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26325A - 曲柄式驱动装置中的驱动量变更机构 - Google Patents
曲柄式驱动装置中的驱动量变更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526325A CN105526325A CN201510600598.2A CN201510600598A CN105526325A CN 105526325 A CN105526325 A CN 105526325A CN 201510600598 A CN201510600598 A CN 201510600598A CN 105526325 A CN105526325 A CN 10552632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ing part
- bracket
- relative
- supporting
- cra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9/00—Details o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oms of a particular type
- D03D49/04—Control of the tension in warp or cloth
- D03D49/22—Back rests; Lease rods; Brest beam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1/00—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links or levers, with or without slides
- F16H21/10—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links or levers, with or without slides all movement being in, or parallel to, a single plane
- F16H21/16—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links or levers, with or without slides all movement being in, or parallel to, a single plane for interconverting rotary motion and reciprocating motion
- F16H21/18—Crank gearings; Eccentric gearings
- F16H21/20—Crank gearings; Eccentric gearings with adjustment of throw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1/00—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links or levers, with or without slides
- F16H21/10—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links or levers, with or without slides all movement being in, or parallel to, a single plane
- F16H21/16—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links or levers, with or without slides all movement being in, or parallel to, a single plane for interconverting rotary motion and reciprocating motion
- F16H21/18—Crank gearings; Eccentric gearings
- F16H21/22—Crank gearings; Eccentric gearings with one connecting-rod and one guided slide to each crank or eccentr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曲柄式驱动装置中的驱动量变更机构,该驱动量变更机构的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配置于第一支撑部件及第二支撑部件的一方的支撑部、以及支撑于该支撑部并以在与第一支撑部件及第二支撑部件的另一方的在与偏心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面抵接的方式设置的位置调节部件,通过使位置调节部件相对于支撑部转动,变更从支撑部到位置调节部件相对于另一方支撑部件的抵接位置的距离,并且变更第一支撑部件与第二支撑部件在偏心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在该曲柄式驱动装置中可容易进行第二支撑部件(托架)相对于第一支撑部件(曲柄毂)的偏心量的调节、以及在中间位置第二支撑部件相对于第一支撑部件的定位的驱动量变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曲柄式驱动装置中的驱动量变更机构。
背景技术
作为公知的曲柄式驱动装置,有在以下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装置。该专利文献1中的曲柄式驱动装置(以下称为“现有装置”)包括相对于驱动轴不可旋转地组装的第一支撑部件、相对于该第一支撑部件不可旋转地组装的第二支撑部件、支撑于该第二支撑部件的偏心轴、以及经由该偏心轴可旋转地支撑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件并且连接于驱动对象部件的连接部件。而且,根据现有装置,通过以偏心轴的轴心相对于驱动轴的轴心呈偏心状态的方式将第二支撑部件组装在第一支撑部件,随着第一、第二支撑部件伴随驱动轴的旋转而旋转,以在对应于偏心的量(偏心量)的偏心方向上的变位量(驱动量)往复驱动连接部件和驱动对象部件。
另外,在现有装置中,第二支撑部件相对于第一支撑部件的组装位置形成为可在与所述偏心方向平行的方向上调节(变更)的结构。而且,在该现有装置中,通过使相对于第一支撑部件的第二支撑部件在偏心方向上的组装位置在与偏心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变更来变更偏心量,由此,变更驱动对象部件的驱动量。
此外,在该专利文献1中,关于用于设定偏心量(驱动量)的、相对于第一支撑部件的第二支撑部件的组装位置及其变更,公开有以下结构。
在第一支撑部件即曲柄毂及第二支撑部件即托架的一方支撑部件中,以离开偏心方向配置的方式设置有一对卡止部,该一对卡止部用于卡止托架向与该托架相对于曲柄毂偏心的方向平行的方向移动。在此之上,通过使曲柄毂及托架的另一方支撑部件与该一对卡止部的一方或另一方抵接来进行相对于曲柄毂的托架组装位置的定位。
而且,在现有装置中,在另一方支撑部件与一对卡止部的一方抵接的状态下及在与另一方抵接的状态下将偏心量设定为不同的大小,通过在与一对卡止部的一方抵接的位置和与另一方抵接的位置之间变更另一方支撑部件的位置来变更偏心量。即,现有装置形成为在曲柄毂的各位相中只可设定两个偏心量(驱动量)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80289号公报
如上所述,在现有装置中,通过使另一方支撑部件与一对卡止部的一方或另一方抵接来设定偏心量(驱动量),换言之,在现有装置中,只能以两个阶段进行偏心量(驱动量)的变更。因此,在现有装置中,存在有在所设想的使用方法的范围中驱动量的调节受到很大限制、可适用的装置有限等问题。
顺便而言,在现有装置中,通过将另一方支撑部件定位在不与一对卡止部的任一方抵接的中间的位置(中间位置)而将托架组装在曲柄毂上,也可形成设定了偏心量(驱动量)的状态,该偏心量(驱动量)和通过使另一方支撑部件与一对卡止部的一方或另一方抵接而设定的偏心量(驱动量)不同。但在该情况下,根据适用该曲柄式驱动装置的装置,出现如下的问题。
例如,在将现有装置适用于织机的松经装置时,因为形成为托架经由松经杆等连接部件连接于卷绕有经纱的张力辊的结构,所以形成对托架施加有重物即张力辊或连接部件的重量的状态,而且,在经纱卷绕在张力辊上时,形成施加有由该经纱的张力导致的负荷的状态。
另外,偏心量的变更通过如下操作来进行,即,通过使托架相对于安装在驱动轴上的曲柄毂的组装位置在与偏心方向平行的方向上进行调节(变更)而将该组装位置定位在对应于应设定的偏心量的位置,并在该定位位置将托架固定在曲柄毂上,在现有装置中,该操作在托架支撑上述张力辊等重量的状态下进行。在该情况下,只要另一方支撑部件与卡止部处于抵接的状态即可比较容易地进行该操作,但在另一方支撑部件不与卡止部抵接的中间位置的操作中,由于操作者不得不支撑所有的上述重量,所以该操作给操作者带来很大负担。
