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30454B - 驱动控制装置、电子设备、驱动控制程序、以及驱动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驱动控制装置、电子设备、驱动控制程序、以及驱动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30454B
CN107430454B CN201580078293.8A CN201580078293A CN107430454B CN 107430454 B CN107430454 B CN 107430454B CN 201580078293 A CN201580078293 A CN 201580078293A CN 107430454 B CN107430454 B CN 1074304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put
mode
drive control
input field
vib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829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30454A (zh
Inventor
远藤康浩
德康·冯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4304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304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304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304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6Input arrangements with force or tactile feedback as computer generated output to the u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5Scrolling or pann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9/00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 H04M19/02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providing ringing current or supervisory tones, e.g. dialling tone or busy tone
    • H04M19/04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providing ringing current or supervisory tones, e.g. dialling tone or busy tone the ringing-current being generated at the subst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1
    • G06F2203/014Force feedback applied to GUI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9Textured surface identifying touch areas, e.g. overlay structure for a virtual keyboar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使用的便利性良好的驱动控制装置。驱动控制装置是对包括配设在显示部的显示面侧且具有操作面的上面板、检测在操作面进行的操作输入的坐标的坐标检测部、以及使操作面产生振动的振动元件的电子设备的振动元件进行驱动的驱动控制装置,包括:储存部,将显示于显示部的能够滚动的图像的图像数据且是具有输入规定信息的输入栏的图像数据、表示图像上的输入栏的位置的位置数据、以及输入到输入栏的输入数据建立关联而进行储存;以及驱动控制部,是若在上面板进行滚动操作,则以在操作面产生超声波段的固有振动的驱动信号驱动振动元件的驱动控制部,并在没有瑕疵的输入栏显示于显示部时以第一模式驱动振动元件,在有瑕疵的输入栏不显示于显示部时以第二模式驱动振动元件。

Description

驱动控制装置、电子设备、驱动控制程序、以及驱动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驱动控制装置、电子设备、驱动控制程序、以及驱动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有一种输入辅助装置,是具备显示单元以及输入单元,并具备将在上述输入单元中输入的信息输出给上述显示单元的控制单元的输入辅助装置,该输入辅助装置具备在上述控制单元检测到输出至上述显示单元的输入画面上的输入栏的选择的情况下,对上述显示单元向前面层输出具有透过性的按键输入画面的单元。输入辅助装置还具备基于在上述按键输入画面中选择出的按键来显示字符的单元;和在判定为针对上述输入栏的输入完成的情况下,结束对上述输入栏的字符输入,并且结束向上述按键输入画面的前面层的输出的单元(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26140号公报
然而,由于以往的输入辅助装置例如在利用者输入数据后通过滚动操作使图像滚动时,不能够通过触感向利用者通知有漏输入、或者输入的数据的错误等,所以使用的便利性并不良好。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使用的便利性良好的驱动控制装置、电子设备、驱动控制程序、以及驱动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驱动控制装置是对包括显示部、配设在上述显示部的显示面侧且具有操作面的上面板、检测在上述操作面进行的操作输入的坐标的坐标检测部、以及在上述操作面产生振动的振动元件的电子设备的上述振动元件进行驱动的驱动控制装置,包括:储存部,使显示于上述显示部的能够滚动的图像的图像数据且是具有输入规定信息的输入栏的图像数据、表示上述图像上的上述输入栏的位置的位置数据、以及输入到上述输入栏的输入数据建立关联而进行储存;运算部,基于由上述坐标检测部检测到的坐标,求出在上述操作面进行的滚动操作的操作量以及操作方向;判定部,判定被输入到上述输入栏的输入数据的瑕疵的有无;以及驱动控制部,是若在上述上面板进行滚动操作,则以在上述操作面产生超声波段的固有振动的驱动信号驱动上述振动元件的驱动控制部,并基于通过上述运算部求出的上述滚动操作的操作量以及操作方向、通过上述判定部判定出的上述瑕疵的有无、以及上述位置数据,在没有上述瑕疵的上述输入栏显示于上述显示部时以第一模式驱动上述振动元件,在有上述瑕疵的上述输入栏不显示于上述显示部时以第二模式驱动上述振动元件。
能够提供使用的便利性良好的驱动控制装置、电子设备、驱动控制程序、以及驱动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的A-A向视剖面的图。
图4是表示通过超声波段的固有振动而在上面板产生的驻波中的、形成为与上面板的短边平行的波头的图。
图5是说明通过使电子设备的上面板产生的超声波段的固有振动,而对进行操作输入的指尖施加的动摩擦力发生变化的样子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的构成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的显示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能够滚动的图像的整体的图。
图9是表示储存于存储器的数据的图。
图10是表示储存于存储器的数据的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的操作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的操作的其它一个例子的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的动作例的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的动作例的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的动作例的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的驱动控制部所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电子设备的动作例的图。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电子设备的动作例的图。
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电子设备的动作例的图。
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电子设备的动作例的图。
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1以及2的变形例的电子设备的剖面的图。
图22是表示实施方式1以及2的变形例的电子设备的图。
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1以及2的变形例的电子设备的触摸板的剖面的图。
