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90201A - 制冷剂蒸发器 - Google Patents

制冷剂蒸发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90201A
CN105190201A CN201480026337.8A CN201480026337A CN105190201A CN 105190201 A CN105190201 A CN 105190201A CN 201480026337 A CN201480026337 A CN 201480026337A CN 105190201 A CN105190201 A CN 1051902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cold
producing medium
dispenser
refriger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2633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90201B (zh
Inventor
太田阿吽
石坂直久
马场则昌
茶谷章太
长屋诚一
鸟越荣一
文健吾
长谷波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0048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3170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4975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1300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1902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902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902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902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2Evaporators
    • F25B39/028Evaporators having distribu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5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 F28D1/05316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 F28D1/05325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with particular pattern of flow, e.g. change of flow dir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5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 F28D1/05316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 F28D1/05333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with multiple rows of conduits or with multi-channel cond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5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 F28D1/053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the conduits having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F28D1/05366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 F28D1/05391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with multiple rows of conduits or with multi-channel conduits combined with a particular flow pattern, e.g. multi-row multi-stage radi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6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 F28F9/0265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by using guiding means or impingement means inside the header box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6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 F28F9/0265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by using guiding means or impingement means inside the header box
    • F28F9/0268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by using guiding means or impingement means inside the header box in the form of multiple deflectors for channeling the heat exchange mediu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28D2021/0019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8D2021/0068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efrigerant cycles
    • F28D2021/0071Evaporators

Abstract

制冷剂蒸发器(1)具有调换部(30)。调换部(30)连结第2下游罐部(23)的第1集合部(23a)与第2上游罐部(13)的第2分配部(13b)。调换部(30)连结第2下游罐部(23)的第2集合部(23b)与第2上游罐部(13)的第1分配部(13a)。调换部(30)在芯宽度方向上调换制冷剂。与调换部(30)相关的制冷剂的流路被设定成改善制冷剂的分配。分配是通过设定多个流路及/或流路的扭转而改善的。

Description

制冷剂蒸发器
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以2013年5月10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100488号及2013年7月1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149757号为基础申请,这些基础申请的公开内容作为参照编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此处公开的发明涉及一种通过从被冷却流体吸热而使制冷剂蒸发,从而冷却被冷却流体的制冷剂蒸发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2公开一种制冷剂蒸发器。制冷剂蒸发器从在外部流动的被冷却流体、例如空气吸热,从而使在内部流动的制冷剂蒸发。其结果,制冷剂蒸发器起到冷却被冷却流体的冷却用热交换器的作用。此外,所公开的制冷剂蒸发器具备串联配置于被冷却流体的流向上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第1蒸发部和第2蒸发部。各蒸发部具备使多个管层积而构成的芯部及连接于多个管的两端部的一对罐部。第1蒸发部的芯部在宽度方向、即左右方向上被划分。另外,第2蒸发部的芯部也在宽度方向、即左右方向上被划分。
专利文献1、2所公开的制冷剂蒸发器,在使制冷剂从下游的第1蒸发部流向上游的第2蒸发部的连通部分,具有将制冷剂在左右方向上进行调换的调换部。调换部由两个连通部提供。一个连通部将从第1蒸发部的一部分、例如右侧部分流出的制冷剂引导向第2蒸发部的另一部分、例如左侧部分。另外,另一个连通部将从第1蒸发部的另一部分、例如左侧部分流出的制冷剂引导向第2蒸发部的一部分、例如右侧部分。调换部也能够称为交叉流路。该结构对用于抑制制冷剂蒸发器的温度的分布是有效的。此外,该结构对用于抑制外部流体的温度分布是有效的。
在该专利文献1的制冷剂蒸发器中,为如下结构:在第1蒸发部的芯部流动的制冷剂经由各蒸发部的一方的罐部及将该罐部彼此连结的一对连通部流入第2蒸发部的芯部时,在芯部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调换制冷剂流。即,制冷剂蒸发器构成为如下:通过一对连通部中的一方的连通部,使在第1蒸发部的芯部的宽度方向一侧流动的制冷剂向第2蒸发部的芯部的宽度方向另一侧流动,且通过另一方的连通部使在第1蒸发部的芯部的宽度方向另一侧流动的制冷剂向第2蒸发部的芯部的宽度方向一侧流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12413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966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此,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制冷剂蒸发器中,使在第1蒸发部的芯部的宽度方向一侧流动的制冷剂流向第2蒸发部的芯部的宽度方向另一侧的连通部、及使在第1蒸发部的芯部的宽度方向另一侧流动的制冷剂流向第2蒸发部的芯部的宽度方向一侧的连通部,分别仅各具有一个。
因此,制冷剂的压力损失与罐部的制冷剂流入口和管端部的距离的长度成比例地变大,流入管的制冷剂量变少,所述制冷剂流入口是与连通部连通的连接部。其结果,该芯部中的液相制冷剂有可能被不均匀地分配,通过制冷剂蒸发器的送风空气有可能产生温度分布。
在以往技术的结构中,在调换部中有制冷剂的气体成分和液体成分的分布产生不均匀的情况。例如,在调换部中有制冷剂的气体成分与液体成分分离的情况。这样的调换部中的制冷剂成分的分布会在制冷剂流的下游的芯部、即第2蒸发部的芯部中产生不希望的制冷剂的分布。这样的制冷剂的分布会给予外部流体不希望的温度分布。在上述的观点中,或未言及的其他的观点中,制冷剂蒸发器需要进一步的改良。
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制冷剂蒸发器。
本发明鉴于上述观点,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制冷剂的分配性的恶化的制冷剂蒸发器。
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调换部中的制冷剂成分的分离的制冷剂蒸发器。
在此公开的发明为了达成上述目的而采用以下的技术手段。另外,权利要求书及其权项所记载的括弧内的符号用于表示与后述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具体的手段对应的对应关系,并不限定发明的技术范围。
由在此公开的发明之一提供制一种制冷剂蒸发器。制冷剂蒸发器在流动于外部的被冷却流体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制冷剂蒸发器具备相对于被冷却流体的流向串联配置的第1蒸发部(20)及第2蒸发部(10)。第1蒸发部及第2蒸发部分别具有:将流通制冷剂的多个管(111、211、11c、21c)层积而构成的热交换用的芯部(11、21);及连接于多个管的两端部且进行在多个管流动的制冷剂的集合或分配的一对罐部(12、13、22、23)。第1蒸发部的芯部具有由多个管中的一部分的管群构成的第1芯部(21a)、及由多个管中的剩余部分的管群构成的第2芯部(21b)。第2蒸发部的芯部具有由多个管中的在被冷却流体的流向上与第1芯部(21a)的至少一部分相对的管群构成的第3芯部(11a)、及由多个管中的在被冷却流体的流向上与第2芯部(21b)的至少一部分相对的管群构成的第4芯部(11b)。第1蒸发部的一对罐部中的一方的罐部(23)构成为含有使来自第1芯部的制冷剂集合的第1集合部(23a)、及使来自第2芯部的制冷剂集合的第2集合部(23b)。第2蒸发部的一对罐部中的一方的罐部(13)构成为含有对第3芯部分配制冷剂的第1分配部(13a)、及对第4芯部分配制冷剂的第2分配部(13b)。第1蒸发部及第2蒸发部经由具有第1连通部(31a、32b、33a)及第2连通部(31b、32a、33b)的制冷剂调换部(30)而连结,第1连通部将第1集合部的制冷剂引导向第2分配部,第2连通部将第2集合部(23b)的制冷剂引导向第1分配部。在第1分配部,设置有连接第2连通部且使来自第2集合部的制冷剂流入该第1分配部的制冷剂流入口(14a)。在第2集合部,设置有连接第2连通部且使第2集合部内的制冷剂向第1分配部流出的制冷剂流出口(24b)。制冷剂流出口(24b)与制冷剂流入口(14a)的数量不同。
