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58378B - 车辆用装饰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装饰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58378B
CN105358378B CN201480038416.0A CN201480038416A CN105358378B CN 105358378 B CN105358378 B CN 105358378B CN 201480038416 A CN201480038416 A CN 201480038416A CN 105358378 B CN105358378 B CN 1053583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vehicle
glass
rib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3841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58378A (zh
Inventor
河村和幸
铃木谦
铃木谦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3583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583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583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583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18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6Sealing stri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20Sea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70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ndows or windscre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10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 B60J5/101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for non-load transporting vehicles, i.e. family cars including vans
    • B60J5/107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for non-load transporting vehicles, i.e. family cars including van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about door frame, panels, materials used, reinforc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4External Ornamental or guard strips; Ornamental inscriptive devices there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车辆用装饰构造(15)在左照明灯部(23)以及后车窗玻璃(25)之间设置有左密封部件(27)。左照明灯部(23)具备:透镜表面部(51),其具有朝向后装饰件(22)伸出的伸出表面部(56);透镜内壁(66),其与后车窗玻璃(25)的左侧面(45)相对;以及肋形状部(53),其从伸出表面部(56)向后门(21)侧鼓出。左密封部件(27)与透镜内壁(66)的透镜内壁面(66a)以及肋形状部(53)的肋壁面(75a)抵接。

Description

车辆用装饰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装饰构造,其中,相对于装饰部件在车宽方向上相邻地设置有车窗玻璃,在装饰部件与车窗玻璃之间设置有密封部件。
背景技术
在车辆用装饰构造中已知如下结构:在后保险杠外观件(外装部件)的上方,在车宽方向上相邻地设置有后停车灯(装饰部件)以及后车窗玻璃(车窗玻璃),通过密封部件而对装饰部件与车窗玻璃之间进行密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具体而言,使装饰部件的侧壁与车窗玻璃的侧壁相对配置,使与车窗玻璃的背面连接的密封部件与装饰部件的侧壁抵接,从而通过密封部件而对装饰部件与车窗玻璃之间进行密闭。
