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02094B - 纱管分离装置、落纱台车以及纱线卷绕机 - Google Patents

纱管分离装置、落纱台车以及纱线卷绕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02094B
CN105502094B CN201510629973.6A CN201510629973A CN105502094B CN 105502094 B CN105502094 B CN 105502094B CN 201510629973 A CN201510629973 A CN 201510629973A CN 105502094 B CN105502094 B CN 1055020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ol
contact portion
isolating device
supporting part
driv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2997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02094A (zh
Inventor
谷川保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5020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020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020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020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4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take-up packages and or replacing by cores, formers, or empty receptacles a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Transferring material between adjacent full and empty take-up elements
    • B65H67/0405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take-up packages or for loading an empty core
    • B65H67/0417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take-up packages or for loading an empty core for loading an empty co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22Automatic winding machines, i.e. machines with servicing units for automatically performing end-finding, interconnecting of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controlling and fault-detecting of the running material and replacing or removing of full or empty cores
    • B65H54/26Automatic winding machines, i.e. machines with servicing units for automatically performing end-finding, interconnecting of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controlling and fault-detecting of the running material and replacing or removing of full or empty cores having one or more servicing units moving along a plurality of fixed winding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6Supply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packages to, or transporting from,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68Supplying or transporting empty co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Replacing, Conveying, And Pick-Finding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纱管分离装置、落纱台车以及纱线卷绕机。纱管分离装置(100)具备:第一爪部(102),其能够与储存纱管(9B)中的排列方向的下游侧的部位接触;支承部(101),其支承第一爪部(102),并且在待机位置与分离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待机位置是第一爪部(102)从储存纱管(9B)分离的位置,分离位置是第一爪部(102)与储存纱管(9B)的下游侧的部位接触并使目标纱管(9A)与储存纱管(9B)分离的位置;以及驱动机构(104),其使第一爪部(102)相对于支承部(101)移动。

Description

纱管分离装置、落纱台车以及纱线卷绕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纱管分离装置、落纱台车以及纱线卷绕机。
背景技术
