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02367B - 触控模组及应用该触控模组的触控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模组及应用该触控模组的触控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02367B
CN105302367B CN201510645313.7A CN201510645313A CN105302367B CN 105302367 B CN105302367 B CN 105302367B CN 201510645313 A CN201510645313 A CN 201510645313A CN 105302367 B CN105302367 B CN 1053023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layer
substrate
conductive
touch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4531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02367A (zh
Inventor
陈彦华
曾启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filed Critical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4531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02367B/zh
Priority to TW104134212A priority patent/TWI5634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023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23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023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23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模组。所述触控模组包含基底、触控感测薄膜、绝缘层、屏蔽层以及多个导电轨线。将绝缘层设置于基底的外围区域上,屏蔽层设置于基底与绝缘层之间,且导电轨线设置于绝缘层之上。通过设置绝缘层以及屏蔽层于导电轨线与基底之间可降低或减少外部的电磁波于触控模组所产生的电噪声,进而保护并延长触控模组的寿命。

Description

触控模组及应用该触控模组的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模组,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边框噪声防护的触控模组。
背景技术
电子装置充斥的今天,从电子装置本身或电源导线等来源发出的电磁波会彼此互相干扰,使得电子装置除了必须处理自信号源传送的默认的信号外,还需要去应对由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额外产生的电子噪声,额外的噪声甚至会缩短电子装置的寿命或破坏电子装置。这一问题当然同样也会发生在拥有触控模组的触控显示设备上,由于触控模组需要位于外围区(border area)的导线去接收来自于侦测区或有效区域(active area)的微小电流信号,并将导线所接收到的微小电流信号转换成其他判断触控位置的信号,所以触控模组对于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的要求需要非常精确。然而,将触控模组与其他部件组装成整机时,当外部的噪声对机壳(housing)造成干扰时,多半也间接地在导线上产生噪声,额外的噪声会增加触控模组导线的负担,甚至会缩短触控模组的寿命或破坏触控模组。
除了来自外部的噪声,当触控模组为双层结构且分别包含接收数据输入导线(receiver trace,RX)和发送数据输出导线(transmitter trace,TX)于不同层时,于接收数据输入导线和发送数据输出导线的汇集区,为降低或减少两条导线上的信号因电磁感应而产生电噪声互相干扰,一般在设计上会于两条导线间加入屏蔽接地(shield grounding)来降低或减少电噪声的产生,此外,两条导线在边框空间上也必须留存有一定的间隔来降低或避免这一情形。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架构,显然仍存在不便与缺陷,而有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相关领域都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合适的方式。因此,如何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属于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也成为当前相关领域亟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降低电噪声以延长使用寿命的触控模组。
一种触控模组,包含第一基底、触控感测薄膜、第一屏蔽层、第一绝缘层以及多个第一导电轨线。第一基底具有外围区域。触控感测薄膜设置于第一基底上,第一基底上设置有触控感测薄膜的区域被称做有效区域。第一屏蔽层设置于外围区域上。第一绝缘层设置于第一屏蔽层上。第一导电轨线形成于第一绝缘层上。多个第一导电轨线分别与触控感测薄膜电性连接。
