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77647B - 制动控制单元 - Google Patents

制动控制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77647B
CN105377647B CN201480040814.6A CN201480040814A CN105377647B CN 105377647 B CN105377647 B CN 105377647B CN 201480040814 A CN201480040814 A CN 201480040814A CN 105377647 B CN105377647 B CN 1053776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section
seal
pressure
plu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081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77647A (zh
Inventor
C.安德森
C.沙尔克维克
R.斯普罗克
B.卡尼亚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bert Bosch GmbH
Original Assignee
Robert Bosch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bert Bosch GmbH filed Critical Robert Bosch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53776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76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776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76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1/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out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or where such assistance or drive is irrelevant
    • B60T11/1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out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or where such assistance or drive is irrelevant transmitting by fluid means, e.g. hydraulic
    • B60T11/16Master control, e.g. master cylinders
    • B60T11/20Tandem, side-by-side, or other multiple master cylinder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1/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out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or where such assistance or drive is irrelevant
    • B60T11/1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out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or where such assistance or drive is irrelevant transmitting by fluid means, e.g. hydraulic
    • B60T11/16Master control, e.g. master cylinders
    • B60T11/18Connection thereof to initia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1/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out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or where such assistance or drive is irrelevant
    • B60T11/1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out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or where such assistance or drive is irrelevant transmitting by fluid means, e.g. hydraulic
    • B60T11/16Master control, e.g. master cylinders
