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46514A - 触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46514A
CN105446514A CN201410414898.7A CN201410414898A CN105446514A CN 105446514 A CN105446514 A CN 105446514A CN 201410414898 A CN201410414898 A CN 201410414898A CN 105446514 A CN105446514 A CN 1054465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ose
insulation assembly
substrate
signal conductor
signal conducto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1489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德发
谢燕俊
江耀诚
严建斌
赖艳萍
何宽鑫
鄢仁源
王文光
杨俊评
魏财魁
白晓锌
叶财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PK Touch Solutions Xiamen Inc
Original Assignee
TPK Touch Solutions Xiame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PK Touch Solutions Xiamen Inc filed Critical TPK Touch Solutions Xiamen Inc
Priority to CN20141041489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46514A/zh
Priority to TW103146614A priority patent/TWI562036B/zh
Priority to TW103223461U priority patent/TWM502202U/zh
Priority to US14/831,877 priority patent/US20160054836A1/en
Publication of CN1054465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465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触控领域,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主要包含基板、感应电极结构、第一连接组件及引线结构。感应电极结构设于基板上,用以定义可视区,包含复数个彼此绝缘且交错排列的第一感测串行及第二感测串行。引线结构设于非可视区内,用以电性连接感应电极结构及位于非可视区内的第一连接组件。引线结构包含复数条第一信号导线、第二信号导线及绝缘组件,其中位于第二感测串行同侧的部分第一信号导线设置于基板与绝缘组件之间,其他部份的第一信号线对应设置于绝缘组件上。本发明提供的触控面板利用将引线结构分设于上下两层,减少引线结构的宽度,达到窄边框的效果。

Description

触控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关于一种触控面板,特别系关于一种将信号导线上下堆栈以达到窄边框效果的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根据现今消费者购买电子产品的消费趋势,消费者的喜爱开始偏向具有大触控面板且机壳轻薄的产品。但触控面板越大,内部感应电极就越多,连接感应电极以传递讯号的信号导线也越多。为了同时达到轻薄机壳的目标,窄边框(缩小非可视区)的设计就显得格外重要。
可视区习知实现窄边框的作法,系减少围绕在感应电极外周围的信号导线宽度、信号导线数量,或缩小信号导线之间的距离以达到目的。然而减少信号导线宽度或信号导线之间的距离,却造成电路容易开路或短路的问题,减少信号导线数量亦可能降低触控面板的质量。
因此,可视区实有必要发展另一种信号导线结构,以减少信号导线所占据的宽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种触控面板,将围绕于感应电极结构外周围的引线结构分设于上下双层,减少引线结构的宽度,以达到窄边框的效果。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触控面板,主要包含基板、感应电极结构、第一连接组件及引线结构,其中基板界定可视区及对应的非可视区。可视区以感应电极结构设置于基板上来定义。感应电极结构包含复数个第一感测串行与复数个第二感测串行,且第一感测串行与复数个第二感测串行彼此绝缘且交错排列。第一连接组件亦同样设于基板上,并位于第二感测串行一端的非可视区内。而引线结构设置于基板上,包含复数条第一信号导线、复数条第二信号导线及绝缘组件。
第一信号导线用以电性连接第一感测串行及第一连接组件,而第二信号导线设置于感应电极结构与第一连接组件之间,用以电性连接第二感测串行与第一连接组件。
位于第二感测串行同侧的第一信号导线部份设置于基板与绝缘组件之间,其他部份的第一信号线对应设置于绝缘组件上。
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一感测串行连接一条第一信号导线,且第一信号导线设于该些第二感测串行的同一侧。
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一感测串行连接一条第一信号导线,且第一信号导线分设于该些第二感测串行的不同侧。
于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一感测串行连接一条第一信号导线,且第一信号导线设于该些第二感测串行的同一侧。引线结构更包含复数条第三信号导线,用以连接第二感测串行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组件。第三信号导线设置于第二感测串行的同一侧,其中位于第二感测串行同侧的部份第一信号导线及部份第三信号导线设置于基板与绝缘组件之间,其他部份的第一信号线及其他部份的第三信号导线对应设置于该绝缘组件上。
于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一感测串行连接一条第一信号导线,且第一信号导线设于该些第二感测串行的不同侧。引线结构更包含复数条第三信号导线,用以连接第二感测串行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组件。第三信号导线设置于第二感测串行的同一侧,其中位于第二感测串行同侧的部份第一信号导线及部份第三信号导线设置于基板与绝缘组件之间,其他部份的第一信号线及其他部份的第三信号导线对应设置于该绝缘组件上。
于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一感测串行连接一条第一信号导线,且第一信号导线设于该些第二感测串行的同一侧。引线结构更包含复数条第三信号导线,用以连接第二感测串行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组件。第三信号导线设置于第二感测串行的不同侧,其中位于第二感测串行同侧的部份第一信号导线及部份第三信号导线设置于基板与绝缘组件之间,其他部份的第一信号线及其他部份的第三信号导线对应设置于该绝缘组件上。
于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一感测串行连接一条第一信号导线,且第一信号导线设于该些第二感测串行的不同侧。引线结构更包含复数条第三信号导线,用以连接第二感测串行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组件。第三信号导线设置于第二感测串行的不同侧,其中位于第二感测串行同侧的部份第一信号导线及部份第三信号导线设置于基板与绝缘组件之间,其他部份的第一信号线及其他部份的第三信号导线对应设置于该绝缘组件上。
于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一感测串行的两端分别连接一条第一信号导线,且连接在第一感测串行同端的第一信号导线设于第二感测串行的同一侧。
于本发明第八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一感测串行的两端分别连接一条第一信号导线,且两端连接的第一信号导线所用的材料不同。此外,连接在第一感测串行同端的第一信号导线设于第二感测串行的同一侧。
于本发明第九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一感测串行的两端分别连接一条第一信号导线,且连接在第一感测串行同端的第一信号导线设于第二感测串行的同一侧。引线结构更包含复数条第三信号导线,用以连接第二感测串行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组件。第三信号导线设置于第二感测串行的同一侧,其中位于第二感测串行同侧的部份第一信号导线及部份第三信号导线设置于该基板与该绝缘组件之间,其他部份的第一信号线及其他部份的第三信号导线对应设置于绝缘组件上。
