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00831B - 利用重组谷氨酸棒杆菌联产1,3-丙二醇和谷氨酸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利用重组谷氨酸棒杆菌联产1,3-丙二醇和谷氨酸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00831B
CN105400831B CN201510890661.0A CN201510890661A CN105400831B CN 105400831 B CN105400831 B CN 105400831B CN 201510890661 A CN201510890661 A CN 201510890661A CN 105400831 B CN105400831 B CN 1054008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encoding gene
fermentation
dehydratase
activity fa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9066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00831A (zh
Inventor
陈振
刘德华
黄金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TSINGHUA SMART BIOTECH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Tsinghua Innovation Center in Donggu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Tsinghua Innovation Center in Dongguan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89066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0083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008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008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008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008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重组谷氨酸棒杆菌发酵联产1,3‑丙二醇和谷氨酸的方法,包括通过以下步骤获得重组谷氨酸棒杆菌:1)在谷氨酸棒杆菌中引入1,3‑丙二醇脱氢酶的编码基因;2)在谷氨酸棒杆菌中引入1,2‑丙二醇脱水酶及其激活因子的编码基因或者引入甘油脱水酶及其激活因子的编码基因。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采用了谷氨酸棒杆菌为生产菌株,解决了生物安全性的问题,降低了菌体处理的成本。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充分耦联谷氨酸和1,3‑丙二醇生产过程,使得还原力得到充分利用。在不降低谷氨酸得率的同时,获得极高的1,3‑丙二醇对甘油的质量转化率,而且反应的副产物少,分离过程简便。

Description

利用重组谷氨酸棒杆菌联产1,3-丙二醇和谷氨酸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重组谷氨酸棒杆菌联产1,3-丙二醇和谷氨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1,3-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作为有机溶剂应用于油墨、印染、涂料、润滑剂、抗冻剂等工艺领域,其最主要的用途是作为聚酯和聚氨酯合成的单体,特别是与对苯二甲酸聚合生成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PTT与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相比具有更优良的性能,例如更好的耐污染性、韧性和回弹性以及抗紫外性能等,此外还具有耐磨、吸水性低、低静电等优点。因此PTT被认为是PET的升级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1,3-丙二醇的生产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法和生物法。化学法通常是以环氧丙烷或者丙烯为原料通过复杂的催化过程合成1,3-丙二醇。化学合成法的缺点是副产物多,选择性差,操作条件需高温高压,设备投资巨大,原料为不可再生资源等。因此,化学法生产1,3-丙二醇的工艺技术路线目前基本已经淘汰。
