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25971A -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25971A
CN113325971A CN202110660614.2A CN202110660614A CN113325971A CN 113325971 A CN113325971 A CN 113325971A CN 202110660614 A CN202110660614 A CN 202110660614A CN 113325971 A CN113325971 A CN 1133259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substrate
shielding
layer
lea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6061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25971B (zh
Inventor
方飞
王铸
石领
张磊
郭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6061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2597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259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59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259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59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该触控面板包括:衬底;第一绝缘层,设于衬底的一侧;第一布线层,设于第一绝缘层背向衬底的表面,并包括多个第一走线组,各第一走线组包括并行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触控引线;第二绝缘层,覆盖第一绝缘层以及第一布线层;第二布线层,设于第二绝缘层背向衬底的表面,并包括多个第二走线组,各第二走线组包括并行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触控引线;其中,多个第二走线组与多个第一走线组一一对应,各第一走线组中的第一触控引线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与对应地第二走线组中的第二触控引线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交错排列。本公开能够防止触控引线密度过大所导致的短路不良的发生。

Description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触控技术主要包括电阻式、电容式和红外光学式。其中,电容式触控技术具有反应灵敏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中。现有技术中,电容式触控面板包括触控区域以及围绕触控区域的外围区域。该触控区域设有触控电极。该外围区域设有触控引线和触控芯片。该触控引线的一端与触控电极电连接,该触控引线的另一端与触控芯片电连接。然而,该触控引线的布线密度过大,容易发生短路不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防止触控引线密度过大所导致的短路不良的发生。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
衬底;
第一绝缘层,设于所述衬底的一侧;
第一布线层,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背向所述衬底的表面,并包括多个第一走线组,各所述第一走线组包括并行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触控引线;
第二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绝缘层以及所述第一布线层;
第二布线层,设于所述第二绝缘层背向所述衬底的表面,并包括多个第二走线组,各所述第二走线组包括并行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触控引线;
其中,多个所述第二走线组与多个所述第一走线组一一对应,各所述第一走线组中的所述第一触控引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对应地所述第二走线组中的所述第二触控引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交错排列。
进一步地,各所述第一走线组还包括:
并行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屏蔽线,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触控引线之间均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屏蔽线,所述第一屏蔽线与所述第一触控引线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
第一电连接层,用于与一固定电源端连接,且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衬底之间,多个所述第一屏蔽线均与所述第一电连接层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驱动晶体管,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衬底之间,并与所述第一电连接层同层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和/或漏极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背向所述衬底的表面,并与所述第一布线层同层设置。
进一步地,各所述第二走线组还包括:
并行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屏蔽线,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触控引线之间均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屏蔽线,所述第二屏蔽线与所述第二触控引线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
平坦化层,覆盖所述第二布线层以及所述第二绝缘层;
第二电连接层,用于与一固定电源端连接,且设于所述平坦化层背向所述衬底的表面,多个所述第二屏蔽线均与所述第二电连接层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层设于所述平坦化层背向所述衬底的表面,并与所述第二电连接层同层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屏蔽线的数量比所述第一触控引线的数量多一个,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屏蔽线之间均设有一个所述第一触控引线;
所述第二屏蔽线的数量比所述第二触控引线的数量多一个,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屏蔽线之间均设有一个所述第二触控引线;
所述第一走线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屏蔽线并行设置的第三屏蔽线,所述第二走线组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屏蔽线并行设置的第四屏蔽线,在与所述衬底平行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走线组中的多个所述第一触控引线以及与所述第一走线组对应地所述第二走线组中的多个所述第二触控引线均位于所述第三屏蔽线与所述第四屏蔽线之间;所述第三屏蔽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一个所述第二屏蔽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重合;所述第四屏蔽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一个所述第一屏蔽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重合。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触控面板。
本公开的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第一触控引线设于第一绝缘层背向衬底的表面,第二触控引线设于第二绝缘层背向衬底的表面,从而使第一触控引线与第二触控引线分层设置,可以降低单个绝缘层上所设置的触控引线的密度,能够防止触控引线密度过大所导致的短路不良的发生,同时由于第一触控引线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与第二触控引线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交错排列,增加了位于不同层的第一触控引线与第二触控引线之间的距离,降低了第一触控引线与第二触控引线之间的信号干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原理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部放大图。
图4是是图3的B-B剖面示意图。
