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37794B - 罩体开闭装置及具有该罩体开闭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罩体开闭装置及具有该罩体开闭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37794B
CN105437794B CN201510580466.8A CN201510580466A CN105437794B CN 105437794 B CN105437794 B CN 105437794B CN 201510580466 A CN201510580466 A CN 201510580466A CN 105437794 B CN105437794 B CN 1054377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body
button
locking component
closing device
skewed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8046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37794A (zh
Inventor
江藤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4377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377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377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377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5/00Locks or fastenings for special use
    • E05B65/006Locks or fastenings for special use for covers or pane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3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using doors or cov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 G03G2221/1654Locks and means for positioning or alignm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 G03G2221/169Structural door desig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罩体开闭装置以及具有该罩体开闭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罩体开闭装置具有:卡合机构,其设置于装置主体与以转轴为中心相对于装置主体转动的罩体这两方中的任意一方上;锁止机构,其设置于装置主体与罩体这两方中的另外一方上。锁止机构具有:按钮,其能够沿着另外一方的外观面的法线方向直线移动;锁止部件,其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直线移动;联动机构,其使锁止部件的移动与按钮的移动联动。联动机构具有复位部件、斜槽及突起部。斜槽引导突起部的相对移动,以使对初始位置的按钮的推压动作与锁止部件向解锁位置的移动联动,并且,斜槽引导突起部的相对移动,以使复位部件对按钮的推压动作与锁止部件向锁止位置的移动联动。

Description

罩体开闭装置及具有该罩体开闭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开闭支承于装置主体上且能够转动的罩体的罩体开闭装置以及具有该罩体开闭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图像形成装置等电子设备的装置主体(筐体)上设置有罩体,该罩体能够开闭,以更换消耗部件及进行各种维修等。
例如,人们公知一种罩体开闭机构,该罩体开闭机构具有按钮、锁止部件、第1压缩弹簧及第2压缩弹簧,其中,按钮能够沿着与罩体的外观面垂直的方向直线移动;锁止部件与按钮的直线移动联动,沿着与外观面平行的方向滑动;第1压缩弹簧使按钮恢复至初始位置;第2压缩弹簧压缩安装于锁止部件与罩体之间。锁止部件被第2压缩弹簧施加朝向与装置主体的卡合部锁止的方向的力。当使用者克服第1压缩弹簧的作用力而按下按钮时,该罩体开闭机构的锁止部件克服第2弹簧的作用力而滑动,从而解除锁止关系。
