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73486B - 电梯的轿厢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轿厢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473486B CN105473486B CN201380078847.5A CN201380078847A CN105473486B CN 105473486 B CN105473486 B CN 105473486B CN 201380078847 A CN201380078847 A CN 201380078847A CN 105473486 B CN105473486 B CN 10547348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
- pedal
- axle
- depressed part
- 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26—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walls assembly, decorative panels, comfort equipment, thermal or sound insula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027—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to permit passengers to leave an elevator car in case of failure, e.g. moving the car to a reference floor or unlocking the do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目的在于在设有多个电梯的大厦中提供一种电梯的轿厢,其具备很少在轿厢行驶过程中产生噪音的救出用梯凳。为了达成该目的,救出用梯凳在踏板的两侧面部具有矩形状的孔,并且具备保持构件,该保持构件对插入该孔中的轴进行保持,并且与轿厢连结而固定,踏板具有水平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该第一位置是轴位于孔的一端部、并且孔的另一端部位于相邻的轿厢方向的位置,该第二位置是轴位于孔的另一端部、并且孔的一端部位于另一端部的下方的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梯凳的电梯的轿厢。
背景技术
通常,在高层大厦中设置有多个电梯,但是,在该电梯中的例如一台发生故障的情况下,采用这样的方法:救助作业员从为了救出乘客而到达的相邻的电梯打开故障电梯的救出口,使乘客移动至到达的电梯而将乘客救出。
在上述救出时,为了使移动的乘客不会觉得不安,提出了一种打开救出口的门而对乘客移动的路径的两侧进行覆盖的电梯乘用轿厢的侧部救出口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
并且,在救出上述乘客时利用的梯凳被水平的支轴支承在轿厢的侧部,并且在通常时被配设成沿轿厢的外壁面立起的状态。另一方面,形成为:在上述移动时,使梯凳转动从而以水平的状态使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63104号公报(第7图)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可是,上述梯凳在通常的运转时被配设成沿着乘用轿厢的外壁面立起的状态,在梯凳与乘用轿厢的外壁面之间具有间隙。在轿厢行驶的过程中,该间隙受风。因此,当轿厢行驶时,随着轿厢的行驶会产生风,并由于上述间隙而生成紊乱气流,因此存在产生大量噪音这样的课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的轿厢,其具备很少在轿厢行驶过程中产生噪音的救出用梯凳。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的轿厢具备:救出口,其配设在相邻的第一轿厢和面对该第一轿厢的第二轿厢的壁上;和救出用梯凳,其配设在该救出口的下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救出用梯凳具备:踏板,其具有矩形状的凹陷部,该凹陷部形成在踩踏面的两侧面部且具有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和轴保持构件,其对插入所述凹陷部中的轴进行保持,并且与所述第二轿厢连结而固定,所述踏板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是所述轴位于所述凹陷部的所述一端部、并且所述凹陷部的所述另一端部位于所述相邻的第一轿厢的救出口方向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所述轴位于所述另一端部、并且所述一端部位于所述另一端部的下方的位置,所述电梯的轿厢具备固定构件,所述固定构件将所述踏板在所述第一位置处与所述轿厢连结而固定。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电梯的轿厢中,踏板具有第二位置,该第二位置是轴位于凹陷部的另一端部、并且凹陷部的一端部位于另一端部的下方的位置。由于在该状态下使轿厢行驶,因此,能够使轿厢行驶时所产生的气流顺畅。由此,能够减少行驶过程中的来自救出用梯凳的噪音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示出含有轿厢的井道内的立体图。
图2是从图1中的II-II方向观察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救出用梯凳的立体图。
图4是从图2中的IV-IV方向观察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踏板的收纳时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踏板的从收纳时至使用时的主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与图4相当的剖视图。
图8是收纳图7所示的救出用梯凳的踏板时的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通过图1至图6,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在图1中,在井道1内,相邻地配置有构成电梯的第一轿厢2和第二轿厢3。第一轿厢2和第二轿厢3通过壁4和救出用壁5形成为大致箱状,且在正面侧设置有出入口用的轿厢门7,在第一轿厢2的壁4与第二轿厢3的壁4相对置的对置面上,形成有救出口5e,在该救出口5e上设置有所述救出用壁5。
