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88287A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88287A
CN109388287A CN201811145298.XA CN201811145298A CN109388287A CN 109388287 A CN109388287 A CN 109388287A CN 201811145298 A CN201811145298 A CN 201811145298A CN 109388287 A CN109388287 A CN 1093882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ing
wiring region
induction
electrode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4529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88287B (zh
Inventor
谢亮
丁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4529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882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882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882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882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882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65Matching; Classif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所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该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基板、阵列层、显示层、薄膜封装层、触控电极以及感应电极。其中,基板划分成显示区以及围绕该显示区的非显示区,且,非显示区包括感应区。阵列层设置在基板的一侧,显示层设置在阵列层远离基板的一侧,包括若干位于显示区的发光器件,薄膜封装层设置在显示层远离基板的一侧。值得一提的是,本方案中触控电极位于显示区且设置在薄膜封装层远离显示层的一侧表面,感应电极位于感应区且与触控电极同层同材料。可见,本方案在TP on cell结构的基础上,利用触控电极的同层材料制备感应电极,替代原外挂式home键,实现了集成home键的同时减少了组装流程、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面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其功能也越来越多。指纹识别功能已经普遍应用在电子设备上,目前,指纹识别是通过设置在电子设备上的home键(集成有指纹识别传感器)进行识别。通常该指纹识别传感器可以安装在电子设备的正面边框处,或者安装在背面以及侧面的预设位置上。
然而,无论指纹识别传感器安装在电子设备的哪个位置,都需要进行独立安装,并且指纹识别传感器作为一个独立的器件,受到其器件体积的局限性。假设当指纹识别传感器设置在电子设备的正面时,势必会占用一定的边框面积,与当前显示屏窄边框、高屏占比的发展趋势相违背。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能够集成home键,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大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既能实现home键功能,又能够降低屏幕的边框宽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划分为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感应区;
阵列层,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一侧;
显示层,设置在所述阵列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包括若干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发光器件;
薄膜封装层,设置在所述显示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触控电极,位于所述显示区、且设置在所述薄膜封装层远离所述显示层的一侧表面;
感应电极,位于所述感应区、且与所述触控电极同层同材料。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以及任意一项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所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该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基板、阵列层、显示层、薄膜封装层、触控电极以及感应电极。其中,基板划分成显示区以及围绕该显示区的非显示区,且,非显示区包括感应区。阵列层设置在基板的一侧,显示层设置在阵列层远离基板的一侧,包括若干位于显示区的发光器件,薄膜封装层设置在显示层远离基板的一侧。值得一提的是,本方案中触控电极位于显示区且设置在薄膜封装层远离显示层的一侧表面,感应电极位于感应区且与触控电极同层同材料。可见,本方案在TP oncell结构的基础上,利用触控电极的同层材料制备感应电极,替代原外挂式home键,实现了集成home键的同时减少了组装流程、降低成本。进一步集成home键比独立的home传感器的尺寸小,因此能够降低显示面板的边框宽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将home键设置在电子设备的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沿AA方向的截面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又一俯视图;
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又一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与图3结构对应的布线示意图;
图10为与图7结构对应的布线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中走线的排布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中走线的又一排布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中走线的又一排布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中走线的又一排布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中走线的又一排布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中走线的又一排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以及图2,图1为现有技术中将home键设置在电子设备的正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沿AA方向的截面图。具体的,阵列基板10上设置有触控显示层11以及独立的home键传感器12,其中,触控显示屏11可以为in-cell触控屏、on-cell触控屏、GG触控屏以及OGS触控屏中的任意一种,通过触控走线以及数据走线与控制芯片IC电连接。home键也与控制芯片电连接,实现功能键信号的检测。
