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18753B - 商品送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商品送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18753B
CN105518753B CN201580001746.7A CN201580001746A CN105518753B CN 105518753 B CN105518753 B CN 105518753B CN 201580001746 A CN201580001746 A CN 201580001746A CN 105518753 B CN105518753 B CN 1055187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odity
push plate
access
connector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174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18753A (zh
Inventor
中岛规朗
矢坂义男
牧野道彦
岩子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00375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0997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4821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41776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6031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6038660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5/050398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5105157A1/ja
Publication of CN1055187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187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187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187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11/00Coin-freed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or the like, discrete articles
    • G07F11/02Coin-freed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or the like, discrete articles from non-movable magazines
    • G07F11/04Coin-freed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or the like, discrete articles from non-movable magazines in which magazines the articles are stored one vertically above the other
    • G07F11/16Delivery means
    • G07F11/24Rotary or oscillatory member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11/00Coin-freed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or the like, discrete articles
    • G07F11/02Coin-freed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or the like, discrete articles from non-movable magazines
    • G07F11/38Coin-freed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or the like, discrete articles from non-movable magazines in which the magazines are horizontal
    • G07F11/42Coin-freed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or the like, discrete articles from non-movable magazines in which the magazines are horizontal the articles being delivered by motor-driven mea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9/00Details other than those peculiar to special kinds or types of apparatus
    • G07F9/02Devices for alarm or indication, e.g. when empty; Advertising arrangements in coin-freed apparatus
    • G07F9/026Devices for alarm or indication, e.g. when empty; Advertising arrangements in coin-freed apparatus for alarm, monitoring and auditing in vending machines or means for indication, e.g. when empt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Vending Machines For Individual Products (AREA)
  • Control Of Vending Devices And Auxiliary Devices For Ve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商品送出装置(20a),其包括相对于商品收纳通路(13)进退移动的下推板(29)和上推板(28)以及将它们连接的推板连接件(35),在待机状态下通过使推板连接件(35)向下方移动而限制商品向下方移动,在进行驱动时使推板连接件(35)向上方移动而将最下方的商品向下方送出,在该商品送出装置(20a)设置有输出齿轮(443)和连杆(46),该输出齿轮(443)经蜗轮(441)与电动机(43)连接,且利用经由该齿轮(441)传递来的电动机(43)的驱动力进行旋转,该连杆(46)在与设置于输出齿轮(443)的凸轮部(443a)滑动接触时,将推板连接件(35)保持在向上方移动后的状态,在与凸轮部(443a)的滑动接触被解除时,允许推板连接件(35)向下方移动。

Description

商品送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商品送出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例如在销售罐装饮料、塑料瓶装饮料等商品的自动售货机中使用的、将收纳在商品收纳通路中的商品恰当地送出的商品送出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例如销售罐装饮料或塑料瓶装饮料等商品的自动售货机中,在作为自动售货机主体的主体柜的内部的商品收纳库中设置有商品收纳架。商品收纳架具有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商品收纳通路和在商品收纳通路的下部配设的商品送出装置。
商品送出装置具有下推板和上推板。下推板和上推板经由连接件与作为致动器的AC螺线管连接,通过AC螺线管成为通电状态而分别相对于商品收纳通路适当地进退移动。
在这样的商品送出装置中,在待机状态下,上推板处于从商品收纳通路退出的状态,而下推板处于进入商品收纳通路的状态。从而,下推板与商品收纳通路中收纳的最下方的商品抵接,限制商品收纳通路中收纳的商品向下方移动。
接受到商品的送出指令时,在收纳该商品的商品收纳通路的下部的商品送出装置中,由于AC螺线管成为通电状态,上推板经由连接件向商品收纳通路中进入移动,与从最下方起的第二个商品抵接,从而限制该商品和在该商品的上方收纳的商品向下方移动。此外,由于上述AC螺线管成为通电状态,下推板从商品收纳通路退出,仅将最下方的商品向下方送出,当商品越过下推板时,下推板因弹簧施加的力而向商品收纳通路进入移动。之后,AC螺线管的通电状态被解除而成为非通电状态时,进入了商品收纳通路的下推板成为退出移动被限制的状态,上推板成为从商品收纳通路退出的状态,从而恢复为上述待机状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889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提案的商品送出装置,由于使用AC螺线管作为致动器所以存在以下的问题。即,在通过使得AC螺线管成为通电状态而使连接件向上方移动,从而上推板向商品收纳通路进入移动的途中,即在上推板进入移动的途中,如果由于停电等而电力的供给被中断,则AC螺线管成为非通电状态。由此连接件向下方移动,上推板也进行退出移动。在直至连接件向下方的移动完成为止的期间,即在直至下推板成为向商品收纳通路进入移动后,退出移动被限制的状态为止的期间,存在送出多个商品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在商品送出时由于停电等电力供给被中断的情况下能够抑制送出多个商品的情况的商品送出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商品送出装置包括:下推板,其以相对于沿上下方向收纳被投入的商品的商品收纳通路可进退移动的方式,可摆动地配置于基座;上推板,其在比上述下推板靠上方的区域中以相对于上述商品收纳通路可进退移动的方式,可摆动地配置于上述基座;和连接上述下推板和上述上推板的推板连接件,上述商品送出装置在处于待机状态时,通过使上述推板连接件向下方移动,使上述上推板移动而从商品收纳通路退出并使上述下推板移动而进入商品收纳通路,从而限制商品向下方移动,而在进行驱动时,通过使上述推板连接件向上方移动,使上述上推板移动而进入商品收纳通路从而与从最下方起的第二个商品抵接,并使上述下推板移动而从商品收纳通路退出从而将最下方的商品向下方送出,该商品送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输出齿轮,其以能够绕自身的轴心旋转的方式配置于上述基座,并且经由蜗轮与驱动源连接,且利用经由该蜗轮传递来的上述驱动源的驱动力进行旋转;和连杆,其以能够绕自身的轴心转动的方式配置于上述基座,并且在连杆与设置于上述输出齿轮的凸轮部滑动接触时,能够维持向上方转动了的状态而将上述推板连接件保持在向上方移动了的状态,在连杆与上述凸轮部的滑动接触被解除时,允许上述推板连接件向下方移动。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商品送出装置中,上述连杆在与上述凸轮部滑动接触时,包含与该凸轮部滑动接触的部分的面与包含自身的轴心和上述输出齿轮的轴心的平面大致正交。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商品送出装置中,上述驱动源为直流电动机。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商品送出装置中,上述连杆通过在自身形成的能够弹性变形的卡止部与规定部位抵接来决定其与上述凸轮部的滑动接触被解除时的姿态。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商品送出装置中,上述卡止部设置在上述连杆的与轴心隔开间隔的基端部,在上述卡止部所抵接的规定部位形成有凹部。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商品送出装置中,上述连杆的与上述凸轮部的滑动接触被解除时的姿态由施力机构决定。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商品送出装置中,包括杆部件,其在比上述上推板靠上方的区域中以前端部相对于上述商品收纳通路可进退移动的方式配置于上述基座,在处于常态时被施力机构施力,从而前端部移动而进入上述商品收纳通路,而在与通过商品收纳通路的商品抵接时,克服上述施力机构施加的力移动而从上述商品收纳通路退出。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输出齿轮能够绕自身的轴心旋转地配置于基座,并且经由蜗轮与驱动源连接,且通过经由该蜗轮传递来的驱动源的驱动力进行旋转。此外,连杆能够绕自身的轴心旋转地配置于基座,且在与设置在输出齿轮的凸轮部滑动接触时,维持向上方旋转后的状态,将推板连接件保持于向上方移动后的状态,由此使上推板移动而进入商品收纳通路,与从最下方起的第二个商品抵接,使下推板移动而从商品收纳通路退出,将最下方的商品向下方送出,在连杆与凸轮部的滑动接触被解除时,允许推板连接件向下方移动,由此使上推板移动而从商品收纳通路退出,并使下推板移动而进入商品收纳通路,限制商品向下方的移动。在这样的商品送出装置中,即使在驱动中由于停电等而电力供给被切断的情况下,由于在输出齿轮与驱动源之间设置有蜗轮,因此即使驱动源停止驱动,输出齿轮也不会向反方向旋转,能够保持其状态,由此能够将推板连接件保持在向上方移动后的状态。因此,能够将上推板保持在进入移动后的状态,不会像使用AC螺线管的现有技术那样,由于因停电等而电力供给被中断,AC螺线管成为非通电状态,推板连接件向下方移动。由此,能够获得能够抑制在商品送出时由于停电等而电力的供给中断的情况下送出多个商品的情况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右侧观看应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商品送出装置的自动售货机的内部结构时的截面侧视图。
