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61338B - 电压传输电路、电压发送电路、以及电压接收电路 - Google Patents

电压传输电路、电压发送电路、以及电压接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61338B
CN105261338B CN201510402716.9A CN201510402716A CN105261338B CN 105261338 B CN105261338 B CN 105261338B CN 201510402716 A CN201510402716 A CN 201510402716A CN 105261338 B CN105261338 B CN 1052613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cathode
gray scale
scale reference
reference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0271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61338A (zh
Inventor
高田雅史
上田茂树
榎本典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 Knapp Dick J Japan Contract Society
Original Assignee
Sin Knapp Dick J Japan Contract Socie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 Knapp Dick J Japan Contract Society filed Critical Sin Knapp Dick J Japan Contract Society
Publication of CN1052613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613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613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613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96Generation of voltages supplied to electrode drive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85Details of drivers for data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64Details of driving circuits
    • G09G2310/027Details of drivers for data electrodes, the drivers handling digital grey scale data, e.g. use of D/A converte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64Details of driving circuits
    • G09G2310/0297Special arrangements with multiplexing or demultiplexing of display data in the drivers for data electrodes, in a pre-processing circuitry delivering display data to said drivers or in the matrix panel, e.g. multiplexing plural data signals to one D/A converter or demultiplexing the D/A converter output to multiple colum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70/00Aspects of data communication
    • G09G2370/08Details of image data interface between the display device controller and the data line driver circu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ogic Circui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Multimedia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压传输电路、电压发送电路、以及电压接收电路。用不是将2︱VDD︱而是将︱VDD︱作为耐压的元件构成由选择性地传输+VDD~‑VDD的正极电压和负极电压的复用器、以及将所传输的正极电压和负极电压分别输出到正极输出和负极输出的解复用器构成的电压传输电路。在传输正极电压时,从复用器的输入切断负极电压,分别用具有0V~+VDD的电位的控制信号来控制复用器和解复用器,将所述正极电压输出到解复用器的正极输出。在传输负极电压时,从复用器的输入切断正极电压,分别用具有‑VDD~0V的电位的控制信号来控制复用器和解复用器,将所述负极电压输出到解复用器的负极输出。

Description

电压传输电路、电压发送电路、以及电压接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压传输电路、电压发送电路以及电压接收电路,特别是能够优选地利用于使用比较低的耐压的元件来传输正极性和负极性的电压的电压传输电路。
背景技术
在多个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LSI(large Scale Integratedcircuit,大规模集成电路)之间共有相同的参照电压来构成的各种各样的系统被提出并实用化。例如,在液晶显示装置(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等中,伴随着显示面板的大型化、高清晰化,采用将显示驱动器分为多个IC来构成并且按照所连接的显示面板的每个区域进行显示驱动的结构。显示面板被构成为包括多个扫描线(栅极线)、正交的多个数据线(源极线)、以及每一个配置在交叉的点的像素单元,针对由扫描线(栅极线)选择的线所连接的各像素单元,显示驱动器从多个数据线(源极线)施加相当于显示的亮度的电压(或注入相当的电荷)。当线方向的像素数量增加此外大画面化时,显示驱动器分为多个IC来构成,被控制以使得与几个数据线(源极线)的每一个连接来并列地进行显示驱动。此时,通过不同的显示驱动器IC驱动相同的线上的多个像素,因此,显示的亮度的连续性成为问题。因此,多个显示驱动器IC通过共有相同的参照电压(灰度基准电压)来构成为保持亮度的连续性。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防止使多个驱动电路部件(显示驱动器)协作来驱动1个显示区域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的降低的技术。基于在1个驱动电路部件中生成的灰度基准电压来生成其他的驱动电路部件的灰度基准电压。在此,灰度基准电压是指用于生成从驱动电路部件向显示面板输出的输出电压的在生成多个灰度电压时成为基准的电压。输出电压根据相同的灰度基准电压生成,因此,做成能够抑制偏差。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具备主模式(master mode)的显示驱动器和从属模式(slave mode)的显示驱动器的显示装置中抑制各显示驱动器间的电源电压的降低来防止显示品质的降低的技术。从主模式的显示驱动器对从属模式的显示驱动器供给多个灰度电压。通过在发出侧和接收侧的每一个设置电压跟随电路,从而能够使输出阻抗下降而使输入阻抗上升,因此,关于灰度电压,几乎不发生传输路径中的电压降低。由此,做成能够防止显示装置的画面中的偏压偏离、块不均来防止显示品质的降低(该文献第14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6138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WO01/057839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人对专利文献1和2进行讨论的结果是,知晓了存在以下那样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显示装置中,想要在多个驱动电路部件(显示驱动器)之间仅交接单一的灰度基准电压来抑制在多个驱动电路部件之间的输出电压的偏差。灰度基准电压是在生成多个灰度电压时成为基准的电压,但是,只是在多个驱动电路部件之间共有1个模拟信号即1个基准电位。基于所共有的灰度基准电压在每一个驱动电路部件中生成多个灰度电压。如该文献的图9和第0143段~第0155段所记载的那样,在每一个驱动电路部件中,通过进行斜率调整和振幅调整,从而进行具有规定的Gamma特性的校正。即使仅使灰度基准电压共同化,只要假设在该Gamma校正电路中存在偏差,则存在产生多个驱动电路部件之间的输出电压的偏差的担忧。
与此相对地,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显示装置中,通过从主显示驱动器向从属显示驱动器供给多个灰度电压,从而能够使该多个灰度电压的全部一致为相等的电压。可是,在该情况下,需要传输多个灰度电压,因此,在以IC来实现显示驱动器的情况下,存在芯片面积和端子数量增大而招致成本上升这样的问题,此外,存在显示面板的基板上的布线增加这样的问题。
为了解决该问题,发明人们设计了在多个显示驱动器IC间传输多个灰度的灰度基准电压的显示装置中在发出侧的显示驱动器IC设置复用器(multiplexer)并且在接收侧的显示驱动器IC设置解复用器来依次传输多个灰度的灰度基准电压的显示驱动器,并且,已经进行了申请(日本特愿2013-217242)。
本发明人进一步进行讨论的结果是,知晓了存在以下那样的新的课题。
液晶显示装置中的灰度基准电压通常利用正极侧和负极侧这2组。这是因为,为了防止液晶的烧屏,需要对像素电容进行反向驱动。关于灰度基准电压,例如,正极侧为0V~6V,负极侧为0V~-6V。在发出侧的显示驱动器IC设置复用器并且在接收侧的显示驱动器IC设置解复用器来依次传输多个灰度的灰度基准电压的上述的显示驱动器中,在发出侧的复用器和接收侧的解复用器之间,收发-6V到+6V的灰度基准电压。因此,知晓了发出侧的复用器和接收侧的解复用器需要分别使用具有通常对作为-6V~+6V的电位差的12V加上富余(容限(margin))的10几V的耐压的元件来构成。
显示驱动器IC除了通常在与主处理器的接口需要5V类或3V类的耐压(中耐压)的元件之外,还在内部电路中为了以比其低的电源电压进行工作而集聚低耐压元件。知晓了,当在这样的显示驱动器IC中进一步集聚10几V以上的高耐压元件时,产生以下的问题。即,知晓了,为了使耐压变高而需要使形成元件的阱(well)、扩散层之间的空间(间隔)变宽,即使使用高耐压元件也需要使导通电阻下降因此需要使元件尺寸变大,此外,由于这些而电路面积扩大。进而,知晓了,产生由于形成高耐压元件的工序而掩模(mask)描绘个数增加这样的问题。
这样的课题并不限定于显示驱动器IC,而是在对正极性和负极性的电压进行复用而在多个IC间依次传输的电压传输电路中通常产生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不使用高耐压元件的情况下对正极性和负极性的电压进行复用而在多个IC间依次传输的电压传输电路以及为此的电压发送电路和电压接收电路。
在以下说明用于解决这样的课题的方案,但是,其他的课题和新的特征根据本说明书的记述和附图而变得明显。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如下述那样。
即,是具有复用器和解复用器并且将与接地电位相比高电位的正极电压从所述复用器选择性地向所述解复用器的正极输出传输并将与所述接地电位相比低电位的负极电压从所述复用器选择性地向所述解复用器的负极输出传输的电压传输电路,如以下那样构成。
电压传输电路具有与所述接地电位(0V)相比高电位的正极电源(例如,+VDD)和与所述接地电位相比低电位的负极电源(例如,-VDD)。