另外,在将上述松经装置设置在张力辊两侧的结构(两侧驱动)的情况下,在变更偏心量时必须在该两侧变更相同的量,但如上所述在支撑张力辊等重量的同时操作者不得不进行在中间位置的定位的结构中,若想使托架相对于曲柄毂的位置在两侧偏心量精确一致,由一名操作者来进行操作极为困难,需要多名操作者来进行该操作。另外,即使在由多名操作者进行操作的情况下,在两侧使偏心量精确一致也很困难,有可能会导致在张力辊两侧形成不同的驱动量(松经量),从而给织造带来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因此,有鉴于现有装置存在的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动量变更机构,在现有装置中,可容易进行第二支撑部件(托架)相对于第一支撑部件(曲柄毂)的偏心量的调节、以及在中间位置第二支撑部件相对于第一支撑部件的定位。
本发明的宗旨能够在下述发明的各方面中领会到:本发明以曲柄式驱动装置中的驱动量变更机构为前提,该曲柄式驱动装置包括:相对于驱动轴不可旋转地组装的第一支撑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不可旋转地组装的第二支撑部件;支撑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件的偏心轴;以及经由所述偏心轴可旋转地支撑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件并且连接于驱动对象部件的连接部件,所述第二支撑部件设置为,可在所述偏心轴的轴心相对于所述驱动轴的轴心的偏心方向上调节所述第二支撑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的组装位置,通过所述第二支撑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在所述偏心方向上的组装位置设定所述偏心轴的轴心相对于所述驱动轴的轴心的偏心量,并且通过变更所述组装位置来变更所述偏心量,由此变更驱动量,所述曲柄式驱动装置中的驱动量变更机构的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配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及所述第二支撑部件的一方的支撑部、以及支撑于该支撑部并且以抵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及所述第二支撑部件的另一方的在与所述偏心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面的方式设置的位置调节部件,通过使所述位置调节部件相对于所述支撑部转动,变更从所述支撑部到所述位置调节部件与所述另一方支撑部件抵接的位置的距离,并且变更所述第一支撑部件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件在所述偏心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在此之上,根据为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曲柄式驱动装置中的驱动量变更机构的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配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及所述第二支撑部件的一方的支撑部、以及支撑于该支撑部并且以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及所述第二支撑部件的另一方的在与所述偏心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面抵接的方式设置的位置调节部件,通过使所述位置调节部件相对于所述支撑部转动,变更从所述支撑部到所述位置调节部件与所述另一方支撑部件抵接的位置的距离,并且变更所述第一支撑部件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件在所述偏心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另外,在根据本发明的曲柄式驱动装置中的驱动量变更机构中,也可以设定为,所述支撑部为以从所述一方支撑部件的与所述另一方支撑部件的抵接面与所述驱动轴的轴心平行地延伸的方式设置的轴部件,且为插通于形成在所述另一方支撑部件上的在与所述偏心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长孔的轴部件,所述另一方支撑部件具有隔着所述长孔且在与所述偏心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相对的两个抵接面,所述位置调节部件为圆盘状部件,具有可与所述另一方支撑部件上的两个所述抵接面同时抵接的直径,该位置调节部件以所述支撑部嵌插于从所述位置调节部件的中心偏心的位置的形式可转动地支撑于所述支撑部,并且在支撑于所述支撑部的状态下,在外周面上的与所述偏心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两端与所述另一方支撑部件上的所述抵接面抵接。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根据本发明,形成通过使位置调节部件相对于支撑部转动,可变更从支撑部到该位置调节部件与另一方支撑部件的部分抵接的距离的结构,由此,只需使位置调节部件相对于支撑部转动,即可变更从第二支撑部件侧的支撑部到第一支撑部件侧与位置调节部件抵接的位置的距离,或变更从第一支撑部件侧的支撑部到第二支撑部件侧与位置调节部件抵接的位置的距离,由于第一支撑部件与第二支撑部件在偏心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被变更,所以可容易进行偏心量(驱动量)的变更。
此外,由于对应于位置调节部件相对于支撑部的转动量来变更偏心量(驱动量),所以可容易进行偏心量(驱动量)的设定。另外,第二支撑部件的相对于支撑于驱动轴的第一支撑部件的定位通过使支撑于一方支撑部件侧的支撑部的位置调节部件与另一方支撑部件相抵接来进行,可在不给操作者带来负担的情况下进行在中间位置第二支撑部件相对于第一支撑部件的定位。由此,由一名操作者即可容易进行曲柄式驱动装置中的驱动量的变更操作。
另外,在本发明中,支撑部由轴部件构成,并且另一方支撑部件设定为,形成有供支撑部(轴部件)插通的长孔和隔着该长孔在与偏心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相对的两个抵接面,另外,位置调节部件设定为圆盘状部件,该位置调节部件在其外周面的与偏心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两端与另一方支撑部件的两个抵接面抵接,并且设定为支撑于相对于支撑部偏心的位置的结构,由此,随着以支撑位置为中心通过位置调节部件的偏心的支撑部进行转动,在偏心方向上从支撑部件到位置调节部件两端的距离发生变化,由此,由于固定配置于一方支撑部件的支撑部与另一方支撑部件上的两个抵接面的在偏心方向上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且一方支撑部件与另一方支撑部件的在偏心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被变更,所以可以以更为简单的结构实现上述第一支撑部件与第二支撑部件在偏心方向上的相对位置的变更(偏心量(驱动量)的变更)。
而且,根据该结构,由于通过在支撑部(轴部件)的轴心周围的180°以下的转动范围的转动来进行偏心量(驱动量)的变更,所以操作者容易把握位置调节部件的转动量与偏心量(驱动量)的关系,可更为精确且简单地进行偏心量(驱动量)的调节。
附图说明
以下,将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示出适用本发明的松经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作为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曲柄式驱动装置的平面图的部分截面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曲柄式驱动装置的正面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曲柄式驱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5(a)、(b)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正面图,图5(a)示出位置调节部件的转动前的状态,图5(b)示出位置调节部件的转动后的状态;