图2是从右方观看图1所示的商品排出装置时的侧面图。
图3是从右侧前方观看图1所示的商品排出装置时的立体图。
图4是从右侧后方观看图1所示的商品排出装置时的立体图。
图5是从右侧后方观看图2~图4所示的第一商品送出装置时的立体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从右方观看图2~图5所示的第一商品送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从右方观看图2~图5所示的第一商品送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从右方观看图2~图5所示的第一商品送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图2~图5所示的第一商品送出装置的基座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安装在图9所示的基座的轴承部和线束引导件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第一售罄连接件和第二售罄连接件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图2~图4的商品排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13是表示下推板成为有商品待机姿态时的第一售罄连接件与第一售罄检测开关的关系的侧面图。
图14是构成图2~图5所示的第一商品送出装置的转动限动件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下推板退出时的第一售罄连接件与第一售罄检测开关的关系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第一商品送出装置的驱动单元的主要部分的图,是表示从右侧前方观看的情况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表示第一商品送出装置的驱动单元的主要部分的图,是表示从左侧后方观看的情况的分解立体图。
图18是从右侧前方观看图2~图4所示的第二商品送出装置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19是示意性地表示从右方观看图2~图4、图18所示的第二商品送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20是表示图18所示的第二商品送出装置的基座的立体图。
图21是表示安装在图20所示的基座的轴承部和引导件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商品排出装置的特征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23是表示从右侧后方观看第一商品送出装置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24是表示排出控制部所实施的排出控制处理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图25是表示从右侧后方观看第一商品送出装置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26是表示从前方观看驱动单元的主要部分的动作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27是表示从后方正面观看驱动单元的主要部分的动作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28是表示图24所示的排出控制处理中的重试处理(1)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图29是表示图24所示的排出控制处理中的重试处理(2)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图30是表示驱动单元的变形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31是表示商品排出装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32是表示从前方观看驱动单元的其它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33是表示图32所示的主要部分的动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34是表示图32所示的主要部分的动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35是示意地表示从右方观看商品排出装置的其它变形例的情况的侧面图。
图36是图35所示的第一商品送出装置的正面图。
图37是图36所示的第一商品送出装置的背面图。
图38是图35所示的第二商品送出装置的立体图。
图39是图38所示的第二商品送出装置的正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商品送出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详细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从右侧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商品送出装置的自动售货机的内部结构的情况的侧截面图。此处例示的自动售货机将商品在冷却或加热后的状态下销售,包括主体柜1、外门2和内门3。
主体柜1通过将多个钢板适当组合而构成为前表面开口的长方体形状,其内部具有隔热结构的商品收纳库4。外门2用于覆盖主体柜1的前表面开口,可开闭地配设在主体柜1的一侧边缘部。在该外门2的前表面,设置有展示窗、商品选择按钮、纸币插通口、硬币投入口、返还杆、一体显示器、硬币返还口、商品取出口2a等销售商品时所需的部件。内门3是用于覆盖商品收纳库4的前表面开口的上下分割为两部分的隔热门,在比外门2靠内侧的位置,上部隔热门3a可开闭地配设在外门2的一侧边缘部,下部隔热门3b可开闭地配设在主体柜1的一侧边缘部。在该内门3的下部隔热门3b的下方部,设置有用于将商品向商品收纳库4的外部送出的商品送出口3c。
此外,在上述自动售货机中,在商品收纳库4的内部设置有商品滑道5,在比该商品滑道5靠下方的区域(以下也称为“热交换区域”)中配设有温度调节单元6,另一方面,在比商品滑道5靠上方的区域(以下也称为“商品收纳区域”)中配设有商品收纳架10。
商品滑道5是用于将从商品收纳架10送出的商品导向内门3的商品送出口3c的板状部件,以向前方侧去逐渐向下方倾斜的方式配设。图中没有明示,但在该商品滑道5贯穿设置有多个使热交换区域与商品收纳区域之间连通的通气孔(未图示)。
温度调节单元6用于使商品收纳库4的内部气氛维持为要求的温度状态,包括制冷循环的蒸发器6a、电加热器6b和送风风扇6c。在该温度调节单元6中,例如在使制冷循环运转的状态下驱动送风风扇6c时,在蒸发器6a中被冷却后的空气通过商品滑道5的通气孔向上方供给,因此能够使商品收纳区域维持低温状态。另一方面,在对电加热器6b通电的状态下驱动送风风扇6c时,被电加热器6b加热后的空气通过商品滑道5的通气孔向上方供给,因此能够使商品收纳区域维持高温状态。此外,制冷循环的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阀在图中并未明示,但是都配设在处于商品收纳库4的外部的机械室7中。
上述商品收纳架10包括多个(在图示的例子中为两个)商品收纳通路13,该商品收纳通路13以前后排列3列的方式配置,通过在一对基体侧板11之间配置通路构成部件12而沿上下方向形成为蜿蜒形状,在这些商品收纳通路13的内部沿上下方向以横倒的姿态收纳多个商品。更详细地进行说明,通路构成部件12以彼此相对的方式适当地配置在商品收纳通路13的前方侧和后方侧,且固定于基体侧板11。由此在各商品收纳架10中以彼此前后相邻的方式设置有两个商品收纳通路13。以下,在一个商品收纳架10中,将前方侧的商品收纳通路13称为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将后方侧的商品收纳通路13称为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
此外,在通路构成部件12设置有未图示的挡板。挡板以相对于商品收纳通路13进退移动的方式可摆动地配置在通路构成部件12。该挡板被螺旋弹簧(未图示)施加力,而在常态下成为进入商品收纳通路13的姿态。而且,通过与从商品收纳通路13中通过的商品抵接,该挡板自身克服螺旋弹簧施加的力而以沿着蜿蜒形状的商品收纳通路13的方式移动而退出,从而修正该商品的姿态。
在上述商品收纳架10中,在商品收纳通路13的上部设置有顶部托盘14,而在商品收纳通路13的下部设置有商品排出装置20。
顶部托盘14通过将平板状的金属板弯曲而构成,以从前方向后方去而逐渐向下方倾斜的方式配置在基体侧板11间。这样的顶部托盘14的上表面构成将经由投入口被投入的商品引导至商品收纳通路13的商品引导通路15。
图2~图4分别是表示图1所示的商品排出装置20的图,图2是从右方观看时的侧面图,图3是从右侧前方观看时的立体图,图4是从右侧后方观看时的立体图。
如这些图2~图4所示,商品排出装置20包括一个商品送出装置(以下称为第一商品送出装置)20a和另一个商品送出装置(以下称为第二商品送出装置)20b,该第一商品送出装置20a和第二商品送出装置20b彼此背靠背地组合设置。另外,在这些图2~图4中,构成商品排出装置20的第一商品送出装置20a和第二商品送出装置20b均表示的是未收纳商品的状态。
图5是从右侧后方观看图2~图4所示的第一商品送出装置20a时的立体图。以下,对第一商品送出装置20a的结构进行说明,之后对第二商品送出装置20b进行说明。
图6~图8分别是示意性地表示从右方观看图2~图5所示的第一商品送出装置20a的主要部分时的说明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也适当地使用这些图6~图8来对第一商品送出装置20a的结构进行说明。
第一商品送出装置20a应用于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配置在该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的下部。该第一商品送出装置20a通过在相对的通路宽度规定板16之间控制商品的举动,以在待机状态中将商品收纳在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而在进行驱动时将对应的商品逐一送出至商品滑道5的方式发挥作用,且包括基座21。
如图9所示,基座21是对钢板实施切削加工和弯曲加工而构成的部件,以使自身的表面与通路宽度规定板16相对的方式配置。该基座21的两侧部弯曲,由此形成侧壁21a,另一方面,在中间部形成有第一插通孔22和第二插通孔23。第一插通孔22和第二插通孔23的周缘与侧壁21a同样地弯曲而形成凸缘。
第一插通孔22和第二插通孔23以彼此左右排列的方式形成,上下尺寸具有相同的大小。在这些第一插通孔22和第二插通孔23中,第一插通孔22位于第二插通孔23的左侧,第一插通孔22的左右宽度比第二插通孔23的左右宽度大。此外,第一插通孔22和第二插通孔23是彼此整体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的形态的贯通开口(使后述的下推板28和上推板29退出到基座21内的凹部),第一插通孔22的上端部向左方突出,第二插通孔23的上端部向右方突出。在第一插通孔22的左侧缘部设置有第一左侧轴承片22a,且在第一插通孔22的右侧缘部设置有第一右侧轴承片22b,在第二插通孔23的左侧缘部设置有第二左侧轴承片23a,且在第二插通孔23的右侧缘部设置有第二右侧轴承片23b。另外,第一左侧轴承片22a和第二右侧轴承片23b与在第一插通孔22和第二插通孔23的周缘形成的凸缘相当。此外,第一右侧轴承片22b和第二左侧轴承片23a是在嵌合保持后述的轴承部24处的、与基座21一体形成且横截面为コ字形(不连续)的轴承保持部中的构成コ字形的两脚片的轴插通凸缘形成。此外,该轴承保持部具有在基座21形成有包括整体形成为大致矩形的形态的第一插通孔22和第二插通孔23的大贯通开口的情况下也维持基座21的强度的功能。
在具有这样的结构的基座21,安装有图10所示那样的轴承部24和线束引导件25。轴承部24由树脂材料等构成,嵌装在第一右侧轴承片22b与第二左侧轴承片23a之间。
线束引导件25与轴承部24一样由树脂材料等构成,以与第二右侧轴承片23b相邻的方式沿基座21的右侧的侧壁21a嵌装。该线束引导件25用于辅设安装在第一商品送出装置20a的电装部件的线束。此外,线束引导件25在将第一商品送出装置20a与第二商品送出装置20b彼此背靠背地组合设置时具有作为引导件部件的功能。
在该线束引导件25配置有第一售罄检测开关26和第二售罄检测开关27。
第一售罄检测开关26以与第二售罄检测开关27前后排列的方式配置,与该第二售罄检测开关27相比位于前方侧。该第一售罄检测开关26是所谓的推压型(push)开关,包括被未图示的弹簧以使其立起的方式施力的接触件(触头)26a。该第一售罄检测开关26在接触件26a未被按压的状态中成为断开状态,向后述的排出控制部110发送断开信号,另一方面,在接触件26a被按压而抵抗弹簧施加的力而产生位移时,成为导通状态,向排出控制部110发送导通信号。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售罄检测开关26在接触件26a未被按压的状态中成为断开状态,而在接触件26a被按压而发生移位时成为导通状态,但在本发明中,第一售罄检测开关26也可以在接触件26a未被按压的状态中成为导通状态,而在接触件26a被按压而发生移位时成为断开状态。
