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22905B - 一种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托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托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22905B
CN105522905B CN201510994921.9A CN201510994921A CN105522905B CN 105522905 B CN105522905 B CN 105522905B CN 201510994921 A CN201510994921 A CN 201510994921A CN 105522905 B CN105522905 B CN 1055229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irder
mounting bracket
power assembly
support shaft
install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9492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22905A (zh
Inventor
李春林
靳同义
刘阳
戈宏
白文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Dianka Auto Parts Manufacturing Co.,Ltd.
Tianji Automobil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Branch Beijing Dearcc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Branch Beijing Dearcc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Branch Beijing Dearcc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99492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229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229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229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229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229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内部构件,尤其是涉及一种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托架装置。该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托架装置,包括主梁,所述的主梁呈矩形框状结构,主梁宽度方向的一端上表面设置有充电器支架、另一端上表面设置有电池安装板;主梁上表面架设有电机控制器安装板;主梁上设置有电机控制器安装支架;主梁下方设置有空调压缩机安装框;主梁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减速器安装支架;与减速器安装支架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真空助力泵安装支架和真空液罐安装支架;电池安装板的正下方设置有驱动电机安装板。本发明具有能够将动力总成中的部件集中布置、采用一个装置统一承载受力、保证汽车纵梁受力点固定且受力均匀等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托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内部构件,尤其是涉及一种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托架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主要包括电动机、减速器、空调压缩机等设备,现有的电动汽车中的电动机、减速器、电池组、空调压缩机等设备均焊接固定在前机舱横梁上,利用前机舱横梁作为主要的支撑装置。而真空助力泵、充电器等设备则距离前机舱横梁较远。导致动力总成中的各个部件安装位置分散,造成机舱内的空间浪费。