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07959A - 包括家禽支承装置和家禽加工装置的用于加工经过宰杀和褪毛的家禽屠体的加工装置 - Google Patents

包括家禽支承装置和家禽加工装置的用于加工经过宰杀和褪毛的家禽屠体的加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07959A
CN105307959A CN201480025243.9A CN201480025243A CN105307959A CN 105307959 A CN105307959 A CN 105307959A CN 201480025243 A CN201480025243 A CN 201480025243A CN 105307959 A CN105307959 A CN 1053079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cessing
poultry
bogey
plant
poultry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2524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07959B (zh
Inventor
安托万·J.H.·温克尔莫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nish Bader Food System Co
Original Assignee
Linco Food Systems 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co Food Systems AS filed Critical Linco Food Systems AS
Publication of CN1053079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79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079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79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2BUTCHERING; MEAT TREATMENT; PROCESSING POULTRY OR FISH
    • A22CPROCESSING MEAT, POULTRY, OR FISH
    • A22C21/00Processing poultry
    • A22C21/0053Transferring or conveying devices for poult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22BUTCHERING; MEAT TREATMENT; PROCESSING POULTRY OR FISH
    • A22CPROCESSING MEAT, POULTRY, OR FISH
    • A22C21/00Processing poultry
    • A22C21/0007Poultry shack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2BUTCHERING; MEAT TREATMENT; PROCESSING POULTRY OR FISH
    • A22CPROCESSING MEAT, POULTRY, OR FISH
    • A22C21/00Processing poultry
    • A22C21/06Eviscerating devices for poult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rocessing Of Meat And Fish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已被屠宰及褪毛的家禽体(152)的加工系统(210),其包括:多个加工装置(21);为了使所述家禽体(152)的加工传输独立于所述主传送装置(302),所述加工装置(21)设置有可在环形路径上移动的加工夹持机构(820)。所述加工系统(210)具有沿所述主传送线(20)成排连续设置的转移站点(60;61-66)。在所述主传送线(20)中,家禽体(152)由承载装置(402)悬吊传送。所述转移站点(60;61-66)被分配了一个加工装置(21)。所述转移站点(60;61-66)由转移对(601)构成。所述转移对具有两个旋转式转移装置(602,652)。第一旋转式转移装置(602)从所述承载装置(402)上取下所述家禽体(152),并将取下的家禽体(152)转移至上述加工装置(21)的加工夹持机构。第二旋转式转移装置(602)从加工装置(21)的加工夹持机构(820)上取下经过加工的所述家禽体(152),并将取下的家禽体转移至所述承载装置(402)。各承载装置(402)具有承载体(41,42)对(401),并包括承载体控制装置(410)。所述承载体带有家禽体(152)的肢体(11,12)收纳器(40.1,40.2)。各承载体(41,42)装配有可控的夹持装置(403,405)。所述夹持装置通过控制部件(444,454)与所述承载体控制装置(410)连接。所述控制部件用于控制肢体收纳器(40.1,40.2)的夹持部件。所述肢体收纳器(40.1,40.2)在可控的夹持部件的打开位置打开,以实现所述肢体(11,12)的无钳夹接触式插入和取下。所述家禽加工装置(21)具有与所述加工夹持机构(820)连接的加工控制装置。所述加工夹持机构在其环形路径上可由所述加工控制装置实施控制,也就是说,所述加工夹持机构在接收家禽体的起始位置上、至少一个加工位置以及取下家禽体的终止位置上可由所述加工控制装置实施控制。

Description

包括家禽支承装置和家禽加工装置的用于加工经过宰杀和褪毛的家禽屠体的加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加工经过宰杀及褪毛处理的家禽屠体的加工系统。该系统包括主传送装置。该主传送装置具有多个承载装置。这些承载装置沿主传送线被连续传送,且分别用于以使所述家禽体保持侧身的方式传送家禽体。其中,各承载装置均具有一对承载体。该承载体通过按家禽成对的肢体悬挂家禽体。上述加工系统还包括多个加工装置。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以悬吊方式实施家禽体的横向传送(使所述家禽体保持侧身的传送方式)的承载装置。特别地,多个此类承载装置构成了依据本发明的加工系统的主传送装置。该承载装置包括上部和下部。其中,该上部具有用于连接传送装置的传送线的连接部件,而该下部具有一对承载体。该承载体具有肢体收纳器。该肢体收纳器通过按家禽成对的肢体悬挂家禽体。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适用于依据本发明的加工系统的加工装置。
为了实现食用家禽屠体的加工/处理(在下文中称作“加工”),使用了构成设备或机器的特殊构造的系统。针对家禽的加工尤其包括动物部分的分离/去除,以便将需要的组织部分与不需要的组织部分彼此分开。此外,结束对于已被分开且可被使用的肉体部分和组织部分的加工并将其包装,以待出售给消费者。
背景技术
已知的家禽加工系统装备有传送设备。这种传送设备具有多个承载装置。这些承载装置用于传送动物屠体经过不同的处理站或处理装置。这些已知的承载装置均具有一对承载体,特别是以承载体环路形式出现的承载体。特别地,这些承载体成对地收纳家禽的跗关节或踝关节。其中,按成对的肢体悬挂的家禽体的定向是后端朝上、前端朝下。多个加工装置构成了多个处理站。当家禽经过这些加工装置时,由这些加工装置分离动物部位或组织部分。在常规家禽加工系统(处理设备)中,一旦家禽被悬吊在承载装置且始终与该承载装置保持结合,则该家禽会被传送至所有加工装置,并以悬吊在该承载装置上的状态于所有加工装置中接受加工处理。其它已知的加工装置具有两个或多于两个的高架/悬浮传送机。这些高架/悬浮传送机均装备有多个承载装置。其中,由转移装置将家禽从一个高架/悬浮传送机转移至另一个高架/悬浮传送机。在此类公知的系统中,处理操作的速度和家禽的机械处理是受限制的。传送机部分及装置必须特别适应加工装置。相反地,加工装置也必须特别适应在传送部分上的使用。在家禽体的加工/处理过程中,借助高架/悬浮传送机的承载装置针对整个家禽体实施的转移也会损坏整个加工过程中的品质控制或家禽重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已被屠宰及褪毛的家禽体的加工系统。该加工系统的装配用于沿主传送线简化及改进家禽体的处理及运送。特别地,实现了主传送装置的高传送速度;使主传送装置的承载装置摆脱加工力的影响;简化了主传送装置的承载装置的悬吊;使传送装置的承载装置可靠且安全地装载及卸载家禽体;传送装置的承载装置普遍适用于将家禽体转移至加工装置并从加工装置取下家禽体;加工系统优选用于传送、定位及加工家禽体,以实现多种加工操作,特别是切除内脏、取出内脏、清洁、切割和称重;无需针对多种单独加工操作对主传送装置的承载装置进行任何改造;卫生要求达到专业程度。上述目的通过互补方式实现。
与上述本发明目的相结合,上述加工系统的特征在于:为了实现独立于主传送装置的家禽体的加工传送,上述加工装置均形成有可在环形路径上移动的加工夹持机构;所述加工系统具有至少两个沿所述主传送线连续设置的转移站点,所述转移站点具有至少一个相关联的加工装置;其中,各所述转移站点由转移对构成;所述转移对具有两个旋转式转移装置,即:第一旋转式转移装置,其用于在正切路径上将所述家禽体从所述主传送线的所述承载装置上取下,并将取下的家禽体转移至上述相关的加工装置的所述加工夹持机构;以及第二旋转式转移装置,其用于在正切路径上将所述家禽体从上述相关的加工装置的所述加工夹持机构上取下,并将取下的家禽体转移至准备悬吊所述家禽体的空闲的所述承载装置,以便沿所述主传送线进一步以使所述家禽体保持侧身的方式实施传送。
本发明的构成了用于家禽处理的处理装置的至少一部分的系统,包括一连串承载装置。各承载装置沿主传送装置(传送设备)的主传送线将家禽体传送至加工装置,尤其是切割站点、称重装置和/或清洁装置。承载装置牢固地夹持住家禽体,举例来说,以泄殖腔在顶部,颈部在底部的方式夹持家禽体的双腿。转移站点用于将家禽体转移至加工装置,并将家禽体从加工装置上取下,然后再次将家禽体转移至主传送装置的承载装置。各转移站点包括成对的两个旋转式转移装置。该旋转式转移装置在正切路径上将家禽体从承载装置上取下,或再次将家禽体悬吊在空闲的承载装置上。相似地,其中一个旋转式转移装置将家禽体转移至至少一个加工装置,而其中的另一个旋转式转移装置从至少一个加工装置上接收所有家禽体。独立于主传送装置或机器的传送设备,并以与主传送装置或机器的传送设备没有任何关联的方式对家禽体实施加工。特别地,多个承载装置以独立于加工要求的方式沿主传送线呈封闭连续设置,从而最大化经过加工设备传送的家禽体数量。第一旋转式转移装置为能够旋转的圆盘式,即具有多个紧邻主传送装置的主传送线的可沿环形路径移动的夹具装置。第二旋转式转移装置优选与第一旋转式转移装置具有相同的构造。
结合上述特征,本发明的承载装置,特别是作为上述主传送装置的多个组成部分的承载装置具有以下结构:该承载装置具有承载控制装置,该承载控制装置构成了承载装置的一部分,并具有至少一个控制部件。而两个承载体中的每一个被构造成可控的夹持装置。该夹持装置通过至少一个控制部件与承载体控制装置连接,并具有至少一个作为肢体收纳器一部分的夹持部件。该夹持部件可由上述控制部件实施控制。其中,该肢体收纳器在可控的夹持部件的打开位置中打开,以实现无钳夹和无接触式的肢体的插入和取下,也就是说,该肢体收纳器仅在夹持部件的闭合位置上主动和/或非主动卡住肢体。
适用于在本发明的加工系统中使用的本发明加工装置用于以完全独立于主传送装置的部件的方式实施家禽体的加工传送。该加工装置由可在环形路径上移动的加工夹持机构构成,并具有一个加工控制装置;所述加工夹持装置与所述加工控制装置连接,并且是可控制的,其中所述控制的依据是所述加工夹持装置的位置,该位置取决于所述加工夹持装置的环形路径沿线上的路径位置,其中,至少设置三个位置,即:接收所述家禽体的起始位置、加工过程中的至少一个夹持所述家禽体的加工位置、以及从所述加工装置取下所述家禽体的终止位置。家禽体由加工夹持机构以特殊方式定位。上述构造及设置如下:通过在高度位置(竖直位置)、水平位置和/或这些位置之间的位置上实施可控调节来实现家禽体的放置。也就是说,各家禽体最适宜被单独放置在各工具或常见加工机构的前方,该工具或常见加工机构还包括,例如,完全独立于主传送线承载机构的定位机构、抽吸机构或流体传送机构,特别独立于承载装置的夹持环或在实现上被连续传送的类似工具。特别是简化了加工,提高了产量,改善了加工质量并提高了操作速度。尤其实现了更快、更局部化的清洁,简化了维护保养,还特别改善了操作安全性。
与独立加工装置连接的本发明的转移站点对于上述优点而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所述独立加工装置装配有自己专有的传送/夹持机构。重要的是,各转移站点由包括两个旋转式转移装置的转移对构成。该转移对将加工装置或加工装置组合与主传送装置分开。同样重要的是,家禽体的取下或转移操作总是在正切路径上实施,其中,家禽体被从主传送承载装置上完全取下。而主传送承载装置与转移对互相作用,从而在完成加工或在不存在加工的传送过程中,主传送承载装置与转移对能够将主传送持续下去。正切路径上的转移操作的特征在于:在以使所述家禽体保持侧身的方式持续传送所述家禽体时,在具有相同传送方向上持续改变转移区内的传送路径,也就是说,转移路径上不存在弯折。这一结构的优点在于,在各转移区内,相应的夹具机构和夹持/承载机构与夹具/夹持开口重叠。主传送装置的承载装置优选具有涉及两个肢体的夹持开口或收纳器。其中,可通过控制对夹持开口或收纳器实施定位,以实现不用钳夹各肢体的非接触式转移或取下。为了实现正切路径上的转移/取下,还可在承载装置和旋转式转移装置之间,或在旋转式转移装置和相应的加工装置之间,设置不存在重叠的转移区。于是,这种结构可使夹具/夹持开口或收纳器在转移区内紧挨着移动,尤其不会产生竖直方向上的偏移,而各转移区具有相应的引导装置,例如,包括在横贯正切转移路径的方向上将肢体从一个夹具/夹持开口推向另一夹具/夹持开口的棒、杆或滑杆。这样,承载装置优选装配有至少一个可通过控制定位到无钳夹状态的收纳器。
在转移站点的转移对之间的家禽体加工可由通用方式设置,并可相应地适合独立加工的要求。上述加工系统的整体可相应地由通用方式设置,上述加工系统的运行特别可靠,其主传送装置具有高传送速度,并适于操作变更。例如,总的来说,为了实施诸如维护工作和/或改装,可从加工操作中简单地整体取下具有至少一个相关加工装置的转移站点,并可简单地使用具有至少一个相关加工装置的相应转移站点来替换上述转移站点。
优选地,至少一个转移站点与加工组合之间建立有转移连接关系。该加工组合包括至少两个加工装置。一种特定的组合结构是其中包括三个转移站点的结构。这三个转移站点与三个加工装置之间建立有转移连接关系。其中,加工装置连接于各转移站点。这三个加工装置优选构成了一个从家禽体中取出内脏的组合。相应地,该组合包括第一加工装置,即用于在取出内脏前打开家禽体后端的泄殖腔切割装置,第二加工装置,即从家禽体的泄殖腔至胸骨一线实施切割的开口装置,以及第三加工装置,即从家禽体中取出内脏的去内脏装置。可通过将上述多种加工装置组合成一个单元,来实现降低该组合中转移站点数量的目的。
在本发明一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去内脏装置与内脏传送装置连接。该内脏传送装置用于传送取出的内脏并由内脏循环传送机和内脏转移装置构成。其中,所述内脏转移装置用于从所述去内脏装置上取下各所述家禽体的内脏,并将上述内脏转移至所述内脏循环传送机。一重要且特别的特征在于:内脏转移装置设置在至少一个用于去内脏的加工装置的区域内;该加工装置借助旋转式转移装置的转移对与主传送装置之分开,且位于这两个旋转式转移装置之间。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内脏传送装置将所述内脏与作为所述内脏出处的所述家禽体相关联,以便使所述内脏循环传送机提供的内脏传送与所述主传送装置提供的去内脏家禽体的传送同步。优选地,用于评价将所述内脏分配给相关去内脏家禽体的检查装置由所述内脏循环传送带的检查传送部和所述主传送装置的检查传送部构成,其中,所述内脏循环传送带的检查传送部和所述主传送装置的检查传送部并排同步运行。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转移站点中的一个转移站点与包括三个去组织加工装置的加工组合之间建立有转移连接关系,其中,所述加工组合具有依次连续设置的嗉囊去除装置、颈部去除装置以及肺部去除装置,其中,所述嗉囊去除装置用于去除嗉囊和气管;所述颈部去除装置用于分离并去除颈部;而所述肺部去除装置用于去除肺部。装置中的去组织加工组合特别优选地设置并运行在去内脏加工组合的下游。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转移站点中的至少一个转移站点与至少一个其它所述转移站点设置在所述主传送装置的不同的行进及加工侧上。特别与这种结构相关,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承载装置的所述承载体对的两个所述承载体在所述承载装置的至少一个纵向侧上形成有侧向开口,从而实现不存在竖直偏差量的所述家禽体的悬吊及取下。与这种结构相关,优选地,所述承载装置在无需围绕相当于所述家禽体悬吊方向的竖直轴线旋转的情况下,悬吊传送线上。
在一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承载装置的两个所述承载体均设置有用于悬吊并取下成对的左、右肢体的承载体夹持装置;取决于所述承载装置沿所述主传送线的传送位置,所述承载体夹持装置可控制为打开状态、闭合状态,以及与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相关的夹持状态。