第二售罄检测开关27位于比第一售罄检测开关26靠后方侧的位置。该第二售罄检测开关27是所谓的推压型开关,包括被未图示的弹簧以使其立起的方式施力的接触件27a。该第二售罄检测开关27在接触件27a未被按压的状态中成为断开状态,向后述的排出控制部110发送断开信号,另一方面,在接触件27a被按压而抵抗弹簧施加的力发生移位时,成为导通状态,向排出控制部110发送导通信号。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售罄检测开关27在接触件27a未被按压的状态中成为断开状态,而在接触件27a被按压而发生移位时成为导通状态,但在本发明中,第二售罄检测开关27也可以在接触件27a未被按压的状态中成为导通状态,而在接触件27a被按压而发生移位时成为断开状态。
在上述基座21设置有第一摆动支承轴28a和第二摆动支承轴29a。第一摆动支承轴28a是以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方式贯通于在第一左侧轴承片22a、第一右侧轴承片22b、第二左侧轴承片23a、第二右侧轴承片23b和轴承部24形成的各贯通孔22a1、22b1、23a1、23b1、24a而架设的轴状部件,在其中间部支承下推板28。
此外,在第一摆动支承轴28a的右端部配置有第一售罄连接件30。如图11所示,第一售罄连接件30包括第一售罄基部31、第一售罄抵接部32和第一售罄按压部33。第一售罄基部31形成为大致圆板状的形态,形成有使第一摆动支承轴28a的右端部贯通的贯通孔31a。第一售罄抵接部32从第一售罄基部31的后方侧部分向左方延伸设置。第一售罄按压部33以从第一售罄基部31的下方侧部分向右方突出的方式形成。在第一售罄基部31形成的贯通孔31a形成得比第一摆动支承轴28a大,第一售罄连接件30以能够相对于第一摆动支承轴28a自由活动的方式形成。
第二摆动支承轴29a位于比第一摆动支承轴28a靠上方的区域,以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方式贯通于在第一左侧轴承片22a、第一右侧轴承片22b、第二左侧轴承片23a、第二右侧轴承片23b和轴承部24形成的各贯通孔22a2、22b2、23a2、23b2、24b而架设的轴状部件,在其中间部支承上推板29。
下推板28是板状部件,以通过使第一摆动支承轴28a插通在基端部而能够绕该第一摆动支承轴28a的中心轴摆动的方式配置。
下推板28的前端部向第一摆动支承轴28a的径向外侧方向延伸设置,在绕第一摆动支承轴28a的中心轴摆动时,能够通过第一插通孔22和第二插通孔23相对于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进退移动。即,下推板28以相对于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进退移动的方式可摆动地配置。
在下推板28与基座21之间插入安装有下推板弹簧28b。下推板弹簧28b向使下推板28进入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的方向常时施力(总是施力)。更详细而言,下推板弹簧28b如图6所示那样以使得下推板28的前端部位于比第一摆动支承轴28a靠上方的位置的方式使下推板28成为待机姿态(以下,还称为无商品待机姿态)。而且,下推板弹簧28b在下推板28的上表面载置有商品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那样以使得下推板28的前端部位于与第一摆动支承轴28a同等的高度水平的方式使下推板28成为待机姿态(以下,还称为有商品待机姿态)。
由此,下推板28在成为无商品待机姿态时,与成为有商品待机姿态时相比,前端部位于更靠上方的位置。
而且,在下推板28成为无商品待机姿态时,如图12所示,下推板28的基端部与第一售罄连接件30的第一售罄抵接部32抵接,其结果是,第一售罄连接件30以第一摆动支承轴28a为轴心进行旋转,由此第一售罄按压部33按压第一售罄检测开关26的接触件26a。由此,在第一售罄检测开关26中,接触件26a被按压而抵抗弹簧施加的力,向前方移位,由此成为导通状态,向排出控制部110发送导通信号。
另一方面,在下推板28成为有商品待机姿态时,如图13所示那样,下推板28的基端部从第一售罄连接件30的第一售罄抵接部32分离,其结果是,第一售罄连接件30成为自由状态。由此,在第一售罄检测开关26中,接触件26a由于被弹簧施力而成为立起的姿态,由此成为断开状态,向排出控制部110发送断开信号。即,成为自由状态的第一售罄连接件30通过第一售罄按压部33被接触件26a按压而以第一摆动支承轴28a为轴心进行旋转。
上述下推板28包括板状的推板主体部281和一对引导部282。一对引导部282设置在上述推板主体部281的背面侧。各引导部282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板状部件,以彼此相对的方式形成。在各引导部282的彼此相对的相对面形成有引导槽283。
引导槽283包括:嵌入部283a,其在将下推板28配置在相对于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最大程度地进入移动后的进入位置的状态(图6所示的状态)中位于最下方,且后述的转动限动件36的推板操作轴361嵌入该嵌入部283a中;抵接部283d,其在将下推板28配置在相对于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最大程度地退出移动后的退出位置的状态(图8所示的状态)中位于最上方,且转动限动件36的推板操作轴361与该抵接部283d抵接;和使得这些嵌入部283a和抵接部283d以连续的方式连接的第一引导部283b和第二引导部283c。
第一引导部283b以如下方式在引导部282形成:在将下推板28配置在相对于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最大程度地进入移动后的位置(进入位置)的状态中,从嵌入部283a以与基座21隔开间隔的方式向斜上方倾斜,之后以接近基座21的方式向斜上方倾斜而到达抵接部283d。
第二引导部283c以如下方式在引导部282形成:在将下推板28配置在相对于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最大程度地进入移动后的位置(进入位置)的状态中,从抵接部283d以与基座21隔开间隔的方式向斜下方倾斜而到达嵌入部283a。
这样的下推板28的从第一摆动支承轴28a起的径向外侧方向上的长度设定成如下的长度:在该下推板28位于相对于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最大程度地进入移动后的位置(进入位置)时,能够在其与通路宽度规定板16之间确保比最大宽度较小的商品的最大宽度更小的间隙。
上推板29是板状部件,通过使第二摆动支承轴29a插通在基端部中而以能够绕该第二摆动支承轴29a的中心轴摆动的方式配置在基座21。
上推板29的前端部向第二摆动支承轴29a的径向外侧方向延伸设置,在绕第二摆动支承轴29a的中心轴摆动时能够通过第一插通孔22和第二插通孔23相对于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进退移动。即,上推板29以相对于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进退移动的方式可摆动地配置。
在上推板29与基座21之间插入安装有上推板弹簧(未图示)。上推板弹簧向使上推板29从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退出的方向常时施力。
在上述上推板29设置有按压倾斜面291、凹部292、限动件抵接部293和突起部294。按压倾斜面291设置在上推板29的前端部分,是以在使上推板29退出了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时随着向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去逐渐变低的方式形成的弯曲状的倾斜面。凹部292设置在上推板29的背面侧,是以在上推板29的两侧面开口的方式形成的、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一条凹形部。限动件抵接部293是后述的限动销34a抵接的部位,在上推板29的背面在凹部292的上方以倾斜的方式设置。
突起部294在上推板29的基端部以向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突出的方式设置。
该上推板29由于上述上推板弹簧施加的力而以退出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的方式被施力,在通过限动销34a与上述凹部292抵接而从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退出了的状态设定初始位置。
这样的上推板29在位于相对于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最大程度地进入移动后的位置(进入位置)的状态(图8所示的状态)中,处于相对于通过第二摆动支承轴29a的铅垂面前倾的状态。而且,上推板29的从第二摆动支承轴29a起的径向外侧方向的长度设定为能够在上述的前倾的状态中,在其与通路宽度规定板16之间确保比最大宽度较小的商品的最大宽度更小的间隙的长度。
在上述基座21,在轴承部24与第二右侧轴承片23b之间架设有限动销34a、推板限动销34b和限动件轴34c。
限动销34a是在轴承部24与第二右侧轴承片23b之间沿大致水平方向配置的轴状部件,一个端部插通在第二右侧轴承片23b的限动销插通孔23b3中,另一个端部插通在从第二左侧轴承片23a露出的轴承部24的限动销插通孔24c1中。该限动销34a与推板连接件35结合,能够随着该推板连接件35的向上下方向的移动而在限动销插通孔23b3、24c1的内部沿上下方向移动。此外,限动销34a与处于初始位置的上推板29的凹部292抵接。
推板限动销34b是在轴承部24与第二右侧轴承片23b之间沿大致水平方向配置的轴状部件,一个端部插通在轴承部24的推板限动销支承槽24c2(与限动销插通孔24c1一样为上下延伸的长槽,被附图标记24c1的引出部位即槽底闭塞,在图6中不可见)中,另一个端部插通在第二右侧轴承片23b的推板限动销支承槽23b4中。另外,在第二左侧轴承片23a,以使得推板限动销支承槽24c2露出的方式设置有插通槽23a4。该推板限动销34b与推板连接件35结合,能够随着该推板连接件35的向上下方向的移动而在推板限动销支承槽23b4、24c2的内部沿上下方向移动。该推板限动销34b的周面在使推板连接件35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时,在推板限动销支承槽23b4、24c2的槽内滑动。
限动件轴34c是在轴承部24与第二右侧轴承片23b之间沿大致水平方向配置的轴状部件,其一端插通在轴承部24的限动件轴插通孔24c3中,另一个端部插通在第二右侧轴承片23b的贯通孔23b5中。另外,在第二右侧轴承片23b形成有限动件轴34c的插通孔。该限动件轴34c在其中间部支承有转动限动件36。
转动限动件36以在基端部的插通孔中使限动件轴34c插通且绕该限动件轴34c的中心轴可摆动的方式配置在轴承部24与第二右侧轴承片23b之间。
转动限动件36的前端部向限动件轴34c的径向外侧方向延伸,在绕限动件轴34c的中心轴摆动时能够通过第二插通孔23相对于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进退移动。
该转动限动件36通过在前端部的贯通孔36a中贯通推板操作轴361而具有该推板操作轴361。推板操作轴361是沿大致水平方向配置的轴状部件,将其两个端部嵌入上述下推板28的引导槽283。
在上述转动限动件36与基座21之间插入安装有推板操作弹簧(未图示)。推板操作弹簧向使转动限动件36进入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的方向常时施力。
这样的转动限动件36被推板操作弹簧向相对于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进入移动的方向施力,推板限动销34b进入该转动限动件36的凹陷部36b,该转动限动件36与该推板限动销34b抵接,由此限制转动限动件36的向退出移动方向的移动,设定进入了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的状态下的初始位置。此外,由于下推板28被下推板弹簧28b施力,因此转动限动件36的推板操作轴361的两端位于引导槽283的嵌入部283a,在下推板28进入了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的位置设定初始位置。
而且,在这样的转动限动件36中,如图14所示那样,在其背面侧、即凹陷部36b的背面侧设置有向上方延伸的平板状的遮蔽部36c。该遮蔽部36c覆盖推板限动销34b的与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相反的一侧的部分。更详细而言,遮蔽部36c覆盖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推板限动销34b的与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相反侧的部分。
上述推板连接件35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条板状部件,上部向前方弯曲之后向上方延伸。在该推板连接件35的上部,设置有向后方延伸之后向斜上方延伸的抵接片351,并且设置有卡止连接件弹簧35a的卡止部352。该连接件弹簧35a设置于推板连接件35与基座21之间,因此对推板连接件35向下方常时施力。
在推板连接件35被连接件弹簧35a施力而配置在下方的状态中,在限动销插通孔23b3、24c1的下端部配置限动销34a,且在推板限动销支承槽23b4、24c2的下端部配置推板限动销34b。在该状态下,配置在退出位置的上推板29的凹部292抵接于限动销34a。而且配置在进入位置的转动限动件36抵接于推板限动销34b,限制转动限动件36的退出移动。此外,配置在进入位置的转动限动件36的推板操作轴361嵌入上述下推板28的嵌入部283a,由此限制配置在进入位置的下推板28的退出移动。
与此相对,在抵抗连接件弹簧35a施加的力,推板连接件35配置在上方的状态中,如图8所示那样,在限动销插通孔23b3、24c1的上端部配置限动销34a且在推板限动销支承槽23b4、24c2的上端部配置推板限动销34b。在该状态下,由于上推板29的限动件抵接部293抵接于上述限动销34a,上推板29的退出移动被限制,上推板29抵抗上推板弹簧施加的力进行进入移动而配置在进入位置。
