从左端到达第三个刻度,则由于指尖的移动距离达到规定距离D,所以驱动控制部240关闭振动元件140。由此,在时刻t7之后,顶部面板120的振幅为零。另外,利用者能够通过指尖得到在顶部面板120的表面存在凸部的触觉,能够识别指尖从左端到达了第三个刻度。
另外,若利用者继续向右方移动滑动条102,则在时刻t8通过驱动控制部240驱动振动元件140,从而顶部面板120产生固有振动,顶部面板120产生振幅A1的固有振动。此外,作为一个例子,从时刻t7到时刻t8振动元件140的驱动信号被截止的时间是50ms。
而且,若在时刻t9利用者将指尖离开顶部面板120,则驱动控制部240关闭振动元件140。由此,在时刻t9之后,顶部面板120的振幅为零。
以后,由于利用者未触摸120,所以顶部面板120的振幅为零,顶部面板120持续未振动的状态。
如上所述,驱动控制装置300能够每当利用者用指尖操作滑动条102从左端到达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刻度,就向利用者的指尖提供在顶部面板120的表面存在凸部的触觉。
因此,利用者通过用指尖得到在顶部面板120的表面存在凸部的触觉,能够识别指尖到达了各刻度。
另外,在图11中,在时刻t1利用者的指尖触摸了滑动条102时,驱动振动元件140使顶部面板120产生固有振动,在指尖的移动距离达到了规定距离D时,关闭振动元件140,提供在顶部面板120的表面存在凸部的触觉。
然而,在时刻t1利用者的指尖触摸了滑动条102时,也可以不使顶部面板120产生固有振动,而是与图11所示的驱动模式相反地进行开启/关闭。使用图12对这样的驱动模式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在时刻t11利用者的指尖触摸滑动条102。此时,驱动控制部240不驱动振动元件140,顶部面板120不产生固有振动。
而且,利用者的指尖从时刻t11到时刻t12停止,在该期间持续顶部面板120未产生固有振动的状态。在时刻t12利用者的指尖开始移动,若在时刻t13从左端达到了第一个刻度,则由于指尖的移动距离达到了规定距离D,所以驱动控制部240开启振动元件140。由此,在时刻t13之后,顶部面板120的振幅上升。顶部面板120的振幅如图12所示缓慢地上升。另外,利用者能够通过指尖得到在顶部面板120的表面存在凹部的触觉。
另外,若利用者继续向右方移动滑动条102,则在时刻t14通过驱动控制部240关闭振动元件140,从而关闭顶部面板120的振动。由此,利用者能够通过指尖得到在顶部面板120的表面存在凸部的触觉。此外,作为一个例子,从时刻t13到时刻t14振动元件140的驱动信号导通的时间是100ms。
由于时刻t13与时刻t14的差是100ms这样的微小的时间,所以利用者通过用指尖感觉凹凸,能够识别指尖从左端到达了第一个刻度。
而且,若在时刻t15从左端到达了第二个刻度,则由于指尖的移动距离达到了规定距离D,所以驱动控制部240开启振动元件140。由此,在时刻t15之后,顶部面板120的振幅上升。由此,利用者能够通过指尖得到在顶部面板120的表面存在凹部的触觉。
另外,若利用者继续向右方移动滑动条102,则在时刻t16通过驱动控制部240关闭振动元件140,从而关闭顶部面板120的振动。由此,利用者能够通过指尖得到在顶部面板120的表面存在凸部的触觉。此外,作为一个例子,从时刻t15到时刻t16振动元件140的驱动信号导通的时间是100ms。
由于时刻t15与时刻t16的差是100ms这样的微小的时间,所以利用者通过用指尖感觉凹凸,能够识别指尖从左端到达了第二个刻度。
而且,若在时刻t17从左端到达了第三个刻度,则由于指尖的移动距离达到了规定距离D,所以驱动控制部240开启振动元件140。由此,在时刻t17之后,顶部面板120的振幅上升。另外,利用者能够通过指尖得到在顶部面板120的表面存在凹部的触觉。
另外,若利用者继续向右方移动滑动条102,则在时刻t18通过驱动控制部240关闭振动元件140,从而关闭顶部面板120的振动。由此,利用者能够通过指尖得到在顶部面板120的表面存在凸部的触觉。此外,作为一个例子,从时刻t17到时刻t18振动元件140的驱动信号导通的时间是100ms。
由于时刻t17与时刻t18的差是100ms这样的微小的时间,所以利用者通过用指尖感觉凹凸,能够识别指尖从左端到达了第一个刻度。
而且,在时刻t19,由于利用者将指尖离开顶部面板120,所以驱动控制部240的控制处理结束。
之后,由于利用者未接触120,所以顶部面板120的振幅为零,顶部面板120持续未振动的状态。
综上所述,驱动控制装置300能够每当利用者用指尖操作滑动条102从左端达到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刻度,就向利用者的指尖提供在顶部面板120的表面存在凹凸的触觉。
因此,利用者通过用指尖得到在顶部面板120的表面存在凹凸的触觉,能够识别指尖到达了各刻度。
此外,在图12所示的驱动模式下,在时刻t13、t15、t17使用振幅缓慢地上升的驱动信号。这与图11所示的驱动模式的时刻t1、t4、t6、t8,振动以矩形上升的驱动模式不同。振动的上升方式可以是图11所示那样的矩形的上升,也可以是图12所示那样的缓慢的上升的任意一个。图12所示那样的缓慢的上升例如使用上升成正弦波状的驱动信号即可。
图13中示有在执行规定的应用程序的状态下,通过拨盘103进行规定的等级的调整的动作模式。拨盘103是构建为能够通过使其沿着与X轴平行的旋转轴旋转来进行调整的GUI操作部。
在这里,在移动拨盘103之前,在利用者的指尖触摸顶部面板120的状态下,顶部面板120产生固有振动,利用者的指尖成为容易滑动的状态。
另外,在这里,通过每当拨盘103被移动而到达各刻度,就关闭顶部面板120的振动,而利用者的指尖难以滑动,从而向利用者提供在顶部面板120的表面存在凸部的触觉的驱动模式来驱动振动元件140。存在凸部的触觉作为所谓的“咔哒”感被利用者所感知。
另外,拨盘103的各刻度彼此之间的距离(1个区间的距离)全部相等,图8所示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2的判定所使用的规定距离D被设定为刻度的间隔(1个区间的距离)。
在这样的动作模式下,若利用者通过用指尖从Y轴正方向向Y轴负方向拖动拨盘103使其旋转,而到达第三个刻度,则每当拨盘103到达各刻度,就通过驱动控制部240关闭振动元件140,从而关闭顶部面板120的固有振动。
因此,驱动控制装置300能够每当利用者使指尖移动到拨盘103的第一个刻度、第二个刻度、第三个刻度,就向利用者的指尖提供存在凸部的触觉。
在这里,使用图14,对该驱动模式进行说明。在图14中,使顶部面板120以33.5[kHz]的固有振动数振动。
如图14所示,若在时刻t21,利用者的指尖触摸拨盘103,则通过驱动控制部240驱动振动元件140,从而顶部面板120产生固有振动。此时,顶部面板120产生振幅A1的固有振动。
而且,利用者的指尖从时刻t21到时刻t22停止,在该期间顶部面板120产生振幅A1的固有振动。在时刻t22利用者的指尖开始移动,若在时刻t23到达拨盘103的第一个刻度,则由于指尖的移动距离达到规定距离D,所以驱动控制部240关闭振动元件140。由此,在时刻t23之后,顶部面板120的振幅为零。由此,利用者能够通过指尖得到在顶部面板120的表面存在凸部的触觉,能够识别指尖到达了拨盘103的第一个刻度。
另外,若利用者继续向Y轴负方向移动拨盘103,则在时刻t24通过驱动控制部240驱动振动元件140,从而顶部面板120产生固有振动,顶部面板120产生振幅A1的固有振动。此外,作为一个例子,从时刻t23到时刻t24振动元件140的驱动信号被截止的时间是50ms。
而且,若在时刻t25到达拨盘103的第二个刻度,则由于指尖的移动距离达到规定距离D,所以驱动控制部240关闭振动元件140。由此,在时刻t25之后,顶部面板120的振幅为零。另外,利用者能够通过指尖得到在顶部面板120的表面存在凸部的触觉,能够识别指尖到达了拨盘103的第二个刻度。
另外,若利用者继续向Y轴负方向移动拨盘103,则在时刻t26通过驱动控制部240驱动振动元件140,从而顶部面板120产生固有振动,顶部面板120产生振幅A1的固有振动。此外,作为一个例子,从时刻t25到时刻t26振动元件140的驱动信号被截止的时间是50ms。
而且,若在时刻t27到达拨盘103的第三个刻度,则由于指尖的移动距离达到规定距离D,所以驱动控制部240关闭振动元件140。由此,在时刻t27之后,顶部面板120的振幅为零。另外,利用者能够通过指尖得到在顶部面板120的表面存在凸部的触觉,能够识别指尖到达了拨盘103的第三个刻度。
另外,若利用者继续向Y轴负方向移动拨盘103,则在时刻t28通过驱动控制部240驱动振动元件140,从而顶部面板120产生固有振动,顶部面板120产生振幅A1的固有振动。此外,作为一个例子,从时刻t27到时刻t28振动元件140的驱动信号被截止的时间是50ms。
而且,若在时刻t29利用者将指尖离开顶部面板120,则驱动控制部240关闭振动元件140。由此,在时刻t29之后,顶部面板120的振幅为零。
之后,由于利用者未接触120,所以顶部面板120的振幅为零,顶部面板120持续未振动的状态。
综上所述,驱动控制装置300能够每当利用者用指尖使拨盘103旋转而到达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刻度,就向利用者的指尖提供在顶部面板120的表面存在凸部的触觉。
因此,利用者通过用指尖得到在顶部面板120的表面存在凸部的触觉,能够识别指尖到达了各刻度。