图5是是图3的C-C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衬底;2、第一绝缘层;3、第二绝缘层;4、平坦化层;5、第一布线层;51、第一触控引线;52、第一屏蔽线;53、第三屏蔽线;6、第二布线层;61、第二触控引线;62、第二屏蔽线;63、第四屏蔽线;7、第一电连接层;8、第二电连接层;9、栅极;10、源极;11、漏极;12、阳极层;100、触控区;101、第一扇出区;102、弯折区;103、第二扇出区;104、引脚绑定区。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除非另作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公开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如图1所示,该触控面板可以包括衬底1、第一绝缘层2、第一布线层5、第二绝缘层3以及第二布线层6,其中:
该第一绝缘层2设于衬底1的一侧。该第一布线层5设于第一绝缘层2背向衬底1的表面,并包括多个第一走线组,各第一走线组包括并行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触控引线51。该第二绝缘层3覆盖第一绝缘层2以及第一布线层5。该第二布线层6设于第二绝缘层3背向衬底1的表面,并包括多个第二走线组,各第二走线组包括并行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触控引线61。其中,多个第二走线组与多个第一走线组一一对应,各第一走线组中的第一触控引线5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与对应地第二走线组中的第二触控引线6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交错排列。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第一触控引线51设于第一绝缘层2背向衬底1的表面,第二触控引线61设于第二绝缘层3背向衬底1的表面,从而使第一触控引线51与第二触控引线61分层设置,可以降低单个绝缘层上所设置的触控引线的密度,能够防止触控引线密度过大所导致的短路不良的发生,同时由于第一触控引线5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与第二触控引线6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交错排列,增加了位于不同层的第一触控引线51与第二触控引线61之间的距离,降低了第一触控引线51与第二触控引线61之间的信号干扰。
下面对本公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该衬底1可以为刚性衬底。其中,该刚性衬底可以为玻璃衬底或PMMA(Polymethyl 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衬底等。当然,该衬底1还可以为柔性衬底。其中,该柔性衬底可以为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衬底、PEN(Polyethylene naphthalate two formic acid glycol ester,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衬底或PI(Polyimide,聚酰亚胺)衬底。
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可以包括驱动电路层。该驱动电路层可以设于衬底1的一侧。该驱动电路层可以包括多个驱动晶体管。该驱动晶体管可以为薄膜晶体管,但本公开实施方式不限于此。该薄膜晶体管可以为顶栅型薄膜晶体管,当然,该薄膜晶体管还可以为底栅型薄膜晶体管。以薄膜晶体管为顶栅型薄膜晶体管为例,该驱动电路层可以包括有源层、栅绝缘层、栅极9、层间绝缘层、源极10以及漏极11。该有源层可以设于衬底1上。该栅绝缘层可以设于衬底1上,并覆盖有源层。该栅极9可以设于栅绝缘层远离衬底1的一侧。该层间绝缘层可以设于栅绝缘层上,并覆盖栅极9。该源极10和漏极11可以设在层间绝缘层上,并经由穿过层间绝缘层和栅绝缘层的过孔连接至有源层。上述的层间绝缘层可以构成本公开的第一绝缘层2,也就是说,上述的层间绝缘层即为第一绝缘层2。
如图1、图3以及图4所示,该第一布线层5设于第一绝缘层2背向衬底1的表面,即第一布线层5设于层间绝缘层背向衬底1的表面。该第一布线层5可以与上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10和/或漏极11同层设置,也就是说,第一布线层5可以与源极10和/或漏极11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制备而成,进而简化了本公开的触控基板的形成工艺。
如图1、图3以及图4所示,该第一布线层5包括多个第一走线组。多个第一走线组可以并行设置。各第一走线组包括并行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触控引线51。多个第一触控引线51与上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10或漏极11同层设置。各第一走线组还可以包括并行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屏蔽线52。该第一屏蔽线52可以与上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10和/或漏极11同层设置。该第一屏蔽线52与第一触控引线51并行设置。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触控引线51之间均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屏蔽线52,且第一屏蔽线52与第一触控引线51间隔设置,如此设置,可以降低相邻两个第一触控引线51之间的信号干扰。举例而言,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触控引线51之间均设有一个第一屏蔽线52。各第一走线组中的第一触控引线51的数量可以与第一屏蔽线52的数量相同,当然,也可以不同。以各第一走线组中的第一触控引线51的数量与第一屏蔽线52的数量不同为例,各第一走线组中第一屏蔽线52的数量比第一触控引线51的数量多一个,且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屏蔽线52之间均设有一个第一触控引线51。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公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还可以包括第一电连接层7。该第一电连接层7的材料为金属等导体。该第一电连接层7用于与一固定电源端连接,且设于第一绝缘层2与衬底1之间。多个第一屏蔽线52均与第一电连接层7电连接,以使多个第一屏蔽线52均电连接于固定电源端。该第一电连接层7可以与上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9同层设置,也就是说,第一电连接层7可以与栅极9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制备而成,进而简化了本公开的触控基板的形成工艺。其中,该第一电连接层7可以设于上述驱动晶体管的栅绝缘层背向衬底1的表面。
如图1、图3以及图5所示,该第二绝缘层3覆盖第一绝缘层2以及第一布线层5。该第二绝缘层3的厚度可以大于第一布线层5的厚度。上述第二布线层6设于第二绝缘层3背向衬底1的表面,并包括多个第二走线组。多个第二走线组可以并行设置。各第二走线组包括并行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触控引线61。各第二走线组还可以包括并行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屏蔽线62。该第二屏蔽线62与第二触控引线61并行设置。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触控引线61之间均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屏蔽线62,且第二屏蔽线62与第二触控引线61间隔设置,如此设置,可以降低相邻两个第二触控引线61之间的信号干扰。举例而言,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触控引线61之间均设有一个第二屏蔽线62。各第二走线组中的第二触控引线61的数量可以与第二屏蔽线62的数量相同,当然,也可以不同。以各第二走线组中的第二触控引线61的数量与第二屏蔽线62的数量不同为例,各第二走线组中第二屏蔽线62的数量比第二触控引线61的数量多一个,且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屏蔽线62之间均设有一个第二触控引线61。
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还可以包括平坦化层4。该平坦化层4可以覆盖第二布线层6以及第二绝缘层3。该平坦化层4的厚度可以大于第二布线层6的厚度。本公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还可以包括第二电连接层8。该第二电连接层8的材料为金属等导体。该第二电连接层8用于与一固定电源端连接,且设于平坦化层4背向衬底1的表面。多个第二屏蔽线62均与第二电连接层8电连接,以使多个第二屏蔽线62均电连接于固定电源端。
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还可以包括发光二极管。该发光二极管可以设于平坦化层4背向衬底1的表面。该发光二极管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阳极层12、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层以及阴极层。该阳极层12可以设于平坦化层4背向衬底1的表面,并与驱动晶体管的源极10或漏极11电连接,该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层可以设于阳极层12远离衬底1的一侧,该阴极层可以设于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层远离阳极层12的一侧。该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层12可以与第二电连接层8同层设置。
