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45943A - 一种茶叶及其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茶叶及其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45943A
CN105145943A CN201510581923.5A CN201510581923A CN105145943A CN 105145943 A CN105145943 A CN 105145943A CN 201510581923 A CN201510581923 A CN 201510581923A CN 105145943 A CN105145943 A CN 1051459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tealeaves
green tea
fragrance
g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8192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58192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45943A/zh
Publication of CN1051459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459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叶及其生产方法,该茶叶以普通绿茶熟茶中的龙井和/或碧螺春熟茶为基础茶,经五年以上恒温密封堆放,得到一种香味持久,层次丰富多变,口味香、甘、津、润、柔,九泡仍有余香的茶叶。本发明的茶叶可用100度水冲泡,既保持了绿茶的汤色和底叶色泽,又增加了丰富持久多变的色香,有效丰富了我国的饮茶文化,适宜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茶叶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人素来有饮茶的习惯,普通茶叶主要分为绿茶、青茶、红茶、黑茶等几大类。基本上是根据茶叶发酵程度由低到高划分。其中绿茶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是指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饮品。其制成品的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较多的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格调,故名绿茶。绿茶是未经发酵制成的茶,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较多。绿茶中的这些天然营养成份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是其他茶类所不及的。常饮绿茶能防癌,降脂和减肥,对吸烟者也可减轻其受到的尼古丁伤害。中国生产绿茶的范围极为广泛,河南、贵州、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四川、陕西(陕南)、湖南、湖北、广西、福建是我国的绿茶主产省份。
然而饮茶之人皆知,绿茶的品质受限于产地、季节、炒制师傅的技术等各方面的影响,差别很大,且绿茶以当年茶饮为宜,不易久放。新鲜的绿茶外观色泽鲜绿、有光泽,闻有浓味茶香;泡出的茶汤色泽碧绿,有清香、兰花香、熟板栗香味等,滋味甘醇爽口,叶底鲜绿明亮。陈旧的绿茶外观色黄暗晦、无光泽,香气低沉,如对茶叶用口吹热气,湿润的地方叶色黄且干涩,闻有冷感;泡出的茶汤色泽深黄,味虽醇厚但不爽口,叶底陈黄欠明亮。同时绿茶对冲泡温度的要求较高,以75-85摄氏度为宜,温度若高,口感会差很多;同时绿茶不易多泡,顶多二、三泡后就香味尽失。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绿茶不易存放、香味易散失的特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茶叶及其制备方法,该茶叶保持了绿茶的汤色和底叶色泽,且有普洱般多变的香味、铁观音般持久的香味、又保有绿茶的本香,可开水冲泡,口味香、甘、津、润、柔。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茶叶的制备方法,其以普通绿茶中的龙井和/或碧螺春的熟茶为基础茶,包括以下步骤制备而成:
(1)将龙井和碧螺春分别单独、或者以龙井与碧螺春以质量比例为1:0.5-1.5的比例均匀混合;
(2)将步骤(1)中的混合物干燥至湿度小于7%后,密封避光堆放在恒温室内5年以上,恒温室内温度保持在3-17摄氏度,湿度小于7%;
(3)每间隔3-6个月将堆放的混合物进行上下位置互换及翻转。
本发明还可通过以下方式进一步实现:
所述的茶叶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龙井和碧螺春的质量比例为1:1。
一种茶叶,其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所述的茶叶,其中,所述茶叶耐100摄氏度热水冲泡。
本发明的茶叶,经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符合国家2013年第27号、共21项的国家标准。本发明茶叶的制备方法,克服了本领域中普遍存在的绿茶不宜久放、久放色香味均失且开水冲泡影响较大的偏见。通过足够的放置时间及特定的放置条件,使得绿茶在放置期间产生氧化反应、缓慢降低了原本茶叶中残留的农药成分,且营养成分发生了变化,粗纤维和维生素C略有降低,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略有上升,有效提高了茶叶品质。
