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59640A - 图像记录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记录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59640A
CN105459640A CN201510622747.5A CN201510622747A CN105459640A CN 105459640 A CN105459640 A CN 105459640A CN 201510622747 A CN201510622747 A CN 201510622747A CN 105459640 A CN105459640 A CN 1054596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transport path
sheet material
regard
throughput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2274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59640B (zh
Inventor
佐野岩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4596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96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596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96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6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rinting on both faces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Landscapes

  • Separation, Sorting, Adjustment, Or Bending Of Sheets To Be Conveyed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 Registering Or Overturning Sheet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包括:托盘;底盘,包括第一输送路径和第二输送路径;基部件,包括形成第二输送路径的一部分的引导部;记录单元;和输送辊,用于在第一输送路径中在第一输送方向上输送片材。第二输送路径将片材从记录单元的就第一输送方向而言的上游通过弯曲路径引导到第一输送路径。引导部包括:第一引导平面,形成在弯曲路径的就第二输送方向而言的上游侧上的第二输送路径的一部分;和第二引导平面,沿着宽度方向邻接第一引导平面且形成为相对于第一引导平面凹进。

Description

图像记录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在片材的任一侧上记录图像的图像记录设备。
背景技术
能够在片材的任一侧上记录图像的图像记录设备是已知的。图像记录设备可以具有第一输送路径和第二输送路径,沿该第一输送路径设置记录单元,并且该第二输送路径倒转带有在第一侧上记录的图像的片材并且将倒转的片材引导到第一输送路径使得可以在片材的第二侧上记录另一幅图像。该图像记录设备可以具有将片材从第二输送路径通过弯曲路径引导到输送辊的构造,该输送辊被设置在第一输送路径中。
同时,如在例如日本专利临时公报特开平H05-556中所公开的,为了减小图像记录设备的规格、零件的数量和制造成本,用作输送路径的一部分以引导片材的纸斜槽可以被一体地形成在由树脂制成的基部件中。
发明内容
为了使图像记录设备小型化,弯曲路径可以被形成为具有较小的曲率半径。然而,在这方面,通过弯曲路径行进的片材的尾端的反冲的冲击可能增加。如果基部件被形成为较薄,则反冲的冲击可以降低;然而,较薄的基部件不会提供充足的刚度。
本公开在以下方面是有利的,即,提供了一种可以保持基部件的刚度并且可以降低反冲的冲击的图像记录设备。
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图像记录设备,所述图像记录设备包括:托盘,所述托盘被构造为支撑片材;底盘,所述底盘限定第一输送路径和第二输送路径,在所述第一输送路径中,在第一输送方向上输送被支撑在所述托盘上的所述片材,在所述第二输送路径中,在被倒转的第二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片材,并且引导所述片材再次进入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基部件,所述基部件由树脂一体形成,并且所述基部件包括引导部,所述引导部限定所述第二输送路径的一部分的形式;记录单元,所述记录单元被构造为在所述第一输送路径中输送的所述片材上记录图像;和输送辊,所述输送辊被设置在所述记录单元的就所述第一输送方向而言的上游上,并且所述输送辊被构造为在所述第一输送路径中在所述第一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片材。所述第二输送路径被构造为将所述片材从所述记录单元的就所述第一输送方向而言的上游上的位置通过弯曲路径引导到所述第一输送路径。所述引导部包括:第一引导平面,在与第一引导部件相同的一侧上,所述第一引导平面限定在所述弯曲路径的就所述第二输送方向而言的上游上的所述第二输送路径的一部分的形式,所述第一引导部件限定所述弯曲路径的外侧的形式;和第二引导平面,所述第二引导平面被布置成沿着与所述第二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邻接所述第一引导平面,所述第二引导平面被形成为相对于所述第一引导平面凹进以更远离第二引导部件,所述第二引导部件隔着所述第二输送路径与所述引导部面对。
可选地,该图像记录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驱动轴,所述基部件支撑所述驱动轴;和返回输送辊,通过所述驱动轴的旋转,所述返回输送辊被构造为在所述第二输送方向上输送在所述引导部上被引导的所述片材。第二引导平面可以被布置在所述返回输送辊的就所述第二输送方向而言的下游上。
可选地,该图像记录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馈送辊,所述馈送辊被构造为将被支撑在所述托盘上的所述片材馈送到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和馈送臂,在所述馈送臂的在就馈送所述片材的方向而言的上游上的一端上,所述驱动轴以可枢转方式支撑所述馈送臂,在所述馈送臂的在就馈送所述片材的所述方向而言的下游上的另一端上,所述馈送臂以可旋转方式支撑所述馈送辊。第二引导平面可以被布置在支撑位置的就所述第二输送方向而言的下游上,在所述支撑位置中,所述基部件支撑所述馈送臂。
可选地,所述驱动轴可以以可枢转方式支撑所述馈送臂。馈送辊可以能够通过驱动轴的旋转而旋转。该图像记录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返回输送臂,在所述返回输送臂的在就所述第二输送方向而言的上游上的一端上,所述驱动轴以可枢转方式支撑所述返回输送臂,在所述返回输送臂的在就所述第二输送方向而言的下游上的另一端上,所述返回输送臂以可旋转方式支撑所述返回输送辊。