在电压传输电路传输所述正极电压时,所述复用器被输入所述正极电压而切断所述负极电压的输入,通过具有从所述接地电位到所述正极电源的范围内的电位的复用器用控制信号来控制,由此,向所述解复用器传输所述正极电压。所述解复用器通过具有从所述接地电位到所述正极电源的范围内的电位的解复用器用控制信号来控制,由此,将所传输的正极电压输出到所述正极输出并从所述负极输出输出所述接地电位。
在电压传输电路传输所述负极电压时,所述复用器被输入所述负极电压而切断所述正极电压的输入,通过具有从所述接地电位到所述负极电源的范围内的电位的复用器用控制信号来控制,由此,向所述解复用器传输所述负极电压。所述解复用器通过具有从所述接地电位到所述负极电源的范围内的电位的解复用器用控制信号来控制,由此,将所传输的负极电压输出到所述负极输出并从所述正极输出输出所述接地电位。
发明效果
如果简单地说明通过所述一个实施方式得到的效果,则如下述那样。
即,能够用不是具有︱正极电源-负极电源︱的高的耐压(例如︱+VDD-(-VDD)︱=2VDD)而是具有对︱正极电源︱或︱负极电源︱的大的那方的绝对值电压加上富余的耐压(例如,VDD+富余)的元件来构成复用器和解复用器。再有,对假设VDD>0而正极电源和负极电源的绝对值相等的情况(︱+VDD︱=︱-VDD︱)进行了例示,但是,并不排除正极电源和负极电源的绝对值不同的情况(+VDD1>0V>-VDD2)。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电压传输电路的基本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2是示出应用本发明的电压传输电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3是示出图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更详细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4是示出在图2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用于传输灰度基准电压的结构的框图。
图5是示出图4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灰度基准电压的传输序列的一个例子的时间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电压传输电路的详细的结构例的电路图。
图7是示出图6的电压传输电路中的传输序列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图6的电压传输电路中的传输序列的另一例子的说明图。
图9是示出图6的电压传输电路中的传输序列的一个例子的时间图。
图10是示出在图9的传输序列中对元件施加的电压的时间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电压传输电路的另一详细的结构例的电路图。
图12是示出图11的电压传输电路中的传输序列的一个例子的时间图。
具体实施方式
1. 实施方式的概要
首先,针对在本申请中公开的代表性的实施方式,说明概要。针对代表性的实施方式的概要说明中标注括号来参照的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只不过是例示被包括在标注有其的结构要素的概念中的结构要素。
〔1〕<与传输的电压的极性对应的MUX/DEMUX的控制信号电位>
本申请中公开的代表性的实施方式的电压传输电路(100)具有复用器(1)和解复用器(2),将与接地电位(GND、AGND)相比高电位的正极电压(SLEVP_M)从所述复用器选择性地向所述解复用器的正极输出(SLEVP_S)传输并将与所述接地电位相比低电位的负极电压(SLEVN_M)从所述复用器选择性地向所述解复用器的负极输出(SLEVN_S)传输。
所述电压传输电路(100)具有与所述接地电位相比高电位的正极电源(+VDD、GVDD)和与所述接地电位相比低电位的负极电源(-VDD、GVDDN)。
在传输所述正极电压时,所述复用器被输入所述正极电压而切断所述负极电压的输入,通过具有从所述接地电位到所述正极电源的范围内的电位的复用器用控制信号来控制,由此,向所述解复用器传输所述正极电压。所述解复用器通过具有从所述接地电位到所述正极电源的范围内的电位的解复用器用控制信号来控制,由此,将所传输的正极电压输出到所述正极输出并从所述负极输出输出所述接地电位。
在传输所述负极电压时,所述复用器被输入所述负极电压而切断所述正极电压的输入,通过具有从所述接地电位到所述负极电源的范围内的电位的复用器用控制信号来控制,由此,向所述解复用器传输所述负极电压。所述解复用器通过具有从所述接地电位到所述负极电源的范围内的电位的解复用器用控制信号来控制,由此,将所传输的负极电压输出到所述负极输出并从所述正极输出输出所述接地电位。
由此,能够用不是具有︱正极电源-负极电源︱的高的耐压而是对︱正极电源︱或︱负极电源︱的大的那方的绝对值电压具有耐压的元件来构成复用器(1)和解复用器(2)。例如,当假设正极电源(+VDD)≥所传输的正极电压(+Vref)>接地电位(0V)并且负极电源(-VDD)≤所传输的负极电压(-Vref)<接地电位(0V)时,构成复用器(1)和解复用器(2)的元件不需要是对︱正极电源-负极电源︱=2VDD以上具有耐压的元件,是具有对VDD加上富余的耐压(VDD+富余)的元件就可以。
〔2〕<耐压违反避免序列>
在项1中,所述电压传输电路(100)按照以下的序列进行工作。
在正极电压的传输后传输负极电压的情况下,在所述负极电压的传输前,在所述复用器中,切断所述正极电压的输入,对所述解复用器输出所述接地电位,所述复用器用控制信号被切换为具有从所述接地电位到所述负极电源的范围内的电位的信号。在所述解复用器中,所述解复用器用控制信号被切换为具有从所述接地电位到所述负极电源的范围内的电位的信号,从所述正极输出输出所述接地电位。
在负极电压的传输后传输正极电压的情况下,在所述正极电压的传输前,在所述复用器中,切断所述负极电压的输入,对所述解复用器输出所述接地电位,所述复用器用控制信号被切换为具有从所述接地电位到所述正极电源的范围内的电位的信号。在所述解复用器中,所述解复用器用控制信号被切换为具有从所述接地电位到所述正极电源的范围内的电位的信号,从所述负极输出输出所述接地电位。
由此,即使在正极电压的传输与负极电压的传输之间交替切换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在切换的中途过渡地发生耐压违反的担忧。
〔3〕<中耐压CMOS开关和阱电位控制电路>
在项1中,所述电压传输电路包括:具有所述复用器、供给所述复用器用控制信号的输入选择控制部(3)和发送端子(5)的发送电路(10)、以及具有接收端子(6)、所述解复用器和供给所述解复用器用控制信号的输出选择控制部(4)的接收电路(20)。
所述复用器具备能够输入所述正极电压并且与所述发送端子连接的第一CMOS开关(SWP2_M)、以及能够输入所述负极电压并且与所述发送端子连接的第二CMOS开关(SWN2_M)。
所述解复用器具备在所述接收端子与所述正极输出之间连接的第三CMOS开关(SWP2_S)、以及在所述接收端子与所述负极输出之间连接的第四CMOS开关(SWN2_S)。
所述输入选择控制部通过所述复用器用控制信号来分别控制构成所述第一和第二CMOS开关的MOS晶体管(P_SWP2_M、N_SWP2_M、P_SWN2_M、N_SWN2_M)的栅极电极的电位和阱电位。
所述输出选择控制部通过所述解复用器用控制信来分别控制构成所述第三和第四CMOS开关的MOS晶体管(P_SWP2_S、N_SWP2_S、P_SWN2_S、N_SWN2_S)的栅极电极的电位和阱电位。
由此,能够使构成第一~第四CMOS开关的各MOS晶体管的耐压为针对︱正极电源︱或︱负极电源︱的大的那方的绝对值电压的耐压。在项1中的例子中,能够使各MOS晶体管的耐压不是为︱正极电源-负极电源︱=2VDD而是为对VDD加上富余的耐压(VDD+富余)。
〔4〕<MUX输入侧开关和DEMUX输出侧开关>
在项3中,所述复用器还具备:在所述正极电压与所述第一CMOS开关之间连接的第五CMOS开关(SWP1_M)、能够将所述第一CMOS开关与所述第五CMOS开关的连接节点短路到所述接地电位的第一分流开关(SWPS_M)、在所述负极电压与所述第二CMOS开关之间连接的第六CMOS开关(SWN1_M)、以及能够将所述第二CMOS开关与所述第六CMOS开关的连接节点短路到所述接地电位的第二分流开关(SWNS_M)。
所述解复用器还具备:在所述第三CMOS开关与所述正极输出之间连接的第七CMOS开关(SWP1_S)、能够将所述第三CMOS开关与所述第七CMOS开关的连接节点短路到所述接地电位的第三分流开关(SWPS_S)、在所述第四CMOS开关与所述负极输出之间连接的第八CMOS开关(SWN1_S)、以及能够将所述第四CMOS开关与所述第八CMOS开关的连接节点短路到所述接地电位的第四分流开关(SWNS_S)。
由此,提供适于执行项2的耐压违反避免序列的电路。
在复用器中,在发出正极电压时,使第五CMOS开关接通而从第一CMOS开关输出,在发出负极电压时,使第六CMOS开关接通而从第二CMOS开关输出。在每一个情况下,使第五或第六CMOS开关关断而从第一或第二CMOS开关断开非发出侧的正极电压或负极电压,每一个的连接节点通过第一或第二分流开关而被短路(分流)到接地电位。第一和第二CMOS开关在发出(选择)侧的正极电压或负极电压与接地电位之间进行工作,第五和第六CMOS开关在非发出(非选择)侧的正极电压或负极电压与接地电位之间进行工作,因此,每一个的耐压是对正极电源或负极电源加上富余的耐压(VDD+富余)就可以。
在解复用器中,在接收正极电压时,使第七CMOS开关接通而将正极输出与第三CMOS开关连接,在接收负极电压时,使第八CMOS开关接通而将负极输出与第四CMOS开关连接。在每一个情况下,使第七或第八CMOS开关关断而从第三和第四CMOS开关断开非接收侧的正极电压或负极电压,每一个的连接节点通过第三和第四分流开关而被短路(分流)到接地电位。第三和第四CMOS开关在所接收的正极电压或负极电压与接地电位之间进行工作,第七或第八CMOS开关在正极电压或负极电压与接地电位之间进行工作,因此,每一个的耐压是对正极电源或负极电源加上富余的耐压(VDD+富余)就可以。
〔5〕<1︰多的电压传输>
在项3或项4中,所述电压传输电路(100)具备1个所述发送电路(10)和多个所述接收电路(20_1、20_2)。
由此,能够从1个发送电路向多个接收电路传输电压。
〔6〕<芯片间的电压传输>
在项3、项4或项5中,所述发送电路和所述接收电路分别在不同的单一的半导体基板上被形成为集成电路。
由此,提供不同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间的电压传输电路。
〔7〕<显示驱动器>
在项3或项4中,所述发送电路(10)还具备灰度基准电压产生部(11_P、11_N)和灰度基准电压选择部(12_P、12_N)。所述灰度基准电压产生部产生比所述接地电位高的多个正极侧灰度基准电压和比所述接地电位低的多个负极侧灰度基准电压,所述灰度基准电压选择部选择所述多个正极侧灰度基准电压中的1个来作为所述正极电压(SLEVP_M),选择所述多个负极侧灰度基准电压中的1个来作为所述负极电压(SLEVN_M),并分别供给到所述复用器(1)。
所述接收电路(20)还具备灰度基准电压选择供给部(21)、灰度基准电压保持产生部(22_P、22_N)和源极线驱动部。所述灰度基准电压选择供给部向所述灰度基准电压保持产生部供给从所述解复用器输出的正极电压(SLEVP_S)或负极电压(SLEVN_S)。所述灰度基准电压保持产生部具备由多个电压保持电路构成的灰度基准电压保持部,将从所述灰度基准电压选择供给部供给的正极电压或负极电压作为灰度基准电压而保持于所述电压保持电路,基于多个所述灰度基准电压来生成多个灰度电压。所述源极线驱动部基于所述多个灰度电压来驱动与外部连接的显示面板的源极线。
由此,在由多个芯片构成的显示驱动器间传输灰度基准电压时,能够将构成传输电路的元件的耐压抑制得与项1同样地低。再有,关于上述电压保持电路,既可以使用能够保持模拟电压的采样保持电路来安装,也可以使用保持为数字值的寄存器来安装。在保持为数字值的情况下,具备将以模拟传输来的正极电压(SLEVP_S)或负极电压(SLEVN_S)变换为数字值的模拟/数字变换器。或者,可以在接收电路(20)内具备基于传输来的正极电压(SLEVP_S)或负极电压(SLEVN_S)对产生的灰度基准电压进行校正的校准电路,将作为校正结果的调整值保持在寄存器中。
〔8〕<灰度基准电压的传输序列>
在项7中,所述电压传输电路(100)如以下那样进行工作。
