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22884B - 客车的底盘 - Google Patents

客车的底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22884B
CN105522884B CN201410522709.8A CN201410522709A CN105522884B CN 105522884 B CN105522884 B CN 105522884B CN 201410522709 A CN201410522709 A CN 201410522709A CN 105522884 B CN105522884 B CN 1055228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chassis
car
bridge arm
sunpend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2270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22884A (zh
Inventor
张家骏
彭旺
秦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52270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228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228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228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228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228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客车的底盘,该客车的底盘包括:车桥,所述车桥包括位于其左右两端的左桥臂和右桥臂;稳定杆,所述稳定杆设在所述车桥上,且所述稳定杆包括:主杆体,所述主杆体的水平投影为U形且包括左杆体、右杆体和连接在所述左杆体和所述右杆体之间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邻近所述左杆体的左侧部和所述连接杆的邻近所述右杆体的右侧部分别连接在所述左桥臂和所述右桥臂上;两个吊杆,所述两个吊杆的下端分别与所述左杆体和右杆体的自由端相连,且所述两个吊杆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底盘的车架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客车的底盘,提高了客车的底盘的最小离地间隙,大大减少了稳定杆刮碰的风险,提高了客车的底盘的使用寿命及安全性。

Description

客车的底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客车的底盘。
背景技术
现有结构中通常将稳定杆的左杆体和右杆体安装在车桥的左桥臂和右桥臂上,这样的安装结构会使得稳定杆的安装结构低于车桥的最低处,即稳定杆的安装结构位于客车的最低处,这样很容易使稳定杆发生刮碰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客车的底盘,该客车的底盘提高了客车的底盘的最小离地间隙,大大减少了稳定杆刮碰的风险,提高了客车的底盘的使用寿命及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客车的底盘,该客车的底盘包括:车桥,所述车桥包括位于其左右两端的左桥臂和右桥臂;稳定杆,所述稳定杆设在所述车桥上,且所述稳定杆包括:主杆体,所述主杆体的水平投影为U形且包括左杆体、右杆体和连接在所述左杆体和所述右杆体之间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邻近所述左杆体的左侧部和所述连接杆的邻近所述右杆体的右侧部分别连接在所述左桥臂和所述右桥臂上;两个吊杆,所述两个吊杆的下端分别与所述左杆体和右杆体的自由端相连,且所述两个吊杆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底盘的车架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客车的底盘,通过将稳定杆的主杆体的连接杆的左侧部和右侧部分别设置在车桥的左桥臂和右桥臂上,并且利用两个吊杆将主杆体连接在车架组件上,由此改变了现有技术中稳定杆的安装方式,即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稳定杆为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反装结构,这样有利于提高现有技术中稳定杆的最低点,对于低地板的客车,可以提高客车的底盘的最小离地间隙,大大减少了稳定杆刮碰的风险,提高了客车的底盘的使用寿命及安全性。
而且,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计算,较现有的稳定杆的布置方式,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客车的底盘的稳定杆布置方式,增加了固定稳定杆的跨距,进而增加了客车的底盘的可倾斜的角度,所以稳定杆反装布置是可取且成功的。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车桥的示意图;
图2是安装有悬臂的车桥的立体图;
图3是稳定杆及安装稳定杆的各个部件爆炸图;
图4是稳定杆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固定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客车的底盘100;
车架1;
车桥3;左桥臂322;右桥臂323;
稳定杆7;主杆体71;左杆体711;右杆体712;连接杆713;左侧部714;右侧部715;第二安装管716;
吊杆72;吊杆本体721;车架连接支架722;杆体连接支架723;第一安装管724;
稳定杆支架8;竖直安装板81;水平安装板82;杆体安装块83;安装槽831;橡胶衬套84;夹板85;
固定卡9;上固定卡91;上定位槽911;下固定卡92;下定位槽9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客车的底盘100,该客车的底盘100包括:车桥3和稳定杆7。
