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47241B - 隔振装置 - Google Patents
隔振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247241B CN105247241B CN201480031091.3A CN201480031091A CN105247241B CN 105247241 B CN105247241 B CN 105247241B CN 201480031091 A CN201480031091 A CN 201480031091A CN 105247241 B CN105247241 B CN 10524724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 vibration
- installation component
- medial compartment
- pa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3/00—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 F16F13/04—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 F16F13/06—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16F13/08—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plastics spring form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16F13/10—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plastics spring form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wall being at least in part formed by a flexible membrane or the like
- F16F13/105—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plastics spring form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wall being at least in part formed by a flexible membrane or the like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partitions between two working chambers
- F16F13/107—Passage design between working chamb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5/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or jet-propulsion units
- B60K5/12—Arrangement of engine supports
- B60K5/1208—Resilient suppor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3/00—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 F16F13/04—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 F16F13/06—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16F13/08—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plastics spring form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ombined Devices Of Dampers And Spr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隔振装置(10),其设置有筒状的第一安装构件(11)、第二安装构件(12)、连接两个安装构件的弹性体(13)和分隔构件(16)。弹性体作为第一液室(14)的壁面的一部分和/或第二液室(15)的壁面的一部分。分隔构件设置有中间室、第一连通路径和第二连通路径。第一连通路径的朝向中间室的内部开口的第一开口部的开口轴线与第二连通路径的朝向中间室的内部开口的第二开口部的开口轴线彼此错开。第一开口部和/或第二开口部朝向限定了中间室的壁面开口。由于本构造,确保了产品特性,防止了产生异响,简化了结构并且本隔振装置容易制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振装置,该隔振装置适用于例如机动车、工业机械等,并被构造成吸收诸如发动机等的振动产生部的振动且使该振动衰减。
本申请要求2013年6月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116892号和2014年2月1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027649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隔振装置,例如,已知以下专利文献1公开的构造。该隔振装置包括:筒状的第一安装构件,该第一安装构件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一者连接;第二安装构件,该第二安装构件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另一者连接;弹性体,该弹性体被构造成使这两个安装构件彼此连接;液室,该液室位于第一安装构件内并封入有液体;和分隔构件,该分隔构件将液室分隔成第一液室和第二液室。该隔振装置还包括:第一限制通路和第二限制通路,第一限制通路和第二限制通路被构造成使液室彼此连通;缸室,该缸室安装在液室之间;和柱塞构件,该柱塞构件以能够在打开位置与封闭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布置在缸室中。
诸如怠速振动(idle vibration)、抖动振动(shake vibration)等的具有不同频率的多个种类的振动被输入到隔振装置。这里,在隔振装置中,第一限制通路和第二限制通路的共振频率被设定(调谐)为不同种类的振动的频率。于是,随着柱塞构件根据输入振动的频率在打开位置与封闭位置之间移动,供液体流过的限制通路切换至第一限制通路和第二限制通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205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现有技术的隔振装置中,在抑制当柱塞构件移动时产生的异响、简化隔振装置的结构和隔振装置的容易制造的方面存在改进空间。
此外,在现有技术的隔振装置中,例如,当输入具有比限制通路的共振频率大的频率以及小得多的振幅的诸如微振动等的不期望(unintended)振动时,归因于限制通路的阻塞等,动态弹簧常数(dynamic spring constant)增大。结果,例如,可能发生对隔振装置的诸如机动车的乘坐舒适特性等的产品特性的影响。此外,限制通路的共振频率由限制通路的路径长度、截面面积等确定。
考虑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确保产品特性的同时抑制异响产生且简化结构和容易制造的隔振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隔振装置,其包括:第一安装构件和第二安装构件,所述第一安装构件为筒状且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一者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构件与所述振动产生部和所述振动接收部中的另一者连接;弹性体,所述弹性体被构造成使所述第一安装构件和所述第二安装构件彼此连接;和分隔构件,所述分隔构件被构造成将所述第一安装构件内的封入有液体的液室分隔成第一液室和第二液室。所述弹性体作为所述第一液室和所述第二液室这两个液室中的至少一者的壁面的一部分。在所述分隔构件处形成有布置在所述分隔构件内的中间室、被构造成使所述中间室与所述第一液室彼此连通的第一连通路径和被构造成使所述中间室与所述第二液室彼此连通的第二连通路径。所述第一连通路径的朝向所述中间室的内部开口的第一开口部的开口轴线与所述第二连通路径的朝向所述中间室的内部开口的第二开口部的开口轴线彼此错开。所述第一开口部和所述第二开口部中的至少一者朝向限定了所述中间室的壁面开口。
在这种情况下,当振动被输入时,第一安装构件与第二安装构件在弹性体弹性变形的状态下彼此相对移位。于是,液体流过第一液室与第二液室之间的第一连通路径、中间室和第二连通路径。
这里,当液体从在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中朝向限定了中间室的壁面开口的开口部流入中间室时,如果液体的流速升高,则液体直线地前进通过中间室以到达壁面。于是,液体的流动沿着壁面变化,液体到达另一开口部以从中间室流出。
当流入中间室的液体的流速低时,液体被抑制从开口部直线地前进,并通过中间室内的短路径。
根据本隔振装置,当流过中间室的液体的流速升高时,液体能够流过长路径以在液体与中间室的壁面之间产生摩擦。因此,能够使大量的能量损失,液体的压力损失能够升高,振动能够被吸收和衰减。以这种方式,在隔振装置中,随着液体的压力损失根据流过中间室的液体的流速升高而升高,振动能够被吸收和衰减。结果,例如,当诸如怠速振动、抖动振动等的通常振动被输入时,无论振动的频率如何,振动能够被吸收和衰减。因此,能够在吸收和衰减具有不同频率的多种振动的同时抑制异响的产生,并且能够实现简化结构和容易制造。
此外,当流过中间室的液体的流速低时,液体能够通过中间室内的短路径,能够抑制液体与中间室的壁面之间的摩擦产生。因此,液体能够平滑地通过中间室以抑制液体的压力损失,能够抑制动态弹簧常数增大。因此,例如,在液体的流速小于当通常振动被输入时的情况下,例如,当诸如与通常振动相比具有高频率和极小振幅的微振动等的不期望振动被输入时,能够抑制动态弹簧常数增大。结果,能够容易地确保隔振装置的产品特性。
此外,在所述分隔构件处可以形成有限制通路,所述限制通路与所述中间室、所述第一连通路径和所述第二连通路径独立地形成且被构造成使所述第一液室与所述第二液室彼此连通。
在这种情况下,当在振动被输入时流过中间室的液体的流速升高并且液体的压力损失升高时,通过第一连通路径、中间室和第二连通路径的液体的流动阻力升高。结果,液体积极地流过第一液室与第二液室之间的限制通路。这里,随着在限制通路内发生共振,输入的振动能够被进一步吸收和衰减。
