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74279B - 商品排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商品排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74279B
CN105474279B CN201480043559.0A CN201480043559A CN105474279B CN 105474279 B CN105474279 B CN 105474279B CN 201480043559 A CN201480043559 A CN 201480043559A CN 105474279 B CN105474279 B CN 1054742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odity
access
case
another
push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355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74279A (zh
Inventor
矢坂义男
牧野道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4742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742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742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742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11/00Coin-freed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or the like, discrete articles
    • G07F11/02Coin-freed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or the like, discrete articles from non-movable magazines
    • G07F11/04Coin-freed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or the like, discrete articles from non-movable magazines in which magazines the articles are stored one vertically above the other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11/00Coin-freed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or the like, discrete articles
    • G07F11/02Coin-freed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or the like, discrete articles from non-movable magazines
    • G07F11/04Coin-freed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or the like, discrete articles from non-movable magazines in which magazines the articles are stored one vertically above the other
    • G07F11/16Delivery means
    • G07F11/24Rotary or oscillatory member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9/00Details other than those peculiar to special kinds or types of apparatus
    • G07F9/02Devices for alarm or indication, e.g. when empty; Advertising arrangements in coin-freed apparatus
    • G07F9/026Devices for alarm or indication, e.g. when empty; Advertising arrangements in coin-freed apparatus for alarm, monitoring and auditing in vending machines or means for indication, e.g. when empty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9/00Details other than those peculiar to special kinds or types of apparatus
    • G07F9/10Casings or parts thereof, e.g. with means for heating or cool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Vending Machines For Individual Products (AREA)
  • Control Of Vending Devices And Auxiliary Devices For Ve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第一送出机构(20a)和第二送出机构(20b)彼此背靠背地组合配置的商品排出装置(20),第一送出机构在待机状态下限制收纳在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的商品向下方移动,在进行驱动的情况下将收纳在第一商品收纳通路的最下方商品向下方送出,第二送出机构在待机状态下限制收纳在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的商品向下方移动,在进行驱动的情况下将收纳在第二商品收纳通路的最下方商品向下方送出,第一送出机构包括:作为其自身和第二送出机构的驱动源的电动机(43);和在接收到送出指令的情况下根据送出指令择一地选择自身和第二送出机构而提供来自电动机的驱动力的驱动力施加机构。

Description

商品排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商品排出装置,更详细而言,例如涉及应用于出售罐装饮料和瓶装饮料等商品的自动售货机的、将收纳在商品收纳通路的商品恰当地送出的商品排出装置。
背景技术
历来,例如在出售罐装饮料和瓶装饮料等商品的自动售货机中,在作为自动售货机主体的主体柜的内部的商品收纳库设置有商品收纳架。商品收纳架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商品收纳通路和配置在商品收纳通路的下部的商品送出装置。
商品送出装置包括下推板部件和上推板部件。下推板部件和上推板部件通过连杆部件与作为致动器的AC螺线管联动,通过使AC螺线管成为通电状态而在各个商品收纳通路恰当地进退移动。
在这样的商品送出装置中,在待机状态下上推板部件处于从商品收纳通路退出了的状态,另一方面,下推板部件处于进入了商品收纳通路的状态。由此,下推板部件与收纳在商品收纳通路的最下方的商品抵接,限制收纳在商品收纳通路的商品的下方的移动。
而且,在接收到商品的送出指令的情况下,在收纳相应的商品的商品收纳通路的下部的商品送出装置中,通过使AC螺线管成为通电状态,上推板部件经由连杆部件移动而进入商品收纳通路,与从最下方起的第二个商品抵接,由此限制该商品以及收纳在该商品上方的商品向下方移动。此外,通过上述AC螺线管成为通电状态,而下推板部件从商品收纳通路退出,只有最下方的商品被向下方送出,商品越过下推板时,下推板部件借助弹簧的作用力移动而进入商品收纳通路。之后,当AC螺线管的通电状态解除而成为非通电状态时,成为限制已进入商品收纳通路的下推板部件退出移动的状态,上推板部件成为从商品收纳通路退出的状态,从而恢复成上述待机状态。
一般在上述商品收纳架中两个商品收纳通路前后相邻,因此,应用于各商品收纳通路的商品送出装置以彼此背靠背组合配置的方式设置于商品收纳通路。在这样的商品送出装置中,需要对每个组合配置的商品送出装置设置作为驱动源的AC螺线管。
因此,为了通过减少驱动源来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提案有一种商品排出装置,使拆下了AC螺线管的商品送出装置彼此背靠背,在它们之间设置驱动源和凸轮部件,通过驱动源的驱动和凸轮部件的旋转来驱动各商品送出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7499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提案的商品排出装置中,因为使拆下了AC螺线管的商品送出装置彼此背靠背,并且在它们之间设置有驱动源和凸轮部件,所以虽然相对于商品送出装置数能够减少驱动源数,但是难以将作为构成要素的背靠背组合配置的两个商品送出装置分离而仅使用其中任一个商品送出装置。即,在专利文献1提案的商品排出装置中,虽然能够应用于具有前后彼此相邻的偶数个商品收纳通路的商品收纳架,但是在具有奇数个商品收纳通路的商品收纳架不能作为单个商品送出装置使用。此外,商品排出装置一般与商品收纳架的种类、即相比较而言最大宽度小的商品用和相比较而言最大宽度大的商品用对应地准备横向宽度不同的两种商品送出装置,在商品收纳架搭载与收纳在商品收纳架的商品的最大宽度相应的横向宽度的商品送出装置。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并且能够根据前后相邻的商品收纳通路的数量灵活地应对的商品排出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商品排出装置的特征之一:能够将 一个商品送出装置和另一个商品送出装置彼此背靠背地进行组合配置,其中,上述一个商品送出装置,适用于沿着上下方向延伸且沿着自身的延伸方向收纳被投入的商品的一个商品收纳通路,在待机状态下限制收纳于上述一个商品收纳通路的商品向下方的移动,而在驱动的情况下将收纳于该一个商品收纳通路的最下方的商品向下方送出,上述另一个商品送出装置,适用于与上述一个商品收纳通路相邻地沿着上下方向延伸、且沿着自身的延伸方向收纳被投入的商品的另一个商品收纳通路,在待机状态限制收纳于上述另一个商品收纳通路的商品向下方的移动,而在驱动的情况下将收纳于该另一个商品收纳通路的最下方的商品向下方送出,上述一个商品送出装置包括:自身和上述另一个商品送出装置的驱动源;和驱动力施加机构,其在接收到送出指令的情况下,响应该送出指令择一地选择自身和上述另一个商品送出装置,提供来自上述驱动源的驱动力。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商品排出装置中,上述驱动源共用于上述一个商品送出装置和上述另一个商品送出装置。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商品排出装置中,上述驱动源是直流电动机。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商品排出装置中,上述一个商品送出装置包括售罄检测杆,其以能够在上述一个商品收纳通路内进退移动的方式可摆动地配置,且在常态下被施力机构施力而在该一个商品收纳通路进行进入移动,并且在与收纳于该一个商品收纳通路的商品抵接的情况下,抵抗上述施力机构的作用力,从该一个商品收纳通路进行退出移动,上述另一个商品送出装置包括售罄检测杆,其以能够在上述另一个商品收纳通路内进退移动的方式可摆动地配置,且在常态下被施力机构施力而在该一个商品收纳通路内进行进入移动,并且在与收纳于该另一个商品收纳通路的商品抵接的情况下,抵抗上述施力机构的作用力,从该一个商品收纳通路进行退出移动。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商品排出装置中,上述一个商品送出装置包括:一个售罄检测开关,其在上述售罄检测杆从上述一个商品收纳通路进行了退出移动的情况下成为断开状态,而在上述售罄检测杆向上述一个商品收纳通路进行了进入移动的情况下成为导通 状态,来检测上述一个商品收纳通路是否为售罄状态;和另一个售罄检测开关,其在上述另一个商品送出装置所具有的售罄检测杆从上述另一个商品收纳通路进行了退出移动的情况下成为断开状态,而在上述另一个商品送出装置所具有的售罄检测杆在上述另一个商品收纳通路内进行了进入移动的情况下成为导通状态,来检测上述另一个商品收纳通路是否为售罄状态。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一个商品送出装置包括:该一个商品送出装置和另一个商品送出装置的驱动源;和驱动力施加机构,其在接收到送出指令的情况下响应该送出指令择一地选择该一个商品送出装置和另一个商品送出装置,并提供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因此相对于商品送出装置数能够减少驱动源数,能够降低制造成本。而且,因为在一个商品送出装置设置有驱动源和驱动力施加机构,所以能够仅使用一个商品送出装置。即,不仅能够用于以前后排列的方式设置有偶数个商品收纳通路的商品收纳装置,而且能够用于以前后排列的方式设置有奇数个商品收纳通路的商品收纳装置。因而,能够获得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并且能够根据前后相邻的商品收纳通路数灵活地应对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从右侧观看适用了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商品排出装置的自动售货机的内部结构的情况下的侧截面图。