在图15中示有在执行规定的应用程序的状态下,通过拨盘104进行规定的等级的调整的动作模式。拨盘104是构建为能够通过使其沿着与Z轴平行的旋转轴旋转来进行调整的GUI操作部。
在这里,在移动拨盘104之前,在利用者的指尖触摸顶部面板120的状态下,顶部面板120产生固有振动,成为利用者的指尖容易滑动的状态。
另外,在这里,通过每当拨盘104被移动而到达各刻度,就关闭顶部面板120的振动,而利用者的指尖难以滑动,从而向利用者提供在顶部面板120的表面存在凸部的触觉的驱动模式来驱动振动元件140。存在凸部的触觉作为所谓的“咔哒”感被利用者所感知。
另外,拨盘104的各刻度彼此之间的距离(1个区间的距离)全部相等,图8所示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2的判定所使用的规定距离D被设定为刻度的间隔(1个区间的距离)。
在这样的动作模式下,若利用者通过用指尖沿顺时针方向拖动拨盘104使其旋转,而到达第三个刻度,则拨盘104每当到达各刻度,就通过驱动控制部240关闭振动元件140,从而关闭顶部面板120的固有振动。
因此,驱动控制装置300能够每当利用者使指尖移动到拨盘104的第一个刻度、第二个刻度、第三个刻度,就向利用者的指尖提供存在凸部的触觉。
在这里,使用图16,对该驱动模式进行说明。在图16中,使顶部面板120以33.5[kHz]的固有振动数振动。
如图16所示,若在时刻t31利用者的指尖触摸拨盘104,则通过驱动控制部240驱动振动元件140,从而顶部面板120产生固有振动。此时,顶部面板120产生振幅A1的固有振动。
而且,利用者的指尖从时刻t31到时刻t32停止,在该期间顶部面板120产生振幅A1的固有振动。在时刻t32,利用者的指尖开始移动,若在时刻t33到达拨盘104的第一个刻度,则由于指尖的移动距离达到规定距离D,所以驱动控制部240关闭振动元件140。由此,在时刻t33之后,顶部面板120的振幅为零。另外,利用者能够通过指尖得到在顶部面板120的表面存在凸部的触觉,能够识别指尖到达了拨盘104的第一个刻度。此外,规定距离D是沿着拨盘104的旋转方向的圆弧状的距离。
另外,若利用者继续向顺时针方向移动拨盘104,则在时刻t34通过驱动控制部240驱动振动元件140,从而顶部面板120产生固有振动,顶部面板120产生振幅A1的固有振动。此外,作为一个例子,从时刻t33到时刻t34振动元件140的驱动信号被截止的时间是50ms。
而且,若在时刻t35到达拨盘104的第二个刻度,则由于指尖的移动距离达到规定距离D,所以驱动控制部240关闭振动元件140。由此,在时刻t35之后,顶部面板120的振幅为零。另外,利用者能够通过指尖得到在顶部面板120的表面存在凸部的触觉,能够识别指尖到达了拨盘104的第二个刻度。
另外,若利用者继续向顺时针方向移动拨盘104,则在时刻t36通过驱动控制部240驱动振动元件140,从而顶部面板120产生固有振动,顶部面板120产生振幅A1的固有振动。此外,作为一个例子,从时刻t35到时刻t36振动元件140的驱动信号被截止的时间是50ms。
而且,若在时刻t37到达拨盘104的第三个刻度,则由于指尖的移动距离达到规定距离D,所以驱动控制部240关闭振动元件140。由此,在时刻t37之后,顶部面板120的振幅为零。另外,利用者能够通过指尖得到在顶部面板120的表面存在凸部的触觉,能够识别指尖到达了拨盘104的第三个刻度。
另外,若利用者继续向顺时针方向移动拨盘104,则在时刻t38通过驱动控制部240驱动振动元件140,从而顶部面板120产生固有振动,顶部面板120产生振幅A1的固有振动。此外,作为一个例子,从时刻t37到时刻t38振动元件140的驱动信号被截止的时间是50ms。
而且,若在时刻t39,利用者将指尖离开顶部面板120,则驱动控制部240关闭振动元件140。由此,在时刻t39之后,顶部面板120的振幅为零。
之后,由于利用者未接触120,所以顶部面板120的振幅为零,顶部面板120持续未振动的状态。
综上所述,驱动控制装置300能够每当利用者用指尖使拨盘104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到达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刻度,就向利用者的指尖提供在顶部面板120的表面存在凸部的触觉。
因此,利用者通过用指尖得到在顶部面板120的表面存在凸部的触觉,能够识别指尖到达了各刻度。
在图17中示有在执行规定的应用程序的状态下,通过滑动条105进行规定的等级的调整的动作模式。滑动条105是构建为能够通过使其沿着Y轴方向移动来进行调整的GUI操作部。
滑动条105的各刻度彼此之间的距离(1个区间的距离)全部相等,图8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S2的判定所使用的规定距离D被设定为刻度的间隔(1个区间的距离)。
利用者用指尖向Y轴方向拖动滑动条105使其移动,每当滑动条105到达各刻度,就通过驱动控制部240切换振动元件140的开启/关闭,从而能够切换顶部面板120的振动的开启/关闭。
因此,驱动控制装置300能够每当利用者使指尖移动到滑动条105的各刻度,就向利用者的指尖提供存在凸部或者凹部的触觉。
另外,虽然未图示,但滑动式的ON/OFF开关作为只有一个调整存储器的滑动条能够进行相同的动作,能够得到存在凹凸的触觉。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100,由于产生顶部面板120的超声波频带的固有振动使对利用者的指尖施加的动摩擦力变化,所以能够向利用者提供良好的触觉。
另外,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100通过利用振幅调制器320仅对由正弦波发生器310产生的超声波频带的正弦波的振幅进行调制来生成驱动信号。由正弦波发生器310产生的超声波频带的正弦波的频率与顶部面板120的固有振动数相等,另外,该固有振动数考虑振动元件140来设定。
即、不用对由正弦波发生器310产生的超声波频带的正弦波的频率或者相位进行调制,而通过利用振幅调制器320对振幅进行调制来生成驱动信号。
因此,能够使顶部面板120产生顶部面板120的超声波频带的固有振动,利用由挤压效应引起的空气层的插入,能够使用手指划过顶部面板120的表面时的动摩擦系数可靠地降低。另外,能够通过Sticky-bandIllusion效应、或者FishboneTactileIllusion效应,向利用者提供如在顶部面板120的表面存在凹凸那样的良好的触觉。
另外,以上对为了向利用者提供如顶部面板120存在凹凸那样触觉,而切换振动元件140的开启/关闭的方式进行了说明。所谓的关闭振动元件140是将驱动振动元件140的驱动信号所表示的振幅值设为零。
然而,为了提供这样的触觉,无需必须使振动元件140从开启变为关闭。例如,也可以代替振动元件140的关闭的状态,使用减小振幅并驱动振动元件140的状态。例如,也可以通过将振幅减小到1/5左右,与将振动元件140从开启设为关闭的情况相同地、向利用者提供如在顶部面板120存在凹凸那样的触觉。
在该情况下,以切换振动元件140的振动的强度的驱动信号来驱动振动元件140。其结果,能够切换顶部面板120所产生的固有振动的强度,向利用者的指尖提供如存在凹凸那样的触觉。
若在为了切换振动元件140的振动的强度而减弱振动时,关闭振动元件140,则切换振动元件140的开启/关闭。切换振动元件140的开启/关闭间歇地驱动振动元件140。
这样的固有振动的强度的切换例如能够通过使驱动振动元件140的驱动信号的振幅变化来实现。若增大驱动信号的振幅则固有振动的强度增大,若减小驱动信号的振幅则固有振动的强度减小。另外,代替调整驱动信号的振幅、或者、除了振幅的调整以外,也可以调整驱动信号的占空比。
<实施方式2>
实施方式2对实施方式1的驱动控制装置300的驱动方法进行了变更。因此,在实施方式2中引用图6。
图18以及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驱动控制装置300的动作例的图。
在图18中示有在执行规定的应用程序的状态下,通过滑动条102进行规定的等级的调整的动作模式。滑动条102构建为能够以5个阶段调整等级,具有5个刻度102-1、102-2、102-3、102-4、102-5。
在图18中,刻度102-1表示开始操作的位置。刻度102-4表示操作完成的位置。此外,刻度102-5在这里并未特别使用。这样的刻度102-1~102-5的使用方法与图10所示的5个刻度不同。
在这里作为一个例子,滑动条102是从左侧操作到右侧的开关,若操作量达到第四个刻度102-4,则滑动条102的操作完成。从刻度102-1到达刻度102-4需要3个区间的量的操作。
与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图10说明的情况相同,在移动滑动条102之前,在利用者的指尖触摸顶部面板120的状态下,顶部面板120产生固有振动,成为利用者的指尖容易滑动的状态。
另外,通过每当滑动条102被移动而到达刻度102-2、102-3、102-4,就关闭顶部面板120的振动,而利用者的指尖难以滑动,从而向利用者提供在顶部面板120的表面存在凸部的触觉的驱动模式来驱动振动元件140。存在凸部的触觉作为所谓的“咔哒”感被利用者所感知。
因此,若利用者的指尖到达刻度102-2、102-3、102-4,则利用者得到在顶部面板120的表面存在凸部的触觉。
在图18中示有在操作量达到操作的完成所需要的操作量之前,向利用者的指尖提供“咔哒”感,若操作量达到操作的完成所需要的操作量,则“嗡嗡嗡”(GRIPPY)这样的对指尖施加的动摩擦力增大的情况。