以这种方式,例如,当通常振动被输入时,振动不仅能够被液体的压力损失吸收和衰减,而且还能够被限制通路内的共振吸收和衰减。因此,振动能够被有效地吸收和衰减。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隔振装置包括:筒状的第一安装构件,该第一安装构件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一者连接;第二安装构件,该第二安装构件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另一者连接;弹性体,该弹性体被构造成使所述第一安装构件和所述第二安装构件彼此连接;和分隔构件,该分隔构件被构造成将第一安装构件内的封入有液体的液室分隔成第一液室和第二液室。弹性体作为第一液室和第二液室中的至少一者的壁面的一部分。在分隔构件处形成有涡流室,该涡流室被构造成通过整流路径与液室中的一者连通并且通过连通孔与另一液室连通。整流路径在分隔构件中从暴露于一个液室的外表面朝向涡流室的内部在涡流室的周向上开口。涡流室根据从整流路径流入的液体的流速形成液体的旋流并从连通孔排出液体。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隔振装置包括:筒状的第一安装构件,该第一安装构件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一者连接;第二安装构件,该第二安装构件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另一者连接;弹性体,该弹性体被构造成使所述第一安装构件和所述第二安装构件彼此连接;和分隔构件,该分隔构件被构造成将第一安装构件内的封入液体的液室分隔成第一液室和第二液室。弹性体作为第一液室和第二液室中的至少一者的壁面的一部分。在分隔构件处形成有连通室,该连通室被构造成使第一液室与第二液室彼此连通。朝向连通室开口的连通孔独立地形成于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该第一壁面与第二壁面为在形成分隔构件的连通室的壁面中、隔着连通室彼此面对的壁面。形成于第一壁面且被构造成使连通室与第一液室彼此连通的第一连通孔和形成于第二壁面且被构造成使连通室与第二液室彼此连通的第二连通孔被设置为连通孔。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被布置成在与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彼此面对的对向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错开。第一连通孔由从第一壁面朝向连通室的内部突出的第一突出筒的内部形成。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隔振装置,能够在确保产品特性的同时抑制异响产生并且能够实现本隔振装置的简化结构和容易制造。
附图说明
图1是当从侧面看分隔构件时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的纵向截面图。
图2是示出了构成图1示出的隔振装置的分隔构件的示意纵向截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示意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的纵向截面图。
图5是示出了构成图4示出的隔振装置的分隔构件的立体图。
图6是与沿着图4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和沿着线B-B截取的截面图对应的分隔构件的截面图。
图7是图5示出的分隔构件处所安装的涡流室的示意图,其说明了当从整流路径流入的液体的流速高时液体的流动。
图8是图5示出的分隔构件处所安装的涡流室的示意图,其说明了从连通孔流入的液体的流动。
图9是图5示出的分隔构件处所安装的涡流室的示意图,其说明了当从整流路径流入的液体的流速低时液体的流动。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的纵向截面图。
图11是构成图10示出的隔振装置的分隔构件的平面图。
图12是构成图10示出的隔振装置的分隔构件的周围的纵向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图1和图2说明根据本发明的隔振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隔振装置10包括:筒状的第一安装构件11,该第一安装构件11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任一者连接;第二安装构件12,该第二安装构件12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另一者连接;弹性体13,该弹性体13被构造成使这两个安装构件11和12彼此连接;和分隔构件16,该分隔构件16被构造成将第一安装构件11内的封入有液体的液室分隔成主液室(第一液室)14和副液室(第二液室)15,弹性体13作为主液室的壁面的一部分。
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二安装构件12形成为柱状,弹性体13形成为筒状,第一安装构件11、第二安装构件12和弹性体13以公共轴线同轴地布置。以下,公共轴线被称为轴线(第一安装构件的轴线)O,沿轴线O方向的主液室14侧被称为一侧,副液室15侧被称为另一侧,与轴线O正交的方向被称为径向,绕着轴线O转动的方向被称为周向。
此外,当将隔振装置10安装于例如机动车时,第二安装构件12连接到用作振动产生部的发动机,第一安装构件11经由支架(未示出)安装于用作振动接收部的车体以抑制发动机的振动传递到车体。隔振装置10为将诸如乙二醇、水、硅油等的液体L封入第一安装构件11的液室的液体封入型。
第一安装构件11包括布置在沿轴线O方向的一侧的一侧外筒体21和布置在沿轴线O方向的另一侧的另一侧外筒体22。
弹性体13以液密状态连接到一侧外筒体21的一侧的端部,一侧外筒体21的一侧的开口部被弹性体13封闭。在一侧外筒体21中,另一侧的端部21a具有比其它部分大的直径。于是,一侧外筒体21的内部成为主液室14。在振动输入时,主液室14的液体压力随着弹性体13变形以及主液室14的内部容积变化而变化。此外,在一侧外筒体21中,在相对于与供弹性体13连接的部分从另一侧连续的部分处形成有遍及整周连续延伸的环状槽21b。
隔膜17以液密状态连接到另一侧外筒体22的另一侧的端部,另一侧外筒体22的另一侧的开口部被隔膜17封闭。在另一侧外筒体22中,一侧的端部22a具有比其它部分大的直径并且装配到一侧外筒体21的另一侧的端部21a内。此外,分隔构件16装配到另一侧外筒体22内,另一侧外筒体22内的布置在分隔构件16与隔膜17之间的部分成为副液室15。隔膜17作为副液室15的壁面的一部分,副液室15随着隔膜17变形而扩张或收缩。此外,另一侧外筒体22在遍及大致整个区域被与隔膜17一体形成的橡胶膜覆盖。
阴螺纹部12a与轴线O同轴地形成于第二安装构件12的一侧的端面。第二安装构件12从第一安装构件11朝向一侧突出。在第二安装构件12处形成有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且遍及整周连续延伸的凸缘部12b。凸缘部12b朝向一侧与第一安装构件11的一侧的端缘分离。
弹性体13由可弹性变形的橡胶材料等形成,并形成为从一侧朝向另一侧直径逐渐增大的筒状。在弹性体13中,一侧的端部连接到第二安装构件12,另一侧的端部连接到第一安装构件11。此外,第一安装构件11的一侧外筒体21的内周面在遍及大致整个区域被与弹性体13一体形成的橡胶膜覆盖。
分隔构件16装配于第一安装构件11。如图2所示,中间室30、第一连通路径31、第二连通路径32和限制通路33形成于分隔构件16。
中间室30布置在分隔构件16内。中间室30形成为沿轴线O方向延伸的扁平柱状。中间室30的用作与轴线O正交的截面面积的流路截面面积遍及其沿轴线O方向的全长是恒定的。隔着中间室30彼此相对的第一壁面30a和第二壁面30b形成于限定了中间室30的壁面处。第一壁面30a和第二壁面30b沿轴线O方向彼此相对。第一壁面30a面向另一侧,第二壁面30b面向一侧。
第一连通路径31使中间室30和主液室14彼此连通,第二连通路径32使中间室30和副液室15彼此连通。第一连通路径31与第二连通路径32以相同的数量形成,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一连通路径31与第二连通路径32以一个对应一个的方式形成。第一连通路径31与第二连通路径32形成为相同的形状并具有相同的大小。
第一连通路径31与第二连通路径32沿轴线O方向直线状地延伸。第一连通路径31的流路截面面积遍及其沿第一连通路径31的流路轴线方向的全长恒定,第二连通路径32的流路截面面积遍及其沿第二连通路径32的流路轴线方向的全长恒定。第一连通路径31从第一壁面30a朝向一侧以待开口于主液室14的方式延伸,第二连通路径32从第二壁面30b朝向另一侧以待开口于副液室15的方式延伸。
第一连通路径31中的朝向中间室30的内部开口的第一开口部31a的开口轴线(以下,称为“第一开口轴线”)L1和第二连通路径32中的朝向中间室30的内部开口的第二开口部32a的开口轴线(以下,称为“第二开口轴线”)L2彼此错开。第一开口轴线L1与第二开口轴线L2二者均沿轴线O方向延伸并沿径向彼此错开。第一开口轴线L1与第二开口轴线L2非同轴地布置。
第一开口部31a和第二开口部32a中的至少一方朝向限定了中间室30的壁面开口。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口部31a和第二开口部32a两者均各自朝向限定了中间室30的壁面开口。例如,液体填充在中间室30内,诸如膜等的其它元件未容纳在中间室30内,第一开口部31a和第二开口部32a分别直接朝向限定了中间室30的壁面开口。即,第一开口部31a和第二开口部32a分别直接与限定了中间室30的壁面相对。
第一开口部31a朝向第二壁面30b开口,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一开口部31a整体直接朝向第二壁面30b开口。第二开口部32a朝向第一壁面30a开口,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二开口部32a整体直接朝向第一壁面30a开口。
这里,中间室30、第一连通路径31和第二连通路径32构成了连通部34,该连通部34形成于分隔构件16并被构造成使主液室14与副液室15彼此连通。在连通部34中,用作第一连通路径31的流路截面面积S1与中间室30的流路截面面积S0之间的比的S1/S0以及用作第二连通路径32的流路截面面积S2与中间室30的流路截面面积S0之间的比的S2/S0分别为例如1/50以上且1/2以下。
限制通路33以与连通部34独立的方式形成于分隔构件16。限制通路33的流路截面面积遍及其沿限制通路33的流路轴线方向的全长恒定。限制通路33的共振频率等于通常输入到隔振装置10的振动(以下,称为“通常振动(conventional vibration)”)的频率,限制通路33对通常振动的输入产生共振(液柱共振)。作为通常振动(第一振动),例如,为抖动振动(例如,频率为14Hz以下,振幅大于±0.5mm)或者为频率大于抖动振动的频率且振幅小于抖动振动的振幅的怠速振动(例如,频率为18Hz至30Hz,振幅为±0.5mm以下)等。