图24是表示实施方式1以及2的变形例的电子设备的动作状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应用了本发明的驱动控制装置、电子设备、驱动控制程序、以及驱动控制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100的立体图。
作为一个例子,电子设备100是将触摸面板作为输入操作部的智能手机终端机、或者平板型计算机。由于电子设备100只要是将触摸面板作为输入操作部的设备即可,所以例如也可以是如移动信息终端机、或者ATM(Automatic Teller Machine:自动取款机)那样设置在特定的场所而被利用的设备。另外,电子设备100也可以是设置在汽车或者摩托车等车辆或者移动体的导航系统或者各种控制器等设备。
电子设备100的输入操作部101在触摸面板之下配设有显示面板,在显示面板显示基于GUI(Graphic User Interface:图形用户接口)的各种按钮102A、或者滑块102B等(以下,称为GUI操作部102)。
电子设备100的利用者通常为了操作GUI操作部102而以指尖接触输入操作部101。
接下来,使用图2,对电子设备100的具体构成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100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100的A-A向视剖面的图。其中,在图2以及图3中,如图示那样定义作为正交坐标系的XYZ坐标系。
电子设备100包括壳体110、上面板120、双面胶带130、振动元件140、触摸面板150、显示面板160、以及基板170。
壳体110例如是树脂制,如图3所示在凹部110A配设基板170、显示面板160、以及触摸面板150,并且通过双面胶带130与上面板120粘合。
上面板120是俯视时为长方形的薄平板状的部件,由透明的玻璃、或者聚碳酸酯那样的强化塑料制成。上面板120的表面(Z轴正方向侧的面)是电子设备100的利用者进行操作输入的操作面的一个例子。
上面板120在Z轴负方向侧的面粘合振动元件140,且俯视时的四边通过双面胶带130与壳体110粘合。其中,双面胶带130只要能够将上面板120的四边与壳体110粘合即可,不需要如图3所示为矩形环状。
在上面板120的Z轴负方向侧配设有触摸面板150。上面板120为了保护触摸面板150的表面而设置。此外,也可以在上面板120的表面进一步设置其它的面板或者保护膜等。
上面板120在Z轴负方向侧的面粘合了振动元件140的状态下,因被振动元件140驱动而振动。在实施方式1中,使上面板120以上面板120的固有振动频率振动,使上面板120产生驻波。但是,由于在上面板120粘合有振动元件140,所以实际上优选在考虑了振动元件140的重量等的基础上,决定固有振动频率。
振动元件140在上面板120的Z轴负方向侧的面中,在Y轴正方向侧沿着向X轴方向伸延的短边粘合。振动元件140只要是能够产生超声波段的振动的元件即可,例如,能够使用包含压电式元件那样的压电元件的元件。
振动元件140根据从后述的驱动控制部输出的驱动信号被驱动。振动元件140产生的振动的振幅(强度)以及频率根据驱动信号来设定。另外,振动元件140的开/关由驱动信号控制。
其中,超声波段例如是指大约20kHz以上的频带。在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100中,由于振动元件140振动的频率与上面板120的振动频率相等,所以振动元件140被驱动信号驱动为以上面板120的固有振动频率进行振动。
触摸面板150被配设在显示面板160之上(Z轴正方向侧)、上面板120之下(Z轴负方向侧)。触摸面板150是检测电子设备100的利用者与上面板120接触的位置(以下,称为操作输入的位置)的坐标检测部的一个例子。
在处于触摸面板150之下的显示面板160显示基于GUI的各种按钮等(以下,称为GUI操作部)。因此,电子设备100的利用者通常为了操作GUI操作部而以指尖接触上面板120。
触摸面板150只要是能够检测利用者对上面板120的操作输入的位置的坐标检测部即可,例如只要是静电电容型或者电阻膜型的坐标检测部即可。这里,对触摸面板150是静电电容型的坐标检测部的方式进行说明。即使在触摸面板150与上面板120之间有缝隙,静电电容型的触摸面板150也能够检测出对上面板120的操作输入。
另外,这里对在触摸面板150的输入面侧配设上面板120的方式进行说明,但上面板120也可以与触摸面板150一体。该情况下,触摸面板150的表面成为图2以及图3所示的上面板120的表面,构建操作面。另外,也可以是省去了图2以及图3所示的上面板120的构成。该情况下,触摸面板150的表面也构建操作面。另外,该情况下,只要使具有该操作面的部件以该部件的固有振动进行振动即可。
另外,在触摸面板150为静电电容型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上面板120之上配设触摸面板150。该情况下,触摸面板150的表面也构建操作面。另外,在触摸面板150为静电电容型的情况下,也可以是省去了图2以及图3所示的上面板120的构成。该情况下,触摸面板150的表面也构建操作面。另外,此时,只要使具有操作面的部件以该部件的固有振动进行振动即可。
显示面板160例如只要是液晶显示面板或者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面板等能够显示图像的显示部即可。显示面板160在壳体110的凹部110A的内部,通过省略图示的保持件等被设置在基板170之上(Z轴正方向侧)。
显示面板160通过后述的驱动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进行驱动控制,根据电子设备100的动作状况,显示GUI操作部、图像、文字、符号、图形等。
基板170被配设在壳体110的凹部110A的内部。在基板170之上配设有显示面板160以及触摸面板150。显示面板160以及触摸面板150通过省略图示的保持件等被固定于基板170以及壳体110。
在基板170,除了后述的驱动控制装置之外,还安装有电子设备100的驱动所需要的各种电路等。
对以上那样的构成的电子设备100而言,若利用者的手指与上面板120接触并检测到指尖的移动,则安装于基板170的驱动控制部驱动振动元件140,使上面板120以超声波段的频率振动。该超声波段的频率是包含上面板120和振动元件140的共振系统的共振频率,使上面板120产生驻波。
电子设备100通过使超声波段的驻波产生,来通过上面板120向利用者提供触感。
接下来,使用图4,对使上面板120产生的驻波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通过超声波段的固有振动而在上面板120产生的驻波中的形成为与上面板120的短边平行的波头的图,图4的(A)是侧视图,(B)是立体图。在图4的(A)、(B)中,定义与图2以及图3相同的XYZ坐标。此外,在图4的(A)、(B)中,为了容易理解,夸张地示出驻波的振幅。另外,在图4的(A)、(B)中省略振动元件140。
若使用上面板120的杨氏模量E、密度ρ、泊松比δ、长边尺寸l、厚度t、以及在长边方向存在的驻波的周期数k,则上面板120的固有振动频率(共振频率)f由下式(1)、(2)表示。由于驻波以1/2周期单位具有相同的波形,所以周期数k取相隔0.5的值,为0.5、1、1.5、2……。
[式1]
Figure BDA0001418999130000071
[式2]
f=αk2 (2)
其中,式(2)的系数α是将式(1)中的k2以外的系数集中表示的系数。
作为一个例子,图4的(A)、(B)所示的驻波是周期数k为10的情况下的波形。例如,在作为上面板120而使用长边的长度l为140mm、短边的长度为80mm、厚度t为0.7mm的Gorilla(注册商标)玻璃的情况下,在周期数k为10的情况下,固有振动频率f为33.5[kHz]。该情况下,只要使用频率为33.5[kHz]的驱动信号即可。
上面板120是平板状的部件,若驱动振动元件140(参照图2以及图3)而使其产生超声波段的固有振动,则通过如图4的(A)、(B)所示那样挠曲,从而在表面产生驻波。
此外,这里对一个振动元件140在上面板120的Z轴负方向侧的面中,在Y轴正方向侧沿着向X轴方向伸延的短边粘合的方式进行说明,但也可以使用两个振动元件140。在使用两个振动元件140的情况下,只要在上面板120的Z轴负方向侧的面中,在Y轴负方向侧沿着向X轴方向伸延的短边粘合另一个振动元件140即可。在这种情况下,两个振动元件140只要被配设为以上面板120的与两个短边平行的中心线为对称轴而轴对称即可。
另外,在驱动两个振动元件140的情况下,在周期数k为整数的情况下只要以同一相位进行驱动即可,在周期数k为小数(包含整数部和小数部的数)的情况下只要以相反相位进行驱动即可。
接下来,使用图5,对使电子设备100的上面板120产生的超声波段的固有振动进行说明。
图5是说明通过使电子设备100的上面板120产生的超声波段的固有振动,而对进行操作输入的指尖施加的动摩擦力发生变化的样子的图。在图5的(A)、(B)中,利用者以指尖接触上面板120,并且进行使手指从上面板120的里侧沿着箭头向近前侧移动的操作输入。其中,振动的开/关通过对振动元件140(参照图2以及图3)进行开/关来进行。
另外,在图5的(A)、(B)中,在上面板120的进深方向,以灰色示出在振动关闭的期间手指接触的范围,并以白色示出在振动打开的期间手指接触的范围。
虽然如图4所示在上面板120的整体产生超声波段的固有振动,但在图5的(A)、(B)示出在利用者的手指从上面板120的里侧向近前侧移动的期间切换振动的开/关的动作模式。
因此,在图5的(A)、(B)中,在上面板120的进深方向,以灰色示出在振动关闭的期间手指接触的范围,并以白色示出在振动打开的期间手指接触的范围。
在图5的(A)所示的动作模式中,当利用者的手指处于上面板120的里侧时振动关闭,在使手指向近前侧移动的中途振动打开。
另一方面,在图5的(B)所示的动作模式中,当利用者的手指处于上面板120的里侧时振动打开,在使手指向近前侧移动的中途振动关闭。
这里,若在上面板120产生超声波段的固有振动,则在上面板120的表面与手指之间夹有因挤压效应(squeeze effect)引起的空气层,以手指描画上面板120的表面时的动摩擦系数降低。