现有的生物法生产1,3-丙二醇主要包含两条技术路线:一、以甘油为原料利用天然微生物生产1,3-丙二醇;二、以葡萄糖为原料利用重组大肠杆菌生产1,3-丙二醇。具体介绍如下。
工业上利用甘油生产1,3-丙二醇的工艺主要采用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如中国专利CN200810105722.8)。工艺路线的主要缺点是:1、克雷伯氏肺炎杆菌为条件致病菌,其生产过程中生物安全性需要严格控制;2、大量副产物如乙酸、乳酸,丁二酸,2,3-丁二醇的合成,使得整个后提取过程变得十分复杂;3、1,3-丙二醇的得率低,通常1,3-丙二醇对甘油的质量得率低于40%。
针对技术路线二,自然界不存在可以直接转化葡萄糖生成1,3-丙二醇的微生物。杜邦公司通过在大肠杆菌内外源表达来自酿酒酵母的甘油合成途径(甘油3-磷酸脱氢酶及甘油3-磷酸酶)和来自克雷伯氏肺炎杆菌的甘油脱水酶及其激活因子并利用大肠杆菌自身的NADPH依赖的醇脱氢酶YqhD,实现了从葡萄糖到1,3-丙二醇的一步转化(CN200380104657.2)。这一工艺路线的缺点是重组大肠杆菌需要大量的基因工程改造,同时1,3-丙二醇对葡萄糖的质量得率低,通常在25%-40%之间,大肠杆菌的发酵培养需要使用昂贵的原料酵母粉。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工艺简便、副产物少、生物安全性高的新的1,3-丙二醇生产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新的利用重组谷氨酸棒杆菌联产1,3-丙二醇和谷氨酸的方法。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重组谷氨酸棒杆菌发酵联产1,3-丙二醇和谷氨酸的方法,包括通过以下步骤获得重组谷氨酸棒杆菌:1)在谷氨酸棒杆菌中引入1,3-丙二醇脱氢酶的编码基因;2)在谷氨酸棒杆菌中引入1,2-丙二醇脱水酶及其激活因子的编码基因或者引入甘油脱水酶及其激活因子的编码基因。
优选的,为了获得更好的技术效果,进一步提高1,3-丙二醇和谷氨酸的产量,所述方法还包括敲除谷氨酸棒杆菌的內源ldhA基因。
可选的,所述1,3-丙二醇脱氢酶的编码基因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1,2-丙二醇脱水酶及其激活因子的编码基因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甘油脱水酶及其激活因子的编码基因如SEQ ID NO.3所示。
可选的,所述方法包括构建含有1,3-丙二醇脱氢酶的编码基因和1,2-丙二醇脱水酶及其激活因子的编码基因的重组质粒,或者,构建含有1,3-丙二醇脱氢酶的编码基因和甘油脱水酶及其激活因子的编码基因的重组质粒。
可选的,所述重组质粒还含有lac启动子。
可选的,对所述重组谷氨酸棒杆菌进行好氧发酵生产1,3-丙二醇和谷氨酸。
可选的,所述好氧发酵的发酵培养基包含糖、甘油、KH2PO4、MgSO4、MnSO4、FeSO4、玉米浆、(NH4)2SO4、盐酸硫胺素、和维生素B12。
可选的,所述好氧发酵的发酵培养基中各组分的含量为:糖10-150g/L、甘油10-50g/L、KH2PO4 0.5-5g/L、MgSO4 0.2-5g/L、MnSO4 0.001-1g/L、FeSO4 0.001-1g/L、玉米浆1-50g/L、(NH4)2SO4 1-20g/L、盐酸硫胺素0.001-1g/L、维生素B12 0.001-1g/L。
可选的,所述好氧发酵的条件包括:
所述谷氨酸棒杆菌的接种量为1-20体积%;发酵温度为28-35℃;通过流加氨水控制pH值在5-8之间;通过改变转数控制溶氧值在10%以上。
其中,发酵到残糖接近于0g/L时结束好氧发酵过程。
可选的,所述方法包括在发酵结束后收集发酵液,对所述发酵液进行硫酸酸化结晶获得谷氨酸晶体和第二处理发酵液,再对所述第二处理发酵液进行浓缩精馏获得1,3-丙二醇。
其中,发酵结束后的菌体可以作为产品,用在饲料添加剂当中。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重组谷氨酸棒杆菌,在所述重组谷氨酸棒杆菌中:
1)含有1,3-丙二醇脱氢酶的编码基因;
2)含有1,2-丙二醇脱水酶及其激活因子的编码基因或者甘油脱水酶及其激活因子的编码基因;
3)内源ldhA基因被敲除。
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1)采用了谷氨酸棒杆菌为生产菌株,解决了生物安全性的问题,降低了菌体处理的成本。同时发酵过程中的菌体可以作为产品,用在饲料添加剂当中。(2)充分耦联谷氨酸和1,3-丙二醇生产过程,使得还原力得到充分利用。在不降低谷氨酸得率的同时,获得极高的1,3-丙二醇对甘油的质量转化率(大于70%,接近理论转化率)。(3)副产物少,分离过程得到简化。
附图说明
图1为质粒pEC-dhaT-pdu的质粒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所用原料均为市售商品。
实施例1
过表达1,2-丙二醇脱水酶及其激活因子以及1,3-丙二醇脱氢酶基因的重组质粒pEC-dhaT-pdu构建。
