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31703B - 热传递板 - Google Patents
热传递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431703B CN105431703B CN201480045326.4A CN201480045326A CN105431703B CN 105431703 B CN105431703 B CN 105431703B CN 201480045326 A CN201480045326 A CN 201480045326A CN 105431703 B CN105431703 B CN 10543170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transfer
- transfer plate
- fluid
- section
- central ope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07—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1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apparatus having an annular form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31—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28D9/0037—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conduits for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also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31—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28D9/004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at least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 F28D9/0056—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at least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with U-flow or serpentine-flow inside conduits; with centrally arranged openings on the plat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28F3/08—Elements constructed for building-up into stacks, e.g. capable of being taken apart for cleaning
- F28F3/086—Elements constructed for building-up into stacks, e.g. capable of being taken apart for cleaning having one or more openings therein forming tubular heat-exchange passag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28F3/08—Elements constructed for building-up into stacks, e.g. capable of being taken apart for cleaning
- F28F3/10—Arrangements for sealing the margi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22—Arrangements for directing heat-exchange media into successive compartments, e.g. arrangements of guide plat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22—Arrangements for directing heat-exchange media into successive compartments, e.g. arrangements of guide plates
- F28F2009/222—Particular guide plates, baffles or deflectors, e.g. having particular orientation relative to an elongated casing or condui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25/00—Reinforcing means
- F28F2225/04—Reinforcing means for cond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一种热传递板包括:多个排(23,24)的交替的凸脊(26)和凹槽(27),其中同一排(23)中的各个凸脊(26)和相邻的凹槽(27)之间的过渡由热传递板的相对于中心面(P1)倾斜的部分(28)形成;以及中心开口(22),其构造成接收流体分隔装置(10),使得中心开口(22)的第一部分(32)可用作流体入口而中心开口(22)的第二部分(33)可用作流体出口,其中板包括板部分(30,31),其在成排(23,24)的凸脊(26)和凹槽(27)之间延伸,使得排(23,24)彼此分隔。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类型的热传递板,其具有中心开口以接收流体分隔装置,流体分隔装置允许中心开口的第一部分用作流体入口而中心开口的第二部分用作流体出口。
背景技术
如今存在许多不同的类型的板热交换器,其用于各种应用中,这取决于其类型。一些类型的板热交换器由壳体组装,壳体形成密封封壳,连结的热传递板布置在其中。热传递板形成热传递板的堆叠,其中,用于第一和第二流体的交替的第一和第二流路径形成在热传递板之间中。
对于一个类型的板热交换器,即所谓的中心端口板热交换器,各个热传递板具有用于第一流体路径的中心开口(中心端口)。第一流体路径中的流体在热传递板中的中心开口的入口区段处进入热传递板,流过板且在同一中心开口的出口区段处离开板。出口区段与入口区段相反,并且流体分隔装置插入中心开口中,以分隔通往入口区段的流体流与通往出口区段的流体流。因而,同一端口借助于分隔装置用作用于流过热传递板的流体的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基本上,第一流体在热传递板上进行180°转向,使得在穿过中心开口看时,第一流体在与第一流体进入板的位置相反的位置处离开板。