由此,使第2集合部(23b)内的制冷剂向第1分配部(13a)流出的制冷剂流出口(24b)与使来自第2集合部(23b)的制冷剂流入第1分配部(13a)的制冷剂流入口(14a)的数量不同。因此,从第2集合部(23b)流出而流入第1分配部13a的制冷剂流路在途中分支。因此,能够降低通过该制冷剂流路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因此能够抑制第3芯部(11a)中的液相制冷剂被不均匀地分配。因此,能够抑制制冷剂蒸发器中的被冷却流体的冷却性能的降低。
由在此公开的发明之一提供制一种制冷剂蒸发器。制冷剂蒸发器在流动于外部的被冷却流体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制冷剂蒸发器具备相对于被冷却流体的流向串联配置的第1蒸发部(20)及第2蒸发部(10)。第1蒸发部及第2蒸发部分别具有:将流通制冷剂的多个管(111、211、11c、21c)层积而构成的芯部(11、21);及连接于多个管的两端部且进行在多个管流动的制冷剂的集合或分配的一对罐部(12、13、22、23)。第1蒸发部的芯部具有由多个管中的一部分的管群构成的第1芯部(21a)、及由多个管中的剩余部分的管群构成的第2芯部(21b)。第2蒸发部的芯部具有由多个管中的在被冷却流体的流向上与第1芯部的至少一部分相对的管群构成的第3芯部(11a)、及由多个管中的在被冷却流体的流向上与第2芯部的至少一部分相对的管群构成的第4芯部(11b)。第1蒸发部的一对罐部中的一方的罐部(23)构成为含有使来自第1芯部的制冷剂集合的第1集合部(23a)、及使来自第2芯部的制冷剂集合的第2集合部(23b)。第2蒸发部的一对罐部中的一方(13)的罐部构成为含有对第3芯部分配制冷剂的第1分配部(13a)、及对第4芯部分配制冷剂的第2分配部(13b)。第1蒸发部及第2蒸发部经由具有第1连通部(31a、32b、33a)及第2连通部(31b、32a、33b)的制冷剂调换部(30)而连结,第1连通部将第1集合部的制冷剂引导向第2分配部,第2连通部将第2集合部的制冷剂引导向第1分配部。在第1分配部,设置有多个连接第2连通部且使来自第2集合部的制冷剂流入该第1分配部的制冷剂流入口(14a)。
由此,在第1分配部(13a)设置有多个使来自第2芯部(21b)的制冷剂流入该第1分配部(13a)的制冷剂流入口(14a)。其结果,与设置有一个制冷剂流入口(14a)的情况相比,能够使从最远离制冷剂流入口(14a)的管端部到制冷剂流入口(14a)的距离变短。
制冷剂流入口(14a)与管端部的距离越短,制冷剂的压力损失越小,流入该管的制冷剂量越多。因此,与设置有一个制冷剂流入口(14a)的情况相比,通过使从最远离制冷剂流入口(14a)的管端部到制冷剂流入口(14a)的距离变短,从而使流入该管的制冷剂量变多。由此,能够使流入各管的制冷剂量的不均匀变小,由此能够抑制第3芯部(11a)中的液相制冷剂被不均匀地分配。因此,能够抑制制冷剂蒸发器中的被冷却流体的冷却性能的降低。
由在此公开的发明之一提供制一种制冷剂蒸发器。该发明是具备在被冷却流体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的多个芯部的制冷剂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具有:配置于被冷却流体的上游侧的多个上游芯部(11a、11b);配置于被冷却流体的下游侧的多个下游芯部(21a、21b);及错开连通部(30、230、330、430、530、630),该错开连通部用于将上游芯部与下游芯部连通,使制冷剂依次流过上游芯部和下游芯部,上游芯部和下游芯部定位于在被冷却流体的流向(X)上至少局部不重叠的位置,错开连通部具有用于使制冷剂一边回旋一边流动的扭转部(35c、235c、335d、335e、435f、635g)。
根据该结构的话,通过扭转部使制冷剂一边回旋一边流动。因此,能够在设置于上游芯部与下游芯部之间的错开连通部中抑制制冷剂成分的分离。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蒸发器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制冷剂蒸发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用于对第1实施方式的AU芯部的构成各芯部的多个管与各制冷剂流入口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中间罐部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的中间罐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用于对第1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蒸发器中的制冷剂流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7是用于对第2实施方式的AU芯部的构成各芯部的多个管与各制冷剂流入口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8是用于对第3实施方式的AU芯部的构成各芯部的多个管与各制冷剂流入口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9是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蒸发器的立体图。
图10是第4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蒸发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多个罐的配置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多个罐的配置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中间罐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中间罐内形状的变化的复合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中间罐的立体图。
图16是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蒸发器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低流量的制冷剂分布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高流量的制冷剂分布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中间罐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的中间罐的立体图。
图21是表示第8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路径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第8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路径的立体图。
图23是表示第8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路径的立体图。
图24是表示第8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路径的立体图。
图25是表示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的中间罐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发明的多个方式进行说明。在各方式中,有时对与在先前的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事项对应的部分标记相同的参照符号而省略重复的说明。在仅对各方式中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说明的情况下,结构的其他部分能够参照并应用先前进行了说明的其他方式。另外,在后续的实施方式中,有时对与在先前的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事项对应的部分标记仅百位以上的位不同的参照符号,从而表示对应关系,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1实施方式)
根据图1~图6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蒸发器1是如下的冷却用热交换器:应用于调整车室内的温度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蒸气压缩式的制冷循环,通过从向车室内送风的送风空气吸热而使制冷剂(液相制冷剂)蒸发,从而冷却送风空气。送风空气为在制冷剂蒸发器的外部流动的被冷却流体。
如众所周知的,制冷循环除制冷剂蒸发器1以外,具备未图示的压缩机、散热器(冷凝器)及膨胀阀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散热器与膨胀阀之间配置受液器而构成为接收循环。另外,在制冷循环的制冷剂中混入有用于润滑压缩机的冷冻机油,冷冻机油的一部分与制冷剂一起在循环中循环。
在此,在图2中,省略后述的热交换用的芯部11、21的管111、211及翅片112、212的图示。
如图所示,制冷剂蒸发器1具备两个蒸发部10、20。两个蒸发部10、20相对于空气的流向、即被冷却流体的流向X串联配置于上游侧和下游侧。配置于空气流向X的上游侧的空气上游蒸发部10也称为上游蒸发部10或上风侧蒸发部10。上游蒸发部10也称为第2蒸发部10。以下,将上游蒸发部10称为AU蒸发部10。配置于空气流向X的下游侧的空气下游蒸发部20也称为下游蒸发部20或下风侧蒸发部20。下游蒸发部20也称为第1蒸发部20。以下,将下游蒸发部20称为AD蒸发部20。
AU蒸发部10及AD蒸发部20的基本结构相同。AU蒸发部10具有用于热交换的芯部11及配置于芯部11的上下两侧的一对罐部12、13。AD蒸发部20具有用于热交换的芯部21及配置于芯部21的上下两侧的一对罐部22、23。
将AU蒸发部10中的用于热交换的芯部称为AU芯部11。将AD蒸发部20中的用于热交换的芯部称为AD芯部21。另外,将AU蒸发部10中的一对罐部12、13中的配置于上方侧的罐部称为第1AU罐部12,将配置于下方侧的罐部称为第2AU罐部13。同样的,将AD蒸发部20中的一对罐部22、23中的配置于上方侧的罐部称为第1AD罐部22,将配置于下方侧的罐部称为第2AD罐部23。
本实施方式的AU芯部11及AD芯部21分别由层积体构成,该层积体中,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管111、211与接合于相邻的管111、211之间的翅片112、212交互层积配置。另外,以下,将多个管111、211及多个翅片112、212的层积体的层积方向称为管层积方向。
在此,AU芯部11具有由多个管111中的一部分的管群构成的第1AU芯部(第1上游芯部)11a及由多个管111中的剩余部分的管群构成的第2AU芯部(第2上游芯部)11b。第1AU芯部11a提供第3芯部。第2AU芯部11b提供第4芯部。
从送风空气的流向观察AU芯部11时,由存在于管层积方向的右侧的管群构成第1AU芯部11a,由存在于管层积方向的左侧的管群构成第2AU芯部11b。
另外,AD芯部21具有由多个管211中的一部分的管群构成的第1AD芯部(第1下游芯部)21a及由多个管211中的剩余部分的管群构成的第2AD芯部(第2下游芯部)21b。第1AD芯部21a提供第1芯部,第2AD芯部21b提供第2芯部。
从送风空气的流向观察AD芯部21时,由存在于管层积方向的右侧的管群构成第1AD芯部21a,由存在于管层积方向的左侧的管群构成第2AD芯部21b。从送风空气的流向观察时,第1AU芯部11a及第1AD芯部21a以彼此重合(相对)的方式配置,且第2AU芯部11b及第2AD芯部21b以彼此重合(相对)的方式配置。
各管111、211由扁平管构成,该扁平管在内部形成有流通制冷剂的制冷剂通路,且其截面形状为沿送风空气的流向延伸的扁平形状。
AU芯部11的管11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上端侧)连接于第1AU罐部12,且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下端侧)连接于第2AU罐部13。另外,AD芯部21的管21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上端侧)连接于第1AD罐部22,且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下端侧)连接于第2AD罐部23。