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触控模组还包含第一接地线。第一接地线设置于第一绝缘层上,且第一接地线比第一导电轨线距离触控感测薄膜更远。
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绝缘层的一部分延伸至触控感测薄膜与第一屏蔽层之间,用以避免触控感测薄膜与第一屏蔽层电性连接。
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屏蔽层的结构为长条状。
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屏蔽层的结构为网格状。
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触控感测薄膜包含触控侦测图样,触控侦测图样具有多个接点分别与多个第一导电轨线电性连接。
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触控模组还包含第二基底、第二屏蔽层、第二绝缘层以及多个第二导电轨线。第二基底设置于第一基底上方,其中触控感测薄膜以及第一导电轨线位于第一基底与第二基底之间。第二屏蔽层设置于第二基底远离第一基底的表面上,且位于外围区域的上方。第二绝缘层设置于第二屏蔽层上。多个第二导电轨线,形成于第二绝缘层上,第二导电轨线分别与触控感测薄膜电性连接,且第二导电轨线的信号传输方向与第一导电轨线不同,其中第二屏蔽层位于第二导电轨线与第一导电轨线之间。
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绝缘层的一部分自第二屏蔽层远离触控感测薄膜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基底,且与第二基底共同将第二屏蔽层远离触控感测薄膜的一端包覆。
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屏蔽层的结构为长条状。
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屏蔽层的结构为网格状。
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触控模组还包含第二接地线,第二接地线设置于第二绝缘层上,且第二接地线相较第二导电轨线还远离触控感测薄膜。
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触控模组还包含第一侧屏蔽层,设置于第一屏蔽层与第一基底之间,且第一导电轨线位于第一侧屏蔽层与触控感测薄膜之间。
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触控模组还包含第二侧屏蔽层,设置于第二屏蔽层上,且第二导电轨线位于第二接地线与第二侧屏蔽层之间。
一种触控显示设备,包含液晶显示模块以及触控模组。液晶显示模块具有一可视区域。触控模组设置于液晶显示模块之上,其中触控模组的有效区域于可视区域的垂直投影至少覆盖可视区域。
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触控显示设备还包含壳体。壳体具有容置空间,液晶显示模块以及触控模组位于容置空间中。
通过设置绝缘层以及屏蔽层于导电轨线与基底之间可降低或减少外部的电磁波于触控模组所产生的电噪声,进而保护并延长触控模组的寿命。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还明显易懂,所附附图上述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模组的侧面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模组的侧面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双层触控模组的侧面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双层触控模组的侧面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显示设备的侧面剖视图。
除非有其他表示,在不同附图中相同之号码与符号通常被当作相对应的部件。这些附图为清楚表达这些实施方式的相关关系而非展示其实际尺寸。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触控模组
110:第一基底
120:触控感测薄膜
122:触控侦测图样
130:第一绝缘层
140:第一屏蔽层
140’:第一屏蔽层
150:第一导电轨线
160:第一接地线
200:触控模组
300:触控模组
310A:第一基底
310B:第二基底
320:触控感测薄膜
322:触控侦测图样
330:第一绝缘层
340:第一屏蔽层
340’:第一屏蔽层
342:第一侧屏蔽层
350A:第一导电轨线
350B:第二导电轨线
360:第二绝缘层
370:第二屏蔽层
370’:第二屏蔽层
372:第二侧屏蔽层
380:第二接地线
390A:透明胶体层
390B:透明胶体层
400:触控模组
500:触控显示设备
510:液晶显示模块
520:触控模组
530:保护层
540:透明胶体层
550:壳体
AA/AA’:有效区域
BA/BA’:外围区域
VA:可视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公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制。