图6是示出利用扳手调节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作为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变形实施方式的平面图的部分截面图;
图8是作为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变形实施方式的平面图的部分截面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变形实施方式的平面图;
图10是作为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变形实施方式的平面图的部分截面图。
图中:10—松经装置,12a、12b—松经杆(驱动对象部件),12a1、12b1—支撑孔(上),12a2、12b2—支撑孔(中),12a3、12b3—支撑孔(下),14—杆,16—臂,18—轴部件,20—曲柄式驱动装置,22—曲柄毂(第一支撑部件),22a—轴部,22a1—开口紧固机构,22b—凸缘部,22b1、22b2—端面,22c—贯通孔,22d—端面,22e—引导部,22e9—侧面,22h—穿孔(长孔),22i—凹部,22m—内壁面(抵接面),22n—内壁面,22p—内螺纹孔,22v、22w—卡止部,24—托架,24b—贯通孔,24c、24d—卡止部,24c1、24d1—端面,24e—抵接面(端面),24f—槽,24g—切口,24h—内螺纹孔,24i—凹部,24j—穿孔,24m—内螺纹孔形成部分,25—偏心轴部(偏心轴),L2—轴心,25a—偏心轴,26—连接部件,28—轴承,29—螺丝部件(轴部件、支撑部),32—织机框架,34—驱动轴,L1—轴心,36—轴承,42—位置调节部件d1、d1’、d2、d2’—距离,42a—基部,A、A’—端部,P—转动中心,42a1—圆盘面,42a2—圆盘反面,42a3—外周面,42b—操作部,42b1—操作面,42b2—圆弧面,42b3—贯通孔,44—紧固螺丝(位置调节部件),46—螺母,62—扳手,e1—偏心量(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至图6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即关于将根据本发明的具备驱动量变更机构的曲柄式驱动装置适用于织机的松经装置的情况。
图1示出可适用本发明的织机的松经装置的概略,即,松经装置10包括用于将卷绕有经纱的张力辊(未图示)在其两端支撑的一对松经杆12a、12b(驱动对象部件)、曲柄式驱动装置20、20、以及用于连接松经杆12a、12b和与其对应的曲柄式驱动装置20、20的杆14、14及臂16、16。
各松经杆12a、12b经由嵌插于分别形成在各松经杆12a、12b的上端部的支撑孔12al、12bl的支撑轴(未图示)可旋转地支撑于织机框架上。另外,张力辊两端的轴部嵌插固定于形成在各松经杆12a、12b的中间部的支撑孔12a2、12b2。因此,张力辊经由松经杆12a、12b以支撑孔12al、12bl为中心摇动自如地被支撑于织机框架上。
另外,轴部件18、18被嵌插固定于形成在各松经杆12a、12b的下端部的支撑孔12a3、12b3,臂16、16经由轴承等可旋转地连接于该轴部件18、18。而且,各臂16、16经由杆14、14连接在对应的曲柄式驱动装置20、20上。即,分别支撑张力辊两端的松经杆12a、12b经由轴部件18、18、臂16、16及杆14、14连接于对应的曲柄式驱动装置20、20,被同步往复摇动驱动。于是,通过往复摇动驱动两个松经杆12a、12b,张力辊积极进行松经运动。另外,因为各曲柄式驱动装置20、20皆为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仅对其一方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曲柄式驱动装置20包括相对于驱动轴34的端部不可旋转地组装的作为第1支撑部件的曲柄毂22、组装于曲柄毂22的作为第2支撑部件的托架24、支撑于托架24的作为偏心轴的偏心轴部25、以及经由偏心轴部25可旋转地支撑于托架24的连接部件26。另外,驱动轴34经由轴承36旋转自如地支撑于织机框架32,且设置为其一端从织机框架32突出。另外,驱动轴34经由驱动传达机构等连接于织机的主轴(未图示),与主轴同步被旋转驱动。
曲柄毂22具备固定于驱动轴34的轴部22a、以及在轴部22a的轴心方向的一端侧以向轴部22a的半径方向的外侧扩展的方式设置的板状的凸缘部22b。
而且,在驱动轴34的从织机框架32突出部分的前端侧安装有曲柄毂22。具体而言,在曲柄毂22形成有嵌插驱动轴34的贯通孔22c,其中心与轴部22a的轴心一致。另外,在轴部22a设置有开口紧固机构22a1,其包括连通轴部22a的贯通孔22c的切口。而且,曲柄毂22在相对于轴部22a凸缘部22b位于织机框架32侧的方向,通过在贯通孔22c内嵌插驱动轴34的前端部而与驱动轴34组合,并通过开口紧固机构22a1夹紧固定而组装于驱动轴34。
另外,如上所述,通过设置在轴部22a的开口紧固机构22a1的夹紧固定来进行曲柄毂22相对于驱动轴34的组装。因此,曲柄毂22可相对于驱动轴34自由地改变位相来组装。但曲柄毂22相对于驱动轴34的固定位置不限于驱动轴34的前端部,也可在驱动轴34的前端部安装其他部件(例如,旋转检测器等),在比其他部件更靠织机框架32的一侧安装于驱动轴34。
托架24和偏心轴部25在本实施例中形成为一体,以相对于板状的托架24从其一方的端面突出的形式形成偏心轴部25。而且,该偏心轴部25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偏心轴。这样,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偏心轴的偏心轴部25与托架24形成为一体,由此,形成作为偏心轴的偏心轴部25支撑于托架24的结构。
另外,在托架24和偏心轴部25,形成有贯通孔24b,其中心与偏心轴部25的轴心L2一致并贯通托架24和偏心轴部25。而且,托架24和偏心轴部25配置于相对于曲柄毂22的织机框架32侧,且驱动轴34插通贯通孔24b,并且以将与托架24上的偏心轴部25突出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面与在组装于驱动轴34的状态下的曲柄毂22上的凸缘部22b的织机框架32侧的端面22d抵接的状态,通过从曲柄毂22侧螺插的多个(图示例中为三个)螺丝部件29组装于曲柄毂22。因此,形成偏心轴部25相对于托架24配置于织机框架32侧的状态。
另外,如图3所示,在托架24的部分周面上,形成有在相对于曲柄毂22组装时作为指标的切口24g。而且,如图2和图3所示,以贯通托架24和偏心轴部25的形式形成的贯通孔24b在从偏心轴部25的轴心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与连接偏心轴部25的轴心L2和切口24g的中心的直线所延伸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以下称为“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形成为比驱动轴34的直径大。因此,在驱动轴34插通上述贯通孔24b的状态下,形成允许托架24和偏心轴部25相对于驱动轴34向第一方向移动的状态。
另外,在该结构中,曲柄毂22和托架24形成为可在第一方向上调节(变更)托架24相对于曲柄毂22的组装位置。更具体而言,如上所述,托架24通过从曲柄毂22侧螺插的三个螺丝部件29组装于曲柄毂22,因此,在曲柄毂22的凸缘部22b,形成有用于使螺丝部件29插通的穿孔22h。而且,托架24相对于曲柄毂22的固定通过拧紧螺插于托架24的螺丝部件29,以用螺丝部件29的头部和托架24夹持曲柄毂22的形式来进行。
在此之上,形成在曲柄毂22的凸缘部22b上的穿孔22h在将托架24组装于曲柄毂22的状态下作为托架24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长孔而形成。因此,在使螺丝部件29插通穿孔22h并且螺插于托架24的状态下,当拧松上述夹紧时,形成螺插于托架24的螺丝部件29的轴部可在穿孔22h内在穿孔22h的长度方向移动的状态,即,形成托架24相对于曲柄毂22的位置可在第一方向移动的状态。因此,根据该结构,可在第一方向上调节(变更)托架24相对于曲柄毂22的组装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如上所述为了在第一方向可调节(变更)托架24相对于曲柄毂22的组装位置而使托架24在第一方向可相对于曲柄毂22移动的结构中,作为用于引导向该第一方向的移动的结构,在曲柄毂22中设置有以从凸缘部22b的织机框架32侧的端面22d突出的方式形成的引导部22e,另一方面,在托架24上,设置有以在向织机框架相反侧的端面24e(更具体而言,与上述凸缘部22b的端面22d抵接的托架24的端面24e)开口并且接受引导部22e的方式形成的槽24f。而且,通过该引导部22e和槽24f,形成引导托架24向第一方向移动并且防止托架24向第一方向以外移动的结构。