但是,上述罩体开闭机构中必须设置用于对锁止部件施加朝向卡合部方向的力的第2压缩弹簧,从而导致罩体开闭机构的大型化及复杂化。因此,容易出现上述罩体开闭机构无法适用于需要小型化的电子设备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实现电子设备小型化的罩体开闭装置以及具有该罩体开闭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罩体开闭装置具有卡合机构与锁止机构。所述卡合机构设置于装置主体与罩体这两方中的任意一方上,其中,所述罩体以转轴为中心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进行转动。所述锁止机构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与所述罩体这两方中的另外一方上。所述锁止机构具有按钮、锁止部件及联动机构。所述按钮能够沿着所述装置主体与所述罩体这两方中的另外一方的外观面的法线方向直线移动。所述锁止部件能够沿着与所述外观面平行的方向在能够与所述卡合机构相卡合的锁止位置和解除该卡合的解锁位置之间直线移动。所述联动机构使所述锁止部件的移动与所述按钮的移动联动。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复位部件、斜槽及突起部。所述复位部件使所述按钮恢复至初始位置。所述斜槽设置于所述按钮与所述锁止部件这两方中的一方上,且所述斜槽以相对于所述外观面的法线倾斜的方式延伸设置。所述突起部设置于所述按钮与所述锁止部件这两方中的另外一方上,所述突起部与所述斜槽相嵌合,且所述突起部能够沿着所述斜槽移动。所述斜槽用于引导所述突起部的相对移动,以使对位于所述初始位置的所述按钮进行的推压动作与朝向所述解锁位置的所述锁止部件的移动联动,并且所述斜槽用于引导所述突起部的相对移动,以使由所述复位部件对所述按钮进行的复位动作与朝向所述锁止位置的所述锁止部件的移动联动。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用于进行图像形成处理的图像形成部与上述罩体开闭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彩色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彩色打印机的罩体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罩体开闭装置的卡合机构的立体图。
图4是沿着图1中的Ⅳ-Ⅳ线剖切而成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罩体开闭装置的锁止机构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罩体开闭装置的锁止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沿着图1中的Ⅶ-Ⅶ线剖切而成的剖视图。
图8是在图7中推压(按下)按钮后的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罩体开闭装置的锁止机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与图2说明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彩色打印机1的整体结构。图1是彩色打印机1的立体图。图2是彩色打印机1的罩体6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立体图。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在各图中适当地标注方向。
如图1所示,彩色打印机1具有装置主体2、供纸盒3及出纸盘4。装置主体2大致呈矩形的箱体状。供纸盒3设置于装置主体2的下部。出纸盘4设置于装置主体2的上表面上。
如图2所示,在装置主体2的右侧面上形成有调色剂盒更换开口2a,该调色剂盒更换开口2a从侧面观察时呈矩形。在该调色剂盒更换开口2a内,四个调色剂盒5a在前后方向上并列配置。该四个调色剂盒5a中收装有四种颜色的调色剂(显影剂)。
另外,在装置主体2的内部配置有图像形成部5b,该图像形成部5b具有四个调色剂盒5a。该图像形成部5b利用四种调色剂通过公知的电子照相方式对由供纸盒3经由传送路径(未图示)传送过来的纸张(未图示)进行图像形成处理。形成有图像的纸张被进一步传送到传送路径的下游侧,由装置主体2的内部排出到出纸盘4中。
如图1与图2所示,在装置主体2的右侧面上设置有罩体6,该罩体6用于打开或关闭调色剂盒更换开口2a。罩体6例如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且该罩体6呈矩形的板状。罩体6以设置于装置主体2的右后部的上下一对的转轴10为中心沿大致水平的方向转动。通过该罩体6来关闭调色剂盒更换开口2a,以形成装置主体2的右侧面(参照图1)。即,罩体6的外观面11与构成调色剂盒更换开口2a的外周边缘部的装置主体2的外观面2b大致位于同一平面上。另外,通过该罩体6来打开调色剂盒更换开口2a,以使各调色剂盒5a露出来(参照图2)。即,通过打开罩体6,能够更换各调色剂盒5a。
在装置主体2和罩体6上设置有罩体开闭装置7。该罩体开闭装置7用于打开或关闭罩体6。
参照图2至图8对罩体开闭装置7进行详细的说明。图3是罩体开闭装置7的卡合机构20的立体图。图4是沿着图1中的Ⅳ-Ⅳ线剖切而成的剖视图。图5是罩体开闭装置7的锁止机构30的立体图。图6是罩体开闭装置7的锁止机构30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沿着图1中的Ⅶ-Ⅶ线剖切而成的剖视图。图8是在图7中推压(按下)按钮32后的状态下的剖视图。另外,下面,为了方便说明,以罩体6的关闭状态为基准来设定各方向。