第二流体在板的周缘的入口区段处进入热传递板,流过板且在板的周缘的出口区段处离开板,所述出口区段与入口区段相反。
显而易见,用于第一流体的入口和出口位于每隔一个的板对之间,而用于第二流体的入口和出口位于其它每隔一个的板对之间。因而,第一和第二流体在每隔一个的热传递板对之间流过热传递板的相应的侧。具有用于第一流体的入口和出口的板对中的板沿着其整个周缘密封到彼此上,而具有用于第二流体的入口和出口的板对中的板在其中心开口处密封到彼此上。
因为热传递板被壳体包围,所以与许多其它类型的板热交换器相比,中心端口板热交换器可承受高压力水平。仍然,中心端口板热交换器为紧凑的,其具有良好的热传递属性且可承受严酷的运行状况,而不断裂。
连结的热传递板有时称为板包或热传递板堆叠。热传递板堆叠具有基本圆柱形形状,其具有内部中心通孔,这是中心端口板热交换器特有的。热传递板堆叠可为全焊接的,使得可在热传递板之间省略橡胶垫片。这使中心端口板热交换器适于在高温度和高压力下以大范围的腐蚀性流体的运行。
在中心端口板热交换器的维护期间,通过移除例如壳的顶或底盖和通过用清洁剂冲洗热传递板的堆叠,可接近和清洁热传递板堆叠。还可行的是用新的堆叠替代热传递板堆叠,新的堆叠可与之前的堆叠相同或不同,只要其能够恰当地布置在壳内。
大体上,中心端口板热交换器不仅适于用作传统的热交换器,而且还适于用作冷凝器或再沸器。在后两种情况下,壳可包括用于冷凝物的额外的入口/出口,这可消除对特殊的分离器单元的需要。
具有其热传递板堆叠的中心端口板热交换器的设计如所指示的那样提供对于该类型非常特定的优点和属性的组合。已经公开了中心端口板热交换器的多个实施例,诸如出现在专利文献EP2002193 A1中的那些。与若干其它类型的板热交换器相比,中心端口板热交换器具有紧凑设计且可承受高压力水平。但是,估计到,中心端口板热交换器可改进其将热从一种流体传递到另一种流体的能力,同时仍然确保可承受较高的压力水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标在于为中心端口板热交换器提供一种改进性能。具体而言,目标在于改进热传递板的热传递能力,其具有相应的中心开口,这允许板用于中心端口板热交换器中。
为了解决这些目标,提供一种热传递板。热传递板构造成布置在板热交换器中且包括多个排,其中各个排具有交替的凸脊和凹槽,它们沿着热传递板的中心面,在热传递板的顶平面和底平面之间延伸,顶平面和底平面基本平行于中心面且位于中心面的相应的侧。同一排中的各个凸脊和相邻的凹槽之间的过渡由热传递板的相对于中心面倾斜的部分形成。热传递板还具有:中心开口,其构造成接收流体分隔装置,使得中心开口的第一部分可用作流体入口而中心开口的第二部分可用作流体出口;以及板部分,板部分沿着热传递板的中心面,在成排的凸脊和凹槽之间延伸,使得排彼此分隔。
热传递板是有利的,因为其刚度非常高且稳定可靠,同时适于中心端口板热交换器且提供高效的热传递。
沿着热传递板的中心面,在成排的凸脊和凹槽之间延伸的板部分可称为加强区段或加强部分。与成排的凸脊和凹槽相比,加强区段在平行于中心面的方向上具有典型地更高刚度。一个或多个加强区段可以任何组合的方式为平坦的、阶梯的和波形的中的任一个。加强区段可伸长。加强区段典型地沿着热传递板的中心面延伸。加强区段可在热传递板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延伸,其中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基本平行于中心面且位于中心面的相应的侧。第一平面位于顶平面和中心面之间。第二平面位于中心面和底平面之间。这使热传递板在其平面延伸中稳定可靠。
多个凸脊在热传递板的顶侧上的顶表面的接触区域可大于多个凹槽在热传递板的底侧上的底表面的接触区域。这是有利的,因为热传递板可更好地处理压力在热传递板的一个侧上比在热传递板的另一个侧上更高的情况。
多排交替的凸脊和凹槽可在热传递板的切向方向上延伸。
多排交替的凸脊和凹槽可在热传递板的径向方向上延伸。
径向方向可为从板的中心开始且指向板的周缘的任何方向。切向方向可为垂直于径向方向的方向。
热传递板可包括多个区段的成排的交替的凸脊和凹槽,其中区段中的内区段比区段中的外区段提供更高流阻,内区段布置成比外区段更接近中心开口。具有更高流阻的内区段可为一区段,水意图在热传递板布置在其中的热交换器的运行期间流过该区段。
在本文的语境中,当热传递板的区段具有更高流阻,这表示该区段对流过该区段或在至少部分地由该区段形成或包围的通道中流动的流体提供更高流阻。
内区段可比外区段具有更高切向流阻。
热传递板可包括:第一几何中心轴线,其延伸穿过中心开口的第一部分,通过热传递板的中心和穿过中心开口的第二部分;以及第二几何中心轴线,其垂直于第一中心轴线且延伸通过中心,其中在沿着平行于第二中心轴线的方向看时,内区段布置成比外区段更接近中心开口。热传递板可关于第一中心轴线对称。热传递板还可关于第二中心轴线对称。
与外区段的成排的交替的凸脊和凹槽相比,内区段的成排的交替的凸脊和凹槽可具有不同的间距(pitch)。例如,间距可在同一排中的凸脊和凹槽之间而不同,间距可在不同的排中的凸脊和凹槽之间而不同,并且不同的排之间的间距(距离)可为不同的。
内区段和外区段中的任一个可具有弯曲矩形的形状。
热传递板可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它们布置在中心开口的第一部分的相应的侧;以及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它们布置在中心开口的第二部分的相应的侧,其中各个挡板具有在热传递板的径向方向上的延伸。
热传递板可包括周边缘,其具有可用作流体入口的第一部分和可用作流体出口的第二部分,其中周边缘的位于周边缘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间的区段构造成用位于热传递板的顶侧处的类似热传递板的对应的区段密封,而中心开口的位于中心开口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间的区段构造成用位于热传递板的底侧处的类似热传递板的对应的区段密封。
根据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包括多个其中各个结合之前描述的特征的热传递板、形成密封封壳的壳体,以及分隔装置,分隔装置布置在热传递板的中心开口中,使得中心开口可用作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热传递板永久地连结,并且布置在密封封壳中,使得用于第一和第二流体的交替的第一和第二流路径形成于热传递板之间中。提供的热交换器典型地为中心端口板热交换器。
至少两个相邻的热传递板的中心面之间的距离可在热传递板的内区段处比在热传递板的外区段处更小,内区段布置成比外区段更接近中心开口。
热传递板可包括:中心边缘,其折叠向相邻的热传递板的对应的折叠的中心边缘且与其连结;以及周边缘,其折叠向另一个相邻的热传递板的对应的折叠的周边缘且与其连结。
根据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运行上面描述的热交换器的方法,其中水传送经过热传递板的布置了挡板的侧。另外或备选地,液体介质传送通过中心开口且进入第一流体路径,而气态介质传送到第二流体路径中。液体介质可为水。