如图1所示,车桥3设在车架1底部,车桥3包括位于其左右两端的左桥臂322和右桥臂323。车桥3上设置有车轮,车轮和车桥3支撑车架1,车架1上方设置有车厢,车厢用来承载发动机、司机、乘客和货物。
在本发明客车的底盘100的一些示例中,稳定杆7是悬架系统中的辅助弹性元件,而且结合图2和图3所示,稳定杆7包括主杆体71和两个吊杆72。主杆体71包括左杆体711、右杆体712和连接杆713。主杆体71的水平投影为U形,连接杆713用于连接左杆体711和右杆体712,而且连接杆713的邻近左杆体711的左侧部714和连接杆713的邻近右杆体712的右侧部715分别连接在车桥3的左桥臂322和右桥臂323上。可以理解的是,左桥臂322和右桥臂323通过主杆体71连接在一起,在不平路面上,左桥臂322和右桥臂323产生的弹性变形不相等,稳定杆7起类似杠杆作用使左桥臂322和右桥臂323的弹性变形接近相等,提高客车的底盘100的行驶稳定性。
两个吊杆72的下端分别与左杆体711和右杆体712的自由端相连,而且两个吊杆72的上端连接在车架1上。可以理解的是,左杆体711和右杆体712的自由端就是左杆体711和右杆体712远离连接杆713的一端。具体地,两个吊杆72的上端可以直接焊接在车架1上,这样两个吊杆72相对于车架1为固定的结构,在车架1上下方向上,两个吊杆72对主杆体71进行上下方向的固定,防止在客车行驶过程中,主杆体71上下方向的窜动和偏移。
现有结构中通常将稳定杆7的左杆体711和右杆体712安装在车桥3的左桥臂322和右桥臂323上,这样的安装结构会使得稳定杆7的安装结构低于车桥3的最低处,即稳定杆7的安装结构位于客车的最低处,这样很容易使稳定杆7发生刮碰危险。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客车的底盘100,通过将稳定杆7的主杆体71的连接杆713的左侧部714和右侧部715分别设置在车桥3的左桥臂322和右桥臂323上,并且利用两个吊杆72将主杆体71连接在车架1上,由此改变了现有技术中稳定杆7的安装方式,即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稳定杆7相对于现有结构为反装结构。
这样稳定杆7的安装方式有利于提高现有技术中稳定杆7的最低点,在本发明中,结合图1和图2可以示出稳定杆7的最低点高于车桥3的最低点,也就是说在本发明中车桥3的最低点距离地面的距离为最小离地间隙,这样对于低地板的客车,可以提高客车的底盘100的最小离地间隙,大大减少了稳定杆7刮碰的风险,提高了客车的底盘100的使用寿命及安全性。
而且,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计算,较现有的稳定杆7的布置方式,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客车的底盘100的稳定杆7布置方式,增加了固定稳定杆7的跨距,进而增加了客车的底盘100的可倾斜的角度,所以稳定杆7反装布置是可取且成功的。
在本发明客车的底盘100的一些示例中,结合图2、图3和图4所示,该客车的底盘100还包括两个稳定杆支架8,稳定杆支架8包括竖直安装板81、水平安装板82和杆体安装块83。两个稳定杆支架8的竖直安装板81通过螺栓分别与与左桥臂322和右桥臂323相连。两个稳定杆支架8的水平安装板82分别与相应的竖直安装板81垂直相连。两个稳定杆支架8的杆体安装块83分别设在相应的水平安装板82下方且连接杆713的左侧部714和右侧部715分别设在相应的杆体安装块83上。杆体安装块83具有开口朝下的U形安装槽831,连接杆713的左侧部714和右侧部715分别设在相应的安装槽831内。左桥臂322和右桥臂323通过稳定杆支架8来固定连接主杆体71,而且提高了稳定杆7的离地间隙。
进一步地,该客车的底盘100还包括两个橡胶衬套84和两个夹板85。两个橡胶衬套84分别套设在连接杆713的左侧部714和右侧部715上且分别容置在相应的安装槽831内。橡胶衬套84一方面可以与连接杆713形状上适配,提高连接杆713与杆体安装块83的安装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其是橡胶材料,可以起到缓冲作用,有效保护U形安装槽831和连接杆713。
两个夹板85通过螺栓连接在相应的杆体安装块83的底面且将橡胶衬套84固定在安装槽831内。安装槽831为U形,再加上夹板85形成了一个封闭固定空间,安装槽831和夹板85完成了对套有橡胶衬套84的稳定杆7的固定作用。
在本发明客车的底盘100的一些示例中,结合图2、图3和图5所示,该客车的底盘100还包括两个固定卡9,两个固定卡9分别设在连接杆713的左侧部714和右侧部715上,而且分别与两个杆体安装块83配合以限制主杆体71在左右方向上的自由度。
进一步地,在图5中,固定卡9包括上固定卡91和下固定卡92。上固定卡91设在连接杆713的上侧,且上固定卡91具有下端敞开的上定位槽911。下固定卡92设在连接杆713的下侧且与上固定卡91相连,且下固定卡92具有上端敞开的下定位槽921。具体地,如图5所示,上固定卡91和下固定卡92的形状相同,上固定卡91和下固定卡92的形状均为半圆形。
这样,上固定卡91、下固定卡92和杆体安装块83一起限定了主杆体71,上定位槽911和下定位槽921均是半圆形,刚好和连接杆713结构适配,用来防止稳定杆7在左右方向的偏移。
优选地,上固定卡91和下固定卡92可以通过法兰面自锁螺母和螺钉进行连接,由此可以提高上固定卡91和下固定卡92的连接稳定性。
在本发明客车的底盘100的一些示例中,结合图2和图3所示,两个吊杆72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吊杆本体721、车架连接支架722和杆体连接支架723。两个吊杆72中的车架连接支架722分别可拆卸地设在相应的吊杆本体721的上端,车架连接支架722可以焊接在车架1上。也就是说,车架连接支架722是固定连接在车架1上的,但是在与吊杆本体721连接时是可拆卸的,车架连接支架722通过螺栓完成与吊杆本体721的固定连接,这样方便了吊杆本体721的安装与维修。
可选地,在图3中,吊杆本体721的上端设有第一安装管724,第一安装管724的轴线与吊杆本体721的轴线垂直,车架连接支架722通过螺栓与第一安装管724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安装管724与车架连接支架722相连。具体地,车架连接支架722的左右两侧具有第一安装凸耳,车架连接支架722配合在第一安装管724上,螺栓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依次穿过一个第一安装凸耳、第一安装管724和另一个第一安装凸耳,由此可以提高车架连接支架722的安装稳定性和便利性。
