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85710A - 一种mos晶体管轻掺杂漏区的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mos晶体管轻掺杂漏区的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85710A
CN105185710A CN201410247195.XA CN201410247195A CN105185710A CN 105185710 A CN105185710 A CN 105185710A CN 201410247195 A CN201410247195 A CN 201410247195A CN 105185710 A CN105185710 A CN 1051857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s transistor
lightly doped
doped drain
layer
silicon nitr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4719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万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versity Founder Group Co Ltd
Shenzhen Founder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versity Founder Group Co Ltd
Shenzhen Founder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versity Founder Group Co Ltd, Shenzhen Founder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versity Founder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4719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85710A/zh
Publication of CN1051857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857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Insulated Gate Type Field-Effect Transis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MOS晶体管轻掺杂漏区的形成方法,包括:在形成多晶硅栅极的MOS晶体管表面淀积氮化硅层或二氧化硅层;在所述氮化硅层或二氧化硅层上涂光刻胶,经过曝光和显影后形成光刻胶图形;以所述光刻胶图形为掩膜对MOS晶体管进行源漏区的离子注入,形成源漏区;腐蚀所述氮化硅层或二氧化硅层,并以所述光刻胶图形为掩膜进行轻掺杂漏区的离子注入,形成轻掺杂漏区。该方法通过对工艺流程的优化,先生长氮化硅层(或二氧化硅层)形成侧墙,然后进行源漏极的光刻、离子注入,形成源漏极;再去除氮化硅(或二氧化硅层),进行轻掺杂漏极的制作,省去了一层光刻,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MOS晶体管轻掺杂漏区的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芯片制造工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MOS晶体管轻掺杂漏区的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的工艺制作利用批量处理技术,在同一硅衬底形成大量各种类型的复杂器件,并将其互相连接以具有完整的电子功能。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芯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元器件的尺寸越来越小,器件的高密度、小尺寸引发的各种效应对半导体工艺制作结果的影响也日益突出。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通常简称为MOS晶体管),当工作在饱和区时其部分沟道被夹断,流过夹断区的载流子被大电场加快到很高的速度,形成所谓的热载流子;一些热载流子与晶格发生撞击后弹出沟道,其中一部分进入衬底形成衬底电流,另一部分进入栅氧化层;如果MOS晶体管继续工作,热载流子会引起其阈值电压逐渐偏移;这就是MOS晶体管的热载流子效应。
对于短沟道晶体管,尤其容易受热载流子的影响。对于特征尺寸小于或等于1.2微米的集成电路(包括CMOS、BiCMOS和BCD集成电路,这些集成电路由N型MOS晶体管(NMOS晶体管)、P型MOS晶体管(PMOS晶体管)和其它半导体元件组成),其最小沟道长度小于或等于1.2微米,容易受热载流子效应的影响,通常都采用轻掺杂漏区(LDD)结构避免这一问题。
在MOS晶体管的制造中,轻掺杂漏极(LDD,Light-DopedDrain)的形成,通常情况是利用侧墙前的光刻、注入来完成,后续的源漏极的制作,需要再进行一次光刻和注入,但现有技术中MOS晶体管轻掺杂漏极的制造方法工艺步骤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MOS晶体管轻掺杂漏区的形成方法,优化了制作工艺,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MOS晶体管轻掺杂漏区的形成方法,包括:
在形成多晶硅栅极的MOS晶体管表面淀积氮化硅层或二氧化硅层;
在所述氮化硅层或二氧化硅层上涂光刻胶,经过曝光和显影后形成光刻胶图形;
以所述光刻胶图形为掩膜对MOS晶体管进行源漏区的离子注入,形成源漏区;
腐蚀所述氮化硅层或二氧化硅层,并以所述光刻胶图形为掩膜进行轻掺杂漏区的离子注入,形成轻掺杂漏区。
其中,所述氮化硅层的生长温度为700至900℃之间,厚度为0.1至0.5um之间;所述二氧化硅层的生长温度为600至800℃之间,厚度为0.1至0.5um之间。