根据以下详细描述以及根据附图,本发明的另外的其它目标、特征、方面和优点将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现在将以示例的方式参照所附示意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沿着图2中的线B-B看到的中心端口板热交换器的横截面俯视图,
图2为沿着图1中的线A-A看到的图1的热交换器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3为安装在图1的热交换器中的分流器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4为图3的分流器的侧视图,
图5为热传递板的主要俯视图,其可安装在热交换器中,如图1中的热交换器中,
图6为图5中的区段D的放大图,
图7为在热传递板布置在类似热传递板的顶部上时的沿着图6中的线C-C看到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8为图5中显示的种类的四个热传递板的主横截面侧视图,
图9为可安装在图1的热传递板中的另一个热传递板的区段的俯视图,
图10为显示在图9中的热传递板的俯视图,其显示所有板,
图11为放大截面图,其对应于图6,但是显示热传递板的另一个实施例,
图12为在热传递板布置在类似热传递板的顶部上时沿着图11中的线E-E看到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13为热传递板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主区段,
图14和15为沿着图13中的线F-F和G-G看到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16为热传递板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主区段,以及
图17和18为沿着图16中的线H-H和I-I看到的横截面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2,示出中心端口板热交换器2。热交换器2具有壳体19,其包括圆柱形壳3、顶盖4和底盖5。顶盖4具有圆形盘的形状,而顶盖4的周缘附连到圆柱形壳3的上边缘。底盖5具有圆形盘的形状,而底盖5的周缘附连到圆柱形壳3的下边缘。盖4、5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焊接到圆柱形壳3。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盖4、5经由螺栓附连到圆柱形壳3,螺栓接合圆柱形壳3和盖4、5的凸缘(未显示)。
顶盖4具有用于经由第一流路径F1传送通过热交换器2的第一流体的流体入口8。这个流体入口8称为第一流体入口8。底盖5具有用于经由第一流路径F1传送通过热交换器2的第一流体的流体出口9。这个流体出口9称为第一流体出口9。第一流体入口8位于顶盖4的中心处,而第一流体出口9位于底盖5的中心处。因而,第一流体入口8和第一流体出口9在壳体19中定位成彼此相反。
圆柱形壳3具有用于经由第二流路径F2传送通过热交换器2的第二流体的流体入口6。这个流体入口6称为第二流体入口6。圆柱形壳3还具有用于经由第二流路径F2传送通过热交换器2的第二流体的流体出口7。出口7称为第二流体出口7。第二流体入口6位于圆柱形壳3的一侧,在圆柱形壳3的上边缘和圆柱形壳3的下边缘的中间。第二流体出口7位于圆柱形壳3的与第二流体入口6相反的一侧,在圆柱形壳3的上边缘和圆柱形壳3的下边缘的中间。
壳体19(即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圆柱形壳3、顶盖4和底盖5)形成密封封壳或内部空间,热传递板堆叠20布置在其中。堆叠20中的热传递板,诸如热传递板21'、21和21''永久地连结且布置在密封封壳中,使得第一和第二流路径F1、F2在热传递板之间中的相应的交替流路径中流动。堆叠20中的各个热传递板具有中心开口22。堆叠20中的若干热传递板的中心开口共同在堆叠20中形成中心空间。
进一步参照图3和4,流体分隔装置10插入堆叠20中的中心空间中。分隔装置10具有筒体12的形式,其紧密配合到堆叠20中的热传递板21'、21、21''的中心开口22。分隔装置10的高度与堆叠20中的中心空间的高度相同。分流器11对角地从筒体12的上部分延伸到筒体12的下部分,且将内部筒体12分成第一筒体区段15和第二筒体区段16。分流器11完全分隔第一筒体区段15与第二筒体区段16,使得没有流体可直接在区段15、16之间流动。相反,流体可仅经由堆叠20中的热传递板从第一筒体区段15流到第二筒体区段16。
分隔装置10具有在第一筒体区段15中的第一开口13和在第二筒体区段16中的第二开口14。第一开口13布置成与第二开口14相反,分流器11对称地布置在开口13、14之间。
参照图5-7,显示可用于图1的热交换器2的热传递板21。热传递板21具有多个排23、24,其中各个排23、24包括交替的凸脊和凹槽,诸如排23的凸脊26和凹槽27和排24的凸脊26'和凹槽27'。排23、24沿着热传递板21的中心面P1,在热传递板21的顶平面P2和底平面P3之间延伸。中心面P1典型地为一平面,其在热传递板21的中心延伸,在示出的实施例中,与热传递板的顶侧和热传递板21的底侧有相等距离。顶平面P2和底平面P3基本平行于中心面P1且位于中心面P1的相应的侧。同一排23中的各个凸脊26和相邻的凹槽27之间的过渡由热传递板21的相对于中心面P1倾斜的部分28形成。排24具有在凸脊26'和凹槽27'之间的对应的倾斜部分28'。平坦的伸长板部分30、31沿着热传递板的中心面P1,在成排23、24的凸脊和凹槽之间延伸。排23、24从而彼此分隔。平坦的伸长板部分30、31可称为加强区段。大体上,中心面P1位于平坦的伸长板部分30、31的中心中或沿着中心延伸。平面P1、P2和P3在图7中从侧部看到。
凸脊26具有在热传递板21的顶侧38上的相应的顶表面35,而凹槽27具有在热传递板21的底侧39上的相应的底表面36。顶侧38可称为热传递板21的第一侧38,而底侧39可称为热传递板21的第二侧39。顶表面35具有接触区域,其贴靠着布置在热传递板21上方(顶侧38上)的热传递板。底表面36具有接触区域,其贴靠着布置在热传递板21下方(底侧39上)的热传递板。对于若干、大多数或甚至所有凸脊和凹槽,顶表面35的接触区域大于底表面36的接触区域。
进一步参照图8,沿着从热传递板21的中心C延伸到热传递板21的周边缘(周缘)29的横截面,显示热传递板21'、21、22''以及另一个热传递板22'''的主视图。热传递板21的周缘29沿着其整个长度与上热传递板21'的对应的周缘连结。板21'、22''具有中心面P1'、P1'',其对应于板21的中心面P1。
热传递板21在热传递板21的中心开口22处部分地与上热传递板21'连结,即热传递板21的中心开口22部分地与上热传递板21'的类似中心开口连结。除了第一部分(区段)32和第二部分(区段)33,热传递板21的中心开口22与上热传递板21'连结。中心开口的不连结的部分32、33由限定相应的角α限定(仅针对第二部分33显示角α)。部分32、33对称地布置成彼此相反。