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上』时,它可泛指该元件直接在其他元件上,也可以是有其他元件存在于两者之中。相反地,当一个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它是不能有其他元件存在于两者的中间。如本文所用,词汇『及/或』包含了列出的关联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模组100的侧面剖视图。如图1所示,触控模组100包含第一基底110、触控感测薄膜120、第一绝缘层130、第一屏蔽层140以及多个第一导电轨线150。第一基底110具有外围区域BA。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基底110可还具有有效区域AA(active area,AA),更详细地来说,第一基底110上被设置有触控感测薄膜120的区域即称做有效区域AA,将如后详述。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的有效区域AA以及外围区域BA并未依实际尺寸绘制,且可于垂直的方向延伸至第一基底110的上方或下方。触控感测薄膜120设置于第一基底110的有效区域AA上。第一屏蔽层140设置于外围区域BA上。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屏蔽层140可为金属或其他可导电或屏蔽电磁波的材料。第一绝缘层130设置于第一屏蔽层140上。更详细地来说,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屏蔽层140设置于至少部分的第一绝缘层130与第一基底110之间。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绝缘层130可通过涂布制程、镀膜或其他合适的制程形成。多个第一导电轨线150形成于第一绝缘层130上,且分别与触控感测薄膜120电性连接。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绝缘层130与触控感触薄膜120、第一基底110、第一屏蔽层140以及第一导电轨线150分别物理接触,且可分别用以避免触控感触薄膜120与第一屏蔽层140间以及第一屏蔽层140与第一导电轨线150间互相电性连接,将如后详述。在多个实施方式中,至少部分的多个第一导电轨线150直接形成在第一绝缘层130之上。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轨线150可通过银浆印刷以及激光制程形成。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轨线150的材料可包含银或其他合适的导电材料。
由于触控模组100将第一绝缘层130以及第一屏蔽层140设置于第一基底110以及第一导电轨线150之间,使得噪声的主要来源被移除或降低。触控模组100的噪声来源其中之一是来自壳体550(见于图5)所接收的外界噪声,进而通过第一基底110传递至与第一基底110有物理接触的第一导电轨线150。此一噪声来源可通过触控模组100内位于第一导电轨线150以及第一基底110之间的第一绝缘层130去阻隔或避免。触控模组100另外的噪声来源其中之一为外界的电磁波直接进入触控模组100,并在第一导电轨线150内发生电磁感应产生电磁干扰。然而,触控模组100可通过设置于第一导电轨线150以及第一基底110之间的第一屏蔽层140去阻隔或避免外界的电磁波进入第一导电轨线150。更详细地来说,第一屏蔽层140于感应到外界的电磁波后,会在第一导电轨线150的位置产生与外界的电磁波相对应的电磁场来抵消或消除外界电磁波的影响。亦即,于触控模组100内设置第一绝缘层130以及第一屏蔽层140即可避免或降低第一导电轨线150被外界的电磁波电磁干扰。
值得注意的是,触控模组100中的第一绝缘层130以及第一屏蔽层140的迭构结构配置为第一绝缘层130设置与第一导电轨线150邻接,第一屏蔽层140设置在第一导电轨线150下方,且第一屏蔽层140与第一导电轨线150之间被第一绝缘层130给分隔。如此一来,可避免第一屏蔽层140与第一导电轨线150有直接的物理接触,使得第一屏蔽层140具有屏蔽第一导电轨线150的功能,甚或,可进一步阻止或避免自壳体550上接收或产生的噪声通过具有导电能力的第一屏蔽层140去传递至第一导电轨线150。
参照图1,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基底110的材料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三醋酸纤维素(Triacetate cellulose,TAC)、环烯烃聚合物(Cyclic olefins polymer,COP)、拉伸式环烯烃聚合物(stretched cyclic olefins polymer,stretched-COP)或其他合适的薄膜材料。在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感触薄膜120可为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薄膜。在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感触薄膜120可为金属网格。在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感触薄膜120的材料可为氧化铟锡、银或其他合适的材料。
在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模组100还可包含第一接地线160(electrostaticdischarge grounding,ESD GNR)。第一接地线160与至少部分的第一导电轨线150设置于第一绝缘层130上。第一接地线160与第一导电轨线150平行设置,且第一接地线160相较第一导电轨线150还远离触控感测薄膜120。换句话说,第一导电轨线150位于第一接地线160以及触控感测薄膜120之间。由于第一接地线160还靠近外侧,像是壳体550(见于图5)等外部部件,如此一来,自壳体550传入或直接进入触控模组100的电磁噪声,通过设置于触控模组100的第一接地线160作为屏蔽,可保护第一导电轨线150受到电磁噪声的影响被减少或避免。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地线160可为金属或其他可导电或屏蔽电磁波的材料。