以克雷伯氏肺炎杆菌HR526的基因组为模板,以引物pdu-F(tgcctgcaggtcgactctagTTAAGCATGGCGATCCCGAAATGG)和pdu-R(CGCCCGCtaaAAGGAGATATACCATGAGATCGAAAAGATTTGAAG)为引物进行PCR,获得包括1,2-丙二醇脱水酶及其激活因子的pduCDEGH操纵子片段(pduCDEGH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并进行PCR产物纯化(天根生物PCR产物纯化试剂盒)。以克雷伯氏肺炎杆菌HR526的基因组为模板,以引物dhaT-F(ATATCTCCTTttaGCGGGCGGCTTCGTATA)和dhaT-R(ctatgacatgattacgaattAAGGAGATATACCatgAACAACTTTAATCTGCAC)为引物进行PCR,获得1,3-丙二醇脱氢酶基因dhaT片段(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并进行纯化(天根生物PCR产物纯化试剂盒)。将大肠杆菌-谷氨酸棒杆菌穿梭质粒pEC-K18mob2(Journal of Biotechnology104(2003)287-299)用EcoRI和XbaI进行双酶切,利用GibsonAssembly试剂盒(NEB)将pduCDEGH操纵子片段和dhaT片段一步连接到pEC-K18mob2上,获得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EC-dhaT-pdu(质粒图谱见附图1).该质粒利用lac为启动子,无需添加外源的诱导剂即可过表达dhaT及pduCDEGH基因。
实施例2
乳酸脱氢酶基因ldhA的敲除。
以谷氨酸棒杆菌ATCC13032的基因组为模板,以引物ldhA-up-F(ctatgacatgattacgaattAAAACAGCCAGGTTAGCAGCC)和ldhA-up-R(CGCCAAAGATTTTCGATCCCACTTCCTGATTTCCC)为引物进行PCR,获得ldhA上游约500bp的同源片段ldhA-up并进行PCR产物纯化。以谷氨酸棒杆菌ATCC13032的基因组为模板,以引物ldhA-down-F(GGGATCGAAAATCTTTGGCGCCTAGTTGGC)和ldhA-up-R(ccgggtaccgagctcgaattGAGAATTTCGGCGTGCTCG)为引物进行PCR,获得ldhA下游约500bp的同源片段ldhA-down并进行PCR产物纯化。将谷氨酸棒杆菌自杀性质粒pK18mobsacB(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104(2003)287-299)用EcoRI进行单酶切,利用GibsonAssembly试剂盒(NEB)将ldhA-up和ldhA-down片段一步连接到pK18mobsacB上,获得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K18-ldhA。利用电穿孔仪(伯乐)将pK18-ldhA通过电转化转入到谷氨酸棒杆菌ATCC13032中,电击条件为电压2.5KV,电阻600Ω,电容25μF(电击杯宽度为2mm)。一次重组菌在含25mg/L的卡那霉素LB平板上筛选。该重组菌进一步在液体LB培养基里过夜培养,之后在含有100g/L的蔗糖LB平板上进行二次筛选。利用ldhA-up-F和ldhA-down-R为引物进行菌落PCR,敲除ldhA基因的重组子克隆出来的片段为1Kb,该重组菌命名为C.glutamicum ΔldhA。
实施例3
表达1,2-丙二醇脱水酶及其激活因子以及1,3-丙二醇脱氢酶基因的重组谷氨酸棒杆菌的构建。
利用电穿孔仪(伯乐)将pEC-dhaT-pdu通过电转化转入到谷氨酸棒杆菌野生菌ATCC 13032以及乳酸脱氢酶ldhA敲除的重组菌C.glutamicum ΔldhA中,电击条件为电压2.5KV,电阻600Ω,电容25μF(电击杯宽度为2mm)。在含25mg/L的卡那霉素LB平板上筛选获得重组菌株,分别命名为C.glutamicum/pEC-dhaT-pdu和C.glutamicum ΔldhA/pEC-dhaT-pdu。
实施例4
重组谷氨酸棒杆菌C.glutamicum/pEC-dhaT-pdu和C.glutamicum ΔldhA/pEC-dhaT-pdu的发酵培养。
谷氨酸棒杆菌菌株C.glutamicum/pEC-dhaT-pdu和C.glutamicum ΔldhA/pEC-dhaT-pdu在含有25mg/L卡那霉素的LB平板上过夜培养。从该新鲜平板上单菌落接种到含有30ml种子培养基的250ml带档板摇瓶中,32℃,200rpm培养12小时。
种子培养基的配方包括(g/L):葡萄糖25、(NH4)2SO45.0、K2HPO4 1.5、MgSO4 1.0、MnSO4 0.005、FeSO4 0.005、玉米浆30、卡那霉素0.025。
以10%的接种量将种子液接种到2L发酵培养基当中,发酵采用5L的发酵罐,控制温度为32℃,通气量为1vvm,调整转速使得溶氧水平保持在10%以上,通过流加氨水控制pH值稳定在7.0左右。
发酵培养基配方包括(g/L):葡萄糖50,甘油15,(NH4)2SO4 3.0、K2HPO4 1.5、MgSO41.0、MnSO4 0.010、FeSO4 0.010、玉米浆15、卡那霉素0.025、盐酸硫胺素0.005、维生素B120.005。