如图2所示,罩体开闭装置7具有卡合机构20和锁止机构30。卡合机构20在装置主体2的右侧前部配置于上下方向上的大致中间部。锁止机构30在罩体6的前部配置于上下方向上的大致中间部。
如图3与图4所示,卡合机构20具有卡合部21、嵌合凹部22及推压弹簧23。
卡合部21凹陷设置在形成调色剂盒更换开口2a的、装置主体2的前侧边缘部的内表面上。在装置主体2的前侧边缘部上形成有导入面24,该导入面24由卡合部21朝右侧(外侧)向前方倾斜。嵌合凹部22形成于在罩体6处于关闭状态时与锁止机构30相对的位置上。在嵌合凹部22中设置有传感器(未图示),该传感器用于检测罩体6的关闭状态。
在嵌合凹部22中设置有作为施力部件的推压弹簧23。该推压弹簧23是所谓的螺旋弹簧,通过使该推压弹簧23的一端部与嵌合凹部22的底表面相抵接,能够使该推压弹簧23在左右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另外,推压弹簧23的另一端部能够与嵌合于嵌合凹部22中的锁止机构30的一部分相抵接,详细结构在后面会进行说明。即,推压弹簧23通过锁止机构30对罩体6施加朝向打开方向的力。
如图4至图6所示,锁止机构30具有锁止外壳31、按钮32、锁止部件33及联动机构34。锁止外壳31设置于罩体6的背面12上。按钮32与锁止部件33保持于锁止外壳31上。联动机构34设置于按钮32与锁止部件33上。
锁止外壳31包括框架部40与嵌合片部41。锁止外壳31例如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且该锁止外壳31与罩体6的背面12一体成型。
框架部40大致呈矩形的筒状,且该框架部40的上下两表面上分别具有矩形的开口。框架部40设置于矩形的按钮孔13的周缘部,其中,矩形的按钮孔13由罩体6的背面12贯穿罩体6。即,按钮孔31使罩体6的外部与框架部40的内部相连通。
在框架部40的左侧内表面(与背面12相对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圆筒状的凸缘部42。该凸缘部42由框架部40的左侧内表面向罩体6的背面12一侧(右侧)突出。在框架部40的前后两壁部上分别以贯穿该壁部的方式形成有矩形的滑孔43。并且,该框架部40的左侧(远离背面12的部分)与右侧(靠近背面12的一侧)之间形成有台阶部分,且与框架部40的右侧相比,该框架部40的左侧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较窄。因此,前后一对的台阶部分的内表面形成为引导面44,该引导面44与各滑孔43的左边缘部形成于同一平面上(参照图4)。
嵌合片部41大致呈在前后方向上较薄的板状。嵌合片部41由框架部40的前端部向左侧延伸。即,嵌合片部41沿着罩体6的外观面11(或者背面12)的法线V延伸。通过对嵌合片部41的顶端部的上下两角部分进行倒角处理,从而在该嵌合片部41的顶端部形成锥面45。
按钮32包括推压面部50与上下一对的延伸部51。该按钮32例如由合成树脂材料一体成型。
推压面部50从侧面观察时呈矩形的板状。推压面部50形成为能够与按钮孔13相嵌合的形状与大小。在推压面部50的背面的大致中央部设置有圆筒状的按钮侧凸缘部52,该圆筒状的按钮侧凸缘部52向左侧延伸。上下一对的延伸部51由推压面部50的上下两端部向左侧延伸。即,按钮32从正面观察时大致呈横过来的字母U形。各延伸部51从上方观察时大致呈三角形。
按钮32由罩体6的外观面11一侧贯穿按钮孔13,且该按钮32保持于锁止外壳31的框架部40内。如图7与图8所示,按钮32能够沿着罩体6的外观面11的法线方向在初始位置P1与推压位置P2之间直线移动。当按钮32位于初始位置P1时,推压面部50配置于按钮孔13内,且该推压面部50与罩体6的外观面11大致位于同一平面上(参照图7)。当推压面部50被推压时,按钮32由初始位置P1向推压位置P2直线移动(参照图8)。
如图4至图6所示,锁止部件33包括框状部53与爪部54。锁止部件33例如由合成树脂材料一体成型。
框状部53大致呈矩形的筒状,且该框状部53的中央部具有通孔55(参照图6)。爪部54由框状部53的前端面向前侧突出。爪部54配置于框状部53的前端面的右侧(外侧),且在该爪部54与框状部53的前端面之间形成有台阶部分。通过对爪部54的顶端部的左侧角部进行倒角处理,从而在该爪部54的顶端部形成倾斜面56。
锁止部件33贯穿在框架部40上开口的前后一对的滑孔43,且该锁止部件33保持于框架部40内。如图7与图8所示,锁止部件33能够沿着与外观面11平行的方向在能够与卡合机构20(卡合部21)相卡合的锁止位置L1与解除该卡合的解锁位置L2之间直线移动。
如图4至图6所示,联动机构34包括复位弹簧60、上下一对的斜槽61及上下一对的突起部62。联动机构34使锁止部件33的移动与按钮32的移动联动。
作为复位部件的复位弹簧60是所谓的螺旋弹簧,该复位弹簧60配置于锁止外壳31与按钮32之间。复位弹簧60的一端部与框架部40的凸缘部42相嵌合,复位弹簧60的另一端部与推压面部50的按钮侧凸缘部52相嵌合。复位弹簧60对按钮32施加作用力(复位力),以使该按钮32恢复至初始位置P1。另外,上述推压弹簧23的作用力大于复位部件的作用力(复位力)。
上下一对的斜槽61设置于按钮32的上下一对的延伸部51上。各斜槽61在上下方向上贯穿延伸部51。如图7所示,各斜槽61以相对于外观面11的法线V倾斜的方式延伸设置。详细来说,各斜槽61由右侧(外侧)朝左侧(内侧)向前方倾斜。更加详细来说,各斜槽61相对于法线V大致倾斜30度(相对于罩体6的外观面11倾斜60度)。