可选地,该图像记录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挡板,所述基部件支撑所述挡板,并且所述挡板被构造为能够在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和所述第二输送路径之间的汇合点处移动,所述挡板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枢转,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所述挡板将所述返回输送辊输送的所述片材引导到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所述挡板将所述馈送辊馈送的所述片材引导到所述第一输送路径。挡板可以包括第三引导平面,当所述挡板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时,所述第三引导平面被构造为朝向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引导由所述返回输送辊输送的所述片材,当所述挡板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时,所述第三引导平面被布置成与所述第二引导平面连续对准。
可选地,在所述输送辊的就所述第一输送方向而言的上游上,在包括所述汇合点的部分处,所述弯曲路径可以形成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当所述挡板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时,所述挡板可以被构造为接触所述第一引导部件。
可选地,所述第二引导平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引导平面的凹进量可以朝向沿着所述第二输送方向的下游较大,且朝向沿着所述第二输送方向的上游较小。
可选地,托盘可以被构造为支撑是不同规格片材中的一种片材的所述片材。该图像记录设备可以包括边缘引导件,所述边缘引导件被布置成能够在所述托盘上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滑动,并且通过将被支撑在所述托盘上的所述片材的宽度端放置在正确位置处,所述边缘引导件被构造为将所述片材的宽度中央对准在预定位置处。第二引导平面可以被布置在用于所述不同规格片材的可输送范围中的宽度中央区域处。
可选地,该图像记录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由金属制成的一对侧框架,每个侧框架在所述第一输送路径的就与所述第一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而言的每侧上由所述基部件支撑。所述一对侧框架可以支撑所述输送辊。
可选地,该图像记录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由金属制成的导轨,所述一对侧框架支撑所述导轨,并且所述导轨被布置成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延伸。记录单元可以包括滑架和记录头,所述导轨支撑所述滑架,并且所述滑架被构造为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移动,所述记录头被安装在所述滑架上,并且所述记录头被构造为在所述片材处排出墨。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多功能装置(MFD)10的外部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该实施例的MFD10中的打印机11的内部结构的截面侧视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该实施例的MFD10中的馈送盘20的透视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该实施例的MFD10中的基部件90的透视图。
图5是在根据本公开该实施例的MFD10中的基部件90,连同返回输送辊22、第二挡板97和外部引导部件18的透视图。
图6是在根据本公开该实施例的MFD10中的基部件90,连同压盘42、下引导部件105、第一挡板49、输送辊60、排出辊62、可反转辊67和侧框架53的透视图。
图7是在根据本公开该实施例的MFD10中的基部件90,连同导轨56、57和记录单元24的透视图。
图8A-8B是在根据本公开该实施例的MFD10中的第二挡板97的透视图。
图9是在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变型实例的MFD10中的打印机11的内部结构的截面侧视图。
图10是在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变型实例的MFD10中的打印机11的内部结构的截面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注意在下列说明中在元件之间阐述了各种连接。通常地并且除非另有规定地,这些连接可以是直接的或者间接的,并且在这方面本说明书并非旨在是限制性的。
在下列说明中,对于处于通常地能够使用的姿态(见图1)中的MFD10参考从上到下或者从下到上的方向限定了竖直方向7。换言之,图1中的从上到下或者从下到上的方向与竖直方向7一致。此外,将基于MFD10的通常能够使用的姿态提及关于MFD10的其它方向:形成开口13的图1中的观察者的右下侧被定义为MFD10的前侧,并且与前侧相反的一侧即观察者的左上侧被定义为MFD10的后侧。从前到后或者从后到前的方向被限定为深度方向并且可以被称作前后方向8。当使用者面对前侧时就MFD10而言处于使用者的左手侧上的图1中的左下侧被称作左侧或者左手侧。处于观察者的右上侧上的与左侧相反的一侧被称作右侧或者右手侧。MFD10的从右到左或者从左到右的方向还可以被称作左右方向9或者宽度方向9。图2-10中所示方向与由图1中出现的箭头示意的方向对应。
[MFD10的总体构造]如在图1中描绘,MFD10具有六面矩形箱的总体形状并且该MFD10在下部位置中包含打印机11,在该打印机11中能够利用喷墨记录方法在记录片材12(见图2)上记录的图像。换言之,MFD10配备有打印功能。MFD10是具有多种功能的多功能装置,除了打印功能之外,所述多种功能例如包括传真发送/接收功能和复印机功能。打印机11能够利用例如喷墨打印方法在记录片材12的任一侧或者两侧上记录图像。用于在记录片材12上记录图像的方法可以不必被限制为喷墨打印而是可以例如是电子照相方法。
打印机11包括底盘14。在底盘14的前端面75上形成开口13。如在图2中所示,底盘14包含主输送路径65、倒转路径71、导轨56、57和侧框架53(见图8)。底盘14是外盖,可以在该底盘14中容纳打印机11的零件和构件,并且该底盘14被放置在将在以后详细描述的基部件90之上。
[馈送盘20]
如在图1中描绘,馈送盘20能够通过开口13的下部区域安装在底盘14中以及从该底盘14移除。如在图2中描绘,记录片材12可以被存储在馈送盘20中并且由该馈送盘20支撑。片材排出托盘21可以被支撑在馈送盘20中的前上位置处。在片材排出托盘12的上平面上,可以放置形成有图像的记录片材12。
如在图3中描绘,一对边缘引导件88在馈送盘20中被布置成沿着宽度方向彼此面对。所述一对边缘引导件88能够在宽度方向9上滑动使得边缘引导件88的向内端面可以接触馈送盘20中的记录片材12的宽度边缘。所述一对边缘引导件88能够以如下方式移动,即,使得当边缘引导件88中的一个边缘引导件88沿着宽度方向9在一个方向上移动时,边缘引导件88中的另一个边缘引导件88沿着宽度方向9在相反的方向上移动。因此,通过将边缘引导件88的向内端面设置成接触记录片材12的宽度边缘,记录片材12可以在馈送盘20中在宽度方向9上被放置在正确的位置中。
就宽度方向9而言被放置在正确的位置中的记录片材12可以被支撑在馈送盘20上并且被输送通过将在以后详细地描述的主输送路径65和倒转路径71,以在记录单元24中使记录片材12的表面上记录有图像。当记录片材12通过所述一对边缘引导件88而被放置在正确的位置中时,记录片材12的宽度中央与预定基准位置对准。换言之,记录片材12在该预定基准位置处定中。因此,与记录片材12的规格无关地,只要记录片材12的规格是打印机11可接受的,每张记录片材12的宽度中央便保持在一条线上以行进通过主输送路径65和倒转路径71。换言之,边缘引导件88将记录片材12的宽度中央放置成与该预定基准位置对准。
