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44667A - 便携式终端、便携式终端状态确定系统、程序、存储介质以及便携式终端状态确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终端、便携式终端状态确定系统、程序、存储介质以及便携式终端状态确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44667A
CN105144667A CN201380074809.2A CN201380074809A CN105144667A CN 105144667 A CN105144667 A CN 105144667A CN 201380074809 A CN201380074809 A CN 201380074809A CN 105144667 A CN105144667 A CN 1051446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able terminal
acceleration
eigenvalue
plane
measuremen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7480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44667B (zh
Inventor
山崎慎也
布施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1446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446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446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446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HMEASUREMENT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OR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G01H1/00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vibrations in solids by using direct conduction to the detect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9/00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 H04M19/02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providing ringing current or supervisory tones, e.g. dialling tone or busy tone
    • H04M19/04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providing ringing current or supervisory tones, e.g. dialling tone or busy tone the ringing-current being generated at the substations
    • H04M19/047Vibrating means for incoming cal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PMEASURING LINEAR OR ANGULAR SPEED,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SHOCK; INDICATING PRESENCE, ABSENCE, OR DIRECTION, OF MOVEMENT
    • G01P15/00Measuring acceleration; Measuring deceleration; Measuring shock, i.e. sudden change of accel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确定其上放置了移动终端的物体的材料。当在移动终端(1)放置在目标物体上的情况下使得该移动终端振动时,移动终端(1)计算代表平面内方向上的移动特性的第一特征量。当在移动终端放置在目标物体上的情况下使得移动终端振动时,移动终端还计算代表在平面外方向上的移动特性的第二特征量。以使得第一特征量的范围和第二特征量的范围相关联的方式将针对一种或多种材料中的每一种的第一特征量的范围和第二特征量的范围存储在数据库中,移动终端基于所算出的第一特征量和第二特征量来从该数据库检索材料并且将所找到的材料确定为目标物体的材料。

Description

便携式终端、便携式终端状态确定系统、程序、存储介质以及便携式终端状态确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携式终端、便携式终端状态确定系统、程序、存储介质和便携式终端状态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存在设置有用于向用户通知诸如呼入之类的事件发生的振动发生功能的便携式终端。例如,如专利文献1中所描述的发明一样,存在当便携式终端放在坚硬物体上时不能产生振动的便携式终端。因而,如果确定了便携式终端被放置的状态,则可以执行根据该状态的处理。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2009-206856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便携式终端、便携式终端状态确定系统和程序,其使得能够指定放置便携式终端的物体的材料。
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案