所得茶叶可经100摄氏度的开水冲泡,香味层次丰富,冲泡时底叶一直保持绿色,茶汤第一泡微红,二泡以后越冲越绿,先有类似普洱的醇香浑厚,后有类似铁观音的清香雅韵,至第五泡时现绿茶的本香,九泡仍有余香。香味馥郁持久,香味变化丰富,余味悠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茶叶,其采用普通的西湖龙井熟茶作为基础茶,只需是普通茶园鲜叶经炒茶师以现有绿茶熟茶工艺炒制所得熟茶即可。对茶叶等级和品质无限定,也可将不同师傅炒制的不同等级质量的熟茶混合在一起作为基础茶。
其具体制备方法包括,将普通龙井熟茶干燥至湿度小于7%后,按重量以塑胶袋或者铝塑袋分装并密封装箱,然后将箱体避光堆放在恒温室内,恒温室内温度保持在3-17摄氏度,湿度小于7%。每间隔3-6个月将堆放的箱体进行上下位置互换及翻转,并将箱体内的茶叶包进行位置互换和反转。在恒温室内放置最少五年。
经本发明方法制备前后的绿茶熟茶的品质对比表。(以2013年第27号、共18项的国家标准进行检测),数据如下:
检测项目 检测方法 单位 基础茶 制备后的茶
粗纤维 GB/T 8310-2013 11.6 7.8
茶多酚 GB/T 8313-2008 17.8 19.6
游离氨基酸 GB/T 8314-2013 3.0 4.5
咖啡碱 GB/T 8312-2013 2.11 2.95
维生素C GB/T 5009.159-2003 0.22 0.11
GB/T 5009.12-2010 mg/kg 未检出 未检出
稀土 GB/T 5009.94-2012 mg/kg 1.98 0.87
六六六 GB/T 5009.19-2008 mg/kg 未检出 未检出
滴滴滴 GB/T 5009.19-2008 mg/kg 未检出 未检出
硫丹 GB/T 23204-2008 mg/kg 未检出 未检出
溴氰菊酯 GB/T 5009.146-2008 mg/kg 未检出 未检出
氯氰菊酯 GB/T 5009.146-2008 mg/kg 0.186 0.007
甲氰菊酯 GB/T 5009.146-2008 mg/kg 0.220 0.009
联苯菊酯 GB/T 5009.146-2008 mg/kg 0.564 0.323
三氟氯氰菊酯 GB/T 5009.146-2008 mg/kg 0.122 0.005
氟氰戊菊脂 GB/T 23204-2008 mg/kg 未检出 未检出
氟氯氰菊酯 GB/T 23205-2008 mg/kg 未检出 未检出
氯菊酯 GB/T 5009.146-2008 mg/kg 未检出 未检出
从上表可看出,经本方法制备后的茶叶,农药含量明显减少、粗纤维和维生素C略微降低;而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等营养成分有所增长。以100摄氏度的开水冲泡,冲泡时底叶一直保持绿色,茶汤第一泡微红,二泡以后越冲越绿,先有类似普洱的醇香浑厚,后有类似铁观音的清香雅韵,至第五泡时现绿茶的本香,九泡仍有余香。香味馥郁持久,层次丰富变化多样,余味悠长。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中制备方法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采用普通碧螺春熟茶作为基础茶。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中制备方法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普通龙井熟茶和普通碧螺春熟茶以1:1的比例均匀混合后作为基础茶。
实施例2和3制备后的茶叶,与其前期基础茶对比测试,结果与实施例1检测结果大致相同,农药含量均有明显减少,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等营养成分略有上升。可经100摄氏度水温冲泡,九泡仍有余香,且香味层次丰富,馥郁持久,余味悠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定。凡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利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任何等同的变动、修饰或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茶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普通绿茶中的龙井和/或碧螺春的熟茶为基础茶,包括以下步骤制备而成:
(1)将龙井和碧螺春分别单独、或者以龙井与碧螺春以质量比例为1:0.5-1.5的比例均匀混合;
(2)将步骤(1)中的混合物干燥至湿度小于7%后,密封避光堆放在恒温室内5年以上,恒温室内温度保持在3-17摄氏度,湿度小于7%;
(3)每间隔3-6个月将堆放的混合物进行上下位置互换及翻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龙井和碧螺春的质量比例为1:1。
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制备的茶叶。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茶叶,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耐100摄氏度热水冲泡。
CN201510581923.5A 2015-09-14 2015-09-14 一种茶叶及其生产方法 Pending CN1051459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81923.5A CN105145943A (zh) 2015-09-14 2015-09-14 一种茶叶及其生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81923.5A CN105145943A (zh) 2015-09-14 2015-09-14 一种茶叶及其生产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45943A true CN105145943A (zh) 2015-12-16