例示的热传递板21具有带有半径R2的中心开口22,并且因为第一部分32对着角α°,所以第一部分32的长度L为L=α∙π∙R2/180。因为第二部分33也对着角α°,所以第二部分33的长度L为L=α∙π∙R2/180。这表示热传递板21在其中心开口22处,在第一部分32和第二部分33之间的两个区段处与上热传递板21'连结。连结区段的总长度L1这为热传递板21的周长减去部分32和33的长度,即L1=2∙π∙R2-2∙(α∙π∙R2/180)。
中心开口22的第一部分32称为第一板入口32,因为其用作将在热传递板21和上热传递板21'之间流过热传递板21的流体的入口。中心开口22的第二部分33称为第一板出口33,因为其用作已经流过热传递板21的流体的出口。热传递板21和21'之间的空间为第一流路径F1的一部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本不需要沿着其中心开口连结热传递板21和21'。相反,分隔装置10阻止液体流过第一板入口32和第一板出口33以外的其它区段。分隔装置10的第一开口13则对着角α°而第二开口14对着对应的角α°。
热传递板21的中心开口22沿着其完整长度与下热传递板21''的对应的中心开口连结。
热传递板21还在热传递板21的周缘29处部分地与下热传递板21''连结,即热传递板21的周缘29部分地与下热传递板21''的类似中心周缘连结。周缘29的第一部分(区段)17和第二部分(区段)18不与下热传递板21''连结。不连结的部分17、18由相应的β°的角限定(仅针对第一部分17显示角β)。部分17、18对称且布置成彼此相反。
因为例示的热传递板21具有带有R1的圆形形状,并且因为第一部分17对着角β°,所以第一部分17的长度L为L=β∙π∙R1/180。因为第二部分18也对着角β°,所以第二部分18的长度L为L=β∙π∙R1/180。这表示热传递板21在其周缘29处在第一部分17和第二部分18之间的两个区段之间与下热传递板21''连结。连结区段的总长度L2则为热传递板21的周长减去部分17和18的长度,即L2=2∙π∙R1-2∙(β∙π∙R1/180)。
周缘29的第一部分17称为第二板入口17,因为其用作用于将在热传递板21下面,在热传递板21和下热传递板21''之间流动的流体的入口。中心开口22的第二部分18称为第二板出口18,因为其用作用于已经在热传递板21下面流动的流体的出口。热传递板21和21''之间的空间为第二流路径F2的一部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完全不需要沿着其周缘连结热传递板21、21''。相反,圆柱形壳3在其周缘处密封板,以阻止液体流过除了第二板入口17和第二板出口18之外的所有区段。因而,圆柱形壳3然后在对着相应的角β°的区段17、18处将周边缘密封开。
热传递板21'''、21'、21、21''的连结典型地通过焊接实现。热传递板21可具有中心边缘92,其折叠向相邻的热传递板21''的对应的折叠的中心边缘92''且与其连结。热传递板21可还具有周边缘91,其折叠向另一个相邻的热传递板21'的对应的折叠的周边缘91'且与其连结。
热传递板可然后在其折叠边缘处彼此连结。密封件可布置在分隔装置10和热传递板之间,以沿着其中心开口22在第一板入口32和第一板出口33以外的所有区段处密封板,如板21和21'。密封件可还布置圆柱形壳3和热传递板之间,以沿着其周缘29在第二板入口17和第二板出口18以外的所有区段处密封板,如板21和21''。
回头转到图1-4,可看到热传递板上的流。第一流体的流遵从第一流路径F1。借助于分隔装置10和其分流器11,第一流体流经过第一流体入口8,进入第一筒体区段15且通过分隔装置10中的第一开口13流出,进入堆叠20中的热传递板21的第一板入口32。第一流体然后在其流过热传递板时“转向”,参见图1中的第一流路径F1,经由堆叠20中的热传递板21的第一板出口33离开热传递板,并且经由第二开口14进入第二筒体区段16。第一流体从第二筒体区段16流到第一流体出口9,在这里,其离开热交换器2。
第二流体流遵从第二流路径F2。第二流体流经过第二流体入口6且进入堆叠20中的热传递板21的第二板入口17中。为了有利于将流体分布到热传递板的所有第二板入口17中,热交换器2可在第二流体入口6处包括分布器(未显示)。具有与分布器类似的形状的收集器(未显示)可布置在第二流体出口7处。备选地,热传递板21可包括第二板入口17处的第一切口46和第二板出口18处的第二切口47 (参见图1)。即使这种切口46、47赋予热传递板21的周缘29不同的形状,第二板入口17和第二板出口18可仍然对着相应的角β°。
当第二流体已经进入第二板入口17时,其流过堆叠20中的板,参见图1中的第二流路径F2,经由第二板出口18离开堆叠20中的热传递板,并且此后经由第二流体出口7离开热交换器2。
参照图9和10,示出热传递板121的另一个实施例。热传递板121关于第一几何轴线A1和第二几何轴线A2对称。图9和10的热传递板121具有与图5的热传递板21相同的若干特征。例如,热传递板121具有:带有第一板入口32和第一板出口33的中心开口22,以及带有第二板入口48和第二板出口49的周缘29。第二板入口48和第二板出口49包括相应的第一和第二切口,如图1中显示的切口46、47。热传递板121以对应于图5的热传递板21如何连结和密封到其它热传递板上的方式连结和密封到相邻的类似板上。
热传递板121还具有平坦的伸长板部分130、131,其沿着热传递板121的中心面,在成排的凸脊和凹槽之间延伸,使得排彼此分隔。排在热传递板121的不同的区段中布置成不同。
例如,第一区段41的成排42的交替的凸脊43和凹槽44在切向方向D1上延伸。如已知的那样,切向方向为垂直于板的旋转半径的方向,如从具有半径R1的热传递板121的中心C看到的那样。径向方向为平行于板的旋转半径的方向,如从热传递板121的中心C看到的那样。
第二区段51的成排52的交替的凸脊53和凹槽54还沿切向方向D1延伸,而第三区段61的成排62的交替的凸脊63和凹槽64沿径向方向D2延伸。第四区段81的成排的交替的凸脊和凹槽沿径向方向D2延伸。
第二区段51具有弯曲矩形的形状。弯曲矩形表示一种几何形状,其中该形状的两边具有相应的弧的形式,其中弧具有不同的半径,但是共享同一径向中心且对着同一角,并且其中两边通过沿径向方向延伸的额外的边连结。弯曲矩形可称为具有截顶圆形扇区或环形扇区的形式。
第二区段51布置成比第三区段61更接近中心C且可称为“内区段”。第三区段61布置成更远离中心C且可称为外区段或周缘区段。从几何观点看,第一几何轴线A1延伸穿过中心开口22的第一部分32,通过热传递板121的中心C且穿过中心开口22的第二部分33。第二几何轴线A2垂直于第一中心轴线A1且延伸通过中心C。然后如沿着平行于第二中心轴线A2的方向看到的那样,内区段51布置成比外区段61更接近中心开口22。
内区段51比外区段61具有更高流阻。特别地,内区段51比外区段61具有更高切向流阻。为了实现不同的流阻,内区段51的成排52的交替的凸脊和凹槽53、54可例如具有与外区段61的成排62的交替的凸脊和凹槽63、64不同的间距。另一实现不同的流阻的方式是沿不同的方向布置成排的凸脊和凹槽。例如,排的切向方向可比排的径向方向提供更高切向流阻。
此外,流阻可通过减小排之间的间距(距离)增大。当排沿流方向(这可为切向方向)延伸时,增大流阻照这样特别高效。
通过将排布置成非交错方式,即将凸脊布置成在流方向上一个在另一个之后的不同的排,可减小例如在外区段61中的流阻。当这样做时,不同的排的凹槽布置成在流方向或切向方向上一个在另一个之后。在排在径向方向上延伸或横向于流方向延伸时,照这样减小流阻特别高效。
通过赋予热传递板21使平坦的伸长板部分30、31定位成相对更接近相邻的板的形状(这有效地减小流路径且因而增大区段的位置处的流阻),也可增大区段的流阻。