另外,在曲柄毂22上形成的引导部22e形成于在第一方向与轴部22a重叠的位置,且上述贯通孔22c也贯通该引导部22e。另外,形成为引导部22e的外周面中的、从轴部22a的轴心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与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以下称为“第二方向”)上的两侧的面与穿孔22h的长度方向(第一方向)平行地延伸。
另外,托架24的槽24f在该第二方向上相对的两个内侧面与第一方向平行地延伸,并且该两个内侧面的间隔形成在与曲柄毂22的引导部22e上的外周面中的上述两侧的面滑接的同时可接受引导部22e的大小。另外,槽24f的通过该第二方向上的中心而与第一方向平行的直线形成在通过偏心轴部25的第二方向上的中心的位置。在此之上,槽24f在接受曲柄毂22的引导部22e的状态下,为了允许如上所述的相对于曲柄毂22向第一方向移动托架24,槽24f在第一方向的尺寸形成为比引导部22e在相同方向(第一方向)的尺寸大。
因此,通过在如上所述的曲柄毂22上形成引导部22e并且在托架24上形成槽24f的结构,在移动托架24以便在第一方向调节(变更)托架24相对于曲柄毂22的组装位置时,通过引导部22e的上述两侧的面与槽24f的上述内侧面的滑接,沿第一方向引导该托架24的移动。
另外,托架24在第一方向隔着曲柄毂22的位置,具有以从织机框架相反侧的端面24e向曲柄毂22侧突出的方式形成的一对卡止部24c、24d。
更具体而言,两个卡止部24c、24d在托架24的端面24e上,以与曲柄毂22(凸缘部22b)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的端面22b1、22b2中对应的端面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方式设置,并且为了允许相对于上述曲柄毂22向第一方向移动托架24,两个卡止部24c、24d的间隔设定为比曲柄毂22的两个端面22b1、22b2的间隔大。另外,各卡止部24c、24d的端面24c1、24d1形成为与曲柄毂22上的两个端面22b1、22b2平行。
因此,托架24相对于曲柄毂22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通过卡止部24c的端面24c1与曲柄毂22上的端面22b1抵接,或卡止部24d的端面24d1与曲柄毂22上的端面22b2抵接而受到限制,即通过两个卡止部24c、24d限制托架24的移动范围。
如上所述,在根据如上结构的曲柄式驱动装置20中,在将托架24组装于曲柄毂22的状态下,形成为如下的结构,即,驱动轴34插通于形成在偏心轴部25上的贯通孔24b,并且贯通孔24b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比驱动轴34的直径大,从而允许托架24向第一方向移动,因此,可形成使偏心轴部25的轴心L2相对于驱动轴34的轴心(=贯通孔22c的中心线)L1偏心的状态(在图2的状态下,相对于驱动轴34的轴心L1,偏心轴部25的轴心L2的偏心量为e1)。另外,以下所说的“偏心方向”是指如此地在偏心轴部25的轴心L2相对于驱动轴34的轴心L1处于偏心的状态下、偏心轴部25的轴心L2相对于驱动轴34的轴心L1的方向。顺便而言,虽然上述第一方向与该偏心方向平行,但第一方向为不特定其朝向的方向,与此相对,偏心方向为特定的方向,即特定为偏心轴部25的轴心L2相对于驱动轴34的轴心L1的朝向。
而且,在变更偏心轴部25的轴心L2相对于驱动轴34的轴心(=贯通孔22c的中心线)L1的偏心量(以下仅称为“偏心量”)的情况下,首先,放松由使曲柄毂22和托架24两个部件处于固定状态的螺丝部件29所产生的固定力,相对于不可旋转地组装于驱动轴34的曲柄毂22(第一支撑部件),形成可在第一方向上移动托架24(第二支撑部件)(可调节位置)的状态。在此之上,在第一方向上移动托架24而将托架24相对于曲柄毂22的位置调节(变更)到成为所期望的偏心量的位置并定位,在该定位状态下拧紧螺丝部件29,从而形成再次将托架24固定于曲柄毂22的状态,由此,形成偏心量被变更的状态。
连接部件26为具有环状部分的部件,经由杆14等连接于松经杆12a(12b)。而且,连接部件26在其上述环状部分经由轴承28嵌装于偏心轴部25,并经由偏心轴部25可旋转地支撑于托架24。而且,曲柄式驱动装置20形成为由该连接部件26、偏心轴部25和托架24构成曲柄。
在根据如上结构的曲柄式驱动装置20中,根据偏心量来决定松经杆12a(12b)的往复摇动驱动中的驱动量。另外,根据曲柄毂22相对于驱动轴34的角度关系,决定从曲柄式驱动装置20到与松经杆12a(12b)上的臂16的连接部最远的摇动限度,即,到达松经杆12a(12b)的往复摇动中的上死点的时机。顺便而言,在松经杆12a(12b)到达上述上死点的状态下,连接驱动轴34的轴心L1和偏心轴部25的轴心L2的直线与连接偏心轴部25的轴心L2和松经杆12a(12b)的臂16的连接中心的直线为呈直线状的状态,换言之,为上述偏心方向与杆14和臂16的延伸方向一致的状态。
因此,在将托架24组装于曲柄毂22的状态下,通过调节曲柄毂22相对于驱动轴34的旋转位相的角度关系,可设定在驱动轴34的一次旋转中的哪个旋转位相中驱动对象即松经杆12a(12b)到达上死点。因此,在与织机上的其他装置(例如,开口装置)的动作的关系中,在与松经杆12a(12b)应到达上死点的织机主轴的旋转角度对应的驱动轴34的旋转位相中,以托架24相对于曲柄毂22朝向杆14偏心,并且与杆14的延伸方向一致的方式将曲柄毂22组装于驱动轴34,由此,可向张力辊赋予期望的松经动作。
而且,在曲柄式驱动装置20中,通过如上所述变更在第一方向上托架24相对于曲柄毂22的位置来变更偏心轴部25的轴心L2相对于驱动轴34的轴心(=贯通孔22c的中心线)L1的偏心量,可变更(调节)松经杆12a(12b)的驱动量。顺便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曲柄式驱动装置20形成为如下的结构,即,在托架24上的卡止部24d(端面24d1)与曲柄毂22抵接的状态下偏心量最小,在卡止部24c(端面24c1)与曲柄毂22抵接的状态下偏心量最大。
在以上说明的曲柄式驱动装置20中,在本发明中,具备驱动量变更机构,其包括支撑部和位置调节部件,所述支撑部固定配置于第一支撑部件(曲柄毂22)和第二支撑部件(托架24)的一方,所述位置调节部件支撑于该支撑部,并且设置为与第一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的另一方的在与偏心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面抵接,在本实施例中,驱动量变更机构形成为,其由圆盘状部件(位置调节部件42)构成的位置调节部件以在与偏心方向平行的方向(第一方向)上隔着上述曲柄毂22上的3个穿孔22h中的一个而相对的方式配置于形成在曲柄毂22上的两个抵接面(在与偏心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面)之间,并且具有可同时与该两个抵接面抵接的直径。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的驱动量变更机构中,在上述3个螺丝部件29中插通位于上述两个抵接面之间的穿孔22h的螺丝部件29作为支撑部起作用。关于这些各结构,具体如下。
首先,在曲柄毂22上,以包括穿孔22h的形式形成有凹部22i,该穿孔22h被上述3个螺丝部件29中的一个插通。如图4、图5所示,该凹部22i在曲柄毂22(凸缘部22b)的周面上开放,并且为在曲柄毂22的织机框架相反侧的面开放的有底的槽,上述穿孔22h在该槽的底面上开口。
因此,凹部22i形成为包括隔着穿孔22h而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两个内壁面22m、22m。另外,凹部22i形成为其两个内壁面22m、22m在第一方向上的间隔与后述的圆盘状位置调节部件42的直径大致一致。顺便而言,连接凹部22i上的内壁面22m、22m的里侧的内壁面22n形成为圆弧状,并且形成为不与配置在凹部22i内的位置调节部件42发生干涉。另外,凹部22i的上述底面形成为与端面22d、24e平行,该端面22d、24e为与曲柄毂22和托架24相互抵接的面,内壁面22m、22n形成为垂直于上述底面的面,即与驱动轴34的轴心方向平行的面。
另外,位置调节部件42如上所述由圆盘状部件构成。更具体而言,如图4、图5所示,位置调节部件42由圆盘状基部42a和以从该基部42a的厚度方向上的一方的面(以下也称为“圆盘面”)42a1突出的方式设置的操作部42b一体形成。
其中,基部42a如上所述形成为,其直径与曲柄毂22的凹部22i上的两个相对的内壁面22m、22m之间的距离大致一致,并且,基部42a的高度(厚度)尺寸与凹部22i的深度尺寸大致一致。另外,基部42a其圆盘面42a1的相反侧的面(以下也称为“圆盘反面”)42a2形成为平面,并且外周面42a3形成为垂直于圆盘面42a1和圆盘反面42a2。