而现有的电动汽车中无法通过同一个装置集中固定并集中承载受力,导致汽车纵梁受力分散不均匀,容易产生较大的震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将动力总成中的部件集中布置、采用一个装置统一承载受力、保证汽车纵梁受力点固定且受力均匀的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托架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下述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托架装置,包括主梁,所述的主梁呈矩形框状结构,主梁宽度方向的一端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充电器的充电器支架、另一端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电池组的电池安装板;主梁长度方向的上表面靠近充电器支架处架设有用于固定电机控制器的电机控制器安装板,电机控制器安装板垂直主梁的长度方向;主梁长度方向的上表面靠近电池安装板处对称设置有与电机控制器安装板配合使用的电机控制器安装支架;主梁下方设置有用于固定空调压缩机的空调压缩机安装框,空调压缩机安装框呈“凹”字形,空调压缩机安装框的两端上边缘与主梁长度方向的侧边固定连接;主梁长度方向的中部靠近车头的一侧的下端固定设置有用于安装减速器的减速器安装支架;与减速器安装支架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真空助力泵的真空助力泵安装支架和用于固定真空液罐的真空液罐安装支架;电池安装板的正下方设置有用于固定驱动电机的驱动电机安装板;主梁两个宽度方向的侧面均设置有与汽车纵梁固定连接的架臂装置。动力总成托架包括主梁,主梁呈矩形框状结构,当动力总成中的各个部件安装在主梁上时,保证安装牢固性高,受力稳固。主梁宽度方向的一端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充电器的充电器支架,将充电器固定在主梁宽度方向的一端。主梁宽度方向的另一端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电池组的电池安装板,将电池组固定在电池安装板上,使充电器和电池组分别位于主梁的左右两端,保证主梁两端承载的重力接近,行驶过程中更加平稳。主梁长度方向的上表面靠近充电器支架处架设有用于固定电机控制器的电机控制器安装板,电机控制器安装板垂直主梁的长度方向。主梁长度方向的上表面靠近电池安装板处对称设置有与电机控制器安装板配合使用的电机控制器安装支架,将电机控制器的一端固定在电机控制器安装板上,电机控制器的另一端固定在电机控制器安装支架上,实现电机控制器的三点定位,即电机控制器固定于主梁的中部。在主梁的上表面的左右两端安装充电器和电池组,主梁上表面的中部安装电机控制器,使主梁上表面承载重力接近且趋于平衡。主梁下方设置有用于固定空调压缩机的空调压缩机安装框,空调压缩机安装框呈“凹”字形,空调压缩机安装框的两端上边缘与主梁长度方向的侧边固定连接,空调压缩机安装框能够将空调压缩机吊设在主梁下方的一端,利用主梁承载空调压缩机的重力。主梁长度方向的中部靠近车头的一侧的下端固定设置有用于安装减速器的减速器安装支架;与减速器安装支架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真空助力泵的真空助力泵安装支架和用于固定真空液罐的真空液罐安装支架;电池安装板的正下方设置有用于固定驱动电机的驱动电机安装板。即主梁下端面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了空调压缩机和驱动电机,主梁下端面的中部固定减速器、真空助力泵以及真空液罐,使主梁下端面承载重力接近且趋于平衡。动力总成内的设备均集中固定在同一个主梁上,利用主梁的上端面和下端面承载所有动力总成的重量和震动。而且将设备合理分布在主梁的不同位置,保证主梁各个部位承载重力接近,保证动力平衡,减小动力总成的震动,进而避免主梁受力不均匀。主梁两个宽度方向的侧面均设置有与汽车纵梁固定连接的架臂装置,主梁通过架臂装置与汽车纵梁相连,即汽车纵梁受力点集中,当主梁发生震动时,主梁的震动仅通过架臂装置传递到汽车纵梁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充电器支架包括四边形顶面、围绕顶面的三个立面,立面下端边缘设置有垂直立面的连接耳,充电器支架通过连接耳与主梁固定连接,相邻两个立面之间设置有开口槽,立面与连接耳之间设置有加强筋。充电器支架包括四边形顶面、围绕顶面的三个立面,即充电器支架的底面和其中一个侧面是敞开的,当充电器跟随汽车震动时,将震动传递掉充电器支架,充电器支架的顶面受到压力传递到三个立面上,由于相邻两个立面之间设置有开口槽,在保证支撑强度的前提下,降低相邻两个立面之间的结构强度,使相邻两个立面在开口槽具有变形的趋势,不仅能够避免应力集中,而且能够对顶面形成缓冲,降低充电器的震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空调压缩机安装框的侧面均设置有减重散热孔,减重散热孔的边缘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加强边,空调压缩机安装框的边缘设置有空调控制器安装支架。空调压缩机安装框的侧面均设置有减重散热孔,当空调压缩机使用过程中需要排风散热,散出的热量能够通过减重散热孔排出,提高空调压缩机的散热效果,而且减重散热孔能够在不影响空调压缩机安装框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减轻空调压缩机安装框的重量,进而减小整车重量,增大电池续航能力。减重散热孔的边缘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加强边,加强边向下凹陷,即加强边与空调压缩机安装框的侧面不在同一个平面内,受力方向不同,不仅避免应力集中,而且能够避免减重散热孔处变形,增强空调压缩机安装框的结构强度。空调压缩机安装框的边缘设置有空调控制器安装支架,将空调控制器与空调压缩机紧密排列,减小两者之间的距离,减小布线长度,降低电线老化断裂造成短路的风险。