因此,在图5的(A)中,在上面板120的里侧以灰色示出的范围,施加给指尖的动摩擦力大,在上面板120的近前侧以白色示出的范围,施加给指尖的动摩擦力变小。
因此,若振动打开,则如图5的(A)所示那样对上面板120进行操作输入的利用者感知到施加给指尖的动摩擦力的降低,察觉到指尖的易滑。此时,在由于上面板120的表面更光滑,而动摩擦力降低时,利用者感觉为在上面板120的表面存在凹部。
另一方面,在图5的(B)中,在上面板120的里侧以白色示出的范围,施加给指尖的动摩擦力小,在上面板120的近前侧以灰色示出的范围,施加给指尖的动摩擦力变大。
因此,若振动关闭,则如图5的(B)所示那样对上面板120进行操作输入的利用者感知施加给指尖的动摩擦力的增大,察觉到指尖的滑动困难、或者挂住的感觉。而且,由于指尖变得不容易滑动,所以在动摩擦力变高时,感觉为在上面板120的表面存在凸部。
根据以上,在图5的(A)和(B)的情况下,利用者能够通过指尖感受到凹凸。像这样人感知凹凸的内容例如记载于“触感デザインのための印刷物転写法とSticky-bandIllusion”(第11次测量自动控制学会系统集成部门演讲会论文集(SI2010,仙台)____174-177,2010-12)。另外,也记载于“Fishbone Tactile Illusion”(日本拟真技术学会第10次大会论文集(2005年9月))。
此外,这里对切换振动的开/关的情况下的动摩擦力的变化进行了说明,这在使振动元件140的振幅(强度)变化的情况下也相同。
接下来,使用图6,对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100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100的构成的图。
电子设备100包含振动元件140、放大器141、触摸面板150、驱动IC(IntegratedCircuit:集成电路)151、显示面板160、驱动IC161、控制部200、正弦波发生器310、以及振幅调制器320。
控制部200具有应用处理器220、通信处理器230、驱动控制部240、以及存储器250。控制部200例如由IC芯片实现。
另外,驱动控制部240、存储器250、应用处理器220、正弦波发生器310、以及振幅调制器320构建驱动控制装置300。此外,在驱动控制装置300只要包含有应用处理器220中的滚动程度运算部即可。滚动程度运算部是应用处理器220中的、对滚动操作的操作量以及操作方向进行运算的部分。
此外,这里对通过一个控制部200实现应用处理器220、通信处理器230、驱动控制部240、以及存储器250的方式进行说明,但驱动控制部240也可以在控制部200的外部作为其它的IC芯片或者处理器而设置。该情况下,储存于存储器250的数据中的驱动控制部240的驱动控制所需要的数据只要储存于与存储器250不同的存储器,并设在驱动控制装置300的内部即可。
在图6中,省略壳体110、上面板120、双面胶带130、以及基板170(参照图2)。另外,这里对放大器141、驱动IC151、驱动IC161、驱动控制部240、存储器250、正弦波发生器310、以及振幅调制器320进行说明。
放大器141被配设在驱动控制装置300与振动元件140之间,放大从驱动控制装置300输出的驱动信号来驱动振动元件140。
驱动IC151与触摸面板150连接,检测表示有对触摸面板150的操作输入的位置的位置数据,并将位置数据输出给控制部200。结果,位置数据被输入到应用处理器220和驱动控制部240。其中,位置数据被输入到驱动控制部240等效于位置数据被输入到驱动控制装置300。
驱动IC161与显示面板160连接,将从驱动控制装置300输出的描绘数据输入到显示面板160,使显示面板160显示基于描绘数据的图像。由此,在显示面板160显示基于描绘数据的GUI操作部或者图像等。
应用处理器220进行对电子设备100的各种应用程序加以执行的处理。另外,应用处理器220基于由触摸面板150检测到的位置数据的变化,对滚动操作的操作量以及操作方向进行运算。
应用处理器220基于表示检测到的滚动操作的操作量以及操作方向的数据,当在上面板120进行滚动操作时,对显示于显示面板160的图像进行滚动。在应用处理器220对显示于显示面板160的图像进行滚动时,也可以在上面板120有因滚动操作的惯性所带来的滚动。
另外,应用处理器220将表示检测到的滚动操作的操作量以及操作方向的数据输入给驱动控制部240。应用处理器220是滚动程度运算部的一个例子。此外,驱动控制部240也可以基于由触摸面板150检测到的位置数据的变化来对滚动操作的操作量以及操作方向进行运算。
通信处理器230执行电子设备100为了进行3G(Generation)、4G(Generation)、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WiFi等通信所需要的处理。
驱动控制部240在两个规定的条件齐备的情况下,将振幅数据输出给振幅调制器320。振幅数据是表示用于对振动元件140的驱动所使用的驱动信号的强度进行调整的振幅值的数据。振幅值根据位置数据的随时间的变化程度设定。这里,使用利用者的指尖沿着上面板120的表面移动的速度,作为位置数据的随时间的变化程度。利用者的指尖的移动速度由驱动控制部240基于从驱动IC151输入的位置数据的随时间的变化程度计算。
作为一个例子,实施方式1的驱动控制装置300为了不管指尖的移动速度如何都使利用者从指尖感知的触感恒定,而移动速度越高则越减小振幅值,移动速度越低则越增大振幅值。
对这样的表示振幅值的振幅数据与移动速度的关系进行表示的第一数据被储存于存储器250。
此外,这里对使用第一数据来设定与移动速度对应的振幅值的方式进行说明,但也可以使用下式(3)来计算振幅值A。移动速度越高则利用式(3)计算出的振幅值A越小,移动速度越低则该振幅值A越大。
[式3]
Figure BDA0001418999130000111
这里,A0是振幅的基准值,V是指尖的移动速度,a是规定的常数。在使用式(3)计算振幅值A的情况下,只要将表示式(3)的数据、和表示振幅的基准值A0及规定的常数a的数据储存于存储器250即可。
另外,实施方式1的驱动控制装置300在利用者的指尖沿着上面板120的表面移动时,为了使施加给指尖的动摩擦力变化而使上面板120振动。由于动摩擦力在指尖移动时产生,所以驱动控制部240在移动速度变为规定的阈值速度以上时,使振动元件140振动。移动速度变为规定的阈值速度以上是第一个规定的条件。
因此,驱动控制部240输出的振幅数据所示出的振幅值在移动速度小于规定的阈值速度时为零,若移动速度变为规定的阈值速度以上,则与移动速度对应地被设定为规定的振幅值。在移动速度为规定的阈值速度以上时,移动速度越高则越小地设定振幅值,移动速度越低则越大地设定振幅值。
另外,实施方式1的驱动控制装置300在进行操作输入的指尖的位置处于应该使振动产生的规定的区域内的情况下,将振幅数据输出给振幅调制器320。进行操作输入的指尖的位置处于应该使振动产生的规定的区域内是第二个规定条件。
基于进行操作输入的指尖的位置是否处于应该使振动产生的规定的区域的内部来判定进行操作输入的指尖的位置是否处于应该使振动产生的规定的区域内。
这里,显示于显示面板160的GUI操作部、显示图像的区域、或者表示页面整体的区域等显示面板160上的位置根据表示该区域的区域数据来确定。区域数据在全部的应用程序中,关于显示于显示面板160的全部的GUI操作部、显示图像的区域、或者表示页面整体的区域而存在。
因此,作为第二个规定条件,在判定进行操作输入的指尖的位置是否处于应该使振动产生的规定的区域内时,与电子设备100启动的应用程序的种类有关。这是因为根据应用程序的种类,显示面板160的显示不同。
另外,这是因为根据应用程序的种类,使与上面板120的表面接触的指尖移动的操作输入的种类不同。作为使与上面板120的表面接触的指尖移动的操作输入的种类,例如在操作GUI操作部时,有所谓的轻击操作。轻击操作是使指尖沿着上面板120的表面,如轻弹(进行快拍)那样移动比较短的距离的操作。
另外,在翻页的情况下,例如进行刷动(swipe)操作。刷动操作是使指尖沿着上面板120的表面如扫动那样移动比较长的距离的操作。刷动操作除了进行翻页的情况之外,例如也在翻照片的情况下进行。另外,在使GUI操作部的滑块(参照图1的滑块102B)滑动的情况下,进行拖动滑块的拖动操作。
如这里作为一个例子而列举的轻击操作、刷动操作、以及拖动操作那样,使与上面板120的表面接触的指尖移动的操作输入根据应用程序的显示的种类而分开使用。因此,在判定进行操作输入的指尖的位置是否处在应该使振动产生的规定的区域内时,与电子设备100启动的应用程序的种类有关。
驱动控制部240使用区域数据,判定从驱动IC151输入的位置数据所示出的位置是否处在应该使振动产生的规定的区域的内部。
将表示应用程序的种类的数据、表示进行操作输入的GUI操作部等的区域数据、以及表示振动模式的模式数据建立了关联的第二数据被储存于存储器250。
另外,驱动控制部240为了对从驱动IC151向驱动控制装置300输入位置数据起到基于该位置数据计算出驱动信号为止的需要时间的期间中的指尖的位置的变化量进行插值,而进行以下的处理。
驱动控制装置300每隔规定的控制周期进行运算。这对于驱动控制部240也相同。因此,若将从驱动IC151向驱动控制装置300输入位置数据起到驱动控制部240基于该位置数据计算出驱动信号为止的需要时间设为Δt,则需要时间Δt与控制周期相等。
这里,指尖的移动速度能够作为以从驱动IC151输入到驱动控制装置300的位置数据所表示的点(x1,y1)为起点,并以经过了需要时间Δt之后的指尖的位置为终点(x2,y2)的向量的速度而求出。
驱动控制部240通过求出以从驱动IC151输入到驱动控制装置300的位置数据所示出的点(x2,y2)为起点,并以经过了需要时间Δt之后的指尖的位置为终点(x3,y3)的向量,来推断经过需要时间Δt后的坐标(x3,y3)。
在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100中,通过如上述那样推断经过需要时间Δt后的坐标,来对需要时间Δt的期间中的指尖的位置的变化量进行插值。
这样的推断经过需要时间Δt后的坐标的运算由驱动控制部240进行。驱动控制部240判定推断坐标是否处在应该使振动产生的规定的区域的内部,并在处于应该使振动产生的规定的区域的内部的情况下使振动产生。因此,第二个规定的条件是推断坐标处在应该使振动产生的规定的区域的内部。