因此,在位置调节部件42被配置在曲柄毂22的凹部22i内(两个内壁面22m、22m之间)的状态下,位置调节部件42在其基部42a的高度方向上在外周面42a3的两端同时与凹部22i的两个内壁面22m、22m抵接。因此,曲柄毂22上的凹部22i的两个内壁面22m、22m成为(位置调节部件42同时抵接的)“两个抵接面”。
另外,操作部42b具有如下形状,即,将与基部42a具有相同形状的圆盘状部件在其中心的两侧且与中心距离相等的位置将其两侧与直径方向平行地切除的形状。因此,操作部42b在其外周面上具有隔着上述中心平行地延伸且其延伸长度相同的两个平面(以下也称为“操作面”)42b1、42b1,并且,外周面上除去其操作面42b1、42b1的两个部分为与基部42a的外周面曲率相同的圆弧面42b2,且隔着上述中心的该两个圆弧面42b2、42b2的间隔与基部42a的直径相同。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操作面42b1、42b1的间隔与六角螺栓即螺丝部件29的头部的宽度尺寸(平面看时正六边形的对边的间隔)相同。而且,操作部42b以使操作部42b的高度(厚度)方向与基部42a的高度方向一致,并且使上述中心与基部42a的中心一致的形式与基部42a一体形成。
另外,在位置调节部件42中设置有贯通孔42b3,其形成为在上述高度方向上贯通基部42a和操作部42b并且垂直于圆盘面42a1和圆盘反面42a2,并形成为其中心位于操作部42b上的两个操作面42b1、42b1的中间的位置,并且从基部42a的中心偏心。另外,该贯通孔42b3被螺丝部件29插通,螺丝部件29插通位于曲柄毂22上的凹部22i内的穿孔22h,并用于将托架24组装于曲柄毂22。
而且,位置调节部件42配置为使圆盘反面42a2与曲柄毂22的凹部22i的上述底面抵接,并且使在驱动轴34的轴心方向观察的情况下贯通孔42b3的位置与在该上述底面开口的穿孔22h的位置一致。而且,在该状态下,形成基部42a的外周面42a3的两端与曲柄毂22上的凹部22i的内壁面22m、22m抵接的状态。在此之上,螺丝部件29从位置调节部件42的织机框架32相反侧插通位置调节部件42的贯通孔42b3和曲柄毂22的穿孔22h,该螺丝部件29被螺插于托架24,由此,形成位置调节部件42在曲柄毂22的凹部22i内可转动地支撑于螺丝部件29的轴部的状态。于是,通过拧紧该螺丝部件29,形成位置调节部件42和曲柄毂22被螺丝部件29的头部和托架24夹持的状态,且形成如上所述托架24被组装于曲柄毂22的状态,并且形成位置调节部件42在凹部22i内不可旋转的状态。
另外,该螺丝部件29形成为,通过螺插于托架24而从曲柄毂22与托架24相互抵接的端面22d、24e与驱动轴34的轴心L1平行地延伸,并且以插通另一方的支撑部件即曲柄毂22的形式固定设置于一方的支撑部件即托架24,并如上所述在其轴部支撑位置调节部件42。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该螺丝部件29(轴部)作为本发明中的支撑部起作用,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由轴部件即螺丝部件29构成。
另外,如上所述,在位置调节部件42中,贯通孔42b3形成为从基部42a的中心偏心,位置调节部件42以作为插通该贯通孔42b3的轴部件的螺丝部件29(支撑部)的轴心为中心转动,由此,从轴部件(螺丝部件29)的中心到位置调节部件42与曲柄毂22的凹部22i上的两个内壁面(抵接面)22m、22m抵接的位置的距离发生变化。而且,该距离的变化根据从位置调节部件42上的基部42a的中心到贯通孔42b3的中心的距离来规定。
以上,对本实施例中的曲柄式驱动装置20的驱动量变更机构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下面参照图5,对该曲柄式驱动装置20的驱动量变更机构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的松经装置10的曲柄式驱动装置20中,为了变更松经装置10中的驱动量即松经量,当变更(调节)在偏心方向上托架24相对于固定在驱动轴34上的曲柄毂22的位置时,首先,操作者拧松处于夹持曲柄毂22状态的螺丝部件29(三个六角螺栓),形成可相对于曲柄毂22移动托架24的状态。
即,如上所述,由于在曲柄毂22上形成的各螺丝部件29所插通的穿孔22h成为在与偏心方向平行的第一方向上延伸的长孔,所以通过如上所述拧松处于夹持曲柄毂22状态的三个螺丝部件29,形成相对于固定在驱动轴34上的曲柄毂22,托架24可在第一方向上移动的状态。另外,如上所述,通过在曲柄毂22上形成的引导部22e和在托架24上形成的槽24f,形成托架24的移动被沿第一方向引导的结构,在如上所述形成了可移动的状态下,形成托架24相对于曲柄毂22只能在第一方向上移动的状态。另外,通过如上所述拧松螺丝部件29,形成支撑于该螺丝部件29中插通曲柄毂22的凹部22i内的穿孔22h的螺丝部件29的位置调节部件42可在凹部22i内转动的状态。
而且,在该状态下,操作者在对应于托架24的移动方向的转动方向上,使位置调节部件42绕支撑该位置调节部件42的螺丝部件29转动。另外,例如如图6所示,该位置调节部件42的转动通过将扳手62等工具嵌合在操作部42b,转动操作该工具来进行。
通过该转动操作,使位置调节部件42上的圆盘状基部42a绕转动中心P(支撑部即轴部件(螺丝部件29)的轴心)转动(图5(a)→图5(b)),所述转动中心P相对于基部42a的中心偏心,且相对于托架24位置固定。另外,位置调节部件42在其外周面上的第一方向的两侧的端部,更具体而言,在通过基部42a的中心而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直线与外周面交叉的部分(在第一方向上离基部42a的中心最远的外周面上的部分,即图5中A、A’所示的部分),始终与曲柄毂22上的各内壁面(抵接面)22m、22m抵接。因此,如上所述,当使位置调节部件42以从基部42a的中心偏心的转动中心P为中心转动时,在位置调节部件42,从第一方向上的转动中心P到上述各端部A、A’的距离发生变化。即,由于位置调节部件42上的上述两侧的端部A、A’并不是指位置调节部件42上的上述外周面上的特定的部分,而是位置调节部件42的以不限于位置调节部件42是否进行上述转动的各状态在第一方向上离基部42a的中心最远的上述外周面上的部分,所以,随着位置调节部件42的上述转动,从第一方向上的转动中心P到该各端部A、A’的距离发生变化。
另外,关于该位置调节部件42上的上述距离的变化,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当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将位置调节部件42沿逆时针旋转方向转动时,从转动中心P到一方的端部A’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长了相当于距离e1的量(d2→d2’),并且从转动中心P到另一方的端部A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短了相当于该距离(距离e1)的量(d1→d1’)。而且,作为其结果,从相对于托架24位置固定的转动中心P到与该各端部A、A’抵接的曲柄毂22上的各内壁面22m、22m的距离发生变化,并且曲柄毂22与托架24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被变更。但由于曲柄毂22被固定于驱动轴34从而其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被固定,所以形成为随着上述相对位置的变更,托架24相对于曲柄毂22向与偏心方向平行的第一方向移动(滑动)。
而且,该移动中的托架24的移动量与位置调节部件42的转动量成比例,另外,该移动中的托架24的移动方向对应于位置调节部件42的转动方向。因此,操作者为了变更偏心量以变更松经量,向适于从变更前的偏心量变更为变更后的偏心量的转动方向转动位置调节部件42,并在变成托架24的位置应变更的偏心量e1的时点停止该转动。由此,托架24相对于曲柄毂22在偏心方向上的位置被变更为所期望的偏心量e1的状态,通过在该状态下再次拧紧螺丝部件29,使托架24处于被固定在曲柄毂22上的状态(不能移动的状态),完成松经量的变更。另外,关于托架24相对于曲柄毂22的偏心量e1,例如可通过使用量尺等测量托架24的卡止部24c、24d的端面24c1、24d1相对于曲柄毂22的端面22b1、22b2的位置等进行把握。