作为优选,所述的真空助力泵安装支架和真空液罐安装支架均呈“L”形。真空助力泵安装支架和真空液罐的安装支架均呈“L”形,不仅能够实现真空助力泵安装支架和真空液罐安装支架与主梁之间的固定,而且能够增大承载力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主梁中部设置有加强梁,加强梁垂直于主梁的长度方向。主梁中部设置有加强梁,加强横梁的两端与主梁两个长度方向的侧壁相连接,加强梁垂直于主梁的长度方向,利用加强梁能够对主梁宽度方向支撑,避免主梁受压变形。
作为优选,所述的主梁上设置有线束固定支架。主梁上设置有线束固定支架,将纯电动汽车内部布设的线束统一固定在线束固定支架上,便于检修。
作为优选,架臂装置包括与主梁固定相连的支撑轴,支撑轴外侧套设有内套,内套外侧套设有外套,外套外侧套设有缓冲块,缓冲块外侧套设有与汽车纵梁相连的固定支架。缓冲块套设在外套外侧,当支撑轴、内套和外套跟随主梁径向震动时,缓冲块能够对外套缓冲,降低主梁的震动频率和幅度,当主梁的震动得以缓冲后,传递给汽车纵梁的震动将大大降低。
作为优选,所述的外套的轴线处设置有用于容纳内套的滑动腔,外套的外壁内部围绕外套的轴线设置有环腔,环腔与滑动腔连通;内套的轴线处设置有开口朝下的内衬腔,支撑轴位于内衬腔内,内衬腔的顶面轴线处设置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由滑动腔向内衬腔方向可进的单向阀;支撑轴位于内套内部的一端轴线处设置有定位腔;环腔、滑动腔、内衬腔和定位腔内均充有液压油。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动力总成会发生径向震动,当汽车转弯或者左右摇摆时,动力总成也会跟随汽车轴向震动。外套的轴线处设置滑动腔,滑动腔用于容纳内套,内套能够在滑动腔内滑动,外套的外壁内部设置环腔,环腔围绕外套的轴线设置,而且环腔与滑动腔连通。内套的外表面贴合在外套的滑动腔内滑动,内套的轴线处设置开口朝下的内衬腔,支撑轴紧密贴合在内衬腔内表面,在内衬腔的顶面轴线处设置通孔,通孔实现了内衬腔与滑动腔的连通。通孔内设置了单向阀,单向阀是由滑动腔向内衬腔可以进入。支撑轴位于内套内部的一端轴线处设置有定位腔,定位腔与内衬腔连通,在环腔、滑动腔、内衬腔和定位腔内均充有液压油。当支撑轴跟随主梁左右震动时,支撑轴与内套相对于外套之间发生轴向相对位移。支撑轴带动内套朝向外套方向伸入时,内套顶面朝向外套方向挤压滑动腔内的液压油,滑动腔内的液压油向环腔内的挤压并挤压环腔内的液压油,同时,滑动腔内的也要有经过单向阀进入通孔内并挤压定位腔内的液压油。滑动腔、环腔、内衬腔以及定位腔内的液压油受压后的压力相同,受压后的液压油对内套顶面施加轴向的反作用力,实现内套的缓冲,进而实现支撑轴的缓冲,减缓主梁的震动频率和震动幅度。主梁震动时将震动传递到支撑轴,而支撑轴将震动传递到内套以及外套之间的液压油上,液压油能够对震动造成延时,即支撑轴以及内套对液压油的压力和震动,与液压油反作用力之间存在时间差,进一步增强缓冲效果,减缓整个扰流板的震动。由于定位腔、内衬腔、滑动腔和环腔内的液压油压力相同,能够增强定位腔内的液压油对支撑轴的支撑作用,防止支撑轴受压弯曲。液压油自身具有缓冲和防震作用,进一步减小支撑轴、内套以及外套之间的径向震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撑轴外壁上开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内嵌设有环形缓冲块,环形缓冲块的直径大于支撑轴的直径。支撑轴外壁上开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内嵌设有环形缓冲块,环形槽能够对环形缓冲块轴向限位,环形缓冲块的直径大于支撑轴的直径,利用环形缓冲块增大支撑轴与内衬腔表面接触压力,进而增大摩擦力,实现支撑轴与内套之间的定位。而且能够利用环形缓冲块增大内衬腔与支撑轴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液压油外泄。当支撑轴向内套传递震动时,环形缓冲块能够对支撑轴径向缓冲,减小支撑轴与内套之间的相对震动,进而减小内套与外套之间的震动传递。
作为优选,主梁上竖直贯穿有定位套筒,定位套筒内贯穿有定位螺栓,定位螺栓贯穿支撑轴远离内套的一端并通过锁紧螺母固定。主梁上竖直贯穿有定位套筒,在定位套筒内贯穿有定位螺栓,定位螺栓贯穿支撑臂远离内套的一端并采用锁紧螺母固定,定位套筒能够对定位螺栓定位,保证定位螺栓始终与定位套筒同轴,即保证定位螺栓始终垂直贯穿主梁,实现支撑轴与主梁的刚性连接,保证主梁的震动能够快速且直接的传递到支撑轴上,同理,对支撑轴缓冲时,也能够快速且直接的对主梁缓冲。
作为优选,内套外表面的断面形状为正方形,外套的外表面的断面形状为正方形。内套外表面的断面形状为正方形,则内套与外套之间无法发生相对转动,实现防扭转功能,正方形的内套外表面扭矩均匀。外套的外表面的断面形状为正方形,实现外套与连接臂之间的防扭转。
作为优选,外套侧壁上设置有充油孔,充油孔与环腔相连通,充油孔处设置有密封塞。外套侧壁上设置有充油孔,由于充油孔与环腔相连通,能够由充油孔向环腔、滑动腔、内衬腔以及定位腔内补充液压油。在生产装配时,定位螺杆和内套装入滑动腔时,能够挤压液压油,利用液压油将外套内的空气沿着充油孔排出,再利用密封塞封堵充油孔,便于外套、内套和定位螺杆的装配。
作为优选,支撑轴靠近内套处设置有护套,护套与支撑轴一体成型,护套的中线处向外凸起。支撑轴与内套配合处作为主要受力点,容易发生应力集中,在支撑轴靠近内套处设置护套,护套与支撑轴一体成型,护套的中线处向外凸起,利用护套增强支撑轴受力点处的结构强度,避免支撑轴断裂。