各翅片112、212是将薄板材弯曲成波形而成形的波纹状翅片,接合于管111、211的平坦的外面侧,提供使送风空气与制冷剂的传热面积扩大用的热交换促进单元。
在管111、211及翅片112、212的层积体中,在管层积方向的两端部配置有增强各热交换芯部11、12的侧板113、213。另外,侧板113、213与配置于管层积方向的最外侧的翅片112、212接合。
第1AU罐部12由如下的筒状部件构成:该筒状部件的一端侧(从送风空气的流向观察时的左侧端部)被封闭,且在另一端侧(从送风空气的流向观察时的右侧端部)形成有用于从罐内部向压缩机(省略图示)的吸入侧导出制冷剂的制冷剂导出部12a。该第1AU罐部12在底部形成有插入结合各管111的一端侧(上端侧)的贯通孔(省略图示)。即,第1AU罐部12以其内部空间连通于AU芯部11的各管111的方式构成,起到使来自AU芯部11的各芯部11a、11b的制冷剂集合的集合部的作用。
第1AD罐部22由如下的筒状部件构成:该筒状部件的一端侧封闭,且在另一端侧形成有用于向罐内部导入被膨胀阀(省略图示)减压后的低压制冷剂的制冷剂导入部22a。该第1AD罐部22在底部形成有插入结合各管211的一端侧(上端侧)的贯通孔(省略图示)。即,第1AD罐部22以其内部空间连通于AD芯部21的各管211的方式构成,起到向AD芯部21的各芯部21a、21b分配制冷剂的分配部的作用。
第2AU罐部13由两端侧被封闭的筒状部件构成。该第2AU罐部13在顶部形成有插入接合各管111的另一端侧(下端侧)的贯通孔(省略图示)。即,第2AU罐部13以其内部空间连通于各管111的方式构成。
另外,在第2AU罐部13的内部,在长度方向的中央位置配置有分隔部件131,通过该分隔部件131,将罐内部空间分隔为构成第1AU芯部11a的各管111所连通的空间与构成第2AU芯部11b的各管111所连通的空间。
在此,第2AU罐部13的内部中的与构成第1AU芯部11a的各管111连通的空间构成对第1AU芯部11a分配制冷剂的第1分配部13a,与构成第2AU芯部11b的各管111连通的空间构成对第2AU芯部11b分配制冷剂的第2分配部13b。
第2AD罐部23由两端侧被封闭的筒状部件构成。该第2AD罐部23在顶部形成有插入接合各管211的另一端侧(下端侧)的贯通孔(省略图示)。即,第2AD罐部23以其内部空间连通于各管211的方式构成。
另外,在第2AD罐部23的内部,在长度方向的中央位置配置有分隔部件231,通过该分隔部件231,将罐内部空间分隔为构成第1AD芯部21a的各管211所连通的空间与构成第2AD芯部21b的各管211所连通的空间。
在此,第2AD罐部23的内部中的与构成第1AD芯部21a的各管211连通的空间构成使来自第1AD芯部21a的制冷剂集合的第1集合部23a,与构成第2AD芯部21b的各管211连通的空间构成使来自第2AD芯部21b的制冷剂集合的第2集合部23b。
第2AU罐部13及第2AD罐部23彼此经由制冷剂调换部30而连结。该制冷剂调换部30按如下方式构成:将第2AD罐部23中的第1集合部23a内的制冷剂引导向第2AU罐部13的第2分配部13b,且将第2AD罐部23中的第2集合部23b内的制冷剂引导向第2AU罐部13的第1分配部13a。即,制冷剂调换部30以使制冷剂流在各芯部11、21中在芯宽度方向上调换的方式构成。
具体而言,制冷剂调换部30构成为具有:连结于第2AD罐部23的第1、第2集合部23a、23b的一对集合部连结部件31a、31b;连结于第2AU罐部13的各分配部13a、13b的两对分配部连结部件32a、32b;以及分别连结于一对集合部连结部件31a、31b及两对分配部连结部件32a、32b的中间罐部33。
一对集合部连结部件31a、31b分别由在内部形成有流通制冷剂的制冷剂流通路的筒状部件构成,其一端侧连接于第2AD罐部23,且另一端侧连接于中间罐部33。
一对集合部连结部件31a、31b中的一方的第1集合部连结部件31a,以一端侧与第1集合部23a连通的方式连接于第2AD罐部23,且以另一端侧与后述的中间罐部33内的第1制冷剂流通路33a连通的方式连接于中间罐部33。
另外,另一方的第2集合部连结部件31b以一端侧与第2集合部23b连通的方式连接于第2AD罐部23,且以另一端侧与后述的中间罐部33内的第2制冷剂流通路33b连通的方式连接于中间罐部33。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集合部连结部件31a的一端侧连接于第1集合部23a中的靠近分隔部件231的位置,第2集合部连结部件31b的一端侧连接于第2集合部23b中的靠近第2AD罐部23的封闭端的位置。
两对分配部连结部件32a、32b分别由在内部形成有流通制冷剂的制冷剂流通路的筒状部件构成,其一端侧连接于第2AU罐部13,且另一端侧连接于中间罐部33。
两对分配部连结部件32a、32b中的一方的两个第1分配部连结部件32a,分别以一端侧与第1分配部13a连通的方式连接于第2AU罐部13,且以另一端侧与后述的中间罐部33内的第2制冷剂流通路33b连通的方式连接于中间罐部33。即,两个第1分配部连结部件32a分别经由中间罐部33的第2制冷剂流通路33b与上述的第2集合部连结部件31b连通。
另外,另一方的两个第2分配部连结部件32b分别以一端侧与第2分配部13b连通的方式连接于第2AU罐部13,且以另一端侧与后述的中间罐部33内的第1制冷剂流通路33a连通的方式连接于中间罐部33。即,两个第2分配部连结部件32b分别经由中间罐部33的第1制冷剂流通路33a与上述的第1集合部连结部件31a连通。
两个第1分配部连结部件32a中的一方的第1分配部连结部件32a的一端侧连接于第1分配部13a的管层积方向上的靠近制冷剂导出部12a侧的端部。另外,另一方的一方的第1分配部连结部件32a的一端侧连接于第1分配部13a的管层积方向上的远离制冷剂导出部12a侧的端部。
两个第2分配部连结部件32b中的一方的第2分配部连结部件32b的一端侧连接于第2分配部13b的管层积方向上的靠近制冷剂导出部12a侧的端部。另外,另一方的第2分配部连结部件32b的一端侧连接于第2分配部13b的管层积方向上的远离制冷剂导出部12a侧的端部。
在第2AD罐部23形成有:第1制冷剂流出口24a,该第1制冷剂流出口24a与第1集合部连结部件31a连接,且使来自第1集合部23a的制冷剂向第1集合部连结部件31a流出;及第2制冷剂流出口24b,该第2制冷剂流出口24b与第2集合部连结部件31b连接,且使来自第2集合部23b的制冷剂向第2集合部连结部件31b流出。
如图2、图3所示,在第1AU罐部13形成有:两个第1制冷剂流入口14a,该第1制冷剂流入口14a与第1分配部连结部件32a连接,且使来自第1分配部连结部件32a的制冷剂流入第1分配部13a;及两个第2制冷剂流入口14b,该第2制冷剂流入口14b与第2分配部连结部件32b连接,且使来自第2分配部连结部件32b的制冷剂流入第2分配部13b。
两个第1制冷剂流入口14a中的一方的第1制冷剂流入口14a设置于第1分配部13a的管层积方向上的靠近制冷剂导出部12a侧的端部。另一方的第1制冷剂流入口14a设置于第1分配部13a的管层积方向上的远离制冷剂导出部12a侧的端部。
两个第2制冷剂流入口14b中的一方的第2制冷剂流入口14b设置于第2分配部13b的管层积方向上的靠近制冷剂导出部12a侧的端部。另一方的第2制冷剂流入口14b设置于第2分配部13b的管层积方向上的远离制冷剂导出部12a侧的端部。
回到图2,中间罐部33由两端侧被封闭的筒状部件构成。该中间罐部33配置于第2AU罐部13及第2AD罐部23之间。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中间罐部33按如下方式配置:从送风空气的流向X观察时,其一部分(上方侧的部位)与第2AU罐部13及第2AD罐部23重合,另一部分(下方侧的部位)不与第2AU罐部13及第2AD罐部23重合。
这样一来,配置成使中间罐部33的一部分不与第2AU罐部13及第2AD罐部23重合,从而能够得到小型化的优点。具体而言,能够成为在送风空气的流向X上使第1蒸发部10及第2蒸发部20靠近的配置形态。由此,能够抑制因设置中间罐部33而导致的制冷剂蒸发器1的体积增大。
如图4、图5所示,在中间罐部33的内部,在位于上方侧的部位配置有分隔部件331,通过该分隔部件331将罐内部的空间分隔成第1制冷剂流通路33a与第2制冷剂流通路33b。
第1制冷剂流通路33a构成将来自第1集合部连结部件31a的制冷剂引导向第2分配部连结部件32b的制冷剂流通路。另一方面,第2制冷剂流通路33b构成将来自第2集合部连结部件31b的制冷剂引导向第1分配部连结部件32a的制冷剂流通路。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集合部连结部件31a、第2分配部连结部件32b、中间罐部33中的第1制冷剂流通路33a构成第1连通部。另外,第2集合部连结部件31b、第1分配部连结部件32a、中间罐部33中的第2制冷剂流通路33b构成第2连通部。
接着,根据图6对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蒸发器1中的制冷剂流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由膨胀阀(省略图示)减压后的低压制冷剂如箭头A所示从形成于第1AD罐部22的一端侧的制冷剂导入口22a导入罐内部。导入第1AD罐部22的内部的制冷剂如箭头B所示在AD芯部21的第1AD芯部21a中下降,且如箭头C所示在AD芯部21的第2AD芯部21b中下降。
在第1AD芯部21a中下降后的制冷剂如箭头D所示流入第2AD罐部23的第1制冷剂集合部23a。另一方面,在第2AD芯部21b中下降后的制冷剂如箭头E所示流入第2AD罐部23的第2制冷剂集合部23b。
流入第1制冷剂集合部23a的制冷剂如箭头F所示经由第1集合部连结部件31a流入中间罐部33的第1制冷剂流通路33a。另外,流入第2制冷剂集合部23b的制冷剂如箭头G所示经由第2集合部连结部件31b流入中间罐部33的第2制冷剂流通路33b。
流入第1制冷剂流通路33a的制冷剂如箭头H1、箭头H2所示经由两个第2分配部连结部件32b流入第2AU罐部13的第2分配部13b。另外,流入第2制冷剂流通路33b的制冷剂如箭头I1、箭头I2所示经由两个第1分配部连结部件32a流入第2AU罐部13的第1分配部13a。
流入第2AU罐部13的第2分配部13b的制冷剂的如箭头J所示在AU芯部11的第2AU芯部11b中上升。另一方面,流入第1分配部13a的制冷剂如箭头K所示在AU芯部11的第1AU芯部11a中上升。
在第2AU芯部11b中上升后的制冷剂及在第1AU芯部11a中上升后的制冷剂分别如箭头L、M所示流入第1AU罐部12的罐内部,如箭头N所示从形成于第1AU罐部12的一端侧的制冷剂导出部12a导出到压缩机(图示略)吸入侧。
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蒸发器1中,在第1分配部13a设置有多个使来自第2AD芯部21b的制冷剂流入该第1分配部13a的第1制冷剂流入口14a。因此,与设置有一个第1制冷剂流入口14a的情况相比,能够使从最远离第1制冷剂流入口14a的管111的端部到第1制冷剂流入口14a的距离变短。
如上所述,第1制冷剂流入口14a与管111端部的距离越短,制冷剂的压力损失越小,流入该管111的制冷剂量越多。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蒸发器1与设有一个第1制冷剂流入口14a的制冷剂蒸发器1相比,从最远离第1制冷剂流入口14a的管111的端部到第1制冷剂流入口14a的距离变短,因此流入该管111的制冷剂量变多。
由此,能够使流入构成第1AU芯部11a的各管111的制冷剂量的不均匀变小,因此能够抑制在第1AU芯部11a中液相制冷剂被不均匀地分配。因此,能够抑制制冷剂蒸发器1中的被冷却流体的冷却性能的降低。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两个第1制冷剂流入口14a在第1分配部13a中的管111层积方向的中心线C的一侧与另一侧各配置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第1制冷剂流入口14a相对于第1分配部13a中的管111层积方向的中心线C对称地配置。
更详细而言,两个第1制冷剂流入口14a分别设置于第1分配部13a的管层积方向上的靠近制冷剂导出部12a侧的端部和第1分配部13a的管层积方向上的远离制冷剂导出部12a侧的端部。
换言之,将构成第1AU芯部11a的多个管111与两个第1制冷剂流入口14a中的最靠近配置的制冷剂流入口14a之间的距离设为制冷剂入口间距离时,管111a的制冷剂入口间距离la与管111b的制冷剂入口间距离lb大致相等,管111a是相对于两个第1制冷剂流入口14a中的一第1制冷剂流入口14a(图纸左侧)的制冷剂入口间距离最大的管,管111b是相对于另一第1制冷剂流入口14a(图纸右侧)的制冷剂入口间距离最大的管。
由此,能够使流入构成第1AU芯部11a的各管111的制冷剂量的不均匀更小,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第1AU芯部11a中液相制冷剂被不均匀地分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分配部连结部件32a及第2分配部连结部件32b各设有两个。由此,与各连结部件32a、32b各设有一个的制冷剂蒸发器1相比,能够在一个分配部连结部件32a、32b中分别降低每单位面积的制冷剂的质量流量。因此,各分配部连结部件32a、32b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变小,因此能够使被冷却流体的冷却性能提高。
