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69404A - 纺织机 - Google Patents

纺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69404A
CN105369404A CN201510471128.0A CN201510471128A CN105369404A CN 105369404 A CN105369404 A CN 105369404A CN 201510471128 A CN201510471128 A CN 201510471128A CN 105369404 A CN105369404 A CN 1053694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air
pressure
textile apparatus
suction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7112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69404B (zh
Inventor
目片努
松波秀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3694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694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694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694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00Spinning or twisting machines in which the product is wound-up continuously
    • D01H1/11Spinning by false-twisting
    • D01H1/115Spinning by false-twisting using pneumatic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8Automatic end-finding and material-interconnecting arrangements
    • B65H67/081Automatic end-finding and material-interconnecting arrangements acting after interruption of the winding process, e.g. yarn breakage, yarn cut or package replacement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5/00Piecing arrangements ; Automatic end-finding, e.g. by suction and reverse package rotation; Devices for temporarily storing yarn during piec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2700/00Spinning or twisting machines; Drafting devices
    • D01H2700/21Piecing or cleaning in spinning mu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纺织机,纺织机(1)具备:空气纺织装置(7),其通过空气的旋转流来生成纱线;以及纱线捕捉装置(27),其通过吸引来捕捉来自空气纺织装置(7)的纱线(Y)的纱线端,在纱线捕捉装置(27)中进行捕捉纱线端的动作的期间,实施基于空气纺织装置(7)进行的第一动作以及基于纱线捕捉装置(27)进行的第二动作中的至少一方,第一动作是使在空气纺织装置(7)中将纱线(Y)向外部送出时的空气压从第一空气压变化为与该第一空气压不同的第二空气压的动作,第二动作是在纱线捕捉装置(27)中以第一吸引压吸引纱线端之后以与该第一吸引压不同的第二吸引压吸引纱线端的动作。

Description

纺织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机。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11-38225号公报所记载的纺织机具备:空气纺织装置,其通过空气的旋转流来生成纱线;卷绕装置,其对由空气纺织装置生成的纱线进行卷绕;以及接纱装置,其在纱线被切断的情况下,对来自空气纺织装置的纱线与来自卷绕装置的纱线进行接纱。被切断的纱线的纱线端由纱线捕捉装置通过吸引来捕捉,并被引导到接纱装置。
发明内容
作为空气纺织装置,存在以下装置,即该装置具有:喷嘴块,其具有通过旋转流使纤维旋转的纺织室以及向纺织室喷射空气的第一喷嘴;以及中空引导轴体,其具有将在纺织室中旋转后的纤维引导至外部的通路以及向通路喷射空气的第二喷嘴。在由纱线捕捉装置捕捉来自该空气纺织装置的纱线的情况下,从第二喷嘴喷射空气而将纱线送出至外部,通过纱线捕捉装置来吸引纱线端。此时,若基于来自第二喷嘴的空气的喷射进行的纱线向外部的送出和基于纱线捕捉装置进行的吸引同时进行,则可能对纱线施加过度的力而导致纱线断开。因此,在捕捉来自所述空气纺织装置的纱线时,在使来自第二喷嘴的空气的喷射停止之后,通过纱线捕捉装置来吸引纱线端。然而,若从使来自第二喷嘴的空气的喷射停止起直到通过纱线捕捉装置开始吸引纱线端为止的时间变长,则纱线捕捉失败的可能性增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纱线捕捉失败以及纱线捕捉时产生断纱的纺织机。