    • B60T11/224Master control, e.g. master cylinders with pressure-varying means, e.g. with two stage operation provided by use of different piston diameters including continuous variation from one diameter to an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1/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out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or where such assistance or drive is irrelevant
    • B60T11/1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out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or where such assistance or drive is irrelevant transmitting by fluid means, e.g. hydraulic
    • B60T11/16Master control, e.g. master cylinders
    • B60T11/236Piston seal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7/00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 B60T7/02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for personal initiation
    • B60T7/04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for personal initiation foot actuated
    • B60T7/042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for personal initiation foot actuated by electrical means, e.g. using travel or force sens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Of Braking Force In Brak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动控制单元,其包括第一活塞(200)和第二活塞(300),其分别限定第一室(201)和第二室(301)。所述第一活塞(200)支撑在所述第二活塞(300)中滑动的中间活塞(250),并且第一隔离密封件(D1b)在这些活塞(200、250)之间,以使得第一隔离密封件(D1b)的第一隔离截面(S1b)仅取决于等效截面(Se),所述等效截面与所施加的输入作用力(FIN)和第二压强(Ps)相关联。本发明允许改变液压截面的比值,其通过仅改变柱塞(250)的截面以及其密封件(D1b)的截面(其为O型密封件),而无需对第一活塞(200)和第二密封件(D2b)介入第一和第二压力密封件(D1a,D1b)的修改。

Description

制动控制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动控制单元,所述制动控制单元具有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限定连接至第一回路的第一室,以及所述第二活塞限定连接至第二回路的第二室,所述控制单元通过由操作者致动的推杆来接收制动指令,此指令由所述推杆的运动位移传感器检测以用于命令所述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本身通过在所述第一室内产生压强来推动所述第二活塞,所述压强由此在所述第二活塞后部截面上施加液压推力。
背景技术
通常,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动控制单元,所述制动控制单元明显对应于串列式主缸,并且旨在用于例如混合动力汽车。第一室连接至后轴的制动器液压回路,该后轴不是驱动轴。第二室以能够解除联接的方式连接至前轴的制动器回路。前轴是驱动轴。它配有电动马达,其通过与由制动回路所命令的制动器的机械制动相结合来确保再生制动(动态制动)。但是,前轴的制动回路并不直接连接至第二压力室,该第二压力室间接起作用。首先,前轴的制动主要由动态制动所确保,电动马达用作发电机,且从一定速度直至零速,机械制动与动态制动相结合,以在速度降低至例如10 km/h以下时该机械制动将完全替代该动态制动,且这样直到0 km/h。
需要注意的是,在串列式主缸内的第二室中所产生的压强引起由第一压强所产生的推力,该推力作用在第二活塞的后部部分的液压截面上,此推力由此根据第二活塞的前部部分的液压截面在第二室内产生压强。第二活塞的前部和后部部分的液压截面通常具有相同的值,经典主缸的第一压强和第二压强几乎相同。