热传递板121具有第一挡板71和第二挡板72,其布置在中心开口22的第一板入口32(第一部分32)的相应的侧,以及热传递板121具有第三挡板73和第四挡板74,其布置在中心开口22的第一板出口33(第二部分33)的相应的侧。挡板71、72、73、74中的各个具有在热传递板的径向方向D2上的延伸。在一个实施例中,它们可平行于热传递板121的相应的径向方向延伸。挡板典型地具有伸长凸脊的形状。
挡板确保进入第一板入口32且离开第一板出口33的流体更均匀地分布在热传递板121上,使得当从第一板入口32流到第一板出口33时,流体不通过在非常靠近中心开口22处流动而抄近路。
在热传递板121的一个应用中,热传递板121布置在其中的热交换器通过将水传送经过热传递板的布置了挡板71、72、73、74的侧(即在挡板形成相应的突起或伸长凸脊的侧)来运行。
参照图11和12,示出热传递板221的另一个实施例。热传递板221具有多个排223、224,其中各个排223、224包括交替的凸脊和凹槽。加强区段230、231沿着热传递板的中心面P1,在成排223、224的凸脊和凹槽之间延伸。加强区段230、231中的各个为波形且沿着热传递板的中心面P1,在热传递板的第一平面P4和第二平面P5之间延伸。第一平面P4和第二平面P5基本平行于中心面P1且位于中心面P1的相应的侧。第一平面P4位于顶平面P2和中心面P1之间。第二平面P5位于中心面P1和底平面P3之间。在这个上下文中,当凸脊和凹槽在两个平面P2、P3之间延伸,这表示所有凸脊和凹槽位于这些平面P2、P3之间。以类似的方式,所有加强区段230、231在第一和第二平面P4、P5之间延伸,即加强区段230、231的延伸由第一和第二平面P4、P5限定。
参照图13-15,示出热传递板321的另一个实施例。这个实施例显示成排323、324的交替的凸脊和凹槽,其由加强区段330分隔。排323、324不交错且加强区段330为阶梯状。
参照图16-18,示出热传递板421的另一个实施例。这个实施例显示成排423、424的交替的凸脊和凹槽,其由加强区段430分隔。排423、424交错而加强区段430为阶梯状且倾斜。
根据上面的描述,虽然描述和显示了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而是还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主题的范围内的其它方式实现。
Claims (17)
1.一种热传递板,其构造成布置在板热交换器(2)中,所述热传递板包括
多个排(23,24),其中各个排(23,24)具有交替的凸脊(26)和凹槽(27),它们沿着所述热传递板的中心面(P1)在所述热传递板的顶平面(P2)和底平面(P3)之间延伸,所述顶平面(P2)和底平面(P3)基本平行于所述中心面(P1)且位于所述中心面(P1)的相应的侧,其中同一排(23)中的各个凸脊(26)和相邻的凹槽(27)之间的过渡由所述热传递板的相对于所述中心面(P1)倾斜的部分(28)形成,以及
中心开口(22),其构造成接收流体分隔装置(10),使得所述中心开口(22)的第一部分(32)可用作流体入口而所述中心开口(22)的第二部分(33)可用作流体出口,其特征在于具有
板部分(30,31),其沿着所述热传递板的中心面(P1)在成排(23,24)的凸脊(26)和凹槽(27)之间延伸,使得所述排(23,24)彼此分隔,
其中,所述热传递板能够与其它热传递板永久地连结,且布置在密封封壳中,使得用于第一和第二流体的交替的第一和第二流路径形成在所述热传递板之间中;所述第一流体流入所述流体入口,且之后当其流过所述热传递板时转向,经由所述流体出口离开所述热传递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传递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凸脊(26)在所述热传递板的顶侧(38)上的顶表面(35)的接触区域大于多个所述凹槽(27)在所述热传递板的底侧(39)上的底表面(36)的接触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传递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排(42)的交替的凸脊(43)和凹槽(44)沿所述热传递板的切向方向(D1)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传递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排(62)的交替的凸脊(63)和凹槽(64)沿所述热传递板的径向方向(D2)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传递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区段(51,61)的成排(52,62)的交替的凸脊(53,63)和凹槽(54,64),其中所述区段(51,62)中的内区段(51)比所述区段(51,61)中的外区段(61)提供更高流阻,所述内区段(51)布置成比所述外区段(61)更接近所述中心开口(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传递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区段(51)比所述外区段(61)具有更高切向流阻。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传递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几何中心轴线(A1),其延伸穿过所述中心开口(22)的第一部分(32),通过所述热传递板的中心(C)和穿过所述中心开口(22)的第二部分(33);以及第二几何中心轴线(A2),其垂直于所述第一几何中心轴线(A1)且延伸通过所述中心(C),其中在沿着平行于所述第二几何中心轴线(A2)的方向看时,所述内区段(51)布置成比所述外区段(61)更接近所述中心开口(22)。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传递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区段(51)的成排(52)的交替的凸脊和凹槽(53,54)具有不同于所述外区段(61)的成排(62)的交替的凸脊和凹槽(63,64)的间距。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传递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区段(51)和所述外区段(61)中的任一个具有弯曲矩形的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传递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挡板(71)和第二挡板(72),其布置在所述中心开口(22)的第一部分(32)的相应的侧,以及
第三挡板(73)和第四挡板(74),其布置在所述中心开口(22)的第二部分(33)的相应的侧,其中
