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47970A - 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制造方法、电路板制造用夹具以及电路板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制造方法、电路板制造用夹具以及电路板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47970A
CN105247970A CN201480025019.XA CN201480025019A CN105247970A CN 105247970 A CN105247970 A CN 105247970A CN 201480025019 A CN201480025019 A CN 201480025019A CN 105247970 A CN105247970 A CN 1052479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flexible printed
printed circuit
fixture
movable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2501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47970B (zh
Inventor
松田文彦
中村昭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Mektron KK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Mektron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Mektron KK filed Critical Nippon Mektron KK
Publication of CN1052479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479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479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479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tructure Of Printed Boards (AREA)
  • Mounting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能够实现下述效果中的至少一个效果,即:能够固定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成形开始位置、使成形形状变稳定、使制造过程中的操作性变好、以及减少热容量;在本发明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B)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电路板制造用夹具(10)来形成具有弯曲部(FB1)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A),其包括第一保持工序:将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一侧保持在第一保持部件(23)上;挂绕工序:在第一保持工序之后实施的该挂绕工序中,将柔性印刷电路板(FA)以挂绕在多个支撑部件(24、25)上的状态支撑在多个支撑部件(24、25)上;第二保持工序:在挂绕工序之后实施的该第二保持工序中,将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另一侧保持在第二保持部件(26)上,从而维持对柔性印刷电路板(FA)施加了张力的状态;以及加热成形工序:在维持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保持状态的状态下对柔性印刷电路板(FA)进行加热成形。

Description

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制造方法、电路板制造用夹具以及电路板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制造方法、电路板制造用夹具以及电路板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机器人得到了显著发展,已出现了能够进行各种动作的机器人等。另外,能够佩戴在人体或衣服上的可穿戴式电子设备也已开发出各种设备,并逐渐得到实用。这些机器人或可穿戴式电子设备中,使用大量用于供电或者传输电气信号的电线,但是,通常情况下,电线呈以铜线为电线芯并利用绝缘体将电线芯的外周覆盖的结构,因此,电线本身几乎不具有伸缩性。因此,在例如机器人等中,为了不妨碍其关节的活动等,必须使电线的长度有所宽裕,这会对以小型、轻量化等为目标的设计方面、实用方面造成障碍。
尤其是在最尖端的类人型机器人、或者佩戴在人体上辅助肌肉力量的助力装置等用途中,经由多自由度关节而配置有大量用于使末端的电动机进行工作的电线、或者用于传输配置于末端的各种传感器所发出的电气信号的电线。而且,为了提高这些电线在多自由度关节中的配置自由度,对于形成为可伸缩的电线的要求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近年来,作为工业用机器人而大量使用臂式机器人。在这种臂式机器人中,根据安装在机械臂前端侧的末端执行器(相当于人体中的手)、或者机械臂的关节部的驱动方式的不同,在机械臂的基端侧至前端侧的部分中,有时除了电缆之外还需要配置用于施加气压的空气软管或者液压软管。在关节部配置有上述电缆或软管类的情况下,电缆有可能被折弯或者断裂。因此,采用下述配线方法,即:在相比机械臂类的关节部更靠近基端的位置处将电缆或软管类暂时抽出至外侧,而将电缆或软管类配置在关节部外侧的空间中,并在相比关节部更靠近前端的位置处将电缆或软管类重新导入机械臂内。但是,在将电缆配置在机械臂外侧的空间的方法中,在机械臂的关节部周围必须存在能够使电缆松弛的空间。
另外,在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下述结构,即:通过在机械臂的关节部的关节转动中心位置处设置支撑杆,将电缆卷绕在该支撑杆上,并将该预先卷绕有电缆的支撑杆收纳在机械臂的内部,从而防止电缆被折弯或者断裂。但是,另外设置支撑杆时,有可能会导致重量增加,从而导致功能(动作速度、精度等)降低。为了弥补该功能降低,有时会使用高规格的电动机等、或者增加必要部件,但是,该情况下,会导致制造成本增加。进而,由于电缆收纳部的结构变复杂,因而存在下述问题,即:组装机械臂时的电缆配置、维护等时的拆解、电缆的取出和更换非常复杂。由此,即使在机械臂中,对于可伸缩的电气传输部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便避免发生上述问题。
作为能够满足上述对于电气传输部件的要求的技术,存在例如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技术。该专利文献2、3中公开了一种可伸缩的柔性印刷电路板及其成形方法,其中,该柔性印刷电路板被加工成形为:交替地配置有弯曲形状部的形状、即所谓的褶皱状。专利文献2、3所公开的可伸缩柔性印刷电路板,使用LCP(LiquidCrystalPolymer、液晶聚合物)等的热塑性树脂,通过在比树脂的软化温度低数十℃~100℃左右的温度下加热30分钟至60分钟左右,从而成形为与成形模大致相同的形状。
在此,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方法中,在模具的内部,以柔性印刷电路板能够通过的间隔配置有多个前端形成为所希望的R字状的板,并且在对柔性印刷电路板施加一定张力的同时使其从模具内部通过,从而进行加热成形。
另外,在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方法中,在夹具中以柔性印刷电路板能够通过的间隔配置有多个形成为所希望的R字状的销钉,并在对柔性印刷电路板施加一定张力的同时使其通过该夹具,从而进行加热成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报、特开平8-57792号
专利文献2:日本公报、特开2011-134884号(图2、说明书第0044段落等)
专利文献3:日本公报、特开2011-233822号(图4、说明书第0049段落等)
然而,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方法中,由于与模具接触的面积大,因而柔性印刷电路板与模具之间的摩擦变大,从而很难在一定的张力下进行拉伸。因此,成形形状难以稳定。另外,在从模具中取出柔性印刷电路板时,也会因为上述较大的摩擦而导致操作性变差。另外,相对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需要成形的部位,而在不需要成形的位置处也存在模具的板,因而热容量变大。因此,难以将温度升高至成形所需的温度。
另外,在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方法中,与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使用板状模具的情况相比,设置夹具时的操作性得到改善,而且摩擦的影响少。但是,在该方法中,柔性印刷电路板与夹具之间的摩擦也较大,从而很难在一定的张力下进行拉伸,因而成形形状难以稳定。在销钉的数量增加、或者配置有不同的R字状的销钉的情况下,由于较粗的销钉的摩擦相对较大,因而上述情况更加明显。进而,使柔性印刷电路板从被固定的销钉之间通过本身就很复杂,对于销钉之间的间距小、且销钉数量多的夹具来说,操作性非常差。
另外,作为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这两种方法的共同缺点,除了上述操作性差之外,还存在下述缺点,即:在将柔性印刷电路板安装到模具、夹具中时无法固定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成形开始位置,因此,即便成形位置处的形状在某种程度上接近于设计值,产品整体的形状也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下述效果中的至少一个效果的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制造方法、电路板制造用夹具以及电路板制造装置,该效果是指:能够固定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成形开始位置、使成形形状变稳定、使制造过程中的操作性变好、以及减少热容量。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的第一观点所提供的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制造方法中,利用电路板制造用夹具而形成在多个位置处具有弯曲部的柔性印刷电路板,其中,该柔性印刷电路板具有配线层和绝缘层,该绝缘层的材质为热塑性树脂,并且,该绝缘层从两侧将配线层覆盖;该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保持工序:将该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一侧保持在电路板制造用夹具中用于保持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一侧的第一保持部件上;挂绕工序:在第一保持工序之后实施的该挂绕工序中,将该柔性印刷电路板以挂绕在多个支撑部件上的状态支撑在多个支撑部件上,其中,多个支撑部件是电路板制造用夹具中用于使柔性印刷电路板弯曲从而形成弯曲部的部件;第二保持工序:在挂绕工序之后实施的该第二保持工序中,将该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另一侧保持在电路板制造用夹具中用于保持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另一侧的第二保持部件上,从而维持对柔性印刷电路板施加了张力的状态;以及加热成形工序:在电路板制造用夹具的至少一部分中,在维持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保持状态的状态下,对柔性印刷电路板进行加热成形。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在上述发明中,优选电路板制造用夹具设有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第一夹具被设置为相对于第二夹具能够拆装;第一夹具设有:构成第一保持部件的前端固定部件、多个支撑部件以及构成第二保持部件的后端固定部件;在第一保持工序中,利用前端固定部件来保持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一侧;在第二保持工序中,利用后端固定部件来保持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另一侧。