图2是表示从左侧观看图1所示的商品排出装置的情况下的侧面图。
图3是表示从左侧后方观看图1所示的商品排出装置的情况下的立体图。
图4是使图1所示的商品排出装置的构成要素分离的说明图。
图5是示意地表示从左侧观看图2~图4所示的第一送出机构(一个商品送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情况下的说明图。
图6是示意地表示从左侧观看图2~图4所示的第一送出机构的主要部分的情况下的说明图。
图7是示意地表示从左侧观看图2~图4所示的第一送出机构的主 要部分的情况下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从左侧后方观看第一送出机构的驱动单元的主要部分的情况下的立体图。
图9是第一送出机构的驱动单元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表示从背面侧观看第一送出机构的情况下的后视图。
图11是示意地表示驱动单元的特征性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12是将第一送出机构的主要部分放大表示的立体图,(a)表示售罄检测杆进行了退出移动后的状态,(b)表示售罄检测杆进行了进入移动后的状态。
图13是示意地表示从左侧观看图2~图4所示的第二送出机构(另一个商品送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情况下的说明图。
图14是示意地表示从左侧观看图2~图4所示的第二送出机构的主要部分的情况下的说明图。
图15是示意地表示从左侧观看图2~图4所示的第二送出机构的主要部分的情况下的说明图。
图16是将第一送出机构的主要部分放大表示的立体图,(a)表示第二送出机构所具有的售罄检测杆进行退出移动后的状态,(b)表示第二送出机构所具有的售罄检测杆进行进入移动后的状态。
图17是表示商品排出装置的送出控制部实施的送出控制处理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图18-1是从后方观看图17中使电动机正转驱动的情况下的动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18-2是从后方观看图17中使电动机正转驱动的情况下的动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18-3是从后方观看图17中使电动机正转驱动的情况下的动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19-1是从后方观看图17中使电动机正转驱动的情况下的输出齿轮的动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19-2是从后方观看图17中使电动机正转驱动的情况下的输出齿轮的动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19-3是从后方观看图17中使电动机正转驱动的情况下的输出齿 轮的动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20-1是从后方观看图17中使电动机反转驱动的情况下的动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20-2是从后方观看图17中使电动机反转驱动的情况下的动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20-3是从后方观看图17中使电动机反转驱动的情况下的动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21-1是从后方观看图17中使电动机反转驱动的情况下的输出齿轮的动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21-2是从后方观看图17中使电动机反转驱动的情况下的输出齿轮的动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21-3是从后方观看图17中使电动机反转驱动的情况下的输出齿轮的动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商品排出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从右侧观看适用了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商品排出装置的自动售货机的内部结构的情况下的侧截面图。此处例示的自动售货机是在将商品冷却或加热的状态下进行出售的装置,包括主体柜1、外门2和内门3。
主体柜1通过将多个钢板适当地组合而构成为前表面开口的长方体状,在其内部具有隔热结构的商品收纳库4。外门2用于覆盖主体柜1的前表面开口,能够开闭地配置在主体柜1的一侧缘部。在该外门2的前表面设置有显示窗口、商品选择按钮、纸币插入口、硬币投入口、返还杆、一体显示器、硬币返还口、商品取出口2a等在出售商品时所需的部件。内门3是用于覆盖商品收纳库4的前表面开口的上下分割为两部分的隔热门,在比外门2靠内侧的位置,上部隔热门能够开闭地配置在外门2的一侧缘部,下部隔热门能够开闭地配置在主体柜1的一侧缘部。在该内门3的下部隔热门的下部,设置有用于将商品送 出至商品收纳库4的外部的商品送出口3a。
此外,在上述自动售货机中,在商品收纳库4的内部设置有商品滑槽5,在比该商品滑槽5靠下方的区域(以下称为“热交换区域”)配置有温度调节单元6,而在比商品滑槽5靠上方的区域(以下称为“商品收纳区域”)配置有商品收纳架10。
商品滑槽5是用于将从商品收纳架10送出的商品引导至内门3的商品送出口3a的板状部件,以随着向前方去而逐渐向下方倾斜的方式配置。虽然图中没有明示,但在该商品滑槽5,贯通设置有多个将热交换区域与商品收纳区域之间连通的通气孔(未图示)。
温度调节单元6用于将商品收纳库4的内部气氛维持为所需的温度状态,具有冷冻循环的蒸发器6a、电热加热器6b和送风风扇6c。在该温度调节单元6中,当例如在使冷冻循环运转的状态下驱动送风风扇6c时,在蒸发器6a中冷却后的空气通过商品滑槽5的通气孔送至上方,因此能够将商品收纳区域维持为低温状态。另一方面,当在使电热加热器6b通电的状态下驱动送风风扇6c时,由电热加热器6b加热后的空气通过商品滑槽5的通气孔送至上方,因此能够将商品收纳区域维持为高温状态。另外,冷冻循环的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阀虽然没有图示,但均配置在位于商品收纳库4的外部的机械室7中。
上述商品收纳架10以前后排列3列的方式配置,具有通过在一对基座侧板11之间配置通路构成部件12而沿上下方向形成为蜿蜒状的多个(图示的例子中为2个)商品收纳通路13,在这些商品收纳通路13的内部沿上下方向以横倒的姿态收纳多个商品。更详细地说,通路构成部件12在商品收纳通路13的前方和后方以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且固定于基座侧板11。由此在各商品收纳架10中,2个商品收纳通路13以彼此前后相邻的方式设置。以下在一个商品收纳架10中,将前方的商品收纳通路13称为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将后方的商品收纳通路13称为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
此外,在通路构成部件12,虽然没有图示但设置有挡板。挡板以能够相对于商品收纳通路13进退移动的方式可摆动地配置于通路构成部件12。该挡板在被盘簧(未图示)施力的常态中成为进入商品收纳通路13的姿态。由于与通过商品收纳通路13的商品抵接,该挡板自 身抵抗盘簧施加的作用力而以沿着蜿蜒状的商品收纳通路13的方式退出移动,来修正该商品的姿态。
在上述商品收纳架10中,在商品收纳通路13的上部设置有上托盘14,在商品收纳通路13的下部设置有商品排出装置20。
上托盘14通过使平板状的金属板弯曲而构成,以随着从前方向后方去而逐渐向下方倾斜的方式配置在基座侧板11间。这样的上托盘14的上表面,形成有将通过投入口被投入的商品引导至商品收纳通路13的商品引导通路15。
图2~图4分别是表示图1所示的商品排出装置20的图,图2是从左侧观看的情况下的侧面图,图3是从左侧后方观看的情况下的立体图,图4是使商品排出装置20的构成部件分离的说明图。
如这些图2~图4所示,商品排出装置20包括:一个商品送出装置(以下称为第一送出装置)20a;和另一个商品送出装置(以下称为第二送出装置)20b,该第一商品送出装置20a和第二商品送出装置20b彼此背靠背地组合配置。
图5~图7分别是示意地表示从左侧观看图2~图4所示的第一送出机构20a的主要部分的情况下的说明图。在以下的说明中,还适当地使用这些图5~图7对第一送出机构20a的结构进行说明。
第一送出装置20a应用于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配置在该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的下部。该第一送出装置20a在其与相对的通路宽度规定板16之间控制商品的动作,由此以在待机状态下在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中收纳商品、而在驱动时将对应的商品一个一个地送出至商品滑槽5的方式起作用,因此具有基座部件21。
基座21通过对钢板进行切削加工和弯曲加工而形成,以自身的表面与通路宽度规定板16相对的方式配置,在其中间部形成有插通孔22。该插通孔22为矩形的贯通开口。此外,在该基座部件21的两侧部,通过弯曲而形成有侧壁21a。
在设置于该基座部件21的插通孔22的两侧部的左右一对轴承片23,架设有第一摆动支承轴24a和第二摆动支承轴25a。
第一摆动支承轴24a是以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的轴状部件,在其中间部支承有下推板部件24。第二摆动支承轴25a是在比 第一摆动支承轴24a靠上方的位置以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的轴状部件,在其中间部支承有上推板部件25。
下推板部件24是板状部件,通过使第一摆动支承轴24a插通于其基端部,以能够绕该第一摆动支承轴24a的中心轴摆动的方式配置。
下推板部件24的前端部向第一摆动支承轴24a的径外方向(径向向外的方向)延伸,在绕第一摆动支承轴24a的中心轴摆动的情况下,能够经由插通孔22在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内进退移动。即,下推板部件24配置成能够以相对于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进退移动的方式摆动。
在下推板部件24与基座部件21之间插入安装有下推板部件弹簧(未图示)。下推板部件弹簧总是对下推板部件24在使其向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进入的方向施力。
