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14055B - 自行车用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用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14055B
CN105314055B CN201510411952.7A CN201510411952A CN105314055B CN 105314055 B CN105314055 B CN 105314055B CN 201510411952 A CN201510411952 A CN 201510411952A CN 105314055 B CN105314055 B CN 1053140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speed change
control
condition
variable veloc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1195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14055A (zh
Inventor
渡会悦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3140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140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140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140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5/08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electrical or fluid transmitt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3/00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 B62K23/02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hand actuated
    • B62K23/06Le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更简单的控制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对具有多个齿轮挡位的前变速装置(22)和后变速装置(23)进行控制的变速控制装置(12)具备:输入变速指示的第一和第二变速操作部件(44a、45a)、挡位传感器(22c、23c)、信号控制部(20)。挡位传感器(22c、23c)检测前、后变速装置(22、23)的齿轮挡位。信号控制部(20)控制前、后变速装置(22、23)。在所检测的齿轮挡位符合规定的条件的状态下,经由第一和第二变速操作部件(44a、45a)输入了规定的变速指示的情况下,信号控制部(20)进行将前、后变速装置(22、23)升挡或降挡的控制。

Description

自行车用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具有多个齿轮挡位(stage)的第一变速装置和具有多个齿轮挡位的第二变速装置的至少一方进行控制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用于对自行车的第一变速装置(例如前拨链器)和第二变速装置(例如后拨链器)进行控制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以往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持有第一和第二变速装置的齿轮比表格,若使用者输入升挡或降挡的变速指示时,其沿着齿轮比表格中设定的齿轮比的升序路径或降序路径,控制第一变速装置、第二变速装置或者同时控制第一和第二变速装置两方。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8712656号说明书
以往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由于需要参照齿轮比表格,因此,链轮更换为齿数不同的链轮时,需要对表格的设定进行变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更加简单的控制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是控制具有多个齿轮挡位的第一变速装置和具有多个齿轮挡位的第二变速装置中的至少一方的装置。自行车用控制装置具备变速输入部、检测部、控制部。变速输入部用于输入变速指示。检测部对第一变速装置或者第二变速装置中的至少一方的齿轮挡位进行检测。控制部控制第一变速装置和第二变速装置。在由检测部检测出的齿轮挡位符合规定的条件的状态下,经由变速输入部输入了规定的变速指示的情况下,控制部进行将第一变速装置和第二变速装置中的至少一方升挡或降挡的控制。
在该自行车用控制装置中,在由检测部检测出的齿轮挡位符合规定的条件的状态下,若使用者经由变速输入部输入规定的变速指示时,控制部进行将第一变速装置和第二变速装置中的至少一方升挡或降挡的控制。在此,在符合规定的条件的状态下,进行将第一变速装置和第二变速装置中的至少一方升挡或降挡的控制,所以能够提供可实现更简单的控制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
检测部可以包含对第一变速装置的齿轮挡位进行检测的第一检测部和对第二变速装置的齿轮挡位进行检测的第二检测部。在由第一检测部检测出的齿轮挡位和由第二检测部检测出的齿轮挡位符合规定的条件的状态下,经由变速输入部输入了规定的变速指示的情况下,控制部进行将第一变速装置和第二变速装置中的至少一方升挡或降挡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对第一变速装置和第二变速装置的齿轮挡位进行检测并控制,因此,即使第一变速装置和第二变速装置具有三个以上的齿轮挡位,也能够检测出齿轮挡位。
可以在由检测部检测出的齿轮挡位符合至少一个第一变速条件的状态下,经由变速输入部输入了第一变速指示的情况下,控制部进行将第一变速装置升挡的控制。
此时,进而可以在由检测部检测出的齿轮挡位符合至少一个第一变速条件的状态下,经由变速输入部输入了第一变速指示的情况下,控制部进行将第二变速装置降挡的控制。
可以在由检测部检测出的齿轮挡位符合至少一个第二变速条件的状态下,经由变速输入部输入了第二变速指示的情况下,控制部进行将第一变速装置降挡的控制。
此时,进而可以在由检测部检测出的齿轮挡位符合至少一个第二变速条件,经由变速输入部输入了第二变速指示的情况下,控制部进行将第二变速装置升挡的控制。