本发明的一个侧面所涉及的纺织机具备:空气纺织装置,其通过空气的旋转流来生成纱线;以及纱线捕捉装置,其通过吸引来捕捉来自空气纺织装置的纱线的纱线端,在进行通过纱线捕捉装置来捕捉纱线端的动作的期间,实施基于空气纺织装置进行的第一动作以及基于纱线捕捉装置进行的第二动作中的至少一方,第一动作是:使在空气纺织装置中将纱线向外部送出时的空气压从第一空气压变化为与该第一空气压不同的第二空气压的动作,第二动作是:在纱线捕捉装置中以第一吸引压吸引纱线端之后,以与该第一吸引压不同的第二吸引压吸引纱线端的动作。
在该纺织机中,作为基于空气纺织装置进行的第一动作,使在空气纺织装置中将纱线向外部送出时的空气压从第一空气压变化为第二空气压。由此,在基于纱线捕捉装置进行的吸引开始时,例如在空气纺织装置中使第二空气压低于第一空气压,空气纺织装置以第二空气压送出纱线,由此能够减小对纱线施加的力。因此,即使在从空气纺织装置送出纱线的状态下由纱线捕捉装置吸引纱线端的情况下,也不会对纱线施加过度的力。因此,能够抑制断纱的产生。另外,能够不使来自空气纺织装置的纱线的送出停止地通过纱线捕捉装置捕捉纱线端,因此能够抑制纱线捕捉的失败。
在纺织机中,作为基于纱线捕捉装置进行的第二动作,在纱线捕捉装置中在以第一吸引压吸引纱线端之后以第二吸引压吸引纱线端。由此,例如,通过使纱线捕捉装置中的第一吸引压低于第二吸引压,能够减小基于纱线捕捉装置进行的吸引开始时的纱线端的吸引力。因此,即使在从空气纺织装置送出纱线的状态下通过纱线捕捉装置吸引纱线端的情况下,也不会对纱线施加过度的力。因此,能够抑制断纱的产生。另外,能够不使来自空气纺织装置的纱线的送出停止地通过纱线捕捉装置来捕捉纱线端,因此能够抑制纱线捕捉的失败。
本发明的其他侧面所涉及的纺织机具备:空气纺织装置,其通过空气的旋转流来生成纱线;以及纱线捕捉装置,其通过吸引来捕捉纱线的纱线端,纱线捕捉装置具备:第一调压部,其产生第一吸引压;第二调压部,其产生与第一吸引压不同的第二吸引压;以及切换部,其切换第一吸引压与第二吸引压。
在该纺织机中,通过第一调压部来产生第一吸引压,通过第二调压部来产生第二吸引压,通过切换部来切换第一吸引压与第二吸引压。由此,例如,通过将第一吸引压设定为低于第二吸引压,并以第一吸引压来捕捉纱线端,能够减小基于纱线捕捉装置进行的吸引开始时的纱线端的吸引力。因此,即使在从空气纺织装置送出纱线的状态下通过纱线捕捉装置吸引纱线端的情况下,也不会对纱线施加过度的力。因此,能够抑制断纱的产生。另外,能够不使来自空气纺织装置的纱线的送出停止地通过纱线捕捉装置来捕捉纱线端,因此能够抑制纱线捕捉的失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空气纺织装置具备:喷嘴块,其具有通过旋转流使纤维旋转的纺织室以及为了产生旋转流而供向纺织室喷射的空气通过的第一喷嘴;以及中空引导轴体,其具有将在纺织室中旋转后的纤维向外部引导的通路以及供向通路喷射的空气通过的第二喷嘴,纱线捕捉装置在从第二喷嘴喷射空气时产生吸引压。由此,在通过来自第二喷嘴的空气的喷射将纱线向外部送出的状态下能够通过纱线捕捉装置来捕捉纱线端。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纱线捕捉的失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当在空气纺织装置中从第二喷嘴喷射空气时,纱线捕捉装置产生低于第二吸引压的第一吸引压。由此,在将纱线从空气纺织装置向外部送出的状态下,纱线捕捉装置能够以不会对纱线施加过度的力的方式捕捉纱线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空气纺织装置在纱线捕捉装置产生第一吸引压时,使来自第二喷嘴的空气的喷射停止。由此,能够避免对纱线施加不需要的负载,从而能够抑制断纱的产生。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纱线捕捉装置具备吸引部,该吸引部产生第一吸引压和第二吸引压。由此,在纱线捕捉装置中能够可靠地产生第一吸引压和第二吸引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纺织机具备纱线蓄留装置,该纱线蓄留装置蓄留由空气纺织装置生成的纱线,纱线捕捉装置在空气纺织装置与纱线蓄留装置之间的位置处捕捉来自空气纺织装置的纱线的纱线端。由此,能够更可靠地捕捉来自空气纺织装置的纱线的纱线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纱线捕捉装置具有加捻部,该加捻部对捕捉到的纱线端进行加捻。由此,能够一边对捕捉到的纱线端进行加捻,一边将纱线引导到目标位置(例如接纱装置)。因此,即使在捕捉纱线强度弱的纱线端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避免断纱的产生,因此能够抑制纱线端的捕捉失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纺织机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以实施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中的至少一方的方式,控制空气纺织装置和纱线捕捉装置中的至少一方。由此,能够使空气纺织装置和纱线捕捉装置分别实施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纺织机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纺织机的纺织单元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纺织机的主要结构的框图。