上述下推板部件24包括板状的推板主体部241和一对引导部242。一对引导部242设置在上述推板主体部241的背面侧。各引导部242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板状部件,以彼此相对的方式形成。在各引导部242的彼此相对的相对面形成有引导槽243。
引导槽243包括:嵌入部243a,其在将下推板部件24配置在相对于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进入最深的进入位置的状态(图5所示的状态)下位于最下方,且后述的转动限动件29的推板操作轴29a嵌入其中;抵接部243d,其在将下推板部件24配置在相对于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退出最远的退出位置的状态(图7所示的状态)下位于最上方,且与转动限动件29的推板操作轴29a抵接;和连接该嵌入部243a和抵接部243d的第一引导部243b和第二引导部243c。
第一引导部243b以如下方式形成于引导部242,即,在将下推板部件24配置在相对于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进入最深的位置(进入位置)的状态下,第一引导部243b从嵌入部243a起以与基座部件21隔开间隔的方式向斜上方倾斜,之后以接近基座部件21的方式向斜上方倾斜直到抵接部243d。
第二引导部243c以如下方式形成于引导部242,即,在将下推板部件24配置在相对于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进入最深的位置(进入位置)的状态下,第二引导部243c从抵接部243d起以与基座部件21隔 开间隔的方式向斜下方倾斜直到嵌入部243a。
这样的下推板部件24的从第一摆动支承轴24a起的径外方向的长度设定为,在位于相对于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进入最深的位置(进入位置)的情况下,能够如图5所示那样在与通路宽度规定板16之间确保间隙的长度,该间隙小于最大宽度小的商品的最大宽度。
上推板部件25是板状部件,通过使第二摆动支承轴25a插通于其基端部,而以能够绕该第二摆动支承轴25a的中心轴摆动的方式配置在基座部件21。
上推板部件25的前端部向第二摆动支承轴25a的径外方向延伸,在绕第二摆动支承轴25a的中心轴摆动的情况下,能够经由插通孔22在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内进退移动。即,上推板部件25配置成以相对于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进退移动的方式摆动。
在上推板部件25与基座部件21之间插入安装有上推板部件弹簧(未图示)。上推板部件弹簧总是对上推板部件25在使其从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退出的方向上施力。
在上述上推板部件25设置有按压倾斜面251、凹部252、限动抵接部253和突起部254。按压倾斜面251设置在上推板部件25的前端部分,是在使上推板部件25相对于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退出时,以随着向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去逐渐变低的方式形成的弯曲状的倾斜面。凹部252设置在上推板部件25的背面侧,是以在上推板部件25的两侧面开口的方式形成的、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一条凹部。限动抵接部253是后述的限动销28a抵接的部位,在上推板部件25的背面在凹部252的上方以倾斜的状态设置。
突起部254在上推板部件25的基端部以向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突出的方式设置。
该上推板部件25由于上述上推板部件弹簧的作用力而以从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退出移动的方式被施力,但是将限动销28a与上述凹部252抵接从而从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退出的状态设定为初始位置。
这样的上推板部件25,在位于相对于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进入最深的位置(进入位置)的状态(图7所示的状态)下,成为相对于通过第二摆动支承轴25a的铅直面前倾的状态。而且,上推板部件25 的从第二摆动支承轴25a起的径外方向的长度,设定为在上述的前倾的状态下能够在其与通路宽度规定板16之间确保间隙的长度,该间隙小于最大宽度小的商品的最大宽度。
此外,在该基座部件21设置有轴承部26。轴承部26对沿推板连接件27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进行引导,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设置成一个端部安装在插通孔22的上端缘,另一个端部安装在插通孔22的下端缘,纵穿插通孔22。
轴承部26由树脂材料构成,包括第二摆动支承轴插通孔261、第一摆动支承轴插通孔262、限动销插通孔263、推板限动销支承槽264和限动件支承孔265。
第二摆动支承轴插通孔261是用于插通第二摆动支承轴25a且轴支承第二摆动支承轴25a的孔。第一摆动支承轴插通孔262是用于插通第一摆动支承轴24a且轴支承第一摆动支承轴24a的孔。该第一摆动支承轴插通孔262形成于第二摆动支承轴插通孔261的下方。
限动销插通孔263是可滑动地轴支承后述的限动销28a的孔,向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度大于形成为轴状的限动销28a的直径。由此,该限动销插通孔263是允许限动销28a的沿上下方向的移动的部件,在轴承部26中设置在上端部与形成第二摆动支承轴插通孔261的部位的大致中间的部位。
推板限动销支承槽264是可滑动地轴支承后述的推板限动销28b的孔,向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度大于形成为轴状的推板限动销28b的直径。由此,该推板限动销支承槽264是允许推板限动销28b的沿上下方向的移动的部件,在轴承部26中设置在形成第一摆动支承轴插通孔262的部位与下端部的大致中间的部位。
限动件支承孔265是用于轴支承后述的限动件轴28c的孔,在轴承部26形成于其下端部。
此外,在一个轴承片23与轴承部26之间架设有限动销28a、推板限动销28b和限动件轴28c。
限动销28a是在一个轴承片23与轴承部26之间沿大致水平方向配置的轴状部件,一个端部插通于该轴承片23的限动销插通孔(未图示)中,另一个端部插通于轴承部26的限动销插通孔263中。该限动 销28a与推板连接件27结合,能够随着该推板连接件27的向上下方向的移动而在限动销插通孔263的内部沿上下方向移动。此外,限动销28a与处于初始位置的上推板部件25的凹部252抵接。
推板限动销28b是在一个轴承片23与轴承部26之间沿大致水平方向配置的轴状部件,一个端部插通于该轴承片23的推板限动销支承槽(未图示)中,另一个端部插通于轴承部26的推板限动销支承槽264中。该推板限动销28b与推板连接件27结合,能够随着该推板连接件27的向上下方向的移动而在推板限动销支承槽264的内部沿上下方向移动。该推板限动销28b的周面在使推板连接件27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情况下与推板限动销支承槽264的内周面抵接。
限动件轴28c是在一个轴承片23与轴承部26之间沿大致水平方向配置的轴状部件,在其中间部支承有转动限动件29。
转动限动件29以在基端部使限动件轴28c插通且能够绕该限动件轴28c的中心轴摆动的方式配置在一个轴承片23与轴承部26之间。
转动限动件29的前端部向限动件轴28c的径外方向延伸,在绕限动件轴28c的中心轴摆动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插通孔22在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内进退移动。
该转动限动件29在前端部具有推板操作轴29a。推板操作轴29a是沿大致水平方向配置的轴状部件,将其两端部嵌入上述下推板部件24的引导槽243。
在上述转动限动件29与基座部件21之间插入安装有推板操作部件弹簧(未图示)。推板操作部件弹簧总是对转动限动件29在使其进入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的方向施力。
这样的转动限动件29被推板操作部件弹簧向进入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的方向施力,推板限动销28b与该转动限动件29的背面侧的规定部位抵接,由此限制该转动限动件29的向退出移动的方向的移动,设定相对于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进行了进入移动后的状态下的初始位置。此外,由于下推板部件24被下推板部件弹簧施力,所以转动限动件29的推板操作轴29a的两端位于引导槽243的嵌入部243a,在下推板部件24进入了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的位置设定初始位置。
上述推板连接件27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条板状部件,具有通过 上部的一部分向前方弯曲而形成的爪部27a。该推板连接件27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详细情况后述。
在这样的推板连接件27与基座部件21之间插入安装有连接件弹簧27b。连接件弹簧27b总是对推板连接件27向下方施力。此外,在推板连接件27与基座部件21之间,虽然在图中未明示,但是插入安装有第二连接件弹簧。该第二连接件弹簧将一个端部卡止于在推板连接件27的下端形成的卡合孔中,将另一个端部卡止于限动件轴28c。该第二连接件弹簧通常通过自身的弹性力来防止推板连接件27与推板限动销28b的卡合的解除。
在推板连接件27被连接件弹簧27b施力而配置在下方的状态下,在限动销插通孔263的下端部配置限动销28a且在推板限动销支承槽264的下端部配置推板限动销28b。在该状态下,配置于退出位置的上推板部件25的凹部252与限动销28a抵接。而且配置在进入位置的转动限动件29与推板限动销28b抵接,限制转动限动件29的退出移动。此外,配置在进入位置的转动限动件29的推板操作轴29a嵌入上述下推板部件24的嵌入部243a中,由此限制配置在进入位置的下推板部件24的退出移动。
与此相对,在抵抗连接件弹簧27b的作用力而推板连接件27配置在上方的状态下,如图7所示,在限动销插通孔263的上端部配置限动销28a且在推板限动销支承槽264的上端部配置推板限动销28b。在该状态下,由于上推板部件25的限动抵接部253与上述限动销28a抵接,上推板部件25的退出移动被限制,上推板部件25抵抗上推板部件弹簧的作用力进行进入移动而配置在进入位置。
另一方面,转动限动件29的由推板限动销24b进行的退出移动的限制被解除,因此以限动件轴24c为中心进行退出移动的限制被解除。此处,对转动限动件29施加与由该转动限动件29维持在进入位置的下推板部件24抵接的商品的负载,由于转动限动件29的退出移动的限制被解除,而转动限动件29开始退出移动。当转动限动件29开始退出移动时,推板操作轴29a从下推板部件24的嵌入部243a脱离,因此下推板部件24允许进行以第一摆动支承轴24a为中心的退出移动,由于商品的负载而抵抗下推板部件弹簧的弹性力而进行退出移动。
具有这样的结构的第一送出机构20a,在上述结构之外还具有驱动单元40。图8和图9分别表示第一送出机构20a的驱动单元40的主要部分,图8是表示从左后方看的情况下的立体图,图9是分解立体图。此外,图10是从背面侧观看第一送出机构20a的情况下的后视图,为了便于说明,省略一部分构成部件。进而,图11是示意地表示驱动单元40的特征性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驱动单元40在基座部件21的背面侧配置在第二摆动支承轴25a的上方侧且轴承部26的正上方区域。该驱动单元40包括安装在基座部件21的背面的单元基座部件41。
单元基座部件41例如由树脂材等形成,形成为后表面开口的箱状。在该单元基座部件41的前表面,在与设置在基座部件21的上部开口21b(参照图4)对应的部位形成有矩形的基座开口41a。该单元基座部件41安装有树脂制的单元罩42,由此封闭后表面的开口,在与单元罩42之间形成有收纳空间。在这样由单元基座部件41和单元罩42形成的收纳空间收纳有电动机43、齿轮部件44、开关部件45、连杆部件46、臂部件47和售罄连杆部件48。