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终端,其包括:加速度测量装置,用于测量所述便携式终端的加速度;计算装置,用于当所述便携式终端振动时,基于所述加速度测量装置在所述便携式终端放置在物体上的状态下测量出的加速度,来计算针对所述便携式终端与物体接触的平面内方向的第一特征值和针对平面外方向的第二特征值;以及指定装置,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特征值和所述第二特征值来指定所述物体的材料。
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本发明提供了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中,所述指定装置使用存储器装置而基于所述计算装置计算出的所述第一特征值和所述第二特征值来指定所述物体的材料,所述存储装置以使得第一特征值的范围和第二特征值的范围彼此相关联的方式来针对一种或多种材料中的每一种存储所述第一特征值的范围和所述第二特征值的范围。
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本发明提供了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终端,其中,所述第一特征值包括所述加速度测量装置针对所述平面内方向中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测量出的加速度的幅值,并且所述第二特征值包括所述加速度测量装置针对所述平面外方向测量出的加速度的幅值。
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本发明提供了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中,所述便携式终端包括用于使所述便携式终端振动的振动发生装置,所述计算装置基于所述振动发生装置在所述平面内方向上引起的力、由所述加速度测量装置在平面内方向上测量出的加速度和所述便携式终端的质量来计算所述便携式终端与所述物体之间的动摩擦系数,并且所述第一特征值包括所述动摩擦系数。
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本发明提供了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中,所述计算装置基于在所述便携式终端与所述物体碰撞之前的在平面外方向上的速度以及在所述便携式终端与所述物体碰撞之后的在平面外方向上的速度,来计算所述便携式终端与所述物体之间的恢复系数,所述便携式终端与所述物体碰撞之前的速度和所述便携式终端与所述物体碰撞之后的速度是基于所述加速度测量装置测量出的加速度而计算出的,并且所述第二特征值包括所述恢复系数。
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终端状态确定系统,其包括:便携式终端,包括用于测量加速度的加速度测量装置;计算装置,用于当所述便携式终端振动时,基于所述加速度测量装置在所述便携式终端放置在物体上的状态下测量出的加速度来计算针对所述便携式终端与物体接触的平面内方向的第一特征值和针对平面外方向的第二特征值;以及指定装置,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特征值和所述第二特征值来指定所述物体的材料。
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程序,其使得计算机用作:加速度测量装置,用于测量便携式终端的加速度;计算装置,用于当所述便携式终端振动时,基于所述加速度测量装置在所述便携式终端放置在物体上的状态下测量出的加速度,来计算针对所述便携式终端与所述物体接触的平面内方向的第一特征值和针对平面外方向的第二特征值;以及指定装置,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特征值和所述第二特征值来指定所述物体的材料。
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使得计算机执行用作如下装置的功能的程序:加速度测量装置,用于测量便携式终端的加速度;计算装置,用于当所述便携式终端振动时,基于所述加速度测量装置在所述便携式终端放置在物体上的状态下测量出的加速度,来计算针对所述便携式终端与所述物体接触的平面内方向的第一特征值和针对平面外方向的第二特征值;以及指定装置,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特征值和所述第二特征值来指定所述物体的材料。
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终端状态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测量便携式终端的加速度;当所述便携式终端振动时,基于在所述便携式终端放置在物体上的状态下测量出的加速度,来计算针对所述便携式终端与所述物体接触的平面内方向的第一特征值和针对平面外方向的第二特征值;以及基于所述第一特征值和所述第二特征值来指定所述物体的材料。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权利要求1和6至9的本发明使得能够指定放置便携式终端的物体的材料。
根据权利要求2的本发明使得能够通过针对每种材料而将特征值的范围彼此相关联来指定物体的材料。
权利要求3的本发明使得能够通过使用加速度的幅值来指定物体的材料。
根据权利要求4的本发明使得能够根据与放置有便携式终端的物体的动摩擦系数来指定物体的材料。
根据权利要求5的本发明使得能够根据放置有便携式终端的物体的恢复系数来指定物体的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功能框图。
图2是示出振动发生单元施加的力的示例数据的示图。
图3是示出示例性的第一材料-特性数据表的示图。
图4A包括针对每种材料示出与三个轴方向上的加速度有关的各条数据的示例的示图。
图4B是示出示例性的第二材料-特性数据表的示图。
图4C是示出另一示例性的第二材料-特性数据表的示图。