进而,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在上述发明中,优选前端固定部件具备前端支撑部和卡定销,其中,该前端支撑部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一端侧呈面状地接触,卡定销朝向远离前端支撑部的方向突出;在第一保持工序中,将卡定销插通在形成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一端侧的孔部中。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在上述发明中,优选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一端侧被前端固定部件与前端保持机构夹持;前端保持机构具有前端夹持部件和第一驱动装置,其中,前端夹持部件能够靠近或者远离前端固定部件,第一驱动装置用于使前端夹持部件移动。
进而,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在上述发明中,优选支撑部件包括可动销,该可动销能够插入到贯穿第一夹具的插入孔中,通过将可动销插入到插入孔中,并使可动销从其插入侧的相反侧突出,从而能够将柔性印刷电路板挂绕在可动销上;并且,第二夹具上形成有用于引导可动销的插入的贯通孔。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在上述发明中,优选电路板制造用夹具被设置为能够在夹具滑动件的驱动下进行滑动;夹具滑动件设有第二驱动装置,该第二驱动装置产生用于使电路板制造用夹具滑动的驱动力。
进而,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在上述发明中,优选在挂绕工序中,利用扭矩辊和自由辊夹持柔性印刷电路板,并通过辊驱动机构对构成扭矩辊的一对辊中的至少一个辊施加驱动力,通过该驱动力而对柔性印刷电路板施加张力,并且,在柔性印刷电路板被夹持的状态下,使自由辊朝向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同时使电路板制造用夹具朝向输送方向移动,并使电路板制造用夹具移动至可动销配置于成形后的弯曲部内周侧的位置处,在使电路板制造用夹具移动至该位置处之后,将可动销插入到插入孔中,其中,扭矩辊具备能够相互靠近或分离的一对辊,自由辊具备同样能够相互靠近或分离的一对辊,并且,自由辊位于相比扭矩辊更靠近第一保持部件侧的位置处。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在上述发明中,优选还包括歪斜调整工序,其中,该歪斜调整工序是在第一保持工序之后且挂绕工序之前实施,在该歪斜调整工序中,通过将侧面按压部件推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侧面上,从而调整该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歪斜方向。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观点所提供的电路板制造用夹具,用于形成具有配线层和绝缘层且在多个位置处具有弯曲部的柔性印刷电路板,其中,绝缘层的材质为热塑性树脂,并且,该绝缘层从两侧将配线层覆盖;该电路板制造用夹具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保持部件,其用于保持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一侧;多个支撑部件,其用于使柔性印刷电路板弯曲从而形成弯曲部,其中,该柔性印刷电路板以挂绕在多个支撑部件上的状态弯曲;以及第二保持部件,其用于保持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另一侧,从而维持对柔性印刷电路板施加了张力的状态。
另外,本发明的第三观点所提供的电路板制造装置,用于形成具有配线层和绝缘层且在多个位置处具有弯曲部的柔性印刷电路板,其中,绝缘层的材质为热塑性树脂,并且,该绝缘层从两侧将配线层覆盖;该电路板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扭矩辊靠近分离机构,其具有由一对辊构成的扭矩辊,该一对辊能够相互靠近或者分离,并且能够朝向靠近或者远离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方向移动;自由辊靠近分离机构,其具有由一对辊构成的自由辊,该一对辊能够相互靠近或者分离,并且能够朝向靠近或者远离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方向移动;辊驱动机构,其对构成扭矩辊的一对辊中的至少一个辊施加驱动力,从而通过该驱动力而对柔性印刷电路板施加张力;夹具滑动件,其用于使电路板制造用夹具朝向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输送方向进行移动;以及控制部,其进行下述控制,即:在将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一侧保持在电路板制造用夹具中用于保持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一侧的第一保持部件上之后,使自由辊靠近分离机构朝向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同时通过夹具滑动件而使电路板制造用夹具移动,并且使电路板制造用夹具移动至可动销配置于成形后的弯曲部内周侧的位置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下述效果中的至少一个效果,即:能够固定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成形开始位置、使成形形状变稳定、使制造过程中的操作性变好、以及减少热容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一个构成例的主视剖面图。
图2是表示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侧面形状的图,其中,(A)表示成形前的柔性印刷电路板,(B)表示成形后的柔性印刷电路板。
图3是表示安装柔性印刷电路板之前的电路板制造用夹具的构成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安装柔性印刷电路板之前的电路板制造用夹具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安装柔性印刷电路板之前的电路板制造用夹具的构成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前端侧形状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可动销的形状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第一夹具的插入孔形状的变形例的俯视剖面图。
图9是表示电路板制造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图10涉及第一工序,且是表示将柔性印刷电路板安装到电路板制造用夹具和电路板制造装置中之前的准备状态的侧视图。
图11涉及第一工序,且是表示将柔性印刷电路板安装到电路板制造用夹具和电路板制造装置中之前的准备状态的俯视图。
图12涉及第二工序,且是表示在电路板制造用夹具和电路板制造装置中将柔性印刷电路板安装到第一夹具中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3涉及第二工序,且是表示在电路板制造用夹具和电路板制造装置中将柔性印刷电路板安装到第一夹具中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4涉及第三工序,且是表示利用扭矩辊和自由辊将柔性印刷电路板夹持并开始拉伸柔性印刷电路板时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5涉及第三工序,且是表示利用扭矩辊和自由辊将柔性印刷电路板夹持并开始拉伸柔性印刷电路板时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6涉及第四工序,且是表示使自由辊下降并将可动销插入到插入孔中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7涉及第四工序,且是表示使自由辊下降并将可动销插入到插入孔中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8涉及第五工序,且是表示使自由辊上升并将可动销插入到下一个插入孔中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9涉及第五工序,且是表示使自由辊上升并将可动销插入到下一个插入孔中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20涉及第七工序,且是表示在形成为柔性印刷电路板被挂绕到所有可动销上的状态之后打开自由辊时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1涉及第七工序,且是表示在形成为柔性印刷电路板被挂绕到所有可动销上的状态之后打开自由辊时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22涉及第八工序,且是表示利用后端保持部件将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后端侧保持之后打开扭矩辊时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3涉及第八工序,且是表示利用后端保持部件将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后端侧保持之后打开扭矩辊时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24涉及第九工序,且是表示为了对柔性印刷电路板进行加热成形而将第一夹具从第二夹具上取下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25涉及第九工序,且是表示为了对柔性印刷电路板进行加热成形而将第一夹具从第二夹具上取下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26涉及变形例,且是表示在第一夹具上设有凹部和拆卸用板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27涉及变形例,且是表示第一夹具能够分割为第一分割部分和第二分割部分的构成的主视图。