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绝缘层130的一部分延伸至触控感测薄膜120与第一屏蔽层140之间,用以避免触控感测薄膜120与第一屏蔽层140彼此电性连接,进而阻止第一屏蔽层140为屏蔽外界噪声而通过电磁感应产生相对应的电信号进入触控感测薄膜120,使得触控感测薄膜120的电信号不会受到额外的电信号干扰。甚或,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绝缘层130延伸至触控感测薄膜120与第一屏蔽层140之间的部分包覆第一屏蔽层140靠近触控感测薄膜120的一端。
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屏蔽层140的结构可为长条状或实心片状,通过第一屏蔽层140于接收到外界噪声后去产生相对应的电磁信号,可在第一导电轨线150处去抵消或减弱来自外界的电磁干扰。值得注意的是,图中所示的第一屏蔽层140、第一绝缘层130或第一导电轨线150仅为距离,为标示及示意清楚,而非按照其实际的比例去绘制,且第一屏蔽层140的结构不限于长条状或实心片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视实际需要,在不脱离本揭露的精神和范围下,做适度的修改或替代,只要在不与触控感测薄膜120电性连接的情况下,能够最大化第一屏蔽层140所覆盖的面积即可。
在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感测薄膜120包含触控侦测图样122,触控侦测图样122具有多个接点(图未示)分别与多个第一导电轨线150电性连接,触控侦测图样122被配置用来感应用户的触控行为,并转化成相对应的电信号,通过第一导电轨线150来传递电信号至判读触控行为的相关部件(图未示)内做还进一部的处理。
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屏蔽层140可与接地构造(像是展示于图5的壳体550或其他合适的结构)电性连接,将第一屏蔽层140中,因电磁感应产生的电荷或电流通过接地构造消除。值得注意的是,为避免第一屏蔽层140与接地构造电性连接之后会对第一导电轨线150造成较强的电容效应,导致第一导电轨线150在信号的传递上被消弱或减少,进而让第一导电轨线150所传递的信号失真,第一屏蔽层140的结构也可做出相对应的修改,将如后详述。应了解到,第一屏蔽层140与接地构造之间的电性连接,可直接电性连接,也可以通过于第一屏蔽层140与接地构造之间的其他结构来电性连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根据实际需求,在不脱离本揭露的精神和范围下,做适度的修改或替代。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模组200的侧面剖视图。参照图2,在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模组200中的第一屏蔽层140’的结构可为网格状(mesh)或中空网状,如此一来,可避免第一屏蔽层140’对第一导电轨线150产生过强的电容效应,导致第一导电轨线150在信号的传递上被消弱或减少,进而让第一导电轨线150所传递的信号失真,而影响到触控行为的判读。值得注意的是,此处所述的第一屏蔽层140’并不限于网格状或中空网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视实际需要,在不脱离本揭露的精神和范围下,做适度的修改或替代,只要在不与触控感测薄膜120电性连接的情况下,弹性选择第一屏蔽层140’的形状去最大化所覆盖的面积且降低与第一导电轨线150间的电容效应即可。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具有双层结构的触控模组300的侧面剖视图。参照图3,触控模组300包含第一基底310A、触控感测薄膜320、第一绝缘层330、第一屏蔽层340以及多个第一导电轨线350A。其中第一基底310A、触控感测薄膜320、第一绝缘层330、第一屏蔽层340以及多个第一导电轨线350A,与图1中相对应的元件类似。触控模组300还包含第二基底310B、第二绝缘层360、第二屏蔽层370以及多个第二导电轨线350B。第二基底310B设置于第一基底310A上方,其中触控感测薄膜320、第一绝缘层330、第一屏蔽层340以及第一导电轨线350A位于第一基底310A与第二基底310B之间。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基底310A与第二基底310B的材料相同。在其他的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基底310A与第二基底310B的材料不同。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基底310A与第二基底310B的材料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酸甲酯(PMMA)、三醋酸纤维素(TAC)、环烯烃聚合物(COP)、拉伸式环烯烃聚合物(stretched-COP)或其他合适的薄膜材料。第二屏蔽层370设置于第二基底310B远离第一基底310A的表面上,且位于外围区域BA’的上方。第二屏蔽层370于第一导电轨线350A上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覆盖第一导电轨线350A。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屏蔽层370可为金属或其他可导电或屏蔽电磁波的材料。第二绝缘层360设置于第二屏蔽层370上。更详细地来说,至少部分的第二绝缘层360设置于第二屏蔽层370上。