然而,在设有一个第1制冷剂流入口14a的制冷剂蒸发器1的情况下,从第1制冷剂流入口14a流入的制冷剂的流速上升,因而容易受到流动的惯性力的影响。因此,制冷剂流量越多,向远离第1制冷剂流入口14a侧流动的制冷剂流量越多,液相制冷剂的分配的不均匀越大。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1制冷剂流入口14a的数量(具体为两个)比第2制冷剂流出口24b的数量(具体为一个)多。由此,能够使流入第1分配部13a的制冷剂的流速降低,因此能够抑制因流动的惯性力导致的制冷剂分配性的恶化。
在此,在构成第1AU芯部11a的多个管111中,将配置于最远离制冷剂导出部12a的部位的管称为导出部最远管111f。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导出部最远管111f的制冷剂入口间距离lf比构成第1AU芯部11a的多个管111中的导出部最远管111f以外的管111的制冷剂入口间距离短。
由此,能够抑制从第1制冷剂流入口14a通过各管111到达制冷剂导出部12a的各制冷剂流路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的不均匀,因此能够抑制制冷剂分配性的恶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第2制冷剂流入口14b也与第1制冷剂流入口14a同样地配置,即分别设置于第1分配部13a的管层积方向上的靠近制冷剂导出部12a侧的端部和第1分配部13a的管层积方向上的远离制冷剂导出部12a侧的端部。因此,在第2AU芯部11b中,也与第1AU芯部11a相同,能够抑制液相制冷剂被不均匀地分配。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7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第2实施方式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比,第1制冷剂流入口14a及第2制冷剂流入口14b的配置不同。
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1制冷剂流出口14a在第2AU罐部13的第1分配部13a的管层积方向两端部的内侧部分隔开间隔地设置有两个。
在此,将构成第1AU芯部11a的多个管111中的距第1制冷剂流入口14a的距离最长的管111称为最远管111g,将距该第1制冷剂流入口14a的距离最近的管称为最近管111h。另外,将构成第1AU芯部11a的多个管111中的配置于距制冷剂导出部12a最近的部位的管称为导出部最近管111e。
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第1流入口14a以构成第1AU芯部11a的所有管111与第1制冷剂流入口14a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的方式配置。具体而言,将从最近管111h到该第1制冷剂流入口14a的距离设为La,将从最远管111g到该第1制冷剂流入口14a的距离设为Lb,将最近管111h的位于第1分配部13a内部的部分的长度设为Ld时,两个第1流入口14a配置于满足La≦Lb≦La+Ld的关系的位置。
由此,能够使构成第1AU芯部11a的管111的制冷剂入口间距离的最大值变小,因此能够使流入各管111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的不均匀变小。因此,能够抑制第1AU芯部11a中液相制冷剂被不均匀地分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出部最近管111e的制冷剂入口间距离le比构成第1AU芯部11a的多个管111中的除导出部最近管111e以外的管111的制冷剂入口间距离长。
由此,能够抑制从第1制冷剂流入口14a通过各管111到达制冷剂导出部12a的各制冷剂流路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的不均匀,因此能够抑制制冷剂分配性的恶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第2制冷剂流入口14b也与第1制冷剂流入口14a同样地配置,即,以构成第2AU芯部11b的所有管111与第2制冷剂流入口14b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的方式配置。因此,在第2AU芯部11b中,也与第1AU芯部11a相同,能够抑制液相制冷剂被不均匀地分配。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8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第3实施方式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比,第1制冷剂流入口14a及第2制冷剂流入口14b的配置不同
如图8所示,两个第1制冷剂流入口14a配置于第1分配部13a的管111的层积方向的中心线C的一侧(图纸右侧)。另外,在第1分配部13a的该中心线C的另一侧(图纸)设有作为调整在第1分配部13a内流动的制冷剂流量的流量调整单元的节流板15。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第1分配部13a中,从两个第1制冷剂流入口14a流入的制冷剂在通过节流板15时扩散,因此能够使第1分配部13a的制冷剂的分配性提高。因此,在第1AU芯部11a中能够抑制液相制冷剂被不均匀地分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第2制冷剂流入口14b也与第1制冷剂流入口14a相同的配置,即,配置于第2分配部13b的管111的层积方向的中心线C的一侧(图纸右侧)。进一步,在第2分配部13b中,也在该中心线C的另一侧(图纸)配置有节流板15。因此,第2AU芯部11b也与第1AU芯部11a相同,能够抑制液相制冷剂被不均匀地分配。
(第4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制冷剂蒸发器1设置于调整车辆的室内的温度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制冷剂蒸发器1是冷却向室内吹送的空气的冷却用热交换器。制冷剂蒸发器1是蒸气压缩式的制冷循环的低压侧热交换器。制冷剂蒸发器1从向室内吹送的空气吸热来使制冷剂、即液相制冷剂蒸发。向室内吹送的空气是在制冷剂蒸发器1的外部流动的被冷却流体。
制冷剂蒸发器1是制冷循环的结构部件之一。制冷循环能够具备未图示的压缩机、散热器、膨胀器等结构部件。例如,制冷循环是在散热器与膨胀器之间具有受液器的接收循环。
在图9中,示意性地图示了制冷剂蒸发器1。在图10中图示了制冷剂蒸发器1的多个结构部分。在图中,省略了芯部11、21的管11c、21c及翅片11d、21d的图示。
如图所示,制冷剂蒸发器1具备两个蒸发部10、20。两个蒸发部10、20相对于空气的流向、即被冷却流体的流向X串联配置于上游侧和下游侧。配置于空气流向X的上游侧的空气上游蒸发部10也称为空气上游蒸发部10。以下,将空气上游蒸发部10称为AU蒸发部10。配置于空气流向X的下游侧的蒸发部20也称为空气下游蒸发部20。以下,将空气下游蒸发部20称为AD蒸发部20。
相对于制冷剂的流向,两个蒸发部10、20也配置于上游侧和下游侧。制冷剂在流过AD蒸发部20后,流到AU蒸发部10。在从制冷剂的流向观察的情况下,将AD蒸发部20称为第1蒸发部,将AU蒸发部10称为第2蒸发部。AD蒸发部20相对于制冷剂的流向配置于上游,因此也称为制冷剂上游蒸发部20。AU蒸发部10相对于制冷剂的流向配置于下游,因此也称为制冷剂下游蒸发部10。制冷剂蒸发器1提供作为整体使制冷剂的流向与空气的流向相对的对流热交换器。
AU蒸发部10及AD蒸发部20的基本的结构相同。AU蒸发部10具有用于热交换的芯部11及配置于芯部11的两端的一对罐部12、13。AD蒸发部20具有用于热交换的芯部21及配置于芯部21的两端的一对罐部22、23。
将AU蒸发部10中的芯部11称为AU芯部11。将AD蒸发部20中的芯部21称为AD芯部21。另外,AU蒸发部10中的一对罐部12、13具备配置于上方侧的第1AU罐部12和配置于下方侧的第2AU罐部13。同样的,AD蒸发部20中的一对罐部22、23具备配置于上方侧的第1AD罐部22与配置于下方侧的第2AD罐部23。
AU芯部11及AD芯部21具备多个管11c、21c和多个翅片11d、21d。AU芯部11及AD芯部21由层积体构成,该层积体中,多个管11c、21c与多个翅片11d、21d交替层积配置。多个管11c将一对罐部12、13之间连通。多个管21c将一对罐部22、23之间连通。多个管11c、21c在图中沿上下方向延伸。多个翅片11d、21d配置于相邻的管11c、21c之间,并接合于它们。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层积体中的多个管11c、21c及多个翅片11d、21d的层积方向称为管层积方向。
AU芯部11具有第1AU芯部11a及第2AU芯部11b。第1AU芯部11a由多个管11c的一部分构成。第1AU芯部11a由排列成一列的一群管11c构成。第2AU芯部11b由多个管11c的剩余部构成。第2AU芯部11b由排列成一列的一群管11c构成。第1AU芯部11a和第2AU芯部11b在管层积方向上排列。沿空气的流向X观察时,第1AU芯部11a由配置于管层积方向的右侧的管群构成。沿空气的流向X观察时,第2AU芯部11b由配置于管层积方向的左侧的管群构成。第1AU芯部11a比第2AU芯部11b更靠近罐部12的制冷剂出口12a地配置。
罐部12是制冷剂蒸发器1中位于制冷剂流的最下游的最后的集合用的罐。罐部12是设置于构成AU芯部11的多个管11c的制冷剂下游端并使通过AU芯部11的制冷剂集合的集合部。罐部12提供在制冷剂流向的下游侧端部具备制冷剂的出口12a的出口集合部。
AD芯部21具有第1AD芯部21a及第2AD芯部21b。第1AD芯部21a由多个管21c的一部分构成。第1AD芯部21a由排列成一列的一群管21c构成。第2AD芯部21b由多个管21c的剩余部分构成。第2AD芯部21b由排列成一列的一群管21c构成。第1AD芯部21a和第2AD芯部21b在管层积方向上排列。沿空气的流向X观察时,第1AD芯部21a由配置于管层积方向的右侧的管群构成。沿空气的流向X观察时,第2AD芯部21b由配置于管层积方向的左侧的管群构成。第1AD芯部21a比第2AD芯部21b更靠近罐部22的制冷剂入口22a地配置。
罐部22是制冷剂蒸发器1中位于制冷剂流的最上游的最初的分配用的罐。罐部22设置于构成AD芯部21的多个管11c的制冷剂上游端。罐部22是对构成AD芯部21的多个管21c分配制冷剂的分配部。罐部22提供在制冷剂流向的上游侧端部具备制冷剂的入口22a的入口分配部。
第1AD芯部21a也称为第1芯部。第2AD芯部21b也称为第2芯部。第1AU芯部11a也称为第3芯部。第2AU芯部11b也称为第4芯部。
AU芯部11及AD芯部21在空气的流向X上以相互重合的方式配置。换言之,AU芯部11及AD芯部21在空气的流向X上相对。第1AU芯部11a及第1AD芯部21a在空气的流向X上以相互重合的方式配置。换言之,第1AU芯部11a及第1AD芯部21a在空气的流向X上相对。第2AU芯部11b及第2AD芯部21b在空气的流向X上以相互重合的方式配置。换言之,第2AU芯部11b及第2AD芯部21b在空气的流向X上相对。
多个管11c、21c分别在内部划分形成用于流动制冷剂的通路。多个管11c、21c分别为扁平管。多个管11c、21c分别以扁平的截面沿空气的流向X延伸的方式配置。
AU芯部11的管11c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即上端连接于第1AU罐部12,且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即下端连接于第2AU罐部13。第2AU罐部13提供对多个管11c分配制冷剂的分配部。
另外,AD芯部21的管21c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即上端连接于第1AD罐部22,且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即下端连接于第2AD罐部23。第2AD罐部23提供使来自多个管21c的制冷剂集合的集合部。
多个翅片11d、21d分别构成接合于管11c、21c的平坦的外表面、且使与空气的传热面积扩大用的热交换促进单元。多个翅片11d、21d分别为波纹状翅片。多个翅片11d、21d分别将薄板材弯曲成波形而成形。
在管11c、21c及翅片11d、21d的层积体中,在管层积方向的两端部配置有增强各芯部11、21的侧板11e、21e。另外,侧板11e、21e与配置于管层积方向的最外侧的翅片11d、21d接合。
第1AU罐部1由筒状部件构成。第1AU罐部12的一端、即沿空气的流向X观察到的左端被封闭。在第1AU罐部12的另一端、即沿空气的流向X观察到的右端具有制冷剂出口12a。制冷剂出口12a从罐内部向未图示的压缩机的吸入侧导出制冷剂。在第1AU罐部12的图中的底部形成有插入接合多个管11c的一端的贯通孔。即,第1AU罐部12以其内部空间连通于AU芯部11的多个管11c的方式构成。第1AU罐部12起到使来自AU芯部11的多个管11c的制冷剂集合用的集合部的作用。