图28涉及第十工序,且是表示将成形后的柔性印刷电路板安装到具有刀刃的夹具和固定夹具上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9涉及第十工序,且是表示将成形后的柔性印刷电路板安装到固定夹具中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30是表示比较例涉及的电路板制造用夹具的构成的侧视图。
图31涉及比较例,且是表示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成形形状不稳定的例子的侧视图。
图32涉及变形例,且是表示使用直径不同的固定销和可动销且用于加热成形不同间距的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电路板制造用夹具的侧视图。
图33涉及变形例,且是表示一次能够安装多个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电路板制造用夹具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0、10B、10D电路板制造用夹具20第一夹具
20A第一分割部分20B第二分割部分
21主体部22定位凹部
23前端固定部件(对应于第一保持部件)
23a前端支撑部23b卡定销
24、24D固定销(对应于支撑部件的一例)
25(25a~25i)可动销
26后端固定部件(对应于第二保持部件)
27凹部28拆卸用板
28a孔部29分割部位
30第二夹具31主体部
32定位凸部33套管
100电路板制造装置110控制部
120夹具夹持机构121夹持部件
130夹具滑动件
131滑动用电动机(对应于第二驱动装置)
132传送带140销钉推出机构
141、152、162、192气缸
150扭矩辊靠近分离机构151扭矩辊
151a主动辊151b从动辊
160自由辊靠近分离机构161自由辊
161a、161b从动辊170辊驱动机构
171驱动电动机180前端保持机构
181前端夹持部件181a前端侧抵接部
181b上面抵接部
182气缸(对应于第一驱动装置)190侧面按压机构
191侧面按压部件191a侧面抵接部
200后端保持部件
211(211a~211i)插入孔212直孔
213锥形孔251销部
252凸缘部300具有刃部的夹具
301刃部400固定夹具
401夹具框体402导销
403后端保持部
FA成形前的柔性印刷电路板
FB成形后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B1弯曲部
F1绝缘层F2导电图案
F3粘接层F4、F4B切除部
F5孔部F6切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B的制造方法、电路板制造装置100以及电路板制造用夹具10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首先对用于实施柔性印刷电路板FB的制造方法的电路板制造用夹具10和电路板制造装置100进行说明,然后对柔性印刷电路板FB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使用XYZ直角坐标系进行说明。其中,将电路板制造用夹具10的长度方向设为X方向,并将图3等的右侧设为X1侧、左侧设为X2侧。另外,将电路板制造用夹具10的高度方向设为Z方向,并将电路板制造用夹具10的高度方向的上侧设为Z1侧、下侧设为Z2侧。另外,将与X、Z方向垂直的方向、即电路板制造用夹具10的宽度方向设为Y方向,并将电路板制造用夹具10的宽度方向的外侧设为Y1侧、里侧设为Y2侧。
<关于柔性印刷电路板>
图1是表示成形前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A(或者成形后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B)的一个构成例的主视剖面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A、FB具有绝缘层F1、导电图案F2以及粘接层F3。绝缘层F1的材质使用LCP(LiquidCrystalPolymer:液晶聚合物)等的热塑性树脂。具体而言,在柔性印刷电路板FA、FB的表面侧和背面侧覆盖有LCP制成的绝缘层F1,并在该两侧的绝缘层F1中的任意一侧绝缘层上形成有导电图案F2,进而以将导电图案F2覆盖的方式形成有粘接层F3。而且,隔着粘接层F3粘接有另一个绝缘层F1。即,柔性印刷电路板FA、FB被构成为:导电图案F2(导电层)被夹在一对绝缘层F1之间。但是,导电图案F2(导电层)并不限于一层,也可以设置两层以上,该情况下,必须设置使导电图案F2(导电层)彼此分离的绝缘层。
在成形上述成形前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A时,通过在比构成绝缘层F1的树脂的软化温度低数十℃~100℃左右的温度下加热30分钟至60分钟左右,从而成形为与成形模大致相同的形状。
图2是表示柔性印刷电路板FA、FB的侧面形状的图,其中,(A)是表示成形前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图,(B)是表示成形后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B的图。如图2中的(A)所示,成形前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A呈未形成有弯曲部FB1的状态。
相对于此,成形后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B具有多个弯曲部FB1。该弯曲部FB1以仿照下述固定销24或可动销25的外周形状的方式形成。因此,该弯曲部FB1的曲率也与固定销24或可动销25的曲率相对应。以下,对于用于由成形前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A制造成形后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B的电路板制造用夹具10、电路板制造装置100以及柔性印刷电路板FB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关于电路板制造用夹具10的构成>
图3至图5是表示安装柔性印刷电路板FA之前的电路板制造用夹具10的构成的图,其中,图3为侧视图,图4为俯视图,图5为主视图。另外,为了便于理解,以带阴影线的方式呈透视状地表示插通在插入孔211和套管33中的可动销25。图6是表示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前端侧形状的俯视图。另外,图7是表示可动销25的形状的侧视图。
如图4和图5所示,电路板制造用夹具10具有第一夹具20和第二夹具30。第一夹具20具有例如长方体形状的主体部21。主体部21上设有定位凹部22。定位凹部22是供第二夹具30的定位凸部32(后述)嵌入的部分,通过将第二夹具30的定位凸部32嵌合在定位凹部22中,从而相对于第二夹具30而对第二夹具30进行定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体部21的长度方向(X方向)的一端侧(X2侧)和另一端侧(X1侧)分别设有定位凹部22。但是,只要能够可靠地对第一夹具20与第二夹具30进行定位,定位凹部22的设置位置和数量便可适当地进行变更。另外,只要能够对第一夹具20与第二夹具30进行定位,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构成,例如,在主体部21上设置定位凸部来取代定位凹部22,而在第二夹具30的主体部31上设置定位凹部的构成等。
另外,也可以形成为利用磁铁来固定第一夹具20与第二夹具30的构成。该情况下,在使定位凸部32嵌合在定位凹部22中之后,第一夹具20便固定在第二夹具30上。但是,也可以不用磁铁进行固定,而是使用机械性的夹子或螺旋夹等其他的固定部件而将第一夹具20固定在第二夹具30上。
该主体部21的长度方向(X方向)的一端侧(X2侧)设有前端固定部件23。前端固定部件23对应于第一保持部件。另外,前端固定部件23具有前端支撑部23a和卡定销23b。前端支撑部23a被设置为平板状,其与柔性印刷电路板FA前端侧的背面接触。另外,卡定销23b被设置为例如圆柱状的销形状。
在此,如图6所示,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前端侧设有之后被切除的切除部F4(图6中还示出了作为之后进行切除的界线的切割线F6),该切除部F4上设有孔部F5。因此,通过将卡定销23b插入该孔部F5中,从而对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前端侧进行定位。
另外,前端固定部件23的结构并不限于图3至图5所示的结构。例如,卡定销23b也可以呈以四角柱状为代表的角柱形状、以椭圆柱状为代表的圆柱状,还可以是其他的突起形状。另外,只要能够对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前端侧进行定位,则前端固定部件23也可以是将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切除部F4夹住、或者吸附保持切除部F4的构成等其他构成。
另外,如图3至图5所示,在主体部21的一端侧(X2侧)且相比前端固定部件23更靠近另一端侧(X1侧)的部位上,设有对应于支撑部件的固定销24。固定销24是被固定在主体部21上的销部件,其被设置成相对于主体部21不能拆装,这一点不同于下述的可动销25。但是,固定销24也可以设置成相对于主体部21能够拆装。另外,固定销24也可以构成为:相对于主体部21拆装自如,但是与可动销25相比不易从主体部21上脱落(不会轻易活动)。
另外,固定销24的弯曲外周面的曲率是与所要成形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B的弯曲部分的曲率相对应的曲率。另外,固定销24被设置成其上表面与前端固定部件23的前端支撑部23a的上表面呈大致同一平面。即,从前端支撑部23a的上表面通过且与长度方向(X方向)平行的输送线L,与固定销24的上表面侧接触。另外,固定销24朝向与主体部21侧面垂直的方向延伸,而且,固定销24的长度被设置为大于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宽度方向(Y方向)上的长度。
另外,主体部21上能够配置多个可动销25(对应于支撑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销25被设置为相对于主体部21拆装自如。为了能够实现上述拆装,在主体部21上设有插入孔211。插入孔211被设置为沿宽度方向(Y方向)贯穿主体部21。另外,插入孔211被形成为具有下述程度的公差,即:能够将可动销25插入到插入孔211中,但是在该可动销25插入到插入孔211之后,可动销25不会产生晃动。
如图7所示,插入到该插入孔211中的可动销25具有销部251和凸缘部252。销部251是直径相同的销形状部分,凸缘部252是被设置为直径大于销部251的部分。因此,在将可动销25从销部251的前端侧插入到插入孔211中时,凸缘部252无法穿过插入孔211,从而将可动销25卡定在第一夹具20上。另外,在凸缘部252与主体部21接触时,销部251朝向Y1方向从主体部21突出的长度大于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宽度。
另外,在图3至图5所示的构成中,插入孔211被设置为整个宽度方向(Y方向)上的孔径完全相同。但是,也可以将插入孔211形成为其至少一部分呈锥形孔等孔径并不完全相同的结构。例如,如图8所示,也可以将插入孔211中的、从可动销25的插入方向的前端侧(Y1侧)至该插入孔211的中间部位为止的部分形成为直径相同的直孔212,而将从该中间部位至后端侧(Y2侧;第二夹具30侧)为止的部分形成为随着朝向后端侧(Y2侧)延伸而孔径逐渐变大的锥形孔213。另外,也可以将插入孔211整体形成为锥形孔。