此处,为了确保车辆的外观性,优选将装饰部件与外装部件之间的间隙抑制得小。作为将间隙抑制得小的方法,能够想到使装饰部件的车外侧的表面(以下称为表面部)向外装部件这一侧伸出(延伸)。
然而,在使装饰部件的表面部向外装部件侧伸出的情况下,在伸出的表面部与车身之间产生空隙。即,在表面部与车身之间不存在用于供密封部件碰触(接触)的侧壁。
因此,能够想到密封部件会进入到伸出的表面部的下方,从而使得车辆的外观性受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162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装饰构造,其将装饰部件与外装部件之间的间隙抑制得小,且将密封部件良好地配置于装饰部件与车窗玻璃之间,从而能够确保车辆的外观性。
根据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装饰构造,在该车辆用装饰构造中,在车身上设置有外装部件,在该外装部件的上方、下方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装饰部件,相对于该装饰部件在车宽方向上相邻地设置有车窗玻璃,在上述装饰部件与上述车窗玻璃之间设置有密封部件,上述车辆用装饰构造的特征在于,上述装饰部件具备:表面部,其形成车外侧的表面且具有伸出表面部,该伸出表面部以与上述外装部件相对的方式朝向该外装部件伸出;壁部,其设置于上述表面部中的、除了上述伸出表面部以外的上述车窗玻璃侧的侧边,且与上述车窗玻璃的玻璃侧壁相对;以及肋形状部,其以与所述壁部相比位于上述外装部件侧的方式从上述伸出表面部向上述车身侧鼓出,上述密封部件与上述壁部的与上述玻璃侧壁相对的壁面、以及上述肋形状部的与上述玻璃侧壁相对的肋壁面抵接。
在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发明中,优选的是,上述壁面及上述肋壁面形成为同一面。
在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发明中,优选的是,上述表面部、上述壁部及肋形状部通过连结部连结,使上述表面部的表壁面与上述壁面及上述肋壁面相比向上述玻璃侧壁侧伸出,由此使得上述连结部形成为层差状。
在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发明中,优选的是,上述装饰部件具备端壁部,该端壁部从上述壁部的上述伸出表面部侧的端部朝向车宽方向延伸、且朝向车身内外方向延伸,该端壁部及上述壁部熔接于对上述端壁部及上述壁部进行支承的保持件,上述肋形状部的鼓出量随着从上述端壁部朝向上述外装部件离开而逐渐增大。
发明效果
在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发明中,在装饰部件的表面部具有伸出表面部,且使得伸出表面部朝向外装部件伸出。由此,能够将表面部(即,装饰部件)与外装部件之间的间隙抑制得小。
并且,使肋形状部从伸出表面部向车身侧鼓出,由此使肋形状部与壁部相比配置于外装部件侧。由此,能够使密封部件与肋形状部抵接,能够将密封部件良好地配置于装饰部件与车窗玻璃之间。
如此,将装饰部件与外装部件之间的间隙抑制得小,且将密封部件良好地配置于装饰部件与车窗玻璃之间,从而能够确保车辆的外观性。
在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发明中,使壁部的与玻璃侧壁相对的壁面、与肋形状部的与玻璃侧壁相对的肋壁面形成为同一面。由此,由于能够使密封部件良好地与壁面及肋壁面抵接,因此能够确保车辆的外观性。
在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发明中,使表面部的表壁面与壁面及肋壁面相比向玻璃侧壁侧伸出,由此使得连结部形成为层差状。由此,能够使与壁面及肋壁面抵接的密封部件与层差状的连结部碰触。
由此,能够利用连结部阻止密封部件向表壁面侧进行位移,能够使密封部件与壁面及肋壁面良好地抵接。
并且,使连结部形成为层差状,由此能够利用连结部而吸收表面部、壁部、肋形状部的成型公差(成型误差)。由此,当对表面部、壁部、肋形状部进行成型时,无需对各部件要求高精度。
在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发明中,使得端壁部及壁部熔接于保持件。因此,熔接部向端壁部、壁部、保持件的外侧鼓出。