因此,本发明的一种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托架装置具备下述优点:1、动力总成内的设备均集中固定在同一个主梁上,利用主梁的上端面和下端面承载所有动力总成的重量和震动,而且将设备合理分布在主梁的不同位置,保证主梁各个部位承载重力接近,保证动力平衡,减小动力总成的震动,进而避免主梁受力不均匀;2、主梁震动时将震动传递到支撑轴,而支撑轴将震动传递到内套以及外套之间的液压油上,液压油能够对震动造成延时,即支撑轴以及内套对液压油的压力和震动,与液压油反作用力之间存在时间差,进一步增强缓冲效果,减缓整个扰流板的震动;3、主梁上竖直贯穿有定位套筒,在定位套筒内贯穿有定位螺栓,定位螺栓贯穿支撑臂远离内套的一端并采用锁紧螺母固定,定位套筒能够对定位螺栓定位,保证定位螺栓始终与定位套筒同轴,即保证定位螺栓始终垂直贯穿主梁,实现支撑轴与主梁的刚性连接,保证主梁的震动能够快速且直接的传递到支撑轴上,同理,对支撑轴缓冲时,也能够快速且直接的对主梁缓冲。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前45°方向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后45°方向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使用状态时前45°方向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发明使用状态时后45°方向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发明中架臂装置的剖视图;
附图6是本发明中外套的剖视图;
附图7是本发明中内套的剖视图;
附图8是本发明中支撑轴的剖视图;
附图9是本发明中充电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1-架臂装置,2-充电器支架,201-顶面,202-立面,203-开口槽,204-加强筋,205-连接耳,3-电机控制器安装板,4-主梁,5-电机控制器安装支架,6-电池安装板,7-固定支架,8-驱动电机安装板,9-减速器安装支架,10-空调压缩机安装框,11-空调控制器安装支架,12-线束固定支架,13-真空助力泵安装支架,14-真空液罐安装支架,15-锁紧螺母,16-支撑轴,161-定位腔,162-环形缓冲块,17-缓冲块,18-定位套筒,19-定位螺栓,20-充电器,21-电机控制器,22-电池组,23-驱动电机,24-减速器,25-空调控制器,26-空调压缩机,28外套,281-环腔,282-滑动腔,283-充油孔,284-密封塞,29-内套,291-内衬腔,292-通孔,293-单向阀,30-真空液罐,31-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1、2、3、4所示,一种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托架装置,包括主梁4,主梁呈矩形框状结构,主梁宽度方向的一端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充电器20的充电器支架2、另一端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电池组22的电池安装板6;主梁长度方向的上表面靠近充电器支架处架设有用于固定电机控制器21的电机控制器安装板3,电机控制器安装板垂直主梁的长度方向;主梁长度方向的上表面靠近电池安装板处对称设置有与电机控制器安装板配合使用的电机控制器安装支架5;主梁下方设置有用于固定空调压缩机26的空调压缩机安装框10,空调压缩机安装框呈“凹”字形,空调压缩机安装框的两端上边缘与主梁长度方向的侧边固定连接;主梁长度方向的中部靠近车头的一侧的下端固定设置有用于安装减速器24的减速器安装支架9;与减速器安装支架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真空助力泵27的真空助力泵安装支架13和用于固定真空液罐30的真空液罐安装支架14;电池安装板的正下方设置有用于固定驱动电机23的驱动电机安装板8;主梁上设置有线束固定支架12;主梁两个宽度方向的侧面均设置有与汽车纵梁固定连接的架臂装置1。如图9所示,充电器支架包括四边形顶面201、围绕顶面的三个立面202,立面下端边缘设置有垂直立面的连接耳205,充电器支架通过连接耳与主梁固定连接,相邻两个立面之间设置有开口槽203,立面与连接耳之间设置有加强筋204。空调压缩机安装框的侧面均设置有减重散热孔,减重散热孔的边缘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加强边,空调压缩机安装框的边缘设置有用于固定空调控制器25空调控制器安装支架11。真空助力泵安装支架和真空液罐安装支架均呈“L”形。主梁中部设置有加强梁,加强梁垂直于主梁的长度方向。如图5、6、7、8所示,架臂装置包括与主梁固定相连的支撑轴16,支撑轴外侧套设有内套29,内套外侧套设有外套28,外套外侧套设有缓冲块17,缓冲块外侧套设有与汽车纵梁相连的固定支架7。外套的轴线处设置有用于容纳内套的滑动腔282,外套的外壁内部围绕外套的轴线设置有环腔281,环腔与滑动腔连通;内套的轴线处设置有开口朝下的内衬腔291,支撑轴位于内衬腔内,内衬腔的顶面轴线处设置有通孔292,通孔内设置有由滑动腔向内衬腔方向可进的单向阀293;支撑轴位于内套内部的一端轴线处设置有定位腔161;环腔、滑动腔、内衬腔和定位腔内均充有液压油。支撑轴外壁上开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内嵌设有环形缓冲块162,环形缓冲块的直径大于支撑轴的直径。主梁上竖直贯穿有定位套筒18,定位套筒内贯穿有定位螺栓19,定位螺栓贯穿支撑轴远离内套的一端并通过锁紧螺母15固定。内套外表面的断面形状为正方形,外套的外表面的断面形状为正方形。外套侧壁上设置有充油孔283,充油孔与环腔相连通,充油孔处设置有密封塞284。支撑轴靠近内套处设置有护套31,护套与支撑轴一体成型,护套的中线处向外凸起。