发酵72小时结束。谷氨酸棒杆菌菌株C.glutamicum /pEC-dhaT-pdu的OD600达到11,谷氨酸产量达到14.0g/L,1,3-丙二醇产量达到8.2g/L,乳酸产量为2.3g/L,没有丁二醇,丁二酸等副产物的产生。谷氨酸棒杆菌菌株C.glutamicumΔldhA/pEC-dhaT-pdu的OD600达到12,谷氨酸产量达到15.7g/L,1,3-丙二醇产量达到11.7g/L,没有乳酸,丁二醇,丁二酸等副产物的产生。1,3-丙二醇对甘油的质量转化率达到78%,接近理论转化率。说明在谷氨酸棒杆菌里引入1,2-丙二醇脱水酶及其激活因子以及1,3-丙二醇脱氢酶可以实现谷氨酸和1,3-丙二醇的联产。敲除ldhA基因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谷氨酸和1,3-丙二醇的产量。
实施例5
过表达甘油脱水酶及其激活因子以及1,3-丙二醇脱氢酶基因的重组质粒pEC-dhaT-dhaB构建。
以克雷伯氏肺炎杆菌HR526的基因组为模板,以引物dhaB-F(CCGCtaaAAGGAGATATACCatgAAAAGATCAAAACGATTTGCAGTACTGG)和dhaB-R(CGCATGCTTACCCCCTGTTATTAGCTTCCTTTACGCAGCTTATGCCGC)为引物进行PCR,获得甘油脱水酶dhaB123基因(如SEQ ID NO.3所示)并进行PCR产物纯化(天根生物PCR产物纯化试剂盒)。以质粒pEC-dhaT-pdu为模板,以引物pEC-F(GGTATATCTCCTTttaGCGGGCGG)和pEC-R(TAACAGGGGGTAAGCATGCGCT)为引物进行PCR,获得质粒骨架pEC-dhaT片段并进行纯化(天根生物PCR产物纯化试剂盒)。将pEC-dhaT片段和dhaB123用GibsonAssembly一步连接获得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EC-dhaT-dhaB.。
实施例6
表达甘油脱水酶及其激活因子以及1,3-丙二醇脱氢酶基因的重组谷氨酸棒杆菌的构建。
利用电穿孔仪(伯乐)将pEC-dhaT-dhaB通过电转化转入到谷氨酸棒杆菌重组菌C.glutamicum ΔldhA中,电击条件为电压2.5KV,电阻600Ω,电容25μF(电击杯宽度为2mm)。在含25mg/L的卡那霉素LB平板上筛选获得重组菌株,命名为C.glutamicum ΔldhA/pEC-dhaT-dhaB。
实施例7
重组谷氨酸棒杆菌C.glutamicum ΔldhA/pEC-dhaT-dhaB的发酵培养。
谷氨酸棒杆菌菌株C.glutamicum ΔldhA/pEC-dhaT-dhaB在含有25mg/L卡那霉素的LB平板上过夜培养。从该新鲜平板上单菌落接种到含有30ml种子培养基的250ml带档板摇瓶中,32℃,200rpm培养12小时。
种子培养基的配方包括(g/L):葡萄糖25、(NH4)2SO4 5.0、K2HPO4 1.5、MgSO4 1.0、MnSO4 0.005、FeSO4 0.005、玉米浆30、卡那霉素0.025。
以10%的接种量将种子液接种到2L发酵培养基当中,发酵采用5L的发酵罐,控制温度为32℃,通气量为1vvm,调整转速使得溶氧水平保持在10%以上,通过流加氨水控制pH值稳定在7.0左右。
发酵培养基配方包括(g/L):葡萄糖50、甘油15、(NH4)2SO4 3.0、K2HPO4 1.5、MgSO41.0、MnSO4 0.010、FeSO4 0.010、玉米浆15、卡那霉素0.025、盐酸硫胺素0.005、维生素B120.005。
发酵72小时结束。谷氨酸棒杆菌菌株C.glutamicumΔldhA/pEC-dhaT-dhaB的OD600达到12,谷氨酸产量达到14.2g/L,1,3-丙二醇产量达到11.4g/L,没有乳酸,丁二醇,丁二酸等副产物的产生。说明在谷氨酸棒杆菌里引入甘油脱水酶及其激活因子以及1,3-丙二醇脱氢酶同样可以实现谷氨酸和1,3-丙二醇的联产。
实施例8
产品的分离纯化。
利用实施例4的方法获得C.glutamicumΔldhA/pEC-dhaT-pdu发酵液2L。发酵液经微滤膜过滤获得菌体和滤液(滤膜截留分子量为300MW,过滤温度为40℃)。菌体可以直接干燥,用做饲料添加剂。滤液用硫酸调节pH值至谷氨酸等电点,待谷氨酸等电析出后经过过滤获得谷氨酸和第二处理液,谷氨酸纯度为95%以上,得率为80%以上。第二处理液经过浓缩、精馏分离获得1,3-丙二醇。1,3-丙二醇的纯度在99%以上,收率在70%以上。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利用重组谷氨酸棒杆菌发酵联产1,3-丙二醇和谷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以下步骤获得重组谷氨酸棒杆菌,并对所述重组谷氨酸棒杆菌进行好氧发酵生产1,3-丙二醇和谷氨酸:
1)在谷氨酸棒杆菌中引入1,3-丙二醇脱氢酶的编码基因;