重要的是,在转移阶段或打开状态下,各承载体在正切路径上以无需钳夹家禽体的方式传送家禽体或以无需钳夹家禽体的方式接收家禽体。这一过程借助上述控制系统完成。该控制系统特别优选的区别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承载体的承载体夹持装置的操作及控制相互独立且分开。由此可使转移操作特别快速、安全及可控。如果需要的话,还可针对特殊的家禽体对控制系统进行设置,举例来说,由电子监测及跟踪装置检测到的家禽体以无需从承载装置上被取下的方式穿过转移站点。
在一优选结构中,至少一个所述加工装置具有控制装置;所述加工夹持机构由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加工夹持机构相关于其环形路径的路径位置来控制,其中所述控制的依据是所述加工夹持机构的高度位置;其中,至少设置有三个高度位置,即:从所述第一旋转式转移装置转移所述家禽体的起始位置、加工过程中的至少一个加工位置、以及从所述加工装置取下所述家禽体的终止位置。
优选地,所述加工夹持机构由一排相同的加工夹持装置或单元构成;这排加工夹持装置或单元沿所述环形路径设置,并且分别装配有夹具装置;所述夹具装置用于所述家禽体的成对肢体的接收、牢固夹持以及传输。在一优选结构中,至少一个所述加工装置包括框架装置或框架体;在该框架装置或框架体上设置有一排相同的加工单元或站点,以及可在所述环形路径上移动的所述加工夹持机构。优选地,各所述加工单元/站点包括至少一个加工机构;该加工机构来自于包括加工工具和定位装置的加工机构组合。根据一优选结构,至少一个所述加工装置包括控制装置;在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下,所述加工单元的至少一个所述加工机构根据所述家禽体的加工传送对所述家禽体实施加工。
应用于无钳夹接触式打开状态下的受控产品的本发明承载装置的特征尤其在于:可仅在夹持部件处于闭合位置时,通过主动锁止和/或非主动锁止的方式将家禽体的肢体与肢体收纳器卡合。在可控的夹持部件的任意打开位置中,肢体可自由出入收纳器。优选地,可控的夹持部件可自由移动出受控的打开位置,以进一步打开肢体收纳器。
在承载装置的优选结构中,两个所述承载体均具有一对承载体支腿部件,其中,所述承载体支腿部件自由腿端是用来构成悬吊夹持左肢体或右肢体的所述肢体收纳器的唯一机构,其中,承载体支腿部件对中的至少一个构成了所述可控的夹持部件的承载体支腿部件可借助至少一个控制部件通过调整移动从闭合位置进入打开位置,并可在消除偏移后再次返回到所述闭合位置;其中,所述闭合位置将相应的肢体收纳器保持在闭合状态中,所述打开位置与另一个承载体支腿部件间隔一定距离,并打开所述肢体收纳器。
为了特别可靠地将家禽体从收纳器中取下,承载控制装置的构造优选如下:可移动的支腿端部以免受钳夹接触和回弹力影响的方式保持在所述闭合位置,并与一对所述承载体支腿部件中的设置在其对面的承载体支腿部件间隔固定的最大距离。
当两对承载体支腿部件中的位于承载装置内侧的承载体支腿部件可在受控的状态下移动,以打开及闭合所述肢体收纳器,而两对承载体支腿部件中的位于外侧的另两个承载体支腿部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承载装置上时,可获得特别紧凑的承载装置结构。优选地,可移动的承载体支腿部件均可摆动地安装在摆动轴上,以便在所述闭合位置和所述打开位置之间摆动。
在承载装置的优选结构中,在彼此间互相面对设置的承载收纳器的承载边之间,形成有通道;所述通道在所述承载装置的两个纵向侧上开口,其中,所述通道至少在所述肢体收纳器处于打开状态时形成。
本发明的承载体控制装置用于以独立的方式控制两个可控的夹持装置,使两个可控的夹持装置彼此互不干扰,其中,所述承载体控制装置具有两个与相应夹持装置连接的控制部件。在此基础上,承载装置的结构优选如下:两个所述控制部件均具有一控制体,例如,均具有一突出于所述承载装置的控制突起。所述控制突起分别独立地与控制引导装置的单独控制部件卡合。优选地,两个所述控制体分别突出于所述承载装置的两个彼此面对的纵向侧。优选地,所述承载装置包括承载体壳体。所述承载体壳体具有至少一个腔体,所述承载体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腔体内。由此实现了承载装置的非常紧凑且牢靠的设计。
在与主传送装置的传送线连接的所述承载装置的连接部件上优选设置有摆动轴承。所述摆动轴承用于提供围绕水平摆动轴的铰接;其中,所述水平摆动轴的定位,使处于悬吊状态以将所述家禽体保持侧身的方式传送所述家禽体的所述承载装置平行于所述传送线的直线部分。这意味着承载装置可铰接在与笔直的主传送线垂直的摆动轴线上,或可铰接在与主传送线平行的摆动轴线上。这一铰接安装可对转移区内的操作实施辅助。该铰接安装还可实现承载装置的简易装载和清空。
根据一特别优选的家禽加工装置的结构,各个用于接收家禽体的成对肢体的加工夹持装置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家禽体的钳夹装置;所述钳夹装置由固定设置在所述加工装置上的固定的定位部件和相应的加工夹持装置构成,其中,所述定位部件卡住所述家禽体的后侧部位;在所述定位部件和所述加工夹持装置之间形成有为所述家禽体的可被钳夹部位提供的钳夹空间;所述家禽体的钳夹位置是由所述加工夹持装置相对所述固定的定位部件移动而产生的;所述移动可由所述加工控制装置控制,并与加工位置相关。优选地,所述钳夹装置包括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连接在所述加工夹持装置和所述加工控制装置的夹持引导装置之间;在达到钳夹距离时,所述缓冲装置发挥其限制作用,由此抵消所述加工夹持装置的由所述控制装置控制的所述移动,其中,所述钳夹距离用于确定所述定位部件和所述加工夹持装置之间的所述家禽体的钳夹状态。
从属权利要求是针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及其它有益且优选的实施例作出的。参照说明书附图中示出的在下文中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详细介绍特别有益且优选的实施例构成及可行性。具体实施例中的任何单独特征或详尽特征均可被理解为落入本发明范围但未具体介绍或未完整介绍的其它实施例或结构的独立详尽实例。
本说明书中用到的用辞仅用于较简易的参考,并非限定。举例来说,针对诸如上、下、前、后、右和左的表述与公开物体的定位相关。针对“内侧”和“外侧”的表述与朝向及远离所述物体及所述物体的特殊部分的几何中心的方向相关。术语“前进”及“后退”原则上与移动方向相关。所述用辞包括前文提到的术语及表述、这些术语和表述的派生,以及具有相似含义的表述。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为加工及处理家禽的一般方法步骤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加工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该俯视图示出了本发明公开主题的原理;
图3为上述加工装置的具体实施例的局部透视图,该透视图示出了正在由泄殖腔切割装置实施加工的家禽体;
图4为第一转移站点及正在加工家禽体的泄殖腔切割装置的俯视图;
图5为将家禽体转移至第一旋转式转移装置的主传送装置的局部透视图;
图6为本发明承载装置的透视图,该图示出了带有两个处于闭合位置中的可控承载体的第一侧;
图7为沿图6中7-7线截取的带有处于闭合位置中的可控承载体的承载装置的剖视图;
图8为带有位于相关的第一可控夹持部件的打开位置中的一个(第一)可控承载体的承载装置的第一侧面的透视图;
图9为带有位于相关的第一可控夹持部件的打开位置中的第一可控承载体的承载装置的另一侧面(第二侧面)的透视图;
图10为带有位于相关的第二可控夹持部件的打开位置中的另一可控承载体(第二可控承载体)的承载装置的第二侧面的透视图;
图11为带有位于打开位置中的第一可控夹持部件和第二可控夹持部件的承载装置的第一侧面的透视图;
图12为沿图11中12-12线截取的带有位于打开位置中的第一可控夹持部件和第二可控夹持部件的承载装置的剖视图;
图13为承载装置的改进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4为承载装置的改进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5为转移站点的第一旋转式转移装置的局部俯视透视图,其中,该转换站点将家禽体转移至第一加工装置,即:例如泄殖腔切割装置;
图16为第一旋转式转移装置及泄殖腔切割装置的局部仰视图;
图17A及17B为泄殖腔切割装置的加工单元的透视图,其中,该加工单元由多个切割装置构成;
图18及19为泄殖腔切割装置的切割装置的透视图;
图20为泄殖腔切割装置的切割装置的夹持装置的侧视图;
图21为该夹持装置的后视图;
图22至24为夹持装置处于不同位置的泄殖腔切割装置的侧视图;
图25至26为切割装置的切割工具处于不同竖直位置的泄殖腔切割装置的侧视图;
图27至28为称重装置的实施例的正视图,其阐明了上述公开主题的原理;
图29为具有上述公开主题的原理的称重单元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0至34为其上带有家禽体的称重装置的俯视图,其中该家禽体正被称重并被转移至承载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34示出了构成处理设备的加工系统210的实施例的整体及细节。
图1为阐明包含家禽体处理的一般加工方法步骤的流程图。起始于开始点102,活家禽首先到达进入步骤104。家禽在该处待屠宰106。在屠宰步骤106之后,在步骤108中对家禽体实施褪毛,以为加工或处理步骤110做准备。在加工/处理110之后,进一步处理家禽体,以便通过切割112及去骨114除掉希望得到及不希望得到的组织。希望得到的组织,即有用的或可食用的部分,特别诸如肉片和/或其它家禽部位。之后在步骤116中进行分装,并在步骤118中打包,以供应并输送给消费者。通过上文一般概述的方法结束于步骤120。
加工步骤或加工过程110的实施由依据本发明的加工系统210执行。在一实施例中,该加工系统210包括集成电脑监控系统(未图示)。在整个加工过程中,该集成电脑监控系统用于控制传送设备的运动及操作。该传送设备包括具有主传送装置302、多个转移站点60以及相关的加工设备21的加工装置。该集成电脑监控系统用于获取、加工并使用与该加工系统210中每个家禽体152相关的信息或数据。
图2为上述加工系统210的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该加工系统包括6个转移站点60,61至60,66,以及相关的加工设备21。家禽体152(参见图3)从预加工设备或装置202处进入加工系统210,并从加工系统210进入后加工设备或装置238。该预加工装置202包括上述的接收/进入步骤104、屠宰步骤106和褪毛步骤108。在一实施例中,将家禽体152从预加工装置202处转移至旋转式称重单元208,以便确定每个家禽体152的重量,并在预加工装置202及加工系统210的绳索式/链式传送机段节上将每个家禽体152区分开。
在一实施例中,借助额外设置或代替旋转式称重单元208的称重机构或称重装置902,236,在加工系统210内的一处或多处位置确定家禽体152的重量。先于加工步骤110的针对各家禽体152的称重过程提供了各家禽体152的初始重量。基于该初始重量,可获得经过加工设备或加工系统210的家禽体152的精确产量。在步骤110中的加工处理的结尾处,将家禽体152从加工系统210转移至后加工装置238。为了实现这一转移,同样将家禽体152悬吊在其它绳索式/链式主传送机阶段上。
根据一实施例,在家禽体152到达后加工装置238之前,将加工系统210中的家禽体152转移至与转移站点60,66配合使用的旋转式称重单元236。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由代替掉旋转式称重单元236的称重装置94,902来确定家禽体152的重量。各称重装置902可由旋转式称重单元236取代。
上述加工系统210包括主传送装置302的承载装置402。该主传送装置302用于将家禽体152传送入和传送出各转移站点60,并有选择地在各转移站点60之间传送家禽体152。根据一实施例,各承载装置402具有一记号,例如,可视的记号、可由电脑检测到的记号和/或射频识别(RFID)元件。这样,举例来说,在整个加工/处理操作过程中,操作者可以可视地和/或借助集成电脑监控系统来追踪家禽体152。通过追踪承载装置402和由承载装置402运送的家禽体152,可以检测并分析出家禽体152的视觉特征及属性。此类特征及属性特别是指折断的翅膀、断骨、血斑、残存的羽毛及类似特征、家禽体152在加工系统210中的当前位置、以及对于家禽体152是否已经过加工设备21的判断。
承载装置402借助主传送装置302沿主传送线20穿过加工系统210。在如图2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各家禽体152首先经过转移站点60,61。转移站点61与加工系统210的其它转移站点60相似,由转移对601构成。该转移对601包括第一旋转式转移装置602和第二转式转移装置652。借助所述旋转式转移装置602,将家禽体152从承载装置402处转移至加工设备21。第二旋转式转移装置652将家禽体152从该加工设备21上取下,并将家禽体152转移至空闲的承载装置402。
加工设备21的内脏去除组合I包括3个分离加工设备21。也就是说,这些加工设备21中的每一个均与一相应的旋转式转移站点60建立有转移连接关系(以能够实现家禽体转移的方式连接)。多个此类加工设备还可成组地直接连接在一起。第一加工设备21包括泄殖腔切割装置702。该泄殖腔切割装置702用于在去除内脏之前将家禽体152的后端打开。第二加工设备21由打开装置224构成。该打开装置224用于在泄殖腔156至胸骨一线对家禽体152实施切割。内脏去除组合I的第三加工设备21为去内脏装置226。该去内脏装置226用于去除家禽的内部器官。
在主传送线20上,于加工设备21的第一组合I的下游设置有加工设备21的用于去除组织的第二组合II。第二组合II的第一加工装置21由嗉囊去除装置228构成。该嗉囊去除装置228用于去除与颈部连接的无用组织,举例来说,特别是嗉囊和气管。第二组合II的第二加工装置是颈部去除装置230。该颈部去除装置230用于分离并去除颈部。第三加工装置21由肺部去除装置232构成。
在使用第二加工组合II的情况下,三个加工装置21与一个相关的转移站点64建立有转移连接关系。第二加工组合II的这三个加工装置21构成了加工配置。该加工配置用于接收来自转移站点64的第一旋转式转移装置602的家禽体152,并通过第二旋转式转移装置652将经过加工的家禽体152转移至空闲的承载装置402。第二加工组合II的这三个加工装置21由多个圆盘传送带式装置构成。其中,家禽体152于这些加工装置21之间直接转移。转移站点64的特征还在于其设置在主传送线20的两个传送部24,25之间。这两个传送部24,25是通过使主传送线20转向而形成的。这两个传送部24,25的传送方向彼此相反,其中,转移站点64的转移对601的第一旋转式转移装置602设置在位于上游的传送部24,而第二旋转式转移装置652设置在位于下游的传送部25。
在主传送线20上,于组织去除加工组合II的下游设置有另一个转移站点65。该转移站点65与圆盘传送带式加工装置21连接。该圆盘传送带式加工装置21以清洗装置234的形式出现。这一清洗装置用于清洗家禽体152的内外侧,以便去除在之前加工步骤中留下的残余物或斑点。
在加工系统210的加工阶段末尾,形成有转移站点66。该转移站点66以能够将家禽体转移至圆盘传送带式加工装置21的方式与该圆盘传送带式加工装置21连接。该圆盘传送带式加工装置21由称重装置或称重单元236构成。
所有上述的转移站点60在结构上均与旋转式转移装置602,652的转移对601相同。结构相同的旋转式转移装置602,652能够以模块对的形式互换使用。这两个旋转式转移装置602,652可根据需要设置在主传送线20的两个纵向侧中的任意一侧。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转移站点61至63以及转移站点65,66位于同一侧,即主传送装置302的行进侧的左侧,而转移站点64则位于另一侧,即主传送装置302的行进侧的右侧。
在如图2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在一优选的特殊选择形式中,第一加工组I包括内脏传送装置303。该内脏传送装置303为检查装置240的一部分。内脏转移装置34设置在其内脏装置226的某一位置上。从其内脏装置226的旋转传送方向上看,该位置位于第二旋转式转移装置652之前,并在去内脏装置226的加工阶段末端位于去内脏装置226的附近。该内脏转移装置34用于清除来自各家禽体152的以内脏包形式出现的内脏,并将这些内脏转移至内脏传送装置303的循环传送机33。上述内脏包通常由通过薄膜保持在一起的心脏、肝脏及胃部组成。在突出的食管上抓握这种内脏包以供转移和传送。而内脏转移装置34和内脏循环传送机33的用途便是转移和传送这种内脏包。