如图5与图6所示,上下一对的突起部62由锁止部件33的上下两表面突出出来。各突起部62呈圆柱形,且各突起部62在突出来的顶端部上具有锥部63(参照图6)。各突起部62突出设置于锁止部件33上,以能够沿着斜槽61移动的状态与斜槽61相嵌合。
接下来,参照图4至图6说明锁止机构30的组装顺序。
首先,作业者使锁止部件33贯穿前后一对的滑孔43,并使锁止部件33保持于框架部40中。接着,作业者使复位弹簧60贯穿罩体6的按钮孔13与锁止部件33的通孔55,使复位弹簧60的一端部与框架部40的凸缘部42相嵌合。并且,复位弹簧60的另一端部由按钮孔13向外部延伸。
接着,作业者使复位弹簧60的另一端部与按钮32的按钮侧凸缘部52相嵌合。作业者在压缩复位弹簧60的同时,使按钮32由按钮孔13进入框架部40内。于是,按钮32的上下一对延伸部51分别与突出设置于锁止部件33上的各突起部62相抵接。若进一步使按钮32进入框架部40内,则上下一对的各延伸部51分别与各突起部62的锥部63滑动接触,发生在上下方向上变宽的弹性变形。并且,当按钮32进入到各突起部62能够与各斜槽61相嵌合的位置时,各延伸部51弹性变形(恢复)至原来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各突起部62与斜槽61相嵌合,按钮32保持于框架部40内。通过进行如上操作,完成锁止机构30的组装操作。
接着,对由罩体开闭装置7对罩体6进行的开闭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7说明罩体6的关闭状态。
在罩体6处于关闭状态下,按钮32被复位弹簧60施力而位于初始位置P1。突出设置于锁止部件33上的各突起部62受到复位弹簧60的作用力(复位力)而被保持在斜槽61的左端部(内侧)。在这种状态下,锁止部件33的爪部54进入到卡合机构20的卡合部21中,且与该卡合机构20的卡合部21相卡合。即,锁止部件33受到复位弹簧60的作用力而被保持在锁止位置L1处。
另外,在罩体6处于关闭状态下,锁止机构30的锁止外壳31与卡合机构20的嵌合凹部22相嵌合。卡合机构20的推压弹簧23被锁止外壳31的嵌合片部41压缩。并且,推压弹簧23的另一端部与嵌合片部41的顶端面相抵接。在这种状态下,罩体6隔着锁止机构30被推压弹簧23施力,但由于爪部54与卡合部21相卡合,因而能够保持罩体6的关闭状态。即,罩体6被锁止。并且,嵌合片部41的上侧的锥面45使传感器动作。从而,与传感器相连接的控制装置(未图示)能够检测出罩体6的关闭状态。
接下来,参照图8说明罩体6由关闭状态变为打开状态的情况。
首先,使用者克服复位弹簧60所施加的作用力,沿法线方向推压按钮32。即,使用者将按钮32由初始位置P1推压到推压位置P2。于是,各突起部62由斜槽61引导,向斜右后方产生相对移动,到达斜槽61的右端部(外侧)。实际上,各突起部62向后方移动一定距离,该距离为斜槽61的左右两端部在前后方向上的距离D。因此,突出设置有各突起部62的锁止部件33由各滑孔43与各引导面44引导而向后方移动,从而使爪部54脱离卡合部21。即,锁止部件33变为移动至解锁位置L2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若使用者减弱推压按钮32的力,则在复位弹簧60使按钮32恢复至初始位置P1之前,推压弹簧23向打开方向推压罩体6。其原因在于:位于装置主体2一侧的推压弹簧23的作用力大于复位弹簧60的使按钮32恢复至初始位置P1的力(复位力)。从而,即便罩体6隔着按钮32被复位弹簧60轻微地推压时,也能够顺利地进行罩体6的打开动作。通过进行上述操作,能够使罩体6以各转轴10为中心进行转动,从而罩体6被打开(参照图2)。
但是,若使用者使手(指)完全离开按钮32,则按钮32由于复位弹簧60的作用力而由推压位置P2恢复至初始位置P1(参照图7)。于是,锁止部件33向与上述打开动作相反的方向动作。即,各突起部62由斜槽61引导,朝斜左前方产生相对移动,到达斜槽61的左端部。因此,突出设置有各突起部62的锁止部件33向前方移动一定距离,该距离为斜槽61的左右两端部在前后方向上的距离D。即,锁止部件33变为移动至锁止位置L1的状态。另外,锁止位置L1实际上不是仅指锁止部件33(爪部54)与卡合部21处于卡合状态时的位置,在锁止部件33与卡合部21的卡合关系解除的状态下,指的是在该状态下关闭罩体6时锁止部件33会与卡合部21相卡合的位置。
如上所述,各斜槽61引导各突起部62的相对移动,以使位于初始位置P1的按钮32的推压动作与锁止部件33的朝向解锁位置L2的移动联动。同样,各斜槽61引导各突起部62的相对移动,以使由复位弹簧60对按钮32进行的复位动作与锁止部件33的朝向锁止位置L1的移动联动。
接下来,参照图7说明罩体6由打开状态变为关闭状态的情况。
首先,使用者使罩体6向关闭方向转动。于是,爪部54的斜面56与形成于装置主体2的前侧边缘部的导入面24相抵接。若进一步使罩体6转动,则爪部54(斜面56)与导入面24滑动接触,使锁止部件33向后方移动。因此,突出设置于锁止部件33上的各突起部62沿着斜槽61进行相对移动。即,与锁止部件33的移动联动,按钮32克服复位弹簧60的作用力,由初始位置P1向被推压的方向移动。
接着,当罩体6转动至爪部54能够与卡合部21相嵌合的位置时,按钮32受到复位弹簧60的作用力而恢复至初始位置P1。与该复位动作联动,各突起部62沿着斜槽61发生相对移动,因而锁止部件33移动至锁止位置L1。即,爪部54与卡合部21相卡合,罩体6被关闭。