自行车用控制装置还可以具备存储部,该存储部存储包含与由检测部检测的齿轮挡位相关的至少一个第一变速条件和与由检测部检测的齿轮挡位相关的至少一个第二变速条件的至少一个协调变速条件。控制部可以基于存储部中存储的至少一个协调变速条件进行将第一变速装置和第二变速装置中的至少一方升挡或降挡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将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变速条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变速条件的协调变速条件、而非齿轮比,存储在存储部中,并根据所存储的协调变速条件进行控制即可。因此能够提供可以实现更简单的控制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
自行车用控制装置还可以具备条件输入部。至少一个协调变速条件包含多个协调变速条件,控制部可以基于经由条件输入部所选择的协调变速条件控制第一变速装置和第二变速装置中的至少一方。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能够选择多个协调变速条件中的任意条件,因此可以根据使用者的体力、技术水平等进行变速控制。
控制部可以在驱动第一变速装置后驱动第二变速装置。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变速装置和第二变速装置并不是同时进行变速动作,因此,即使例如第一变速装置和第二变速装置是使链条从链轮脱轨并挂在另一链轮上而进行变速的外装变速装置,也能够实现顺畅的变速。
控制部可以在驱动第二变速装置后驱动第一变速装置。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变速装置和第二变速装置并不是同时进行变速动作,因此,即使例如第一变速装置和第二变速装置是使链条从链轮脱轨并挂在另一链轮上而进行变速的外装变速装置,也能够实现顺畅的变速。
第一变速装置可以包含将链条换装到多个前链轮中任一个上的前拔链器。在这种情况下,对应升挡或降挡的变速指令的前拔链器的控制变得简单。
第二变速装置可以包含将链条换装到多个后链轮中任意一个上的后拔链器。在这种情况下,对应升挡或降挡的变速指令的后拔链器的控制变得简单。
自行车用控制装置还可以具备条件变更输入部。可以在经由条件变更输入部输入了条件变更指示的情况下,控制部基于条件变更指示来变更协调变速条件中所包含的至少一个第一变速条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变速条件中的至少一方。
自行车用控制装置还可以具备设定输入部。可以在经由设定输入部选择了第一设定的情况下,在由检测部检测出的齿轮挡位符合规定的条件的状态下,经由变速输入部输入了规定的变速指示的情况下,控制部进行仅将第一变速装置和第二变速装置中的任一方升挡或降挡的控制。
自行车用控制装置还可以具备设定输入部。可以在经由设定输入部选择了第二设定的情况下,在由检测部检测出的齿轮挡位符合规定的条件的状态下,经由变速输入部输入了规定的变速指示的情况下,控制部进行将第一变速装置和第二变速装置两方分别升挡或降挡的控制。
<发明效果>
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可实现更简单的控制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的自行车的侧视图。
图2是搭载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的自行车的车把的侧面图。
图3是表示包含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的系统结构的概括框图。
图4是显示器的俯视放大图。
图5是表示具有两个前链轮的第一变速装置和具有十个后链轮的第二变速装置中的第一控制模式的一例的第一齿轮换挡表格。
图6是表示具有两个前链轮和十个后链轮的变速装置中的第二控制模式的一例的第二齿轮换挡表格。
图7是表示具有两个前链轮和十个后链轮的变速装置中的第三控制模式的一例的第三齿轮换挡表格。
图8是表示具有三个前链轮的第一变速装置和具有十个后链轮的第二变速装置中的第一控制模式的一例的第四齿轮换挡表格。
图9是表示具有三个前链轮和十个后链轮的变速装置中的第二控制模式的一例的第五齿轮换挡表格。
图10是表示具有三个前链轮和十个后链轮的变速装置中的第三控制模式的一例的第六齿轮换挡表格。
附图标记说明:
10 自行车
20 信号控制部(控制部的一例)
21b 存储器(存储部的一例)
22 前变速装置(第一变速装置的一例)
22c 齿轮挡位传感器(检测部和第一检测部的一例)
23 后变速装置(第二变速装置的一例)
23c 齿轮挡位传感器(检测部和第二检测部的一例)
44a 第一变速操作部件(变速输入部的一例)
44b 第二变速操作部件(变速输入部的一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所选择的实施方式。以下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说明只是例示用途,并不是对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范围所限定的本发明进行的限定。
图1中绘制具有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速控制装置12的自行车10。所绘的自行车10是公路自行车,变速控制装置12不限于图1所绘公路自行车中使用,也能够适用于包含山地自行车在内的其他任何类型的自行车。
在图1到图3中,变速控制装置12是自行车用电动变速系统的一部分。变速控制装置12是自行车用控制装置的一例,其包含第一变速操作装置16和第二变速操作装置18。此外,变速控制装置12还包含信号控制部20、前变速装置22(第一变速装置的一例)、后变速装置23(第二变速装置的一例)、码表(cyclocomputer)24、电源34、电源传感器(即电压传感器)35。此外,变速控制装置12还包含曲柄旋转速度传感器28、车轮旋转速度传感器29。前变速装置22具有多个第一齿轮挡位。后变速装置23具有多个第二齿轮挡位。曲柄旋转速度传感器28设置用以检测踏频。车轮旋转速度传感器29设置用以检测自行车10的速度。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变速操作装置16和第二变速操作装置18设置在赛车型车把的弯曲部上。从车把的后方看,第一变速操作装置16固定在车把的右侧的弯曲部上。第一变速操作装置16具有固定在弯曲部上的第一底座部件40a。在第一底座部件40a上以自由摆动的方式安装例如用于对前制动装置31(或者后制动装置30)进行制动操作的第一制动杆43a。在第一制动杆43a上设置能够与第一制动杆43a绕不同的轴摆动的第一变速操作部件44a和第二变速操作部件45a。第一变速操作部件44a设置为能够按压操作第一开关SW1。第二变速操作部件45a设置为能够按压操作第二开关SW2。第一变速操作装置16设置用以对后变速装置23进行变速操作。第一制动杆43a经由鲍登线与前制动装置31机械连结。