动力总成托架包括主梁,主梁呈矩形框状结构,当动力总成中的各个部件安装在主梁上时,保证安装牢固性高,受力稳固。主梁宽度方向的一端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充电器的充电器支架,将充电器固定在主梁宽度方向的一端。主梁宽度方向的另一端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电池组的电池安装板,将电池组固定在电池安装板上,使充电器和电池组分别位于主梁的左右两端,保证主梁两端承载的重力接近,行驶过程中更加平稳。主梁长度方向的上表面靠近充电器支架处架设有用于固定电机控制器的电机控制器安装板,电机控制器安装板垂直主梁的长度方向。主梁长度方向的上表面靠近电池安装板处对称设置有与电机控制器安装板配合使用的电机控制器安装支架,将电机控制器的一端固定在电机控制器安装板上,电机控制器的另一端固定在电机控制器安装支架上,实现电机控制器的三点定位,即电机控制器固定于主梁的中部。在主梁的上表面的左右两端安装充电器和电池组,主梁上表面的中部安装电机控制器,使主梁上表面承载重力接近且趋于平衡。主梁下方设置有用于固定空调压缩机的空调压缩机安装框,空调压缩机安装框呈“凹”字形,空调压缩机安装框的两端上边缘与主梁长度方向的侧边固定连接,空调压缩机安装框能够将空调压缩机吊设在主梁下方的一端,利用主梁承载空调压缩机的重力。主梁长度方向的中部靠近车头的一侧的下端固定设置有用于安装减速器的减速器安装支架;与减速器安装支架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真空助力泵的真空助力泵安装支架和用于固定真空液罐的真空液罐安装支架;电池安装板的正下方设置有用于固定驱动电机的驱动电机安装板。即主梁下端面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了空调压缩机和驱动电机,主梁下端面的中部固定减速器、真空助力泵以及真空液罐,使主梁下端面承载重力接近且趋于平衡。动力总成内的设备均集中固定在同一个主梁上,利用主梁的上端面和下端面承载所有动力总成的重量和震动。而且将设备合理分布在主梁的不同位置,保证主梁各个部位承载重力接近,保证动力平衡,减小动力总成的震动,进而避免主梁受力不均匀。主梁两个宽度方向的侧面均设置有与汽车纵梁固定连接的架臂装置,主梁通过架臂装置与汽车纵梁相连,即汽车纵梁受力点集中,当主梁发生震动时,主梁的震动仅通过架臂装置传递到汽车纵梁上。充电器支架包括四边形顶面、围绕顶面的三个立面,即充电器支架的底面和其中一个侧面是敞开的,当充电器跟随汽车震动时,将震动传递掉充电器支架,充电器支架的顶面受到压力传递到三个立面上,由于相邻两个立面之间设置有开口槽,在保证支撑强度的前提下,降低相邻两个立面之间的结构强度,使相邻两个立面在开口槽具有变形的趋势,不仅能够避免应力集中,而且能够对顶面形成缓冲,降低充电器的震动。空调压缩机安装框的侧面均设置有减重散热孔,当空调压缩机使用过程中需要排风散热,散出的热量能够通过减重散热孔排出,提高空调压缩机的散热效果,而且减重散热孔能够在不影响空调压缩机安装框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减轻空调压缩机安装框的重量,进而减小整车重量,增大电池续航能力。减重散热孔的边缘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加强边,加强边向下凹陷,即加强边与空调压缩机安装框的侧面不在同一个平面内,受力方向不同,不仅避免应力集中,而且能够避免减重散热孔处变形,增强空调压缩机安装框的结构强度。空调压缩机安装框的边缘设置有空调控制器安装支架,将空调控制器与空调压缩机紧密排列,减小两者之间的距离,减小布线长度,降低电线老化断裂造成短路的风险。真空助力泵安装支架和真空液罐的安装支架均呈“L”形,不仅能够实现真空助力泵安装支架和真空液罐安装支架与主梁之间的固定,而且能够增大承载力度。主梁中部设置有加强梁,加强横梁的两端与主梁两个长度方向的侧壁相连接,加强梁垂直于主梁的长度方向,利用加强梁能够对主梁宽度方向支撑,避免主梁受压变形。主梁上设置有线束固定支架,将纯电动汽车内部布设的线束统一固定在线束固定支架上,便于检修。缓冲块套设在外套外侧,当支撑轴、内套和外套跟随主梁径向震动时,缓冲块能够对外套缓冲,降低主梁的震动频率和幅度,当主梁的震动得以缓冲后,传递给汽车纵梁的震动将大大降低。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动力总成会发生径向震动,当汽车转弯或者左右摇摆时,动力总成也会跟随汽车轴向震动。外套的轴线处设置滑动腔,滑动腔用于容纳内套,内套能够在滑动腔内滑动,外套的外壁内部设置环腔,环腔围绕外套的轴线设置,而且环腔与滑动腔连通。内套的外表面贴合在外套的滑动腔内滑动,内套的轴线处设置开口朝下的内衬腔,支撑轴紧密贴合在内衬腔内表面,在内衬腔的顶面轴线处设置通孔,通孔实现了内衬腔与滑动腔的连通。通孔内设置了单向阀,单向阀是由滑动腔向内衬腔可以进入。支撑轴位于内套内部的一端轴线处设置有定位腔,定位腔与内衬腔连通,在环腔、滑动腔、内衬腔和定位腔内均充有液压油。当支撑轴跟随主梁左右震动时,支撑轴与内套相对于外套之间发生轴向相对位移。支撑轴带动内套朝向外套方向伸入时,内套顶面朝向外套方向挤压滑动腔内的液压油,滑动腔内的液压油向环腔内的挤压并挤压环腔内的液压油,同时,滑动腔内的也要有经过单向阀进入通孔内并挤压定位腔内的液压油。