所述发送电路在传输所述多个正极侧灰度基准电压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灰度基准电压选择部一个一个地依次选择所述多个正极侧灰度基准电压来作为所述正极电压并从所述复用器发出。在传输所述多个负极侧灰度基准电压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灰度基准电压选择部一个一个地依次选择所述多个负极侧灰度基准电压来作为所述负极电压并从所述复用器发出。
所述接收电路通过所述灰度基准电压选择供给部使从所述解复用器输出的正极电压或负极电压依次供给到并保持于所述多个电压保持电路。
由此,提供用于在由多个芯片构成的显示驱动器间传输灰度基准电压的传输序列。
〔9〕<耐压违反避免序列>
在项8中,所述电压传输电路(100)如以下那样进行工作。
在正极侧灰度基准电压的传输后传输负极侧灰度基准电压的情况下,在所述负极侧灰度基准电压的传输前,在所述复用器中,切断所述正极电压的输入,对所述解复用器输出所述接地电位,所述复用器用控制信号被切换为具有从所述接地电位到所述负极电源的范围内的电位的信号。在所述解复用器中,所述解复用器用控制信号被切换为具有从所述接地电位到所述负极电源的范围内的电位的信号,从所述正极输出输出所述接地电位。
在负极侧灰度基准电压的传输后传输正极侧灰度基准电压的情况下,在所述正极侧灰度基准电压的传输前,在所述复用器中,切断所述负极电压的输入,对所述解复用器输出所述接地电位,所述复用器用控制信号被切换为具有从所述接地电位到所述正极电源的范围内的电位的信号。在所述解复用器中,所述解复用器用控制信号被切换为具有从所述接地电位到所述正极电源的范围内的电位的信号,从所述负极输出输出所述接地电位。
由此,即使在正极侧灰度基准电压的传输和负极侧灰度基准电压的传输之间切换传输电压的情况下,与项2同样地,也能够避免在切换的中途过渡地发生耐压违反的担忧。
〔10〕<电压发送电路>
本申请中公开的代表性的实施方式的电压发送电路(10)具有复用器(1),将通过所述复用器从与接地电位(GND、AGND)相比高电位的正极电压(SLEVP_M)和与所述接地电位相比低电位的负极电压(SLEVN_M)中选择的传输电压(Gamma_out)向与外部连接的电压接收电路(20)发出。
所述电压发送电路(10)具有与所述接地电位相比高电位的正极电源(+VDD、GVDD)和与所述接地电位相比低电位的负极电源(-VDD、GVDDN)。
在将所述正极电压作为所述传输电压发出时,所述复用器被输入所述正极电压而切断所述负极电压的输入,通过具有从所述接地电位到所述正极电源的范围内的电位的复用器用控制信号来控制,由此,将所述正极电压作为所述传输电压发出。
在将所述负极电压作为所述传输电压发出时,所述复用器被输入所述负极电压而切断所述正极电压的输入,通过具有从所述接地电位到所述负极电源的范围内的电位的复用器用控制信号来控制,由此,将所述负极电压作为所述传输电压发出。
由此,在构成项1所记载的电压传输电路的电压发送电路中,能够起到与项1同样的效果。即,能够用不是具有︱正极电源-负极电源︱的高的耐压而是对︱正极电源︱或︱负极电源︱的大的那方的绝对值电压具有耐压的元件来构成复用器。
〔11〕<显示驱动器(主)>
在项10中,所述电压发送电路(10)还具备灰度基准电压产生部(11_P、11_N)和灰度基准电压选择部(12_P、12_N)。
所述灰度基准电压产生部产生比所述接地电位高的多个正极侧灰度基准电压和比所述接地电位低的多个负极侧灰度基准电压。所述灰度基准电压选择部选择所述多个正极侧灰度基准电压中的1个来作为所述正极电压(SLEVP_M),选择所述多个负极侧灰度基准电压中的1个来作为所述负极电压(SLEVN_M),并分别供给到所述复用器(1)。
由此,在用多个芯片构成的显示驱动器间传输灰度基准电压时,在成为电压发送电路的主侧的显示驱动器中,能够将构成传输电路的元件的耐压抑制得与项1同样地低。
〔12〕<灰度基准电压的传输序列(主侧)>
在项11中,所述电压发送电路(10)如以下那样进行工作。
在传输所述多个正极侧灰度基准电压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灰度基准电压选择部依次一个一个地选择所述多个正极侧灰度基准电压来作为所述正极电压并从所述复用器发出。
在传输所述多个负极侧灰度基准电压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灰度基准电压选择部依次一个一个地选择所述多个负极侧灰度基准电压来作为所述负极电压并从所述复用器发出。
由此,在由多个芯片构成的显示驱动器间,在传输灰度基准电压的主侧的显示驱动器中,提供传输序列。
〔13〕<耐压违反避免序列(主侧)>
在项12中,所述电压发送电路(10)如以下那样进行工作。
在正极侧灰度基准电压的传输后传输负极侧灰度基准电压的情况下,在所述负极侧灰度基准电压的传输前,在所述复用器中,切断所述正极电压的输入,对所述解复用器输出所述接地电位,所述复用器用控制信号被切换为具有从所述接地电位到所述负极电源的范围内的电位的信号。
在负极侧灰度基准电压的传输后传输正极侧灰度基准电压的情况下,在所述正极侧灰度基准电压的传输前,在所述复用器中,切断所述负极电压的输入,对所述解复用器输出所述接地电位,所述复用器用控制信号被切换为具有从所述接地电位到所述正极电源的范围内的电位的信号。
由此,在传输灰度基准电压的主侧的显示驱动器中,在正极侧灰度基准电压的传输与负极侧灰度基准电压的传输之间切换传输电压的情况下,与项9同样地,能够避免在切换的中途过渡地发生耐压违反的担忧。
〔14〕<电压接收电路>
本申请中公开的代表性的实施方式的电压接收电路(20)是接收从与外部连接的电压发送电路(10)传输的传输电压(Gamma_out)的电压接收电路,具备具有正极输出(SLEVP_S)和负极输出(SLEVN_S)的解复用器(2)。
所述电压接收电路具有与接地电位(GND、AGND)相比高电位的正极电源(+VDD、GVDD)和与所述接地电位相比低电位的负极电源(-VDD、GVDDN)。
所述解复用器在作为所述传输电压而接收到与所述接地电位相比高电位的正极电压时,通过具有从所述接地电位到所述正极电源的范围内的电位的解复用器用控制信号来控制,由此,将所传输的正极电压输出到所述正极输出,从所述负极输出输出所述接地电位。在作为所述传输电压而接收到与所述接地电位相比低电位的负极电压时,通过具有从所述接地电位到所述负极电源的范围内的电位的解复用器用控制信号来控制,由此,将所传输的负极电压输出到所述负极输出,从所述正极输出输出所述接地电位。
由此,在构成项1所记载的电压传输电路的电压接收电路中,能够起到与项1同样的效果。即,能够用不是具有︱正极电源-负极电源︱的高的耐压而是对︱正极电源︱或︱负极电源︱的大的那方的绝对值电压具有耐压的元件来构成解复用器。
〔15〕<显示驱动器(从属)>
在项14中,还具备灰度基准电压选择供给部(21)、灰度基准电压保持产生部(22_P、22_N)和源极线驱动部。
所述灰度基准电压选择供给部向所述灰度基准电压保持产生部供给从所述解复用器输出的正极电压(SLEVP_S)或负极电压(SLEVN_S)。所述灰度基准电压保持产生部具备由多个电压保持电路构成的灰度基准电压保持部,将从所述灰度基准电压选择供给部供给的正极电压或负极电压作为灰度基准电压而保持于所述电压保持电路,基于多个所述灰度基准电压来生成多个灰度基准电压。所述源极线驱动部基于所述多个灰度基准电压来驱动与外部连接的显示面板的源极线。
由此,在用多个芯片构成的显示驱动器间传输灰度基准电压时,在成为电压发送电路的从属侧的显示驱动器中,能够将构成传输电路的元件的耐压抑制得与项1同样地低。
〔16〕<灰度基准电压的传输序列(从属侧)>
在项15中,所述电压接收电路(20)如以下那样进行工作。
通过所述灰度基准电压选择供给部使从所述解复用器输出的正极电压(SLEVP_S)或负极电压(SLEVN_S)依次供给到并保持于所述多个电压保持电路。
由此,在用多个芯片构成的显示驱动器间,在传输灰度基准电压的从属侧的显示驱动器中,提供传输序列。
〔17〕<耐压违反避免序列(从属侧)>
在项16中,所述电压接收电路(20)如以下那样进行工作。
在正极侧灰度基准电压的传输后传输负极侧灰度基准电压的情况下,在所述负极侧灰度基准电压的传输前,在所述解复用器中,所述解复用器用控制信号被切换为具有从所述接地电位到所述负极电源的范围内的电位的信号,从所述正极输出输出所述接地电位。
在负极侧灰度基准电压的传输后传输正极侧灰度基准电压的情况下,在所述正极侧灰度基准电压的传输前,在所述解复用器中,所述解复用器用控制信号被切换为具有从所述接地电位到所述正极电源的范围内的电位的信号,从所述负极输出输出所述接地电位。
由此,在传输灰度基准电压的从属侧的显示驱动器中,在正极侧灰度基准电压的传输与负极侧灰度基准电压的传输之间切换传输电压的情况下,与项9同样地,能够避免在切换的中途过渡地发生耐压违反的担忧。
2. 实施方式的细节
对实施方式进一步进行详述。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电压传输电路100的基本的结构例的框图。
电压传输电路100由电压发送电路10和电压接收路20构成。电压发送电路10被构成为包括复用器1、向复用器1供给控制信号的输入选择控制部3、以及将作为传输对象的传输电压发出的发送端子5。电压接收电路20被构成为包括解复用器2、向解复用器2供给控制信号的输出选择控制部4、以及对作为传输对象的传输电压进行接收的接收端子6。在后面叙述了在电压发送电路10中与复用器1的输入连接的开关SWPM_M和SWNM_M以及与输入选择控制部3的电源连接的开关SWPC_M和SWNC_M、以及在电压接收电路20中与解复用器2的输出连接的开关SWPM_S和SWNM_S以及与输出选择控制部4的电源连接的开关SWPC_S和SWNC_S的作用。关于电压发送电路10和电压接收电路20,虽然不特别限制,但是,例如,使用公知的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LSI(Large Scale Integrated circuit)的制造技术分别形成在硅等的单一半导体基板上。
在电压发送电路10中,通过复用器1选择正极侧电压VrefP和负极侧电压VrefN的一个,作为传输电压从发送端子5发出,在电压接收电路20中,由解复用器2辨别由接收端子6所接收的传输电压并输出到正极侧输出或负极侧输出。分别地,将电压发送电路10的正极侧电压传输到电压接收电路20的正极侧输出,将电压发送电路10的负极侧电压传输到电压接收电路20的负极侧输出。在传输正极侧和负极侧双方的电压时以及在正极侧、负极侧传输多个电压时,一边同步切换复用器1和解复用器2,一边依次传输。所传输的正极侧和负极侧的电压例如为用于使显示驱动器的灰度电压产生的基准电压。另外,也可以是测定、控制用的参照电压。由于使向多个测定点传输同一参照电压的装置、多个控制装置进行相同的工作而适于传输同一控制电压的装置。
电压发送电路10和电压接收电路20具有比接地电位GND(0V)高的正极电源(+VDD)和负极电源(-VDD)。所传输的正极电压VrefP和负极电压VrefN在与电源电压之间满足+VDD≥VrefP>0V>VrefN≥-VDD的关系。在电压发送电路10和电压接收电路20中电源电压的值也可以不同,此外,在正极侧和负极侧绝对值也可以不同,但是,为了有助于理解,例示出相同的值(±VDD)。此外,在不偏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采用即使是VrefP≥+VDD、VrefN≤-VDD也进行工作的规格是容易的。
对传输电压的工作进行说明。
在传输正极电压VerfP时,在电压发送电路10中,向复用器1输入正极电压VerfP,复用器1的另一个输入从负极电压VrefN被切断而分流(shunt)到接地电位(GND,0V)。复用器1选择正极电压VerfP并向发送端子5输出。输出正极电压VerfP来作为传输电压。在图1中,通过将开关SWPM_M连接到正极电压VerfP侧并且将开关SWNM_M连接到接地电位(GND,0V)侧来实现。向输入选择控制部3供给正极电源(+VDD)和接地电位GND(0V)来作为电源,对复用器1进行控制的信号线的电位被限制于该电源的范围即从正极电源(+VDD)到接地电位GND(0V)。由此,施加于复用器1的信号的电压被限制于从正极电源(+VDD)到接地电位GND(0V)。
另一方面,在电压接收电路20中,从接收端子6将正极电压VerfP输入到解复用器2来作为传输电压。解复用器2的正极侧输出通过开关SWPM_S导通,另一个负极侧输出通过开关SWNM_S从解复用器2被切断而分流到接地电位(GND,0V)。向输出选择控制部4供给正极电源(+VDD)和接地电位GND(0V)来作为电源,对解复用器2进行控制的信号线的电位被限制于该电源的范围即从正极电源(+VDD)到接地电位GND(0V)。由此,施加于解复用器2的信号的电压被限制于从正极电源(+VDD)到接地电位GND(0V)。