第1AD罐部22由筒状部件构成。第1AD罐部22的一端被封闭。在第1AD罐部22的另一端具有制冷剂入口22a。制冷剂入口22a导入被未图示的膨胀阀减压后的低压制冷剂。在第1AD罐部22的图中的底部形成有插入并接合多个管21c的一端的多个贯通孔。即,第1AD罐部22以其内部空间连通于AD芯部21的多个管21c的方式构成。第1AD罐部22起到向AD芯部21的多个管21c分配制冷剂用的分配部的作用。
第2AU罐部13由两端被封闭的筒状部件构成。在第2AU罐部13的顶板部形成插入并接合多个管11c的另一端的多个贯通孔。即,第2AU罐部13以其内部空间连通于各管11c的方式构成。第2AU罐部13起到向AU芯部11的多个管11c分配制冷剂用的分配部的作用。
在第2AU罐部13的内部,在长度方向的中央位置配置有分隔部件13c。分隔部件13c将第2AU罐部13的内部空间划分为第1分配部13a和第2分配部13b。第1分配部13a是与构成第1AU芯部11a的多个管11c连通的空间。第1分配部13a对第1AU芯部11a供给制冷剂。第1分配部13a对构成第1AU芯部11a的多个管11c分配制冷剂。第2分配部13b是与构成第2AU芯部11b的多个管11c连通的空间。第2分配部13b对第2AU芯部11b供给制冷剂。第2分配部13b对构成第2AU芯部11b的多个管11c分配制冷剂。由此,第1分配部13a和第2分配部13b构成连续的分配罐部13。
第2AD罐部23由两端侧被封闭的筒状部件构成。在第2AD罐部23的顶部形成有插入接合多个管21c的另一端的多个贯通孔。即,第2AD罐部23以其内部空间连通于多个管21c的方式构成。
在第2AD罐部23的内部,在长度方向的中央位置配置有分隔部件23c。分隔部件23c将第2AD罐部23的内部空间划分为第1集合部23a和第2集合部23b。第1集合部23a是与构成第1AD芯部21a的多个管21c连通的空间。第1集合部23a从构成第1AD芯部21a的多个管21c收集制冷剂。第2集合23b是与构成第2AD芯部21b的多个管21c连通的空间。第2集合部23b从构成第2AD芯部21b的多个管21c收集制冷剂。第2AD罐部23起到分开收集第1AD芯部21a的制冷剂和第2AD芯部21b的制冷剂的集合部的作用。由此,第1集合部23a和第2集合部23b构成连续的集合罐部23。
第2AU罐部13与第2AD罐部23之间经由调换部30连结。调换部30将第2AD罐部23的第1集合部23a内的制冷剂引导向第2AU罐部13的第2分配部13b。调换部30将第2AD罐部23的第2集合部23b内的制冷剂引导向第2AU罐部13的第1分配部13a。
即,调换部30以使流过AD芯部21的一部分的制冷剂流过AU芯部11的另一部分的方式调换制冷剂流。上述AD芯部21的一部分与AU芯部11的另一部在空气的流向X上不重叠。换言之,调换部30以使从第2AD罐部23朝向第2AU罐部13的制冷剂相对于空气的流向X交叉的方式进行调换。换言之,调换部30以在芯部11与芯部21之间在芯宽度方向上调换制冷剂流的方式构成。调换部30提供错开连通部30,该错开连通部30将定位于在空气的流向X上至少局部不重叠的位置、即不同的位置的两个芯部连通。错开连通部30将上游芯部11a、11b与下游芯部21a、21b连通,使制冷剂依次流过上游芯部11a、11b和下游芯部21a、21b,上游芯部11a、11b和下游芯部21a、21b定位于在被冷却流体的流向X上至少局部不重叠的位置。错开连通部30形成连通第1集合部33a与第2分配部13b的第1通路33a、及连通第2集合部23b与第1分配部13a的第2通路33b。
调换部30提供将流过第1AD芯部21a的制冷剂引导向第2AU芯部11b的第1连通路和将流过第2AD芯部21b的制冷剂引导向第1AU芯部11a的第2连通路。第1连通路与第2连通路交叉。
具体而言,调换部30具备集合部连通部31a、31b、分配部连通部32a、32b及中间罐部33。多个连通部31a、31b、32a、32b能够由形成有在内部流通制冷剂的通路的筒状部件或形成于罐部23、33的对接的开口部提供。
第1集合部连通部31a将第2AD罐部23的第1集合部23a与中间罐部33之间连通。第1集合部连通部31a连通于后述的中间罐部33内的第1通路33a。在第1集合部23a与第1通路33a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1集合部连通部31a。
第2集合部连通部31b将第2AD罐部23的第2集合部23b与中间罐部33之间连通。第2集合部连通部31b连通于后述的中间罐部33内的第2通路33b。在第2集合部23b与第2通路33b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2集合部连通部31b。
第1分配部连通部32a将第2AU罐部13的第1分配部13a与中间罐部33之间连通。第1分配部连通部32a连通于后述的中间罐部33内的第2通路33b。在第1分配部13a与第2通路33b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1分配部连通部32a。
第2分配部连通部32b将第2AU罐部13的第2分配部13b与中间罐部33之间连通。第2分配部连通部32b连通于后述的中间罐部33内的第1通路33a。在第2分配部13b与第1通路33a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2分配部连通部32b。
中间罐部33连结于多个集合部连通部31a、31b及多个分配部连通部32a、32b。多个集合部连通部31a、31b提供调换部30的制冷剂的入口。多个分配部连通部32a、32b提供调换部30的制冷剂的出口。调换部30在内部具备交叉的通路。划分形成该通路的壁面以沿制冷剂的流向螺旋状地回旋的方式推移。
图11是表示制冷剂蒸发器1的下部的多个罐的配置的俯视图。图12是图11的XII-XII线的剖视图。图13是表示中间罐部33的分隔部件35的立体图。图14表示形成于中间罐部33内的通路的形状和其推移。在图中透视地图示了分隔部件35。另外,在图中,标记了用于识别分隔部件35的正面35a与反面35b的剖面线。
中间罐部33具有两端被封闭的筒状部件34。中间罐部33配置于第2AU罐部13与第2AD罐部23之间。沿空气的流向X观察时,中间罐部33以中间罐部33的一部分、即图中上方侧的部位与第2AU罐部13及第2AD罐部23重叠的方式配置。沿空气的流向X观察时,中间罐部33以中间罐部33的其他部分、即下方侧的部位不与第2AU罐部13及第2AD罐部23重叠的方式配置。换言之,中间罐部33配置于用于集合制冷剂的罐部23与用于分配制冷剂的罐部13之间,且以沿空气的流向X而与集合罐部23及分配罐部13重叠的方式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使集合罐部23、分配罐部13及中间罐部33小型化。
该结构能够使第1蒸发部10与第2蒸发部20在空气的流向X上近接地配置。其结果,能够抑制因设置中间罐部33而导致的制冷剂蒸发器1的体积的增大。
基于图11至图14对中间罐部33进行说明。中间罐部33具备筒状部件34和分隔部件35。筒状部件34的两端是封闭的。分隔部件35收容并配置于筒状部件34的内部。通过筒状部件34和分隔部件35提供错开连通部30。
如图13所示,分隔部件35是具有相当于筒状部件34的内径的宽度和相当于筒状部件34的全长的长度的细长的板状部件。分隔部件35接合于筒状部件34内。分隔部件35将筒状部件34内部划分为多个通路。分隔部件35将筒状部件34内部划分为两个通路、即第1通路33a与第2通路33b。其结果,中间罐部33在其内部划分形成第1通路33a与第2通路33b。
分隔部件35是板状的部件,且具有扭转部。分隔部件35具有绕板状部件的长度方向中心轴将该板状部件扭转成螺旋状的形状。其结果,分隔部件35具有正面35a与反面35b交替出现的扭转形状。分隔部件35至少具有一个扭转部35c。分隔部件35在扭转部35c被扭转。在图示的例子中,分隔部件35具有多个扭转部35c。一个扭转部35c通过扭转角度180度以使正面35a与反面35b反转的方式而形成。一个扭转部35c以遍及分隔部件35的长度方向的规定范围的方式并具有平缓的扭转角而形成。在图示的例子中,分隔部件35由多个扭转部35c连续而形成。其结果,分隔部件35的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边缘螺旋状地延伸。
第1通路33a及第2通路33b在中间罐部33内沿中间罐部33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第1通路33a及第2通路33b绕中间罐部33的长度方向的轴螺旋状地延伸。其结果,在中间罐部33的外侧表面,第1通路33a及第2通路33b沿中间罐部33的长度方向交替地出现。
第1通路33a提供将来自第1集合部连通部31a的制冷剂引导向第2分配部连通部32b的通路。第2通路33b提供将来自第2集合部连通部31b的制冷剂引导向第1分配部连通部32a的通路。
第1集合部连通部31a、第2分配部连通部32b及中间罐部33的第1通路33a构成第1连通部。第1集合部连通部31a提供第1连通部的制冷剂的入口。第2分配部连通部32b提供第1连通部的制冷剂的出口。
第2集合部连通部31b、第1分配部连通部32a及中间罐部33的第2通路33b构成第2连通部。第2集合部连通部31b提供第2连通部的制冷剂的入口。第1分配部连通部32a提供第2连通部的制冷剂的出口。
第1通路33a及第2通路33b沿中间罐部33的长度方向、即沿制冷剂的流向螺旋状地回旋。换言之,划分形成第1通路33a及第2通路33b的壁面螺旋状地推移。从别的观点看,划分形成第1通路33a及第2通路33b的壁面沿制冷剂的流向倾斜,以沿流向而反转的方式推移。
由未图示的膨胀阀减压后的低压制冷剂如图10的箭头所示,供给给制冷剂蒸发器1。制冷剂从形成于第1AD罐部22的一端的制冷剂的入口22a导入第1AD罐部22的内部。制冷剂在作为最初的分配罐的第1AD罐部22内被分割成2份。制冷剂在第1AD芯部21a中下降,且在第2AD芯部21b中下降。制冷剂在第1AD芯部21a中下降后,流入第1集合部23a。制冷剂在第2AD芯部21b中下降后,流入第2集合部23b。制冷剂从第1集合部23a经由第1集合部连通部31a流入第1通路33a。制冷剂从第2集合部23b经由第2集合部连通部31b流入第2通路33b。
图14通过箭头表示中间罐部33内的制冷剂流的一例。经由第2集合部连通部31b的制冷剂流入第2通路33b。划分形成第2通路33b的分隔部件35提供沿流向回旋的壁面。由此,在第2通路33b内流动的制冷剂一边回旋一边流动。其结果,抑制第2通路33b内的制冷剂的气体成分与液体成分的分离,即抑制气液分离。最终,制冷剂从第1分配部连通部32a流出。
无论以何种姿势设置制冷剂蒸发器1,都能够得到调换部30内的制冷剂的旋回流。因此,不依赖制冷剂蒸发器1的设置姿势,就能抑制制冷剂的成分分离。如图所示,在使调换部30位于制冷剂蒸发器1的下部的方式设置制冷剂蒸发器1的情况下,螺旋状的第1及第2通路33a、33b搅拌制冷剂,因此有利于抑制液体成分的滞留。
制冷剂从第1通路33a经由第2分配部连通部32b流入第2分配部13b。制冷剂从第2通路33b经由第1分配部连通部32a流入第1分配部13a。制冷剂从第2分配部13b上升到第2AU芯部11b。制冷剂从第1分配部13a上升到第1AU芯部11a。制冷剂从第2AU芯部11b流入第1AU罐部12的内部。制冷剂从第1AU芯部11a流入第1AU罐部12的内部。由此,制冷剂在作为最后的集合罐的第1AU罐部12内被统合成一个流体。制冷剂从形成于第1AU罐部12的一端的出口12a流出到制冷剂蒸发器1的外部。之后,制冷剂供给到未图示的压缩机的吸入侧。
根据该实施方式,扭转部35c使制冷剂一边回旋一边流动。在调换部30中制冷剂一边回旋一边流动。因此,抑制调换部30内的制冷剂的成分分离。其结果,抑制AU芯部11的制冷剂成分的分布。进一步,抑制AU芯部11的温度分布。
(第5实施方式)
该实施方式是以先前的实施方式变为基础方式的变形例。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具有多个扭转部35c的分隔部件35。在该实施方式中,采用图15所示的分隔部件235来代替。
分隔部件235在中央部具有一个扭转部235c。扭转部235c通过扭转角度180度以使正面235a与反面235b反转的方式而形成。根据该结构,在扭转部235c中调换第1通路33a与第2通路33b。根据该结构,第1通路33a的一半定位成与第1集合部23a相对。另外,第1通路33a的剩余的一半定位成与第2分配部13b相对。同样的,第2通路33b的一半定位成与第2集合部23b相对。另外,第2通路33b的剩余的一半定位成与第1分配部13a相对。
根据该结构,在第1通路33a的中央,分隔部件235具有扭转部235c。由此,在第1通路33a中能够使制冷剂回旋。同样的,在第2通路33b的中央,分隔部件235具有扭转部235c。由此,在第2通路33b中能够使制冷剂回旋。
(第6实施方式)
该实施方式是以先前的实施方式变为基础方式的变形例。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具有角度180度的扭转部35c的分隔部件35。在该实施方式中,采用如图16、图17及图18所示的分隔部件335来代替。
分隔部件335在其中央具有角度90度的扭转部335d。此外,分隔部335在其一方的端部具有角度90度的扭转部335e。扭转部335e位于中间罐部33的端部。其结果,第1通路333a被定位成仅在中间罐部33的端部与第2AU芯部11b、即第2分配部13b相对。换言之,第1通路333a与第2分配部13b被定位成仅在远离入口22a的端部能够相互连通。