存在一种纱线卷绕机,具备:多个卷绕单元,其分别将纱线卷绕于纱管而形成卷装;以及落纱台车,其能够相对于多个卷绕单元移动。在卷绕单元中卷装成为满卷的情况下,落纱台车移动至该卷绕单元,将成为满卷的卷装落纱(doffing)。落纱台车对该卷绕单元供给新纱管。详细地说,在纱线卷绕机中,按每个卷绕单元设置有储存多个纱管的纱管储存装置(bobbin stocker)。在落纱台车中设置有能够握持纱管的握持装置。握持装置从储存在纱管储存装置中的多个纱管中握持位于取出位置的纱管,将所握持的纱管供给至卷绕单元。例如在日本特开2013-63841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这种落纱台车。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落纱台车具备使纱管分离的纱管分离装置。纱管分离装置使位于纱管储存装置的取出位置处的纱管与其它纱管分离,以使得握持装置容易握持纱管。
发明内容
在一个纱线卷绕机的不同的卷绕单元中,有时使用不同形状(例如不同直径等)的纱管。即使在不同卷绕单元中使用的纱管的形状不同,也要求纱管分离装置将位于取出位置的纱管与其它纱管恰当地分离。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根据要分离的纱管的形状来使纱管恰当地分离的纱管分离装置、落纱台车以及纱线卷绕机。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一种纱管分离装置,使相对于目标位置排列的两个以上的纱管中的目标纱管与储存纱管分离,其中,目标纱管位于目标位置,储存纱管在相对于目标位置排列的排列方向上与目标纱管相比位于排列方向的上游侧,该纱管分离装置具备:接触部,其能够与储存纱管中的排列方向的下游侧的部位接触;支承部,其支承接触部,并且在待机位置与分离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待机位置是接触部从储存纱管分离的位置,分离位置是接触部与储存纱管的下游侧的部位接触并使目标纱管与储存纱管分离的位置;以及驱动机构,其使接触部相对于支承部移动。
该纱管分离装置具备驱动机构,因此能够与纱管的形状相配合地使接触部相对于支承部移动。因而,纱管分离装置能够通过使支承部移动至分离位置而将接触部恰当地插入到目标纱管与储存纱管之间。这样,纱管分离装置能够根据要分离的纱管的形状来使纱管恰当地分离。
也可以是,驱动机构具备执行机构。在该情况下,驱动机构能够使用执行机构容易地使接触部移动。
也可以是,执行机构是气缸。在该情况下,驱动机构能够使用气缸容易地使接触部移动。
也可以是,驱动机构能够使接触部移动至相对于支承部预先确定的至少两个位置,并且能够在移动后的位置保持接触部。在该情况下,纱管分离装置能够以与形状不同的至少两种以上的纱管的形状相配合的方式使接触部移动。由此,即使按照由纱管分离装置进行分离的对象的纱管组而纱管的形状不同,纱管分离装置也能够在各纱管组中使纱管恰当地分离。
也可以是,驱动机构以使上述接触部相对于上述支承部的突出长度变化的方式使上述接触部移动。由此,纱管分离装置能够使形状不同的两种以上的纱管恰当地分离。
也可以是,接触部具有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被设置成能够在储存纱管的轴向上相互不同的位置与储存纱管接触,驱动机构使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中的至少一个移动。在该情况下,能够使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中的至少一个与纱管的形状相配合地移动。由此,能够通过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使纱管恰当地分离。
也可以是,驱动机构使第一接触部直线移动。第一接触部不会蜿蜒而行等而移动,因此驱动机构能够在小空间内使第一接触部移动。
也可以是,纱管分离装置还具备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通过使支承部转动,来使支承部在待机位置与分离位置之间移动。在该情况下,纱管分离装置能够通过使支承部转动来使纱管恰当地分离。
本发明的其它一个方面所涉及的落纱台车具备上述纱管分离装置和握持装置,该握持装置握持从储存纱管分离的目标纱管。
该落纱台车具备上述纱管分离装置,因此能够根据要分离的纱管的形状使纱管恰当地分离。握持装置能够恰当地握持通过纱管分离装置而从储存纱管分离的目标纱管。
本发明的另外的其它一个方面所涉及的纱线卷绕机具备:上述落纱台车;以及多个卷绕单元,其分别将纱线卷绕于纱管,多个卷绕单元分别具备横动装置,该横动装置能够调整向纱管卷绕的纱线的横动幅度。
横动装置能够调整纱线的横动幅度,因此各卷绕单元能够以相互不同的卷绕方式卷绕纱线。纱线卷绕机有时在不同的卷绕单元中与纱线的卷绕方式相配合地使用不同形状的纱管。在该情况下,纱管分离装置也能够通过使接触部与纱管的形状相配合地移动,来根据要分离的纱管的形状使纱管恰当地分离。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络纱机的概要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卷绕单元和落纱台车的概要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纱管储存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设置于落纱台车的握持装置、纱线握持装置以及开启器(opener)的概要结构的图。
图5是表示设置于落纱台车的纱管分离装置的概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纱管分离装置和握持装置等的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驱动机构与第一爪部的连结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纱管分离装置和握持装置等的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9A是表示将第一爪部插入到目标纱管与储存纱管之间后的状态的图。
图9B是表示纱管分离装置使目标纱管与储存纱管分离后的状态的图。