于本发明第十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一感测串行的两端分别连接一条第一信号导线,且连接在第一感测串行同端的第一信号导线设于第二感测串行的同一侧。引线结构更包含复数条第三信号导线,用以连接第二感测串行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组件。第三信号导线设置于第二感测串行的不同侧,其中位于第二感测串行同侧的部份第一信号导线及部份第三信号导线设置于该基板与该绝缘组件之间,其他部份的第一信号线及其他部份的第三信号导线对应设置于绝缘组件上。
于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中,触控面板更包含第二连接组件及第四信号导线。第二连接组件设置于基板上,对应第一连接组件,位于第二感测串行另一端的非可视区内。第四信号导线设置于感应电极结构与第二连接组件之间,分别电性连接第二感测串行与第二连接组件。而部分第一信号导线连接至第一连接组件,其他部份的第一信号导线连接至第二连接组件。
根据前述的十一个实施例,其中位于基板和绝缘组件之间的第一信号导线与位于绝缘组件上的第一信号导线,亦有可以变化的实施方式。
其中一种变化实施方式为,位于基板和绝缘组件之间的第一信号导线与位于绝缘组件上的第一信号导线于垂直于基板方向上的投影重叠。
另一种变化实施方式为,位于基板和绝缘组件之间的第一信号导线与位于绝缘组件上的第一信号导线于垂直于基板方向上的投影无重叠。
再一种变化实施方式为,位于基板和绝缘组件之间的第一信号导线与位于绝缘组件上的第一信号导线于垂直于基板方向上的投影无部份重叠。
再一种变化实施方式为,位于基板和绝缘组件之间的第一信号导线的宽度与位于绝缘组件上的第一信号导线的宽度相同。
再一种变化实施方式为,位于基板和绝缘组件之间的第一信号导线的宽度与位于绝缘组件上的第一信号导线的宽度不同。
再一种变化实施方式为,位于基板和绝缘组件之间的第一信号导线的宽度与位于绝缘组件上的第一信号导线的宽度与其自身的长度成正比。
再一种变化实施方式为,设置于绝缘组件上的部份第一信号线通过于绝缘组件上的通孔及通孔中填充的导电材料与第一连接组件电性连接。
再一种变化实施方式为,设置于绝缘组件上的部份第一信号线通过于绝缘组件上的通孔及通孔中填充的导电材料与第一感测串行电性连接。
此外,本发明最佳的窄边框方式是将位于基板与绝缘组件之间的第一信号导线与位于绝缘组件上的第一信号导线的数量绝对差值设定不大于一。
本发明绝缘组件更包含第一绝缘层与第二绝缘层,并于第一绝缘层与第二绝缘层之间设有一屏蔽层。第一绝缘层系邻近基板而设置,第二绝缘层则相对远离基板而设置。本发明更可以包含用以至少覆盖引线结构的保护结构。
以上之关于本揭露内容之说明及以下之实施方式之说明系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之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发明之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之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揭露第一个实施例所绘制之触控面板俯视图。
图2A系根据图12A-2A线的一实施例所绘制之剖面图。
图2B为根据图12B-2B线所绘制之剖面图。
图2C为根据图12C-2C线所绘制之剖面图。
第2D图为根据图12A-2A线的另一实施例所绘制之剖面图。
图3A为根据本发明揭露第二个实施例所绘制之触控面板俯视图
图3B为根据图3A2-2线所绘制之剖面图。
图4A系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绘制之触控面板俯视图。
图4B为根据图4A4B-4B线所绘制之剖面图。
图5系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绘制之触控面板俯视图。
图6A系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绘制之触控面板俯视图。
图6B为根据图6A6B-6B线所绘制之剖面图
图7系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所绘制之触控面板俯视图。
图8A系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所绘制之触控面板俯视图,
图8B为根据图8A8B-8B线所绘制之剖面图。
图9系为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所绘制之触控面板俯视图。
图10系为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所绘制之触控面板俯视图。
图11系为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例所绘制之触控面板俯视图。
图12A系为根据图1所绘制之一种第一信号导线设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12B系为根据图1所绘制之另一种第一信号导线设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12C系为根据图1所绘制之另一种第一信号导线设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12D系为根据图1所绘制之再一种第一信号导线设置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之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发明之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之内容、申请专利范围及图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之目的及优点。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发明之范畴。
需注意的是,本发明所附图式均为简化之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之基本结构。因此,在所附图式中仅标示与本发明有关之组件,且所显示之组件并非以实际实施时之数目、形状、尺寸比例等加以绘制,其实际实施时之规格尺寸实为一种选择性之设计,且其组件布局形态可能更为复杂,先予叙明。此外,说明书中出现的描述组件之间之“上”、“下”、“左”、“右”位置关系,为参照图示而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一并参照图1与图2A,图1系为根据本发明揭露第一个实施例所绘制之触控面板俯视图,图2A系根据图12A-2A线的一实施例所绘制之剖面图。如图所示,触控面板包括基板1A、感应电极结构3A、第一连接组件5A及引线结构7A,其中感应电极结构3A、第一连接组件5A及引线结构7A系设于基板1A上。于实务上,所述触控面板可以用运用在智能型手机屏幕、自动柜员机、触控式计算机屏幕、触控式电视屏幕、GPS人机接口上,本发明在此不加以限制。以下将分别就触控面板的各组成结构进行说明。
基板1A可为一透明的具有一定强度的盖板,请参照图2A,基板1A上表面设有感应电极结构3A、第一连接组件5A及引线结构7A,其下表面可供用户进行触控操作,其材料可以是强化玻璃、蓝宝石玻璃、聚酰亚胺(PI)、聚丙烯(PP)、聚苯乙烯5(P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氯乙烯(PVC)、聚碳酸酯(PC)、聚乙烯(P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四氟乙烯(PTFE)等透明材料,其可为硬持材质或可挠材质。基板1A也可为一透明薄膜,用于承载布设于其上的感应电极结构等组件,其材料可包括聚酰亚胺、聚丙烯、聚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四氟乙烯、环烯烃共聚物或前述之组合。
基板1A界定有可视区11A及除可视区11A以外的非可视区13A,其中基板1A上设有感应电极结构3A的区域大致上可定义为可视区11A,而没有设置感应电极结构3A的区域可定义为非可视区13A。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非可视区13A例如可以位于感应电极结构3A的左、右两侧,左、右两侧加下侧,四外周侧,或其中任何一位置的组合,本实施例中,将以非可视区13A位于可视区11A四外周侧为例进行说明。