在图3和图4所示的结构中,共计设有9个上述那样的插入孔211。但是,该插入孔211的数量可以为任意数量。另外,关于插入孔211,夹着输送线L而位于下方侧(Z2侧)的插入孔与位于上方侧(Z1侧)的插入孔交替配置。在以下的说明中,根据需要而将长度方向(X方向)上最靠近一端侧(X2侧)的插入孔211设为插入孔211a,接着随着朝向另一端侧(X1侧)而依次设为插入孔211b~211i。另外,在柔性印刷电路板FA与固定销24的上表面侧接触时,在长度方向(X方向)上最靠近一端侧(X2侧)的插入孔211(插入孔211a)位于输送线L的下方侧(Z2侧)。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根据需要而将分别插入到插入孔211a~211i中的可动销25称为可动销25a~25i。
另外,如图3至图5所示,在主体部21中相比插入孔211i更靠近长度方向(X方向)的另一端侧(X1侧)的部位上,设有对应于第二保持部件的后端固定部件26。后端固定部件26是将柔性印刷电路板FA夹在该后端固定部件26与下述的后端保持部件200之间,从而将该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后端侧(X1侧端部)固定的部分。该后端固定部件26被设置为与前端支撑部23a相同的平板状,并且与柔性印刷电路板FA后端侧的背面接触。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后端保持部件200与后端固定部件26一同对应于第二保持部件。
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后端侧也设有与上述切除部F4相同的切除部(但是,该切除部也可以形成为不具有孔部F5)。另外,与前端固定部件23同样地,后端固定部件26的结构也不限于图3至图5所示的结构,还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
接下来,对于第二夹具30进行说明。第二夹具30是安装在电路板制造装置100上的部件,并且是用于安装第一夹具20的部件(参照图4和图5)。即,通过第二夹具30而将第一夹具20安装在电路板制造装置100上。因此,第二夹具30具有侧视时的形状呈与主体部21同等大小的长方体形状的主体部31。
如图4和图5所示,主体部31上设有定位凸部32。定位凸部32是通过插入到上述定位凹部22中从而对第一夹具20与第二夹具30进行定位的部分。因此,定位凸部32设置在与定位凹部22相对应的位置处。
另外,主体部31上设有作为贯通孔的套管33。套管33设置在将第一夹具20固定在第二夹具30上时与插入孔211同轴的位置处。因此,套管33的设置数量与插入孔211相同。在此,套管33被设置为孔径大于插入孔211。具体而言,套管33的孔径被设置为凸缘部252能够插通套管33的程度。因此,在将可动销25插入套管33中时,该可动销25的销部251穿过套管33。而且,能够以可动销25的凸缘部252位于套管33中的状态,而使销部251位于插入孔211内。因此,套管33具有引导可动销25的引导功能。
<关于电路板制造装置100的构成>
接着,以下对于电路板制造装置100的构成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电路板制造装置100的概略构成的框图。如该图9所示,电路板制造装置100具备控制部110、夹具夹持机构120、夹具滑动件(jigslider)130、销钉推出机构140、扭矩辊靠近分离机构150、自由辊靠近分离机构160、辊驱动机构170、前端保持机构180以及侧面按压机构190。
其中,控制部110是对各驱动部位进行控制的部分,其具备例如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或者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等的存储器,并且在存储器中存储有用于执行各种控制的数据或程序。
另外,夹具夹持机构120具有例如一对夹持部件121,通过该一对夹持部件121来夹持第二夹具30。通过利用该夹具夹持机构120夹持第二夹具30,从而将第二夹具30固定到电路板制造装置100中。另外,夹具夹持机构120可以是手动进行夹持的构成,也可以是利用电动机等的驱动源自动进行夹持的构成。
另外,夹具滑动件130是具备对应于第二驱动装置的滑动用电动机131,并且通过该滑动用电动机131驱动而使电路板制造用夹具10滑动的部分。在通过该夹具滑动件130而使电路板制造用夹具10滑动时,能够使电路板制造用夹具10相对于下述的扭矩辊(torqueroller)151或自由辊(freeroller)161等滑动。
在图9中,例举了作为夹具滑动件130的一例而使用传送带132的情况,夹持部件121等部件固定在该传送带132的一部分上。由于图9是模式图,因而图9中以长度较短的状态图示传送带132,但是,传送带132被设置为能够使电路板制造用夹具10充分滑动的长度。另外,作为夹具滑动件130的构成元件,除了传送带132以外还可以使用进给丝杠等。
另外,销钉推出机构140是具备气缸141,并通过该气缸141的动作而将可动销25经由套管33朝向插入孔211推动的机构。另外,销钉推出机构140还设有使气缸141移动的移动机构(省略图示),并且能够通过该移动机构的动作而将可动销25依次插入到各个插入孔211中。
另外,扭矩辊靠近分离机构150具备扭矩辊151、气缸152以及未图示的施力部件。扭矩辊151设有主动辊151a和从动辊151b,并且,该主动辊151a和从动辊151b沿上下方向而配置。而且,在气缸152不工作的状态下,通过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使主动辊151a与从动辊151b在上下方向上相互分离,而在气缸152进行工作时,变为主动辊151a与从动辊151b相互靠近的闭合状态,从而能够以规定的按压力夹住柔性印刷电路板FA。
另外,自由辊靠近分离机构160具备自由辊161、气缸162以及未图示的施力部件。自由辊161具有一对从动辊161a、161b,该一对从动辊161a、161b沿上下方向而配置。而且,在气缸162不工作的状态下,通过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使从动辊161a、161b在上下方向上相互分离,而在气缸162进行工作时,变为从动辊161a、161b相互靠近的闭合状态,从而能够以规定的按压力夹住柔性印刷电路板FA。另外,自由辊161位于相比扭矩辊151更靠近长度方向(X方向)的一端侧(X2侧)的位置处。
辊驱动机构170具备驱动电动机171,并且能够通过驱动电动机171进行动作而驱动主动辊151a。因此,通过在利用主动辊151a和从动辊151b夹住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状态下驱动主动辊151a,能够输送柔性印刷电路板FA,并且在朝向长度方向(X方向)的另一端侧(X1侧;图9的右侧)输送时,能够对柔性印刷电路板FA施加张力。
另外,前端保持机构180具有前端夹持部件181和气缸182。如图9所示,前端夹持部件181被设置为侧视时的形状呈大致L字形状,并且,前端夹持部件181与前端固定部件23的前端侧抵接。为了能够实现上述抵接,将前端侧抵接部181a设置为其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的长度大于上面抵接部181b。另外,前端夹持部件181的上面抵接部181b与切除部F4的上表面侧抵接,从而将切除部F4夹在上面抵接部181b与前端支撑部23a之间。为了实现上述动作,将前端夹持部件181形成为能够通过气缸182(对应于第一驱动装置)的动作而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移动。由此,能够可靠地固定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前端侧。另外,在上面抵接部181b上设有省略图示的凹部,卡定销23b能够插入到该凹部中。
另外,侧面按压机构190具有侧面按压部件191和气缸192。侧面按压部件191具有与主体部21的侧面抵接的侧面抵接部191a。当该侧面抵接部191a与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Y2侧侧面抵接时,能够对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歪斜方向(角度方向)进行调整。为了实现上述动作,将侧面按压部件191形成为能够通过气缸192的动作而在宽度方向(Y方向)上移动。
另外,电路板制造装置100也可以构成为具备后端保持部件200,但是,也可以与电路板制造装置100分开独立地构成后端保持部件200。该后端保持部件200是例如板状的部件,并且与后端侧的切除部F4的上表面侧抵接。由此,将切除部F4夹在后端保持部件200与后端固定部件26之间,从而将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后端侧可靠地加以固定。为了如上所述可靠地固定柔性印刷电路板FA,后端保持部件200可以构成为通过磁力而被安装在后端固定部件26上,也可以构成为通过例如夹子等部件而被安装在后端固定部件26上。
<关于柔性印刷电路板FB的制造方法>
接着,以下对于柔性印刷电路板FB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从第一工序至第十工序依次进行记载,但是,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B的制造方法中,当然也可以设置除此之外的其他各种工序。
(1)第一工序: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安装前(准备)
首先,如图10和图11所示,进行安装柔性印刷电路板FA之前的准备。为此,利用夹具夹持机构120将第二夹具30固定在电路板制造装置100上。为了能够容易地进行固定,通过夹具滑动件130而使电路板制造用夹具10滑动,并将其配置在与电路板制造装置100的各部位互不干扰的位置(在图10和图11中为相对于电路板制造装置100而相对靠近左侧的位置)处。另外,在该电路板制造用夹具10的滑动过程中,前端保持机构180也进行滑动,但是,销钉推出机构140、扭矩辊靠近分离机构150、自由辊靠近分离机构160以及侧面按压机构190并未滑动。
另外,在使电路板制造用夹具10滑动之后,如图11所示,通过将定位凸部32嵌入定位凹部22中,从而将第一夹具20安装在第二夹具30上。在该安装之后,通过夹具滑动件130而使电路板制造用夹具10朝向与之前相反的一侧(在图10和图11中为相对于电路板制造装置100而相对靠右的一侧)滑动,并使电路板制造用夹具10移动至用于安装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位置处。
另外,在使该电路板制造用夹具10朝向图10和图11的右侧滑动之前或者之后,在各个套管33中插入可动销25。此时,将可动销25插入至销部251未从主体部31的外侧(Y1侧)侧面突出的位置处。
另外,在将柔性印刷电路板FA安装到第一夹具20上时,电路板制造装置100的各部位与柔性印刷电路板FA互不干扰。因此,前端保持机构180的前端夹持部件181呈朝向上方侧(Z1侧)退避的状态。同样地,侧面按压机构190的侧面按压部件191也朝向里侧(Y2侧)退避,并且,后端保持部件200电朝向上方侧(Z1侧)退避。另外,扭矩辊151的主动辊151a与从动辊151b呈在上下方向上相互分离的状态。另外,自由辊161的从动辊161a、161b也呈在上下方向上相互分离的状态。
另外,为了连续地进行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成形,在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安装完成后,将第一夹具20从第二夹具30上取下,并将另一个第一夹具20安装到第二夹具30上。即,相对于一个第二夹具30而存在多个第一夹具20,并且在各个第一夹具20上依次安装柔性印刷电路板FA。
(2)第二工序: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前端侧的安装
