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49489B - 一种cik细胞的培养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cik细胞的培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49489B
CN105349489B CN201510896888.6A CN201510896888A CN105349489B CN 105349489 B CN105349489 B CN 105349489B CN 201510896888 A CN201510896888 A CN 201510896888A CN 105349489 B CN105349489 B CN 1053494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cik
cultural method
cik cell
cul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9688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49489A (zh
Inventor
陈海佳
王飞
王一飞
葛啸虎
罗二梅
张维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aliai StemCel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aliai StemCel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aliai StemCel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aliai StemCel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89688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4948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494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494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494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494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CIK细胞的培养方法。本发明所述培养方法将B细胞用含有Flt3因子和IL‑2的免疫细胞培养基重悬,然后加入肿瘤抗原刺激B细胞;将CIK细胞和经过肿瘤抗原刺激后的B细胞共培养,并补加含IL‑2的免疫细胞培养基共培养,定期补充含IL‑2的免疫细胞培养基。本发明选择B淋巴细胞替代传统的DC作为和CIK细胞共培养的细胞,通过B细胞和CIK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CIK细胞增殖和杀伤活性的提高,同时又避免了DC体外扩增培养和添加多种细胞因子和抗体的复杂操作,整体工艺得到简化,相比现有方法更加具有优势。

Description

一种CIK细胞的培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CIK细胞的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CIK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活性细胞,它是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多种细胞因子共同诱导培养产生的一类CD3+和CD56+两种膜蛋白分子共同表达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具有抗肿瘤活性和非MHC杀瘤特性,是一种具有增殖速度快,杀瘤活性高,杀瘤谱广等特点的效应细胞。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是唯一能够刺激初始T淋巴细胞成熟的APC,能够将抗原递呈给CD8+T淋巴细胞,从而发挥T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
由于肿瘤是低免疫原性的疾病,故机体中的初始T细胞不能有效的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即肿瘤抗原不被DC递呈就不能有效识别和诱导出抗肿瘤免疫。DC可递呈丰富的肿瘤抗原肽占据相应的T细胞受体,并通过分泌协同刺激分子、趋化因子,激活、聚集和增强T细胞,产生对肿瘤细胞具有特异性作用的细胞毒性T细胞,诱导免疫应答,杀掉肿瘤细胞;同时分泌大量的白细胞介素-12(IL-12)增强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CIK细胞和DC共培养能显著增加树突状细胞和共刺激分子递呈抗原的特异性。此外,两者共培养还能促进树突状细胞IL-12的分泌和CIK细胞的毒性,而IL-12摄取阻断则会减弱CIK细胞的细胞毒性。因此,将CIK细胞和DC联合起来治疗恶性肿瘤,有助于解决部分肿瘤患者的T细胞的免疫无能,从而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基于这些优点,现有技术常常将DC和CIK细胞共培养,以其增强CIK细胞的细胞毒性,杀伤肿瘤细胞。例如专利CN104357394A公开了一种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DC-CIK的培养方法,专利CN103642754A公开了一种高毒性、高增殖能力的人D-CIK细胞的制备方法,专利CN104450616A公开了一种DC细胞与CIK细胞的共培养方法。