在传输负极电压VerfN时,在电压发送电路10中,复用器1的一个输入从正极电压VrefP被切断而分流到接地电位(GND,0V),向另一个输入输入负极电压VerfN,复用器1选择负极电压VerfN并向发送端子5输出。输出负极电压VerfN来作为传输电压。在图1中,通过将开关SWPM_M连接到接地电位(GND,0V)侧并且将开关SWNM_M连接到负极电压VerfN侧来实现。向输入选择控制部3供给负极电源(-VDD)和接地电位GND(0V)来作为电源,对复用器1进行控制的信号线的电位被限制于该电源的范围即从负极电源(-VDD)到接地电位GND(0V)。由此,施加于复用器1的信号的电压被限制于从负极电源(-VDD)到接地电位GND(0V)。
另一方面,在电压接收电路20中,从接收端子6将负极电压VerfN输入到解复用器2来作为传输电压。解复用器2的正极侧输出通过开关SWPM_S从解复用器2被切断而分流到接地电位(GND,0V),另一个负极侧输出通过开关SWNM_S导通。向输出选择控制部4供给负极电源(-VDD)和接地电位GND(0V)来作为电源,对解复用器2进行控制的信号线的电位被限制于该电源的范围即从负极电源(-VDD)到接地电位GND(0V)。由此,施加于解复用器2的信号的电压被限制于从负极电源(-VDD)到接地电位GND(0V)。
如以上那样,关于施加于复用器1和解复用器2的电压,分别地,在传输正极电压VerfP时被限制于从正极电源(+VDD)到接地电位GND(0V),在传输负极电压VerfN时被限制于从负极电源(-VDD)到接地电位GND(0V)。无论在传输正极和负极哪一个电压时,针对每一个,都能够用不是具有︱正极电源-负极电源︱=2VDD的高的耐压而是对︱正极电源︱或︱负极电源︱的大的那方的绝对值电压(在上述的例子中为︱+VDD︱=︱-VDD︱=VDD)具有耐压的元件来构成。
<耐压违反避免序列>
对在正极电压VerfP和负极电压VerfN之间切换传输电压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正极电压VerfP的传输后传输负极电压VerfN的情况下,在负极电压VerfN的传输前,向复用器1的正极电压VerfP的输入通过开关SWPM_M被切断而分流到接地电位(GND,0V)。复用器1的输入均被分流到接地电位(GND,0V),从发送端子5输出接地电位(0V)。之后,向输入选择控制部3供给的电源通过开关SWPC_M和SWNC_M从正极电源(+VDD)和接地电位GND(0V)切换为负极电源(-VDD)和接地电位GND(0V)。此时,关于复用器1的控制信号,存在从+VDD变化到-VDD的可能性,但是,由于输入被分流到0V,所以即使是过渡地,也不会产生同时施加+VDD和-VDD的状态(耐压违反)。配合其,在电压接收电路20中,向输出选择控制电路4供给的电源通过开关SWPC_S和SWNC_S从正极电源(+VDD)和接地电位GND(0V)切换为负极电源(-VDD)和接地电位GND(0V)。此外,解复用器2的正极侧输出被分流到接地电位(0V)。此时,关于解复用器2的控制信号,存在从+VDD变化到-VDD的可能性,但是,由于输入被分流到0V,所以在解复用器2中,即使是过渡地,也不会产生同时施加+VDD和-VDD的状态(耐压违反)。之后,在电压发送电路10中负极电压VrefN被供给到复用器1的输入,被选择而从发送端子5输出。在电压接收电路20中,将所接收的负极电压VrefN从解复用器2输出到负极侧输出。
其相反地,在负极电压VerfN的传输后传输正极电压VerfP的情况下,在正极电压VerfP的传输前,向复用器1的负极电压VerfN的输入通过开关SWNM_M被切断而分流到接地电位(GND,0V)。复用器1的输入均被分流到接地电位(GND,0V),从发送端子5输出接地电位(0V)。之后,向输入选择控制部3供给的电源通过开关SWPC_M和SWNC_M从负极电源(-VDD)和接地电位GND(0V)切换为正极电源(+VDD)和接地电位GND(0V)。此时,关于复用器1的控制信号,存在从-VDD变化到+VDD的可能性,但是,由于输入被分流到0V,所以即使是过渡地,也不会产生同时施加+VDD和-VDD的状态(耐压违反)。配合其,在电压接收电路20中,向输出选择控制电路4供给的电源通过开关SWPC_S和SWNC_S从负极电源(-VDD)和接地电位GND(0V)切换为正极电源(+VDD)和接地电位GND(0V)。此外,解复用器2的负极侧输出被分流到接地电位(0V)。此时,关于解复用器2的控制信号,存在从+VDD变化到-VDD的可能性,但是,由于输入被分流到0V,所以在解复用器2中,即使是过渡地,也不会产生同时施加+VDD和-VDD的状态(耐压违反)。之后,在电压发送电路10中正极电压VrefP被供给到复用器1的输入,被选择而从发送端子5输出。在电压接收电路20中,将所接收的正极电压VrefP从解复用器2输出到正极侧输出。
由此,即使在正极电压VrefP的传输和负极电压VrefN的传输之间交替切换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在切换的中途过渡地产生耐压违反的担忧。
在图1中,示出了具有开关SWPM_M、SWNM_M、SWPC_M、SWNC_M的电压发送电路10和具有开关SWPM_S、SWNM_S、SWPC_S、SWNC_S的电压接收电路20,但是,各开关只不过是用于实现上述的电压施加序列的一个例子,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安装。
在电压发送电路10和电压接收电路20中,将所传输的电压是正极电压VrefP还是负极电压VrefN同步来进行工作是优选的。通过采用授受同步用的控制信号的结构,从而能够容易且正确地执行切换的定时控制。另一方面,也可以不授受同步用的控制信号而在电压接收电路20中设置传输电压的极性判定电路,基于传输电压的极性来进行输出选择控制部4等的控制。
本发明也可以仅应用于电压发送电路10和电压接收电路20的一个。这是因为,在由包括电压发送电路10的半导体芯片和包括电压接收电路20的半导体芯片构成时能够使用高耐压元件的芯片中,未必需要采用本发明的结构。另一方面,在能够使用高耐压元件的芯片中应用了本发明的情况下,能够不使用该高耐压元件而通过更低的耐压的元件来构成复用器1、解复用器2,因此,再有还能够起到能减少芯片面积这样的效果。
在图1中,示出了1个电压接收电路20与1个电压发送电路10连接的例子,但是,也可以设置多个电压接收电路。
〔实施方式2〕
图2是示出应用本发明的电压传输电路100的液晶显示装置200的结构例的框图。液晶显示装置200由液晶面板(LCD)30、多个芯片的显示驱动器10、20_1、20_2、…构成。显示驱动器10、20_1、20_2、…分别由单一的半导体芯片(IC)构成,被安装在液晶面板(LCD)30的玻璃基板上,对所连接的多个源极线进行驱动。对源极线施加与在同一线上的多个像素所显示的图像数据对应的电压。关于与图像数据对应的电压,根据在每一个显示驱动器10、20_1、20_2、…中生成的灰度电压选择或生成与所显示的图像数据对应的电压,因此,在多个显示驱动器10、20_1、20_2、…中生成的灰度电压需要在各灰度相等。因此,如图2所图示的那样,将1个显示驱动器10作为主并使其作为电压发送电路10发挥作用,将其他的显示驱动器20_1、20_2、…作为从属并使其作为电压接收电路20发挥作用。将用于在各显示驱动器10、20_1、20_2、…中生成灰度电压的灰度基准电压从作为电压发送电路10发挥作用的主显示驱动器10向各从属显示驱动器20_1、20_2、…传输,由此,生成彼此相等的灰度电压。如上述那样,在液晶显示装置中,为了进行防止液晶的烧屏的反向驱动,灰度基准电压通常利用正极侧和负极侧这2组。关于灰度基准电压,例如,正极侧为0V~+6V,负极侧为0V~-6V。根据图像数据的位数来决定灰度电压的灰度数,但是,关于用于生成其的灰度基准电压,只要细化为能够以适当的精度校正显示面板的Gamma特性的程度来传输即可。
图3是示出图2的液晶显示装置200的更详细的结构例的框图。
仅示出1个主显示驱动器10和1个从属显示驱动器20,特别地仅图示了与灰度基准电压的传输相关的电路部分。
主显示驱动器10被构成为包括正极侧的灰度基准电压产生部(Gamma voltages(Positive),Gamma电压(正))11_P和灰度基准电压选择部12_P、负极侧的灰度基准电压产生部(Gamma voltages(Negative),Gamma电压(负))11_N和灰度基准电压选择部12_N、复用器1、输入选择控制部(Well voltage control,阱电压控制)3、以及控制部(Controllogic,控制逻辑)13。灰度基准电压产生部11_P生成正极侧的灰度基准电压。例如,在0V~+6V的范围内生成10几灰度的基准电压。灰度基准电压选择部12_P选择正极侧的多个灰度基准电压中的1个并向复用器1的正极侧SLEVP_M输入。灰度基准电压产生部11_N生成负极侧的灰度基准电压。例如,在-6V~0V的范围内生成10几灰度的基准电压。灰度基准电压选择部12_N选择负极侧的多个灰度基准电压中的1个并向复用器1的负极侧SLEVN_M输入。复用器1和输入选择控制部3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同样地进行工作。输入选择控制部3通过所供给的电源的电压被设定为0V~+VDD而被设定为使得复用器1的控制信号的电位为0V~+VDD,通过所供给的电源的电压被设定为0V~-VDD而被设定为使得复用器1的控制信号的电位为0V~-VDD。在复用器1的控制信号中也包括供给构成复用器的传输门(pass gate)(MOS晶体管)的阱电位的控制信号。控制部13进行针对输入选择控制部3的定时控制。
从属显示驱动器20被构成为包括解复用器2、输出选择控制部4、灰度基准电压选择供给部(Comparator and Trimming Circuit,比较器和调整电路)21、正极侧和负极侧的灰度基准电压保持产生部(Gamma voltages(Positive/Negative),Gamma电压(正/负))22_P和22_N、以及控制部(Control logic)23。解复用器2和输出选择控制部4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同样地进行工作。控制部23进行针对输出选择控制部4的定时控制。关于灰度基准电压选择供给部(Comparator and Trimming Circuit)21,解复用器2的正极输出SLEVP_S和负极输出SLEVN_S分别被输入到灰度基准电压选择供给部(Comparator and TrimmingCircuit)21,并供给到正极侧和负极侧的灰度基准电压保持产生部(Gamma voltages(Positive/Negative))22_P和22_N。灰度基准电压选择供给部(Comparator and TrimmingCircuit)21保持由解复用器2的正极输出SLEVP_S和负极输出SLEVN_S依次传输来的正极侧电压和负极侧电压,并供给到正极侧和负极侧的灰度基准电压保持产生部(Gammavoltages(Positive/Negative))22_P和22_N。关于所传输的正极侧电压和负极侧电压,设置需要的灰度基准电压的数量的模拟的采样保持电路,每次接收时进行采样并保持。这是模拟的保持。也可以在正极侧和负极侧的灰度基准电压保持产生部(Gamma voltages(Positive/Negative))22_P和22_N具备采样保持电路。另一方面,也能够将所传输的正极侧电压和负极侧电压保持为数字值。例如,通过模拟/数字变换器将所传输的正极侧电压和负极侧电压变换为数字值,并保持在寄存器中。此外,例如,正极侧和负极侧的灰度基准电压保持产生部(Gamma voltages(Positive/Negative))22_P和22_N可以分别构成为独自产生灰度基准电压,构成为将所产生的灰度基准电压与传输来的灰度基准电压相比较而模拟地或数字地保持作为其差分的校正值(校准值或调整值)。通过数字地保持,从而不会与时间一起变化,因此,灰度基准电压的传输只要在电源接通时执行1次即可。另一方面,通过周期地进行电压传输,从而即使由于温度变化等环境的变化而按照主和从属在灰度基准电压中产生差异,也能够对其进行校正。解复用器1和输出选择控制部4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同样地进行工作。输出选择控制部4通过所供给的电源的电压被设定为0V~+VDD而被设定为使得解复用器2的控制信号的电位为0V~+VDD,通过所供给的电源的电压被设定为0V~-VDD而被设定为使得解复用器2的控制信号的电位为0V~-VDD。在解复用器2的控制信号中也包括供给构成解复用器的传输门(MOS晶体管)的阱电位的控制信号。控制部23进行针对输出选择控制部4的定时控制。
电压发送电路10侧的控制部13以及电压接收电路20侧的控制部13和23通过彼此授受同步信号SYNC(例如,水平同步信号HSYNC、垂直同步信号VSYNC)来进行转送正极侧和负极侧的灰度基准电压的哪一个的同步定时控制,执行上述的耐压违反避免序列等。
图4是示出在图2的液晶显示装置200中用于传输灰度基准电压的结构的框图。