在实施方式2中,若利用者的指尖到达滑动条102的操作完成的刻度102-4,则即使指尖移动到比刻度102-4靠右侧,也将振动元件140保持在关闭的状态,并保持顶部面板120的振动关闭的状态。
即、若利用者操作滑动条102,指尖达到刻度102-4,则利用者得到在顶部面板120的表面存在凸部的触觉。而且,若利用者继续使指尖向比刻度102-4靠右侧移动,则由于顶部面板120的振动被关闭,所以利用者感知对指尖施加的动摩擦力的增大,并觉察操作完成。
由此,利用者能够仅通过触觉来判断滑动条102的操作完成了。
在这里,使用图19,对该驱动模式进行说明。在图19中,使顶部面板120以33.5[kHz]的固有振动数振动。
由于从时刻t1到时刻t7的动作与图11所示的动作相同,所以在这里,对时刻t7以后的动作进行说明。
若在时刻t7从左端到达刻度102-4,则由于指尖的移动距离达到规定距离D,所以驱动控制部240关闭振动元件140。由此,在时刻t7之后,顶部面板120的振幅为零。另外,利用者能够通过指尖得到在顶部面板120的表面存在凸部的触觉,能够识别指尖到达了刻度102-4。
另外,若利用者继续使指尖向比刻度102-4靠右侧移动,则由于顶部面板120的振动被关闭,所以利用者感知对指尖施加的动摩擦力的增大,并觉察操作完成。
即、对利用者的指尖给予较大的动摩擦力。这是不产生由顶部面板120的固有振动引起的动摩擦力的降低的状态。
因此,利用者能够仅通过触觉觉察操作的完成。
综上所述,实施方式2的驱动控制装置300能够每当利用者用指尖操作滑动条102而到达刻度102-2、102-3、102-4,就向利用者的指尖提供在顶部面板120的表面存在凸部的触觉。
另外,实施方式2的驱动控制装置300在操作滑动条102的利用者的指尖到达刻度102-4之后,由于保持在关闭顶部面板120的振动的状态,所以利用者感知对指尖施加的动摩擦力的增大,并能够仅通过触觉觉察操作的完成。
因此,根据实施方式2,能够向利用者提供良好的触觉,并且能够通过良好的触觉觉察操作的完成。
在实施方式2中,能够使顶部面板120产生顶部面板120的超声波频带的固有振动,能够利用由挤压效应引起的空气层的插入,可靠地降低用手指划过顶部面板120的表面时的动摩擦系数。另外,能够通过Sticky-bandIllusion效应、或者FishboneTactileIllusion效应,向利用者提供如在顶部面板120的表面存在凹凸那样的良好的触觉。
另外,并且在操作量达到操作完成的点后,通过继续关闭顶部面板120的振动,利用者能够感知对指尖施加的动摩擦力的增大,并仅通过触觉来觉察操作的完成。
此外,以上,对切换振动元件140的开启/关闭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代替振动元件140的关闭的状态,使用减小振幅驱动振动元件140的状态。
接下来,使用图20,对实施方式2的驱动控制装置300的驱动控制部240所执行的处理进行说明。
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驱动控制装置300的驱动控制部240所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由于图20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S1~S6与图8所示的步骤S1~S6相同,所以在这里对比步骤S6靠后的处理进行说明。
若步骤S6的处理结束,则驱动控制部240判定移动距离是否是DE以上(步骤S7)。距离DE与图18所示的从刻度102-1到刻度102-4的间隔相等。这是为了判定操作是否完成了。
驱动控制部240若判定为移动距离是DE以上(S7:是),则使流程前进到步骤S9,将振动元件140切换为关闭(步骤S9)。由此,由于顶部面板120的振动保持在关闭的状态,所以利用者能够感知对指尖施加的动摩擦力的增大,并仅通过触觉觉察操作完成。
若步骤S9的处理结束,则驱动控制部240结束一系列的处理(结束)。
另外,在步骤S7中,驱动控制部240若判定为移动距离不足DE(S7:否),则驱动控制部240判定是否有接触(步骤S8)。接触的有无基于是否从驱动IC151(参照图6)输入了位置数据来判定。
驱动控制部240在步骤S8中判定为有接触的情况下(S8:是),将流程返回到步骤S8。
另外,驱动控制部240在步骤S8中判定为没有接触的情况下(S8:否),使流程前进到步骤S9,将振动元件140切换为关闭。这是因为未进行操作输入。
以上,通过按照每个控制周期反复执行图20所示的控制处理,每当利用者的指尖触摸GUI操作部等并移动而操作量达到单位操作量,就切换顶部面板120的振动的开启/关闭。由此,能够对利用者的指尖给予触摸到凸部或者凹部的触觉,并能够通过触觉,使利用者感知操作量达到了单位操作量。
另外,每当操作量达到单位操作量,就执行应用程序的处理。
并且,在操作量达到了距离DE的情况下,由于将顶部面板120的振动保持在关闭的状态,所以利用者能够感知对指尖施加的动摩擦力的增大,并仅通过触觉觉察操作完成。
而且,若利用者的指尖离开顶部面板120,则全部的处理结束。
此外,以上,对在操作量不足距离DE的情况下,每当到达刻度102-2或者102-3就关闭顶部面板120的振动,若操作量成为距离DE以上,则将顶部面板120的振动保持在关闭的状态的方式进行了说明。
这是在操作量不足距离DE的情况下,以第一驱动模式驱动振动元件140,若操作量成为距离DE以上,则以第二驱动模式驱动振动元件140的一个例子。
在第一驱动模式下,通过使顶部面板120产生振幅A1的固有振动的驱动信号来切换振动元件140的开启/关闭。即、将使顶部面板120所产生的固有振动的强度切换为得到振幅A1的强度和振幅为零的强度。
另外,第二驱动模式是将顶部面板120的固有振动的强度的切换程度设定为零,并且将固有振动的强度设定为零的驱动模式。
在这里,第一驱动模式与第二驱动模式不同即可。因为在操作量是距离DE以上的情况下,若切换驱动模式,则利用者仅通过触觉就能够觉察操作的完成。
如上述那样,也可以在第二驱动模式下,将顶部面板120的固有振动的强度的切换程度设定为零,并且将固有振动的强度设定为零,但也可以不将第二驱动模式的固有振动的强度设为零,而设为比第一驱动模式的固有振动的强度小的规定的强度。因为若固有振动的强度减小,则利用者仅通过触觉就能够觉察操作的完成。
另外,第二驱动模式的顶部面板120的固有振动的强度也可以比第一驱动模式的顶部面板120的固有振动的强度大。例如,也可以增大固有振动的振幅。
另外,以上对在操作输入的位置到达滑动条102的操作完成的刻度102-4,并进一步操作了滑动条102的情况下,关闭顶部面板120的固有振动的方式进行了说明。
然而,也可以在滑动条102的操作完成之前,关闭顶部面板120的固有振动。即、也可以在滑动条102的操作完成之前,从第一驱动模式切换为第二驱动模式。
例如,也可以在操作输入的位置到达刻度102-3,并进一步操作滑动条102的情况下,关闭顶部面板120的固有振动。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仅通过触觉使利用者觉察操作接近完成。
像这样,也可以在操作量达到了操作的完成所需要的操作量的规定比例之后,从第一驱动模式切换为第二驱动模式。
另外,也可以在达到操作的完成所需要的操作量之前,随着操作量增加,使驱动模式变化。例如,也可以在以第一驱动模式驱动振动元件140时,随着操作量接近操作的完成所需要的操作量,使切换固有振动的强度的周期变化。
另外,也可以在以第一驱动模式驱动振动元件140时,随着操作量接近操作的完成所需要的操作量,增大或者减少固有振动的振幅。在该情况下,以利用者能够仅通过触觉区分从第一驱动模式向第二驱动模式的变化的方式来设定第一驱动模式即可。
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驱动控制装置300的动作例的图。图21所示的动作例是对图19所示的动作例进行了变形的例子。
例如,如图21所示,也可以在时刻t3利用者的指尖(操作输入的位置)到达了刻度102-2之后,在比图19所示的时刻t4延迟的时刻t4A之前,关闭振动元件140,在时刻t4A开启振动元件140。
图21所示的动作例使在操作输入的位置到达了刻度102-2之后再次开启顶部面板120的振动的时机比图19所示的动作例延迟。换言之,图21所示的动作例使在操作输入的位置达到了刻度102-2之后关闭振动元件140的驱动信号的时间,比在操作输入的位置到达了刻度102-3之后关闭振动元件140的驱动信号的时间长。操作输入的位置到达刻度102-3的时刻是时刻t5。
例如,也可以在操作输入的位置到达了刻度102-3之后关闭振动元件140的驱动信号的时间是50ms的情况下,将在操作输入的位置到达刻度102-2之后关闭振动元件140的驱动信号的时间设定为100ms。
像这样,若在达到操作的完成所需要的操作量之前,随着操作量增加,使驱动模式变化,则利用者能够仅通过触觉觉察操作接近完成。
这样的驱动模式特别是在刻度的个数较多的情况下,若在各刻度彼此之间的区间使关闭振动元件140的驱动信号的时间变化,则利用者更容易觉察。
此外,也可以与上述的说明相反,在操作输入的位置到达刻度102-2之后关闭振动元件140的驱动信号的时间是50ms的情况下,将在操作输入的位置到达了刻度102-2之后关闭振动元件140的驱动信号的时间设定为100ms。
<实施方式3>
图22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电子设备100D的俯视图。在图22中透明地示有内部结构。作为一个例子,实施方式3的电子设备100D作为车辆的车窗控制器来使用,配置于车辆的室内的门的内侧等。更具体而言,电子设备100D是输入装置。