图5是材料确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摩擦系数计算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恢复系数计算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加速度-幅值计算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用于计算摩擦系数的示例性物理模型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根据附图描述用于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下文中称为实施例)。根据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1设置有振动的功能(振动功能),并且基于当便携式终端1振动时所测量出的加速度的相关数据来确定放置便携式终端1的物体的材料。
[1.功能框图的描述]
图1是根据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1的功能框图。如图1所示,便携式终端1包括测量控制器11、振动发生单元12、加速度检测单元13、加速度数据记录单元14、数据获取单元15、数据保持单元16、摩擦系数计算单元17、恢复系数计算单元18、加速度幅值计算单元19、材料确定单元20和信息处理切换单元21。
为便携式终端1设置的上述单元的功能可以以如下这样的方式来实现:设置有控制装置(诸如CPU)、存储器装置(诸如存储器)、用于从外部装置接收数据/将数据发送至外部装置的通信装置、振动发生器(振动器)、检测三个方向上的加速度的加速度传感器等的计算机读取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信息存储介质中的程序并执行该程序。该程序可以通过信息存储介质(诸如光盘、磁盘、磁带、磁光盘或闪存)提供至作为计算机的便携式终端1,或者可以经由诸如互联网的数据通信网络提供至便携式装置1。便携式终端1可以是便携式电话(包括功能电话和智能电话)、平板式终端、笔记本式个人计算机、PDA等)。
测量控制器11控制测量的开始和停止、振动发生单元12产生的振动的开始和停止等。例如,当要执行测量的时刻到来时,测量控制器11设定测量状态(诸如测量次数和振动时间),并且使得振动发生单元12根据已设定的测量状态来开始和停止振动。要执行测量的时刻可以按预定时间间隔到来,可以是在便携式终端1中预定事件发生的时刻,或者可以是便携式终端1从另一装置接收到预定信号的时刻。
例如包括振子(weight)和使振子旋转的电机的振动发生单元12根据测量控制器11施加的控制来使便携式终端1振动。振动发生单元12执行如下处理:在测量控制器11指定的定时T1启动振动,持续振动直到测量控制器11指定的定时T2(<T1),然后停止振动。振动发生单元12重复地执行该处理达指定的迭代次数。
例如包括多个加速度传感器的加速度检测单元13检测便携式终端1的加速度。包括X方向加速度检测单元13X、Y方向加速度检测单元13Y和Z方向加速度检测单元13Z的加速度检测单元13检测在三个方向上的加速度,这三个方向是便携式终端1关于放置在物体上的安装表面的平面内方向以及关于安装表面的平面外方向(例如,法线方向)。在本实施例中,X方向和Y方向对应于便携式终端1的安装表面(设置有显示器的正面或背面)上的平面内方向,而Z方向对应于相对于安装表面的法线方向。
加速度数据记录单元14以使加速度数据与时间相关联的方式来记录该加速度数据,其中加速度数据是由加速度检测单元13基于振动发生单元12根据测量控制器11施加的控制而产生的振动来执行的检测而获得的。包括X方向加速度数据记录单元14X、Y方向加速度数据记录单元14Y和Z方向加速度数据记录单元14Z的加速度数据记录单元14以使得三个方向上的加速度相关的各条数据与各自的测量时间相关联的方式来将这些加速度数据进行记录,这三个方向是在便携式终端1的安装表面上的平面内方向(X方向和Y方向)以及相对于安装表面的法线方向(Z方向)。
数据获取单元15获取在确定便携式终端1的安装表面的材料的处理中所使用的数据(利用数据)。数据获取单元15可以从预定装置(服务器)下载利用数据,或者可以从存储利用数据的存储介质读取利用数据。例如,在当要开始测量时允许与预定装置进行通信的情况下,数据获取单元15可以从预定装置下载最新的利用数据。在不允许与预定装置进行通信的情况下,数据获取单元15可以使用已获取的利用数据。
例如,数据获取单元15获取的利用数据包括以时间间隔获得的与由于振动发生单元12产生的振动而在X方向、Y方向和Z方向桑施加的力的进展有关的信息、针对每种材料而描述摩擦系数的范围和恢复系数的范围的数据以及针对每种材料而描述在X方向、Y方向和Z方向上的加速度幅值的范围的数据。
数据保持单元16保持数据获取单元15获取的利用数据。以下将描述数据保持单元16保持的示例数据。
图2示出了与振动发生单元12施加的力有关且被数据保持单元16保持的示例数据。在图2所示的示例数据中,横轴表示时间t(当t=0时,开始振动),而纵轴表示力(N)。可以针对便携式终端的模型中的每一个来预定与振动发生单元12施加的力有关的数据。
图3示出了数据保持单元16保持的示例性的第一材料-特性数据表。在图3所示的第一材料-特性数据表中,以彼此相关联的方式存储用于标识材料的材料ID、描述材料的信息、材料的摩擦系数的可能值的范围和材料的恢复系数的可能值的范围。
图4A针对每种材料示出了与在三个轴方向上的加速度有关的各条示例数据。图4A示出了当材料是地毯(A)时获得的与在X方向、Y方向和Z方向上的加速度有关的数据以及当材料是塑料(B)时获得的与X方向、Y方向和Z方向上的加速度有关的数据。如图4A所示,地毯(A)具有纹路,并且在平面内方向上具有便于移动的方向性。相比之下,塑料(B)在平面内方向上不具有便于移动的方向性。另外,地毯(A)比塑料(B)柔软。因此,针对地毯(A)在Z方向上的加速度小于针对塑料在Z方向上的加速度。从而,三轴加速度数据的可能值的组合根据材料而不同。图4B和图4C示出了通过关注三轴加速度数据的可能值的组合而根据材料的不同来针对每种材料所确定的示例性加速度特征。
图4B示出了数据保持单元16保持的示例性的第二材料-特性数据表。在图4B所示的第二材料-特性数据表中,以彼此相关联的方式存储用于标识材料的材料ID、描述材料的信息、在X方向上的加速度幅值的可能值的范围、在Y方向上的加速度幅值的可能值的范围和在Z方向上的加速度幅值的可能值的范围。
图4C示出了数据保持单元16保持的另一示例性的第二材料-特性数据表。在图4B所示的第二材料-特性数据表中,以彼此相关联的方式存储用于标识材料的材料ID、描述材料的信息、在XY平面内的加速度幅值的可能值的范围、在XY平面内的加速度的变化(偏差、方差)和在Z方向上的加速度幅值的可能值的范围。