然而,发明人发现,由于home键为独立的器件,在安装在阵列基板之前,需要对显示屏外屏的相应位置进行挖孔,以使组装后的电子设备裸露出上述home键。然而,受到其home键的器件体积的局限性,home键位于屏幕的边框的宽度势必大于home键的器件最小宽度。如,home键为圆形,其器件最小宽度为圆形的直径。当home键为长方形时,其器件最小宽度为长方形短边的长度。
可见,现有技术中屏幕的某个边框宽度一定程度取决于home键的最小器件宽度,而home键由于制作工艺等局限,不能做的很小,因此采用独立的home器件与当前显示屏窄边框的发展趋势相违背。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如图3-图4所示,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该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基板30、阵列层31、显示层32、薄膜封装层33、触控电极34以及感应电极35。
其中,基板30划分为显示区301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302,且该非显示区302包括感应区303。
然后,阵列层31设置在基板30的一侧。显示层32,设置在阵列层31远离基板30的一侧。薄膜封装层33设置在显示层32远离基板30的一侧。
其中,阵列层31可以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显示层32包括多个发光器件,该发光器件位于上述显示区301,通过薄膜晶体管与控制芯片电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薄膜晶体管可以为顶栅结构,还可以为底栅结构,如背沟道刻蚀结构。具体的,当薄膜晶体管为顶栅结构时,阵列层31包括沿着垂直于基板、并远离基板的方向依次层叠的第一有源层、第一栅绝缘层、第一栅极、第一绝缘层、第一源极以及第一漏极。当薄膜晶体管为背沟道刻蚀结构时,阵列层31包括沿着垂直于基板、并远离基板的方向依次层叠的第二栅极、第二绝缘层、第二有源层、第二源极以及第二漏极。
发光器件可以是无机发光二极管,还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阳极、发光层以及阴极。具体的,显示层32包括位于电极层以及像素定义层,其中,电极层包括第一电极层以及第二电极层。像素定义层位于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具有多个开口,发光器件设置于像素定义层的开口内。发光器件的阳极与第一电极层的第一电极电连接,发光器件的阴极与第二电极层的第二电极电连接。通过控制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上的电压值,实现对发光器件的亮度控制。
可选的,薄膜封装层33包括无机层与有机层堆叠的多层结构。具体的,沿着垂直于显示层且远离显示层的方向依次层叠的第一无机层、有机封装层以及第二无机层。可选的,有机封装层为喷墨打印层。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挡墙,挡墙环绕显示区设置(可以理解的,这里指挡墙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具体的,挡墙包括环绕显示区和感应区的第一挡墙和环绕显示区、感应区和第一挡墙的第二挡墙。第一无机层以及第二无机层覆盖显示区并延伸至非显示区、覆盖感应区、第一挡墙、截止于第二挡墙,有机封装层覆盖显示区并延伸至非显示区、覆盖感应区、截止于第一挡墙。同时,本实施例中触控电极34设置在薄膜封装层33远离显示层32的一侧表面,且位于显示区301。即,沿垂直于基板30的方向X上,可以依次设置有阵列层31、显示层32、薄膜封装层33以及触控电极34所在的触控层36。
其中,触控电极可以为单层的自电容结构或互电容结构,还可以为双层的互电容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并不限定触控电极的形状,如,触控电极可以为条状的电极,还可以为方形的电极,还可以为菱形的电极。当触控电极为互电容结构时,可以包括位于同层的感应子电极以及驱动子电极,其中,相邻的感应子电极可以通过电极跨桥电连接,相邻的驱动子电极通过同层的金属线电连接。当触控电极包括位于不同层的驱动子电极以及感应子电极时,相邻的驱动子电极通过与该驱动子电极同层的金属线电连接,相邻的感应子电极通过与该感应子电极同层的金属线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触控层36的材料在感应区303制作感应电极35。即,感应电极35位于感应区303并与上述触控电极34同层同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感应区位于显示区的一侧。当然,在本发明其他可选实施例中,感应区还可以位于显示区的多侧,例如,感应区位于显示区的两侧。
可见,本实施例在制备触控电极34的同时,同层制备感应电极35,并在本方案中,将该感应电极35作为home键。即,本方案只通过一道掩膜工序,就能形成触控电极以及home键,相比于外挂home键的方案,能够节约制作工艺。除此,感应电极的尺寸要小于外挂式home键的体积,因此本方案能够进一步降低显示面板的整体尺寸。并且,在本方案中,触控层位于薄膜封装层远离显示层的一侧,由于有薄膜封装层进行隔离,使得触控层在形成触控电极以及感应电极时,不会对其他膜层进行破坏。而且,通过本实施例,将感应电极与触控电极同层制作在薄膜封装层上,通过薄膜封装层中的有机封装层,为感应电极提供平坦的承载表面,使感应电极与触摸主体(例如用户的手指)可以更好的接触,提供检测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home键为触发预设功能的功能键,例如,按压home键能控制显示面板中的显示页面返回主界面,又或者,长按home键可以调用预设的功能模块,如启动照相机、启动语音搜索等。当然,本实施例中的home键还可以实现指纹识别功能,具体的,将home键划分成多个感应子电极,通过感应子电极实现对指纹纹路的识别,进而实现指纹识别功能,在本实施例中,home键作为指纹识别键时,其具体结构可以是单层的多个第一子电极以及第二子电极的结构,还可以是双层的多个第一子电极以及第二子电极的结构。除此,第一子电极以及第二子电极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并不进行限定,如可以为菱形、长方形等。
除此,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所述感应区的感应电极还可以作为功能键、指纹识别单元中的一种或多者的组合。
具体的,如图5所示,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301以及所述非显示区302的第一走线41以及位于所述非显示区302的第二走线42以及第三走线43。
该触控显示面板中,非显示区302还包括位于所述感应区303远离所述显示区301一侧的绑定区304。其中,绑定区304包括多个引脚,上述走线可以通过引脚连接到外部器件,其中,外部器件可以包括控制芯片IC、触控芯片以及传感器等。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走线41的一端与所述发光器件45电连接,第一走线41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绑定区304。所述第二走线42的一端与所述触控电极34电连接,第二走线42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绑定区304。所述第三走线43的一端与所述感应电极35电连接,第三走线43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绑定区304。