感应电极结构3A位于可视区11A内,包含复数个第一感测串行31A、复数个第二感测串行33A及绝缘块35A。第一感测串行31A与第二感测串行33A彼此绝缘且交错排列。本实施例中,第一感测串行31A与第二感测串行33A彼此绝缘的方式为复数第一感测串行31A相互之间间隔排列,复数第二感测串行33A相互之间间隔排列,并于第一感测串行31A与第二感测串行33A交叠处设置绝缘块35A。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感测串行31A与第二感测串行33A之间相互绝缘的方式还可以为其他方式,本发明不作限制。为方便说明,以下实施例皆以图示横向排列的感测串行作为第一感测串行31A,纵向排列的感测串行作为第二感测串行33A进行说明。于图式中,感测串行系以多个菱形的感测区块串行而成,然而其他如圆形、矩形、五角形、椭圆形、或其他适合的外型皆可运用于本发明中,在此不加以限制。
第一连接组件5A位于非可视区13A内,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组件5A位于第二感测串行33A的一端,即位于感应电极结构3A的下侧,但不以此为限。第一连接组件5A一端通过引线结构7A与感应电极结构3A电性连接,另一端与外部的微处理器(未显示于图式中)连接,用以将感应电极结构3A所收到的触控讯号传送至微处理器中,由微处理器进行讯号的分析与后续其他单元的动作。
引线结构7A设于基板1A上,并位于非可视区13A内,用以电性连接感应电极结构3A及第一连接组件5A。引线结构7A包含复数条第一信号导线71A、复数条第二信号导线73A及绝缘组件75A,其中第二信号导线73A系设置于感应电极结构3A与第一连接组件5A之间,电性连接第一连接组件5A及第二感测串行33A。
第一信号导线71A电性连接第一连接组件5A及第一感测串行31A,其中每一个第一感测串行31A皆以一条相应的第一信号导线71A分别电性连接至第一连接组件5A,换言之,每一个第一感测串行31A仅连接复数第一信号导线71A中的一条。本实施例中,第一信号导线71A皆由第一感测串行31A的同一端接出,其均位于第二感测串行33A的同一侧(图1显示于第二感测串行33A左侧)。
请参照图2A,部份第一信号导线71A设置于基板1A上,位于基板1A及绝缘组件75A之间(以下称作为下层位置77A),而其他部份第一信号导线71A系设置于绝缘组件75A上(以下称作为上层位置79A),其中,位于下层位置77A的第一信号导线71A所在区域V1A,与位于上层位置79A的第一信号导线71A所在区域V2A于基板1A上的正投影至少部份重叠。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信号导线71A分设于下层位置77A及上层位置79A,并设置绝缘组件75A以实现相互绝缘,同时,设置位于下层位置77A的第一信号导线71A所在区域V1,与位于上层位置79A的第一信号导线71A所在区域V2于垂直于基板1A的方向上至少部份重叠,以缩减第一信号导线71A所在区域的宽度W1,从而实现触控面板窄边框的设计。
请同时参照图1、图2B及图2C,其中图2B为根据图12B-2B线所绘制之剖面图,图2C为根据图12C-2C线所绘制之剖面图。
第2B图绘示本实施例中位于下层位置77A的第一信号导线71A与第一感测串行31A的电性连接方式。位于下层位置77A的第一信号导线71A是通过直接与第一感测串行31A相搭接而实现相互之间的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位于下层位置77A的第一信号导线71A的一端叠设于第一感测串行31A上,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实际制程步骤的顺序不同,位于下层位置77A的第一信号导线71A的一端也可以是位于第一感测串行31A与基板1A之间,或通过增设一搭接部以实现电性连接,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图2C绘示本实施例中位于上层位置79A的第一信号导线71A与第一感测串行31A的电性连接方式。由于位于上层位置79A的第一信号导线71A与第一感测串行31A之间设有绝缘组件75A而无法通过直接搭接的方式进行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绝缘组件75A相应的位置上设置通孔750A,并于通孔750A中填充导电材料9A已实现位于上层位置79A的第一信号导线71A与第一感测串行31A之间的电性搭接,其中绝缘组件75A的相应的位置是指位于上层位置79A的第一信号线71A与将要与其相互电性连接的第一感测串行31A于绝缘组件75A上的正投影重叠的区域。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两者之间的相互电性连接,例如增设其他导电组件电性连接两者或通过对绝缘组件75A进行让位设置,以使两者可以直接夸设于绝缘组件75A的边缘直接进行搭接等方式。
本实施例中,第一信号导线71A与第二信号导线73A可为单层结构,例如由铜、铝、银、氧化铟锡等导电材料中的一种形成的单层结构,亦可以是两层或多层的结构,例如由钼、铝、银、氧化铟锡等导电材料相互叠设而形成的,如钼-铝-钼,铜-氧化铟锡等两层或多层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绝缘组件75A为单层结构,由二氧化硅或光阻材料等绝缘材料形成,主要用于使分设于上下两层位置的第一信号导线71A之间绝缘,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绝缘组件75A可为多层结构。
请参照第2D图,图2C为根据图12C-2C线所绘制之剖面图,如第2D图所示,绝缘组件75A包含第一绝缘层751A、屏蔽层753A及第二绝缘层755A,其中,从图标结构中,由下而上依次包括基板1A、于位下层位置77A的第一信号导线71A、第一绝缘层751A、屏蔽层753A、第二绝缘层755A及位于上层位置79A的第一信号导线71A。屏蔽层753由导电材料形成,设置于上下两层的第一信号导线71A之间,可用以屏蔽第一信号导线71A之间的电磁噪声,以降低上下两层第一信号导线71A之间的相互干扰,使得触控讯号的传递更稳定。
请同时参照图3A及图3B,图3A系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绘制之触控面板俯视图,图3B为根据图3A3B-3B线所绘制之剖面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触控面板与第一实施例中的触控面板的差异在于引线结构7B的组成及设置方式,而其他的组件,如基板1B、感应电极结构3B、第一连接组件5B设置的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基板1B上可视区11B与非可视区13B的定义方式,也同样第一个实施例可视区11A与非可视区13A相同,不再加以赘述。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的引线结构7B包含复数第一信号导线71B、复数第二信号导线73B及复数条第三信号导线74B,其中,第一信号导线71B及第二信号导线73B的设置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第三信号导线74B连接第二感测串行33B未与第二信号导线73B连接的一端,并全部经由第二感测串行33B的同一侧连接至第一连接组件5B,其中该些第三信号导线74B分设于绝缘组件75B的上下两层位置,即部份第三信号导线74B设置于基板1B与绝缘组件75B之间,其他部份第三信号导线74B设置于绝缘组件75B上。本实施例针对第二感测串行33B两端分别由第二信号导线73B及第三信号导线74B连接至第一连接组件5B的情形,对引线结构7B中的第一信号导线71B及第三信号导线74B的布设方式进行设置,以同时缩减第一信号导线71B所在区域的宽度W1及第三信号导线74B所在区域的宽度W2,从而实现触控面板窄边框的设计。
本实施例的图式中显示第三信号导线74B全部经由第二感测串行33B的右侧与第一组件5B连接,而第一信号导线71B则全部经由第二感测串行33B的左侧与第一组件5B连接,如此设置,可避免信号导线过度集中与第二感测串行33B的同一侧而出现的信号干扰等问题的出现,但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亦可根据产品的实际需求,而对第三信号导线74B使用其他的分布方式。