图10是表示将锥形状的纱管储存在纱管储存装置中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将圆筒形状的纱管储存在纱管储存装置中的状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在附图的说明中对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自动络纱机(纱线卷绕机)1构成为包含多个卷绕单元2、喂纱纱管供给装置3、落纱台车6、输送装置12以及控制装置8。多个卷绕单元2排列成一列而配置。喂纱纱管供给装置3对各卷绕单元2供给喂纱纱管B。落纱台车6在各卷绕单元2中进行卷装P的落纱作业。输送装置12对通过落纱台车6而落纱的卷装P进行输送。控制装置8对各卷绕单元2和落纱台车6等自动络纱机1内的各装置进行控制。另外,控制装置8对在各卷绕单元2中卷绕纱线Y时使用的纱管9的种类进行管理。
如图2所示,卷绕单元2将从喂纱纱管B退绕的纱线Y卷绕于纱管9而形成卷装P。卷绕单元2具备摇架臂21、卷筒22以及横动装置29。摇架臂21在喂纱纱管B的上方位置将纱管9以旋转自由的方式支承。卷筒22能够在与纱管9的周面或卷装P的周面接触的状态下旋转。卷装P通过卷筒22的旋转而从动旋转。由此,将纱线Y卷绕于卷装P。在开始卷绕纱线Y时,纱管9通过卷筒22的旋转而从动旋转。由此,将纱线Y卷绕于纱管9。此外,也可以通过使纱管9(卷装P)旋转而使卷筒22从动旋转。
如图2所示,摇架臂21能够在卷绕位置(用图2的实线表示的位置)与取下位置(用图2的双点划线表示的位置)之间移动。卷绕位置是卷装P(开始卷绕时纱管9)与卷筒22接触的位置。取下位置是通过落纱台车6取下卷装P的位置。另外,摇架臂21具有用于保持纱管9的一对纱管保持件23(参照图4)。一对纱管保持件23中的一个纱管保持件23设置成能够沿卷筒22的轴向移动。由此,摇架臂21能够在纱管保持件23之间保持纱管9或解除对纱管9的保持。
如图2所示,通过驱动电机25使卷筒22旋转。驱动电机25由单元控制部24控制。此外,单元控制部24可以按照每规定数量的卷绕单元2来设置,也可以分别设置于各卷绕单元2。单元控制部24以能够通信的方式与控制装置8连接。单元控制部24能够从控制装置8获取卷装P成为满卷的条件(卷绕于卷装P的纱线Y的长度或卷装P的直径等信息)。另外,单元控制部24从控制装置8获取卷绕单元2卷绕纱线Y时使用的纱管9的种类。
横动装置29配置在比卷筒22更靠纱线Y的移动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横动装置29能够对向纱管9或卷装P卷绕的纱线Y的横动幅度进行调整。在本实施方式中,横动装置29是臂式横动装置。横动装置29具有横动臂29a以及驱动电机29b。横动臂29a的基端部与驱动电机29b连结。驱动电机29b在纱线Y被引导至横动臂29a的前端部的状态下使横动臂29a的前端部摆动。由此,横动装置29能够使向纱管9或卷装P卷绕的纱线Y横动。横动装置29通过对驱动电机29b使横动臂29a的前端部摆动的幅度进行调整,能够调整横动幅度。驱动电机29b使横动臂29a的前端部摆动的幅度由单元控制部24进行控制。单元控制部24例如根据纱管9的种类(例如长度)对使横动臂29a的前端部摆动的幅度进行控制。此外,并不限定于由单元控制部24控制横动装置29这一情况。例如,也可以通过用于控制横动装置29的专用的横动控制部来控制横动装置29。
卷绕单元2具备接纱装置26、纱线监视装置27、下纱线捕捉部(未图示)以及上纱线捕捉部(未图示)。接纱装置26以及纱线监视装置27设置于比横动装置29更靠纱线Y的移动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纱线监视装置27监视行进的纱线Y的信息,根据监视到的信息来检测纱线缺陷的有无。在检测出纱线缺陷的情况下,纱线监视装置27通过纱线切断部27a将纱线Y切断。在对喂纱纱管B的纱线Y与卷装P的纱线Y进行接纱的情况下,下纱线捕捉部对切断的喂纱纱管B的纱线Y的端部进行吸引捕捉。而且,下纱线捕捉部将吸引捕捉到的喂纱纱管B的纱线Y向接纱装置26引导。另外,上纱线捕捉部对切断的卷装P的纱线Y的端部进行吸引捕捉。而且,上纱线捕捉部将吸引捕捉到的卷装P的纱线Y向接纱装置26引导。接纱装置26对通过上纱线捕捉部和下纱线捕捉部引导的纱线Y彼此进行接纱。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各卷绕单元2中分别设置有储存多个纱管9的纱管储存装置65。纱管储存装置65在卷绕单元2的上方位置处固定于机台61。
如图3所示,纱管储存装置65具备载置部65a以及一对支承爪65c。在载置部65a中能够载置多个纱管9。图3示出仅载置了一个纱管9的状态。如图2所示,载置部65a以落纱台车6侧的端部比另一侧的端部更靠下的方式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此外,落纱台车6侧是指落纱台车6行进的一侧。在以下说明中,在表示朝向的情况下,相对于纱管储存装置65将落纱台车6侧称为“前侧”,相对于落纱台车6将纱管储存装置65侧称为“后侧”。
如图2和图3所示,取出口65d设置于载置部65a前侧的位置。取出口65d是为了向下方抽出位于最靠近落纱台车6侧(前侧)的纱管9而设置的。一对支承爪65c安装于载置部65a。支承爪65c在取出口65d内延伸。支承爪65c通过螺旋弹簧(未图示)被向上方施力。支承爪65c从下方侧支承纱管9,使得纱管9不会从载置部65a经由取出口65d落下。
将载置在载置部65a中的多个纱管9中的、位于最靠近落纱台车6侧的纱管9称为目标纱管9A。目标纱管9A是指通过支承爪65c支承的纱管。在载置部65a中,将目标纱管9A的位置称为目标位置。载置在载置部65a中的多个纱管9相对于目标位置排列成一列。将载置在载置部65a中的纱管9中的、目标纱管9A以外的纱管9称为储存纱管9B。储存纱管9B是指在相对于目标位置排列的排列方向上与目标纱管9A相比位于排列方向的上游侧的纱管9。纱管9的排列方向是指载置在载置部65a中的纱管9朝向目标位置的方向(在图2中用箭头W表示的方向)。
如图2和图4所示,落纱台车6沿着配置在自动络纱机1的机台61上的轨道7在卷绕单元2的上方行进。当卷绕单元2的卷装P成为满卷时,落纱台车6在相对于具有成为满卷的卷装P的卷绕单元2确定的规定位置停止而进行落纱作业。在落纱作业之后,落纱台车6对卷绕单元2供给新纱管9。更详细地说,落纱台车6具备纱线握持装置62、开启器63、握持装置66以及纱管分离装置100。