如图1所示,本公开的多个第二走线组与多个第一走线组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各第一走线组中的第一触控引线5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与对应地第二走线组中的第二触控引线6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交错排列。以任意相邻的第一屏蔽线52之间设有一个第一触控引线51且任意相邻的第二屏蔽线62之间设有一个第二触控引线61为例,该第二触控引线6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屏蔽线52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重合,该第一触控引线5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屏蔽线62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重合,如此设置,可以使第二触控引线61的周围设置有两个第二屏蔽线62以及一个第一屏蔽线52,使第一触控引线51的周围设置有两个第一屏蔽线52以及一个第二屏蔽线62,这降低了第一触控引线51与第二触控引线61之间的信号干扰。
如图1所示,本公开的第一走线组还可以包括与第一屏蔽线52并行设置的第三屏蔽线53,第二走线组还可以包括与第二屏蔽线62并行设置的第四屏蔽线63。在与衬底1平行的方向上,第一走线组中的多个第一触控引线51以及与第一走线组对应地第二走线组中的多个第二触控引线61均位于第三屏蔽线53与第四屏蔽线63之间,且第三屏蔽线53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与一个第二屏蔽线62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重合,第四屏蔽线63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与一个第一屏蔽线52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重合,如此设置,相当于在第一走线组和第二走线组的一侧设置了一个由正投影重合的第三屏蔽线53与第二屏蔽线62构成的屏蔽线,在第一走线组和第二走线组的另一侧设置了一个由正投影重合的第四屏蔽线63与第一屏蔽线52构成的屏蔽线,可以降低第一走线组以及第二走线组与其它走线之间的信号干扰。其中,该第三屏蔽线53以及第四屏蔽线63均可以电连接于固定电源端。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还可以包括触控电极层。该触控电极层设于阳极层12远离衬底1的一侧。该触控电极层可以包括多个自容式触控电极。本公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还可以包括触控芯片。该触控芯片可以为TDDI(Touch and Display DriverIntegration,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上述的各第一触控引线51一端与一个自容式触控电极电连接,另一端电连接于触控芯片。上述的各第二触控引线61的一端与一个自容式触控电极电连接,另一端电连接于触控芯片。其中,如图2所示,本公开的触控面板可以包括触控区100以及围绕触控区100的外围区。该触控电极层可以位于触控区100,该触控芯片、第一走线组以及第二走线组可以位于外围区。沿着远离触控区100的方向,该外围区可以包括第一扇出区101、弯折区102、第二扇出区103以及引脚绑定区104。该弯折区102可以弯折,以使第二扇出区103以及引脚绑定区104弯折至触控面板的背面。上述的第一触控引线51以及第二触控引线61的一端与触控区100域的自容式触控电极电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扇出区101、弯折区102以及第二扇出区103以电连接于引脚绑定区104。该引脚绑定区104可以与触控芯片电连接,以使第一触控引线51以及第二触控引线61与触控芯片电连接。
本公开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触控面板。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当然,也可以为平板电脑、电视等。由于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的触控面板同上述触控面板的实施方式中的触控面板相同,因此,其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公开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公开已以较佳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公开,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方式,但凡是未脱离本公开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公开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公开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
第一绝缘层,设于所述衬底的一侧;
第一布线层,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背向所述衬底的表面,并包括多个第一走线组,各所述第一走线组包括并行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触控引线;
第二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绝缘层以及所述第一布线层;
第二布线层,设于所述第二绝缘层背向所述衬底的表面,并包括多个第二走线组,各所述第二走线组包括并行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触控引线;
其中,多个所述第二走线组与多个所述第一走线组一一对应,各所述第一走线组中的所述第一触控引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对应地所述第二走线组中的所述第二触控引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交错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走线组还包括:
并行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屏蔽线,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触控引线之间均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屏蔽线,所述第一屏蔽线与所述第一触控引线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
第一电连接层,用于与一固定电源端连接,且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衬底之间,多个所述第一屏蔽线均与所述第一电连接层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驱动晶体管,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衬底之间,并与所述第一电连接层同层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和/或漏极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背向所述衬底的表面,并与所述第一布线层同层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走线组还包括:
并行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屏蔽线,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触控引线之间均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屏蔽线,所述第二屏蔽线与所述第二触控引线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
平坦化层,覆盖所述第二布线层以及所述第二绝缘层;
第二电连接层,用于与一固定电源端连接,且设于所述平坦化层背向所述衬底的表面,多个所述第二屏蔽线均与所述第二电连接层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层设于所述平坦化层背向所述衬底的表面,并与所述第二电连接层同层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线的数量比所述第一触控引线的数量多一个,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屏蔽线之间均设有一个所述第一触控引线;
所述第二屏蔽线的数量比所述第二触控引线的数量多一个,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屏蔽线之间均设有一个所述第二触控引线;