电动机43是驱动源,是响应从作为控制机构的送出控制部50提供的指令进行驱动的能够正反旋转的直流电动机。该电动机43以被保持在单元基座部件41的电动机保持部41b的状态被配置。
此处,送出控制部50根据存储在存储器51的程序和数据统一地控制驱动单元40的动作,能够与统一自动售货机的出售动作的自动售货机控制部100进行通信。
齿轮部件44包括螺旋齿轮441、中间齿轮442和输出齿轮443。螺旋齿轮441形成为圆板状,在中央部分形成有孔部(未图示)并且在周面形成有由多个齿构成的齿轮部441a。该螺旋齿轮441中,在齿轮部441a与电动机43的输出轴43a啮合的状态下在孔部插通单元基座部件41的第一齿轮轴41c,由此能够绕该第一齿轮轴41c的中心轴旋转。
中间齿轮442具有圆板状的第一中间齿轮442a和与第一中间齿轮442a相比缩径的圆板状的第二中间齿轮442b。第一中间齿轮442a在中心部分形成有孔部(未图示),并且在周面形成有由多个齿构成的齿 轮部442a1。
第二中间齿轮442b位于第一中间齿轮442a的后面侧,以自身的中心与第一中间齿轮442a的中心一致的方式设置。在该第二中间齿轮442b的周面也形成有由多个齿构成的齿轮部442b1。这样的中间齿轮442中,在第一中间齿轮442a的齿轮部442b1与螺旋齿轮441的齿轮部441a啮合的状态下,在孔部插通单元基座部件41的第二齿轮轴41d,由此配置成能够绕该第二齿轮轴41d的中心轴旋转。
输出齿轮443形成为与螺旋齿轮441和中间齿轮442相比直径扩大的圆板状。在该输出齿轮443的周面也形成有由多个齿构成的齿轮部443a。此外,虽然在图中未明示,但是在输出齿轮443的中心形成有向前方突出的轴状部。此外,在输出齿轮443的前表面形成有作用片443b和按压片443c(均参照图10)。
作用片443b为圆弧状的形态,以向前方突出的方式形成。该作用片443b以其圆弧状的长度是在使推板连接件27(37)向上方移动后保持该状态所需的足够大的长度的方式形成。此外,作用片443b配置在当因输出齿轮443的旋转而移动时与构成上述开关部件45的载波开关451的触头451a不接触的区域。
按压片443c在从后方观看的情况下为大致V字形,在与作用片443b相反侧的区域以向前方突出的方式形成。该按压片443c以向前方突出的大小比作用片443b小的方式形成。
这样的输出齿轮443,通过在齿轮部443a与第二中间齿轮442b的齿轮部442b1啮合的状态下,轴状部插通在形成于单元基座部件41的轴孔41e中,而配置成能够绕该轴状部的中心轴旋转。
开关部件45包括载波开关451、与第一送出机构20a对应的一个售罄检测开关(以下,还称为第一售罄检测开关)452和与第二送出机构20b对应的另一个售罄检测开关(以下,还称为第二售罄检测开关)453。
载波开关451是所谓的按压型开关,包括触头451a。该载波开关451在被保持于比配置输出齿轮443的区域稍靠下方的载波开关保持部41f的状态下配置在单元基座部件41。该载波开关451在触头451a被按压时成为导通状态,将该情况作为导通信号提供至送出控制部50, 另一方面,在触头451a没有被按压的状态下成为断开状态。
第一售罄检测开关452是所谓的按压型(push)开关,包括触头452a。该第一售罄检测开关452在被保持于第一售罄检测开关保持部41g的状态下配置在单元基座部件41。该第一售罄检测开关452在触头452a被按压时成为导通状态,将该情况作为导通信号提供至送出控制部50,另一方面,在触头452a没有被按压的状态下成为断开状态。
第二售罄检测开关453是所谓的按压型开关,包括触头453a。该第二售罄检测开关453在被保持于与第一售罄检测开关保持部41g的右侧相邻的第二售罄检测开关保持部41h的状态下配置在单元基座部件41。该第二售罄检测开关453在触头453a被按压时成为导通状态,将该情况作为导通信号提供至送出控制部50,另一方面,在触头453a没有被按压的状态下成为断开状态。
连杆部件46包括第一连杆461和第二连杆462。第一连杆461例如由树脂材料形成,在基端部461a形成有贯通孔461a1。该第一连杆461的前端部461b形成为从基端部461a向右斜下方延伸后向右斜上方弯曲的钩状。此外,在该第一连杆461的前端部461b形成有向后方突出的突片461b1。
第二连杆462例如由树脂材料形成,在基端部462a形成有贯通孔462a1。该第二连杆462的前端部462b形成为从基端部462a向左斜下方延伸后向左斜上方弯曲的钩状。此外,在该第二连杆462的前端部462b形成有向前方突出的突片(未图示)。
臂部件47包括第一臂471和第二臂472。第一臂471例如为由树脂材料形成的平板状的部件,包括第一基部471a、第一抵接部471b、第一作用部471c和第一卡止部471d。
第一基部471a具有贯通孔471a1。该贯通孔471a1具有与在第一连杆461的基端部461a形成的贯通孔461a1大致相同的内径。第一抵接部471b为从第一基部471a的上部向左斜上方延伸的长条状部分。第一作用部471c为从第一基部471a的下部向右斜下方突出的部分。第一卡止部471d为以在第一基部471a的上部与第一抵接部471b相邻的方式向上方延伸的部分。
第二臂472例如为由树脂材料形成的平板状的部件,包括第二基 部472a、第二抵接部472b、第二作用部472c和第二卡止部472d。
第二基部472a具有贯通孔472a1。该贯通孔472a1具有与在第二连杆462的基端部462a形成的贯通孔462a1大致相同的内径。第二抵接部472b为从第二基部472a的上部向左斜上方延伸的长条状部分。第二作用部472c为从第二基部472a的下部向左斜下方突出的部分。第二卡止部472d为以在第二基部472a的上部与第二抵接部472b相邻的方式向上方延伸的部分。
这样的臂部件47与连杆部件46一起以如下方式配置在单元基座部件41。
第一臂471在第一连杆461的后方以第一基部471a的贯通孔471a1与基端部461a的贯通孔461a1一致的方式配置。此时,第一臂471的第一作用部471c从左侧与第一连杆461的突片461b1抵接。而且,这样的状态的第一臂471,在插入设置有第一连杆461的状态下,在各贯通孔461a1、471a1中插通单元基座部件41的第一连杆轴41i,由此配置成在单元基座部件41与输出齿轮443之间能够绕第一连杆轴41i的中心轴旋转。这样配置在单元基座部件41的第一臂471成为第一卡止部471d与在该单元基座部件41形成的右侧限制片41j抵接的状态。
第二连杆462在第二臂472的后方以基端部462a的贯通孔462a1与第二基部472a的贯通孔472a1一致的方式配置。此时,第二臂472的第二作用部472c从右侧与第二连杆462的突片抵接。而且,这样的状态的第二连杆462,在插入设置有第二臂472的状态下,在各贯通孔462a1、472a1中插通单元基座部件41的第二连杆轴41k,由此配置成在单元基座部件41与输出齿轮443之间能够绕第二连杆轴41k的中心轴旋转。这样配置在单元基座部件41的第二臂472成为第二卡止部472d与在该单元基座部件41形成的左侧限制片41m抵接的状态。此外,单元基座部件41的第二连杆轴41k由基端部41k1和直径比该基端部41k1小的前端部41k2构成。该前端部41k2的外径比贯通孔462a1、472a1的内径稍小,基端部41k1的外径比贯通孔462a1、472a1的内径大。由此,插通于第二连杆轴41k中的第二连杆462和第二臂472以被插通在第二连杆轴41k的前端部41k2中的状态配置。即,在第二臂472与单元基座部件41之间形成有间隙。
售罄连杆部件48包括第一售罄连杆481和第二售罄连杆482。第一售罄连杆481包括杆状的基部481a、从该基部481a的右端部向后斜下方延伸的抵接板481b和从该基部481a的左端部向下方延伸的按压板481c。这样的第一售罄连杆481在被保持于第一售罄连杆保持部41n的状态下以能够绕基部481a的中心轴旋转的方式配置在单元基座部件41。
此时,在第一售罄连杆481的按压板481c与单元基座部件41之间插入安装有第一售罄连杆弹簧491,通过被该第一售罄连杆弹簧491施力,第一售罄连杆481总是以按压板481c朝向前方的方式被施力。即,如图12(a)所示,第一售罄连杆481被施力以按压第一售罄检测开关452的触头452a。此外,第一售罄连杆481的抵接板481b配置在能够从后方面对基座开口41a的位置(参照图12(a))。
第二售罄连杆482包括平板状的抵接基板482a和在从该抵接基板482a向前方延伸的臂的前端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轴部482b。这样的第二售罄连杆482通过轴部482b被保持在第二售罄连杆保持部41p而以能够绕该轴部482b的中心轴旋转的方式配置在单元基座部件41。
此时,在第二售罄连杆482的抵接基板482a与单元基座部件41之间插入安装有第二售罄连杆弹簧492,通过被该第二售罄连杆弹簧492施力,第二售罄连杆482总是以抵接基板482a朝向前方的方式被施力。即,被施力以按压第二售罄检测开关453的触头453a。
在具有这样的结构的驱动单元40,配置有与第一送出机构20a对应的售罄检测杆(以下,还称为第一售罄检测杆)61。第一售罄检测杆61通过基座部件21的上部开口21b和单元基座部件41的基座开口41a,在单元基座部件41的基座开口41a的两个侧面形成的左右一对轴突出部41a1进入在基端部61a的左右两个侧面形成的轴孔(未图示),从而配置成能够绕轴突出部41a1的中心轴摆动。由此,第一售罄检测杆61的前端部61b能够相对于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进行进入移动和退出移动。
在这样的第一售罄检测杆61与基座部件21(单元基座部件41)之间插入安装有售罄检测杆弹簧(以下,还称为第一售罄检测杆弹簧)62介装。第一售罄检测杆弹簧62以使得第一售罄检测杆61的前端部 61b在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进行进入移动的方式总是施力。
而且,在这样第一售罄检测杆61的前端部61b在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进行进入移动的情况下,基端部61a没有与第一售罄连杆481的抵接板481b抵接,但是在前端部61b从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退出移动的情况下,基端部61a与第一售罄连杆481的抵接板481b抵接。当这样基端部61a与抵接板481b抵接时,第一售罄连杆481抵抗第一售罄连杆弹簧491的作用力而绕中心轴向后方转动。
图13~图15分别是示意地表示从左侧观看图2~图4所示的第二送出机构20b的主要部分的情况下的说明图。在以下的说明中,还适当地使用这些图13~图15对第二送出机构20b的结构进行说明。
第二送出机构20b应用于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配置在该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的下部。该第二送出机构20b在其与相对的通路宽度规定板17之间控制商品的动作,由此以在待机状态下将商品收纳在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而在驱动的情况下将对应的商品一个一个地送出至商品滑槽5的方式发挥作用,包括基座部件31。
基座部件31通过对钢板进行切削加工和弯曲加工而形成,以自身的表面与通路宽度规定板17相对的方式配置,在其中间部形成有插通孔32。该插通孔32是矩形的贯通开口。此外,该基座部件31的两侧部通过被弯曲而形成有侧壁31a。
在设置于该基座部件31的插通孔32的两侧部的左右一对轴承片33,架设有第一摆动支承轴34a和第二摆动支承轴35a。
第一摆动支承轴34a是以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的轴状部件,在其中间部支承有下推板部件34。第二摆动支承轴35a是以在比第一摆动支承轴34a靠上方的位置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的轴状部件,在其中间部支承有上推板部件35。
下推板部件34是板状部件,通过使第一摆动支承轴34a插通其基端部,而配置成能够绕该第一摆动支承轴34a的中心轴摆动。
下推板部件34的前端部向第一摆动支承轴34a的径外方向延伸,在绕第一摆动支承轴34a的中心轴摆动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插通孔32在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内进退移动。即,下推板部件34配置成能够以相对于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进退移动的方式摆动。