若采用上面说明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罩体开闭装置7,按钮32沿着法线V进行的往复移动,通过由各斜槽61引导而朝向相对倾斜的方向移动的各突起部62,转换为沿着外观面11的锁止部件33的往复移动。复位弹簧60发挥如下功能:使按钮32恢复至初始位置P1的功能;将锁止部件33保持在锁止位置L1的功能。从而,由于能够省略例如用于将锁止部件33保持在锁止位置L1的专用弹簧等,因而能够实现罩体开闭装置7的小型化以及减少结构部件的数量。另外,通过采用体积较小且结构简单的罩体开闭装置7,能够实现彩色打印机1的小型化。
另外,若采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罩体开闭装置7,通过使锁止部件33移动到解锁位置L2,从而罩体6受到推压弹簧23的作用力而被向打开方向推压。从而,能够使罩体6与解锁动作联动而自动打开。
另外,若采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罩体开闭装置7,通过将外观面11与各斜槽61之间的角度设定为60度,能够使各突起部62沿着斜槽61顺利地进行相对移动。另外,虽然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罩体开闭装置7的外观面11与各斜槽61之间的角度为60度,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只要各斜槽61的相对于外观面11的倾斜角度在60度以上且小于90度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罩体开闭装置7中,在装置主体2上设置卡合机构20,在罩体6上设置锁止机构30,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还可以在装置主体2上设置锁止机构30,在罩体6上设置卡合机构20。即,卡合机构20可以设置于装置主体2与罩体6这两方中的任意一方上,锁止机构30设置于装置主体2与罩体6这两方中的另外一方上。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罩体开闭装置7中,在按钮32上设置各斜槽61,在锁止部件33上设置各突起部62,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如图9所示,还可以在按钮32上设置各突起部62,在锁止部件33上设置各斜槽61。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与上述说明的罩体开闭装置7相同的动作。即,斜槽61可以设置于按钮32与锁止部件33这两方中的任意一方上,突起部62设置于按钮32与锁止部件33这两方中的另外一方上。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彩色打印机1中,在装置主体2的右侧面设置罩体6,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罩体6还可以设置于装置主体2的前后左右方向上的任意侧表面或上表面等上。另外,罩体6不仅可以呈矩形,还可以呈矩形以外的多边形或圆形等。另外,转轴10在罩体6的后部设置有上下一对,但是并不局限于此,转轴10只要在罩体6的外周的任意一边上设置有一个以上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适用于彩色打印机1的情况作为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本发明还可以适用于黑白打印机、传真机、多功能一体机及其他电子设备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说明了本发明所涉及的罩体开闭装置及具有该罩体开闭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种方式,但是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还可以适当地替换为现有结构要素等,也可以进行包括将其与其他现有结构要素组合使用在内的各种变形,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记载并非是对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发明内容的限定。

Claims (6)

1.一种罩体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卡合机构及锁止机构,其中,
所述卡合机构设置于装置主体上,
所述锁止机构设置于罩体上,其中,所述罩体以转轴为中心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进行转动,
所述锁止机构具有按钮、锁止部件及联动机构,其中,
所述按钮能够沿着所述罩体的外观面的法线方向直线移动;
所述锁止部件能够沿着与所述外观面平行的方向在能够与所述卡合机构相卡合的锁止位置和解除该卡合的解锁位置之间直线移动;
所述联动机构使所述锁止部件的移动与所述按钮的移动联动,
所述按钮具有推压面部及一对延伸部,其中,