顺便而言,关于位置调节部件42的转动所产生的托架24的移动量的大小,如上所述根据从位置调节部件42的基部42a的中心到贯通孔42b3的中心的距离来规定。因此,在位置调节部件42中,将该距离设定为可得到所期望的偏心量,并据此来决定贯通孔42b3的位置。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的驱动量变更机构,只需转动由单一部件所构成的位置调节部件42,即可向与对应于其转动方向的偏心方向平行的方向(第一方向)或与该方向(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托架24。另外,如上所述,该移动中的托架24的移动量与位置调节部件42的转动量成比例,在变更偏心量e1时,由于可在慢慢地转动位置调节部件42的同时边观察托架24的移动量边进行变更,变更偏心量e1以变更松经量的结构简单,且可通过简单的操作实现,而且可以单一步骤进行该变更。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驱动量变更机构中,在经由作为支撑部的轴部件(螺丝部件29),相对于托架24,偏心方向的位置被固定的位置调节部件42的基部42a上的两侧的各端部A、A’,形成与曲柄毂22上的相对的面(朝向反方向的面(凹部22i上的两个内壁面22m、22m))同时抵接的结构,位置调节部件42除了具备用于调节(变更)托架24相对于曲柄毂22的位置的功能以外,还具有定位托架24相对于曲柄毂22在偏心方向上的位置的定位功能。因此,与如现有装置那样只能使一对的卡止部的一方或另一方与曲柄毂抵接来进行定位的结构不同,在根据位置调节部件42的调节范围内的任意位置,可进行托架24相对于曲柄毂22的定位。由此,即使在对托架24施加有张力辊等重量的状态下,也可以容易地进行该偏心量e1的变更,而不会给操作者带来负担。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驱动量变更机构中,位置调节部件42的操作部42b上的两个操作面42b1、42b1的间隔与六角螺栓即螺丝部件29的头部的宽度尺寸相同。根据该结构,在使用扳手62等工具进行位置调节部件42的转动时,可利用与用于操作螺丝部件29使托架24处于固定在曲柄毂22上的状态的工具相同的工具,从而可实现工具的共通化。
另外,在使用如此的扳手62等工具进行位置调节部件42的转动操作时,由于从操作该工具的部分(操作者用手把持的部分(力点))到支撑部(位置调节部件42的转动支点(支点))的距离与从该支撑部到位置调节部件42的各端部A、A’(随着位置调节部件42的转动而在与偏心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变位从而压在曲柄毂22(内壁面(抵接面)22m、22m)的部分(作用点))的距离相比变得足够大,所以利用所谓的杠杆原理,即使在施加有张力辊等重量从而位置调节部件42和曲柄毂22处于被押接的状态下,也可以容易地转动位置调节部件42。因此,根据可利用如此的工具的本实施例中的位置调节部件42结构,可进一步减轻变更松经量的操作中的操作者的负担。
另外,关于本发明,不限于以上说明的实施例,也可实施如以下(1)至(5)的变形的实施方式。
(1)关于适用本发明的曲柄式驱动装置20,在上述实施例中,设置了在第一支撑部件(曲柄毂22)的织机框架32侧组装第二支撑部件(托架24)的结构,但适用本发明的曲柄式驱动装置20不限于如此结构,例如,也可以如图7所示,是在第一支撑部件(曲柄毂22)的织机框架相反侧组装第二支撑部件(托架24)的结构。
具体而言,在该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在作为相对于驱动轴34不可旋转地组装的第一支撑部件的曲柄毂22的织机框架相反侧配置作为第二支撑部件的托架24,并且为在使托架24的织机框架32侧的端面与曲柄毂22的织机框架相反侧的端面抵接的状态下将该托架24组装于曲柄毂22的结构。
另外,在图7的结构中,关于位置调节部件42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另外,关于支撑部,也与上述实施例同样地由轴部件(螺丝部件29)构成,设置为以从托架24的上述端面向曲柄毂22侧突出的形式相对于托架24位置被固定的状态。而且,位置调节部件42被配置于形成在曲柄毂22的织机框架32侧的凹部22i内。因此,在该变形例中同样地,托架24成为一方的支撑部件,曲柄毂22成为另一方的支撑部件。
顺便而言,在图7的结构中,偏心轴25a与托架24并非为一体形成的部件,即形成为偏心轴25a相对于托架24不可旋转地组装的结构。这样,在适用本发明的曲柄式驱动装置20中,偏心轴与第二支撑部件(托架24)如上述实施例被一体形成,或如图7的结构为分体形成。
(2)在上述实施例中,支撑部(轴部件(螺丝部件29))被固定配置于第二支撑部件(托架24),设置了第二支撑部件(托架24)为本发明中的一方的支撑部件,并且第一支撑部件(曲柄毂22)为另一方的支撑部件的结构,但本发明中的一方、另一方的支撑部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部件,例如,如图8所示,也可以设置为支撑部被固定配置于第一支撑部件(曲柄毂22)的结构,即,第一支撑部件(曲柄毂22)成为一方的支撑部件,另外,第二支撑部件(托架24)成为另一方的支撑部件的结构。
具体而言,在该图8所示的变形例中,相对于作为第一支撑部件的曲柄毂22的作为第二支撑部件的托架24的配置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但与上述实施例相反,设置了如下结构,即,形成有供对曲柄毂22起支撑作用的轴部件(螺丝部件29)螺插的内螺纹孔22p,并且形成有供相对于托架24该螺丝部件29插通的穿孔24j,螺丝部件29螺插于曲柄毂22的内螺纹孔22p并且插通托架24的穿孔24j。因此,在该变形例中,作为支撑部的轴部件(螺丝部件29)被固定配置于第一支撑部件(曲柄毂22),第一支撑部件(曲柄毂22)成为一方的支撑部件,第二支撑部件(托架24)成为另一方的支撑部件。
另外,在图8的变形例中同样地,位置调节部件42与上述实施例的结构相同,形成为可转动地支撑于支撑部即螺丝部件29。但根据如上所述的螺丝部件29的配置,与在上述实施例中形成在曲柄毂22上的凹部22i相当的凹部形成在托架24上,位置调节部件42配置于形成在该托架24上的凹部24i内。
(3)在上述实施例及图7、图8所示的变形例中,形成为在成为曲柄毂22和托架24的一方的支撑部件的一侧设置有一对卡止部的结构,但在适用本发明的曲柄式驱动装置20中,并不一定需要这样的一对卡止部,也可以为一方的支撑部件不具备卡止部的结构。
(4)关于根据本发明的驱动量变更机构,在以上说明的实施例和变形例中,设置了如下的结构,即,将位置调节部件设为单一的圆盘状部件,该圆盘状部件(位置调节部件42)可转动地支撑于固定配置于一方的支撑部件的支撑部即轴部件(螺丝部件29),并且同时与另一方的支撑部件上的相对的两个抵接面(内壁面22m、22m)抵接,但本发明中的驱动量变更结构不限于如此结构,例如,也可以设置为使用一对紧固螺丝的结构。另外,作为这样的结构的一例,例如可考虑如图9、图10所示的结构。
具体而言,图9、图10所示的变形例为如下的结构,即,与上述实施例同样地,在作为第一支撑部件的曲柄毂22的织机框架32侧配置作为第二支撑部件的托架24,并且该托架24被组装于曲柄毂22。另外,与上述实施例同样,在曲柄毂22上设置从织机框架32侧的端面突出的引导部22e,并且在托架24上形成有接受该引导部22e的槽24f,通过该引导部22e和槽24f,引导第一方向上的曲柄毂22和托架24的相对移动(托架24相对于曲柄毂22的移动)。在此之上,以在相对于曲柄毂22的引导部22e的偏心方向上的两侧被托架24支撑、并从该两侧夹持曲柄毂22的引导部22e的形式设置一对紧固螺丝44、44。
更具体而言,在托架24上形成有两个内螺纹孔24h、24h,该两个内螺纹孔24h、24h于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槽24f的两端向槽24f内开口并相互相对。但该各内螺纹孔24h形成为其中心线在第一方向上延伸。而且,在该各内螺纹孔24h中,各自螺插有紧固螺丝44,由此,形成如下的结构,即,以被托架24支撑并且在第一方向上隔着曲柄毂22的引导部22e且相对的形式设置有一对紧固螺丝44、44。
另外,在该结构中,通过拧紧各紧固螺丝44,即,使各紧固螺丝44绕其轴心转动,从而增大在各紧固螺丝44在槽24f内的突出量,形成两个紧固螺丝44的前端与曲柄毂22的引导部22e在第一方向上的侧面22e9抵接的状态。由此,引导部22e形成被一对紧固螺丝44、44夹持的状态,托架24的偏心方向上的位置形成被固定于曲柄毂22的状态。另外,由于上述转动而变位的紧固螺丝44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由螺合在紧固螺丝44上的螺母46来固定。
另外,在该结构中,在使托架24相对于曲柄毂22向第一方向移动时,该移动通过如下1)至4)的步骤来进行紧固螺丝44的操作。
1)首先,拧松螺合在各紧固螺丝44上的螺母46从而使各紧固螺丝44可转动,即,形成两个紧固螺丝44、44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可变位的状态。
2)接着,在该状态下,使两个紧固螺丝44、44的一方,具体而言,使在托架24的移动方向的相反侧设置的一方的紧固螺丝44向使其后退的方向,即,向使其在托架24的槽24f内的突出量减少的方向转动。由此,该一方的紧固螺丝44的前端从曲柄毂22的引导部22e的侧面22e9离开,从而形成托架24可向上述移动方向移动的状态。