第二变速操作装置18是与第一变速操作装置16呈镜像关系的部件。从车把后方看,第二变速操作装置18具有固定在车把左侧的第二底座部件40b。在第二底座部件40b上以自由摆动的方式安装例如用于对后制动装置30进行制动操作的第二制动杆43b。第二制动杆43b上设置有能够绕与第二制动杆43b交错的轴摆动的第三变速操作部件44b和第四变速操作部件45b。第三变速操作部件44b设置为能够按压操作第三开关SW3。第四变速操作部件45b设置为能够按压操作第四开关SW4。第二变速操作装置18设置用以对前变速装置22进行变速操作。第二变速操作装置18的第二制动杆43b经由鲍登线与后制动装置30机械连结。
第一变速操作装置16和第二变速操作装置18分别通过电气配线32、33与信号控制部20电连接。另外,也可以在第一变速操作装置16上连结后制动装置30和前变速装置22,在第二变速操作装置18上连结前制动装置31和后变速装置23。
信号控制部20是控制部的一例。信号控制部20设置用以对应基于第一变速操作装置16、第二变速操作装置18的操作的变速信号、或者对应基于速度的变速信号,来使后变速装置23和前变速装置22变速动作。信号控制部20包含微型计算机21。
微型计算机21具有微处理器21a和存储器21b。微处理器21a和存储器21b设置用以处理来自包含电压传感器35的各种传感器和变速控制装置12的构件的信号。信号控制部20还包含变速控制程序。如下所述,变速控制程序控制前变速装置22和后变速装置23的动作。变速控制程序存储在存储器21b中。
存储器21b包括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设备和RAM(Random AccessMemory:随机存储器)设备。
存储器21b是存储部的一例,能够分别将后述的协调变速条件M1、M2和M3存储用作两个齿轮挡位用和三个齿轮挡位用。
如图3中模式表示,信号控制部20与变速控制装置12中的其他部分电连接。从本文公开内容可知,为了接收和发送数据,与变速控制装置12的其他部分进行的通信也可以不通过有线方式而是以无线方式进行。
信号控制部20编译和执行用于使变速控制装置12动作的硬件和各种程序的命令(数据、信号和指令)。另外,在图3中,信号控制部20由单体构成。但是,信号控制部20也可以作为其他结构的构件构成。此外,信号控制部20也可以由设置在不同部分上的多个控制器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信号控制部20具备模式按钮20a,该模式按钮20a能够选择两个变速模式:对应第一变速操作装置16和第二变速操作装置18的操作进行变速的手动变速模式和对应自行车10的速度或者踏频等自行车10的行驶状态进行变速的自动变速模式。手动模式和自动模式分别具有对前变速装置22和后变速装置23进行协调控制的同步模式和对前变速装置22和后变速装置23进行单独控制的异步模式。因此,手动变速模式和自动变速的变速模式下,分别能够通过模式按钮20a择一地选择同步模式和异步模式的变速模式,并根据所选择的变速模式使前变速装置22和后变速装置23变速动作。在变速模式是同步模式时,例如图5所示,在由检测部检测出的齿轮挡位符合规定的条件的状态下,输入了规定的变速指示的情况下,信号控制部20进行将前变速装置22和后变速装置23的至少一方升挡或降挡的控制。在图5中,就提升的规定的齿轮挡位而言,前变速装置22为低挡位(Lowstage),后变速装置23为第三挡位。
手动变速的同步模式时的第一变速操作装置16的第一变速操作部件44a和第二变速操作部件45a,是用于输入变速指示的变速输入部的一例。同步模式时的第三变速操作部件44b可以是用于选择后述的协调变速条件M1、M2和M3的选择操作部。
另外,可以取代对模式按钮20a的操作,通过对第一变速操作装置16、第二变速操作装置18、后述的码表24的操作按钮B1、B2和B3等的操作来进行变速模式的变更。
信号控制部20在手动变速模式时,对应由第一变速操作装置16和第二变速操作装置18的操作所输出的信号,将单独或协调控制前变速装置22和后变速装置23的信号输出给前变速装置22和后变速装置23的至少一方。
信号控制部20在自动变速模式时,对应根据车轮旋转速度传感器29的输出计算出的速度信号,生成单独或协调控制前变速装置22和后变速装置23的信号,并输出给前变速装置22和后变速装置23的至少一方。
如图1所示,第一变速装置、即前变速装置22包含具有多个第一齿轮挡位(例如两个或者三个齿轮挡位)的电动前拨链器。电动前拨链器将链条26换装在直径不同的多个(例如两个或者三个)前链轮47的任一个链轮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前链轮47包含直径不同的两个前链轮47(与图5~图7相对应)或者直径不同的三个前链轮47(与图8~图10相对应)。前链轮47以直径从接近自行车的中心轴心一侧向远离其的一侧逐渐变大的方式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在前链轮47是两个的情况下,前变速装置22的齿轮挡位包含低挡位和高挡位(Top stage)。前变速装置22的齿轮挡位中,低挡位处于距自行车的中心轴心最近的位置,高挡位处于距自行车的中心轴心最远的位置。此外,例如前链轮47是三个的情况下,前变速装置22的齿轮挡位包含低挡位、中间挡位(Mid stage)和高挡位。前变速装置22的齿轮挡位中,低挡位位于距自行车的中心轴心最近的位置,高挡位位于距自行车的中心轴心最远的位置,中间挡位在它们两方之间。
如图3所示,与以往的电动拨链器相同,前变速装置22具有前控制单元22a、马达驱动单元22b、齿轮挡位传感器22c、马达22e。齿轮挡位传感器22c是检测部和第一检测部的一例。前控制单元22a基于与第一变速操作装置16、第二变速操作装置18的操作对应的变速控制信号、或者与速度(或者踏频)对应的变速控制信号,来控制马达驱动单元22b。马达22e使前变速装置22的链条引导件向接近或远离车架27的侧方移动。
如图1所示,第二变速装置、即后变速装置23包含具有多个第二齿轮挡位(例如十个齿轮挡位)的电动后拨链器。电动后拨链器将链条26换装在直径不同的多个(例如十个)后链轮46中的任一个链轮上。后链轮46以直径从接近自行车的中心轴心一侧向远离其的一侧顺次变小的方式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后变速装置23的齿轮挡位包含第一挡位到第十挡位。后变速装置23的齿轮挡位中,第一挡位处于距自行车的中心轴心最近的位置,第十挡位位于距自行车的中心轴心最远的位置。
如图3所示,与以往的电动拨链器相同,后变速装置23具有后控制单元23a、马达驱动单元23b、齿轮挡位传感器23c、马达23e。齿轮挡位传感器23c是检测部和第二检测部的一例。后控制单元23a基于与第一变速操作装置16、第二变速操作装置18的操作对应的变速控制信号、或者与速度(或者踏频)对应的变速控制信号,来控制马达驱动单元23b。马达23e使后变速装置23的链条引导件向接近或远离车架27的侧方移动。
码表24具有微处理器和存储器。如图3所示,码表24通过电气配线48与信号控制部20电连接。由此,码表24能够接收来自其他部分的各种数据(速度、踏频、齿轮挡位等)。如图4所示,码表24具有液晶显示屏49、由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等构成的输入输出接口50、作为用于选择协调变速条件M1、M2和M3的条件输入部的一例的操作按钮B1、B2和B3。