根据以上,驱动控制部240为了向振幅调制器320输出振幅数据所需要的两个规定的条件是指尖的移动速度为规定的阈值速度以上、和推断坐标处在应该使振动产生的规定的区域的内部。
驱动控制部240在指尖的移动速度为规定的阈值速度以上、且推断坐标处在应该使振动产生的规定的区域的内部的情况下,从存储器250读出表示与移动速度对应的振幅值的振幅数据,并输出给振幅调制器320。
存储器250储存:对表示振幅值的振幅数据与移动速度的关系进行表示的第一数据;以及使表示应用程序的种类的数据、表示进行操作输入的GUI操作部等的区域数据、以及表示振动模式的模式数据相关联的第二数据。
另外,存储器250储存应用处理器220执行应用程序所需要的数据及程序、以及通信处理器230进行通信处理所需要的数据及程序等。
正弦波发生器310产生生成用于使上面板120以固有振动频率振动的驱动信号所需要的正弦波。例如,在使上面板120以33.5[kHz]的固有振动频率f振动的情况下,正弦波的频率为33.5[kHz]。正弦波发生器310将超声波段的正弦波信号输入给振幅调制器320。
振幅调制器320使用从驱动控制部240输入的振幅数据,对从正弦波发生器310输入的正弦波信号的振幅进行调制而生成驱动信号。振幅调制器320仅对从正弦波发生器310输入的超声波段的正弦波信号的振幅进行调制,不对频率以及相位进行调制,生成驱动信号。
因此,振幅调制器320输出的驱动信号是仅对从正弦波发生器310输入的超声波段的正弦波信号的振幅进行了调制的超声波段的正弦波信号。此外,在振幅数据为零的情况下,驱动信号的振幅为零。这相当于振幅调制器320不输出驱动信号。
接下来,使用图7~图11,对储存于存储器250的数据、和能够滚动的图像数据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100的显示的一个例子的图。其中,在图7中,定义与图2~图4共用的XYZ坐标系。
在图7中,在显示面板160,在联系方式的编辑画面中,在输入栏400A1以及400A2分别以字母输入了姓(Fujitsu)以及名(Taro)。在输入栏400B1以及400B2分别以字母输入了城市名(Tokyo)以及国名(Japan)。另外,在输入栏400C1以及400C2分别输入有移动电话和家庭电话号码。
图8是表示能够滚动的图像的整体的图。图9以及图10是表示储存于存储器250的数据的图。
在图8示出能够滚动的图像500。能够滚动的图像500是对在显示面板160(参照图7)仅显示一部分501,且利用者通过进行滚动操作能够选择显示于显示面板160的区域的图像进行表示的图像数据。
图8所示的图像500中的一部分501被显示于图7所示的显示面板160。图像500的一部分501能够作为图像500的整体中的被显示于显示面板160的显示区域而捕捉。显示区域(一部分501)的坐标以UV坐标系的坐标值表示。
图像500是整体具有矩形形状的区域的图像数据,表示联系方式的编辑画面。在图像500显示有输入栏400A1、400A2、400B1、400B2、400C1、400C2、400D1、400D2。以下,将输入栏400A1、400A2、400B1、400B2、400C1、400C2、400D1、400D2记为输入栏400A1~400D2。
图8所示的图像500是以英语输入姓名、城市名、国名、电话号码、邮件地址、铃声、振动、以及其它个人信息的画面。在图8中,在输入栏400A1以及400A2分别以字母输入了姓(Fujitsu)以及名(Taro)。在输入栏400B1以及400B2分别以字母输入了城市名(Tokyo)以及国名(Japan)。另外,在输入栏400C1以及400C2分别输入有移动电话和家庭电话号码,在输入栏400D1以及400D2分别输入有自家和公司的邮件地址。
图8所示的XXX、YYY、ZZZ、○○○、△△△、□□□、×××是其它的个人信息,也可以有输入这些信息的输入栏。
图像500具有四个顶点AP1、AP2、AP3、AP4。四个顶点AP1、AP2、AP3、AP4的坐标表示能够滚动的图像的整体的区域。另外,表示连接四个顶点AP1、AP2、AP3、AP4的四条直线的式子是能够滚动的图像的四个端边,表示端部的坐标。
以UV坐标系定义图像500的二维坐标。UV坐标系将图8所示的图像500的坐标规定为表示显示内容的位置的坐标,U轴与X轴为同一方向,V轴与Y轴为同一方向。U轴与V轴分别与X轴以及Y轴相关联。
能够显示于显示面板160的区域是图像500的一部分501,若在上面板120进行Y轴方向的滚动操作,而图像500向V轴方向滚动,则一部分501的位置向V轴方向移动。一部分501的位置向V轴方向移动意味着图像500中的显示于显示面板160的显示区域向V轴方向移动。
这里,一部分501的U轴方向的宽度与图像500的U轴方向的宽度相等。因此,这里作为一个例子而示出的图像500不能够在U轴方向滚动,而仅能够在V轴方向滚动。
即,即使在上面板120进行X轴方向的滚动操作,图像500也不滚动,在上面板120进行了Y轴方向的滚动操作的情况下图像500向V轴方向滚动。
其中,只要根据是否处于与Y轴的伸延方向具有规定的角度的范围内来判断对上面板120的滚动操作是否为Y轴方向即可。规定的角度例如只要设定为±10度左右即可。
图像500具有连接顶点AP1与AP2的端部AP1-AP2、和连接顶点AP3与AP4的端部AP3-AP4。
图9所示的数据是使应用程序ID(Identification:身份识别号),图像数据、输入栏的坐标数据、以及输入数据建立了关联的数据。
应用程序ID是表示应用程序的种类的数据,在图9中示出ID1、ID2、ID3。应用程序ID所表示的应用程序包括智能手机终端机、或者平板型计算机、触摸面板设备、车载设备等能够利用的所有的应用程序,也包含电子邮件的编辑模式。
图像数据是能够滚动的图像的图像数据,表示image_1、image_2、image_3。图像数据是表示由于启动各种应用程序而显示于显示面板160的各种图像的数据。
输入栏的坐标数据是表示图8所示的输入栏400A1~400D2等那样的输入栏的在图像500的内部的坐标的数据,在图9中作为一个例子示出式f1~f3。式f1~f3是以函数形式表示输入栏存在的坐标的范围的数据,以表示图像500的二维坐标的UV坐标系定义。
U轴和V轴分别与X轴以及Y轴相关联。
输入数据是被输入到输入栏的数据,在图9中作为一个例子示出data_1、data_2、data_3。此外,对于未被输入数据的输入栏而言,不存在输入数据。
图10所示的数据是使滚动操作时的显示内容与振动模式建立了关联的数据。图10中示出在显示输入数据没有瑕疵的输入栏时、输入数据有瑕疵的输入栏处于显示区域时、以及输入数据有瑕疵的输入栏不在显示区域时这三种状态下分别使用的振动模式P1、P1、P2。
这里,输入数据的瑕疵例如是指如未在必须输入数据的输入栏输入数据、以及输入到输入栏的数据有错误等那样未对输入栏正确地输入数据。另外,数据有错误的状态例如相当于电话号码的位数不正确、以及邮件地址的字符数或者字符类型不满足需要的条件等。
输入数据没有瑕疵的输入栏处于显示区域时是指显示区域所包含的输入栏的数据没有瑕疵的状态。输入数据有瑕疵的输入栏处于显示区域时是指显示区域所包含的输入栏的数据有瑕疵的状态。另外,输入数据有瑕疵的输入栏不在显示区域时是指不包含于显示区域的输入栏的数据有瑕疵的状态。
若在显示面板160显示有输入数据没有瑕疵的输入栏时,在上面板120进行Y轴方向的滚动操作,则以振动模式P1驱动振动元件140。振动模式P1是产生振幅恒定的超声波段的固有振动的振动模式,是第一模式的一个例子。
若在显示面板160显示有输入数据有瑕疵的输入栏时,在上面板120进行Y轴方向的滚动操作,则以振动模式P1驱动振动元件140。显示有输入数据有瑕疵的输入栏时的振动模式P1是第三模式的一个例子。
振动模式P1是产生振幅恒定的超声波段的固有振动的振动模式。此外,关于显示有输入数据有瑕疵的输入栏时的振动模式P1与输入数据没有瑕疵的输入栏处于显示区域时的振动模式P1相同的理由将后述。
另外,若在显示面板160未显示输入数据有瑕疵的输入栏时,对上面板120进行Y轴方向的滚动操作,则以振动模式P2驱动振动元件140。振动模式P2是以短的周期断续地产生超声波段的固有振动的振动模式,是第二模式的一个例子。
接下来,使用图11以及图12,对电子设备100的动作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100的操作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11中,在显示面板160显示有与图7相同的联系方式的编辑画面,示出在输入栏400A1以及400A2分别以字母输入了姓(Fujitsu)和名(Taro),在输入栏400B1以及400B2分别以字母输入了城市名(Tokyo)和国名(Japan),在输入栏400C1以及400C2分别输入有移动电话和家庭电话号码的状态。
即,示出在显示于显示面板160的输入栏400A1、400A2、400B1、400B2、400C1、400C2中正确地输入了数据的状态。
这里,利用者若为了使图像500向Y轴正方向或者Y轴负方向滚动而如箭头所示那样进行滚动操作,则由于在显示于显示面板160的输入栏400A1、400A2、400B1、400B2、400C1、400C2中正确地输入了数据,所以电子设备100驱动振动元件140,在上面板120产生超声波段的固有振动。
此时的振动模式是在上面板120持续产生恒定振幅的超声波段的固有振动的振动模式P1。结果,对利用者的指尖提供光滑的动摩擦力低的触感。该触感是基于挤压效应的触感。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100的操作的其它一个例子的图。在图12中示出在显示面板160显示有与图7相同的联系方式的编辑画面,在输入栏400A1未输入姓、在输入栏400A2输入有名(Taro),在输入栏400B1未输入城市名、在输入栏400B2输入有国名(Japan),并在输入栏400C1以及400C2分别输入了移动电话和家庭电话号码的状态。
即,示出在显示于显示面板160的输入栏400A1以及400B1未输入数据的状态。
这里,利用者若为了使图像500向Y轴正方向或者Y轴负方向滚动而如箭头所示进行滚动操作,则在未输入的输入栏400A1、400B1被显示于显示面板160的期间,电子设备100驱动振动元件140,在上面板120产生超声波段的固有振动。