请参照图4A及图4B,图4A系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绘制之触控面板俯视图,图4B为根据图4A4B-4B线所绘制之剖面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触控面板与第二实施例中的触控面板的差异在于引线结构7C中第三信号导线74C的设置方式,而其他的组件如基板1C、感应电极结构3C、第一连接组件5C以及引线结构7C中的第一信号导线71C及第二信号导线73C设置的方式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基板1C上可视区11C与非可视区13C的定义方式,也同样第二个实施例可视区11B与非可视区13B相同,不再加以赘述。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第三信号导线74C连接第二感测串行33C非与第二信号导线73C连接的一端,并分别经由第二感测串行33C的两侧连接至第一连接组件5C,换言之,第三信号导线74C部份经由第二感测串行33C的左侧连接至第一连接组件5C,而其他部份则经由第二感测串行33C的右侧连接至第一连接组件5C,如此一来,可进一步缩减第三信号导线74C所在区域的宽度W2。本实施例中,第三信号导线74C亦被分设于绝缘组件75C的上下,但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二感测串行33C的左侧设有第一信号导线71C与部份第三信号导线74C,故在设置该些信号导线的位置时(位于绝缘组件75C的上或下),可进行更灵活的设置,例如,第一信号导线71C大部份或全部位于绝缘组件75C与基板1C之间,本发明并不作限制,但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分设于绝缘组件75C上下的第一信号导线71C,于绝缘组件75C上的正投影相互重叠,并与第三信号导线74C于绝缘组件75C的正投影无重叠,如此可避免不同轴向感测串行之间的信号串扰,以避免对触控面板的感测准确度产生负面影响。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信号导线(71A、71B、71C)皆连接与第一感测串行(31A、31B、31C)的左端,并都经由第二感测串行(33A、33B、33C)的同一侧,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信号导线亦可经由第二感测串行的两侧而分设于第二感测串行的两侧,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将第一信号导线分设于第二感测串行两侧的方式可大致包含两种设计:第一种方式为,第一信号导线全部连接第一感测串行的同一端,其中部份第一信号导线从第二感测串行的左侧引出,而其他部份第一信号导线则通过绕线的方式,从第二感测串行的右侧引出;第二种方式为,部份第一信号导线连接部份第一感测串行的左端,而其他部份第一信号导线则连接其他部份第一感测串行的右端,如此第一信号导线被分设于第二感测串行的两侧。习知本领域技艺者可根据产品的实际需要,选择使用不同的布线方式。
请参照第5,图5系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绘制之触控面板俯视图。本实施例中的触控面板与第一实施例中的触控面板的差异在于引线结构7D中第一信号导线71D的设置方式,而其他的组件如基板1D、感应电极结构3D、第一连接组件5D以及引线结构7D中第二信号导线73D设置的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基板1D上可视区11D与非可视区13D的定义方式,也同样第一个实施例相同,不再加以赘述。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引线结构7D的第一信号导线71D分设于第二感测串行33D的不同侧,换言之,第一信号导线71D部份分别连接于部份第一感测串行31D的左端,而其他部份第一信号导线71D分别连接于其他部份第一感测串行31D的右端,该两部份第一信号导线71D分别经由第二感测串行33D的左右两侧与第一连接组件5D相连接。于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集中于第二感测串行33D同一侧的第一信号导线71D分设于第二感测串行33D的两侧,再将位于第二感测串行33D同侧的第一信号导线71D通过设置绝缘组件75D分隔到不同的层级,从而最大程度的缩减第一信号导线71D所在区域的宽度W1。
请参照图6A及图6B,图6A系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绘制之触控面板俯视图,图6B为根据图6A6B-6B线所绘制之剖面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触控面板与第四实施例中的触控面板的差异在于引线结构7E的组成及设置方式,而其他的组件,如基板1E、感应电极结构3E、第一连接组件5E设置的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基板1E上可视区11E与非可视区13E的定义方式,也同样第四实施例可视区11D与非可视区13D相同,不再加以赘述。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的引线结构7E包含复数第一信号导线71E、复数第二信号导线73E及复数条第三信号导线74E,其中,第一信号导线71E及第二信号导线73E的设置方式与第四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第三信号导线74E连接第二感测串行33E未与第二信号导线73E连接的一端,并全部经由第二感测串行33E的同一侧连接至第一连接组件5E,其中该些第三信号导线74E分设于绝缘组件75E的上下两层位置,即部份第三信号导线74E设置于基板1E与绝缘组件75E之间,其他部份第三信号导线74E设置于绝缘组件75E上。本实施例针对第二感测串行33E两端分别由第二信号导线73E及第三信号导线74E连接至第一连接组件5E的情形,对引线结构7E中的第一信号导线71E及第三信号导线74E的布设方式进行设置,以同时缩减第一信号导线71E所在区域的宽度W1及第三信号导线74E所在区域的宽度W2,从而实现触控面板窄边框的设计。
请参照图7,图7系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所绘制之触控面板俯视图。本实施例中的触控面板与第五实施例中的触控面板的差异在于引线结构7F中第三信号导线74F的设置方式,而其他的组件如基板1F、感应电极结构3F、第一连接组件5F以及引线结构7F中的第一信号导线71F及第二信号导线73F设置的方式与第五实施例相同,基板1F上可视区11F与非可视区13F的定义方式,也同样与第五个实施例可视区11E与非可视区13E相同,不再加以赘述。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第三信号导线74F连接第二感测串行33F未与第二信号导线73F连接的一端,并分别经由第二感测串行33F的两侧连接至第一连接组件5F,换言之,第三信号导线74F部份经由第二感测串行33F的左侧连接至第一连接组件5F,而其他部份则经由第二感测串行33F的右侧连接至第一连接组件5F,如此一来,可进一步缩减第三信号导线74F所在区域的宽度W2。本实施例中,第三信号导线74F亦被分设于绝缘组件75F的上下,但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二感测串行33F的左侧设有第一信号导线71F与部份第三信号导线74F,故在设置该些信号导线的位置时(位于绝缘组件75F的上或下),可进行更灵活的设置,例如,第一信号导线71F大部份或全部位于绝缘组件75F与基板1F之间,本发明并不作限制,但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分设于绝缘组件75F上下的第一信号导线71F,于绝缘组件75F上的正投影相互重叠,并与第三信号导线74F于绝缘组件75F的正投影无重叠,如此可避免不同轴向感测串行之间的信号串扰,以避免对触控面板的感测准确度产生负面影响。
上述实施例中触控面板中的每条第一感测串行(31A、31B、31C、31D、31E、31F)皆仅有一端与第一信号导线(71A、71B、71C、71D、71E、71F)电性连接,另一端未与任何信号导线连接,即单边引线结构(singlerouting)的触控面板,换言之,上述实施例皆是针对单边引线结构的触控面板进行的改进设计,而于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例中,亦有针对双边引线结构(doublerouting)的触控面板的改进设计,其中双边引线结构(doublerouting)的触控面板是指每条第一感测串行的两端分别电性连接一条第一信号导线,于此结构中,第一信号导线的数量较单边引线结构中的多,其所占的区域也将更多,故更需要对其进行改进,以满足触控面板窄边框的需求。
请参照图8A及图8B,图8A系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所绘制之触控面板俯视图,图8B为根据图8A8B-8B线所绘制之剖面图。本实施例中的触控面板与第一实施例中的触控面板的差异在于引线结构7G中第一信号导线71G的设置方式,而其他的组件如基板1G、感应电极结构3G、第一连接组件5G以及引线结构7G中第二信号导线73G设置的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基板1G上可视区11G与非可视区13G的定义方式,也同样第一个实施例相同,不再加以赘述。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的引线结构7G中的复数第一信号导线71G分别连接于第一感测串行31G的两端,并经由第二感测串行33G的两侧电性连接与第一连接组件5G,换言之,每一第一感测串行31G的两端分别连接一条第一信号导线71A,该些第一信号导线71G分别经由第二感测串行33G的两侧与第一连接组件5G连接。其中,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是,将位于第二感测串行33G同侧的第一信号导线71G分设于基板1G与绝缘组件75A之间(以下称作为下层位置77G)及绝缘组件75A上(以下称作为上层位置79G),并使得位下层位置77G的第一信号导线71G所在区域V1G,与位于上层位置79G的第一信号导线71G所在区域V2G于垂直于基板1G的方向上至少部份重叠,以同步缩减位于第二感测串行33G两侧的第一信号导线71G所在区域的宽度W1。