如图4所示,在液晶显示屏49上显示速度、踏频、行驶距离、前变速装置22和后变速装置23的齿轮挡位、以及电源34的电压。此外,在液晶显示屏49上能够显示表示选择了后述的协调变速条件M1、M2和M3中任一个的条件表示部52和表示前变速装置22的齿轮挡位是两个还是三个的挡位标识54。挡位标识54例如是有三个时点亮三个圆,有两个时点亮两个圆。
电源34例如设置于自行车10的车架27上。电源34例如包含可充电的二次电池、大容量电容等蓄电元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源34能够使用可充电的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二次电池。电源34的最大蓄电电压例如是8.4伏特。电源34对第一变速操作装置16和第二变速操作装置18、信号控制部20、前变速装置22、后变速装置23、码表24等变速控制装置12的各部分提供电力。
如图2和图3所示,电源34和信号控制部20由电气配线37电连接。由此,能够向信号控制部20提供电力。此外,经由信号控制部20对第一变速操作装置16、第二变速操作装置18和码表24供给电力。电气配线37在信号控制部20与前变速装置22和后变速装置23之间传递变速信号(FSS,RSS)和齿轮挡位信号(DATA)。电气配线32、33和37是双芯线缆。在本实施方式中,PLC(Power Line Communication: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电路基板设置于信号控制部20和前变速装置22及后变速装置23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齿轮挡位有两个或者三个的前变速装置22和第二齿轮挡位有十个的后变速装置23进行组合,因此,能够得到最多三十个齿轮挡位的组合。
在此,在同步模式中,在齿轮挡位传感器22c和齿轮挡位传感器23c的至少一方检测出的齿轮挡位符合规定的变速条件的状态下,仅通过使用者操作升挡用的第一变速操作部件44a和降挡用的第二变速操作部件45a,信号控制部20就进行将前变速装置22和后变速装置23的至少一方升挡或降挡的控制。另外,三个协调变速条件M1、M2和M3分别包含与由齿轮挡位传感器22c和齿轮挡位传感器23c检测的齿轮挡位相关的至少一个第一变速条件和与由齿轮挡位传感器22c和齿轮挡位传感器23c检测的齿轮挡位相关的至少一个第二变速条件。第一变速条件例如是用于进行升挡的条件,第二变速条件例如是用于进行降挡的条件。另外,在图5~图10中,将后变速装置23的齿轮挡位的组群记载为CS,将前变速装置22的齿轮挡位的组群记载为FC。
在本实施例中,前变速装置22的齿轮挡位在前链轮47是两个的情况下(与图5~图7相应)包含低挡位和高挡位,在前链轮47是三片的情况下(与图8~图10相应)包含低挡位、中间挡位和高挡位。此外,后变速装置23的齿轮挡位包含第一至第十挡位。
接下来,参照图5~图7,说明前链轮47是两片的情况下的手动变速的同步模式的三个协调变速条件M1、M2和M3。
图5~图7中,前链轮47是两片的情况下的协调变速条件M1、M2和M3分别包含一个第一变速条件和第二变速条件。第一变速条件是至少控制使前变速装置22升挡的条件,第二变速条件是至少控制使前变速装置22降挡的条件。图5所示的协调变速条件M1中,前变速装置22的齿轮挡位是低挡位、后变速装置23的齿轮挡位是第三挡位的情况是第一变速条件。此外,前变速装置22的齿轮挡位是高挡位、后变速装置23的齿轮挡位是第一挡位的情况是第二变速条件。
图6所示的协调变速条件M2中,前变速装置22的齿轮挡位是低挡位、后变速装置23的齿轮挡位是第五挡位的情况是第一变速条件。此外,前变速装置22的齿轮挡位是高挡位、后变速装置23的齿轮挡位是第二挡位的情况是第二变速条件。
图7所示的协调变速条件M3中,前变速装置22的齿轮挡位是低挡位、后变速装置23的齿轮挡位是第七挡位的情况是第一变速条件。此外,前变速装置22的齿轮挡位是高挡位、后变速装置23的齿轮挡位是第三挡位的情况是第二变速条件。
图5所示的协调变速条件M1下,当升挡的情况下,至符合协调变速条件M1的第一变速条件之前,若操作第一变速操作部件44a时,信号控制部20总会使后变速装置23升挡。然后,使后变速装置23升挡到第三挡位,符合了第一变速条件的状态下若操作第一变速操作部件44a时,则如实线箭头所示,信号控制部20使前变速装置22升挡。另外,如图5中虚线箭头所示,也可以在前变速装置22升挡后或升挡前使后变速装置23降挡。
在降挡的情况下,至符合协调变速条件M1的第二变速条件之前,若操作第二变速操作部件45a时,信号控制部20总会使后变速装置23降挡。然后,使后变速装置23降挡到第一挡位,符合了第一变速条件的状态下,若操作第二变速操作部件45a时,如实线箭头所示,信号控制部20使前变速装置22降挡。另外,如图5虚线箭头所示,也可以在前变速装置22降挡后或者降挡前,使后变速装置23升挡。
在图6所示的协调变速条件M2下,当升挡的情况下,若由第一变速操作部件44a的操作,信号控制部20使后变速装置23升挡到第五挡位时,变为符合第一变速条件的状态。因此,信号控制部20通过下一次第一变速操作部件44a的操作至少使前变速装置22升挡。因此,相比于协调变速条件M1,协调变速条件M2下的升挡的时刻延迟。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在前变速装置22升挡前或者升挡后,使后变速装置23降挡。
当降挡的情况下,若通过第二变速操作部件45a的操作,信号控制部20使后变速装置23降挡到第二挡位时,变为符合第二变速条件的状态。因此,信号控制部20通过下一次第二变速操作部件45a的操作至少使前变速装置22降挡。因此,相比于协调变速条件M1,协调变速条件M2下的降挡的时刻提前。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在前变速装置22降挡前或者降挡后,使后变速装置23升挡。
在图7所示的协调变速条件M3下,当升挡的情况下,若通过第一变速操作部件44a的操作,信号控制部20使后变速装置23升挡到第七挡位时,变为符合第一变速条件的状态。因此,信号控制部20通过下一次第一变速操作部件44a的操作至少使前变速装置22升挡。因此,相比于协调变速条件M2,协调变速条件M3下的升挡的时刻延迟。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在前变速装置22升挡前或者升挡后,使后变速装置23降挡。
当降挡的情况下,若通过第二变速操作部件45a的操作,信号控制部20使后变速装置23降挡到第三挡位时,变为符合第二变速条件的状态。因此,信号控制部20通过下一次第二变速操作部件45a的操作,至少使前变速装置22降挡。因此,相比于协调变速条件M2,协调变速条件M3下的降挡的时刻提前。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在前变速装置22降挡前或者降挡后,使后变速装置23升挡。
接下来,参照图8~图10,说明前链轮47是三片的情况下手动变速的同步模式的三个协调变速条件M1、M2和M3。