摩擦系数计算单元17基于与便携式终端1的安装表面上的平面内方向上的加速度有关的便携式终端1的数据,来计算放置有便携式终端1的物体与便携式终端1之间的摩擦系数(动摩擦系数)。例如,摩擦系数计算单元17可以基于X方向加速度数据记录单元14X记录的与在X方向上的加速度有关的便携式终端1的数据以及基于与振动发生单元12施加的在X方向上的力有关的且被数据保持单元16保持的数据,来计算X方向上的摩擦系数。摩擦系数计算单元17还可以基于Y方向加速度数据记录单元14Y记录的与Y方向上的加速度有关的便携式终端1的数据以及基与振动发生单元12施加的在Y方向上的力有关的且被数据保持单元16保持的数据,来计算Y方向上的摩擦系数。以下将详细地描述计算摩擦系数的处理。
恢复系数计算单元18基于便携式终端1的安装表面的法线方向上有关便携式终端1的加速度的数据,来计算放置有便携式终端1的表面与便携式终端1之间的恢复系数。例如,恢复系数计算单元18可以基于在碰撞前后获得的安装表面的法线方向上的速度来计算Z方向上的恢复系数,其中,在法线方向上的速度是基于Z方向加速度数据记录单元14Z记录的与Z方向上的便携式终端1的加速度有关的数据而获得的。以下将详细地描述计算恢复系数的处理。
加速度幅值计算单元19基于加速度数据记录单元14记录的加速度数据,来计算当振动发生时所产生的加速度的幅值。例如,加速度幅值计算单元19可以基于X方向加速度数据记录单元14X记录的便携式终端1的与在X方向上的加速度有关的数据,来计算X方向上的加速度幅值,可以基于Y方向加速度数据记录单元14Y记录的便携式终端1的与在Y方向上的加速度有关的数据,来计算Y方向上的加速度幅值,以及可以基于Z方向加速度数据记录单元14Z记录的便携式终端1的与在Z方向上的加速度有关的数据,来计算Z方向上的加速度幅值。加速度幅值计算单元19可以计算XY平面内的加速度幅值以及XY平面内的在X方向和Y方向上的加速度的变化。
材料确定单元20基于摩擦系数计算单元17计算出的摩擦系数、恢复系数计算单元18计算出的恢复系数以及加速度幅值计算单元19计算出的加速度幅值,来确定其上放置有便携式终端1的物体的材料。
例如,当使用摩擦系数和恢复系数来确定材料时,材料确定单元20可以在第一材料-特性数据表中搜索材料,以使得摩擦系数计算单元17计算出的摩擦系数和恢复系数计算单元18计算出的恢复系数落入针对该材料的各范围内。当检索到这样的材料时,材料确定单元20可以将所检索到的材料确定为其上放置有便携式终端1的物体的材料。
例如,当使用三轴加速度幅值来确定材料时,材料确定单元20可以在第二材料-特性数据表中搜索材料,以使得三轴加速度幅值落入针对该材料的各范围内。当检索到这样的材料时,材料确定单元20可以将所检索到的材料确定为其上放置有便携式终端1的物体的材料。
例如,当使用摩擦系数、恢复系数和三轴加速度幅值来确定材料时,材料确定单元20可以确定在基于摩擦系数和恢复系数而检索到的材料当中,包括基于三轴加速度幅值而检索到的材料是其上放置有便携式终端1的物体的材料。可替换地,材料确定单元20可以确定包括在基于摩擦系数和恢复系数而检索到的材料组和基于三轴加速度幅值而检索到的材料组中的任一个中的材料是其上放置有便携式终端1的物体的材料。
信息处理切换单元21根据材料确定单元20确定的材料来执行信息处理。例如,在材料确定单元20确定的材料是预定材料(例如,在车辆的仪表板中所使用的材料)并且加速度数据记录单元14计算出的在平面内方向上的移动量超过阈值的情况下,信息处理切换单元21可以使得便携式终端1输出警告信息(例如,发出警报声)。
[2.流程图的描述]
以下将通过参照图5至图8所示的流程图来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1执行的示例处理。
[2-1.材料确定处理]
图5是便携式终端1执行的确定其上放置有便携式终端1的物体的材料的材料确定处理的流程图。在规定定时或者当检测到预定事件时(例如,当接收到用以做出确定的信号时或者当检测到强烈碰撞时),可以由便携式终端1执行以下描述的材料确定处理。
如图5所示,便携式终端1根据模型和/或环境来执行初始设定,诸如振动模式(数据表、振动时间)的设定以及便携式终端1的质量m的设定(S101),并且还设定测量次数(N)(S102)。测量次数N可以是等于或大于1的整数。
便携式终端1将变量i初始化为1(S103),并且通过振动发生单元12开始产生振动(S104)。便携式终端1通过使用各个加速度传感器来顺序地测量X方向、Y方向和Z方向上的各条加速度数据,并且将加速度数据与时间相关联地进行记录(S105)。
如果从开始振动起已经过的时间小于阈值T(S106:否),则便携式终端1继续产生振动,并且返回至S104以记录三轴加速度数据。如果从开始振动起已经过的时间等于或大于阈值T(S106:是),则便携式终端1停止振动(S107)。
在停止振动之后,如果变量i并未达到N(S108:否),则便携式终端1可以使变量i递增(加上1)(S109),并且可以等待预定时间间隔。此后,便携式终端1可以开始S104中的处理。如果在S108中变量i达到N(S108:是),则便携式终端1对记录的加速度数据执行噪声消除处理(S110)。此后便携式终端1执行基于记录的加速度数据计算摩擦系数的处理(S111)。将基于图6所示的流程图来描述计算摩擦系数的处理的详情。
[2-2.摩擦系数计算处理]
图6是摩擦系数计算处理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便携式终端1获得便携式终端1的质量m(S201),并且从数据保持单元16获得与通过在X方向上的振动而施加的力Fx(t)有关的数据(S202)。
便携式终端1将变量i初始化为1(S203),并且基于在第i各测量数据中获得的在X方向上的加速度ax(t)和力Fx(t)以及基于质量m来计算动摩擦系数μxi(S204)。当开始振动时,时间t被设定为0。可以基于图9所示的物理模型来执行计算动摩擦系数的处理。
在以下假设下做出图9所示的物理模型的示例。便携式终端1放在物体2上。由于与便携式终端1的质量m相比物体2的质量M足够重,因此物体2的质量为无穷大(物体是固定的)。由于与便携式终端1的质量m相比,为便携式终端1设置的振动发生器(振动器)足够轻,因此振动发生单元12的质量无穷小(0)。不考虑在Z方向上的移动的改变,并且Fcx(t)以预定力起作用。便携式终端1、物体2和振动发生单元12是刚体。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以下描述的表达式(1)来计算X方向上的动摩擦系数μ。符号N表示法向反作用力并且等于mg。
[数学式1]
μ=(Fcx(t)-max(t))/mg···(1)
如果变量i未达到N(S205:否),则便携式终端使变量i递增(加上1)(S206),并且返回至S204。如果变量i达到N(S205:否),便携式终端1前进至S207。