开启器63在落纱作业时使摇架臂21开闭。开启器63具有开启杆63b和开启手柄(open hand)63c。开启杆63b以转动轴63a为中心转动。开启手柄63c安装于开启杆63b的前端部。通过使开启杆63b转动,开启手柄63c与摇架杆21a抵接。在开启手柄63c与摇架臂21抵接的状态下使开启杆63b转动,由此摇架臂21在卷绕位置与取下位置之间移动。
握持装置66握持储存在纱管储存装置65中的目标纱管9A,将所握持的目标纱管9A输送到摇架臂21。更详细地说,握持装置66握持储存在纱管储存装置65中的目标纱管9A,并使目标纱管9A向下方侧移动。此外,在握持装置66的前端设置有握持部66a,握持装置66通过握持部66a来握持目标纱管9A。此时,握持装置66通过比对支承爪65c施力的螺旋弹簧的作用力更强的力来使目标纱管9A向下方侧移动。由此,支承爪65c的位置发生变化,目标纱管9A能够通过取出口65d。通过取出口65d而从纱管储存装置65取出的纱管9通过握持装置66被配置在摇架臂21的纱管保持件23之间。
纱线握持装置62通过伸缩和转动等,将从喂纱纱管B退绕的纱线Y向新设置于纱管保持件23的纱管9引导。
纱管分离装置100设置于纱管储存装置65的上方(参照图2)。在握持装置66握持目标纱管9A时,纱管分离装置100使目标纱管9A与储存纱管9B分离。即,握持装置66握持从储存纱管9B分离的目标纱管9A。
更详细地说,如图5和图6所示,纱管分离装置100构成为包含支承部101、第一爪部(接触部、第一接触部)102、第二爪部(接触部、第二接触部)103以及驱动机构104。支承部101通过第一支承轴105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第一支承轴105固定于落纱台车6的壳体69。第一爪部102和第二爪部103安装于支承部101的前侧端部101a。第一爪部102的前端部和第二爪部103的前端部朝向下方侧延伸。第一爪部102与第二爪部103能够在储存纱管9B的轴向上相互不同的位置处与储存纱管9B接触。如图6所示,在支承部101的后侧端部101b安装有弹簧106的一端。弹簧106的另一端固定于壳体69。后侧端部101b通过弹簧106而被向上方拉拽。
驱动机构104使第一爪部102相对于支承部101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104具备作为执行机构的气缸。更详细地说,如图7所示,驱动机构104具备主体部104a和活塞杆部104b。驱动机构104通过从空气供给源20供给至主体部104a内的空气的压力,使活塞杆部104b相对于主体部104a移动。即,主体部104a和活塞杆部104b构成气缸。例如,通过向主体部104a内供给空气,从而活塞杆部104b通过空气的压力而向从主体部104a伸出的方向移动。例如当向主体部104a内的空气供给停止时,活塞杆部104b向与供给空气的情况下伸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驱动机构104的活塞杆部104b在活塞杆部104b的伸出方向上在预先确定的两个位置之间直线移动。另外,驱动机构104能够在该预先确定的两个位置上保持活塞杆部104b的位置。驱动机构104以使第一爪部102相对于支承部101的突出长度变化的方式使第一爪部102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空气供给源20是为了对驱动机构104供给空气而设置于落纱台车6的空气供给源。设置于落纱台车6的台车控制部50控制空气供给源20,从而控制空气向驱动机构104的供给以及供给的停止。或者,作为空气供给源20例如也可以使用与卷绕单元2并列设置并且对多个卷绕单元2供给空气的空气供给源。在该情况下,台车控制部50控制阀等,从而控制从空气供给源20向驱动机构104的空气供给和供给的停止。这样,台车控制部50对驱动机构104所进行的第一爪部102的移动进行控制。此外,台车控制部50除了对第一爪部102的移动进行控制以外,还可以根据来自控制装置8的指示进行落纱台车6的行进的控制及/或落纱台车6的各部分的动作的控制。台车控制部50物理性地具备例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以及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
驱动机构104的主体部104a固定于支承部101的上表面。在支承部101上设置有狭缝状的引导孔101c。第一爪部102与支承部101的下表面抵接。即,支承部101设置于第一爪部102与驱动机构104之间。第一爪部102与连结金属件104c通过螺栓104d而相互连结。螺栓104d通过支承部101的引导孔101c。引导孔101c沿着驱动机构104的活塞杆部104b的移动方向呈直线状地延伸。由此,第一爪部102随着驱动机构104的活塞杆部104b的移动而直线移动。
在图5和图7中用箭头X1表示第一爪部102的移动方向。驱动机构104使第一爪部102向从第一支承轴105的轴线X2远离的方向或接近轴线X2的方向移动。即,从与第一爪部102的移动方向和轴线X2正交的方向观察时,第一爪部102的移动方向(箭头X1的方向)与第一支承轴105的轴线X2相互正交。
如上所述,活塞杆部104b的前端在预先确定的两个位置之间直线移动。第一爪部102与活塞杆部104b连结。即,驱动机构104能够使第一爪部102在相对于支承部101预先确定的两个位置上直线移动。另外,驱动机构104能够在相对于支承部101预先确定的两个位置上保持第一爪部102。此外,将相对于支承部101预先确定的两个位置中的、与另一个位置相比第一爪部102向前侧突出的一侧的位置称为第一位置,将另一个位置称为第二位置。即,驱动机构104使第一爪部102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直线移动。
如图5和图6所示,落纱台车6具备限制杆71、按压杆72以及第一连杆68。限制杆71的基端部71b通过第二支承轴73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第二支承轴73固定于落纱台车6的壳体69。限制杆71载置在纱管分离装置100的支承部101上。限制杆71随着支承部101的转动而转动。按压杆72的基端部72b通过第二支承轴73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按压杆72载置在纱管分离装置100的支承部101上。按压杆72随着支承部101的转动而转动。限制杆71的前端部71a和按压杆72的前端部72a在握持装置66握持目标纱管9A时,通过分别与目标纱管9A的两端部抵接而对目标纱管9A进行定位。