通常由于多种原因,例如在降级模式中的特征或者踏板的感触,最近的一些制动系统需要具有小尺寸镗孔的主缸。但是,在主缸中制造缩小截面的镗孔以及用于小尺寸杯状物的槽是困难且昂贵的加工制造。此外,所需要的小尺寸杯状物(或者唇式密封件)在标准生产范围内并不存在。相比于安装大直径的唇式密封件,这些特定的密封件难以研发、制造和安装到围绕镗孔的凹颈中。
此外,在小直径的镗孔中加工凹颈是复杂且昂贵的操作。
图1是已知的串列式主缸的简化图,其用于描述与输入作用力FIN相关的特征的定义,所述输入作用力FIN通过推杆应用至第一活塞P1和第二室CH2内的压强PS
串列式主缸具有第一活塞P1,其中前部截面S1限定第一室CH1,此外第一室CH1还由第二活塞P2的后部截面S2限定。
第二活塞P2的前部截面S2限定第二室CH2。
在作用力FIN的作用下,其在第一室CH1中产生第一压强PP,且作用于第二活塞P2的第二后部截面S2的此压强PP产生使第二活塞移动的作用力FS,其中前部截面S2b在第二室CH2内产生第二压强PS
根据定义,输入作用力FIN与第二压强PS之间的关系由下式表示:
在此关系式中,系数k具有表面的维度;按照惯例此系数称作“等效截面Se”,由此具有:
(1)
然而,在如上所定义的主缸中,第一室CH1中的第一压强PP由下列关系式给出:
(2)
根据下列关系式,此第一压强产生作用于第二活塞P2上的作用力FS
(3)
该作用力FS在第二室CH2中产生压强PS
(4)
因此,能够写出如下等效截面S2:
由此得到关系式:
(5)
根据主缸领域的通常实践,活塞截面的如上所作的表述给出活塞或密封件(杯状物)的直径,根据将圆盘的面积与其直径D联系起来的下列经典公式:
(6)
或者甚至
(6')。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待解决的问题是:通过研发允许小的液压截面的制动控制单元或串列式主缸来根据制造者的需求调节第一室和第二室中的压强,其使用经典技术以及制造商的标准产品目录的密封件,而无需特别的制造方法。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上所定义类型的制动控制单元或串列式主缸,其特征在于,
- 柱塞,其由所述第一活塞支撑,所述柱塞与其平移地连结,并且自由地穿入所述第二活塞中,使得将所述第一室限定在所述第一活塞、所述第二活塞于其镗孔中以及所述柱塞之间,
- 所述第一活塞具有第一压力密封件,所述第二活塞具有第二压力密封件,以及所述柱塞设有用于使其接合在所述第二活塞中的第一隔离密封件,使得
- 所述第一活塞具有的液压的前部截面等于其第一压力截面与其第一隔离截面的差值,以及
- 所述第二活塞具有的液压的后部截面等于其第二隔离截面与其第一隔离截面之间的差值,
- 并且所述第二活塞的前部截面通过如下关系式与等效截面相关联,所述等效截面使得输入作用力与第二压强相关联,
此关系式根据所述等效截面给出第一隔离截面以及第一隔离密封件的直径。
在本发明的情况下,第二活塞的后部部分的液压截面等于其第二隔离密封件的截面与第一隔离密封件截面的差值。第二活塞的前部部分的液压截面在它的前部部分上得到第二压力密封件的直径的值。根据活塞的直径和所选择的密封件的直径,这两个液压截面能够具有不同的值,根据操作者输入作用力变化的第二室的压强升高规律能够独立于第一室的压强而被确定,以及此外其还能够等效于由直径小得多的活塞和经典密封件所产生的压强,其由于前述原因而难以实现。
因此通常因为等效截面是使作用于第一活塞的输入作用力与第二室内压强相关联的系数,可以根据本发明简单地得到第一隔离密封件的截面,即此第一隔离密封件的直径,对于给定的或不变的第一压力截面和第二压力截面,其能够根据给定至主缸的不同等效截面来限定第一隔离截面。
因此,根据给定的运输工具的需要,这样有助于产品范围内的多种尺寸的实施。例如,能够选择固定第一压力密封件和第二压力密封件的值,以便于使用具有经典直径的标准件,且此外其尺寸还便于将其它元件集成至用于其它功能的产品中,例如用于位置传感器功能的尺寸足够的磁体。根据给定的交通工具的需要,与这两个轴的质量和其之间的质量分布有关,根据操作者输入作用力变化的第一室以及第二室的压强升高规律能够彼此独立进行调节,其是通过分别改变下列各项:柱塞的第一隔离密封件的直径;以及接纳在第二活塞中的轴承的直径;第二隔离密封件的直径,以及接纳且支撑的轴承的直径。此转换不影响制动控制单元的其它部分,且尤其不影响本体的主要镗孔,使得此实施方案提供非常大的适应灵活性而无需实际上改变制造流水线。
以尤其有利的方式,第一压力密封件和第二压力密封件是杯状物(coupelle),即这两个环状密封件为具有带两个唇部的横倒的U形截面的环状密封件,并且所述第一隔离密封件是O型密封件。
因此,仅通过改变虽然非常小尺寸的连续范围中可用的第一隔离密封件的截面,以及通过改变现有的唇式杯状物的范围中可用的第二隔离密封件的截面来改变第一液压截面和第二液压截面。这样允许有利地减小液压截面,而无需减小第一和第二压力密封件的截面,在这种情况下,该第一和第二压力密封件无需特定的难以实现的制造且无需非常高昂的成本,因为这些密封件能够是在制造范围中可用的最小的尺寸的密封件。因此,能够使用这些密封件,即在良好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条件下实现的压力杯状物,直到等于19 mm的直径,而无需下降低于此限制,如上所述,无论对于压力杯状物的制造,还是对于接纳在主缸的本体中的凹颈的制造,其具有显著的技术复杂性且还具有非常高昂的成本。
适用灵活性主要归功于柱塞和对第一隔离密封件截面的选择来获得,该第一隔离密封件实现柱塞与第二活塞之间的密封。此密封件能够在对于O型密封件可用的几乎连续尺寸范围中进行选择。
由于存在操纵杆的运动检测磁体以及第一活塞,其中该操纵杆在制动控制单元的本体中连接至该第一活塞,此自由度对于与第一室和第二室中的压力机构有关的迫切需要而言也是重要的。