接着,如图12和图13所示,将柔性印刷电路板FA安装到第一夹具20上。此时,将前端固定部件23的卡定销23b插入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孔部F5中(对应于第一保持工序)。由此,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前端侧的位置被固定。在该前端侧被安装的状态下,成为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下表面与固定销24的上表面侧接触的状态。
(3)第三工序:开始拉伸柔性印刷电路板FA
接着,如图14和图15所示,将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后端侧侧面推至侧面按压机构190的侧面按压部件191上(对应于歪斜调整工序)。由此,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旋转方向上的位置被固定。而且,在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旋转方向上的位置被固定之前或者之后,使气缸182进行动作而使前端夹持部件181朝向下方侧移动,从而将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前端侧夹持在前端支撑部23a与上面抵接部181b之间。
在将柔性印刷电路板FA夹持在前端支撑部23a与上面抵接部181b之间之后,使气缸152进行动作而使扭矩辊151的主动辊151a与从动辊151b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靠近,从而夹住柔性印刷电路板FA。然后,在将柔性印刷电路板FA夹住之后,使辊驱动机构170的驱动电动机171进行动作,朝向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输送方向驱动主动辊151a,以朝向进给方向(图14中的右侧)对柔性印刷电路板FA施加张力。
另外,在此之后,使气缸162进行动作而使自由辊161的从动辊161a、161b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靠近,从而夹住柔性印刷电路板FA。由此,通过在自由辊161闭合之前使驱动电动机171进行动作,能够更好地防止前端固定部件23与扭矩辊151之间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A松弛。但是,也可以在驱动电动机171进行动作之前利用自由辊161夹住柔性印刷电路板FA,还可以在利用扭矩辊151夹住柔性印刷电路板FA之前利用自由辊161夹住柔性印刷电路板FA。
另外,在利用自由辊161夹住柔性印刷电路板FA之后,使销钉推出机构140移动至与插入孔211a在Y方向上同轴的位置处。但是,也可以在利用自由辊161夹住柔性印刷电路板FA之前使销钉推出机构140移动,还可以在接下来的第四工序中使销钉推出机构140移动。
(4)第四工序:将可动销25a插入到插入孔211a中(对应于挂绕工序的一部分)
接着,如图16和图17所示,使辊驱动机构170的驱动电动机171进行动作,朝向与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图16的左侧)驱动主动辊151a。由此,变为柔性印刷电路板FA松弛,从而自由辊161能够下降的状态。但是,也可以使驱动电动机171以朝向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输送方向驱动主动辊151a的方式进行动作,该情况下,优选使驱动转矩小于上述第三工序等所示情况下的驱动转矩。
在该主动辊151a的驱动状态下,使自由辊靠近分离机构160的气缸162进行动作,从而使自由辊161下降。该下降是指使自由辊161下降至下述位置,即:在将可动销25a插入到插入孔211a中时,可动销25a位于相比柔性印刷电路板FA更靠近输送线L侧(上方侧)的位置处。另外,此时也可以使夹具滑动件130的滑动用电动机131进行动作,从而使电路板制造用夹具10朝向长度方向的另一侧(X1侧;图16的右侧)移动。
在使自由辊161下降之后,使销钉推出机构140的气缸141进行动作,将可动销25a插入到插入孔211a中直至凸缘部252与主体部21抵接为止。由此,变为可动销25a的销部251朝向外侧(Y1侧)突出,从而该销部251能够与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上表面侧接触的状态。另外,在如上所述使气缸141进行动作之后,使气缸141返回,从而使气缸141不会进入套管33中。
(5)第五工序:将可动销25b插入到插入孔211b中(对应于挂绕工序的一部分)
接着,如图18和图19所示,将可动销25b插入到插入孔211b中。为此,使辊驱动机构170的驱动电动机171进行动作,朝向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输送方向(图18的右侧)驱动主动辊151a,同时使自由辊161上升。然后,使夹具滑动件130的滑动用电动机131进行动作,使电路板制造用夹具10朝向长度方向的一侧(X2侧;图18的左侧)移动,从而使得将可动销25b插入到插入孔211b中时可动销25b位于比柔性印刷电路板FA更靠近输送线L侧(下方侧)的位置处。
然后,使销钉推出机构140移动至与插入孔211b在Y方向上同轴的位置处。在使销钉推出机构140移动至上述位置之后,使销钉推出机构140的气缸141进行动作,将可动销25b插入到插入孔211b中直至凸缘部252与主体部21抵接为止。由此,变为可动销25b的销部251朝向外侧(Y1侧)突出,从而该销部251能够与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下表面侧接触的状态。另外,在如上所述使气缸141进行动作之后,使气缸141返回,从而使气缸141不会进入套管33中。
(6)第六工序:反复进行与第四工序和第五工序相同的动作(对应于挂绕工序的一部分)
在上述第五工序之后,依次反复进行与第四工序和第五工序相同的动作,从而变为将可动销25c~25i插入到插入孔211c~211i中,并且将柔性印刷电路板FA挂绕在各个可动销25c~25i上的状态。
(7)第七工序:打开自由辊161
在变为柔性印刷电路板FA挂绕在可动销25i上的状态之后,如图20和图21所示,使驱动电动机171进行动作而朝向进给方向驱动主动辊151a,并且使气缸162停止进行动作,从而通过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使自由辊161打开。
(8)第八工序:打开扭矩辊151
接着,如图22和图23所示,利用后端保持部件200和后端固定部件26夹住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后端侧(对应于第二保持工序)。然后,使气缸152停止进行动作,从而通过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使扭矩辊151打开。至此,将柔性印刷电路板FA安装到电路板制造用夹具10上的动作完成。
(9)第九工序: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加热成形
接着,如图24和图25所示,将安装有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第一夹具20从第二夹具30上取下。然后,在对柔性印刷电路板FA施加了张力的状态下,利用烤箱(oven)等将柔性印刷电路板FA和第一夹具20一同进行加热(对应于加热成形工序),由此成形为柔性印刷电路板FB。作为该加热温度,可以在200℃左右的温度下加热30分钟左右。由此,由于是在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前端侧的位置被固定,并且对柔性印刷电路板FA施加了张力的状态下进行加热成形,因此,能够使成形后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B的产品形状稳定。
另外,在通过加热成形而得到成形后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B之后,将柔性印刷电路板FB从第一夹具20上取下。该情况下,如图26所示,也可以构成为:在第一夹具20的里侧(Y2侧)设置凹部27,在该凹部27内嵌有拆卸用板28。该拆卸用板28上设有与插入孔211同轴且孔径相同的孔部28a。由此,各个可动销25的凸缘部252无法穿过拆卸用板28,而是呈被卡定在该拆卸用板28的侧面上的状态。因此,通过从凹部27中取下拆卸用板28,便可从插入孔211中抽出可动销25,从而能够容易地从第一夹具20上取下柔性印刷电路板FB。
另外,如图27所示,也可以将第一夹具20构成为能够分割。例如,也可以构成为:第一夹具20被分割为第一分割部分20A和第二分割部分20B这两个部分,并且,第一夹具20能够以分割部位29处的外侧(Y1侧)侧面或其附近位置为支点而打开或闭合,其中,分割部位29位于第一夹具20的上下方向(Z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处。在此,优选将分割部位29设置在位于下方侧(Z2侧)的可动销25与位于上方侧(Z1侧)的可动销25之间的位置处。
在形成为该图27所示的构成的情况下,当以分割部位29为支点而打开第一夹具20时,第一夹具20与柔性印刷电路板FB之间的张力减弱,从而能够容易地从第一夹具20上取下柔性印刷电路板FB。
(10)第十工序:切除部F4的切除
接着,如图28和图29所示,将成形后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B中的多余部分即切除部F4切除,以使被成形为褶皱状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B达到出厂状态,由此制成最终产品。另外,使用图28和图29所示的具有刃部的夹具300和固定夹具400进行切除,以便保持上述立体成形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B的成形形状。
具有刃部的夹具300是蚀刻刀模(pinnacledie)或模具等具有刃部的夹具,其设有一对刃部301,从而能够切除柔性印刷电路板FB两端侧的切除部F4。另外,固定夹具400具备呈凹陷形状的夹具框体401。该夹具框体401的凹部周围设有能够插入到孔部F5中的导销402,从而能够保持柔性印刷电路板FB的前端侧。进而,固定夹具400具备能够对柔性印刷电路板FB的后端侧进行定位并加以保持的后端保持部403。因此,通过使具有刃部的夹具300朝向下方移动,能够切除柔性印刷电路板FB两端侧的切除部F4。
另外,在图29所示的结构中,固定夹具400中能够安装多个柔性印刷电路板FB,从而能够使用具有刃部的夹具300一次切割多个柔性印刷电路板FB。但是,也可以一个一个地切割柔性印刷电路板FB。
通过使用上述具有刃部的夹具300和固定夹具400将两端侧的切除部F4切除,从而制成最终产品。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预先在柔性印刷电路板FB的后端侧上设置与孔部F5相同的孔部,通过将与导销402相同的导销插入该孔部,从而也能够对柔性印刷电路板FB的后端侧进行定位。另外,也可以使用上述方法以外的其他方法来切除切除部F4。作为这样的方法,可以举出例如利用激光的激光切割、或者利用镂铣刀(routerbit)的镂铣切割(routercutting)等。
[关于比较例]
接着,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进行说明。图30是表示比较例涉及的电路板制造用夹具10D的构成的侧视图,且是上述专利文献3所涉及的图。如图30所示,比较例涉及的电路板制造用夹具10D具备主体部11,该主体部11上设有多个固定销24D。