因此,使得肋形状部的鼓出量随着从端壁部朝向外装部件离开而逐渐增大。因而,能够在端壁部、壁部的附近将肋形状部的鼓出量抑制得小。由此,能够防止肋形状部与端壁部及壁部和保持件的熔接部发生干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涉及的车辆用装饰构造的车辆的后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车辆用装饰构造的左侧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2的车辆用装饰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3中的局部4的放大图。
图5是图4中的5-5线剖视图。
图6是图5中的局部6的放大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左照明灯部与左密封部件之间的关系的立体图。
图8是图7中的8-8线剖视图。
图9是图7中的9-9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前(Fr)”、“后(Rr)”、“左(L)”、“右(R)”以从驾驶者观察的方向为基准。
实施例
对实施例涉及的车辆用装饰构造15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车辆10在车身11的后部12设置有门开口部13,并具备开闭自如地安装于门开口部13的车辆用装饰构造15。
虽然作为车辆用装饰构造15而例示出了后门构造,但车辆用装饰构造15不限定于此。
车辆用装饰构造15具备:后门21,其开闭自如地安装于门开口部13的上部13a;后装饰件(外装部件)22,其设置于后门21的大致中央;左照明灯部(装饰部件)23,其设置于后装饰件22的左端部22a的上方;右照明灯部(装饰部件)24,其设置于后装饰件22的右端部22b的上方;以及后车窗玻璃25,其设置于左右照明灯部23、24之间。
并且,车辆用装饰构造15具备:左密封部件27,其设置于左照明灯部23与后车窗玻璃25之间;以及右密封部件28,其设置于右照明灯部24与后车窗玻璃25之间。
作为一例,将左右照明灯部23、24作为后停车灯、后转向信号灯、组合灯来使用。
左照明灯部23及右照明灯部24是左右对称的部件,以下对左照明灯部23进行说明而省略右照明灯部24的说明。
另外,左密封部件27及右密封部件28是左右对称的部件,以下对左密封部件27进行说明而省略右密封部件28的说明。
如图2、图3所示,后门21具有:左框部31,其在左照明灯部23的车宽方向内侧相邻设置;右框部(未图示),其在右照明灯部24(参照图1)的车宽方向内侧相邻设置;以及下框部32,其在后装饰件22的上方相邻设置。
后车窗玻璃25的左端部25a经由左密封部件27而载置于左框部31,后车窗玻璃25的右端部25b(参照图1)经由右密封部件28而载置于右框部。左密封部件27及右密封部件28是左右对称的部件。
另外,后车窗玻璃25的左下端部25c经由左密封部件27的下端部而载置于下框部32。
后装饰件22是树脂制的外装部件,在后门21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朝向车宽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参照图1)。该后装饰件22具有:装饰件表面部34,其与车身后方对置;以及装饰件上部35,其从装饰件表面部34的上端朝向车身前方以向上的斜度伸出。
如图4、图5所示,在后装饰件22的左端部22a的上方设置有左照明灯部23。左照明灯部23具备:保持件(即壳体)37,其安装于后门21;以及透镜38,其与保持件37的上部一体地熔接。
保持件37安装于后门21中的、与左框部31的车宽方向外侧相邻的部位。保持件37具有沿着透镜38的外周而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的保持件外周壁41。
保持件外周壁41具有:保持件内壁42,其沿着后车窗玻璃25的左侧面(玻璃侧壁)45(参照图3)延伸;以及保持件下壁43,其从保持件内壁42的下端部42a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
返回到图3,保持件内壁42是通过沿着后车窗玻璃25的左侧面45延伸而与后车窗玻璃25的左侧面45对置的部位。
保持件下壁43是通过从保持件内壁42的下端部42a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而相邻配置于装饰件上部35的上方的部位。
透镜38通过熔接而与保持件外周壁41的上部一体地接合。
如图4、图5所示,透镜38具有:透镜表面部51,其形成与车外侧(尤其是车身后方侧)对置的表面;透镜外周壁52,其从透镜表面部51的外周朝向保持件外周壁41伸出;以及肋形状部53,其与透镜外周壁52相比设置于装饰件上部35侧。透镜38一体地成型。
透镜表面部51的面对车外侧的表面51a形成为俯视下大致矩形形状。该透镜表面部51具有:表面主体部55,其设置于与保持件37对应的位置;以及伸出表面部56,其从表面主体部55朝向装饰件上部35伸出。
伸出表面部56朝向装饰件上部35伸出,从而将透镜表面部51(即,左照明灯部23)与装饰件上部35之间的间隙S1抑制得小。