电子设备100D包含壳体110D、顶部面板120D、振动元件140D、以及触摸面板150D。壳体110D、顶部面板120D、振动元件140D、以及触摸面板150D分别与图2以及图3所示的壳体110、顶部面板120、振动元件140、以及触摸面板150相同。在图22中,省略双面胶带130以及基板170。电子设备100D不包含显示器面板160(参照图2)。
在图22所示的电子设备100D的壳体110D形成有凹部111D。凹部111D在俯视时是矩形,与图2以及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壳体110的凹部111相同,在俯视时形成于除了壳体110D的外框部以外的整体。
在凹部111D的内部配置振动元件140D以及触摸面板150D。振动元件140D是沿着Y轴负方向侧的短边,遍及X轴方向的大致整体的部分,贴附于顶部面板120D的里面。如图22所示,触摸面板150D在振动元件140的Y轴正方向侧,配置于凹部111D的底面。
实施方式3的电子设备100D的振动元件140D的X轴方向的宽度与触摸面板150的X轴方向的宽度大致相同。
这是因为为了在配置触摸面板150D的区域的整体,使顶部面板120D产生驻波,优选使振动元件140D的X轴方向的宽度与触摸面板150的X轴方向的宽度大致相同。
另外,与图2以及图3所示的双面胶带130相当的双面胶带在俯视时沿着顶部面板120D的外周,设置于包围凹部111D的区域,对壳体110D和顶部面板120D进行粘合。
在配置触摸面板150D的区域配置有操作部121D1、121D2、121D3、121D4。将表示操作部121D1、121D2、121D3、121D4的轮廓和文字打印在顶部面板120D的里面。
被进行操作部121D1、121D2、121D3、121D4的打印的4个区域分别如图7所示的区域数据f1~f4那样,确定XY坐标的位置进行数据化。另外,若对操作部121D1、121D2、121D3、121D4进行操作输入,则分别以规定的振动模式通过驱动控制部240驱动振动元件140D。
这样的规定的振动模式像对图7所示的振动模式P1~P4和区域数据f1~f4建立关联那样,与进行操作部121D1、121D2、121D3、121D4的打印的4个区域的区域数据建立关联并储存至存储器250即可。此外,振动模式P1~P4也可以全部相同。
此外,在实施方式3的电子设备100D中,也可以在对俯视时触摸面板150D所处的区域内,操作部121D1、121D2、121D3、121D4以外的部分进行操作输入的情况下,通过驱动控制部240驱动振动元件140D。
在该情况下,对表示在俯视时触摸面板150D所处的区域中、操作部121D1、121D2、121D3、121D4以外的区域的区域数据和表示振动模式的数据,如图7所示的振动控制数据的振动模式P1~P4和区域数据f1~f4那样建立关联即可。
操作部121D1、121D2、121D3、121D4分别是进行前排座椅右侧的车窗、前排座椅左侧的车窗、后排座椅右侧的车窗、后排座椅左侧的车窗的开闭操作的操作部。
另外,若在进行操作部121D1、121D2、121D3、121D4的打印的4个区域内对顶部面板120D的表面进行操作输入,则从触摸面板150D输出的位置数据被输入至ECU400。由此,能够分别进行前排座椅右侧的车窗、前排座椅左侧的车窗、后排座椅右侧的车窗、后排座椅左侧的车窗的开闭操作。
在图22所示的电子设备100D中,也可以在利用者操作操作部121D1,操作量达到了操作的完成所需要的操作量之后,从第一驱动模式切换为第二驱动模式。
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电子设备100D的动作例的图。在利用者操作操作部121D1,操作量达到操作的完成所需要的操作量之前,与图18所示的动作例相同,向利用者的指尖提供“咔哒”感。另外,若操作量达到操作的完成所需要的操作量,则利用者感知对指尖施加的动摩擦力的增大,并觉察操作的完成。在图23中示有“嗡嗡嗡”这样的对指尖施加的动摩擦力增大的情况。
例如,操作操作部121D1,若在前排座椅右侧的车窗的开闭动作完成时,从第一驱动模式切换为第二驱动模式,则利用者感知对指尖施加的动摩擦力的增大,并觉察操作的完成。
由此,利用者能够仅通过触觉判断前排座椅右侧的车窗的开闭动作完成了。此外,这样的话,通过操作部121D2、121D3、121D4进行前排座椅左侧的车窗、后排座椅右侧的车窗、后排座椅左侧的车窗的开闭操作的情况也相同。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3的电子设备100D,由于产生顶部面板120D的超声波频带的固有振动使对利用者的指尖施加的动摩擦力变化,所以能够向操作操作部121D1、121D2、121D3、121D4的利用者提供良好的操作感。
另外,由于实施方式3的电子设备100D在操作部121D1、121D2、121D3、121D4的边界部使振动元件140的振动仅停止一定期间,从而利用者能够通过存在凸部的触觉觉察操作部121D1、121D2、121D3、121D4的位置,所以便利性非常高。
并且,由于若操作量达到操作的完成所需要的操作量,则关闭顶部面板120的振动,所以利用者感知对指尖施加的动摩擦力的增大,并觉察操作的完成。
即、对利用者的指尖给予较大的动摩擦力。这是未产生由顶部面板120的固有振动引起的动摩擦力的降低的状态。
因此,利用者能够仅通过触觉觉察操作的完成。
<实施方式4>
图24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电子设备100E的结构的图。
电子设备100E包含振动元件140、放大器141、触摸面板150、驱动IC151、显示器面板160、驱动IC161、控制部200、正弦波发生器310、以及振幅调制器320。电子设备100E不包含通信处理器230的点与图6所示的电子设备100不同,但除此以外相同。以下,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电子设备100E连接有车辆的ECU(ElectronicControlUnit:电子控制装置)400。
应用程序处理器220输出表示ECU400的驱动控制所需要的GUI操作部、图像、文字、记号、图形等的描绘数据。例如,ECU400在进行导航装置、音频控制器、空调控制器、电动车窗控制器、反射镜控制器等的驱动控制的情况下,将表示这些驱动控制所需要的GUI操作部等的描绘数据输出至驱动IC161。
另外,从驱动IC151向应用程序处理器220输入位置数据,应用程序处理器220将位置数据输出至ECU400。由此,将通过对触摸面板150的输入操作得到的位置数据输入至ECU400。
此外,位置数据也可以不经过应用程序处理器220,从驱动IC151直接输入至ECU400。
实施方式4的电子设备100E在利用者的指尖沿着顶部面板120的表面移动时,为了使对指尖施加的动摩擦力变化而使顶部面板120振动。
作为使触摸顶部面板120的表面的指尖移动的操作输入的种类,例如有所谓的滑动操作、横扫操作、以及拖动操作。
滑动操作是使指尖沿着顶部面板120的表面,像弹(轻击:snap)那样移动相对较短的距离的操作。横扫操作是使指尖沿着顶部面板120的表面像扫过那样移动相对较长的距离的操作。另外,拖动操作例如在使显示器面板160所显示的按钮等滑动的情况下,选择按钮等并且使指尖沿着顶部面板120的表面移动的操作。
如在这里作为一个例子举出的滑动操作、横扫操作、以及拖动操作那样,使触摸顶部面板120的表面的指尖移动的操作输入根据显示器面板160所显示的GUI操作部等种类区分使用。
ECU400搭载于车辆,例如是进行导航装置、音频控制器、空调控制器、电动车窗控制器、反射镜控制器等的控制的控制部。基于对电子设备100E的触摸面板150的操作输入检测的位置数据经由应用程序处理器220输入至ECU400。
ECU400基于经由应用程序处理器220输入的位置数据,来判定操作内容,例如,进行导航装置、音频控制器、空调控制器、电动车窗控制器、反射镜控制器等的控制。
此外,在这里,作为一个例子,对ECU400内置电动车窗控制器的方式进行说明。
图25是表示包含实施方式4的电子设备100E和ECU400的车辆600的一部分的结构的图。
如图25所示,车辆600包含电子设备100E、ECU400、门框500,车窗501、马达510、以及电流传感器520。
实施方式4的驱动控制装置作为包含图24所示的驱动控制装置300、以及图25所示的电流传感器520的装置来处理。
门框500是车辆600的多个门中的一个框,保持车窗501。车窗501通过马达510上下移动,由此,进行电动车窗的开闭动作。此外,省略使车窗501上下移动的车窗升降器等单元。
马达510的驱动控制通过ECU400来进行。车窗501的上下移动的控制由ECU400基于对电子设备100E的操作输入来进行。在这里,电子设备100E与图22以及图23所示的电子设备100D相同,作为具有操作部121D1、121D2、121D3、121D4的设备来说明。
在电子设备100E的存储器250中储存有表示发生车窗501夹住手等时的马达510的驱动电流的下限值的数据。若发生车窗501夹住手等,则马达510的负载增加从而马达510的驱动电流增大。此外,通过电流传感器520检测马达510的驱动电流。
实施方式4的电子设备100E在发生了车窗501夹住手等的情况下,为了使马达510停止,将表示驱动电流的下限值的数据作为用于电子设备100E判定发生车窗501夹住手等的判定阈值储存至存储器250。若驱动电流为判定阈值以上,则电子设备100E判定为发生了车窗501夹住手等,并使ECU400停止马达510。