滑动腔、环腔、内衬腔以及定位腔内的液压油受压后的压力相同,受压后的液压油对内套顶面施加轴向的反作用力,实现内套的缓冲,进而实现支撑轴的缓冲,减缓主梁的震动频率和震动幅度。主梁震动时将震动传递到支撑轴,而支撑轴将震动传递到内套以及外套之间的液压油上,液压油能够对震动造成延时,即支撑轴以及内套对液压油的压力和震动,与液压油反作用力之间存在时间差,进一步增强缓冲效果,减缓整个扰流板的震动。由于定位腔、内衬腔、滑动腔和环腔内的液压油压力相同,能够增强定位腔内的液压油对支撑轴的支撑作用,防止支撑轴受压弯曲。液压油自身具有缓冲和防震作用,进一步减小支撑轴、内套以及外套之间的径向震动。将支撑轴插入内套的内衬腔内,再将内套插入外套的滑动腔,由充油孔向环腔内部充入液压油,液压油充满环腔后进入滑动腔,再由滑动腔经过单向阀进入内衬腔,再由内衬腔进入支撑轴的定位腔,封堵密封塞,使外套、内套以及支撑轴连为一体。支撑轴外壁上开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内嵌设有环形缓冲块,环形槽能够对环形缓冲块轴向限位,环形缓冲块的直径大于支撑轴的直径,利用环形缓冲块增大支撑轴与内衬腔表面接触压力,进而增大摩擦力,实现支撑轴与内套之间的定位。而且能够利用环形缓冲块增大内衬腔与支撑轴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液压油外泄。当支撑轴向内套传递震动时,环形缓冲块能够对支撑轴径向缓冲,减小支撑轴与内套之间的相对震动,进而减小内套与外套之间的震动传递。主梁上竖直贯穿有定位套筒,在定位套筒内贯穿有定位螺栓,定位螺栓贯穿支撑臂远离内套的一端并采用锁紧螺母固定,定位套筒能够对定位螺栓定位,保证定位螺栓始终与定位套筒同轴,即保证定位螺栓始终垂直贯穿主梁,实现支撑轴与主梁的刚性连接,保证主梁的震动能够快速且直接的传递到支撑轴上,同理,对支撑轴缓冲时,也能够快速且直接的对主梁缓冲。内套外表面的断面形状为正方形,则内套与外套之间无法发生相对转动,实现防扭转功能,正方形的内套外表面扭矩均匀。外套的外表面的断面形状为正方形,实现外套与连接臂之间的防扭转。外套侧壁上设置有充油孔,由于充油孔与环腔相连通,能够由充油孔向环腔、滑动腔、内衬腔以及定位腔内补充液压油。在生产装配时,定位螺杆和内套装入滑动腔时,能够挤压液压油,利用液压油将外套内的空气沿着充油孔排出,再利用密封塞封堵充油孔,便于外套、内套和定位螺杆的装配。支撑轴与内套配合处作为主要受力点,容易发生应力集中,在支撑轴靠近内套处设置护套,护套与支撑轴一体成型,护套的中线处向外凸起,利用护套增强支撑轴受力点处的结构强度,避免支撑轴断裂。
应理解,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梁,所述的主梁呈矩形框状结构,主梁宽度方向的一端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充电器的充电器支架、另一端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电池组的电池安装板;主梁长度方向的上表面靠近充电器支架处架设有用于固定电机控制器的电机控制器安装板,电机控制器安装板垂直主梁的长度方向;主梁长度方向的上表面靠近电池安装板处对称设置有与电机控制器安装板配合使用的电机控制器安装支架;主梁下方设置有用于固定空调压缩机的空调压缩机安装框,空调压缩机安装框呈“凹”字形,空调压缩机安装框的两端上边缘与主梁长度方向的侧边固定连接;主梁长度方向的中部靠近车头的一侧的下端固定设置有用于安装减速器的减速器安装支架;与减速器安装支架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真空助力泵的真空助力泵安装支架和用于固定真空液罐的真空液罐安装支架;电池安装板的正下方设置有用于固定驱动电机的驱动电机安装板;主梁两个宽度方向的侧面均设置有与汽车纵梁固定连接的架臂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电器支架包括四边形顶面、围绕顶面的三个立面,立面下端边缘设置有垂直立面的连接耳,充电器支架通过连接耳与主梁固定连接,相邻两个立面之间设置有开口槽,立面与连接耳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调压缩机安装框的侧面均设置有减重散热孔,减重散热孔的边缘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加强边,空调压缩机安装框的边缘设置有空调控制器安装支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空助力泵安装支架和真空液罐安装支架均呈“L”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梁中部设置有加强梁,加强梁垂直于主梁的长度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梁上设置有线束固定支架。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一种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架臂装置包括与主梁固定相连的支撑轴,支撑轴外侧套设有内套,内套外侧套设有外套,外套外侧套设有缓冲块,缓冲块外侧套设有与汽车纵梁相连的固定支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套的轴线处设置有用于容纳内套的滑动腔,外套的外壁内部围绕外套的轴线设置有环腔,环腔与滑动腔连通;内套的轴线处设置有开口朝下的内衬腔,支撑轴位于内衬腔内,内衬腔的顶面轴线处设置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由滑动腔向内衬腔方向可进的单向阀;支撑轴位于内套内部的一端轴线处设置有定位腔;环腔、滑动腔、内衬腔和定位腔内均充有液压油。