实际上,为了机械稳定的原因,控制单元的本体应该具有一定的厚度,与传感器协作的位置检测磁体也应该提供足够强的磁场。因此,磁体应该具有较大的尺寸,且在所有情况下,其尺寸不能下降低于尺寸限制。例如在一些情况下,环形形状的这些磁体由例如稀土元素的贵材料制成。磁体的直径也给第一活塞的最小直径指定了下限。本发明的方案允许解决这样多种第一液压截面和第二液压截面的适用困难。
将第一活塞的再供应孔定位成相对于第一压力杯状物静止允许增加死行程来模拟跳跃的功能。
根据另外的有利的特征,第一活塞包括设有本体的裙部,所述本体形成封闭第一活塞的分隔件,并且在一侧接纳来自制动器踏板的推杆头部,以及在另一侧支撑柱塞,所述裙部在所述第一活塞的后部截面之外设有外部凸缘,以用作挡块达到抵靠由镗孔所形成的肩部,所述镗孔引导所述第一活塞,以及在所述第一活塞的前部,较大直径的镗孔接纳所述第二活塞。
根据另外的有利的特征,所述第一活塞的前部在外部包括一个或多个运动检测磁体,并且其在内部容纳所述柱塞的端部,所述柱塞接合在所述主轴上,且所述主轴从所述第一活塞的所述本体突出。在第一活塞前部可用的空间,且尤其是能够提供给第一活塞前部的小截面,其既不参与第一室的供应,又不参与此室的密封,允许具有足够的空间来接纳能够包围第一活塞的环形磁体。
根据又另外的有利特征,所述柱塞包括轴向凹槽,所述轴向凹槽接纳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撑靠所述柱塞的底部并且抵靠与所述第二活塞相对的底部。
由此能够同样具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施加抵抗施加在踏板上的初始作用力的较小的反作用力,且此弹簧系数也能够是较小的以具有较小的初始作用力梯度。
根据再另外的有利特征,所述第二活塞由大直径的后部部分和小直径的前部部分形成,所述后部部分容纳在包括第二隔离密封件的大直径的镗孔中,以及所述第二活塞的小直径的前部端部容纳在设有第二压力密封件的镗孔中,所述第二活塞的大直径的部分的内表面包括轴承,所述轴承设有用于所述柱塞的第一隔离密封件。
附图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制动控制单元在所附的附图中示出,其中:
-图1是已知的串列式主缸的简化示意图。
-图2是制动控制单元的等距视图。
-图3是图2的制动控制单元的轴向剖面图。
-图4A是控制单元的本体的轴向剖面视图。
-图4B是控制单元的活塞的轴向剖面图。
-图5是用于解释主缸的活塞的特征的根据本发明的串列式主缸的简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2,根据将制动主缸安装到交通工具中的常识,以后侧(AR)在右侧且前侧(AV)在左侧所表示的制动控制单元1包括本体100,该本体由在后部的主要部分110和在前部的辅助部分150形成;这两个部分设有由螺栓穿过的装配耳部111、151;如图2中所示在直径上相对位置中的两对耳部。本体100设有侧板112,以通过螺栓113将其固定在交通工具驾驶室前部的分隔件上。在侧板112另一侧具有推杆2和波纹管160,该推杆2连接至制动器踏板,以及该波纹管160保护推杆2的穿过以及本体的主要部分110的进入。传感器170位于侧板112前面,该传感器设有用于其接通的连接器,并且该传感器检测操作者的以推杆2的位移形式的指令。
主要部分110在其上部包括用于制动液容器的两个入口114、115;右边的入口114与连接至第一回路的第一室相连,左边的入口115与第二回路的第二室相连。在本体的此侧上存在第一支管120和第二支管121,其中第一支管连接至制动器系统的第一回路,以及第二支管连接至制动器的第二回路。
主要部分110容纳限定第一压力室的第一活塞,该第一压力室与第一支管120相连,且辅助部分150容纳限定第二室的第二活塞,所述第二室向第二支管121提供第二压强。
图3以剖面图显示了图2中所示的制动控制单元结构的细节,且其细节分别在图4A、图4B的剖面图中更好地示出。
本体100在其主要部分110中接纳第一活塞200,且在其辅助部分150中容纳有第二活塞300。第一活塞200在前部支撑柱塞250,该柱塞在第二活塞300后部中滑动。
接纳第一活塞200的镗孔设有后部密封件D1和第一压力密封件D1a。
第二活塞300与第二隔离密封件D2a和第二压力密封件D2b协作。
最后,柱塞250与由第二活塞300后部支撑的第一隔离密封件D1b协作。
第一室201由第一活塞200、柱塞250和第二活塞300,以及在这些固定和活动部分之间的密封件D1a、D2a、D1b限定在镗孔内。通过第一活塞200的供应孔口212和由密封件D1、D1a限定边缘的分配凹颈来进行第一室201的供应。
第二室301由第二活塞300前部的内部、容纳有活塞300的镗孔以及密封件D2b限定。通过第二活塞300的供应孔口315和由密封件D2a、D2b限定边界的分配凹颈来进行第二室301的供应。
图4A显示了具有主要部分110和辅助部分150的制动控制单元的本体100的沿连接平面PP进行装配的剖面。沿着本体的轴线xx,其也是控制单元的轴线,主要部分110从右到左包括入口镗孔和镗孔132,其中该入口镗孔形成带有凹颈131的第一轴承130,该凹颈131接纳后部密封件Dr用于实现第一活塞的入口处的密封性,以及该镗孔132具有用于第一压力密封件D1a的凹颈133:镗孔132并非引导轴承意义上的轴承。在图4A 的主要本体的镗孔136上进行第一活塞前部的引导并且穿过图4B中的其凸缘223。在第一活塞200后部的引导在轴承130上进行。带有密封件Dr、D1a的轴承130和镗孔132限定周围分配凹颈134,在其中通向来自制动液容器的入口114的管道135。在超出此周围凹颈134和第一压力密封件D1a处,由扩大的镗孔136扩大的截面在辅助部分150中紧接着具有相同的镗孔137,该镗孔137包括周围凹颈151,该周围凹颈151接纳第二隔离密封件D2a用于与第二活塞300协作。第一室201位于扩大的镗孔136处且在主要部分110与辅助部分150的连接处上游。