请参照图9,图9系为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所绘制之触控面板俯视图。本实施例中的触控面板与第七实施例中的触控面板的差异在于引线结构7H的组成及设置方式,而其他的组件,如基板1H、感应电极结构3H、第一连接组件5H设置的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基板1H上可视区11H与非可视区13H的定义方式,也同样第七实施例中的相同,不再加以赘述。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的引线结构7H包含复数第一信号导线71H、复数第二信号导线73H及复数条第三信号导线74H,其中,第一信号导线71H及第二信号导线73H的设置方式与第七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第三信号导线74H连接第二感测串行33H未与第二信号导线73H连接的一端,并全部经由第二感测串行33H的同一侧连接至第一连接组件5H,其中该些第三信号导线74H分设于绝缘组件75H的上下两层位置,即部份第三信号导线74H设置于基板1H与绝缘组件75H之间,其他部份第三信号导线74H设置于绝缘组件75H上。本实施例针对第二感测串行33H两端分别由第二信号导线73H及第三信号导线74H连接至第一连接组件5H的情形,对引线结构7H中的第一信号导线71H及第三信号导线74H的布设方式进行设置,以同时缩减第一信号导线71H所在区域的宽度W1及第三信号导线74H所在区域的宽度W2,从而实现触控面板窄边框的设计。
请参照图10,图10系为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所绘制之触控面板俯视图。本实施例中的触控面板与第八实施例中的触控面板的差异在于引线结构7I中第三信号导线74I的设置方式,而其他的组件如基板1I、感应电极结构3I、第一连接组件5I以及引线结构7I中的第一信号导线71I及第二信号导线73I设置的方式与第八实施例相同,基板1I上可视区11I与非可视区13I的定义方式,也同样与第五个实施例可视区11H与非可视区13H相同,不再加以赘述。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第三信号导线74I连接第二感测串行33I未与第二信号导线73I连接的一端,并分别经由第二感测串行33I的两侧连接至第一连接组件5I,换言之,部份第三信号导线74I经由第二感测串行33I的左侧连接至第一连接组件5I,而其他部份则经由第二感测串行33I的右侧连接至第一连接组件5I,如此一来,可进一步缩减第三信号导线74I所在区域的宽度W2。本实施例中,第三信号导线74I被分设于绝缘组件75I的上下,但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二感测串行33I的两侧设有第一信号导线71I与第三信号导线74I,故在设置该些位于同侧的信号导线的位置时(位于绝缘组件75I的上或下),可进行更灵活的设置,例如,第一信号导线71I大部份或全部位于绝缘组件75I与基板1I之间,本发明并不作限制,但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分设于绝缘组件75I上下的第一信号导线71I,于绝缘组件75I上的正投影相互重叠,并与第三信号导线74I于绝缘组件75I的正投影无重叠,如此可避免不同轴向感测串行之间的信号串扰,以避免对触控面板的感测准确度产生负面影响。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第一信号导线、第二信号导线及第三信号导线皆连接至第一连接组件,以实现信号从感测电极结构到第一连接组件的传输,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增设有第二连接组件的触控面板,并将连接于第一连接组件的部份信号导线连接至第二连接组件,以减轻第一连接组件所在基板侧边的布线压力。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皆可通过增设第二连接组件,并调整信号导线连接路径的方式来实现产品的窄边框需求,以下将基于第九实施例的架构来进行说明。
请参照图11,系为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例所绘制之触控面板俯视图。本实施例中的触控面板与第九实施例中的触控面板的差异在于更包含第二连接组件6J。具体而言,第二连接组件6J设置于基板1J上,并位于第二感测串行33J另一端的非可视区13J内,其中,第二感测串行33J另一端是指未设置第一连接5J的一端,根据图示而言,第一连接组件5J位于第二感测串行33J下端的非可视区内,而第二连接组件6J则位于第二感测串行33J上端的非可视区内。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组件6J其亦可设置于第一感测串行31J的左端或右端,本发明并不作限制。
如上所述,第二连接组件6J的设置是为了减轻第一连接组件所在基板侧边的布线压力,以满足不同产品的设计需求,相应的,本实施例中,引线结构7J中的部份第一信号导线71J及全部第三信号导线74J一端连接于相应的第一感测串行31J及第二感测串行33J,另一端则连接于第二连接组件6J,从图标可知,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组件6J设于第二感测串行33J的上端,为了简化信号导线的布设方式,第三信号导线74J及部份第一信号导线71J根据线路最短原则,连接至第二连接组件6J。可以理解的是,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可实际根据第二连接组件6J的所在位置,基于线路最短的原则,来规划第一信号导线71J、第二信号导线73J及第三信号导线74J的布线路线。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亦可根据产品实际需求的不同,而对信号导线的布设进行相应的调整,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中其他的组件如基板1J、感应电极结构3J、第一连接组件5J以及引线结构7J设置的方式与第九实施例相同,基板1J上可视区11J与非可视区13J的定义方式,也与第九实施相同,不再加以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信号导线及或第三信号导线分设于绝缘组件的上下两层位置,并通过限定位于上下两层位置的信号导线所在区域至少部份重叠,以缩减信号导线于基板非可视区所占的布线区域面积,从而实现触控面板窄边框的目的。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较佳的,位于上下两层位置的信号导线所在区域相互重叠,从而最大限度节省信号导线于基板非可视区所占的布线区域面积,相互之间亦存在不同的位置关系,请参照图12A、图12B及图12C。
请参照图12A,图12A系为根据图1所绘制之一种第一信号导线71A变化设置方式的示意图。如第11A图所示,位于基板1A和绝缘组件75A之间的第一信号导线71A与位于绝缘组件75A上的第一信号导线71A,于基板1A上的正投影无重叠。换句话说,位于上层位置79A的第一信号导线71A与位于下层位置77A的第一信号导线71A,上下并排重叠。如此设计,可于一定程度上降低位于上层位置79A的第一信号导线71A与位于下层位置77A的第一信号导线71A之间的信号干扰。
请参照图12B,图12B系为根据图1所绘制之另一种第一信号导线71A变化设置方式的示意图,如图12B所示,位于基板1A和绝缘组件75A之间的第一信号导线71A与位于绝缘组件75A上的第一信号导线71A于基板1A上的正投影部份重叠。
请参照图12C,图12C系为根据图1所绘制之另一种第一信号导线71A变化设置方式的示意图,如图12C所示,位于基板1A和绝缘组件75A之间的第一信号导线71A与位于绝缘组件75A上的第一信号导线71A于基板1A上的正投影相互重叠。
请参照图12D,图12D系为根据图1所绘制之再一种第一信号导线71A变化设置方式的示意图。如第12D图所示,位于基板1A和绝缘组件75A之间的第一信号导线71A与位于绝缘组件75A上的第一信号导线71A的宽度不同。此时,非可视区13A的宽度将降低至与较宽的第一信号导线71A相同。同理可知,上层位置79A与下层位置77A的第一信号导线71A宽度亦可以相同,属于本实施例的简单变化。此外,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信号导线的宽度亦可与其自身的长度成正比,即信号导线越长,其自身宽度越宽,以平衡触控信号在不同长度的信号导线上的衰减度。
需要一提的是,所述触控面板更具有一种保护结构(图未示),用以覆盖并保护引线结构。此保护结构除了覆盖引线结构外,更可用以覆盖基板或其他需要保护的组件,本发明并不加以限制。