限制通路33的共振频率还小于第一连通路径31的共振频率或第二连通路径32的共振频率。第一连通路径31的共振频率和第二连通路径32的共振频率彼此相等。第一连通路径31的共振频率和第二连通路径32的共振频率等于诸如频率大于上述通常振动且振幅明显小于上述通常振动的微振动等的不期望振动(第二振动)的频率。第一连通路径31的共振频率、第二连通路径32的共振频率和限制通路33的共振频率基于例如其流路长度、流路截面面积等确定。
这里,在通常振动刚输入隔振装置10之后,连通部34而不是限制通路33利于使液体优先流通。上述构造能够通过例如调整限制通路33和连通部34的流路长度、流路截面面积等来实现。
接着,将说明隔振装置10的作用。
当沿轴线O方向的振动被从振动产生部输入到隔振装置10时,安装构件11和12两者在弹性体13弹性变形的状态下彼此相对移位以改变主液室14的液体压力。随后,液体在主液室14与副液室15之间往复运动。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优先通过连通部34而不是限制通路33往复运动。这里,在通常振动中,怠速振动具有相对小的振幅和高的频率,抖动振动具有低的频率和大的振幅。因此,当上述通常振动被输入时,流入连通部34的中间室30的液体的流速升高到一定水平以上。
然后,当从主液室14通过第一连通路径31流入中间室30的液体的流速升高时,从第一开口部31a流入中间室30内的液体沿轴线O方向(第一开口轴线L1方向)在中间室30内直线地前进以到达第二壁面30b。然后,液体的流动沿着第二壁面30b变化,液体到达第二开口部32a以从中间室30流出。这里,归因于由液体在中间室30内流过长路径而在液体与中间室30的壁面之间产生摩擦所引起的能量损失、液体的粘性阻力等,液体的压力损失升高,振动被吸收和衰减。
此外,当从副液室15通过第二连通路径32流入中间室30的液体的流速升高时,从第二开口部32a流入中间室30内的液体沿轴线O方向(第二开口轴线L2方向)在中间室30内直线地前进以到达第一壁面30a。然后,液体的流动沿着第一壁面30a变化,液体到达第一开口部31a以从中间室30流出。这里,归因于由液体在中间室30内流过长路径而在液体与中间室30的壁面之间产生摩擦所引起的能量损失、液体的粘性阻力等,液体的压力损失升高,振动被吸收和衰减。
此外,当如上述液体的压力损失升高时,流过连通部34的液体的流动阻力升高。结果,液体积极地流过主液室14与副液室15之间的限制通路33。这里,随着在限制通路33内发生共振,输入的振动被进一步吸收和衰减。
例如,与估计值相比具有高频率和极小振幅的微振动等可能被不期望地输入到隔振装置10。当诸如微振动等的不期望振动被输入时,流入中间室30的液体的流速降低。于是,抑制了流入中间室30的液体沿轴线O方向直线地前进,从而经由短路径通过中间室30。结果,抑制了上述液体的压力损失,液体流过中间室30以在主液室14与副液室15之间平滑地流动,因而抑制了动态弹簧常数增大。
如上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10,当流过中间室30的液体的流速升高时,液体能够通过长路径以在液体与中间室30的壁面之间产生摩擦。因此,能量大量地损失,液体的压力损失可能增大,振动能够被吸收和衰减。以这种方式,在隔振装置10中,由于液体的压力损失根据流过中间室30的液体的流速而升高,振动能够被吸收和衰减。结果,例如,当诸如怠速振动、抖动振动等的通常振动被输入时,无论振动的频率如何,振动能够被吸收和衰减。因此,能够在吸收和衰减具有不同频率的多种振动的同时抑制异响的产生,并且能够实现简化结构和容易制造。
此外,例如,当通常振动被输入时,振动不仅能够通过液体的压力损失被吸收和衰减,而且还能够通过限制通路33内的共振被吸收和衰减。因此,振动能够被有效地吸收和衰减。
此外,当流过中间室30的液体的流速低时,液体通过中间室30内的短路径,能够抑制液体与中间室30的壁面之间的摩擦产生。因此,能够通过使液体平滑地通过中间室30来抑制液体的压力损失,能够抑制动态弹簧常数增大。因此,例如,在液体的流速小于当通常振动被输入时的情况下,例如,当诸如与通常振动相比具有高频率和极小振幅的微振动等的不期望振动被输入时,能够抑制动态弹簧常数增大。结果,能够容易地确保隔振装置10的产品特性。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图3说明根据本发明的隔振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组成部件,将省略对其的说明,并将仅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
在本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40中,中间室30形成为圆锥台状来代替扁平柱状。中间室30的流路截面面积沿轴线O方向从一侧朝向另一侧逐渐减小。
中间室30的沿轴线O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直接连接到第二连通路径32,第二连通路径32从中间室30的沿轴线O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朝向另一侧直线状地延伸。第二连通路径32与轴线O同轴地布置,第二开口部32a朝向限定了中间室30的壁面中的第一壁面30a开口。
第一连通路径31沿相对于轴线O倾斜的方向延伸,第一开口部31a被布置成避开第一壁面30a在轴线O方向上与第二开口部32a相对的部分。第一开口部31a朝向限定了中间室30的壁面中的内周面开口。
接着,将说明隔振装置40的作用。
当沿轴线O方向的振动被从振动产生部输入到隔振装置40时,安装构件11和12两者在弹性体13弹性变形的状态下彼此相对移位以改变主液室14的液体压力。随后,液体通过连通部34在主液室14与副液室15之间来回流动。
当通常振动被输入到隔振装置40并且主液室14内的液体流入中间室30时,如果液体的流速升高,则从第一开口部31a流入中间室30内的液体朝向第一开口部31a的开口方向直线地前进通过中间室30以到达中间室30的内周面。然后,液体的流动沿着中间室30的内周面变化,液体在沿周向形成螺旋状的状态下朝向另一侧流动以到达第二开口部32a以从中间室30流出。这里,归因于由液体在中间室30内流过长路径和液体与中间室30的壁面之间的摩擦产生而引起的能量损失等,液体的压力损失升高,振动被吸收和衰减。
当诸如微振动等的不期望振动被输入并且流入中间室30内的液体的流速降低时,抑制了从第一开口部31a流入中间室30的液体朝向第一开口部31a的开口方向直线地前进,从而通过中间室30内的短路径。结果,由于抑制了上述液体的压力损失并且液体通过中间室30以在主液室14与副液室15之间平滑地流动,因而抑制了动态弹簧常数增大。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连通路径31的内部或第二连通路径32的内部可以由因液体的液体压力而弹性变形的膜体所封闭,膜体为诸如弹性薄膜等。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隔着膜体的两侧所布置的液体的液体压力经由膜体传递,液体也流过第一连通路径31的内部或第二连通路径32的内部。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图4至图9说明根据本发明的隔振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
如图4所示,隔振装置110包括:筒状的第一安装构件111,该第一安装构件111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任一者连接;第二安装构件112,该第二安装构件112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另一者连接;弹性体113,该弹性体113被构造成使这两个安装构件111和112彼此连接;和分隔构件116,该分隔构件116被构造成将第一安装构件111内的封入有液体的液室分隔成主液室(第一液室)114和副液室(第二液室)115,弹性体113作为主液室114的壁面的一部分。
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二安装构件112形成为柱状,弹性体113形成为筒状,第一安装构件111、第二安装构件112和弹性体113以公共轴线同轴地布置。以下,公共轴线被称为轴线(第一安装构件的轴线)O1,沿轴线O1方向的主液室114侧被称为一侧,副液室115侧被称为另一侧,与轴线O1正交的方向被称为径向,绕着轴线O1转动的方向被称为周向。
此外,当将隔振装置110安装于例如机动车时,第二安装构件112连接到用作振动产生部的发动机,第一安装构件111经由支架(未示出)安装于用作振动接收部的车体,抑制发动机的振动传递到车体。隔振装置110为将诸如乙二醇、水、硅油等的液体封入第一安装构件111的液室内的液体封入型。
第一安装构件111包括布置在沿轴线O1方向的一侧的一侧外筒体121和布置在沿轴线O1方向的另一侧的另一侧外筒体122。
弹性体113以液密状态连接到一侧外筒体121的一侧的端部,一侧外筒体121的一侧的开口部被弹性体113封闭。一侧外筒体121的另一侧的端部121a具有比其它部分大的直径。于是,一侧外筒体121的内部成为主液室114。此外,在一侧外筒体121中,在相对于与供弹性体113连接的部分从另一侧连续的部分处形成有遍及整周连续延伸的环状槽121b。
隔膜117以液密状态连接到另一侧外筒体122的另一侧的端部,另一侧外筒体122的另一侧的开口部被隔膜117封闭。在另一侧外筒体122中,一侧的端部122a具有比其它部分大的直径并且装配到一侧外筒体121的另一侧的端部121a内。此外,分隔构件116装配到另一侧外筒体122内,另一侧外筒体122内的布置在分隔构件116与隔膜117之间的部分成为副液室115。此外,另一侧外筒体122在遍及大致整个区域上被与隔膜117一体形成的橡胶膜覆盖。
阴螺纹部112a与轴线O1同轴地形成于第二安装构件112的一侧的端面。第二安装构件112从第一安装构件111朝向一侧突出。在第二安装构件112处形成有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且遍及整周连续延伸的凸缘部112b。凸缘部112b朝向一侧与第一安装构件111的一侧的端缘分离。
弹性体113由诸如橡胶材料等的可弹性变形材料形成,并形成为从一侧朝向另一侧直径逐渐增大的筒状。在弹性体113中,一侧的端部连接到第二安装构件112,另一侧的端部连接到第一安装构件111。此外,第一安装构件111的一侧外筒体121的内周面在遍及大致整个区域上被与弹性体113一体形成的橡胶膜覆盖。
如图4至图6所示,涡流室(中间室)133a和133b形成于分隔构件116,涡流室133a和133b通过整流路径(第一连通路径、第二连通路径)134a和134b与主液室114和副液室115中的一个液室连通,涡流室133a和133b通过连通孔(第一开口部、第二开口部)132a和132b与主液室114和副液室115中的另一个液室连通。涡流室133a和133b根据从整流路径134a和134b流入的液体的流速而形成液体的旋流,并将液体从连通孔132a和132b排出。
涡流室133a和133b设置为第一涡流室133a和第二涡流室133b。第一涡流室133a和第二涡流室133b以轴线O1同轴地布置。第一涡流室133a通过用作整流路径的第一整流路径(第一连通路径)134a与主液室114连通,并通过用作连通孔的第一连通孔(第二开口部)132a与副液室115连通。第二涡流室133b通过用作整流路径的第二整流路径(第二连通路径)134b与副液室115连通,并通过用作连通孔的第二连通孔(第一开口部)132b与主液室114连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构件116包括安装于第一安装构件111的安装部141和形成了涡流室133a和133b的流路形成部142。安装部141形成为与轴线O1同轴的环状以装配到另一侧外筒体122内。流路形成部142装配到安装部141内。流路形成部142包括沿轴线O1方向布置的一对主体部143a和143b以及分别安装于该一对主体部143a和143b的一对盖部144a和144b。