内脏传送装置303包括检查传送部35。在内脏包到达内脏传送装置303的内脏去除站点242之前,首先经过检查传送部35。该检查传送部35是检查装置240的一部分。该检查传送部35和在检查装置240内与该检查传送部35相关联的主传送装置302的传送部31彼此邻近设置,且彼此平行运行。与转移站点63的运行以及旋转式转移装置602,652的关联对的运行相配合的内脏循环传送机33的运行与主传送装置302的运行同步,从而使家禽体152与其对应的内脏包同步,并使这两者一起接受外观检查,由此形成一平行路径。该外观检查可以检查出使家禽体152或内脏包不适合人类食用的异常,或可以检查出使家禽体152或内脏包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异常。如图2所示,该外观检查可由操作人员执行,或借助例如摄像系统完全自动化或部分自动化执行。举例来说,可使用执行品质分级的BaaderLinco公司的影像处理系统。借助自动化外观检查系统,判断出的各家禽体152的外观检查数据,特别是使用与各产品承载体402相连的射频部件判断出的各家禽体152的外观检查数据,可被分配给相关的家禽体152。在离开检查装置240之后,内脏包被传送至去除站点242的相关去除点,例如聚集用/收集用容器。可在主传送装置302的检查装置240的阶段31中去除掉将从加工过程中被去除的家禽体152。优选地,可借助为去除家禽体而设计的承载装置402,在主传送线20的远离检查传送部35的行进侧实施上述去除。可借助与前述追踪系统连接的被适当标记的承载装置402,在后续时间点或后续位置上分离受到疾病侵袭的家禽体152。
一般而言,可使用同样是在两个旋转式转移装置602,652之间的加工路径上单独设置的分离-加工装置代替上述其内脏装置226。例如,用于切割家禽体152的加工装置,比方说用于分离翅膀的加工装置。一般而言,可使用分离-转移装置代替上述去内脏-转移装置34。该分离-转移装置清除来自分离-加工装置的被分离下来的家禽部分,并将该家禽部分转移至具有分离-传送装置的分离-循环传送机。这些装置与去内脏-循环传送机33和去内脏传送装置303具有相似的构造原理。一般而言,可使用监测及测试装置代替检查装置240。该监测及测试装置将分离-循环机33分离下来的家禽部分分配给这些家禽部分在被分离之前所在的家禽体152,并位于相关转移对601的第二旋转式转移装置652下游,以通过承载装置402进一步沿着主传送线20实施传送。该监测及测试装置本身由某种公知手段制成。该公知手段用于确定家禽体或家禽体部分的与距离及时间相关的位置,以实现追踪目的。优选地,上述分离-传送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站点。分离下来的家禽体部分优选被自动传送至该站点。
在借助旋转式称重装置236和/或称重装置902最终实施称重之后,家禽体152离开上述加工系统210,并在后加工装置238中被进一步加工。在后加工装置238中,执行了切割步骤112、去骨步骤114、分配或分批或分装步骤116以及打包步骤118。
图3至4以及图15至26示出了加工系统210的一部分,即:转移站点60的第一、第二转移装置602,652的转移对601,并示出了加工装置702的实施例。而图6至13则示出了承载装置402的实施例。
特别是由图3和图5所示,依据一具体实施例的主传送装置302大体上包括多个从轨道304悬吊下来并可沿着轨道304移动的吊运车308。各吊运车308具有支承滚轮或轮子316的框架310,所述滚轮或轮子316以在轨道314上滚动的方式与轨道314卡合。各吊运车308通过固定部件312与相关的承载装置402连接。由包括锁链的连接部件306沿轨道304连接上述吊运车308,以形成一条直线。连接部件306以使被传送的家禽体152的中间点之间的距离大致保持为六英寸的方式,使多台吊运车308沿轨道304彼此定距间隔。这些吊运车308借助与连接部件306卡合的驱动部件(未图示)沿轨道304向前移动。轨道304与连接部件一起形成了确定主传送线20的传送线305。
参照图3至14,介绍承载装置402的实施例。一般而言,构造承载装置402,使其能够通过家禽体152的左右禽类腿182,192在每条腿的踝关节处接收家禽体152。除了通过上述成对的肢体悬吊之外,还可由诸如翅膀等其它成对的肢体11,12实现对于家禽体152的悬吊。
如图5所示,家禽体152包括躯体和肢体。躯体从颈部154延伸至泄殖腔156,并具有位于腹端180的胸部158和位于胸部158对面后侧的背部肉。肢体162包括翅膀162,172以及禽类腿182,192。左翅膀162位于家禽体152的一侧,而右翅膀172则位于邻近颈部154的另一侧。左禽类腿182在左踝关节188和左髋184之间延伸,左膝186位于左踝关节188和左髋184之间。左禽类腿182通过左髋184与家禽体152连接。右禽类腿192在右踝关节198和右髋194之间延伸,右膝196位于右踝关节198和右髋194之间。右禽类腿192通过由右髋194与家禽体152连接。从附图中可以看出,上述结构中的家禽体152以侧身方式被传送,也就是说,位于前方的左禽类腿的外侧和随后的右禽类腿的内侧朝向前方。当然,还可以使用其它相反的方式实现家禽体152的悬吊,例如右禽类腿朝前,而左禽类腿随后。
承载装置402包括上部404和下部412。上部404具有承载体颈部406。该承载体颈部406在下部412上的第一端与形成连接部件409的第二端之间延伸。连接部件409具有用于连接承载装置402和主传送装置302的通孔408。在依据图3至12的一个实施例中,通孔408在承载装置402的第一面416和承载装置402的第二面426之间的承载体颈部406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在另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3),通孔408在承载体颈部406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即:垂直于承载体颈部406的宽度方向并平行于传送线305。
下部412包括夹持装置466。该夹持装置466位于壳体414的下方,并从壳体414处向下延伸。壳体414同样包括承载体颈部406的一部分。夹持装置466包括用于悬吊左禽类腿182的左承载体41以及用于悬吊右禽类腿192的右承载体42,从而使加持装置466通过悬吊家禽体152的左、右禽类腿182,192来实现对于家禽体152的夹持。在一实施例中,壳体414具有普通的平面三角形状。承载体颈部406从该三角形状的中点向上延伸。壳体414具有大致为矩形的下侧腔体434以及一对彼此邻近的第一、第二管状腔体436,438。其中,该下侧腔体434具有向下的开口435,而这两个管状腔体436,438则从下侧腔体434的上端延伸进入壳体颈部406并形成底部开口的柱形空间。
夹持装置466包括一对第一、第二外侧承载体支脚468,502和对应的一对第一、第二内侧承载体支臂478,512。上述一对承载体支脚468,502并排延伸并固定(固定不动)设置在壳体414上,而上述一对承载体支臂478,512并排延伸并可相对于固定的承载体支脚468,502移动。第一承载体支脚468包括细长的承载体支脚部件470。该承载体支脚部件从与壳体414上的开口435毗邻的第一端向下延伸,并终止于具有尾端或板状承载部件473的自由的第二支腿端。其中,该尾端或板状承载部件473具有向内突出的承载边472。承载边472的面向内侧的边缘具有新月形边缘凹陷474。第二承载体支脚502设置在第一承载体支脚468的对面,并与第一承载体支脚468相隔一定距离。第二承载体支脚502包括长的承载体支脚部件504。该承载体支脚部件504从与开口435毗邻的第一端向下延伸,并终止于具有尾端或板状承载部件507的自由的第二支腿端。其中,该第一端在壳体414上位于第一承载体支脚468的对面,而该尾端或板状承载部件507具有向内突出的承载边506。该承载边506的面向内侧的边缘形成新月形边缘凹陷508。
第一承载体支臂478设置在第一承载体支腿468与第二承载体支腿502之间,并与第一承载体支腿468配合咬住或释放家禽体152的左腿182。第一承载体支臂478具有细长的承载体支腿部件480。该承载体支腿部件482包括位于第一端的头部482以及位于第二端的自由的板状承载部件475或尾端。其中,该板状承载部件475或尾端带有向外突出的承载边缘490,而该第二端位于第一端的对面。该承载边缘490的面向外侧的边缘形成了新月形边缘凹陷492。头部482收纳在下侧腔体434内,并可围绕由销栓构成的摆动轴440摆动。该销栓穿过头部482上的孔484、第一壳体表面416上的第一孔418以及第二壳体表面426上的第一孔428。该头部482的上端包括彼此面对设置的第一、第二突起或凸耳486,488。第一、第二突起或凸耳486,488朝向第二承载体支脚502离开头部482,以便收纳以致动销形式出现的第一控制部件444。
第二承载体支臂512设置在第一承载体支臂478与第二承载体支脚502之间,并与第二承载体支脚502配合咬住和释放家禽体152的右腿192。第二承载体支臂512具有细长的承载体支脚部件514。该承载体支脚部件514包括位于第一端的头部516以及位于第二端的自由的板状承载部件525或尾端。其中,该板状承载部件525或尾端带有向外突出的承载边缘524,而该第二端位于第一端的对面。该承载边缘524的面向外侧的边缘形成了新月形边缘凹陷526。头部516安装在下侧腔体434内,远离第一承载支臂478,并可围绕由销栓构成的摆动轴441摆动。该销栓穿过头部516上的孔518、第一壳体表面416上的第二孔420以及第二壳体表面426上的第二孔430。头部516的上端包括彼此面对设置的第一、第二突起或凸耳520,522。第一、第二突起或凸耳520,522朝向第一承载体支脚468离开头部516,以便收纳以致动销形式出现的第二控制部件454。
由此可以看出,承载体41由一对承载体支脚部件470,480构成,而承载体42则由一对承载体支脚部件501,514构成。正如下文中将要介绍的,承载体支脚部件480构成了承载体41或收纳器40.1的可控夹持部件。承载体支脚部件514构成了承载体42或收纳器40.2的可控夹持部件。
优选地,壳体上部404、壳体下部412、第一和第二承载体支腿468,502以及第一和第二承载体支臂478,512均由诸如不锈钢的金属或可承受一定载荷的塑性材料制成。可以考虑能够承受一定载荷的加强塑料、尼龙、聚甲醛,尤其是高密度聚乙烯。上述这些部件可通过注射模塑、挤制加工或机械加工而成。
第一控制部件444,即第一致动销,包括杆状部件446和肩部451。其中,该杆状部件446由杆状体形成,该杆状体具有位于第一端的轴承头448和位于第二端的控制脚。该控制脚由控制体450形成。该控制体以控制突起450的形式出现。杆状部件446穿过位于第一、第二凸耳486,488之间的U形空间。控制体450和肩部451分别在凸耳486,488的下方与凸耳486,488卡合。控制体450穿过第一壳体表面425上的长条开口422从下侧腔体434向外伸出。在下侧腔体434的内壁上形成且位于长条开口422对面的长条凹槽423收纳肩部451。第一偏置装置452提供向下作用于第一控制部件444的偏置力,以将第一控制部件按压在底部位置,使第一承载体支臂478相对于第一承载体支脚468(参见图6、7)位于闭合位置。其中,该第一偏置装置包括螺旋弹簧,并设置在头部448的上侧与形成了第一管状腔体436的开放式基底的上端之间。带有承载边缘490的承载体支腿部件480位于闭合位置,从而使承载体41的收纳器40.1相应地处于闭合状态。承载体支腿部件480与承载体支腿部件470之间设置有一固定距离,从而不会在承载边缘472,490之间或边缘凹陷474,492之间产生主动的钳夹力,也就是说,不会在这两个部件之间产生回弹力,使这两个部件可以实施有效的夹持。当承载体支腿部件480摆动打开时,家禽腿182突然摆脱夹持,也就是说,摆脱了任何钳夹支承或钳夹。
当控制突起450位于高度低于销栓(摆动轴440)的位置时,可通过占据下侧腔体434内空间的第一控制部件444阻止第一承载体支臂478向内侧摆动。其中,该空间与头部482的下部相邻。为了将第一支臂478从闭合位置(参见图6、7)摆动至打开位置(参见图8至9及图11至12),将头部482的下部移动至腔体434。通过克服第一偏置装置452的按压,可将控制突起450移动至高度大于销栓(摆动轴440)的位置上。这样,头部448向上移动至第一管状腔体436。在第一控制部件444向上移动的过程中,肩部451在第二凸耳488的下方与第二凸耳488卡合,而控制体450则在第一凸耳486的下方与第一凸耳486卡合,由此使第一承载体支臂478围绕摆动轴440摆动,进而增加了突出的承载边472,490之间的距离。优选地,头部482设置有面向内侧的偏置表面494。举例来说,该偏置表面可由不锈钢制成,以抵消第一控制部件444与第一承载体支臂478之间的磨损。
第二控制部件454,即第二致动销,包括杆状部件和肩部461。其中,该杆状部件由杆状体形成,该杆状体具有位于第一端456的轴承头458和位于第二端的控制脚。该控制脚由控制体460形成。该控制体以控制突起的形式出现。杆状部件456穿过位于第一、第二凸耳520,522之间的空间。控制体460和肩部461分别在第一、第二凸耳520,522的下方与第一、第二凸耳520,522卡合。控制体460穿过第二壳体表面426上的长条开口434从下侧腔体435向外突出。在下侧腔体435的内壁上形成且位于长条开口434对面的长条凹槽(未图示)收纳肩部461。该长条凹槽的形式与位于长条开口422对面的凹槽423相同。第二偏置装置462提供向下施加于第二控制部件454的压力,以将第二控制部件按压在底部位置,使第二承载体支臂512相对于第二承载体支脚502(参见图6至9)位于闭合位置。其中,该第二偏置装置包括螺旋弹簧,并设置在轴承头458的上侧与第二管状腔体438的上端之间。
当控制体460位于高度低于销栓(摆动轴441)的位置时,可通过占据下侧腔体434内空间的第二控制部件454阻止第二承载体支臂512向内侧摆动。其中,该空间与头部516的下部相邻。为了将第二承载体支臂512从闭合位置(参见图6至9)摆动至打开位置(参见图10至12),将头部516的下部移动至腔体434。通过克服第二偏置装置462的按压,可将控制体460移动至高度大于销栓(摆动轴441)的位置上。这样,轴承头458向上移动至第二管状腔体438。在第二控制部件454向上移动的过程中,肩部461在第一凸耳520的下方与第一凸耳520卡合,而控制体460则在第二凸耳522的下方与第二凸耳522卡合,由此使第二承载体支臂512围绕摆动轴441摆动,进而增加了突出的承载边506,524之间的距离。优选地,头部516设置有面向内侧的偏置表面528。举例来说,该偏置表面可由不锈钢制成,以抵消第二控制部件454与第二承载体支臂512之间的磨损。当承载体支腿部件514摆动打开时,家禽腿192突然摆脱夹持,也就是说,摆脱了任何钳夹支承或钳夹。
由此可以看出,控制部件444,454与偏置装置452,462一同构成了与承载装置404或壳体414结合为一体的承载体-控制装置410。各承载体41,42分别形成有各自的可控夹持装置403或405。可控夹持装置403或405一方面被构造成第一夹持部件,即可移动的承载体支腿部件480,另一方面被构造成第二加持部件,即可移动的承载体支腿部件514。上述通过举例说明的结构设置使两个夹持装置403,405的可控方式是彼此独立的,从而可连续打开和闭合承载体41,42。
在一优选结构中,承载部件473,475;507,525的互相面对的承载边472,490,506和524窄于这些承载部件后部的较高边缘。这些较高的边缘位于承载边的对面。特别地,设置板状承载部件473,475;507,525的下侧表面,以使这些承载部件的厚度从后部向前部递减。这种尺寸的独特效果在于:用于在相关转移区内重叠的旋转式转移装置60的夹持部件,能够以最佳方式与收纳器40.1和40.2配合,以实现打开及闭合。
第一和第二控制部件444,454、第一和第二偏置装置452,462或其部件、以及构成摆动轴440,441的销栓优选由金属制成,例如不锈钢,或由其他硬质的耐蚀材料制成。
在承载装置402的闭合状态(参见图6至7和图13)下,第一承载体支腿468和第一承载体支臂478的边缘凹陷474,492彼此位于对方的对面,由此可形成开口,即形成包围圈以用来收纳位于家禽体152的左跗关节或左踝关节188与左膝186之间的这一部分左禽类腿182。该包围圈对应于左踝关节188的尺寸要小于左踝关节188,从而使承载装置402可以夹持左禽类腿182。第二承载体支腿502和第二承载体支臂512的边缘凹陷508,526同样是彼此位于对方的对面,由此形成开口,即形成包围圈以用来收纳位于右跗关节或右踝关节198与右膝196之间的这一部分右禽类腿192。该包围圈对应于右踝关节198的尺寸要小于右踝关节198,从而使承载装置402可以夹持右禽类腿192。然而,在具体实施例中,当收纳器40.1,40.2处于闭合状态时,并不会产生主动的钳夹力(带有回弹力的弹性钳夹),由此会在彼此位于对方对面的边缘凹陷之间保持前述的固定距离。由上述承载体支腿部件和承载边构成的上述包围圈是唯一用来将禽类腿夹持在其之间的部件。这样,实现了禽类腿非钳夹式插入和移出以受控方式打开的收纳器40.1,40.2。
在上述附图中,承载装置402以左禽类腿182位于右禽类腿192前方的方式传送家禽体152。然而,还可以根据期望的家禽体152方位,使用由第一承载体支腿468和第一承载体支臂478组成的承载对卡合右禽类腿192,使用由第二承载体支腿502和第二承载体支臂512组合的承载对卡合左禽类腿182。不论哪种情况,家禽体152都被保持侧身传送,也就是说,左禽类腿或右禽类腿保持在前方。
图13示出了上述承载装置402的改进实施例,即:具有上部404的承载装置532。其中,该上部404形成有颈部406。该颈部406在下部412上的第一端和带有改进过的连接部件409的第二端之间延伸。该第二端包括用于连接承载部件532和主传送装置302的通孔538。通孔538在侧边缘表面之间的纵向距离上穿过颈部406。连接体318连接承载装置532和主传送装置302。该连接体318为U形,且带有朝向下方的第一、第二支腿320,324。第一、第二轴承开口322,326收纳轴承销328,从而使承载装置532可以围绕平行于传送线20的水平轴摆动。
根据成对的承载部件473,475;507,525的实施例,承载体支臂和承载体支腿一进入闭合位置,承载体支臂478,512的支脚与承载体支腿468,502的支脚便进入接合设置。随着肢体收纳器40.1,40.2进入闭合状态,形成了所有侧面均闭合的夹持包围圈。由此可抵消左、右禽类腿182,192从夹持装置466中移出时作用在家禽体152上的剪切力。
如图14所示,形成在第一承载体支腿468的第二端上的承载部件473包括向内侧突出的边缘部件552。该边缘部件552的面向内侧的边缘形成了新月形凹陷554。形成在第一承载体支臂478的第二端上的承载部件475包括一对向外侧突出的第一、第二突出片566,568。这些突出片彼此定距间隔,而且在其之间形成有用于收纳突出的边缘部件552的凹槽570。位于突出片566,568之间的后板边缘563具有新月形凹陷564。新月形凹陷554,564彼此位于对方的对面,且彼此定距间隔,并与第一、第二突出片566,568一同形成了完全封闭的包围圈。该包围圈用于收纳位于左踝关节188和左膝186之间的那一部分左禽类腿182。