图4是空气纺织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纱线蓄留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吸管的前端部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用于从空气供给源对射流喷嘴(ejectornozzle)供给空气的结构的图。
图8是表示接纱动作时的吸管和空气纺织装置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9是说明第一吸引压和第二吸引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在附图的说明中对相同或相当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所示,纺织机1具备多个纺织单元2、接纱台车3、第一端架4以及第二端架5。多个纺织单元2被排列成一列。各纺织单元2生成纱线Y并将其卷绕成卷装P。当在某一纺织单元2中纱线Y被切断或由于某种理由而纱线Y断开时,接纱台车3在该纺织单元2中进行接纱动作。在第一端架4中收容有用于在纺织单元2的各部分中产生空气的旋转流等的空气供给源及/或用于在纺织单元2的各部分中产生吸引流的吸引源等。
在第二端架5中收容有用于对纺织单元2的各部分供给动力的驱动马达等。在第二端架5上设置有机台控制装置C(控制部)、显示画面D以及输入键K。机台控制装置C对纺织机1的各部分集中地进行管理和控制。显示画面D能够显示与纺织单元2的设定内容及/或状态有关的信息等。操作员使用输入键K进行适当的操作,由此能够进行纺织单元2的设定作业。
如图1和图2所示,各纺织单元2在纱线Y的行进方向上从上游侧起依次具备牵伸装置6、空气纺织装置7、纱线监视装置8、张力传感器9、纱线蓄留装置11、涂蜡装置12以及卷绕装置13。如图1所示,分别按规定数量的纺织单元2设置单元控制器(控制部)10,该单元控制器10控制纺织单元2的动作。
牵伸装置6对纤维束S进行牵伸。牵伸装置6在纤维束S的行进方向上从上游侧起依次具有后罗拉对14、第三罗拉对15、中间罗拉对16以及前罗拉对17。各罗拉对14、15、16和17具有下罗拉和上罗拉。通过设置于第二端架5上的驱动马达或设置于各纺织单元2上的驱动马达对下罗拉进行旋转驱动。对中间罗拉对16的上罗拉设置有龙带16a。对中间罗拉对16的下罗拉设置有龙带16b。
空气纺织装置7通过空气的旋转流对由牵伸装置6牵伸的纤维束S进行加捻而生成纱线Y。纱线监视装置8在空气纺织装置7与纱线蓄留装置11之间监视行进的纱线Y的信息,根据监视到的信息来检测有无纱线缺陷。纱线监视装置8在检测出纱线缺陷的情况下,将纱线缺陷检测信号发送至单元控制器10。纱线监视装置8作为纱线缺陷而检测例如纱线Y的粗细异常及/或纱线Y内含有的异物。纱线监视装置8还检测断纱等。
张力传感器9在空气纺织装置7与纱线蓄留装置11之间测定行进的纱线Y的张力,将张力测定信号发送至单元控制器10。在根据纱线监视装置8及/或张力传感器9的检测结果而判断为单元控制器10存在异常的情况下,在纺织单元2中切断纱线Y。具体地说,停止向空气纺织装置7供给空气,使纱线Y的生成中断,由此切断纱线Y。或者,也可以使用另行设置的切断器来切断纱线Y。
涂蜡装置12在纱线蓄留装置11与卷绕装置13之间对纱线Y进行涂蜡。
纱线蓄留装置11在空气纺织装置7与卷绕装置13之间消除纱线Y的松弛。纱线蓄留装置11具有以下功能:从空气纺织装置7稳定地引出纱线Y的功能、在由接纱台车3进行的接纱动作时等使从空气纺织装置7送出的纱线Y滞留而防止纱线Y松弛的功能以及防止比纱线蓄留装置11更靠下游侧的纱线Y的张力的变动传递至空气纺织装置7的功能。
卷绕装置13将纱线Y卷绕于纱管B而形成卷装P。卷绕装置13具有摇架臂21、卷绕筒22以及横动引导器23。摇架臂21将纱管B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摇架臂21以能够通过支轴24而摆动的方式被支承,使纱管B的表面或卷装P的表面以适当的压力与卷绕筒22的表面接触。设置于第二端架5上的驱动马达(省略图示)同时驱动多个纺织单元2的卷绕筒22。由此,在各纺织单元2中,使纱管B或卷装P向卷绕方向旋转。各纺织单元2的横动引导器23设置于由多个纺织单元2共有的轴25。第二端架5的驱动马达对轴25沿卷绕筒22的旋转轴向进行往复驱动,由此横动引导器23使纱线Y以规定的幅度相对于旋转的纱管B或卷装P横动。
在某一纺织单元2中纱线Y被切断或由于某种理由而纱线Y断开的情况下,接纱台车3行进至该纺织单元2而进行接纱动作。接纱台车3具有接纱装置26、吸管(纱线捕捉装置)27、吸嘴28、推顶臂29以及空气压缸30。吸管27以通过支轴31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捕捉来自空气纺织装置7的纱线Y(纱线端)并将其引导到接纱装置26。吸嘴28以通过支轴32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捕捉来自卷绕装置13的纱线Y并将其引导到接纱装置26。接纱装置26对引导来的纱线Y彼此进行接纱。接纱装置26为使用空气的接纱装置、使用基准纱的接头器或对纱线Y机械地进行接纱的打结器等。
在接纱台车3进行接纱动作时,使卷装P向反卷方向旋转(反转)。此时,以卷装P从卷绕筒22分离的方式通过气缸(省略图示)使摇架臂21移动,通过设置于接纱台车3上的反转用罗拉(省略图示)使卷装P反转。
推顶臂29设置于作为执行器的空气压缸30的前端部分。通过空气压缸30的驱动,使推顶臂29移动至上方的推进位置,按压后述的纱线脱离杆65,使纱线脱离杆65驱动至纱线脱离位置。通过单元控制器10来控制空气压缸30的驱动。
更详细地说明上述的空气纺织装置7。如图4所示,空气纺织装置7具备喷嘴块40和中空引导轴体50。喷嘴块40一边将从牵伸装置6供给的纤维束S向内部引导一边将空气的旋转流喷吹于该纤维束S。中空引导轴体50将加捻后的纤维束S向外部送出。由单元控制器10控制旋转流的产生和停止。
喷嘴块40具有纤维引导部41和旋转流产生部42。在纤维引导部41上设置有对从牵伸装置6供给的纤维束S进行引导的引导孔41a。在旋转流产生部42上设置有纺织室43和多个第一喷嘴44。由纤维引导部41保持的针45的前端部45a位于纺织室43内。