[馈送单元16]
如在图2中描绘,馈送单元16在底盘14中就馈送盘20而言被布置在上部位置中。馈送单元16包括馈送辊25、馈送臂26和驱动轴28。
馈送辊25被以可旋转方式附接到馈送臂26的一端。利用在输送马达(未示出)中产生的驱动力,馈送辊25能够旋转。例如,当驱动力被传递到馈送辊25时,馈送辊25可以沿着正向方向旋转以利用该驱动力在馈送方向77上,即,向后馈送支撑在馈送盘20上的记录片材12。由馈送辊25在馈送方向7上输送的记录片材12被馈送到弯曲路径33,该弯曲路径33是主输送路径65的一部分。
馈送臂26能够沿着由箭头29示意的方向绕驱动轴28上下枢转,以更加靠近或更加远离被放置在馈送盘20上的记录片材12。在馈送臂26的就进给方向77而言的上游侧上的一端处,馈送臂26由被基部件90支撑的驱动轴28以可枢转方式支撑。馈送臂26被布置成从馈送臂26的在就馈送方向77而言的上游侧上的该端纵向延伸,以向后下方倾斜。馈送臂26由于重力的作用且/或被例如弹簧提供的弹力向下推压。
因此,馈送臂26在就馈送方向77而言的上游侧上的一端处通过驱动轴28由基部件90以可枢转方式支撑,并且该馈送臂26在就馈送方向77而言的下游侧上的另一端处以可旋转方式支撑馈送辊25。
馈送单元16包括齿轮28A、齿轮25A和齿轮系(未示出)。齿轮28A能够与驱动轴28一体地并且共轴地旋转,并且齿轮25A能够与馈送辊25一体地并且共轴地旋转。齿轮系被布置在齿轮28A和齿轮25A之间并且由馈送臂26可旋转地支撑。来自马达的驱动力被传递到驱动轴28以旋转驱动轴28。驱动轴28的旋转通过齿轮28A和齿轮系传递到齿轮25A以旋转馈送辊25。因此,通过驱动轴28的旋转,馈送辊25被旋转。
[主输送路径65]
如在图2中描绘,主输送路径65被形成在底盘14中以从馈送盘20的后端延伸。主输送路径65包括弯曲路径33和直线路径34。弯曲路径33被形成为从馈送盘20的后端向上弯曲并且在就将在以后详细地描述的输送辊对59而言的后方位置处与直线路径34连接。直线路径34被形成为沿着前后方向8从弯曲路径33和直线路径34相互连接的位置延伸到将在以后详细地描述的可反转辊对45。
弯曲路径33包括将在以后详细描述的汇合点102。汇合点102是倒转路径71与主输送路径65汇合的位置。将在以后详细地描述倒转路径71。弯曲路径33在包括汇合点102的区域处形成主输送路径65的一部分。同时,直线路径34包括将在以后详细描述的分支点101。直线路径34在包括分支点101的区域处形成主输送路径65的一部分。
弯曲路径33的形式由外部引导部件18和内部引导部件19限定,该外部引导部件18和内部引导部件19以预定大小的间隙相互间隔开以沿着前后方向8彼此面对。直线路径34被形成在与记录单元24对应的位置处,并且直线路径34的一部分的形式由记录单元24和压盘42限定,该记录单元24和压盘42以预定大小的间隙相互间隔开以沿着竖直方向7彼此面对。此外,在就记录单元24而言的前方位置处,直线路径34的另一个部分的形式由第一上引导部件35、压盘42、排出辊62、齿辊63、第一挡板49、可反转辊67和齿辊68限定。第一上引导部件35和压盘42、排出辊62和齿辊63、第一上引导部件35和第一挡板49以及可反转辊67和齿辊68分别被布置成彼此面对。第一上引导部件35和压盘42以及第一上引导部件35和第一挡板49分别被布置成相互间隔开。因此,上述相互面对的部件和零件形成主输送路径65的至少一部分。
被放置在馈送盘20上的记录片材12由馈送辊25馈送到弯曲路径33并且沿着由图2中的点划线示意的主输送方向15被输送通过弯曲路径33和直线路径34。换言之,馈送辊25沿着主输送路径65在主输送方向15上输送被支撑在馈送盘20上的记录片材12。
[记录单元24]
如在图2中描绘,记录单元24被设置在就直线路径34而言的上部位置中。在就直线路径34而言的下部位置中,并且在面对记录单元24和第一上引导部件35的位置中设置了压盘42,该压盘42支撑在主输送路径65中的记录片材12。压盘42由所述一对侧框架53(见图6)支撑。
记录单元24包括滑架40和记录头38。滑架23能够在导轨56、57(见图7)上沿着宽度方向9移动,该导轨56、57被布置成沿着前后方向8相互间隔开。
导轨56、57由金属诸如不锈钢制成,并且每个导轨以沿着与主输送方向15交叉的宽度方向9伸长的扁平杆的形状形成。导轨56、57在该导轨56、57的宽度端处由所述一对侧框架53支撑。
所述一对侧框架53由金属诸如不锈钢制成,并且每个侧框架以沿着主输送方向15,即,沿着前后方向8伸长的板的形状形成。侧框架53在直线路径34中被布置在可输送范围的右方位置和左方位置上,在可输送范围中可以输送呈各种规格的记录片材12。换言之,在主输送路径65的两个宽度侧上都布置侧框架53。
记录头38被安装在滑架40上。在记录头38的底面上形成了多个喷嘴39。在从墨盒(未示出)向记录头38供应墨时,记录头38通过喷嘴39排出墨的微小液滴。在滑架40在宽度方向9上移动时,记录头38在由馈送辊25和输送辊60输送并且由压盘42支撑的记录片材12处排出墨滴。因此,以墨在记录片材12上形成图像。将在以后详细地描述输送辊60。
[输送辊对59、排出辊对44和可反转辊对45]
如在图2中描绘,输送辊对59在直线路径34中被布置在就主输送方向15而言在记录单元24的上游侧上并且在汇合点102的下游侧上的位置处。排出辊对44在直线路径34中被设置在记录单元24的就主输送方向15而言的下游侧上的位置处。可反转辊对45在直线路径34中被设置在分支点101的就主输送方向15而言的下游侧上的位置处。
输送辊对59包括:上述输送辊60,该输送辊60被设置在直线路径34的上侧上;和夹持辊61,该夹持辊61被设置在直线路径34的下侧上以面对输送辊60。排出辊对44包括:排出辊62,该排出辊62被设置在直线路径34的下侧上;和齿辊63,该齿辊63被设置在直线路径34的上侧上以面对排出辊62。可反转辊对45包括:可反转辊67,该可反转辊67被设置在直线路径34的下侧上;和齿辊68,该齿辊68被设置在直线路径34的上侧上以面对可反转辊67。
夹持辊61被推压部件(未示出)诸如螺旋弹簧朝向输送辊60推压。排出辊62被推压部件(未示出)诸如螺旋弹簧朝向齿辊63推压。可反转辊67被推压部件(未示出)诸如螺旋弹簧朝向齿辊68推压。因此,输送辊对59、排出辊对44和可反转辊对45能够在主输送路径65中夹压记录片材12。
输送辊60、排出辊62和可反转辊67由所述一对侧框架53可旋转地支撑。输送辊60、排出辊62和可反转辊67由来自马达的驱动力驱动。当马达处于正向旋转中时,输送辊60、排出辊62和可反转辊67沿着正向方向旋转,并且当马达处于反向旋转中时,输送辊60、排出辊62和可反转辊67沿着反向方向旋转。
夹持辊61、齿辊63和齿辊68分别通过输送辊60、排出辊62和可反转辊67的旋转而旋转。
在记录片材12被输送辊对59、排出辊对44和可反转辊对45中的一对或更多对夹压时,并且当输送辊60、排出辊62和可反转辊67沿着正向方向旋转时,记录片材12在主输送方向15上被输送。另一方面,当输送辊60、排出辊62和可反转辊67沿着反向方向旋转时,受到夹压的记录片材12在与主输送方向15相反的反向方向上被输送。
[倒转路径71]
如在图2中描绘,倒转路径71被形成在就直线路径34而言的下部位置中并且在就馈送辊25而言的上部位置中。倒转路径71在分支点101处从直线路径34分支,就主输送方向15而言,分支点101处于排出辊对44的下游侧上并且处于可反转辊对45的上游侧上。更具体地,倒转路径71可以被形成为从直线路径34分支,以沿着第一上引导部件35和压盘42彼此面对的竖直方向7在压盘42侧(例如,向下)而非第一上引导部件35侧(例如,向上)上延伸。
在倒转路径71中,记录片材12被从分支点101朝向汇合点102在由图2中的双点划线箭头示意的倒转方向106上输送。
倒转路径71在汇合点102处与弯曲路径33汇合,汇合点102处于输送辊对59的就主输送方向15而言的上游侧上。倒转路径71的形式由第一挡板49、下引导部件105、第二上引导部件103、基部件90、内部引导部件19和第二挡板97限定。第一挡板49和下引导部件105、第二上引导部件103和基部件90以及内部引导部件19和第二挡板97分别被布置成彼此面对并且相互间隔开。