在多个实施方式中,于设置第二屏蔽层370后,才形成第二绝缘层360于第二屏蔽层370上方。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绝缘层360可通过涂布制程、镀膜或其他合适的制程形成。第二导电轨线350B形成于第二绝缘层360上。第二屏蔽层370位于第一导电轨线350A以及第二导电轨线350B之间,用以阻隔或避免第一导电轨线350A以及第二导电轨线350B上传递的电信号彼此相互造成电磁干扰。第二导电轨线350B分别与触控感测薄膜320电性连接,且第二导电轨线350B的信号传输方向与第一导电轨线350A不同。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轨线350A可为发送数据输出导线(Tx),第二导电轨线350B可为接收数据输入导线(Rx)。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轨线350A可为接收数据输入导线,第二导电轨线350B可为发送数据输出导线。在多个实施方式中,至少部分的多个第二导电轨线350B直接形成在第二绝缘层360之上。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导电轨线350B可通过银浆印刷以及激光制程形成。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导电轨线350B的材料可包含银或其他合适的导电材料。
由于触控模组300为双层结构且分别包含信号传输方向不同的第一导电轨线350A以及第二导电轨线350B。诚然,第一导电轨线350A以及第二导电轨线350B位于不同的基底上,但在第一导电轨线350A以及第二导电轨线350B的汇集区于垂直方向的距离非常接近,使得由第一导电轨线350A或第二导电轨线350B发出的电磁信号依然会造成彼此间相互的电磁干扰。通过将第二屏蔽层370设置在第一导电轨线350A以及第二导电轨线350B之间,去阻隔或避免相互的电磁干扰。如此一来,第一导电轨线350A以及第二导电轨线350B可不受限于电磁干扰,设置于第一基底310A以及第二基底310B在垂直方向上互相重迭的区域,使得触控模组300的外围区BA'可以随之缩减,达至窄边框的目的。除此之外,触控模组300依然会受到外界的电磁干扰,如同触控模组100中所述,可分别通过第一屏蔽层340以及第二屏蔽层370来阻隔或避免外界的电磁信号在第一导电轨线350A以及第二导电轨线350B内产生电磁干扰。应了解到,此处所述的第一屏蔽层340或第二屏蔽层370阻隔或避免电磁信号于第一导电轨线350A以及第二导电轨线350B产生电磁干扰,实际上是通过第一屏蔽层340或第二屏蔽层370在第一导电轨线350A以及第二导电轨线350B上分别产生与电磁干扰相对应的电磁信号,于第一导电轨线350A以及第二导电轨线350B上来抵消或消除外界及内部电磁波的影响,使得第一屏蔽层340以及第二屏蔽层370可达至屏蔽功能。
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屏蔽层370的结构可为长条状或实心片状,通过第二屏蔽层370于感应到外界或内部噪声后去产生相对应的电磁信号,可在第二导电轨线350B处去抵消或减弱来自外界及内部的电磁干扰。值得注意的是,图中所示的第一屏蔽层340、第一绝缘层330、第一导电轨线350A、第二屏蔽层370、第二绝缘层360或第二导电轨线350B仅为示例,为标示及示意清楚,而非按照其实际的比例去绘制,且第二屏蔽层370的结构不限于长条状或实心片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视实际需要,在不脱离本揭露的精神和范围下,做适度的修改或替代。
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绝缘层360的一部分自第二屏蔽层370远离触控感测薄膜320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基底310B,且与第二基底310B共同将第二屏蔽层370远离触控感测薄膜120的一端包覆。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屏蔽层340以及第二屏蔽层370可分别与接地构造(像是展示于图5的壳体550)电性连接,将第一屏蔽层340以及第二屏蔽层370中,因电磁感应产生的电信号通过接地构造消除。值得注意的是,为避免第一屏蔽层340以及第二屏蔽层370与接地构造电性连接之后会对第一导电轨线350A以及第二导电轨线350B造成较强的电容效应,导致第一导电轨线350A以及第二导电轨线350B在信号的传递上被消弱或减少,进而让第一导电轨线350A以及第二导电轨线350B所传递的信号失真,第一屏蔽层340或第二屏蔽层370在构造上可具有相对应的修改,将如后详述。应了解到,第一屏蔽层340以及第二屏蔽层370与接地构造之间的电性连接,可直接电性连接,也可以通过于第一屏蔽层340以及第二屏蔽层370与接地构造之间的其他结构来电性连接,本领域具通常知识者,当可视实际需求,在不脱离本揭露的精神和范围下,做适度的修改或替代。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具有双层结构的触控模组400的侧面剖视图。参照图4,在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模组400中的第一屏蔽层340’以及第二屏蔽层370’的结构可为网格状或中空网状,如此一来,可避免第一屏蔽层340’以及第二屏蔽层370’对第一导电轨线350A以及第二导电轨线350B产生过强的电容效应,导致第一导电轨线350A以及第二导电轨线350B在信号的传递上被消弱或减少,进而让第一导电轨线350A以及第二导电轨线350B所传递的信号失真,而影响到触控行为的判读。值得注意的是,此处所述的第一屏蔽层340’以及第二屏蔽层370’并不限于网格状或中空网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视实际需要,在不脱离本揭露的精神和范围下,做适度的修改或替代,弹性选择第一屏蔽层340’以及第二屏蔽层370’的形状去最大化所覆盖的面积且降低与第一导电轨线350A以及第二导电轨线350B间的电容效应即可。
