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15039A - 液压缸、特别是用于液压制动系统的主制动缸 - Google Patents

液压缸、特别是用于液压制动系统的主制动缸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15039A
CN109415039A CN201780040561.6A CN201780040561A CN109415039A CN 109415039 A CN109415039 A CN 109415039A CN 201780040561 A CN201780040561 A CN 201780040561A CN 109415039 A CN109415039 A CN 1094150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cylinder
sensor
coupling element
guiding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4056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格兰纳
S·塞尔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TE Automotive GmbH
Original Assignee
FTE Automotive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TE Automotive GmbH filed Critical FTE Automotive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94150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50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7/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ower brake system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60T8/00, B60T13/00 or B60T15/00, or presenting other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 B60T17/18Safety devices; Monitoring
    • B60T17/22Devices for monitoring or checking brake systems; Signal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1/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out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or where such assistance or drive is irrelevant
    • B60T11/1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out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or where such assistance or drive is irrelevant transmitting by fluid means, e.g. hydraulic
    • B60T11/16Master control, e.g. master cylinders
    • B60T11/20Tandem, side-by-side, or other multiple master cylinder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7/00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 B60T7/02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for personal initiation
    • B60T7/04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for personal initiation foot actu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2220/00Monitoring, detecting driver behaviour; Signalling thereof; Counteracting thereof
    • B60T2220/04Pedal travel sensor, stroke sensor; Sensing brake reque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Of Braking Force In Braking Systems (AREA)
  • Actuator (AREA)

Abstract

液压缸,包括缸壳体(12),缸壳体具有缸膛(14),缸膛具有中心轴线(15),界定压力腔室(19)且能沿中心轴线运动以便在压力腔室中生成压力的活塞(17)被容纳在缸膛中。液压缸还包括传感器装置(22),传感器装置具有传感器(23)和信号元件(24),传感器相对于缸壳体(12)固定,信号元件在联接元件(28)上被保持在引导管(26)中,引导管在缸壳体中平行于缸膛接近传感器延伸,信号元件通过联接元件与活塞操作地连接,使得信号元件可根据活塞从闲置位置的运动而相对于传感器运动,以便检测活塞的工作位置。此外,联接元件被引导成相对于缸膛的中心轴线居中,以便带来从活塞至信号元件的基本上没有剪切力的运动传递。

Description

液压缸、特别是用于液压制动系统的主制动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液压缸。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比如在汽车工业中大规模使用的用于液压制动系统的主制动缸。
背景技术
主制动缸在机动车辆的液压制动系统中用于产生液压压力,在车轮制动件处,液压制动施加元件(车轮制动缸或制动卡钳)受到该液压压力的作用。主制动缸通常包括缸壳体,缸壳体具有缸膛,缸膛中接纳有至少一个活塞,从而界定压力腔室。在比如用于例如农用车辆中用于单回路制动系统的单回路或多级主制动缸的情形中,仅设置一个活塞,而在比如用于例如乘用车辆中用于双回路制动系统的纵列主制动缸的情形中,在缸膛中以串联布置接纳有两个活塞-主活塞和副活塞,且每个活塞关联至相应的压力腔室。活塞和多个活塞可沿缸膛的中心轴线从无压力的闲置位置位移到工作位置,以便在(相应)压力腔室中产生压力,无论该位移是由制动踏板引导或是由外力经由制动力增压器或上游压缩空气气缸辅助或致动。在活塞或多个活塞的工作位置,在(相应)压力腔室中产生的压力接着通过致动管线而位于相关联的致动施加元件处。
为了例如启动机动车辆的刹车灯并减小就此而言与制动踏板处常规的开关方案相关联的费用,现有技术中已提出为主制动缸提供传感器装置,该传感器装置包括相对于缸壳体固定在位的传感器、例如霍尔传感器和可相对于缸壳体位移的信号元件,该信号元件例如呈磁体的形式。在纵列(tandem)主制动缸处,在之前已知的方案(DE 103 52 589B4,图1;DE 10 2008 020 934 A1,图1)中,信号元件被保持在引导管中的联接元件处,该引导管在缸壳体中平行于缸膛延伸接近传感器,通过该联接元件,信号元件与活塞操作地连接,使得根据活塞从闲置位置的位移,信号元件相对于传感器位移,以便检测活塞的工作位置。
在根据文献DE 103 52 589 B4的现有技术中,对副活塞的检测以此方式进行。在该情形中,位于其起始位置中的副活塞与信号元件(用该文献的术语为测量元件)通过作为联接元件的销状致动元件机械地联接,该联接元件延伸通过引导管与缸膛之间的连接孔,该连接孔横向于缸壳体的中心轴线延伸。测量元件在引导管中被弹簧偏压,使得与测量元件连接的销状致动元件在副活塞处的抵靠表面处被支承在副活塞的起始位置中。如果由于纵列主制动缸的致动而导致副活塞运动离开其起始位置,则弹簧偏压的测量元件跟随副活塞一小部分的运动,以便检测制动的致动。
在构成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文献DE 10 2008 020 934 A1中已显而易见该主制动缸设计的缺点在于,由于需要联接信号元件(用该文献的术语为位置检测元件)和副活塞,故而必须在缸膛与位置检测元件在其中被可位移地引导的引导管之间设置连接件,从而导致至少缸壳体的高成本生产。