便携式终端1基于针对第一次测量至第N次测量所计算出的动摩擦系数μx1至μxN,来计算X方向上的动摩擦系数μx(S207)。例如,便携式终端1可以计算μx1至μxN+的平均值作为μx
便携式终端1从数据保持单元16获得与通过在Y方向上的振动所施加的力Fy(t)有关的数据(S208),并且将变量i初始化为1(S209)。便携式终端1通过使用表达式(1)而基于从第i个测量数据获得的在Y方向上的加速度ay(t)和力Fy(t)以及基于质量m来计算动摩擦系数μyi(S210)。当开始振动时,时间t被设定为0。
如果变量i未达到N(S211:否),则便携式终端1使变量i递增(加上1)(S212),并且返回至S210。如果变量i达到N(S211:是),则便携式终端1前进至S213。
便携式终端1基于针对第一次测量至第N次测量所计算出的动摩擦系数μy1至μyN来计算Y方向上的动摩擦系数μy(S213),并且返回。例如,便携式终端1可以计算μy1至μyN的平均值作为μy
返回至图5中的流程图,将继续进行描述。当完成计算摩擦系数的处理时,便携式终端1执行基于记录的加速度数据来计算恢复系数的处理(S112)。将基于图7所示的流程图来描述计算恢复系数的处理的详情。
[2-3.恢复系数计算处理]
如图7所示,便携式终端1将变量i初始化为1(S301),并且基于第i个测量数据中的在Z方向上的加速度az(t),来计算便携式终端1与物体碰撞的碰撞时间t1(S302)。当开始振动时,时间t被设置为0,并且当开始振动时,Z方向上的坐标位置被设置为0。
便携式终端1通过使用以下描述的表达式(2)而基于第i个测量数据中的在Z方向上的加速度az(t),来计算刚好在碰撞时间t1之前的t1A(t1A=t1-Δt)处的速度V(S303),并且通过使用以下描述的表达式(3)来计算刚好在碰撞时间t1之后的t1B(t1B=t1+Δt)处的速度U(S304)。便携式终端1通过使用表达式(4)而基于所算出的速度V和U,来计算恢复系数ei(S305)。
[数学式2]
V = &Integral; 0 t 1 A a ( t ) d t ... ( 2 )
[数学式3]
U = &Integral; 0 t 1 B a ( t ) d t ... ( 3 )
[数学式4]
e i = U V ... ( 4 )
如果变量i并未达到N(S306:否),则便携式终端1使变量i递增(加上1)(S307),并且返回至S302。如果变量i达到N(S306:是),则便携式终端1前进至S308。
便携式终端1基于针对第一次测量至第N次测量所计算出的恢复系数e1至eN来计算恢复系数e(S308),并且返回。例如,便携式终端1可以计算e1至eN的平均值作为e。
返回至图5中的流程图,将继续进行描述。当完成计算恢复系数的处理时,便携式终端1执行基于记录的加速度数据计算加速度幅值的处理(S113)。将基于图8所示的流程图描述计算加速度幅值的处理的详情。
[2-4.加速度-幅值计算处理]
如图8所示,便携式终端1将变量i初始化为1(S401)。便携式终端1计算第i个测量数据中的在X方向上的加速度幅值Axi(S402),计算第i个测量数据中的在Y方向上的加速度幅值Ayi(S403),并且计算第i个测量数据中的在Z方向上的加速度幅值Azi(S404)。加速度幅值被设定为加速度的周期性出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
如果变量i未达到N(S405:否),则便携式终端1使变量i递增(加上1)(S406),并且返回至S402。如果变量i达到N(S405:是),则便携式终端1前进至S407。
便携式终端1基于针对第一次测量至第N次测量所计算出的在X方向上的加速度幅值Ax1至AxN来计算X方向上的加速度幅值Ax(S407),基于针对第一次测量至第N次测量所计算出的在Y方向上的加速度幅值Ay1至AyN来计算Y方向上的加速度幅值Ay(S408),基于针对第一次测量至第N次测量所计算出的在Z方向上的加速度幅值AZ1至AZN来计算Z方向上的加速度幅值AZ(S409),并且返回。例如,便携式终端1可以计算Ax1至AxN的平均值作为Ax;计算Ay1至AyN的平均值作为Ay;以及计算AZ1至AZN的平均值作为AZ
返回至图5在的流程图,将继续进行描述。当完成计算加速度幅值的处理时,便携式终端1基于已计算出的摩擦系数、恢复系数和加速度幅值数据中的至少一个来确定其上放置有便携式终端1的物体的材料(S114)。以下将描述确定材料的处理的具体示例。
当使用摩擦系数和恢复系数来确定材料时,便携式终端1在第一材料-特性数据表中搜索材料的标识信息(材料ID),以使得在S111中计算出的摩擦系数和在S112中计算出的恢复系数落入针对该材料的各范围内。如果未检索到使得在S111中计算出的摩擦系数和在S112中计算出的恢复系数落入针对该材料的各范围内的材料的标识信息(材料ID),则便携式终端1可以返回错误或者可以通过使用在S113中计算出的三轴加速度幅值来确定材料。
当使用三轴加速度幅值来确定材料时,便携式终端1在第二材料-特性数据表中搜索材料的标识信息(材料ID),以使得在S113中计算出的三轴加速度幅值(在X方向、Y方向和Z方向上的加速度幅值)落入针对该材料的各范围内。当在XY平面内的加速度幅值的大小以及在X方向和Y方向上的加速度的变化量(偏差)的范围存储在第二材料-特性数据表中时,便携式终端1可以基于在X方向上的加速度幅值和在Y方向上的加速度幅值来计算在XY平面内的加速度幅值的大小Axy,以及可以基于在第一次测量至第N次测量中获得的X方向上的加速度幅值和Y方向上的加速度幅值的可能值,来计算指示变化程度的偏差σ。替选地,便携式终端可以以使得Axy、偏差σ和在Z方向上的加速度幅值AZ落入针对材料的各范围的方式来搜索该材料的标识信息(材料ID)。如果未检索到与在S113中计算出的加速度幅值相对应的材料的标识信息(材料ID),则便携式终端1可以返回错误。
便携式终端1可以确定在通过使用摩擦系数和恢复系数而确定的材料ID当中的、且包括在通过使用加速度幅值而确定的材料ID中的材料ID是其上放置有便携式终端1的表面的材料ID。