在下推板部件34与基座部件31之间插入安装有下推板部件弹簧(未图示)。下推板部件弹簧总是对下推板部件34在使其向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进入的方向施力。
上述下推板部件34包括板状的推板主体部341和一对引导部342。一对引导部342设置在上述推板主体部341的背面侧。各引导部342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板状部件,以彼此相对的方式形成。在各引导部342的彼此相对的相对面形成有引导槽343。
引导槽343包括:嵌入部343a,其在将下推板部件34配置在相对于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进入最深的进入位置的状态(图13所示的状态)下位于最下方,且后述的转动限动件39的推板操作轴39a嵌入其中;和抵接部343d,其在将下推板部件34配置在相对于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退出最远的退出位置的状态(图15所示的状态)下位于最上方,且与转动限动件39的推板操作轴39a抵接;和连接该嵌入部343a和抵接部343d的第一引导部343b和第二引导部343c。
第一引导部343b以如下所述的方式形成于引导部342,即,在将下推板部件34配置于相对于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进入最深的位置(进入位置)的状态下,第一引导部343b从嵌入部343a起以与基座部件31隔开间隔的方式向斜上方倾斜,之后以靠近基座部件31的方式向斜上方倾斜直至抵接部343d。
第二引导部343c以如下所述的方式形成于引导部342,即,在将下推板部件34配置于相对于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进入最深的位置(进入位置)的状态下,第二引导部343c从抵接部343d起以与基座部件31隔开间隔的方式向斜下方倾斜直到嵌入部343a。
这样的下推板部件34的从第一摆动支承轴34a起的径外方向的长度设定为,在位于相对于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进入最深的位置(进入位置)的情况下,能够如图13所示那样在与通路宽度规定板17之间确保间隙的长度,该间隙小于最大宽度小的商品的最大宽度。
上推板部件35是板状部件,通过使第二摆动支承轴35a插通其基端部插通,而能够以绕该第二摆动支承轴35a的中心轴摆动的方式配置在基座部件31。
上推板部件35的前端部向第二摆动支承轴35a的径外方向延伸, 在绕第二摆动支承轴35a的中心轴摆动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插通孔32在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内进退移动。即,上推板部件35配置成能够以相对于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进退移动的方式摆动。
在上推板部件35与基座部件31之间插入安装有上推板部件弹簧(未图示)。上推板部件弹簧总是对上推板部件35在使其从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退出的方向上施力。
在上述上推板部件35设置有按压倾斜面351、凹部352、限动抵接部353和突起部354。按压倾斜面351设置在上推板部件35的前端部分,是在使上推板部件35从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退出时,以随着向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去逐渐变低的方式形成的弯曲状的倾斜面。凹部352设置在上推板部件35的背面侧,是以在上推板部件35的两个侧面开口的方式形成的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一条凹部。限动抵接部353是后述的限动销38a抵接的部位,在上推板部件35的背面,在凹部352的上方以倾斜的方式设置。
突起部354在上推板部件35的基端部以向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突出的方式设置。
该上推板部件35由于上述上推板部件弹簧的施力而以从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退出移动的方式被施力,但是将限动销与上述凹部352抵接从而从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退出的状态设定为初始位置。
这样的上推板部件35,在位于相对于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进入最深的位置(进入位置)的状态(图15所示的状态)中,成为相对于通过第二摆动支承轴35a的铅直面向后方倾斜的状态。而且,上推板部件35的从第二摆动支承轴35a起的径外方向的长度设定为,能够在上述的向后方倾斜的状态下在其与通路宽度规定板17之间确保间隙的长度,该间隙小于最大宽度小的商品的最大宽度。
此外,在该基座部件31设置有轴承部36。轴承部36是引导推板连接件37的沿着上下方向的移动的部件,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设置成一个端部安装在插通孔32的上端缘,另一个端部安装在插通孔32的下端缘,纵穿插通孔32。
轴承部36由树脂材料构成,包括第二摆动支承轴插通孔361、第一摆动支承轴插通孔362、限动销插通孔363、推板限动销支承槽364 和限动件支承孔365。
第二摆动支承轴插通孔361是用于插通第二摆动支承轴35a且轴支承第二摆动支承轴35a的孔。第一摆动支承轴插通孔362是用于插通第一摆动支承轴34a且轴支承第一摆动支承轴34a的孔。该第一摆动支承轴插通孔362形成于第二摆动支承轴插通孔361的下方。
限动销插通孔363是可滑动地轴支承后述的限动销38a的孔,向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度形成得比形成为轴状的限动销38a的直径大。由此,该限动销插通孔363是允许限动销38a的沿上下方向的移动的部件,在轴承部36设置在上端部与形成有第二摆动支承轴插通孔361的部位的大致中间的部位。
推板限动销支承槽364是可滑动地轴支承后述的推板限动销38b的孔,向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度形成得比形成为轴状的推板限动销38b的直径大。由此,该推板限动销支承槽364是允许推板限动销38b的沿上下方向的移动的部件,在轴承部36设置在形成有第一摆动支承轴插通孔362的部位与下端部的大致中间的部位。
限动件支承孔365是用于轴支承后述的限动件轴38c的孔,在轴承部36形成于其下端部。
此外,在一个轴承片33与轴承部36之间架设有限动销38a、推板限动销38b和限动件轴38c。
限动销38a是在一个轴承片33与轴承部36之间沿大致水平方向配置的轴状部件,一个端部插通在该轴承片33的限动销插通孔(未图示)中,另一个端部插通在轴承部36的限动销插通孔363中。该限动销38a与推板连接件37结合,能够随着该推板连接件37的向上下方向的移动而在限动销插通孔363的内部沿上下方向移动。此外,限动销38a与处于初始位置的上推板部件35的凹部352抵接。
推板限动销38b是在一个轴承片33与轴承部36之间沿大致水平方向配置的轴状部件,一个端部插通在该轴承片33的推板限动销支承槽(未图示)中,另一个端部插通在轴承部36的推板限动销支承槽364中。该推板限动销38b与推板连接件37结合,能够随着该推板连接件37的向上下方向的移动而在推板限动销支承槽364的内部沿上下方向移动。该推板限动销38b的周面在使推板连接件37在上下方向移动时 与推板限动销支承槽364的内周面抵接。
限动件轴38c是在一个轴承片33与轴承部36之间沿大致水平方向配置的轴状部件,在其中间部支承有转动限动件39。
转动限动件39以在基端部使限动件轴38c插通且能够绕该限动件轴38c的中心轴摆动的方式配置在一个轴承片33与轴承部36之间。
转动限动件39的前端部向限动件轴38c的径外方向延伸,在绕限动件轴38c的中心轴摆动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插通孔32相对于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进退移动。
该转动限动件39在前端部具有推板操作轴39a。推板操作轴39a是沿大致水平方向配置的轴状部件,其两端部嵌入上述下推板部件34的引导槽343中。
在上述转动限动件39与基座部件31之间插入安装有推板操作部件弹簧(未图示)。推板操作部件弹簧总是对转动限动件39在使其进入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的方向上施力。
这样的转动限动件39被推板操作部件弹簧向进入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的方向施力,推板限动销38b与该转动限动件39的背面侧的规定部位抵接,由此限制该转动限动件39的向退出移动的方向的移动,设定进入了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的状态下的初始位置。此外,由于下推板部件34被下推板部件弹簧施力,所以转动限动件39的推板操作轴39a的两端位于引导槽343的嵌入部343a,将下推板部件34进入了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的位置设定为初始位置。
上述推板连接件37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条板状部件,具有通过上部的一部分向前方弯曲而形成的爪部37a。该推板连接件37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详细情况后述。
在这样的推板连接件37与基座部件31之间,插入安装有连接件弹簧37b。连接件弹簧37b总是对推板连接件37向下方施力。此外,在推板连接件37与基座部件31之间,虽然在图中未明示,但是插入安装有第二连接件弹簧。该第二连接件弹簧将一个端部卡止于在推板连接件37的下端形成的卡合孔,将另一个端部卡止于限动件轴38c。该第二连接件弹簧利用自身的弹性力来防止通常推板连接件37与推板限动销38b的卡合的解除。
在推板连接件37被连接件弹簧37b施力而配置在下方的状态下,在限动销插通孔363的下端部配置限动销38a,且在推板限动销支承槽364的下端部配置推板限动销38b。在该状态下,配置在退出位置的上推板部件35的凹部352与限动销38a抵接。而且配置在进入位置的转动限动件39与推板限动销38b抵接,限制转动限动件39的退出移动。此外,配置在进入位置的转动限动件39的推板操作轴39a嵌入上述下推板部件34的嵌入部343a,由此限制配置在进入位置的下推板部件34的退出移动。
与此相对,在抵抗连接件弹簧37b的作用力而推板连接件37配置在上方的状态下,如图15所示,在限动销插通孔363的上端部配置限动销38a,且在推板限动销支承槽364的上端部配置推板限动销38b。在该状态下,由于上推板部件35的限动抵接部353与上述限动销38a抵接,上推板部件35的退出移动被限制,抵抗上推板部件弹簧的作用力,上推板部件35进行进入移动而配置在进入位置。
另一方面,转动限动件39的由推板限动销38b进行的退出移动的限制被解除,因此以限动件轴38c为中心进行退出移动的限制被解除。此处,对转动限动件39施加与由该转动限动件39维持在进入位置的下推板部件34抵接的商品的负载,由于由推板限动销38b进行的退出移动的限制被解除,转动限动件39开始退出移动。当转动限动件39的退出移动开始时,推板操作轴39a从下推板部件34的嵌入部343a脱离,因此下推板部件34允许以第一摆动支承轴34a为中心的退出移动,由于商品的负荷而抵抗下推板部件弹簧的弹性作用力,进行退出移动。
具有以上那样的结构的第二送出机构20b除了上述结构以外包括售罄检测杆(以下,还称为第二售罄检测杆)71。
第二售罄检测杆71通过基座部件31的上部开口31b,设置在上部开口31b的两侧缘的支承片31c的轴突出部(未图示)进入在基端部71a的左右两侧面形成的轴孔(未图示)中,从而配置成能够绕轴突出部的中心轴摆动。由此,第二售罄检测杆71的前端部71b能够相对于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进行进入移动和退出移动。
在这样的第二售罄检测杆71与基座部件31之间插入安装有售罄 检测杆弹簧(以下,还称为第二售罄检测杆弹簧)72(参照图4)。第二售罄检测杆弹簧72总是施力以使得第二售罄检测杆71的前端部71b(参照图2)向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进行进入移动。