在纺织室43中,通过空气的旋转流使经由引导孔41a导入的纤维束S的纤维的后端旋转。为了在纺织室43中产生旋转流,从多个第一喷嘴44对纺织室43喷射空气。在旋转流产生部42上,以与纺织室43连续的方式设置有开口部42a。开口部42a形成为朝向上游侧而前端变细的圆台状。
中空引导轴体50的上游侧的端部50a形成为朝向上游侧而前端变细的圆台状,隔着间隙配置于旋转流产生部42的开口部42a内。安装于中空引导轴体50上的凸缘状的盖57与支承喷嘴块40的框状的保持架46抵接,由此将中空引导轴体50相对于纺织室43定位。从多个第一喷嘴44喷射到纺织室43的空气经由在中空引导轴体50的端部50a与旋转流产生部42的开口部42a之间形成的间隙,流入到设置于保持架46上的减压室47,与未成为纱线Y的纤维一起排出。
在中空引导轴体50上设置有通路51和多个第二喷嘴54。通路51将纱线Y(在纺织室43中旋转后的纤维)向外部送出。从多个第二喷嘴54对通路51喷射空气。
通路51沿着中空引导轴体50的中心线延伸,形成为朝向出口53而扩大。通路51从上游侧起依次包括第一部分51a、第二部分51b、第三部分51c以及第四部分51d。第一部分51a从在中空引导轴体50的上游侧的端部50a处向纺织室43开口的入口52朝向下游侧延伸。第二部分51b与第一部分51a连接。第三部分51c与第二部分51b连接。第四部分51d与第三部分51c连接,并到达在中空引导轴体50的下游侧的端部50b处向外部开口的出口53。
经由空气供给通道56和空气流路55向各第二喷嘴54供给空气。空气供给通道56与中空引导轴体50的下游侧的端部50b连接。空气流路55以在从中空引导轴体50的中心线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包围通路51的方式设置于中空引导轴体50。
在空气纺织装置7中,在出纱纺织期间,从多个第一喷嘴44对纺织室43喷射空气,并且从多个第二喷嘴54对通路51喷射空气。由此,在纺织室43中,空气一边向一个方向旋转一边向下游侧(即,朝向在中空引导轴体50的端部50a与旋转流产生部42的开口部42a之间形成的间隙)流动,从牵伸装置6经由引导孔41a被导入到纺织室43的纤维束S一边被施加松缓的虚捻一边被输送至通路51的入口52附近。在通路51中,空气一边向与纺织室43内的空气流动相反的方向旋转一边向下游侧(即,朝向以朝向出口53扩大的方式形成的通路51的出口53)流动,被输送至通路51的入口52附近的纤维束S一边被纺织成绞合纤维状一边从通路51通过并被从出口53送出。出纱纺织是指在纺织开始时或纺织再次开始时进行的纺织。在从空气纺织装置7送出的纱线Y卷绕成卷装P的通常纺织期间内,不会从第二喷嘴54喷射空气,而从第一喷嘴44喷射空气。
接着,说明纱线蓄留装置11的详细结构。如图5所示,纱线蓄留装置11具备纱线蓄留罗拉60、纱线钩挂部件61、蓄留量传感器62、上游侧引导器63、下游侧引导器64以及纱线脱离杆65。
纱线蓄留罗拉60在外周面缠绕纱线Y,暂时蓄留纱线Y。纱线蓄留罗拉60被固定于电动马达66的驱动轴66a,通过电动马达66而被旋转驱动。
纱线钩挂部件61构成为能够引导(卡合)纱线Y,在引导着纱线Y的状态下与纱线蓄留罗拉60一体地旋转,由此在该纱线蓄留罗拉60的外周面缠绕纱线Y。纱线钩挂部件61具有锭翼轴61a和锭翼(flyer)61b。
锭翼轴61a以相对于纱线蓄留罗拉60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锭翼轴61a和纱线蓄留罗拉60的某一方上安装有永久磁体,在另一方上安装有磁滞材料。通过磁性手段,产生对抗纱线钩挂部件61相对于纱线蓄留罗拉60相对旋转这一情况的转矩。通过抵抗转矩,纱线钩挂部件61追随纱线蓄留罗拉60的旋转而旋转,结果是,纱线钩挂部件61与纱线蓄留罗拉60一体地旋转。在将克服抵抗转矩的力施加于纱线钩挂部件61的情况下,纱线钩挂部件61相对于纱线蓄留罗拉60相对地旋转。
锭翼61b朝向纱线蓄留罗拉60的外周面而弯曲,形成为能够引导纱线Y(能够与纱线Y卡合)的形状。当在纱线蓄留罗拉60上未缠绕纱线Y的状态下锭翼61b与纱线蓄留罗拉60一体地旋转时,由锭翼61b开始引导纱线Y。然后,纱线Y被缠绕在旋转的纱线蓄留罗拉60的外周面上。
蓄留量传感器62以非接触方式检测蓄留在纱线蓄留罗拉60上的纱线Y的蓄留量,并将检测结果发送到单元控制器10。
上游侧引导器63配置于纱线蓄留罗拉60的上游侧。上游侧引导器63相对于纱线蓄留罗拉60的外周面适当地引导纱线Y。上游侧引导器63防止从空气纺织装置7传播的纱线Y的捻合向比该上游侧引导器63更靠下游侧传播。
下游侧引导器64配置于纱线蓄留罗拉60的下游侧。下游侧引导器64限制纱线Y的轨道,使比下游侧引导器64更靠下游侧的行进路径稳定而引导纱线Y。
如图5所示,纱线脱离杆65的基部被摆动轴65a支承。纱线脱离杆65能够以摆动轴65a为中心在纱线脱离位置与待机位置之间摆动。在纱线脱离杆65位于待机位置时,纱线脱离杆65不与纱线Y或纱道接触。在纱线脱离杆65位于纱线脱离位置时,纱线脱离杆65推顶纱线Y而使纱线Y从锭翼61b脱离。纱线脱离杆65通过省略图示的弹簧部件而被施力,从而通常时被保持在待机位置上。通过对接纱台车3所具备的空气压缸30进行驱动,纱线脱离杆65被推顶臂29推压,从而移动至纱线脱离位置。
接着,说明接纱台车3所具备的吸管27的前端部的详细结构。如图6所示,在吸管27的前端部固定有喷嘴部件70。喷嘴部件70构成为筒状,在喷嘴部件70的内部形成有截面圆形状的吸入通路71。吸入通路71的一端与形成于喷嘴部件70的前端面的吸入口72连接。
吸入通路71为阶梯状的通路,具有形成于接近吸入口72的部分上的小径部73以及与小径部73连接的大径部74。大径部74的流路截面面积大于小径部73的流路截面面积。在喷嘴部件70的内部,以包围吸入通路71的方式,形成有环状的第一空气室75和环状的第二空气室76。在第一空气室75上连接有空气配管77。在第二空气室76上连接有空气配管78。空气配管77和空气配管78的每一个与空气供给源79(参照图7)连接。