上述所举的各种实施例中,最佳的窄边框的效果是使位于基板与绝缘组件之间的信号导线(下层位置的信号导线)与位于绝缘组件上的信号导线(上层位置的信号导线)两者信号导线的数量绝对差值不大于一,但不以此为限。
综合以上所述,本发明将围绕于感应电极结构周围的引线结构分设于上下双层,以减少引线结构所占据的宽度,进而缩小非可视区范围的面积,达到窄边框的效果。由于习知用以缩小非可视区宽度的方式,已达到缩小宽度的极限,设计者可以单只利用本发明双层引线结构的设计,或是利用本发明双层引线结构结合习知缩小宽度的方式,满足将非感应区宽度更加窄边化的目的。
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为方便说明本发明之用并非加以限制,在不悖离本发明精神范畴,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发明说明所作之各种简易变形与修饰,均仍应含括于本申请专利范围中。

Claims (24)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板,界定一可视区及一对应的非可视区;
一感应电极结构,设置于该基板上并定义该可视区,该感应电极结构包含复数个第一感测串行与复数个第二感测串行,其中该些第一感测串行与该些第二感测串行彼此绝缘且交错排列;
一第一连接组件,设置于该基板上,并位于该些第二感测串行一端的非可视区内;以及
一引线结构,位于该非可视区,设置于该基板上,包含:
复数条第一信号导线,分别电性连接该些第一感测串行与该第一连接组件;
复数条第二信号导线,设置于该感应电极结构与该第一连接组件之间,分别电性连接该些第二感测串行与该第一连接组件;以及
一绝缘组件,其中位于该些第二感测串行同侧的该些第一信号导线部份设置于该基板与该绝缘组件之间,其他部份的该些第一信号线设置于该绝缘组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该些第一感测串行连接该些第一信号导线的其中一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信号导线设于该些第二感测串行的同一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信号导线分设于该些第二感测串行的不同侧。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引线结构更包含复数条第三信号导线,连接该些第二感测串行的另一端与该第一连接组件,该些第三信号导线设置于该些第二感测串行的同一侧,其中位于该些第二感测串行同侧的该些第一信号导线及该些第三信号导线部份设置于该基板与该绝缘组件之间,其他部份的该些第一信号线及其他部份的该些第三信号导线对应设置于该绝缘组件上。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引线结构更包含复数条第三信号导线,连接该些第二感测串行的另一端与该第一连接组件,该些第三信号导线设置于该些第二感测串行的不同侧,其中位于该些第二感测串行同侧的该些第一信号导线及该些第三信号导线部份设置于该基板与该绝缘组件之间,其他部份的该些第一信号线及其他部份的该些第三信号导线对应设置于该绝缘组件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该些第一感测串行的两端分别连接该些第一信号导线的其中一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引线结构更包含复数条第三信号导线,连接该些第二感测串行的另一端与该第一连接组件,该些第三信号导线设置于该些第二感测串行的同一侧,其中位于该些第二感测串行同侧的该些第一信号导线及该些第三信号导线部份设置于该基板与该绝缘组件之间,其他部份的该些第一信号线及其他部份的该些第三信号导线对应设置于该绝缘组件上。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引线结构更包含复数条第三信号导线,连接该些第二感测串行的另一端与该第一连接组件,该些第三信号导线设置于该些第二感测串行的不同侧,其中位于该些第二感测串行同侧的该些第一信号导线及该些第三信号导线部份设置于该基板与该绝缘组件之间,其他部份的该些第一信号线及其他部份的该些第三信号导线对应设置于该绝缘组件上。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连接同一该些第一感测串行的两端的两条该些第一信号导线的材料不同。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触控面板更包含一第二连接组件,设置于基板上,位于该第二感测串行的另一端的非可视区。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引线结构更包含复数条第四信号导线,其中,该些第四信号导线设置于该感应电极结构与该第二连接组件之间,分别电性连接该些第二感测串行与该第二连接组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部份该些第一信号导线连接该第一连接组件,其他部份连接该第二连接组件。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该基板与该绝缘组件之间的该些第一信号导线与位于该绝缘组件上的该些第一信号导线于一垂直于该基板方向上的投影重叠。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该基板与该绝缘组件之间的该些第一信号导线与位于该绝缘组件上的该些第一信号导线于一垂直于该基板方向上的投影无重叠。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该基板与该绝缘组件之间的该些第一信号导线与位于该绝缘组件上的该些第一信号导线于一垂直于该基板方向上的投影部份重叠。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该基板与该绝缘组件之间的该些第一信号导线与位于该绝缘组件上的该些第一信号导线的宽度相同。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该基板与该绝缘组件之间的该些第一信号导线与位于该绝缘组件上的该些第一信号导线的宽度不同。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信号导线与该些第二信号导线的宽度与其自身的长度成正比。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该基板与该绝缘组件之间的该些第一信号导线与位于该绝缘组件上的该些第一信号导线的数量绝对差值不大于一。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绝缘组件包含一第一绝缘层与一第二绝缘层,以及位于该第一绝缘层与该第二绝缘层之间的屏蔽层,其中,该第一绝缘层邻近该基板设置,该第二绝缘层相对远离该基板。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保护结构,至少覆盖该引线结构。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设置于该绝缘组件上的部份该些第一信号线通过于该绝缘组件上设置一通孔,并于该通孔中填充导电材料与该些第一感测串行电性连接。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设置于该绝缘组件上的部份该些第一信号线通过于该绝缘组件上设置一通孔,并于该通孔中填充导电材料与该第一连接组件电性连接。
CN201410414898.7A 2014-08-21 2014-08-21 触控面板 Pending CN1054465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14898.7A CN105446514A (zh) 2014-08-21 2014-08-21 触控面板
TW103146614A TWI562036B (en) 2014-08-21 2014-12-31 Touch panel
TW103223461U TWM502202U (zh) 2014-08-21 2014-12-31 觸控面板
US14/831,877 US20160054836A1 (en) 2014-08-21 2015-08-21 Touch pane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14898.7A CN105446514A (zh) 2014-08-21 2014-08-21 触控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46514A true CN105446514A (zh) 2016-03-30

Family

ID=53936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14898.7A Pending CN105446514A (zh) 2014-08-21 2014-08-21 触控面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054836A1 (zh)