3)接着,在该状态下,在使一方的紧固螺丝44的相反侧的另一方的紧固螺丝44向使其前进的方向,即,向使其在托架24的槽24f内的突出量增大的方向转动。由此,托架24可相对于曲柄毂22向上述移动方向移动。
4)接着,在托架24相对于曲柄毂22的偏心量e1变成对应于所期望的松经量的时点使另一方的紧固螺丝44停止转动,并使一方的紧固螺丝44向与上述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形成其前端与曲柄毂22的引导部22e的侧面22e9抵接的状态。由此,托架24形成以下状态,即,在相对于曲柄毂22成为规定的偏心量e1的位置,利用两个紧固螺丝44、44定位于曲柄毂22。在此之上,通过拧紧螺合于各紧固螺丝44的螺母46而固定各紧固螺丝44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形成托架24相对于曲柄毂22在偏心方向上的位置被固定的状态。
根据以上说明,在该结构中,用于使托架24相对于曲柄毂22移动的紧固螺丝44、44成为本发明中的位置调节部件,另外,在其中形成有托架24上的内螺纹孔24h、24h的部分24m、24m成为本发明中的支撑部。因此,在本变形例中,托架24成为本发明中的一方的支撑部件,而曲柄毂22成为另一方的支撑部件。另外,另一方的支撑部件上的在与偏心方向交叉的方向(正交方向)上延伸的面成为曲柄毂22的引导部22e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的侧面22e9、22e9。
(5)另外,关于使用了该紧固螺丝44的结构,不限于上述结构,例如,在上述实施例的结构中,也可以设置如下的结构,即,将两个卡止部24c、24d设为支撑部,紧固螺丝44在第一方向被螺插于各卡止部24c、24d,并且该各紧固螺丝44的前端抵接于与卡止部24c、24d相对的曲柄毂22的凸缘部22b的两个端面22b1、22b2。另外,在该情况下,也可以设置如下的结构,即,如图8所示,两个卡止部(支撑部)22v、22w形成在曲柄毂22侧的两端,螺插于该各卡止部的紧固螺丝44的前端与托架24的凸缘部的各端面抵接。另外,此时,形成有卡止部的曲柄毂22成为本发明中的一方的支撑部件,而托架24成为另一方的支撑部件。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和变形例,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变更。
Claims (2)
1.一种曲柄式驱动装置中的驱动量变更机构,其包括:相对于驱动轴不可旋转地组装的第一支撑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不可旋转地组装的第二支撑部件;支撑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件的偏心轴;以及经由所述偏心轴可旋转地支撑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件并且连接于驱动对象部件的连接部件,
所述第二支撑部件设置为,可在所述偏心轴的轴心相对于所述驱动轴的轴心的偏心方向上调节所述第二支撑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的组装位置,
通过所述第二支撑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在所述偏心方向上的组装位置设定所述偏心轴的轴心相对于所述驱动轴的轴心的偏心量,并且通过变更所述组装位置来变更所述偏心量,由此变更驱动量,
所述曲柄式驱动装置中的驱动量变更机构的特征在于,
包括固定配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及所述第二支撑部件的一方的支撑部、以及支撑于该支撑部并且以抵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及所述第二支撑部件的另一方的在与所述偏心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面的方式设置的位置调节部件,
通过使所述位置调节部件相对于所述支撑部转动,变更从所述支撑部到所述位置调节部件与所述另一方支撑部件抵接的位置的距离,并且变更所述第一支撑部件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件在所述偏心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柄式驱动装置中的驱动量变更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为以从所述一方支撑部件的与所述另一方支撑部件的抵接面与所述驱动轴的轴心平行地延伸的方式设置的轴部件,且为插通于形成在所述另一方支撑部件上的在与所述偏心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长孔的轴部件,
所述另一方支撑部件具有隔着所述长孔且在与所述偏心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相对的两个抵接面,
所述位置调节部件为圆盘状部件,具有可与所述另一方支撑部件上的两个所述抵接面同时抵接的直径,该位置调节部件以所述支撑部嵌插于从所述位置调节部件的中心偏心的位置的形式可转动地支撑于所述支撑部,并且在支撑于所述支撑部的状态下,在外周面上的与所述偏心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两端与所述另一方支撑部件上的所述抵接面抵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210415 | 2014-10-15 | ||
JP2014210415A JP6463067B2 (ja) | 2014-10-15 | 2014-10-15 | クランク式駆動装置における駆動量変更機構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526325A true CN105526325A (zh) | 2016-04-27 |
CN105526325B CN105526325B (zh) | 2019-04-02 |
Family
ID=5419958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600598.2A Active CN105526325B (zh) | 2014-10-15 | 2015-09-18 | 具备驱动量变更机构的曲柄式驱动装置 |
CN201520729355.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985576U (zh) | 2014-10-15 | 2015-09-18 | 曲柄式驱动装置中的驱动量变更机构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729355.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985576U (zh) | 2014-10-15 | 2015-09-18 | 曲柄式驱动装置中的驱动量变更机构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3009549B1 (zh) |
JP (1) | JP6463067B2 (zh) |
CN (2) | CN105526325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23762A (zh) * | 2018-09-04 | 2018-11-16 | 山东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布动起毛装置及布动起毛装置动力机构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463067B2 (ja) * | 2014-10-15 | 2019-01-30 |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 クランク式駆動装置における駆動量変更機構 |
JP7491819B2 (ja) | 2020-11-24 | 2024-05-28 |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 織機のクランク式駆動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159655A (en) * | 1977-12-29 | 1979-07-03 | Preston Engravers, Inc. | Adjustable eccentric |
CN1170093A (zh) * | 1996-05-13 | 1998-01-14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偏心轮装置中的偏心量调节装置 |