第一挡板49、第二上引导部件103和内部引导部件19限定倒转路径71的上侧的形式。下引导部件105、基部件90和第二挡板97限定倒转路径71的下侧的形式。第一挡板49被设置在第二上引导部件103的就倒转方向106而言的上游侧上的位置中。第二上引导部件103被设置在内部引导部件19的就倒转方向106而言的上游侧上的位置中。下引导部件105被设置在基部件90的就倒转方向106而言的上游侧上的位置中。基部件90被设置在第二挡板97的就倒转方向106而言的上游侧上的位置中。
通过倒转路径71在第二输送方向106上由将在下面详细地描述的返回输送单元31输送的记录片材12被进一步通过弯曲路径33在主输送方向15上输送超过汇合点102以到达输送辊对59。换言之,倒转路径71是用于从在主输送方向15上的上游通过弯曲路径33朝向输送辊60引导记录片材12的路径。
汇合点102被布置在弯曲路径33的就主输送方向15而言的上游端和下游端之间。因此,记录片材12从倒转路径71通过弯曲路径33行进到输送辊60的路径的曲率半径小于记录片材12从馈送盘20通过弯曲路径33行进到输送辊60的路径的曲率半径。
[返回输送单元31]
如在图2中描绘,返回输送单元31包括返回输送辊对30、返回输送臂100和驱动轴28。
返回输送辊对30被沿着倒转路径71设置。返回输送辊对30包括:返回输送辊22,该返回输送辊22被设置在倒转路径71的下侧上;和从动辊23,该从动辊23被设置在倒转路径71的上侧上以面对返回输送辊22。从动辊23通过返回输送辊22的旋转而旋转。
返回输送臂100在就倒转方向106而言的上游侧上的一端处由驱动轴28以可枢转方式支撑。因此,返回输送臂100能够沿着方向107和方向108绕驱动轴28枢转。当驱动轴28沿着方向107旋转时,返回输送辊22从从动辊23分离,并且当驱动轴28沿着方向108旋转时,返回输送辊22被移动以更靠近从动辊23。返回输送臂100被布置成从返回输送臂100的在就倒转方向106而言的上游侧上的该端纵向延伸,以向后上方倾斜。返回输送臂100在就倒转方向106而言的下游侧上的另一端处以可旋转方式支撑返回输送辊22。
返回输送臂100在方向108上被可以包括例如抗扭弹簧的推压部件(未示出)推压,使得返回输送辊22接触从动辊23。因此,返回输送辊对30可以在倒转路径71中夹压记录片材12。
返回输送辊22利用从马达传递的驱动力沿着正向方向旋转。包括沿着正向方向旋转的返回输送辊22的返回输送辊对30夹压记录片材12并且沿着倒转路径71在倒转方向106上输送被夹压的记录片材121。返回输送单元31可以包括:第一齿轮(未示出),该第一齿轮例如能够与驱动轴28一体地并且共轴地旋转;和第二齿轮(未示出),该第二齿轮能够与返回输送辊22一体地并且共轴地旋转,并且可以直接或者通过另一个齿轮间接地与第一齿轮啮合。来自马达的驱动力可以通过驱动轴28被传递到第一齿轮,并且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被传递到返回输送辊22以使返回输送辊22旋转。换言之,返回输送辊22可以通过驱动轴28的旋转在倒转方向106上输送记录片材12。
[驱动力传递系统]
打印机11包括未示出的驱动力传递系统。驱动力传递系统将在马达中产生的驱动力传递到可移动件,该可移动件包括馈送辊25、输送辊60、排出辊62、可反转辊67和返回输送辊22。驱动力传递系统可以包括齿轮、滑轮、无端皮带、包括钟摆齿轮系统的行星齿轮系统以及单向离合器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同时,用于驱动馈送辊25、输送辊60、排出辊62、可反转辊67和返回输送辊22的马达可以不必限于单个马达而是可以包括多个马达。
[第一挡板49]
如在图2中描绘,第一挡板49在直线路径34中被设置在排出辊对44和可反转辊对45之间。第一挡板49具体地被设置在分支点101处。第一挡板49可以被布置成沿着竖直方向7面对第一上引导部件35。
第一挡板49由压盘42支撑以能够在由图2中的实线示意的第一状态和由图2中的虚线示意的第二状态之间枢转。当处于第一状态下时,挡板49可以接触第一上引导部件35以关闭主输送路径65。处于第二状态下的第一挡板49在就在第一状态下的第一挡板49而言的下部位置中,并且当处于第二状态下时,挡板49可以从第一上引导部件35分离以在挡板49和第一上引导部件35之间形成间隙,从而允许被在主输送方向12上输送的记录片材12通过该间隙。处于第二状态下的第一挡板49的可枢转端或前端37在就处于第一状态下的第一挡板49的前端37而言的下部位置中。第一挡板49可以不必由压盘42支撑而是可以由另一个部件诸如打印机11的框架(未示出)以可枢转方式支撑。
如在图2中描绘,第一挡板49被螺旋弹簧86推压以向上放置前端37。螺旋弹簧86在一端处被联接到第一挡板49并且在另一端处被联接到压盘42。被螺旋弹簧86推压的第一挡板49可以处于该第一挡板49的前端37可以接触第一上引导部件35的第一状态下。根据本实施例,当螺旋弹簧86推压第一挡板49时和当没有来自打印机11中的任何零件或者构件的其它力被施加到第一挡板49时,第一挡板49处于第一状态下。
[基部件90]
基部件90形成打印机11的下部并且可以一体地由树脂,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制成。
如在图4中描绘,基部件90包括右部91、左部92、前部93和后部94。右部91形成打印机11的右下部分。左部92形成打印机11的左下部分。前部93连接右部91和左部92的前端。后部94连接右部91和左部92的后端。
右部91和左部的底部形成MFD10的底面,利用该底面,MFD10可以被放置在例如桌面上。
在后部94的前侧上,形成在宽度方向9上打开的通孔95。在通孔95中插入驱动轴28(见图5)。因此,驱动轴28经由轴承(未示出)由后部94可旋转地支撑。换言之,驱动轴28由基部件90可旋转地支撑。同时,如以上已经描述地,驱动轴28经由馈送臂26支撑馈送辊25。此外,驱动轴28经由返回输送臂100支撑反向输送辊22。因此,基部件90经由驱动轴28支撑馈送臂26、馈送辊25、返回输送臂100和返回输送辊22。此外,如在图5中描绘,基部件90在就后部94而言的后方位置处支撑外部引导部件18。
如在图4中描绘,在后部94的上侧上形成多个肋96,所述多个肋96在宽度方向9上相互间隔开且沿着倒转方向106伸长。肋96被布置在就第二上引导部件103而言的下部位置中以沿着竖直方向7面对第二上引导部件103。在肋96的突出边缘上展开的虚拟表面限定倒转路径71的底部的一部分的形式。具体地,该虚拟表面在下引导部件105的就倒转方向106而言的下游侧处限定倒转路径71的底部的形式。换言之,该虚拟表面沿着倒转路径71在肋96上引导记录片材12。肋96被肋99增强,肋99被形成为比肋96短并且沿着宽度方向9通过肋96伸长。
如在图6中描绘,右部91支撑在右侧上的成对的侧框架53中的一个侧框架,并且左部91支撑在左侧上的成对的侧框架53中的另一个侧框架。同时,如以上已经描述地,成对的侧框架53通过导轨56、57支撑记录单元24;支撑压盘42;并且以可旋转方式支撑可输送辊60、排出辊62以及反转辊67。换言之,基部件90支撑记录单元24、压盘42和辊,该辊包括输送辊60、排出辊62、可反转辊67、馈送辊25和返回输送辊22。
[第二挡板97]
如在图2和5中描绘,打印机11包括第二挡板97。第二挡板97被设置在汇合点102处。基部件90中的后部94在该后部94的后端处以可枢转方式支撑第二挡板97使得第二挡板97能够在由箭头78A和箭头78B示意的方向上枢转。箭头78A示意第二挡板97枢转以更靠近外部引导部件18的方向。箭头78B示意第二挡板97枢转以更靠近内部引导部件19的方向。
第二挡板97由后部94支撑。更具体地,如在图4中描绘,在后部94的后端上形成轴98,该轴98沿着宽度方向9伸长。同时,如在图8A-8B中描绘,第二挡板97被形成为具有第一突出爪54A和第二突出爪54B。第一突出爪54A和第二突出爪54B被形成为突出以从第二挡板97的在就倒转方向106而言的上游侧上的边缘弯曲,并且第一突出爪54A和第二突出爪54B被布置成使轴98沿着前后方向8介于该第一突出爪54A和第二突出爪54B之间。在轴98这样被第一突出爪57和第二突出爪抓住的情况下,第二挡板97由基部件90以可枢转方式支撑。