参照图3,在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模组300可还包含第二接地线380。第二接地线380设置于第二绝缘层360上,且第二接地线380相较第二导电轨线350B还远离触控感测薄膜320。换句话说,第二接地线380相较第二导电轨线350B还靠近外侧,像是壳体550(见图5)等外部部件,如此一来,自壳体550传入或直接进入触控模组300的电磁噪声,通过设置于触控模组300的第二接地线380作为屏蔽,可保护第二导电轨线350B受到电磁噪声的影响被减少或避免。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接地线380可为金属或其他可导电或屏蔽电磁波的材料。
在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模组300可还包含第一侧屏蔽层342以及第二侧屏蔽层372。第一侧屏蔽层342设置于第一屏蔽层340与第二基底310B之间,且第一导电轨线350A位于第一侧屏蔽层342与触控感测薄膜320之间。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屏蔽层342可与第一屏蔽层340电性连接。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屏蔽层342与第一导电轨线350A平行设置,且相较第一导电轨线350A,第一侧屏蔽层342距离触控感测薄膜320较远。如此一来,第一侧屏蔽层342以及第一屏蔽层340可保护第一导电轨线350A不会受到来自外界或内部的电信号影响。亦即,第一侧屏蔽层342以及第一屏蔽层340可共同去抵消或减弱来自外界及内部对第一导电轨线350A的电磁干扰。
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侧屏蔽层372设置于第二屏蔽层370上,且第二导电轨线350B位于第二侧屏蔽层372与第二接地线380之间。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侧屏蔽层372可与第二屏蔽层370电性连接。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相较第二导电轨线350B,第二侧屏蔽层372距离触控感测薄膜320较近。如此一来,第二侧屏蔽层372、第二屏蔽层370以及第二接地线380可保护第二导电轨线350B不会受到来自外界或内部的电信号影响。亦即,第二侧屏蔽层372、第二屏蔽层370以及第二接地线380共同去抵消或减弱来自外界及内部对第二导电轨线350B的电磁干扰。
在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模组300可还包含透明胶体层390A、390B,透明胶体层390A、390B分别填满第一基底310A以及第二基底310B间的空隙以及第二基底310B与其他部件(见图5)间的空隙。在多个实施方式中,透明胶体层390A、390B可为可透光胶体层。在多个实施方式中,透明胶体层390A、390B可为光学胶(optical clear adhesive,OCA)、液态光学胶(liquid optical clear adhesive,LOCA)或其他合适的可透光材料。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显示设备500的侧面剖视图。参照图5,触控显示设备500包含液晶显示模块510以及触控模组520。液晶显示模块具有可视区域VA(visualarea,VA)。触控模组520设置于液晶显示模块510之上。触控模组520可为前述任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触控模组。触控模组520具有有效区域AA,有效区域AA于可视区域VA的垂直投影至少覆盖可视区域VA。在多个实施方式中,来自液晶显示模块510于可视区域VA发出的光可通过触控模组520的有效区域AA发送至用户。
在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显示设备500可还包含保护层530以及透明胶体层540。保护层530设置于触控模组520上方。保护层530于触控模组520的垂直投影至少覆盖触控模组520,用以保护触控模组520。透明胶体层540设置于保护层530与触控模组520之间,用以黏贴保护层530与触控模组520。
在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显示设备500可还包含壳体550。壳体550具有容置空间,液晶显示模块510、触控模组520、透明胶体层540以及至少部分的530保护层位于容置空间中。在多个实施方式中,壳体550可为金属、塑料或其他合适的材料。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模组。触控模组包含基底、触控感测薄膜、绝缘层、屏蔽层以及多个导电轨线。将绝缘层设置于基底的外围区域上,屏蔽层设置于基底与绝缘层之间,且至少部分的导电轨线设置于绝缘层之上。通过设置绝缘层以及屏蔽层于导电轨线与基底之间可降低或减少外部的电磁波于触控模组所产生的电噪声,进而保护并延长触控模组的寿命。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应可作各种的变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为准。

Claims (14)

1.一种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基底,具有一外围区域;
一触控感测薄膜,设置于该第一基底上;