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轴外壁上开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内嵌设有环形缓冲块,环形缓冲块的直径大于支撑轴的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托架装置,其特征在于,主梁上竖直贯穿有定位套筒,定位套筒内贯穿有定位螺栓,定位螺栓贯穿支撑轴远离内套的一端并通过锁紧螺母固定。
CN201510994921.9A 2015-12-28 2015-12-28 一种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托架装置 Active CN1055229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94921.9A CN105522905B (zh) 2015-12-28 2015-12-28 一种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托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94921.9A CN105522905B (zh) 2015-12-28 2015-12-28 一种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托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22905A CN105522905A (zh) 2016-04-27
CN105522905B true CN105522905B (zh) 2017-11-28

Family

ID=55765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94921.9A Active CN105522905B (zh) 2015-12-28 2015-12-28 一种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托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229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32058A (zh) * 2018-11-28 2020-06-05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前机舱结构和车辆
CN110126923A (zh) * 2019-05-22 2019-08-16 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模块化动力总成
CN110370911A (zh) * 2019-07-30 2019-10-25 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电机悬置支架、电机悬置支架安装结构及汽车
CN110789321B (zh) * 2019-09-26 2022-11-04 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电动车辆的多功能承载装置
CN112109533B (zh) * 2020-09-22 2022-06-03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热管理系统的纯电动汽车机舱布置优化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08285B2 (ja) * 2007-07-17 2009-08-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サブフレーム構造
CN102765317A (zh) * 2012-08-16 2012-11-07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支撑梁机构
CN203186057U (zh) * 2013-03-15 2013-09-11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汽车悬置系统
CN104786803B (zh) * 2015-04-07 2017-06-30 武汉英康汇通电气有限公司 高续驶里程纯电动物流车结构布置
CN204726511U (zh) * 2015-07-03 2015-10-28 重庆凯瑞电动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总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22905A (zh) 2016-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22905B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托架装置