需要说明的是,假设上述第一走线的另一端延伸至绑定区304,与绑定区的第一引脚电连接。上述第二走线的另一端延伸至绑定区304,与绑定区的第二引脚电连接。上述第三走线的另一端延伸至绑定区304,与绑定区的第三引脚电连接。其中,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以及第三引脚可以为相同的引脚,也可以为不同的引脚。为了便于各引脚的控制,在本实施例中,选用第一引脚、第二引脚以及第三引脚均为不同的引脚。这样能保证不同走线的独立控制,互不干扰。
可选的,制芯片可以设置在柔性电路板上,引线通过FPC与IC连接。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可选实施例中,IC可以直接设置在绑定区,引线延伸至绑定区的一端与IC连接。
当然,还可以根据实际的设计需求,将第一引脚、第二引脚以及第三引脚进行复用,例如,基于用户的惯用操作需求,当进行home键触控时,不会触控屏幕,因此可以将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选用相同的引脚。具体的,可以通过开关分别控制触控电极与感应电极分时工作。
除此,如图6所示,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又一结构示意图,该触控显示面板中,非显示区302还包括位于所述感应区303和所述绑定区304之间的弯折区305。
该所述弯折区305朝向背离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面301的一侧弯折,所述绑定区304位于背离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一侧。
即,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可以通过弯折区305,将绑定区304设置在显示面板的背面,以进一步降低该触控显示面板的边框宽度。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方案中,感应区303占用显示面板边框的长度要小于外挂式home器件的尺寸宽度,因此,当弯折区305进行弯折后,显示区与弯折区之间的边框宽度远小于现有技术中具有外挂式home键的显示面板中的边框宽度。
具体的,现有技术中外挂式home器件需要在基板上对home电极进行固化,然后对固化后的home电极进行封装。而本方案中,直接利用触控电极的同层金属层制备感应电极,相比于现有技术,能够减少基板以及封装膜层,因此,本方案中的home键体积要小于外挂式home键。
除此,外挂式home键需要安装在显示面板的基板上的预设位置,这就要求在安装外挂式home键时,需要对器件进行对位,一旦home键的安装位置不完全准确,就会导致外挂式home键占用基板的面积要大于外挂式home键的实际面积。而本方案由于是同层制备,因此不会出现对位不准的问题。
另外,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外挂式home键在显示面板的基板弯折时,不会引起外挂式home键的层级分离,因此会在弯折与外挂式home键之间预留预设的间隙,以使基板弯折时,不影响外挂式home键的结构。而本方案中,由于感应电极与触控电极同层,使得显示面板在进行弯折时,不会对感应电极产生影响。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几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如图3以及图7所示,其中,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在图3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沿显示区指向绑定区的方向Y上,薄膜封装层33截止于绑定区与触控区之间。其中,触控显示面板的长度为显示层32的长度加上非显示区302的边框宽度。在该结构下,薄膜封装层33延伸至触控显示面板的布线区(fanout区),其中,fanout区可以弯折到触控显示面板的背面,以减少本触控显示面板的边框宽度。图7与图3的不同处在于,沿平行于基板的Y方向上,其薄膜封装层33截止于绑定区与显示区之间,在该结构下,感应电极35可以位于阵列层31的表面,进而复用位于阵列层31的走线37与控制芯片电连接。或者,感应电极35可以直接通过设置在阵列层31表面的走线38与控制芯片电连接。
除此,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还可以如图8所示,其中,图8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沿平行于基板的Y方向上,其薄膜封装层33中的部分层级截止于绑定区与显示区之间,部分层级截止于绑定区与触控区之间。在该结构下,感应电极35可以位于薄膜封装层的表面,可以通过位于阵列层31表面的金属走线与控制芯片电连接。
进一步的,结合图3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本实施例提供了各走线的设置位置。如图8所示,图8为与图3结构对应的布线示意图。在该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二走线42位于薄膜封装层33远离所述显示层32的一侧,所述第三走线43与所述第二走线42同层同材料。
即,本实施例在制作触控电极的同时制作感应电极外,还将与感应电极35相连的第三走线43以及与触控电极34相连的第二走线42采用同层材料进行制备,进而充分利用触控层金属,制作工艺简单。
需要说明的是,薄膜封装层可以为感应电极提供承载平面,在本实施例中,感应区位于第一挡墙以及第二挡墙之间,可以通过挡墙屏蔽同层的感应电极与触摸电极之间的信号干扰,相比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还增加了靠近弯折区域一侧的第一挡墙以及第二挡墙之间的距离,即增加了该区域第一无机层以及第二无机层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了阻挡水氧入侵的面积。可见,本结构在提高感应区集成度、检测灵敏度的同时,提高了封装可靠性。
同样,结合图7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本实施例提供了各走线的设置位置。如图9所示,图9为与图7结构对应的布线示意图。在该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走线41位于阵列层31,所述第三走线43与所述第一走线41同层同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走线43与第一走线41同层同材料可以有多种布置方式,如,所述第一走线41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与所述感应电极43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部分重叠。或,所述第一走线41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三走线43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不重叠。具体的,第一走线41可以沿平行于阵列层的Y方向等间隔平行布置,此时,第三走线43可以间隔设置在多条第一走线41之间,且,第三走线43通过过孔与感应电极35电连接。