所述第一走线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屏蔽线并行设置的第三屏蔽线,所述第二走线组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屏蔽线并行设置的第四屏蔽线,在与所述衬底平行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走线组中的多个所述第一触控引线以及与所述第一走线组对应地所述第二走线组中的多个所述第二触控引线均位于所述第三屏蔽线与所述第四屏蔽线之间;所述第三屏蔽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一个所述第二屏蔽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重合;所述第四屏蔽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一个所述第一屏蔽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重合。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
CN202110660614.2A 2021-06-15 2021-06-15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3259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60614.2A CN113325971B (zh) 2021-06-15 2021-06-15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60614.2A CN113325971B (zh) 2021-06-15 2021-06-15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5971A true CN113325971A (zh) 2021-08-31
CN113325971B CN113325971B (zh) 2024-04-12

Family

ID=77421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60614.2A Active CN113325971B (zh) 2021-06-15 2021-06-15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25971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90258A (zh) * 2021-09-13 2021-11-2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253420A (zh) * 2021-12-13 2022-03-29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4596780A (zh) * 2022-03-10 2022-06-0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3108694A1 (zh) * 2021-12-13 2023-06-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US12001630B2 (en) 2021-12-13 2024-06-04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46514A (zh) * 2014-08-21 2016-03-30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108563082A (zh) * 2018-04-27 2018-09-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路基板、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CN108958542A (zh) * 2018-06-28 2018-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US20190181155A1 (en) * 2017-12-11 2019-06-13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panel
WO2021012094A1 (zh) * 2019-07-19 2021-01-28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46514A (zh) * 2014-08-21 2016-03-30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US20190181155A1 (en) * 2017-12-11 2019-06-13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panel
CN108563082A (zh) * 2018-04-27 2018-09-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路基板、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CN108958542A (zh) * 2018-06-28 2018-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WO2021012094A1 (zh) * 2019-07-19 2021-01-28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90258A (zh) * 2021-09-13 2021-11-2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253420A (zh) * 2021-12-13 2022-03-29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WO2023108694A1 (zh) * 2021-12-13 2023-06-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4253420B (zh) * 2021-12-13 2023-08-22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US12001630B2 (en) 2021-12-13 2024-06-04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CN114596780A (zh) * 2022-03-10 2022-06-0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596780B (zh) * 2022-03-10 2023-06-2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5971B (zh) 2024-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10352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325971B (zh)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288945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417604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0180753B2 (en) Touchscreen panel
CN109669572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KR102145961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2799313B (zh) 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US11864448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evice
CN104679369A (zh) 包括触摸传感器的柔性显示装置
CN106057845A (zh) 显示装置
CN110931541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10048904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625119B (zh)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14089873A (zh) 显示面板和电子装置
CN112435988A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766978B (zh) Oled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11989368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2170754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594876A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移动终端
WO2023230982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9516742B2 (en) Electric device
CN114594879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WO2023097506A1 (zh)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WO2024041344A1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