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48853B - 一种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48853B
CN105448853B CN201410386757.9A CN201410386757A CN105448853B CN 105448853 B CN105448853 B CN 105448853B CN 201410386757 A CN201410386757 A CN 201410386757A CN 105448853 B CN105448853 B CN 1054488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io
chip
injection
dielectric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8675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48853A (zh
Inventor
崔金洪
何凡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enchao Technology Invest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versity Founder Group Co Ltd
Shenzhen Founder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versity Founder Group Co Ltd, Shenzhen Founder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versity Founder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8675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488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488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488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488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488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rmation Of Insulating Films (AREA)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芯片及其制作方法,通过对第一SiO2层进行抛光,使第一SiO2层相对传统的紧贴顶层金属的SiO2层更加平整致密;在抛光后的第一SiO2层中注入高能量离子生成介质层,注入的高能量离子使生成的介质层更加致密、使紧贴顶层金属部分的第一SiO2层产生的局部应力减小,同时注入的高能量离子固定了介质层中的可动离子电荷减小了介质层与抛光后的第一SiO2层的界面态;在介质层表面生长第二SiO2层,在第二SiO2层表面生成SiN层以及在SiN层表面生成聚合物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统钝化层膜层产生较高的机械应力以及紧贴顶层金属处产生较大的局部应力而影响器件可靠性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集成电路的制造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混入一些可动离子电荷,可动离子电荷是广泛存在于芯片中的一种杂质污染,其主要成分为碱金属离子,如Na离子和K离子等,这种可动离子在电场、机械应力、温度的作用下会在氧化层中自由移动,最终引发器件参数漂移,如MOS器件的阈值电压,高压器件的击穿电压等。
在半导体的制作过程中,在半导体衬底上形成器件层以及金属导线后,为了防止该金属导线被外界环境中的水汽、可动离子电荷等的污染和损伤,通常在金属导线形成后会在半导体器件表面形成一层钝化层,如氮化硅层或二氧化硅层。氮化硅层的硬度较大,产生的应力也较大,但它阻绝外界水汽和杂质污染的效果最好,而二氧化硅层的硬度较小,产生的应力也相对较小,为了防止氮化硅层产生的应力对金属导线带来的损伤,通常会在金属导线和最外层钝化层(氮化硅层)中间的生长一层应力较小的缓冲层,如二氧化硅层。
由于顶层金属线的存在,在钝化膜层制作时钝化膜层会紧贴着顶层金属生长,因顶层金属具有高低起伏的台阶形貌,紧贴着顶层金属的钝化膜层在不同台阶附近产生的局部应力很大。采用传统的钝化膜层结构,对于顶层金属较厚的芯片顶层金属越厚,钝化膜层带来的机械应力也越大,对于工作温度较高的芯片,在芯片发热时钝化膜层和金属线的涨缩系数的不同将产生更大的机械应力。高机械应力将诱发可动离子电荷聚集,产生不希望有的界面态,影响器件的参数和可靠性,更严重的时候甚至直接导致钝化膜层的开裂。
综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着顶层金属较厚或工作温度较高的芯片的传统钝化膜层结构,因产生较高的机械应力以及紧贴顶层金属处产生较大的局部应力而导致的可动离子电荷聚集形成不希望的界面态进而影响器件的参数和可靠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芯片及其制作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统钝化层膜层产生较高的机械应力以及紧贴顶层金属处产生较大的局部应力而导致的可动离子电荷聚集形成不希望的界面态进而影响器件的参数和可靠性的问题。
本发明方法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半导体衬底上完成器件层的制作并在所述器件层表面完成顶层金属的制作后,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生成第一SiO2层;