在图8~图10中,前链轮47是三片的情况下的协调变速条件M1、M2和M3分别包含两个第一变速条件和第二变速条件。一方第一变速条件是至少将前变速装置22从低挡位升挡到中间挡位的条件。另一方第一变速条件是至少将前变速装置22从中间挡位升挡到高挡位的条件。
一方第二变速条件是至少将前变速装置22从高挡位降挡到中间挡位的条件。另一方第二变速条件是至少将前变速装置22从中间挡位降低到低挡位的条件。
在图8所示的协调变速条件M1下,前变速装置22的齿轮挡位是低挡位、后变速装置23的齿轮挡位是第五挡位的情况是一方第一变速条件。此外,前变速装置22的齿轮挡位是中间挡位、后变速装置23的齿轮挡位是第八挡位的情况是另一方第一变速条件。此外,前变速装置22的齿轮挡位是高挡位、后变速装置23的齿轮挡位是第二挡位的情况是一方第二变速条件。前变速装置22的齿轮挡位是中间挡位、后变速装置23的齿轮挡位是第一挡位的情况是另一方第二变速条件。
在图9所示的协调变速条件M2下,前变速装置22的齿轮挡位是低挡位、后变速装置23的齿轮挡位是第五挡位的情况是一方第一变速条件。前变速装置22的齿轮挡位是中间挡位、后变速装置23的齿轮挡位是第七挡位的情况是另一方第一变速条件。此外,前变速装置22的齿轮挡位是高挡位、后变速装置23的齿轮挡位是第三挡位的情况是一方第二变速条件。前变速装置22的齿轮挡位是中间挡位、后变速装置23的齿轮挡位是第二挡位的情况是另一方第二变速条件。
在图10所示的协调变速条件M3下,前变速装置22的齿轮挡位是低挡位、后变速装置23的齿轮挡位是第四挡位的情况是一方第一变速条件。前变速装置22的齿轮挡位是中间挡位、后变速装置23的齿轮挡位是第九挡位的情况是另一方第一变速条件。此外,前变速装置22的齿轮挡位是高挡位、后变速装置23的齿轮挡位是第三挡位的情况是一方第二变速条件。前变速装置22的齿轮挡位是中间挡位、后变速装置23的齿轮挡位是第二挡位的情况是另一方第二变速条件。
在图8所示的协调变速条件M1下,在升挡的情况下,至符合协调变速条件M1的一方第一变速条件之前,若操作第一变速操作部件44a时,信号控制部20总会使后变速装置23升挡。然后,使后变速装置23升挡至第五挡位,符合一方第一变速条件的状态下,若操作第一变速操作部件44a时,如实线箭头所示,信号控制部20使前变速装置22从低挡位升挡到中间挡位。另外,也可以如图8虚线箭头所示,在前变速装置22升挡后或者升挡前,使后变速装置23降挡。
在该状态下,至符合协调变速条件M1的另一方第一变速条件之前,若操作第一变速操作部件44a时,信号控制部20总会使后变速装置23升挡。然后,使后变速装置23升挡到第八挡位,符合了另一方第一变速条件的状态下,若操作第一变速操作部件44a时,则如实线箭头所示,信号控制部20使前变速装置22从中间挡位升挡到高挡位。另外,在另一方第一变速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如图8的虚线箭头所示,在前变速装置22升挡后或者升挡前,使后变速装置23降挡。
在降挡的情况下,至符合协调变速条件M1的一方第二变速条件之前,若操作第二变速操作部件45a时,信号控制部20总会使后变速装置23降挡。然后,使后变速装置23降挡到第二挡位,符合了一方第二变速条件的状态下,若操作第二变速操作部件45a时,如实线箭头所示,信号控制部20使前变速装置22从高挡位降挡到中间挡位。另外,也可以如图8的虚线箭头所示,在前变速装置22降挡后或者降挡前,使后变速装置23升挡。
在该状态下,至符合协调变速条件M1的另一方第二变速条件之前,若操作第二变速操作部件45a时,信号控制部20总会使后变速装置23降挡。然后,使后变速装置23降挡到第一挡位,符合了另一方第二变速条件的状态下,若操作第二变速操作部件45a时,如实线箭头所示,信号控制部20使前变速装置22从中间挡位降挡到低挡位。另外,在另一方第二变速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如图8的虚线箭头所示,在前变速装置22降挡后或者降挡前,使后变速装置23升挡。
在图9所示的协调变速条件M2下,当升挡的情况下,至符合协调变速条件M1的一方第一变速条件之前,若操作第一变速操作部件44a时,信号控制部20总会使后变速装置23升挡。然后,使后变速装置23升挡到第五挡位,符合了一方第一变速条件的状态下,若操作第一变速操作部件44a时,如实线箭头所示,信号控制部20使前变速装置22从低挡位升挡到中间挡位。另外,也可以如图9的虚线箭头所示,在前变速装置22升挡后或者升挡前,使后变速装置23降挡。
在该状态下,至符合协调变速条件M2的另一方第一变速条件之前,若操作第一变速操作部件44a时,信号控制部20总会使后变速装置23升挡。然后,使后变速装置23升挡到第七挡位,符合了另一方第一变速条件的状态下,若操作第一变速操作部件44a时,如实线箭头所示,信号控制部20使前变速装置22从中间挡位升挡到高挡位。另外,在另一方第一变速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如图9的虚线箭头所示,在前变速装置22升挡后或者升挡前,使后变速装置23降挡。
当降挡的情况下,至符合协调变速条件M2的一方第二变速条件之前,若操作第二变速操作部件45a时,信号控制部20总会使后变速装置23降挡。然后,使后变速装置23降挡到第三挡位,符合了一方第二变速条件的状态下,若操作第二变速操作部件45a时,如实线箭头所示,信号控制部20使前变速装置22从高挡位降挡到中间挡位。另外,也可以如图9的虚线箭头所示,在前变速装置22降挡后或者降挡前,使后变速装置23升挡。
在该状态下,至符合协调变速条件M2的另一方第二变速条件之前,若操作第二变速操作部件45a时,信号控制部20总会使后变速装置23降挡。然后,使后变速装置23降挡到第二挡位,符合了另一方第二变速条件的状态下,若操作第二变速操作部件45a时,如实线箭头所示,信号控制部20使前变速装置22从中间挡位降挡到低挡位。另外,在另一方第二变速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如图9的虚线箭头所示,在前变速装置22降挡后或者降挡前,使后变速装置23升挡。
在图10所示的协调变速条件M3下,当升挡的情况下,至符合协调变速条件M3的一方第一变速条件之前,若操作第一变速操作部件44a时,信号控制部20总会使后变速装置23升挡。然后,使后变速装置23升挡到第四挡位,符合了一方第一变速条件的状态下,若操作第一变速操作部件44a时,如实线箭头所示,信号控制部20使前变速装置22从低挡位升挡到中间挡位。另外,也可以如图10的虚线箭头所示,在前变速装置22升挡后或者升挡前,使后变速装置23降挡。
在该状态下,至符合协调变速条件M3的另一方第一变速条件之前,若操作第一变速操作部件44a时,信号控制部20总会使后变速装置23升挡。然后,在使后变速装置23升挡到第九挡位,符合了另一方第一变速条件的状态下,若操作第一变速操作部件44a时,如实线箭头所示,信号控制部20使前变速装置22从中间挡位升挡到高挡位。另外,在另一方第一变速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如图10的虚线箭头所示,在前变速装置22升挡后或者升挡前,使后变速装置23降挡。