为了向吸入通路71喷射空气,在第一空气室75上连接有射流喷嘴(吸引部)80。射流喷嘴80形成为截面三角形状的环状喷嘴。射流喷嘴80的截面轮廓形成为随着接近内侧的吸入通路71而逐渐变细。射流喷嘴80的前端在吸入通路71的内壁上形成喷出口,从喷出口对吸入通路71喷出空气。
适当倾斜地配置射流喷嘴80,使得能够形成朝向吸管27的基端侧的倾斜空气流。从第一空气室75经由射流喷嘴80高速地对吸入通路71喷射空气,由此,因公知的文丘里效应而产生压力下降(喷射效果),使朝向吸管27的基端侧的吸引流作用于吸入口72。由单元控制器10控制吸引流的产生和停止。
如图7所示,在空气配管77与空气供给源79之间设置有第一调压器(第一调压部)81、第二调压器(第二调压部)82以及梭阀(切换部)83。以对射流喷嘴80供给第一压力的空气的方式对第一调压器81进行调压。以对射流喷嘴80供给第二压力的空气的方式对第二调压器82进行调压。第一压力被设定为低于第二压力,设定为第二压力的例如1/4左右。梭阀83具有两个入口和一个共通的出口。在梭阀83中,在从两个入口导入了空气的情况下,将输入了空气压高的空气的入口与出口连接。即,在对两个入口输入了第一压力和第二压力的空气的情况下,梭阀83将输入了压力高的第二压力的空气的入口与出口连接。
吸管27经由省略图示的风机管道(blowerduct)与吸引源连接。在吸管27中产生与由所述射流喷嘴80产生的吸引流不同的吸引流。
为了向吸入通路71喷射空气,在第二空气室76连接有多个加捻喷嘴(加捻部)84。多个加捻喷嘴84以等间隔配置在吸入通路71的周围,并且分别在吸入通路71的内壁上形成有喷出口。在图6中,描绘成加捻喷嘴84沿着径向延伸,但是加捻喷嘴84的实际朝向为朝向圆形的吸入通路71的切线方向。
从第二空气室76经由加捻喷嘴84对吸入通路71喷射空气,由此在吸入通路71内产生空气流。被导入到吸入通路71的纱线Y一边通过由加捻喷嘴84产生的旋转流的作用而被加捻,一边被向吸管27的基端侧引入。由单元控制器10控制旋转流的产生和停止。
接着,说明纺织机1中的接纱动作。下面,说明检测出纱线缺陷且纱线Y被切断的情况。
当在纱线Y的卷绕过程中由纱线监视装置8检测到纱线缺陷时,纱线监视装置8将纱线缺陷检测信号发送至单元控制器10。单元控制器10在接收到纱线缺陷检测信号时,停止向空气纺织装置7供给空气而使纱线Y的生成中断,切断纱线Y。
接着,单元控制器10将控制信号发送至接纱台车3,使接纱台车3行进至该纺织单元2。单元控制器10使吸嘴28转动至卷装P的表面附近,并且通过设置于接纱台车3上的反转用罗拉来使卷装P反转。由此,通过吸嘴28从卷装P捕捉纱线Y的纱线端。单元控制器10一边使卷装P反转,一边在吸引着纱线Y的状态下使吸嘴28向上方转动,在将该纱线Y引导至接纱装置26之后,使卷装P的旋转停止。
单元控制器10使吸管27转动,使喷嘴部件70位于空气纺织装置7与纱线蓄留装置11之间。单元控制器10与吸管27的转动动作大致同时地,如图8所示那样使吸管27产生吸引流,并且使空气纺织装置7的第二喷嘴54喷射空气。当从空气纺织装置7的第二喷嘴54喷射空气时,纱线Y的纱线端通过空气压而被送出至空气纺织装置7的外部。之后,单元控制器10在使空气从加捻喷嘴84喷射而产生旋转流之后,使空气从射流喷嘴80喷射而产生吸引流。当通过从射流喷嘴80喷射空气而产生吸引流之后经过规定时间时,单元控制器10使来自空气纺织装置7的第二喷嘴54的空气的喷射停止。
单元控制器10在使空气从空气纺织装置7的第二喷嘴54喷射时,通过因来自射流喷嘴80的空气的喷射而产生的吸引流来使吸管27捕捉纱线端。如图9所示,在从第二喷嘴54喷射空气时,单元控制器10以产生第一吸引压的吸引流的方式使得从射流喷嘴80对吸入通路71喷射第一压力的空气(第二动作)。此时,图7示出的梭阀83将同第一调压器81连接的入口与出口连接,将第一压力的空气送出至空气配管77。由此,吸管27以比后述的第二吸引压低的1/4左右的第一吸引压来吸引通过来自第二喷嘴54的空气的喷射而被送出至空气纺织装置7的外部的纱线Y的纱线端。
单元控制器10在使来自第二喷嘴54的空气的喷射停止时,以产生比第一吸引压高的第二吸引压的吸引流的方式,使得从射流喷嘴80对吸入通路71喷射第二压力的空气(第二动作)。此时,图7示出的梭阀83将同第二调压器82连接的入口与出口连接,将第二压力的空气送出至空气配管77。第二吸引压为第一吸引压的4倍左右。通过基于第二吸引压的吸引,吸管27利用吸引良好地捕捉纱线端。
当吸管27捕捉到纱线Y(纱线端)时,单元控制器10一边使吸引继续一边使吸管27向下方转动,由此一边从空气纺织装置7引出纱线Y一边将其向接纱装置26引导。
当纱线Y向接纱装置26的引导结束时,空气纺织装置7与吸管27之间的纱线Y与锭翼61b卡合,开始向纱线蓄留罗拉60缠绕纱线Y(开始图8的向纱线蓄留罗拉缠绕期间)。单元控制器10通过蓄留量传感器62来监视纱线蓄留罗拉60中的纱线蓄留量,判断纱线蓄留量是否到达所需最低蓄留量。单元控制器10在判断为纱线蓄留量成为所需最低蓄留量以上时,使来自加捻喷嘴84的空气的喷射停止。
接着,单元控制器10使空气压缸30上升而使纱线脱离杆65移动至纱线脱离位置,使纱线Y从锭翼61b脱离。当在纱线蓄留罗拉60进行旋转的状态下使纱线Y从锭翼61b脱离时,纱线蓄留罗拉60上的纱线Y被退绕并且被吸管27吸引。由此,纱线蓄留罗拉60上的不稳定的纱线Y通过吸管27被除去。
单元控制器10在将不稳定的纱线Y通过吸管27吸引规定时间(图8的无用纱线退绕期间)之后,使来自射流喷嘴80的空气的喷射停止。另外,单元控制器10使空气压缸30下降而使纱线脱离杆65返回至待机位置。之后,单元控制器10使基于接纱装置26进行的接纱动作开始(开始图8的接纱动作期间)。当接纱动作结束时,单元控制器10使得在卷绕装置13中再次开始纱线Y的卷绕(开始图8的卷绕期间)。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纺织机1中,吸管27在以通过来自射流喷嘴80的空气的喷射而产生的第一吸引压来吸引纱线端之后,以第二吸引压来继续纱线Y的吸引。第一吸引压低于第二吸引压。这样,在最初捕捉纱线端时,减小吸管27对纱线Y的吸引力,由此,即使在空气纺织装置7中在通过从第二喷嘴54喷射的空气而将纱线Y向外部送出的状态下由吸管27吸引纱线端的情况下,也不会对纱线Y施加过度的力。因此,能够抑制断纱的产生。在捕捉到纱线Y的纱线端之后,吸管27以第二吸引压来吸引纱线Y,因此能够在可靠地捕捉到纱线端的状态下将纱线Y引导到接纱装置26。另外,能够不使基于空气纺织装置7进行的纱线Y的送出停止地通过吸管27来捕捉纱线端,因此能够抑制纱线捕捉失败。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过吸管27以第一吸引压吸引纱线端时,空气纺织装置7使来自第二喷嘴54的空气的喷射停止。由此,能够避免对纱线Y施加不需要的负载,从而能够抑制断纱的产生。