当所述按钮位于初始位置时,所述推压面部与所述外观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所述一对延伸部由所述推压面部的两端部向所述按钮被推压的方向延伸,
所述联动机构具有复位部件、一对斜槽及一对突起部,其中,
所述复位部件使所述按钮恢复至所述初始位置;
所述一对斜槽贯穿所述按钮的所述一对延伸部而形成,且所述一对斜槽以相对于所述外观面的法线倾斜的方式延伸设置;
所述一对突起部设置于所述锁止部件上,所述一对突起部与所述一对斜槽相嵌合,且能够沿着所述一对斜槽移动,
所述斜槽引导所述突起部的相对移动,以使对位于所述初始位置的所述按钮进行的推压动作与所述锁止部件的朝向所述解锁位置的移动联动,并且,
所述斜槽引导所述突起部的相对移动,以使由所述复位部件对所述按钮进行的复位动作与所述锁止部件的朝向所述锁止位置的移动联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罩体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机构及所述锁止机构与所述罩体的顶端侧对应设置,其中,所述罩体的顶端侧为所述转轴的相反一侧,
所述卡合机构具有卡合部、导入面、嵌合凹部和施力部件,其中,
所述卡合部凹陷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的前侧边缘部的内表面;
所述导入面由所述卡合部朝向所述装置主体的外侧向前方倾斜;
所述嵌合凹部形成于在所述罩体处于关闭状态时与所述锁止机构相对的位置上;
所述施力部件设置于所述嵌合凹部,对所述罩体施加朝向打开方向的力,
所述锁止部件包括爪部,该爪部形成有与所述导入面抵接的斜面,所述锁止部件以能够在使所述爪部与所述卡合部卡合的所述锁止位置和解除该卡合的所述解锁位置之间直线移动的方式设置,
在由所述罩体打开的状态关闭所述罩体时,使所述爪部的所述斜面一边与所述导入面滑动接触一边向所述卡合部移动,所述锁止部件与所述按钮的复位动作联动而移动到所述锁止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罩体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部件对所述罩体施加作用力,该作用力大于所述复位部件的复位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罩体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机构及所述锁止机构与所述罩体的顶端侧对应设置,其中,所述罩体的顶端侧为所述转轴的相反一侧,
所述卡合机构具有卡合部、嵌合凹部和施力部件,其中,
所述卡合部凹陷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的前侧边缘部的内表面;
所述嵌合凹部形成于在所述罩体处于关闭状态时与所述锁止机构相对的位置上;
所述施力部件为螺旋弹簧,该螺旋弹簧设置于所述嵌合凹部,对所述罩体施加朝向打开方向的力,
所述锁止机构具有保持所述按钮的锁止外壳,
所述锁止外壳包括框架部和嵌合片部,其中,
所述框架部设置于形成在所述罩体上的按钮孔的周缘部;
所述嵌合片部由所述框架部沿着所述外观面的法线延伸,在其顶端部形成有锥面,在所述罩体处于关闭状态下所述嵌合片部的顶端面与所述施力部件抵接,而抵抗所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来压缩所述施力部件,
所述锁止部件具有框状部和爪部,其中,
所述框状部在中央部具有通孔,以能够沿着与所述外观面平行的方向直线移动的方式保持在所述框架部内;
所述爪部由所述框状部以与所述卡合部卡合的方式突出设置,其在卡合于所述卡合部的状态下将所述罩体保持在关闭状态,
所述复位部件贯穿所述框状部的所述通孔,其两端部与设置于所述框架部的凸缘部和设置于所述按钮的按钮侧凸缘部嵌合,以使所述按钮恢复至初始位置的方式来施加作用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罩体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槽相对于所述外观面倾斜,其倾斜角度在60度以上且小于90度的范围内。
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进行图像形成处理的图像形成部和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罩体开闭装置。
CN201510580466.8A 2014-09-22 2015-09-11 罩体开闭装置及具有该罩体开闭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54377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92193A JP6225860B2 (ja) 2014-09-22 2014-09-22 カバー開閉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92193 2014-09-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37794A CN105437794A (zh) 2016-03-30