图26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电子设备100E的动作例的图。在图26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由电流传感器520检测的马达510的驱动电流。在图26中,用电流Ic表示作为判定阈值的驱动电流的下限值。
在时刻t1中,若对电子设备100E进行用于关闭车窗501的操作输入,则ECU400驱动马达510。由此,车窗501向上方移动。该状态持续到时刻t2。
从时刻t2开始,驱动电流一点一点增大。这表示发生朝向车窗501的手等的夹入,且马达510的负载增大。
在时刻t3,若驱动电流为电流Ic以上,则停止电子设备100E的振动元件140的驱动。
由此,由于顶部面板120的振动被关闭,所以利用者感知对指尖施加的动摩擦力的增大,并觉察发生了手等的夹住。
即、对利用者的指尖给予较大的动摩擦力。这是未发生由顶部面板120的固有振动引起的动摩擦力的降低的状态。
因此,利用者能够仅通过触觉觉察发生了夹住。
由于觉察到发生了夹住的利用者停止电动车窗的操作,所以在时刻t4驱动电流为零。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4的电子设备100E,能够仅通过触觉觉察发生了夹住。
因此,根据实施方式4,能够向利用者提供良好的触觉,并且能够通过良好的触觉觉察夹住的发生。
另外,以上,对在由于电动车窗的夹住而电流传感器520检测出的驱动电流的值增大到电流Ic以上的情况下,关闭顶部面板120的振动的方式进行了说明。
然而,也可以通过传感器来检测由电动车窗的夹住引起的马达510的电压或者温度的上升,并关闭顶部面板120的振动。在上述情况下,也可以代替电流传感器520,使用电压传感器或者温度传感器。
另外,也可以代替电流传感器520,使用检测位置、加速度、负载、或者压力等的传感器,在将电子设备100E作为输入装置通过操作输入驱动的驱动源的位置、加速度、负载、或者压力等的检测值增大到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关闭顶部面板120的振动。
另外,也可以代替上述那样的传感器,利用光传感器进行位置检测,也可以利用通过照相机得到的图像进行位置检测。即、也可以使用监视将电子设备100E作为输入装置通过操作输入驱动的驱动源的状态的传感器,监视通过输入装置驱动的装置的安全状态、危险状态、或者合适状态等,在检测值增大到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关闭顶部面板120的振动。
这样,能够向利用者提供良好的触觉,并且能够以良好的触觉觉察监视对象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另外,也可以将实施方式4与实施方式2、3组合。即、也可以若操作完成则关闭顶部面板120的振动,并且如上述那样监视状态,在检测值增大到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关闭顶部面板120的振动。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能够提供可提供良好的触觉的驱动控制装置、电子设备、以及驱动控制方法。
以上,对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的驱动控制装置、电子设备、以及驱动控制方法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具体地公开的实施方式,能够不脱离权利要求书地进行各种变形、变更。
本国际专利申请主张基于2013年9月26日提出的国际专利申请PCT/JP2013/076077的优先权,本国际专利申请引用国际专利申请PCT/JP2013/076077的全内容。
附图标记说明
100、100D、100E…电子设备;110…壳体;120…顶部面板;130…双面胶带;140…振动元件;150…触摸面板;160…显示器面板;170…基板;200…控制部;220…应用程序处理器;230…通信处理器;240…驱动控制部;250…存储器;300…驱动控制装置;310…正弦波发生器;320…振幅调制器;510…马达;520…电流传感器。
Claims (18)
1.一种驱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是驱动电子设备的振动元件的驱动控制装置,上述电子设备包含触摸面板以及使对上述触摸面板进行操作输入的操作面产生振动的上述振动元件,
上述驱动控制装置包含驱动控制部,该驱动控制部是通过使上述操作面产生超声波频带的固有振动的驱动信号驱动上述振动元件的驱动控制部,根据针对上述操作面的操作输入的位置的移动量来以切换上述固有振动的强度的方式驱动上述振动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信号是以固定的频率和固定的相位使上述操作面产生超声波频带的固有振动的驱动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子设备还包含显示器面板,上述触摸面板配置于上述显示器面板的显示面侧,
上述操作输入的位置的移动量是上述显示器面板所显示的GUI操作部的操作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若上述操作输入的位置的移动量达到上述GUI操作部的单位操作量,则上述驱动控制部以切换上述固有振动的强度的方式驱动上述振动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或者4所述的驱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GUI操作部是拨盘式或者滑动式的GUI操作部,上述操作输入是操作拨盘按钮或者滑动按钮的操作输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子设备还包含具有上述操作面的顶部面板,上述触摸面板配置于上述顶部面板的与上述操作面相反的面侧,
上述操作输入的位置的移动量是上述顶部面板所规定的操作部的操作量。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面在俯视时是具有长边和短边的矩形,通过上述驱动控制部使上述振动元件振动,在上述操作面的上述长边的方向产生振幅变化的驻波。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控制部通过间歇性地驱动上述振动元件,来以切换上述固有振动的强度的方式驱动上述振动元件。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控制部以若上述操作输入的位置的移动量达到规定的操作量,则以与在上述移动量达到上述规定的操作量之前切换上述固有振动的强度的第一驱动模式不同的第二驱动模式来切换上述固有振动的强度的方式驱动上述振动元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驱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驱动模式下的上述固有振动的强度的切换程度比上述第一驱动模式下的上述固有振动的强度的切换程度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驱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驱动模式下的上述固有振动的强度的切换程度为零,并且上述第二驱动模式下的上述固有振动的强度为零,关闭上述振动元件。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规定的操作量是从上述操作输入的开始到完成的第一操作量、或者从上述操作输入的开始到上述第一操作量的规定比例的操作结束的第二操作量。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驱动模式是随着上述操作输入的位置的移动量接近规定的操作量而使切换上述固有振动的强度的周期变化的驱动模式、或者使上述固有振动的振幅变化的驱动模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含传感器,该传感器检测将上述电子设备作为输入装置通过上述操作输入驱动的驱动源的驱动电流、驱动电压、温度、驱动位置、加速度、负载、或者压力,
若上述传感器的检测值为规定值以上,则上述驱动控制部以与在上述检测值是上述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切换上述固有振动的强度的第一模式不同的第二模式来以切换上述固有振动的强度的方式驱动上述振动元件。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
触摸面板;
振动元件,其使对上述触摸面板进行操作输入的操作面产生振动;以及
驱动控制部,其是通过使上述操作面产生超声波频带的固有振动的驱动信号驱动上述振动元件的驱动控制部,根据针对上述操作面的操作输入的位置的移动量来以切换上述固有振动的强度的方式驱动上述振动元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包含应用程序控制部,该应用程序控制部随着由上述驱动控制部进行的上述振动元件的间歇性的驱动,执行与上述操作输入相应的规定的处理。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包含应用程序控制部,该应用程序控制部在上述操作输入的位置的移动完成时,执行与上述操作输入相应的规定的处理。