在本实施方式中,吸管27从加捻喷嘴84向吸入通路71喷射空气,对捕捉到的纱线Y的纱线端进行加捻。由此,能够一边对捕捉到的纱线Y的纱线端进行加捻一边将纱线Y引导到接纱装置26。因此,即使在捕捉纱线强度弱的纱线端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避免断纱的产生,因此能够抑制纱线捕捉失败。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说明了以下方式:吸管27在以通过来自射流喷嘴80的空气的喷射而产生的第一吸引压吸引纱线端之后,以大于第一吸引压的第二吸引压继续纱线Y的吸引。但是,第一吸引压与第二吸引压不同即可,也可以大于第二吸引压。根据由纺织单元2生成的纱线Y的种类来适当地设定第一吸引压与第二吸引压的高低关系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吸管27在捕捉纱线端时,最初以第一吸引压来吸引纱线端,之后以第二吸引压来吸引纱线Y。但是,也可以是,在吸管27对纱线端的捕捉开始时,使在空气纺织装置7中将纱线Y向外部送出时的空气压、即从第二喷嘴54喷射的空气的压力从第一空气压变化为低于第一空气压的第二空气压(第一动作)。也就是说,在空气纺织装置7中,通过第一空气压将纱线Y导入到通路51,在吸管27对纱线端的捕捉开始时切换为第二空气压。由此,能够减小对纱线Y施加的力。因此,即使在通过空气压从空气纺织装置7送出纱线Y的状态下由吸管27吸引纱线端的情况下,也不会对纱线Y施加过度的力。因此,能够抑制断纱的产生。另外,能够不使空气纺织装置7对纱线Y的送出停止地通过吸管27来捕捉纱线端,因此能够抑制纱线捕捉失败。此外,第一空气压与第二空气压不同即可,也可以小于第二空气压。根据由纺织单元2生成的纱线Y的种类来适当地设定第一空气压与第二空气压的高低关系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说明了以下方式:在进行通过吸管27来捕捉纱线端的动作的期间,实施基于吸管27进行的第一动作或基于空气纺织装置7进行的第二动作的方式。但是,也可以实施基于吸管27进行的第一动作以及基于空气纺织装置7进行的第二动作双方。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说明了在吸管27中通过第一吸引压捕捉到纱线端之后以第二吸引压来吸引纱线Y的方式,但是吸管27对纱线端的吸引不限于仅为两个阶段。例如,也可以是,吸管27在以第二吸引压吸引纱线端之后,进而以第三吸引压吸引纱线端。另外,吸引压也可以连续地或断续地提高。
在上述纺织单元2中,纱线蓄留装置11具有从空气纺织装置7引出纱线Y的功能,但是也可以通过引纱罗拉和夹持罗拉从空气纺织装置7引出纱线Y。在通过引纱罗拉和夹持罗拉从空气纺织装置7引出纱线Y的情况下,也可以代替纱线蓄留装置11而设置通过吸引流来吸收纱线Y的松弛的松管(slacktube)或机械性的补偿器等。
在上述纺织机1中,在机台高度方向上,以在上侧供给的纱线Y在下侧被卷绕的方式配置各装置。但是,也可以以在下侧供给的纱线在上侧被卷绕的方式配置各装置。
在上述纺织机1中,牵伸装置6的下罗拉的至少一个和横动引导器23通过来自第二端架5的动力(即,多个纺织单元2共通地)而被驱动。但是,也可以按纺织单元2的每一个来独立地驱动纺织单元2的各部分(例如,牵伸装置、纺织装置以及卷绕装置等)。
也可以是,在纱线Y的行进方向上,将张力传感器9配置在纱线监视装置8的上游侧。也可以按纺织单元2的每一个设置单元控制器10。在纺织单元2中也可以省略涂蜡装置12、张力传感器9以及纱线监视装置8。也可以通过按纺织单元2的每一个设置的驱动马达来驱动卷绕装置13。
在图1中,图示为纺织机1卷绕圆筒形状的卷装P,但是也能够卷绕锥形状的卷装。在锥形状的卷装的情况下,由于纱线Y的横动而产生纱线Y的松弛,但是能够由纱线蓄留装置11吸收该松弛。
在空气纺织装置7中,旋转流产生部42的开口部42a形成为朝向上游侧而前端变细的圆台状,中空引导轴体50的上游侧的端部50a形成为朝向上游侧而前端变细的圆台状。但是,空气纺织装置7的上述各部分的形状可以适当地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说明了通过单元控制器10来控制空气纺织装置7和吸管27的动作的方式。但是,也可以通过机台控制装置C来控制空气纺织装置7和吸管27的至少一方的动作。或者,也可以在接纱台车3上设置台车控制器,通过台车控制器来控制吸管27的动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接纱台车3具备接纱装置26、吸管27、吸嘴28、推顶臂29以及空气压缸30。但是,在纺织机1中,也可以是各纺织单元2具备接纱装置26、吸管27、吸嘴28、推顶臂29以及空气压缸30中的至少一个。另外,在各纺织单元2具备接纱装置26、吸管27、吸嘴28、推顶臂29以及空气压缸30的全部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接纱台车3。

Claims (9)

1.一种纺织机,具备:
空气纺织装置,其通过空气的旋转流来生成纱线;以及
纱线捕捉装置,其通过吸引来捕捉来自所述空气纺织装置的所述纱线的纱线端,