一第一屏蔽层,设置于该外围区域上;
一第一绝缘层,设置于该第一屏蔽层上;
多个第一导电轨线,形成于该第一绝缘层上,这些第一导电轨线分别与该触控感测薄膜电性连接;
一第二基底,设置于该第一基底上方,其中该触控感测薄膜以及这些第一导电轨线位于该第一基底与该第二基底之间;
一第二屏蔽层,设置于该第二基底远离该第一基底的一表面上,且位于该外围区域的上方;
一第二绝缘层,设置于该第二屏蔽层上,该第二绝缘层的一部分自该第二屏蔽层远离该触控感测薄膜的一端延伸至该第二基底,且与该第二基底共同将该第二屏蔽层远离该触控感测薄膜的一端包覆;以及
多个第二导电轨线,形成于该第二绝缘层上,这些第二导电轨线分别与该触控感测薄膜电性连接,且这些第二导电轨线的信号传输方向与这些第一导电轨线不同,其中该第二屏蔽层位于这些第二导电轨线与这些第一导电轨线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第一接地线,该第一接地线设置于该第一绝缘层上,且该第一接地线比这些第一导电轨线距离该触控感测薄膜更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绝缘层的一部分延伸至该触控感测薄膜与该第一屏蔽层之间,用以避免该触控感测薄膜与该第一屏蔽层电性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绝缘层延伸至该触控感测薄膜与该第一屏蔽层之间的该部分包覆该第一屏蔽层靠近该触控感测薄膜的一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屏蔽层的结构为长条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屏蔽层的结构为网格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触控感测薄膜包含一触控侦测图样,该触控侦测图样具有多个接点分别与该多个第一导电轨线电性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屏蔽层的结构为长条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屏蔽层的结构为网格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第二接地线,该第二接地线设置于该第二绝缘层上,且该第二接地线相较这些第二导电轨线还远离该触控感测薄膜。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第一侧屏蔽层,设置于该第一屏蔽层与该第二基底之间,且这些第一导电轨线位于该第一侧屏蔽层与该触控感测薄膜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第二侧屏蔽层,设置于该第二屏蔽层上,且这些第二导电轨线位于该第二接地线与该第二侧屏蔽层之间。
13.一种触控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液晶显示模块,具有一可视区域;以及
一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模组,设置于该液晶显示模块之上;
其中该触控模组的一有效区域于该可视区域的垂直投影至少覆盖该可视区域。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壳体,该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该液晶显示模块以及该触控模组位于该容置空间中。
CN201510645313.7A 2015-10-08 2015-10-08 触控模组及应用该触控模组的触控显示装置 Active CN1053023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45313.7A CN105302367B (zh) 2015-10-08 2015-10-08 触控模组及应用该触控模组的触控显示装置
TW104134212A TWI563432B (en) 2015-10-08 2015-10-19 Touch sensing module and touch sensing display apparatus with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45313.7A CN105302367B (zh) 2015-10-08 2015-10-08 触控模组及应用该触控模组的触控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02367A CN105302367A (zh) 2016-02-03
CN105302367B true CN105302367B (zh) 2018-11-27

Family

ID=55199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45313.7A Active CN105302367B (zh) 2015-10-08 2015-10-08 触控模组及应用该触控模组的触控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02367B (zh)
TW (1) TWI5634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65763B2 (en) * 2016-04-13 2019-07-30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elective attenuation of sound for display devices
US10275063B2 (en) * 2016-05-26 2019-04-30 Japan Display Inc. Display device and sensor