DC细胞虽然可以促进CIK细胞的增殖及杀伤活性,但是DC细胞必须经过体外的扩增培养,且扩增的效果还不是很理想,扩增能力较差。且DC细胞的扩增体系需用到多种细胞因子,甚至有的现有方法还加入了某些单抗,造成了DC和CIK细胞共培养方法的复杂程度和成本。
更为重要的一点,现有的方法所培养的CIK细胞杀伤活性、效应细胞比例(CD3+CD56+)普遍不高,同时分泌IL-2、IFN-γ细胞因子的能力也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IK细胞的培养方法,使得所述方法更加简便有效,无需进行体外扩增培养和添加多种细胞因子和单抗,同时保证CIK细胞的增殖及杀伤活性较高,成本较低。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IK细胞的培养方法,使得所述方法显著提高培养出的CIK细胞中的效应细胞(CD3+CD56+)数量。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IK细胞的培养方法,使得所述方法显著提高诱导培养出的CIK细胞的杀伤活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IK细胞的诱导培养方法,使得所述方法提高培养出的CIK细胞分泌IL-2、IFN-γ的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CIK细胞的培养方法,包括:
步骤1、将B细胞用含有Flt3因子和IL-2的免疫细胞培养基重悬,然后加入肿瘤抗原刺激B细胞;
步骤2、将CIK细胞和步骤1的经过肿瘤抗原刺激后的B细胞共培养,并补加含IL-2的免疫细胞培养基共培养,定期补充含IL-2的免疫细胞培养基。
本发明针对现有DC和CIK细胞共培养的缺点,选择B淋巴细胞替代DC和CIK细胞进行共培养。B淋巴细胞,即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亦可简称B细胞,是体内唯一可以产生抗体的细胞。在外周血中占淋巴细胞总数的10%-15%。在抗原的刺激下,B淋巴细胞被激活、增殖,产生抗体,介导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同时,B淋巴细胞还具有免疫调节的功能,它可以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参与调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以及T细胞的功能。另外活化的B淋巴细胞还具有加工和提呈抗原的作用。
本发明中B细胞从单个核细胞分选出后无须像DC那样进行体外扩增培养,也不需要添加很多种的细胞因子和单抗,仅需加培养基重悬后用肿瘤抗原刺激即可以和CIK细胞共培养,降低了培养方法的复杂程度以及成本,同时保证了CIK细胞增殖及杀伤活性不低于DC和CIK细胞共培养的效果。
其中,本发明所采用B细胞可以通过现有任何常规方法收集获得,本发明提供由单个核细胞通过CD19分选试剂盒分选出的优选方案,所述CD19分选试剂盒为市售产品,是用来将B淋巴细胞从外周血或脐血的单个核细胞中分选出来的一类产品,可购自于STEM CELL公司。同时,对于CIK细胞的诱导培养也可采用常规方法,本发明提供CIK细胞由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获得的优选方法,作为进一步的优选:
将单个核细胞用X-VIVO 15培养基重悬,按照1×106-2×106/ml的密度接种在细胞培养瓶中,并加入500-1500U/mL IFN-λ,在37℃、5%二氧化碳的培养箱诱导培养CIK细胞;
第2天补加50-150U/mL的IL-1α、10-50ng/ml的OKT-3以及100-1000U/ml的IL-2溶液继续培养,整个CIK细胞的诱导培养过程为14天。其中,所述IFN-λ浓度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可以选择为500、1000或1500U/mL IFN-λ,而IL-1α可以选择为50、100或150U/mL,OKT-3可以选择为10、30或50ng/ml,IL-2可以选择为100、550或1000U/ml。
在上述获得B细胞和CIK细胞的方案中,单个核细胞的分离可参照本领域已有的分离方法,本发明提供优选地的方案:
外周血离心收集下层血细胞加生理盐水稀释,加入淋巴分离液后离心,弃上层液体,加水生理盐水洗涤,再次离心后去上清,获得单个核细胞。
作为优选,步骤1为:
将B细胞用含有Flt3因子和IL-2的免疫细胞培养基重悬并在5%的二氧化碳浓度,95%的湿度的37℃培养箱中维持培养1天,然后加入肿瘤抗原刺激B细胞36-48h。
作为更优选地,步骤1所述Flt3因子的浓度为10-20ng/ml,IL-2的浓度为10-50U/ml。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Flt3因子的浓度可以为10、15或20ng/ml,而IL-2的浓度可以为10、20、30、40或50U/ml。
作为优选,步骤2所述CIK细胞和B细胞的体积比为10:1;
作为优选,步骤2所述共培养为在在5%的二氧化碳浓度,95%的湿度的37℃培养箱中共培养14天;
作为优选,步骤2所述共培养中CIK细胞密度为1×106/ml;