主显示驱动器10和从属显示驱动器20分别连接于主处理器40,并被供给水平同步信号HSYNC_M和HSYNC_S以及每一个的显示数据。向主显示驱动器10进一步供给垂直同步信号VSYNC。主显示驱动器10根据所供给的垂直同步信号VSYNC和水平同步信号HSYNC_M生成显示工作用时钟、垂直同步信号VSYNC_OUT和水平同步信号HSYNC_OUT并输出。被输出的显示工作用时钟、垂直同步信号VSYNC_OUT和水平同步信号HSYNC_OUT分别被输入到主显示驱动器10和从属显示驱动器20的显示用时钟DISP_Clock、显示用垂直同步信号DISP_VSYNC以及显示用水平同步信号DISP_HSYNC。由此,能够在显示用的定时控制中取得同步。相同的同步信号也能够利用于灰度基准电压的传输用的同步。
图5是示出图4的液晶显示装置200中的灰度基准电压的传输序列的一个例子的时间图。横轴为时间,在纵轴方向上从上按顺序示出显示驱动器的状态、HSYNC_M、HSYNC_S、VSYNC_OUT、HSYNC_OUT、主显示驱动器10和从属显示驱动器20每一个的DISP_VSYNC、DISP_HSYNC和灰度基准电压调整工作。HSYNC_M和HSYNC_S是从主处理器40向主显示驱动器10和从属显示驱动器20分别输入的水平同步信号。VSYNC_OUT和HSYNC_OUT分别是从主显示驱动器10输出的垂直同步信号和水平同步信号。DISP_VSYNC和DISP_HSYNC是向主显示驱动器10和从属显示驱动器20供给的显示用垂直同步信号和水平同步信号,由于根据相同的VSYNC_OUT和HSYNC_OUT生成,所以是同步的。
时刻t0~t1为待机(standby)期间,时刻t1~t4为通电期间,时刻t4~t11为灰度基准电压调整期间,时刻t11以后为显示期间。在时刻t1~t4的通电期间,从主处理器供给HSYNC_M和HSYNC_S,主显示驱动器10开始VSYNC_OUT和HSYNC_OUT的供给,向主显示驱动器10和从属显示驱动器20的显示用垂直同步信号DISP_VSYNC和水平同步信号DISP_HSYNC的供给开始。
时刻t4~t8为正极侧的灰度基准电压调整期间。在时刻t4~t5,向输入选择控制部3的电源供给被设定为0V~+VDD等,由此,设定为使得复用器1的控制信号的电位为0V~+VDD。在时刻t5、t6、t7、…,正极侧的灰度基准电压VrefP1、VrefP2、VrefP3、…从主显示驱动器10向从属显示驱动器20依次被转送。接下来的时刻t8~t9为阱电压的切换期间。在主显示驱动器10中,向输入选择控制部3的电源供给从0V~+VDD变更(切换)为0V~-VDD等,由此,复用器1的控制信号的电位从0V~+VDD变更为0V~-VDD。此时,与此伴随地变更构成复用器1的传输门(MOS晶体管)的阱电压。在从属显示驱动器20中,向输出选择控制部4的电源供给从0V~+VDD变更(切换)为0V~-VDD等,由此,解复用器1的控制信号的电位从0V~+VDD变更为0V~-VDD。此时,与此伴随地变更构成解复用器2的传输门(MOS晶体管)的阱电压。时刻t9~t11为负极侧的灰度基准电压调整期间。在时刻t9、t10、…,负极侧的灰度基准电压VrefN1、VrefN2、…从主显示驱动器10向从属显示驱动器20依次被转送。通过以上,从主显示驱动器10向从属显示驱动器20转送正极侧和负极侧的灰度基准电压,能实现以相同的灰度基准电压的工作,在时刻t11开始显示期间。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电压传输电路100的详细的结构例的电路图。示出了电压发送电路10的复用器1和输入选择控制部3的一部分的电路、以及电压接收电路20的解复用器2和输出选择控制部4的一部分的电路。GAMMA_OUT是收发传输电压的信号线,省略了发送端子5和接收端子6的图示。在此,AGND为接地电位,GVDD为正极电源,GVDDN为负极电源。例如,AGND为0V,GVDD为+6V,GVDDN为-6V。
在电压发送电路10中,在复用器1中,从正极侧和负极侧的灰度基准电压选择部12_P和12_N(在图6中不图示,参照图3),将正极侧的灰度电压输入到正极侧输入端子SLEVP_M,将负极侧的灰度电压输入到负极侧输入端子SLEVN_M。在正极侧输入端子SLEVP_M和复用器1的输出端子之间串联连接有2个CMOS开关SWP1_M和SWP2_M,在负极侧输入端子SLEVN_M和输出端子之间串联连接有2个CMOS开关SWN1_M和SWN2_M。向AGND的分流开关SWPS_M连接于正极侧的2个CMOS开关SWP1_M和SWP2_M的中间节点SP_M,向AGND的分流开关SWNS_M连接于负极侧的2个CMOS开关SWN1_M和SWN2_M的中间节点SN_M。分别通过控制信号POSI_SSEL_M和NEGA_SSEL_M对输入端子侧的CMOS开关SWP1_M和SWN1_M进行接通/关断控制。分别通过控制信号POSI_GSEL_M和NEGA_GSEL_N_M对分流开关SWPS_M和SWNS_M进行接通/关断控制。输出端子侧的CMOS开关SWP2_M和SWN2_M通过由输入选择控制部3控制构成每一个的MOS晶体管的栅极端子和基板电位(阱电位)来导通/截止控制。
输入选择控制部3被构成为包括采用与CMOS反相器相同的电路结构的P沟道MOS晶体管QP_M和N沟道MOS晶体管QN_M。QP_M和QN_M的栅极端子被短路而连接于AGND,源极端子也被短路,而输出控制信号SEL_WL_M。QP_M的基板电位(阱电位)连接于GVDD,漏极端子连接于控制信号POSI_WSEL_M。QN_M的基板电位(阱电位)连接于GVDDN,漏极端子连接于控制信号NEGA_WSEL_M。对控制信号POSI_WSEL_M施加正极电源GVDD或接地电位AGND的任一个,对控制信号NEGA_WSEL_M施加接地电位AGND或负极电源GVDDN的任一个。
构成在复用器1的正极侧靠近输出端子的CMOS开关SWP2_M的P沟道MOS晶体管P_SWP2_M的栅极端子连接于AGND,阱连接于控制信号POSI_WSEL_M,N沟道MOS晶体管N_SWP2_M的栅极端子连接于控制信号SEL_WL_M,阱连接于控制信号NEGA_WSEL_M。构成在负极侧靠近输出端子的CMOS开关SWN2_M的P沟道MOS晶体管P_SWN2_M的栅极端子连接于控制信号SEL_WL_M,阱连接于控制信号POSI_WSEL_M,N沟道MOS晶体管N_SWN2_M的栅极端子连接于AGND,阱连接于控制信号NEGA_WSEL_M。
在电压接收电路20中,解复用器2的正极输出SLEVP_S和负极输出SLEVN_S分别被输入到灰度基准电压选择供给部21(在图6中不图示,参照图3)。在解复用器2的输入端子和正极输出SLEVP_S之间串联连接有2个CMOS开关SWP2_S和SWP1_S,在输入端子和负极输出SLEVN_S之间串联连接有2个CMOS开关SWN2_S和SWN1_S。向AGND的分流开关SWPS_S连接于正极侧的2个CMOS开关SWP2_S和SWP1_S的中间节点SP_S,向AGND的分流开关SWNS_S连接于负极侧的2个CMOS开关SWN2_S和SWN1_S的中间节点SN_S。分别通过控制信号POSI_SSEL_S和NEGA_SSEL_S对输出端子侧的CMOS开关SWP1_S和SWN1_S进行接通/关断控制。分别通过控制信号POSI_GSEL_S和NEGA_GSEL_N_S对分流开关SWPS_S和SWNS_S进行接通/关断控制。
输出选择控制部4被构成为包括采用与CMOS反相器相同的电路结构的P沟道MOS晶体管QP_S和N沟道MOS晶体管QN_S。QP_S和QN_S的栅极端子被短路而连接于AGND,源极端子也被短路,而输出控制信号SEL_WL_S。QP_S的基板电位(阱电位)连接于GVDD,漏极端子连接于控制信号POSI_WSEL_S。QN_S的基板电位(阱电位)连接于GVDDN,漏极端子连接于控制信号NEGA_WSEL_S。对控制信号POSI_WSEL_S施加正极电源GVDD或接地电位AGND的任一个,对控制信号NEGA_WSEL_S施加接地电位AGND或负极电源GVDDN的任一个。
构成在解复用器2的正极侧靠近输入端子的CMOS开关SWP2_S的P沟道MOS晶体管P_SWP2_S的栅极端子连接于AGND,阱连接于控制信号POSI_WSEL_S,N沟道MOS晶体管N_SWP2_S的栅极端子连接于控制信号SEL_WL_S,阱连接于控制信号NEGA_WSEL_S。构成在负极侧靠近输入端子的CMOS开关SWN2_S的P沟道MOS晶体管P_SWN2_S的栅极端子连接于控制信号SEL_WL_S,阱连接于控制信号POSI_WSEL_S,N沟道MOS晶体管N_SWN2_S的栅极端子连接于AGND,阱连接于控制信号NEGA_WSEL_S。
图7和图8是示出图6的电压传输电路中的传输序列的例子的说明图。图7所示的序列是以5个步骤构成的基本的传输序列,图8所示的序列是以4个步骤构成的传输序列。以阶段(phase)来表示各步骤,示出每一个中的复用器(MUX)1的输出状态、作为传输电压的GAMMA_OUT的电压、解复用器(DEMUX)2的输入状态。在复用器(MUX)1的输出状态的栏中,一起示出构成复用器1的各CMOS开关的接通/关断状态,在解复用器(DEMUX)2的输入状态的栏中,一起示出构成解复用器2的各CMOS开关的接通/关断状态。
在阶段1中,复用器(MUX)1为正极灰度输出状态,向GAMMA_OUT输出正极灰度电压,解复用器(DEMUX)2处于正极灰度输入状态。
在阶段2中,复用器(MUX)1为AGND输出状态,向GAMMA_OUT输出AGND(0V),解复用器(DEMUX)2处于输入停止状态。
在阶段3中,复用器(MUX)1为输出停止状态,GAMMA_OUT为高阻抗(HiZ),解复用器(DEMUX)2处于输入停止状态。
在阶段4中,复用器(MUX)1为AGND输出状态,向GAMMA_OUT输出AGND(0V),解复用器(DEMUX)2处于输入停止状态。
在阶段5中,复用器(MUX)1为负极灰度输出状态,向GAMMA_OUT输出负极灰度电压,解复用器(DEMUX)2处于负极灰度输入状态。
阶段2~阶段4为用于避免过渡的耐压违反的序列,在其期间进行上述的阱电位的切换。在阶段5之后再次需要正极灰度电压的传输的情况下,能够经过由与阶段4相同的阶段6、与阶段3相同的阶段7、与阶段2相同的阶段8构成的耐压违反避免序列而再次返回到与阶段1相同的执行正极灰度电压的传输的阶段9。
图8所示的序列是以4个步骤构成的传输序列,省略上述的阶段4和阶段8。在图7的5步骤序列中,在阶段2中固定为AGND的GAMMA_OUT的电位存在在阶段3的高阻抗(HiZ)期间变动的可能性,因此,在阶段4中再次进行向AGND的电位固定,但是,只要电位变动充分地小,则能够省略该阶段4。在此,在电位变动的大小不会大到发生耐压违反的程度的情况下,能够省略阶段4(阶段8也同样),而采用图8所示的4步骤序列。
图9是示出图6的电压传输电路中的传输序列的一个例子的时间图。分别地,在左侧示出构成电压发送电路10侧的复用器1的各开关的控制信号、节点的电压,在右侧示出构成电压接收电路20侧的解复用器2的各开关的控制信号、节点的电压。在横轴方向上示出上述各阶段,在电压发送电路10侧(左侧)的纵轴方向上从上按顺序示出与开关SWP1_M、SWN1_M、SWP2_M和SWN2_M相关的控制信号和节点电压以及GAMMA_OUT,在电压接收电路20侧(右侧)的纵轴方向上从上按顺序示出与开关SWP1_S、SWN1_S、SWP2_S和SWN2_S相关的控制信号和节点电压以及GAMMA_OUT。
图10是示出在图9的传输序列中对元件施加的电压的时间图。在此,图10所示的元件是分别构成电压发送电路10(主)侧的复用器1和电压接收电路20(从属)侧解复用器2的CMOS开关的传输门(MOS晶体管)。为构成开关SWP2_M的传输门P_SWP2_M和N_SWP2_M、构成开关SWN2_M的传输门P_SWN2_M和N_SWN2_M、构成开关SWP2_S的传输门P_SWP2_S和N_SWP2_S、构成开关SWN2_S的传输门P_SWN2_S和N_SWN2_S。针对各传输门(MOS晶体管),示出栅极/源极间电压Vgs、漏极/源极间电压Vds、基板(阱)/源极间电压Vbs、漏极/基板(阱)间电压Vdb、栅极/基板(阱)间电压Vgb。
以下,对各阶段中的工作详细地进行说明。在此,V(SIGNAL)表示信号线SIGNAL的电压。
阶段1:正的灰度基准电压的传输(从SLEVP_M向SLEVP_S)
1. 使电压发送电路10(主)侧控制信号POSI_SSEL_M为GVDD并且使POSI_GSEL_M为AGND,由此,开关SWP1_M导通,正极侧的传输对象电压被输入的信号线SLEVP_M的电压V(SLEVP_M)被传达到SP_M。此时,使NEGA_SSEL_M为GVDDN并且使NEGA_GSEL_N_M为GVDDN,由此,切断开关SWN1_M,SN_M向AGND放电(分流)。
2. 使电压发送电路10(主)侧控制信号POSI_WSEL_M为GVDD并且使NEGA_WSEL_M为AGND,由此,SEL_WL_M为GVDD,开关SWP2_M导通,SWN2_M被切断。由此,将V(SLEVP_M)经由SP_M向GAMMA_OUT传达。
3. 使电压接收电路20(从属)侧控制信号POSI_WSEL_S为GVDD并且使NEGA_WSEL_S为AGND,由此,SEL_WL_S为GVDD,开关SWP2_S导通,SWN2_S被切断。由此,从GAMMA_OUT将V(SLEVP_M)向SP_S传达。