镗孔137包括第二分配凹颈,该第二分配凹颈在前侧由直径减小的肩部139限定边缘,其中直径减小以形成第二室301的镗孔140。镗孔140包括接纳第二压力密封件D2b的周围凹颈141。
第二室301的供应通过通道142进行,该通道142与沟槽143连通,该沟槽143与制动液容器的第二入口115相连。
在超出镗孔140处,第二室201的截面增大。在此部分中,第二室201与第二回路的支管121相连。在轴线xx上,腔体底部144具有定心凹部145。
根据惯例,第一压力密封件D1a和第二压力密封件D2b以及第二隔离密封件D2a称作“杯状物”。其具有呈横倒U形截面的环形形式,其开口朝向密封件两侧中的两个压力中较大的一侧转动,使得该密封件在压力的作用下打开,并且通过U形的一个分支应用抵靠凹颈的底部,并通过此U形截面的另一个分支来应用抵靠第一或第二活塞的表面。此已知形状并不需要进行详细描述。
图4B以与先前附图相同的方向显示了由通过柱塞250连接的第一活塞200和第二活塞300形成的组合的结构。此组件在控制单元1的轴线xx上对齐。
第一活塞200具有由本体220支撑的圆柱状裙部210,其大致在其中部形成分隔件。活塞200的后部开口221接纳推杆2的球状头部21,该推杆2被附接在本体220的腔体中。在前部,第一活塞200平移连结地接纳柱塞250。由于机械上的原因,柱塞250并不通过横向的刚性连接与第一活塞200连结,而仅仅是在轴线xx方向上。在这两个活塞之间的连接通过锁定环的中间作用很好地保证了其平移连结,换言之,轴向作用力在其间的传输,但是也包括间隙,该间隙允许所必需的轴向自由度,用于避免所有的机械卡住,这会导致在本体110中的第一活塞的引导平面与本体150中的第二活塞的引导平面(其在第二活塞300中滑动)之间不够对齐等其它缺陷。柱塞250接合在主轴222上,该主轴222在轴线xx上凸出第一活塞200的本体。柱塞250的后端251通过锁定环类型的锁定机构224附接至第一活塞200上,该锁定机构224的一侧容纳在裙部210的内部周围凹颈211中且另一侧容纳在靠近柱塞250的后端251的相对应的凹颈252中。凹颈211形成在凸缘223中,构成支撑表面,该支撑表面在活塞200的静止位置上达到抵靠肩部,该肩部形成在本体100的扩大的镗孔与轴承130的镗孔之间,其接纳且引导第一活塞200的裙部210。镗孔132不是引导轴承。在柱塞250的后端251与第一活塞前部的腔体底部之间,主轴222支撑环形磁体260,其旨在用于与位置传感器协作,该位置传感器集成在壳体的主要部分中。该传感器170在图2中通过其电子连接器表示。
裙部210的前部在超出容纳开口环(anneau fendu)224的环状凸缘223处具有环状磁体260b,该环状磁体260b也旨在用于与图1所示的位置传感器170协作。此位置传感器通过所集成的连接器的中间作用来将传递的信号提供至制动器的控制回路和管理回路。
柱塞250具有接纳压缩弹簧265的轴向凹槽253,通过该压缩弹簧265第一活塞200支撑抵靠第二活塞300用于在静止位置时相互推开。
第二活塞300是有两种截面的圆柱状部件。在后部,活塞300具有大直径的裙部310,且在前部,其具有小直径的裙部320。这两个裙部310、320通过分隔件形式的本体连接。大直径的裙部310的入口形成用于引导柱塞250的轴承311。此轴承311设有接纳第一隔离密封件D1b的周围凹颈312。限定在大直径的裙部310与柱塞250之间的腔体通过钻孔314与凹颈138连通,以使得不阻塞柱塞250相对于第二活塞300的运动,来自容器的制动液行进经过这些钻孔314或者被压送。
第二活塞的裙部320在前部容纳压缩弹簧321,该压缩弹簧321在管状本体322上被安装和引导,紧接着是主轴323。管状部件322和主轴323相对于彼此能够自由滑动。压缩弹簧321支撑抵靠辅助部分150的小直径的第二室301的底部144,且朝向右推开第二活塞300。
根据图3,第一室201限定在扩大的镗孔136中于第一活塞200前部、柱塞250以及第二活塞300后部之间。第二室301由辅助部分150的小截面镗孔138与第二活塞300前部处的小直径裙部320限定。
在静止位置,第一室201通过裙部210的前部与柱塞250之间的穿过裙部210的供应孔口212的空间与分配凹颈134连通,该分配凹颈134与来自容器的制动液的供应管道135相连。在静止位置,对于第二室301也是如此,穿过供应孔口315对其进行供应,这些供应孔口315由此位于超出第二压力密封件D2b处于分配凹颈138中,该分配凹颈138通过直到入口115的通道142和沟槽143与容器相通。在第一活塞200朝左移动的情况下,通过第一活塞200的裙部210中的钻孔212实现的连通被切断,这些钻孔经过超出第一压力密封件D1a,并由此切断与液体容器入口之间的连通。
对于第二活塞300也是如此,被推动朝左的第二活塞使得在第二活塞300的前部裙部320中所实现的供应钻孔315经过超出第二压力密封件D2b,以使得第二室与制动液的入口被切断。在第一室201和第二室301的活动位置中,每个室均与容器切断,并且不再与制动器系统的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连通,通过这样减少制动液。
在根据本发明的控制单元中,其结构已通过图2、图3、图4A、图4B一起如上所描述,第一压力密封件和第二压力密封件D1a,D2b以及后部密封件Dr和第二隔离密封件D2a均为杯状物,即,这些环状密封件具有带有两个分支的横倒的U形截面,一个分支撑靠凹颈的底部,另一个分支撑靠第一活塞200或第二活塞300的裙部210、320,并且其具有的取向使得例如它们所经受的压力作用使其密封唇部牢固地抵靠第一活塞或第二活塞的外表面。换言之,每个杯状物的横倒的U形的腔体转向第一室或第二室的压力侧。