作为优选,步骤2所述IL-2浓度为100-1000U/ml;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IL-2浓度可以为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或1000U/ml。
作为优选,所述免疫细胞培养基为X-VIVO 15培养基。
按照本发明所述培养方法培养的CIK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的抗原标志物,如CD3和CD56。CD3+CD56+为CIK细胞中的效应细胞,CIK细胞是一群异质的细胞群,其CD3+CD56+双阳性表达的细胞越多,其杀伤活性会更好。结果显示,本发明CIK细胞中CD3+CD56+效应细胞比例为29.6%,而现有技术方法的比例为16.6%。
此外,对K562细胞的杀伤性检测结果显示,本发明所培养的CIK细胞杀伤活性为显著高于现有技术方法培养的CIK细胞。同时在CIK细胞分泌IL-2、IFN-γ的能力方面也有提高。
基于上述试验结果,本发明提供了B细胞在培养CIK细胞中的应用。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选择B淋巴细胞替代传统的DC作为和CIK细胞共培养的细胞,通过B细胞和CIK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CIK细胞增殖和杀伤活性的提高,同时又避免了DC体外扩增培养和添加多种细胞因子和抗体的复杂操作,整体工艺得到简化,相比现有方法更加具有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CIK细胞的流式检测结果,其中A表示现有技术方法的CIK细胞流式检测结果,B表示本发明所述方法的流式检测结果;
图2所示为IFN-γ标准品的吸光度值;
图3所示为IL-2标准品的吸光度值。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CIK细胞的培养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的方法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产品及方法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CIK细胞的培养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本发明所述培养方法
1、单个核细胞(PBMC)的分离:
将抗凝管中的外周血转移到离心管中,400-500离心5-10min,离心结束后将下层血细胞转移到50mL离心管中,加入两倍体积的生理盐水进行稀释;
另取一支新的sepmate离心管(购自STEM CELL公司),加入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购自STEM CELL公司)12ml,将稀释后的血细胞转移到sepmate离心管,600-800g离心15-20min;
离心后,将上层液体倒出,加入生理盐水进行洗涤1次;
离心,去上清,即得到PBMC。
2、B淋巴细胞的分选、维持和刺激
用CD19分选试剂盒(购自STEM CELL公司)将B淋巴细胞从上述单个核细胞分选出来;
用含有15ng/ml的Flt3因子和30U/ml的IL-2的X-VIVO 15培养基重悬细胞,将B淋巴细胞培在5%的二氧化碳浓度,95%的湿度的37℃培养箱中维持培养1天;
第2天加入肿瘤抗原刺激B淋巴细胞36-48小时。
3、CIK细胞的诱导培养
将分选后的单个核细胞用X-VIVO 15培养基重悬,按照1×106-2×106/ml的密度接种在细胞培养瓶中,并加入1000U/mL IFN-λ,在37℃、5%二氧化碳的培养箱诱导培养CIK细胞;
第2天补加100U/mL的IL-1α、30ng/ml的OKT-3以及550U/ml的IL-2溶液继续培养;
4、B淋巴细胞和CIK细胞的共培养
将CIK细胞和经过肿瘤抗原刺激后的B细胞按照10:1的共培养比例在5%的二氧化碳浓度,95%的湿度的37℃培养箱中共培养,并补加含600U/ml的IL-2的X-VIVO 15培养基共培养14天,其中CIK细胞密度为1×106/ml,定期在导致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状态,每隔1-2天补充含IL-2的X-VIVO 15培养基。
实施例2:现有技术共培养方法
1、单个核细胞(PBMC)的分离:
将抗凝管中的外周血转移到离心管中,400-500离心5-10min,离心结束后将下层血细胞转移到50mL离心管中,加入两倍体积的生理盐水进行稀释;
另取一支新的离心管,加入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12ml,将稀释后的血细胞转移到离心管,600-800g离心15-20min;
离心后,将上层液体倒出,加入生理盐水进行洗涤1次;
离心,去上清,即得到PBMC。
2、DC细胞的培养
将PBMC按照1×106/ml接种到细胞培养瓶中进行培养1-4小时;
将悬浮细胞吸出到一个新的培养瓶中,剩余的贴壁细胞加入X VIVO15培养基,以及100-1000U/ml的GM-CSF和100-1000U/ml的IL-4溶液诱导培养成DC细胞;
每隔2天补液一次和补加100-1000U/ml的GM-CSF和100-1000U/ml的IL-4溶液;
第6天加入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刺激DC细胞的成熟。
3、CIK细胞的诱导培养