当降挡的情况下,至符合协调变速条件M3的一方第二变速条件之前,若操作第二变速操作部件45a时,信号控制部20总会使后变速装置23降挡。然后,使后变速装置23降挡到第三挡位,符合了一方第二变速条件的状态下,若操作第二变速操作部件45a时,如实线箭头所示,信号控制部20使前变速装置22从高挡位降挡到中间挡位。另外,也可以如图10的虚线箭头所示,在前变速装置22降挡后或者降挡前,使后变速装置23升挡。
在该状态下,至符合协调变速条件M3的另一方第二变速条件之前,若操作第二变速操作部件45a时,信号控制部20总会使后变速装置23降挡。然后,使后变速装置23降挡到第二挡位,符合了另一方第二变速条件的状态下,若操作第二变速操作部件45a时,则如实线箭头所示,信号控制部20使前变速装置22从中间挡位降挡到低挡位。另外,在另一方第二变速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如图10的虚线箭头所示,在前变速装置22降挡后或者降挡前,使后变速装置23升挡。
这样结构的变速控制装置12中,在规定的齿轮挡位下,进行将前变速装置22和后变速装置23的至少一方升挡或降挡的控制,因此,可以提供能够实现更简单的控制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发明技术构思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特别是本说明书所记载的多个实施方式和变形例可以根据需要任意组合。
(a)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变速装置例示前拨链器,作为第二变速装置例示后拨链器,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第一变速装置也可以是内置变速器或者齿轮箱。此外,第二变速装置也可以是内置变速毂。
(b)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齿数和协调变速条件是例示,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例子。具体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协调变速条件是三个条件,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具备两个以下的协调变速条件,或者也可以具备四个以上的协调变速条件。
此外,协调变速条件M1、M2和M3中的第一变速条件和第二变速条件也可以能够变更。在这种情况下,信号控制部20可以基于经由作为条件变更输入部的输入输出接口50输入的条件变更指示,变更协调变速条件M1、M2和M3中的第一变速条件和第二变速条件。该条件变更指示可以由存储在未图示的个人计算机等信息终端中的变速条件变更用程序生成。
(c)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变速操作部件44a和第二变速操作部件45a设置在制动杆上,但是第一变速操作部件和第二变速操作部件也可以与制动杆分开、例如设置在车把上。
(d)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手动变速的同步模式时,由第一变速操作部件44a进行升挡操作,由第二变速操作部件45a进行降挡操作,但是,这样的设定可以根据软件进行任意设定。例如可以是设定为由第一变速操作部件44a进行升挡操作和降挡操作中任一方,由第二变速操作部件45a进行升挡操作和降挡操作中的另一方。
(e)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手动变速的同步模式的情况为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自动变速的同步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变速输入部可以是信号控制部20根据速度或者踏频生成的变速信号。
(f)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信号控制部20也可以这样构成,在由齿轮挡位传感器22c和23c中至少一方检测出的齿轮挡位符合规定的条件的状态下,当选择了第一设定的情况下只对作为第一变速装置的前变速装置22进行升挡或降挡的控制,当选择了第二设定的情况下对作为第一变速装置的前变速装置22和作为第二变速装置的后变速装置23两方进行升挡或降挡的控制。具体地,也可以在选择了第一设定的情况下,如图5~10的实线箭头所示,信号控制部20仅使前变速装置22升挡或降挡。此外,也可以在选择了第二设定的情况下,如图5~10的虚线箭头所示,信号控制部20在使前变速装置22升挡或降挡前,使后变速装置23升挡或降挡,或是使前变速装置22升挡或降挡后,使后变速装置23升挡或降挡。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是构成为,码表24的操作按钮B1、B2和B3是设定输入部的一例,在选择了第一设定的情况下和在选择了第二设定情况下,挡位标识54的点亮模式(例如包含常时点亮和闪烁等)不同。
(g)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这样构成,信号控制部20当对第二变速操作装置18的第三变速操作部件44b进行操作时,该时刻的前变速装置22的齿轮挡位不是高挡位的情况下,使前变速装置22强制升挡,当对第二变速操作装置18的第四变速操作部件45b进行操作时,该时刻的前变速装置22的齿轮挡位不是低挡位的情况下,使前变速装置22强制降挡。

Claims (14)

1.一种自行车用控制装置,能够在手动变速模式下控制具有多个齿轮挡位的第一变速装置和具有多个齿轮挡位的第二变速装置的至少一方,其具备:
变速输入部,用于手动地输入变速指示;
第一检测部,检测所述第一变速装置的齿轮挡位;
第二检测部,检测所述第二变速装置的齿轮挡位;以及
控制部,能够在同步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变速装置和所述第二变速装置,
在同步模式下,在由所述第一检测部和第二检测部中的至少一个检测出的齿轮挡位符合规定的条件的状态下,经由所述变速输入部手动地输入了规定的变速指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进行将所述第一变速装置和所述第二变速装置的至少一方升挡或降挡的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其中,
在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齿轮挡位符合至少一个第一变速条件的状态下,经由所述变速输入部输入了第一变速指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进行将所述第一变速装置升挡的控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其中,