此时的振动模式是在上面板120持续产生恒定振幅的超声波段的固有振动的振动模式P1。结果,对利用者的指尖提供光滑的动摩擦力低的触感。该触感是基于挤压效应的触感。
然而,若利用者进一步使图像500滚动,而未输入的输入栏400A1、400B1变得不再被显示于显示面板160,则电子设备100关闭振动元件140。此时的振动模式是将振动元件140关闭的振动模式P2。
结果,对利用者的指尖提供毛糙的动摩擦力高的触感。这样,若未输入的输入栏400A1、400B1变得不再显示于显示面板160,则由于指尖的触感变化,所以利用者能够通过触感理解为输入数据有瑕疵。
电子设备100像这样根据输入数据是否有瑕疵来对利用者提供不同的触感,利用者能够根据从指尖得到的触感,判断输入数据是否有瑕疵。
图13~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100的动作例的图。这里,为了仅利用触感对利用者通知输入数据有无瑕疵,电子设备100以以下那样的振动模式驱动振动元件140。
图13所示的振动模式如图11所示,是在输入栏400A1、400A2、400B1、400B2、400C1、400C2正确地输入了数据的状态下,利用者进行了滚动操作的情况下的振动模式。
若在时刻t1利用者的指尖接触上面板120并开始滚动操作,则通过驱动控制部240从关闭状态打开振动元件140。结果,在上面板120产生振幅A1的超声波段的固有振动。
利用者的指尖从时刻t1到时刻t2进行滚动操作,即使输入栏400A1、400A2、400B1、400B2、400C1、400C2变得不显示在显示面板160,也在上面板120继续产生振幅A1的超声波段的固有振动,利用者通过指尖获得光滑的动摩擦力低的触感。结果,利用者能够根据指尖的触感判断输入到输入栏400A1、400A2、400B1、400B2、400C1、400C2的数据没有瑕疵。
若在时刻t2利用者的指尖结束滚动操作,则驱动控制部240使振动元件140关闭。由此,在时刻t2之后上面板120的振幅立即为零。另外,利用者通过指尖能够获得在上面板120的表面存在凸部的触感,能够识别为图像500的滚动停止。此外,利用者在时刻t3将手指从上面板120拿开。
接下来,使用图14以及图15,对输入栏400A1以及400B1的输入数据有瑕疵的情况进行说明。在图14中与图12相同,示出在输入栏400A1未以字母输入姓、在输入栏400A2输入了名(Taro),在输入栏400B1未输入城市名、在输入栏400B2输入了国名(Japan),且在输入栏400C1以及400C2输入了移动电话和家庭电话号码的状态。
如图14所示,设为在时刻t11利用者的指尖与上面板120接触并开始Y轴正方向的滚动操作,在时刻t12输入栏400A1变得不再显示于显示面板160,其后到时刻t13为止进行了滚动操作。若这样在输入栏400A1以及400B1的输入数据有瑕疵的情况下进行滚动操作,则电子设备100以图15所示的驱动模式驱动振动元件140。
若如图15所示那样在时刻t11利用者的指尖接触上面板120并开始滚动操作,则通过驱动控制部240从关闭状态打开振动元件140。结果,在上面板120产生振幅A1的超声波段的固有振动。
若由于利用者在上面板120进一步向Y轴正方向进行滚动操作,使得在时刻t12输入栏400A1变得不再显示于显示面板160,则电子设备100使振动元件140关闭。结果,在上面板120不产生振动,指尖所受到的动摩擦力增大,利用者能够根据指尖的触感来判断输入栏400A1的输入数据有瑕疵。
这里,利用者在上面板120上进一步向Y轴正方向侧进行滚动操作,并在时刻t13结束滚动操作。在时刻t12到t13的期间,振动元件140关闭。
因此,利用者能够根据指尖的触感判断至少输入栏400A1的输入数据有瑕疵。
在时刻t13利用者的指尖结束滚动操作,并在时刻t14从上面板120拿开手指。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100的驱动控制装置300所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电子设备100的OS(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每隔规定的控制周期执行用于驱动电子设备100的控制。因此,驱动控制装置300每隔规定的控制周期进行运算,每隔规定的控制周期反复执行图10所示的流程。
若电子设备100的电源被接通则驱动控制装置300开始(启动)处理。
驱动控制装置300识别为在输入栏400A1~400D2输入了数据(步骤S1)。
驱动控制装置300在输入了数据之后,判定是否进行了滚动操作(步骤S2)。只要根据操作输入的坐标是否连续地变化来判断是否进行了滚动操作即可。驱动控制装置300反复执行步骤S2的处理直到判定为进行了滚动操作为止。
驱动控制装置300判定图像500所包含的输入栏400A1~400D2的输入数据是否有瑕疵(步骤S3)。
例如只要应用处理器220利用OS的功能来进行输入栏400A1~400D2的任意一个的输入数据是否有瑕疵的判定即可。
驱动控制装置300若判定为输入栏400A1~400D2的全部的输入数据没有瑕疵(S3:否),则连续地打开振动元件140(步骤S4)。在步骤S4中,即使在输入栏400A1~400D2不被显示于显示面板160的情况下也打开振动元件140。
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挤压效应而降低指尖的动摩擦力,为了以触感向利用者传达输入栏400A1~400D2的全部的输入数据没有瑕疵,连续地打开振动元件140。
驱动控制装置300若在步骤S3中判定为输入栏400A1~400D2的任意一个的输入数据有瑕疵(S3:是),则使流程进入步骤S5。这里,作为一个例子,如图12所示,设输入栏400A1以及400B1的输入数据有瑕疵。
驱动控制装置300判定输入栏400A1以及400B1是否处于显示区域内(步骤S5)。
只要利用图9所示的数据中与应用程序ID相关联的输入栏400A1以及400B1的坐标数据是否包含在显示区域来判定输入栏400A1以及400B1是否处于显示区域内即可。
驱动控制装置300若判定为输入栏400A1以及400B1处于显示区域内(S5:是),则连续地打开振动元件140(步骤S6)。
这里,若在输入数据有瑕疵的输入栏400A1以及400B1处于显示区域内时连续地打开振动元件140,则在该时刻利用者不能够识别为输入数据有瑕疵。
但是,例如可能有利用者知晓输入未完成而在显示区域内仅变更输入栏400A1以及400B1的位置的情况、或者以随机的顺序在输入栏400A1~400D2进行输入的情况等。
因此,在实施方式1中,在进入到步骤S6的时刻,不将振动元件140关闭。即,以与全部的输入数据没有瑕疵的情况相同的振动模式驱动振动元件140。
另外,驱动控制装置300若判定为输入栏400A1或者400B1不处于显示区域内(S5:否),则将振动元件140关闭(步骤S7)。这是为了通过触感的变化向利用者通知输入数据有瑕疵的输入栏400A1或者400B1脱离了显示区域(显示面板160)。
若步骤S4、S5、S7的处理结束,则驱动控制装置300判定是否正进行操作输入(步骤S8)。由于能够根据利用者是否以指尖接触上面板120来判定操作输入的有无,所以驱动控制装置300基于是否从驱动IC151(参照图6)输入了位置数据来判定操作输入的有无。
驱动控制装置300若判定为正进行操作输入(S8:是),则使流程返回到步骤S1。这是为了在下一个控制周期,求出滚动操作的位置以及方向,继续进行一系列的处理。
驱动控制装置300若判定为未进行操作输入(S8:否),则使振动元件140关闭(步骤S9)。这是因为在未进行操作输入的情况下,不需要驱动振动元件140。
驱动控制装置300若在步骤S9中将振动元件140关闭,则判定是否在输入栏400A1~400D2的全部输入了数据(步骤S10)。即,在步骤S10中,驱动控制装置300判定输入是否结束。
驱动控制装置300若判定为未在输入栏400A1~400D2的全部输入数据(S10:否),则使流程返回到步骤S1。这是为了反复处理直到对全部的输入栏400A1~400D2的输入完成为止。
驱动控制装置300若判定为在输入栏400A1~400D2的全部输入了数据(S10:是),则结束(终结)一系列的处理。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1,由于若在上面板120进行滚动操作时,输入数据有瑕疵的输入栏400A1或者400B1脱离了显示区域,则将使上面板120产生的振动的模式从打开变化为关闭,所以利用者能够仅根据指尖的触感来知晓输入数据有瑕疵。
综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1,能够提供使用的便利性良好的驱动控制装置300、电子设备100、驱动控制程序、以及驱动控制方法。
例如,图8所示的显示输入栏400A1~400D2的图像500通过对多页进行滚动来显示全部的输入栏的情况较多。
在这样的对图像进行滚动并且向输入栏输入数据时,由于输入栏较多,所以存在即使有漏输入或者输入错误等也未察觉到而进行滚动,并认为全部的输入已完成而按下确定按钮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部分都是直到按下确定按钮为止都未察觉到漏输入或者输入错误等。
在以往的输入辅助装置那样的装置中,在对绵延数页的输入栏输入了数据之后,直到实施确定动作为止都未察觉到瑕疵,在确定动作后显示有瑕疵的输入栏而被提示再次输入,由此感到劳累的情况较多。
特别是在如近年的移动终端机那样显示面板小的情况下,在对许多的输入栏输入数据的情况下,通过目视来确认是否对全部的输入栏的输入完成是较费力的。
与此相对,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100由于在输入完成(进行确定操作)之前,能够通过触感对利用者通知输入数据有瑕疵,所以利用价值非常高。
当忘记对本来应该进行输入的输入栏400A1以及400B1的数据的输入,并对图像500进行了滚动时,在输入数据有瑕疵的输入栏400A1以及400B1显示于显示区域的期间,利用者通过由于挤压效应而动摩擦力降低的触感而获得轻松的滚动感。
然而,从利用者进一步继续滚动图像500,而输入数据有瑕疵的输入栏400A1以及400B1脱离了显示区域的时刻开始,利用者感觉指尖所受到的动摩擦力的增大,能够根据触感理解为产生了某些输入错误。