在图5中,以相对于其轴线xx的半剖面图表示的根据本发明的串列式主缸100的简化图允许表达使输入作用力力FIN与第二室CH2(301)中的第二压强Ps相关联的特征:
-第一活塞200与具有截面S1a的第一压力密封件D1a协作。
-柱塞250通过具有截面D1b的第一隔离密封件S1b与第二活塞300协作。
-第二活塞300与具有截面S2b的第二压力密封件D2b协作,并与具有截面S2a的第二隔离密封件D2a协作。
在这些条件下:
-第一活塞200的液压前部截面S1是第一压力截面S1a与其第一隔离截面S1b之间的差值,即:
-第二活塞300的液压后部截面S2是其第二隔离截面S2a与其第一隔离截面S1b之间的差值,即:
-第二活塞300的前部截面是第二压力截面S2b。
由于柱塞250设在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等效截面Se(式(5))写为下式:
(7)
此式能够通过简单变换来表示S1b:
即下式:
(8)
在该式中,A、B、C是预定的常数,通过下式获得式(8)中所写的这些常数:
(8')
因此:
截面S1a、S2a、S2b由串列式主缸应该具有的特征以及对杯状物直径指定的下限来指定。
因为涉及限定所施加的输入作用力FIN与第二室中的第二压强Ps之间的关系的特征,Se最初即为固定值。
因为截面S1b给出了密封件D1b的直径[D1b],所以清楚地确定了第一隔离密封件的截面D1b,以及由此确定了其直径以及柱塞250的直径:
附图标记列表
1 制动控制单元/制动主缸
2 推杆
21 球状头部
100 本体
110 主要部分
111 装配耳部
112 侧板
113 螺栓
114、115 制动液容器入口
120 第一支管
121 第二支管
130 入口镗孔/第一轴承
131 凹颈
132 镗孔
133 凹颈
134 第一分配凹颈
135 连接至容器的管道
136 扩大的镗孔
137 辅助部分的扩大的镗孔
138 第二分配凹颈
139 肩部
140 第二室的镗孔
141 周围凹颈
142 通道
143 沟槽
144 腔体底部
145 凹部
150 辅助部分
151 装配耳部/周围凹颈
160 波纹管
170 位置传感器
200 第一活塞
201 第一室
210 第一活塞的圆柱状裙部
211 周围内凹颈
212 供应孔口
220 形成分隔件的本体
221 后部开口
222 主轴
223 凸缘
224 开口环
250 柱塞
251 柱塞后端
252 凹颈
253 轴向凹槽
260a、260b 磁体
265 压缩弹簧
300 第二活塞
301 凹颈
310 裙部
311 轴承
312 凹颈
313 腔体
314 钻孔
315 供应钻孔
320 缩小直径的裙部
321 压缩弹簧
322 管状本体
323 主轴
330 以分隔件形式连接两个裙部310、320的本体
CHP 第一室
CHS 第二室
De 等效直径
Dr 后部密封件
D1a 第一压力密封件
D2a 第二隔离密封件
D1b 第一隔离密封件
D2b 第二压力密封件
FIN 输入作用力
FS 作用于第二活塞上的作用力
PP 第一压强
PS 第二压强
Se 等效截面
S2 第二活塞后部截面
S2d 第二活塞前部截面
S1 第一活塞前部的截面
S1a 第一压力密封件截面
S1b 第一隔离密封件截面
S2a 第二隔离密封件截面
S2b 第二压力密封件截面。

Claims (6)

1.一种具有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制动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活塞限定连接至第一回路的第一室,以及所述第二活塞限定连接至第二回路的第二室,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操作者致动的推杆接收制动指令,此指令由所述推杆的运动位移传感器检测以用于命令所述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本身通过在所述第一室内产生压强来推动所述第二活塞,所述压强由此在所述第二活塞后部截面上施加液压推力,其特征在于,
- 柱塞(250),其由所述第一活塞(200)支撑,所述柱塞(250)与其平移地连结,并且自由地穿入所述第二活塞(300)中,使得将所述第一室(201)限定在所述第一活塞(200)、所述第二活塞(300)于其镗孔中以及所述柱塞(250)之间,
- 所述第一活塞(200)具有第一压力密封件(D1a),所述第二活塞(300)具有第二压力密封件(D2b),以及所述柱塞(250)设有用于使其接合在所述第二活塞(300)中的第一隔离密封件(D1b),使得
- 所述第一活塞(200)具有的液压的前部截面(S1)等于其第一压力截面(S1a)与其第一隔离截面(S1b)的差值,以及
- 所述第二活塞(300)具有的液压的后部截面(S2)等于其第二隔离截面(S2a)与其第一隔离截面(S1b)之间的差值,
- 并且所述第二活塞(300)的前部截面(S2b)通过如下关系式与等效截面(Se)相关联,所述等效截面(Se)使得输入作用力(FIN)与第二压强(Ps)相关联,