除此,还可以将第一走线在感应电极的下方进行绕线设计,以使所述第一走线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与所述感应电极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不重叠。即,第一走线不通过感应电极与阵列层重叠的区域,以使第一走线不会对感应电极产生信号干扰,进一步提高触控电极的灵敏度。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电极可以为互容式也可以是自容式,其触控电极的形状可以是菱形也可以是条状电极,在此不局限于上述举例的几种方式,现以互容式为例,结合图3的结构,对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走线的具体排布方式进行介绍,如图10所示,在本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触控电极34包括沿第一方向Z延伸的驱动子电极341以及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感应子电极342。其中,所述驱动子电极341具有第一端a以及第二端b,所述第一端a指向所述第二端b的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Z,所述感应子电极342具有第三端c以及第四端d,所述第三端c指向所述第四端d的方向为所述第二方向Y,所述驱动子电极341以及所述感应子电极342相互交叉绝缘。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走线包括驱动走线91以及感应走线92,所述驱动走线91与所述驱动子电极的第一端a或所述驱动子电极的第二端b相连,所述感应走线92与所述感应子电极的第三端c或所述感应子电极的第四端d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走线只与驱动子电极的一端相连,即驱动走线不同时与驱动子电极的两端相连。同样,感应走线只与感应子电极的一端相连,不同时与感应子电极的两端相连。
本实施例提供了满足上述连接关系的多种布线方式,如图11-图12所示,其中,图11中非显示区包括第一布线区101、第二布线区102、第三布线区103以及第四布线区104。
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Z,所述第一布线区101以及所述第二布线区102位于所述显示区301的两侧。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Y,所述第三布线区103以及所述第四布线区104位于所述显示区的两侧。
且,所述第三布线区103与所述第一布线区101以及所述第二布线区102相连,所述第四布线区104与所述第一布线区101以及所述第二布线区102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子电极341的第一端a靠近所述第一布线区101,所述驱动子电极341的第二端b靠近所述第二布线区102,所述感应子电极342的第三端c靠近所述第三布线区103,所述感应子电极342的第四端d靠近所述第四布线区104。
沿所述驱动走线91的延伸方向,所述驱动走线91经过所述第一布线区101以及所述第四布线区104,所述驱动走线91的一端e与所述驱动子电极341的第一端a相连,所述驱动走线91的另一端f延伸至所述绑定区304。
沿所述感应走线92的延伸方向,所述感应走线92经过所述第四布线区104,所述感应走线92的一端g与所述感应子电极342的第四端d相连,所述感应走线92的另一端h延伸至所述绑定区304。
在上述布线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区303位于所述第四布线区104。
从图中不难看出,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布线方式,能够节省显示区一侧的空间,如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布线区102,进而缩小了显示屏的一侧边框的宽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具体限定了绑定区中的各子区位置,例如,如图12所示,绑定区304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绑定区111、第二绑定区112以及第三绑定区113。
其中,所述驱动走线9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绑定区111相连;所述第三走线9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绑定区112相连;所述感应走线9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绑定区113相连。
由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绑定区111、第二绑定区112以及第三绑定区113依次布置,因此,驱动走线、第三走线以及感应走线可以互不交叉,便于布线,也可以部分走线交叉。
除此,本实施例还提供了另外一种布线方式,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其中,图12中的非显示区包括第五布线区121、第六布线区122、第七布线区123以及第八布线区124。
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Z,所述第五布线区121以及所述第六布线区122位于所述显示区的两侧,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Y,所述第七布线区123以及所述第八布线区124位于所述显示区的两侧。
所述第七布线区123与所述第五布线区121以及所述第六布线区122相连,所述第八布线区124与所述第五布线区121以及所述第六布线区122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子电极341的第一端a靠近所述第五布线区121,所述驱动子电极341的第二端b靠近所述第六布线区122,所述感应子电极342的第三端c靠近所述第七布线区123,所述感应子电极342的第四端d靠近所述第八布线区124。
沿所述驱动走线91的延伸方向,所述驱动走线91经过所述第五布线区121以及所述第八布线区124,所述驱动走线91的一端e与所述驱动子电极的第一端a相连,所述驱动走线91的另一端f延伸至所述绑定区。
沿所述感应走线92的延伸方向,所述感应走线92经过所述第七布线区123、所述第六布线区122以及所述第八布线区124,所述感应走线92的一端g与所述感应子电极的第三端c相连,所述感应走线92的另一端h延伸至所述绑定区。
在上述布线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区303位于所述第八布线区124。
从图中不难看出,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布线方式,第八布线区124中空余空间较大,能够在该空间内设置感应电极,即,在本实施例中,不需要额外的非显示区的空间安置感应电极,进而缩小了显示屏的下边框的宽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具体限定了绑定区中的各子区位置,例如,如图14所示,绑定区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四绑定区131、第五绑定区132以及第六绑定区133。
其中,所述驱动走线9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绑定区131相连;所述第三走线9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绑定区132相连;所述感应走线9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绑定区133相连。
同理,由于本实施例中,第四绑定区131、第五绑定区132以及第六绑定区133依次布置,因此,驱动走线91、第三走线93以及感应走线92互不交叉,便于布线。
除此,本实施例还提供了另外一种布线方式,如图15所示,其中,图15中的非显示区包括第九布线区141、第十布线区142、第十一布线区143以及第十二布线区144。