如图6所示,第一连杆68通过摆动轴68c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被支承。在第一连杆68上,在比摆动轴68c更靠后侧的位置设置有突起部68g。在突起部68g上安装有弹簧68f的一端。弹簧68f的另一端固定于落纱台车6的壳体69。第一连杆68的后侧端部68b通过弹簧68f而被向上方拉拽。
在由握持装置66握持目标纱管9A的握持动作之前,第一连杆68的后侧端部68b由凸轮67向下方按压。纱管分离装置100的后侧端部101b由后侧端部68b向下方按压。在后侧端部101b由后侧端部68b按压的状态下,支承部101的转动停止。在该状态下,第一爪部102和第二爪部103从储存纱管9B分离。将由第一连杆68按压从而支承部101的转动停止的状态下的支承部101的位置称为待机位置。
凸轮67通过驱动机构67a而旋转。另外,在第一连杆68与凸轮67抵接的部位设置有凸轮从动件68e。第一连杆68的前侧端部68a经由第二连杆68d与握持装置66连结。在第一连杆68的后侧端部68b由凸轮67向下方按压的状态下,第一连杆68通过第二连杆68d将握持装置66的握持部66a向上方提起。
接下来,使用图6和图8说明由纱管分离装置100进行的纱管9的分离动作以及握持装置66对纱管9的握持动作。图6示出分离动作和握持动作前的状态。在握持装置66进行握持动作时,凸轮67旋转,由此凸轮67对后侧端部68b的施力被解除。由此,后侧端部68b通过弹簧68f的拉拽力向上方移动,后侧端部101b通过弹簧106的拉拽力向上方移动。即,支承部101以后侧端部101b向上方移动的方式转动。通过该转动,第一爪部102和第二爪部103被插入到目标纱管9A与储存纱管9B之间。而且,通过弹簧106的拉拽力而支承部101进一步转动,由此纱管分离装置100如图8所示那样使储存纱管9B向后侧移动。将纱管分离装置100使目标纱管9A与储存纱管9B分离的状态下的支承部101的位置称为分离位置。
随着支承部101的转动,限制杆71和按压杆72分别以前端部71a和前端部72a向下方移动的方式,以第二支承轴73为轴并通过自重而转动。由此,限制杆71和按压杆72分别与目标纱管9A的两端部抵接,对目标纱管9A进行定位。
第一连杆68的前侧端部68a向下方摆动,由此握持部66a以向下方侧移动的方式转动,握持装置66握持目标纱管9A。然后,握持装置66在握持着目标纱管9A的状态下进一步转动,由此经由取出口65d从纱管储存装置65将目标纱管9A向下方侧取出。握持装置66将该目标纱管9A配置于卷绕单元2的摇架臂21。
这样,安装于后侧端部101b的弹簧106作为使支承部101从待机位置向分离位置移动的移动机构而发挥功能。后侧端部101b由后侧端部68b向下方按压,由此后侧端部101b以向下方侧移动的方式转动。即,第一连杆68作为使支承部101从分离位置向待机位置移动的移动机构而发挥功能。
接下来,说明通过驱动机构104进行的第一爪部102的移动。纱管分离装置100在使目标纱管9A与储存纱管9B分离时,如图9A所示,优选在目标纱管9A与储存纱管9B之间插入第一爪部102和第二爪部103。由此,第一爪部102和第二爪部103与储存纱管9B中的排列方向(箭头W的方向)的下游侧的部位接触。支承部101进一步转动,由此,如图8和图9B所示,纱管分离装置100能够在使第一爪部102和第二爪部103与储存纱管9B中的排列方向的下游侧的部位接触的状态下,使目标纱管9A与储存纱管9B分离。即,纱管分离装置100使储存纱管9B向从目标纱管9A分离的方向移动。此外,储存纱管9B中的排列方向的下游侧的部位是指与目标纱管9A相邻的储存纱管9B的外周面中的、目标纱管9A侧的部分。
在设置于自动络纱机1的多个卷绕单元2中,有时使用不同形状的纱管9。在该情况下,也优选在目标纱管9A与储存纱管9B之间恰当地插入第一爪部102和第二爪部103。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举例说明使用锥形状的纱管9的卷绕单元2与使用圆筒形状的纱管的卷绕单元2混合存在的情况。锥形状的纱管9是指两端部的直径彼此不同的纱管。圆筒形状的纱管是指两端部的直径彼此相同的纱管。锥形状的纱管9的大径部分的直径与圆筒形状的纱管9的直径大致相同。将锥形状的纱管9的朝向设为如下朝向:在第一爪部102和第二爪部103与纱管9抵接时,小径侧与第一爪部102抵接,且大径侧与第二爪部103抵接(参照图10)。
在该情况下,台车控制部50从单元控制部24获取成为落纱作业的对象的卷绕单元2所使用的纱管9的种类。台车控制部50以在使支承部101移动至分离位置时在目标纱管9A与储存纱管9B之间插入第一爪部102的方式,根据获取到的纱管9的种类(纱管9的形状)使第一爪部102移动。
具体地说,在如图10所示那样使锥形状的纱管9分离的情况下,台车控制部50预先使第一爪部102移动至第一位置。以位于第一位置的第一爪部102的前端部被插入到目标纱管9A与储存纱管9B之间的方式,预先设定驱动机构104的安装位置和活塞杆部104b的移动量等。将第二爪部103的安装位置调整(设定)为第二爪部103被插入到目标纱管9A与储存纱管9B之间。
在如图11所示那样使圆筒形状的纱管9分离的情况下,台车控制部50预先使第一爪部102移动至第二位置。以位于第二位置的第一爪部102的前端部被插入到目标纱管9A与储存纱管9B之间的方式,预先设定驱动机构104的安装位置和活塞杆部104b的移动量等。在本实施方式中,锥形状的纱管9的大径部分的直径与圆筒形状的纱管9的直径大致相同。因而,在使用圆筒形状的纱管9的情况下,第二爪部103也被插入到目标纱管9A与储存纱管9B之间。
台车控制部50在落纱台车6到达相对于成为落纱作业的对象的卷绕单元2确定的规定位置之后,在握持装置66握持目标纱管9A之前,根据纱管9的形状使第一爪部102移动。或者,也可以是,台车控制部50在落纱台车6朝向成为落纱作业的对象的卷绕单元2行进的过程中,根据纱管9的形状使第一爪部102移动。
本实施方式具有上述结构,纱管分离装置100具备驱动机构104,因此能够与纱管9的形状相配合地使第一爪部102移动。因而,纱管分离装置100能够通过使支承部101移动至分离位置而在目标纱管9A与储存纱管9B之间恰当地插入第一爪部102和第二爪部103。这样,纱管分离装置100能够根据要分离的纱管9的形状使纱管9恰当地分离。
驱动机构104具备作为执行机构的气缸(主体部104a和活塞杆部104b)。在该情况下,驱动机构104能够使用气缸来使第一爪部102容易地移动。