为了针对该背景提供一种具有更简单构造的主制动缸,于是在根据文献DE 102008 020 934 A1的现有技术中设置成将主活塞与活塞检测杆永久地但松弛地联接,用于共同运动,该杆被引导成可在平行于缸膛的引导管中的缸壳体中位移,其中,位置检测杆具有位置检测元件(磁体),其在引导管内的位置可通过位置安装在缸壳体上的位置检测传感器(霍尔传感器)来检测。更精确地,在该现有技术中,主活塞的从缸膛突出超过缸壳体的第一端的自由端形成有凸缘。活塞检测杆的类似地突出超出缸壳体的第一端且在直径上收窄的自由端可运动地支承抵靠该凸缘。位置检测杆本身被引导成可在缸壳体的台阶式引导管中从缸壳体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位移,台阶式引导管形成在缸壳体中。引导管在缸壳体的第二端处借助接触塞闭合。此外,呈螺旋压缩弹簧形式的恢复弹簧被接纳在接触塞与位置检测杆之间的引导管中,该弹簧促使位置检测杆与主活塞的凸缘接触。
然而,可在以下事实中见到该现有技术的缺点,即存在以下风险:当主活塞在引导管中位移时,相对于缸壳体的中心轴线偏心地布置且在恢复弹簧与主活塞的凸缘之间被夹持在位的位置检测杆倾斜,使得主活塞的运动被不可忽略的阻力抵抗,于是其必须克服该阻力,和/或由于该倾斜而产生在位置检测元件与位置检测传感器之间不同的相对位置,从而可能不利于检测的精确性。
发明目的
尤其是对于机动车辆中的制动施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缸,其具有尽可能最简单且最经济的构造,且借助传感器装置而具有集成的致动感测,该液压缸避免了以上缺点,且其中,特别地,传感器装置对于致动力不具有负面效应,且能够精确地检测缸致动。
发明概述
该目的由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特征来实现。本发明的优势或有利的进展是权利要求2至15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在液压缸、特别是用于液压制动系统的主制动缸中,该缸包括缸壳体,缸壳体具有缸膛,缸膛具有中心轴线且界定压力腔室的至少一个活塞被接纳在缸膛中,活塞可沿中心轴线从无压力的闲置位置位移至工作位置,以便在压力腔室中生成压力,其中,设置有传感器装置,该传感器装置具有传感器和信号元件,传感器相对于缸壳体固定在位,信号元件在联接元件处被保持在引导管中,引导管在缸壳体中平行于缸膛接近传感器延伸,信号元件通过联接元件与活塞操作地连接,使得根据活塞从闲置位置的位移,信号元件可相对于传感器位移,以便检测活塞的工作位置,联接元件被引导成相对于缸膛的中心轴线居中,以便产生从活塞至信号元件的运动传递而基本上没有横向力。
通过将信号元件保持在引导管中的联接元件的相对于缸膛的中心轴线居中的引导件,消除了联接元件在引导管中倾斜的风险,引导管平行于缸膛且因而平行于其中心轴线。因此,在液压缸致动的情形中,联接元件(至少)以空挡力的方式运行,因而不导致致动力的增加,比如是例如限定种类的现有技术的情形中可能的情形,当活塞由于例如活塞围绕缸膛的中心轴线同时转动而轴向运动时,在活塞凸缘与位置检测杆之间产生横向力,且可产生或放大引导管中的位置检测杆的倾斜,这进而引起对在引导杆中运动的增加的阻力。根据本发明的该方面,通过与限定种类的现有技术相比,同样没有被保持在联接元件处的信号元件在引导管中以任何方式相对于关于缸壳体固定的传感器倾斜且因而在给定的情形中以无法预测的方式引起不同检测结果的风险。另外的优点可见于以下事实:信号元件借助被引导成相对于缸膛的中心轴线对齐的联接元件在引导管中的位移可能以非常低噪音和无磨损的方式进行。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替代与或附加于前述特征,在液压缸、特别是用于液压制动系统的主制动缸中,该缸包括缸壳体,缸壳体具有缸膛,缸膛具有中心轴线且界定压力腔室的至少一个活塞被接纳在缸膛中,活塞可沿中心轴线从无压力的闲置位置位移至工作位置,以便在压力腔室中生成压力,其中,设置有传感器装置,该传感器装置具有传感器和信号元件,传感器相对于缸壳体固定在位,信号元件在联接元件处被保持在引导管中,引导管在缸壳体中平行于缸膛接近传感器延伸,信号元件通过联接元件与活塞操作地连接,使得根据活塞从闲置位置的位移,信号元件可相对于传感器位移,以便检测活塞的工作位置,缸膛、用于信号元件的引导管和在给定情形中在缸膛与引导管之间联接元件所延伸通过的连接区域从缸壳体的同一面侧开始形成在缸壳体中。
因此,缸壳体可更简易且经济地从同一面侧开始设置所述开口或凹部(缸膛、引导管和如果存在的话其间的连接区域),而当被加工时缸壳体无需为此目的被重新装夹。因而避免了由于重新装夹而导致的缸膛和引导管的平行度或其彼此径向间隔的位置和尺寸偏差,这进而导致联接元件在引导管中的简易运动能力。此外,活塞或多个活塞与传感器装置在缸壳体中或缸壳体处的组装被简化。与构成种类的现有技术相比另外的优势在于,无需用于缸壳体中的所述开口或凹部的各种塞子、闭合件、盖或类似物。而是,缸壳体中的这些开口或凹部可能以在组装方面更简单的方式在缸壳体的同一面侧上/从缸壳体的同一面侧被覆盖或闭合,这与限定种类的现有技术相比至此还导致液压缸的单独部件的数量减少。
在液压缸的有利发展中,联接元件可具有相对于缸膛的中心轴线基本同轴布置的居中部段、在引导管中延伸并将信号元件保持在引导管中的保持部段以及将保持部段与居中部段刚性连接的连接部段。在该构造中,联接元件的居中部段与保持部段之间的强制联接因而通过连接部段呈现,从而(尤其)在每个示例中使得引导管中的恢复弹簧多余。该联接元件还可更经济且简易地由塑料整体注塑模制而成。
在第一替代方式中,联接元件可直接在缸壳体处被引导成相对于缸膛的中心轴线居中。就此而言,该构造可使得,联接元件的居中部段在缸壳体中的形成为相对于缸膛的中心轴线同轴的环形凹部中被基本上无径向游隙地引导。这有利地使得可能使用具有中心阀的活塞。
在第二替代方式中,联接元件可间接在缸壳体处被活塞引导成相对于缸膛的中心轴线居中。相对于缸壳体密封的活塞在任何情形中都在缸膛中被引导成居中。就此而言,在有利的实施例中,活塞可在其远离压力腔室的侧面上设置有中心盲孔,联接元件的居中部段基本上无径向游隙地被接纳在该中心盲孔中。如果在该发展中,联接元件的居中部段轴向地固定在活塞的盲孔中,但同时可相对于活塞旋转,则有利地可能设置活塞在缸壳体中的转动固定。
于是,特别地关于简易生产和组装,优选的是,联接元件通过卡合连接件安装在活塞上,在该情形中,居中部段是环形的且开有狭槽用于形成弹簧臂,这些臂在外周界处设置有突出部,这些突出部如剖视图中所见为吊耳形状且接合在形成于盲孔的内周表面处的环绕的径向槽中。然而,可类似地设想卡合连接件的相反设计,其中,在开有狭槽的居中部段的外周界处具有径向槽,且环绕的吊耳状突出部或多个凸耳状突出部相对于中心轴线在角度上隔开地布置在盲孔的内周表面处。
在联接元件与活塞连接的情形中,活塞在缸壳体中的行程或行进可借助传感器装置来检测。然而,通过进一步探求本发明的构思,可能的是,如果例如仅会产生一个信号来指示液压缸的致动(开关点),则将液压缸构造成使得:位于活塞的闲置位置中的联接元件借助弹簧通过力朝向活塞偏置,该弹簧相对于缸壳体被支承,且在该情形中将信号元件保持在基本位置中,在基本位置中,信号元件不可被传感器检测,且当活塞从活塞的闲置位置位移至工作位置时,则由于弹簧力,信号元件可随着活塞位移进入感测位置,在感测位置中,可通过传感器检测由联接元件保持的信号元件。在活塞与传感器装置之间的联接的该实施例中,信号元件不一定在整个活塞行程上行进,使得缸壳体中的引导管可具有相对较短的构造。
关于借助小信号元件且尤其是传感器装置处的低位移力(而)获得高信号质量,额外有利的是,引导管具有大致圆筒形内周表面,该内周表面具有预定的直径,且联接元件的保持部段具有大致圆筒形的外周表面,该外周表面的直径稍小于引导管的内周表面的直径,其中,保持部段在其外周表面处在远离传感器的一侧上设置有纵向延伸部分的腹板,该腹板支承抵靠引导管的内周表面,从而沿传感器的方向推进信号元件。
此外,引导管可通过联接元件的保持部段以简易的方式通风,为此目的,保持部段在外周界处设置有从保持部段的自由端开始沿保持部段延伸至在信号元件的每个位置中都设置在引导管外部的点的至少一个槽,和/或为此目的,保持部段形成为中空体,该中空体在保持部段远离信号元件的端部处敞开且通过形成在保持部段的自由端处的至少一个开口、特别是狭槽而与引导管连通。
原则上,信号元件可能在联接元件的保持部段处或中被粘合或胶接到位或可选地在联接元件的塑料中注塑成形。然而,特别考虑简易的生产和组装,优选的是,借助卡合连接件将信号元件无游隙地保持在引导管中联接元件的保持部段的自由端处。
基本上,适用于检测信号元件与传感器之间的相对运动目的的任何原理、例如感应原理可设想作为测量传感器装置的测量原理。关于相对较低的成本和相对较低的故障敏感性,优选的设计是,传感器装置的信号元件是磁体以及传感器装置的传感器是霍尔传感器。
最后,如果液压缸是具有直接回路活塞和与其串联连接的浮动回路活塞的纵列主制动缸,则信号元件优选地与直接回路活塞通过联接元件操作地连接,使得即使在制动回路失效时也可检测到主制动缸的任何致动。
附图说明