此外,在第二售罄检测杆71的前端部71b的背面(前方的面)配置有杆突起73。该杆突起73被调整为在第二售罄检测杆71从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退出时能够插通基座部件31的连接孔31d和形成于驱动单元40的单元罩42的罩孔42a插通而与构成驱动单元40的第二售罄连杆482的抵接基板482a抵接的长度。
通过将具有以上那样的结构的第一送出机构20a和第二送出机构20b彼此背靠背地组合配置而构成商品排出装置20。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0所示那样,构成驱动单元40的第一连杆461的前端部461b位于推板连接件27的爪部27a的下方区域,第二连杆462的前端部462b位于推板连接件37的爪部37a的下方区域。
在以上那样构成的商品排出装置20中,在待机状态下如下所述。
在第一送出机构20a的驱动单元40中,如图10所示,输出齿轮443的作用片443b位于最上方,按压片443c按压载波开关451的触头451a。在这种情况下,载波开关451成为导通状态。在这样的待机状态下,构成驱动单元40的第一连杆461的前端部461b位于从推板连接件27的爪部27a向下方隔开间隔的位置,第二连杆462的前端部462b位于从推板连接件37的爪部37a向下方隔开间隔的位置。
因此,在第一送出机构20a中,为推板连接件27配置在下方的状态。通过成为这样推板连接件27配置在下方的状态,如图5所示那样推板限动销28b被配置在限制位置,限制转动限动部件29的退出移动。由此,被限制了退出移动的转动限动部件29的推板操作轴29a嵌入下推板部件24的引导槽243的嵌入部243a,配置在进入位置的下推板部件24的退出移动被限制。其结果是,与下推板部件24抵接的最下方的商品的向下方的移动被限制,商品分别以横倒姿态被收纳在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在该待机状态下,上推板部件25被上推板部件弹簧施力,且限动销28a与凹部352抵接,由此在从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退出后的初始位置(待机位置)待机。
而且,在第一送出机构20a中,第一售罄检测杆61也被收纳于第 一商品收纳通路13a的商品按压而成为抵抗第一售罄检测杆弹簧62的施力而从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退出了的状态。当这样第一售罄检测杆61成为从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退出了的状态时,该第一售罄检测杆61的基端部61a与第一售罄连杆481的抵接板481b抵接。由此,如图12(a)所示那样,第一售罄连杆481抵抗第一售罄连杆弹簧491的施力而绕中心轴向后方转动,成为按压板481c从第一售罄检测开关452的触头452a分离的状态。因此,第一售罄检测开关452成为断开状态。
另一方面,在第二送出机构20b中也为推板连接件37配置在下方的状态。因此,如图13所示,推板限动销38b配置在限制位置,限制转动限动部件39的退出移动。由此,退出移动被限制的转动限动部件39的推板操作轴39a嵌入下推板部件34的引导槽343的嵌入部343a,限制配置在进入位置的下推板部件34的退出移动。其结果是,与下推板部件34抵接的最下方的商品的向下方的移动被限制,商品分别以横倒姿态收纳在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在该待机状态下,上推板部件35被上推板部件弹簧施力,且限动销38a与凹部352抵接,由此在从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退出了的初始位置(待机位置)待机。
而且,在第二送出机构20b中,第二售罄检测杆71也被在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收纳的商品按压而成为抵抗第二售罄检测杆弹簧72的施力从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退出了的状态。当这样第二售罄检测杆71成为从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退出了的状态时,该第二售罄检测杆71的突起部73插通连接孔31d和罩孔42a而与第二售罄连杆482的抵接基板482a抵接。由此,如图16(a)所示那样,第二售罄连杆482抵抗第二售罄连杆弹簧492的施力而绕中心轴向后方转动,成为抵接基板482a从第二售罄检测开关453的触头453a分离的状态。因此,第二售罄检测开关453成为断开状态。
当在这样的待机状态下通过使用者的商品购入操作而从自动售货机控制部100向送出控制部50发出送出指令时,商品排出装置20以如以方式动作。
图17是表示商品排出装置20的送出控制部50实施的送出控制处理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说明该送出控制处理并对商品排出装置20的 动作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收纳在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的商品还称为“第一商品”,将收纳在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的商品还称为“第二商品”来进行说明。
在送出控制处理中,在送出控制部50从自动售货机控制部100接收到第一商品的送出指令的情况下(步骤S101:是(Yes)),使电动机43正转驱动(步骤S102)。
当这样使电动机43正转驱动时,经由螺旋齿轮441和中间齿轮442被传递电动机43的驱动力的输出齿轮443如图18-1和图19-1所示那样,从后方看时沿逆时针的方向旋转。
当输出齿轮443从后方看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输出齿轮443的按压片443c从载波开关451的触头451a离开。由此,载波开关451的触头451a从被按压的状态被放开而成为断开状态。
通过输出齿轮443的旋转,作用片443b如图19-2所示那样从上方与第一臂471的第一抵接部471b抵接时,第一臂471从后方看沿顺时针的方向绕中心轴旋转。当该第一臂471沿顺时针的方向旋转时,第一作用部471c按压第一连杆461的突片461b1,由此第一连杆461从后方看时也与第一臂471一体地沿顺时针的方向旋转。通过第一连杆461这样沿顺时针的方向旋转,前端部461b向上方移动。前端部461b通过这样向上方移动,如图18-2所示那样与推板连接件27的爪部27a抵接,能够抵抗连接件弹簧27b的施力而使推板连接件27向上方仅移动规定距离(例如15mm左右),而且在作用片443b与第一抵接部471b滑动接触期间,能够保持使推板连接件27向上方仅移动了规定距离的状态。
伴随该推板连接件27的向上方的移动,限动销28a从限动销插通孔263的下端部向上方移动,并且推板限动销28b从推板限动销支承槽264的下端部向上方移动。
此时限动销28a与上推板部件25的限动抵接部253抵接并向上方移动,因此上推板部件25如图6所示那样抵抗上推板部件弹簧的作用力而从初始位置进行进入移动。该上推板部件25的进入移动通过限动销28a的向上方的移动进行。
之后,进行进入移动的上推板部件25如图7所示那样与从最下方 起第二个第一商品(以下,还称为下一个商品)抵接,限制下一个商品向下方移动。
另一方面,因为转动限动件29被施加与被维持在进入位置的下推板部件24抵接的商品的负载,所以通过上述推板限动销28b的向上方的移动,退出移动的限制被解除,由此转动限动件29开始退出移动。
当转动限动件29这样开始退出移动时,推板操作轴29a从嵌入部243a拔出,由于商品的自重而抵抗下推板弹簧的施力,下推板部件24开始退出移动。从嵌入部243a拔出的转动限动件29的推板操作轴29a沿第一引导部243b向第一引导部243b与第二引导部243c交叉的位置移动。
之后,由于最下方的商品的自重,下推板部件24进行退出移动,如图7所示那样,允许最下方的商品的向下方的移动,最下方的商品被向下方送出。被送出的商品通过商品滑槽5被引导至商品送出口3c,进而成为经由商品取出口2a能够取出的状态。
此处,当最下方的商品越过下推板部件24时,下推板部件24由于下推板部件弹簧的弹性作用力而向进入位置移动,并且转动限动件29也由于推板操作部件弹簧的弹性作用力而向进入位置移动。当下推板部件24和转动限动件29向进入位置移动时,被保持在第一引导部243b与第二引导部243c交叉的位置的推板操作轴29a沿第二引导部243c向嵌入部243a移动,下推板部件24和转动限动件29返回至进入位置。
在此期间,推板连接件27向上方移动,限动销28a位于限动销插通孔263的上端部,且推板限动销28b位于推板限动销支承槽264的上端部。
之后,当通过输出齿轮443的旋转解除作用片443b与第一抵接部471b的抵接时,如图18-3所示那样,推板连接件27b被连接件弹簧27c施力而向下方移动。
通过该推板连接件27的向下方的移动,限动销28a从限动销插通孔263的上端部向下方移动,并且推板限动销28b从推板限动销支承槽264的上端部向下方移动。
当推板限动销28b向下方移动时,推板限动销28b与返回至进入 位置的转动限动件29的背面侧的规定部位抵接。由此,向退出移动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下推板部件24相对于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进行了进入移动后的位置设定为初始位置。
另一方面,上推板部件25被上推板部件弹簧施力,伴随限动销28a的向下方的移动而进行退出移动。由此,允许下一个商品的向下方的移动,之后该下一个商品与进入移动后的下推板部件24抵接,而向下方的移动被限制,返回待机状态。
在驱动单元40中,通过输出齿轮443的沿逆时针的方向的旋转,之后作用片443b与第二臂472的第二抵接部472b抵接。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臂472的第二卡止部472d与在单元基座部件41形成的左侧限制片41m抵接,由此绕轴心的旋转被限制。因此,如图19-3所示,第二抵接部472b以靠近第二卡止部472d的方式发生弹性变形,不阻碍因输出齿轮443的旋转而产生的作用片443b的移动。
而且,之后当通过输出齿轮443的旋转而作用片443b返回至图19-1所示的待机状态的位置时,按压片443c按压载波开关451的触头451a,而载波开关451成为导通状态。
在上述那样的步骤S102的电动机43的正转驱动中,送出控制部50对载波开关451是否在规定时间成为导通状态进行监视(步骤S103,步骤S104)。即,对在规定时间内输出齿轮443是否旋转一圈进行监视。
其结果是,在规定时间内载波开关451成为导通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103:是,步骤S104:否),送出控制部50使电动机43的正转驱动停止(步骤S105),使流程返回,结束本次处理。由此,能够如上述那样将接收到送出指令的第一商品良好地送出。
在规定时间内载波开关451没有成为导通状态的情况下,即在规定时间内载波开关451没有接收到导通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03:否,步骤S104:是),送出控制部50判断为发生了异常(步骤S106)。之后,送出控制部50向自动售货机控制部100通知发生了异常的情况(步骤S107),之后使流程返回,结束本次处理。由此,能够识别在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发生异常的情况,能够通过对第一商品进行售罄指示灯的点亮等使出售中止。
另一方面,在送出控制部50从自动售货机控制部100接收到第二 商品的送出指令的情况下(步骤S101:否,步骤S108:是),使电动机43反转驱动(步骤S109)。
当这样使电动机43反转驱动时,经由螺旋齿轮441和中间齿轮442被传递了电动机43的驱动力的输出齿轮443如图20-1和图21-1所示那样,从后方看时沿顺时针的方向旋转。
当输出齿轮443从后方看时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时,输出齿轮443的按压片443c从载波开关451的触头451a离开。由此,载波开关451的触头451a从被按压的状态被放开而成为断开状态。