18.一种驱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是驱动电子设备的振动元件的驱动控制方法,上述电子设备包含触摸面板以及使对上述触摸面板进行操作输入的操作面产生振动的上述振动元件,
在该驱动控制方法中,计算机在通过使上述操作面产生超声波频带的固有振动的驱动信号驱动上述振动元件时,根据针对上述操作面的操作输入的位置的移动量,来以切换上述固有振动的强度的方式驱动上述振动元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3/076077 WO2015045063A1 (ja) | 2013-09-26 | 2013-09-26 | 駆動制御装置、電子機器、及び駆動制御方法 |
JPPCT/JP2013/076077 | 2013-09-26 | ||
PCT/JP2014/064394 WO2015045482A1 (ja) | 2013-09-26 | 2014-05-30 | 駆動制御装置、電子機器、及び駆動制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579930A true CN105579930A (zh) | 2016-05-11 |
CN105579930B CN105579930B (zh) | 2019-04-16 |
Family
ID=52742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53294.2A Active CN105579930B (zh) | 2013-09-26 | 2014-05-30 | 驱动控制装置、电子设备以及驱动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120484B2 (zh) |
JP (1) | JP6128227B2 (zh) |
CN (1) | CN105579930B (zh) |
WO (2) | WO2015045063A1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33245A (zh) * | 2017-04-18 | 2018-11-02 | 成都吉锐时代触摸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超声波传播自动消除温差漂移的方法 |
CN109643164A (zh) * | 2016-08-31 | 2019-04-16 | 索尼公司 | 信号处理装置、信号处理方法、程序以及电子器件 |
CN110147176A (zh) * | 2019-05-13 | 2019-08-2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触摸屏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CN112882573A (zh) * | 2021-02-10 | 2021-06-0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振动模组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 |
WO2021119931A1 (zh) * | 2019-12-16 | 2021-06-24 |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电机振动信号的计算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WO2021119932A1 (zh) * | 2019-12-16 | 2021-06-24 |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电机振动信号的生成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CN114320078A (zh) * | 2021-11-30 | 2022-04-12 | 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滑动触摸的玻璃升降开关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BR112014020341B1 (pt) | 2013-09-26 | 2021-10-19 | Fujitsu Limited | Aparelho de controle de acionamento, dispositivo eletrônico e método de controle de acionamento |
US9594429B2 (en) | 2014-03-27 | 2017-03-14 | Apple Inc. | Adjusting the level of acoustic and haptic output in haptic devices |
FR3029435B1 (fr) * | 2014-12-08 | 2019-11-15 | Institut Polytechnique De Grenoble | Dispositif vibrant comportant des reflecteurs mecaniques encastres pour definir une zone active de propagation de modes de plaque et appareil mobile comportant le dispositif |
EP3282344A4 (en) * | 2015-04-09 | 2018-04-11 | Fujitsu Limited | Drive control device, electronic equipment, drive control program, and drive control method |
CN107430454B (zh) * | 2015-04-09 | 2020-12-2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驱动控制装置、电子设备、驱动控制程序、以及驱动控制方法 |
CN107533408B (zh) | 2015-04-21 | 2020-05-0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电子设备 |
WO2016178273A1 (ja) * | 2015-05-01 | 2016-11-10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駆動制御装置、電子機器、駆動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駆動制御方法 |
JP6477305B2 (ja) * | 2015-07-03 | 2019-03-06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及び、押圧検出プログラム |
US20170024010A1 (en) | 2015-07-21 | 2017-01-26 | Apple Inc. | Guidance device for the sensory impaired |
US20170060241A1 (en) * | 2015-08-26 | 2017-03-02 | Fujitsu Ten Limited | Input device, display device, method of controlling input device, and program |
JP6598299B2 (ja) * | 2015-10-16 | 2019-10-30 | 公立大学法人公立はこだて未来大学 | タッチパネルユニットおよび操作入力方法 |
US10585480B1 (en) | 2016-05-10 | 2020-03-10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n input device having a haptic engine |
US10649529B1 (en) | 2016-06-28 | 2020-05-12 | Apple Inc. | Modification of user-perceived feedback of an input device using acoustic or haptic output |
US10845878B1 (en) | 2016-07-25 | 2020-11-24 | Apple Inc. | Input device with tactile feedback |
US10372214B1 (en) * | 2016-09-07 | 2019-08-06 | Apple Inc. | Adaptable user-selectable input area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
US10437359B1 (en) | 2017-02-28 | 2019-10-08 | Apple Inc. | Stylus with external magnetic influence |