以下借助于两个优选实施例参照所附的部分示意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说明,附图中,弹性部件出于简化示意起见以未变形状态示出,相同或相应的部分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在给定的情况下用上引号(’)补充,以表示第二实施例,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用于液压机动车辆制动系统的纵列主制动缸位于其未致动基本位置或闲置位置中且位于未安装状态中的平面图;
图2示出了根据图1所示纵列主制动缸的对应于图1中的剖面线II-II的放大的剖视图,其具有缸壳体,缸壳体具有缸膛,活塞结构被接纳在该缸膛中,以可纵向位移,缸壳体中的活塞的工作位置可借助传感器装置来检测,其中,传感器装置的信号元件与活塞结构借助联接元件操作地连接,且在平行于缸膛延伸的引导管中被引导;
图3示出了根据图1所示未致动的纵列主制动缸的对应于图2中的细节圈III的与图2相比比例放大的剖视图,其中,活塞结构设置在其闲置位置中,以示出活塞结构如何通过联接元件间接地与传感器装置的信号元件操作地连接;
图4示出了根据图1所示已致动的纵列主制动缸的在细节和比例方面基本上对应于图3的剖视图,其中,活塞结构设置在工作位置中,以进一步示出活塞结构与传感器装置的信号元件之间借助联接元件的间接操作连接;
图5从上方和左前方倾斜地示出了根据图1所示纵列主制动缸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图1所示纵列主制动缸的缸壳体的相对于图1比例放大且对应于图2的截平面的剖视图,用于更好地示出缸膛与引导管之间的连接区域,在安装状态中,联接元件延伸通过该连接区域,缸膛、引导管和连接区域都从同一面侧开始形成在缸壳体中;
图7从上方和右后方倾斜地示出了根据图1所示纵列主制动缸的联接元件的与图2相比比例缩小的立体图;
图8从上方和左前方倾斜地示出了根据图7所示联接元件的立体图;
图9示出了根据图7所示联接元件的正视图;
图10示出了对应于图9中的剖面线X-X的根据图7的联接元件的剖视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用于机动车辆液压制动系统的纵列主制动缸位于其未致动位置或闲置位置中且位于未安装状态中的平面图;
图12示出了根据图11所示纵列主制动缸的对应于图11中的剖面线XII-XII的放大的剖视图,其同样具有缸壳体,缸壳体具有缸膛,活塞结构被接纳在该缸膛中,以可纵向位移,缸壳体中的活塞结构的工作位置/工作行程可借助传感器装置来检测,其中,传感器装置的信号元件与活塞结构借助联接元件操作地连接,且在平行于缸膛延伸的引导管中被引导;
图13示出了根据图11所示未致动的纵列主制动缸的对应于图12中的细节圈XIII的与图12相比比例放大的剖视图,其中,活塞结构设置在其闲置位置中,以示出活塞结构如何通过联接元件直接地与传感器装置的信号元件操作地连接;
图14示出了根据图11所示已致动的纵列主制动缸的在比例方面基本上对应于图13但在细节上与图13相比位移至左侧的剖视图,其中,活塞结构设置在工作位置中,以进一步示出活塞结构与传感器装置的信号元件之间借助联接元件的直接操作连接;
图15从侧面和左前方倾斜地示出了根据图11所示纵列主制动缸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根据图11所示纵列主制动缸的缸壳体的与图11相比比例放大且对应于图12的截平面的剖视图,用于更好地示出缸膛和引导管,缸膛和引导管两者都从同一面侧开始形成在缸壳体中;
图17从上方和右后方倾斜地示出了根据图11所示纵列主制动缸的联接元件的比例对应于图12的立体图;
图18从上方和左前方倾斜地示出了根据图17所示联接元件的立体图;
图19示出了根据图17所示联接元件的平面图;以及
图20示出了对应于图19中的剖面线XX-XX的根据图17所示联接元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例如对于液压缸而言,这里呈纵列主制动缸的形式的用于机动车辆液压制动系统的主制动缸总地用附图标记10(根据图1至10的第一实施例)或10’(根据图11至20的第二实施例)来标示。主制动缸10、10’包括缸壳体12、12’,缸壳体12、12’具有缸膛14、14’,缸膛14、14’具有或限定中心轴线15、15’。活塞结构16、16’接纳在缸膛14、14’中,以可纵向位移,该活塞结构以本身已知的方式包括直接回路活塞17、17’(也称作主活塞)和与其串联连接的浮动回路活塞18、18’(也称作副活塞或中间活塞)。活塞17、17’、18、18’中的每个分别用于可变地界定压力腔室19、19’或20、20’。如将更详细地描述的,为了在相应的压力腔室19、19’和20、20’中产生液压压力,活塞17、17’、18、18’可沿中心轴线15、15’从无压力的闲置位置位移至工作位置,且相对于缸壳体12、12’中的缸膛14、14’密封。
为了感测直接回路活塞17、17’的致动运动,设置传感器装置22、22’(特别地对于第一实施例参见图2至4或对于第二实施例参见图12至14)。传感器装置22、22’包括相对于缸壳体12、12’静止的传感器23、23’以及相对于缸壳体12、12’可运动的信号元件24、24’。信号元件被保持在引导管26、26’中的联接元件28、28’处,引导管26、26’在缸壳体12、12’中平行于缸膛14、14’延伸靠近传感器23、23’。信号元件24、24’与直接回路活塞17、17’通过联接元件28、28’以仍待描述的方式操作地连接,使得根据直接回路活塞17、17’在缸壳体12、12’中从闲置位置的位移,信号元件24、24’可相对于传感器23、23’位移,从而检测直接回路活塞17、17’的工作位置。
主制动缸10、10’的特别特征在于,如将在下文中详细阐述的,联接元件28、28’被引导至相对于缸膛14、14’的中心轴线15、15’居中,以便产生运动从直接回路活塞17、17’至信号元件24、24’的传递,而基本上没有横向力。主制动缸10、10’的另一特征在于,用于活塞结构16、16’的缸膛14、14’、用于信号元件24、24’的引导管26、26’以及(如果存在的话)联接元件28、28’延伸通过的缸膛14、14’与引导管26、26’之间的连接区域30、30’从缸壳体12、12’的同一面侧32、32’开始形成在缸壳体12、12’中,从而允许在一个夹具中对缸壳体12、12’的特别简易的加工。
此外,对于根据两种实施例的主制动缸10、10’而言共同的是,以本身已知的方式,浮动回路弹簧35、35’在浮动回路压力腔室20、20’中布置在缸壳体12、12’的基部34、34’与浮动回路活塞18、18’之间,并将浮动回路活塞18、18’偏压至图2或12中的右侧。此外,直接回路弹簧36、36’在直接回路压力腔室19、19’中布置在浮动回路活塞18、18’与直接回路活塞17、17’之间,其弹簧力大于浮动回路弹簧35、35’的弹簧力,且能够促使直接回路活塞17、17’和浮动回路活塞18、18’彼此远离。
考虑主制动缸10、10’的机械和液压连接,两个实施例首先在以下方面对应:缸壳体12、12’在其面侧32、32’附近设置有紧固凸缘38、38’,通过该紧固凸缘38、38’,主制动缸10、10’能够以合适的密封方式通过凸缘安装在低压制动力增压器(未示出)上。就此而言,直接回路活塞17、17’从其突出超过缸壳体12、12’的自由端开始设置有中心盲孔40、40’,在其基部处在主制动缸10、10’的安装状态中,作为低压制动力增压器的输出元件的活塞(未示出)可接合成在致动方面有效,这进而可通过制动踏板(未示出)以本身已知的方式被手动致动。
关于主制动缸10、10’的液压连接,缸壳体12、12’在第一示例中在其上侧上设置有作为液压入口的主侧均衡和补充连接件42、42’以及副侧均衡和补充连接件43、43’,通过这些连接件,主制动缸10、10’能够以密封的方式通过密封件44、44’与液压流体的储存容器(未示出)连接。通气至大气的该容器包含液压流体,需要该液压流体以能够供应附加容积,在制动系统中,由于例如制动系统中制动衬套的磨损,故而需要该附加容积;此外,在所谓的抽吸后过程的情形中,其提供制动系统临时地需要的容积,并再次占据返回抽吸后容积。在机动车辆制动系统的车轮制动件处,这种抽吸后过程发生在每次主制动缸10、10’的活塞结构16、16’比液压制动施加元件(车轮制动缸或致动钳;未示出)的活塞更快速地返回到其闲置位置中时,这些液压制动施加元件的活塞在出口处与主制动缸10、10’连接。如果后者活塞促使施加制动所需的容积回到主制动缸10、10’,则该容积需要在储存容器中而被再次占据。
在出口侧,主制动缸10、10’具有两个压力连接件46、47或46’、47’,其中的一个压力连接件46、46’通过缸壳体12、12’中的开口48、48’在直接回路活塞17、17’与浮动回路活塞18、18’之间与压力腔室19、19’连通(关于此参考图2和6或16),而另一压力连接件47、47’通过缸壳体12、12’中的另一开口49、49’在浮动回路活塞18、18’与缸壳体12、12’的基部34、34’之间敞开进入压力腔室20、20’中(关于此同样参见图12)。压力管线(未示出)可与压力连接件46、47或46’、47’连接,并以本身已知的方式导至机动车辆制动系统的车轮制动件处已提及的液压制动施加元件,从而使这些液压制动施加元件经受在主制动缸10、10’中产生的压力。