另一方面,关于转动限动件36,由于推板限动销34b带来的退出移动的限制被解除,因此以限动件轴34c为中心退出移动的限制被解除。此处,与由转动限动件36维持在进入位置的下推板28抵接的商品的负荷施加在该转动限动件36,由于转动限动件36退出移动的限制被解除,转动限动件36开始退出移动。当转动限动件36的退出移动开始时,推板操作轴361从下推板28的嵌入部283a脱离,因此允许下推板28以第一摆动支承轴28a为中心退出移动,由于商品的负荷而抵抗下推板弹簧28b的弹性力,进行退出移动(参照图8)。
而且,在这样下推板28进行退出移动时,如图15所示那样,下推板28的基端部从第一售罄连接件30的第一售罄抵接部32离开,其结果是,第一售罄连接件30成为自由状态。由此,在第一售罄检测开关26中,接触件26a由于被弹簧施力而成为立起的姿态,由此维持断开状态。即,在下推板28进行退出移动时也与有商品待机姿态一样,第一售罄连接件30不按压第一售罄检测开关26的接触件26a。
具有这样的结构的第一商品送出装置20a除了上述结构以外还包括驱动单元40。
图16和图17分别是表示第一商品送出装置20a的驱动单元40的主要部分的图,图16表示从右侧前方观看时的分解立体图,图17表示从左侧后方观看时的分解立体图。
驱动单元40配置在基座21的背面侧上部的中央区域。该驱动单元40包括安装在基座21的背面的单元基座41。
单元基座41例如由树脂材料等形成,形在为后表面开口的箱状。该单元基座41通过安装有树脂制成的单元罩42而堵塞后表面的开口,在单元基座41与单元罩42之间形成了收纳空间。在这样由单元基座41和单元罩42形成的收纳空间中收纳有电动机43、齿轮部件44、载波开关45和连杆46。
电动机43是驱动源,且是根据从后述的排出控制部110施加的指令进行驱动的能够正反旋转的直流电动机。该电动机43以保持于单元基座41的电动机保持部41a的状态被配置。
齿轮部件44具有蜗轮441、中间齿轮442和输出齿轮443。蜗轮441具有蜗杆441a和轮体441b。
蜗杆441a形成为圆筒状的形状,安装于电动机43的输出轴43a。轮体441b具有圆板状的第一轮体441b1和圆板状的第二轮体441b2。
第一轮体441b1在中心部分形成有向后方突出的轴状部,并且在周面形成有具有多个齿的齿部。
第二轮体441b2位于第一轮体441b1的前表面侧,自身的中心轴与第一轮体441b1的轴状部的中心轴一致的轴状部以向前方突出的方式形成。在该第二轮体441b2的周面也形成有具有多个齿的齿部。
这样的轮体441b中,在第一轮体441b1的齿部与蜗杆441a啮合的状态下,轴状部插通在单元基座41和单元罩42的凹部41b、42b中,由此配置成能够绕轴状部的中心轴旋转。
中间齿轮442具有圆板状的第一中间齿轮442a和圆板状的第二中间齿轮442b。第一中间齿轮442a在中心部分形成有向后方突出的轴状部,并且在周面形成有具有多个齿的齿部。
第二中间齿轮442b位于第一中间齿轮442a的后表面侧,自身的中心轴与第一中间齿轮442a的轴状部的中心轴一致的轴状部以向前方突出的方式形成。在该第二中间齿轮442b的周面也形成有具有多个齿的齿部。
这样的中间齿轮442,在第一中间齿轮442a的齿部与第二轮体441b2的齿部啮合的状态下,轴状部插通在单元基座41和单元罩42的凹部41c、42c中,由此配置成能够绕轴状部的中心轴旋转。
输出齿轮443形成为与轮体441b、中间齿轮442相比直径扩大的圆板状。在该输出齿轮443的周面也形成有具有多个齿的齿部。此外,在输出齿轮443的中心部分形成有向前后方向突出的轴状部。进而,输出齿轮443在前表面形成有凸轮部443a,且在后表面形成有按压片443b。
凸轮部443a形成为圆弧状的形状,以向前方突出的方式形成。该凸轮部443a以其圆弧状的长度是在使推板连接件35向上方移动后保持该状态所需的足够大的长度的方式形成。
按压片443b形成为大致V字形状,在凸轮部443a的相反侧的面即后表面,以向后方突出的方式形成。
这样的输出齿轮443,通过在齿部与第二中间齿轮442b的齿部啮合的状态下,轴状部插通在单元基座41和单元罩42的凹部41d、42d中,而配置成能够绕轴状部的中心轴旋转。
载波开关45是所谓的推压型开关,具有接触件45a。该载波开关45以保持在比输出齿轮443所配置的区域稍靠上方的位置的状态配置于单元基座41。该载波开关45在接触件45a被按压时成为导通状态,将该信息以导通信号的形式送出至排出控制部110,而在接触件45a没有被按压时成为断开状态,将该信息以断开信号的形式送出至排出控制部110。
连杆46具有第一连杆461和第二连杆462。第一连杆461例如由树脂材料形成,在基端部461a形成有贯通孔461a1。该第一连杆461的前端部461b形成为从基端部461a向右斜下方延伸后向右斜上方弯曲的钩状。此外,在第一连杆461的基端部461a设置有卡止部461c。卡止部461c是从基端部461a的左端部向下方延伸的可弹性变形的板状的弹性部件。
这样的第一连杆461,通过在基端部461a的贯通孔461a1中插通设置于单元罩42的第一连接轴42e,而在输出齿轮443的前方侧配置成能够绕第一连接轴42e的中心轴旋转。此时,第一连杆461贯通由单元基座41和单元罩42形成的右侧开口(未图示),前端部461b位于单元基座41和单元罩42的外部。第一连杆461通过使卡止部461c抵接于右侧开口的左侧缘部471而决定常态的姿态。
第二连杆462例如由树脂材料形成,在基端部462a形成有贯通孔462a1。该第二连杆462的前端部462b形成为从基端部462a向左斜下方延伸后向左斜上方弯曲的钩状。此外,该第二连杆462的前端部462b与第一连杆461的前端部461b相比,前后宽度更大。进而,在第二连杆462的基端部462a设置有卡止部462c。卡止部462c是从基端部462a的右端部向下方延伸的可弹性变形的板状的弹性部件。
这样的第二连杆462通过在基端部462a的贯通孔462a1中插通设置于单元罩42的第二连接轴42f,而在输出齿轮443的前方侧配置成能够绕第二连接轴42f的中心轴旋转。此时,第二连杆462贯通由单元基座41和单元罩42形成的左侧开口(未图示),前端部462b位于单元基座41和单元罩42的外部。而且,第二连杆462通过卡止部462c抵接于左侧开口的右侧缘部472而决定常态的姿态。
图18是表示从右侧前方看图2~图4所示的第二商品送出装置20b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9是示意性地表示从右方看图2~图4、图18所示的第二商品送出装置20b的主要部分的状态的说明图。另外,第二商品送出装置20b的大部分的构成要素与第一商品送出装置20a的构成要素共通,由于前后朝向与第一商品送出装置20a的构成要素不同而左右方向相反。由此,在第二商品送出装置20b的说明中,适当省略图示,对第二商品送出装置20b的构成要素中与第一商品送出装置20a的构成要素共通的部件,在第一商品送出装置20a中标注的附图标记上添加“’”而简单进行说明。
第二商品送出装置20b应用于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配置在该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的下部。该第二商品送出装置20b在与相对的通路宽度规定板17之间控制商品的动作,由此以在待机状态中将商品收纳于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而在进行驱动时将对应的商品逐个地送出至商品滑槽5的方式发挥功能,具有基座21’。
基座21’如图20所示,通过对钢板进行切削加工和弯曲加工而形成,以使自身的表面与通路宽度规定板17相对的方式配置。该基座21’中,两侧部被弯曲而形成侧壁21a’,另一方面,在中间部形成有第一插通孔22’和第二插通孔23’。第一插通孔22’和第二插通孔23’的周缘与侧壁21a’同样地被弯曲而形成有凸缘。
第一插通孔22’和第二插通孔23’以彼此左右排列的方式形成,上下尺寸具有相同的大小。这些第一插通孔22’和第二插通孔23’中,第一插通孔22’位于第二插通孔23’的右侧,第一插通孔22’的左右宽度比第二插通孔23’的左右宽度大。此外第一插通孔22’和第二插通孔23’是整体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的贯通开口(使后述的下推板28’和上推板29’退至基座21’内的凹部),第一插通孔22’的上端部向右方突出,第二插通孔23’的上端部向左方突出。在第一插通孔22’的右侧缘部设置有第一右侧轴承片22a’,且在第一插通孔22’的左侧缘部设置有第一左侧轴承片22b’,在第二插通孔23’的右侧缘部设置有第二右侧轴承片23a’,且在第二插通孔23’的左侧缘部设置有第二左侧轴承片23b’。另外,第一左侧轴承片22b’和第二右侧轴承片23a’相当于在第一插通孔22’和第二插通孔23’的周缘形成的凸缘。此外,第一左侧轴承片22b’和第二右侧轴承片23a’形成于嵌合保持后述的轴承部24’的、与基座21’一体形成并且横截面形成为コ字状(不连续)的轴承保持部中的成为コ字状的两脚片的轴插通凸缘。此外,该轴承保持部具有在将具有整体形成为大致矩形的形状的第一插通孔22’和第二插通孔23’的大贯通开口形成于基座21’时也能够维持基座21’的强度的功能。
在具有这样的结构的基座21’中,安装有图21所示的轴承部24’和引导件48。轴承部24’由树脂材料等构成,嵌装在第一左侧轴承片22b’与第二右侧轴承片23a’之间。引导件48与轴承部24’同样由树脂材料等构成,以与第二左侧轴承片23b’相邻的方式嵌装于基座21’。
在上述基座21’设置有第一摆动支承轴28a’和第二摆动支承轴29a’。第一摆动支承轴28a’是以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方式贯通在第一右侧轴承片22a’、第一左侧轴承片22b’、第二右侧轴承片23a’、第二左侧轴承片23b’和轴承部24’形成的各贯通孔22a1’、22b1’、23a1’、23b1’、24a’而架设的轴状部件,在其中间部支承下推板28’。
此外,在第一摆动支承轴28a’的右端部配置有第二售罄连接件50。如图11所示,第二售罄连接件50具有第二售罄基部51、第二售罄抵接部52和第二售罄按压部53。第二售罄基部51通过将例如2个形成为C字状的圆板状部位511、512的下端部由连结部513彼此连结而形成,在各圆板状部位511、512形成有使第一摆动支承轴28a’的右端部贯通其中的贯通孔511a、512a。第二售罄抵接部52从第二售罄基部51中的左方侧的圆板状部位512的前方侧部分向左方延伸。该第二售罄抵接部52设置在比构成第一售罄连接件30的第一售罄抵接部32靠左方侧的位置,使得彼此不相干涉。第二售罄按压部53以从第二售罄基部51的右方侧的圆板状部位511的下方侧部分向右方突出的方式形成。在第二售罄基部51形成的贯通孔511a、512a形成得比第一摆动支承轴28a’大,第二售罄连接件50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第一摆动支承轴28a’自由运动。
第二摆动支承轴29a’是在比第一摆动支承轴28a’靠上方的区域中,以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方式贯通在第一右侧轴承片22a’、第一左侧轴承片22b’、第二右侧轴承片23a’、第二左侧轴承片23b’和轴承部24’形成的各贯通孔22a2’、22b2’、23a2’、23b2’、24b’而架设的轴状部件,在其中间部支承上推板29’。
下推板28’是板状部件,通过在其基端部中插通第一摆动支承轴28a’,配置成能够绕该第一摆动支承轴28a’的中心轴摆动。
而且,下推板28’的前端部向第一摆动支承轴28a’的径向外侧方向延伸设置,在绕第一摆动支承轴28a’的中心轴摆动时,能够通过第一插通孔22’和第二插通孔23’相对于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进退移动。即,下推板28’配置为能够以相对于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进退移动的方式摆动。
在下推板28’与基座21’之间,插入安装有下推板弹簧28b’。下推板弹簧28b’向使下推板28’进入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的方向常时施力。更详细地说,下推板弹簧28b’如图19所示,以下推板28’的前端部位于比第一摆动支承轴28a’靠上方的位置的方式使下推板28’处于待机姿态(以下称为无商品待机姿态)。下推板弹簧28b’在商品被载置在下推板28’的上表面时,以下推板28’的前端部位于与第一摆动支承轴28a’相同的高度水平的位置的方式使下推板28’处于待机姿态(以下称为有商品待机姿态)。
由此,下推板28’在成为无商品待机姿态时,与成为有商品待机姿态时相比,前端部位于上方。
而且,下推板28’成为无商品待机姿态时,如图12所示,下推板28’的基端部与第二售罄连接件50的第二售罄抵接部52抵接,结果第二售罄连接件50以第一摆动支承轴28a’为轴心旋转,由此,第二售罄按压部53按压第二售罄检测开关27的接触件27a。由此,在第二售罄检测开关27中,接触件27a被按压而抵抗弹簧施加的力,向后侧移位,由此成为导通状态,将导通信号送出至排出控制部110。
另一方面,下推板28’成为有商品待机姿态时,下推板28’的基端部与第二售罄连接件50的第二售罄抵接部52隔开间隔,结果第二售罄连接件50成为自由状态。由此,第二售罄检测开关27中,接触件27a被弹簧施加力而成为立起姿态,由此成为断开状态,将断开信号送出至排出控制部110。即,成为自由状态的第二售罄连接件50,由于第二售罄按压部53被接触件27a按压而以第一摆动支承轴28a’为轴心旋转。
上述下推板28’具有板状的推板主体部281’和一对引导部282’。一对引导部282’设置在上述推板主体部281’的背面侧。各引导部282’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板状部件,以彼此相对的方式形成。在各引导部282’的彼此相对的相对面形成有未图示的引导槽。
引导槽包括:嵌入部,其在将下推板28’配置在相对于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最大程度地进入移动后的进入位置的状态下位于最下方,且后述的转动限动件36’的推板操作轴(未图示)嵌入该嵌入部中;抵接部,在将下推板28’配置在相对于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最大程度地退出移动后的退出位置的状态下位于最上方,且与转动限动件36’的推板操作轴抵接;和使得该嵌入部和抵接部以连续的方式连接的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