US6105447A (en) * | 1997-06-17 | 2000-08-22 | Linn; Orville J. | Eccentric crank with continuously adjustable throw |
EP1335052A1 (de) * | 2002-02-06 | 2003-08-13 | SCHÖNHERR Textilmaschinenbau GmbH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Einstellung und Überwachung der Kettfadenspannung an Webmaschinen |
CN101943251A (zh) * | 2010-10-18 | 2011-01-12 | 南京工程学院 | 一种曲柄半径可调的静平衡曲轴 |
CN204985576U (zh) * | 2014-10-15 | 2016-01-20 |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 曲柄式驱动装置中的驱动量变更机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951003A (en) * | 1974-09-17 | 1976-04-20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Crank mechanism |
DE3623596A1 (de) * | 1986-07-12 | 1988-02-04 | Kromschroeder Ag G | Welle, insbesondere fuer balgengaszaehler |
DE4205135A1 (de) * | 1992-02-20 | 1993-08-26 | Kromschroeder Ag G | Kurbelvorrichtung |
JP4884992B2 (ja) * | 2007-01-25 | 2012-02-29 |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 クランク式駆動装置における駆動量変更機構 |
-
2014
- 2014-10-15 JP JP2014210415A patent/JP6463067B2/ja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9-18 CN CN201510600598.2A patent/CN105526325B/zh active Active
- 2015-09-18 CN CN201520729355.4U patent/CN204985576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 2015-09-24 EP EP15186624.1A patent/EP3009549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159655A (en) * | 1977-12-29 | 1979-07-03 | Preston Engravers, Inc. | Adjustable eccentric |
CN1170093A (zh) * | 1996-05-13 | 1998-01-14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偏心轮装置中的偏心量调节装置 |
US6105447A (en) * | 1997-06-17 | 2000-08-22 | Linn; Orville J. | Eccentric crank with continuously adjustable throw |
EP1335052A1 (de) * | 2002-02-06 | 2003-08-13 | SCHÖNHERR Textilmaschinenbau GmbH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Einstellung und Überwachung der Kettfadenspannung an Webmaschinen |
CN101943251A (zh) * | 2010-10-18 | 2011-01-12 | 南京工程学院 | 一种曲柄半径可调的静平衡曲轴 |
CN204985576U (zh) * | 2014-10-15 | 2016-01-20 |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 曲柄式驱动装置中的驱动量变更机构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23762A (zh) * | 2018-09-04 | 2018-11-16 | 山东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布动起毛装置及布动起毛装置动力机构 |
CN108823762B (zh) * | 2018-09-04 | 2024-04-02 | 山东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布动起毛装置及布动起毛装置动力机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526325B (zh) | 2019-04-02 |
EP3009549A2 (en) | 2016-04-20 |
EP3009549B1 (en) | 2019-06-19 |
CN204985576U (zh) | 2016-01-20 |
EP3009549A3 (en) | 2016-05-18 |
JP6463067B2 (ja) | 2019-01-30 |
JP2016080035A (ja) | 2016-05-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985576U (zh) | 曲柄式驱动装置中的驱动量变更机构 | |
JP4884992B2 (ja) | クランク式駆動装置における駆動量変更機構 | |
US8276281B2 (en) | Circular saw | |
JP6246893B2 (ja) | 動翼保持装置、動翼固定部材押込装置、回転機械の製造方法、組立方法、解体方法 | |
SE535182C2 (sv) | En parallellkinematisk maskin med kardanhållare | |
CA2901161C (en) | Anchoring clamp on bundle wires for high-voltage electric lines and dampening spacer provided with such clamp | |
JP2017082382A (ja) | レベル調整装置を含む開口機構及び該機構を含む織機 | |
JP4782935B2 (ja) | 金属の管、棒あるいは線材を圧延するための圧延ライン用ロールスタンド | |
JP6463070B2 (ja) | クランク式駆動装置 | |
JP6355968B2 (ja) | 杭の振れ止め装置 | |
CN203270117U (zh) | 钳子隔距调节设备 | |
CN107250565B (zh) | 具有带有模块化结构的驱动臂的阀致动器设备 | |
WO2018127261A1 (en) | Pitch adjustment cylinder for adjustment of a pitch angle of a blade of a wind turbine | |
JP6813061B1 (ja) | ギャップ調整用工具 | |
CN210160510U (zh) | 摆动调节机构 | |
RU196515U1 (ru) | Стенд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для сборки и регулировки соосного несущего винта | |
JP5061754B2 (ja) | 移動部固定機構 | |
JP6455060B2 (ja) | ロボットの調整方法 | |
CN103674702B (zh) | 工程结构构件受拉实验装置 | |
CN203643261U (zh) | 工程结构构件受拉实验装置 | |
US12091784B2 (en) | Shedding assembly for a loom and its adjustment method | |
KR20120005960U (ko) | 볼트 커터 | |
US7726173B2 (en) | Hammer for a Charpy pendulum | |
JP3875666B2 (ja) | 無段変速機用ベルトのエレメント間の隙間測定装置 | |
ITUB20150075A1 (it) | Rasaerba motorizzato provvisto di leva di comando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