将所述第一SiO2层进行化学抛光;
在抛光后的第一SiO2层中注入高能量离子生成介质层;
在所述介质层的表面生成第二SiO2层;
在所述第二SiO2层表面生成SiN层;
在所述SiN层表面生成聚合物层。
进一步地,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生成的第一SiO2层的厚度为1000-1500nm;所述抛光后的第一SiO2层的厚度为500-1000nm。
进一步地,所述在抛光后的第一SiO2层中注入高能量离子生成介质层时,注入的高能量离子包括Ar、As、P、O离子,注入的能量是80-300KeV。
进一步地,所述介质层的厚度为200-600nm。
进一步地,采用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或常压化学气相沉积APCVD的方法制作所述第一SiO2层、所述第二SiO2层、所述SiN层,采用热解法制作所述聚合物层。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包括:
在半导体衬底上完成器件层的制作并在所述器件层表面完成顶层金属的制作后,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生成的第一SiO2层;
在进行化学抛光后的第一SiO2层中注入高能量离子后生成的介质层;
在所述介质层的表面生成的第二SiO2层;
在所述第二SiO2层表面生成的SiN层;
以及在所述SiN层表面生成的聚合物层。
进一步地,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生成的第一SiO2层的厚度为1000-1500nm;所述抛光后的第一SiO2层的厚度为500-1000nm。
进一步地,所述在抛光后的第一SiO2层中注入高能量离子生成介质层时,注入的高能量离子包括Ar、As、P、O离子,注入的能量是80-300KeV。
进一步地,所述介质层的厚度为200-600n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SiO2层、所述第二SiO2层、所述SiN层的的制作方法为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或常压化学气相沉积APCVD。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及其制作方法,通过对第一SiO2层进行抛光,使第一SiO2层相对传统的紧贴顶层金属的SiO2层更加平整致密;在抛光后的第一SiO2层中注入高能量离子生成介质层,注入的高能量离子使生成的介质层更加致密、使紧贴顶层金属部分的第一SiO2层产生的局部应力减小,同时注入的高能量离子固定了介质层中的可动离子电荷减小了介质层与抛光后的第一SiO2层的界面态;在介质层表面生长第二SiO2层,与传统钝化膜层中位于第一SiO2层和SiN层之间的第二SiO2层相比,因介质层平整致密而使第二SiO2层与介质层之间的机械应力较小;在第二SiO2层表面生成SiN层以及在SiN层表面生成聚合物层,与传统钝化膜层的最外层SiN层相比,聚合物层具有的热稳定性和良好的介电性能,作为保护层,可以更好的减少外界对内部钝化层结构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的制作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作顶层金属后的芯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成第一SiO2层后的芯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SiO2层抛光后的芯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注入离子生成介质层后的芯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生成第二SiO2层后的芯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生成SiN层后的芯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生成聚合物层后的芯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以及有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在半导体衬底上完成器件层的制作并在器件层表面完成顶层金属的制作后,在半导体衬底上生成第一SiO2层;
步骤102,将第一SiO2层进行化学抛光;
步骤103,在抛光后的第一SiO2层中注入高能量离子生成介质层;
步骤104,在介质层的表面生成第二SiO2层;
步骤105,在第二SiO2层表面生成SiN层;
步骤106,在SiN层表面生成聚合物层。
实施例中的半导体衬底为单晶、多晶或非晶结构的硅或硅锗(SiGe),也可以是绝缘体上的硅,如SOI(Silicon-On-Insulator,绝缘衬底上的硅)。
步骤101中,在半导体衬底上完成器件层的制作并在所述器件层表面完成顶层金属的制作后,对顶层金属进行刻蚀和去除光刻胶后,生成的芯片的剖面图如图2所示,此时芯片包括半导体衬底1,器件层2,顶层金属3。
然后在如图2所示的芯片的半导体衬底上生成第一SiO2层,本实施例中采用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或常压化学气相沉积APCVD的方法制作所述第一SiO2层。以PECVD为例,将如图2所示的芯片放入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淀积设备中,然后在温度为480℃、压力为7torr、功率为300W的条件下生成第一SiO2层,生成第一SiO2层后的芯片的剖面图如图3所示。较佳地,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生成的第一SiO2层的厚度为1000-1500nm。制作的第一SiO2层为TEOS(正硅酸乙脂二氧化硅)、USG(无掺杂硅玻璃)、PSG(磷硅玻璃,磷含量2%-6%)、SRO(富硅氧化物)等,其中,第一SiO2层中的二氧化硅是由硅烷SiH4与氧气O2反应生成的。