在第1集合部23a与第1通路333a之间设有连通路。在第2集合部23b与第2通路333b之间设有连通路。在第1分配部13a与第2通路333b之间设有连通路。在第2分配部13b与第1通路333a之间设有连通路。
在图17中,剖面线表示制冷剂流量较少的小流量的液体成分的分布。如图所示,液体成分在入口22a的附近容易流入芯部21。经由第1AD芯部21a的制冷剂经由第1通路333a,从第2分配部13b的端部供给。其结果,在第2AU芯部11b中,能够使较多的液体成分向远离入口22a的部位流动。此外,经由扭转部335d、335e的制冷剂被抑制制冷剂成分的分离。通过抑制制冷剂成分的分离,从而能够在第2AU芯部11b的端部得到更良好的制冷剂分布。其结果,能够以与第2AD芯部21b中所生成的液体成分较少的范围重叠的方式在第2AU芯部11b中生成液体成分较多的范围。
在图18中,剖面线表示制冷剂流量较多的大流量的液体成分的分布。在大流量中,在AD芯部21和AU芯部11双方中都能得到良好的制冷剂分布。并且,分隔部件335具有角度90度的扭转部335d、335e,因此能够一边抑制压力损失,一边提供如上所述的良好的制冷剂分布。
(第7实施方式)
该实施方式是以先前的实施方式变为基础方式的变形例。在该实施方式中,采用如图19所示的分隔部件435。
分隔部件435具有多个扭转部435f。多个扭转部435f在分隔部件435的长度方向上分散地配置。分隔部件435在其长度方向的多个不同的位置具有扭转了规定的角度的扭转部435f。扭转部435f的位置和扭转角度被设定成能够得到规定的制冷剂成分的混合效果。
(第8实施方式)
该实施方式是以先前的实施方式变为基础方式的变形例。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中间罐部33划分形成有两个通路33a、33b。在该实施方式中,取而代之,分隔部件535将筒状部件34的内部划分成三个以上的通路533a、533b、533c、533d。
在图20中,分隔部件535是由板状部件来提供的,该板状部件具有提供四个分隔的十字型截面。分隔部件535具有多个扭转部。根据该结构,中间罐部33提供四个通路533a-533d。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芯部11、21区划成三个分区以上。具体而言,能够将AD芯部21区划成四个分区,将AU芯部11区划成四个分区。
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制冷剂在芯部11、21的不同的分区、即沿空气的流向不重叠的分区流动。并且,三个以上的分区能够选择多样的组合。
例如,能够采用图21、图22、图23及图24所图示的组合中的任意一个。在它们中,采用区划成四个分区的芯部511、521。调换部530a在两端提供平行的连通,在中央提供交叉的连通。调换部530b提供以点对称调换多个区分的方式使所有的通路交叉的连通。调换部530c提供在芯部511、521的一半进行调换、在剩余一半也进行调换的并列的交叉连通。调换部530d在中央提供平行的连通,在两端提供交叉的连通。
分隔部件535以提供所选择的连通关系的方式设定其扭转部的位置、扭转部的数量、扭转部的扭转角度。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被区划成三个以上的多个分区的AU芯部11中提供所希望的制冷剂分布。
取代该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具有提供三个分隔的Y字型截面的分隔部件以提供三个通路。同样的,也可以采用提供五个分隔的截面形、提供六个分隔的截面形(*型)等具有提供多个分隔的截面的分隔部件。
(第9实施方式)
该实施方式是以先前的实施方式变为基础方式的变形例。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板状的分隔部件。如图25所示,也可以采用管状的分隔部件来代替。
在该实施方式中,调换部30具有中间罐部33。中间罐部33具有筒状部件634和配置于该筒状部件634中的带槽管635。设置于筒状部件34的内部的带槽管635提供分隔部件。
带槽管635具有沿其筒状的壁面螺旋状地延伸的单条的槽635g。在槽635g与槽635g之间形成有螺旋状地延伸的峰635h。峰635h与筒状部件的内表面接触。槽635g通过使带槽管635的壁变形而形成。由此,在带槽管635的外表面形成槽635g。在带槽管635的内表面形成与槽635g对应的螺旋状的内凸条。槽635g以容易形成与集合部23a、23b及分配部13a、13b的连通的方式以规定的间距而形成。
带槽管635在其内部提供第1通路633a。带槽管635通过该槽635g提供第2通路633b。例如,第1集合部23a和第2分配部13b连通于第1通路633a。该连通能够由贯通筒状部件634和带槽管635的开口或管提供。第2集合部23b和第1分配部13a连通于第2通路633b。该连通能够由仅贯通筒状部件634的开口或管提供。
槽635g通过其槽635g自身提供形成于筒状部件34与螺旋管635之间的通路中的扭转部。此外,槽635g通过向螺旋管635内突出,从而提供螺旋管635内的通路中的扭转部。
根据该结构,在第1通路633a流动的制冷剂通过螺旋状的内凸条一边回旋一边流动。因此,抑制第1通路633a内的制冷剂成分的分离。另外,在第2通路633b流动的制冷剂在螺旋状延伸的槽635g内流动,因此一边回旋一边流动。因此,抑制第2通路633b内的制冷剂成分的分离。
也可以采用具有3条、4条这样多条的槽的带槽管来代替该实施方式。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如下各种各样的变形。
(1)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相对于一个第2制冷剂流出口24b设置两个第1制冷剂流入口14a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只要第1制冷剂流入口14a的数量比第2制冷剂流出口24b的数量多,可以设置任意个。
(2)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将第2制冷剂流入口14b与第1制冷剂流入口14a同样地配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一个第2制冷剂流入口14b。另外,也可以设置多个第2制冷剂流入口14b,且设置一个第1制冷剂流入口14a。
(3)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如下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作为制冷剂蒸发器1,从送风空气的流向观察时,以第1AU芯部11a及第1AD芯部21a重合的方式配置,且以第2AU芯部11b及第2AD芯部21b重合的方式配置,但不限于此。作为制冷剂蒸发器1,也可以是从送风空气的流向观察时,以第1AU芯部11a及第1AD芯部21a的至少一部分重合的方式配置,或以第2AU芯部11b及第2AD芯部21b的至少一部分重合的方式配置。
(4)如上述的实施方式那样,优选将制冷剂蒸发器1的AU蒸发部10配置于AD蒸发部20的送风空气的流向X的上游侧,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AU蒸发部10配置于AD蒸发部20的送风空气的流向X的下游侧。
(5)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由多个管111、211和翅片112、212构成各芯部11、21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仅由多个管111、211构成各芯部11、21。另外,在由多个管111、211和翅片112、212构成各芯部11、21的情况下,翅片112、212不限于波纹状翅片,也可以采用板翅片。
(6)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将制冷剂蒸发器1应用于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制冷循环的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应用于热水器等所使用的制冷循环。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制冷剂蒸发器1具备沿被冷却流体的流向分离成两层的两个芯部。取而代之,也可以在配置成两层的两个芯部之间,将一部分或全部的翅片及/或管横跨这两层地配置。在该结构中,产生局部未能明确区分成两层的部分,但依然能够在制冷剂蒸发器1中看到上游芯部和下游芯部。另外,取代一部分的翅片或除一部分的翅片之外,也可以设置蓄冷件。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制冷剂蒸发器1通过罐和管型的热交换器提供。取而代之,也可以通过所谓的抽出式热交换器来提供制冷剂蒸发器1。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上游芯部与下游芯部仅经由中间罐部33连通,但除此之外,也可以附加地设置不经由中间罐部33的连通路径、例如罐13b与罐23b之间的连通路。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制冷剂蒸发器1在罐部的端部具备入口和出口。取而代之或除此之外,也可以在罐部的中间部、例如在中央部设置入口及/或出口。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分隔部件35等是遍及筒状部件34的全长而设置的,将筒状部件34内遍及其长度方向的全长而分割成多个室。取而代之,也可以仅在筒状部件34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设置分隔部件,在该分隔部件设置扭转部。
发明不受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任何限制,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来实施。发明不限定于实施方式中所示的组合,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组合来实施。各实施方式能够具备追加的部分。有省略各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情况。实施方式的一部分能够与其他的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置换或组合。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作用、效果只不过是例示。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定于这些记载的范围。发明的一些技术范围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所示,此外,应理解为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的记载等同的含义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Claims (16)

1.一种制冷剂蒸发器,在流动于外部的被冷却流体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其特征在于,
具备相对于所述被冷却流体的流向串联配置的第1蒸发部(20)及第2蒸发部(10),
所述第1蒸发部及所述第2蒸发部分别具有:
将流通制冷剂的多个管(111、211、11c、21c)层积而构成的热交换用的芯部(11、21);及
连接于所述多个管的两端部且进行在所述多个管流动的制冷剂的集合或分配的一对罐部(12、13、22、23),
所述第1蒸发部的所述芯部具有由所述多个管中的一部分的管群构成的第1芯部(21a)、及由所述多个管中的剩余部分的管群构成的第2芯部(21b),
所述第2蒸发部的所述芯部具有由所述多个管中的在所述被冷却流体的流向上与所述第1芯部的至少一部分相对的管群构成的第3芯部(11a)、及由所述多个管中的在所述被冷却流体的流向上与所述第2芯部的至少一部分相对的管群构成的第4芯部(11b),
所述第1蒸发部的所述一对罐部中的一方的罐部构成为含有使来自所述第1芯部的制冷剂集合的第1集合部(23a)、及使来自所述第2芯部的制冷剂集合的第2集合部(23b),
所述第2蒸发部的所述一对罐部中的一方的罐部构成为含有对所述第3芯部分配制冷剂的第1分配部(13a)、及对所述第4芯部分配制冷剂的第2分配部(13b),
所述第1蒸发部及所述第2蒸发部经由具有第1连通部(31a、32b、33a)及第2连通部(31b、32a、33b)的制冷剂调换部(30)而连结,所述第1连通部将所述第1集合部的制冷剂引导向所述第2分配部,所述第2连通部将所述第2集合部的制冷剂引导向所述第1分配部,
在所述第1分配部,设置有连接所述第2连通部且使来自所述第2集合部的制冷剂流入该第1分配部的制冷剂流入口(14a),
在所述第2集合部,设置有连接所述第2连通部且使所述第2集合部内的制冷剂向所述第1分配部流出的制冷剂流出口(24b),
所述制冷剂流出口(24b)与所述制冷剂流入口(14a)的数量不同。