当通过输出齿轮443的旋转,作用片443b如图21-2所示那样从上方与第二臂472的第二抵接部472b抵接时,第二臂472从后方看时沿逆时针的方向绕中心轴旋转。当该第二臂472沿逆时针的方向旋转时,第二作用部472c按压第二连杆462的突片,由此第二连杆462从后方看时也与第二臂472一体地沿逆时针的方向旋转。通过第二连杆462这样沿逆时针的方向旋转,前端部462b向上方移动。前端部462b通过这样向上方移动,如图20-2所示那样与推板连接件37的爪部37a抵接,能够抵抗连接件弹簧37b的施力而使推板连接件37向上方仅移动规定距离(例如15mm左右),而且在作用片443b与第二抵接部472b滑动接触期间,能够保持使推板连接件37向上方仅移动了规定距离的状态。
伴随该推板连接件37的向上方的移动,限动销38a从限动销插通孔363的下端部向上方移动并且推板限动销38b从推板限动销支承槽364的下端部向上方移动。
此时限动销38a与上推板部件35的限动抵接部353抵接并向上方移动,因此上推板部件35如图14所示那样抵抗上推板部件弹簧的作用力而从初始位置进行进入移动。该上推板部件35的进入移动通过限动销38a的向上方的移动进行。
之后,进行进入移动的上推板部件35如图15所示那样与从最下方起第二个第二商品(以下,还称为下一个商品)抵接,限制下一个商品向下方移动。
另一方面,因为转动限动件39被施加与被维持在进入位置的下推板部件34抵接的商品的负载,所以通过上述推板限动销38b的向上方的移动,而退出移动的限制被解除,由此,转动限动件39开始退出移动。
当转动限动件39这样开始退出移动时,推板操作轴39a从嵌入部343a拔出,由于商品的自重而抵抗下推板弹簧的作用力,下推板部件34开始退出移动。从嵌入部343a拔出的转动限动件39的推板操作轴39a沿第一引导部343b向第一引导部343b与第二引导部343c交叉的位置移动。
之后,由于最下方的商品的自重,下推板部件34进行退出移动,如图15所示那样,允许最下方的商品的向下方的移动,最下方的商品被向下方送出。被送出的商品通过商品滑槽5被引导至商品送出口3a,进而成为经由商品取出口2a能够取出的状态。
此处,当最下方的商品越过下推板部件34时,下推板部件34由于下推板部件弹簧的弹性作用力而向进入位置移动,并且转动限动件39也由于推板操作部件弹簧的弹性作用力而向进入位置移动。当下推板部件34和转动限动件39向进入位置移动时,被保持在第一引导部343b与第二引导部343c交叉的位置的推板操作轴39a沿第二引导部343c向嵌入部343a移动,下推板部件34和转动限动件39返回至进入位置。
在此期间,推板连接件37向上方移动,限动销38a位于限动销插通孔363的上端部,且推板限动销38b位于推板限动销支承槽364的上端部。
之后,当通过输出齿轮443的旋转解除作用片443b与第二抵接部472b的抵接时,如图20-3所示那样,推板连接件37被连接件弹簧37b施力而向下方移动。
通过该推板连接件37的向下方的移动,限动销38a从限动销插通孔363的上端部向下方移动,并且推板限动销38b从推板限动销支承槽364的上端部向下方移动。
当推板限动销38b向下方移动时,推板限动销38b与返回至进入位置的转动限动件39的背面侧的规定部位抵接。由此,向退出移动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下推板部件34相对于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进行了进入移动后的位置设定为初始位置。
另一方面,上推板部件35被上推板部件弹簧施力,伴随限动销38a的向下方的移动而进行退出移动。由此,允许下一个商品的向下方的移动,之后该下一个商品与进行了进入移动后的下推板部件34抵接,向下方的移动被限制而返回待机状态。
在驱动单元40中,通过输出齿轮443的沿顺时针方向的旋转,之后作用片443b与第一臂471的第一抵接部471b抵接。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臂471的第一卡止部471d与在单元基座部件41形成的右侧限制片41j抵接,由此绕中心轴的旋转被限制。因此,如图21-3所示,第一抵接部471b以靠近第一卡止部471d的方式发生弹性变形,不阻碍通过输出齿轮443的旋转而产生的作用片443b的移动。
而且,之后当通过输出齿轮443的旋转而作用片443b返回至图21-1所示的待机状态的位置时,按压片443c按压载波开关451的触头451a,而载波开关451成为导通状态。
在上述那样的步骤S109的电动机43的反转驱动中,送出控制部50对载波开关451是否在规定时间成为导通状态进行监视(步骤S110,步骤S111)。即,对在规定时间内输出齿轮443是否旋转一圈进行监视。
其结果是,在规定时间内载波开关451成为导通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110:是,步骤S111:否),送出控制部50使电动机43的反转驱动停止(步骤S112),使流程返回,结束本次处理。由此,能够如上述那样将接收到送出指令的第二商品良好地送出。
在规定时间内载波开关451没有成为导通状态的情况下,即在规定时间内载波开关451没有接收到导通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10:否,步骤S111:是),送出控制部50判断为发生了异常(步骤S113)。之后,送出控制部50向自动售货机控制部100通知发生了异常的情况(步骤S114),之后使流程返回,结束本次处理。由此,能够识别在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发生异常的情况,能够通过对第二商品进行售罄指示灯的点亮等使出售中止。
例如当在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没有商品时,第一售罄检测杆61被第一售罄检测杆弹簧62施力,向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进行进入移动。当第一售罄检测杆61这样进行进入移动时,第一售罄检测杆61的基端部61a与第一售罄连杆481的抵接板481b的抵接状态被解除。 当抵接状态这样被解除时,如图12(b)所示那样,第一售罄连杆481被第一售罄连杆弹簧491施力而以朝向前方的方式绕中心轴转动,按压板481c按压第一售罄检测开关452的触头452a。由此第一售罄检测开关452成为导通状态,向送出控制部50提供导通信号。其结果是,从送出控制部50向自动售货机控制部100传递该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售罄的情况,通过使未图示的售罄指示灯等点亮来告知使用者。
接着,例如当在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没有商品时,第二售罄检测杆71被第二售罄检测杆弹簧72施力,向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进行进入移动。当第二售罄检测杆71这样进行进入移动时,第二售罄检测杆71的杆突起73从连接孔31d和罩孔42a离开。由此,抵接基板482a与杆突起73抵接的第二售罄检测杆71如图16(b)所示那样被第二售罄连杆弹簧492施力而以朝向前方的方式绕中心轴转动,抵接基板482a按压第二售罄检测开关453的触头453a。由此第二售罄检测开关453成为导通状态,向送出控制部50提供导通信号。其结果是,从送出控制部50向自动售货机控制部100传递该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售罄的情况,通过使未图示的售罄指示灯等点亮来告知使用者。
这样,电动机43构成第一送出机构20a和第二送出机构20b的驱动源,驱动单元40构成驱动力施加机构,其在接收到送出指令的情况下响应该送出指令择一地选择第一送出机构20a和第二送出机构20b,提供来自驱动源驱动力。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商品排出装置20,第一送出机构20a包括:作为该第一送出机构20a和第二送出机构20b的驱动源的电动机43;和驱动单元40,其在接收到送出指令的情况下,响应送出指令择一地选择第一送出机构20a和第二送出机构20b,提供来自电动机43的驱动力,因此,相对于送出机构数能够减少驱动源数,能够降低制造成本。而且,因为在第一送出机构20a具有包括电动机43的驱动单元40,所以能够仅使用第一送出机构20a。即,不仅能够用于如上述那样以在前后排列偶数个商品收纳通路13的方式设置的商品收纳架10,而且能够用于在前后排列奇数个商品收纳通路的方式设置的商品收纳架10。因而,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并且能够根据前后相邻的商品收纳通路13的数量灵活地应对。
根据上述商品排出装置20,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43为直流电动机,因此不易受到地域电压和频率变动的影响,能够在各种地方设置。
根据上述商品排出装置20,在第一送出机构20a设置有第一售罄检测开关452和第二售罄检测开关453,因此也能够仅使用第一送出机构20a,由此也能够根据前后相邻的商品收纳通路13的数量灵活地应对。
在现有的自动售货机中,由于没有监视使AC螺线管为通电状态之后商品送出装置是否进行驱动,所以有可能即使发生商品没有被送出的情况,作为自动售货机也因使AC螺线管为通电状态而识别为进行了商品出售。在这方面,根据上述商品排出装置20,在送出控制处理中,在规定时间内载波开关451没有成为导通状态的情况下判断为异常,因此对相应的商品收纳通路13的商品禁止出售,由此,能够使得已经投入金钱等的使用者不蒙受意料外的利益损失。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没有特别提及,但是在本发明中,驱动单元40的左右宽度的大小能够根据各种各样的左右宽度的商品送出装置、即根据相比较而言最大宽度小的商品用和相比较而言最大宽度大的商品用来调整为在横向宽度不同的商品送出装置中共用的大小。因此,如图22所示那样,在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基座部件21(31)相比左右宽度小的基座部件21’(31’)也能够应用。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送出机构20a对应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且第二送出机构20b对应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为一个商品送出装置对应另一个商品收纳通路、且另一个商品送出装置对应一个商品收纳通路的结构。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主体柜(自动售货机主体)
4 商品收纳库
10 商品收纳架
13 商品收纳通路
20 商品排出装置
20a 第一送出机构
20b 第二送出机构
24 下推板部件
25 上推板部件
27 推板连接件
34 下推板部件
35 上推板部件
37 推板连接件
40 驱动单元
41 单元基座部件
42 单元罩
43 电动机
44 齿轮部件
45 开关部件
46 连杆部件
47 臂部件
48 售罄连杆部件
50 送出控制部
61 第一售罄检测杆
71 第二售罄检测杆

Claims (6)

1.一种商品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能够将一个商品送出装置和另一个商品送出装置彼此背靠背地组合配置,其中,
所述一个商品送出装置,应用于沿着上下方向延伸且沿着自身的延伸方向收纳被投入的商品的一个商品收纳通路,在待机状态下限制收纳于所述一个商品收纳通路的商品向下方的移动,而在驱动的情况下将收纳于该一个商品收纳通路的最下方的商品向下方送出,
所述另一个商品送出装置,应用于与所述一个商品收纳通路相邻地沿着上下方向延伸、且沿着自身的延伸方向收纳被投入的商品的另一个商品收纳通路,在待机状态下限制收纳于所述另一个商品收纳通路的商品向下方的移动,而在驱动的情况下将收纳于该另一个商品收纳通路的最下方的商品向下方送出,
所述一个商品送出装置包括:
作为驱动源的直流电动机;和
驱动力施加机构,其在接收到送出指令的情况下,提供来自所述直流电动机的驱动力,
所述驱动力施加机构包括:
根据所述直流电动机的驱动方式围绕自身的中心轴向一个方向或另一个方向旋转的输出齿轮;
在所述输出齿轮旋转的情况下,依照其旋转方向进行旋转的臂部件;和
连杆部件,其响应所述臂部件的旋转,择一地使所述一个商品送出装置和所述另一个商品送出装置驱动,
所述臂部件包括:
在所述输出齿轮向所述一个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围绕中心轴旋转的第一臂;和
在所述输出齿轮向所述另一个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围绕中心轴旋转的第二臂,