如在图2中描绘,当第二挡板97由基部件90支撑时,第二挡板97被形成为弯曲使得后端面在曲率外侧上并且前端面在曲率内侧上。如在图8A中描绘,在第二挡板97的外端面上形成多个肋97A,所述多个肋97A在宽度方向9上相互间隔开。肋97A伸展以与外部引导部件18的在弯曲路径33侧上的表面类似地弯曲。如在图8B中描绘,在第二挡板97在弯曲内侧上的向内端面上的宽度中央和宽度端处形成弯曲表面97B,该弯曲表面97B与内部引导部件19的在弯曲路径33侧上的表面类似地弯曲。
第二挡板97能够移动以在由图2中的实线示意的第一位置和由图2中的虚线示意的第二位置之间枢转。处于第一位置中的第二挡板97和内部引导部件19隔着预定大小的间隙彼此面对。在这方面,弯曲表面97B和内部引导部件19的弯曲的外侧限定倒转路径71的一部分的形式。同时,处于第二位置中的第二挡板97和外部引导部件18隔着预定大小的间隙彼此面对。在这方面,在肋97A的突出边缘上展开的虚拟表面和外部引导部件18的弯曲的内表面限定弯曲路径33的一部分的形式。
如在图2中描绘,当没有来自打印机11中的任何零件或者构件的力被施加到第二挡板97时,第二挡板97由于重力的作用通过其自身保持在第一位置处。同时,处于第一位置中的第二挡板97的可枢转端97C接触外部引导部件18。
[后部94]
如在图2、4和5中描绘,后部94的上侧包括第一引导平面72和第二引导平面73。第一引导平面72是在肋96的突出边缘上展开的虚拟平面。第二引导平面73形成后部94的上平面的一部分并且位于就肋96的突出边缘而言的下部位置中。
第一引导平面72限定倒转路径71的下侧的一部分的形式。倒转路径71的下侧与弯曲路径33的外侧连续。同时,倒转路径71处于弯曲路径33的就倒转方向106而言的上游侧上。因此,第一引导平面72在与外部引导部件18相同的一侧上在弯曲路径33的就倒转方向106而言的上游侧上限定倒转路径71的形式,该引导部件18限定弯曲路径33的外侧的形式。
类似于第一引导平面73地,第二引导平面73限定倒转路径71的下侧的一部分的形式。第二引导平面73被布置成沿着宽度方向9邻接第一引导平面72,但是就竖直方向7而言与第一引导平面72相比形成在下部位置中。换言之,第二引导平面73被形成在后部94的上侧上以相对于第一引导平面72凹进从而更加远离第二上引导部件103,该第二上引导部件103隔着倒转路径71面对后部94。因此,后部94的上侧被形成为在第二引导平面73的位置处凹进。在这方面,第二引导平面73相对于第一引导平面72的凹进量(深度)可以是恒定的。
在第二引导平面73在与第一引导平面72相比的下部位置中时,用于沿着第二引导平面73和外部引导部件18行进的记录片材12的路径的曲率半径大于用于沿着第一引导平面72和外部引导部件18行进的记录片材12的路径的曲率半径。
第一引导平面73延伸到处于第一位置中的第二挡板97的弯曲表面97B(见图8A-8B)。换言之,第二引导平面73沿着倒转方向106与弯曲表面97B连续对准。可能优选的是第二引导平面73与弯曲表面97B连接,而在第二引导平面73与弯曲表面97B之间没有间隙。然而,在第二引导平面73和弯曲表面97B之间可以存在间隙。
如在图5中描绘,第二引导平面73可以是但是可以不必被限制为布置在返回输送辊22的就倒转方向106而言的下游侧上并且在支撑位置(未标记)的就倒转方向106而言的下游侧上,在该支撑位置处基部件90支撑馈送臂26。在这方面,第二引导平面73可以但是不必须延伸到驱动轴28的位置的就倒转方向106而言的上游侧。
如在图4和5中描绘,第二引导平面73在两(2)个第一引导平面72之间的位置中被布置在用于记录片材12的可输送范围中的宽度中央区域处。具体地,第二引导平面73被布置在用于相对刚性的记录片材12诸如比普通打印纸更刚性的明信片的可输送区域中。
取决于将由第二引导平面73引导的记录片材12的规格,可以确定第二引导平面73在宽度方向9上的尺寸。例如,当第二引导平面73的尺寸被设定为大于89mm,并且将被输送的记录片材12的宽度尺寸小于或者等于89mm时,在第二引导平面73上在倒转方向106上输送的记录片材12可以由第二引导平面73引导。另一方面,当所要输送的记录片材12的宽度尺寸大于89mm时,或者当所要输送的记录片材12的宽度尺寸大于第二引导平面73的宽度尺寸时,沿着第二引导平面73在倒转方向106上输送的记录片材12可以在该记录片材12的宽度端处由第一引导平面72引导。在这方面,记录片材12可以在宽度中央区域处与第二引导平面73分离以在第二引导平面73上方浮动。
[在记录片材12的两面上记录图像的行为]
将在下面描述当在由馈送盘20支撑的记录片材12的两面上形成图像时打印机11的行为。
首先,馈送辊25沿着正向方向旋转,并且在馈送盘20上的记录片材12被馈送到弯曲路径33。
同时,第二挡板97由于重力的作用通过其自身保持在第一位置处。因此,被输送到弯曲路径33的记录片材12的前端接触第二挡板97。在进一步与记录片材12接触的情况下,第二挡板97被记录片材12推动并且从第一位置枢转到第二位置。在这方面,处于第二位置中的第二挡板97的肋97A向就汇合点102而言的下游侧沿着弯曲路径33在主输送方向15上引导记录片材12。在记录片材12的尾端通过第二挡板97时,第二挡板97由于重力的作用通过其自身从第二位置枢转到第一位置。
当沿着弯曲路径33引导的记录片材12的前端到达输送辊对59时,记录片材12被输送辊对59在主输送方向15上向就记录单元24而言的下游输送。此后,在记录片材12由压盘42支撑时,在记录片材12的第一侧上形成了图像。
在第一面上形成有图像的记录片材12由排出辊对44沿着直线路径34在主输送方向12上输送并且接触第一挡板49的上表面51以推动第一挡板49。由此,第一挡板49克服螺旋弹簧86的推压力枢转以处于第二状态下。
处于第二状态下的第一挡板49被记录片材12推动以与第一上引导部件35分离。第一挡板49停留在与第一上引导部件35分离的位置处直至记录片材12的尾端通过第一挡板49。此后,在由沿着正向方向旋转的可反转辊67输送的记录片材12的尾端通过第一挡板49时,利用螺旋弹簧86的推压力将第一挡板49移动以枢转到第一状态。
如果可反转辊67继续沿着正向方向旋转,则可反转辊对45在主输送方向15上输送记录片材12以在排出托盘21中排出记录片材12。同时,如果可反转辊67的旋转被从正向旋转切换到反向旋转,则可反转辊对45在与主输送方向15相反的方向上输送记录片材12。在这方面,第一挡板49处于第一状态下以关闭主输送路径65;因此,记录片材12被沿着第一挡板49的下表面52引导到倒转路径71。因此,处于第一状态下的第一挡板49引导记录片材12,该记录片材12由沿着与主输送方向15方向相反的反向方向旋转的可反转辊对45输送。
在输送记录片材12的方向切换时,记录片材12的在后侧上的之前的尾端(即,后端)现在变成前端,并且记录片材12的在前侧上的之前的前端(即,前端)现在在倒转路径71中变成尾端。因此,在前端处于后侧上时,当记录片材12被输送通过倒转路径71并且再次进入主输送路径65时,记录片材12被上下倒转。
记录片材12因此通过沿着正向方向旋转的返回输送辊对30在倒转路径71中在倒转方向106上被输送到处于第一位置中的第二挡板97。返回输送辊22输送到达第二挡板97的记录片材12以使该记录片材12离开倒转路径71并且前进超过汇合点102以到达弯曲路径33。在这方面,处于第一位置中的第二挡板97的弯曲表面97B将由返回输送辊22在主输送方向15上输送的记录片材12引导到主输送路径65。
在于弯曲路径33中输送的记录片材12到达输送辊对59时,记录片材12由输送辊对59在主输送方向15上输送以到达在记录单元24下方的位置。当记录片材12到达在记录单元24下方的位置时,记录片材12的第二侧沿着竖直方向7面对记录单元24使得记录单元24可以在记录片材12的第二侧上记录图像。此后,在两面上形成有图像的记录片材12由排出辊对44和可反转辊对45输送,以在排出托盘21中排出。因此,记录片材12可以在倒转路径71和主输送路径65中倒转使得记录片材12可以在倒转方向106上被输送以被再次引导到主输送路径65。
[效果]
根据上述该实施例,第二引导平面73被形成在相对刚性的较小规格的记录片材12诸如明信片行进的位置中;因此,可能由较小规格的刚性片材在弯曲路径33处引起的对基部件90的反冲可以减小。此外,在包括第一引导平面72和第二引导平面73的引导平面内,第二引导平面73被选择性地凹进使得可以保持基部件90的刚度。换言之,可以保持基部件90的刚度,并且同时,对基部件90的反冲的冲击可以减小。