ES2715504T3 (es) Dispositivo de recolección de energía para un vehículo de transporte
CN106414241B (zh) 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附接系统和方法
CN104196613A (zh) 一种压裂车冷却装置
CN104500113A (zh) 蓄电池立柱拆装车
CN207274904U (zh) 一种电动车侧置驱动装置及其悬挂系统
AU2018233039B2 (en) A mining dump truck
CN103910277A (zh) 一种航天器用一维平衡自动调节吊具
CN202879480U (zh) 储气筒模块、储气筒模块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CN108819685B (zh) 一种前驱模式轻型防爆电动车辆底盘
CN203713552U (zh) 一种变速箱悬置装置
CN205311314U (zh) 电动汽车动力总成
CN201615173U (zh) 发动机液压左悬置
CN204906085U (zh) 一种电动客车驱动电机悬置系统
CN201205915Y (zh) 横向压紧式关节轴承安装装置
CN206961914U (zh) 一种矿用自卸车蓄电池安装支架结构
CN202574064U (zh) 用于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安装结构
AU2016101776B4 (en) Alternating current motorized wheel arrangement of a mining dump truck
CN108482087A (zh) 纯电动汽车的铝合金动力总成安装装置
CN208324855U (zh) 纯电动汽车的铝合金动力总成安装装置
CN201963801U (zh) 一种阻尼可调的油气弹簧系统
CN209430649U (zh) 一种下行皮带空油刹车装置
CN201874757U (zh) 风力发电机组柔性连接传动机构
CN102011712A (zh) 风力发电机组柔性连接传动机构
CN205113005U (zh) 一种非承载式轮式装甲车或汽车分动器安装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131

Address after: 312000 Zhejiang city of Shaoxing Province coastal city Shangyu District Hai Zhen Ma Huanlu No. 398 Science Park building A room 1403-1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electric caffe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00 No. 7, No. 260, No. 6 street, Baiyang street, H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angzhou,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BRANCH, BEIJING DIANKA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2000 Zhejiang city of Shaoxing Province coastal city Shangyu District Hai Zhen Ma Huanlu No. 398 Science Park building A room 1403-1

Patentee after: Tianji Automobile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312000 Zhejiang city of Shaoxing Province coastal city Shangyu District Hai Zhen Ma Huanlu No. 398 Science Park building A room 1403-1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electric caffe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11

Address after: Room 1001, 10 / F, building F1, Lugu Yuyuan, No.27 Wenxuan Road, Changsha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angsha Dianka Auto Parts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312000 Zhejiang city of Shaoxing Province coastal city Shangyu District Hai Zhen Ma Huanlu No. 398 Science Park building A room 1403-1

Patentee before: Tianji Automobile Technology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