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Z,所述第九布线区141以及所述第十布线区142位于所述显示区的两侧,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Y,所述第十一布线区143以及所述第十二布线区144位于所述显示区的两侧。
所述第十一布线区143与所述第九布线区141以及所述第十布线区142相连,所述第十二布线区144与所述第九布线区141以及所述第十布线区142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子电极341的第一端a靠近所述第九布线区141,所述驱动子电极341的第二端b靠近所述第十布线区142,所述感应子电极342的第三端c靠近所述第十一布线区143,所述感应子电极342的第四端d靠近所述第十二布线区144。
所述驱动走线91包括第一驱动走线911以及第二驱动走线912。
沿所述第一驱动走线911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驱动走线911经过所述第九布线区141以及所述第十二布线区144,所述第一驱动走线911的一端e1与部分所述驱动子电极的第一端a相连,所述第一驱动走线的另一端f1延伸至所述绑定区。
沿所述第二驱动走线912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驱动走线912经过所述第十布线区142以及所述第十二布线区144,所述第二驱动走线912的一端e2与其他所述驱动子电极的第二端b相连,所述第二驱动走线的另一端f2延伸至所述绑定区。
除此,所述感应走线包括第一感应走线921以及第二感应走线922。
沿所述第一感应走线921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感应走线921经过所述第十二布线区144,所述第一感应走线921的一端g1与靠近所述第九布线区141的所述驱动子电极341的第四端d相连,所述第一感应走线921的另一端h1延伸至所述绑定区。
沿所述第二感应走线922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感应走线922经过所述第十二布线区144,所述第二感应走线922的一端g2与靠近所述第十布线区142的所述感应子电极342的第四端d相连,所述第二感应走线922的另一端h2延伸至所述绑定区。
在上述布线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区位于所述第十二布线区144。
从图中不难看出,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布线方式,第九布线区141以及第十布线区142中的走线数量减少,且分布均匀,因此,第九布线区141以及第十布线区142的宽度可以相同,使得屏幕两侧的边框对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具体限定了绑定区中的各子区位置,例如,如图15所示,绑定区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七绑定区151、第八绑定区152、第九绑定区153、第十绑定区154以及第十一绑定区155。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走线9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七绑定区151相连;所述第一感应走线92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八绑定区152相连;所述第三走线9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九绑定区153相连;所述第二感应走线9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绑定区154相连;所述第二驱动走线91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一绑定区155相连。
可见,本实施例中,第七绑定区151、第八绑定区152、第九绑定区153、第十绑定区154以及第十一绑定区155依次布置,因此,驱动走线、第三走线以及感应走线互不交叉,便于布线。
除此,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以及任意一项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综上,本发明所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该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基板、阵列层、显示层、薄膜封装层、触控电极以及感应电极。其中,基板划分成显示区以及围绕该显示区的非显示区,且,非显示区包括感应区。阵列层设置在基板的一侧,显示层设置在阵列层远离基板的一侧,包括若干位于显示区的发光器件,薄膜封装层设置在显示层远离基板的一侧。值得一提的是,本方案中触控电极位于显示区且设置在薄膜封装层远离显示层的一侧表面,感应电极位于感应区且与触控电极同层同材料。可见,本方案在TP oncell结构的基础上,利用触控电极的同层材料制备感应电极,替代原额外安装的home键,减少了制作工序,降低成本,并避免使用指纹识别传感器,降低了边框宽度。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8)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划分为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感应区;
阵列层,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一侧;
显示层,设置在所述阵列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包括若干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发光器件;
薄膜封装层,设置在所述显示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触控电极,位于所述显示区、且设置在所述薄膜封装层远离所述显示层的一侧表面;
感应电极,位于所述感应区、且与所述触控电极同层同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显示区还包括位于所述感应区远离所述显示区一侧的绑定区,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以及所述非显示区的第一走线以及位于所述非显示区的第二走线以及第三走线;
所述第一走线一端与所述发光器件电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绑定区;
所述第二走线一端与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绑定区;
所述第三走线一端与所述感应电极电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绑定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还包括位于所述感应区和所述绑定区之间的弯折区,
所述弯折区朝向背离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一侧弯折,所述绑定区位于背离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走线位于阵列层;
所述第三走线与所述第一走线同层同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走线位于薄膜封装层远离所述显示层的一侧;