将悬浮细胞用X-VIVO 15培养基重悬,按照1×106-2×106/ml的密度接种在细胞培养瓶中,并加入500-1500U/mL IFN-λ,在37℃、5%二氧化碳的培养箱诱导培养CIK细胞;
第2天补加50-150U/mL的IL-1α、10-50ng/ml的OKT-3以及100-1000U/ml的IL-2溶液继续培养;
4、DC细胞和CIK细胞的共培养
第7天将DC细胞和CIK细胞在5%的二氧化碳浓度,95%的湿度的37℃培养箱共培养,并补加含100-1000U/ml的IL-2溶液的X-VIVO 15培养基;
定期在导致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状态,每隔1-2天对细胞进行补液;两者细胞共培养14天。
实施例3:本发明所述培养方法
1、单个核细胞(PBMC)的分离:
将抗凝管中的外周血转移到离心管中,400-500离心5-10min,离心结束后将下层血细胞转移到50mL离心管中,加入两倍体积的生理盐水进行稀释;
另取一支新的sepmate离心管(购自STEM CELL公司),加入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购自STEM CELL公司)12ml,将稀释后的血细胞转移到sepmate离心管,600-800g离心15-20min;
离心后,将上层液体倒出,加入生理盐水进行洗涤1次;
离心,去上清,即得到PBMC。
2、B淋巴细胞的分选、维持和刺激
用CD19分选试剂盒(购自STEM CELL公司)将B淋巴细胞从上述单个核细胞分选出来;
用含有10ng/ml的Flt3因子和50U/ml的IL-2的X-VIVO 15培养基重悬细胞,将B淋巴细胞培在5%的二氧化碳浓度,95%的湿度的37℃培养箱中维持培养1天;
第2天加入肿瘤抗原刺激B淋巴细胞36-48小时。
3、CIK细胞的诱导培养
将分选后的单个核细胞用X-VIVO 15培养基重悬,按照1×106-2×106/ml的密度接种在细胞培养瓶中,并加入500U/mL IFN-λ,在37℃、5%二氧化碳的培养箱诱导培养CIK细胞;
第2天补加150U/mL的IL-1α、10ng/ml的OKT-3以及1000U/ml的IL-2溶液继续培养;
4、B淋巴细胞和CIK细胞的共培养
将CIK细胞和经过肿瘤抗原刺激后的B细胞按照10:1的共培养比例在5%的二氧化碳浓度,95%的湿度的37℃培养箱中共培养,并补加含1000U/ml的IL-2的X-VIVO 15培养基共培养14天,其中共培养CIK细胞密度为1×106/ml,定期在导致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状态,每隔1-2天补充含IL-2的X-VIVO 15培养基。
实施例4:本发明所述培养方法
1、单个核细胞(PBMC)的分离:
将抗凝管中的外周血转移到离心管中,400-500离心5-10min,离心结束后将下层血细胞转移到50mL离心管中,加入两倍体积的生理盐水进行稀释;
另取一支新的sepmate离心管(购自STEM CELL公司),加入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购自STEM CELL公司)12ml,将稀释后的血细胞转移到sepmate离心管,600-800g离心15-20min;
离心后,将上层液体倒出,加入生理盐水进行洗涤1次;
离心,去上清,即得到PBMC。
2、B淋巴细胞的分选、维持和刺激
用CD19分选试剂盒(购自STEM CELL公司)将B淋巴细胞从上述单个核细胞分选出来;
用含有20ng/ml的Flt3因子和10U/ml的IL-2的X-VIVO 15培养基重悬细胞,将B淋巴细胞培在5%的二氧化碳浓度,95%的湿度的37℃培养箱中维持培养1天;
第2天加入肿瘤抗原刺激B淋巴细胞36-48小时。
3、CIK细胞的诱导培养
将分选后的单个核细胞用X-VIVO 15培养基重悬,按照1×106-2×106/ml的密度接种在细胞培养瓶中,并加入1500U/mL IFN-λ,在37℃、5%二氧化碳的培养箱诱导培养CIK细胞;
第2天补加50U/mL的IL-1α、50ng/ml的OKT-3以及100U/ml的IL-2溶液继续培养;
4、B淋巴细胞和CIK细胞的共培养
将CIK细胞和经过肿瘤抗原刺激后的B细胞按照10:1的共培养比例在5%的二氧化碳浓度,95%的湿度的37℃培养箱中共培养,并补加含100U/ml的IL-2的X-VIVO 15培养基共培养14天,其中共培养CIK细胞密度为1×106/ml,定期在导致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状态,每隔1-2天补充含IL-2的X-VIVO 15培养基。
实施例5:CIK细胞的流式检测(检测CD3+CD56+)
本发明共培养方法:实施例1;
现有技术共培养方法:同实施例2;
流式检测步骤:
从共培养后的细胞中取1×106个CIK细胞,250g离心5min去上清;用含10%FBS的PBS溶液清洗2次;避光加入CD3、CD56抗体2.5μL室温孵育30min;用含10%FBS的PBS溶液清洗2次;用500mL RPMI 1640培养基重悬细胞并过滤,然后滤液上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结果见图1。
由图1可知,本发明所述方法中效应细胞(CD3+CD56+)的比例为29.6%,现有技术中效应细胞的比例为16.6%,明显较低。此外,将实施例3和实施例4进行相同的流式检测,结果依然显示CIK效应细胞CD3+CD56+的比例显著高于现有技术共培养方法。
实施例6:CIK细胞杀伤活性检测
现有技术共培养方法:同实施例2;
杀伤活性检测步骤:
本实施例中使用的细胞裂解液为9%Triton X-100,购自PROMEGA;底物液为Sunstrate Mix,购自PROMEGA;终止液为1Macetic acid。
1)铺板时各实验孔和对照设置如下:
实验孔:按效靶比40:1、20:1和10:1进行靶细胞(K562)和效应细胞(CIK细胞)的铺板。其中,CIK细胞的浓度分别为4×106/mL,2×106/mL,1×106/mL,每孔100μL,每组3个复孔;K562浓度为1×105/mL,每孔100μL,每组3个复孔。
效应细胞自然释放孔:4×106/mL,2×106/mL,1×106/mL,每孔100μL,每组3个复孔,每孔加入100μL培养基。
靶细胞最大释放孔:1×105/mL的靶细胞,每孔100μL,每组3个复孔,每孔加入100μL培养基,于37℃、5%二氧化碳培养箱孵育前45min每孔加入20μL细胞裂解液。
靶细胞自然释放孔:1×105/mL的靶细胞,每孔100μL,每组3个复孔,每孔加入100μL培养基。
培养液空白对照:每孔200μL培养液,每组3个复孔。
体积纠正对照:每孔200μL培养液,每组3个复孔,于37℃、5%二氧化碳培养箱孵育前45min每孔加入20μL细胞裂解液。
2)铺板后将培养板250g离心4min,置于37℃、5%二氧化碳培养箱孵育4h。在培养结束前45min,取出培养板,在靶细胞最大释放组和体积纠正组每孔加入20μL细胞裂解液,250g离心4min,继续培养45min后取出。
3)进行LDH(乳酸脱氢酶)测定,具体步骤如下:250g离心4min,每孔吸出50μL上清转移到另一新的96孔板中,每孔加底物溶液50μL,室温避光孵育30min。每孔加入50μL终止液,用振荡器将色素颗粒打散,测定490波长处的吸光度值。
4)试验组、靶细胞LDH自然释放组和效应细胞LDH自然释放组的吸光度均值减去培养液空白对照组吸光度值均值,获得校正值。靶细胞LDH最大释放组的吸光度均值减去体积纠正组吸光度值均值,获得校正值。
杀伤活性按如下公式计算:
活性=(A-E-T)/(Tmax-T)×100%
A:试验组吸光度值校正值;
E:效应细胞自然释放孔吸光度值校正值;
T:靶细胞自然释放孔吸光度值校正值;
Tmax:靶细胞最大释放组吸光度值校正值。
结果见表1。
表1 CI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检测
组别 40:1 20:1 10:1
实施例1 65.4% 34.5% 12.9%
实施例2 46.3% 18.9% 2.02%
实施例3 59.6% 35.2% 10.89%
实施例4 66.5% 38.9% 6.8%
由表1可知,在杀伤K562时,本发明方法诱导的CIK细胞比现有方法诱导的CIK细胞的杀伤效果更好,差异较明显。
实施例7:CIK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含量的检测(ELASA法定量检测IFN-γ和IL-2含量)
本发明共培养方法:实施例1;
现有技术共培养方法:同实施例2;
细胞因子含量检测步骤:
将CIK细胞培养后的细胞培养液收集起来进行浓缩,为实验品;分别将IFN-γ和IL-2标准品溶解,分别设置了5个浓度,分别是10μg/ml,20μg/ml,30μg/ml、40μg/ml及50μg/ml;从已恢复到室温的密封袋中取出实验所需板条;
留空白孔,提前30min制备生物素化抗体工作液,于10℃~35℃下避光放置;
分别将实验品或不同浓度的标准品(0μg/ml孔加试剂稀释液)加入相应孔中,100μl/孔,用封板胶纸封住反应孔,37℃孵箱孵育90min,洗板4次:
除空白孔外,加入酶结合物工作液,100μl/孔。用胶纸封住反应孔,于37℃孵箱避光孵育60min,洗板4次;
除空白孔外,加入酶结合物工作液,100μl/孔。用胶纸封住反应孔,于37℃孵箱避光孵育30min,洗板4次;
加入显色底物,100μl/孔,于37℃孵箱避光孵育15min;加入终止液,100μl/孔,混匀后检测其吸光度值(OD450值)。
标准品吸光度值曲线分别参见图2和图3,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细胞培养液所测IFN-γ的OD450值分别为1.22和1.02,根据IFN-γ标准品的吸光度值曲线,可知IFN-γ标准品的浓度与吸光度值成线性关系,其先线性曲线为:Y=0.047X+0.29,根据曲线图,从而可计算出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的中的TGF-β的含量分别为19.78μg/ml和15.53μg/ml。
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细胞培养液所测IL-2的OD450值分别为1.386和1.054,根据IL-2标准品的吸光度值曲线,可知IL-10标准品的浓度与吸光度值成线性关系,其先线性曲线为:Y=0.11X+0.8,根据曲线图,从而可计算出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的中的IL-2的含量分别为11.31μg/ml和8.426μg/ml。
此外,将实施例3-实施例4的细胞培养液进行同样的检测,结果显示,IFN-γ含量均高于18μg/ml,IL-2的含量均高于10μg/ml。表明本发明方法诱导出的CIK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和分泌IL-2的能力更高。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CIK细胞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将B细胞用含有Flt3因子和IL-2的X-VIVO 15培养基重悬并在5%的二氧化碳浓度,95%的湿度的37℃培养箱中维持培养1天,然后加入肿瘤抗原刺激B细胞36-48h,所述Flt3因子的浓度为10-20ng/ml,IL-2的浓度为10-50U/ml;