所述挡板(71,72,73,74)中的各个具有在所述热传递板的径向方向(D2)上的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传递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周边缘(29),其具有可用作流体入口的第一部分(17,48)和可用作流体出口的第二部分(18,49),其中
所述周边缘(29)的位于所述周边缘(29)的第一部分(17,48)和第二部分(18,49)中间的区段构造成用位于所述热传递板的顶侧(38)处的类似热传递板(21')的相同的区段密封,以及
所述中心开口(22)的位于所述中心开口(22)的第一部分(32)和第二部分(33)中间的区段构造成用位于所述热传递板的底侧(39)处的类似热传递板(21'')的相同的区段密封。
12.一种热交换器,其包括多个根据权利要求1-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传递板(21',21,21'')、形成密封封壳的壳体(3,4,5),以及分隔装置(10),所述分隔装置(10)布置在所述热传递板(21',21,21'')的中心开口(22)中,使得所述中心开口(22)可用作流体入口(32)和流体出口(33),其中所述热传递板(21',21,21'')永久地连结且布置在所述密封封壳中,使得用于第一和第二流体的交替的第一和第二流路径(F1,F2)形成在所述热传递板(21',21,21'')之间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相邻的热传递板的中心面(P1,P1')之间的距离在所述热传递板(21',21,21'')的内区段(51)处比在所述热传递板(21',21,21'')的外区段(61)处更小,所述内区段(51)布置成比所述外区段(61)更接近所述中心开口(22)。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递板(21)包括
中心边缘(92),其折叠向相邻的热传递板(21'')的对应的折叠的中心边缘(92'')且与其连结;以及周边缘(91),其折叠向另一个相邻的热传递板(21')的对应的折叠的周边缘(91')且与其连结。
15.一种运行根据权利要求12-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流体经由所述中心开口(22)的第一部分(32)进入所述第一流体路径(F1),流过所述热传递板(21',21,21''),同时进行180°转向,以及经由所述中心开口(22)的第二部分(33)离开所述第一流体路径(F1),所述第一流体从而在离开所述第一流体路径(F1)时具有的流方向与其在进入所述第一流体路径(F1)时具有的流方向相反,
第二流体经由用作流体入口的周边缘(29)的第一部分(17)进入所述第二流体路径(F2),流过所述热传递板(21',21,21''),以及经由所述周边缘(29)的第二部分(18)离开所述第二流体路径(F2)。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仅转向180°,并且所述第二流体直接从所述周边缘(29)的第一部分(17)流到第二部分(18)。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流体传送通过所述中心开口(22)且在比传送到所述第二流体路径(F2)中的流体的压力低的压力下传送到所述第一流体路径(F1)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13180151.6A EP2837905B1 (en) | 2013-08-12 | 2013-08-12 | Heat transfer plate, heat exchanger and operating methode |
EP13180151.6 | 2013-08-12 | ||
PCT/EP2014/060967 WO2015022098A1 (en) | 2013-08-12 | 2014-05-27 | Heat transfer plat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431703A CN105431703A (zh) | 2016-03-23 |
CN105431703B true CN105431703B (zh) | 2019-06-14 |
Family
ID=48949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45326.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431703B (zh) | 2013-08-12 | 2014-05-27 | 热传递板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60187076A1 (zh) |
EP (1) | EP2837905B1 (zh) |
JP (1) | JP6235141B2 (zh) |
KR (2) | KR20160042976A (zh) |
CN (1) | CN105431703B (zh) |
BR (1) | BR112016002567B1 (zh) |
DK (1) | DK2837905T3 (zh) |
WO (1) | WO201502209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05284B (zh) * | 2013-10-29 | 2019-05-31 | 舒瑞普国际股份公司 | 使用丝网印刷钎焊材料钎焊板式换热器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制造的板式换热器 |
JP6552499B2 (ja) * | 2013-12-10 | 2019-07-31 | スウェップ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アクティエボラーグ | 改良された流れを有する熱交換器 |
EP3112787B1 (en) * | 2015-07-01 | 2017-12-20 | Alfa Laval Corporate AB | Plate heat exchanger |
EP3179190A1 (en) * | 2015-12-11 | 2017-06-14 | Alfa Laval Corporate AB | Plate heat exchanger |
EP3225353B1 (en) | 2016-03-31 | 2019-06-12 | Alfa Laval Corporate AB | Method for joining heat transfer plates of a plate heat exchanger |
EP3236188B1 (en) * | 2016-04-18 | 2018-12-19 |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 Heat exchangers |
DK179767B1 (da) * | 2017-11-22 | 2019-05-14 | Danfoss A/S | Varmeoverføringsplade til plade-og-skal-varmeveksler og plade-og-skal-varmeveksler med samme |