在图2中,第一和第二轿厢2、3的救出用壁5形成为能够通过轴5a向箭头A方向转动,在电梯发生故障时进行救援时,该救出用壁5转动而敞开,由此形成救出口5e。在第一和第二轿厢2、3的救出口5e的下端部分别设置有救出用梯凳8。
在救出用梯凳8上设置有:踏板13,其在乘客被救出时供乘客踩踏;和收纳构件,其在救出乘客时将该踏板13固定在乘客所踩踏的位置处,并且,在将该固定解除而转动大致90°后,使踏板13向下方向移动而配置在第一和第二轿厢2、3的下方进行固定。
并且,三个作为加强部件的三角板14的底面部被固定在踏板13上。
在图3和图4中,踏板13为大致倒凹形,且具有平板状,在踏板13的两侧面部13b,形成有具有一端部13d和另一端部13e的、作为大致矩形状的凹陷部而贯通的孔13c。形成为圆柱的轴12隔开微小的游隙插入这两个孔13c中。在此,使孔13c具有微小的游隙是为了在能够使踏板13移动的同时对踏板13的移动进行引导。并且,在孔13c的另一端部13e,设置有用于使踏板13相对于下框11向前后方向移动的、作为连通凹陷部而贯通的连通孔13f。
并且,作为凹陷部的孔13c也可以是槽。
收纳构件具有在转动和上下方向引导踏板13并使其移动的引导构件的功能、以及固定踏板13的固定构件的功能,引导构件由踏板13的孔13c、插入该孔13c中的轴12、以及保持该轴12的保持件10构成。设置有导水管状的下框11,该下框11固定该保持件10,并且被固定在第二轿厢3的下端部。由该保持件10和下框11构成轴保持构件6。
如图4所示,踏板13具有下述这样的第一位置:轴12位于孔13c的一端部13d,并且,孔13c的另一端部13e位于相邻的第一轿厢2的救出口5e方向。在此,踏板13形成为:在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即在乘客被载置于踏板13的踩踏面13a的状态下,将螺钉17螺合于踏板13的螺纹孔13g从而踏板13被固定于下框11。
如图5所示,踏板13具有下述这样的第二位置:在孔13c的另一端部13e卡定于轴12的状态下,轴12位于孔13c的另一端部13e,并且一端部13d位于另一端部13e的下方。在此,在轴12处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踏板13沿着第二轿厢3的侧面配设,为了减小第二轿厢3的侧面与踏板13的踩踏面13a之间的间隙,在使连通孔13f与轴12卡合的状态下,使螺钉17螺合于踏板13的螺纹孔13g。另外,三角板14的斜边的顶点部位于上部。也将该状态称为收纳状态。
在轴12与孔13c的一端部13d之间具有间隙B。间隙B是为了使踏板13能够转动而用于使踏板13从轿厢2临时离开的间隙。
接下来,通过图6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救出用梯凳的动作进行说明。
<通常时:踏板收纳>
如图6的(a)所示,使轴12位于踏板13的孔13c的另一端部13e,踏板13在与下框11对置的状态下位于第二轿厢3的下方。在该状态下,在踏板13的踩踏面13a与下框11的垂直面之间具有间隙g。如图6的(b)所示,将螺钉17螺合于踏板13的螺纹孔13g中,连通孔13f在轴12上移动,并且,上述踩踏面13a与下框11的垂直面紧密贴合。在该紧密贴合状态下使第二轿厢3行驶。
<救援时:踏板能够使用时>
在收纳着踏板13的状态下使第二轿厢3停止,将与踏板13的螺纹孔13g螺合的螺钉17解除,使踏板13移动而从下框11离开,轴12从连通孔13f脱离而恢复为图6的(a)所示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作业员将踏板13上提,如图6的(c)所示,孔13c的另一端部13d移动至轴12,踏板13的踩踏面13a与第二轿厢3的侧面对置而成为第3位置。作业员从该状态起使踏板13逆时针旋转,在踏板13的踩踏面13a大致水平的位置,使螺钉17螺合于螺纹孔13g而成为乘客能够使用踏板13的状态。
在第一轿厢2发生故障而停止时,使相邻的第二轿厢3运转而使第二轿厢3成为与第一轿厢2对置的状态。使设置于第一和第二轿厢2、3上的各个救出用梯凳8的踏板13成为能够使用的状态,打开救出口,使第一轿厢2内的乘客经由踏板13移动至第二轿厢3内。然后,在收纳第二轿厢3的梯凳8的踏板13后使第二轿厢3运转,由此将第一轿厢2内的乘客救出。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1,电梯的轿厢具备:救出口5e,其配设在相邻的第一轿厢2和面对该第一轿厢2的第二轿厢3的壁4上;和救出用梯凳8,其配设在该救出口5e的下侧,其中,救出用梯凳8具备:踏板13,其具有矩形状的孔13c,该孔13c形成在踩踏面13a的两侧面部且具有一端部13d和另一端部13e;和保持件10,其对插入孔13c中的轴12进行保持,并且与第二轿厢3连结而固定,踏板13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一位置是轴12位于孔13c的一端部13d、并且孔13c的另一端部13e位于相邻的第一轿厢2的救出口5e方向的位置,第二位置是轴12位于另一端部13e、并且一端部13d位于另一端部13e的下方的位置,在第一位置处,利用螺钉17将踏板13固定于下框11。
具有下述这样的第二位置:轴12位于踏板13的孔13c的另一端部13e,并且,孔13c的一端部13d位于另一端部13e的下方。由于在该状态下使第二轿厢3行驶,因此,能够使第二轿厢3行驶时所产生的气流顺畅。由此,能够减少行驶过程中的来自救出用梯凳8的噪音的产生。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1,优选的是,踏板13从第一位置经由与第二轿厢3对置的第三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由此,能够顺畅地将踏板13引导至第二位置。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1,优选的是,孔13c具有连通孔13f,该连通孔13f被设置成与另一端部13e连通,在第二位置处,踏板13向第二轿厢3的方向移动而使连通孔13f与轴12卡合。由此,踏板13的踩踏面13a与第二轿厢3的侧面抵接而减小了间隙,因此,风难以进入该间隙,能够减少行驶过程中的噪音的产生。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1,优选的是,踏板13具有与背面部连结而固定的三角板14。由此,踏板13的强度得到提高,乘客在移动中的安心感增加。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1,优选的是,三角板14被固定在踏板13的背面,并且是具有斜边的三角形状,在第二位置处,斜边的顶点部位于上侧。由此,在第二轿厢3行驶时所产生的气流顺畅地流过三角板14的斜边部,因此,能够在第二轿厢3行驶时减少噪音的产生。