驱动机构104使第一爪部102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驱动机构104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保持第一爪部102的位置。由此,纱管分离装置100能够以与形状不同的两种纱管9的形状配合的方式使第一爪部102移动。由此,即使按照由纱管分离装置100进行分离的对象的纱管组而纱管9的形状不同,纱管分离装置100也能够在各纱管组中使纱管9恰当地分离。
驱动机构104使第一爪部102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直线移动。在该情况下,第一爪部102不会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一边蜿蜒一边移动等,因此驱动机构104能够在小空间内使第一爪部102移动。
弹簧106作为使支承部101转动从而使其从待机位置向分离位置移动的移动机构而发挥功能。第一连杆68作为使支承部101转动从而使其从分离位置向待机位置移动的移动机构而发挥功能。由此,纱管分离装置100能够通过使支承部101转动来使纱管9恰当地分离。
纱管分离装置100使纱管9恰当地分离,由此握持装置66能够恰当地握持通过纱管分离装置100而分离的目标纱管9A。
卷绕单元2具备横动装置29,该横动装置29能够调整纱线Y的横动幅度。因此,各卷绕单元2能够以相互不同的卷绕方式卷绕纱线Y。自动络纱机1有时在不同的卷绕单元2中与纱线Y的卷绕方式相配合地使用不同形状的纱管9。在该情况下,纱管分离装置100也与纱管9的形状相配合地使第一爪部102移动,由此能够根据要分离的纱管9的形状使纱管9恰当地分离。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通过具备执行机构的驱动机构104使第一爪部102移动,但是也可以通过不具备执行机构的驱动机构使第一爪部102移动。在该情况下,例如驱动机构可以是通过凸轮机构等使第一爪部102移动的机构,其中,该凸轮机构随着支承部101的转动而动作。另外,驱动机构104也可以具备气缸以外的执行机构。例如,驱动机构104也可以使用电机、螺线管或液压缸等作为执行机构。此外,优选使用轻质的执行机构。在执行机构为轻质的情况下,纱管分离装置100能够使支承部101迅速地动作。由此,纱管分离装置100能够使纱管9迅速地分离。
驱动机构104使第一爪部102移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并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保持第一爪部102。并不限定于此,驱动机构104也可以使第一爪部102移动至三个以上的位置,并在三个以上的位置中的任一位置保持第一爪部102。在该情况下,纱管分离装置100能够以与形状不同的三种以上的纱管9的形状相配合的方式使第一爪部102移动。由此,即使在由纱管分离装置100进行分离的对象的多个纱管组中包含形状不同的三种以上的纱管9,纱管分离装置100也能够在各纱管组中使纱管9恰当地分离。
纱管分离装置100具有第二爪部103,但是只要具有能够移动的第一爪部102,则也可以不具有第二爪部103。纱管分离装置100可以与第一爪部102同样地,通过驱动机构104使第二爪部103也移动。在使第一爪部102和第二爪部103两者移动的情况下,能够与纱管9的形状相配合地使纱管9恰当地分离。此外,纱管分离装置100也可以具有三个以上能够如第一爪部102那样移动的爪部。
第一爪部102的移动方向并不限定于用箭头X1表示的方向。第一爪部102也可以相对于支承部101向箭头X1以外的方向移动。即,从与第一爪部102的移动方向和轴线X2正交的方向观察时,第一爪部102的移动方向和第一支承轴105的轴线X2也可以以正交以外的角度交叉。驱动机构104并不限定于使第一爪部102直线移动。例如,驱动机构104也可以以第一爪部102的移动轨迹成为圆弧状的方式使第一爪部102移动。
支承部101通过作为移动机构而发挥功能的弹簧106和第一连杆68而在待机位置与分离位置之间移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该例示,支承部101也可以通过电机等驱动源而移动。支承部101并不限定于通过将第一支承轴105作为轴进行转动而在待机位置与分离位置之间移动这一情况。例如,支承部101也可以在待机位置与分离位置之间直线移动。
台车控制部50也可以从单元控制部24以外获取成为落纱作业的对象的卷绕单元2所使用的纱管9的种类。例如,台车控制部50也可以从控制装置8获取成为落纱作业的对象的卷绕单元2所使用的纱管9的种类。
台车控制部50并不限定于根据从单元控制部24或控制装置8获取到的纱管9的种类来控制第一爪部102的移动这一情况。例如,自动络纱机1根据所使用的纱管9的种类对卷绕单元2进行分组。台车控制部50也可以根据成为落纱作业的对象的卷绕单元2所属的组来控制第一爪部102的位置。例如能够从单元控制部24或控制装置8获取卷绕单元2所属的组的信息。
作为横动装置29并不限定于使用臂式横动装置。作为横动装置29例如也可以使用带式横动装置、叶片式横动装置或杆式横动装置。另外,卷绕单元2也可以代替使用臂式横动装置等而通过形成有横动槽的卷筒来使向纱管9卷绕的纱线Y横动。
自动络纱机1也可以根据该自动络纱机1所具有的卷绕单元2的数量具备多个落纱台车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自动络纱机1具备进行落纱作业和纱管9的设置这两者的落纱台车6。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该例示,自动络纱机1也可以分别具备进行包含纱管9的分离作业在内的纱管9的设置作业的台车以及进行落纱作业的台车。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将纱管分离装置100和落纱台车6使用于自动络纱机1这一情况。例如,也可以将纱管分离装置100和落纱台车6使用于以纱线从下向上移动的方式形成了纱道的其它纱线卷绕机(例如,喷气式纺纱机、自由端纺纱机等)。

Claims (15)

1.一种纱管分离装置,使相对于目标位置排列的两个以上的纱管中的目标纱管与储存纱管分离,其中,所述目标纱管位于目标位置,所述储存纱管在相对于所述目标位置排列的排列方向上与所述目标纱管相比位于所述排列方向的上游侧,该纱管分离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接触部,其能够与所述储存纱管中的所述排列方向的下游侧的部位接触;