表面主体部55是透镜表面部51中的除了伸出表面部56以外的部位,具有后车窗玻璃25(参照图3)侧的侧边62(以下称为“内主体壁面62”)。内主体壁面62是与后车窗玻璃25的左侧面45(参照图3)相对的面。
伸出表面部56具有:内伸出壁面(即,伸出表面部56的内边)63,其与后车窗玻璃25的左侧面45相对;以及伸出下壁面64,其与装饰件上部35相对。由内主体壁面62及内伸出壁面63形成透镜表面部51的内表壁面61。
透镜外周壁52以从表面主体部55朝向保持件外周壁41伸出、且与保持件外周壁41相对的方式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
该透镜外周壁52具有:透镜内壁(壁部)66,其从内主体壁面62朝向保持件内壁42伸出;以及透镜下壁(端壁部)67,其从表面主体部55的下端部55a朝向保持件下壁43伸出。
透镜内壁66具有与后车窗玻璃25的左侧面45(参照图3)相对的透镜内壁面(壁面)66a。透镜内壁面66a是以与左侧面45相对的方式而平坦地形成的面。
透镜下壁67通过从表面主体部55的下端部55a朝向保持件下壁43伸出而朝向车身内外方向延伸、且从透镜内壁66的下端部(即,透镜内壁66的伸出表面部56侧的端部)66b朝向车宽方向延伸。
透镜外周壁52的下部一体地熔接于保持件外周壁41的上部。
透镜外周壁52的下部熔接于保持件外周壁41的上部,从而通过熔接部位71(由假想线示出)而将保持件外周壁41的上部以及透镜外周部52的下部一体地接合。熔接部位71在保持件外周壁41的上部以及透镜外周壁52的下部熔接时熔融,从而使得熔接部位71向保持件外周壁41、透镜外周壁52的外侧鼓出。
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透镜下壁67熔接于保持件下壁43,透镜内壁66熔接于保持件内壁42。由此,透镜下壁67以及保持件下壁43的熔接部位71a、透镜内壁66以及保持件内壁42的熔接部位71b(还参照图8)向外侧鼓出。
肋形状部53是从内伸出壁面63向后门21(车身11)侧鼓出的鼓出部(突出部)。该肋形状部53从内伸出壁面63鼓出,且与透镜内壁66的下端部66b相比设置于装饰件上部35侧。即,在透镜内壁66的下端部66b与装饰件上部35之间设置有肋形状部53。
如图4、图6所示,肋形状部53具有:肋内壁75,其与后车窗玻璃25的左侧面45(参照图3)相对;肋下壁76,其设置于肋内壁75的下端75b;以及肋前壁77,其设置于肋内壁75的前端75c以及肋下壁76的前端76a。
并且,肋形状部53在肋内壁75的车宽方向外侧具有肋外壁78(参照图9)。肋形状部53由肋内壁75、肋外壁78、肋下壁76以及肋前壁77而形成为侧视大致三角形。
如图4、图7所示,肋内壁75具有与后车窗玻璃25的左侧面45相对的肋壁面75a。肋壁面75a是以与左侧面45相对的方式平坦地形成的面。
由此,能够使左密封部件27的唇部86与肋壁面75a抵接,能够将左密封部件27(尤其是唇部86)良好地配置于左照明灯部23与后车窗玻璃25之间。
如此,将左照明灯部23与装饰件上部35之间的间隙S1抑制得小,且在左照明灯部23与后车窗玻璃25之间良好地配置唇部86,从而能够良好地确保车辆10的外观性。
并且,肋形状部53的肋壁面75a相对于透镜内壁面66a形成为同一面。即,肋壁面75a以及透镜内壁面66a配置于与后车窗玻璃25的左侧面45相对的同一面上。
因而,使得左密封部件27的唇部86良好地与肋壁面75a以及透镜内壁面66a抵接。
返回到图5,透镜38一体地成型,从而通过透镜表面部51的内表壁面61和连结部81而分别将透镜内壁66以及肋形状部53连结起来。
具体而言,透镜内壁66通过表面主体部55的内主体壁面62和表面连结部82而一体地连结。另外,肋形状部53通过伸出表面部56的内伸出壁面63与伸出连结部83而一体地连结。
通过表面连结部82及伸出连结部83形成连结部81。
如图4、图6所示,透镜下壁67熔接于保持件下壁43,透镜内壁66熔接于保持件内壁42,从而使得熔接部位71a、熔接部位71b(也可参照图8)向外侧鼓出。尤其是熔接部位71a形成于内伸出壁面63的车身21侧。因此,能够想到,若使肋形状部53从内伸出壁面63向后门21(即,车身11)侧鼓出,则肋形状部53会与熔接部位71a发生干涉。
因此,使肋形状部53的鼓出量δ随着从透镜下壁67朝向装饰件上部35离开而逐渐增大。鼓出量δ是伸出连结部83与肋前壁77之间的距离,换言之,是后述的伸出层差部83a与肋前壁77之间的距离。
即,肋前壁77以随着从透镜下壁67朝向装饰件上部35离开而从伸出连结部83(伸出层差部83a)逐渐离开的方式倾斜状地形成。
因而,能够在透镜下壁67、透镜内壁66的附近将肋形状部53的鼓出量δ抑制得小。由此,能够防止肋形状部53与熔接部位71a、熔接部位71b发生干涉。
如图8、图9所示,在表面连结部82中,表面主体部55的内主体壁面62与透镜内壁66的透镜内壁面66a相比向后车窗玻璃25的左侧面45侧伸出。因而,表面层差部82a在表面连结部82形成为层差状。
通过使表面连结部82形成为层差状,能够通过表面连结部82而将表面主体部55以及透镜内壁66的成型公差(成型误差)吸收。由此,当对表面主体部55及透镜内壁66进行成型时,无需对各部件55,66要求高精度。