根据上述该实施例,在通过返回输送辊22输送记录片材12的尾端之后,可能导致记录片材12的反冲影响基部件90。因此,通过就倒转方向106而言在返回输送辊22的下游侧上但是不在返回输送辊22的上游侧上形成第二引导平面73,在可以减小对基部件90的反冲的冲击时,可以保持基部件90的刚度。
根据上述该实施例,第二引导平面73被形成在支撑点的就倒转方向106而言的下游侧上,在该支撑点处基部件90支撑馈送臂26。因此,在用于支撑馈送臂26的支撑点处可以保持基部件90的刚度。相应地,对基部件90的反冲的冲击可以减小,并且可以防止由馈送辊25输送的记录片材12的位置准度降低。
根据上述该实施例,馈送臂26和返回输送臂100由同一驱动轴28支撑。因此,MFD10的结构可以被简化并小型化。
根据上述该实施例,第二挡板97的弯曲表面97B被布置成与第二引导平面73连续对准。因此,沿着第二引导平面73引导的记录片材12可以被顺利地推送到主输送路径65。
根据上述该实施例,输送辊60由侧框架53支撑。因此,记录片材12可以被稳定地输送到记录单元24。相应地,在由树脂制成的基部件90可能趋向于降低图像记录质量时,利用由侧框架53支撑的输送辊60的布置,可以抑制图像记录质量降低。
根据上述该实施例,在导轨56、57支撑记录单元24时,输送辊60和导轨56、57由侧框架53支撑。因此,在输送辊60和记录单元24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被准确地保持。相应地,可以抑制可能由于由树脂制成的基部件90而趋向于降低的图像记录质量降低。
[变型实例]
虽然已经描述了实施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存在落入如在权利要求中阐述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图像记录设备的多个变型和置换。应该理解在权利要求中限定的主题不必被限制于上述具体的特征或者行为。而是,上述具体的特征和行为是作为实现权利要求的实例形式公开的。
例如,相对于第一引导平面72凹进的第二引导平面73的深度可以不必是恒定的而是可以沿着倒转方向106朝向下游更大(更深)并且朝向上游更小(更浅)。利用这种构造,可以在可以进而更有效地减小对基部件90的反冲的冲击时保持基部件90的刚度。
对于另一个实例,记录片材12可以不必被边缘引导件88引导以在预定基准位置处定中,而是可以例如被引导以在记录片材12的右边缘或者左边缘处与预定基准位置对准。在该布置中,第二引导平面73可以被布置在相对刚性的记录片材12行进的区域中。因此,例如,第二引导平面73可以被布置在用于记录片材12的可输送范围中的右侧或者左侧区域中。
例如,馈送辊25和返回输送辊22可以不必通过同一驱动轴28的旋转而旋转,而是可以通过不同驱动轴的旋转而旋转。
对于另一个实例,在倒转路径71中的记录片材12可以不必在多个肋96上被引导,所述多个肋96被形成基部件90的后部94的上侧上。例如,可以不在基部件90的后部94的上侧上形成肋96,而是记录片材12可以在倒转路径71中由后部94的上平坦表面引导。换言之,后部94的上表面可以包括替代第一引导平面72地形成的第一引导平面和替代肋96地形成以相对于第一引导平面向下凹进的第二引导平面。
对于另一个实例,第二引导平面73可以构造有多个肋。换言之,第二引导平面73可以是在所述多个肋的突出边缘上展开的虚拟平面。肋可以被布置成在宽度方向9上相互间隔开且沿着倒转方向106伸长。在这方面,肋的突出边缘可以处于与第一引导平面72相比的下部位置中。
对于另一个实例,来自馈送盘20的记录片材12可以不必在弯曲路径33中由多个肋97A引导,所述多个肋97A被形成在第二挡板97的弯曲外侧上的外端面上。例如,可以不在第二挡板97的弯曲外侧上的外端面上形成肋97A,而是记录片材12可以由第二挡板97的弯曲的平坦外端面引导。换言之,第二挡板97的弯曲的外端面可以沿着弯曲路径33引导记录片材12。
对于另一个实例,在第二挡板97的弯曲的内侧上形成的弯曲表面97B的数量可以不必是(3)个,而是可以更多或更少。对于另一个实例,可能与在第二挡板97的弯曲外侧上的外端面上形成的肋97A类似的多个肋可以被形成在第二挡板97的弯曲的内侧上的内端面上。
对于另一个实例,当没有来自打印机11中的任何零件或者构件的力施加到第二挡板97时,第二挡板97可以不必由于重力的作用而通过其自身保持在第一位置处,而是第二挡板97可以通过被施加到第二挡板97的力保持在第一位置处。例如,第二挡板97可以通过来自推压部件诸如螺旋弹簧的推压力被推压到第一位置。
对于另一个实例,倒转路径71可以不必通过弯曲路径33与主输送路径65汇合以向输送辊对59输送已经通过倒转路径71在倒转方向106上输送的记录片材12,只要倒转路径71通过可以独立于弯曲路径33形成的弯曲路径将记录片材12引导到输送辊60即可。
例如,如在图9中描绘,倒转路径71可以包括弯曲路径74,该弯曲路径74独立于弯曲路径33地形成以将记录片材12引导到输送辊对59。弯曲路径74可以被布置在相对于弯曲路径33的前方位置中并且可以在输送辊对59的就主输送方向15而言的上游侧上的位置处与主输送路径65汇合。用于限定弯曲路径74的曲率外侧和弯曲路径33的曲率内侧的形式的引导部件48可以被布置在弯曲路径74和弯曲路径33之间的位置中。弯曲路径74的形式可以由引导部件48和内部引导部件46限定。同时,弯曲路径33的形式可以由引导部件48和外部引导部件47限定。
在图9中描绘的这种构造中,弯曲路径74的曲率半径小于弯曲路径33的曲率半径。在这方面,第二首端面73可以减小从记录片材12对基部件90的反冲的冲击。
对于另一个实例,倒转路径71可以不必具有上述或者在图2中示意的构造,只要记录片材12的面对记录单元24的面是可反转的即可。
例如,分支点101可以不必处于记录单元24的就主输送方向15而言的下游侧上,或者汇合点102可以不必处于记录单元24的就主输送方向15而言的上游侧上。
对于另一个实例,倒转路径可以具有如在图10中描绘的构造。在图10中,分支点101和汇合点102这两者均可以在主输送路径65中处于记录单元24的就主输送方向15而言的上游侧上。同时,汇合点102可以在主输送路径65中被布置在分支点101的就主输送方向15而言的上游侧上。此外,第一挡板49可以在分支点101处由引导部件43以可枢转方式支撑。第一辊对81可以在主输送路径65中被布置在第一挡板49和记录单元24之间的位置中,并且第二辊对82可以在主输送路径65中被布置在第一挡板49的就主输送方向15而言的上游侧上。进而,第三辊对83可以被布置在倒转路径71中。第二辊对82可以包括中间辊84和第一从动辊85。第三辊对82可以包括与第二辊对82共用的中间辊84和第二从动辊87。
根据图10中的实例,弯曲路径33的形式可以由外部引导部件18和内部引导部件19限定。倒转路径71的形式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上引导部件110和基部件90的后部94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包括:
托盘,所述托盘被构造为支撑片材;
底盘,所述底盘限定第一输送路径和第二输送路径,在所述第一输送路径中,在第一输送方向上输送被支撑在所述托盘上的所述片材,在所述第二输送路径中,在被倒转的第二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片材,并且引导所述片材再次进入所述第一输送路径;
基部件,所述基部件由树脂一体形成,并且所述基部件包括引导部,所述引导部限定所述第二输送路径的一部分的形式;
记录单元,所述记录单元被构造为在所述第一输送路径中输送的所述片材上记录图像;和
输送辊,所述输送辊被设置在所述记录单元的就所述第一输送方向而言的上游上,并且所述输送辊被构造为在所述第一输送路径中在所述第一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片材,
其中所述第二输送路径被构造为将所述片材从所述记录单元的就所述第一输送方向而言的上游上的位置通过弯曲路径引导到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并且
其中所述引导部包括:
第一引导平面,在与第一引导部件相同的一侧上,所述第一引导平面限定在所述弯曲路径的就所述第二输送方向而言的上游上的所述第二输送路径的一部分的形式,所述第一引导部件限定所述弯曲路径的外侧的形式;和