2)在谷氨酸棒杆菌中引入1,2-丙二醇脱水酶及其激活因子的编码基因或者引入甘油脱水酶及其激活因子的编码基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敲除谷氨酸棒杆菌的内源ldhA基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3-丙二醇脱氢酶的编码基因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1,2-丙二醇脱水酶及其激活因子的编码基因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甘油脱水酶及其激活因子的编码基因如SEQ ID NO.3所示。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构建含有1,3-丙二醇脱氢酶的编码基因和1,2-丙二醇脱水酶及其激活因子的编码基因的重组质粒,或者,构建含有1,3-丙二醇脱氢酶的编码基因和甘油脱水酶及其激活因子的编码基因的重组质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质粒还含有lac启动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发酵的发酵培养基中各组分的含量为:糖10-150g/L、甘油10-50g/L、KH2PO4 0.5-5g/L、MgSO4 0.2-5g/L、MnSO4 0.001-1g/L、FeSO4 0.001-1g/L、玉米浆1-50g/L、(NH4)2SO4 1-20g/L、盐酸硫胺素0.001-1g/L、维生素B12 0.001-1g/L。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发酵的发酵培养基中各组分的含量为:糖10-150g/L、甘油10-50g/L、KH2PO4 0.5-5g/L、MgSO4 0.2-5g/L、MnSO4 0.001-1g/L、FeSO4 0.001-1g/L、玉米浆1-50g/L、(NH4)2SO4 1-20g/L、盐酸硫胺素0.001-1g/L、维生素B12 0.001-1g/L。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发酵的条件包括:
所述谷氨酸棒杆菌的接种量为1-20体积%;发酵温度为28-35℃;通过流加氨水控制pH值在5-8;控制溶氧值在10%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发酵结束后收集发酵液,对所述发酵液进行硫酸酸化结晶获得谷氨酸晶体和第二处理发酵液,再对所述第二处理发酵液进行浓缩精馏获得1,3-丙二醇。
10.一种重组谷氨酸棒杆菌,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重组谷氨酸棒杆菌中:
1)含有1,3-丙二醇脱氢酶的编码基因;
2)含有1,2-丙二醇脱水酶及其激活因子的编码基因或者甘油脱水酶及其激活因子的编码基因;
3)内源ldhA基因被敲除。
CN201510890661.0A 2015-12-07 2015-12-07 利用重组谷氨酸棒杆菌联产1,3-丙二醇和谷氨酸的方法 Active CN1054008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90661.0A CN105400831B (zh) 2015-12-07 2015-12-07 利用重组谷氨酸棒杆菌联产1,3-丙二醇和谷氨酸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90661.0A CN105400831B (zh) 2015-12-07 2015-12-07 利用重组谷氨酸棒杆菌联产1,3-丙二醇和谷氨酸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00831A CN105400831A (zh) 2016-03-16
CN105400831B true CN105400831B (zh) 2019-02-05

Family

ID=55466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90661.0A Active CN105400831B (zh) 2015-12-07 2015-12-07 利用重组谷氨酸棒杆菌联产1,3-丙二醇和谷氨酸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008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06248A (zh) * 2017-03-28 2017-06-30 清华大学 一种利用重组微生物发酵生产1,3‑丙二醇的方法
KR102201720B1 (ko) * 2018-05-24 2021-01-12 한화솔루션 주식회사 1,3-pdo 생성능을 가지고 3-hp 생성능이 저해된 재조합 코리네박테리움 및 이를 이용한 1,3-pdo의 제조방법
CN111334459B (zh) * 2020-03-12 2022-11-25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一种提高1,3-丙二醇产量的克雷伯氏工程菌构建方法及应用
CN114806982B (zh) * 2021-01-21 2023-07-25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改造的1,3-丙二醇生产菌株及其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33362A (en) * 1995-05-12 1997-05-27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Production of 1,3-propanediol from glycerol by recombinant bacteria expressing recombinant diol dehydratase