主体部143a和143b形成为有底的筒状,一对主体部143a和143b以其底部在轴线O1方向上彼此抵接的方式在轴线O1方向上反转地(inversely)布置。主体部143a和143b的底部装配到安装部141内。盖部144a和盖部144b从轴线O1方向的外侧封闭主体部143a的内部和主体部143b的内部。
于是,第一涡流室133a被限定在一对主体部143a和143b之中的布置在沿轴线O1方向的一侧的第一主体部143a与第一盖部144a之间,其中第一盖部144a用作安装于第一主体部143a的盖部。第一涡流室133a通过使第一主体部143a的内部被第一盖部144a封闭而构成。第一涡流室133a与轴线O1同轴地布置,第一涡流室133a的内周面形成为圆形。
此外,第一整流路径134a形成于第一主体部143a。第一整流路径134a在第一主体部143a中、从暴露于主液室114的外表面朝向第一涡流室133a的内部在周向(涡流室的周向)上开口。第一整流路径134a在沿着与轴线O1正交的正交面的方向上直线状地延伸。第一整流路径134a从第一涡流室133a的内周面沿内周面的切线方向延伸。此外,通过从第一整流路径134a朝向第一涡流室133a的内周面开口的第一开口(第一开口部)131a流入第一涡流室133a的液体随着液体沿着第一涡流室133a的内周面流动而旋转。
此外,第二涡流室133b被限定在一对主体部143a和143b之中的布置在沿轴线O1方向的另一侧的第二主体部143b与第二盖部144b之间,其中第二盖部144b用作安装于第二主体部143b的盖部。第二涡流室133b通过使第二主体部143b的内部被第二盖部144b封闭而构成。第二涡流室133b与轴线O1同轴地布置,第二涡流室133b的内周面形成为圆形。
于是,第二整流路径134b形成于第二主体部143b。第二整流路径134b在第二主体部143b中、从暴露于副液室115的外表面朝向第二涡流室133b的内部在周向(涡流室的周向)上开口。第二整流路径134b在沿着正交面的方向直线状地延伸。第二整流路径134b从第二涡流室133b的内周面沿内周面的切线方向延伸。此外,通过从第二整流路径134b朝向第二涡流室133b的内周面开口的第二开口(第二开口部)131b流入第二涡流室133b的液体随着液体沿着第二涡流室133b的内周面流动而旋转。
此外,被构造成使第一涡流室133a和第二涡流室133b彼此连通的连通路径(第一连通路径、第二连通路径)135形成于流路形成部142。连通路径135布置在第一涡流室133a与第二涡流室133b之间并沿轴线O1方向延伸。连通路径135与轴线O1同轴地布置,连通路径135的内周面形成为圆形。连通路径135从限定了第一涡流室133a和第二涡流室133b的壁面的面向轴线O1方向的端面(轴向上的端面、底面)朝向各涡流室133a和133b的内部开口。于是,在连通路径135中,在第一涡流室133a处开口的开口部成为第一连通孔132a,在第二涡流室133b处开口的开口部成为第二连通孔132b。
第一连通孔132a从第一涡流室133a的端面朝向第一涡流室133a的内部沿轴线O1方向(涡流室的轴线方向)开口。第一连通孔132a布置在轴线O1(涡流室的轴线)上,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一连通孔132a与轴线O1同轴地布置。即,第一连通孔132a的开口轴线与第一开口131a的开口轴线彼此错开,第一连通孔132a和第一开口131a朝向第一涡流室133a的壁面开口。
第二连通孔132b从第二涡流室133b的端面朝向第二涡流室133b的内部沿轴线O1方向(涡流室的轴线方向)开口。第二连通孔132b布置在轴线O1(涡流室的轴线)上,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二连通孔132b与轴线O1同轴地布置。即,第二连通孔132b的开口轴线与第二开口131b的开口轴线彼此错开,第二连通孔132b和第二开口131b朝向第二涡流室133b的壁面开口。
这里,第一整流路径134a、第一开口131a、第一涡流室133a、第一连通孔132a、连通路径135、第二连通孔132b、第二涡流室133b、第二开口131b和第二整流路径134b构成了连接流路130,该连接流路130被构造成使主液室114与副液室115彼此连通。连接流路130形成于分隔构件116,主液室114和副液室115仅通过连接流路130彼此连通。于是,第一连通孔132a通过第二连通孔132b、第二涡流室133b、第二开口131b和第二整流路径134b与副液室115连通,第二连通孔132b通过第一连通孔132a、第一涡流室133a、第一开口131a和第一整流路径134a与主液室114连通。
将参照图4至图9说明具有上述构造的隔振装置110的作用。此外,图7至图9示出了涡流室133a和133b的示意立体图。
当沿轴线O1方向的振动被从振动产生部输入到图4示出的隔振装置110时,安装构件111和112两者在弹性体113弹性变形的状态下彼此相对移位以改变主液室114的液体压力。于是,液体通过连接流路130在主液室114与副液室115之间来回流动。
这里,当主液室114内的液体通过连接流路130朝向副液室115流动时,首先,液体通过第一整流路径134a和第一开口131a流入第一涡流室133a内。这里,随着液体流过第一整流路径134a,液体被沿切线方向整流以升高流速。
这里,通常,诸如怠速振动(例如,频率为18Hz至30Hz、振幅为±0.5mm以下)、频率小于怠速振动的频率而振幅大于怠速振动的振幅的抖动振动(例如,频率为14Hz以下,振幅大于±0.5mm)等的振动被输入到隔振装置110。在这些振动中,怠速振动具有相对小的振幅和相对高的频率,抖动振动具有低的频率和大的振幅。因此,当通常振动被输入时,通过第一整流路径134a流入第一涡流室133a内的液体的流速能够升高至一定水平以上。因此,如图7的双点划线所示,能够在第一涡流室133a内形成液体的旋流。即,当液体从第一开口131a流入第一涡流室133a时,如果液体的流速升高,则液体直线状地前进通过第一涡流室133a以到达第一涡流室133a的内周面(壁面),液体的流动沿着内周面变化。
结果,例如,归因于液体的粘性阻力、由旋流的形成引起的能量损失、由液体与第一涡流室133a的壁面之间的摩擦引起的能量损失等等,液体的压力损失升高。因此,振动被吸收和衰减。此外,这里,当流入第一涡流室133a的液体的流量随着液体的流速上升而显著上升时,第一涡流室133a内充满由流入第一涡流室133a内的液体形成的旋流。在这种状态下,在液体进一步流入第一涡流室133a内的情况下,能够大地确保液体的压力损失。
之后,在第一涡流室133a内旋转的液体从第一连通孔132a流出,并通过连通路径135、第二连通孔132b、第二涡流室133b、第二开口131b和第二整流路径134b流入副液室115。这里,如图8中的双点划线所示,从第二连通孔132b流入第二涡流室133b的液体仅在没有旋转的情况下通过第二涡流室133b以流入副液室115。
此外,当副液室115内的液体通过连接流路130朝向主液室114流动时,首先,液体通过第二整流路径134b和第二开口131b流入第二涡流室133b内。即使在此时,在液体的流速具有一定水平以上的情况下,如图7中的双点划线所示,也能够在第二涡流室133b内形成液体的旋流,液体的压力损失升高,振动被吸收和衰减。即,当液体从第二开口131b流入第二涡流室133b时,如果液体的流速升高,则液体直线状地前进通过第二涡流室133b以到达第二涡流室133b的内周面(壁面),液体的流动沿着内周面变化。此外,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二涡流室133b内的旋流朝向第一涡流室133a内的旋流的周向的相反侧旋转。
然后,在第二涡流室133b内旋转的液体从第二连通孔132b流出,然后,通过连通路径135、第一连通孔132a、第一涡流室133a、第一开口131a和第一整流路径134a流入主液室114。这里,如图8中的双点划线所示,从第一连通孔132a流入第一涡流室133a的液体仅在没有旋转的情况下通过第一涡流室133a以流入主液室114。
在隔振装置110中,例如,与想象的情况相比具有高频率和极小振幅的微振动等可能被不期望地输入。当微振动被输入时,由于通过整流路径134a和134b流入涡流室133a和133b内的液体的流速低,因此如图9中的双点划线所示,抑制了液体在涡流室133a和133b内旋转。于是,在涡流室133a和133b不发生液体的旋流的情况下,由于液体仅通过且平滑地流过涡流室133a和133b,因此抑制了动态弹簧常数增大。即,当液体的流速低时,抑制了流入涡流室133a和133b内的液体从第一开口131a和第二开口131b直线状地前进,从而通过中间室内的短路径。
如上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110,随着在涡流室133a和133b内形成液体的旋流,能够使液体的压力损失升高,振动能够被吸收和衰减。因此,例如,当诸如怠速振动、抖动振动等的通常振动被输入时,无论振动的频率如何,振动能够根据液体的流速而被吸收和衰减。因此,能够在吸收和衰减具有不同频率的多种振动的同时实现简化结构和容易制造。
此外,在流速低且液体被抑制在涡流室133a和133b内旋转的状态下,动态弹簧常数增大被抑制。因此,例如,在液体的流速小于当通常振动被输入时的情况下,例如,在诸如与通常振动相比具有高频率和极小振幅的微振动等的不期望振动被输入等的情况下,动态弹簧常数增大能够被抑制。结果,能够容易地确保隔振装置110的产品特性。
此外,由于连通孔132a和132b在涡流室133a和133b内从涡流室133a和133b的端面开口,因此能够稳定地产生液体的旋流,并且能够有效地升高液体的压力损失。
此外,由于连通孔132a和132b以轴线O1同轴地布置,因此极大地确保了涡流室133a和133b内形成的液体的旋流的沿旋转方向的长度,使得液体能够容易地滞留在涡流室133a和133b内。结果,能够更有效地升高液体的压力损失。