第一引导部以如下方式在引导部282’形成:在将下推板28’配置在相对于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最大程度地进入移动后的位置(进入位置)的状态下,从嵌入部起以与基座21’隔开间隔的方式向斜上方倾斜后,以接近基座21’的方式向斜上方倾斜,而到达抵接部。
第二引导部以如下方式在引导部282’形成:在将下推板28’配置在相对于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最大程度地进入移动后的位置(进入位置)的状态下,从抵接部起以与基座21’隔开间隔的方式向斜下方倾斜而到达嵌入部。
这样的下推板28’的从第一摆动支承轴28a’起的径向外侧方向的长度设定为,在位于相对于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最大程度地进入移动后的位置(进入位置)时,能够在与通路宽度规定板17之间确保比最大宽度较小的商品的最大宽度更小的间隙的长度。
上推板29’是板状部件,通过使第二摆动支承轴29a’插通在其基端部中,以能够绕该第二摆动支承轴29a’的中心轴摆动的方式配置于基座21’。
上推板29’的前端部向第二摆动支承轴29a’的径向外侧方向延伸,在绕第二摆动支承轴29a’的中心轴摆动时,能够通过第一插通孔22’和第二插通孔23’相对于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进退移动。即,上推板29’配置成能够以相对于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进退移动的方式摆动。
在上推板29’与基座21’之间,插入安装有上推板弹簧(未图示)。上推板弹簧向使上推板29’从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退出的方向常时施力。
在上述上推板29’设置有按压倾斜面291’、凹部292’、限动件抵接部293’和突起部294’。按压倾斜面291’设置在上推板29’的前端部分,是在使上推板29’退出了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时,以随着向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去逐渐变低的方式形成的弯曲状的倾斜面。凹部292’设置在上推板29’的背面侧,是以在上推板29’的两侧面开口的方式形成的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一条凹形部。限动件抵接部293’是后述的限动销所抵接的部位,在上推板29’的背面,在凹部292’的上方以倾斜状态设置。
突起部294’在上推板29’的基端部,以向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突出的方式设置。
该上推板29’由于上述上推板弹簧施加的力以从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退出移动的方式被施力,在通过限动销与上述凹部292’抵接而从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退出了的状态设定初始位置。
这样的上推板29’,在位于相对于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最大程度地进入移动后的位置(进入位置)的状态中,成为相对于通过第二摆动支承轴29a’的铅垂面前倾的状态。而且,上推板29’的从第二摆动支承轴29a’起的径向外侧方向的长度设定为,在上述前倾状态中,能够在其与通路宽度规定板17之间确保比最大宽度较小的商品的最大宽度更小的间隙的长度。
在上述基座21’中,在轴承部24’与第二左侧轴承片23b’之间,架设有限动销(未图示)、推板限动销34b’和限动件轴34c’。
限动销是在轴承部24’与第二左侧轴承片23b’之间沿大致水平方向配置的轴状部件。该限动销与推板连接件35’结合,能够随着该推板连接件35’的向上下方向的移动而沿上下方向移动。此外,限动销与处于初始位置的上推板29’的凹部292’抵接。
推板限动销34b’是在轴承部24’与第二左侧轴承片23b’之间沿大致水平方向配置的轴状部件。该推板限动销34b’与推板连接件35’结合,能够随着该推板连接件35’的向上下方向的移动而沿上下方向移动。
限动件轴34c’是在轴承部24’与第二左侧轴承片23b’之间沿大致水平方向配置的轴状部件,在其中间部支承转动限动件36’。
转动限动件36’以使限动件轴34c’插通在其基端部的插通孔中,且能够绕该限动件轴34c’的中心轴摆动的方式,配置在轴承部24’与第二左侧轴承片23b’之间。
转动限动件36’的前端部向限动件轴34c’的径向外侧方向延伸,在绕限动件轴34c’的中心轴摆动时,能够通过第二插通孔23’相对于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进退移动。
该转动限动件36’通过使推板操作轴361’(参照图4)贯通其前端部的贯通孔(未图示)而具有该推板操作轴361’。推板操作轴361’是沿大致水平方向配置的轴状部件,其两端部嵌入到上述下推板28’的引导槽中。
在上述转动限动件36’与基座21’之间,插入安装有推板操作弹簧(未图示)。推板操作弹簧向使转动限动件36’进入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的方向常时施力。
这样的转动限动件36’被推板操作弹簧向进入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的方向施力,推板限动销34b’进入该转动限动件36’的凹陷部36b’,由此转动限动件36’与该推板限动销34b’抵接,向退出方向的移动被限制,设定进入了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的状态下的初始位置。此外,下推板28’被下推板弹簧28b’施力,因此转动限动件36’中,推板操作轴361’的两端位于引导槽的嵌入部,在下推板28’进入了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的位置设定初始位置。
而且,在这样的转动限动件36’中,在其背面侧即凹陷部36b’的背面侧设置有向上方延伸的平板状的遮蔽部36c’。该遮蔽部36c’覆盖推板限动销34b’的与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相反的一侧的部分。更详细而言,遮蔽部36c’覆盖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推板限动销34b’的与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相反侧的部分。
上述推板连接件35’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条板状部件,上部向后方弯曲后向上方延伸。在该推板连接件35’的上部,设置有向前方延伸后向斜上方延伸的抵接片351’,并且设置有卡止连接件弹簧35a’的卡止部352’。该连接件弹簧35a’插入设置在推板连接件35’与基座21’之间,对推板连接件35’向下方常时施力。
在推板连接件35’被连接件弹簧35a’施力而配置在下方的状态下,配置在退出位置的上推板29’的凹部292’与限动销抵接。而且配置在进入位置的转动限动件36’与推板限动销34b’抵接,限制转动限动件36’的退出移动。此外,配置在进入位置的转动限动件36’的推板操作轴361’嵌入上述下推板28’的嵌入部,由此限制配置于进入位置的下推板28’的退出移动。
与此不同,在抵抗连接件弹簧35a’施加的力,推板连接件35’配置在上方的状态下,由于上推板29’的限动件抵接部293’抵接于限动销,上推板29’的退出移动被限制,抵抗上推板弹簧施加的力,上推板29’向进入方向移动,配置在进入位置。
另一方面,转动限动件36’的由推板限动销34b’造成的退出移动的限制被解除,因此以限动件轴34c’为中心进行退出移动的限制被解除。此处,对转动限动件36’施加与由该转动限动件36’维持在进入位置的下推板28’抵接的商品的载重,转动限动件36’的退出移动的限制被解除,由此转动限动件36’开始退出移动。当转动限动件36’开始退出移动时,推板操作轴361’从下推板28’的嵌入部283a脱离,因此允许下推板28’进行以第一摆动支承轴28a’为中心的退出移动,由于商品的载重而抵抗下推板弹簧28b’的弹性力而退出移动。
而且,在这样下推板28’进行退出移动时,下推板28’的基端部与第二售罄连接件50的第二售罄抵接部52隔开间隔,结果第二售罄连接件50成为自由状态。由此,第二售罄检测开关27中,接触件27a被弹簧施力,由此成为立起姿态,从而维持断开状态。即,在下推板28’退出移动时,也与有商品待机姿态同样,第二售罄连接件50不按压第二售罄检测开关27的接触件27a。
将具有以上结构的第一商品送出装置20a和第二商品送出装置20b,以线束引导件25作为引导部件以彼此背对背的方式组合,由此构成商品排出装置20。此时,构成驱动单元40的第一连杆461的前端部位于推板连接件35的抵接片351的下方区域,第二连杆462的前端部位于推板连接件35’的抵接片351’的下方区域。
图22是表示上述商品排出装置20的特征控制系统的框图。如该图22所示,商品排出装置20具有排出控制部110。排出控制部110基于存储于存储器111的程序、数据统一地控制商品排出装置20的动作,能够与统一控制自动售货机的销售动作的自动售货机控制部100进行通信。
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商品排出装置20中,在待机状态中如下所述。
在设置于第一商品送出装置20a的驱动单元40中,输出齿轮443的凸轮部443a和按压片443b位于最上方,按压片443b按压载波开关45的接触件45a。此时,载波开关45为导通状态。在这样的待机状态中,构成驱动单元40的第一连杆461的前端部461b位于从推板连接件35的抵接片351向下方隔开间隔的位置,第二连杆462的前端部462b位于从推板连接件35’的抵接片351’向下方隔开间隔的位置。
因此第一商品送出装置20a中,如图5或图23所示,处于推板连接件35配置于下方的状态。此外,由于存在投入到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的商品,在下推板28的上表面载置商品,由此下推板28成为有商品待机姿态,且上推板29成为从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退出了的姿态。像这样下推板28成为有商品待机姿态,因此第一售罄检测开关26的接触件26a成为立起的姿态,第一售罄检测开关26成为断开状态。
此外,在第二商品送出装置20b中,处于推板连接件35’配置于下方的状态,下推板28’成为有商品待机姿态,且上推板29’成为从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退出了的姿态。像这样下推板28’处于有商品待机姿态,因此第二售罄检测开关27的接触件27a成为立起的姿态,第二售罄检测开关27成为断开状态。
图24是表示上述排出控制部110所实施的排出控制处理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说明该排出控制处理并对商品排出装置20的动作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收纳在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的商品称为“第一商品”,将收纳在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的商品称为“第二商品”地进行说明。
在排出控制处理中,在排出控制部110被从自动售货机控制部100施加第一商品的送出指令时(步骤S101:是(Yes)),使电动机43正转驱动(步骤S102)。
当这样使电动机43正转驱动时,电动机43的驱动力经由蜗轮441和中间齿轮442所传递到的输出齿轮443,从前方看时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
当输出齿轮443从前方看时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时,输出齿轮443的按压片443b从载波开关45的接触件45a离开。由此,载波开关45的接触件45a解除被按压的状态而成为断开状态。
当通过输出齿轮443的旋转,凸轮部443a从上方与第一连杆461的基端部461a抵接时,第一连杆461从前方看时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当该第一连杆461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时,前端部461b向上方移动。通过像这样前端部461b向上方移动,如图25~图27所示,与推板连接件35的抵接片351抵接,能够抵抗连接件弹簧35a施加的力,使推板连接件35向上方移动规定距离,而且在凸轮部443a与基端部461a滑动接触的期间,能够保持使推板连接件35向上方移动了规定距离的状态。
此时,第一连杆461与凸轮部443a滑动接触时,以包括与该凸轮部443a滑动接触的部分的面(i),相对于包括自身的中心轴(第一连接轴42e的中心轴)和输出齿轮443的中心轴的平面(ii)大致正交的方式被调整。
随着该推板连接件35向上方移动,限动销34a从限动销插通孔23b3、24c1的下端部向上方移动,并且推板限动销34b从推板限动销支承槽23b4、24c2的下端部向上方移动。
此时限动销34a一边与上推板29的凹部292的缘壁抵接一边向上方移动,因此上推板29抵抗上推板弹簧施加的力,从初始位置向进入方向移动(进行进入移动)。该上推板29的进入移动由限动销34a向上方的移动来实现。在限动销34a到达限动销插通孔23b3、24c1的上端部的时刻,与限动件抵接部293抵接,限制上推板29的退出。
进入后的上推板29与从最下方起的第二个第一商品(以下称为下一商品)抵接,限制下一商品向下方移动。
另一方面,转动限动件36被施加与维持在进入位置的下推板28抵接的商品的载重,因此通过上述推板限动销34b向上方的移动而解除退出移动的限制,由此转动限动件36开始退出移动。
当像这样转动限动件36开始退出移动时,推板操作轴361从嵌入部283a脱离,由于商品的自重而抵抗下推板弹簧28b施加的力,下推板28开始退出移动。从嵌入部283a脱离的转动限动件36的推板操作轴361沿第一引导部283b向第一引导部283b和第二引导部283c所交叉的位置移动。