其中,所述源漏区注入的离子为磷离子,剂量为1.0E15至1.0E16个/cm2,能量为100KEV至200KEV。
其中,所述轻掺杂漏区注入离子是磷离子,剂量为1.0E13至5.0E14个/cm,能量为50KEV至150KEV。
其中,腐蚀所述氮化硅层使用浓磷酸,腐蚀所述二氧化硅层使用氢氟酸。
其中,形成所述轻掺杂漏区后还包括:
将所述MOS晶体管进行去除光刻胶处理,并清洗。
其中,形成多晶硅栅极的步骤具体包括:
在MOS晶体管的场区形成场氧化层;
在MOS晶体管的有源区形成栅氧化层;
在所述栅氧化层上形成多晶硅层;
在所述多晶硅层上涂光刻胶,并对所述多晶硅层进行曝光和显影,以显影后的光刻胶图形为掩膜,刻蚀多晶硅,形成多晶硅栅极;
对所述MOS晶体管进行去除光刻胶处理,并清洗。
其中,所述栅氧化层的生长温度为900℃至1100℃之间,所述栅氧化层的厚度为0.01um至0.20um之间。
其中,所述多晶硅层的生长温度为500℃至700℃之间,所述多晶硅层的厚度为0.1um至0.8um之间。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的MOS晶体管轻掺杂漏区的形成方法中,通过对工艺流程的优化,先生长氮化硅层(或二氧化硅层)形成侧墙,然后进行源漏极的光刻、离子注入,形成源漏极;再去除氮化硅(或二氧化硅层),进行轻掺杂漏极的制作,省去了一层光刻,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MOS晶体管轻掺杂漏区的形成方法的基本步骤示意图;
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MOS晶体管的多晶硅栅极的形成步骤示意图;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MOS晶体管的场氧化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MOS晶体管的栅氧化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MOS晶体管的多晶硅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MOS晶体管的氮化硅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7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MOS晶体管的源漏区的离子注入示意图;
图8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MOS晶体管的去除氮化硅层后的示意图;
图9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MOS晶体管的轻掺杂漏区的离子注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MOS晶体管的轻掺杂漏区的制作工艺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MOS晶体管轻掺杂漏区的形成方法,通过对工艺流程的优化,先生长氮化硅层(或二氧化硅层)形成侧墙,然后进行源漏极的光刻、离子注入,形成源漏极;再去除氮化硅(或二氧化硅层),进行轻掺杂漏极的制作,省去了一层光刻,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成本。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MOS晶体管轻掺杂漏区的形成方法,包括:
步骤1,在形成多晶硅栅极的MOS晶体管表面淀积氮化硅层或二氧化硅层;
步骤2,在所述氮化硅层或二氧化硅层上涂光刻胶,经过曝光和显影后形成光刻胶图形;
步骤3,以所述光刻胶图形为掩膜对MOS晶体管进行源漏区的离子注入,形成源漏区;
步骤4,腐蚀所述氮化硅层或二氧化硅层,并以所述光刻胶图形为掩膜进行轻掺杂漏区的离子注入,形成轻掺杂漏区。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步骤1中氮化硅层或二氧化硅层为绝缘层,一般采用低压化学气相淀积的方式,其中,淀积专指薄膜形成的过程中,并不消耗硅晶圆片或衬底材质本身。
步骤2中根据上述光刻胶层的性质,对光刻胶层进行曝光及显影,得到图案化的光刻胶掩膜。其中曝光是指经光源作用将原始底片上的图案转移到底板上;显影是指通过适当溶剂处理,将未发生光聚合反应的光刻胶层部分冲掉。目前,光刻胶可分为正胶和负胶两种。负胶为曝光区发生交联反应,使得这种材料的物理性能,特别是溶解性、亲合性等发生明显变化,则非曝光的地方经适当的溶剂处理后被去除,即可得到所需图像;正胶则与负胶相反,曝光的地方可以通过显影液去除,得到所需的图像。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氮化硅层的生长温度为700至900℃之间,厚度为0.1至0.5um之间;所述二氧化硅层的生长温度为600至800℃之间,厚度为0.1至0.5um之间。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源漏区注入的离子为磷离子,剂量为1.0E15至1.0E16个/cm2,能量为100KEV至200KEV。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轻掺杂漏区注入离子是磷离子,剂量为1.0E13至5.0E14个/cm,能量为50KEV至150KEV。
优选的,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腐蚀所述氮化硅层使用浓磷酸,腐蚀所述二氧化硅层使用氢氟酸。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形成所述轻掺杂漏区后还包括:
将所述MOS晶体管进行去除光刻胶处理,并清洗。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形成多晶硅栅极的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101,在MOS晶体管的场区形成场氧化层;
步骤102,在MOS晶体管的有源区形成栅氧化层;
步骤103,在所述栅氧化层上形成多晶硅层;
步骤104,在所述多晶硅层上涂光刻胶,并对所述多晶硅层进行曝光和显影,以显影后的光刻胶图形为掩膜,刻蚀多晶硅,形成多晶硅栅极;