此外,第一涡流室133a和第二涡流室133b被组装并提供。因此,随着将从主液室114流入副液室115的液体通过第一整流路径134a、第一涡流室133a和第一连通孔132a,能够升高液体的压力损失。此外,同样地随着将从副液室115流入主液室114的液体通过第二整流路径134b、第二涡流室133b和第二连通孔132b,也能够升高液体的压力损失。因此,振动能够被有效地吸收和衰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整流路径134a和134b以一个对应一个的方式形成于涡流室133a和133b,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每个涡流室可以形成有多个整流路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第一涡流室133a与第二涡流室133b通过连通路径135彼此连通,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第一涡流室与第二涡流室可以经由薄板状的壁部沿轴线方向彼此邻接,涡流室可以通过沿轴线方向在壁部中形成的孔部彼此连通。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中的每一方均可以由公共孔部构成。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第一连通孔132a通过第二连通孔132b、第二涡流室133b、第二开口131b和第二整流路径134b与副液室115连通,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第一连通孔可以直接地开口于副液室。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第一整流路径而不是第一连通孔可以通过第二整流路径、第二开口、第二涡流室和第二连通孔与主液室连通。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第二连通孔132b通过第一连通孔132a、第一涡流室133a、第一开口131a和第一整流路径134a与主液室114连通,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第二连通孔可以直接开口于主液室。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第二整流孔而不是第二连通孔可以通过第一整流路径、第一开口、第一涡流室和第一连通孔与副液室连通。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涡流室133a和133b被设置为第一涡流室133a和第二涡流室133b,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仅设置第一涡流室或仅设置第二涡流室。
此外,涡流室133a和133b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示出的涡流室,而是可以适当地变型为根据从整流路径流入的液体的流速形成液体的旋流并且液体从连通孔排出的其它构造。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分隔构件116处可以形成与连接流路130独立的限制通路。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整流路径134a和134b的共振频率或连通路径135的共振频率可以被设定成使得:当诸如微振动等的不期望振动被输入到隔振装置110时、在整流路径134a和134b内或在连通路径135内发生共振。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整流路径134a和134b的内部或连通路径135的内部可以由因液体的液体压力而弹性变形的膜体封闭,例如,膜体为弹性薄膜等。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隔着膜体的两侧所布置的液体的液体压力经由膜体传递,液体也流过整流路径134a和134b或连通路径135。
(第四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图10至图12说明根据本发明的隔振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
如图10所示,隔振装置210包括:筒状的第一安装构件211,该第一安装构件211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任一者连接;第二安装构件212,该第二安装构件212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另一者连接;弹性体213,该弹性体213被构造成使这两个安装构件211和212彼此连接;和分隔构件216,该分隔构件216被构造成将第一安装构件211内的封入有液体L的液室分隔成主液室(第一液室)214和副液室(第二液室)215,弹性体213作为主液室214的壁面的一部分。
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二安装构件212形成为柱状,弹性体213形成为筒状,第一安装构件211、第二安装构件212和弹性体213以公共轴线同轴地布置。以下,公共轴线被称为轴线(第一安装构件的轴线)O2,沿轴线O2方向(连通孔的轴向,相对方向)的主液室214侧被称为一侧,副液室215侧被称为另一侧,与轴线O2正交的方向被称为径向,绕着轴线O2转动的方向被称为周向。
此外,当将隔振装置210安装于例如机动车时,第二安装构件212连接到用作振动产生部的发动机,第一安装构件211经由支架(未示出)连接到用作振动接收部的车体,因而抑制了发动机的振动传递到车体。隔振装置210为将诸如乙二醇、水、硅油等的液体L封入第一安装构件211的液室内的液体封入型。
第一安装构件211包括布置在沿轴线O2方向的一侧的一侧外筒体221和布置在沿轴线O2方向的另一侧的另一侧外筒体222。
弹性体213以液密状态连接到一侧外筒体221的一侧的端部,一侧外筒体221的一侧的开口部被弹性体213封闭。在一侧外筒体221中,另一侧的端部221a具有比其它部分大的直径。于是,一侧外筒体221的内部成为主液室214。在振动输入时,主液室214的液体压力随着弹性体213变形引起的主液室214的内部容积变化而变化。此外,在一侧外筒体221中,在相对于与供弹性体213连接的部分从另一侧连续的部分处形成有遍及整周连续延伸的环状槽221b。
隔膜217以液密状态连接到另一侧外筒体222的另一侧的端部,另一侧外筒体222的另一侧的开口部被隔膜217封闭。在另一侧外筒体222中,一侧的端部222a具有比其它部分大的直径,并且装配到一侧外筒体221的另一侧的端部221a内。此外,分隔构件216装配到另一侧外筒体222内,另一侧外筒体222内的布置在分隔构件216与隔膜217之间的部分成为副液室215。隔膜217作为副液室215的壁面的一部分,并且副液室215随着隔膜217变形而扩张或收缩。此外,另一侧外筒体222在遍及大致整个区域上被与隔膜217一体形成的橡胶膜覆盖。
阴螺纹部212a与轴线O2同轴地形成于第二安装构件212的一侧的端面。第二安装构件212从第一安装构件211朝向一侧突出。在第二安装构件212形成有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且遍及整周连续延伸的凸缘部212b。凸缘部212b朝向一侧与第一安装构件211的一侧的端缘分离。
弹性体213由诸如橡胶材料等的可弹性变形材料形成,并形成为从一侧朝向另一侧直径逐渐增大的筒状。在弹性体213中,一侧的端部连接到第二安装构件212,另一侧的端部连接到第一安装构件211。此外,第一安装构件211的一侧外筒体221的内周面在遍及大致整个区域上被与弹性体213一体形成的橡胶膜覆盖。
分隔构件216包括一对端面部216a和216b以及周向壁部216c。一对端面部216a和216b形成为前后表面面向轴线O2方向的板状,并且以轴线O2同轴地布置。在一对端面部216a和216b中,布置在一侧的第一端面部216a的直径比布置在另一侧的第二端面部216b的直径大。
第一端面部216a和第二端面部216b沿轴线O2方向间隔开地布置,并在轴线O2方向上将周向壁部216c夹在中间。周向壁部216c形成为沿轴线O2方向开口的环状并且与轴线O2同轴地布置。如图11所示,在周向壁部216c形成有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216d。多个突出部216d沿周向间隔开地布置并且在轴线O2方向上被夹在一对端面部216a和216b之间。
如图10所示,周向壁部216c的外径等于第二端面部216b的外径,周向壁部216c和第二端面部216b装配于第一安装构件211内。在第一端面部216a中,比周向壁部216c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216e布置于另一侧外筒体222的一侧的端部222a内。
被构造成使主液室214与副液室215彼此连通的连通室230形成于分隔构件216。连通室230设置在第一端面部216a、第二端面部216b和周向壁部216c之间,周向壁部216c的内部被第一端面部216a和第二端面部216b从在轴线O2方向上的两侧封闭。连通室230形成为与轴线O2同轴地布置的扁平柱状。
彼此相对的第一壁面230a和第二壁面230b以隔着连通室230的方式形成于用于形成分隔构件216的连通室230的壁面。第一壁面230a与第二壁面230b在轴线O2方向上彼此面对。第一壁面230a由面向另一侧的第一端面部216a的壁面构成,第二壁面230b由面向一侧的第二端面部216b的壁面构成。
朝向连通室230开口的连通孔(第一连通路径、第二连通路径)231和232分别形成于第一壁面230a和第二壁面230b。连通孔231和232被设置成形成于第一壁面230a的第一连通孔(第一连通路径)231和形成于第二壁面230b的第二连通孔(第二连通路径)232。第一连通孔231使连通室230与主液室214彼此连通,第二连通孔232使连通室230与副液室215彼此连通。形成了多个第一连通孔231和多个第二连通孔232,在示出的示例中,形成了数量相等的第一连通孔231和第二连通孔232。
这里,连通孔231和232由从第一壁面230a或第二壁面230b朝向连通室230的内部突出的突出筒231a和232a的内部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通孔231由从第一壁面230a朝向连通室230的内部突出的第一突出筒231a的内部形成,第二连通孔232由从第二壁面230b朝向连通室230的内部突出的第二突出筒232a的内部形成。
第一突出筒231a和第二突出筒232a两者也沿轴线O2方向延伸,第一连通孔231和第二连通孔232两者也在沿轴线O2方向的两侧开口。第一突出筒231a的轴线与第二突出筒232a的轴线被布置成沿与轴线O2正交的正交面在正交方向上不对准,第一连通孔231与第二连通孔232被布置成在正交方向上不对准。即,第一连通孔231的小径部231g(将在以下说明)的开口轴线与第二连通孔232的小径部232g(将在以下说明)的开口轴线彼此错开。此外,第一连通孔231的小径部231g朝向第二壁面230b开口,第二连通孔232的小径部232g朝向第一壁面230a开口。
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突出筒231a从第一壁面230a朝向另一侧突出,并由与第一端面部216a的材料相同的材料一体地形成。多个第一突出筒231a在周向上等间隔地布置,多个第一突出筒231a构成与轴线O2同轴布置的、形成环状的筒列231b。
第二突出筒232a与第一突出筒231a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相同的大小。第二突出筒232a从第二壁面230b朝向另一侧突出,并由与第二端面部216b的材料相同的材料一体地形成。多个第二突出筒232a在周向上等间隔地布置,多个第二突出筒232a构成与轴线O2同轴布置的、形成环状的筒列232b。
第一突出筒231a的筒列231b的直径与第二突出筒232a的筒列232b的直径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突出筒231a的筒列231b的直径小于第二突出筒232a的筒列232b的直径。第一突出筒231a和第二突出筒232a在周向上交替地布置。
如图12所示,第一突出筒231a的外周面的直径从第一突出筒231a的基端部朝向突出端部逐渐减小。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突出筒231a的内周面的直径也从基端部朝向突出端部逐渐减小,第一突出筒231a整体的直径从基端部朝向突出端部逐渐减小。