优选地,车架连接支架722与第一安装管724可以通过施必牢螺母和螺栓进行连接,由此可以提高车架连接支架722与第一安装管724的连接稳定性。
两个吊杆72的杆体连接支架723分别固定在相应的吊杆本体721的下端,杆体连接支架723分别可拆卸地设在左杆体711和右杆体712的自由端。左杆体711和右杆体712的自由端即为左杆体711和右杆体712的远离连接杆713的一端,具体地,杆体连接支架723可以焊接在吊杆本体721下端,或者杆体连接支架723和吊杆本体721一体成型,这样结构简单、稳定。两个吊杆72的杆体连接支架723分别与左杆体711、右杆体712之间的固定是可以拆卸的,也就是说,杆体连接支架723与稳定杆7之间可以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可选地,如图3所示,左杆体711和右杆体712的自由端分别设有第二安装管716,第二安装管716的轴线与左杆体711和右杆体712的轴线垂直,杆体连接支架723通过螺栓与第二安装管716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安装管716与杆体连接支架723相连。具体地,杆体连接支架723的左右两侧具有第二安装凸耳,杆体连接支架723配合在第一安装管724上,螺栓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依次穿过一个第二安装凸耳、第一安装管724和另一个第二安装凸耳,由此可以提高杆体连接支架723的安装稳定性和便利性。
优选地,杆体连接支架723与第二安装管716可以通过施必牢螺母和螺栓进行连接,由此可以提高杆体连接支架723与第二安装管716的连接稳定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客车的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桥,所述车桥包括位于其左右两端的左桥臂和右桥臂;
稳定杆,所述稳定杆设在所述车桥上,且所述稳定杆包括:
主杆体,所述主杆体的水平投影为U形且包括左杆体、右杆体和连接在所述左杆体和所述右杆体之间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邻近所述左杆体的左侧部和所述连接杆的邻近所述右杆体的右侧部分别连接在所述左桥臂和所述右桥臂上;
两个吊杆,所述两个吊杆的下端分别与所述左杆体和右杆体的自由端相连,且所述两个吊杆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底盘的车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的底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稳定杆支架,每个所述稳定杆支架包括:
竖直安装板,所述两个所述稳定杆支架的竖直安装板通过螺栓分别与所述左桥臂和所述右桥臂相连;
水平安装板,所述两个所述稳定杆支架的水平安装板分别与相应的所述竖直安装板垂直相连;
杆体安装块,所述两个所述稳定杆支架的杆体安装块分别设在相应的所述水平安装板下方且所述连接杆的所述左侧部和所述右侧部分别设在相应的所述杆体安装块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客车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安装块具有开口朝下的U形安装槽,所述连接杆的所述左侧部和所述右侧部分别设在相应的所述安装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客车的底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个橡胶衬套,两个所述橡胶衬套分别套设在所述连接杆的所述左侧部和所述右侧部上且分别容置在相应的所述安装槽内;
两个夹板,所述夹板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杆体安装块的底面且将所述橡胶衬套固定在所述安装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客车的底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固定卡,所述两个固定卡分别设在所述连接杆的左侧部和右侧部上且分别与两个杆体安装块配合以限制所述主杆体在左右方向上的自由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客车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卡包括:
上固定卡,所述上固定卡设在所述连接杆的上侧,且所述上固定卡具有下端敞开的上定位槽;
下固定卡,所述下固定卡设在所述连接杆的下侧且与所述上固定卡相连,且所述下固定卡具有上端敞开的下定位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客车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卡和所述下固定卡的形状相同,所述上固定卡和所述下固定卡的形状均为半圆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吊杆中的每一个均包括:
吊杆本体;
车架连接支架,所述两个吊杆中的车架连接支架分别可拆卸地设在相应的所述吊杆本体的上端,所述车架连接支架焊接在所述车架上;
杆体连接支架,所述两个吊杆中的杆体连接支架分别固定在相应的所述吊杆本体的下端,所述两个杆体连接支架分别可拆卸地设在所述左杆体和所述右杆体的自由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客车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杆本体的上端设有第一安装管,所述第一安装管的轴线与所述吊杆本体的轴线垂直,所述车架连接支架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安装管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客车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杆体和所述右杆体的自由端分别设有第二安装管,所述第二安装管的轴线与所述左杆体和所述右杆体的轴线垂直,所述杆体连接支架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二安装管连接。