因此,由于能够不依赖视觉信息而在全部的输入作业完成之前根据触感来掌握输入错误,所以能够进行舒适的输入操作。
此外,以上虽然使用不能够向U轴方向进行滚动而仅能够向V轴方向进行滚动的图像500进行了说明,但图像500也可以能够向U轴方向以及V轴方向两个方向滚动。另外,图像500也可以仅能够向U轴方向滚动。
另外,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通过利用振幅调制器320仅对由正弦波发生器310产生的超声波段的正弦波的振幅进行调制来生成驱动信号。由正弦波发生器310产生的超声波段的正弦波的频率与上面板120的固有振动频率相等,另外,该固有振动频率进一步考虑振动元件140而进行设定。
即,不对由正弦波发生器310产生的超声波段的正弦波的频率或者相位进行调制,而通过利用振幅调制器320仅对振幅进行调制来生成驱动信号。
因此,能够使上面板120产生上面板120的超声波段的固有振动,而能够利用基于挤压效应的空气层的夹入,使以手指描画上面板120的表面时的动摩擦系数可靠地降低。另外,由于Sticky-band Illusion效应,能够对利用者提供在上面板120的表面存在凹凸那样的良好的触感。
另外,以上对为了向利用者提供在上面板120存在凹凸那样的触感而切换振动元件140的开/关的方式进行了说明。关闭振动元件140是使驱动振动元件140的驱动信号所表示振幅值为零。
然而,为了提供这样的触感,不需要一定使振动元件140从打开变为关闭。例如,也可以代替振动元件140的关闭的状态,而使用减小振幅来驱动振动元件140的状态。例如,也可以通过使振幅减小到1/5左右,与从打开状态关闭振动元件140的情况同样地向利用者提供在上面板120存在凹凸那样的触感。
该情况下,以切换振动元件140的振动的强弱那样的驱动信号来驱动振动元件140。结果,能够切换在上面板120产生的固有振动的强弱,从而对利用者的指尖提供存在凹凸那样的触感。
若为了切换振动元件140的振动的强弱,而在减弱振动时关闭振动元件140,则成为切换振动元件140的开/关。切换振动元件140的开/关是断续地驱动振动元件140。
此外,在对1000人左右进行了操作电子设备100的知觉实验后,没有未感觉到凹凸感的被试验者。另外,虽说人能够靠察觉分离凹凸那样的两种触感的分辨率为10ms~100ms左右,但即使在以100ms以下的间隔切换超声波段的固有振动的振幅的开/关的情况下被试验者也能够充分地察觉。由此可知,能够表现与人的两点察觉分辨率同等程度的高的分辨率。
<实施方式2>
实施方式2使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100进行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动作。因此,在实施方式2中,使用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100进行动作的说明。
图17~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电子设备100的动作例的图。这里,为了仅通过触感对利用者通知输入数据的瑕疵的有无,电子设备100以以下那样的振动模式驱动振动元件140。
如图17所示,在时刻t21利用者的指尖接触上面板120并开始Y轴正方向的滚动操作。其后,图像500滚动,并且在时刻t22输入栏400A1变得不再显示于显示面板160,其后到时刻t23为止进行滚动操作。若这样在输入栏400A1以及400B1的输入数据有瑕疵的情况下进行滚动操作,则电子设备100以图18所示的驱动模式驱动振动元件140。
若如图18所示在时刻t21利用者的指尖接触上面板120并开始滚动操作,则通过驱动控制部240从关闭状态打开振动元件140。结果,在上面板120产生振幅A1的超声波段的固有振动。
若由于利用者在上面板120进一步向Y轴正方向进行滚动操作,而在时刻t22输入栏400A1变得不再显示于显示面板160,则以短的周期反复振动元件140的打开和关闭。
结果,在上面板120产生短的周期的断续的振幅A1的超声波段的固有振动,利用者在指尖感到点击感。结果,利用者能够根据指尖的触感判断为输入数据有瑕疵。
这里,利用者在上面板120进一步向Y轴正方向侧进行滚动操作,并在时刻t23结束滚动操作。在时刻t23,电子设备100使振动元件140关闭。结果,成为在上面板120不产生振动的状态。
在时刻t23利用者的指尖结束滚动操作,并在时刻t24将手指从上面板120拿开。
这样,在输入数据有瑕疵的输入栏400A1变得不再显示于显示面板160时,通过从连续地打开振动元件140的振动模式切换为以短的周期反复振动元件140的打开和关闭的振动模式,也能够利用触感的变化对利用者通知输入数据有瑕疵。
如图19所示,在时刻t31利用者的指尖与上面板120接触并开始Y轴正方向的滚动操作。其后,图像500滚动,并且在时刻t32输入栏400A1接近显示面板160的Y轴正方向侧的端部,在时刻t33输入栏400A1不再显示于显示面板160,其后到时刻t34为止进行滚动操作。
若像这样在输入栏400A1以及400B1的输入数据有瑕疵的情况下进行滚动操作,则电子设备100以图20所示的驱动模式驱动振动元件140。
若如图20所示在时刻t31利用者的指尖与上面板120接触并开始滚动操作,则通过驱动控制部240从关闭状态打开振动元件140。结果,在上面板120产生振幅A1的超声波段的固有振动。
若由于利用者在上面板120进一步向Y轴正方向进行滚动操作,而在时刻t32输入栏400A1接近显示面板160的Y轴正方向侧的端部,则电子设备100以短的周期反复振动元件140的打开和关闭。
结果,在上面板120产生短的周期的断续的振幅A1的超声波段的固有振动,利用者在指尖感到点击感。结果,利用者能够根据指尖的触感判断为输入数据有瑕疵。
此外,只要通过基于UV坐标系的坐标值判定输入栏400A1是否进入了从显示区域的V轴正方向侧的端部向V轴负方向具有规定的长度的区域内来进行输入栏400A1接近了显示面板160的Y轴正方向侧的端部的判定即可。
这里,若利用者在上面板120进一步向Y轴正方向侧进行滚动操作,在时刻t33输入栏400A1不再显示于显示面板160,则电子设备100关闭振动元件140。因此,振幅变为零,成为在上面板120不产生振动的状态。
在时刻t34利用者的指尖结束滚动操作,在时刻t35将手指从上面板120拿开。
这样,通过在输入数据有瑕疵的输入栏400A1接近了显示面板160的Y轴正方向侧的端部时,从连续地打开振动元件140的振动模式切换为以短的周期反复振动元件140的打开和关闭的振动模式,也能够通过触感的变化向利用者通知输入数据有瑕疵。
综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2,能够提供使用的便利性良好的驱动控制装置300、电子设备100、驱动控制程序、以及驱动控制方法。
此外,在图19以及图20所示的时刻t33输入栏400A1变得不再显示于显示面板160(显示区域)之前,滚动操作的方向从Y轴正方向变化为Y轴负方向的情况下,电子设备100也可以以振幅A1打开振动元件140。
这是因为由于输入栏400A1从显示面板160的端部侧返回到中央侧,所以以光滑的动摩擦力低的触感,提供输入栏400A1容易返回到显示面板160的中央侧的触感。
这里,使用图21~图24,对实施方式1以及2的电子设备100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21是表示变形例的电子设备100A的剖面的图。图21所示的剖面是与图3所示的A-A向视剖面对应的剖面。在图21中与图3相同地定义作为正交坐标系的XYZ坐标系。
电子设备100A包含壳体110B、上面板120、上面板121、双面胶带130、振动元件140、触摸面板150、显示面板160A、以及基板170。
电子设备100A具有将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100的触摸面板150设置在背面侧(Z轴负方向侧)的构成。因此,与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100相比,在背面侧配设有双面胶带130、振动元件140、触摸面板150、以及基板170。
在壳体110B形成有Z轴正方向侧的凹部110A和Z轴负方向侧的凹部110C。在凹部110A的内部配设有显示面板160A,并以上面板120进行覆盖。另外,在凹部110C的内部重叠地设有基板170和触摸面板150,上面板121利用双面胶带130固定于壳体110B,在上面板121的Z轴正方向侧的面设有振动元件140。
在图21所示的电子设备100A中,如果通过与对上面板121的操作输入对应地切换振动元件140的开/关来使上面板121产生超声波段的固有振动,则与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100相同,能够提供利用者可通过指尖的感觉来察觉与显示于显示面板160的图像对应的触感的电子设备100A。
此外,虽然在图21中示出在背面侧设置了触摸面板150的电子设备100A,但也可以组合图3所示的结构和图21所示的结构,而在表面侧和背面侧分别设置触摸面板150。
图22是表示变形例的电子设备100B的图。电子设备100B是笔记本型的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
PC100B包含显示面板160B1和触摸板160B2。
图23是表示变形例的电子设备100B的触摸板160B2的剖面的图。图23所示的剖面是与图3所示的A-A向视剖面对应的剖面。在图23中与图3相同地定义作为正交坐标系的XYZ坐标系。
触摸板160B2具有从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100除去了显示面板160的构成。
在图22所示那样的作为PC的电子设备100B中,如果通过与对触摸板160B2的操作输入对应地切换振动元件140的开/关来使上面板120产生超声波段的固有振动,则与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100相同,能够与对触摸板160B2的操作输入的移动量对应地通过触感对利用者的指尖提供操作感。