并且,在伸出连结部83中,伸出表面部56的内伸出壁面63与肋内壁75的肋壁面75a相比向后车窗玻璃25的左侧面45侧伸出。因而,伸出层差部83a在伸出连结部83形成为层差状。
通过使伸出连结部83形成为层差状,能够通过连结部而吸收伸出表面部56以及肋形状部53的成型公差(成型误差)。由此,当对伸出表面部56及肋形状部53进行成型时,无需对各部件56、53要求高精度。
如此,通过使表面连结部82形成为层差状、且使伸出连结部83形成为层差状,无需对表面主体部55、透镜内壁66以及肋形状部53要求高精度。
此处,左密封部件27的密封基部85载置于后门21的左框部31,后车窗玻璃25的左端部25a载置于密封基部85。左密封部件27的唇部86与透镜内壁66的透镜内壁面66a抵接。
在该状态下,唇部86的前端部86a与表面层差部82a抵接。因而,能够通过表面层差部82a阻止唇部86向内主体壁面62侧进行位移。由此,能够使左密封部件27的唇部86与透镜内壁面66a良好地抵接。
另外,密封基部85的下端部载置于后门21的下框部32,后车窗玻璃25的左下端部25c载置于密封基部85的下端部。唇部86的下端部与肋内壁75的肋壁面75a抵接。
在该状态下,在唇部86的下端部形成的前端部86a抵接于伸出层差部83a。因而,能够通过伸出层差部83a而阻止唇部86的下端部向内伸出壁面63侧进行位移。由此,能够使唇部86的下端部良好地与肋壁面75a抵接。
并且,肋壁面75a及透镜内壁面66a配置于与后车窗玻璃25的左侧面45相对的同一面上。肋壁面75a及透镜内壁面66a配置为同一面。
因而,使得左密封部件27的唇部86良好地与肋壁面75a及透镜内壁面66a抵接,从而能够确保车辆10的外观性。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车辆用装饰构造不限定于前述的实施例,能够适当地进行变更、改良等。
例如,在所述实施例中,作为车辆用装饰构造15而举例示出了后门构造,但车辆用装饰构造15不限定于此。例如,还能够将车辆用装饰构造15应用于侧门构造、前角窗构造、三角窗构造等的其它部位。
另外,在所述实施例中,对将左右照明灯部23、24分别设置于后装饰件22的上方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局限于此,还能够将左右照明灯部23、24分别设置于后装饰件22的下方。
并且,在所述实施例中,对相对于左右照明灯部23、24在车宽方向内侧相邻而设置车窗玻璃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还能够相对于左右照明灯部23、24在车宽方向外侧相邻而设置车窗玻璃。
另外,在所述实施例中,对作为装饰部件而应用左右照明灯部23、24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局限于此,还能够应用装饰件等其它装饰部件。
并且,在所述实施例中,作为外装部件而例示出了树脂制的后装饰件22,但不局限于此,还能够将玻璃制等的其它部件设为外装部件。
另外,所述实施例中示出的车辆、车身、车辆用装饰构造、后装饰件、左右照明灯部、后车窗玻璃、左右的密封部件、保持件、透镜、后车窗玻璃的左侧面、透镜表面部、透镜表面部的表面、肋形状部、伸出表面部、透镜表面部的内表壁面、内主体壁面、透镜内壁、透镜内壁面、透镜内壁的下端部、透镜下壁、肋内壁、肋壁面、连结部、表面连结部以及伸出连结部等的形状、结构不限定于例示出的形状、结构,能够进行适当变更。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优选应用于具备车辆用装饰构造的汽车,在该车辆用装饰构造中,与装饰部件相邻设置有车窗玻璃,在装饰部件与车窗玻璃之间设置有密封部件。
附图标记说明
10 车辆
11 车身
15 车辆用装饰构造
22 后装饰件(外装部件)
23、24 左右照明灯部(装饰部件)
25 后车窗玻璃(车窗玻璃)
27、28 左右密封部件(密封部件)
37 保持件
38 透镜
45 后车窗玻璃的左侧面(玻璃侧壁)
51 透镜表面部(表面部)
51a 透镜表面部的表面
53 肋形状部
56 伸出表面部
61 透镜表面部的内表壁面(表壁面)
62 内主体壁面(后车窗玻璃侧的侧边)
66 透镜内壁(壁部)
66a 透镜内壁面(壁面)
66b 透镜内壁的下端部(伸出表面部侧的端部)
67 透镜下壁(端壁部)
75 肋内壁
75a肋壁面
81 连结部
82 表面连结部
83 伸出连结部
δ 鼓出量

Claims (3)

1.一种车辆用装饰构造,其中,在车身上设置有外装部件,在所述外装部件的上方、下方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装饰部件,相对于所述装饰部件在车宽方向上相邻地设置有车窗玻璃,在所述装饰部件与所述车窗玻璃之间设置有密封部件,
所述车辆用装饰构造的特征在于,
所述装饰部件具备:
表面部,其形成车外侧的表面且具有伸出表面部,所述伸出表面部以与所述外装部件相对的方式朝向所述外装部件伸出;