所述第三走线与所述第二走线同层同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走线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与所述感应电极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不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驱动子电极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感应子电极,所述驱动子电极具有第一端以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指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感应子电极具有第三端以及第四端,所述第三端指向所述第四端的方向为所述第二方向,所述驱动子电极以及所述感应子电极相互交叉绝缘;
所述第二走线包括驱动走线以及感应走线,所述驱动走线与所述驱动子电极的第一端或所述驱动子电极的第二端相连,所述感应走线与所述感应子电极的第三端或所述感应子电极的第四端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第一布线区、第二布线区、第三布线区以及第四布线区;
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布线区以及所述第二布线区位于所述显示区的两侧,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布线区以及所述第四布线区位于所述显示区的两侧,所述第三布线区与所述第一布线区以及所述第二布线区相连,所述第四布线区与所述第一布线区以及所述第二布线区相连,所述驱动子电极的第一端靠近所述第一布线区,所述驱动子电极的第二端靠近所述第二布线区,所述感应子电极的第三端靠近所述第三布线区,所述感应子电极的第四端靠近所述第四布线区;
沿所述驱动走线的延伸方向,所述驱动走线经过所述第一布线区以及所述第四布线区,所述驱动走线的一端与所述驱动子电极的第一端相连,所述驱动走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绑定区;
沿所述感应走线的延伸方向,所述感应走线经过所述第四布线区,所述感应走线的一端与所述感应子电极的第四端相连,所述感应走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绑定区;
所述感应区位于所述第四布线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定区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绑定区、第二绑定区以及第三绑定区;
所述驱动走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绑定区相连;
所述第三走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绑定区相连;
所述感应走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绑定区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第五布线区、第六布线区、第七布线区以及第八布线区;
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五布线区以及所述第六布线区位于所述显示区的两侧,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七布线区以及所述第八布线区位于所述显示区的两侧,所述第七布线区与所述第五布线区以及所述第六布线区相连,所述第八布线区与所述第五布线区以及所述第六布线区相连,所述驱动子电极的第一端靠近所述第五布线区,所述驱动子电极的第二端靠近所述第六布线区,所述感应子电极的第三端靠近所述第七布线区,所述感应子电极的第四端靠近所述第八布线区;
沿所述驱动走线的延伸方向,所述驱动走线经过所述第五布线区以及所述第八布线区,所述驱动走线的一端与所述驱动子电极的第一端相连,所述驱动走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绑定区;
沿所述感应走线的延伸方向,所述感应走线经过所述第七布线区、所述第六布线区以及所述第八布线区,所述感应走线的一端与所述感应子电极的第三端相连,所述感应走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绑定区;
所述感应区位于所述第八布线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定区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四绑定区、第五绑定区以及第六绑定区;
所述驱动走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绑定区相连;
所述第三走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绑定区相连;
所述感应走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绑定区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第九布线区、第十布线区、第十一布线区以及第十二布线区;
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九布线区以及所述第十布线区位于所述显示区的两侧,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十一布线区以及所述第十二布线区位于所述显示区的两侧,所述第十一布线区与所述第九布线区以及所述第十布线区相连,所述第十二布线区与所述第九布线区以及所述第十布线区相连,所述驱动子电极的第一端靠近所述第九布线区,所述驱动子电极的第二端靠近所述第十布线区,所述感应子电极的第三端靠近所述第十一布线区,所述感应子电极的第四端靠近所述第十二布线区;
所述驱动走线包括第一驱动走线以及第二驱动走线;
沿所述第一驱动走线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驱动走线经过所述第九布线区以及所述第十二布线区,所述第一驱动走线的一端与部分所述驱动子电极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驱动走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绑定区;
沿所述第二驱动走线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驱动走线经过所述第十布线区以及所述第十二布线区,所述第二驱动走线的一端与其他所述驱动子电极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驱动走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绑定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应走线包括第一感应走线以及第二感应走线;
沿所述第一感应走线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感应走线经过所述第十二布线区,所述第一感应走线的一端与靠近所述第九布线区的所述感应子电极的第四端相连,所述第一感应走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绑定区;
沿所述第二感应走线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感应走线经过所述第十二布线区,所述第二感应走线的一端与靠近所述第十布线区的所述感应子电极的第四端相连,所述第二感应走线的另一端延伸;