第一突出筒231a的外周面在不经过台阶部的情况下沿轴线O2方向平滑地连续延伸,当在沿着第一突出筒231a的轴线截取的纵向截面图中看时,沿与轴线O2方向倾斜的方向直线状地延伸。第一突出筒231a的内周面被经由沿第一突出筒231a的周向延伸的环状台阶部231c在轴线O2方向上分成两部分。
在第一突出筒231a的内周面中,布置成比台阶部231c靠近一侧的倾斜面部231d的直径从一侧朝向另一侧逐渐减小,布置成比台阶部231c靠近另一侧的直平面部231e沿轴线O2方向的全长具有相同的直径。当在纵向截面图中看时,倾斜面部231d沿与轴线O2方向倾斜的方向直线状地延伸,直平面部231e沿轴线O2方向直线状地延伸。在轴线O2方向上,倾斜面部231d比直平面部231e长,直平面部231e将倾斜面部231d的另一侧的端缘连接到第一突出筒231a的外周面的另一侧的端缘。
第一连通孔231使得由倾斜面部231d限定的一侧的大径部231f与由直平面部231e限定的另一侧的小径部(第一开口部)231g沿轴线O2方向连接。大径部231f的直径从一侧朝向另一侧逐渐减小,小径部231g的直径遍及沿轴线O2方向的全长相同。
第二突出筒232a的外周面的直径从第二突出筒232a的基端部朝向突出端部逐渐减小。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突出筒232a的内周面的直径也从基端部朝向突出端部逐渐减小,第二突出筒232a整体的直径从基端部朝向突出端部逐渐减小。
第二突出筒232a的外周面在不经过台阶部的情况下沿轴线O2方向平滑地连续延伸,当在沿着第二突出筒232a的轴线截取的纵向截面图中看时,沿与轴线O2方向倾斜的方向直线状地延伸。第二突出筒232a的内周面被经由沿第二突出筒232a的周向延伸的环状台阶部232c在轴线O2方向上分成两部分。
在第二突出筒232a的内周面中,布置成比台阶部232c靠近另一侧的倾斜面部232d的直径从另一侧朝向一侧逐渐减小,布置成比台阶部232c靠近一侧的直平面部232e沿轴线O2方向的全长具有相同的直径。当在纵向截面图中看时,倾斜面部232d沿与轴线O2方向倾斜的方向直线状地延伸,直平面部232e沿轴线O2方向直线状地延伸。在轴线O2方向上,倾斜面部232d比直平面部232e长,直平面部232e将倾斜面部232d的一侧的端缘连接到第二突出筒232a的外周面的一侧的端缘。
第二连通孔232使得由倾斜面部232d限定的另一侧的大径部232f与由直平面部232e限定的一侧的小径部(第二开口部)232g沿轴线O2方向连接。大径部232f的直径从另一侧朝向一侧减小,小径部232g的直径遍及其沿轴线O2方向的全长相同。
此外,第一突出筒231a与第二突出筒232a在轴线O2方向上重叠。
接着,将说明隔振装置210的作用。
当沿轴线O2方向的振动被从振动产生部输入到图10示出的隔振装置210时,安装构件211和212两者在弹性体213弹性变形的状态下彼此相对移位以改变主液室214的液体压力。于是,液体L通过连通室230在主液室214与副液室215之间来回流动。
这里,通常,诸如怠速振动(例如,频率为18Hz至30Hz、振幅为±0.5mm以下)、频率小于怠速振动的频率而振幅大于怠速振动的振幅的抖动振动(例如,频率为14Hz以下,振幅大于±0.5mm)等的振动被输入到隔振装置210。在这些振动中,怠速振动具有相对小的振幅和高的频率,抖动振动具有低的频率和大的振幅。因此,当通常振动被输入时,流入连通室230内的各液体L的流速也均能够升高至一定水平以上。
这里,如图12所示,在主液室214内的液体L通过连通室230朝向副液室215流动的情况下,将说明液体L的流速如所述升高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从第一连通孔231流入连通室230内的液体L沿轴线O2方向流过连通室230以到达第二壁面230b,液体L的流动被第二壁面230b改变。这里,液体L改变成沿第二壁面230b在正交方向上流动。之后,液体L到达第二突出筒232a的外周面,并沿着第二突出筒232a的外周面从第二突出筒232a的基端部朝向突出端部流动。于是,归因于由流动以此方式变化的液体L与通过第二连通孔232朝向副液室215流出连通室230的液体L的冲突引起的能量损失等,液体L的压力损失升高,振动被吸收和衰减。此外,液体L的粘性阻力、由液体L的流动变化引起的能量损失、由液体L与第二壁面230b之间的摩擦引起的能量损失等等被提供作为液体L的压力损失的起因。即,当流过连通室230的液体L的流速升高时,液体L通过长路径,并在液体L与连通室230的壁面之间发生摩擦,以引起大的能量损失,液体L的压力损失能够升高。
此外,这里,当副液室215中的液体L通过连通室230朝向主液室214流动的情况下,如上述,从第二连通孔232流入连通室230内的液体L沿轴线O2方向流过连通室230以到达第一壁面230a。结果,液体L的流动被第一壁面230a改变,使得液体L沿第一壁面230a在正交方向上流动。之后,液体L到达第一突出筒231a的外周面,并沿着第一突出筒231a的外周面从第一突出筒231a的基端部朝向突出端部流动。于是,归因于由流动以此方式变化的液体L与通过第一连通孔231朝向主液室214流出连通室230的液体L之间的冲突引起的能量损失等,液体L的压力损失升高,振动被吸收和衰减。
在隔振装置210中,例如,与想象的情况相比具有高频率和极小振幅的微振动等可能被意外地输入。当微振动被输入时,由于流入连通室230内的液体L的流速低,因此抑制了归因于上述液体L的冲突而引起的液体L的压力损失。结果,由于液体L通过连通室230以在主液室214与副液室215之间平滑地流动,因此抑制了动态弹簧常数增大。即,当流过连通室230的液体L的流速低时,液体L通过连通室230内的短路径,能够抑制液体L与连通室230的壁面之间的摩擦发生。
如上述,按照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由于液体L的压力损失根据流过连通室230的液体L的流速而升高,振动能够被吸收和衰减。因此,例如,当诸如怠速振动、抖动振动等的通常振动被输入时,无论振动的频率如何,振动能够被吸收和衰减。因此,能够在吸收和衰减具有不同频率的多种振动的同时抑制异响的产生,并且能够实现简化结构和容易制造。
此外,在流速低且液体L的压力损失被抑制的状态下,液体L平滑地通过连通室230以抑制动态弹簧常数增大。因此,例如,在液体L的流速小于当通常振动被输入时的情况下,例如,在诸如与通常振动相比具有高频率和极小振幅的微振动等的不期望振动被输入的情况下,动态弹簧常数的增大能够被抑制。结果,能够容易地确保隔振装置的产品特性。
此外,第一连通孔231由第一突出筒231a的内部形成,第二连通孔232由第二突出筒232a的内部形成。因此,如果流过主液室214与副液室215之间的连通室230的液体L的流速升高,则当液体L从主液室214通过连通室230指向副液室215时或当液体L从副液室215通过连通室230指向主液室214时,液体L的压力损失能够升高。结果,振动能够被确保吸收和衰减。
第一突出筒231a的外周面的直径从第一突出筒231a的基端部朝向突出端部逐渐减小。因此,当流速升高的液体L从第二连通孔232流入连通室230内时,液体L能够沿着第一突出筒231a的外周面从第一突出筒231a的基端部朝向突出端部平滑地流动。因此,能够确保液体L的压力损失升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突出筒232a的外周面的直径从第二突出筒232a的基端部朝向突出端部逐渐减小。因此,当流速升高的液体L从第一连通孔231流入连通室230内时,液体L能够沿着第二突出筒232a的外周面从第二突出筒232a的基端部朝向突出端部平滑地流动。因此,能够确保液体L的压力损失升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突出筒231a与第二突出筒232a在轴线O2方向上重叠,因此能够确保由于液体L的冲突而引起的能量损失升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第一突出筒231a的外周面的直径从第一突出筒231a的基端部朝向突出端部逐渐减小以及第二突出筒232a的外周面的直径从第二突出筒232a的基端部朝向突出端部逐渐减小,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第一突出筒的外周面可以遍及该突出筒的全长具有相同的直径,第二突出筒的外周面可以遍及第二突出筒的全长具有相同的直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第一突出筒231a与第二突出筒232a在轴线O2方向上重叠,然而该两个筒还可以在轴线O2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设置了第一突出筒231a和第二突出筒232a两者,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设置第一突出筒231a和第二突出筒232a中的至少一者。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主液室214形成于分隔构件216的一侧并且副液室215形成于分隔构件216的另一侧,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用作第一液室的副液室可以形成于相对于分隔构件的一侧,用作第二液室的主液室可以形成于相对于分隔构件的另一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连通室230、第一连通孔231和第二连通孔232独立的限制通路可以形成于分隔构件216。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通孔231和232的共振频率可以被设定成使得:当诸如微振动等的不期望振动被输入到隔振装置210时、在连通孔231和232内发生共振。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通孔231和232的内部可以由因液体的液体压力而弹性变形的膜体封闭,膜体例如为弹性薄膜等。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隔着膜体的两侧所布置的液体的液体压力经由膜体传递,液体L也流过连通孔231和232。
此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做出各种变型。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分隔构件16、116和216将第一安装构件11、111和211内的液室分隔成主液室14、114和214和副液室15、115和215,弹性体13、113和213作为主液室14、114和214的壁面的一部分,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沿轴线方向设置一对弹性体来代替设置隔膜,可以设置以弹性体作为壁面的一部分的压力接收液室来代替设置副液室。
即,隔振装置可以适当地变型为以下其它构造:其分隔构件将第一安装构件内的封入有液体的液室分隔成第一液室和第二液室,弹性体作为第一液室和第二液室中的至少一者的壁面的一部分。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发动机连接到第二安装构件12、112和212第一安装构件11、111和211连接到车体,然而二者可以颠倒地连接。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10、110和210不限于应用于车辆的发动机安装架(engine mount),还可以应用于除了发动机安装架以外的元件。例如,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在工程机械处安装的发电机的安装架,或者还可以应用于在工厂中安装的机械的安装架。