TWI617955B (zh) * 2016-06-07 2018-03-11 Ming An Hsu Ultra-fine copper mesh wire of display and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3760112A (zh) * 2020-06-02 2021-12-07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49120A (zh) * 2011-10-13 2013-04-17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4252262A (zh) * 2013-06-26 2014-12-31 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模块
CN204406364U (zh) * 2014-09-26 2015-06-17 恒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相对狭窄走线区域的触控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3544A (zh) * 2012-07-16 2014-01-29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及液晶透镜模块以及具有所述触控及液晶透镜模块的显示装置
TW201528090A (zh) * 2014-01-06 2015-07-16 Pixart Imaging Inc 具雜訊屏蔽功能的電容式觸控顯示裝置
US9913412B2 (en) * 2014-03-18 2018-03-06 Apple Inc. Shielding structures for system-in-package assemblies i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TWI537801B (zh) * 2014-03-20 2016-06-11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雜訊抵銷功能的電容式觸控顯示裝置
CN105446514A (zh) * 2014-08-21 2016-03-30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49120A (zh) * 2011-10-13 2013-04-17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4252262A (zh) * 2013-06-26 2014-12-31 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模块
CN204406364U (zh) * 2014-09-26 2015-06-17 恒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相对狭窄走线区域的触控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02367A (zh) 2016-02-03
TWI563432B (en) 2016-12-21
TW201714056A (zh) 2017-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31458B (zh) 触控面板、其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5302367B (zh) 触控模组及应用该触控模组的触控显示装置
CN104635981B (zh) 触控模组及具有该触控模组的触控显示装置
CN106445221B (zh) 触控显示设备
CN110244873A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0429975B2 (en) Touch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ouch panel
KR20170104984A (ko) 제스처 검출 및 트래킹을 위한 전극 배치구조
US20130093696A1 (en) Touch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6983954B2 (ja) 表示装置及びセンサ
CN105718114A (zh) 智能手机
KR20150089753A (ko) 터치 윈도우
CN104375689A (zh) 触控显示装置
JP2017528803A5 (zh)
CN202838282U (zh) 触控面板及其电子装置
KR200481966Y1 (ko)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16173500A1 (zh) 一种移动终端和用于改善其显示屏emc性能的装置
TWI584168B (zh) 觸控顯示裝置
US20140145971A1 (en) TOUCH Panel
KR20170138415A (ko) 디스플레이용 센서 디바이스
TW201709032A (zh) 具天線模組之金屬網格觸控薄膜及內嵌式觸控顯示模組
CN110262695A (zh) 触控显示模组及触控显示屏
CN104461155A (zh) 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05549798A (zh) 触控投影幕及使用触控投影幕的投影系统
CN103699250A (zh) 触控显示模块及手持电子装置
CN104834422B (zh) 触控模组及具有该触控模组的触控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