该情况下,在施加一定张力的同时,使柔性印刷电路板FA从固定销24D之间穿过。然后,在使柔性印刷电路板FA从固定销24D之间穿过之后,进行加热成形。该情况下,使柔性印刷电路板FA从固定销24D之间穿过的操作性差,而且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起点侧位置(前端侧位置)不稳定。另外,由于柔性印刷电路板FA与固定销24D之间存在摩擦,因而很难在一定的张力下进行拉伸。因此,成形形状难以稳定。尤其是,固定销24D的数量越多则摩擦越大,从而很难在一定的张力下进行拉伸。另外,还存在下述问题,即:随着摩擦的增大,即使施加一定的张力,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中间部分也会变松弛。
图31是表示柔性印刷电路板FB的成形形状不稳定的例子的侧视图。图31中的(A)表示目标柔性印刷电路板FB的形状。另外,图31中的(B)表示与该目标柔性印刷电路板FB相比而弯曲部FB1的曲率(R)不一致的状态,即,弯曲部FB1中形成有曲率(R)较大的部分FB1a和曲率(R)较小的部分FB1b,从而成形形状不稳定的一种形态。
另外,图31中的(C)表示安装在电路板制造用夹具10D上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起点侧(前端侧)位置偏离了与M部分相对应的距离的例子。该起点侧(前端侧)的错位也是成形形状不稳定的一种形态。
<关于效果>
根据上述柔性印刷电路板FB的制造方法、电路板制造用夹具10以及电路板制造装置100,能够实现下述效果。
即,由于能够通过前端固定部件23(卡定销23b)而固定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一端侧(X2侧;起点侧)的位置,因此,能够防止柔性印刷电路板FB的起点侧发生错位。由此,能够使柔性印刷电路板FB的成形形状变稳定。
另外,由于能够以挂绕在固定销24和可动销25上的状态支撑柔性印刷电路板FA,因此,能够准确地在柔性印刷电路板FA上形成弯曲部FB1。进而,能够通过后端固定部件26来支撑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另一端侧(X1侧;后端侧)。由此,在对柔性印刷电路板FA进行加热成形时,也能够维持对柔性印刷电路板FA施加了张力的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路板制造用夹具10具有第一夹具20和第二夹具30,并且将第一夹具20设置为相对于第二夹具30能够拆装。因此,在对柔性印刷电路板FA进行加热成形时,能够将第一夹具20从第二夹具30上取下,因此,无需对整个电路板制造用夹具10进行加热,从而能够减少利用烤箱等加热成形时的热容量。
而且,第一夹具20上设有前端固定部件23、固定销24、可动销25以及后端固定部件26,并且能够在前端固定部件23侧支撑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一端侧(X2侧),在后端固定部件26侧支撑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另一端侧(X1侧)。由此,能够在通过固定销24和可动销25使柔性印刷电路板FA弯曲的状态下良好地进行加热成形。
另外,可动销25被设置为相对于第一夹具20拆装自如。因此,在将柔性印刷电路板FA挂绕到可动销25上时,只要将所需的可动销25插入到插入孔211中即可,无需进行使柔性印刷电路板FA从可动销25之间穿过等费事的操作。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将柔性印刷电路板FA安装到电路板制造用夹具10上的操作。
另外,在第二夹具30的与插入孔211同轴的位置处设有套管33,并且,可动销25能够插入到该套管33中。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可动销25插入到插入孔211中。另外,通过在将柔性印刷电路板FA安装到第一夹具20中之前的状态下,预先将可动销25插入套管33中,从而能够高效地将可动销25插入到插入孔211中。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前端固定部件23上设有前端支撑部23a和卡定销23b。因此,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固定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一端侧(X2侧;起点侧)的位置。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在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起点侧发生错位,从而能够使柔性印刷电路板FB的成形形状更加稳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路板制造装置100中设有具有前端夹持部件181和气缸182的前端保持机构180。因此,通过相对于前端固定部件23而利用气缸182驱动前端夹持部件181,能够可靠地夹持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一端侧(X2侧)。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固定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一端侧(X2侧;起点侧)的位置。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在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起点侧发生错位,从而能够使柔性印刷电路板FB的成形形状更加稳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夹具滑动件130的滑动用电动机131而对电路板制造用夹具10施加用于使其滑动的驱动力。因此,在将柔性印刷电路板FA挂绕到固定销24或可动销25上时,能够使电路板制造用夹具10移动到所希望的位置处,从而能够容易地将柔性印刷电路板FA安装到电路板制造用夹具10(第一夹具20)中。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路板制造装置100设有扭矩辊靠近分离机构150、自由辊靠近分离机构160以及辊驱动机构170。因此,能够通过辊驱动机构170驱动扭矩辊151而对柔性印刷电路板FA施加张力,并通过气缸162使自由辊161上升或下降。由此,能够自动地实施将柔性印刷电路板FA挂绕到固定销24或可动销25上的操作。此时,通过利用夹具滑动件130使电路板制造用夹具10移动,能够容易地将可动销25插入到与弯曲部FB1相对应的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路板制造装置100设有具有侧面按压部件191的侧面按压机构190。于是,通过使气缸192进行动作而将侧面按压部件191推到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侧面上,能够容易且准确地实施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歪斜方向的调整。
<变形例>
以上,对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各种变形。以下,对此进行叙述。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使用某一特定直径的固定销24和可动销25对柔性印刷电路板FA进行加热成形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组合使用不同直径的固定销24和可动销25而对柔性印刷电路板FA进行加热成形。另外,也可以改变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弯曲部分之间的间距(成为弯曲部FB1的部分之间的间距),图32是表示该状态的图。
在图32中,使用小径的固定销24和可动销25的结构、与使用大径的固定销24和可动销25的结构相互组合。另外,在图32中,在使用小径的固定销24和可动销25的部分中,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弯曲部分之间的间距(成为弯曲部FB1的部分之间的间距)小,而在使用大径的固定销24和可动销25的部分中,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弯曲部分之间的间距(成为弯曲部FB1的部分之间的间距)大。
通过如此构成,能够自由地组合弯曲部FB1的曲率、或者弯曲部FB1之间的间距而制造柔性印刷电路板FB。例如,柔性印刷电路板FB中弯曲部分的直径小且间距窄的成形部分适用于配置空间小且需要伸缩的位置,另外,弯曲部分的直径大且间距宽的成形部分适用于设置空间大且伸缩量大的位置。
另外,在图32所示的结构中,在间距窄的部分与间距宽的部分之间存在未成形的区域,通过设置该未成形的区域,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加热成形的部位,从而能够缩短成形前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长度。由此,能够降低产品成本。
由此,包括未加热成形的区域在内,能够整体处理具有多种间距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B,因此,不需要将不同间距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B彼此连接的连接部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在电路板制造用夹具10中安装一个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采用将多个柔性印刷电路板FA安装到一个电路板制造用夹具10中的构成。图33表示这样的电路板制造用夹具10B。
在图33中,位于多个(图33中为三个)柔性印刷电路板FA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的切除部彼此连接,从而形成为一个长度较大的切除部F4B。在设置这样呈一体的切除部F4B的情况下,能够更加准确地进行定位等。但是,也可以构成为柔性印刷电路板FA彼此独立而未相互连接。
另外,在一端侧(X2侧)的切除部F4B上设有多个(图33中为三个)孔部F5。而且,在前端固定部件23上设有多个(图33中为三个)卡定销23b。该情况下,需要增大固定销24和可动销25的长度,另外也需要增大气缸141的冲程、以及扭矩辊151和自由辊161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
在如此构成的情况下,能够一次对多个柔性印刷电路板FA进行加热成形,从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另外,电路板制造用夹具10也可以仅由例如第一夹具20构成。另外,也可以构成为:第一夹具20中设有前端固定部件23,并且作为支撑部件而仅设有多个固定销24、或者与此相反而仅设有多个可动销25。

Claims (10)

1.一种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制造方法,其是利用电路板制造用夹具而形成在多个位置处具有弯曲部的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方法,其中,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具有配线层和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的材质为热塑性树脂,并且,所述绝缘层从两侧将所述配线层覆盖,
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保持工序:将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一侧保持在所述电路板制造用夹具中用于保持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一侧的第一保持部件上;