CN (1) CN105446514A (zh)
TW (2) TWM502202U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20496A1 (zh) * 2015-08-03 2017-02-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器件
CN106468972A (zh) * 2016-08-31 2017-03-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控装置
CN106527839A (zh) * 2016-11-29 2017-03-22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引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08446057A (zh) * 2018-03-05 2018-08-24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9388287A (zh) * 2018-09-29 2019-02-2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WO2019037194A1 (zh) * 2017-08-23 2019-02-28 意力(广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屏及触控电子产品
CN109683740A (zh) * 2018-12-17 2019-04-2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3325971A (zh) * 2021-06-15 2021-08-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46514A (zh) * 2014-08-21 2016-03-30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104698711B (zh) * 2015-04-01 2018-06-0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06293189B (zh) * 2015-06-10 2023-10-20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
CN105302367B (zh) * 2015-10-08 2018-11-27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模组及应用该触控模组的触控显示装置
KR102457244B1 (ko) * 2016-05-19 2022-10-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US10430000B2 (en) * 2016-08-05 2019-10-01 Innolux Corporation Touch display device
US10656761B2 (en) * 2017-04-26 2020-05-19 Dell Products L.P. Touch screen and method of compensating for differences in routing trace path lengths
KR102367724B1 (ko) * 2017-06-21 2022-03-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CN108803945B (zh) * 2018-09-05 2024-04-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及显示设备
KR102707496B1 (ko) * 2018-11-16 2024-09-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감지 유닛과 그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WO2022116159A1 (en) * 2020-12-04 2022-06-09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Touch control structur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0010A (zh) * 2012-05-22 2012-10-3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与触控液晶显示面板
CN203311375U (zh) * 2013-06-03 2013-11-27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引线结构
CN103472938A (zh) * 2012-06-06 2013-12-25 宸正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讯号线路
CN103513825A (zh) * 2013-09-17 2014-01-15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
US20140098055A1 (en) * 2012-10-08 2014-04-10 Suk-ho Choi Display device
CN203552211U (zh) * 2013-08-20 2014-04-16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窄边框触摸屏
CN203588245U (zh) * 2013-11-19 2014-05-07 深圳力合光电传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触摸屏
US20140124258A1 (en) * 2012-11-07 2014-05-08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04102102U (zh) * 2014-08-21 2015-01-14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40659B1 (ko) * 2005-08-01 2006-11-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가요성 인쇄회로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07225760A (ja) * 2006-02-22 2007-09-06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2009086752A (ja) * 2007-09-27 2009-04-23 Seiko Precision Inc 照光式タッチパネル及び照光式タ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TWI376623B (en) * 2008-11-19 2012-11-11 Au Optronics Corp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TWI463452B (zh) * 2009-04-21 2014-12-01 Ind Tech Res Inst 觸控式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103902082B (zh) * 2012-12-27 2019-03-15 宸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TWI553825B (zh) * 2013-01-11 2016-10-11 日月光半導體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堆疊式封裝模組與其製造方法
CN104007860B (zh) * 2013-02-22 2017-02-08 宸美(厦门)光电有限公司 触摸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KR102011434B1 (ko) * 2013-03-20 2019-08-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TWI484382B (zh) * 2013-04-17 2015-05-11 E Ink Holdings Inc 觸控面板
TWI520026B (zh) * 2013-04-23 2016-02-0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以及觸控顯示面板