便携式终端1可以根据在S114中确定的材料来执行信息处理(S115)。例如,便携式终端1可以根据在S114中确定的材料来改变振动的强度。当在S114中确定的材料是车辆的仪表板时,便携式终端1可以输出警报声。当在S114中确定的材料是地毯时,便携式终端1可以将当便携式终端1接收到入呼叫时所执行的操作从振动切换为声响效果。当接收到用以搜索便携式终端1所在位置的请求时,执行确定材料的处理,并且通过使用语音来输出与所确定的材料有关的信息,从而使得用户能够容易地找到便携式终端1。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1能够确定其上放置有便携式终端1的物体的材料并且根据所确定的材料执行处理。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基于与便携式终端1计算出的摩擦系数、恢复计数和加速度幅值有关的信息执行确定材料的处理。与计算出的摩擦系数、恢复计数和加速度幅值有关的信息可以被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可以基于所发送的与摩擦系数、恢复计数和加速度幅值有关的信息来确定对应的材料,并且可以将该结果发送至便携式终端1。替选地,便携式终端1可以将记录的加速度数据发送至服务器,并且服务器可计算与摩擦系数、恢复计数和加速度幅值有关的信息。
参考标记列表
1便携式终端
2物体
11测量控制器
12振动发生单元
13加速度检测单元
13XX方向加速度检测单元
13YY方向加速度检测单元
13ZZ方向加速度检测单元
14加速度数据记录单元
14XX方向加速度数据记录单元
14YY方向加速度数据记录单元
14ZZ方向加速度数据记录单元
15数据获取单元
16数据保持单元
17摩擦系数计算单元
18恢复系数计算单元
19加速度幅值计算单元
20材料确定单元
21信息处理切换单元

Claims (9)

1.一种便携式终端,其包括:
加速度测量装置,用于测量所述便携式终端的加速度;
计算装置,用于当所述便携式终端振动时,基于所述加速度测量装置在所述便携式终端放置在物体上的状态下测量出的加速度,来计算针对所述便携式终端与物体接触的平面内方向的第一特征值和针对平面外方向的第二特征值;以及
指定装置,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特征值和所述第二特征值来指定所述物体的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
其中,所述指定装置使用存储器装置而基于所述计算装置计算出的所述第一特征值和所述第二特征值来指定所述物体的材料,所述存储装置以使得第一特征值的范围和第二特征值的范围彼此相关联的方式来针对一种或多种材料中的每一种存储所述第一特征值的范围和所述第二特征值的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终端,
其中,所述第一特征值包括所述加速度测量装置针对所述平面内方向中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测量出的加速度的幅值,并且
所述第二特征值包括所述加速度测量装置针对所述平面外方向测量出的加速度的幅值。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终端,
其中,所述便携式终端包括用于使所述便携式终端振动的振动发生装置,
所述计算装置基于所述振动发生装置在所述平面内方向上引起的力、由所述加速度测量装置在所述平面内方向上测量出的加速度和所述便携式终端的质量来计算所述便携式终端与所述物体之间的动摩擦系数,并且
所述第一特征值包括所述动摩擦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终端,
其中,所述计算装置基于在所述便携式终端与所述物体碰撞之前的在平面外方向上的速度以及在所述便携式终端与所述物体碰撞之后的在平面外方向上的速度,来计算所述便携式终端与所述物体之间的恢复系数,所述便携式终端与所述物体碰撞之前的速度和所述便携式终端与所述物体碰撞之后的速度是基于所述加速度测量装置测量出的加速度而计算出的,并且
所述第二特征值包括所述恢复系数。
6.一种便携式终端状态确定系统,其包括:
便携式终端,包括用于测量加速度的加速度测量装置;
计算装置,用于当所述便携式终端振动时,基于所述加速度测量装置在所述便携式终端放置在物体上的状态下测量出的加速度来计算针对所述便携式终端与物体接触的平面内方向的第一特征值和针对平面外方向的第二特征值;以及
指定装置,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特征值和所述第二特征值来指定所述物体的材料。
7.一种程序,其使得计算机用作:
加速度测量装置,用于测量便携式终端的加速度;
计算装置,用于当所述便携式终端振动时,基于所述加速度测量装置在所述便携式终端放置在物体上的状态下测量出的加速度,来计算针对所述便携式终端与所述物体接触的平面内方向的第一特征值和针对平面外方向的第二特征值;以及
指定装置,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特征值和所述第二特征值来指定所述物体的材料。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使得计算机执行用作如下装置的功能的程序:
加速度测量装置,用于测量便携式终端的加速度;
计算装置,用于当所述便携式终端振动时,基于所述加速度测量装置在所述便携式终端放置在物体上的状态下测量出的加速度,来计算针对所述便携式终端与所述物体接触的平面内方向的第一特征值和针对平面外方向的第二特征值;以及
指定装置,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特征值和所述第二特征值来指定所述物体的材料。
9.一种便携式终端状态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量便携式终端的加速度;
当所述便携式终端振动时,基于在所述便携式终端放置在物体上的状态下测量出的加速度,来计算针对所述便携式终端与所述物体接触的平面内方向的第一特征值和针对平面外方向的第二特征值;以及
基于所述第一特征值和所述第二特征值来指定所述物体的材料。
CN201380074809.2A 2013-05-31 2013-10-28 便携式终端、便携式终端状态确定系统、存储介质以及便携式终端状态确定方法 Active CN1051446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15307 2013-05-31
JP2013115307A JP6070419B2 (ja) 2013-05-31 2013-05-31 携帯端末、携帯端末状態判定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PCT/JP2013/079081 WO2014192181A1 (ja) 2013-05-31 2013-10-28 携帯端末、携帯端末状態判定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及び携帯端末状態判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44667A true CN105144667A (zh) 2015-12-09