挂绕工序:在所述第一保持工序之后实施的该挂绕工序中,将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以挂绕在多个支撑部件上的状态支撑在多个所述支撑部件上,其中,多个所述支撑部件是所述电路板制造用夹具中用于使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弯曲从而形成所述弯曲部的部件;
第二保持工序:在所述挂绕工序之后实施的该第二保持工序中,将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另一侧保持在所述电路板制造用夹具中用于保持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另一侧的第二保持部件上,从而维持对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施加了张力的状态;以及
加热成形工序:在所述电路板制造用夹具的至少一部分中,在维持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保持状态的状态下,对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进行加热成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板制造用夹具设有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并且,所述第一夹具被设置为相对于所述第二夹具能够拆装,
所述第一夹具设有:构成所述第一保持部件的前端固定部件、多个所述支撑部件以及构成所述第二保持部件的后端固定部件,
在所述第一保持工序中,利用所述前端固定部件来保持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一侧,
在所述第二保持工序中,利用所述后端固定部件来保持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另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固定部件具备前端支撑部和卡定销,其中,所述前端支撑部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一端侧呈面状地接触,所述卡定销朝向远离所述前端支撑部的方向突出,
在所述第一保持工序中,将所述卡定销插通在形成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一端侧的孔部中。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一端侧被所述前端固定部件与前端保持机构夹持,
所述前端保持机构具备前端夹持部件和第一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前端夹持部件能够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前端固定部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使所述前端夹持部件移动。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件包括可动销,其中,所述可动销能够插入到贯穿所述第一夹具的插入孔中,通过将所述可动销插入到所述插入孔中,并使所述可动销从其插入侧的相反侧突出,从而能够将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挂绕在所述可动销上,
并且,所述第二夹具上形成有用于引导所述可动销的插入的贯通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板制造用夹具被设置为能够在夹具滑动件的驱动下进行滑动,
所述夹具滑动件设有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产生用于使所述电路板制造用夹具滑动的驱动力。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挂绕工序中,利用扭矩辊和自由辊夹持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并通过辊驱动机构对构成所述扭矩辊的一对辊中的至少一个辊施加驱动力,通过该驱动力而对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施加张力,并且,在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被夹持的状态下,使所述自由辊朝向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同时使所述电路板制造用夹具朝向所述输送方向移动,并使所述电路板制造用夹具移动至所述可动销配置于成形后的弯曲部内周侧的位置处,在使所述电路板制造用夹具移动至所述位置处之后,将所述可动销插入到所述插入孔中,其中,所述扭矩辊具备能够相互靠近或分离的一对辊,所述自由辊具备同样能够相互靠近或分离的一对辊,并且,所述自由辊位于相比所述扭矩辊更靠近所述第一保持部件侧的位置处。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制造方法还包括歪斜调整工序,其中,所述歪斜调整工序是在所述第一保持工序之后且所述挂绕工序之前实施,
在所述歪斜调整工序中,通过将侧面按压部件推到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侧面上,从而调整该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歪斜方向。
9.一种电路板制造用夹具,其用于形成具有配线层和绝缘层且在多个位置处具有弯曲部的柔性印刷电路板,其中,所述绝缘层的材质为热塑性树脂,并且,所述绝缘层从两侧将所述配线层覆盖,
所述电路板制造用夹具的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保持部件,其用于保持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一侧;
多个支撑部件,其用于使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弯曲从而形成所述弯曲部,其中,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以挂绕在多个所述支撑部件上的状态弯曲;以及
第二保持部件,其用于保持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另一侧,从而维持对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施加了张力的状态。
10.一种电路板制造装置,其用于形成具有配线层和绝缘层且在多个位置处具有弯曲部的柔性印刷电路板,其中,所述绝缘层的材质为热塑性树脂,并且,所述绝缘层从两侧将所述配线层覆盖,
所述电路板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扭矩辊靠近分离机构,其具有由一对辊构成的扭矩辊,其中,该一对辊能够相互靠近或者分离,并且能够朝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方向移动;
自由辊靠近分离机构,其具有由一对辊构成的自由辊,其中,该一对辊能够相互靠近或者分离,并且能够朝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方向移动;
辊驱动机构,其对构成所述扭矩辊的一对辊中的至少一个辊施加驱动力,从而通过该驱动力而对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施加张力;
夹具滑动件,其用于使电路板制造用夹具朝向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输送方向进行移动;以及
控制部,其进行下述控制,即:在将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一侧保持在电路板制造用夹具中用于保持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一侧的第一保持部件上之后,使所述自由辊靠近分离机构朝向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同时通过所述夹具滑动件而使所述电路板制造用夹具移动,并且使所述电路板制造用夹具移动至所述可动销配置于成形后的弯曲部内周侧的位置处。
CN201480025019.XA 2014-04-17 2014-12-12 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制造方法、电路板制造用夹具以及电路板制造装置 Active CN1052479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85498A JP6306410B2 (ja) 2014-04-17 2014-04-17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基板の製造方法、基板製造用治具および基板製造装置
JP2014-085498 2014-04-17
PCT/JP2014/082977 WO2015159458A1 (ja) 2014-04-17 2014-12-12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基板の製造方法、基板製造用治具および基板製造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47970A true CN105247970A (zh) 2016-01-13
CN105247970B CN105247970B (zh) 2018-11-20

Family

ID=54323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25019.XA Active CN105247970B (zh) 2014-04-17 2014-12-12 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制造方法、电路板制造用夹具以及电路板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306410B2 (zh)
CN (1) CN105247970B (zh)
TW (1) TWI645753B (zh)
WO (1) WO2015159458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93409A (zh) * 2016-03-14 2017-09-22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2974580A (zh) * 2021-05-11 2021-06-18 四川英创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弯折电路板及其加工设备和方法
CN113939080A (zh) * 2021-11-19 2022-01-14 安捷利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电路板网格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38249A (zh) * 2021-03-04 2022-09-09 韩比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输送的夹具