所述感应区位于所述第十二布线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定区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七绑定区、第八绑定区、第九绑定区、第十绑定区以及第十一绑定区;
所述第一驱动走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七绑定区相连;
所述第一感应走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八绑定区相连;
所述第三走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九绑定区相连;
所述第二感应走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绑定区相连;
所述第二驱动走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一绑定区相连。
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走线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与所述感应电极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部分重叠。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走线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三走线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不重叠。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应区包括功能键、指纹识别单元中的一种或多者的组合。
1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本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CN201811145298.XA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93882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45298.XA CN109388287B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45298.XA CN109388287B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88287A true CN109388287A (zh) 2019-02-26
CN109388287B CN109388287B (zh) 2022-09-13

Family

ID=65418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45298.XA Active CN109388287B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88287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56060A (zh) * 2019-09-12 2019-12-10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0703953A (zh) * 2019-10-16 2020-01-1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导电薄膜、屏幕保护膜、人机交互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11522463A (zh) * 2020-04-15 2020-08-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触控面板、显示装置
CN111857394A (zh) * 2019-04-29 2020-10-30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屏和触控屏的制作方法
CN112558822A (zh) * 2020-12-14 2021-03-26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电子设备及触控装置的制造方法
WO2021081765A1 (zh) * 2019-10-29 2021-05-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22121002A1 (zh) * 2020-12-07 2022-06-1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WO2022193319A1 (zh) * 2021-03-19 2022-09-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3056827B (zh) * 2019-10-29 2024-07-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47706A1 (en) * 2010-11-02 2014-02-20 Jalil SHAIKH Capacitive Touch Sensor for Identifying a Fingerprint
CN104780703A (zh) * 2015-04-28 2015-07-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电路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204480268U (zh) * 2015-03-06 2015-07-15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模组及基于指纹识别的触控屏
CN104866127A (zh) * 2014-02-25 2015-08-26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防静电触控面板
CN105446514A (zh) * 2014-08-21 2016-03-30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106557203A (zh) * 2016-11-08 2017-04-0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触摸屏及柔性触摸显示屏
CN106816456A (zh) * 2016-12-16 2017-06-0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显示器
CN107340917A (zh) * 2017-06-30 2017-11-1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CN107845667A (zh) * 2017-11-01 2018-03-2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8475323A (zh) * 2016-11-24 2018-08-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触控面板、柔性显示面板和柔性显示设备及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47706A1 (en) * 2010-11-02 2014-02-20 Jalil SHAIKH Capacitive Touch Sensor for Identifying a Fingerprint
CN104866127A (zh) * 2014-02-25 2015-08-26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防静电触控面板