形成在第二承载体支腿502的第二端上的承载部件507包括向内侧突出的边缘部件574。该边缘部件574的面向内侧的边缘形成了新月形凹陷576。形成在第二承载体支臂512的第二端上的承载部件525包括一对向外侧突出的第一、第二突出片588,590。这些突出片彼此定距间隔,而且在其之间形成有用于收纳突出的边缘部件574的凹槽529。位于突出片588,590之间的后板边缘585具有新月形凹陷586。同第一承载体41的情况相同,第二承载体42中的新月形凹陷576,586同样彼此位于对方的对面,且彼此定距间隔,并与第一、第二突出片588,590一同形成了完全封闭的包围圈。该包围用于夹持位于右踝关节198和右膝196之间的那一部分右禽类腿192。
由上可以看出,承载装置402或532大致相对于竖直的中间面400(参见图7、12)成镜像对称。成对设置的可控夹持装置403,405分别为承载装置402,532的一部分。各承载体控制装置410包括分别与相关的偏置装置436,438连接的控制部件444,445。各控制部件444,454分别由杆状部件446,456构成。其中杆状部件446,456具有控制脚450,451;460,461。这些控制脚分别具有控制体450,460。这些控制体分别突出于承载装置402,532的纵向表面416,426的对向侧,并与具有控制部件的控制装置540,545连接。例如,该控制部件可以是主传送装置302的引导轨/倾斜轨542,546。为此,控制脚和引导控制脚肩部451,461的纵向凹槽相对于承载装置402,532的中轴线13大致呈点对称。
承载体支腿部件480,514和承载体摆动臂478,512还可被构造如下:承载体支腿部件480,514和承载体摆动臂478,512在收纳器40.1,40.2的打开状态下进一步摆动打开。举例来说,可通过增加摆动轴440,441之间的有效距离以及对应于该距离的腔体434的有效尺寸,来实现上述构造。
下面,参照第一转移站点61的第一旋转式转移装置602介绍转移站点60的转移对601的旋转式转移装置602。
第一旋转式转移装置602具有多个夹具装置618。家禽体152一旦从承载装置402上被释放下来,这些夹具装置便实施收纳家禽体152。尤其如图15、16所示,该夹具装置618包括上部凸轮板608。该上部凸轮板608固定在支承上,而且在该上部凸轮板608的下方,夹具装置618可借助竖直驱动轴604的旋转沿某一路径旋转移动。该上部凸轮板608具有板体。该板体以偏心方式安装,并具有非圆形状。该板体通过凸轮架606与承载框架650固定连接,或通过其他方式固定连接于不同的承载框架或支承。该承载框架650位于板体的上方。凸轮架606以偏心方式连接于凸轮板608的上侧610。驱动轴604穿过承载框架650、凸轮架606,并突出于凸轮板608的下侧612。
在一实施例中,驱动轴安装在位于凸轮板608下方的框架或支承上,并在竖直方向上延伸至凸轮板608的下侧。在一实施例中,设置有连接于主传送装置302的齿轮。驱动轴604与该齿轮连接,以实现驱动。在该具体实施例中,从上方向下俯视时,这种结构使旋转式转移装置602的夹具装置618呈逆时针向左移动或旋转。这种结构还可借助诸如伺服电机等电动机将驱动轴604的旋转驱动构造成独立于主传送装置302的驱动机构。
各夹具装置618具有一对彼此定距间隔的夹持臂,即第一、第二夹具臂628,636。各夹具臂628,636分别具有用于收纳家禽体152的禽类腿182,192的夹具开口634,642。根据附图示出的具体实施例,这对夹具臂628,636固定在滑动体626上。这对夹具臂628,636从滑动体626处向外延伸。各滑动体626设置在凸轮板608的下侧612。设置在滑动体626上侧的轴承部件624通过滑动与引导机构卡合,即与在凸轮板608下侧612形成的引导轨614卡合。
在凸轮板608的下方设置有多对放射状滑动辐条622构成的环形物。每对放射状滑动辐条通过滑动动作收纳或引导夹具装置618的滑动体626。这些滑动辐条622固定安装在基板620上。借助基板620,这些滑动辐条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牢固地连接于驱动轴604。滑动辐条622从基板620处向外径向延伸,并且都穿过滑动体626,终止于凸轮板608的外侧边缘区域。
第一夹具臂628具有第一、第二夹持指630,632。这些夹持指630,632并排设置,并在其之间形成有夹具开口634。此外,第二夹具臂636具有第一、第二夹持指638,640。这些夹持指638,640并排设置,并在其之间形成有另一夹具开口642。这些夹持指630,632;638,640优选由柔韧或弹性材料制成,例如强化塑料、尼龙、聚甲醛,尤其是高密度聚乙烯。这些夹持指分别以滑动方式将禽类腿192夹持在其之间。
如俯视图4所示,驱动轴604逆时针旋转,承载装置402在传送方向F上沿传送轨道304或主传送线20移动。如图5所示,各承载装置402经过第一旋转式转移装置602,由此使家禽体152在正切线路径上转移到旋转式转移装置602。该转移过程如下:向上移至主传送线20的夹具装置618的第一夹具臂628和第二夹具臂636在正切线路径上穿过转移区,由此与承载装置402上的靠近夹具装置618的家禽体152配合。
上述承载装置402的第一支腿468一旦进入转移区,夹具装置618的第一夹具臂628在驱动轴604的驱动下,于突出的承载边472,490下方的某一点或某一区域内旋转进入左禽类腿182的卡合位置。在这一动作中,左禽类腿182穿过第一夹具臂628的第一、第二夹持指630,632之间。
优选提供一帮助将左禽类腿182从承载装置402引导至第一夹具臂628的引导装置(未图示),例如,引导轨或引导杆。在前的左禽类腿182一旦进入夹具开口634,控制部件444的控制突起450便会抬起。同时,偏置装置452的偏置部件下压,从而使突出的承载边490离开突出的承载边472。这样,左禽类腿182在无钳夹的状态下被释放下来,也就是说,完全解除了承载装置402上的夹持连接,而左禽类腿被转移至夹具装置618。
如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主传送装置302具有控制引导装置545。该控制引导装置装配有凸轮轨。该凸轮轨具有控制部件,即倾斜部542。控制体450移动至凸轮轨上,并由倾斜部542抬起。
第一承载体支腿468一旦离开上述转移区,第一夹持部件628便夹持左禽类腿182,并朝向泄殖腔切割装置702将左禽类腿182从承载装置402上移开。承载装置402的第二承载体支臂512由此进入转移区。在驱动轴604的旋转驱动下进一步移动的第二夹具臂636在突出的承载边506,524下方的某一点卡住右禽类腿192。由此使右禽类腿192进入第一、第二夹持指638,640之间的夹具开口642。可设置一帮助将右禽类腿192从承载装置402引导至第二夹具臂636的引导装置(未图示),例如引导轨或引导杆。右禽类腿192一旦进入夹具开口642内,第二控制部件454的控制体460便抬高。这样,相关偏置装置462的第二偏置部件按下,从而使突出的承载边524离开突出的承载边506。于是,右禽类腿192不在被承载装置402夹持,而是由夹具装置618夹持。
根据一实施例,控制突起460与主传送装置303的第二控制引导装置545接触,也就是说,与抬起了第二控制体460的第二凸轮轨的倾斜部546接触。右禽类腿192一旦离开上述转移区,第二夹具臂636便将右禽类腿192从承载装置402转移至泄殖腔切割装置702。家禽体152从承载装置402至夹具装置618的转移过程由此完成。一般而言,可将控制系统构造如下:根据收纳器40.1,40.2的间距,在前的禽类腿182所对应的收纳器40.1先于收纳器40.2打开。
然后,紧随上一个夹持装置的夹具装置618进入转移区,并以同样方式从下一个承载装置402上收纳家禽体152。上述步骤进行了新一轮重复。
特别如图16所示,承载家禽体152的各夹具装置618于径向外侧距驱动轴604一定距离。这种状态出现在滑动辐条622构成的环在驱动轴604的驱动下与夹具装置618一同旋转时,而夹具装置618沿引导轨614移动至邻近的加工装置21,702。
借助滑动辐条622构成的环,带有引导轨614的凸轮板608和滑动部件626在滑动辐条622构成的环那里接合。以基于旋转式转移装置602的旋转位置及旋转动作的可控方式设置多个夹具装置618之间的间距。也就是说,增加了相邻夹具装置618在承载装置402至加工装置21、702的路径上的距离。这样,增加了下一组邻近夹具装置618之间的间距,并相应地增加了下一组家禽体152之间的间距。满足预期的家禽体152之间的最佳距离是使这一转移距离与相邻加工装置21,702的转移距离相匹配。该转移距离由加工装置21,702位置上的加工家禽体152所需的必要距离支配。在实际应用中,可设置任意期望距离。在特殊情况下,该距离可以是8、10或12英寸。
如图15、16所示,第一转移装置602将家禽体152从各夹具装置618转移至对应的旋转式泄殖腔切割装置702上的加工夹持装置822。泄殖腔切割装置702具有多个加工单元,即上述具体实施例中的切割装置720。每个加工单元向家禽体152的泄殖腔156内打上一个孔。为了实现家禽体152在后续加工装置21内的加工,切割这个孔。其中,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该后续加工装置为开口装置224。
根据该具体实施例,泄殖腔切割装置702装配有加工夹持机构820。该加工夹持机构由一排加工夹持装置构成,并可在圆盘式泄殖腔切割装置702围绕圆盘传送带的竖直轴线或驱动该圆盘传送带旋转的驱动轴(未图示)旋转时,将家禽体152定位在相关的切割装置720的下方或前方。
特别如图17A及图18至26所示,加工夹持装置822具有夹具装置824。该夹具装置824在竖直方向上可相对于圆形基板710移动。特别如图19所示,夹具装置824具有大致呈U形的U形体826。该U形体826具有第一端828和第二端842。在第一端上,形成有第一手状夹具部件830。该第一手状夹具部件830在第一端828上延伸,且具有构成了夹持开口840的第一、第二指832,836。第二端842形成有第二手状夹具部件844。该第二手状夹具部件844在第二端842上延伸,并具有构成了夹持开口854的相邻的第一、第二夹具指846,850。基板710、下侧环707和上侧环704为加工装置21,702的旋转式支承的一部分。
在U形体826上,设置有两个轴或两个杆856,858。这两个轴或两个杆856,858向下突出于U形体826,并以滑动方式收纳在基板710内。借助夹具部件830,844的这一滑动结构,可将这两个轴或两个杆856,858定位或引导至基板710的外侧边缘区域。特别如图20、21所示,轮架862设置在U形体826的后侧。该轮架862支承第一、第二杆864,866。该第一、第二杆864,866与偏置装置86配合,彼此并排延伸,并固定在U形体826上且向下突出。这两个杆864,866在基板710下方延伸穿过夹持开口714。这两个杆864,866收纳了轮滑块868。其中,该轮滑块868位于轮架862的下方。偏置装置86的偏置部件,例如弹簧872,由在中心设置且向下突出于轮架862的夹持销863以及在中心设置且向上突出于轮滑块868的夹持销870夹持在轮架862与轮滑块868之间。轮滑块868的内侧面与轮874连接。如图22至24所示,当轮874卡合在夹持引导装置88内时,其可通过往复运动升高或降低。其中,这些附图仅示出了夹持引导装置88的简单样式。举例来说,该夹持引导装置88具有引导器或凸轮轨,特别是带有斜坡的导轨或凸轮轨。其中,滚轮或轮874在此类导轨或凸轮轨上滑动。偏置装置86与偏置引导部件869一同构成了自驱动缓冲装置。夹持引导装置88与引导部件869和自驱动缓冲装置一同构成了夹持控制装置89。
特别如图19、20所示,切割装置720的定位使切割装置720以一定角度穿过泄殖腔156进入家禽体152。切割装置720大致包括穿过腿部夹持环或腿部夹持圈744的切割头722。该腿部夹持圈744由夹持器734设置在框架环707的下方。下侧框架环707构成了各切割装置720的下侧支承装置,其中各切割头722设置在夹具装置824的夹具部件830,844之间。夹持器734设置在下侧框架环707的外侧突出面上,或与下侧框架环707的外侧突出面连接,并通过间隔套738与下侧框架环707间隔。腿部夹持圈744安装在夹持器734的下方,并通过并排设置的第一、第二腿部环形杆或轴740,742与夹持器734连接。腿部夹持圈744包括与上述腿部环形杆740,742连接的背板部752。腿部夹持圈744的第一、第二表面748,750与背板部752固定连接。前板部746连接第一、第二表面748,750。夹持家禽体152的背板754向腿部夹持圈744的下外侧延伸。背板754具有连接于背板部752上侧的上部756,以及从上部756向下延伸的背部750。前部760在背板部752的下方朝向下外侧延伸,而被向下引导的部分762则在前部760的下方朝向下外侧延伸,以便支承位于泄殖腔156下方的家禽体152后端的上部。背板754对相对于切割装置720的家禽体152的正确引导施以辅助。腿部夹持圈744在家禽体152后方卡合在家禽体152的大腿之间。
切割装置720包括与驱动装置连接的切割头722。该切割头722具有管状体724。在管状体724的第一端726上形成有多个齿状物728,而在管状体724的位于第一端726对面的第二端730上形成有L形凹口732。切割头722与收纳在外部从动轴承766内的轴768连接。该轴承766位于下侧框架环707与夹持器734之间,用于夹持轴768。轴承766构成了轴768的旋转驱动装置。横向突出于轴768下端的一对分度盘销收纳在L形凹口732内,以便将切割头722固定在轴768上。设置在第一端726下方的喷嘴764与管子788的下端连接。管子788穿过切割头722和轴768向上延伸至位于管子788上端的连接部件814。连接部件814与真空源和流体源(未图示)连接,所述真空源用于定位泄殖腔156,所述流体源用于向喷嘴764供应流体以对切割头722实施去污冲洗。
第一、第二滑动引导器790,772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收纳在相邻的诸如用于承载轴768和管子788的柱体的第一、第二承载体802,804上。第一、第二承载体802,804在上侧框架环704和下侧框架环707之间延伸。这些承载体802,804以使切割头722能够进入泄殖腔156的角度,从下侧框架环707处朝向上内侧延伸至上侧框架环704。上侧框架环704和下侧框架环707与整个结构的旋转中央轴(未图示)连接。一般而言,框架或支承环704,707与承载体802,804或其它承载结构一同构成了框架装置或承载装置。在该框架装置或承载装置上,借助相关控制装置,可将加工夹持装置822和诸如切割头722及喷嘴764的加工工具设置成能够在竖直方向上实现调节或定位的结构。加工夹持装置822的控制装置包括上述控制部件,即:带有相关的上述部件的受控的轮架862。在下文中,将更加详细地介绍加工工具的控制装置。
第二滑动引导器772设置在第一滑动引导器790的下方,并且包括上部774和下部776。下部776具有第一通孔778以及相邻的第二通孔780。其中,第一通孔带有以可滑动方式位于第一承载体802上的套管,而第二通孔则带有以可滑动方式位于第二承载体804上的套管。上部774从下部776开始围绕第二承载体804向上延伸,并且具有以可滑动方式位于第二承载体804上的套管。下部776的一部分向外突出于第一、第二承载体802,804,并且具有第三通孔784。第三通孔784内部的轴承与位于下方的轴承766成直线排列,以便收纳部分管子788。轴768的上端从轴承766处向上延伸。其中,轴768的上端与第三通孔784的内部的轴承卡合。轮786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第二滑动引导器772的面向内侧的一侧上。轮786与上下移动切割头722的控制面或凸轮面(未图示)卡合。
第一滑动引导器790设置在第二滑动引导器772的上方,并且包括上部792和下部798。上部792形成有第一通孔794。其中,该第一通孔带有以可滑动方式位于第二承载体804上的套管。下部798从上部792开始围绕第一承载体802向下延伸,并具有以可滑动方式位于第一承载体802上的套管。上部792的一部分向外突出于第一、第二承载体802,804,并且构成了面向外侧的开口定位器793。安装在引导体808上的适配件810与开口定位器793卡合。引导体808在开口定位器793内向上延伸,并构成了与第三通孔784内的轴承具有相同方向的通道。锁紧螺母812将上述结构固定在一起。管子788的上端向上延伸进入引导体808,而连接部件814则向上突出于安全螺母812,以便在管子788的上端与流体源之间建立起流体连接。以可旋转方式与第一滑动引导器790的面向内侧的表面连接的轮800与诸如斜面或凸轮面的控制引导器(未图示)卡合。该控制引导器上下移动喷嘴764,并有选择地上下移动切割头722。
在俯视图4、15中,旋转式转移装置602向左旋转,而泄殖腔切割装置702则向右旋转。当承载着家禽体152的各夹具装置618移向对应的夹持装置822时,夹具装置618的第一夹具臂628穿过转移区,左禽类腿182被转移至夹持装置822的第一夹具部件830。夹具装置618的第二夹具臂636穿过转移区,由此将右禽类腿192转移至夹持装置822的第二夹具部件844。转移区一般是切线路径重叠区。也就是说,一般而言,旋转式转移装置602的传输用传送路径之后是与其位于同一方向上的由加工装置21形成的连续不断(路径中不存在曲折)的接收用传送路径。在这种情况下,连续的转移路径段在旋向左侧的路径与旋向右侧的路径之间具有转弯点。下文将更详细地介绍这一转弯点。