2.一种制冷剂蒸发器,在流动于外部的被冷却流体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其特征在于,
具备相对于所述被冷却流体的流向串联配置的第1蒸发部(20)及第2蒸发部(10),
所述第1蒸发部及所述第2蒸发部分别具有:
将流通制冷剂的多个管(111、211、11c、21c)层积而构成的芯部(11、21);及
连接于所述多个管的两端部且进行在所述多个管流动的制冷剂的集合或分配的一对罐部(12、13、22、23),
所述第1蒸发部的所述芯部具有由所述多个管中的一部分的管群构成的第1芯部(21a)、及由所述多个管中的剩余部分的管群构成的第2芯部(21b),
所述第2蒸发部的所述芯部具有由所述多个管中的在所述被冷却流体的流向上与所述第1芯部的至少一部分相对的管群构成的第3芯部(11a)、及由所述多个管中的在所述被冷却流体的流向上与所述第2芯部的至少一部分相对的管群构成的第4芯部(11b),
所述第1蒸发部的所述一对罐部中的一方的罐部构成为含有使来自所述第1芯部的制冷剂集合的第1集合部(23a)、及使来自所述第2芯部的制冷剂集合的第2集合部(23b),
所述第2蒸发部的所述一对罐部中的一方的罐部构成为含有对所述第3芯部分配制冷剂的第1分配部(13a)、及对所述第4芯部分配制冷剂的第2分配部(13b),
所述第1蒸发部及所述第2蒸发部经由具有第1连通部(31a、32b、33a)及第2连通部(31b、32a、33b)的制冷剂调换部(30)而连结,所述第1连通部将所述第1集合部的制冷剂引导向所述第2分配部,所述第2连通部将所述第2集合部的制冷剂引导向所述第1分配部,
在所述第1分配部,设置有多个连接所述第2连通部且使来自所述第2集合部的制冷剂流入所述第1分配部的制冷剂流入口(14a)。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剂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多个所述第2连通部,且多个所述第2连通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制冷剂流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剂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集合部,设置有连接所述第2连通部且使所述第2集合部内的制冷剂向所述第1分配部流出的制冷剂流出口(24b),
所述制冷剂流入口(14a)的数量比所述制冷剂流出口(24b)的数量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剂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流出口的数量为1个。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剂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多个所述制冷剂流入口,且在所述第1分配部的所述管的层积方向的中心线(C)的一侧与另一侧各配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制冷剂流入口。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剂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多个所述制冷剂流入口,
所有的所述制冷剂流入口配置于所述第1分配部的所述管的层积方向的中心线(C)的一侧,
在所述第1分配部的所述中心线(C)的另一侧设置有调整在所述第1分配部内流动的制冷剂流量的流量调整单元(15)。
8.一种制冷剂蒸发器,具有在被冷却流体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的多个芯部,其特征在于,具有:
配置于所述被冷却流体的上游侧的多个上游芯部(11a、11b);
配置于所述被冷却流体的下游侧的多个下游芯部(21a、21b);及
错开连通部(30、230、330、430、530、630),该错开连通部用于将所述上游芯部与所述下游芯部连通,使制冷剂依次流过所述上游芯部和所述下游芯部,所述上游芯部和所述下游芯部定位于在所述被冷却流体的流向(X)上至少局部不重叠的位置,
所述错开连通部具有用于使制冷剂一边回旋一边流动的扭转部(35c、235c、335d、335e、435f、635g)。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剂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错开连通部具备:
筒状的筒状部件(34);及
收容于所述筒状部件的内部且将所述筒状部件的内部划分成多个通路(33a、33b、533a、533b、533c、533d、633a、633b)的分隔部件(35、235、335、435、535、635),
所述分隔部件具有所述扭转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剂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部件将所述筒状部件的内部划分成两个通路(33a、33b、633a、633b)。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剂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部件(535)将所述筒状部件的内部划分成三个以上的通路(533a、533b、533c、533d)。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剂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部件是设置于所述筒状部件的内部的板状部件,且在所述扭转部(35c、235c、335d、335e、435f)被扭转。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剂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部件是设置于所述筒状部件的内部的带槽管(635),且形成有提供所述扭转部的螺旋状的槽(635g)。
14.根据权利要求8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剂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下游芯部具备:
用于使所述被冷却流体的一部分与所述制冷剂的一部分进行热交换的第1下游芯部(21a);及
用于使所述被冷却流体的另一部分与所述制冷剂的另一部分进行热交换的第2下游芯部(21b),
多个所述上游芯部具备:
第1上游芯部(11a),该第1上游芯部在所述被冷却流体的流向上与所述第1下游芯部至少局部重叠地配置,用于使所述被冷却流体的另一部分与所述制冷剂的另一部分进行热交换;及
第2上游芯部(11b),该第2上游芯部在所述被冷却流体的流向上与所述第2下游芯部至少局部重叠地配置,用于使所述被冷却流体的一部分与所述制冷剂的一部分进行热交换,
所述制冷剂蒸发器还具备:
第1集合部(23a),该第1集合部设置于构成所述第1下游芯部的多个管(21c)的所述制冷剂的下游端,使通过所述第1下游芯部的制冷剂集合;
第2集合部(23b),该第2集合部设置于构成所述第2下游芯部的多个管(21c)的所述制冷剂的下游端,使通过所述第2下游芯部的制冷剂集合;
第1分配部(13a),该第1分配部设置于所述第1上游芯部的所述制冷剂的上游端,对构成所述第1上游芯部的多个管(11c)分配所述制冷剂;及
第2分配部(13b),该第2分配部设置于所述第2上游芯部的所述制冷剂的上游端,对构成所述第2上游芯部的多个管(11c)分配所述制冷剂,
所述错开连通部是形成多个通路(33a、33b、533a、533b、533c、533d、633a、633b)的调换部(30、230、330、430、530、630),所述多个通路包含连通所述第1集合部与所述第2分配部的第1通路、及连通所述第2集合部与所述第1分配部的第2通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冷剂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集合部和所述第2集合部构成连续的集合罐部(23),
所述第1分配部和所述第2分配部构成连续的分配罐部(13),
所述错开连通部具备中间罐部(33),该中间罐部配置于所述集合罐部与所述分配罐部之间,且以沿所述被冷却流体的流向(X)与所述集合罐部及所述分配罐部重叠的方式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制冷剂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相对于所述被冷却流体的流向串联配置的第1蒸发部(20)及第2蒸发部(10),
所述第1蒸发部具有将流通所述制冷剂的多个所述管层积而构成的芯部(21)、及连接于多个所述管的两端部且进行在多个所述管流动的制冷剂的集合或分配的罐部(22、23),
所述第2蒸发部具有将流通所述制冷剂的多个所述管层积而构成的芯部(11)、及连接于多个所述管的两端部且进行在多个所述管流动的制冷剂的集合或分配的罐部(12、13),
通过所述第1蒸发部的所述芯部的多个所述管的一部分提供所述第1下游芯部,且通过所述第1蒸发部的所述芯部的多个所述管的剩余部分提供所述第2下游芯部,
通过所述第2蒸发部的所述芯部的多个所述管的一部分提供所述第1上游芯部,且通过所述第2蒸发部的所述芯部的多个所述管的剩余部分提供所述第2上游芯部,
所述第1蒸发部的一方的所述罐部提供所述第1集合部及所述第2集合部,
所述第2蒸发部的一方的所述罐部提供所述第1分配部及所述第2分配部。
CN201480026337.8A 2013-05-10 2014-05-09 制冷剂蒸发器 Active CN1051902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00488A JP6131705B2 (ja) 2013-05-10 2013-05-10 冷媒蒸発器
JP2013-100488 2013-05-10
JP2013149757A JP6213004B2 (ja) 2013-07-18 2013-07-18 冷媒蒸発器
JP2013-149757 2013-07-18
PCT/JP2014/002459 WO2014181550A1 (ja) 2013-05-10 2014-05-09 冷媒蒸発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90201A true CN105190201A (zh) 2015-12-23
CN105190201B CN105190201B (zh) 2017-07-04

Family

ID=51867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26337.8A Active CN105190201B (zh) 2013-05-10 2014-05-09 制冷剂蒸发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168084B2 (zh)
KR (1) KR101830169B1 (zh)
CN (1) CN105190201B (zh)
WO (1) WO2014181550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92489A (zh) * 2017-03-31 2018-10-23 荏原冷热系统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用连接装置
CN110168303A (zh) * 2016-11-30 2019-08-23 法雷奥热系统公司 构成用于均匀化热交换器的管内的制冷剂分配的装置的混合构件
CN110214257A (zh) * 2016-11-30 2019-09-06 法雷奥热系统公司 用于在热交换器的集管箱内混合制冷剂流体的装置
CN111512099A (zh) * 2017-12-25 2020-08-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及制冷循环装置
US11713930B2 (en) 2018-11-30 2023-08-01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Flat tube heat exchanger with a separato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98343B2 (ja) 2013-05-10 2017-03-2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媒蒸発器
US10197312B2 (en) * 2014-08-26 2019-02-05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Heat exchanger with reduced length distributor tube
JP6558269B2 (ja) 2015-02-27 2019-08-1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媒蒸発器