所述连杆部件包括:
在所述第一臂旋转的情况下与该第一臂围绕共同的中心轴旋转来使一个商品送出装置驱动的第一连杆;和
在所述第二臂旋转的情况下与该第二臂围绕共同的中心轴旋转来使另一个商品送出装置驱动的第二连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商品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个商品送出装置包括售罄检测杆,其以能够在所述一个商品收纳通路内进退移动的方式可摆动地配置,且在常态下被施力机构施力而在该一个商品收纳通路内进行进入移动,并且在与收纳于该一个商品收纳通路的商品抵接的情况下,抵抗所述施力机构的作用力,从该一个商品收纳通路进行退出移动,
所述另一个商品送出装置包括售罄检测杆,其以能够在所述另一个商品收纳通路内进退移动的方式可摆动地配置,且在常态下被施力机构施力而在该另一个商品收纳通路内进行进入移动,并且在与收纳于该另一个商品收纳通路的商品抵接的情况下,抵抗所述施力机构的作用力,从该另一个商品收纳通路进行退出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商品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个商品送出装置包括:
一个售罄检测开关,其在所述售罄检测杆从所述一个商品收纳通路进行了退出移动的情况下成为断开状态,而在所述售罄检测杆在所述一个商品收纳通路内进行了进入移动的情况下成为导通状态,来检测所述一个商品收纳通路是否为售罄状态;和
另一个售罄检测开关,其在所述另一个商品送出装置所具有的售罄检测杆从所述另一个商品收纳通路进行了退出移动的情况下成为断开状态,而在所述另一个商品送出装置所具有的售罄检测杆在所述另一个商品收纳通路内进行了进入移动的情况下成为导通状态,来检测所述另一个商品收纳通路是否为售罄状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商品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流电动机是作为所述一个商品送出装置和所述另一个商品送出装置的驱动源的能够正反向旋转的电动机,
所述输出齿轮在所述直流电动机进行正向旋转驱动的情况下围绕自身的中心轴向一个方向旋转,而在所述直流电动机进行反向旋转的情况下,围绕所述中心轴向另一个方向旋转,
所述第一臂因设置在该输出齿轮的作用片与所述第一臂的第一抵接部抵接而围绕中心轴向一个方向旋转,并且在所述输出齿轮向所述另一个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即使所述作用片与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也能够在旋转被限制的状态下发生弹性变形来允许该输出齿轮的旋转,
所述第二臂因所述作用片与所述第二臂的第二抵接部抵接而围绕中心轴向一个方向旋转,并且在所述输出齿轮向所述一个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即使所述作用片与所述第二抵接部抵接也能够在旋转被限制的状态下发生弹性变形来允许该输出齿轮的旋转,
第一连杆在所述第一臂向所述一个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与该第一臂围绕共同的中心轴旋转来使对应的一个商品送出装置驱动,第二连杆在所述第二臂向所述一个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与该第二臂围绕共同的中心轴旋转来使对应的另一个商品送出装置驱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商品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齿轮围绕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所述中心轴旋转,且在前表面设置有所述作用片,
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分别围绕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轴心旋转,且与所述输出齿轮相比设置在前方侧。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商品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杆在旋转的情况下通过使构成所述一个商品送出装置的推板连接件移动来驱动该一个商品送出装置,
所述第二连杆在旋转的情况下通过使构成所述另一个商品送出装置的推板连接件移动来驱动该另一个商品送出装置。
CN201480043559.0A 2013-11-14 2014-07-30 商品排出装置 Active CN1054742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36105A JP6098484B2 (ja) 2013-11-14 2013-11-14 商品払出装置
JP2013-236105 2013-11-14
PCT/JP2014/070121 WO2015072185A1 (ja) 2013-11-14 2014-07-30 商品払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74279A CN105474279A (zh) 2016-04-06
CN105474279B true CN105474279B (zh) 2018-07-17

Family

ID=53057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3559.0A Active CN105474279B (zh) 2013-11-14 2014-07-30 商品排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747742B2 (zh)
JP (1) JP6098484B2 (zh)
KR (1) KR102197784B1 (zh)
CN (1) CN105474279B (zh)
MY (1) MY187235A (zh)
SG (1) SG11201600916WA (zh)
WO (1) WO20150721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8753B (zh) 2014-01-10 2018-06-22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商品送出装置
JP6221756B2 (ja) * 2014-01-10 2017-11-01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商品払出装置
JP6273939B2 (ja) * 2014-03-19 2018-02-07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商品払出装置
JP6477861B2 (ja) * 2015-02-27 2019-03-06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商品払出装置
JP6729068B2 (ja) * 2016-06-28 2020-07-22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商品収納装置
JP2019021030A (ja) * 2017-07-18 2019-02-07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商品払出装置
CN112396755B (zh) * 2020-11-27 2022-06-21 深圳市智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自动售卖设备的货道、货道组件和自动售卖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47105A (en) * 1994-10-18 1996-08-20 Royal Vendors, Inc. Can vending mechanism
CN1146819A (zh) * 1994-04-28 1997-04-02 Vendo意大利股份公司 售货机投放货物装置
CN103295326A (zh) * 2012-03-05 2013-09-11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收纳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13992A (ja) * 1985-03-19 1986-09-22 株式会社クボタ 自動販売機の商品払出し装置
WO1986007339A1 (en) 1985-06-06 1986-12-18 W. Rast Pty. Ltd. Coin operated paper vending machine
JPH0341380U (zh) * 1989-08-30 1991-04-19
JP2749917B2 (ja) 1989-10-26 1998-05-13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商品搬出装置
JP3855573B2 (ja) * 1999-12-28 2006-12-13 富士電機リテイ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自動販売機の商品搬出装置
JP4010106B2 (ja) * 2000-11-13 2007-11-21 富士電機リテイ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自動販売機の商品搬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819A (zh) * 1994-04-28 1997-04-02 Vendo意大利股份公司 售货机投放货物装置
US5547105A (en) * 1994-10-18 1996-08-20 Royal Vendors, Inc. Can vending mechanism
CN103295326A (zh) * 2012-03-05 2013-09-11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收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74279A (zh) 2016-04-06
JP2015095235A (ja) 2015-05-18
KR102197784B1 (ko) 2021-01-04
KR20160084364A (ko) 2016-07-13
JP6098484B2 (ja) 2017-03-22
SG11201600916WA (en) 2016-03-30
WO2015072185A1 (ja) 2015-05-21
US9747742B2 (en) 2017-08-29
MY187235A (en) 2021-09-13
US20160155287A1 (en) 2016-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74279B (zh) 商品排出装置
CN105580056B (zh) 商品送出装置
US9652924B2 (en) Product discharging device
US9520013B2 (en) Product dispensing device
CN105518753B (zh) 商品送出装置
CN105825581A (zh) 商品收纳装置
CN105493156B (zh) 商品排出装置
US10460548B2 (en) Article dispensing apparatus
US10657756B2 (en) Article dispensing apparatus
US10540838B2 (en) Article dispensing apparatus
US10380823B2 (en) Article dispensing apparatus
JP6295755B2 (ja) 商品払出装置
JP6221755B2 (ja) 商品搬出装置
CN105931372B (zh) 商品排出装置
CN107067550A (zh) 商品送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