支承部,其支承所述接触部,并且在待机位置与分离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待机位置是所述接触部从所述储存纱管分离的位置,所述分离位置是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储存纱管的所述下游侧的部位接触并使所述目标纱管与所述储存纱管分离的位置;以及
驱动机构,其使所述接触部相对于所述支承部移动,
所述驱动机构具备执行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管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执行机构为气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管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能够使所述接触部移动至相对于所述支承部预先确定的至少两个位置,并且能够在移动后的位置保持所述接触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管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能够使所述接触部移动至相对于所述支承部预先确定的至少两个位置,并且能够在移动后的位置保持所述接触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管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以使所述接触部相对于所述支承部的突出长度变化的方式使所述接触部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管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以使所述接触部相对于所述支承部的突出长度变化的方式使所述接触部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纱管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以使所述接触部相对于所述支承部的突出长度变化的方式使所述接触部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纱管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以使所述接触部相对于所述支承部的突出长度变化的方式使所述接触部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管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部具有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
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被设置成能够在所述储存纱管的轴向上相互不同的位置处与所述储存纱管接触,
所述驱动机构使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中的至少一个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纱管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使所述第一接触部直线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管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通过使所述支承部转动,来使所述支承部在所述待机位置与所述分离位置之间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纱管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通过使所述支承部转动,来使所述支承部在所述待机位置与所述分离位置之间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纱管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通过使所述支承部转动,来使所述支承部在所述待机位置与所述分离位置之间移动。
14.一种落纱台车,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管分离装置;以及
握持装置,其握持从所述储存纱管分离的所述目标纱管。
15.一种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4所述的落纱台车;以及
多个卷绕单元,其分别将纱线卷绕于所述纱管,
所述多个卷绕单元分别具备横动装置,该横动装置能够调整向所述纱管卷绕的纱线的横动幅度。
CN201510629973.6A 2014-10-08 2015-09-29 纱管分离装置、落纱台车以及纱线卷绕机 Active CN1055020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07325A JP2016074527A (ja) 2014-10-08 2014-10-08 ボビン分離装置、玉揚台車、及び、糸巻取機
JP2014-207325 2014-10-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02094A CN105502094A (zh) 2016-04-20
CN105502094B true CN105502094B (zh) 2019-07-05

Family

ID=54185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29973.6A Active CN105502094B (zh) 2014-10-08 2015-09-29 纱管分离装置、落纱台车以及纱线卷绕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006384B1 (zh)