此外,本发明的组成部件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被适当地替换为已知组成部件,上述变形可以适当地彼此组合。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在本隔振装置中,能够在确保产品特性的同时抑制异响产生,并且能够实现简化结构和容易制造。
附图标记说明
10、40、110、210 隔振装置
11、111、211 第一安装构件
12、112、212 第二安装构件
13、113、213 弹性体
14、114、214 主液室(第一液室)
15、115、215 副液室(第二液室)
16、116、216 分隔构件
131a 第一开口(第一开口部)
131b 第二开口(第二开口部)
132a 第一连通孔(第二开口部)
132b 第二连通孔(第一开口部)
133a 第一涡流室(中间室)
133b 第二涡流室(中间室)
134a 第一整流路径(第一连通路径)
134b 第二整流路径(第二连通路径)
135 连通路径(第一连通路径、第二连通路径)
230 连通室(中间室)
231 第一连通孔(第一连通路径)
232 第二连通孔(第二连通路径)
L 液体
L1、L2 开口轴线
Claims (6)
1.一种隔振装置,其包括:
第一安装构件和第二安装构件,所述第一安装构件为筒状且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一者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构件与所述振动产生部和所述振动接收部中的另一者连接;
弹性体,所述弹性体被构造成使所述第一安装构件和所述第二安装构件彼此连接;和
分隔构件,所述分隔构件被构造成将所述第一安装构件内的封入有液体的液室分隔成第一液室和第二液室,
其中所述弹性体作为所述第一液室和所述第二液室这两个液室中的至少一者的壁面的一部分,
在所述分隔构件处形成有布置在所述分隔构件内的中间室、被构造成使所述中间室与所述第一液室彼此连通的第一连通路径和被构造成使所述中间室与所述第二液室彼此连通的第二连通路径,
所述第一连通路径的朝向所述中间室的内部开口的第一开口部的开口轴线与所述第二连通路径的朝向所述中间室的内部开口的第二开口部的开口轴线彼此错开,
所述第一开口部和所述第二开口部中的至少一者朝向限定了所述中间室的壁面开口,并且
所述中间室的流路截面面积沿所述第一安装构件的轴线方向从一侧朝向另一侧逐渐减小,
所述第一连通路径沿相对于所述第一安装构件的轴线倾斜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开口部朝向限定了所述中间室的壁面中的内周面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隔构件处形成有限制通路,所述限制通路与所述中间室、所述第一连通路径和所述第二连通路径独立地形成且被构造成使所述第一液室与所述第二液室彼此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通路的共振频率等于作为抖动振动、怠速振动的通常振动的频率,所述限制通路的共振频率小于所述第一连通路径的共振频率或所述第二连通路径的共振频率。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室的沿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直接连接到所述第二连通路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轴线方向的所述第一液室侧为所述一侧,所述第二液室侧为所述另一侧,并且
所述弹性体作为所述第一液室的壁面的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轴线方向的所述第一液室侧为所述一侧,所述第二液室侧为所述另一侧,并且
所述弹性体作为所述第一液室的壁面的一部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116892 | 2013-06-03 | ||
JP2013116892 | 2013-06-03 | ||
JP2014-027649 | 2014-02-17 | ||
JP2014027649 | 2014-02-17 | ||
PCT/JP2014/061702 WO2014196284A1 (ja) | 2013-06-03 | 2014-04-25 | 防振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247241A CN105247241A (zh) | 2016-01-13 |
CN105247241B true CN105247241B (zh) | 2017-11-24 |
Family
ID=52007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31091.3A Active CN105247241B (zh) | 2013-06-03 | 2014-04-25 | 隔振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221916B2 (zh) |
EP (1) | EP3006770B1 (zh) |
JP (1) | JP6072242B2 (zh) |
CN (1) | CN105247241B (zh) |
WO (1) | WO201419628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134629B2 (ja) * | 2013-10-25 | 2017-05-24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防振装置 |
CN105705823B (zh) * | 2013-11-11 | 2017-10-03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隔振装置 |
JP6274927B2 (ja) * | 2014-03-17 | 2018-02-07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防振装置 |
JP6335622B2 (ja) * | 2014-04-30 | 2018-05-30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防振装置 |
JP6355242B2 (ja) * | 2014-06-05 | 2018-07-11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防振装置 |
JP6450619B2 (ja) | 2015-03-19 | 2019-01-09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防振装置 |
US9874264B2 (en) * | 2015-11-18 | 2018-01-23 |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 Magnetic field activated powertrain mount |
US20190176605A1 (en) * | 2016-06-22 | 2019-06-13 |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 Vibration-damping device |
JP6619702B2 (ja) * | 2016-06-23 | 2019-12-11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防振装置 |
JP7044479B2 (ja) * | 2017-04-27 | 2022-03-30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防振装置 |
CN110573763B (zh) * | 2017-04-27 | 2021-10-29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隔振装置 |
JP6824818B2 (ja) * | 2017-05-18 | 2021-02-03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防振装置 |
JP7027147B2 (ja) * | 2017-12-11 | 2022-03-01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防振装置 |
CN108501680B (zh) * | 2018-05-10 | 2023-08-29 | 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悬置液封结构 |
US11193514B2 (en) * | 2018-09-10 | 2021-12-07 | The Lee Company | Fluid flow resistor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60762A (zh) * | 2006-04-07 | 2009-06-17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减振装置 |
CN102803783A (zh) * | 2009-06-10 | 2012-11-28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隔振装置 |
CN202674148U (zh) * | 2011-05-19 | 2013-01-16 | 科德宝两合公司 | 液压悬置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225700C1 (de) * | 1982-07-09 | 1983-11-17 | Fa. Carl Freudenberg, 6940 Weinheim | Elastisches Gummilager |
JPS6040841A (ja) | 1983-08-15 | 1985-03-04 | Bridgestone Corp | 防振装置 |
JPS6073147A (ja) | 1983-09-30 | 1985-04-25 | Nissan Motor Co Ltd | 流体入りマウント装置 |
DE3336966C2 (de) | 1983-10-11 | 1986-11-06 | Metzeler Kautschuk GmbH, 8000 München | Zweikammer-Motorlager mit hydraulischer Dämpfung |
DE3402715A1 (de) * | 1984-01-26 | 1985-08-01 | Metzeler Kautschuk GmbH, 8000 München | Zweikammer-motorlager mit hydraulischer daempfung |