壁部,其设置于所述表面部中的、除了所述伸出表面部以外的所述车窗玻璃侧的侧边,且与所述车窗玻璃的玻璃侧壁相对;以及
肋形状部,其以与所述壁部相比位于所述外装部件侧的方式从所述伸出表面部向所述车身侧鼓出,
所述密封部件与所述壁部的与所述玻璃侧壁相对的壁面、以及所述肋形状部的与所述玻璃侧壁相对的肋壁面抵接,
所述装饰部件与所述车窗玻璃夹着所述密封部件而分离,
在从与所述车身垂直的方向观察时所述外装部件和所述伸出表面部重叠,
所述装饰部件具备端壁部,所述端壁部从所述壁部的所述伸出表面部侧的端部朝向车宽方向延伸、且朝向车身内外方向延伸,
所述端壁部及所述壁部熔接于对所述端壁部及所述壁部进行支承的保持件,
所述肋形状部的鼓出量随着从所述端壁部朝向所述外装部件离开而逐渐增大,
所述肋形状部的鼓出量从该鼓出量最大的部位朝向所述外装部件而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装饰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壁面及所述肋壁面形成为同一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装饰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面部、所述壁部及所述肋形状部通过连结部连结,
使所述表面部的表壁面与所述壁面及所述肋壁面相比向所述玻璃侧壁侧伸出,由此使得所述连结部形成为层差状。
CN201480038416.0A 2013-07-03 2014-07-02 车辆用装饰构造 Active CN1053583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39959 2013-07-03
JP2013-139959 2013-07-03
PCT/JP2014/067655 WO2015002235A1 (ja) 2013-07-03 2014-07-02 車両用装飾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58378A CN105358378A (zh) 2016-02-24
CN105358378B true CN105358378B (zh) 2017-10-27

Family

ID=52143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8416.0A Active CN105358378B (zh) 2013-07-03 2014-07-02 车辆用装饰构造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663042B2 (zh)
JP (1) JP6018308B2 (zh)
CN (1) CN105358378B (zh)
WO (1) WO201500223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63042B2 (en) * 2013-07-03 2017-05-30 Honda Motor Co., Ltd. Decorative structure for vehicl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71315A (ja) * 1988-12-23 1990-07-03 Kinugawa Rubber Ind Co Ltd 車両用ウインドモールの取付構造
JP2004306825A (ja) * 2003-04-08 2004-11-04 Kanto Auto Works Ltd 自動車のバックドアアウタパネルの構造
US9057528B2 (en) * 2009-10-28 2015-06-16 GM Global Technologies Operations LLC Utilizing gaseous flow to redirect particulate mat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14014A (ja) * 1986-03-13 1987-09-19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バックドア構造
JP2801446B2 (ja) * 1991-09-30 1998-09-21 東海興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ウインドモールディン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618079A (en) 1990-11-30 1997-04-08 Tokai Kogyo Kabushiki Kaisha Windshield molding for vehicles and the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JPH0811529A (ja) * 1994-07-04 1996-01-16 Suzuki Motor Corp モールデイングの接続構造