此关系式根据所述等效截面(Se)给出第一隔离截面(S1b)以及第一隔离密封件的直径(D1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力密封件(D1a)、所述第二压力密封件(D2b)是杯状物,即具有带两个唇部的横倒的U形截面的环状密封件,并且所述第一隔离密封件(D1b)是O型密封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200)包括设有本体(220)的裙部(210),所述本体(220)形成封闭所述第一活塞的分隔件,并且其一侧接纳来自制动踏板的所述推杆(2)的头部(21),以及另一侧支撑所述柱塞(250),所述裙部(210)在所述第一活塞的后部截面之外设有外部凸缘(223),以用作挡块达到抵靠由镗孔(130,132)所形成的肩部,所述镗孔(130,132)引导所述第一活塞(200),以及在所述第一活塞的前部,较大直径的镗孔(136)接纳所述第二活塞(30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200)的前部在外部包括运动检测磁体(260),并且其在内部容纳所述柱塞(250)的端部(251),所述柱塞(250)接合在主轴(222)上,且所述主轴(222)凸出所述第一活塞(200)的本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250)包括轴向凹槽(253),所述轴向凹槽(253)接纳压缩弹簧(265),所述压缩弹簧(265)撑靠所述柱塞(250)的底部并且抵靠与所述第二活塞(300)相对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塞(300)由大直径的后部部分(310)和小直径的前部部分(320)形成,所述后部部分容纳在包括第二隔离密封件(D2a)的大直径的镗孔(136,137)中,以及所述第二活塞(300)的小直径的前部端部(320)容纳在设有第二压力密封件(D2b)的镗孔(140)中,所述第二活塞的大直径的部分的内表面包括轴承(311),所述轴承(311)设有用于所述柱塞(250)的第一隔离密封件(D1b)。
CN201480040814.6A 2013-07-19 2014-07-09 制动控制单元 Active CN1053776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357114A FR3008667B1 (fr) 2013-07-19 2013-07-19 Unite de commande de freinage
FR1357114 2013-07-19
PCT/EP2014/064681 WO2015007584A1 (fr) 2013-07-19 2014-07-09 Unite de commande de freinag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77647A CN105377647A (zh) 2016-03-02
CN105377647B true CN105377647B (zh) 2017-10-17

Family

ID=49474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0814.6A Active CN105377647B (zh) 2013-07-19 2014-07-09 制动控制单元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196051B2 (zh)
EP (1) EP3022096B1 (zh)
CN (1) CN105377647B (zh)
ES (1) ES2629004T3 (zh)
FR (1) FR3008667B1 (zh)
PL (1) PL3022096T3 (zh)
WO (1) WO20150075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26222B2 (ja) * 2016-05-04 2019-12-25 俥安達新科技開發有限公司Ginda New−Tech Co., Ltd. ブレーキ装置、及び、ブレーキ装置アセンブリ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2905A (zh) * 2003-06-23 2006-08-02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无效行程减小的助力器和包括这种助力器的制动系统
CN201002597Y (zh) * 2006-12-14 2008-01-09 吉林汽车制动器厂 新型柱塞式汽车制动主缸
CN201432654Y (zh) * 2009-06-18 2010-03-31 宫建 一种多功能柱塞式汽车制动主缸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408873A1 (de) * 1984-03-10 1985-09-12 Alfred Teves Gmbh, 6000 Frankfurt Bremsdruckgeber fuer eine hydraulische kraftfahrzeug-bremsanlage
DE3440972A1 (de) * 1984-11-09 1986-05-22 Robert Bosch Gmbh, 7000 Stuttgart Bremsanlage mit einem bremskraftverstaerker
JPS61163050A (ja) * 1985-01-14 1986-07-23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倍力装置
US5246281A (en) * 1992-08-10 1993-09-21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Electrohydraulic brake system