另外,若在显示面板160B1的背面设置振动元件140,则与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100相同,能够与对显示面板160B1的操作输入的移动量对应地通过触感对利用者的指尖提供操作感。该情况下,只要代替显示面板160B1而设置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100即可。
图24是表示变形例的电子设备100C的动作状态的俯视图。
电子设备100C包含壳体110、上面板120C、双面胶带130、振动元件140、触摸面板150、显示面板160、以及基板170。
图24所示的电子设备100C除了上面板120C为曲面玻璃以外,与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教育用触感提供装置100的构成相同。
上面板120C弯曲为俯视时的中央部向Z轴正方向侧突出。图24示出上面板120C的YZ平面上的剖面形状,但XZ平面上的剖面形状也相同。
这样,通过使用曲面玻璃的上面板120C,能够提供良好的触感。特别是在作为图像而显示的物体的实物的形状弯曲的情况下有效。
以上,对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的驱动控制装置、电子设备、驱动控制程序、以及驱动控制方法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具体公开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技术方案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00、100A、100B、100C…电子设备,110…壳体,120…上面板,130…双面胶带,140…振动元件,150…触摸面板,160…显示面板,170…基板,200…控制部,220…应用处理器,230…通信处理器,240…驱动控制部,240…数据生成部,250…存储器,300…驱动控制装置,310…正弦波发生器,320…振幅调制器。

Claims (18)

1.一种驱动控制装置,是对包括显示部、配设在上述显示部的显示面侧且具有操作面的上面板、检测在上述操作面进行的操作输入的坐标的坐标检测部、以及在上述操作面产生振动的振动元件的电子设备的上述振动元件进行驱动的驱动控制装置,其中,包括:
储存部,将显示于上述显示部的能够滚动的图像的图像数据且是具有输入规定信息的输入栏的图像数据、表示上述图像上的上述输入栏的位置的位置数据、以及输入到上述输入栏的输入数据建立关联而进行储存;
运算部,基于由上述坐标检测部检测到的坐标,求出在上述操作面进行的滚动操作的操作量以及操作方向;
判定部,判定被输入到上述输入栏的输入数据的瑕疵的有无;以及
驱动控制部,是若在上述上面板进行滚动操作,则以在上述操作面产生超声波段的固有振动的驱动信号驱动上述振动元件的驱动控制部,并基于通过上述运算部求出的上述滚动操作的操作量以及操作方向、通过上述判定部判定出的上述瑕疵的有无、以及上述位置数据,在没有上述瑕疵的上述输入栏显示于上述显示部时以第一模式驱动上述振动元件,在有上述瑕疵的上述输入栏不显示于上述显示部时以第二模式驱动上述振动元件,
其中,在对包括有上述瑕疵的上述输入栏的上述图像进行上述滚动操作的期间,若有上述瑕疵的上述输入栏脱离了上述显示部,则上述驱动控制部将上述第一模式切换至上述第二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控制装置,其中,
在对包括数据输入错误或输入缺失的上述输入栏的上述图像进行上述滚动操作的期间,若包括数据输入错误或输入缺失的上述输入栏靠近上述显示部的边缘,则上述驱动控制部将上述第一模式切换至第三模式,
在对包括数据输入错误或输入缺失的上述输入栏的上述图像进行上述滚动操作的期间,若包括数据输入错误或输入缺失的上述输入栏脱离了上述显示部,则上述驱动控制部将上述第三模式切换至上述第二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驱动控制部以上述第一模式的上述固有振动的强度比上述第二模式的上述固有振动的强度强的方式驱动上述振动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第一模式是将上述固有振动的强度保持为在上述上面板可得到挤压效应的程度的规定的强度的驱动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第二模式是在有上述瑕疵的上述输入栏脱离上述显示部的显示区域时,使上述固有振动的强度比上述第一模式降低的驱动模式、或者是与上述第一模式的上述固有振动的强度相比断续地减弱上述固有振动的强度的驱动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第二模式是在有上述瑕疵的上述输入栏脱离上述显示部的显示区域时,使上述固有振动的强度比上述第一模式降低的驱动模式、或者是与上述第一模式的上述固有振动的强度相比断续地减弱上述固有振动的强度的驱动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1、3~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驱动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驱动控制部在有上述瑕疵的上述输入栏显示于上述显示部时以第三模式驱动上述振动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第三模式是将上述固有振动的强度保持为在上述上面板可得到挤压效应的程度的规定的强度的驱动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第三模式是在有上述瑕疵的上述输入栏从上述显示部的中央侧接近端部侧时,使上述固有振动的强度降低的驱动模式、或者是断续地减弱上述固有振动的强度的驱动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第三模式是在有上述瑕疵的上述输入栏从上述显示部的中央侧接近端部侧时,使上述固有振动的强度降低的驱动模式、或者是断续地减弱上述固有振动的强度的驱动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第三模式是在有上述瑕疵的上述输入栏从上述显示部的端部侧接近中央侧时,使上述固有振动的强度增大的驱动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第三模式是在有上述瑕疵的上述输入栏从上述显示部的端部侧接近中央侧时,使上述固有振动的强度增大的驱动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3~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驱动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瑕疵是指在上述输入栏不存在上述输入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3~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驱动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瑕疵是被输入到上述输入栏的上述输入数据的内容的错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驱动控制装置,其中,
上述错误是上述输入数据的字符数或者字符种类的错误。
16.一种电子设备,其中,包括:
上述显示部;
上述上面板,被配设在上述显示部的显示面侧且具有操作面;
上述坐标检测部,检测在上述操作面进行的操作输入的坐标;
上述振动元件,在上述操作面产生振动;以及
权利要求1~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驱动控制装置。
17.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驱动控制程序,该驱动控制程序是对包括显示部、配设在上述显示部的显示面侧且具有操作面的上面板、检测在上述操作面进行的操作输入的坐标的坐标检测部、以及在上述操作面产生振动的振动元件的电子设备的上述振动元件进行驱动的驱动控制程序,其中,
使具有储存部的计算机执行以下处理,其中,上述储存部将显示于上述显示部的能够滚动的图像的图像数据且是具有输入规定信息的输入栏的图像数据、表示上述图像上的上述输入栏的位置的位置数据、以及输入到上述输入栏的输入数据建立关联而进行储存,上述处理是指:
基于由上述坐标检测部检测到的坐标,求出在上述操作面进行的滚动操作的操作量以及操作方向,
判定被输入到上述输入栏的输入数据的瑕疵的有无,
以在上述操作面产生超声波段的固有振动的驱动信号驱动上述振动元件,并基于通过上述求出而求出的上述滚动操作的操作量以及操作方向、通过上述判定而判定出的上述瑕疵的有无、以及上述位置数据,在没有上述瑕疵的上述输入栏显示于上述显示部时以第一模式驱动上述振动元件,在有上述瑕疵的上述输入栏不显示于上述显示部时以第二模式驱动上述振动元件,
其中,在对包括有上述瑕疵的上述输入栏的上述图像进行上述滚动操作的期间,若有上述瑕疵的上述输入栏脱离了上述显示部,则将上述第一模式切换至上述第二模式。
18.一种驱动控制方法,是对包括显示部、配设在上述显示部的显示面侧且具有操作面的上面板、检测在上述操作面进行的操作输入的坐标的坐标检测部、以及在上述操作面产生振动的振动元件的电子设备的上述振动元件进行驱动的驱动控制方法,其中,
具有储存部的计算机执行以下处理,其中,上述储存部将显示于上述显示部的能够滚动的图像的图像数据且是具有输入规定信息的输入栏的图像数据、表示上述图像上的上述输入栏的位置的位置数据、以及输入到上述输入栏的输入数据建立关联而进行储存,上述处理是指:
基于由上述坐标检测部检测到的坐标,求出在上述操作面进行的滚动操作的操作量以及操作方向,
判定被输入到上述输入栏的输入数据的瑕疵的有无,