CN111211463B (zh) * 2018-11-22 2024-04-0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将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连接器中的装置及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03450B2 (ja) * 2016-07-12 2020-06-03 日本メ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29299A (ja) * 1997-10-30 1999-05-18 Nissei Plastics Ind Co 射出成形機のスクリュヘッド装置
JP2003031288A (ja) * 2001-07-18 2003-01-31 Yazaki Corp フラット回路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251695A (ja) * 2007-03-29 2008-10-16 Optrex Corp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の曲げ加工装置およびフレキシブル基板の曲げ加工方法
JP2011233822A (ja) * 2010-04-30 2011-11-17 Nippon Mektron Ltd フレキシブル回路基板
JP2012160596A (ja) * 2011-02-01 2012-08-23 Panasonic Corp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基板
CN103299448A (zh) * 2010-09-29 2013-09-11 Posco公司 使用辊形状母基板的柔性电子器件的制造方法、柔性电子器件及柔性基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58087A (en) * 1932-07-15 1939-05-16 Paper Service Co Apparatus for imparting stretchability to webs
JPS53120669A (en) * 1977-03-31 1978-10-21 Hitachi Ltd Tension controller for stretch bending former
JPS5935300B2 (ja) * 1977-12-26 1984-08-2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引張り曲げ加工法
JPS54148077A (en) * 1978-05-11 1979-11-19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corrugated sheet
JPS6051213B2 (ja) * 1978-05-30 1985-11-13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伸縮自在なテ−プ電線の製造装置
DE2916248A1 (de) * 1979-04-21 1980-10-30 Phoenix Ag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von wellenfoermigen wandteilen aus kunststoffplatten
JPS56106310U (zh) * 1980-01-18 1981-08-19
JPH0745172B2 (ja) * 1986-01-09 1995-05-17 株式会社東芝 波形絶縁体の製造方法
JPS6329817U (zh) * 1986-08-12 1988-02-26
JPS643916A (en) * 1987-06-26 1989-01-09 Fujikura Ltd Manufacture of wavy-shaped wire
JPH03220787A (ja) * 1990-01-26 1991-09-27 Yazaki Corp フレキシブル回路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US6843870B1 (en) * 2003-07-22 2005-01-18 Epic Biosonics Inc. Implantable electrical cable and method of making
KR100541958B1 (ko) * 2004-04-21 2006-01-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연성인쇄회로기판
JP2009231684A (ja) * 2008-03-25 2009-10-08 Panasonic Corp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
KR101580822B1 (ko) * 2008-06-30 2015-12-30 신닛테츠 수미킨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가요성 회로기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그리고 가요성 회로기판의 굴곡부 구조
JP5717961B2 (ja) * 2009-12-24 2015-05-13 日本メ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回路基板の製造方法
JP6029262B2 (ja) * 2011-04-26 2016-11-24 日本メ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回路体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29299A (ja) * 1997-10-30 1999-05-18 Nissei Plastics Ind Co 射出成形機のスクリュヘッド装置
JP2003031288A (ja) * 2001-07-18 2003-01-31 Yazaki Corp フラット回路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251695A (ja) * 2007-03-29 2008-10-16 Optrex Corp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の曲げ加工装置およびフレキシブル基板の曲げ加工方法
JP2011233822A (ja) * 2010-04-30 2011-11-17 Nippon Mektron Ltd フレキシブル回路基板
CN103299448A (zh) * 2010-09-29 2013-09-11 Posco公司 使用辊形状母基板的柔性电子器件的制造方法、柔性电子器件及柔性基板
JP2012160596A (ja) * 2011-02-01 2012-08-23 Panasonic Corp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基板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93409A (zh) * 2016-03-14 2017-09-22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7193409B (zh) * 2016-03-14 2022-03-01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1211463B (zh) * 2018-11-22 2024-04-0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将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连接器中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15038249A (zh) * 2021-03-04 2022-09-09 韩比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输送的夹具
CN112974580A (zh) * 2021-05-11 2021-06-18 四川英创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弯折电路板及其加工设备和方法
CN113939080A (zh) * 2021-11-19 2022-01-14 安捷利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电路板网格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59458A1 (ja) 2015-10-22
CN105247970B (zh) 2018-11-20
JP2015207585A (ja) 2015-11-19
TWI645753B (zh) 2018-12-21
TW201603670A (zh) 2016-01-16
JP6306410B2 (ja) 2018-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47970A (zh) 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制造方法、电路板制造用夹具以及电路板制造装置
CN109618563B (zh) 线圈段成形装置、线圈段成形方法及旋转电机的制造装置
JP6430599B1 (ja) コイルセグメント成形装置、コイルセグメント成形方法及び回転電機の製造装置
CN103801627B (zh) 用于热交换器翅片的制造装置
TWI503495B (zh) 纜線保護導件及用於該保護導件之支座
JP4898463B2 (ja) 端子圧着装置及び端子圧着方法
KR101570296B1 (ko) 곡판 성형용 가열장치
JP2015171260A (ja) 位置決め部材、位置決め装置及び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JP6032187B2 (ja) セグメントコイル製造方法、及びセグメントコイル製造装置
JP6414339B2 (ja) コイルの成形方法およびコイルの成形装置
JP4761369B2 (ja) 曲げ加工装置
JP2007069333A (ja) ロボットハンド、ロボットおよび溶接方法
JP2013191836A5 (zh)
KR101471371B1 (ko) 플레이트 벤딩 장치
EP3263243B1 (en)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coil spring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oil spring
US20220385150A1 (en) Method for shaping a conductor piece arranged in a stator core and corresponding device and the use of same
WO2017141866A1 (ja) 端子圧着装置、端子圧着用治具、および端子圧着電線の製造方法
CN106144575B (zh) 取料机构
CN105122566A (zh) 缆线与缆线支撑装置的组装体
US10236753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ssembled conductor and electric motor
CN106466818A (zh) 具有受控保持力的膨胀定位销
WO2013061633A1 (ja) 端子圧着装置
KR101357723B1 (ko) 덕트 단부 가공장치
KR101770465B1 (ko) 플랫 케이블의 제조 방법 및 플랫 케이블
JP2008161905A (ja) プレス加工方法及び金型装置ならびに連鎖状ワー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