US6012288A (en) * 1995-12-20 2000-01-11 Kelsey-Hayes Company Master cylinder having radially formed end plugs and press-fit caged spring assembly pin
US5878574A (en) * 1996-03-05 1999-03-09 Kelsey-Hayes Company Master cylinder having nested concentric pistons
JP2001301603A (ja) * 2000-04-19 2001-10-31 Bosch Braking Systems Co Ltd マスタシリンダ
US7181911B2 (en) * 2003-04-23 2007-02-27 Bosch Corporation Plunger type master cylinder
WO2008050633A1 (fr) * 2006-10-23 2008-05-02 Bosch Corporation Coupelle d'étanchéité et maître-cylindre doté de celle-ci
KR101573565B1 (ko) * 2009-02-03 2015-12-01 켈시-헤이즈 컴파니 제어된 부스트를 갖는 유압 브레이크 시스템
KR101277557B1 (ko) * 2011-09-16 2013-06-21 주식회사 만도 브레이크 마스터실린더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2905A (zh) * 2003-06-23 2006-08-02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无效行程减小的助力器和包括这种助力器的制动系统
CN201002597Y (zh) * 2006-12-14 2008-01-09 吉林汽车制动器厂 新型柱塞式汽车制动主缸
CN201432654Y (zh) * 2009-06-18 2010-03-31 宫建 一种多功能柱塞式汽车制动主缸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PL3022096T3 (pl) 2017-08-31
US20160159330A1 (en) 2016-06-09
EP3022096B1 (fr) 2017-03-22
CN105377647A (zh) 2016-03-02
EP3022096A1 (fr) 2016-05-25
FR3008667B1 (fr) 2015-09-04
WO2015007584A1 (fr) 2015-01-22
ES2629004T3 (es) 2017-08-07
US10196051B2 (en) 2019-02-05
FR3008667A1 (fr) 2015-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97499B (zh) 用于机动车的混合驱动装置
US20090120749A1 (en) Vibration damper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three-pipe system for a vibration damper
CN103562028B (zh) 尤其是用于防滑控制的机动车制动系统的电磁阀
CN106481720A (zh) 压力阻尼装置
CN104203669B (zh) 制动装置
US9114785B2 (en) Brake system with master cylinder, disengaged from the brake pedal, and hydraulic brake booster
CN105377647B (zh) 制动控制单元
CN104554219B (zh) 车辆用制动装置
CN101952909A (zh) 操纵磁体
KR102128147B1 (ko) 조향 모터
ITMI952001A1 (it) Dispositivo di modulazione della pressione di frenatura
CN105526278A (zh) 双活塞致动器
CN104203670A (zh) 制动装置
CN104968984B (zh) 紧急分离离合器
CN105270157A (zh) 动力传动机构的模块化组件
CN106104055B (zh) 具有移位泵的能够驱动耦合的促动器
CN101253085B (zh) 电磁阀控制器
JP2017507304A (ja) パイロット弁構成体
CN104159797A (zh) 车辆用液压制动装置
CN110023158A (zh) 用于车辆制动系统的电磁阀装置、车辆制动系统和用于车辆制动系统的电磁阀装置的安装方法
ITTO20121065A1 (it) Sistema di frenatura idraulico per trattori agricoli e simili, e metodo di gestione di tale sistema
CN109415039A (zh) 液压缸、特别是用于液压制动系统的主制动缸
CN203460857U (zh) 具有失效备份的电机驱动液压腔的主动制动力调节系统
JP2017507305A (ja) パイロット弁
RU2006101725A (ru) Быстродействующий вакуумный усилитель тормозного привода и тормозная система с таким вакуумным усилителе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