JP (1) JP2016074527A (zh)
CN (1) CN1055020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10093B (zh) * 2020-03-27 2023-07-21 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落筒小车分管装置及分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502611A1 (de) * 1985-01-26 1986-07-31 Dürkoppwerke GmbH, 4800 Bielefeld Vorrichtung zur entnahme von spulen von einem spinnautomaten
DE3618857C2 (de) * 1986-06-04 1996-08-14 Truetzschler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fliegenden Wechsel von Spinnkannen für eine Spinnereivorbereitungsmaschine
CS268434B1 (en) * 1987-12-02 1990-03-14 Milan Ing Eckhardt Device for cones' doffing with textile machine
DE3939594A1 (de) * 1989-11-30 1991-06-06 Palitex Project Co Gmbh Huelsenmagazin fuer spulenhuelsen
JP3203961B2 (ja) * 1994-06-13 2001-09-04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ワインダの糸巻取用チューブ供給装置
JP3161382B2 (ja) * 1997-10-03 2001-04-25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紡績機の自動玉揚げ装置
DE19910764B4 (de) * 1999-03-11 2011-11-10 Rieter Ingolstadt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andhabung einer Leerhülse auf einer Textilmaschine
FR2853332B1 (fr) * 2003-04-07 2005-11-25 Rieter Icbt Dispositif pour la mise en place et l'enlevement de bobines de fil dans une machine textile
JP2008162712A (ja) * 2006-12-27 2008-07-17 Murata Mach Ltd 玉揚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繊維機械
JP2013063841A (ja) * 2011-09-20 2013-04-11 Murata Machinery Ltd 玉揚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繊維機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74527A (ja) 2016-05-12
EP3006384A1 (en) 2016-04-13
CN105502094A (zh) 2016-04-20
EP3006384B1 (en) 2017-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20226A (zh) 纱线卷绕装置及纱线卷绕方法
CN103443005B (zh) 纱线卷绕装置及纱线卷绕方法
JPH0359169B2 (zh)
CN101343003A (zh) 纱线卷绕装置和纤维机械
CN102992108A (zh) 丝线切断吸引装置及纺丝卷绕装置
CN103010844A (zh) 落纱装置及具有落纱装置的纤维机械
JP2016008144A (ja) 綾巻きパッケージを製造する繊維機械の作業部
CN102745552A (zh) 纱线卷绕装置以及批量交换方法
CN102574656A (zh) 纱线卷绕装置
JP2012086924A (ja) ボビンセット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糸巻取機
CN105502094B (zh) 纱管分离装置、落纱台车以及纱线卷绕机
CN100352751C (zh) 纱线卷取机
CN102275776A (zh) 操作装置
US3964721A (en) Apparatus for forming a transfer tail
GB2140046A (en) Bobbin inserting device
CN102658997B (zh) 用于交叉卷绕筒子换筒装置的筒管夹头
FI89384B (fi) Automatisk vaexelanordning foer en vaeftspole
CN102574655A (zh) 纱线卷绕装置
KR100192742B1 (ko) 실패 끝실을 처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2001072340A (ja) あや巻きボビンを製作する紡織機械のための糸結装置
US3389866A (en) Method of operation of an automatic spool machine, in particular a crossspool automatic winding machine
JPH11228028A (ja) 特にヤーンを巻回するための巻回ユニット
CN107055197B (zh) 纱线卷取装置
CN105384007A (zh) 纱线卷绕装置以及自动络纱机
JP6605256B2 (ja) 綾巻きパッケージを製造する繊維機械の作業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