4. 使电压接收电路20(从属)侧控制信号POSI_SSEL_S为GVDD并且使POSI_GSEL_S为AGND,由此,开关SWP1_S导通,从GAMMA_OUT将V(SLEVP_M)经由SP_S向SLEVP_S传达。此时,使NEGA_SSEL_S为AGND并且使NEGA_GSEL_N_S为GVDDN,由此,开关SWN1_S导通,SN_S向AGND放电并且使SLEVN_S为AGND电平。
5. 通过以上,将V(SLEVP_M)从SLEVP_M传达到SLEVP_S。此时,如图10所示,在分别构成电压发送电路10(主)侧的复用器1和电压接收电路20(从属)侧的解复用器2的传输门(MOS晶体管)中,端子间电压不会超过GVDD-AGND。在电压发送电路10(主)侧,V(SLEVN_M)为作为负极侧的传输对象电压的GVDDN,但是,开关SWN1_M被切断,SN_M向AGND放电(分流),因此,在构成开关SWN1_M的传输门(MOS晶体管)的各电极间,最大也仅施加AGND-GVDDN=GVDD的电压,在构成开关SWN2_M的传输门(MOS晶体管)的各电极间,最大也仅施加GVDD-AGND=GVDD的电压。此外,在电压接收电路20(从属)侧,开关SWN1_S导通,SN_S向AGND放电并且使SLEVN_S为AGND电平,因此,在用于传输作为负极侧的传输对象电压的GVDDN的开关SW1N_S和SW2N_S中,在解复用器2传输作为正极侧的传输对象电压的GVDD时,在构成开关SW1N_S和SW2N_S的传输门(MOS晶体管)的各电极间,最大也仅施加GVDD-AGND=GVDD的电压。
阶段2:耐压违反避免序列1(将V(GAMMA_OUT)向AGND固定)
1. 使电压发送电路10(主)侧控制信号POSI_SSEL_M为AGND并且使POSI_GSEL_M为GVDD,由此,切断开关SWP1_M,信号线SP_M向AGND放电。此外,对开关SWN1_M继续切断。此时,NEGA_SSEL_M继续GVDDN,NEGA_GSEL_N_M也继续GVDDN,由此,切断开关SWN1_M,SN_M向AGND放电。
2. 电压发送电路10(主)侧控制信号POSI_WSEL_M为GVDD并且NEGA_WSEL_M继续AGND,因此,SEL_WL_M为GVDD,开关SWP2_M导通,SWN2_M被切断。由此,将SP_M的AGND电平向GAMMA_OUT传达。
3. 使电压接收电路20(从属)侧控制信号POSI_WSEL_S为AGND并且NEGA_WSEL_S继续AGND,由此,SEL_WL_S为AGND,开关SWP2_S、SWN2_S一起被切断。
4. 电压接收电路20(从属)侧控制信号POSI_SSEL_S继续GVDD并且使POSI_GSEL_S为GVDD,由此,开关SWP1_S继续导通,SP_S向AGND放电并且使SLEVP_S为AGND电平。此时,NEGA_SSEL_S继续AGND并且NEGA_GSEL_N_S继续GVDDN,由此,导通开关SWN1_S,SN_S也继续AGND放电,因此,SLEVN_S也继续AGND电平。
5. 通过以上,将V(GAMMA_OUT)向AGND放电来避免阶段3中的耐压违反。
阶段3:耐压违反避免序列2(使V(GAMMA_OUT)Hi-Z偏移,使V(SEL_WL_M)AGND偏移)
1. 电压发送电路10(主)侧控制信号POSI_SSEL_M继续AGND并且POSI_GSEL_M也继续GVDD,由此,开关SWP1_M继续切断,信号线SP_M向AGND放电。此时,NEGA_SSEL_M继续GVDDN,NEGA_GSEL_N_M也继续GVDDN,由此,切断开关SWN1_M,SN_M向AGND放电。
2. 使电压发送电路10(主)侧控制信号POSI_WSEL_M为AGND并且NEGA_WSEL_M继续AGND,由此,SEL_WL_M为AGND,开关SWP2_M、SWN2_M一起被切断。由此,GAMMA_OUT为Hi-Z状态。
3. 电压接收电路20(从属)侧控制信号POSI_WSEL_S继续AGND并且NEGA_WSEL_S也继续AGND,由此,SEL_WL_S为AGND电平,对开关SWP2_S、SWN2_S一起继续切断。
4. 电压接收电路20(从属)侧控制信号POSI_SSEL_S继续GVDD并且POSI_GSEL_S也继续GVDD,由此,开关SWP1_S继续导通,SP_S向AGND放电并且使SLEVP_S为AGND电平。此时,NEGA_SSEL_S继续AGND并且NEGA_GSEL_N_S继续GVDDN,由此,开关SWN1_S继续导通,SN_S也继续AGND放电,因此,SLEVN_S也继续AGND电平。
5. 通过以上,使电压发送电路10(主)侧传输门的阱电压V(SEL_WL_M)偏移为AGND。
阶段4:耐压避免序列3(使V(GAMMA_OUT)AGND固定,使V(SEL_WL_M)GVDDN偏移)
1. 电压发送电路10(主)侧控制信号POSI_SSEL_M继续AGND并且POSI_GSEL_M也继续GVDD,由此,切断开关SWP1_M,信号线SP_M向AGND放电。此时,NEGA_SSEL_M继续GVDDN,NEGA_GSEL_N_M也继续GVDDN,由此,切断开关SWN1_M,SN_M向AGND放电。
2. 电压发送电路10(主)侧控制信号POSI_WSEL_M继续AGND并且使NEGA_WSEL_M为GVDDN,由此,SEL_WL_M为GVDDN,切断开关SWP2_M,导通SWN2_M。由此,SP_N的AGND电平向GAMMA_OUT传达。
3. 电压接收电路20(从属)侧控制信号POSI_WSEL_S继续AGND并且NEGA_WSEL_S也继续AGND,由此,SEL_WL_S为AGND电平,对开关SWP2_S、SWN2_S一起继续切断。
4. 电压接收电路20(从属)侧控制信号POSI_SSEL_S继续GVDD并且POSI_GSEL_S也继续GVDD,由此,开关SWP1_S继续导通,SP_S向AGND放电并且使SLEVP_S为AGND电平。此时,NEGA_SSEL_S继续AGND并且NEGA_GSEL_N_S继续GVDDN,由此,开关SWN1_S继续导通,SN_S也继续AGND放电,因此,SLEVN_S也继续AGND电平。
5. 通过以上,保持将V(GAMMA_OUT)向AGND固定的状态而使电压发送电路10(主)侧传输门的阱电压V(SEL_WL_M)偏移为GVDD。
阶段5:负的灰度基准电压的传输(从SLEVN_M向SLEVN_S)
1. 电压发送电路10(主)侧控制信号POSI_SSEL_M继续AGND并且POSI_GSEL_M也继续GVDD,由此,切断开关SWP1_M,信号线SP_M向AGND放电。此时,使NEGA_SSEL_M为AGND并且使NEGA_GSEL_N_M也为AGND,由此,开关SWN1_M导通,处于信号线SLEVN_M的电压V(SLEVN_M)被传达到SN_M。
2. 电压发送电路10(主)侧控制信号POSI_WSEL_M继续AGND并且NEGA_WSEL_M也继续GVDDN,由此,SEL_WL_M为GVDDN,开关SWP2_M切断,SWN2_M导通。由此,将V(SLEVN_M)经由SN_M向GAMMA_OUT传达。
3. 电压接收电路20(从属)侧控制信号POSI_WSEL_S继续AGND并且使NEGA_WSEL_S为GVDDN,由此,SEL_WL_S为GVDDN电平,切断开关SWP2_S,SWN2_S导通。由此,从GAMMA_OUT将V(SLEVN_M)向SN_S传达。
4. 电压接收电路20(从属)侧控制信号POSI_SSEL_S继续GVDD并且POSI_GSEL_S也继续GVDD,由此,开关SWP1_S继续导通,SP_S向AGND放电并且使SLEVP_S为AGND电平。此时,NEGA_SSEL_S继续AGND并且使NEGA_GSEL_N_S为AGND,由此,开关SWN1_S继续导通,SN_S的AGND放电停止。由此,从GAMMA_OUT将V(SLEVN_M)经由SN_S向SLEVN_S传达。
5. 通过以上,将V(SLEVN_M)从SLEVN_M传达到SLEVN_S。此时,如图10所示,在分别构成电压发送电路10(主)侧的复用器1和电压接收电路20(从属)侧的解复用器2的传输门(MOS晶体管)中,端子间电压不会超过GVDD-AGND。在电压发送电路10(主)侧,V(SLEVIP_M)为作为正极侧的传输对象电压的GVDD,但是,开关SWP1_M被切断,SP_M向AGND放电(分流),因此,在构成开关SWP1_M的传输门(MOS晶体管)的各电极间,最大也仅施加GVDD-AGND=GVDD的电压,在构成开关SWN2_M的传输门(MOS晶体管)的各电极间,最大也仅施加AGND-GVDDN=GVDD的电压。此外,在电压接收电路20(从属)侧,开关SWP1_S导通,SP_S向AGND放电并且使SLEVP_S为AGND电平,因此,在用于传输作为正极侧的传输对象电压的GVDD的开关SW1P_S和SW2P_S中,在解复用器2传输作为负极侧的传输对象电压的GVDDN时,在构成开关SW1P_S和SW2P_S的传输门(MOS晶体管)的各电极间,最大也仅施加AGND-GVDDN=GVDD的电压。
如以上说明了的那样,在从阶段1转变为阶段5的过程中,伴随着传输对象电压从正极性的GVDD变化为负极性的GVDDN,使控制信号的振幅从GVDD/AGND间偏移为AGND/GVDDN间,并且,使基板(阱)电压也适当地偏移为GVDD至AGND和AGND至GVDDN,由此,在构成复用器1和解复用器2的各传输门(MOS晶体管)中,端子间电压被控制为不超过GVDD-AGND=AGND-GVDDN=GVDD。此外,在中途的阶段2~4中,使传输对象电压被施加的各节点的电位暂时强制地变化为AGND,由此,在使控制信号的振幅从GVDD/AGND间偏移为AGND/GVDDN间并且使基板(阱)电压也适当地偏移为GVDD至AGND和AGND至GVDDN时,能够进行控制,以使得在与残留于中间节点等的传输对象电压之间不会发生耐压违反。
由此,能够使构成复用器1和解复用器2的各传输门(MOS晶体管)的耐压为针对︱GVDD︱或︱GVDDN︱的大的那方的绝对值电压的耐压。
〔实施方式3〕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电压传输电路100的另一详细的结构例的电路图。与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2的电压传输电路100同样地,示出了电压发送电路10的复用器1和输入选择控制部3的一部分的电路、以及电压接收电路20的解复用器2和输出选择控制部4的一部分的电路。与实施方式2的电压传输电路100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复用器1中省略了CMOS开关SWP1_M和SWN1_M、分流开关SWPS_M和SWNS_M,在解复用器2中省略了CMOS开关SWP1_S和SWN1_S。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2的电压传输电路100同样,因此,省略说明。
图12是示出图11的电压传输电路100中的传输序列的一个例子的时间图。与图9同样地,分别地,在左侧示出构成电压发送电路10侧的复用器1的各开关的控制信号、节点的电压,在右侧示出构成电压接收电路20侧的解复用器2的各开关的控制信号、节点的电压。在横轴方向上示出上述各阶段,在电压发送电路10侧(左侧)的纵轴方向上从上按顺序示出与开关SWP2_M和SWN2_M相关的控制信号和节点电压以及GAMMA_OUT,在电压接收电路20侧(右侧)的纵轴方向上从上按顺序示出与开关SWP2_S和SWN2_S相关的控制信号和节点电压以及GAMMA_OUT。
在实施方式2中,示出了正极侧的传输对象电压V(SLEVP_M)和负极侧的传输对象电压V(SLEVN_M)分别被固定的实施方式,但是,在本实施方式3中,V(SLEVP_M)和V(SLEVN_M)在传输的阶段以外的阶段中转变为AGND(0V)。在从例如图3所示的灰度基准电压选择部12_P和12_N分别供给传输对象电压V(SLEVP_M)和V(SLEVN_M)时,通过控制灰度基准电压选择部12_P和12_N,从而使传输对象期间以外的期间的选择输出为AGND(0V)。其他的工作与引用图9的说明了的实施方式2同样。
通过采用本实施方式3,从而一边以比实施方式2少的电路规模构成复用器1和解复用器2,一边能够起到同样的作用效果。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来具体地说明了由本发明人完成的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显然能够在不偏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电位是相对的电位,并且,能够在不偏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变更,代替正极电源(+VDD)、接地电位(0V)、负极电源(-VDD),在维持相对关系的状态下偏移为2VDD、VDD、0V等也起到完全相同的作用效果。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复用器(MUX)