步骤105,对所述MOS晶体管进行去除光刻胶处理,并清洗。
其中,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栅氧化层的生长温度为900℃至1100℃之间,所述栅氧化层的厚度为0.01um至0.20um之间。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多晶硅层的生长温度为500℃至700℃之间,所述多晶硅层的厚度为0.1um至0.8um之间。
本发明实施例中,多晶硅栅极的形成过程仅为较佳的实施例的,其他能够形成多晶硅栅极的方法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均适用,且均能达到相同或相似的有益效果。
下面结合图3至图9具体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MOS晶体管轻掺杂漏区的形成过程(假设为N型衬底):
如图3所示,在N型衬底的场区场氧化层;
如图4所示,在N型衬底的有源区制作栅氧化层,其中,栅氧化层的生长温度约900℃至1100℃,且栅氧化层的厚度约为0.01um至0.20um;
如图5所示,多晶硅层的生长、光刻及刻蚀,其中,多晶硅层生长温度500~700℃,厚度为0.1~0.8um;
如图6所示,采用低压化学气相淀积的方式淀积氮化硅层或者二氧化硅层,其中,氮化硅层的生长温度为700至900℃,厚度为0.1至0.5um,二氧化硅层的生长温度为600至800℃,厚度为0.1至0.5um;
如图7所示,进行源漏区的光刻及离子注入,其中,N+注入离子为磷离子。剂量1.0E15~1.0E16个/cm2。能量为100KEV~200KEV;
如图8所示,氮化硅层(或者二氧化硅层)的腐蚀,其中,采用浓磷酸腐蚀掉氮化硅,如果膜层是二氧化硅层,就采用氢氟酸腐蚀;
如图9所示,进行轻掺杂漏区的离子注入,其中N-注入离子是磷离子,剂量1.0E13~5.0E14个/cm,能量为50KEV~150KEV。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对工艺流程的优化,先生长氮化硅层(或二氧化硅层)形成侧墙,然后进行源漏极的光刻、离子注入,形成源漏极;再去除氮化硅(或二氧化硅层),进行轻掺杂漏极的制作,省去了一层光刻,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成本。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MOS晶体管轻掺杂漏区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形成多晶硅栅极的MOS晶体管表面淀积氮化硅层或二氧化硅层;
在所述氮化硅层或二氧化硅层上涂光刻胶,经过曝光和显影后形成光刻胶图形;
以所述光刻胶图形为掩膜对MOS晶体管进行源漏区的离子注入,形成源漏区;
腐蚀所述氮化硅层或二氧化硅层,并以所述光刻胶图形为掩膜进行轻掺杂漏区的离子注入,形成轻掺杂漏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OS晶体管轻掺杂漏区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氮化硅层的生长温度为700至900℃之间,厚度为0.1至0.5um之间;所述二氧化硅层的生长温度为600至800℃之间,厚度为0.1至0.5um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OS晶体管轻掺杂漏区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漏区注入的离子为磷离子,剂量为1.0E15至1.0E16个/cm2,能量为100KEV至200KEV。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OS晶体管轻掺杂漏区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轻掺杂漏区注入离子是磷离子,剂量为1.0E13至5.0E14个/cm,能量为50KEV至150KEV。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OS晶体管轻掺杂漏区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腐蚀所述氮化硅层使用浓磷酸,腐蚀所述二氧化硅层使用氢氟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OS晶体管轻掺杂漏区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轻掺杂漏区后还包括:
将所述MOS晶体管进行去除光刻胶处理,并清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OS晶体管轻掺杂漏区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多晶硅栅极的步骤具体包括:
在MOS晶体管的场区形成场氧化层;
在MOS晶体管的有源区形成栅氧化层;
在所述栅氧化层上形成多晶硅层;
在所述多晶硅层上涂光刻胶,并对所述多晶硅层进行曝光和显影,以显影后的光刻胶图形为掩膜,刻蚀多晶硅,形成多晶硅栅极;
对所述MOS晶体管进行去除光刻胶处理,并清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MOS晶体管轻掺杂漏区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氧化层的生长温度为900℃至1100℃之间,所述栅氧化层的厚度为0.01um至0.20um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MOS晶体管轻掺杂漏区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晶硅层的生长温度为500℃至700℃之间,所述多晶硅层的厚度为0.1um至0.8um之间。