之后,由于最下方的商品的自重,下推板28退出移动,允许最下方的商品向下方移动,最下方的商品被向下方送出(参照图8)。送出的商品通过商品滑道5被引导至商品送出口3c,进而成为能够经由商品取出口2a取出的状态。
此处,当最下方的商品越过下推板28时,下推板28由于下推板弹簧28b的弹性力而向进入位置移动,并且转动限动件36也由于推板操作弹簧的弹性力而向进入位置移动。当下推板28和转动限动件36向进入位置移动时,保持在第一引导部283b和第二引导部283c所交差的位置的推板操作轴361向嵌入部283a沿第二引导部283c移动,下推板28和转动限动件36恢复至进入位置。
在此期间,推板连接件35向上方移动,限动销34a位于限动销插通孔23b3、24c1的上端部,且推板限动销34b位于推板限动销支承槽23b4、24c2的上端部。
之后,当由于输出齿轮443的旋转,凸轮部443a和基端部462a的抵接被解除时,推板连接件35被连接件弹簧35a施力而向下方移动。
由于该推板连接件35向下方的移动,限动销34a从限动销插通孔23b3、24c1的上端部向下方移动,并且推板限动销34b从推板限动销支承槽23b4、24c2的上端部向下方移动。
当推板限动销34b向推板限动销支承槽23b4、24c2的下端移动时,推板限动销34b与恢复至进入位置的转动限动件36的背面侧的凹陷部36b抵接。由此向退出移动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下推板28由于下推板弹簧28b施加的力,恢复至进入了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的无商品待机姿态。
另一方面,上推板29被上推板弹簧施力,随着限动销34a向下方的移动而进行退出移动。由此允许下一商品向下方移动,之后该下一商品与进入移动后的下推板28抵接,被限制向下方的移动,另一方面,下推板28移动到有商品待机姿态而回到待机状态。
驱动单元40中,由于输出齿轮443进行从前方看时在顺时针方向上的旋转,之后凸轮部443a与第二连杆462的基端部462a抵接。此时,第二连杆462由于卡止部462c与左侧开口的右侧缘部472抵接,绕中心轴的旋转被限制。因此,卡止部462c进行弹性变形,使得允许基端部462a接近卡止部462c,不会由于输出齿轮443的旋转而阻碍凸轮部443a的移动。
而且,之后当由于输出齿轮443的旋转,凸轮部443a回到待机状态的位置时,按压片443b按压载波开关45的接触件45a,载波开关45成为导通状态。另外,在按压片443b刚按压载波开关45的接触件45a后,凸轮部443a从第二连杆462的基端部462a离开,第二连杆462利用卡止部462c而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像上述那样在步骤S102的电动机43的正转驱动中,排出控制部110对载波开关45是否在规定时间成为导通状态进行监视(步骤S103、步骤S104)。即,监视在规定时间内输出齿轮443是否旋转一圈。
其结果是载波开关45在规定时间中成为导通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103:是,步骤S104:否(No)),排出控制部110使电动机43的正转驱动停止(步骤S105),使流程返回而结束本次处理。由此,能够如上述那样将被施加了送出指令的第一商品良好地送出。
在规定时间内载波开关45没有成为导通状态的情况下,即在规定时间内载波开关45没有被施加导通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03:否,步骤S104:是),排出控制部110实施重试处理(1)(步骤S200)。
图28是表示图24所示的排出控制处理中的重试处理(1)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在该重试处理(1)中,排出控制部110使电动机43反转驱动,对在规定时间内载波开关45是否成为导通状态进行监视(步骤S201、步骤S202、步骤S203)。当像这样使电动机43进行反转驱动时,电动机43的驱动力经由蜗轮441和中间齿轮442被传递到的输出齿轮443从前方看时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另外,在使电动机43进行反转驱动时,至少输出齿轮443的凸轮部443a不会成为与第二连杆462的基端部462a抵接的状态、即凸轮部443a不会通过基端部462a,因此,即使使电动机43进行反转驱动也不会对第二连杆462产生不利影响(从第二商品送出装置20b送出第二商品)。
其结果是,在规定时间内载波开关45成为导通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202:是,步骤S203:否),排出控制部110使电动机43的反转驱动停止(步骤S204),使电动机43再次进行正转驱动(步骤S205)。而且,对在规定时间内载波开关45是否成为导通状态进行监视(步骤S206、步骤S207)。
之后,在规定时间内载波开关45成为导通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206:是,步骤S207:否),即在规定时间内输出齿轮443从前方看时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一圈的情况下,如上所述认为第一商品被送出,在使电动机43的驱动停止后判定为重试成功(步骤S208、步骤S209),之后使流程返回,结束本次重试处理(1)。
另一方面,在规定时间内载波开关45没有成为导通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206:否,步骤S207:是),排出控制部110认为发生了问题而判定重试失败(步骤S210),之后使流程返回,结束本次重试处理(1)。此外,对于步骤S201的流程,在规定时间内载波开关45没有成为导通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202:否,步骤S203:是),排出控制部110也判定为重试失败(步骤S210),之后使流程返回,结束本次重试处理(1)。
实施这样的重试处理(1)后的排出控制部110,在重试成功的情况下(步骤S106:是),维持待机状态(步骤S107),之后使流程返回,结束本次的排出控制处理。由此,通过被施加新的第一商品的排出指令,能够进行第一商品的排出。
另一方面,在重试失败的情况下(步骤S106:否),对于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的第一商品认为已售罄而进行售罄判定(步骤S108),之后使流程返回,结束本次处理。由此,认为第一商品售罄,能够点亮售罄指示灯等,中止该第一商品的销售。
另一方面,排出控制部110在从自动售货机控制部100被施加第二商品的送出指令时(步骤S101:否,步骤S109:是),使电动机43反转驱动(步骤S110)。
当这样使电动机43反转驱动时,电动机43的驱动力经由蜗轮441和中间齿轮442被传递到的输出齿轮443从前方看时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
当输出齿轮443从前方看时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时,输出齿轮443的按压片443b从载波开关45的接触件45a离开。由此,载波开关45的接触件45a被按压的状态解除而成为断开状态。
当由于输出齿轮443的旋转,凸轮部443a从上方与第二连杆462的基端部462a抵接时,第二连杆462在从前方看时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当该第二连杆462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时,前端部462b向上方移动。通过像这样前端部462b向上方移动,与推板连接件35’的抵接片351’抵接,能够抵抗连接件弹簧35a’施加的力,使推板连接件35’向上方移动规定距离,而且凸轮部443a与基端部462a滑动接触的期间,能够保持使推板连接件35’向上方移动规定距离的状态。
此时,虽然没有图示,但第二连杆462与凸轮部443a滑动接触时,以包括与该凸轮部443a滑动接触的部分的面相对于包括自身的中心轴(第二连接轴42f的中心轴)和输出齿轮443的中心轴的平面大致正交的方式被调整。
随着该推板连接件35’向上方移动,限动销向上方移动,并且推板限动销34b’向上方移动。
此时限动销一边与上推板29’的凹部292’的缘壁抵接一边向上方移动,因此上推板29’抵抗上推板弹簧施加的力,从初始位置向进入方向移动。该上推板29’的进入移动由限动销向上方的移动来实现。在限动销到达限动销插通孔的上端部的时刻,与限动件抵接部293’抵接,限制上推板29’的退出。
进入移动后的上推板29’与从最下方起的第二个第二商品(以下称为下一商品)抵接,限制下一商品向下方移动。
另一方面,转动限动件36’被施加与维持在进入位置的下推板28’抵接的商品的载重,因此通过上述推板限动销34b’向上方的移动而解除退出移动的限制,由此转动限动件36’开始退出移动。
当像这样转动限动件36’开始退出移动时,推板操作轴361’从嵌入部脱离,由于商品的自重而抵抗下推板弹簧28b’施加的力,下推板28’开始退出移动。从嵌入部脱离的转动限动件36’的推板操作轴361’沿第一引导部向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所交叉的位置移动。
之后,由于最下方的商品的自重,下推板28’进行退出移动,允许最下方的商品向下方移动,最下方的商品被向下方送出。送出的商品通过商品滑道5被引导至商品送出口3c,进而成为能够经由商品取出口2a取出的状态。
此处,当最下方的商品越过下推板28’时,下推板28’由于下推板弹簧28b’的弹性力而向进入位置移动,并且转动限动件36’也由于推板操作弹簧的弹性力而向进入位置移动。当下推板28’和转动限动件36’向进入位置移动时,保持在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所交差的位置的推板操作轴361’向嵌入部沿第二引导部移动,下推板28’和转动限动件36’恢复至进入位置。
之后,当由于输出齿轮443的旋转,凸轮部443a和基端部462a的抵接被解除时,推板连接件35’被连接件弹簧35a’施力而向下方移动。
由于该推板连接件35’向下方的移动,限动销向下方移动,并且推板限动销34b’向下方移动。
当推板限动销34b’向推板限动销支承槽的下端移动时,推板限动销34b’与恢复至进入位置的转动限动件36’的背面侧的凹陷部36b’抵接。由此向退出移动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下推板28’由于下推板弹簧28b’施加的力,恢复至进入了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的无商品待机姿态。
另一方面,上推板29’被上推板弹簧施力,随着限动销向下方的移动而进行退出移动。由此允许下一商品向下方移动,之后该下一商品与进入移动后的下推板28’抵接,被限制向下方的移动,另一方面,下推板28’移动到有商品待机姿态而回到待机状态。
驱动单元40中,由于输出齿轮443进行从前方看时在逆时针方向上的旋转,之后凸轮部443a与第一连杆461的基端部461a抵接。此时,第一连杆461由于卡止部461c与右侧开口的左侧缘部471抵接,绕中心轴的旋转被限制。因此,卡止部461c进行弹性变形,使得允许基端部461a接近卡止部461c,不会由于输出齿轮443的旋转而阻碍凸轮部443a的移动。
之后当由于输出齿轮443的旋转,凸轮部443a回到待机位置时,按压片443b按压载波开关45的接触件45a,载波开关45成为导通状态。
像上述那样在步骤S110的电动机43的反转驱动中,排出控制部110对载波开关45是否在规定时间成为导通状态进行监视(步骤S111、步骤S112)。即,监视在规定时间内输出齿轮443是否旋转一圈。
其结果是载波开关45在规定时间中成为导通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111:是,步骤S112:否(No)),排出控制部110使电动机43的反转驱动停止(步骤S113),使流程返回而结束本次处理。由此,能够如上述那样将被施加了送出指令的第二商品良好地送出。
在规定时间内载波开关45没有成为导通状态的情况下,即在规定时间内载波开关45没有被施加导通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11:否,步骤S112:是),排出控制部110实施重试处理(2)(步骤S300)。
图29是表示图24所示的排出控制处理中的重试处理(2)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在该重试处理(2)中,排出控制部110使电动机43正转驱动,对在规定时间内载波开关45是否成为导通状态进行监视(步骤S301、步骤S302、步骤S303)。当像这样使电动机43进行正转驱动时,电动机43的驱动力经由蜗轮441和中间齿轮442被传递到的输出齿轮443从前方看时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
其结果是,在规定时间内载波开关45成为导通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302:是,步骤S303:否),排出控制部110使电动机43的正转驱动停止(步骤S304),使电动机43再次进行反转驱动(步骤S305)。而且,对在规定时间内载波开关45是否成为导通状态进行监视(步骤S306、步骤S307)。
之后,在规定时间内载波开关45成为导通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306:是,步骤S307:否),即在规定时间内输出齿轮443从前方看时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一圈的情况下,如上所述认为第二商品被送出,在使电动机43的驱动停止后判定为重试成功(步骤S308、步骤S309),之后使流程返回,结束本次重试处理(2)。
另一方面,在规定时间内载波开关45没有成为导通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306:否,步骤S307:是),排出控制部110认为发生了问题而判定重试失败(步骤S310),之后使流程返回,结束本次重试处理(2)。此外,对于步骤S301的流程,在规定时间内载波开关45没有成为导通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302:否,步骤S303:是),排出控制部110也判定为重试失败(步骤S310),之后使流程返回,结束本次重试处理(2)。