CN201410522709.8A 2014-09-30 2014-09-30 客车的底盘 Active CN1055228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22709.8A CN105522884B (zh) 2014-09-30 2014-09-30 客车的底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22709.8A CN105522884B (zh) 2014-09-30 2014-09-30 客车的底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22884A CN105522884A (zh) 2016-04-27
CN105522884B true CN105522884B (zh) 2018-05-29

Family

ID=55765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22709.8A Active CN105522884B (zh) 2014-09-30 2014-09-30 客车的底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228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03744A (zh) * 2019-02-20 2019-05-03 西安爱生技术集团公司 一种无人机副翼舵面快速拆装机构及拆装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80449A2 (en) * 2002-07-12 2004-01-14 ArvinMeritor Technology, LLC Trailing arm suspension
CN201395026Y (zh) * 2009-03-03 2010-02-03 安徽华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重型卡车用空气悬架
CN201659862U (zh) * 2009-07-21 2010-12-01 丹阳市车船装饰件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客车前空气悬架系统
CN102066140A (zh) * 2008-04-14 2011-05-18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稳定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40513B2 (en) * 2005-10-25 2009-06-02 Arvinmeritor Technology, Llc Anti-roll bar and control arm assembly
CN2928561Y (zh) * 2006-06-15 2007-08-01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用空气悬架横向推力杆机构
CN1923551A (zh) * 2006-09-08 2007-03-07 东风汽车悬架弹簧有限公司 具有横向稳定作用的汽车导向机构
CN201405694Y (zh) * 2009-04-30 2010-02-17 江汉大学 低地板、低入口客车转向桥纵摆臂式两气囊全空气前悬架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80449A2 (en) * 2002-07-12 2004-01-14 ArvinMeritor Technology, LLC Trailing arm suspension
CN102066140A (zh) * 2008-04-14 2011-05-18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稳定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1395026Y (zh) * 2009-03-03 2010-02-03 安徽华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重型卡车用空气悬架
CN201659862U (zh) * 2009-07-21 2010-12-01 丹阳市车船装饰件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客车前空气悬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22884A (zh) 2016-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07822B (zh) 有完善悬挂系统的铁路车辆尤其低地板轨道车用的转向架
CN104986172B (zh) 一种拖车转向架
CN105437944B (zh) 铰接客车
CN103129617B (zh) 悬挂车架的周边构造
CN101850701B (zh) 拖曳臂式悬架
CN105522884B (zh) 客车的底盘
EP2363336B1 (en) Chassis of a forward control truck with a tiltable cab
RU2415760C2 (ru) Балка жесткого мост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IE20070250A1 (en) Independent suspension system
CN104057795A (zh) 一种汽车双横臂独立悬架机构
CN206417059U (zh) 一种车架结构
CN101934838B (zh) 机动二轮车的盖安装构造
KR20120040548A (ko) 차량용 카울크로스바
JP2008143252A (ja) 懸架装置
CN203093667U (zh) 一种客车后空气悬架
CN105644625A (zh) 后副架构造
CN109823396B (zh) 一种车身底盘后框架总成
CN104118293A (zh) 托臂总成、车辆悬架系统及使用该悬架系统的车辆
CN206106849U (zh) 车桥上推力杆固定支座
CN205344732U (zh) 一种车辆仪表板横梁的支撑装置
CN102795264A (zh) 一种前副车架的加强结构
CN204020469U (zh) 一种托臂总成、车辆悬架系统及使用该悬架系统的车辆
CN103318261A (zh) 主副车架连接结构及工程车辆
CN208233172U (zh) 一种具有抗撞击防护结构的货车车架
CN205202935U (zh) 一种车身护板侧构件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