CN105437794B true CN105437794B (zh) 2018-04-06

Family

ID=54148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80466.8A Active CN105437794B (zh) 2014-09-22 2015-09-11 罩体开闭装置及具有该罩体开闭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470020B2 (zh)
EP (1) EP2998798B1 (zh)
JP (1) JP6225860B2 (zh)
CN (1) CN1054377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08212B2 (en) 2016-09-12 2022-08-0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Releasable latch
JP6848427B2 (ja) * 2016-12-27 2021-03-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WO2018186121A1 (ja) * 2017-04-06 2018-10-1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469533A1 (fr) * 1979-11-08 1981-05-22 Casal Henri Serrure munie d'une fixation en trois points
US6048001A (en) * 1997-03-31 2000-04-11 Miller; Seth A. Push-button actuated latching mechanism
CN1417440A (zh) * 2001-11-06 2003-05-14 苏尔制作股份有限公司 按钮式锁定装置
CN101021117A (zh) * 2006-02-14 2007-08-22 百乐仕株式会社 盖件锁定装置
CN101026231A (zh) * 2006-02-21 2007-08-2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盖开闭装置
CN203338195U (zh) * 2013-05-27 2013-12-11 深圳市策维科技有限公司 按钮卡位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83779U (zh) * 1981-05-14 1982-11-20
US4509347A (en) * 1982-06-30 1985-04-09 Southern Steel Company Door locking system
JPH05199479A (ja) * 1992-01-21 1993-08-06 Hitachi Ltd 扉の開閉機構
JPH06336871A (ja) * 1993-05-27 1994-12-06 Takigen Seizo Kk 平面ハンドル装置
KR960032597U (ko) * 1995-03-31 1996-10-24 테이프레코더의 예약녹화기능 개폐장치
JP3667982B2 (ja) * 1998-03-19 2005-07-06 Smk株式会社 小型電子機器の着脱装置
JP2002185160A (ja) * 2000-05-09 2002-06-28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電子機器用筐体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1329732A (ja) * 2000-05-19 2001-11-30 Zenji Tsuchikawa 回動扉の開閉機構。
US6978102B2 (en) * 2003-07-03 2005-12-2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Ej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US7393024B2 (en) * 2005-11-14 2008-07-01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Push latch
JP4883353B2 (ja) * 2006-09-08 2012-02-2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100837907B1 (ko) * 2006-10-18 2008-06-1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트레이의 잠금장치
JP4996426B2 (ja) * 2007-11-15 2012-08-0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523216B2 (ja) * 2009-06-30 2014-06-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8726704B2 (en) * 2011-07-25 2014-05-20 Brian Dale White Shelf with secret compartment and hidden locking system