US10775889B1 (en) | 2017-07-21 | 2020-09-15 | Apple Inc. | Enclosure with locally-flexible regions |
US10768747B2 (en) | 2017-08-31 | 2020-09-08 | Apple Inc. | Haptic realignment cues for touch-input displays |
US11054932B2 (en) | 2017-09-06 | 2021-07-06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touch sensor, force sensor, and haptic actuator in an integrated module |
US10556252B2 (en) | 2017-09-20 | 2020-02-11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tuned resonance haptic actuation system |
US10768738B1 (en) | 2017-09-27 | 2020-09-08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haptic actuator with magnetic augmentation |
JP6879265B2 (ja) * | 2018-05-23 | 2021-06-02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電子機器 |
US10942571B2 (en) | 2018-06-29 | 2021-03-09 | Apple Inc. | Laptop computing device with discrete haptic regions |
US10936071B2 (en) | 2018-08-30 | 2021-03-02 | Apple Inc. |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haptic rotatable input |
JP7072995B2 (ja) * | 2018-09-12 | 2022-05-23 |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 操作装置 |
US10613678B1 (en) | 2018-09-17 | 2020-04-07 | Apple Inc. | Input device with haptic feedback |
US10966007B1 (en) | 2018-09-25 | 2021-03-30 | Apple Inc. | Haptic output system |
JP7222216B2 (ja) * | 2018-10-29 | 2023-02-15 |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 運転支援装置 |
US11397497B2 (en) * | 2019-04-04 | 2022-07-26 | Knowles Electonics,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tactile interaction based on surface variations of a tactile interface |
US11024135B1 (en) | 2020-06-17 | 2021-06-01 | Apple Inc.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haptic button assembly |
JP7535163B1 (ja) | 2023-08-07 | 2024-08-15 |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238222A (ja) * | 2009-03-12 | 2010-10-21 | Ricoh Co Ltd |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これを含む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及びタッチパネル装置の制御方法 |
CN102246127A (zh) * | 2008-12-09 | 2011-11-16 | 京瓷株式会社 | 输入设备 |
US20120154328A1 (en) * | 2009-08-27 | 2012-06-21 | Kyocera Corporation | Input apparatus |
JP2012243189A (ja) * | 2011-05-23 | 2012-12-10 | Tokai Rika Co Ltd | 入力装置 |
WO2013114844A1 (ja) * | 2012-02-03 | 2013-08-08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触覚提示装置および触覚提示装置の駆動方法、駆動プログラ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229162B2 (ja) | 2002-01-28 | 2009-02-25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タクタイル・フィードバック機能を持つ携帯型機器 |
JP2003288158A (ja) | 2002-01-28 | 2003-10-10 | Sony Corp | タクタイル・フィードバック機能を持つ携帯型機器 |
JP2003337649A (ja) | 2002-05-20 | 2003-11-28 | Sony Corp | 入力方法及び入力装置 |
EP1505484B1 (en) | 2002-05-16 | 2012-08-15 | Sony Corporation | Inputting method and inputting apparatus |
JP4210936B2 (ja) | 2004-07-08 | 2009-01-21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るプログラム |
JP2010231609A (ja) | 2009-03-27 | 2010-10-14 | Hitachi Maxell Ltd | 触感呈示装置及び方法 |
JP2011048832A (ja) * | 2010-08-27 | 2011-03-10 | Kyocera Corp | 入力装置 |
US9032335B2 (en) * | 2012-08-14 | 2015-05-12 | Christopher V. Beckman | User interface techniques reducing the impact of movements |
US9196134B2 (en) * | 2012-10-31 | 2015-11-24 | Immersion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mulating surface features on a user interface with haptic effects |
US9330544B2 (en) * | 2012-11-20 | 2016-05-03 | Immersion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mulated physical interactions with haptic effects |
BR112014020341B1 (pt) | 2013-09-26 | 2021-10-19 | Fujitsu Limited | Aparelho de controle de acionamento, dispositivo eletrônico e método de controle de acionamento |
-
2013
- 2013-09-26 WO PCT/JP2013/076077 patent/WO201504506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
- 2014-05-30 WO PCT/JP2014/064394 patent/WO201504548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5-30 JP JP2015538940A patent/JP6128227B2/ja active Active
- 2014-05-30 CN CN201480053294.2A patent/CN105579930B/zh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3-24 US US15/079,496 patent/US10120484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46127A (zh) * | 2008-12-09 | 2011-11-16 | 京瓷株式会社 | 输入设备 |