步骤2、将CIK细胞和步骤1的经过肿瘤抗原刺激后的B细胞共培养,并补加含IL-2的X-VIVO 15培养基共培养,定期补充含IL-2的X-VIVO 15培养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细胞由单个核细胞通过CD19分选试剂盒分选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IK细胞由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获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单个核细胞用X-VIVO 15培养基重悬,按照1×106-2×106/ml的密度接种在细胞培养瓶中,并加入500-1500U/mL IFN-λ,在37℃、5%二氧化碳的培养箱诱导培养CIK细胞;
第2天补加50-150U/mL的IL-1α、10-50ng/ml的OKT-3以及100-1000U/ml的IL-2溶液继续培养,整个CIK细胞的诱导培养过程为14天。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意一项所述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个核细胞通过以下方法获得:
外周血离心收集下层血细胞加生理盐水稀释,加入淋巴分离液后离心,弃上层液体,加生理盐水洗涤,再次离心后去上清,获得单个核细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CIK细胞和B细胞的体积比为10: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共培养为在5%的二氧化碳浓度,95%的湿度的37℃培养箱中共培养14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共培养中CIK细胞的密度为1×106/ml。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IL-2浓度为100-1000U/ml。
CN201510896888.6A 2015-12-07 2015-12-07 一种cik细胞的培养方法 Active CN1053494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96888.6A CN105349489B (zh) 2015-12-07 2015-12-07 一种cik细胞的培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96888.6A CN105349489B (zh) 2015-12-07 2015-12-07 一种cik细胞的培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49489A CN105349489A (zh) 2016-02-24
CN105349489B true CN105349489B (zh) 2019-02-12

Family

ID=55325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96888.6A Active CN105349489B (zh) 2015-12-07 2015-12-07 一种cik细胞的培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494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32769A (zh) * 2016-03-21 2016-08-10 上海德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治疗肿瘤的免疫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13876A (zh) * 2016-03-29 2016-06-29 深圳爱生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Cik细胞培养基及其应用
CN106801067A (zh) * 2016-12-26 2017-06-06 武汉波睿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的制备方法
CN109706117A (zh) * 2018-12-30 2019-05-03 深圳光彩生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的cik细胞培养方法
CN109706118A (zh) * 2018-12-30 2019-05-03 深圳光彩生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的培养cik细胞的因子组合
CN112251407A (zh) * 2020-11-03 2021-01-22 广州康琪莱精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脐带血cik细胞的扩增培养方法
CN113005084A (zh) * 2021-03-17 2021-06-22 山西怀瑾基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将体外富集的pbmc扩增活化cd8+t细胞群的方法