实施方式2
通过图7和图8,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即踏板的加强部件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7、图8是示出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救出用梯凳的使用状态、收纳状态的侧视图。在图7、图8中,与图3至图5相同的标号表示同一部分,并适当省略说明。
如图8所示,三角板114是在上下方向上具有斜边的等腰三角形的板,并且,底边部被固定于踏板13的背面。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2,三角板114是等腰三角形的板,且底边部被固定于踏板13的背面。由此,在第二轿厢3行驶时所产生的气流顺畅地流过三角板114的斜边部,因此,在第二轿厢3向下方行驶时也能够减少噪音的产生。
标号说明
5e:救出口;6:轴保持构件;8:救出用梯凳;10:轴保持件;11:下框;12:轴;13踏板;13a:踩踏面;13b:侧面部;13c:孔;13d:一端部;13e:另一端部;13f:连通孔;14:三角板;17:螺钉;B:间隙;g:间隙;114:三角板。
Claims (5)
1.一种电梯的轿厢,其具备:救出口,其配设在相邻的第一轿厢和面对该第一轿厢的第二轿厢的壁上;和救出用梯凳,其配设在该救出口的下侧,其特征在于,
所述救出用梯凳具备:
踏板,其具有矩形状的凹陷部,该凹陷部形成在踩踏面的两侧面部且具有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和
轴保持构件,其对插入所述凹陷部中的轴进行保持,并且与所述第二轿厢连结而固定,
所述踏板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是所述轴位于所述凹陷部的所述一端部、并且所述凹陷部的所述另一端部位于所述相邻的第一轿厢的救出口方向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所述轴位于所述另一端部、并且所述一端部位于所述另一端部的下方的位置,
所述电梯的轿厢具备固定构件,所述固定构件将所述踏板在所述第一位置处与所述轿厢连结而固定,
所述凹陷部具有连通凹陷部,该连通凹陷部被设置成与所述另一端部连通,
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踏板向所述第二轿厢的方向移动而使所述连通凹陷部与所述轴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轿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踏板从所述第一位置经由与所述轿厢对置的第三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轿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踏板具有与背面部连结而固定的加强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的轿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件被固定在所述踏板的背面,并且是具有斜边的三角形状,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斜边的顶点部位于上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的轿厢,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件是等腰三角形的板,且其底边部被固定于所述踏板的背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3/005362 WO2015037031A1 (ja) | 2013-09-11 | 2013-09-11 |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473486A CN105473486A (zh) | 2016-04-06 |
CN105473486B true CN105473486B (zh) | 2017-06-06 |
Family
ID=52665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78847.5A Active CN105473486B (zh) | 2013-09-11 | 2013-09-11 | 电梯的轿厢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112208B2 (zh) |
CN (1) | CN105473486B (zh) |
WO (1) | WO201503703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613695A1 (en) * | 2018-08-21 | 2020-02-26 | Alimak Group Management AB | Elevator systems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61208A (en) * | 1980-12-22 | 1982-11-30 |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 Modular elevator car |
JPH06115842A (ja) * | 1992-10-12 | 1994-04-26 | Toshiba Corp | エレベータかご室の側部救出口装置 |
JPH10101270A (ja) * | 1996-09-27 | 1998-04-21 | Toshiba Corp | エレベータ |
CN1094888C (zh) * | 1997-03-06 | 2002-11-27 |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 电梯轿箱 |
JP2006062860A (ja) * | 2004-08-30 | 2006-03-0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かご室の救出装置 |
JP2008063104A (ja) * | 2006-09-08 | 2008-03-21 |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 エレベータ乗りかごの側部救出口装置 |