除了在机动车辆的液压制动系统中产生压力的任务之外,主制动缸10、10’还必须递送对于制动过程而言必需的流体容积,以便在克服车轮制动件处的气隙之后将液压制动施加元件从闲置位置带至接触位置。主制动缸10、10’必须施加附加容积,以提供对弹性变形的补偿以及软管膨胀、密封元件安置和对系统中剩余的残余空气的压缩。此外,为了在致动件未被致动时,液压流体的温度变化不导致系统中的压力变化,并使得在前述抽吸后过程之后,主制动缸10、10’中的压力总是衰减至环境压力,必须在活塞结构16、16’的闲置位置中确保该压力补偿的可能性。
这一般通过打开压力腔室19、20、19’、20’至均衡和补充连接件42、43、42’、43’且因而至储存容器的连接而发生。如下文中将阐述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主制动缸10与根据另一实施例的主制动缸10’的区别尤其在于该连接的模式和方式。
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主制动缸10的情形中,每个活塞17、18包括根据图2至4的具有基本上相同构造的中心阀50。相应的中心阀50在活塞17、18的图2和3中所示的闲置位置中打开,以便通过相应活塞17、18中的活塞通道51将相应的压力腔室19或20与均衡和补充连接件42或43连接,且在活塞17、18的工作位置中闭合(对于直接回路活塞17参见图4),从而断开该连接。为此目的,根据图2至4,每个中心阀50包括阀体54,阀体54在活塞通道51处通过阀弹簧53被弹簧偏置抵靠密封座52,且在相应的活塞17、18处被引导,阀体54具有头部56和阀柱塞57,头部56布置在相应活塞17、18的接纳孔55中且具有弹性密封部段,阀柱塞57穿过活塞通道51。柱塞与抵靠部58、59协配,如下文中将描述的,该协配是直接的(在直接回路活塞17处)或间接的(浮动回路活塞18),抵靠部58、59固定在缸壳体处,从而保持中心阀50在相应活塞17、18的闲置位置中打开。
打开至图2至4中右侧的缸壳体12被盖60关闭,盖60借助呈O形环61形式的静态密封件相对于缸壳体12密封。直接回路活塞17延伸通过盖60的中心开口至图2至4中的右侧,且借助于唇状环62相对于盖60动态地密封。盖60还在缸壳体12的台阶65处保持垫圈64,垫圈64沿缸膛14的方向设置有轴环63,其中,轴环63的面向缸膛14的环形端表面构成用于在直接回路活塞17处的中心阀50的阀体54的上述抵靠部58。
此外,如图2特别地示出的,每个活塞17、18承载此处呈带槽环形式的密封元件66或67。直接回路活塞17上的带槽环66在图2至4的右侧密封压力腔室19,而浮动回路活塞18上的带槽环67在图2中的右侧密封压力腔室20。此外,浮动回路活塞18承载分离的带槽环68,该分离的带槽环68在图2中的左侧密封压力腔室19。主侧均衡和补充区域69在直接回路活塞17上存在于唇状环62与带槽环66之间,唇状环62相对于缸壳体固定,副侧均衡和补充区域70在浮动回路活塞18上存在于分离的带槽环68与带槽环67之间。
主侧均衡和补充区域69通过均衡和补充孔71与主侧均衡和补充连接件42连通,均衡和补充孔71从缸壳体12的面侧32相对于缸膛的中心轴线15倾斜地形成在缸壳体12中且朝向均衡和补充连接件42上升。在该情形中,在主侧均衡和补充区域69中,缸膛14与均衡和补充孔71之间的连接通过缸壳体12中部分环形的连接区域30产生,该部分环形的连接区域30相对于缸膛14是同轴的(同样参见图6)。相反地,副侧均衡和补充区域70通过均衡和补充孔72与副侧均衡和补充连接件43液压地连接,均衡和补充孔72横向于缸膛14形成在缸壳体12中且敞开进入其中。
此外,特别地根据图2,直接回路活塞17和浮动回路活塞18两者都设置有横向延伸通过相应活塞的纵向槽73或74。主侧纵向槽73由抵靠销75穿过,主侧中心阀50中的阀体54的阀柱塞57可与该抵靠销75居中地接合。抵靠销75通过其端部在垫圈64处与抵靠部58协配,从而在直接回路活塞17的图2和3中所示的闲置位置抵抗阀弹簧53的力而保持主侧中心阀50打开。等同地,副侧纵向槽74由横向销穿过,该横向销固定地安装在缸壳体12处,且形成抵靠部59,副侧中心阀50中的阀体54的阀柱塞57的远离压力腔室20的端部与抵靠部59协配,从而在浮动回路活塞18的图2中所示的闲置位置中抵抗相关阀弹簧53的力而保持中心阀打开。
此外,如可特别地从图2和3中推断的,布置在压力腔室19中的直接回路弹簧36借助约束装置76被偏压,约束装置76形成为被液压流体流动围绕和流动通过,且具有两个连接元件77、78,两个连接元件77、78可一个在另一个中伸缩地位移。更精确地,根据图3和4,为了接纳直接回路活塞17位于压力腔室侧且直接回路活塞17的接纳孔55朝向该侧或于该侧敞开的端部,主侧连接元件77具有壶状部段79,壶状部段79具有基部80,管状部段81与基部80连接,管状部段81可被液压流体流动通过,且主侧连接元件77通过管状部段81与副侧连接元件78操作地连接。如图3和4中最佳可见的,连接元件77的壶状部段79处的基部80还用作阀弹簧53的对置支承部。最后,在其敞开端处,主侧连接元件77的壶状部段79设置有直接回路弹簧36的径向向外曲折的对置支承区域82。
副侧连接元件78也具有壶状构造,该壶状构造具有直接回路弹簧36和基部开口84(参见图3)的对置支承区域83(参见图2),该对置支承区域面向浮动回路活塞18,主侧连接元件77的管状部段81延伸通过直接回路弹簧36和基部开口84。在基部开口84后面,主侧连接元件77弯曲到其上以形成凸缘85,以便将主侧连接元件77固定至副侧连接元件78。显然,在直接回路弹簧36的压缩下,连接元件77、78因而可一个在另一个中伸缩地位移。
最后,根据图2和5,由直接回路弹簧36和约束装置76构成的子组件由副侧连接元件78的对置支承区域83支承在冠状末端部分86上,冠状末端部分86牢固地塞到浮动回路活塞18的沿压力腔室19的方向突出超过分离的带槽环68的端部上,其中,连接元件78的内空间与浮动回路活塞18中的腔体87连通。腔体87进而通过浮动回路活塞18中的若干开口88和末端部分86与压力腔室19连接。
进一步关于浮动回路活塞18中的中心阀50,根据图2,其还通过壶状部分89固定至浮动回路活塞18,该壶状部分89塞到图2中左侧的浮动回路活塞18的端部上且在图2中右侧具有轴环90且在图2中左侧具有基部91。壶状部分89的轴环90一方面用于在浮动回路活塞18处界定带槽环67的接纳腔室,且另一方面作为被支承在缸壳体12的基部34处的浮动回路弹簧35的对置支承部。另一方面,壶状部分89的基部91形成中心阀50的阀弹簧53的对置支承部,且设置有能够被液压流体流动通过的至少一个开口(图2中不可见)。
在所描述的范围内,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主制动缸10运行如下。在主制动缸10的在图2和3中所示的闲置位置中,直接回路活塞17与浮动回路活塞18之间的压力腔室19通过直接回路活塞17中直接经由抵靠销75被抵靠部58强迫打开的中心阀50、具有直接回路活塞17中的纵向槽73的主侧均衡和补充区域69、连接区域30和缸壳体12中的均衡和补充孔71与缸壳体12的主侧均衡和补充连接件42连通并因而与储存容器(此处未示出)连通。就此而言,以无压力状态存在于均衡和补充孔71中的液压流体可通过连接区域30运行进入压力腔室19、主侧均衡和补充区域69和直接回路活塞17中的打开的中心阀50中。另一方面,浮动回路活塞18与缸壳体12的基部34之间的压力腔室20通过浮动回路活塞18中的中心阀50、浮动回路活塞18中具有纵向槽74的辅助侧均衡和补充区域70和缸壳体12中的缸壳体12中的均衡和补充孔72与缸壳体12的辅助侧均衡和补充连接件43流体连接并因而与储存容器流体连接,中心阀50借助抵靠部59被强制打开。类似于前述描述,以无压力状态存在于均衡和补充孔72中的液压流体在该情形中可借助副侧均衡和补充区域70通过浮动回路活塞18中的打开的中心阀50继续运行进入压力腔室20中。
当发生制动时,直接回路活塞17通过接合在盲孔40中的前述柱塞(未示出)位移至图2中的左侧。在该情形中,抵靠销75远离抵靠部58,阀弹簧53将直接回路活塞17中的中心阀50闭合在该抵靠部58上,更精确地,阀体54通过其头部56在活塞通道51处压靠于密封座52。直接回路活塞17与浮动回路活塞18之间的直接回路弹簧36被约束装置76强烈地偏压,使得当直接回路活塞17开始运动时,直接回路弹簧36作用成直接回路活塞17与浮动回路活塞18之间的刚性连接。由此,浮动回路活塞18与直接回路活塞17一起、即整个活塞结构16抵抗浮动回路弹簧35的力运动。在该情形中,浮动回路活塞18中的中心阀50的阀体54的阀柱塞57远离抵靠部59,使得阀弹簧53关闭浮动回路活塞18中的中心阀50,如在直接回路活塞17中的中心阀50的情形中那样。由此,液压压力在两个压力腔室19、20中同时积累,且可通过开口48、49和压力连接件46、47施加至车轮制动件的制动施加元件(未示出)。而副侧均衡和补充区域70的尺寸在主制动缸10的致动期间保持基本恒定,主侧均衡和补充区域69的尺寸更大,由此,液压流体从储存容器起运行通过连接区域30、均衡和补充孔71和主侧均衡和补充连接件42。