步骤102中,采用CMP化学机械抛光的方法将所述第一SiO2层进行化学抛光,抛光后的芯片的剖面图如图4所示,较佳地,抛光后的第一SiO2层4的厚度为500-1000nm。
通过对第一SiO2层进行抛光,将如图3所示的表面凹凸不平的第一SiO2层抛光掉,使抛光后的第一SiO2层4相对传统的紧贴顶层金属的SiO2层更加平整致密,也有利于后续步骤中高能离子的注入。
步骤103中,所述在抛光后的第一SiO2层4中注入高能量离子后的部分第一SiO2层为介质层,也称作SiO2介质层。较佳地,注入的高能量离子包括Ar、As、P、O离子,注入的能量是80-300KeV。如图5所示的芯片的剖面图中,在抛光后的第一SiO2层4中注入高能量离子的部分第一SiO2层为介质层5,较佳地,注入离子后生成的所述介质层5的厚度为200-600nm。
可动离子电荷是广泛存在于芯片中的一种杂质污染,其主要成分为碱金属离子,如Na离子和K离子等,这种可动离子在电场、机械应力、温度的作用下会在氧化层中自由移动,最终引发器件参数漂移,如MOS器件的阈值电压,高压器件的击穿电压等。
在第一SiO2层中注入高能量离子生成介质层5时,注入的高能量离子使生成的SiO2介质层更加致密、使紧贴顶层金属的第一SiO2层的局部应力减小,同时注入的高能量离子固定了SiO2介质层中的可动离子电荷(如Na+、K+),减小了SiO2介质层5与抛光后的第一SiO2层4之间的界面态。
步骤104中,采用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或常压化学气相沉积APCVD的方法在所述介质层5的表面生成第二SiO2层,如图6所示的芯片的剖面图中生成的所述第二SiO2层6的厚度为100-500nm。制作的第二SiO2层为TEOS(正硅酸乙脂二氧化硅)、USG(无掺杂硅玻璃)、PSG(磷硅玻璃,磷含量2%-6%)、SRO(富硅氧化物)等,其中,第二SiO2层6中的二氧化硅是由硅烷SiH4与氧气O2反应生成的。
与传统钝化膜层中位于第一SiO2层和SiN层之间的第二SiO2层相比,步骤104中的第二SiO2层6是在介质层5表面生成的,因介质层5注入了高能量离子而呈现平整致密的特点,使生成的第二SiO2层6与介质层5之间的机械应力较小。
步骤105中,采用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或常压化学气相沉积APCVD的方法在所述第二SiO2层表面生成SiN层,如图7所示的芯片的剖面图中,生成的所述SiN层7的厚度为100-1000nm。
在所述第二SiO2层表面生成的SIN层7,相对传统的钝化层结构更为平滑其折射率在1.8-2.2之间,产生的机械应力更小,产生的应力在-1000Mpa到-10Mpa之间,且不会施加或传递到底部的器件层2,不会影响到器件的参数,更不会发生开裂,从而可以显著改善器件的可靠性。
步骤106中,采用热解法在所述SiN层7表面生成所述聚合物层,如图8所示的芯片的剖面图中,聚合物层8的厚度为100-1000nm。
实施中,聚合物层8由聚酰亚胺构成,聚酰亚胺的热分解温度达600℃,是聚合物中热稳定性最高的材料之一。聚酰亚胺可耐极低温,在-269℃的液态氦中不会脆裂。聚酰亚胺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其热膨胀系数在2×10-5~3×10-5℃。聚酰亚胺具有很高的耐辐照性能,聚酰亚胺薄膜在5×109rad快电子辐照后强度保持率为90%。聚酰亚胺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介电常数为3.4左右,用作介电层进行层间绝缘,作为缓冲层可以减少应力、提高成品率。因此,聚酰亚胺作为芯片的外部保护层可以减少环境对芯片的影响,还可以对a-粒子起屏蔽作用,减少或消除器件的软误差。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作芯片的方法中,通过对第一SiO2层进行抛光,使第一SiO2层相对传统的紧贴顶层金属3的SiO2层更加平整致密;在抛光后的第一SiO2层4中注入高能量离子生成介质层5,注入的高能量离子使生成的介质层5更加致密、使紧贴顶层金属部分第一SiO2层的局部应力减小,同时注入的高能量离子固定了介质层5中的可动离子电荷减小了介质层与抛光后的第一SiO2层4的界面态;在介质层5表面生长第二SiO2层6,与传统钝化膜层中位于第一SiO2层和SiN层之间的第二SiO2层相比,因介质层5平整致密而使第二SiO2层6与介质层5之间的机械应力较小;在第二SiO2层6表面生成SiN层7以及在SiN层7表面生成聚合物层8,与传统钝化膜层的最外层SiN层相比,聚合物层8具有的热稳定性和良好的介电性能,作为保护层,可以更好的减少外界对芯片的影响。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作芯片的方法的适用性极广,可适用于几乎所有的半导体制造工艺中。
针对上述方法流程,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这些芯片的具体内容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9所示的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
在半导体衬底1上完成器件层2的制作并在所述器件层2表面完成顶层金属3的制作后,在所述半导体衬底1上生成的第一SiO2层;
在进行化学抛光后的第一SiO2层4中注入高能量离子后生成的介质层5;
在所述介质层的表面生成的第二SiO2层6;
在所述第二SiO2层表面生成的SiN层7;
以及在所述SiN层表面生成的聚合物层8。
较佳地,在所述半导体衬底1上生成的第一SiO2层的厚度为1000-1500nm;所述抛光后的第一SiO2层4的厚度为500-1000nm。
较佳地,所述在抛光后的第一SiO2层4中注入高能量离子生成介质层5时,注入的高能量离子包括Ar、As、P、O离子,注入的能量是80-300KeV。
较佳地,所述介质层5的厚度为200-600nm。
较佳地,所述第一SiO2层4、所述第二SiO2层6、所述SiN层7的的制作方法为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或常压化学气相沉积APCVD。