CN105446514A (zh) * 2014-08-21 2016-03-30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204480268U (zh) * 2015-03-06 2015-07-15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模组及基于指纹识别的触控屏
CN104780703A (zh) * 2015-04-28 2015-07-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电路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6557203A (zh) * 2016-11-08 2017-04-0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触摸屏及柔性触摸显示屏
CN108475323A (zh) * 2016-11-24 2018-08-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触控面板、柔性显示面板和柔性显示设备及制造方法
CN106816456A (zh) * 2016-12-16 2017-06-0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显示器
CN107340917A (zh) * 2017-06-30 2017-11-1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CN107845667A (zh) * 2017-11-01 2018-03-2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57394A (zh) * 2019-04-29 2020-10-30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屏和触控屏的制作方法
CN110556060A (zh) * 2019-09-12 2019-12-10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0703953B (zh) * 2019-10-16 2021-01-0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导电薄膜、屏幕保护膜、人机交互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10703953A (zh) * 2019-10-16 2020-01-1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导电薄膜、屏幕保护膜、人机交互方法和移动终端
WO2021081765A1 (zh) * 2019-10-29 2021-05-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3056827A (zh) * 2019-10-29 2021-06-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12004387B2 (en) 2019-10-29 2024-06-04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056827B (zh) * 2019-10-29 2024-07-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1522463A (zh) * 2020-04-15 2020-08-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触控面板、显示装置
WO2022121002A1 (zh) * 2020-12-07 2022-06-1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112558822A (zh) * 2020-12-14 2021-03-26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电子设备及触控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12558822B (zh) * 2020-12-14 2023-04-07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电子设备及触控装置的制造方法
WO2022193319A1 (zh) * 2021-03-19 2022-09-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88287B (zh) 2022-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88287A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CN10985964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65883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6803514B (zh) 一种集成触控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CN106066740B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3870082B (zh) 触摸传感器集成型显示装置
KR102394724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CN109521911B (zh) 一种柔性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0288945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8172458U (zh) 显示装置及柔性电路板
US20190042019A1 (en) Display panel, mobile terminal and driving method
CN107357467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864448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evice
US9778808B2 (en) Touch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3677406B (zh) 触控面板与触控显示面板
KR20120012005A (ko) 전극 배선 구조 및 이를 이용한 정전용량 터치 센서
KR20130078143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11506218B (zh) 一种触控基板、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1384136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180136031A (ko) 표시 장치
CN106537303A (zh) 触摸窗
CN109032407A (zh) 柔性触控基板和触控装置
CN106164825B (zh) 用于改进感测图案的交叉结构的触摸面板
CN11107805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防误触的方法
KR20090012514A (ko) 정전용량센서를 이용하는 터치스크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