US10041740B2 (en) 2015-05-27 2018-08-07 T.Rad Co., Ltd. Heat exchanger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FR3059412B1 (fr) * 2016-11-30 2019-05-17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Organe de mixage constitutif d'un dispositif d'homogeneisation de la distribution d'un fluide refrigerant a l'interieur de tubes d'un echangeur de chaleur
FR3066263A1 (fr) * 2017-05-10 2018-11-16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Collecteur constitutif d'un refroidisseur de batterie equipant un vehicule automobile
US11555660B2 (en) * 2017-08-03 2023-01-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efrigerant distributor,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US11035620B1 (en) * 2020-11-19 2021-06-15 Richard W. Trent Loop heat pipe transfer system with manifold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24823A (en) * 1983-03-30 1985-06-25 Suddeutsch Kuhlerfabrik Julius Fr. Behr GmbH & Co. KG Heat exchanger having a helical distributor located within the connecting tank
US4593539A (en) * 1984-04-13 1986-06-10 Sueddeutsche Kuehlerfabrik Julius Fr. Behr Gmbh & Co. Kg Evaporator, in particular for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US20040206490A1 (en) * 2003-04-21 2004-10-21 Yoshiki Katoh Heat exchanger
JP2006029697A (ja) * 2004-07-16 2006-02-02 Denso Corp 冷媒蒸発器
JP2006336890A (ja) * 2005-05-31 2006-12-14 Calsonic Kansei Corp インタークーラ
CN101821577A (zh) * 2007-10-12 2010-09-01 开利公司 具有设挡板的集管的热交换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21827B2 (ja) 1990-09-04 2001-01-09 メドコ・リサーチ・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アデノシンまたはそのリン酸化誘導体を活性成分とする気管支収縮性肺疾患の診断剤
JPH04295599A (ja) 1991-03-25 1992-10-20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熱交換器
JPH06257892A (ja) * 1993-03-08 1994-09-16 Hitachi Ltd ヒートポンプ用パラレルフロー熱交換器
JP4104276B2 (ja) 1999-06-29 2008-06-18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エバポレータ
US6321562B1 (en) 1999-06-29 2001-11-27 Calsonic Kansei Corporation Evaporator of automotive air-conditioner
JP2001221535A (ja) 2000-02-08 2001-08-17 Denso Corp 冷媒蒸発器
JP4176950B2 (ja) * 2000-11-02 2008-11-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プレート熱交換器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JP4024095B2 (ja) 2002-07-09 2007-12-19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US7886812B2 (en) 2003-10-29 2011-02-15 Showa Denko K.K. Heat exchanger having a tank partition wall
JP4625687B2 (ja) 2003-12-08 2011-02-02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KR101082474B1 (ko) 2004-12-28 2011-11-11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열교환기
DE102007027250B4 (de) * 2007-06-13 2023-06-01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Kraftfahrzeug
JP5454553B2 (ja) 2011-11-01 2014-03-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媒蒸発器
JP5796518B2 (ja) 2012-03-06 2015-10-2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媒蒸発器
JP6098343B2 (ja) 2013-05-10 2017-03-2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媒蒸発器
JP2014219175A (ja) 2013-05-10 2014-11-2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媒蒸発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24823A (en) * 1983-03-30 1985-06-25 Suddeutsch Kuhlerfabrik Julius Fr. Behr GmbH & Co. KG Heat exchanger having a helical distributor located within the connecting tank
US4593539A (en) * 1984-04-13 1986-06-10 Sueddeutsche Kuehlerfabrik Julius Fr. Behr Gmbh & Co. Kg Evaporator, in particular for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US20040206490A1 (en) * 2003-04-21 2004-10-21 Yoshiki Katoh Heat exchanger
JP2006029697A (ja) * 2004-07-16 2006-02-02 Denso Corp 冷媒蒸発器
JP2006336890A (ja) * 2005-05-31 2006-12-14 Calsonic Kansei Corp インタークーラ
CN101821577A (zh) * 2007-10-12 2010-09-01 开利公司 具有设挡板的集管的热交换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8303A (zh) * 2016-11-30 2019-08-23 法雷奥热系统公司 构成用于均匀化热交换器的管内的制冷剂分配的装置的混合构件
CN110214257A (zh) * 2016-11-30 2019-09-06 法雷奥热系统公司 用于在热交换器的集管箱内混合制冷剂流体的装置
CN110214257B (zh) * 2016-11-30 2021-08-17 法雷奥热系统公司 用于在热交换器的集管箱内混合制冷剂流体的装置
CN108692489A (zh) * 2017-03-31 2018-10-23 荏原冷热系统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用连接装置
CN111512099A (zh) * 2017-12-25 2020-08-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及制冷循环装置
US11713930B2 (en) 2018-11-30 2023-08-01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Flat tube heat exchanger with a separa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90201B (zh) 2017-07-04
KR101830169B1 (ko) 2018-02-21
US20160084548A1 (en) 2016-03-24
US10168084B2 (en) 2019-01-01
WO2014181550A1 (ja) 2014-11-13
KR20150143717A (ko) 2015-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90201A (zh) 制冷剂蒸发器
CN101644512B (zh) 热交换器
US7469554B2 (en) Condenser, in particular for a motor vehicle air conditioning circuit, and circuit comprising same
JP5927415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US5203407A (en) Vehicle-loaded parallel flow type heat exchanger
AU740183B2 (en) Heat exchanger
US6523606B1 (en) Heat exchanger tube block with multichamber flat tubes
CN101266092B (zh) 热交换器
CN102287970B (zh) 蒸发器
CN103983126A (zh) 换热器
US20030217567A1 (en) Multistage gas and liquid phase separation condenser
US20090166017A1 (en) Heat exchanger
US20110056667A1 (en) Integrated multi-circuit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US11841193B2 (en) Heat exchanger for residential HVAC applications
EP1691161A1 (en) Evaporator for carbon dioxide air-conditioner
KR20160131577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열교환기
JP2006132920A (ja) 熱交換器
US20110132585A1 (en) Heat exchanger tube configuration for improved flow distribution
WO2016028878A1 (en) Low refrigerant charge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JP6842915B6 (ja) エバポレータ
JP2005195316A (ja) 熱交換器
US20060243432A1 (en) Flat pipe comprising a return bend section and a heat exchanger constructed therewith
JP5636215B2 (ja) エバポレータ
JP2003302183A (ja) 空調用熱交換器
JP6785137B2 (ja) エバポレ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