较佳地,生成的所述第二SiO2层6的厚度为100-500nm,生成的所述SiN层7的厚度为100-1000nm,生成的所述聚合物层8的厚度为100-1000nm。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芯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半导体衬底上完成器件层的制备并在所述器件层表面完成顶层金属的制作后,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生成第一SiO2层,所述第一SiO2层覆盖所述顶层金属且所述第一SiO2层的上表面未形成台阶结构;
将所述第一SiO2层进行化学抛光;
在抛光后的第一SiO2层中注入高能量离子生成介质层,注入的能量是80-300KeV;
在所述介质层的表面生成第二SiO2层;
在所述第二SiO2层表面生成SiN层;
在所述SiN层表面生成聚合物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生成的第一SiO2层的厚度为1000-1500nm;所述抛光后的第一SiO2层的厚度为500-1000n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抛光后的第一SiO2层中注入高能量离子生成介质层时,注入的高能量离子包括Ar、As、P、O离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层的厚度为200-600n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或常压化学气相沉积APCVD的方法制备所述第一SiO2层、所述第二SiO2层、所述SiN层,采用热解法制备所述聚合物层。
6.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半导体衬底上完成器件层的制备并在所述器件层表面完成顶层金属的制作后,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生成的第一SiO2层,其中,所述第一SiO2层覆盖所述顶层金属且所述第一SiO2层的上表面未形成台阶结构;
在进行化学抛光后的第一SiO2层中注入高能量离子后生成的介质层,注入的能量是80-300KeV;
在所述介质层的表面生成的第二SiO2层;
在所述第二SiO2层表面生成的SiN层;
以及在所述SiN层表面生成的聚合物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芯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生成的第一SiO2层的厚度为1000-1500nm;所述抛光后的第一SiO2层的厚度为500-1000nm。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抛光后的第一SiO2层中注入高能量离子生成介质层时,注入的高能量离子包括Ar、As、P、O离子,注入的能量是80-300KeV。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层的厚度为200-600nm。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SiO2层、所述第二SiO2层、所述SiN层的制备方法为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或常压化学气相沉积APCVD。
CN201410386757.9A 2014-08-07 2014-08-07 一种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Active CN1054488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86757.9A CN105448853B (zh) 2014-08-07 2014-08-07 一种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86757.9A CN105448853B (zh) 2014-08-07 2014-08-07 一种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48853A CN105448853A (zh) 2016-03-30
CN105448853B true CN105448853B (zh) 2018-09-25

Family

ID=55558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86757.9A Active CN105448853B (zh) 2014-08-07 2014-08-07 一种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48853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7975A (zh) * 2009-12-03 2011-06-08 无锡华润上华半导体有限公司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2818516A (zh) * 2012-08-30 2012-12-12 无锡永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耐高温硅应变计传感器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CN103187356A (zh) * 2011-12-28 2013-07-03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芯片以及金属间介质层的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81606B2 (en) * 2003-03-18 2005-04-19 Micron Technology, Inc. Method for forming a protective layer for use in packaging a semiconductor di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7975A (zh) * 2009-12-03 2011-06-08 无锡华润上华半导体有限公司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3187356A (zh) * 2011-12-28 2013-07-03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芯片以及金属间介质层的制作方法