实施这样的重试处理(2)后的排出控制部110,在重试成功的情况下(步骤S114:是),维持待机状态(步骤S115),之后使流程返回,结束本次的排出控制处理。由此,通过被施加新的第二商品的排出指令,能够进行第二商品的排出。
另一方面,在重试失败的情况下(步骤S114:否),对于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的第二商品认为已售罄而进行售罄判定(步骤S116),之后使流程返回,结束本次处理。由此,认为第二商品售罄,能够点亮售罄指示灯等,中止该第二商品的销售。
例如在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中没有商品时,第一商品送出装置20a的下推板28被下推板弹簧28b施力而成为无商品待机姿态。此时,如图12所示,下推板28的基端部与第一售罄连接件30的第一售罄抵接部32抵接,其结果是,第一售罄连接件30以第一摆动支承轴28a为轴心进行旋转,由此第一售罄按压部33按压第一售罄检测开关26的接触件26a。由此,在第一售罄检测开关26中,接触件26a被按压而抵抗弹簧施加的力向前方移位,由此成为导通状态,向排出控制部110发送导通信号。由此,排出控制部110能够认为第一商品已售罄,使售罄指示灯等点亮。
接着,例如在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中没有商品时,下推板28’的基端部与第二售罄连接件50的第二售罄抵接部52抵接,其结果是,第二售罄连接件50以第一摆动支承轴28a’为轴心进行旋转,由此第二售罄按压部53按压第二售罄检测开关27的接触件27a。由此,第二售罄检测开关27中,接触件27a被按压而抵抗弹簧施加的力向前方移位,由此成为导通状态,向排出控制部110发送导通信号。由此,排出控制部110能够认为第二商品已售罄,使售罄指示灯等点亮。
另外,排出控制部110以在第一售罄检测开关26或第二售罄检测开关27的导通信号持续一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售罄的方式构成即可。由此,能够防止下推板28(28’)在每次销售时、恢复无商品待机姿态时或者下推板28返回时的由于弹跳等产生的振动所引起的误动作。
以上说明的商品送出装置和商品排出装置20能够获得以下的作用效果。
在上述第一商品送出装置20a中,第一售罄检测开关26在下推板28转换为无商品待机姿态和有商品待机姿态时发生状态变化,而检测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中有无第一商品,第二售罄检测开关27在下推板28’转换为无商品待机姿态和有商品待机姿态时发生状态变化,而检测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中有无第二商品,因此,能够可靠地识别在商品收纳通路13中是否存在商品,并且能够使商品的销售机会数与该商品收纳通路13的收纳商品数一致。由此根据第一商品送出装置20a,能够使商品的销售机会增大。
在上述第一商品送出装置20a和第二商品送出装置20b中,转动限动件36、36’具有覆盖推板限动销34b、34b’的与商品收纳通路13相反的一侧的遮蔽部36c、36c’,因此不像现有技术那样需要遮蔽板,能够进行部件个数减少并且维持防盗性。由此根据第一商品送出装置20a和第二商品送出装置20b,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并且能够使防盗性良好。
在上述第一商品送出装置20a中,构成驱动单元40的输出齿轮443经由蜗轮441与电动机43相连,且利用经由该蜗轮441传递来的电动机43的驱动力而进行旋转。此外,构成驱动单元40的第一连杆461和第二连杆462,在与设置在输出齿轮443的凸轮部443a滑动接触时,维持在向上方转动了的状态而保持使推板连接件35、35’向上方移动了的状态,由此使上推板29、29’移动而进入商品收纳通路13,与最下方起的第二个商品抵接,并且使下推板28、28’移动而从商品收纳通路13退出,将最下方的商品向下方送出,在与凸轮部443a的滑动接触被解除时,允许推板连接件35、35’向下方移动,由此使上推板29、29’移动而从商品收纳通路13退出,并且使下推板28、28’移动而进入商品收纳通路13,限制商品向下方移动。在这样的第一商品送出装置20a中,在电动机43的驱动中由于停电等而电力供给中断的情况下,由于在输出齿轮443与电动机43之间存在蜗轮441,因此即使电动机43停止驱动,输出齿轮443也不会向反方向旋转而能够保持其状态,由此,能够保持使推板连接件35、35’向上方移动了的状态。因此,能够保持使上推板29、29’进入移动后的状态,不会像使用AC螺线管的现有技术那样,因停电等电力供给中断而AC螺线管成为非通电状态,导致推板连接件向下方移动。由此,根据上述第一商品送出装置20a,在商品送出时由于停电等电力供给中断的情况下能够抑制送出多个商品。而且,第一连杆461和第二连杆462在与凸轮部443a滑动接触时,包含与凸轮部443a滑动接触的部分的面(i)相对于包含自身的轴心和输出齿轮443的轴心的平面(ii)大致正交,因此输出齿轮443不受到旋转方向的负荷,能够可靠地保持在使推板连接件35、35’向上方移动了的状态。
根据上述商品排出装置20,第一商品送出装置20a包括:作为该第一商品送出装置20a和第二商品送出装置20b的驱动源的电动机43;和驱动单元40,在被施加送出指令时,根据送出指令选择第一商品送出装置20a和第二商品送出装置20b中的一个而对其提供来自电动机43的驱动力,因此,相对于送出机构数能够减少驱动源数,能够降低制造成本。而且,因为在第一商品送出装置20a中包括具有电动机43的驱动单元40,所以能够仅使用第一商品送出装置20a。即,不仅对于如上述那样以前后排列偶数个商品收纳通路13的方式设置的商品收纳架10能够使用,而且对于以前后排列奇数个商品收纳通路13的方式设置的商品收纳架10也能够使用。由此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并且能够与前后相邻的商品收纳通路13的数量对应地灵活处理。
根据上述商品排出装置20,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43为直流电动机,因此不易受到地域电压或频率变动的影响,能够在各种场所设置。
根据上述商品排出装置20,在第一商品送出装置20a设置有第一售罄检测开关26和第二售罄检测开关27,因此也能够仅使用第一商品送出装置20a,从而也能够与前后相邻的商品收纳通路13的数量对应地灵活处理,而且由于仅在第一商品送出装置20a配置有电装部,因此能够将线束集中于第一商品送出装置20a。
根据上述商品排出装置20,第一连杆461和第二连杆462通过在自身形成的可弹性变形的卡止部461c、462c与规定部位(471、472)抵接而决定常态下的姿态,因此容易将单元罩42安装于单元基座41。
根据上述商品排出装置20,在利用驱动单元40择一地被选择而被提供驱动力的商品送出装置20a、20b在预定的时间内没有驱动的情况下,排出控制部110认为仅在该商品送出装置20a、20b发生异常,而进行使该商品送出装置20a、20b的商品收纳通路13的商品为已售罄的售罄处理,因此,即使第一商品送出装置20a和第二商品送出装置20b中的任一者由于售罄处理而中止销售,另一个商品送出装置也能够继续进行商品的送出,能够进行与每个商品收纳通路13对应的极为精细的应用。
根据上述商品排出装置20,第一售罄检测开关26和第二售罄检测开关27配置于线束引导件25,因此,能够良好地保护第一商品送出装置20a和第二商品送出装置20b装卸时的线束和售罄检测开关26、27。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杆461和第二连杆462通过在自身形成的可弹性变形的卡止部462c与规定部位抵接而决定常态下的姿态,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如图30所示,设置有对连杆46’向从前方看时的顺时针方向施力的弹簧61和对该连杆46’向从前方看时的逆时针方向施力的弹簧62,由此,这些弹簧61、62作为扭簧发挥作用,利用其施加的力决定连杆46’的常态下的姿态。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下推板28、28’的第一摆动支承轴28a、28a’设置有第一售罄连接件30或第二售罄连接件50,由于下推板28、28’成为无商品待机姿态,第一售罄检测开关26和第二售罄检测开关27成为导通状态,但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如图31所示,在下推板28、28’的上方区域中以相对于商品收纳通路13可进退移动的方式设置可摆动的杆部件71。该杆部件71与下推板28、28’同样,通过未图示的杆弹簧以向商品收纳通路13进入移动的方式被施力,在上表面没有载置商品时,成为以前端部与下推板28、28’的上表面隔开间隔的方式向上方延伸的姿态,通过杆部件71的一部分按压未图示的售罄检测开关27的接触件72而使得该售罄检测开关27成为导通状态。另一方面,当被投入至商品收纳通路13的商品按压上表面时,杆部件71成为前端部与下推板28、28’的上表面接触的姿态,按压售罄检测开关的接触件72的部分从该接触件72离开,售罄检测开关27成为断开状态。根据该结构,能够可靠地识别在商品收纳通路13中是否存在商品,并且能够使商品的销售机会数与该商品收纳通路13的收纳商品数一致,能够使商品的销售机会增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转动限动件36、36’设置遮蔽部36c、36c’以维持防盗性,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通过设置防盗连接件机构来维持防盗性,该防盗连接件机构在常态下限制推板连接件向上方的移动,而在通过驱动单元的驱动使该推板连接件向上方移动时,从该推板连接件的上方区域离开,允许该推板连接件的移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商品送出装置20a对应于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且第二商品送出装置20b对应于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一个商品送出装置对应于另一个商品收纳通路、且另一个商品送出装置对应于一个商品收纳通路的结构。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的商品排出装置中,还能够采用以下的结构。
如图32所示,第一连杆461的卡止部461c设置在第一连杆461的基端部461a,设置在与成为第一连杆461的轴心的第一连接件轴42e隔开间隔的部分。此处,卡止部461c的与基端部461a的连接部位从第一连接件轴42e向斜上方侧偏离。在卡止部461c所抵接的左侧边缘部471’形成有凹部471a。该凹部471a从左侧边缘部471’的下部随着向上方去而逐渐向左倾斜,之后随着向上方去而逐渐向右倾斜。
此外,第二连杆462的卡止部462c设置在第二连杆462的基端部462a,设置在从成为第二连杆462的轴心的第二连接件轴42f隔开间隔的部分。此处,卡止部462c的与基端部462a的连接部位从第二连接件轴42f向右斜上方侧偏离。在卡止部462c所抵接的右侧边缘部472’形成有凹部472a。该凹部472a从右侧边缘部472’的下部随着上方去而逐渐向右倾斜,之后随着向上方去而逐渐向左倾斜。
根据这样的结构,输出齿轮443通过如图32所示那样从前方看时逆时针旋转,首先使第二连杆462从前方看时在顺时针的方向上旋转。由此,使推板连接件35’向上方移动,从而由第二商品送出装置20b进行商品的送出。
这样使第二连杆462旋转之后,通过输出齿轮的旋转,凸轮部443a如图33所示那样与第一连杆461的基端部461a抵接。此时,第一连杆461的卡止部461c与右侧开口的左侧边缘部471’抵接,由此限制绕中心轴的旋转。因此,如图34所示那样,第一连杆461以允许基端部461a接近卡止部461c的方式发生弹性变形,不会妨碍由于输出齿轮443的旋转而进行的凸轮部443a的移动。
此外,在第一连杆461这样发生弹性变形时,卡止部461c在从第一连接件轴42e向左斜上方侧偏离了的部位连接于基端部461a,因此相对于左侧边缘部471’向上方滑动移动而相接。因为在该左侧边缘部471’形成有凹部471a,所以能够抑制第一连杆461的弹性变形时的卡止部461c的变形量。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第一连杆461的弹性变形时的卡止部461c的变形量,因此能够降低在第一连杆461产生的应力,能够实现使用寿命的延长。另外,此处对第一连杆461进行了说明,关于第二连杆462,因为在右侧边缘部472’形成有凹部472a,所以也同样能够实现使用寿命的延长。
图35是示意地表示从右方观看商品排出装置的其它变形例的情况的侧面图。也可以如该图35所示,第一商品送出装置20a包括杆部件80,且第二商品送出装置20b包括杆部件80’。
杆部件80以在贯通基座21的右侧上端部的杆开口214中的状态下、相对于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能够进退移动的方式可摆动地配置。更详细而言,在基座21的背面侧的杆开口214的两侧边缘部,形成有向后方突出的左右一对杆卡止片215,杆部件80如图36和图37所示,以能够绕架设于杆卡止片215的轴部81的轴心摆动的方式配置。在该杆部件80与基座21之间,以卷绕于轴部81的方式安装有杆弹簧82,杆部件80被该杆弹簧82施力,在常态下成为前端部85进入第一商品收纳通路13a的姿态。
如图38和图39所示,杆部件80’以在贯通基座21’的右侧上端部的杆开口214’中的状态下、相对于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能够进退移动的方式可摆动地配置。更详细而言,在基座21’的背面侧的杆开口214’的两侧边缘部,形成有向后方突出的左右一对杆卡止片215’,杆部件80’以能够绕架设于杆卡止片215’的轴部81’的轴心摆动的方式配置。在该杆部件80’与基座21’之间,以卷绕于轴部81’的方式安装有杆弹簧82’,杆部件80’被该杆弹簧82’施力,在常态下成为前端部85’进入了第二商品收纳通路13b的姿态。