CN201410247195.XA 2014-06-05 2014-06-05 一种mos晶体管轻掺杂漏区的形成方法 Pending CN1051857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47195.XA CN105185710A (zh) 2014-06-05 2014-06-05 一种mos晶体管轻掺杂漏区的形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47195.XA CN105185710A (zh) 2014-06-05 2014-06-05 一种mos晶体管轻掺杂漏区的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85710A true CN105185710A (zh) 2015-12-23

Family

ID=54907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47195.XA Pending CN105185710A (zh) 2014-06-05 2014-06-05 一种mos晶体管轻掺杂漏区的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85710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43023A (en) * 1985-09-25 1989-06-27 Hewlett-Packard Company Process for forming lightly-doped-drain (LDD) without extra masking steps
US5166087A (en) * 1991-01-16 1992-11-2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fabricating semiconductor element having lightly doped drain (ldd) without using sidewalls
JPH07307470A (ja) * 1994-05-03 1995-11-21 Siemens Ag Lddを有するmosfet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43023A (en) * 1985-09-25 1989-06-27 Hewlett-Packard Company Process for forming lightly-doped-drain (LDD) without extra masking steps
US5166087A (en) * 1991-01-16 1992-11-2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fabricating semiconductor element having lightly doped drain (ldd) without using sidewalls
JPH07307470A (ja) * 1994-05-03 1995-11-21 Siemens Ag Lddを有するmosfetの製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蔡世俊: "《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 31 December 199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76788A (zh) 一种改善绝缘体上硅电路静电放电防护性能的方法
TW201436173A (zh) 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應用中移除閘極蓋罩層之方法
CN105810573A (zh) 薄膜晶体管的制作方法
CN100539044C (zh) 高压mos晶体管的制作方法
US7351627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using gate-through ion implantation
CN103137622B (zh) 一种用于高压集成电路的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5185710A (zh) 一种mos晶体管轻掺杂漏区的形成方法
US20160020228A1 (en) Cmos transistor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4867983A (zh) 一种LDD/Offset结构薄膜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87386A (zh) 准分子激光退火制备桥式沟道多晶硅薄膜的方法
CN101197288A (zh) 高压mos晶体管的制作方法
CN106449730A (zh) 带esd的沟槽型mosfet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6033722B (zh) 基于cmos制造工艺的齐纳管的制造方法
CN101770944B (zh) 半导体器件栅极的制作方法
US8916052B2 (en) Resist technique
TW201025461A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02610506A (zh) Bcd工艺中双栅极氧化层的刻蚀方法
CN102610528B (zh) 减小半导体器件栅诱导漏极泄漏的方法、mos器件制造方法
CN101488478B (zh) 用于保护多晶和衬底表面的集成方法
CN102315105A (zh) 半导体器件的制作方法
CN107706098B (zh) 掺杂区域的形成方法、薄膜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
KR100788376B1 (ko) 반도체 소자 형성방법
KR100905182B1 (ko) 반도체 소자 형성 방법
CN103545214B (zh) Dmos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
CN117174659A (zh) 晶体管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2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