如果制动踏板且因而接合在直接回路活塞17的盲孔40中的柱塞被卸载载荷,则由于存在于制动系统中作用在相应活塞表面上的液压压力和浮动回路弹簧35的力,直接回路活塞17和浮动回路活塞18被迫使回到其闲置位置中。由于活塞17、18在浮动回路弹簧35的作用下回到其闲置位置比液体柱从制动施加元件流回更快,故而压力腔室19、20中的亚大气压上升,由此相应中心阀50的阀体54抵抗阀弹簧53的力而打开。现液压流体可通过打开的中心阀50从与储存容器永久连通的均衡和补充区域69、70继续运行进入相应压力腔室19、20中。在抽吸后过程结束时,如所述的,达到活塞17、18的闲置位置且中心阀50保持打开。
如果例如在与压力腔室19连接的制动回路中存在泄漏,则直接回路活塞17位移,直至连接元件77的基部80与连接元件78的由元件77的管状部段81穿过的基部接触为止。浮动回路活塞18现通过直接回路活塞17机械地位移。在与压力腔室20连接的功能上可行的制动回路中,现可如完整的制动系统的情形中那样积累压力。
如果例如由于缺少与压力腔室20连接的制动回路的密封性而无法在压力腔室20中产生液压压力,则浮动回路活塞18首先通过小的液压压力在压力腔室19中机械地位移,直至壶状部分89的基部91抵靠缸壳体12的基部34为止。现可能在压力腔室19中累积压力,这是由于分离的带槽环68将两个制动回路彼此分离。
根据依据图11至20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主制动缸10’也具有对应的功能,但没有活塞结构16’的活塞17’、18’中的中心阀。替代地,如下文中将描述的,为密封元件66’、67’分配可比较阀的功能。
在第二实施例的情形中,直接回路活塞17’和浮动回路活塞18’两者在柱塞构建模式中都在外周界处具有活塞引导表面92’或93’,其与布置在缸壳体侧处的密封元件62’、66’或67’、68’协配。更精确地,缸壳体12’在缸膛14’的区域中设置有四个径向槽94’、95’、96’、97’,如在图12和16中从右至左所见,这些径向槽用于接纳唇状环62’、密封元件66’、分离的带槽环68’和密封元件67’。主侧均衡和补充区域69’在唇状环62’与密封元件66’之间被界定在直接回路活塞17’的活塞引导表面92’处,该区域具有缸壳体12’中的环形凹部98’,其中,在此横向于中心轴线15’延伸至主侧均衡和补充连接件42’的均衡和补充孔71’敞开进入环形凹部98’中。分离的带槽环68’和密封元件67’另一方面在其间在浮动回路活塞18’的活塞引导表面93’处界定副侧均衡和补充区域70’,该副侧均衡和补充区域70’类似地具有缸壳体12’中的环形凹部99’,其中,通向副侧均衡和补充连接件43’的均衡和补充孔72’敞开进入环形凹部99’中。
根据图12至14,直接回路活塞17’在其面向压力腔室19’的端部处具有中心凹部100’,该中心凹部100’朝向压力腔室19’敞开,且直接回路弹簧36’的位于图中右侧上的端部被接纳在其中,该弹簧类似于关于第一实施例的描述那样借助约束装置76’被伸缩地约束。从其活塞引导表面92’开始,直接回路活塞17’附加地设置有多个均衡孔101’(同样在图13和14中通过虚线标示),根据图15,这些均衡孔相对于中心轴线15’彼此均匀且成角度地隔开,并敞开进入直接回路活塞17’的凹部100’中。直接回路活塞17’处的均衡孔101’的轴向位置在该情形中被选择使得直接回路活塞17’的位于闲置位置中的均衡孔101’(参见图12和13)将主侧均衡和补充区域69’的环形凹部98’与直接回路活塞17’中的凹部100’连接,并因而将压力腔室19’与主侧均衡和补充连接件42’连接。如果,另一方面,直接回路活塞17’位移进入工作位置中(参见图14),则均衡孔101’行进超过密封元件66’,该密封元件66’由此相对于主侧均衡和补充区域69’密封压力腔室19’,使得可在压力腔室19’中积累压力。
如在图15中最佳地可见的,替代于均衡孔,由塑料注塑成型的浮动回路活塞18’在所示实施例中可在其面向压力腔室20’的端部处设置有多个均衡槽102’。从浮动回路活塞18’的端部起在其活塞引导表面93’中平行于中心轴线15’延伸的均衡槽102’类似地相对于中心轴线15’彼此均匀成角度地隔开。在该情形中,均衡槽102’的长度的尺寸定为,在图12中示出的浮动回路活塞18’的闲置位置中,均衡槽102’将密封元件67’下的压力腔室20’与副侧均衡和补充区域70’的环形凹部99’连接,且因而与副侧均衡和补充连接件43’连接。在使浮动回路活塞18’位移离开其闲置位置的情形中,密封元件67’下的均衡槽102’运动直至浮动回路活塞18’的工作位置中的密封元件67’与其活塞引导表面93’密封地协配为止,以便将压力腔室20’与副侧均衡和补充区域70’分离,从而可在压力腔室20’中积累压力。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主制动缸10’以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主制动缸10类似的方式运行。如果由于回路失效,无法在压力腔室20’中积累压力,则位于浮动回路弹簧35’的压缩下的浮动回路活塞18’朝向缸壳体12’的基部34’运动,由此可在压力腔室19’中积累压力。如果另一方面由于回路失效,无法在压力腔室19’中积累压力,则位于直接回路弹簧36’的压缩下的直接回路活塞17’和约束装置76’的伸缩性缩短朝向浮动回路活塞18’运动,且可在压力腔室20’中积累压力。
如以上已简要论述的,在至此所描述的主制动缸10、10’中,直接回路活塞17、17’的任何致动运动可能始终被感测-即即使在一个回路或两个回路中回路失效或压力调节的情形中(例如在ESP的情形中)也被感测,从而例如控制刹车灯,为此目的,设置在下文中更详细地描述的传感器装置22、22’,该结构包括附连至缸壳体12、12’的传感器23、23’,在缸壳体12、12’的引导管26、26’中被引导的信号元件24、24’以及相对于直接回路活塞17、17’产生操作连接的联接元件28、28’。
在所示实施例中,传感器装置22、22’的信号元件24、24’是杆状或圆筒状磁体,且传感器装置22、22’的传感器23、23’是霍尔传感器。传感器23、23’包括传感器壳体104、104’,传感器壳体104、104’与缸壳体12、12’分离且被机械形状地接纳在相关联的凹部105、105’中,相关联的凹部105、105’朝向缸壳体12、12’的引导管26、26’延伸,从而将传感器23、23’的安装在传感器壳体104、104’中的电路板上的霍尔元件106、106’尽可能靠近引导管26、26’定位且由此尽可能靠近信号元件24、24’定位,以便获得高信号质量。如图5和15中最佳地可见的,缸壳体12、12’相邻于凹部105、105’设置有紧固突出部107、107’,传感器23、23’借助紧固螺钉108、108’固定至该紧固突出部107、107’。
此外,对于根据两个实施例的主制动缸10、10’而言共同的是,在图7至10或17至20中分别示出的联接元件28、28’具有居中部段110、110’、保持部段111、111’和连接部段112、112’,在联接元件28、28’的安装状态中,居中部段110、110’布置成相对于缸膛14、14’的中心轴线15、15’基本上同轴,保持部段111、111’在引导管26、26’中延伸并将信号元件24、24’保持在引导管26、26’中,连接元件112、112’将保持部段111、111’与居中部段110、110’刚性地连接。
根据图2至4和12至14,信号元件24、24’借助卡合连接件114、114’被无游隙地保持在引导管26、26’中的联接元件28、28’的保持部段111、111’的自由端113、113’处。更精确地,根据图10至20,用于接纳信号元件24、24’的中空圆筒形凹部115、115’设置在杆状保持部段111、111’的自由端113、113’处。在凹部115、115’的入口处,这在内周界处设置有卡合吊耳116、116’,卡合吊耳116、116’形成底切部,用于相对于凹部115、115’的基部117、117’固定信号元件24、24’。保持部段111、111’在凹部115、115’的区域中从其端部开始附加地设置有狭槽118、118’,使得在接合信号元件24、24’时保持部段111、111’的自由端113、113’能够弹性地释放入凹部115、115’中。
在所示实施例中,形成为盲孔的引导管26、26’附加地具有预定直径的大致圆筒形的内周表面,而联接元件28、28’的保持部段111、111’具有大致圆筒状外周表面,其直径略小于引导管26、26’的内周表面的直径。在该情形中,保持部段111、111’在其外周表面的远离传感器23、23’的一侧上设置有纵向延伸的腹板119、119’,如在图7和8或17至20中最佳地可见的,其仅通过一小块面积支承抵靠于引导管26、26’的内周表面,从而沿传感器23、23’的方向、即相对于中心轴线15、15’基本径向向外促动信号元件24、24’。