当第一夹具臂628进入转移区时,第一夹具部件830在低于第一夹具臂628的位置卡住左禽类腿182,使左禽类腿182穿过第一、第二夹持指832,836之间,进而将左禽类腿182从夹具开口634转移至夹持开口840。引导装置(未图示),例如引导轨或引导杆,可以辅助将左禽类腿182从第一夹具臂628引导至第一夹具部件830。当作左禽类腿182离开转移区时,由第一夹具部件830将其带离第一旋转式转移装置602。在泄殖腔切割装置702和第一旋转式转移装置602继续旋转的同时,第二夹具臂636进入转移区,而第二夹具部件844在低于第二夹具臂636的点上卡住右禽类腿192,使右禽类腿192穿过第一、第二夹具指846,850之间,进而将右禽类腿192从夹具开口642转移至夹持开口854。优选地,引导装置(未图示),例如引导轨或引导杆,可以辅助将右禽类腿192从第二夹具臂636引导至第二夹具部件844。当右禽类腿192离开转移区时,完成了家禽体152从第一旋转式转移装置602至泄殖腔切割装置702的转移。相邻的后续夹持装置822进入转移区,以便从下一个夹具装置618处接收下一个家禽体152,并重复上述工作循环。
当家禽体152转离第一旋转式转移装置602时,加工夹持装置822通过腿部夹持环744定位家禽体152。被加工的家禽体152的物理特征是可以变化的。举例来说,同一批处理的家禽体152的禽类腿182,192在臀部184,194与跗关节或踝关节188,198之间的长度可不同于该批次中的其它家禽体152。与腿部夹持环744有关的针对各单独家禽体152的正确定位确保切割装置720在家禽体152的正确位置上扩宽泄殖腔156,并确保切割装置720切向正确路径。
基于各加工夹持装置822与泄殖腔切割装置702的共同旋转,每一个家禽体152均被向上压靠腿部夹持环744上,其实现过程如下:当夹持控制装置89的轮874滑上夹持引导装置88的倾斜部时,夹持装置822(参见图22至图24)向上移动。轮滑块或轮滑体868一旦沿着杆或轴864,866向上移动,弹簧872便被向上挤压在轮架862上。这样,轮架862便会向上移动,而第一、第二杆856,858会相对于基板710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夹具部件824也向上移动。当家禽体152被夹具部件824提起时,左、右禽类腿182,192的内侧与作为定位部件实例的腿部夹持环744接触,从而使禽类腿182,192进一步展开。在家禽体152具有相对较长的禽类腿182,192的情况下,同家禽体152具有短禽类腿的情况相比,夹持装置822可将踝关节188,198定位在腿部夹持环744上方的更远的位置上。具有短禽类腿182,192的家禽体152比具有长禽类腿182,192的家禽体152先到达腿部夹持环744。这样,家禽体152的向上移动被制止,而轮滑块868的向上移动则向上持续,由此使轮滑块868沿第一、第二杆864,866滑动,并将弹簧872挤压在轮滑块868与位于该弹簧上方的轮架装置862之间。由此可以看出,上述结构形成了克服弹簧872偏置力的缓冲/偏置装置86。
图22至图23示出了家禽体152具有最大腿长的情况,并且在上述装置中仍可相应地对这种家禽体实施加工。家禽体152从如图22所示的去除位置移入夹持装置822或夹具部件824。被抬起的家禽体152经过如图23所示的临时位置进入如图24所示的加工位置。图22至图24中未示出的弹簧872由此起到刚性部件的作用。当腿部环744停在泄殖腔上时,体积小于图22至图24所示家禽体的各家禽体152由偏置装置86实施定位。而夹持装置822则在被偏置的引导部件869被抬起时,由随即被压缩的弹簧872抬起。由此,在定位部件和夹具部件824或加工夹持部件822之间形成了具有可变夹持距离的夹持空间。
家禽体152一旦位于供切割装置720扩宽泄殖腔156的正确位置上,第一滑动引导器790便向下移动,并且第二滑动引导器722也向下移动,从而使切割头722在旋转时(参见图25、26)移入泄殖腔156。为了定位泄殖腔156,向喷嘴764中施加真空,并通过连接机构814向管子788内导入流体,之后由喷嘴764喷出流体,以便冲洗切割头722,并冲洗掉在切割过程中形成的残留物。切割头722一旦移入家禽体152腔体内并到达适当的深度位置,便完成了泄殖腔156的打开操作。当家禽体152移至第二旋转式转移装置652时,轮滑块868向下移动,由此使家禽体152降低,而第一滑动引导790则向上移动,由此使切割头722和喷嘴764向上滑动并离开家禽体152。
特别如俯视图3、4所示,第二旋转式转移装置652逆时针向左旋转。第二旋转式转移装置652具有与第一旋转式转移装置602相同的特征,故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标注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当泄殖腔切割装置702的承载着家禽体152的各夹持装置822朝向夹具装置618旋转时,第一夹具部件830穿过转移区,由此将左禽类腿182转移至第一夹持臂628,而在右禽类腿192被转移至第二夹持臂636时,第二夹持部件844穿过转移区。第一夹持部件830一旦进入转移区,第一夹持臂628在第一夹具部件830下方的某一点上卡主左禽类腿182,使左禽类腿182穿过第一、第二指630,632之间,进而将左禽类腿182从夹具/夹持开口840转移至夹具/夹持开口634。引导装置(未图示),例如引导轨或引导杆,可对将左禽类腿182从第一夹具部件830转移至第一夹持臂628的引导进行辅助。左禽类腿182一旦离开转移区,第一夹持臂628便将其移出卸载强切割装置702。当泄殖腔切割装置702和第二旋转式转移装置652继续旋转时,第二夹持臂636进入转移区,而右禽类腿192在第二夹具部件844下方的某一点上卡住第二夹持臂636,使右禽类腿192穿过第一、第二夹持指638,649之间,进而使右禽类腿192从夹持开口854转移至夹持开口642。引导装置(未图示),例如引导轨或引导杆,可对右禽类腿192从夹具部件844移至第二夹持臂636的引导进行辅助。右禽类腿192一旦离开转移区,便完成了家禽体152从泄殖腔开口装置702至第二旋转式转移装置652的转移。邻近的下一个夹具装置668进入转移区,以接收来自下一个夹持装置822的家禽体152。按顺序再次执行上述步骤。此处的位于加工装置21,702与第二旋转转移装置652之间的转移区同样形成了上述带有切线路径和转向点(turningpoint,切点)的重叠区。
如前文所述,第二旋转式转移装置652与第一旋转式转移装置602具有相同的结构,由此形成了如图4所示的相对于假想竖直中央平面13的镜像结构。借助滑动辐条622构成的环、带有引导轨614的凸轮板608以及卡合在引导轨614上的滑动部件624,便可依据旋转式转移装置652的旋转位置及旋转动作对夹具装置618的间距实施控制。也就是说,在离开泄殖腔切割装置702且朝向主传送装置302的路径上的相邻夹具装置618之间的间距缩小了。在加工装置21,702与主传送装置302之间的转移路径上设置有一部分引导轨614。这部分引导轨614使夹具装置618朝驱动轴604径向移动。通过缩小相邻夹具装置618之间的间距,缩小了相邻的连续家禽体152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家禽体152的间距再次恢复至使家禽体152返回主传送装置302的承载装置402所必要的距离。
各承载装置402经过紧邻主传送系统302设置的第二旋转式转移装置652,家禽体152在正切线路径上转至承载装置402。这一过程使第一承载体支腿468和第一承载体支臂478以及第二承载体支腿502和第二承载体支臂512穿过转移区,并卡住第二旋转式转移装置652的夹具装置618所夹持的家禽体152。由此可以看出,承载装置402从其将家禽体152转移至第一旋转式转移装置602的那一点开始沿主传送装置302或主传送线20维持上述路径。第一承载体41的第一承载体支腿468一旦进入转移区,第一致动部件444便被抬起,从而实现对于偏置装置452的第一偏置部件的按压,并使突出的承载边490离开突出的承载边472。在一实施例中,控制部件44的控制体450与控制装置540的凸轮/引导轨的倾斜部卡合,从而抬起控制体450。该倾斜部(未图示)相当于倾斜部542。第一承载臂628一旦进入转移区,其便位于高于突出的承载边472的位置上,而左禽类腿182则紧挨着承载凹槽474。当承载装置402和夹具装置618继续移动时,控制体450与下降部(未图示)或控制装置540的第一凸轮轨或第一引导轨的端部会合,从而使第一偏置部件松弛下来。这样,第一承载体支臂478移入与第一承载体支腿468相关的闭合位置,而突出的承载边490移向突出的承载边472。第一承载体支臂628一旦离开转移区,左禽类腿182与夹具装置618之间的夹持连接便会转变为左禽类腿182与肢体收纳器40.1之间的夹持连接。其中,该肢体收纳器40.1由第一承载体支腿468和第一承载体支臂478构成。优选设置一引导装置,例如滑轨或引导杆,用于对将左禽类腿182从第一夹持臂628转移至承载装置402的引导实施辅助。
随着承载装置402和夹具装置618的连续移动,左禽类腿182离开转移区,而第二夹具支臂636进入转移区。第二承载体42的第二承载体支臂512一旦进入转移区,第二控制部件454便被抬起。结果使第二偏置装置462的第二偏置部件被按压,从而使突出的承载边524离开突出的承载边506,并建立起供转移使用的无钳夹位置。根据一实施例,控制突起或控制体460与控制装置545的第二引导轨或凸轮轨的倾斜部(未图示)卡合。该倾斜部是控制体460运行的倾斜部,而且在该倾斜部上控制体460被抬起。该倾斜部相当于倾斜部546。第二夹持臂636一旦进入转移区,第二承载体支腿502便紧跟着进入转移区,由此使突出的承载边506位于高度低于第二夹持臂636的位置,并使右禽类腿192紧挨着夹持凹槽508。当承载装置402和夹具装置618连续移动时,控制体460运行倾斜部(未图示)或控制装置545的第二凸轮轨或第二引导轨的端部,由此使第二偏置部件松弛下来,从而第二承载体支臂512移入与第二承载体支腿502相关的闭合位置,并使突出的承载边524朝向突出的承载边506移动。第二夹具臂636一旦离开转移区,右禽类腿192与第二夹具臂636之间的夹持连接便转换成右禽类腿192与第二承载体支腿502和第二承载支臂512之间的夹持连接。其中,第二承载体支腿502和第二承载支臂512构成了第二承载体收纳器40.2。优选设置一引导装置(未图示),例如滑轨或引导杆,用于将右禽类腿192从第二夹具支臂636引导至承载装置402。之后,相邻的下一个承载装置402进入转移区,以便从接收来自下一个夹具装置618的家禽体152。重复上述步骤。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运用了上述重叠转移方式。其中,夹具臂628,636与承载部件475,525重叠。还可设置将正切的转移路径设置如下:该路径使多个夹具装置618在转移区内紧挨着承载体收纳器40.1,40.2移动,而不与这些收纳器重叠。并可以为上述可选的引导装置或相关引导机构设置家禽体152横向引导偏移量。这种选择可用于承载装置402、旋转式转移装置602,652和加工装置21之间的各转移区。
优选地,在转移站点60的后侧(下游)设置与该转移站点相关的称重机构。在图2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主传送装置302的主传送线20上的清洁装置234之后设置有加工组合I的称重机构91、加工组合II的称重机构92以及称重机构93。此外,如图2所示,称重机构90,94在主传送线20上分别设置在加工系统210的起点和终点。如图2所示,作为称重装置94的替代,或除称重装置94之外,还可使用同转移站点66一起被构造而成的称重机构95。其中,该转移站点66包括一对旋转式转移装置602,652以及由称重装置236构成的加工装置21。一般而言,主传送线20上的依据本发明的转移站点60结构可设置有任意加工装置。其中,该加工装置使用其自带的可在圆形路径上移动的加工夹持机构夹持家禽体152。该加工夹持机构可在圆形路径上移动,由此可在家禽体的加工及传送过程中实现对于家禽体152的移除和夹持。优选地,加工夹持机构在竖直位置上是可控的。除了附图中所示的具有能围绕轴线旋转的框架/承载体的圆盘式加工装置21之外,还可以考虑使用具有相应旋转式夹持机构的椭圆形或基本为圆形的机械来代替这种圆形机械。举例来说,加工装置还可以是用于切割的装置,例如将翅膀从家禽体上分离下来的切割装置。
在加工/处理之前及之后对家禽体152实施称重,也就是说,在一台或一组加工装置的下游提供获得的家禽体152的产量信息。特别地,在加工之前及之后确定的反常或意外的家禽体152重量偏差或变化,能够给出关于这台加工装置或这组加工装置的功能及机械操作的信息。特别地,可检测出影响产量的操作问题。重量上的偏差或变化一般可以给出因加工获得或损失的家禽体152重量的信息。由称重装置902,236确定的重量数据可被分配给上述家禽体152。优选地,经确定的重量被分配给在相关承载装置402,532上设置的射频识别部件。优选地,分配给各家禽体152的重量电子化数据存储在装配有处理器和存储机构的数据处理系统中。这种数据处理系统本身是公知的系统。总的来说,各家禽体152的重量和/或处理数据可用于在整个加工过程中确定所得产品分配的批次或站点,特别是在整个加工过程中确定用来出售的产品分配的批次或站点。家禽体特殊的被分离的部分可被单独分配和处理。
在承载装置402,532沿着主传送装置302所实施的传送过程中,将家禽体152从承载装置402,532转移至称重装置902,以供称重。图27至图34示出了这种称重装置。其中一种形式,是称重装置902紧邻主传送装置302设置。在如图2所示的另一实施例中,称重装置902设置在主传送装置302的主传送线20上。下面参照图27至图34,详细介绍紧邻主传送装置302的那种称重装置902。
第一、第二传送装置914,934由框架906固定。该框架从测力装置910处悬吊下来,或设置在测力装置910下方并与该测力装置910连接。其中,举例来说,该测力装置是以称重传感器形式出现的力传感器。该测力装置910反过来由承载部件或承载部件908固定。
第一传送装置914包括第一循环条状物922,例如循环带。该第一循环条状物922设置在第一驱动装置或第一变向装置或第一驱动或变向板920与第二驱动装置或第二变向装置或第二驱动或变向板926之间。在该结构中,第一循环条状物922穿过该结构内侧的内侧部分921以及位于内侧部分反向的该结构外侧的外侧部分923。第一驱动装置920通过驱动轴918与诸如伺服电机的驱动器916连接。该驱动器916设置在框架或支承906上。驱动装置926通过驱动轴924也与支承或框架906连接。一般而言,主动驱动上述驱动轴中的一个便足够使用。
第二传送装置943具有第二循环条状物942,例如循环带。该第二循环条状物942在第一驱动装置或第一变向装置或第一驱动或变向板940与第二驱动装置或第二变向装置或第二驱动或变向板946之间延伸。第二循环条状物942穿过该结构内侧的部分941以及位于部分941反向的外侧部分943。驱动装置940通过驱动轴938与诸如伺服电机的驱动器936连接。驱动器936设置在支承或框架906上。驱动装置946通过驱动轴944与支承或框架906连接。一般而言,主动驱动上述驱动轴中的一个便足够使用。
条状物922,942的内侧部分921,941彼此定距间隔,且彼此平行。在条状物922,942之间形成有沿内侧部分921,942延伸的间隙。该间隙收纳禽类腿182,192的位于跗关节或踝关节188,198与膝盖186,196之间的这一部分。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7、28所示,条状物922,942从下方夹持禽类腿182,192的上述部分(禽类腿182,192的位于跗关节或踝关节188,198与膝盖186,196之间的这一部分)。
上述结构及配置可使承载着家禽体152的承载装置402,532进一步行进至称重装置902。在上述结构中,禽类腿182,192在条状物922,942之间的间隙作用下成直线排列、移动。当主传送装置302进一步移动承载装置402,532时,左禽类腿182进入入口转移区。左禽类腿182与承载装置402,532之间的夹持连接在此处(入口转移区)转变为左禽类腿182与称重装置902之间的夹持连接。
如图29所示,在上述结构中,驱动装置926的板状物向右顺时针旋转,从而使第一条状物922也向右旋转,而驱动装置946的版状物则向左逆时针旋转,相应地,第二条状物942也向左旋转。由此可以看出,传送装置在平行于传送部分或承载装置402,532的主传送线20的方向上传送禽类腿182,192,或在传送部分或承载装置402,532的主传送线20的方向上传送禽类腿182,192。当承载装置402,532向前移动时,条状物922,942在突出的承载边472,490下方的某一点上卡住左禽类腿182。左禽类腿182一旦位于条状物922,942之间,第一控制部件444的控制体或控制突出450便被抬起。于是,第一承载体支臂478离开第一承载体支腿468,产生一无钳夹的收纳器,从而将左禽类腿182与承载装置402,532之间的夹持连接转移至左禽类腿182与称重装置902之间的夹持连接。如上所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控制部件444在一倾斜部上行进,例如控制装置540的第一凸轮/引导轨的倾斜部,从而使控制部件444被抬起。驱动器916,936的构造使驱动器916,936以与右禽类腿192朝向称重装置902移动的速度相同的速度向前移动左禽类腿182。当右禽类腿192进入上述入口转移区时,条状物922,942在突出的承载边506,624下方的某一点卡住右禽类腿192。右禽类腿192一旦位于条状物922,942之间的间隙中,第二控制部件454的控制体或控制突出460便被诸如控制装置545的倾斜部抬起。这样,第二承载体支臂512离开第二承载体支腿502。于是,右禽类腿192与承载装置402,532之间的夹持连接转换成右禽类腿192与称重装置902之间的夹持连接。
由此可以看出,当家禽体152仅由称重装置902夹持时,家禽体152的重量由测力装置910测量,也就是说,家禽体152与承载装置402,532之间的夹持连接已被去除。测力装置910通过将测量到的总重量减去称重装置902的重量来确定家禽体152的重量。具体而言,需要从测到的总重量中减去条状物922,942的重量、驱动器920,940,926,946的部件重量、驱动轴918,924,938,944的重量、驱动器920,940的电机916,936的重量、支承或框架906的重量,以及由家禽体152穿过称重装置902的移动所产生的力导致的重量(惯性势能)。测力装置相应地减去包括上述部件的机械装置的空载重量并选择性地减去动态重力分量,以便在家禽体152穿过称重装置902时确定出家禽体152的实际重量。在称重期间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要确保家禽体152向前移动,二是要使相关的承载装置402,532不能卡住家禽体152。由此,承载装置402,532与家禽体152一同在主传送装置302上移动。