CN114107202B (zh) * 2021-12-08 2023-08-22 杭州中赢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免疫细胞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386550A (zh) * 2022-10-26 2022-11-25 成都诺医德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 一种评价免疫细胞抗癌有效性的方法
CN116103234B (zh) * 2023-04-13 2023-06-23 天津纽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dc样细胞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62968A (zh) * 2015-09-14 2015-11-18 广州赛莱拉干细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dc-cik细胞培养试剂及其培养方法
CN105106237A (zh) * 2015-08-25 2015-12-02 北京康爱瑞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杀伤肿瘤细胞生物制剂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06237A (zh) * 2015-08-25 2015-12-02 北京康爱瑞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杀伤肿瘤细胞生物制剂
CN105062968A (zh) * 2015-09-14 2015-11-18 广州赛莱拉干细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dc-cik细胞培养试剂及其培养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IK细胞和DC的免疫生物学特性及抗肿瘤研究进展;匡志鹏等;《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0430;第23卷(第2期);338-340 *
从树突状细胞到活化的! 细胞: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方向;刘宝瑞等;《现代肿瘤医学》;20040630;第12卷(第3期);177-178 *
正确理解B细胞与T细胞的相互作用;李飞;《生物学教学》;20111231;第36卷(第3期);66-67 *
活化B淋巴细胞诱导健康人外周血HBcAg短肽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陈军浩等;《检验医学》;20090731;第24卷(第7期);518-52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49489A (zh) 2016-0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49489B (zh) 一种cik细胞的培养方法
CN104357390B (zh) 同时扩增cd3+cd56+cik细胞和cd3‑cd56+nk细胞的方法
CN105087487B (zh) 一种高效扩增cik的方法
CN105062968B (zh) 一种dc-cik细胞培养试剂及其培养方法
CN104711225B (zh) Nk细胞的体外制备方法
CN106222140A (zh) 一种nk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及其配制方法
CN108642012B (zh) 一种外周血来源nk细胞高效扩增的方法
CN101519646A (zh) 一种cik细胞及其制备方法和细胞制剂
CN110088268B (zh) 耐盐性乳酸菌、耐盐性乳酸菌的培养方法、及免疫激活剂
CN104974978B (zh) 一种内皮细胞培养基及内皮细胞的培养方法
CN105154398A (zh) Cik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25473A (zh) 一种采用tlr7激动剂刺激的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培养方法
CN106085958A (zh) 一种nk细胞的制备方法
CN107502590A (zh) 一种人类脐带血造血干细胞高效扩增nk细胞的方法
CN104371973B (zh) 一种免疫细胞的无血清培养基
CN104498434A (zh) 一种大量树突状细胞的制备方法、所得树突状细胞
CN105112371A (zh) 脐带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cik细胞制取方法及制剂
CN104815323A (zh) 一种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KR101807995B1 (ko) 가스발생량이 낮은 류코노스톡 메센테로이드 cjlm119 균주 및 이를 이용한 김치의 제조방법
CN105505871B (zh) 一种有效扩增cik且提高其特异性杀瘤能力的方法
CN105331581B (zh) 一种cik细胞的诱导培养方法
CN106399245A (zh) 一种γδT细胞的培养方法
CN110283785A (zh) 一种γδT-NK细胞共培养的方法
CN104109653B (zh) 利用无动物血清培养体系大规模扩增人外周血dnt细胞的方法
CN106085960A (zh) 一种培养dc细胞的培养基及培养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