CN101304938A (zh) * | 2006-02-06 | 2008-11-1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的轿厢救援装置 |
JP2011219223A (ja) * | 2010-04-09 | 2011-11-0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の救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224471A (ja) * | 2003-01-21 | 2004-08-12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の安全救出装置 |
-
2013
- 2013-09-11 WO PCT/JP2013/005362 patent/WO201503703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09-11 CN CN201380078847.5A patent/CN105473486B/zh active Active
- 2013-09-11 JP JP2015536290A patent/JP6112208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61208A (en) * | 1980-12-22 | 1982-11-30 |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 Modular elevator car |
JPH06115842A (ja) * | 1992-10-12 | 1994-04-26 | Toshiba Corp | エレベータかご室の側部救出口装置 |
JPH10101270A (ja) * | 1996-09-27 | 1998-04-21 | Toshiba Corp | エレベータ |
CN1094888C (zh) * | 1997-03-06 | 2002-11-27 |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 电梯轿箱 |
JP2006062860A (ja) * | 2004-08-30 | 2006-03-0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かご室の救出装置 |
CN101304938A (zh) * | 2006-02-06 | 2008-11-1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的轿厢救援装置 |
JP2008063104A (ja) * | 2006-09-08 | 2008-03-21 |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 エレベータ乗りかごの側部救出口装置 |
JP2011219223A (ja) * | 2010-04-09 | 2011-11-0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の救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473486A (zh) | 2016-04-06 |
JPWO2015037031A1 (ja) | 2017-03-02 |
WO2015037031A1 (ja) | 2015-03-19 |
JP6112208B2 (ja) | 2017-04-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2008044734A (ja) |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装置 | |
JP4792953B2 (ja) | エレベータの救出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の救出方法 | |
KR101217326B1 (ko) | 엘리베이터의 도어장치 | |
CN105473486B (zh) | 电梯的轿厢 | |
JP2008120555A (ja) | エレベータの脱出装置 | |
JPH08208164A (ja) | エレベータカーのシルシステム | |
KR100656844B1 (ko) | 승강장 스크린 도어의 가이드 장치 | |
CN205953297U (zh) | 一种集成轿门锁的电梯异步门刀 | |
JP6058710B2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JP6652883B2 (ja)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
JP2014148416A (ja) | エレベータ | |
JP2008162788A (ja) |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装置 | |
JP2008114979A (ja) | エレベータの敷居間隙間閉塞装置 | |
JP2896260B2 (ja) |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装置 | |
JP5676735B1 (ja) |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安全装置 | |
JP2006341952A (ja)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
JP2010143670A (ja)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
JP2014213992A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JP4871188B2 (ja) | 車両乗降用ステップ及びプラットホームドア装置 | |
CN209291752U (zh) | 一种安全电梯轿厢 | |
KR200204446Y1 (ko) | 전동차의 출입구 스텝장치 | |
JP2005138916A (ja) |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装置 | |
JP4619687B2 (ja) | 免震建物用エレベータの可動乗場装置 | |
JP4587100B2 (ja) | 車両用乗降口扉 | |
JP2009256024A (ja) | エレベータのフェッシャープレート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