在上述结构及配置中,在确定了家禽体152的重量之后,禽类腿182,192进一步由条状物922,942移送至出口转移区。当家禽体152进一步移动时,空闲的承载装置402,532被移送至称重装置902。在上述结构中,禽类腿182,192成直线排列,也就是说,与承载装置532的第一、第二承载体支腿468,502一起排列在主传送线20上。左禽类腿182一旦离开转移区,左禽类腿182与称重装置902之间的夹持连接便转换为左禽类腿152与承载装置402,532之间的夹持连接。突出的承载边470,490在条状物922,942上方的某一点卡住左禽类腿182。
左禽类腿182一旦位于突出的承载边472,490之间,第一控制部件444的控制体或控制突出450便被降下,于是使第一承载体支臂478朝向第一承载体支腿468移动。这样,左禽类腿182与称重装置902之间的夹持连接转换成左禽类腿182与承载装置402,532之间的夹持连接。如上所述,在一实施例中,控制装置包括一具有倾斜部的第一引导轨。第一控制部件444在该引导轨上移动下降。右禽类腿192一旦进入出口转移区,突出的承载边506,524便在条状物922,942上方的某一点卡住右禽类腿192。右禽类腿192一旦位于突出的承载边506,524之间,第二控制部件454的控制体或控制突出460便被降下,从而使第二承载体支臂512朝向第二承载体支腿502移动。这样,右禽类腿192与称重装置902之间的夹持连接转换成右禽类腿192与承载装置402,532之间的夹持连接。
图30至图34示出了带有两个称重装置902的主传送装置302的具体实施例。其中,这两个称重装置在主传送线20上彼此设置在对方的对面。这样,在使用上述结构进行称重的过程中,可沿主传送线20的同一区域提起两个家禽体152,于是可避免在处于闭合循环中的家禽体152之间产生接触。承载着家禽体152的承载装置402,532一旦到达称重装置902,则再次执行上述步骤。

Claims (58)

1.已被屠宰及褪毛的家禽体(152)的加工系统(210),其包括:
主传送装置(302),其具有多个沿主传送线(20)连续传送的承载装置(402),所述承载装置以使所述家禽体(152)保持侧身的方式传送所述家禽体,其中,所述承载装置(402)具有一承载体(41,42)对(401),所述承载体对通过成对的肢体(11,12)悬吊所述家禽体(152);
以及多个加工装置(21);
其特征在于,
为了使所述家禽体(152)的加工传输独立于所述主传送装置(302),每个所述加工装置(21)均设置有可在环形路径上移动的加工夹持机构(820);
所述加工系统具有至少两个沿所述主传送线(20)连续设置的转移站点(60;61-66),每个所述转移站点(60;61-66)具有至少一个相关的加工装置(21);
其中,所述转移站点(60;61-66)由转移对(601)构成;所述转移对具有两个旋转式转移装置(602,652),即:
第一旋转式转移装置(602),其用于在正切路径上将所述家禽体(152)从所述主传送线(20)的所述承载装置(402)上取下,并将取下的家禽体(152)转移至上述相关的加工装置(21)的所述加工夹持机构(820);以及
第二旋转式转移装置(652),其用于在正切路径上将所述家禽体(152)从上述相关的加工装置(21)的所述加工夹持机构(820)上取下,并将取下的家禽体转移至未悬吊所述家禽体(152)的所述承载装置(402),以便沿所述主传送线(20)进一步以使所述家禽体保持侧身的方式实施传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加工装置(21)设置在所述转移对(601)的所述第一旋转式转移装置(602)和所述第二旋转式转移装置(652)之间的所述家禽体(152)的加工路径上,所述加工装置(21)由从所述家禽体(152)上分离家禽部位的分离加工装置(226)构成;而所述分离加工装置(226)与分离传送装置(303)连接;所述分离传送装置用于传送经过分离的家禽部位,并由分离循环传送机(33)和分离转移装置(34)构成;其中,所述分离转移装置(34)用于从所述分离加工装置(226)上取下经过分离的家禽部位,并将经过分离的家禽部位转移至所述分离循环传送机(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传送装置(226)被分配有所述加工系统(210)的监测及测试装置(240);所述监测及测试装置将所述分离循环传送机(33)传送的从所述家禽体(152)上分离下来的家禽部位分配给位于相关的所述转移对(601)的所述第二旋转式转移装置(652)下游的所述家禽体(152),所述家禽体(152)由所述承载装置(402)沿所述主传送路径进一步实施传送。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转移站点(60)与包括至少两个加工装置(21)的加工组合之间建立有转移连接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转移站点(60;61-63)与包括至少两个加工装置(21)的加工组合(I)之间建立有转移连接关系;其中,所述加工装置(21)的数量与所述转移站点(60;61-63)的数量相对应;所述加工装置(21)在所述转移站点(60;61-63)的多对旋转式转移装置(602,652)之间被分隔开,由此完全与所述主传送线(20)的承载装置(402)隔开。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三个所述加工装置(21)的内脏去除组合(I),所述内脏去除组合有如下装置构成:
第一加工装置(21),即泄殖腔切割装置(702),其用于在取出内脏之前打开所述家禽体(152)的后端;
第二加工装置(21),即开口装置(224),其用于沿泄殖腔(156)至胸骨一线切开所述家禽体(152);以及
第三加工装置(21),即去内脏装置(226),其用于去除所述家禽体(152)中的内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去内脏装置(226)与内脏传送装置(303)连接;所述内脏传送装置用于传送取出来的内脏,并由内脏循环传送机(33)和内脏转移装置(34)构成,其中,所述内脏转移装置(34)用于从所述去内脏装置(226)上取下各所述家禽体(152)的内脏,并将上述内脏转移至所述内脏循环传送机(3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脏传送装置(303)构成为所述内脏与作为所述内脏出处的所述家禽体(152)相关联,以便使所述内脏循环传送机(33)提供的内脏传送与所述主传送装置(302)提供的去内脏家禽体(152)的传送同步。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评价将所述内脏分配给相关去内脏家禽体(152)的检查装置(240)由所述内脏循环传送带(33)的检查传送部(35)和所述主传送装置(302)的检查传送部(31)构成,其中,所述内脏循环传送带(33)的检查传送部(35)和所述主传送装置(302)的检查传送部(31)并排同步运行。
10.根据权利要求4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转移站点(60)中的一个转移站点(64)与包括三个去组织加工装置(21)的加工组合(II)之间建立有转移连接关系,其中,所述加工组合(II)具有依次连续设置的嗉囊去除装置(228)、颈部去除装置(230)以及肺部去除装置(232),其中,所述嗉囊去除装置用于去除颈部组织,尤其是嗉囊和气管;所述颈部去除装置用于分离并去除颈部;而所述肺部去除装置用于去除肺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传送线(20)的沿线,加工装置(21)的去组织加工组合(II)设置在加工装置(21)的去内脏加工组合(I)的下游。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转移站点(60)中的至少一个转移站点(65)与由清洁装置(234)构成的所述加工装置(21)之间建立有转移连接关系。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转移站点(60)中的至少一个转移站点(66)与由称重装置(236)构成的所述加工装置(21)之间建立有转移连接关系。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转移站点(60)中的至少一个转移站点(64)设置在所述主传送线(20)的两个传送部(24,25)之间;这两个所述传送部由所述主传送线(20)的改道而形成,且具有相反的传送方向;其中,所述转移对(601)的所述第一旋转式转移装置(602)设置在位于上游的所述传送部(24)上,而所述转移对(601)的所述第二旋转式转移装置(652)设置在位于下游的所述传送部(25)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传送线(20)沿线上,至少设置有一个称重装置(902);所述称重装置由传送及称重机构(900;902,91-95,914,934)构成;所述传送及称重机构可平行于所述主传送线(20)移动,并用于实现独立于所述主传送装置(302)的所述承载装置(402)的同步联合传送,以及对每个家禽体(152)实施称重。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系统(210)设置在预加工装置(202)和后加工装置(238)之间;其中,所述预加工装置(202)具有至少一个供应机构(104)、至少一个屠宰机构(106)和至少一个褪毛机构(108),而所述后加工装置(238)具有冷却机构、去内脏家禽体(152)的切割及切片机构(112,114)中的至少一个机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转移站点(60)中的至少一个转移站点(64)设置在所述主传送装置(302)的与至少一个其它所述转移站点(61-63,65,66)不同的行进及加工侧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装置(402)的所述承载体对(401)的两个所述承载体(41,42)在所述承载装置(402)的至少一个纵向侧上形成有侧向开口,从而实现不存在竖直偏差量的所述家禽体(152)的悬吊及取下。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装置(402)在无需围绕相当于所述家禽体(152)悬吊方向的竖直轴线旋转的情况下,悬吊于传送线(305)上,其中,两个所述承载体(41,42)在所述承载装置(402)的两个纵向侧上形成有侧向开口,从而实现不存在竖直方向偏差量的所述家禽体(152)的悬吊及取下。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装置(402)的两个所述承载体(41,42)均设置有用于悬吊并取下成对的左、右肢体(11,12)的承载体夹持装置(403,405);取决于所述承载装置(402)在所述主传送线(20)沿线上的传送位置,所述承载体夹持装置在可控方式下进入打开状态、闭合状态,以及与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相关的夹持状态。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承载体(41,45)的承载体夹持装置(403,405)的操作及控制相互独立且分开。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传送装置(302)具有至少一个控制引导装置(540,545);所述控制引导装置由彼此独立的两个控制部件(542,546)构成;所述控制部件(542,546)与两个所述承载体夹持装置(403,405)的控制部件(444,454)卡合,由此使所述承载体夹持装置的控制部件(444,454)在控制下进入打开状态,以及在一定位置及时间的偏移后进入闭合状态。
23.根据权利要求1至2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承载装置(402)的两个所述承载体(41,42)均设置有用于以悬吊方式收纳成对的肢体(11,12)的承载部件(473,475;507,525);所述承载部件在所述承载装置(402)的与所述转移站点(60)相关联的至少一个公共纵向侧上形成,且具有一通道;所述肢体在所述通道中可无障碍、无竖直偏移地作出针对悬吊和取下的移动。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转移装置(602,652)均具有夹具装置(618);所述夹具装置(618)用于成对夹持所述家禽体(152)的成对肢体(11,12),并用于所述家禽体(152)的转移传送;其中,所述夹具装置(618)与所述承载装置(402)的所述承载体(41,42)的所述承载部件(473,475;507,525)设置在同一高度上,从而使所述家禽体(152)实现针对悬吊和取下作出的无竖直偏移的移动。
25.根据权利要求1至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转移站点(6)的两个所述旋转式转移装置(602,652)均具有夹具装置(618);所述夹具装置在所述旋转式转移装置(602,652)外围呈直线分布设置,并用于钳夹、夹持和取下所述家禽体(152)的成对肢体(11,12),其中,所述夹具装置(618)的间距是可控制的,该控制的依据是所述旋转式转移装置(602,652)的旋转位置和旋转动作;也就是说,所述夹具装置(618)的间距可在至少最小间距和至少最大间距之间变化;其中所述最小间距相应于所述主传送线(20)沿线上的所述承载装置(402)的相关间距,而所述最大距离相应于相关的所述加工装置(21)的环形路径沿线上的构成了所述加工夹持机构(820)的所述加工夹持装置(822)的相关间距。
26.根据权利要求1至2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旋转式转移站点(602,652)均为具有相同结构的模块化部件,并可互相交换使用。
27.根据权利要求1至2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加工装置(21,702)具有控制装置;所述加工夹持机构(820)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并且是可控制的,其中所述控制的依据是所述加工夹持机构的高度位置;所述高度位置取决于所述加工夹持机构的环形路径的路径位置;其中,至少设置有三个高度位置,即:从所述第一旋转式转移装置(602)转移所述家禽体(152)的起始位置、加工过程中的至少一个加工位置、以及从所述加工装置(21,702)取下所述家禽体(152)的终止位置。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夹持机构(820)由一排加工夹持装置(822)构成;这排加工夹持装置沿所述环形路径设置,并且分别装配有夹具装置(824);所述夹具装置用于所述家禽体(152)的成对肢体(11,12)的接收、牢固夹持以及传输。
29.根据权利要求1至2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加工装置(21,702)包括安装装置;在该安装装置上设置有一排加工单元以及可在所述环形路径上移动的所述加工夹持机构(820)。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加工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加工机构;该加工机构来自于包括加工工具和定位装置的加工机构组合。
31.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加工装置(21,702)包括控制装置;在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下,所述加工单元的至少一个所述加工机构根据所述家禽体(152)的加工传送对所述家禽体(152)实施加工。
32.以使所述家禽体(152)保持侧身的方式传送所述家禽体的承载装置(402),特别是构成了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至3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多个承载装置(402)的加工系统(210)的主传送装置(302)的承载装置(402),其包括:
上部(404),其具有连接于传送装置(302)的传送线(305)连接部件(409);以及
下部(412),其具有夹具装置(466);所述夹具装置(466)具有一承载体(41,42)对(401);所述承载体对具有肢体收纳器(40.1,40.2);所述肢体收纳器通过成对的肢体(11,12)悬吊所述家禽体(152),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装置(402)具有承载体控制装置(410);所述承载体控制装置(410)构成了所述承载装置(402)的一部分且具有至少一个控制部件(444,454);两个所述承载体(41,42)均设置有可控的夹持装置(403,405);所述夹持装置(403,405)通过至少一个所述控制部件(444,454)与所述承载体控制装置(410)连接,并具有至少一个作为所述肢体收纳器(40.1,40.2)一部分的夹持部件,该夹持部件由所述控制部件(444,454)控制;其中,所述肢体收纳器(40.1,40.2)在可控的夹持部件的打开位置打开,以实现所述肢体(11,12)的无钳夹接触式插入和取下,并且所述肢体收纳器(40.1,40.2)仅在所述夹持部件的闭合位置与所述肢体(11和12)接触。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体控制装置(410)的构造使可控的夹持部件(480,514)可自由移过受控的打开位置,从而进一步打开所述肢体收纳器(40.1,40.2)。