2 解复用器(DEMUX)
3 输入选择控制部
4 输出选择控制部
5 发送端子
6 接收端子
10 电压发送电路(主显示驱动器)
11 灰度基准电压产生部(Gamma voltages(Positive/Negative))
12 灰度基准电压选择部
13 控制部(Control logic)
20 电压接收电路(从属显示驱动器)
21 灰度基准电压选择供给部(Comparator and Trimming Circuit)
22 灰度基准电压保持产生部(Gamma voltages(Positive/Negative))
23 控制部(Control logic)
30 显示面板(LCD)
40 主处理器(Host,主机)
100 电压传输电路
200 液晶显示装置
SWPM_M、SWNM_M、SWPC_M、SWNC_M、SWPM_S、SWNM_S、SWPC_S、SWNC_S 开关
SWP1_M、SWP2_M、SWN1_M、SWN2_M、SWP1_S、SWP2_S、SWN1_S、SWN2_S (CMOS)开关
SWPS_M、SWNS_M、SWPS_S、SWNS_S 分流开关
P_SWP1_M、N_SWP1_M、P_SWN1_M、N_SWN1_M、P_SWP2_M、N_SWP2_M、P_SWN2_M、N_SWN2_M、P_SWP1_S、N_SWP1_S、P_SWN1_S、N_SWN1_S、P_SWP2_S、N_SWP2_S、P_SWN2_S、N_SWN2_S MOS晶体管
QP_M、QN_M、QP_S、QN_S MOS晶体管。

Claims (17)

1.一种电压传输电路,具有复用器和解复用器,将与接地电位相比高电位的正极电压从所述复用器选择性地向所述解复用器的正极输出传输并将与所述接地电位相比低电位的负极电压从所述复用器选择性地向所述解复用器的负极输出传输,其中,
具有与所述接地电位相比高电位的正极电源和与所述接地电位相比低电位的负极电源,
在传输所述正极电压时,
所述复用器被输入所述正极电压而切断所述负极电压的输入,通过具有从所述接地电位到所述正极电源的范围内的电位的复用器用控制信号来控制,由此,向所述解复用器传输所述正极电压,
所述解复用器通过具有从所述接地电位到所述正极电源的范围内的电位的解复用器用控制信号来控制,由此,将所传输的正极电压输出到所述正极输出,从所述负极输出输出所述接地电位,
在传输所述负极电压时,
所述复用器被输入所述负极电压而切断所述正极电压的输入,通过具有从所述接地电位到所述负极电源的范围内的电位的复用器用控制信号来控制,由此,向所述解复用器传输所述负极电压,
所述解复用器通过具有从所述接地电位到所述负极电源的范围内的电位的解复用器用控制信号来控制,由此,将所传输的负极电压输出到所述负极输出,从所述正极输出输出所述接地电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传输电路,其中,
在正极电压的传输后传输负极电压的情况下,在所述负极电压的传输前,
在所述复用器中,切断所述正极电压的输入,对所述解复用器输出所述接地电位,所述复用器用控制信号被切换为具有从所述接地电位到所述负极电源的范围内的电位的信号,
在所述解复用器中,所述解复用器用控制信号被切换为具有从所述接地电位到所述负极电源的范围内的电位的信号,从所述正极输出输出所述接地电位,
在负极电压的传输后传输正极电压的情况下,在所述正极电压的传输前,
在所述复用器中,切断所述负极电压的输入,对所述解复用器输出所述接地电位,所述复用器用控制信号被切换为具有从所述接地电位到所述正极电源的范围内的电位的信号,
在所述解复用器中,所述解复用器用控制信号被切换为具有从所述接地电位到所述正极电源的范围内的电位的信号,从所述负极输出输出所述接地电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传输电路,其中,
所述电压传输电路包括:具有所述复用器、供给所述复用器用控制信号的输入选择控制部和发送端子的发送电路、以及具有接收端子、所述解复用器和供给所述解复用器用控制信号的输出选择控制部的接收电路,
所述复用器具备能输入所述正极电压并且与所述发送端子连接的第一CMOS开关、以及能输入所述负极电压并且与所述发送端子连接的第二CMOS开关,
所述解复用器具备在所述接收端子与所述正极输出之间连接的第三CMOS开关、以及在所述接收端子与所述负极输出之间连接的第四CMOS开关,
所述输入选择控制部通过所述复用器用控制信号来分别控制构成所述第一CMOS开关和所述第二CMOS开关的MOS晶体管的栅极电极的电位和阱电位,
所述输出选择控制部通过所述解复用器用控制信号来分别控制构成所述第三CMOS开关和所述第四CMOS开关的MOS晶体管的栅极电极的电位和阱电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压传输电路,其中,
所述复用器还具备:在所述正极电压与所述第一CMOS开关之间连接的第五CMOS开关、能将所述第一CMOS开关与所述第五CMOS开关的连接节点短路到所述接地电位的第一分流开关、在所述负极电压与所述第二CMOS开关之间连接的第六CMOS开关、以及能将所述第二CMOS开关与所述第六CMOS开关的连接节点短路到所述接地电位的第二分流开关,
所述解复用器还具备:在所述第三CMOS开关与所述正极输出之间连接的第七CMOS开关、能将所述第三CMOS开关与所述第七CMOS开关的连接节点短路到所述接地电位的第三分流开关、在所述第四CMOS开关与所述负极输出之间连接的第八CMOS开关、以及能将所述第四CMOS开关与所述第八CMOS开关的连接节点短路到所述接地电位的第四分流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压传输电路,其中,具备1个所述发送电路和多个所述接收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压传输电路,其中,所述发送电路和所述接收电路分别在不同的单一的半导体基板上被形成为集成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压传输电路,其中,
所述发送电路还具备灰度基准电压产生部和灰度基准电压选择部,
所述灰度基准电压产生部产生比所述接地电位高的多个正极侧灰度基准电压和比所述接地电位低的多个负极侧灰度基准电压,
所述灰度基准电压选择部选择所述多个正极侧灰度基准电压中的1个来作为所述正极电压,选择所述多个负极侧灰度基准电压中的1个来作为所述负极电压,并分别供给到所述复用器,
所述接收电路还具备灰度基准电压选择供给部、灰度基准电压保持产生部和源极线驱动部,所述灰度基准电压选择供给部向所述灰度基准电压保持产生部供给从所述解复用器输出的正极电压或负极电压,
所述灰度基准电压保持产生部具备由多个电压保持电路构成的灰度基准电压保持部,将从所述灰度基准电压选择供给部供给的正极电压或负极电压作为灰度基准电压而保持于所述电压保持电路,基于多个所述灰度基准电压来生成多个灰度电压,
所述源极线驱动部基于所述多个灰度电压来驱动与外部连接的显示面板的源极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压传输电路,其中,
所述发送电路
在传输所述多个正极侧灰度基准电压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灰度基准电压选择部一个一个地依次选择所述多个正极侧灰度基准电压来作为所述正极电压并从所述复用器发出,
在传输所述多个负极侧灰度基准电压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灰度基准电压选择部一个一个地依次选择所述多个负极侧灰度基准电压来作为所述负极电压并从所述复用器发出,
所述接收电路通过所述灰度基准电压选择供给部使从所述解复用器输出的正极电压或负极电压依次供给到并保持于所述多个电压保持电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压传输电路,其中,
在正极侧灰度基准电压的传输后传输负极侧灰度基准电压的情况下,在所述负极侧灰度基准电压的传输前,
在所述复用器中,切断所述正极电压的输入,对所述解复用器输出所述接地电位,所述复用器用控制信号被切换为具有从所述接地电位到所述负极电源的范围内的电位的信号,
在所述解复用器中,所述解复用器用控制信号被切换为具有从所述接地电位到所述负极电源的范围内的电位的信号,从所述正极输出输出所述接地电位,
在负极侧灰度基准电压的传输后传输正极侧灰度基准电压的情况下,在所述正极侧灰度基准电压的传输前,
在所述复用器中,切断所述负极电压的输入,对所述解复用器输出所述接地电位,所述复用器用控制信号被切换为具有从所述接地电位到所述正极电源的范围内的电位的信号,
在所述解复用器中,所述解复用器用控制信号被切换为具有从所述接地电位到所述正极电源的范围内的电位的信号,从所述负极输出输出所述接地电位。
10.一种电压发送电路,具有复用器,将通过所述复用器从与接地电位相比高电位的正极电压和与所述接地电位相比低电位的负极电压中选择的传输电压向与外部连接的电压接收电路发出,其中,
具有与所述接地电位相比高电位的正极电源和与所述接地电位相比低电位的负极电源,
在将所述正极电压作为所述传输电压发出时,所述复用器被输入所述正极电压而切断所述负极电压的输入,通过具有从所述接地电位到所述正极电源的范围内的电位的复用器用控制信号来控制,由此,将所述正极电压作为所述传输电压发出,
在将所述负极电压作为所述传输电压发出时,所述复用器被输入所述负极电压而切断所述正极电压的输入,通过具有从所述接地电位到所述负极电源的范围内的电位的复用器用控制信号来控制,由此,将所述负极电压作为所述传输电压发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压发送电路,其中,
还具备灰度基准电压产生部和灰度基准电压选择部,
所述灰度基准电压产生部产生比所述接地电位高的多个正极侧灰度基准电压和比所述接地电位低的多个负极侧灰度基准电压,
所述灰度基准电压选择部选择所述多个正极侧灰度基准电压中的1个来作为所述正极电压,选择所述多个负极侧灰度基准电压中的1个来作为所述负极电压,并分别供给到所述复用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压发送电路,其中,
在传输所述多个正极侧灰度基准电压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灰度基准电压选择部依次一个一个地选择所述多个正极侧灰度基准电压来作为所述正极电压并从所述复用器发出,
在传输所述多个负极侧灰度基准电压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灰度基准电压选择部依次一个一个地选择所述多个负极侧灰度基准电压来作为所述负极电压并从所述复用器发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压发送电路,其中,
在正极侧灰度基准电压的传输后传输负极侧灰度基准电压的情况下,在所述负极侧灰度基准电压的传输前,在所述复用器中,切断所述正极电压的输入,对解复用器输出所述接地电位,所述复用器用控制信号被切换为具有从所述接地电位到所述负极电源的范围内的电位的信号,
在负极侧灰度基准电压的传输后传输正极侧灰度基准电压的情况下,在所述正极侧灰度基准电压的传输前,在所述复用器中,切断所述负极电压的输入,对所述解复用器输出所述接地电位,所述复用器用控制信号被切换为具有从所述接地电位到所述正极电源的范围内的电位的信号。
14.一种电压接收电路,接收从与外部连接的电压发送电路传输的传输电压,其中,
具备解复用器,所述解复用器具有正极输出和负极输出,
所述电压接收电路具有与接地电位相比高电位的正极电源和与所述接地电位相比低电位的负极电源,
所述解复用器
在作为所述传输电压而接收到与所述接地电位相比高电位的正极电压时,通过具有从所述接地电位到所述正极电源的范围内的电位的解复用器用控制信号来控制,由此,将所传输的正极电压输出到所述正极输出,从所述负极输出输出所述接地电位,
在作为所述传输电压而接收到与所述接地电位相比低电位的负极电压时,通过具有从所述接地电位到所述负极电源的范围内的电位的解复用器用控制信号来控制,由此,将所传输的负极电压输出到所述负极输出,从所述正极输出输出所述接地电位。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压接收电路,其中,
还具备灰度基准电压选择供给部、灰度基准电压保持产生部和源极线驱动部,
所述灰度基准电压选择供给部向所述灰度基准电压保持产生部供给从所述解复用器输出的正极电压或负极电压,
所述灰度基准电压保持产生部具备由多个电压保持电路构成的灰度基准电压保持部,将从所述灰度基准电压选择供给部供给的正极电压或负极电压作为灰度基准电压而保持于所述电压保持电路,基于多个所述灰度基准电压来生成多个灰度电压,