在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齿轮挡位符合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变速条件的状态下,经由所述变速输入部输入了第一变速指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进行将所述第二变速装置降挡的控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其中,
在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齿轮挡位符合至少一个第二变速条件的状态下,经由所述变速输入部输入了第二变速指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进行将所述第一变速装置降挡的控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其中,
在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齿轮挡位符合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变速条件,经由所述变速输入部输入了第二变速指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进行将所述第二变速装置升挡的控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
该自行车用控制装置还具备存储部,该存储部存储包含与由所述检测部检测的齿轮挡位相关的至少一个第一变速条件和与由所述检测部检测的齿轮挡位相关的至少一个第二变速条件的至少一个协调变速条件,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存储部中存储的至少一个协调变速条件对所述第一变速装置和所述第二变速装置的至少一方进行升挡或降挡控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
该自行车用控制装置还具备条件输入部,
至少一个协调变速条件包含多个协调变速条件,
所述控制部基于经由所述条件输入部选择的协调变速条件来控制所述第一变速装置和所述第二变速装置的至少一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驱动了所述第一变速装置之后驱动所述第二变速装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驱动了所述第二变速装置之后驱动所述第一变速装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变速装置包含将链条换装到多个前链轮中的任一个上的前拨链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变速装置包含将链条换装到多个后链轮中的任一个上的后拨链器。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
该自行车用控制装置还具备条件变更输入部,
在经由所述条件变更输入部输入了条件变更指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条件变更指示来变更包含在所述协调变速条件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变速条件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变速条件中的至少一方。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
该自行车用控制装置还具备设定输入部,
在经由所述设定输入部选择了第一设定的情况下,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齿轮挡位符合了规定的条件的状态下,经由所述变速输入部输入了规定的变速指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进行仅将所述第一变速装置和所述第二变速装置的任一方升挡或降挡的控制。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用控制装置,
该自行车用控制装置还具备设定输入部,
在经由所述设定输入部选择了第二设定的情况下,在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齿轮挡位符合了规定的条件的状态下,经由所述变速输入部输入了规定的变速指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进行将所述第一变速装置和所述第二变速装置两方分别升挡或降挡的控制。
CN201510411952.7A 2014-07-14 2015-07-14 自行车用控制装置 Active CN1053140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44069A JP2016020124A (ja) 2014-07-14 2014-07-14 自転車用制御装置
JP2014-144069 2014-07-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14055A CN105314055A (zh) 2016-02-10
CN105314055B true CN105314055B (zh) 2018-09-04

Family

ID=54867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11952.7A Active CN105314055B (zh) 2014-07-14 2015-07-14 自行车用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963200B2 (zh)
JP (1) JP2016020124A (zh)
CN (1) CN105314055B (zh)
DE (1) DE102015110917A1 (zh)
TW (1) TWI6619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061534A1 (en) * 2016-08-31 2018-03-01 Littelfuse, Inc. Adhesive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material
CN107792292B (zh) * 2016-09-05 2019-11-26 天心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车及其变速装置
DE102018202013A1 (de) * 2017-02-10 2018-08-16 Sram, Llc Fahrrad-Kettenwerfer und -Verbindung