以在上述操作面产生超声波段的固有振动的驱动信号驱动上述振动元件,并基于通过上述求出而求出的上述滚动操作的操作量以及操作方向、通过上述判定而判定出的上述瑕疵的有无、以及上述位置数据,在没有上述瑕疵的上述输入栏显示于上述显示部时以第一模式驱动上述振动元件,在有上述瑕疵的上述输入栏不显示于上述显示部时以第二模式驱动上述振动元件,
其中,在对包括有上述瑕疵的上述输入栏的上述图像进行上述滚动操作的期间,若有上述瑕疵的上述输入栏脱离了上述显示部,则将上述第一模式切换至上述第二模式。
CN201580078293.8A 2015-04-09 2015-04-09 驱动控制装置、电子设备、驱动控制程序、以及驱动控制方法 Active CN1074304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61128 WO2016163005A1 (ja) 2015-04-09 2015-04-09 駆動制御装置、電子機器、駆動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駆動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30454A CN107430454A (zh) 2017-12-01
CN107430454B true CN107430454B (zh) 2020-12-29

Family

ID=57073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8293.8A Active CN107430454B (zh) 2015-04-09 2015-04-09 驱动控制装置、电子设备、驱动控制程序、以及驱动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359850B2 (zh)
EP (1) EP3282345B1 (zh)
JP (1) JP6402823B2 (zh)
CN (1) CN107430454B (zh)
WO (1) WO20161630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74158A (zh) * 2018-09-04 2020-03-10 天马日本株式会社 触觉呈现设备
JP2022012116A (ja) * 2020-07-01 2022-01-1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51782B1 (en) * 2004-06-22 2007-07-31 Sun Micro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alidating user input fields in a graphical display
CN103988146A (zh) * 2011-12-28 2014-08-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驱动控制装置、驱动控制方法以及驱动控制程序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79100A (ja) 2001-03-22 2002-09-27 Toshiba Corp Idカード発行システムとidカード発行方法
JP2004341951A (ja) 2003-05-16 2004-12-02 Fujitsu Ltd 伝票入力方法
KR100496834B1 (ko) * 2004-10-20 2005-06-22 이기운 휴대용 동영상 멀티미디어 플레이어 및 마이크 타입 영상노래 반주 장치
KR101456001B1 (ko) * 2008-05-23 2014-11-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5343871B2 (ja) * 2009-03-12 2013-11-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これを含む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及びタッチパネル装置の制御方法
KR20110074333A (ko) * 2009-12-24 2011-06-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의 진동 발생 방법 및 장치
JP5809418B2 (ja) * 2011-02-17 2015-11-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の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5265819B2 (ja) * 2011-06-07 2013-08-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2013126140A (ja) 2011-12-15 2013-06-24 Mizuho Information & Research Institute Inc 入力支援プログラム及び入力支援装置
JP2013143080A (ja) * 2012-01-12 2013-07-22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情報処理装置、クライアント端末、サーバ、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285880B2 (en) * 2012-12-26 2016-03-15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Touch panel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touch panel device
WO2015045063A1 (ja) * 2013-09-26 2015-04-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駆動制御装置、電子機器、及び駆動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51782B1 (en) * 2004-06-22 2007-07-31 Sun Micro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alidating user input fields in a graphical display
CN103988146A (zh) * 2011-12-28 2014-08-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驱动控制装置、驱动控制方法以及驱动控制程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359850B2 (en) 2019-07-23
CN107430454A (zh) 2017-12-01
JPWO2016163005A1 (ja) 2018-02-01
US20180024637A1 (en) 2018-01-25
WO2016163005A1 (ja) 2016-10-13
EP3282345A4 (en) 2018-04-11
JP6402823B2 (ja) 2018-10-10
EP3282345B1 (en) 2019-05-08
EP3282345A1 (en) 2018-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80368B1 (ja) 駆動制御装置、電子機器、及び駆動制御方法
JP6183476B2 (ja) 電子機器及び駆動制御方法
US20180024638A1 (en) Drive controlling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and drive controlling method
US2016034984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put apparatus, and drive controlling method
US20200264705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086435B2 (en) Drive control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drive control method
JP6123850B2 (ja) 駆動制御装置、電子機器、及び駆動制御方法
CN108475116B (zh) 电子设备、以及电子设备的驱动方法
CN107430454B (zh) 驱动控制装置、电子设备、驱动控制程序、以及驱动控制方法
WO2015121972A1 (ja) 駆動制御装置、電子機器、システム、及び駆動制御方法
US20180067559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stored therein
JP6512299B2 (ja) 駆動制御装置、電子機器、駆動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駆動制御方法
AU2015202408B2 (en) Drive controlling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drive controlling method
JP6399216B2 (ja) 駆動制御装置、電子機器、駆動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駆動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