在进行通过所述纱线捕捉装置来捕捉所述纱线端的动作的期间,实施基于所述空气纺织装置进行的第一动作以及基于所述纱线捕捉装置进行的第二动作中的至少一方,
所述第一动作是:使在所述空气纺织装置中将所述纱线向外部送出时的空气压从第一空气压变化为与该第一空气压不同的第二空气压的动作,
所述第二动作是:在所述纱线捕捉装置中以第一吸引压吸引所述纱线端之后,以与该第一吸引压不同的第二吸引压吸引所述纱线端的动作。
2.一种纺织机,具备:
空气纺织装置,其通过空气的旋转流来生成纱线;以及
纱线捕捉装置,其通过吸引来捕捉所述纱线的纱线端,
所述纱线捕捉装置具备:
第一调压部,其产生第一吸引压;
第二调压部,其产生与所述第一吸引压不同的第二吸引压;以及
切换部,其切换所述第一吸引压与所述第二吸引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织机,其中,
所述空气纺织装置具备:
喷嘴块,其具有通过所述旋转流使纤维旋转的纺织室以及为了产生所述旋转流而供向所述纺织室喷射的空气通过的第一喷嘴;以及
中空引导轴体,其具有将在所述纺织室中旋转后的所述纤维向外部引导的通路以及供向所述通路喷射的空气通过的第二喷嘴,
所述纱线捕捉装置在从所述第二喷嘴喷射空气时产生吸引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织机,其中,
当在所述空气纺织装置中从所述第二喷嘴喷射空气时,所述纱线捕捉装置产生低于所述第二吸引压的所述第一吸引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纺织机,其中,
所述空气纺织装置在所述纱线捕捉装置产生所述第一吸引压时,使来自所述第二喷嘴的空气的喷射停止。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织机,其中,
所述纱线捕捉装置具备吸引部,该吸引部产生所述第一吸引压和所述第二吸引压。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织机,其中,
具备纱线蓄留装置,该纱线蓄留装置蓄留由所述空气纺织装置生成的所述纱线,
所述纱线捕捉装置在所述空气纺织装置与所述纱线蓄留装置之间的位置处捕捉来自所述空气纺织装置的所述纱线的所述纱线端。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织机,其中,
所述纱线捕捉装置具有加捻部,该加捻部对捕捉到的所述纱线端进行加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机,其中,
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以实施所述第一动作和所述第二动作中的至少一方的方式,控制所述空气纺织装置和所述纱线捕捉装置中的至少一方。
CN201510471128.0A 2014-08-11 2015-08-04 纺织机 Active CN1053694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63617A JP2016037685A (ja) 2014-08-11 2014-08-11 紡績機
JP2014-163617 2014-08-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69404A true CN105369404A (zh) 2016-03-02
CN105369404B CN105369404B (zh) 2019-09-20

Family

ID=53717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71128.0A Active CN105369404B (zh) 2014-08-11 2015-08-04 纺织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985371B1 (zh)
JP (1) JP2016037685A (zh)
CN (1) CN10536940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85703A (zh) * 2017-08-02 2019-02-26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气流纺纱机
CN110892102A (zh) * 2017-07-14 2020-03-17 卓郎纺织解决方案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气流纺纱装置的操作方法、导纱通道和包括这种导纱通道的气流纺纱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135160A (ja) * 2017-02-20 2018-08-3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処理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19110A (en) * 1992-03-16 1995-05-30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Piec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a spinning machine
EP1316631A1 (en) * 2001-11-28 2003-06-04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Spinning device and spinning method
JP2010144297A (ja) * 2008-12-19 2010-07-01 Murata Machinery Ltd 空気紡績機