JP2010238222A (ja) * | 2009-03-12 | 2010-10-21 | Ricoh Co Ltd |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これを含む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及びタッチパネル装置の制御方法 |
US20120154328A1 (en) * | 2009-08-27 | 2012-06-21 | Kyocera Corporation | Input apparatus |
JP2012243189A (ja) * | 2011-05-23 | 2012-12-10 | Tokai Rika Co Ltd | 入力装置 |
WO2013114844A1 (ja) * | 2012-02-03 | 2013-08-08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触覚提示装置および触覚提示装置の駆動方法、駆動プログラム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43164A (zh) * | 2016-08-31 | 2019-04-16 | 索尼公司 | 信号处理装置、信号处理方法、程序以及电子器件 |
CN109643164B (zh) * | 2016-08-31 | 2022-05-03 | 索尼公司 | 信号处理装置、信号处理方法、程序以及电子器件 |
US11334160B2 (en) | 2016-08-31 | 2022-05-17 | Sony Corporation |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
CN108733245A (zh) * | 2017-04-18 | 2018-11-02 | 成都吉锐时代触摸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超声波传播自动消除温差漂移的方法 |
CN110147176A (zh) * | 2019-05-13 | 2019-08-2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触摸屏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WO2021119931A1 (zh) * | 2019-12-16 | 2021-06-24 |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电机振动信号的计算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WO2021119932A1 (zh) * | 2019-12-16 | 2021-06-24 |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电机振动信号的生成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CN112882573A (zh) * | 2021-02-10 | 2021-06-0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振动模组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 |
CN112882573B (zh) * | 2021-02-10 | 2024-07-0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振动模组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 |
CN114320078A (zh) * | 2021-11-30 | 2022-04-12 | 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滑动触摸的玻璃升降开关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60209979A1 (en) | 2016-07-21 |
JP6128227B2 (ja) | 2017-05-17 |
WO2015045482A1 (ja) | 2015-04-02 |
US10120484B2 (en) | 2018-11-06 |
CN105579930B (zh) | 2019-04-16 |
WO2015045063A1 (ja) | 2015-04-02 |
JPWO2015045482A1 (ja) | 2017-03-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579930A (zh) | 驱动控制装置、电子设备以及驱动控制方法 | |
CN104662495A (zh) | 驱动控制装置、电子设备以及驱动控制方法 | |
US10146356B2 (en)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tate of touch screen, touch screen, and portable touch terminal | |
KR101642149B1 (ko) | 터치스크린을 구비한 휴대용 단말기의 햅틱 피드백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
US9836270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the display and audio component based on the orientation of the display for a portable device | |
US9342148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for generating vibrations in response to touch operation | |
EP3088990B1 (en) | Tactile sensation providing device | |
KR102145568B1 (ko) | 동작 명령 안내 기능을 가지는 가요성 표시 장치 및 그 방법 | |
US20150205368A1 (en) | Dynamic tactile interface | |
EP2940855A1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vibrations | |
CN104461323A (zh)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
US10496172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ptic feedback | |
CN107077198B (zh) | 电子设备 | |
JP2014102660A (ja) | 操作支援システム、操作支援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
KR101971982B1 (ko) | 터치 감지 및 터치압력 감지가 가능한 장치 및 제어방법 | |
CN104285205A (zh) | 触控面板器件和触控面板器件的控制方法 | |
EP3379390A1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 |
US9715305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and verification method | |
EP3282344A1 (en) | Drive control device, electronic equipment, drive control program, and drive control method | |
CN105511678A (zh) | 应用界面单手操控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 |
KR20120010683A (ko) |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 |
EP3236452B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deformation of flexible screen | |
EP3683660A1 (en) | Control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of electronic device | |
US9552156B2 (en) | Method for operating soft keyboard of touching device and the same touching device | |
US20200142492A1 (en) | Haptic effects using a high bandwidth thin actuation syste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