34.根据权利要求32或33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体控制装置(410)具有连接于所述控制部件(444,454)的偏置装置;所述偏置装置产生一回弹力,并安装在所述承载装置(402)上;而所述控制部件(444,454)则安装在所述偏置部件上,以控制偏移,并且在所述回弹力的作用下可沿一轨道移动。
35.根据权利要求32至3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承载体(41,42)均具有一对承载体支腿部件(470,480和504,514),其中,所述承载体支腿部件(470,480和504,514)自由腿端是用来构成悬吊夹持左肢体或右肢体(11,12)的所述肢体收纳器(40.1,40.2)的唯一机构,其中,这对承载体支腿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构成了所述可控的夹持部件的承载体支腿部件(480;514)可借助至少一个控制部件(444;454)通过调整移动从闭合位置进入打开位置,并可在消除偏移后再次返回到所述闭合位置;其中,所述闭合位置将相应的肢体收纳器(40.1,40.2)保持在闭合状态中,所述打开位置与另一个承载体支腿部件(470;504)间隔一定距离,并打开所述肢体收纳器(40.1,40.2)。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体控制装置(410)的构造如下:可移动的支腿端部以免受钳夹接触和回弹力影响的方式保持在所述闭合位置,并与一对所述承载体支腿部件中的设置在其对面的承载体支腿部件(470,504)间隔固定的最大距离。
37.根据权利要求35或36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两对承载体支腿部件中的位于内侧的承载体支腿部件(480,514)可以受控的方式移动,以打开及闭合所述肢体收纳器(40.1,40.2);而两对承载体支腿部件中的位于外侧的另两个承载体支腿部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承载装置(402)上。
38.根据权利要求35至37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可移动的承载体支腿部件(480,454)均可摆动地绕摆动轴(440,441)安装,以便在所述闭合位置和所述打开位置之间摆动。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件(444,454)由杆状部件(446,456)和侧向贯穿于所述杆状部件的控制体(450,451;460,461)构成;所述杆状部件安装在产生回弹力的偏置装置上;其中,在所述肢体收纳器(40.1,40.2)处于所述闭合状态位置时,摆脱了所述偏置装置的回弹力的所述杆状部件(446,456)与可摆动的承载体支腿部件(480;514)卡合,以制止摆动;其中,在肢体收纳器(40.1,40.2)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控制体(450;451;460;461)在所述回弹力的作用下卡合在可摆动的承载体支腿部件(480,451)上,以便使可摆动的承载体支腿部件围绕相应的摆动轴(440;441)摆动打开。
40.根据权利要求35至3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装置(403,405)的所述肢体收纳器(40.1,40.2)具有至少一个承载部件(473,475;507,525),而所述承载部件在所述承载体支腿部件(470,480;504,514)的至少一个自由支腿端上形成。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件(473,475;507,525)形成在两个所述承载体支腿部件的两个自由支腿端上,其中,所述承载部件具有彼此间互相面对设置的多个承载边(472,490;506,524),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承载边(472,490;506,524)上形成有边缘凹陷(474,492;526,508),所述边缘凹陷形成了夹持包围圈。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彼此间互相面对设置的承载边(472,490;506,524)形成有突出(566,568;588,590)以及对应的凹陷,从而在所述肢体收纳器(40.1,40.2)处于闭合状态时形成了所有侧面均闭合的夹持包围圈。
43.根据权利要求41或42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彼此间互相面对设置的承载边(472,490;506,524)之间,形成有通道;所述通道在所述承载装置(402)的两个竖直侧上开口,其中,所述通道至少在所述肢体收纳器(40.1,40.2)处于打开状态时形成。
44.根据权利要求32至4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体控制装置(410)用于以独立的方式控制两个可控的夹持装置(403;405),使两个可控的夹持装置彼此互不干扰,其中,各所述夹持装置与其各自对应的所述控制部件(444,454)之间存在控制连接。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控制部件(444,454)均具有一突出于所述承载装置(402)的控制突起(450,460),所述控制突起(450,460)分别独立地与至少一个控制引导装置(540,545)的单独控制部件(542,546)卡合。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控制突起(450,460)分别突出于所述承载装置(402)的两个彼此面对的纵向侧(416,626)。
47.根据权利要求32至4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装置(402)包括承载体壳体(415),所述承载体壳体具有至少一个腔体(434),所述承载体控制装置(410)设置在所述腔体内。
48.根据权利要求32至4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传送装置(302)的传送线(305)连接的所述连接部件(409)上设置有摆动轴承,所述摆动轴承用于提供围绕水平摆动轴的铰接;其中,所述水平摆动轴的定向,使处于悬吊状态以将所述家禽体(152)保持侧身的方式传送所述家禽体的所述承载装置(402)平行于所述传送线(305)的直线部分。
49.家禽加工装置(21),特别是应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至3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工系统(210)中的家禽加工装置,其中,为了使所述家禽体(152)的加工传送独立于主传送装置(302),所述加工装置(21)由可在环形路径上移动的加工夹持机构(820)构成,并具有至少一个加工控制装置;所述加工夹持装置(820)与所述加工控制装置连接,并且是可控制的,其中所述控制的依据是所述加工夹持装置的位置,该位置取决于所述加工夹持装置的环形路径沿线上的路径位置,其中,至少设置三个位置,即:接收所述家禽体(152)的起始位置、加工过程中的至少一个夹持所述家禽体(152)的加工位置、以及从所述加工装置(21,702)取下所述家禽体(152)的终止位置。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装置(21,702)包括框架装置(704,707,710);在所述框架装置上,设置有一连串加工单元以及可在所述环形路径上移动的加工夹持机构(820)。
51.根据权利要求49或50所述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夹持机构(820)由一连串加工夹持装置(822)构成;所述加工夹持装置设置在所述环形路径沿线,且分别形成有夹具装置(824);所述夹具装置用于所述家禽体(152)的成对肢体(11,12)的接收、牢固夹持以及传输。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接收所述家禽体(152)的成对肢体(11,12)的各加工夹持装置(822)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家禽体(152)的钳夹装置;所述钳夹装置由固定设置在所述加工装置(21)上的固定的定位部件(744)和相应的加工夹持装置(822)构成,其中,所述定位部件(744)卡住所述家禽体(152)的后侧部位;在所述定位部件(744)和所述加工夹持装置(822)之间形成有为所述家禽体(152)的可被钳夹部位提供的钳夹空间;所述家禽体(152)的钳夹位置是由所述加工夹持装置(822)相对所述固定的定位部件(744)移动而产生的;所述移动可由所述加工控制装置(89)控制,并与加工位置相关。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钳夹装置包括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连接在所述加工夹持装置(822)和所述加工控制装置(89)的夹持引导装置(88)之间;在达到钳夹距离时,所述缓冲装置发挥其限制作用,由此抵消所述加工夹持装置(822)的由所述加工控制装置(89)控制的所述移动,其中,所述钳夹距离用于确定所述定位部件(744)和所述加工夹持装置(822)之间的所述家禽体(152)的钳夹状态。
54.根据权利要求52或53所述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件是卡在展开的所述禽类腿(182,192)之间的支腿夹持环(744)。
55.根据权利要求53或54所述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是克服弹簧压力的偏置装置(86)。
56.根据权利要求51至5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控制装置(89)包括引导轨,所述引导轨控制所述加工加持装置(822)的抬起动作,其中,所述加工夹持装置(822)与卡合在所述引导轨上的引导部件(89)连接。
57.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控制装置的最大移动冲程大于所述夹持装置的任意定位移动的冲程;所述定位移动是钳夹一组家禽体(152)中的某一家禽体(152)所必需的。
58.根据权利要求49至5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夹持装置(822)和所述加工控制装置的设置使进入至少三个位置的定位及夹持运动还至少为竖直方向上的运动。
CN201480025243.9A 2013-03-15 2014-03-17 包括家禽支承装置和家禽加工装置的用于加工经过宰杀和褪毛的家禽屠体的加工装置 Active CN1053079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361790714P 2013-03-15 2013-03-15
US61/790,714 2013-03-15
PCT/EP2014/055335 WO2014140375A2 (de) 2013-03-15 2014-03-17 Bearbeitungsvorrichtung zum bearbeiten von geschlachteten und gerupften geflügelkörpern mit geflügel-trägereinrichtungen und -bearbeitungseinrichtung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07959A true CN105307959A (zh) 2016-02-03
CN105307959B CN105307959B (zh) 2017-11-17

Family

ID=50346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25243.9A Active CN105307959B (zh) 2013-03-15 2014-03-17 包括家禽支承装置和家禽加工装置的用于加工经过宰杀和褪毛的家禽屠体的加工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0130107B2 (zh)
EP (1) EP2967090B9 (zh)
KR (1) KR20150139853A (zh)
CN (1) CN105307959B (zh)
BR (1) BR112015022363B1 (zh)
DK (1) DK2967090T3 (zh)
ES (1) ES2829905T3 (zh)
WO (1) WO2014140375A2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54993A (zh) * 2016-12-28 2017-08-18 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袋装叶片的搬运设备
CN107568313A (zh) * 2017-09-21 2018-01-12 周敬勇 一种家禽屠宰自动掏脏设备
CN108887361A (zh) * 2018-08-17 2018-11-27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小型家禽掏膛流水线及方法
CN112654250A (zh) * 2018-09-03 2021-04-13 Fpi食品加工创新有限两合公司 用于传送家禽的机组和方法
CN112841258A (zh) * 2020-12-24 2021-05-28 李银增 一种依据猪心跳状态触发的电击流水线及其使用方法
CN113115807A (zh) * 2021-03-24 2021-07-16 正大食品(衡水)有限公司 一种产品加工生产线
CN113277285A (zh) * 2021-07-23 2021-08-20 正大食品企业(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进货输送设备
CN113543644A (zh) * 2019-03-06 2021-10-22 马瑞奥家禽肉私人有限公司 家禽转移机构
CN113895868A (zh) * 2021-11-17 2022-01-07 海底捞控股私人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青菜叶上机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75093B1 (en) * 2016-01-29 2017-06-13 Grover S. Harben Paw selector system and method
WO2017125394A1 (de) * 2016-01-18 2017-07-27 Agri Advanced Technologies Gmbh Vorrichtung, 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automatischen transportieren von lebenden vögeln
ES2641712B1 (es) * 2016-05-10 2018-09-13 Almassora Centre De Negocis S.L. Dispositivo y método para el pesaje y selección automática de animales de granja
US20180025553A1 (en) * 2016-07-22 2018-01-2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tealth mode for vehicles
NL2017792B1 (en) * 2016-11-15 2018-06-01 Foodmate Bv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poultry parts moving in succession along a path
JP6472823B2 (ja) * 2017-03-21 2019-02-20 株式会社東芝 信号処理装置、信号処理方法および属性付与装置
DE102017119059B3 (de) * 2017-08-21 2018-08-02 Linco Food Systems A/S Hebevorrichtung, eingerichtet zum Heben von in Reihe hängend geförderten Geflügelbeinen
MY198013A (en) * 2017-10-06 2023-07-26 Maekawa Seisakusho Kk Clamping device for bone-in limb meat, loading device for bone-in limb meat, and clamping method for bone-in limb meat