第二引导平面,所述第二引导平面被布置成沿着与所述第二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邻接所述第一引导平面,所述第二引导平面被形成为相对于所述第一引导平面凹进以更远离第二引导部件,所述第二引导部件隔着所述第二输送路径与所述引导部面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进一步包括:
驱动轴,所述基部件支撑所述驱动轴;和
返回输送辊,通过所述驱动轴的旋转,所述返回输送辊被构造为在所述第二输送方向上输送在所述引导部上被引导的所述片材,
其中所述第二引导平面被布置在所述返回输送辊的就所述第二输送方向而言的下游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进一步包括:
馈送辊,所述馈送辊被构造为将被支撑在所述托盘上的所述片材馈送到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和
馈送臂,在所述馈送臂的在就馈送所述片材的方向而言的上游上的一端上,所述驱动轴以可枢转方式支撑所述馈送臂,在所述馈送臂的在就馈送所述片材的所述方向而言的下游上的另一端上,所述馈送臂以可旋转方式支撑所述馈送辊,
其中所述第二引导平面被布置在支撑位置的就所述第二输送方向而言的下游上,在所述支撑位置中,所述基部件支撑所述馈送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驱动轴以可枢转方式支撑所述馈送臂;
其中所述馈送辊能够通过所述驱动轴的旋转而旋转;并且
其中所述图像记录设备进一步包括返回输送臂,在所述返回输送臂的在就所述第二输送方向而言的上游上的一端上,所述驱动轴以可枢转方式支撑所述返回输送臂,在所述返回输送臂的在就所述第二输送方向而言的下游上的另一端上,所述返回输送臂以可旋转方式支撑所述返回输送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进一步包括:
挡板,所述基部件支撑所述挡板,并且所述挡板被构造为能够在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和所述第二输送路径之间的汇合点处移动,所述挡板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枢转,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所述挡板将所述返回输送辊输送的所述片材引导到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所述挡板将所述馈送辊馈送的所述片材引导到所述第一输送路径,
其中所述挡板包括第三引导平面,当所述挡板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时,所述第三引导平面被构造为朝向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引导由所述返回输送辊输送的所述片材,当所述挡板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时,所述第三引导平面被布置成与所述第二引导平面连续对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在所述输送辊的就所述第一输送方向而言的上游上,在包括所述汇合点的部分处,所述弯曲路径形成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并且
其中当所述挡板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时,所述挡板被构造为接触所述第一引导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第二引导平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引导平面的凹进量朝向沿着所述第二输送方向的下游较大,且朝向沿着所述第二输送方向的上游较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托盘被构造为支撑是不同规格片材中的一种片材的所述片材;
其中所述图像记录设备包括边缘引导件,所述边缘引导件被布置成能够在所述托盘上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滑动,并且通过将将被支撑在所述托盘上的所述片材的宽度端放置在正确位置处,所述边缘引导件被构造为将所述片材的宽度中央对准在预定位置处;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引导平面被布置在用于所述不同规格片材的可输送范围中的宽度中央区域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进一步包括:
由金属制成的一对侧框架,所述一对侧框架每个均在所述第一输送路径的就与所述第一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而言的每侧上由所述基部件支撑,
其中所述一对侧框架支撑所述输送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进一步包括:
由金属制成的导轨,所述一对侧框架支撑所述导轨,并且所述导轨被布置成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延伸,
其中所述记录单元包括滑架和记录头,所述导轨支撑所述滑架,并且所述滑架被构造为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移动,所述记录头被安装在所述滑架上,并且所述记录头被构造为在所述片材处排出墨。
CN201510622747.5A 2014-09-25 2015-09-25 图像记录设备 Active CN1054596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94544 2014-09-25
JP2014194544A JP6446947B2 (ja) 2014-09-25 2014-09-25 画像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59640A true CN105459640A (zh) 2016-04-06
CN105459640B CN105459640B (zh) 2019-06-28

Family

ID=55583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22747.5A Active CN105459640B (zh) 2014-09-25 2015-09-25 图像记录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517646B2 (zh)
JP (1) JP6446947B2 (zh)
CN (1) CN1054596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00355B2 (ja) * 2019-10-31 2023-12-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搬送装置、記録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95325A (ja) * 1994-09-28 1996-04-1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6357848B1 (en) * 1999-12-22 2002-03-19 Hewlett-Packard Compan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edge margin tolerances in a printing device with one or more supplies of print media