根据这样的第一商品送出装置20a和第二商品送出装置20b,在比上推板29、29’靠上方的区域以前端部相对于商品收纳通路13进退移动的方式配置于基座21、21’的杆部件80、80’,在常态下被杆弹簧82、82’施力,前端部85、85’向商品收纳通路13进入移动,而在与通过商品收纳通路的商品抵接时,抵抗杆弹簧82、82’施加的力,从商品收纳通路13退出移动,因此能够使通过商品收纳通路13的商品姿态稳定。
附图标记说明
1 主体柜
4 商品收纳库
10 商品收纳架
13 商品收纳通路
20 商品排出装置
20a 第一商品送出装置
20b 第二商品送出装置
25 线束引导件
26 第一售罄检测开关
27 第二售罄检测开关
28 下推板
29 上推板
35 推板连接件
40 驱动单元
41 单元基座
42 单元罩
43 电动机
44 齿轮部件
45 载波开关
46 连杆
110 排出控制部。

Claims (8)

1.一种商品送出装置,其包括:
下推板,其以相对于沿上下方向收纳被投入的商品的商品收纳通路可进退移动的方式,可摆动地配置于基座;
上推板,其在比所述下推板靠上方的区域中以相对于所述商品收纳通路可进退移动的方式,可摆动地配置于所述基座;和
连接所述下推板和所述上推板的推板连接件,
所述商品送出装置在处于待机状态时,通过使所述推板连接件向下方移动,使所述上推板移动而从商品收纳通路退出并使所述下推板移动而进入商品收纳通路,从而限制商品向下方移动,而在进行驱动时,通过使所述推板连接件向上方移动,使所述上推板移动而进入商品收纳通路从而与从最下方起的第二个商品抵接,并使所述下推板移动而从商品收纳通路退出从而将最下方的商品向下方送出,
该商品送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输出齿轮,其以能够绕自身的轴心旋转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基座,并且经由蜗轮与驱动源连接,且利用经由该蜗轮传递来的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进行旋转;和
连杆,其以能够绕自身的轴心转动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基座,并且在连杆与设置于所述输出齿轮的凸轮部滑动接触时,能够维持向上方转动了的状态而将所述推板连接件保持在向上方移动了的状态,在连杆与所述凸轮部的滑动接触被解除时,允许所述推板连接件向下方移动,
所述连杆通过在自身形成的能够弹性变形的卡止部与规定部位抵接来决定其与所述凸轮部的滑动接触被解除时的姿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商品送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杆在与所述凸轮部滑动接触时,包含与该凸轮部滑动接触的部分的面与包含自身的轴心和所述输出齿轮的轴心的平面大致正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商品送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源为直流电动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商品送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部设置在所述连杆的与轴心隔开间隔的基端部,
在所述卡止部所抵接的规定部位形成有凹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商品送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杆的与所述凸轮部的滑动接触被解除时的姿态由对所述连杆施力的施力机构决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商品送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杆部件,其在比所述上推板靠上方的区域中以前端部相对于所述商品收纳通路可进退移动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基座,在处于常态时被施力机构施力,从而前端部移动而进入所述商品收纳通路,而在与通过商品收纳通路的商品抵接时,克服所述施力机构施加的力移动而从所述商品收纳通路退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商品送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齿轮在中心部分形成有向前后方向突出的轴状部,该轴状部插通在配置于所述基座的单元基座和单元罩的各自的凹部中,由此所述输出齿轮配置成在该单元基座与单元罩之间的收纳空间中能够绕该轴状部的中心轴旋转。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商品送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板连接件总是被卡止于该推板连接件自身的连接件弹簧向下方施力,
所述连杆在处于常态时允许所述推板连接件由于所述连接件弹簧的作用而向下方移动,使所述上推板移动而从所述商品收纳通路退出,且使所述下推板移动而进入所述商品收纳通路,
所述连杆在与旋转的所述输出齿轮的凸轮部滑动接触时,克服所述连接件弹簧施加的力而将所述推板连接件保持在向上方移动了的状态,从而使所述上推板移动而进入所述商品收纳通路,且使所述下推板移动而从所述商品收纳通路退出,
所述连杆在与所述凸轮部的滑动接触被解除时,允许所述推板连接件由于所述连接件弹簧的作用而向下方移动。
CN201580001746.7A 2014-01-10 2015-01-08 商品送出装置 Active CN1055187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03767 2014-01-10
JP2014-003755 2014-01-10
JP2014003755A JP6209970B2 (ja) 2014-01-10 2014-01-10 商品搬出装置
JP2014-003767 2014-01-10
JP2014-148215 2014-07-18
JP2014148215A JP6417763B2 (ja) 2014-01-10 2014-07-18 商品払出装置
JP2014160313A JP2016038660A (ja) 2014-08-06 2014-08-06 商品搬出装置
JP2014-160313 2014-08-06
PCT/JP2015/050398 WO2015105157A1 (ja) 2014-01-10 2015-01-08 商品搬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18753A CN105518753A (zh) 2016-04-20
CN105518753B true CN105518753B (zh) 2018-06-22

Family

ID=55725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1746.7A Active CN105518753B (zh) 2014-01-10 2015-01-08 商品送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818252B2 (zh)
KR (1) KR102204263B1 (zh)
CN (1) CN105518753B (zh)
MY (1) MY187239A (zh)
SG (1) SG11201601619V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36070A1 (ja) * 2015-02-27 2016-09-01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商品払出装置
JP2017126278A (ja) * 2016-01-15 2017-07-20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商品搬出装置
CN110419064B (zh) * 2017-01-12 2022-10-04 克兰佩门特创新股份有限公司 增强型自动售货机产品传送系统
JP2019021030A (ja) * 2017-07-18 2019-02-07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商品払出装置
CN108091043B (zh) * 2017-12-28 2023-05-16 湖南金码智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无源旋转式自动售货机出货机构
CN111145445B (zh) * 2019-12-24 2022-07-12 深圳市沐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助存取装置的存取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8163A (zh) * 1999-11-26 2001-06-06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排出装置
TW200417943A (en) * 2003-01-08 2004-09-16 Sanden Corp Merchandise carrying device of a vender
CN105474279A (zh) * 2013-11-14 2016-04-06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商品排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86089A (ja) * 1983-04-06 1984-10-2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自動販売機の商品送出装置
JP2749917B2 (ja) 1989-10-26 1998-05-13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商品搬出装置
JPH0684056A (ja) * 1992-09-03 1994-03-25 Toshiba Corp 自動販売機
JPH06314372A (ja) 1993-04-30 1994-11-08 Sanyo Electric Co Ltd 自動販売機の商品搬出装置
JP2001188953A (ja) 1999-12-28 2001-07-10 Fuji Electric Co Ltd 自動販売機の商品搬出装置
JP3855573B2 (ja) * 1999-12-28 2006-12-13 富士電機リテイ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自動販売機の商品搬出装置
JP2001351163A (ja) * 2000-06-08 2001-12-21 Sanden Corp 自動販売機
JP2002251656A (ja) 2001-02-22 2002-09-06 Sanyo Electric Co Ltd 自動販売機の商品収納払出し装置
JP2002288732A (ja) * 2001-03-28 2002-10-04 Sanyo Electric Co Ltd 自動販売機の商品払出装置
KR20060089359A (ko) * 2005-02-04 2006-08-09 주식회사 롯데기공 자동판매기의 상품투출장치
JP5672045B2 (ja) 2011-02-16 2015-02-18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自動販売機の商品搬出装置
JP2013196049A (ja) 2012-03-15 2013-09-30 Fuji Electric Co Ltd 自動販売機の商品払出装置
CN105580056B (zh) * 2014-01-10 2018-08-31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商品送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8163A (zh) * 1999-11-26 2001-06-06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排出装置
TW200417943A (en) * 2003-01-08 2004-09-16 Sanden Corp Merchandise carrying device of a vender
CN105474279A (zh) * 2013-11-14 2016-04-06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商品排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204263B1 (ko) 2021-01-18
US9818252B2 (en) 2017-11-14
KR20160102384A (ko) 2016-08-30
CN105518753A (zh) 2016-04-20
SG11201601619VA (en) 2016-04-28
MY187239A (en) 2021-09-13
US20160196710A1 (en) 2016-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74280B (zh) 商品送出装置
CN105518753B (zh) 商品送出装置
CN105580056B (zh) 商品送出装置
CN106415675B (zh) 商品排出装置
CN105493156B (zh) 商品排出装置
CN105931372B (zh) 商品排出装置
CN107004327B (zh) 商品排出装置
CN107004328B (zh) 商品排出装置
JP6610750B2 (ja) 商品払出装置
JP6365683B2 (ja) 商品払出装置
JP6221755B2 (ja) 商品搬出装置
CN107067550A (zh) 商品送出装置
WO2015105157A1 (ja) 商品搬出装置
JP6209970B2 (ja) 商品搬出装置
JP2016162125A (ja) 商品払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