最后,对于根据两个实施例的传感器装置22、22’而言共同的还有,朝向图2和6或12和16的左侧关闭的引导管26、26’通过联接元件28、28’的保持部段111、111’通风。在第一实施例的情形中,如图2至4和10中最佳地可见的,该通风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保持部段111形成为中空主体,该中空主体在保持部段111远离信号元件24的端部处朝向连接区域30敞开,且通过形成在保持部段111的自由端113处的至少一个开口(这里是狭槽118)与引导管26连通。相反地,在第二实施例的情形中,如可在图17和18中轻易地见到的,主要形成为固态主体的保持部段111’在外周界处设置有至少一个(纵向)槽(在这里是两个在直径上相对的(纵向)槽120’),其从保持部段111’的自由端113’开始沿保持部段111’延伸至在信号元件24’的任何位置中都设置在引导管26’外部的一点处,从而敞开进入缸壳体12’的连接区域30’中。在第一实施例的情形中,对应的纵向槽可附加地设置在保持部段处。
然而,两个实施例在联接元件28、28’如何被引导成相对于缸壳体12、12’的缸膛14、14’的中心轴线15、15’居中以便实现从直接回路活塞17、17’至信号元件24、24’的运动传递而基本上没有横向力的模式和方式方面有所不同。在第一实施例中,完全位于主制动缸10的主侧均衡和补充区域69中且因而“潮湿运行”的联接元件28在缸壳体12处被直接引导成相对于缸膛14的中心轴线15居中。更精确地,如从图2至4中明显的,联接元件28的中空圆筒形居中部段110在缸壳体12中相对于缸膛14的中心轴线15居中地形成的环形凹部121中被基本上无径向游隙地引导(关于此同样参见图6),在该情形中,存在于主侧均衡和补充区域69中的液压流体还确保一定程度的润滑。
就此而言,位于直接回路活塞17的闲置位置中的联接元件28借助弹簧122(螺旋压缩弹簧)偏置,该弹簧122通过朝向直接回路活塞17的力相对于缸壳体12被支承,并通过其保持部段111将信号元件24保持在引导管26中的基本位置中(图2和3),在该位置中,信号元件24未被传感器23检测,或由传感器23检测的信号指示直接回路活塞17的闲置位置。于是,弹簧122在缸壳体侧通过其在图2至4中右侧的端部支承抵靠固定在缸壳体12中的垫圈69。另一方面,位于这些图左侧处的弹簧122的端部被接纳在联接元件28处的环形接纳空间123中,该空间形成于居中部段110的内周表面与连接部段112、具体是连接部段112的相对于中心轴线15均匀地在角度上隔开的四个双曲柄臂124之间,这些臂保持连接部段112的中心环形毂部段125,如图7至9中最佳所见的。在靠后的附图中较下方的臂124在该情形中还用于将居中部段110与用于信号元件24的保持部段111刚性连接。根据图3,联接元件28的毂部段125的内直径的尺寸定为位于直接回路活塞17的闲置位置中的毂部段125支承抵靠环形活塞突出部126(对于此同样参见图5),环形活塞突出部126形成在纵向狭槽73的区域中且同轴地围绕在直径上收窄的活塞延伸部127,该延伸部延伸通过垫圈64的轴环63、唇状环62和盖60而离开缸壳体12,且盲孔40形成于该延伸部中。活塞突出部126和活塞延伸部127就此而言界定垫圈64的轴环63能够进入其中的环形空间128,使得接纳在纵向狭槽73中的抵靠销75可用于致动直接回路活塞17中的中心阀50与垫圈64的抵靠部58接触。
当直接回路活塞17从直接回路活塞17的闲置位置位移到工作位置时,联接元件28由于弹簧的力而可随着直接回路活塞17位移进入感测位置(图4)中,在感测位置中,由联接元件28保持的信号元件24可被传感器23检测或由传感器23检测的信号指示直接回路活塞17的工作位置。缸壳体12中的环形凹部121和引导管26的轴向深度在该情形中尺寸定为使得被弹簧偏置的联接元件28通过其毂部段125与缸壳体12的存在于缸膛与环形凹部121之间的环形端表面129接触,如图4中所示。因此,信号元件24仅在非常短的路径上跟随直接回路活塞17的运动,这足够用于借助传感器23来检测直接回路活塞17的运动。
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在根据图11至20的第二实施例的情形中,联接元件28’通过缸壳体12’处的直接回路活塞17’被直接地引导,以相对于缸膛14’的中心轴线15’居中。就此而言,联接元件28’完全设置在主制动缸10’的“潮湿区域”的外部,因此在缸壳体12’中“干燥运行”。更精确地,直接回路活塞17’在其远离压力腔室19’在中心盲孔40’的入口处的侧上设置有圆筒形进入区域130’,联接元件28’的中空圆筒形居中部段110’被基本上无径向游隙地接纳在其中。
联接元件28’的居中部段110’被抵抗拉伸且抵抗压缩地固定、即在轴向上固定在盲孔40’的进入区域130’中,但仍可相对于直接回路活塞17’转动。为此目的,联接元件28’借助卡合连结件131’安装在直接回路活塞17’上,在该情形中,环形居中部段110’被多次开槽、这里是四次,以便形成弹簧臂132’,这些弹簧臂132’在外周界处设置有突出部133’,这些突出部133’在截面中观察是吊耳形且机械地形状接合在直接回路活塞17’的形成于盲孔40’的进入区域130’的内周表面处的环绕的径向槽134’中。
明显的是,在第二实施例的情形中,被保持在联接元件28’的保持部段111’处的信号元件24’由于借助凸缘状连接部段112’产生的与居中部段110’的刚性连接而在具有合适深度的引导管26’中的直接回路活塞17’的整个行程上行进,这允许在主制动缸10’处通过传感器装置22’进行行程检测。由于,信号元件24’与直接回路活塞17’通过联接元件28’的连接是轴向固定的,故而在该实施例的情形中就如在第一实施例的情形中那样,引导管26’中的任何恢复手段,比如作用在信号元件24’上的较长的螺旋压缩弹簧,都是多余的。
最后,关于第二实施例,要提及的是,缸壳体12’中的在图12至16中示出且伸出面侧32’的连接区域30’这里原则上也可省略,然而这会需要相对应的直接回路活塞17’在其突出超过缸壳体12’的端部处的更长的构建长度,且在联接元件28’的保持部段111’的给定情形中,使得联接元件28’的连接部段112’无法与缸壳体12’接触并使信号元件24’可跟随整个活塞行程。
虽然以上针对纵列主制动缸的直接回路活塞描述了用于感测致动状态、更精确是活塞运动的手段,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明显的是,传感器装置的以上构造也可用于其他液压缸,例如单回路主制动缸。
用于液压制动系统的液压缸、特别是主制动缸,包括缸壳体,缸壳体具有缸膛,缸膛具有中心轴线,且界定压力腔室的至少一个活塞被接纳在该缸膛中,用于在压力腔室中生成压力的该活塞可沿中心轴线从无压力的闲置位置位移到工作位置中。液压缸还包括传感器装置,该传感器装置具有传感器和信号元件,传感器相对于缸壳体静止,信号元件被保持在平行于缸膛延伸靠近缸壳体中的传感器的引导管中的联接元件处,通过该联接元件,信号元件与活塞操作地连接,使得根据活塞从闲置位置的位移,信号元件可相对于传感器位移,从而检测活塞的工作位置。就此而言,联接元件被引导成相对于缸膛的中心轴线居中,从而产生从活塞至信号元件的运动传递,而基本上没有横向力。附图标记列表
10,10’ 主制动缸
12,12’ 缸壳体
14,14’ 缸膛
15,15’ 中心轴线
16,16’ 活塞结构
17,17’ 直接回路活塞
18,18’ 浮动回路活塞
19,19’ 压力腔室
20,20’ 压力腔室
22,22’ 传感器装置
23,23’ 传感器
24,24’ 信号元件
26,26’ 引导管
28,28’ 联接元件
30,30’ 连接区域
32,32’ 面侧
34,34’ 基部
35,35’ 浮动回路弹簧
36,36’ 直接回路弹簧
38,38’ 紧固凸缘
40,40’ 盲孔
42,42’ 均衡和补充连接件
43,43’ 均衡和补充连接件
44,44’ 密封件
46,46’ 压力连接件
47,47’ 压力连接件
48,48’ 开口
49,49’ 开口
50 中心阀
51 活塞通道
52 密封座
53 阀弹簧
54 阀体
55 接纳孔
56 头部
57 阀柱塞
58 抵靠部
59 抵靠部
60 盖
61 O形环
62,62’ 唇状环
63 轴环
64 垫圈
65 台阶
66,66’ 密封元件/带槽环
67,67’ 密封元件/带槽环
68,68’ 分离的带槽环
69,69’ 均衡和补充区域
70,70’ 均衡和补充区域
71,71’ 均衡和补充孔
72,72’ 均衡和补充孔
73 纵向狭槽
74 纵向狭槽
75 抵靠销
76,76’ 约束装置
77,77’ 连接元件
78,78’ 连接元件
79 壶状部段
80 基部
81 管状部段
82 对置支承区域
83 对置支承区域
84 基部开口
85 凸缘
86 末端部分
87 腔体
88 开口
89 壶状部分
90 轴环
91 基部
92’ 活塞引导表面
93’ 活塞引导表面
94’ 径向槽
95’ 径向槽
96’ 径向槽
97’ 径向槽
98’ 环形凹部
99’ 环形凹部
100’ 凹部
101’ 均衡孔
102’ 均衡槽
104,104’ 传感器壳体
105,105’ 凹部
106,106’ 霍尔元件
107,107’ 紧固突出部
108,108’ 紧固螺钉
110,110’ 居中部段
111,111’ 保持部段
112,112’ 连接部段
113,113’ 自由端
114,114’ 卡合连接件
115,115’ 凹部
116,116’ 卡合吊耳
117,117’ 基部
118,118’ 狭槽
119,119’ 腹板
120’ 槽
121 环形凹部