CN102107560A (zh) * 2009-12-29 2011-06-2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记录装置
CN102189833A (zh) * 2010-01-29 2011-09-2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记录设备
JP2012071565A (ja) * 2010-09-30 2012-04-12 Brother Industries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3373086A (zh) * 2012-04-23 2013-10-3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记录设备
CN103373087A (zh) * 2012-04-24 2013-10-3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记录设备
CN203818752U (zh) * 2013-02-18 2014-09-1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设备
US20140253656A1 (en) * 2011-11-28 2014-09-1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63218B2 (ja) 1991-11-20 1998-06-11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64083B2 (ja) * 2010-09-30 2015-02-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5504291B2 (ja) * 2012-01-13 2014-05-28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媒体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30544B2 (ja) * 2013-08-26 2014-11-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95325A (ja) * 1994-09-28 1996-04-1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6357848B1 (en) * 1999-12-22 2002-03-19 Hewlett-Packard Compan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edge margin tolerances in a printing device with one or more supplies of print media
CN102107560A (zh) * 2009-12-29 2011-06-2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记录装置
CN102189833A (zh) * 2010-01-29 2011-09-2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记录设备
JP2012071565A (ja) * 2010-09-30 2012-04-12 Brother Industries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40253656A1 (en) * 2011-11-28 2014-09-1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3373086A (zh) * 2012-04-23 2013-10-3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记录设备
CN103373087A (zh) * 2012-04-24 2013-10-3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记录设备
CN203818752U (zh) * 2013-02-18 2014-09-1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46947B2 (ja) 2019-01-09
US20160089901A1 (en) 2016-03-31
JP2016064890A (ja) 2016-04-28
CN105459640B (zh) 2019-06-28
US9517646B2 (en) 2016-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16404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US8503923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594257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205097721U (zh) 图像记录设备
US9290021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9083951A (ja) 給紙カセット
JP5962561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10913292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5459640A (zh) 图像记录设备
JP6322902B2 (ja) 給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2020164290A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
JP2021130286A (ja) 印刷装置
JP6123659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6907644B2 (ja) 搬送装置
JP5910030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5751075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7400278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7371404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19112207A (ja) 印刷装置
JP6801765B2 (ja) 給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6119539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650641B2 (ja) 給紙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記録装置
JP696552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376016B2 (ja) 給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5617967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