US8756963B2 (en) * 2012-07-13 2014-06-24 S.P.E.P. Acquisition Corp. Sealed push button latch
JP6135305B2 (ja) * 2013-05-31 2017-05-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469533A1 (fr) * 1979-11-08 1981-05-22 Casal Henri Serrure munie d'une fixation en trois points
US6048001A (en) * 1997-03-31 2000-04-11 Miller; Seth A. Push-button actuated latching mechanism
CN1417440A (zh) * 2001-11-06 2003-05-14 苏尔制作股份有限公司 按钮式锁定装置
CN101021117A (zh) * 2006-02-14 2007-08-22 百乐仕株式会社 盖件锁定装置
CN101026231A (zh) * 2006-02-21 2007-08-2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盖开闭装置
CN203338195U (zh) * 2013-05-27 2013-12-11 深圳市策维科技有限公司 按钮卡位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25860B2 (ja) 2017-11-08
EP2998798B1 (en) 2021-04-07
US20160083979A1 (en) 2016-03-24
JP2016062047A (ja) 2016-04-25
CN105437794A (zh) 2016-03-30
EP2998798A1 (en) 2016-03-23
US9470020B2 (en) 2016-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37794B (zh) 罩体开闭装置及具有该罩体开闭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KR101642179B1 (ko) 음료용 용기의 마개체
CN102289164B (zh) 盖开闭机构和图像处理装置
US20100246109A1 (en) Cover Unit, Electronic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532878B2 (en) Pill case
CN104849975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20120163858A1 (en)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US10773910B2 (en) Tray drawer and multi-function printer using the same
JP7233812B2 (ja) コンパクト容器
JP499642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195862B2 (en) Off-axis printhead assembly attachable to a carriage
JP2009093035A (ja) 蓋体を具えた機器
CN103809418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20180097989A1 (en) Smartphone camera case
JP2009227281A (ja) 飲料用容器のキャップ装置
US10363763B2 (en) Cover piece and medium storage cassette
CN107402507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10663918B2 (en) Support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20230234362A1 (en) Fluidic interfaces with shutter locks
JP2014181072A (ja) 飲料用容器の栓体
CN112543889B (zh) 相机附件和相机
CN218383678U (zh) 一种处理盒
US988051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cover opening and closing mechanism
US20070201938A1 (en) Locking mechanism for cover
JP2018188216A (ja) エアゾール容器のロック機構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エアゾール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