CN102818516A (zh) * 2012-08-30 2012-12-12 无锡永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耐高温硅应变计传感器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48853A (zh) 2016-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455944B (en) Forming method of interlayer insulating film
TWI234200B (en) A method for low temperatur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of low-k films using selected cyclosiloxane and ozone gases for semiconductor applications
CN101872739B (zh) 沟槽的填充方法
TW200929436A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5140143A (zh) 一种晶圆键合工艺
CN105336712A (zh) 一种半导体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CN105633040B (zh) 一种基于pn结的硅通孔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09545695A (zh) 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1976658B (zh) 钝化层及其制造方法
CN104979226A (zh) 一种铜的混合键合方法
CN101473426A (zh) 用于从下向上填充间隙的介电材料沉积与回蚀方法
CN105448853B (zh) 一种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CN1139819A (zh) 一种电介质,其制造方法,和半导体器件
TW479286B (en) Method for forming an interlayer insulating film
CN100546031C (zh) 集成电路芯片的钝化层及其制造方法
CN102683272B (zh) 一种用于45纳米及以下技术节点的金属前介质集成工艺
CN111540677A (zh) 一种三层阶梯状沟槽晶体管的制造工艺
CN105206536B (zh) 一种增强键合强度的晶圆键合方法及结构
CN105514021A (zh) 一种形成harp层间介质层的方法
CN102881631B (zh) 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
CN104752400A (zh) 互连介质层、其制作方法及包括其的半导体器件
CN102891101B (zh) 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
CN103839871B (zh) 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
CN107634008A (zh) 一种高压功率器件的终端结构的制作方法
JP6728252B2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19

Address after: 518116 founder Microelectronics Industrial Park, No. 5, Baolong seventh Road, Baolong Industrial City,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FOUNDER MICRO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871,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Cheng Fu Road 298, founder building, 5 floor

Patentee before: PEKING UNIVERSITY FOUNDER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FOUNDER MICROELECTRONIC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04

Address after: Unit 3801, Building 2, Building A, Shenzhen Bay Innovation Technology Center, No. 3156 Keyuan South Road, Gaoxin District,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Shenchao Technology Invest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16 founder Microelectronics Industrial Park, No. 5, Baolong seventh Road, Baolong Industrial City,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FOUNDER MICROELECTRONIC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