所述源极线驱动部基于所述多个灰度电压来驱动与外部连接的显示面板的源极线。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压接收电路,其中,
通过所述灰度基准电压选择供给部使从所述解复用器输出的正极电压或负极电压依次供给到并保持于所述多个电压保持电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压接收电路,其中,
在正极侧灰度基准电压的传输后传输负极侧灰度基准电压的情况下,在所述负极侧灰度基准电压的传输前,在所述解复用器中,所述解复用器用控制信号被切换为具有从所述接地电位到所述负极电源的范围内的电位的信号,从所述正极输出输出所述接地电位,
在负极侧灰度基准电压的传输后传输正极侧灰度基准电压的情况下,在所述正极侧灰度基准电压的传输前,在所述解复用器中,所述解复用器用控制信号被切换为具有从所述接地电位到所述正极电源的范围内的电位的信号,从所述负极输出输出所述接地电位。
CN201510402716.9A 2014-07-11 2015-07-10 电压传输电路、电压发送电路、以及电压接收电路 Active CN1052613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43186A JP6490357B2 (ja) 2014-07-11 2014-07-11 電圧伝送回路、電圧送信回路、及び、電圧受信回路
JP2014-143186 2014-07-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61338A CN105261338A (zh) 2016-01-20
CN105261338B true CN105261338B (zh) 2019-07-23

Family

ID=55068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02716.9A Active CN105261338B (zh) 2014-07-11 2015-07-10 电压传输电路、电压发送电路、以及电压接收电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074336B2 (zh)
JP (1) JP6490357B2 (zh)
CN (1) CN1052613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96319B2 (ja) * 2013-11-05 2017-09-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GB201607455D0 (en) * 2016-04-29 2016-06-15 Nokia Technologies Oy An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capturing audio signals
KR102555060B1 (ko) * 2016-09-30 2023-07-1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와 그 구동 방법
CN108986731B (zh) * 2018-08-07 2021-10-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补偿方法、显示装置
TWI735928B (zh) 2019-08-02 2021-08-11 新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裝置及調整方法
US11854491B2 (en) * 2022-03-24 2023-12-26 Synaptics Incorporated Mode switching in display device for driving a display panel
KR20230148474A (ko) * 2022-04-15 2023-10-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CN115328849B (zh) * 2022-08-10 2023-10-03 苏州迅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数据发送和接收的芯片组合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239413B1 (ko) * 1997-10-14 2000-01-15 김영환 액정표시소자의 구동장치
JPH11133926A (ja) * 1997-10-30 1999-05-21 Hitachi Ltd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DE60131330T2 (de) 2000-02-02 2008-09-11 Seiko Epson Corp. Anzeigesteuergerät und anzeigevorrichtung zu dessen verwendung
JP4437378B2 (ja) * 2001-06-07 2010-03-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液晶駆動装置
US8487859B2 (en) * 2002-12-30 2013-07-16 Lg Display Co., Ltd. Data driv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0542319B1 (ko) * 2003-03-31 2006-01-11 비오이 하이디스 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US7728807B2 (en) * 2005-02-25 2010-06-01 Chor Yin Chia Reference voltage generator for use in display applications
JP2006292848A (ja) * 2005-04-06 2006-10-26 Toshiba Corp 液晶駆動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114326B2 (ja) 2008-07-17 2013-01-0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イースト 表示装置
JP5374356B2 (ja) * 2009-12-28 2013-12-25 ラピスセミコンダクタ株式会社 駆動回路及び表示装置
JP6205112B2 (ja) * 2012-06-08 2017-09-27 ローム株式会社 ソースドライ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電子機器
JP2015079187A (ja) * 2013-10-18 2015-04-23 シナプティクス・ディスプレイ・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ドライ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012794A1 (en) 2016-01-14
JP6490357B2 (ja) 2019-03-27
CN105261338A (zh) 2016-01-20
US10074336B2 (en) 2018-09-11
JP2016018197A (ja) 2016-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61338B (zh) 电压传输电路、电压发送电路、以及电压接收电路
CN105741728B (zh) 控制器、源极驱动器集成电路、显示装置及信号传输方法
US8791883B2 (en) Organic EL display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8094113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ing apparatus using data line driving circuit
CN100442339C (zh) 基准电压生成电路、数据驱动器、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US8941629B2 (en) Scan driver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10255871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 MUX to vary voltage levels of a switching circuit used to drive a display panel
TW201944385A (zh) 顯示面板和畫素電路
US10331252B2 (en) Touch scre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ouch screen
KR20210099973A (ko) 공통 led 구동 회로를 포함하는 발광 소자 기반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발광 소자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0720093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5551414A (zh)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US9767761B2 (en) Driver circuit
KR102080133B1 (ko) 주사 구동부 및 그 구동 방법
US20200184904A1 (en) Micro-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same
TWI415083B (zh) A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and a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for driving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P3040973B1 (en) Display device
US11756501B2 (en) Display apparatus output circuit selectively providing positive and negative voltages realized in reduced area in a simple configuration
EP407542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KR102457161B1 (ko) 게이트 드라이버가 내장된 표시패널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장치
KR20160017698A (ko) 표시장치
US11893953B2 (en) High-speed driving display apparatus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KR101903773B1 (ko) 게이트구동회로와 이를 이용한 표시장치
US20230197012A1 (en) Gate driver and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KR20080000042A (ko) 데이터 구동장치 및 구동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Sin Knapp Dick J Japan Contract Societ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Xin Napudikesi display contract commercial firm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