CN105144667B CN105144667B (zh) 2018-02-02

Family

ID=51988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74809.2A Active CN105144667B (zh) 2013-05-31 2013-10-28 便携式终端、便携式终端状态确定系统、存储介质以及便携式终端状态确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989404B2 (zh)
JP (1) JP6070419B2 (zh)
CN (1) CN105144667B (zh)
AU (1) AU2013390859B2 (zh)
SG (1) SG11201506792QA (zh)
WO (1) WO2014192181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46510A (zh) * 2017-10-31 2018-03-27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醒模式切换方法、装置、计算机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8307051A (zh) * 2018-01-18 2018-07-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碰撞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337370A (zh) * 2018-01-16 2018-07-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故障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0597393A (zh) * 2019-09-18 2019-12-20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马达振动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454161A (zh) * 2022-09-13 2022-12-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振动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56944A (ja) * 2008-08-28 2010-03-11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携帯電話端末及びアンテナ整合方法
JP2010166274A (ja) * 2009-01-15 2010-07-29 Nec Corp 情報処理装置
US20130043987A1 (en) * 2011-08-15 2013-02-21 Fujitsu Limited Mobile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40967B (en) * 2005-12-29 2011-04-21 Ind Tech Res Inst Apparatus of dynamic anti-vibration for storage device
JP2008092164A (ja) * 2006-09-29 2008-04-17 Sharp Corp 携帯端末
KR101310969B1 (ko) * 2006-12-01 2013-09-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바이스의 환경을 분석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디바이스
JP5658037B2 (ja) 2007-11-09 2015-01-21 グーグル・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加速度計データに基づく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のアクティブ化
JP5084556B2 (ja) 2008-02-28 2012-11-28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電子機器
US9062976B2 (en) * 2008-07-29 2015-06-23 Kyocera Corporatio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 pedometer function with suppression of counting errors
JP2010200036A (ja) * 2009-02-25 2010-09-09 Kyocera Corp 携帯端末
JP2011221002A (ja) * 2010-03-25 2011-11-04 Sanyo Electric Co Ltd 振動検出装置、空気圧検出端末および加速度検出システム
JP5693102B2 (ja) * 2010-08-31 2015-04-01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風力発電装置の異常振動検出装置
JP5862168B2 (ja) * 2011-09-30 2016-02-16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56944A (ja) * 2008-08-28 2010-03-11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携帯電話端末及びアンテナ整合方法
JP2010166274A (ja) * 2009-01-15 2010-07-29 Nec Corp 情報処理装置