SE545536C2 (en) * | 2020-02-14 | 2023-10-17 | Alfa Laval Corp Ab | A heat exchanger plate, and a plate heat exchanger |
KR20220061400A (ko) | 2020-11-06 | 2022-05-13 | 양준혁 | 미끄럼방지재자동분사방법 및 그를 이용한 장치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208957A1 (en) * | 1985-06-25 | 1987-01-21 | Nippondenso Co., Ltd. | Heat exchanger |
JP2003247796A (ja) * | 2002-02-26 | 2003-09-05 | Sumitomo Precision Prod Co Ltd | マイクロガスタービン用再生熱交換器 |
CN1476527A (zh) * | 2001-01-04 | 2004-02-18 | �����ɷ� | 传热板、板组件和板式热交换器 |
WO2004023055A1 (en) * | 2002-09-05 | 2004-03-18 | Chart Heat Exchangers Limited Partnership | Heat exchanger and/or chemical reactor |
CN101416013A (zh) * | 2006-04-06 | 2009-04-22 | 阿尔法拉瓦尔股份有限公司 | 板式热交换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359307A (fr) * | 1905-01-16 | 1906-03-21 | Alexander Shiels | Appareil pour le chauffage, la réfrigération, la condensation, l'évaporation et autres applications similaires |
US3534813A (en) * | 1969-03-11 | 1970-10-20 | Gen Electric | Heat exchanger |
US3831674A (en) * | 1972-11-16 | 1974-08-27 | Avco Corp | Plate type heat exchangers |
JPS5722394B2 (zh) * | 1975-03-19 | 1982-05-12 | ||
SE414829B (sv) * | 1975-09-02 | 1980-08-18 | Parca Norrahammar Ab | Plattvermevexlare |
US4431050A (en) * | 1981-10-16 | 1984-02-14 | Avco Corporation | Stacked-plate heat exchanger made of identical corrugated plates |
US4631213A (en) * | 1984-02-06 | 1986-12-23 | Hamon-Industries | Thermoformed sheet for a plate-type gas-gas heat exchanger and the exchanger including said sheet |
CN85102624B (zh) * | 1985-04-01 | 1988-08-31 | 张力中 | 全自动节能开水炉 |
JPH0612224B2 (ja) * | 1987-01-20 | 1994-02-16 | 株式会社日阪製作所 | シエルアンドプレ−ト式熱交換器 |
JPH0531418Y2 (zh) * | 1987-11-06 | 1993-08-12 | ||
CN1061278A (zh) * | 1991-07-05 | 1992-05-20 | 孙喜权 | 螺线形通道热交换器 |
US5787977A (en) * | 1992-04-02 | 1998-08-04 | Nippondenso Co., Ltd. | Heat exchanger |
DE4437167A1 (de) * | 1994-10-18 | 1996-04-25 | Witzenmann Metallschlauchfab | Kraftstoffkühler |
CN2216234Y (zh) * | 1995-04-13 | 1995-12-27 | 王平 | 耐高压螺旋板式换热器 |
JPH10122768A (ja) * | 1996-10-17 | 1998-05-15 | Honda Motor Co Ltd | 熱交換器 |
JP3685890B2 (ja) * | 1996-10-17 | 2005-08-2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熱交換器 |
BR9712547A (pt) * | 1996-10-17 | 1999-10-19 | Honda Motor Co Ltd | Trocador de calor |
WO1998044305A1 (en) * | 1997-04-02 | 1998-10-08 | Creare Inc. | Radial flow heat exchanger |
SE9702420L (sv) * | 1997-06-25 | 1998-12-26 | Alfa Laval Ab | Plattvärmeväxlare |
CA2312113C (en) * | 2000-06-23 | 2005-09-13 | Long Manufacturing Ltd. | Heat exchanger with parallel flowing fluids |
US7004237B2 (en) * | 2001-06-29 | 2006-02-28 | Delaware Capital Formation, Inc. | Shell and plate heat exchanger |
WO2003038363A2 (en) * | 2001-10-29 | 2003-05-08 | Chart Heat Exchangers Lp | Heat exchangers |
FI118391B (fi) * | 2001-12-27 | 2007-10-31 | Vahterus Oy | Laite pyöreän levylämmönvaihtimen lämmönsiirron parantamiseksi |
JP4726728B2 (ja) * | 2006-07-21 | 2011-07-20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蓄熱装置 |
SE534306C2 (sv) * | 2008-06-17 | 2011-07-05 | Alfa Laval Corp Ab | Värmeväxlarplatta och plattvärmeväxlare |
WO2013008320A1 (ja) * | 2011-07-13 | 2013-01-1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及び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