Family

ID=54787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81923.5A Pending CN105145943A (zh) 2015-09-14 2015-09-14 一种茶叶及其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45943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3344A (zh) * 2007-06-19 2007-11-21 冯磊 一种茶叶的后发酵方法
CN101961057A (zh) * 2010-09-26 2011-02-02 浙江工商大学 一种绿茶制作工艺
CN102370012A (zh) * 2010-08-19 2012-03-14 江南大学 一种延长绿茶货架期的加工方法
CN103535458A (zh) * 2012-07-12 2014-01-29 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黑茶人工快速陈化方法
CN103976054A (zh) * 2014-04-09 2014-08-13 山东华夏茶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
CN103976073A (zh) * 2014-05-30 2014-08-13 全椒贡菊园茶厂 一种复合茶叶
CN104171060A (zh) * 2014-07-31 2014-12-03 贵州省山里人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绿茶的制作工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3344A (zh) * 2007-06-19 2007-11-21 冯磊 一种茶叶的后发酵方法
CN102370012A (zh) * 2010-08-19 2012-03-14 江南大学 一种延长绿茶货架期的加工方法
CN101961057A (zh) * 2010-09-26 2011-02-02 浙江工商大学 一种绿茶制作工艺
CN103535458A (zh) * 2012-07-12 2014-01-29 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黑茶人工快速陈化方法
CN103976054A (zh) * 2014-04-09 2014-08-13 山东华夏茶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
CN103976073A (zh) * 2014-05-30 2014-08-13 全椒贡菊园茶厂 一种复合茶叶
CN104171060A (zh) * 2014-07-31 2014-12-03 贵州省山里人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绿茶的制作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星海: "《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第1版)》", 30 November 2011,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17683B (zh) 信阳红红茶加工工艺
CN105104613B (zh) 一种古茶树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05087275B (zh) 一种茶酒的制备方法
CN104004634B (zh) 普洱金花茶酒及配制法
CN107518117A (zh) 一种桑叶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4543140A (zh) 一种陈皮普洱袋泡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85182A (zh) 一种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03960384A (zh) 超高压冷泡浓茶的制作方法
CN101816346B (zh) 炭焙铁观音茶叶的制作方法
CN104938676A (zh) 一种紫红色茶汤适口型绿茶的加工方法
CN101796985B (zh) 复合红茶叶
CN108157551A (zh) 一种采用冰萃技术制得的茶萃取液、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66415A (zh) 混合茶和混合茶饮料
CN105112190A (zh) 一种含有玛咖和黑胡萝卜的啤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49664A (zh) 茶风味酱油
CN104351440A (zh) 一种老鹰茶的加工方法
CN106857938A (zh) 茉莉花茶萃取液及其低温萃取方法
EP2499921B1 (en) Preparation method of flavored teas using wood, and flavored teas prepared thereby
CN103652064A (zh) 一种普洱茶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04815A (zh) 绿茶萃取液及其低温萃取方法
CN103652001A (zh) 一种乌龙茶的拼配方法
CN105145943A (zh) 一种茶叶及其生产方法
CN108185057A (zh) 一种青金桔柠檬茶的制备方法
CN1306877C (zh) 一种茶叶的加工工艺
CN104839356A (zh) 一种新口感茶品及其加工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