US20130043987A1 (en) * 2011-08-15 2013-02-21 Fujitsu Limited Mobile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46510A (zh) * 2017-10-31 2018-03-27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醒模式切换方法、装置、计算机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8337370A (zh) * 2018-01-16 2018-07-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故障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307051A (zh) * 2018-01-18 2018-07-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碰撞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307051B (zh) * 2018-01-18 2021-04-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碰撞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0597393A (zh) * 2019-09-18 2019-12-20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马达振动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97393B (zh) * 2019-09-18 2023-05-05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马达振动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454161A (zh) * 2022-09-13 2022-12-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振动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5454161B (zh) * 2022-09-13 2024-02-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振动控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70419B2 (ja) 2017-02-01
US20150323378A1 (en) 2015-11-12
WO2014192181A1 (ja) 2014-12-04
US9989404B2 (en) 2018-06-05
AU2013390859B2 (en) 2017-06-15
SG11201506792QA (en) 2015-09-29
JP2014236287A (ja) 2014-12-15
CN105144667B (zh) 2018-02-02
AU2013390859A1 (en) 2015-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44667A (zh) 便携式终端、便携式终端状态确定系统、程序、存储介质以及便携式终端状态确定方法
EP3137849B1 (en) Automated detection of vehicle parking and location
US9870057B1 (en) Gesture detection using an array of short-range communication devices
AU2014240350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ing to measurement instruments
CN105917246B (zh) 无需测距的接近度确定
CN101212354B (zh) 健康监测系统的帮助诊断和维护方法与机构
CN107271111A (zh) 用于检测泄漏的振动传感器
CN104511150A (zh) 便携设备以及心跳达到时间计测控制方法
EP3379514B1 (en) Parking management system and parking management method
CN105530285A (zh) 信息通知方法、信息通知系统以及信息通知程序
CN110619027B (zh) 一种房源信息的推荐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CN111460287B (zh) 一种旅游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5791496B (zh) 一种移动终端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3376411A (zh) 移动终端中对逆变器状态报警的装置和分析电机状态的装置
KR101228336B1 (ko) 모바일 단말기의 사용자 행동패턴을 이용하여 개인화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모바일 단말기
CN103533504A (zh) 移动终端自动签到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363990A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CN103649684A (zh) 信息处理设备、拥挤度图生成设备、信息处理方法、程序和记录介质
JP2002073749A (ja) 作業工程分析支援システム
CN102708900A (zh) 控制设备的音频
CN105157722B (zh) 地理位置监测方法及设备
CN105318954A (zh) 称量结果展示方法及装置
CN107532913A (zh) 一种导航方法和用于导航的设备
CN106226740B (zh) 远场声源定位系统和方法
CN108562291A (zh) 物件寻找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