US20050280293A1 (en) 2004-06-17 2005-12-22 Macnee Arthur L Iii Automotive vehicle open air system
DE102007042575A1 (de) * 2007-09-07 2009-04-02 Richard Fritz Gmbh + Co. Kg Fensteranord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4996665B2 (ja) * 2009-10-19 2012-08-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ピラーガーニッシュとフェンダーパネルの取付け車体構造
JP5331779B2 (ja) * 2010-11-29 2013-10-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開閉体ストッパ装置
CN104602930B (zh) * 2012-08-31 2016-10-1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门
US9663042B2 (en) * 2013-07-03 2017-05-30 Honda Motor Co., Ltd. Decorative structure for vehicle
KR101558370B1 (ko) * 2014-04-08 2015-10-07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차량에 구비되는 도어의 결합구조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71315A (ja) * 1988-12-23 1990-07-03 Kinugawa Rubber Ind Co Ltd 車両用ウインドモールの取付構造
JP2004306825A (ja) * 2003-04-08 2004-11-04 Kanto Auto Works Ltd 自動車のバックドアアウタパネルの構造
US9057528B2 (en) * 2009-10-28 2015-06-16 GM Global Technologies Operations LLC Utilizing gaseous flow to redirect particulate mat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663042B2 (en) 2017-05-30
JP6018308B2 (ja) 2016-11-02
WO2015002235A1 (ja) 2015-01-08
CN105358378A (zh) 2016-02-24
US20160368434A1 (en) 2016-12-22
JPWO2015002235A1 (ja) 2017-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02931B (zh) 车门
JP5711756B2 (ja) 乗り物の改良されたシールシステムおよび/またはその製造方法
JP5882476B2 (ja) 車両用ドア
JP6151524B2 (ja) 車両のドアフレーム構造
CN103009974A (zh) 玻璃滑槽
CN204055256U (zh) 机动车辆侧门和机动车辆
JP6214921B2 (ja) 車両のドアフレーム
WO2013035734A1 (ja) 車両用ドア
CN105358378B (zh) 车辆用装饰构造
CN106660436B (zh) 汽车用后尾门构造
CN206306786U (zh) 汽车后门三角窗总成
CN105984316A (zh) 开口装饰密封条
US20100095600A1 (en) Automotive window assembly
JP2019510671A (ja) 乗用車のbピラー用シーリング兼カバーストリップ
JP4344700B2 (ja) フェンダーのための支持担体を有する車両
KR101338552B1 (ko) 도어 프레임유닛
JP6485801B2 (ja) 車両用灯具
CN110315939A (zh) 前门
US20100067246A1 (en) Vehicle structure
CN102233851B (zh) 车后下视镜
CN205468477U (zh) 一种汽车后挡侧窗包边密封装置
JP5004014B2 (ja) 車両用ドアのシール構造
CN104108300A (zh) 车辆的开闭体
JPH0244409Y2 (zh)
JP2008183966A (ja) 車両用ドア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