122 弹簧
123 接纳空间
124 臂
125 毂部段
126 活塞突出部
127 活塞延伸部
128 环形空间
129 端表面
130’ 进入区域
131’ 卡合连接件
132’ 弹簧臂
133’ 突出部
134’ 径向槽

Claims (15)

1.一种液压缸、特别是用于液压制动系统的主制动缸(10、10’),所述液压缸包括缸壳体(12、12’),所述缸壳体具有缸膛(14、14’),所述缸膛具有中心轴线(15、15’)且界定压力腔室(19、19’)的至少一个活塞(17、17’)被接纳在所述缸膛中,所述活塞能沿所述中心轴线(15、15’)从无压力的闲置位置位移至工作位置,以便在所述压力腔室(19、19’)中生成压力,其中,设置有传感器装置(22、22’),所述传感器装置具有传感器(23、23’)和信号元件(24、24’),所述传感器(23、23’)相对于所述缸壳体(12、12’)固定在位,所述信号元件在联接元件(28、28’)处被保持在引导管(26、26’)中,所述引导管在所述缸壳体(12、12’)中平行于所述缸膛(14、14’)接近所述传感器(23、23’)延伸,所述信号元件(24、24’)通过所述联接元件与所述活塞(17、17’)操作地连接,使得根据所述活塞(17、17’)从所述闲置位置的位移,所述信号元件(24、24’)能相对于所述传感器(23、23’)位移,以便检测所述活塞(17、17’)的工作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元件(28、28’)被引导成相对于所述缸膛(14、14’)的所述中心轴线(15、15’)居中,以便产生从所述活塞(17、17’)至所述信号元件(24、24’)的运动传递而基本上没有横向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元件(28、28’)具有相对于所述缸膛(14、14’)的所述中心轴线(15、15’)基本同轴布置的居中部段(110、110’)、延伸进入所述引导管(26、26’)中并将所述信号元件(24、24’)保持在所述引导管(26、26’)中的保持部段(111、111’)以及将所述保持部段(111、111’)与所述居中部段(110、110’)刚性连接的连接部段(112、11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元件(28)在所述缸壳体(12)处被直接地引导,以相对于所述缸膛(14)的所述中心轴线(15)居中。
4.根据权利要求2和3所述的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元件(28)的所述居中部段(110)在所述缸壳体(12)中的形成为相对于所述缸膛(14)的所述中心轴线(15)同轴的环形凹部(121)中被基本上无径向游隙地引导。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液压缸,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活塞(17)的所述闲置位置中的所述联接元件(28)借助弹簧(122)通过力朝向所述活塞(17)偏置,所述弹簧相对于所述缸壳体(12)被支承,且在该情形中将所述信号元件(24)保持在基本位置中,在所述基本位置中,所述信号元件(24)不可由所述传感器(23)检测,且当所述活塞(17)从所述活塞(17)的所述闲置位置位移至所述工作位置时,则由于所述弹簧(122)的力的缘故,所述信号元件能随着所述活塞(17)位移进入感测位置,在所述感测位置中,能通过所述传感器(23)检测由所述联接元件(28)保持的所述信号元件(24)。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元件(28’)在所述缸壳体(12’)处通过所述活塞(17’)被间接地引导,以相对于所述缸膛(14’)的所述中心轴线(15’)居中。
7.根据权利要求2和6所述的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17’)可在其远离所述压力腔室(19’)的侧面上设置有中心盲孔(40’),所述联接元件(28’)的所述居中部段(110’)基本上无径向游隙地被接纳在所述中心盲孔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元件(28’)的所述居中部段(110’)被轴向固定在所述活塞(17’)的所述盲孔(40’)中,但能相对于所述活塞(17’)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元件(28’)通过卡合连接件(131’)安装在所述活塞(17’)上,其中,所述居中部段(110’)是环形的且开有狭槽用于形成弹簧臂(132’),所述弹簧臂在外周界处设置有突出部(133’),所述突出部(133’)的截面为吊耳状且接合在形成于所述盲孔(40’)的内周表面处的环绕的径向槽(134’)中。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管(26、26’)具有大致圆筒形内周表面,该内周表面具有预定的直径,且所述联接元件(28、28’)的所述保持部段(111、111’)具有大致圆筒形的外周表面,该外周表面的直径稍小于所述引导管(26、26’)的内周表面的直径,其中,所述保持部段(111、111’)在其外周表面处在远离所述传感器(23、23’)的一侧上设置有纵向延伸部分的腹板(119、119’),所述腹板(119、119’)支承抵靠所述引导管(26、26’)的内周表面,从而沿所述传感器(23、23’)的方向推进所述信号元件(24、24’)。
11.根据权利要求2至1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管(26、26’)通过所述联接元件(28、28’)的所述保持部段(111、111’)通风,为此目的,所述保持部段(111’)在外周界处设置有至少一个槽,所述至少一个槽从所述保持部段(111’)的自由端(113’)开始沿所述保持部段(111’)延伸至在所述信号元件(24’)的任何位置中都设置在所述引导管(26’)外部的点,和/或为此目的,所述保持部段(111)形成为中空体,所述中空体在所述保持部段(111)远离所述信号元件(24)的端部处敞开且通过形成在所述保持部段(111)的所述自由端(113)处的至少一个开口、特别是狭槽(118)而与所述引导管(26)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2至11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元件(24、24’)借助卡合连接件(114、114’)被无游隙地保持在所述引导管(26、26’)中的所述联接元件(28、28’)的所述保持部段(111、111’)的自由端(113、113’)处。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权利要求或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缸膛(14、14’)、用于所述信号元件(24、24’)的所述引导管(26、26’)以及任选地所述联接元件(28、28’)延伸通过的所述缸膛(14、14’)与所述引导管(26、26’)之间的连接区域(30、30’),从所述缸壳体(12、12’)的同一面侧(32、32’)开始形成在所述缸壳体(12、12’)中。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装置(22、22’)的所述信号元件(24、24’)是磁体,且所述传感器装置(22、22’)的所述传感器(23、23’)是霍尔传感器。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是纵列主制动缸(10、10’),包括直接回路活塞(17、17’)和与所述直接回路活塞串联连接的浮动回路活塞(18、18’),其中,所述信号元件(24、24’)通过所述联接元件(28、28’)与所述直接回路活塞(17、17’)操作地连接。
CN201780040561.6A 2016-05-04 2017-04-28 液压缸、特别是用于液压制动系统的主制动缸 Pending CN10941503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6005377.1 2016-05-04
DE102016005377.1A DE102016005377A1 (de) 2016-05-04 2016-05-04 Hydraulikzylinder, insbesondere Hauptbremszylinder für hydraulische Bremsanlagen
PCT/EP2017/000529 WO2017190829A1 (de) 2016-05-04 2017-04-28 Hydraulikzylinder, insbesondere hauptbremszylinder für hydraulische bremsanlage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15039A true CN109415039A (zh) 2019-03-01