JP5506773B2 (ja) * | 2011-12-27 | 2014-05-28 | 株式会社タクボ精機製作所 | 除湿機 |
CN106716671B (zh) * | 2014-07-31 | 2021-06-18 | 达纳加拿大公司 | 带有分级传热表面的电池单体热交换器 |
-
2013
- 2013-08-12 DK DK13180151.6T patent/DK2837905T3/da active
- 2013-08-12 EP EP13180151.6A patent/EP2837905B1/en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5-27 JP JP2016533844A patent/JP623514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05-27 WO PCT/EP2014/060967 patent/WO2015022098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5-27 KR KR1020167006233A patent/KR20160042976A/ko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5-27 US US14/910,417 patent/US2016018707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4-05-27 KR KR1020187031316A patent/KR20180120808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4-05-27 BR BR112016002567-9A patent/BR112016002567B1/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4-05-27 CN CN201480045326.4A patent/CN10543170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208957A1 (en) * | 1985-06-25 | 1987-01-21 | Nippondenso Co., Ltd. | Heat exchanger |
CN1476527A (zh) * | 2001-01-04 | 2004-02-18 | �����ɷ� | 传热板、板组件和板式热交换器 |
JP2003247796A (ja) * | 2002-02-26 | 2003-09-05 | Sumitomo Precision Prod Co Ltd | マイクロガスタービン用再生熱交換器 |
WO2004023055A1 (en) * | 2002-09-05 | 2004-03-18 | Chart Heat Exchangers Limited Partnership | Heat exchanger and/or chemical reactor |
CN101416013A (zh) * | 2006-04-06 | 2009-04-22 | 阿尔法拉瓦尔股份有限公司 | 板式热交换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BR112016002567A2 (pt) | 2017-08-01 |
DK2837905T3 (da) | 2020-05-18 |
CN105431703A (zh) | 2016-03-23 |
KR20160042976A (ko) | 2016-04-20 |
US20160187076A1 (en) | 2016-06-30 |
WO2015022098A1 (en) | 2015-02-19 |
EP2837905B1 (en) | 2020-02-12 |
BR112016002567B1 (pt) | 2020-12-01 |
JP6235141B2 (ja) | 2017-11-22 |
KR20180120808A (ko) | 2018-11-06 |
EP2837905A1 (en) | 2015-02-18 |
JP2016528469A (ja) | 2016-09-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431703B (zh) | 热传递板 | |
US9212854B2 (en) | Plate and gasket for a plate heat exchanger | |
RU2557964C2 (ru) | Пластинчатый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 | |
KR101918869B1 (ko) | 열전달 판 및 판 열교환기 | |
CN101983312B (zh) | 板式换热器 | |
US10066874B2 (en) | Plate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multiple passes in the plate heat exchanger | |
CN107664444B (zh) | 侧流程板壳式换热板以及多流程可拆卸板壳式换热器 | |
EP0616678B1 (en) | Heat exchange unit for a plate type heat exchanger | |
EP1592938B1 (en) | A plate pack, a plate heat exchanger, and a plate module | |
KR20180091885A (ko) | 플레이트 열 교환기 | |
CN109297340A (zh) | 一种换热通道交叉布置的紧凑型换热器结构 | |
CN107850397A (zh) | 板式换热器 | |
KR102266225B1 (ko) | 판형 열교환기 | |
CA2463795C (en) | A plate-type heat exchanger with double-walled heat transfer plates | |
CN109791030A (zh) | 具有高耐用性的热交换器 | |
CN1083566C (zh) | 板式换热器 | |
KR100999430B1 (ko) | 적층형 열교환기 | |
KR950002648Y1 (ko) | 오일쿨러구조 | |
US20190154348A1 (en) | Plate heat exchanger | |
JPH06147787A (ja) | 熱交換器 | |
US3610332A (en) | Multilayered flat heat exchanger | |
JP2887444B2 (ja) | 積層型熱交換器 | |
CN115388682A (zh) | 换热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14 Termination date: 2021052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