NL2021716B1 (en) * 2018-09-26 2020-05-07 Meyn Food Processing Tech Bv Slaughter installation for poultry suspended by the legs
CN109341827B (zh) * 2018-11-16 2024-02-27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一种基于物联网数据采集的舍养羊只称重装置及其方法
NL2023063B1 (en) * 2019-05-03 2020-11-30 Marel Meat Bv Overhang rail transport system.
WO2023010186A1 (pt) * 2021-08-04 2023-02-09 Da Silva Choai Orlei Equipamento e método de transferência de aves e similares
WO2023057250A1 (de) 2021-10-07 2023-04-13 Interroll Holding Ag Fördervorrichtung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58236A (en) * 1950-09-11 1953-11-10 Paul J Altenpohl Poultry shackle
GB2118511A (en) * 1982-03-19 1983-11-02 Cope Whelon And Company Limite Suspension devices for poultry
NL8900871A (nl) * 1989-04-07 1990-11-01 Meyn Maschf Samenstel voor het uitvoeren van bewerkingen op produkten.
US5505657A (en) * 1992-01-17 1996-04-09 Stork Pmt B.V. Device for conveying slaughtered animals, in particular birds
US6277021B1 (en) * 1999-03-26 2001-08-21 Meyn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B.V. Carrying hook for poultry
CN203845341U (zh) * 2014-04-23 2014-09-24 淮北市群翔禽业有限公司 一种家禽屠宰加工用屠体传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85706A (en) * 1950-09-05 1954-08-10 Gordon W Johnson Company Poultry shackle having tubular locking member
US4184230A (en) * 1976-12-14 1980-01-22 U. S. Industries, Inc. Poultry neck cutting, breaking and stretching method
US4178659A (en) 1977-10-31 1979-12-18 Stork Gamco, Inc. Transfer apparatus for poultry processing conveyor
NL8304072A (nl) * 1983-11-28 1985-06-17 Hendrikus Gerrit Van Den Brink Inrichting voor het toevoeren van kippen aan een slachtinrichting.
US4709448A (en) * 1983-12-19 1987-12-01 Canadian Bird Equipment Limited Hock cutting mechanism
CA1203654A (en) * 1983-12-19 1986-04-29 Stefan Pagowski Poultry transfer machine
US4715092A (en) * 1985-01-04 1987-12-29 Automatic Packaging System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utting slaughtered poultry into separate pieces
NL9101484A (nl) * 1991-09-03 1993-04-01 Meyn Maschf Werkwijze en inrichting voor het bewerken van gevogelte.
US5453045A (en) * 1993-01-21 1995-09-26 Systemate Holland, B.V. System for transferring birds from one conveyor system to another with intermediate accumulator
NL1000029C2 (nl) * 1995-04-04 1996-10-07 Meyn Maschf Inrichting voor het vanaf een eerste hangtransporteur naar een tweede hangtransporteur overbrengen van geslacht gevogelte.
US6190250B1 (en) * 1998-02-20 2001-02-20 Stork Gamco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processing operations on a slaughtered animal or part thereof
JP2000312909A (ja) * 1999-04-27 2000-11-14 Toshiba Corp 板幅制御装置
NL1016572C2 (nl) * 2000-11-09 2002-05-22 Systemate Group Bv Inrichting voor het overzetten van karkassen van gevogelte.
NL1025657C2 (nl) * 2004-03-08 2005-09-12 Meyn Food Proc Technology Bv Inrichting voor het van elkaar scheiden van een drumstick en een dij.
US7520802B1 (en) * 2008-02-08 2009-04-21 Stork Townsend Inc. Conveyor system with moveable drop point
NL2009198C2 (en) * 2012-07-17 2014-01-20 Meyn Food Proc Technology Bv Processing apparatus for poultry comprising one or more transfer unit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58236A (en) * 1950-09-11 1953-11-10 Paul J Altenpohl Poultry shackle
GB2118511A (en) * 1982-03-19 1983-11-02 Cope Whelon And Company Limite Suspension devices for poultry
NL8900871A (nl) * 1989-04-07 1990-11-01 Meyn Maschf Samenstel voor het uitvoeren van bewerkingen op produkten.
US5505657A (en) * 1992-01-17 1996-04-09 Stork Pmt B.V. Device for conveying slaughtered animals, in particular birds
US6277021B1 (en) * 1999-03-26 2001-08-21 Meyn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B.V. Carrying hook for poultry
CN203845341U (zh) * 2014-04-23 2014-09-24 淮北市群翔禽业有限公司 一种家禽屠宰加工用屠体传送装置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54993A (zh) * 2016-12-28 2017-08-18 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袋装叶片的搬运设备
CN107054993B (zh) * 2016-12-28 2023-02-28 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袋装叶片的搬运设备
CN107568313A (zh) * 2017-09-21 2018-01-12 周敬勇 一种家禽屠宰自动掏脏设备
CN108887361A (zh) * 2018-08-17 2018-11-27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小型家禽掏膛流水线及方法
CN108887361B (zh) * 2018-08-17 2023-06-02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小型家禽掏膛流水线及方法
CN112654250B (zh) * 2018-09-03 2022-07-05 Fpi食品加工创新有限两合公司 用于传送家禽的机组和方法
CN112654250A (zh) * 2018-09-03 2021-04-13 Fpi食品加工创新有限两合公司 用于传送家禽的机组和方法
CN113543644A (zh) * 2019-03-06 2021-10-22 马瑞奥家禽肉私人有限公司 家禽转移机构
CN113543644B (zh) * 2019-03-06 2022-10-14 马瑞奥家禽肉私人有限公司 家禽转移机构
US11871758B2 (en) 2019-03-06 2024-01-16 Marel Poultry B.V. Poultry transfer mechanism
CN112841258A (zh) * 2020-12-24 2021-05-28 李银增 一种依据猪心跳状态触发的电击流水线及其使用方法
CN113115807A (zh) * 2021-03-24 2021-07-16 正大食品(衡水)有限公司 一种产品加工生产线
CN113115807B (zh) * 2021-03-24 2022-09-09 正大食品(衡水)有限公司 一种产品加工生产线
CN113277285A (zh) * 2021-07-23 2021-08-20 正大食品企业(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进货输送设备
CN113895868A (zh) * 2021-11-17 2022-01-07 海底捞控股私人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青菜叶上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K2967090T3 (da) 2021-01-04
US20160021902A1 (en) 2016-01-28
WO2014140375A8 (de) 2015-02-12
BR112015022363B1 (pt) 2021-02-02
KR20150139853A (ko) 2015-12-14
EP2967090A2 (de) 2016-01-20
CN105307959B (zh) 2017-11-17
US10130107B2 (en) 2018-11-20
WO2014140375A2 (de) 2014-09-18
WO2014140375A3 (de) 2015-12-17
BR112015022363A2 (pt) 2017-07-18
ES2829905T3 (es) 2021-06-02
EP2967090B1 (de) 2020-09-23
EP2967090B9 (de) 2021-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07959A (zh) 包括家禽支承装置和家禽加工装置的用于加工经过宰杀和褪毛的家禽屠体的加工装置
EP2356908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a carcass part of slaughtered poultry
NL2000159C2 (nl) Inrichting, werkwijze en productielijn voor het conditioneren van geslacht pluimvee.
KR102166227B1 (ko) 동물 사지로부터 고기를 자동으로 제거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US20100221991A1 (en) De-skinner for poultry parts
US5080630A (en) Poultry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KR102354113B1 (ko) 깃털이 제거된 가금류의 다리 전체 또는 다리부위 제품으로부터 껍질의 제거를 위한 시스템, 방법, 및 회전식 장치
US8808068B2 (en) Method of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ally removing meat from an animal extremity
DK2704581T3 (en) An apparatus for removing halskød from the poultry as well as process for the mechanical removal of poultry from halskød
CN204907700U (zh) 用于处理已被屠宰的家禽的屠体部分的设备
US932028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rvesting saddle meat from a carcass part of slaughtered poultry
US20170006883A1 (en) Positioning device for positioning poultry legs conveyed in single file in the conveying direction along a conveyor section and the method comprising said positioning for removing the thigh meat from poultry legs
JP7129173B2 (ja) 骨付き肢肉の骨肉分離装置及び骨付き肢肉の骨肉分離方法
US5176562A (en) Dark meat deboner with leg scraper
US8517805B1 (en) Poultry wing segment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DK2911520T3 (en) PROCEDURE FOR MECHANICAL SKINING OF ANIMAL PARTS
JP4437757B2 (ja) 枝肉の解体脱骨方法及び解体脱骨システム
CN107846911A (zh) 用于使叉骨与家禽屠体分离的装置和方法
EP1278425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spection of slaughtered poultry, in particular broilers
NL2006074C2 (en) Method of deboning animal thighs for separating and collecting meat therefrom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the method.
JP3654525B2 (ja) 骨付き腿肉の自動掛け換え方法とその装置
NL2007711C2 (en) Method of deboning animal thighs for separating and collecting meat there from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the method.
CA1215503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transverse halving of poultry carcass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Denmark Emerald City

Patentee after: Danish Bader food system Co.

Address before: Denmark Emerald City

Patentee before: LINCO FOOD SYSTEMS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