Family

ID=58638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0561.6A Pending CN109415039A (zh) 2016-05-04 2017-04-28 液压缸、特别是用于液压制动系统的主制动缸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452344A1 (zh)
CN (1) CN109415039A (zh)
DE (1) DE102016005377A1 (zh)
WO (1) WO201719082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07971A (zh) * 2021-05-06 2021-07-13 东台市远洋船舶配件有限公司 具有减振活塞的推力轴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620754B1 (en) * 2018-09-06 2022-01-05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A magnet holder and stroke sensor with the magnet holder
DE102018218608A1 (de) 2018-10-31 2020-04-30 Robert Bosch Gmbh Hydraulikzylindereinheit für eine hydraulische Bremsanlage eines Kraftfahrzeugs, hydraulische Bremsanlage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hydraulischen Bremsanlage
DE102020113523A1 (de) * 2020-05-19 2021-11-25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Gehäuseeinrichtung für eine Bremsvor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 Stößel für eine Bremsvorrichtung, Bremsvorrichtung mit einer Gehäuseeinrichtung und einem Stößel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Bremsvorricht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352589B4 (de) 2003-11-11 2005-09-08 Lucas Automotive Gmbh Hauptbremszylinder mit einer Einrichtung zur Erzeugung eines eine Betätigung des Hauptbremszylinders anzeigenden elektrischen Signals
DE102008020934A1 (de) 2008-04-25 2009-10-29 Lucas Automotive Gmbh Hauptbremszylinderanordnung mit Betätigungserfassung für eine Kraftfahrzeugbremsanlage und Kraftfahrzeugbremsanlage
FR2962391A1 (fr) * 2010-07-12 2012-01-13 Bosch Gmbh Robert Dispositif maitre-cylindre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DE102010027308A1 (de) * 2010-07-16 2012-01-19 Lucas Automotive Gmbh Sensorbaugruppe für einen Hauptzylinder
DE102012022519A1 (de) * 2012-11-16 2014-05-22 Lucas Automotive Gmbh Hauptbremszylinderanordnung mit Betätigungserfassung für eine Kraftfahrzeugbremsanlage
DE102012025249A1 (de) * 2012-12-21 2014-07-10 Lucas Automotive Gmbh Elektrohydraulische Fahrzeug-Bremsanlage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derselben
FR3037547B1 (fr) * 2015-06-22 2019-07-05 Robert Bosch Gmbh Maitre-cylindre tandem equipe d'un commutateur de feux de stop
FR3037548B1 (fr) * 2015-06-22 2019-05-17 Robert Bosch Gmbh Maitre-cylindre tandem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07971A (zh) * 2021-05-06 2021-07-13 东台市远洋船舶配件有限公司 具有减振活塞的推力轴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90829A1 (de) 2017-11-09
DE102016005377A1 (de) 2017-11-09
EP3452344A1 (de) 2019-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15039A (zh) 液压缸、特别是用于液压制动系统的主制动缸
KR101085801B1 (ko) 브레이크 페달의 위치 및 변위를 모니터링 하기 위한 장치
CN104797470B (zh) 具有用于机动车制动系统的致动检测装置的主制动缸装置
US9421957B2 (en) Braking device
US20230136473A1 (en) Vehicle brake pedal with pedal resistance assembly and force/position sensor
US10668909B2 (en) Master cylinder unit
CN104010899B (zh) 用于车辆制动设备的活塞泵
JP5442858B2 (ja) ブレーキペダルおよび液圧ブレーキブースタから切り離されたマスタシリンダを備えるブレーキシステム
JPH0379213B2 (zh)
JP2007176276A (ja) タンデム型マスタシリンダ装置
CN1125182A (zh) 制动压力调制装置
CN104583034A (zh) 用于车辆制动系统的泵元件的导向环
JPWO2013077342A1 (ja) 制動装置
RU2006101725A (ru) Быстродействующий вакуумный усилитель тормозного привода и тормозная система с таким вакуумным усилителем
US3473329A (en) Piston arrangement for fluid-operated brake system
US9637101B2 (en) Cylinder device and vehicle brake system
US20170282882A1 (en) Solenoid valve, vehicle brake hydraulic pressure control apparatus and solenoid valve fabrication method
JP6046698B2 (ja) ストロークシミュレータ
EP2832597B1 (en) Stroke simulator and bush for stroke simulator
CN103661346B (zh) 带有密封元件的车辆制动设备的液压装置
JP6209148B2 (ja) シリンダ装置および車両用ブレーキシステム
JP2759735B2 (ja) マスタシリンダ
JPH0820327A (ja) 流体圧ブレーキ装置用のマスタシリンダ
CN100526136C (zh) 气动式制动助力器
US20150329040A1 (en) Master cylind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