IT201700038213A1 (it) * 2017-04-06 2018-10-06 Campagnolo Srl Dispositivo manuale di comando per bicicletta e sistema elettronico di bicicletta che lo comprende
JP6968742B2 (ja) * 2018-03-30 2021-11-17 株式会社シマノ 制御装置およびコンポーネントシステム
TWI723663B (zh) * 2019-12-04 2021-04-01 彥豪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撥鏈器檔位控制系統
CN114620181B (zh) * 2022-03-17 2024-03-15 珠海蓝图运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行车电子变速器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0827A (zh) * 2009-03-31 2010-10-06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变速控制设备
DE102012107937A1 (de) * 2011-08-29 2013-02-28 Shimano Inc. Fahrrad-Antriebsvorrichtung
CN103538690A (zh) * 2012-07-10 2014-01-29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齿轮换档指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00392A1 (en) 2001-11-23 2003-05-29 Tadashi Ichid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ifting a bicycle transmission
JP3654868B2 (ja) * 2002-02-21 2005-06-02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変速制御装置及び自転車用変速制御方法
JP3703810B2 (ja) 2003-02-25 2005-10-05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自動変速制御装置
JP2005297655A (ja) * 2004-04-08 2005-10-27 Shimano Inc 自転車用変速制御装置及びフロントディレーラの制御方法
JP2005297712A (ja) * 2004-04-09 2005-10-27 Shimano Inc 自転車用変速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US20070207885A1 (en) * 2006-03-06 2007-09-06 Shimano Inc. Electronic derailleur control system
JP4366390B2 (ja) * 2006-10-13 2009-11-18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ハンドルバー組立体
JP2008168751A (ja) * 2007-01-11 2008-07-24 Shimano Inc 自転車用ブレーキ及び変速操作装置
JP2009029345A (ja) * 2007-07-30 2009-02-12 Shimano Inc 自転車用ブレーキ及び変速操作装置
US8886417B2 (en) 2011-09-09 2014-11-11 Sram, Llc Bicycles with electronic shifting systems and methods
TWI523793B (zh) * 2012-09-24 2016-03-01 巨大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車變速方法
US9151379B2 (en) * 2013-03-26 2015-10-06 Shimano Inc. Bicycle gear chang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0827A (zh) * 2009-03-31 2010-10-06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变速控制设备
DE102012107937A1 (de) * 2011-08-29 2013-02-28 Shimano Inc. Fahrrad-Antriebsvorrichtung
CN103538690A (zh) * 2012-07-10 2014-01-29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齿轮换档指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5110917A1 (de) 2016-01-14
CN105314055A (zh) 2016-02-10
TW201601969A (zh) 2016-01-16
US9963200B2 (en) 2018-05-08
US20160009341A1 (en) 2016-01-14
JP2016020124A (ja) 2016-02-04
TWI661971B (zh) 2019-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14055B (zh) 自行车用控制装置
CN104802923B (zh) 自行车用变速控制装置
TWI548557B (zh) 自行車齒輪變速設備
US9469377B2 (en) Bicycle gear changing apparatus
CN105035246B (zh) 变速控制装置
CN105314060B (zh) 自行车换挡控制设备
US9896152B2 (en) Bicycle transmission system
CN103359251B (zh) 自行车用控制装置以及自行车的控制方法
TWI660881B (zh) 自行車操作系統
CN101092158B (zh) 自行车用变速控制装置以及自行车用变速控制方法
CN101513919A (zh) 自行车组件校准装置
US20170225743A1 (en) Bicycle shifting system
TW201720713A (zh) 自行車換檔設備
CN109625147A (zh) 自行车用无线单元
CN109969331A (zh) 人力驱动车辆用控制装置
CN107235111B (zh) 一种智能变速自行车及使用方法
CN105836039B (zh) 整合电动车的机械手动变档与电自动变档的装置
CN107792292A (zh) 自行车及其变速装置
TWM526537U (zh) 自行車用控制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