CN102465363A (zh) * 2010-11-05 2012-05-2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纱机械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80007A (ja) * 2009-02-04 2010-08-19 Murata Machinery Ltd 糸処理方法及び紡績機
JP2011038225A (ja) 2009-08-17 2011-02-24 Murata Machinery Ltd 紡績機
JP2015059277A (ja) * 2013-09-17 2015-03-3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19110A (en) * 1992-03-16 1995-05-30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Piec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a spinning machine
EP1316631A1 (en) * 2001-11-28 2003-06-04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Spinning device and spinning method
JP2010144297A (ja) * 2008-12-19 2010-07-01 Murata Machinery Ltd 空気紡績機
CN102465363A (zh) * 2010-11-05 2012-05-2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纱机械
JP2012097391A (ja) * 2010-11-05 2012-05-24 Murata Mach Ltd 紡績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92102A (zh) * 2017-07-14 2020-03-17 卓郎纺织解决方案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气流纺纱装置的操作方法、导纱通道和包括这种导纱通道的气流纺纱机
CN110892102B (zh) * 2017-07-14 2022-04-08 卓郎纺织解决方案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气流纺纱装置的操作方法、导纱通道和包括这种导纱通道的气流纺纱机
CN109385703A (zh) * 2017-08-02 2019-02-26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气流纺纱机
CN109385703B (zh) * 2017-08-02 2022-06-24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气流纺纱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85371B1 (en) 2020-05-13
EP2985371A3 (en) 2016-06-22
CN105369404B (zh) 2019-09-20
JP2016037685A (ja) 2016-03-22
EP2985371A2 (en) 2016-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94176B (zh) 纺纱机械
CN103010849B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JP6180809B2 (ja) エアジェット紡績機およびその作動方法
US9353463B2 (en) Spinning point of a spinning machine and method for the operation of the same
CN103010848B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EP2573023B1 (en) Yarn winding machine and yarn winding unit
JP2011038210A (ja) 空気紡績装置及びこの空気紡績装置を備える紡績機
CN103787150A (zh) 纱线卷取机以及纱线卷取方法
CN103014931B (zh) 气流纺纱装置、纺纱单元、纺纱机械及气流纺纱方法
CN104651984A (zh) 空气纺织装置及纺织机
CN103010823B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CN105256417B (zh) 纺纱机械以及纺纱方法
CN105369404A (zh) 纺织机
CN105274666B (zh) 纺纱机及纺纱方法
CN105253710B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方法
JP2016016958A (ja) 糸巻取機及び糸巻取方法
CN101018900A (zh) 包芯纱纺纱机、包芯纱的芯线有无判断方法及包芯纱纺纱机的服务方法
CN104555574A (zh) 纱线卷取机
CN105648588B (zh) 接头装置、纱线卷取机以及接头方法
CN108625003B (zh) 细纱机
JP2014125714A (ja) 紡績機
CN106167201A (zh) 纱线卷取机
JP2016166067A (ja) 糸継装置、紡績機、及び自動ワインダ
CN105133100B (zh) 纺纱机及纺纱方法
CN109715870A (zh) 纺纱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