TWI485598B (zh) * 2013-07-02 2015-05-21 Au Optronics Corp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KR102174679B1 (ko) * 2013-12-31 2020-11-0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패널
KR102262553B1 (ko) * 2014-02-05 2021-06-0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CN104898901B (zh) * 2014-03-05 2017-10-13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接垫结构以及触控面板
CN105446514A (zh) * 2014-08-21 2016-03-30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0010A (zh) * 2012-05-22 2012-10-3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与触控液晶显示面板
CN103472938A (zh) * 2012-06-06 2013-12-25 宸正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讯号线路
US20140098055A1 (en) * 2012-10-08 2014-04-10 Suk-ho Choi Display device
US20140124258A1 (en) * 2012-11-07 2014-05-08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03311375U (zh) * 2013-06-03 2013-11-27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引线结构
CN203552211U (zh) * 2013-08-20 2014-04-16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窄边框触摸屏
CN103513825A (zh) * 2013-09-17 2014-01-15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
CN203588245U (zh) * 2013-11-19 2014-05-07 深圳力合光电传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触摸屏
CN204102102U (zh) * 2014-08-21 2015-01-14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82004B2 (en) 2015-08-03 2019-05-07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Substr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7020496A1 (zh) * 2015-08-03 2017-02-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器件
CN106468972A (zh) * 2016-08-31 2017-03-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控装置
CN106468972B (zh) * 2016-08-31 2020-07-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控装置
CN106527839A (zh) * 2016-11-29 2017-03-22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引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06527839B (zh) * 2016-11-29 2019-08-16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引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WO2019037194A1 (zh) * 2017-08-23 2019-02-28 意力(广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屏及触控电子产品
CN108446057A (zh) * 2018-03-05 2018-08-24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9388287A (zh) * 2018-09-29 2019-02-2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CN109683740A (zh) * 2018-12-17 2019-04-2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US11460941B2 (en) 2018-12-17 2022-10-04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Touch display panel
CN113325971A (zh) * 2021-06-15 2021-08-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325971B (zh) * 2021-06-15 2024-04-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8430A (zh) 2016-03-01
TWM502202U (zh) 2015-06-01
US20160054836A1 (en) 2016-02-25
TWI562036B (en) 2016-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46514A (zh) 触控面板
TWI690829B (zh) 倂設天線的觸控面板
CN204102102U (zh) 触控面板
CN107390941B (zh) 触控基板、触控面板、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102394724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CN106293209B (zh) 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及其触控显示设备
CN103218073B (zh) 触摸面板、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09627379U (zh) 功能面板及终端
CN103293736B (zh) 内嵌式液晶触控面板
US20120086661A1 (en)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4808861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9214297B2 (en) Touch panel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9767689A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
KR20120012005A (ko) 전극 배선 구조 및 이를 이용한 정전용량 터치 센서
US20220050541A1 (en) Touch control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control display apparatus
US20110147192A1 (en) Projected capacitive touch panel
CN105824473A (zh) 一种触摸屏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5644477U (zh) 触摸屏
TW201237721A (en) Touch sensing devices
CN207232923U (zh) 触控屏
CN104244569A (zh) 软性电路板高频信号传输线的抗衰减控制结构
CN104281307B (zh) 触控面板
CN109917962A (zh) 触控面板
CN107957808A (zh) 触摸屏板、接口电路及信息处理装置
CN112732114A (zh) 触控面板、触控面板的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330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