CN100491537C (zh) * 2005-10-20 2009-05-27 清华大学 微生物好氧发酵生产1,3-丙二醇的方法
CN100469746C (zh) * 2007-04-16 2009-03-18 清华大学 一种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的提取工艺
WO2014062997A1 (en) * 2012-10-18 2014-04-24 Algenol Biofuels Inc. Production of 1, 3-propanediol in cyanobacteria
CN103740609B (zh) * 2013-12-16 2016-06-01 清华大学 一株高产1,3-丙二醇的微生物
CN104805145B (zh) * 2014-01-24 2018-11-23 华东理工大学 一种利用木质纤维素原料生产谷氨酸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00831A (zh) 2016-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00831B (zh) 利用重组谷氨酸棒杆菌联产1,3-丙二醇和谷氨酸的方法
CN106906248A (zh) 一种利用重组微生物发酵生产1,3‑丙二醇的方法
CN104774790B (zh) 一种高效发酵生产l-丙氨酸的大肠杆菌
CN103740629B (zh) 过量表达辅酶pqq合成蛋白的基因工程醋酸菌及其应用
JP7034088B2 (ja) 乳酸産生法
CN105368766B (zh) 一株生产戊二胺的基因工程菌及其制备戊二胺的方法
CN109486876A (zh) 一种发酵、提取和纯化苏氨酸的方法
CN105051181B (zh) 2,3-丁二醇的生成能力增加的重组微生物及利用其的2,3-丁二醇的制备方法
CN105400711B (zh) 一株产l-苹果酸的酿酒酵母工程菌的构建及应用
CN102286415A (zh) 琥珀酸高产菌株及其应用
US20200048670A1 (en) Method for Improving Yield and Production Intensity of Gluconobacter oxydans Sorbose
CN103882081A (zh) 一种连续流加补料分批发酵提高杆菌肽效价的方法
CN101613707B (zh) 一种用代谢工程菌生产谷胱甘肽的方法
CN101205541B (zh) 重组表达载体和用其转化的宿主细胞发酵甘油高产1,3-丙二醇的方法
CN105779522B (zh) 一种微生物酶转化法生产l‑4‑羟基异亮氨酸的方法
CN106967662A (zh) 一种固定二氧化碳合成丁二酸的重组菌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CN106148255B (zh) 产有机酸途径缺失的工程菌及其在联产1,3-丙二醇、2,3-丁二醇和乙醇中的应用
CN104845995A (zh) 一种动态调控苏氨酸外排转运蛋白基因表达生产l-苏氨酸的方法
Garg et al. Repeated batch production of citric acid from sugarcane molasses using recycled solid-state surface culture of Aspergillus niger
CN105274112A (zh) 一种在酸性条件下诱导表达的启动子
CN111334459B (zh) 一种提高1,3-丙二醇产量的克雷伯氏工程菌构建方法及应用
CN104498523B (zh) 一株敲除丙酮酸甲酸裂解酶基因的工程菌及其应用
CN104498552B (zh) 一种低pH值胁迫提高ε‑聚赖氨酸产量的方法
CN110964754B (zh) 一种降低产琥珀酸放线杆菌丁二酸发酵副产物比例的方法
JP2019520849A (ja) 2,3−ブタンジオール及び他の代謝物を産生する細菌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18

Address after: 523000 room 507, building 1, No.1 Xuefu Road, Songshanhu Park,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TSINGHUA SMART BIOTECH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4 mailbox, 100084-82 Tsinghua Yuan,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TSINGHUA University

Patentee before: TSINGHUA INNOVATION CENTER IN DONGGU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