JPS60164031A (ja) | 1984-02-04 | 1985-08-27 | Kinugawa Rubber Ind Co Ltd | 液体入り防振体 |
JPS60184737A (ja) * | 1984-02-21 | 1985-09-20 | Honda Motor Co Ltd | 流体入りマウント |
JPS6124560U (ja) | 1984-07-20 | 1986-02-1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流体封入型マウント |
DE3526607A1 (de) | 1985-07-25 | 1987-01-29 | Continental Gummi Werke Ag | Hydraulisch gedaempftes elastisches lager |
DE3632670A1 (de) * | 1986-09-26 | 1988-04-07 | Boge Ag | Hydraulisch daempfendes gummilager |
US4903951A (en) * | 1987-05-12 | 1990-02-27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Fluid-filled vibroisolating device |
JP2671001B2 (ja) | 1988-03-03 | 1997-10-29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流体封入型防振装置 |
GB2242724B (en) | 1987-05-12 | 1992-01-22 | Honda Motor Co Ltd | Fluid filled vibroisolating device |
JPS646543A (en) * | 1987-06-29 | 1989-01-11 | Bridgestone Corp | Vibration isolating device |
GB2206947B (en) | 1987-07-07 | 1991-03-27 | Honda Motor Co Ltd | Mount |
DE4204070C1 (zh) | 1992-02-12 | 1993-02-04 | Fa. Carl Freudenberg, 6940 Weinheim, De | |
US5273262A (en) | 1992-06-15 | 1993-12-28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Hydraulic mount with low amplitude, low-to-medium frequency vibration isolation |
US5284330A (en) | 1992-06-18 | 1994-02-08 | Lord Corporation |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 devices |
JPH07208537A (ja) * | 1994-01-20 | 1995-08-11 | Nippondenso Co Ltd | 液体封入式マウント装置 |
DE19650230B4 (de) | 1996-12-04 | 2004-04-22 | Contitech Formteile Gmbh | Mehrkammer-Hydrauliklager |
US7475872B2 (en) | 2002-03-06 | 2009-01-13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Hydraulic engine mount with center-clamped decoupler |
GB0312726D0 (en) * | 2003-06-03 | 2003-07-09 | Avon Vibration Man Syst Ltd | Hydraulically damped mounting device |
JP4699863B2 (ja) | 2005-10-27 | 2011-06-15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防振装置 |
WO2008069131A1 (ja) | 2006-12-05 | 2008-06-12 | Honda Motor Co., Ltd. | 液封防振装置 |
GB0806073D0 (en) * | 2008-04-03 | 2008-05-14 | Cadillac Rubber & Plastics Inc | Hydraulically damped mounting device |
JP5264272B2 (ja) | 2008-04-30 | 2013-08-14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防振装置 |
CN102265059B (zh) | 2008-12-25 | 2013-08-07 | 东海橡塑工业株式会社 | 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
CN101813154B (zh) | 2009-02-24 | 2013-02-13 | 仓敷化工株式会社 | 液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
DE102010048259A1 (de) | 2010-10-12 | 2012-05-10 | Volkswagen Ag | Hydraulisch gedämpftes Lager |
-
2014
- 2014-04-25 CN CN201480031091.3A patent/CN105247241B/zh active Active
- 2014-04-25 EP EP14807587.2A patent/EP3006770B1/en active Active
- 2014-04-25 US US14/894,574 patent/US1022191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04-25 WO PCT/JP2014/061702 patent/WO201419628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4-25 JP JP2015521340A patent/JP607224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60762A (zh) * | 2006-04-07 | 2009-06-17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减振装置 |
JP5014329B2 (ja) * | 2006-04-07 | 2012-08-29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防振装置 |
CN102803783A (zh) * | 2009-06-10 | 2012-11-28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隔振装置 |
CN202674148U (zh) * | 2011-05-19 | 2013-01-16 | 科德宝两合公司 | 液压悬置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072242B2 (ja) | 2017-02-01 |
US10221916B2 (en) | 2019-03-05 |
CN105247241A (zh) | 2016-01-13 |
JPWO2014196284A1 (ja) | 2017-02-23 |
EP3006770A4 (en) | 2016-06-22 |
EP3006770B1 (en) | 2017-08-23 |
EP3006770A1 (en) | 2016-04-13 |
WO2014196284A1 (ja) | 2014-12-11 |
US20160131219A1 (en) | 2016-05-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247241B (zh) | 隔振装置 | |
CN100395466C (zh) | 流体填充式减振装置 | |
CN106133385B (zh) | 隔振装置 | |
CN105393019B (zh) | 隔振装置 | |
CN105980733B (zh) | 隔振装置 | |
CN105658990B (zh) | 隔振装置 | |
CN102834643B (zh) | 隔振装置 | |
US9279473B2 (en) | Fluid-filled cylindrical vibration-damping device | |
CN105705823B (zh) | 隔振装置 | |
CN105247240B (zh) | 隔振装置 | |
CN106415055B (zh) | 隔振装置 | |
CN104395636A (zh) | 减振装置 | |
CN105987122A (zh) | 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 |
JP3035222B2 (ja) | 液体封入型防振装置 | |
CN101813155A (zh) |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 |
JP7350627B2 (ja) | 防振装置 | |
JP2575174B2 (ja) | 特に車両用エンジンの懸架のための流体弾性支持体 | |
JP7350628B2 (ja) | 防振装置 | |
JP2018169014A (ja) | 流体封入式筒形防振装置 | |
US20150211597A1 (en) | Liquid sealed bushing | |
JP2532076B2 (ja) | 内外筒型流体封入式パワ−ユニツトマウント | |
JP2000193015A (ja) |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 |
US20120248668A1 (en) | Fluid-filled vibration-damping device of multidirectional vibration-damping type | |
US20120306134A1 (en) | Fluid-filled type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 |
CN109790902A (zh) |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04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atentee after: Prologia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BRIDGESTONE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